谈电视媒体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谈电视媒体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谈电视媒体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四川师范大学

论文题目:谈电视媒体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学员姓名:邹琳

指导老师:刘虹

学员班级:07级汉语言文学

谈电视媒体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姓名:邹琳

(2007〃四川师范大学中文〃新疆乌鲁木齐〃830001)摘要:青少年是当今社会电视媒体的重要观众群,有关资料显示,少年儿

童三分之一的课余活动时间实在与媒体接触中度过的,超过了做功课时间,跃居第一位,他们观看电视的时间远远超过了成年人,如今打开电视机,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就会出现在你眼前,满足着不同人群的口味。而这些形形色色的电视节目真正适合给儿童看的,有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却屈指可数,这让孩子们的家长、老师和关心下一代成长的人们忧心忡忡。本文阐述可五彩荧屏给青少年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如何使这些不利因素减少到最小化的措施。

关键词:电视、青少年、负面影响、预防措施

自从电视这一强势媒体问世之后,即以不可抗拒之势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但任何一个新事物都是一把双刃剑,它有积极进步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电视也是同样如此。事实上,青少年是当今电视媒体的重要观众群,中国少年儿童研究中心对全国30多个省市的12418名学龄儿童进行可问卷调查,从做功课、玩耍、看电视听广播、体育锻炼、阅读课外书籍、做家务、少先队活动、电脑游艺等来观察儿童课余生活。调查表明,做功课、玩耍、看电视是我国中小学生课余生活的三大活动。近年来,少年儿童三分之一的课余活动时间实在与媒体接触中度过的,超过了做功课时间,跃居第一位,他们观看电视的时间远远超过了成年人。如今打开电视机,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就会出现在你的眼前,满足着不同人群的口味。而这些形形色色的电视节目真正适合给儿童看的,有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有多少呢?这个问题引起了当今越来越多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思考,思

考的结果不容乐观,这让孩子们的父母、老师和关心下一代成长的人们忧心忡忡。下面我就来谈谈五彩银屏给青少年带来的负面影响。

首先,长期面对动画空间,让孩子们不知不觉地对图画产生依赖心理,而对文字却熟视无睹。据一项旨在研究电子媒体对儿童影响的调查结果显示,美国儿童每天要在电视机、电子游戏机和电脑面前度过至少两个小时,而阅读书本的时间只有不到四十分钟。前不久,《晚间新闻》中报道了一个两岁多儿童整天盯着电视屏幕和电脑荧屏来度过儿童生活的事,随后专家指出,常时间看电视的儿童很少有时间阅读书本或从事室外活动,更少有时间提高阅读能力和培养阅读习惯,在阅读上也会遇到更多的困难。长期盯着屏幕,孩子的思维能力、交际能力也会下降。这给孩子将来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压力,导致学习不能集中注意力。

其次,暴力节目的影响。60年代以来,许多研究者对电视暴力进行了界定。在传播学家格伯纳的经典研究《暴力与媒介》中,电视暴力被定义为“有意伤害或杀害的公然武力表现”。以这个定义来测量美国1967年和1968年黄金时段的电视节目,结果表明:大约80%以上的节目包含一次或一次以上的暴力事件。研究者进一步将娱乐节目分为三类:犯罪.冒险节目.喜剧和卡通,测量后发现:犯罪型节目是包含暴力最多的节目,达96.6%卡通的暴力内容比例也相当高,为93.5%。由此可见,卡通并不因是儿童节目而成为世外桃源,从儿童节目里也可看到暴力。国产动画片如《小龙人》.《黑猫警长》等含

有暴力行为。同时,我们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进口电视节目,《变形金刚》.《圣斗士》等,科幻片如《超人》等均属暴力节目。

据记述,美国的孩子在18岁前,从媒体上目睹的暴力行为有20万桩。所以,他们也回报社会各种自杀.杀人事件。中国也发生了五花八门的青少年暴力现象,“少豹堂”.“七匹狼”这些青少年黑恶团伙无恶不作,孪生女孩毒杀对她们关爱备至的双亲,“中国青少年研究会”报告中至少有1000万闲散未成年人进行各种犯罪活动……有一种误解,以为少儿的卡通节目对孩子就比较积极.正面。其实,西方学者早已研究指出,电视卡通片上的暴力镜头,远超过一般成人观看的电视片。有好多以暴力对付坏人,假维护正义之名,以及借暴力的英雄式描述来促销广告主的暴力。

第三,某些电视中的剧情内容对青少年的影响。

1,随着电视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电视内容也随之发展,其中涉及到黄赌毒内容也多了起来。许多未成年人对一些必备的法律常识知之甚少甚至几近法盲。这样,心理,生理尚未完全成熟,可塑性极强的青少年便会被黄色文化所吸引。当他们的欲望因受种种条件的制约而无法满足,又不能用理智去调整时,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就是这样在黄色文化的耳濡目染中,形成了违反犯罪的最初思想基础。

正如一位中学校长所发出的感叹:“课堂教育有一个钟头,不顶录像厅一个镜头”;“老师苦口婆心讲一天,不如电视中的一句台词。”

2,电视剧中的一些涉及腐败内容与当今社会青少年犯罪也有着一定的关系。一些电视剧的剧情设计主要有三方面内容:一是剧中关于

家庭腐败的内容。一些拥有党政,经济等权利的腐败家庭,由于自身的原因,对子女的违反犯罪行为表现出包庇,纵容的态度,严重妨碍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成为子女沦为性犯罪,毒品犯罪和赌博犯罪分子的主要诱因。二是剧中关于社会腐败现象的内容。剧情包括少数腐败官员热衷于公款消费,以权谋私,贪污受贿和走后门拉关系,在日常生活中与一般人相比往往形成强烈反差。这种反差现象,对辨识能力,抵抗能力相对较弱的青少年来说,无疑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三是剧中关于司法和行政执法部门腐败的剧情。一些信奉“权比法大”的执法者无所顾忌地违法乱纪,处心积虑地规避法律,在侵犯国家,人民利益的同时,又利用其熟知法律,密织关系网的办法逃避惩治。这样一些剧情存在极易使青少年产生亵渎法律的心理。

3,武侠剧,历史戏说剧的频频露脸,内容离奇且不完整,对未成年人而言,尚很难分辨,更何况思想尚未成熟的孩子。曲折而又煽情的画面,使儿童分不清戏里戏外,不清楚演员演绎的故事与真实历史的距离有多遥远,严重混淆视听,使孩子对历史的把握出现荒诞的偏差。历史课上讲到康熙乾隆,同学们第一感觉是康熙称兄道弟的韦小宝,乾隆皇上的风流倜傥在同学们心目中也是根深蒂固。有道是“知史可以明智“,如此把握历史该是一个什么样的结局,可想而知。

第四,电视中的一些广告对孩子语文学习尤其是识字教学的负面影响。如今的消费产品为了促使消费者更多的购买商品,想尽花招,借用成语,名语,俗语,修改其中的个别字来吸引电视观众的眼球,达到让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并促使消费的目的。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

现有不少广告中的广告语或或产品名称都带有很多错字,别字。比如,有一种雪糕的名字叫“随变”,和汉语中的“随便”同音不同字,我在教学这个词的时候,学生会联想到“随变”这个雪糕名,总是把“随便”写成“随变”,也误以为“随便”就是随意变化的意思。这不仅给语文老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也让孩子进入了一个识字误区。

最后,电视对青少年追求的影响。电视的作用使青少年的消费需求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在消费行为上一改以往的实惠,耐用,节俭等传统取向,而特别注重审美,新潮,时尚,变异以及个性化。《泰坦尼克号》在中国的上映引起无数青少年的狂热,随之而来的所有副产品从文化衫到时装表,从印花信纸到铅笔橡皮,从儿童拼图到少儿科技模型,都有“泰坦尼克号”的影子,青少年并以此作为消费时尚,让这部雄壮的泰坦尼克号捞足了钱。由此可见,追求时尚是当代青少年所流行的消费方式。

电视对青少年生活方式的影响还集中表现在当代青少年“酷”的时尚。我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我校4—8年级的360名受访的青少年中对学生怎样理解“酷”展开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25%的调查对象经常用“酷”这个字眼,19%的调查对象经常用“酷毙”这个词,三成多的调查对象表示喜欢“酷”的东西。在调查的数百名青少年中,男女中学生对“酷”的理解有显著差异,女生更乐于认为“气质冷漠,不轻易说话”为“酷”,而男生则将充当电脑黑客当做一件更“酷”的事情。

“酷”在青少年中的流行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酷”的本质内涵是现代竞争下产生的孤独感,挫折感和焦虑感等痛苦心情的“克隆”,是一种具有传染性的病态,是人类心理危机的外在表现形式,青少年一代不应是冷酷的一代,病态的一代,更不应该将病态的“酷”作为个性的彰显,应做生机勃勃,健康向上的一代,教育工作者应加强青少年的情感教育,及时纠正这一不良倾向。

总之,电视使儿童变得孤独,冷漠已是不争的事实。孩子们终日以电视为伴,用于电视的互动代替了与同龄人的沟通,与家长的交流。因此,这些孩子又被专家称为新世纪的“电视人种”。现今不少年轻夫妇决定不生孩子,不是担心经济负担,他们所忧虑的是社会大环境,他们认为无论给予孩子多好的教导和训练,只要孩子一接触社会,便难逃社会的污染。这些夫妇的决定可以理解,但这并非上策,特别是已有小孩或决定要小孩的夫妇更不能坐以待毙。

那么,如何改善这种不容乐观的现状,让电视媒体对青少年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小,显得尤为重要。电视媒体以其生动和普及的优势,占据了孩子们大部分的课余时间。正如国家广电总局总编室文艺处处长葛晨先生所说,“食品是入口的,文艺节目,电视剧是入心的。”电视给孩子们的成长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前不久,国家广电总局颁发的《广播影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方案》,在规范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行为和电视剧的思想导向上做出了进一步的规定,目的就是为了在全社会形成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舆论环境和文化氛围。国家广电总局表示:应像给孩子选购食品一样制作电视节

目,“我们应该像父母给孩子选购食品一样挑剔,一样精心,食品是入口的,文艺节目,电视剧,书是入心的。电视剧创作,制作和选播人员都要有“为青少年父母”的责任心!国家广电总局《广播影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方案》以及《关于加强涉案剧审查和播出管理的通知》等文件的下发后,引起了强烈反响,观众们纷纷表示了对净化荧屏,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的举措的支持。“广电总局的一系列举措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一项具体实施,它的主要目的就是使广播影视成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舆论环境和

文化氛围。”目前,电视荧屏和其他媒体上出现的不少不尽如人意和不适于青少年成长的节目,引起了群众的反响,因此急需改进,完善。这需从“建设工程”,“净化工程”,“防护工程”和“监察工程”四个方面入手,这样就加强了节目和内容的监管力度。比如设立少儿频道,未成年人专栏和专题节目,国家广电总局还要求今年内至少三分之一的省级电视台和副省级电视台要开办少儿频道,各电影频道在每周要有固定时段开设“少儿影院”栏目;比如严格控制渲染暴力,凶杀,恐怖等内容的剧目。还有规定主持人不宜穿着过分暴露和样式怪异的服装,避免佩戴带有明显不良含义表识图案的服饰,发型也不宜古怪夸张和染成五颜六色;广播影视坚持使用标准普通话和规范的汉字,除特殊需要外,节目主持人必须使用普通话,不要以追求时尚为由,在普通话中夹杂外文,不要模仿港台语的表达方式和发音等等。

其次,作为父母和教育工作者们应该在孩子选择电视节目的过程中起到一个正确的引导作用。这些因素被称为中介因素,包括儿童年龄,性别,家庭经济状况,家庭关系,家长文化程度,伙伴关系等。美国学者施拉姆强调:要了解电视的影响,不能仅仅了解电视,更重要的是了解儿童的生活及他们如何使用电视。所以如果说电视对儿童有影响,这个影响就是媒介因素与儿童的生活因素共同发生作用的结果。在接触电视时,儿童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出于某种需要。1992年以来,根据对中国儿童接触媒介的调查研究发现:我们的孩子接触媒介主要是为了满足伙伴交往需要,逃避现实需要,娱乐需要,社会学习的需要等。儿童选择不同的媒介,不同的媒介内容来满足不同的需要,将导致不同的媒介影响。

父母在教育引导之前必须了解儿童的需要,并依从他们的需要挑选电视节目,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要防止儿童收看电视的“无目的性”。许多对比研究发现,许多经过指导的儿童比未经过指导的儿童更有自主性,更能熟练地获得和理解信息内容,并且更就能经常地利用媒介解决现实问题。对儿童的媒介接触进行必要的指导,这在美国,英国等国家的中小学已发展成专门的课程,称为“媒介教育”。

再次,学校要转变教育观念,重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适时开设心理教育,法制教育课以及专业技能培训课,促进在校学生的全面成长;加强学校管理,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改革现有教学水平的评价方式,让素质教育深入“师”心。强力推进“法驻校园”工程,通过与政法部门的协作,结合法律宣传,案例讲解等方式,深入浅出进

行法律知识的传授。学校应针对少年儿童的心理,生理发展特点开展组织一些有益的活动。如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指导孩子怎样选择有益的电视节目,还可以指导孩子制定一个公约,如:上学之前,做作业之前,晚饭时间,禁止看电视。必须在开电视之前得到允许,只看父母允许看的节目。把特定夜晚作为“安静之夜”,不看电视,做家庭里需要做的事。所有的视频游戏都要由家长事先查看。

作为对未成年人成长影响极大的舆论阵地,电视,电影,网络等都应努力创作满足未成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的优秀广播影视节目,帮助未成年人增强爱国情感,树立崇高理想,确立远大志向,培养文明行为,全面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

参考文献:

①青少年导刊,2001年第三期,第22页

②电视研究,1998年第11期,第33页

③杨孝荣,传播社会学,台湾商务印书馆,1997,第38页

④陈家华,广告对儿童的影响第45页

⑤电视研究,作者:陈昌凤编辑:陈惠娟9/27/2004

⑥陈家骅,林瑶电视对当代中国社会文化的影响,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0年第8期,第6页

⑦刘健鸣等,1997年全国电视观众调查分析报告(摘要)第45 页

媒介文化对社会的影响

媒介文化对社会的影响 当今世界,媒介具有无可比拟的力量。美国媒介素养学者W·JamesPotter在他的《媒介素养》一书中打了个比方:媒介传播效果对人类的影响就像气候对人类的影响,气候的影响无时不在,且有多种存在形式,其产生的影响有时使人颤抖,有时使人浑身湿褥,有时还会使人灼热无比。 媒介的影响力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媒介影响力主要是指媒介影响目标市场消费导向或目标人群消费行为的能力。广义的媒介影响力则是指媒介对一定范围内主流社会(影响面)的人群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社会各个方面的思想或行为产生影响的能力。媒介的影响力是建立在一定的影响面的基础上的。 如果说影响力指的是媒介产生影响的深度或力度,那么,媒介的影响面就是指媒介发生影响的广度或范围。不同的媒介对社会环境影响的大小和力度是大不相同的。对于媒介来说,其成功的标志就是对社会环境具有有效的影响力。影响面越广,影响力越大,就意味着其越成功。 就我自己的经历和所见所闻而言,目前我们主要受着大众媒介中报纸、电视、因特网和被称为“第四媒介”的手机的影响。其中电视和因特网等电子媒介中又包含了其他形式的大众传播媒介,如影视剧、戏曲和其他传播形式。正是由于这些媒介和传播形式自身所具有的特质和文化,它们才赢得了人们的青睐,拥有广大的影响面,从而形成对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巨大影响力。媒介影响实质上是一种文化影响,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它不仅能让人们了解信息,消除不确定性的因素;它也能让人们形成一定的舆论,从而影响事态的发展;它还能指导人们的行动,引领时尚。 拿新闻媒介来说,它们每天传播着国际或者国内的时事、各种会议通过的各种政策措施、各地发生的重要事件。表面上它们只是担任着一个信息中介的功能,实际上在它们传播的过程中,它们在不停地将自己所在的立场、所持的态度灌输给它们的受众,从而形成它们稳定的受众群。这是一种表现在意识形态的文化影响。

电视媒介对儿童行为的负面影响

电视媒介对儿童行为的负面影响进入新时代,电视开始改变我们对现实的认知,改变和影响着我们的人生价值观。同样也深深影响着少年儿童。随着电视机的普及,儿童耗费在看电视上的时间也越来越长。据调查,我国中小学生最经常的课外活动是看电视,曾有电视收视率调查显示,在晚上黄金时段,4至16岁的孩子在某电视台的平均收视率2002年为3.5%,也就是说仅这一个频道在这个时段就有约833万未成年观众。节假日收看电视的儿童还会更多。 毫无疑问,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确实充实了儿童的业余活动,电视节目借以高科技技术和产业化的手段传递着各式各样的知识,使得儿童轻而易举的就能获得从老师和父母那里学不到的知识。由于看电视,儿童的独立性、好奇心和求知欲进一步加强,电视使孩子们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并且电视中知识类的节目令孩子们大开眼界,如《人与自然》、《神奇的地球》、《探索与发现》等节目,从一定意义上讲,电视是孩子们的“第二家庭”、“第二课堂”,是父母和教师的替代物。因为看电视已成为今天儿童生活的特定方式,所以使得孩子们心智早熟,见多识广。当然,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个不争的事实却是,电视也对儿童的行为带来的一系列负面的影响,让家长们和所有社会上关注的人士不得不重新回过头,认真的审视和反思这一社会现象。 一、电视暴力对儿童行为的影响 的确,现代儿童的生活环境已同之前有了很大的不同。在电视进入家庭之前,父母一般是给孩子讲故事,读报纸,孩子在知识性、娱乐性和情感方面较多的依赖父母。而当电视家庭化后,五彩的电视荧屏就向孩子们直接地呈现了多姿多彩的世界。“电视摧毁了隔离儿童世界与成年人世界的那堵墙。”由于看电视不需要特别的指导、无须思考、而且电视的播出不分观众。电视对儿童轻而易举的“俘获”,使得儿童最终“依附”于电视所呈现的世界。据称,美国的孩子在18岁前,从媒体上目睹的暴力行为有30万桩。近年来我国的电视屏幕上也充斥着大量暴力血腥的内容。一些电视台只顾了广告收益在一些黄金时段大量播放一些其实是儿童极为不宜观看的血腥暴力节目,有调查数据显示,一家某地级市的电视台就连续一个多月在每晚的晚间剧场都播放了与血腥暴力有关的影片,包括枪战片、警匪片、恐怖片等。 儿童在看多了暴力电视镜头后,常常会误以为暴力情况反应的就是社会现实,以为暴力是解决冲突或达到一般手段不易获得的目的的直接方式,当成问题的唯一解决方式。暴力镜头对儿极具暗示作用,儿童长期耳濡目染后,比较容易在类似的生活情境中表现出攻击行为。 有一种误解,以为少儿的卡通节目对孩子就比较积极、正面。其实,电视卡通片上的暴力镜头,远超过一般成人观看的电视片。有好多以暴力对付坏人,假维护正义之名、行暴力血腥之实的卡通节目,以及借暴力的英雄式描述来促销广告业主的暴力。在这方面,像美国早期的动画片《变形金刚》、日本的很多漫画题材改编的动画片《忍者神龟》、《圣斗士》等片,都包含了这种因素。虽然这些动画片在制作的精良上确实让人佩服。但在其更深远意义上对儿童的教育方面的作用确是让人质疑的、不能信服的。 二、电视广告对儿童消费行为的影响 现如今,电视节目中附有大量的广告,许多节目是为了推销食品和其他穿戴之类的商品。广告的负面影响之一,是导致社会趋向物质主义,广告不断宣

分析新媒体发展中的困境与出路

分析新媒体发展中的困境与出路 今日头条作为互联网新媒体的代表,从2012年8月上线以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的用户数已经高达1.2亿。今日头条的成功是一种全新的新闻传播模式的成功,就像今日头条所宣称的那样,不做新闻生产者,只做新闻搬运工。然而,今日头条因为全新的新闻传播模式深陷版权困境。 今日头条是否构成版权侵权 要判断今日头条是否构成版权侵权,就必须先了解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我国《著作权法》关于新闻作品的规定主要有两处: 一处是《著作权法》第5条规定:本法不适用于:(一)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文;(二)时事新闻;(三)历法、通用数表、通用表格和公式。 另一处是《著作权法》第22条规定:在下列情况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权利: (三)为报道时事新闻,在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中不可避免地再现或者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四)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其他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已经发表的关于政治、经济、宗教问题的时事性文章,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五)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

放在公众集会上发表的讲话,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前款规定适用于对出版者、表演者、录音录像制作者、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权利的限制。 从以上两条规定可以看出,我国一方面规定了时事新闻不适用于《著作权法》;另一方面又规定了有关时事新闻、时事性文章和公众集会上发表的讲话的合理使用。但就这两条而言,先不说规定存在冲突的问题,仅如何界定时事新闻就让人大伤脑筋。 (一)时事新闻如何界定 我国2002年出台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规定: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传播的单纯事实消息属于《著作权法》第5条第(二)项规定的时事新闻。传播报道他人采编的时事新闻,应当注明出处。从这一条的规定来看,只有单纯事实消息属于时事新闻,而时事新闻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原因则是单纯事实消息不具有独创性,换句话说,时事新闻不属于《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因此不受《著作权法》保护。 笔者认为,这一款规定本身没有任何意义,因为我国《著作权法》第2条规定: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作品,不论是否发表,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我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2条规定:著作权法所称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缺乏独创性就不是作品,而不是作品也自然无法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而实际上,真正不具有独创性仅为单纯事实消息的时事新闻恐怕也只有一句话新闻,绝大多数新闻报道

大众传媒对社会及大学生的影响

摘要 大众传媒在当今已深入到社会及家庭的每个角落,它通过大众文化及符号化的冷酷给社会中的个体带来了深刻影响。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大众传媒以前所未有的强度改变着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对不同年龄阶层的受众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控制和影响。关键词:大众媒体社会生活政治观念知识宣传青少年绪论当今社会,大众传媒传播的内容已经不仅仅是新闻,而很多的是信息。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大众传媒与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和公众意见一起,被认为是影响个人社会化的五个最重要因素。家庭、同辈群体对个人社会化的影响是深刻和持久的,但它们带有地域性;而大众传媒面向的是社会公众,它的影响是广泛的、巨大的。大众传媒不仅可以控制社会舆论、引导受众态度,它的影响力还可以渗透到一般的社会心理以及个体思维和行动过程中。 一、大众传媒对社会价值观念变迁的作用大众传媒与家庭、学校及其它群体同时对个体的社会化过程产生作用,它为个人社会化的过程提供了一个文化环境,它所传播的观念和行为方式对社会成员有着直接的或间接的影响。大众传媒对社会价值观念变迁的作用效果可以分为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两类 (一)大众传媒对社会价值观念变迁的积极作用1、大众传媒对个人价值观念的正面影响:大众传媒具有明确而强烈的导向作用,它所倡导的生活理念、价值取向、行为规范及行为准则,影响着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另外,其它的宣传模式,专题教育,大型主题晚会,名师讲解,专家授课,甚至一些有着正面引导意义的新闻报道等形式都能进行社会教育,对于受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促进受众关注、认识社会问题并积极参与解决,具有明显的效果。2、大众传媒对于社会价值观念的正面影响:大众传媒借助角色示范,供人学习模仿,可以培养、引导人们的消费观念、生活情趣以及行为规范等。它所塑造出来的雷峰、王进喜等一大批英雄人物、模范人物,则可以激励一代又一代人积极进取,在各自的领域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促进社会发展和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同时大众传媒对社会规范意识有着深入的影响。大众传媒通过各种形式倡导亲情、友谊、关爱、理解、信赖、忠诚、合作等社会规范意识,对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念可以产生潜移默化的引导和塑造作用(二)大众传媒对社会价值观念变迁的消极作用1、部分大众传媒对主流价值观念的宣传和引导方式不当,导致主流价值观念反而被边缘化。相当部分大众传媒对主流价值观念的传播宣传过于简单化、教条化,表现艺术不当、形式单一、语言枯燥,难以进入受众的视野。2、部分大众传媒自身的价值观念存在紊乱现象,干扰社会价值观念的正常建构。许多节目宣传的中心思想互相矛盾,无法形成统一的哲学观念。所以无法为受众提供合理的价值导向。3、大量影视传媒堕落到引导和塑造正确社会价值观念的反面。一些武打剧、历史剧、偶像剧已经走入怪圈,不仅不能发挥正面的引导作用,反而助长了一些错误价值观念的蔓延。4、商业炒作使一些媒介变得庸俗和低级趣味,偏离其应有的价值取向。为吸引受众眼球媒介经常采取低俗的手段。这样做影响了大众传媒的公信力。 二、大众媒体对政治观念的作用大众传媒担当着党和政府“喉舌”的作用,是架设在大众和政府间的桥梁。大众传媒及时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准确地报道党和国家召开的重大会议,进而使大众理解并坚决拥护党、热爱自己的祖国。在各种重大突发事件中,构建了大众与政府畅通的信息平台,传媒尽最大努力满足公众对重大突发事件的信息需要和对政府采取措施的信息需求。持续报道事件的处理进程和新信息,强化已确定信息的真实性,消除可变信息的不确定性,并与公众形成良性互动,保证事件中传媒信息的权威性,维持政府形象,更好地维护社会稳定,体现了中国 政府的形象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国家政治民主是要保证公众与政府官员之间信息制定的畅通,政府要保证其决策的透明化,公众可以了解政府信息和参与解决社会事务。政府需要了解公众的生存环境,出台什么样的政策才能改善社会现实; 公众也要知道政府制定的政策能否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实惠和保障。大众传媒在此过程中,有效地为公众传递政府信息,同时也为政府了解民情提供一个平台。因此,大众传媒关系着政府和公众之间达成有效互动的效率和深度。三.大众媒体对青少年价值观的作用(一)大众传媒对中学生价值观念的积极作用1、传媒手段的先进和丰富使中学生获取信息的手段更加多样化,知识面和想像力都大大扩展。2、开放的媒体环境为中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开放的媒体环境为当代中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生活空间,向他们展现了一幅多样化的生活图景,这为中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 3、传媒环境的繁荣使中学生呈现出具有时代特色在青少年的价值观念中,自我无疑是最重要的,自我意味着独立,是现代社会最起码的思想资源。当代中学生有自己的时尚和娱乐,有自己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大多数中学生认为,我们这一代人和父母一代在消费观念和处世目标上都有很大的不同,他们崇尚自主自立,相信自己的选择,青少年独立自主适应了现代社会生存竞争的需要,有利于发挥当代青少年的创造性,开拓新的道路。(二)大众传媒对中学生价值观念的负面影响大众传媒作为商品经济的产物,市场机制控制着大众传媒的发展,通过大众传媒传播的大众文化为盈利而制作,表现出庸俗性、娱乐性,平庸化的东西被奉为新潮而流为时尚,深刻而且崇高的东西被视为落伍,文化生产与消费中所出现的媚俗现象越来越严重,而中学生

论影视文化学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论影视文化学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卜映升 530700365 建筑学院影视文化学从字面上理解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即电影和电视,影视文化学是20世纪人类科技发展的新成果。影视文化由于建立在这样一个前提背景之上,而拥有了许多迥异于传统文化形态、品种的特殊性、复杂性与丰富性。 狭义地看,“影视”指电影、电视交叉的共性部分;广义地看,“影视”包括电影、电视生产与传播的全部。而“影视文化”同样可以从三个系统中见出其特质和地位。 1.从大众传播系统来看: 电影、电视自诞生起,就以其广泛的覆盖性而与传统印刷媒体发生了歧变。传统印刷媒体不论是传播渠道、方式,还是接受渠道、方式,还是传播机制,都带有浓烈的个人化、个性化特色,而伴随现代科技成长起来的电影、电视,则以其科技优势而迅速在大众传播系统中成为重要角色。从印刷媒体——电子传媒,大众传播系统内部各媒体在此消彼长中成长。 从表中我们看出,电影、电视无论是与传播印刷媒体相比,还是与广播比,都在传播范围、传播能力上占有许多优势。报纸、杂志的文字传播需一定的知识基础,广播单一的声音传播难免丢失很多重要的可感知信息,而电影、电视的声像合一、声画结合,使其获得了相对“全息性”的传播能力,可以覆盖更大的传播范围。 2.从艺术系统来看: 人类迄今为止所创造的主要艺术形式主要由文字形态、非文字形态、综合形态三类组成,它们合成了人类的艺术创造系统。 不论是文字形态的艺术品种,还是非文字形态的艺术品种,乃至综合形态的戏剧,它们都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积淀,在人类文化史上写下了重要的篇章。电影与电视尽管在艺术系统中资历最浅,但却以其巨大的包容力,吸纳了以往人类艺术创造的许多因子,作为其基本元素,并创造性地整合为新的艺术品种——将文字与非文字、时间与空间、视觉与听觉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借助其强大的传播优势,创造出20世纪艺术的新的成果与成就极大地影响着人类的社会生活。 3.从娱乐休闲系统来看: 娱乐休闲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娱乐休闲在各民族不同历史时期都有各不相同的方式与表现。仅从现代人们普遍流行的一些娱乐休闲方式的比较中,就可看出电影、电视的特质与地位。 健身作为一种娱乐休闲方式,包括了滑冰、樊岩、器械训练、球类活动等;游艺则包括了棋、牌、跳舞、卡拉OK及书画等;旅行则包括了观光旅游、购物等。电影、电视作为人们的一种娱乐休闲方式,不论是从资金投入,还是从消费便捷程度上,都是最日常、最方便的一种。而且由于电影、电视信息量大,或想象力强、艺术魅力强,人们在娱乐休闲中还可以充分得到信息服务或艺术享受。 在当今社会中,影视无疑是一种最为广大人民所接受的大众文化,人们可以选择任何休闲的方式,而影视是一种最自然、体验最丰富的“休闲文化”。所以,影视文化对于大众所产生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大部分优秀影视作品,都是利用各种手段来表现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和是非观念,赞扬真善美、鞭挞假丑恶,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与价值观。大量的影片都是通过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来警示人们,我们该如何对待自己,如何对待别人,让我们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

媒体文化责任的价值分析

媒体文化责任的价值分析 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人群的不安定感增加,越来越多的“熟男熟女”不能走近婚姻殿堂,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为此不少电视台策划了新派的交友节目,以新型的形式,提供未婚男女互相认识的机会,但是,节目播出不久,不少嘉宾自曝隐私涉嫌炒作,内容涉及低俗,言语犀利,价值导向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引发社会对媒体文化责任的新一轮认识。本文试用价值分析的方法来分析媒体文化责任的存在价值,在与个人隐私权,言论自由和大众知情权的价值冲突时,如何取舍,从而达到更好的实现媒体的文化责任的目的。 标签:媒体文化责任人权价值分析 1 媒体文化责任的含义 媒体的文化责任属于媒体社会责任的一种,与媒体的政治责任,道德责任并驾齐驱,其具体表现在: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抵制歪理邪说,弘扬社会正气;客观真实全面反映社会现实,抵制虚假报道,树立媒体公信力;传递与传承先进文化,抵制网络低俗、媚俗、庸俗之风,营造健康有益的文化环境等。 在大众传媒技术日新月异、对社会影响越来越大的今天,媒体必须树立起一种全新的、前瞻性的责任意识,强调对大众传播事业积极的思想启迪与行为指导。由于文化产品影响人的规模大、范围广,更要强调媒体的文化责任。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环境中,社会分层越多,人们的价值取向越多元化,对社会稳定要求越高,要求媒体承担的文化责任越高。 2 媒体文化责任的存在价值 当今社会是全球化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媒体对于价值观念的传播可以说是起到了最主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可以说,我们已进入了一个盛行消费主义观念的社会,消费主义是后现代社会的一个特点。后现代社会以自由为旗帜,是个什么都可以解构消费的社会,但大众传媒作为价值观念的主要引导者和传播载体却不能丧失原则,理应成为社会价值观念的守护者。媒体承担着文化责任就是为了使媒体的向着创建良好的文化环境的方向努力,其价值在于: 2.1 维护社会整体利益 媒体作为文化传播的工具,体现着社会整体的价值观取向,媒体传播什么声音、放大什么声音,都是在一定价值观指导下的选择,作为媒体的被服务者,社会大众的价值取向要受到媒体的影响,媒体承担文化责任,规范了媒体的传播内容,抵制了不良思想和不健康内容对公民思想的侵害,防止受不良思想影响从而引发的道德上和法律上的不当行为。从这一个角度而言,媒体的文化责任维护的是社会的整体利益,而不是某个团体的利益。

全媒体时代地市级电视台面临的困境与应对

全媒体时代地市级电视台面临的困境与应对 地市级电视台处于我国特有的电视事业格局“四级办台”中的第三层级,这个层级可以说是一个夹心层,上有中央台、省级台的无情挤压,下有县市台的无序竞争,左右有新媒体的逐步蚕食,外围还有全球化带来的影视媒介国际巨头的觊觎。地市级电视台在全媒体时代面临怎样的困境,又将如何去应对,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已成为地市级电视台媒体人思考的一个迫切问题。 一、地市级媒体面临的困境 1.多重竞争之困。全媒体时代,地市级电视台面临的竞争不再是传统媒体之间的竞争,而是新旧媒体之间的多重竞争。一个地级市电视台,至少有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竞争:一是传统媒体之间的竞争。首先,中央台、省级卫视、本省电视台其它地面频道凭借其在政策、覆盖、内容、资金和人力的优势,无情挤占地级市电视台的受众与广告市场。这种不对等的竞争,使地级市电视台有进一步被边缘化的风险,这是全国地级市电视台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其次,地级市电视台面临着县市级电视台的竞争。一般情况下,每个地市级行政区域内都有一个地市级电视台,若干个县市级电视台,有的在市政府所在地可能还有一个县市级电视台,形成一个地市级电视台与一个县市级电视台同处一隅的情况。其三,地级市电视台还面临与传统媒体之间的竞争。虽然报

纸、广播与电视之间各有特色,如同三条平行线一样,相交的可能性不大,但争夺受众、广告资源等情况仍然存在。最后,地级市电视台还面临着新媒体的竞争。互联网技术在21世纪以来,发展迅速、普及快,各种新媒体层出不穷。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受众接受信息的方式与受众的角色,挤占了传统媒体的生存和发展空间,造成传统媒体的受众流失、规模减小等等困境。 2.双元体制之困。我国的媒介管理体制是“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双元体制。双元体制是一种半市场化的体制,它带来的困境有三:一是由于电视台的事业单位性质,电视台的发展大都是依赖财政拨款,但电视业的发展是一个重装备、高技术、高投入、高消耗的事业,财政投入的有限资金无异于杯水车薪,使电视台在设备更新等方面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使电视台的设备老化、陈旧。地方财政对地市级电视台的投入更是显得杯水车薪;二是由于长期的事业单位性质,使电视台在企业化管理上没有足够的意识,没有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考核体系,资源、经费浪费严重,无法提振员工全身心投入事业的激情,地级市电视台“普遍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成本核算,不讲求电视资本的计划投入、准确投入、有效投入和投入回收,多数仍采用收、支流水账方式记账”[1];三是电视台缺乏面对市场的经验,对如何进行市场化运行、发展文化产业没有足够的勇气和研究。 3.人才之困。由于电视台的事业单位性质,电视台没有用人的自主权,由此所造成的人才困境有两个方面:一是由于事业单

媒介技术的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媒介发展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在现在的信息社会中,获取信息是人们行动的基础,作为信息主要来源的媒介也因此体现出其重要性。在一个现代社会中,几乎没有人在生活中不依赖于媒介所提供的信息。举些简单的例子,媒介所发布的天气预报是我们每天必须关注的内容之一;当人们想要休闲娱乐时,会留意报纸上电视和电影的预告;当人们要寻找就业机会时,同样也会求助于媒介上的招聘广告。媒介可以说是人们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信息来源。 媒介是宣传的舆论工具,它们与社会热点互动可以提高社会的透明度,让人民群众更加了解事情的真相,提高了新闻事件的可信度,促进社会进步。同时也提高了新闻的传播速度,让人民群众在第一时间看到了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能够更好地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增进了新闻媒体的实效性。 从人类传播活动的发生和发展历程来看,人类传播活动的发展史,就是人类在生产活动和社会实践的动力推动下不断发展和创造新的传播媒介,不断使社会信息走向发展和完善的历史。媒介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是相互作用的关系。人们通过各种媒介来传递信息,推动社会的发展;而社会的发展又推动了科技的进步,推动着媒介的发展。其中,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主要原因,媒介的发展受人类社会发展的程度决定,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作用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通过使用、控制传播媒介,使人类文化得以传承下去,而传播媒介又以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对传播的信息加以缩减或扩大。 社会是促进媒介发展的基本动力。人类不断的发展和进步给了媒介不断的发展的源泉。人类生产力的进步,使人类可以做出越来越多的文化媒介。例如,人类最先运用壁画,后来可以在兽骨上进行雕刻,就是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人类从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到印刷术与电子技术的诞生与发展,使得信息流通在规模和速度上都有了质的突破,信息的成批复制和远距离传输变为现实;新闻业的发展,则标志着组织意义上的媒介的产生,使媒介的内容更为丰富。印刷术的发明标志着人类已经掌握了复制文字信息的技术原理,有了对信息进行批量生产的观念。如果说印刷实现了文字信息的大量生产和大量复制,那么电子技术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就是实现了信息的远距离传输。1837年,美国人塞缪尔·摩尔斯发明了第一台实用电报机。1844年,当美国第一条电报线开通时,摩尔斯从华盛顿向巴尔的摩发出了第一封电报,其内容是《圣经》中的一句话:“上帝啊,你究竟创造了什么!”当然,这个奇迹并不是上帝创造的,而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到了十七世纪,印刷术的出现和发展催生了报业,以报社为主要形式的新闻机构由此产生。由于报界的激烈竞争,控制多种报纸、多家报社的报团也纷纷崭露头角。在电报被发明以后,新的媒介组织——通讯社问世了。此后,随着电话、电视以及卫星通信的依次问世,使得信息传播的范围和速度出现了质的飞跃。到了二十世纪,又出现了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机构,媒介组织可谓异彩纷呈。 社会的发展的确大大的促进了媒介的进一步发展。例如:媒介设备的不断进步和更新。相机、摄像机等多种多样的媒介设备的出现,为媒介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节目质量评价体系

节目质量评价体系是促进节目质量提高的有效手段 酒泉电视台王培金节目是电视台的最终产品,它是体现电视台宣传能力和水平,实现宣传目的,达到宣传效果的中心环节。节目质量是电视台争取观众的保证。如何不断提高节目质量,是电视台一个常新的课题。作为西部偏远地区的一个地方性电视台,如何在当今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争得一席之地,就更得认真研究提高节目质量这个课题。 酒泉电视台,现在虽说具有一定的节目制作能力和手段,有了一支采编队伍,自办着《酒泉新闻》、《新闻周刊》、《经济生活》、《荧屏导视》和《广告》等固定栏目,不仅节目质量参差不齐,而且一直提高不大。在全省每年的节目评选中一直拿不上头奖,甚至连个二等奖也很难拿上,三等奖也不是很多。为了改变这一现状,2002年我们制定了一套自办节目质量月评办法,尽管还很不完善,也不十分科学,通过近一年的试用,还是显示出了一定的作用。2002年本台在中央电视台、省电视台播出节目的数量就是一个鲜明的例证。2002年中央电视台播出本抬稿件7件,省卫视台、省有线电视台等播出本台稿件500余件。其中《驼铃声声》还荣获中央电视台《金土地》栏目最佳电视摄影奖和最佳音乐奖两个中央级媒体奖项,填补了本台多年来没有中央级媒体获奖的空白。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是成立由台领导和各部门、各类专业人员组成的节目质量评价机构(我们叫节目质量评价小组,也可以叫节目质量评价委员会等),然后明确节目质量评价机构的目的和任务。我们确定的节目质量评价小组的目的和任务就是通过对本台自办节目的月评,促进本台自办节目向精品化方向发展,最终提高本台在媒体竞争中的有效实

力。确定节目质量评价办法(包括各类节目的评价范围、奖罚办法等)。我们确定的节目质量评价办法是:每月对全台各类自办节目由台总编室抽取部分进行一次评价,并对参与考评的节目进行书面点评,将考评结果向全台公布。 其次是根据本自办的《酒泉新闻》、《新闻周刊》、《经济生活》、《广告》等节目,分类确定各类节目的评价要素。比如:我们对新闻类节目就主要考评宣传纪律、时效性、真实性、新闻价值、宣传价值、宣传主题等要素;对《新闻周刊》等专栏类节目就主要考评宣传纪律、新闻价值、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拍摄质量、信息量、宣传主题等要素;对《广告》类节目主要考评广告创意、画面构图、广告长度、拍摄质量、广告词撰写、广告配乐及特技运用等要素。 第三是确定奖罚办法。就是对节目评价结果的运用。对评选出的优秀节目由台上给予奖励,并在部门月效益工资考核、年终奖金、专业技术职务评定中予以体现;对评选出的劣质节目不仅台上处罚,而且影响效益工资考核、影响年终奖金、影响专业技术职务评定。连续三个月在考评中被评为劣质节目的,由台总编室提出整改意见进行整改,连续半年被评为劣质节目的由台总编是向台领导提出撤销该节目的意见,经台总编委员会研究确定该节目的存留。 第四是由台总编室对月评节目写出书面点评报告,总结各类节目的经验和长处,指出不足和改进方向。 总之,本台的这套节目考评体系还处在试运行当中,目前还在进一步完善。但可以肯定的是,对节目进行考评绝对是有利于节目质量提高、降低节目成本、形成节目良性运转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媒介暴力的社会影响

媒介暴力的社会影响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论媒介暴力的社会影响 摘要:媒介暴力(media violence)指“电影、电视、电子游戏、报刊等媒体含有或刊载暴力内容,并对人们正常生活造成某种不良影响的暴力现象”。媒介暴力包括真实暴力和虚拟暴力两种形式,媒介对社会暴力的现象报道属于真实暴力,虚拟暴力则是指文艺节目中包含的暴力现象,如警匪剧、武侠剧、电子游戏中的暴力行为。 关键词:媒介暴力、影响、媒介行为暴力 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促进了近年来中国传媒业迅速发展,大多数媒体在产业化、市场化的浪潮中,出于经济利益与竞争激烈的考虑,大众媒体在商业动机刺激下日益普及一种“低水平的满足”现象,同时由于人们的媒介素养不乐观以及生活的压力,导致媒介暴力现象愈演愈烈。媒介的暴力文化现象在媒体中的普及率越来越高,意味着人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媒介暴力。而媒介暴力社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人的影响上。具体表现为:观察模仿、暗示激发、虚拟参与等现象。 一、媒介暴力的影响方式 1、观察模仿 一项调查发现,在因暴力入狱的男性犯人中,有1/4到1/3的人承认他们在犯罪时有意识地模仿电视中的暴力犯罪手段,这些由现实暴力主体提供的说法也许更令人信服。这也说明了诸如侦探或者警匪影视作品中的暴力因素会提供给人们一些犯罪的手段或者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的稳定带来影响。 2、暗示激发 一些研究者认为,媒体暴力激起或暗示了人们的进攻性思想感表,进而促成了暴力行为的实施,个体想要出击的愿望被媒体画面证明是正当的,因为在画面中无论是英雄还是坏蛋都使用暴力复仇,并且常常没有对错和结果。在丹泽尔华盛顿主演的电影《迫在眉睫》之中,一个父亲为了拯救患有心脏病的儿子不得不通过绑架威胁医院的人这种暴力手段来达到目的。虽然我们可以说他的出发点是伟大的,他获得的结果的也是符合他的目的,但是影片鼓励人们运用暴力方式对待生活中的麻烦。这种暗示激发是媒介中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媒介对暴力的“美化”

益智类节目的社会文化意义

益智类节目的社会文化意义 【摘要】电视益智类节目是具有益智色彩的娱乐节目,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和娱乐性,在各类题材的益智节目的推动下,促进了大众对文化知识的渴求和认知力的提升,社会风气呈现出新的面貌,满足了大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 【关键字】益智类节目传播效果 一、益智类节目概述 (一)、益智类节目概念 “益智节目,就是以参赛者的各种知识竞猜和现场游戏性活动作为节目的基本构架和主要内容。节目中,参加者必须遵守节目制作者所制订的规则,并按照这些规则来进行竞赛和游戏,整个益智的形式和内容就是节目的形式和内容。”因此电视益智类节目的主要构成元素是固定的,即有“知识”、“娱乐”及“奖励”。一般电视益智类节目也是围绕这三者展开,所谓益智类节目,除了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和娱乐性外,还具有大众性、博彩性、对抗性与戏剧性。因此,益智类节目不仅具有娱乐节目的娱乐性和参与性,又具有益智类节目特有的知识性与博彩性。 (二)益智类节目的特点 1、知识性 随着节目形态的发展,益智类节目中的知识不再枯燥单一,而变得更加有趣,除了融入一些娱乐元素外,寓教于乐特点让观众在娱乐中增长知识、增加见闻。体现出一定的知识性。

2.益智类节目的娱乐性 益智类节目往往把娱乐性作为知识性的载体贯穿于节目之中。因此娱乐性就成了益智类节目的主要属性。 3、益智类节目的大众性 益智类节目的独树一帜,吸引了各个年龄段的男女老少,因此,它更容易让受众接受、认可,更易引起大众的反响。 4、益智类节目的对抗性 益智类节目不管是答题上的激烈较量,还是参赛者之间语言的针锋相对,都体现了对抗性。这种对抗性再以电视等媒介放大展示给受众,就更易满足受众的猎奇心理。 5.益智类节目的戏剧性 在益智类节目中,因比赛的结果有未知性,它呈现的时候就有很强的戏剧效果。挑战者能否答对下一题,甚至关系着比赛的结果,因此存在一定悬念,具有一定的戏剧性。 (三)、益智类节目的组成要素 益智类节目的组成要素包括,主持人,参与者,现场观众,场外观众,题目,奖品6个要素。 1、主持人 主持人是节目的核心,决定这节目的成败,很大程度影响着结果,甚至节目的收视率。 2、参与者 参与者是节目的主人公,参与者的表现精彩与否,直接影响着节目的

融媒体管理的困境与出路探析

融媒体管理的困境与出路探析 在中央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引下,全国融媒体发展风起云涌,一批新的媒体集团应时而生。下面由学术堂为大家整理出一篇题目为“融媒体管理的困境与出路探析”的媒体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原标题:融媒体管理的瓶颈及突破路径 摘要:在中央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引下,全国融媒体发展风起云涌,一批新的媒体集团应时而生。融媒体组织与传统媒体有何不同,经济管理学“产业集群”概念是否适用于融媒体管理,融媒体管理面临的瓶颈和问题有哪些,如何在媒体融合管理中发挥1+1>2的集群效应,以构建融媒体组织管理和发展的新模式,这一系列问题成为当前业界与学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即是作者结合工作实践及调研活动,针对以上问题进行的思考和解析。 关键词:融媒体;融合发展;集群效应;管理创新 在中央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方针指引下,一批新的媒体集团应时而生,正积极探索媒体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和新路径。 简单来讲,融媒体是多元媒介融合发展的一种全新的管理和组织

运营模式。融合不是简单的物理叠加,它需要通过理顺管理体制、打破机制壁垒,对不同媒体业态、网上网下资源等进行有效整合,提高科学管理的水平,使各种媒介功能得到最大功能的发挥,融合优势得到最大空间释放,传播秩序更加规范。 从经济管理学的角度出发,推动媒体的融合发展,要着力解决内容同质、功能重复、机制僵化等问题,优化资源配置,发挥集群效应,才能解放和发展融媒体生产力。 一、融媒“集群效应”特征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首先使用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一词,对集群现象进行了分析。“产业集群效应是指集中于一定区域内特定产业的众多具有分工合作关系的不同规模等级的企业与其发展有关的各种机构、组织等行为主体,通过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空间积聚体,代表着介于市场和等级制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它是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是区域创新系统的一种重要实现方式,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方式。”① 从经济管理学的角度出发,新闻产业集群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传统产业集群,以电台、电视台、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为主体单元

电视文化对人们的影响

电视作为当今世界最具大众性的传播文化,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不仅成为一种最受宠信的娱乐形式,而且成为人们最主要的信息来源。尤其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力量,它正在有形或无形、有意或无意地改变着社会,影响着作为社会主体的人。 电视文化犹如一只“上帝之手”使数以亿计的大众痴迷于电视机前,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难以估量的巨大影响,使得所有的电视观众面对它都不能不发生思想观念、精神心理、行为表现上的变化。特别在享受到电视文化滋养的同时,其所受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来,使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知识结构、行为方式、审美趣味都在发生着这样或那样的变化。研究电视文化在传播过程中的影响。客观的看待所造成的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对于我们有着重要的意义。 说到电视的巨大影响力,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电视转播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这场凝聚着中华民族百年梦想的空前盛会,有8.4亿中国观众、40多亿海内外观众收看,创下了前所未有的收视纪录。通过电视,辫子、小脚、长袍马褂等残留在一些西方人记忆中的旧中国印记被颠覆;中华文化的特色和精神展现在世人面前;改变了无数西方人士对当代中国面貌的认识、对当代中国人的认识。这说明,电视不仅是信息发布的载体,更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电视艺术为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产生了重要作用。 我国电视剧经历了从单本剧到连续剧,从现场切换到制播分离,从产量个位数到每年500多部12000多集的不平凡历程,成为世界第一电视剧生产和播出大国。有学者作过专门比较,一部热门电视剧一个晚上的收视观众数就相当于全国所有舞台艺术一年的观众总和。应当看到,电视剧艺术的繁荣发展,决不仅仅是依靠电视这一强势媒体深入亿万家庭,更靠的是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靠的是创作者深厚的生活积累、大胆的艺术想象。 今天的电视节目丰富多彩、绚丽多姿,有满足人们一次性消费需求的文化快餐,还有一大批内涵深刻、品位高雅的文化营养餐。《春节联欢晚会》、《百家讲坛》、《文化视点》、《艺术人生》、《大家》、《同一首歌》、《大风车》等电视栏目问世以来,把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较好地统一起来,雅俗共赏,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 当然,它也有着一些无法否认的负面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对青少年的身上。其负面负面影响主要有: (1)电视文化对现实的简化或歪曲误导青少年对现实世界的认识。电视文化由于与商业利润越来越唇齿相依,有时,不可避免地要用媚俗的方来换取大众的青睐,电视节目哗众取宠、收视率至上的观念往往导致一种“伪真实性”,从而误导青少年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和判断。 大量的“贵族化”的人物,奢侈的生活方式,屏幕上的挥金如土诱发了青少年的奢华、挥霍的愿望。电视节目中“王子、格格、公子、小姐”吃喝玩乐、无所事事的生活方式,助长了青少年追求享受、畏惧困难的思想。 (2)电视文化对视听感官的过分依赖,不利于青少年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开发。由于在电视文化传播过程中图像占绝对主导地位,因而在看电视的时候主要是右脑兴奋,而左脑则相对抑制。大量调查显示:越不用动脑筋,越刺激的内容越容易为观众接受和欣赏。电视剧《还珠格格》、湖南台的《快乐大本营》等娱乐节目获得极高的收视率,而教育性节目、科普片在青少年中收视率不高就说明了这一点。 青少年若长时间地在电视机前消极被动地接受信息,有可能使头脑本身也变得消极起来,不喜欢思考也不善于对各种信息作出积极反应。长此下去,最终势必造成想象力肤浅和思维能力的减退。 (3)电视文化叙事的模式化和制造的流行文化,影响青少年的创造性和独立个性。电视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种复制的文化,它不仅仅是对物质的复制,也是对精神的复

论娱乐节目的文化品位与社会责任

论娱乐节目的文化品位与社会责任 摘要:伴随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迅速发展。电视节目成为人们娱乐休闲的“场地”。因此,对“娱乐节目的文化品位与社会责任”这个题目进行了探讨,从娱乐节目的文化品位、社会责任,主持人的文化素质与节目风格等几个方面论述了这个主题,展开了思考并提出了一些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娱乐节目;文化品位;社会责任;创新意识如何办好娱乐节目是电视人长期思考的一个问题。娱乐节目要抓住观众,抓住时代热点,抓住流行因素,还要引导观众的审美趣味,对电视人来说确实是一个挑战。明星参与、益智游戏、电视选秀,都曾火热一时,但很快便为观众所厌倦。娱乐节目究竟怎么办?怎样才能既有品味,又能为观众所喜欢?应该从增强娱乐节目的文化品位和社会责任这两大方面着手,不断创新,才能促进娱乐节目的繁荣,更好地满足老百姓的精神需求,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1 增强娱乐节目的文化品位 在中国传统文化以及西方的文化研究中,彼此都不谋而合将文化按照品位进行了雅与俗的划分。大众文化的兴盛、电视文化的繁荣,使今天的文化生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电视技术的“广”播性质,电视文化先天的总体上就具有大众化、通俗化的属性,即使在传播高雅文化的时候也是在这一前提下的。但是大众化、通俗化不等于没有品位。中国传媒大学张颂教授认为:“节目内容和形式共同确立节目的品位,人有人品,诗有诗品。节目也可以有品位,用以考察节目的规格、档次。”那么,电视节目的文化品位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如何增加电视节目的文化品位呢? 1.1内容多些文化含量。在电视节目中,有相当数量的节目定位在传播先进文化和健康有益的文化,表达上注意艺术表现力、思想性强。这些节目共同的特点,就是以传统的高雅文化的内容作为传播对象,如哲学、文学、艺术等。注重思想性,传播方式上借用各种艺术手段,制作上也比较精良。当然,高雅的节目同样要面对电视大众化的属性,采取大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传播方式。这一点,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较有代表性,做得也比较好。就内容来讲,《百家讲坛》总体上趋于传播高雅文化,但在叙事策略上注重故事化、情节化、趣味化。在运作中,强调每期节目都必须按照戏剧化的结构来设置悬念,整个节目由连续不断的悬念链紧密地结构在一起。而设置悬念是评书、章回小说等艺术形态中常用的策略,是通俗文化的基本特征;而画面表达的通俗化效果则满足视觉的需求。 1.2形式上多些审美取向。现在引发全国一阵选秀热浪的许多节目,一改以往节目中的“选美”理念,首度推出了“选丑”这一构想。在海选过程中,洋相百出、各式各样的参赛选手,直接刻薄的评委,以选手的自尊作为看点,以观众的疯狂大笑作为终极目标。尼尔·波兹曼在他的《娱乐至死》中认为:文化将成为一场滑稽戏,等待我们的可能是一个娱乐至死的“美丽新世界”,在那里“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诚然,普通人需要电视娱乐所提供的放松和无害的空想。如果没有电视娱乐,人们也会寻找其他途径舒缓日常生活的紧张。电视仅仅是比其他途径更容易、更有效的满足了人们的这些需求。但是,电视娱乐不能破坏和降低文明的高度,它更倾向于探究宏大的主题和富有哲理的命题,更倾向对人性的弱点、人的本能需要、人的本质、世界的本质及其未来途径等整体性课题进行终极关怀。

新媒体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如今,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信息与知识的更新瞬息万变,新闻、网络、媒体、传播无时无刻不在我们的身边发生着。随着物联网和信息高速公路等现代技术的广泛应用,人类意识形态中的社会结构正以数字化的形式展现出来,虚拟社会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存在与传播渠道,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存方式和思维方式。那么,作为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学生,研究新媒体与社会的关系和其对社会的影响便成为了我们的重要学习和思考目标。 作为自媒体的头牌,微博对社会的影响尤为明显:微博赋权和公民意识的觉醒,促使网民“发声”。同时,随着500条司法解释的出台,网络公司的自律以及网民素质的提高使微博舆论场的公共性和正义性都随之提升。而且,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在网络问政、网络商业化以及网络文化发展等方面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新媒体既是信息的传递者,又是一个包罗万象的舆论空间。 现在的互联网已经远远不止是简单的一个新闻、信息传播渠道,更多的人则是深深地受到了网络文学、网络游戏以及网络营销的影响。随着网络游戏、网络动漫的推广和发展,初步并且有效地解决了我们此前动漫游戏产业在融资、维权、管理、创作等方面的困难,成功带动了动漫、网游的发展。除了娱乐网络还把大众文化普及开来,以其传播的优势前所未有地打开了文学创作的大门。另外网络网络营销已经把它的优势无限放大,让网络购物成为了大势所趋,甚至是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如今,新媒体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早在19世纪末,日本一个著名新闻学者松本君平所著的《新闻学》中就提到:传媒人如预言者,讴国民之运命;如裁判官,断国民之疑狱;如大哲学家,教育国民;如大圣贤,弹劾国民之罪恶;如救世主,察国民之无告苦痛而以救济之途。诚然,新媒体也有他的负面作用,但我个人认为它的正面作用要远大于负面作用,今天,新媒体给新闻工作者提供了非常大的运作空间,也给民众提供了更大的发声空间。 当下,一提到新媒体便想到和报纸、广播等传播上的旧媒体相对,提供一种新颖,前卫的传播媒介。其实,新媒体的作用不仅仅信息传播,将旧媒体取而代之,它更多是走进我们的生活,通过信号、网络等方面带我们迈向新的时代。我相信新媒体将在社会发展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