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诊疗指南

乳腺诊疗指南
乳腺诊疗指南

乳腺纤维囊性增生症

一.概述:

由于这类疾病的表现形态复杂多样,未找到一个合适的、能全面正确地反映该病变本质的命名,目前多认为乳腺纤维囊性增生症较为适宜。本病本质是乳腺实质的各种形态不一的良性增生,其病理形态复杂,增生可发生于终末导管小叶单元,也可发生于腺管周围并伴有大小不等的囊肿形成或腺管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乳头状增生,伴乳管良性扩张,也有发生于小叶实质者。

病因:本病系体内激素水平的不平衡所致

1.体内女性激素代谢障碍,尤其是雌、孕激素比例失调,导致乳腺实质增生过

度。

2.部分乳腺实质成分中女性激素受体的质和量异常,使乳腺各部分的增生程度

不一致。

二.诊断要点:

突出的临床表现是与月经周期有关的周期性乳房疼痛和肿块,月经前加重,来潮后减轻或消失。疼痛性质为胀痛、刺痛、隐痛或钝痛,部位常较弥散,痛点不明确,可放射至同侧腋、肩背部甚至上臂。多见于中青年妇女,尤其是育龄期妇女。

体检可发现乳腺组织的增厚成块伴压痛,增厚的组织质实、韧,表面为结节状,大小不一。病变可局限于一个部分也可弥散分布。增厚区与周围乳腺组织分解不明显,偶可见浆液性或浑浊的乳头溢液。

彩超多显示腺体增厚、回声杂乱,可见无回声占位(囊肿)或/和扩张导管。

钼靶X线摄片多显示腺体密度增高。

三.主要辅助检查:

1.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排除多数肿瘤性占位,为必查项目。

2.乳腺钼靶摄片:40岁以上的患者应该给予。

3.穿刺活检:较明显的局限性腺体增厚,应予活检排除肿瘤。

四.主要鉴别诊断:

局限性的乳腺增生易与不典型的乳腺癌混淆。

1、不典型乳腺癌:增厚块一般持续存在、无周期性疼痛和压痛,彩超可见回声

紊乱、减弱或点状强回声,钼靶摄片可见局部结构紊乱、密度增高、细小成簇钙化等,药物治疗一般无效。穿刺或切除活检可确诊。

2、处于发育期和孕期的乳房:详细询问病史,月经史,妊娠实验。

五.治疗指南:

主要是对症治疗为主,可试用中药调理,调整卵巢功能、疏肝理气。

症状体征严重者可短期应用竞争性雌激素受体拮抗剂他莫昔芬10mg bid。

若肿块无明显消除者,应积极活检排除肿瘤。

由于本病是由女性激素紊乱所致,应尽可能查找激素紊乱的原因。

六.死亡率

本病一般不会直接致死。对本病有无恶变可能尚有争论。伴有导管上皮增生活跃及乳头状增生者有一定恶变的风险。

七.随访及健康教育要点:

1.无症状者,不给予处理,6-12个月随访。

2.症状体征明显者,应给予药物治疗。

3.症状体征明显,治疗有效,但有乳腺癌危险因素者,3-6月密切随访。

4.药物治疗无效,应活检。

男性乳腺发育症(gynecomastia,GM)

一.概述:

又称男性乳房肥大症。男性乳腺发育症的组织学特点为男性乳房腺体组织的良性增殖,病理表现为腺管增生而无腺泡增生。是男性乳房最常见的临床与病理学上的异常。初始多以乳晕区的疼痛为症状,多为双侧。严重者临床上表现为可触及或可见的乳房膨大。

分类:

1、生理性:生理性男性乳腺发育常见于婴儿期、青春期和老年期。前二者多会自行消退。

2、病理性:药物所致的乳腺发育。很多药物会导致男性乳腺发育,如生长激素、异烟肼、酮康唑、甲硝唑、西咪替丁、烷化剂、地高辛、地西泮、螺内酯,甚至包括青霉素和茶碱。许多会导致体内性激素改变的疾病也会导致男性乳腺发育,如两性畸形、先天性无睾畸形、严重的肝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3、特发性:找不出致病原因者,约占25%。

二.诊断要点:

大多数男性乳腺发育患者是无症状的。

1.乳头乳晕的疼痛伴或不伴硬结。

2.乳房明显长大,或两侧乳房不对称。

3.乳房区域可扪及质韧的包块。

三.主要辅助检查:

1.彩色超声:为临床最为常用且价廉的一种检查手段,可见乳头深面弱回声结构;

2.钼靶摄片:对确定真性或假性乳腺发育(脂肪堆积)意义较大,真性者可见乳房内高密度均质腺体影像。怀疑恶性者必须检查。

3.局部包块的穿刺活检,对疑似恶性者可作为一种鉴别诊断手段。

4.性激素的检测,可对病因及治疗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四.主要鉴别诊断:

1.假性乳腺发育:假性乳腺发育主要是脂肪堆积所致,查体及钼靶镍片即可明确。

2.乳房肿瘤:彩超及针吸活检有助于鉴别。

3.外伤所致的包块(机化血肿、脂肪坏死等):病史、针吸活检可区分。

五.治疗指南:

1、年老的时间较长的无症状男性乳腺发育症无需处理;

2、有症状患者可考虑应用甲基睾丸素5mg tid,可连用1个月;他莫昔芬和克罗米芬治疗男性乳腺发育症有明显疗效,但应注意最好不要超过6个月。

3、药物治疗无效,外形明显异常者要考虑手术治疗。

4、25岁以上有症状的男性乳腺发育症常提示有严重的潜在疾病或是对激素或其他药物的一种反应,应进一步深入检查。

手术治疗:

经乳晕切口乳腺皮下切除为主或腔镜下乳腺皮下单纯切除术。

注意事项:

1、因主要是解决心理影响,所以要注意切口的隐蔽及美容。

2、本病不会导致死亡,对青少年主要是产生心理影响,严重者甚至会导致自闭,所以应积极处理,同时辅以心理疏导。

乳腺囊性增生疾病的健康教育与护理

乳腺囊性增生疾病的健康教育与护理 入院向介绍病人医院及科室的基本环境(医生办公室,护士站,公共厕所,配餐间在哪里。介绍病房设施的使用。)和住院注意事项(住院期间不能擅自外出,住院期间生活用品自备,保持病室的整洁,)做好入院时的健康宣教。 术前手术前评估患者。患者年轻女性多见,易产生紧张焦虑心理,担心手术失败,影响美观。1,护士应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关心体贴患者,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根据不同的文化层次进行个性化的心理疏导,了解病人最需要最关心什么。2,向患者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手术的人员,手术过程,麻醉方式,病理诊断的必要性。手术所需费用,病区环境。3,手术时间一般在月经干净后3-5天后为宜。此时出血较少,瘤体清晰,易于暴露手术视野。嘱患者穿舒适的开衫,注意皮肤的清洁,剪指甲,保证充足的睡眠。 术中手术室的巡回护士应做到1,调节好室温,注意保暖,协助采取舒适体位,2,向患者解释手术是在无菌环境中进行,与患者交流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3,观察患者的面色,脉搏,血压,询问有无不适主诉。 术后1伤口护理 术后伤口用绷带加压包扎,防止出血。术后48h换药,注意切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及脱落,有无红肿热痛,如有应及时通知医生及时处理,观察伤口愈合情况,更换纱布,观察有无胶布过敏,如有无水泡及皮肤发红、发痒等情况,并更换胶布粘贴位置。

2 饮食指导 术后患者忌食生冷辛辣刺激,油腻,厚味等助火生痰的食物。饮食应清淡,富有充足维生素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强调均衡营养,注重扶正补虚。指导患者多食用含B族维生素的粗粮和杂粮,特别是B 族中的泛酸,可防治抑郁症与焦虑,改善疲劳、头痛、恶心等症状可给予益气养血、理气散结之品,如山药粉、菠菜、丝瓜、海带、玫瑰花等。 3 心理指导 向患者介绍不良心理因素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不良心理状态可使中枢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失去平衡,抑制免疫系统功能,从而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产生影响。调节情志,避免郁怒,保持乐观情绪这是术后十分重要的。 出院指导尽量术后半年做一次彩超检查。爱护乳房,坚持体检进行乳房自查,每月的月经来潮后第9~11天是乳腺检查的最佳时间,30岁以上的女性每年到乳腺专科进行一次体检,40岁以上的女性每半年请专科医生体检一次,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自查的方法首先视诊:脱去上衣,在明亮的光线下,面对镜子做双侧乳房视诊。双臂下垂,观察两边乳房的弧形轮廓有无改变、是否在同一高度,乳房、乳头、乳晕皮肤有无脱皮或糜烂,乳头是否提高或回缩。然后双手叉腰,身体做左右旋转状继续观察以上变化。然后触诊:取立位或仰卧位,左手放在头后方,用右手检查左乳房,手指要并拢,从乳房上方顺时针逐渐移动检查,按外上、外下、内下、内上、腋下顺序,系统检查有

乳腺健康知识讲座完整版

乳腺健康知识讲座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乳腺健康知识讲座 乳腺甲状腺科程双玉 2013.3.8 乳腺癌的简介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逐年上升,全球每年新发病例120万,死亡50万。平均每9位美国女性一生中,其中有1人要罹患乳腺癌。我国大、中城市(特别是沿海城市)比农村及内陆地区发病率高,而且有明显上升的趋势,上海、天津等大城市的乳腺癌发病率已跃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近十年来,城市和农村分别上升38%及39%,乳腺癌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女性疾病之一。 常见的诱发原因 1年龄:在女性中,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在月经初潮前罕见,20岁前亦少见,但20岁以后发病率迅速上升,45~50岁较高,但呈相对的平坦,绝经后发病率继续上升,到70岁左右达最高峰。死亡率也随年龄而上升,在25岁以后死亡率逐步上升,直到老年时始终保持上升趋势。? 2遗传因素:家族的妇女有第一级直亲家族的乳腺癌史者,其乳腺癌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群的2~3倍。 3其他乳房疾病。 4月经初潮年龄:初潮年龄早于13岁者发病的危险性为年龄大于17岁者的2.2倍。 5绝经年龄:绝经年龄大于55岁者比小于45岁的危险性增加。 6第一次怀孕年龄:危险性随着初产年龄的推迟而逐渐增高,初产年龄在35岁以后者的危险性高于无生育史者。 7绝经后补充雌激素:在更年期长期服用雌激素可能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 8口服避孕药。 9食物:尤其是脂肪饮食,可以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 10饮酒。 11体重增加可能是绝经期后妇女发生乳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 乳腺癌的临床表现 1.无痛性肿块:乳房的无痛性肿块常是促使患者就诊的主要症状。? 2.乳头溢液:溢液可以是无色、乳白色、淡黄色、棕色、血性等;可以呈水样、血样、浆液性或脓性;溢液量可多可少,间隔时间也不一致。 3.乳头和乳晕异常:乳头扁平、回缩、凹陷,直至完全缩入乳晕下,看不见乳头。有时整个乳房抬高,两侧乳头不在同一水平面上。乳头糜烂也是乳腺癌的典型症状。炎性乳腺癌时局部皮肤呈炎症样表现;颜色由淡红到深红,开始时比较局限,不久即扩大到大部分乳腺皮肤,同时伴有皮肤水肿。皮肤增厚、粗糙、表面温度升高。 4.扩散及发展:乳腺癌细胞的倍增时间平均为90天,在临床能发现肿块前,肿瘤的隐匿阶段平均为12年(6~20年)。肿瘤一旦发生,其发展可通过以下方式:局部扩展、淋巴道播散、血行播散。 5.乳腺癌如不经治疗,或者给药无效,会逐渐侵犯以下一些区域:淋巴腺、骨、肺、肝、脑、胸膜腔、心包渗液、高血钙、脊髓受压。 临床表现 乳癌最早的表现是患乳出现单发的、无痛性并呈进行性生长的小肿块。肿块位于外上象限最多见,其次是乳头、乳晕区和内上象限。因多无自觉症状,肿块常是病人在无意中(如洗澡、更衣)

乳腺增生诊治指南

乳腺增生诊治指南 疾病简介: 乳腺增生(Hyperplasia of mammary glands)是女性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其发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近些年来该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年龄也越来越低龄化。乳腺增生症是正常乳腺小叶生理性增生与复旧不全,乳腺正常结构出现紊乱,属于病理性增生,它是既非炎症又非肿瘤的一类病.多发于30—50岁女性,发病高峰为35-40岁. 发病原因 真正的发病原因还不明确,目前,多认为与内分泌失调及精神、环境因素等有关。 1、内分泌失调(Endocrine disorders)。黄体素分泌减少,雌激素相对增多是乳腺增生发病的重要原因.如卵巢发育不健全、月经不调、甲状腺疾病及肝功能障碍等. 2。情绪等精神因素的影响.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等不良精神因素容易形成乳腺增生,经常熬夜、睡眠不足等也会造成乳腺增生,而且这些不良因素还会加重已有的乳腺增生症 状。 3.人为因素或不良生活习惯:女性高龄不育、性生活失调、人工流产、夫妻不和、不哺乳等原因,造成乳腺不能有正常的、周期性的生理活动。佩戴过紧的胸罩或穿过紧的内衣等 等。 4. 饮食结构不合理,如高脂、高能量饮食导致脂肪摄入过多,饮酒和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会诱发乳腺病。此外,现在人们的饮食好了,有高血压、高血糖病的人也很多,这些也容易使女性出现内分泌失调,导致乳腺增生。 5。长期服用含雌激素的保健品、避孕药。人体长期过量摄入雌激素,将导致内分泌平衡失调,现在一些速生食品、人工饲养的水产及家禽使用的饲料中也多含有激素成分,长期食用也会导致乳腺疾病的发生。 疾病症状 1、乳房疼痛(Breast pain):常为胀痛或刺痛,可累及一侧或两侧乳房,以一侧偏重多见,疼痛严重者不可触碰,甚至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疼痛可向同侧腋窝或肩背部放射;部分可

乳腺癌疾病的健康教育

乳腺癌疾病的健康教育 一.入院宣教认真热情接待病人,分配床位,做好入院宣教,如:住院须知,探陪客制度,病区环境,配膳制度,开饭时间,主管医生,责任护士等,带病人到床前并通知医师 二.指导疾病知识由责任护士由浅入深,通俗易懂的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知识,使其对自身疾病有所了解,以及有关手术治疗后转归和有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心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充分的思想准备。 (1)疾病的知识 a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占全身恶性肿瘤的7%-10%,发病率约为23/10万。多发于40-60岁的女性,其中更年期和绝经前后的女性尤为多见,男性很 少见。 b较易发生乳癌的高危女性群体有:①未生育、晚生育或未哺乳者。②月经初潮遭遇12岁,绝经晚于52岁者。③一侧乳房曾患乳腺癌者。④脂肪的摄入与乳 腺癌有明显的关系,尤其是绝经后肥胖的女性。⑤家族有乳腺癌倾向者,如母 亲或姐妹曾患乳腺癌,发病率比一般女性高2-3倍。⑥患有卵巢或子宫原位癌 病史者。⑦胸部多次、大剂量接受X线照射史者。 c乳腺癌多数起源于乳腺管上皮,少数发生于腺泡,可归纳以下几种类型:①非浸润性癌,系指癌细胞生长局限于末梢乳管或腺泡的基底膜内,无间质浸润的 癌又称原位癌包括导管内癌和小叶原位癌及乳头湿疹样乳腺癌(不伴发浸润生 长者)。该类型属于早期的乳腺癌,预后较好。②早期浸润癌:是指癌细胞穿破 基底膜开始向间质浸润的癌,包括早期浸润性导管癌、早期浸润性小叶癌。该 类型属于早期癌,预后较好。③浸润性特殊癌:包括乳头状癌、髓样癌(伴大 量淋巴细胞浸润)、粘液腺癌、小管癌、腺样囊性癌、大汗腺癌、鳞状细胞癌等。 此型分化一般较高,预后尚好。④浸润性非特殊癌:包括浸润性小叶癌、浸润 性导管、癌髓样癌(无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硬癌、单纯癌、腺癌等。此型乳腺 癌最常见,占80%左右,分化低,预后较上述类型差。⑤其他罕见癌:分泌型(幼 年型)癌。 癌细胞沿导管或筋膜间隙蔓延,可侵及皮肤、胸肌,亦可早期经淋巴、血液转移,其中淋巴转移最常见。腋下、锁骨下淋巴结转移多见,位于乳房内侧和中央区的乳腺癌常首先转移到胸骨旁淋巴结。 (2)并发症的防治与护理 a皮下积液: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较为常见,发生率在10%-20%,除手术因素外,术后要特别注意保持引流通畅,包扎胸带松紧适宜,避免你过早外展术侧上肢。 积液要早发现,及时穿刺或引流排出。 b皮瓣坏死:乳腺癌切除术后皮瓣坏死率约为10%-30%,皮瓣缝合张力大是坏死的主要原因。术后注意观察胸带勿加压包扎过紧,及时处理皮下积液。 c上肢水肿:主要原因是上臂的淋巴回流不畅、皮瓣坏死后感染、腋部死腔积液等。术后避免在术侧上肢静脉穿刺、测量血压,及时处理皮瓣下积液。卧床时 抬高术侧手臂能够预防或减轻肿胀。出现明显水肿时,可采取按摩术侧上肢、 进行适当的手步的了解和充分的思想准备。 三.休息与饮食指导提供清洁与安静的环境,室内光线宜去暗淡,以保证患者休息和足够的睡眠。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保持大便通畅。 四.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主动热情与患者交谈,针对患者的年龄、性格、职业、文化

肺癌诊疗指南

肺癌 【范围】 1.本指南规定了原发性肺癌(简称肺癌)的规范化诊治流程、诊断依据、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案。 2.本指南适用于具备相应资质的市、县级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试点医院及其医务人员对肺癌的诊断和治疗。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一)肺癌(lung cancer) 全称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起源于支气管粘膜、腺体或肺泡上皮的肺部恶性肿瘤。 1.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 一种特殊病理学类型的肺癌,有明显的远处转移倾向,预后较差,但多数病人对放化疗敏感。 2.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 除小细胞肺癌以外其他病理学类型的肺癌,包括鳞状细胞癌、腺癌、大细胞癌等。在生物学行为和临床病程方面具有一定差异。 (二)中心型肺癌(central lung cancer) 生长在肺段支气管开口及以上的肺癌。 (三)周围型肺癌(peripheral lung cancer) 生长在肺段支气管开口以远的肺癌。 (四)隐性肺癌(occult lung cancer) 痰细胞学检查发现癌细胞,影像学和纤维支气管镜未发现病变的肺癌。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指南。 1.CEA:(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癌胚抗原。 2.NSE:(neurone specific enolase)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 3.CYFRA21-1:(cytokeratin fragment)細胞角蛋白片段19。 【规范化诊治流程】

图1 肺癌规范化诊治流程 【诊断依据】 (一)高危人群 有吸烟史和/或肺癌高危职业接触史(如石棉),年龄在45岁以上者,是肺癌的高危人群。 (二)症状 1.肺癌早期可无明显症状,当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常出现以下症状:(1) 刺激性干咳。(2) 痰中带血或血痰。(3) 胸痛。(4) 发热。(5) 气促。当呼吸道症状超过2 周,经对症治疗不能缓解,尤其是痰中带血、刺激性干咳,或原有的呼吸道症状加重,要高度警惕肺癌存在的可能性。 2.当肺癌侵及周围组织或转移时,可出现如下症状: (1) 肿瘤侵犯喉返神经出现声音嘶哑。 (2) 肿瘤侵犯上腔静脉,出现面、颈部水肿等上腔静脉梗阻综合征表现。 (3) 肿瘤侵犯胸膜引起胸膜腔积液,往往为血性;大量积液可以引起气促。 (4) 肿瘤侵犯胸膜及胸壁,可以引起持续剧烈的胸痛。 (5) 上叶尖部肺癌可侵入和压迫位于胸廓入口的器官组织,如第一肋骨、锁骨下动、静脉、臂丛神经、颈交感神经等,产生剧烈胸痛,上肢静脉怒张、水肿、臂痛和上肢运动障碍,同侧上眼脸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面部无汗等颈交感神经综合征表现。 (6) 近期出现的头痛、恶心、眩晕或视物不清等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应当考虑脑转移的可能。 (7) 持续固定部位的骨痛、血浆碱性磷酸酶或血钙升高应考虑骨转移的可能。 (8) 右上腹痛、肝肿大、碱性磷酸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或胆红素升高应考虑肝转移的可能。 (9) 皮下转移时可在皮下触及结节。

中国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专家共识(2019年版)

中国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专家共识(2019年版)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是指对于未发现远处转移的初治乳腺癌患者,在计划中的 手术治疗或手术加放疗的局部治疗前进行的全身系统性化疗[1-2]。新辅助化疗 作为乳腺癌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仍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随着各类临床 试验和新的治疗理念不断涌现,其治疗模式也从曾经单一的化疗,转变为当前 基于不同乳腺癌分子亚型的新辅助化疗、新辅助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靶向治疗联合化疗、 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等。随着新的循证医学数据不断充实,各种治疗理念和临床 实践的差异也越发明显,如何在临床实践中选择新辅助治疗适应证,优化患者 的治疗策略并改善治疗结局仍存在争议。结合最新的研究数据和理念,中国乳 腺癌新辅助治疗专家组就新辅助化疗、新辅助抗HER2联合化疗中,新辅助治疗目的及适应证、手术治疗规范、新辅助治疗前后的评估规范以及新辅助治疗方 案和策略等方面的热点问题、争议内容,进行了深入、详细的研讨,联合发布《中国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专家共识(2019年版)》,旨在更好地指导中国临床 医师进行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临床实践。 1、新辅助治疗的目的和适应证 专家组首先明确了在当前临床实践过程中,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应该从实际的临 床需求出发,以治疗的目的为导向,主要包括:① 将不可手术的乳腺癌降期为可手术乳腺癌;② 将不可保乳的乳腺癌降期为可保乳的乳腺癌;③ 获得体内 药物敏感性的相关信息,从而指导后续治疗以期改善患者预后。对于美国国立 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指南中提及的新辅助治疗潜在目的还包括将不可保腋窝的乳腺癌降期为可保腋窝,中国专 家对此持审慎态度,认为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前哨淋巴结评估假阴性率高、长 期安全性数据不足等风险,并不常规推荐将对已经证实转移的区域淋巴结进行 降期保腋窝作为新辅助治疗的目的[3-4]。 当前在不同的指南和共识中对于新辅助治疗适应证的描述存在较大的差异[1-2,5-6],在明确新辅助治疗目的的基础上,绝大多数专家认同在临床实践中应 以上述3点治疗目的为导向行新辅助治疗,绝大多数专家认为并非所有需要行 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都推荐行新辅助化疗。 为进一步指导临床实践,专家组就不同肿瘤负荷以及乳腺癌亚型的患者是 否优选新辅助治疗进行了逐一讨论。在不考虑其他因素(淋巴结状态、分子分 型等)的情况下,当肿瘤负荷较大时,中国专家更倾向于推荐优选新辅助治疗,83%的专家推荐浸润性病灶大于5 cm的乳腺癌患者优选新辅助治疗,而其他单 一病理学因素(如肿块大于3 cm或淋巴结阳性)并不能作为优选新辅助治疗的依据。 多数专家(63%)认可病理学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pCR)是预后替代的研究终点,对患者采用预期pCR率高的新辅助治疗方案可能改善患者的预后[7-8]。在新辅助后辅助治疗方面,CREATE-X和KATHERINE临床 试验提出,针对三阴性乳腺癌和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患者,如未达到pCR,可通过强化辅助治疗来改善预后[9-10]。在临床实践中,能否基于这两项临床试验的结果而对所有三阴性乳腺癌和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推荐新辅助治疗尚存在争议。专家组强调CREATE-X和KATHERINE临床试验是辅助阶段临床试验,仅提示针对新辅助治疗后未达到pCR的患者可采用辅助阶段强化治疗的策略,

乳腺疾病健康教育

汉中市中医院 健康教育处方 乳腺疾病 当前,乳腺疾病已成为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威胁着广大妇女的身心健康,尤其是乳腺癌近年来发病率上升,且有年轻化趋势。乳腺癌患者的预后直接取决于开始治疗时的病变阶段。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和积极的康复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少乳腺癌病死率的重要环节。现代生活质量的提高,使女性知道关爱自己,关爱乳房健康,因此加强对乳腺病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妇女对乳腺病防治的重视,对于减少乳腺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1乳腺病易患因素 乳腺病与遗传、月经初潮、绝经年龄、婚姻、生育、哺乳、心理状态、生活压力、药物、电离辐射等因素有关。如合适年龄结婚、生育、哺乳,可降低乳腺病的发病率;性格不开朗、思想压力大的女性易患乳腺病;一些镇静药物、胃复安、利血平及某些避孕药可引起溢乳;同位素照射可引起幼女乳腺发育不良;月经初潮来临之前,应避免不必要的放射性照射。其中乳腺癌的高危因素有:①月经初潮小于 12岁,绝经年龄迟于55岁;②一侧乳腺曾患乳腺癌;③有乳腺癌家族史,特别是母系家庭史;( 终身未婚、未育、未哺乳或 35岁以上首次生育的;⑤乳腺增生病、乳腺囊性增生病变期;⑥乳腺慢性病变、多次手术、瘢痕刺激、过量 x线照射、长期应用激素;⑦5O岁以后肥胖妇女。

2 定期乳房自我检查 自我检查乳腺应在月经 1w后进行,30岁以上的妇女最好能做到每隔 1—3个月进行一次系统乳腺自我检查。方法:望诊:在穿衣镜前观察乳房的外形,双侧乳房是否对称,乳房皮肤是否有变化。触诊:可平躺在床上,被检测手臂上升,用对侧手指的扁平部(而非指尖)触摸乳房及腋窝淋巴结,关键是手指要并拢伸开,手掌手指呈一平面,触摸乳房,而不能用手指抓捏。出现下列情况要到医院检查咨询:①双侧乳房不对称;②乳房有肿块或硬结或质地较前变硬,呈片膜状改变,且与月经周期无关;③乳房皮肤有诸如水肿、凹陷、不完整等;④乳头有溢液、凹陷;⑤乳晕区有“湿疹样”改变;⑥腋窝触及淋巴结。 3乳腺疾病健康教育处方 1)婴幼儿期少吃保健滋补食品。 2)青春期加强营养、加强体育锻炼、佩戴合适胸罩、避免辐射。 3)安排好婚育期、少用口服避孕药、保持乳头清洁、避免外伤、纠正乳头凹陷。 4)每月做一次双侧乳腺的自我检查,包括腋下淋巴结、两侧锁骨上下淋巴结,如有结节或乳头溢液应立即就诊。 5)提倡母乳喂养,产后哺乳可预防乳腺病变的发生,适时断乳。 6)保持有规律的生活方式,保持精神愉快、睡眠充足、避免情绪激动。 7)多吃多纤维食物,减少高脂肪饮食、浓茶、及含咖啡因的饮料,

乳腺增生诊治指南[1]

乳腺增生诊治指南 疾病简介: 乳腺增生(Hyperplasia of mammary glands)是女性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其发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近些年来该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年龄也越来越低龄化。乳腺增生症是正常乳腺小叶生理性增生与复旧不全,乳腺正常结构出现紊乱,属于病理性增生,它是既非炎症又非肿瘤的一类病。多发于30—50岁女性,发病高峰为35-40岁....感谢聆听... 发病原因 真正的发病原因还不明确,目前,多认为与内分泌失调及精神、环境因素等有关. 1、内分泌失调(Endocrine disorders)。黄体素分泌减少,雌激素相对增多是乳腺增生发病的重要原因。如卵巢发育不健全、月经不调、甲状腺疾病及肝功能障碍等。 2。情绪等精神因素的影响。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等不良精神因素容易形成乳腺增生,经常熬夜、睡眠不足等也会造成乳腺增生,而且这些不良因素还会加重已有的乳腺增生症状。 3.人为因素或不良生活习惯:女性高龄不育、性生活失调、人工流产、夫妻不和、不哺乳等原因,造成乳腺不能有正常的、周期性的生理活动。佩戴过紧的胸罩或穿过紧的内衣等等。 4.饮食结构不合理,如高脂、高能量饮食导致脂肪摄入过多,饮酒和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会诱发乳腺病。此外,现在人们的饮食好了,有高血压、高血糖病的人也很多,这些也容易使女性出现内分泌失调,导致乳腺增生。 5.长期服用含雌激素的保健品、避孕药。人体长期过量摄入雌激素,将导致内分泌平衡失调,现在一些速

生食品、人工饲养的水产及家禽使用的饲料中也多含有 激素成分,长期食用也会导致乳腺疾病的发生。 疾病症状 1、乳房疼痛(Breast pain):常为胀痛或刺痛, 可累及一侧或两侧乳房,以一侧偏重多见,疼痛严重者不 可触碰,甚至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疼痛可向同侧腋窝或 肩背部放射;部分可表现为乳头疼痛或痒。乳房疼痛常 于月经前数天出现或加重,行经后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疼痛亦可随情绪变化、劳累、天气变化而波动。这种与 月经周期及情绪变化有关的疼痛是乳腺增生病临床表现 的主要特点....感谢聆听... 2、乳房肿块(breast lump):肿块可发于单侧 或双侧乳房内,单个或多个,一般好发于乳房外上象限。表现为大小不一的片状、结节状、条索状等,其中以片 状为多见。边界不明显,质地中等或稍硬,与周围组织 无粘连,常有触痛。大部分乳房肿块也有随月经周期而 变化的特点,月经前肿块增大变硬,月经来潮后肿块缩 小变软....感谢聆听... 3、乳头溢液(Nipple discharge):少数患者可 出现乳头溢液,为自发溢液,多为淡黄色或淡乳白色, 也有少者经挤压乳头可见溢出溢液.如果出现血性或咖 啡色溢液需要谨慎。 疾病体征 1、自我检查: 通过自我检查对乳腺疾病的发现起着决定作用,女 性朋友了解一些乳房自我检查的知识尤为重要。自我检 查时间应在月经之后的一周~两周进行。乳腺增生自我 检查方法如下: 视:站在镜子前双手下垂或双手叉腰,仔细观察双侧 乳腺是否大小对称,皮肤及乳头是否有凹陷或湿疹,有 无红肿,有无不正常突起等。 触:左手上举或叉腰,用右手检查左乳,以指腹轻压乳房,触摸是否有硬块,由乳头开始做环状顺时针方向检查,触摸时手掌要平伸,四指并拢,用食指、中指、无名

2020版:乳腺癌诊疗指南和临床实践历程(全文)

2020版:乳腺癌诊疗指南和临床实践历程(全文) 近年来,中国乳腺癌临床实践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回顾既往发展历程,从引进并学习NCCN指南,推广规范化治疗,到参与St.Gallen共识,随后开展临床研究及真实世界研究,探索循环肿瘤细胞应用,推动智能决策的研发,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临床指南;中国乳腺癌历程走过了学习吸收、创新提高的发展之路。 一、NCCN指南:学习国际指南、普及规范诊疗 临床医学经历了从经验医学到循证医学的转变[1],医疗行为对指南的依赖性也在逐渐增加。NCCN是由28个癌症中心组成的非营利联盟,致力于患者护理、研究和教育等工作。在提高和促进癌症护理质量的过程中,NCCN认识到创建适合患者、临床医师和其他卫生保健决策者使用的临床实践指南的重要性。基于此,NCCN在1996年推出了首部肿瘤学临床实践指南,共涵盖八个瘤种。NCCN指南发展至今,已经形成包括肿瘤筛查和预防、治疗、支持性护理和特定人群的四大类近80部指南,对不同阶段和类别患者的治疗及护理模式都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具有直接的临床指导意义。 2006年由孙燕院士牵头,NCCN指南中文版(cNCCN指南)工作启动,江泽飞教授负责乳腺癌部分的讨论和执笔。cNCCN乳腺癌指南在学习原版指南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了适当调整,特别注意采用"推荐'建议""考虑"等区分不同级别的证据[2]。首部cNCCN乳腺癌指南中,还提出了中国专家对妊娠期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建议,使指南兼具国际

标准和中国特色。2007—2011年,cNCCN乳腺癌指南在保留原版精华的基础上,继续吸收中国特色内容,逐年更新。 2007年指南中提出,年龄<35岁的年轻患者复发和再发风险相对较高,患者在接受保留乳房手术时应充分知情;同时补充了中国开展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HER2)检测应参考的标准和指南。 2008年NCCN乳腺癌指南中,将21基因检测作为指导辅助化疗的依据(2B类证据)。考虑到该检测在国内尚未普及,cNCCN乳腺癌指南中将21基因检测作为可选手段,不做推荐;同时考虑到中国实情,尤其是中国临床研究开展尚不普及,对激素受体阴性或激素受体阳性但内分泌治疗耐药的患者,如仅有骨或软组织转移,或仅有无症状的内脏转移,建议考虑严格遵守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原则进行1次内分泌治疗。 2009年cNCCN乳腺癌指南中删除了9周曲妥珠单抗辅助治疗方案,同时将中国《乳腺癌骨转移和骨相关疾病临床诊疗专家共识》等纳入注脚。 2010年纳入了《中国HER2阳性乳腺癌诊疗专家共识》,并提出了"中国专家根据危险度推荐化疗方案的原则"。 2011年删除了艾日布林、地诺单抗等在中国不可及的治疗药物,同时考虑到药物毒性,删除了EC×8周期辅助化疗方案(表1)。

乳腺增生调研

乳腺增生调研 西医:乳腺增生属于良性乳腺病变,分为囊肿为主性增生、腺病为主增生、纤维腺瘤。 中医:乳腺增生症属中医的“乳癖”。 乳腺增生的发病机理: 西医发病机理:1.雌激素水平升高, 孕激素水平下降或雌孕激素比例失衡, 从而导致乳腺腺体增生过度或复旧不全而发生纤维化引发乳 腺痛, 组织结构发生紊乱。2.血浆非必需脂肪酸水平降低。3.社会、心理学因素。 中医病因病机:1.情志因素因情志抑郁,久郁伤肝,或受精神刺激暴躁易怒,均可使肝气瘀滞,胸胁脉络气机不利,郁结乳房,乳络不通作痛。2.饮食因素女子乳房属于胃,乳头属于肝,脾胃为后天之本,过食肥甘味厚化湿,久则脾胃虚弱,脾虚则化生气血无力,蕴湿成痰,气滞痰凝,瘀滞乳络中成块。3.劳倦内伤肾为先天之本,五脏精气之源,全身元气之根。天癸化于肾气,激发通顺冲任之脉,连接肾气-天癸-冲任之女子性轴。经、孕、产、乳屡伤精血,或后天失养,房事不节,冲任失调,痰浊瘀血循经上逆,在乳房形为乳癖。 临床表现与诊断:临床最突出的表现为周期性乳房疼痛和乳房肿块。一侧或双侧乳房出现单个或多个肿块,且多于情绪及月经周期有明显关系,一般月经来潮前一周左右症状加重,行经后肿块及疼痛明显减轻。触诊:临床查体乳房内可触及单个或多个大小不等的不规则结节,质韧,多位于外上象限,结节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可推动,常有轻度

触痛,腋下淋巴结通常不大。 影像学利用钼靶X线或B超、热像图检测。 肿块针吸细胞学检查及局部或组织病理检查,排除乳腺癌。 乳腺增生的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症诊疗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 以肝郁气滞为主症表现,乳房胀痛、窜通;乳房疼痛和/或肿块与月经、情绪变化相关;烦躁易怒;两胁胀满。 以痰瘀互结为主症表现,乳房刺痛;肿块呈多样性,边界不清,质韧;舌暗红或青紫或舌边尖有癣癍,或舌下脉络粗胀、青紫。 以冲任失调为主症表现,乳房疼痛症状较轻,或无疼痛;腰膝酸软或伴足跟疼痛,月经周期紊乱,量少或行经天数短暂或淋漓不尽,或闭经。 手术治疗:对于乳腺囊性增生,多采用手术治疗。 西药治疗:女性激素拮抗剂治疗,丹那唑、溴隐亭以及三苯氧胺。 中医药治疗:目前西医治疗还不是治疗乳腺增生的首选方案,国内多选用中医药治疗。 肝郁气滞: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郁金、香附、益母草、陈皮、茯苓、白芍、青皮、川楝子、元胡、莪术。 痰瘀互结:血府逐瘀汤和逍遥蒌贝散加减。川楝子、莪术、香附、鳖甲、陈皮、浙贝、红花、赤芍、牡蛎 冲任失调:六味地黄汤合二至丸加味。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9年版)》要点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9年版)》 要点 1 乳腺癌筛查指南(附录Ⅰ) 1.1 乳腺癌筛查的定义、目的及分类 ⑴肿瘤筛查,或称作普查,是针对无症状人群的一种防癌措施,而针对有症状人群的医学检查称为诊断。 ⑵乳腺癌筛查是通过有效、简便、经济的乳腺检查措施,对无症状妇女开展筛查,以期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其最终目的是要降低人群乳腺癌的死亡率。 ⑶筛查分为机会性筛查和群体筛查。 1.2 女性参加乳腺癌筛查的起始和终止年龄 ⑴本指南建议一般风险人群乳腺癌筛查的起始年龄为40岁。但对于乳腺癌高危人群可将筛查起始年龄提前到40岁以前。 ⑵老年人乳腺癌的发病率仍然较高,因此本指南认为老年人是否停止筛查需要考虑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预期寿命以及各种合并症情况。如果合并症多,预期寿命有限,则不需要进行乳腺癌筛查。因此对于70岁以上老年人可以考虑机会性筛查。 1.3 用于乳腺癌筛查的措施 1.3.1 乳腺X线检查 ⑴乳腺X线检查对降低40岁以上女性乳腺癌死亡率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国内外大多数学者的认可。

⑵建议每侧乳房常规应摄2个体位,即头足轴(CC)位和内外侧斜(MLO)位。 ⑶乳腺X线影像应经过2位以上专业放射科医师独立阅片。 ⑷乳腺X线筛查对50岁以上亚洲妇女准确性高,但乳腺X线对40岁以下及致密乳腺诊断准确性欠佳。不建议对40岁以下、无明确乳腺癌高危因素或临床体检未发现异常的女性进行乳腺X 线检查。 ⑸常规乳腺X线检查的射线剂量低,不会危害女性健康,但正常女性无需短期内反复进行乳腺X线检查。 1.3.2 乳腺超声检查 目前已经有较多的证据提示在乳腺X线检查基础上联合乳腺超声检查较之单独应用乳腺X线检查有更高的筛查敏感度,尤其是针对乳腺X线筛查提示致密型乳腺(c型或d型),因此乳腺超声检查可推荐作为乳腺X线筛查的有效补充。 1.3.3 乳腺临床体检 在经济欠发达、设备条件有限及女性对疾病认知度较不充分的地区仍可以作为一种选择。 1.3.4 乳腺自我检查 ⑴乳腺自我检查不能提高乳腺癌早期诊断检出率和降低死亡率。⑵由于可以提高女性的防癌意识,故仍鼓励基层医务工作者向女性传授每月1次乳腺自我检查的方法,建议绝经前妇女选择月经来潮后7~14 d 进行。

乳腺疾病健康知识讲座

乳腺疾病健康知识讲座 乳腺增生病是妇女常见、多发病之一,尤其近年来发病率上升,年龄也日趋年轻化,多见于20~50岁的女性。因此了解乳腺增生病的症状、发病原因与危害,以及如何进行及时的防治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乳腺增生病: 一组数字: 2008年—2010年:(三年) 可疑乳腺癌病人:42人 确诊病人:29人 其中炎性症状:8人,确诊:5人,非哺乳期乳腺炎:3人 肿块最小:1ⅹ1㎝,肿块最大:9ⅹ9 ㎝ 副乳癌变:1人 术后乳腺囊性增生:2人 年龄:最大77岁,最小20岁 一.乳腺增生病的症状 乳房疼痛+肿块 1.乳房疼痛:胀痛或刺痛,多为两侧,左侧尤甚,可及腋下、肩背。情郁左甚,劳累右甚。经前加重,经后减轻;情郁加重,情畅减轻。 2.乳房肿块:多发于双侧,单个或多个,好发于乳房外上象限。肿块形状有片状、结节状、条索状、颗粒状等。肿块质地软、硬或韧,经前大而硬,经后小而软。 3.乳头溢液:少数可见。 4.月经失调:月经前后不定期,量少色暗兼有血块。 二.乳腺增生病的病因 1.主要因素 (1)精神因素 情志不畅:夫妻关系母子关系婆媳关系生意竞争学习紧张工作压力 郁怒伤肝,思虑伤脾,肝郁脾虚,血瘀痰凝,蕴于乳房,结聚成块而形成乳腺增生病。乳房属胃,脾胃互为表里,肝气行于左。 2.诱发因素 劳累:上肢劳力过度。 饮食:恣食生冷、辛辣之品。 衣着:佩戴过紧的胸罩。 其他:不生育,不哺乳,性生活不和谐。 三.乳腺增生病的检查(三只手) 1.自我检查(第一只手) 时间:(三个一) 每月一次。 经后一周(绝经前妇女)。 每月的第一天(绝经后妇女)。 方法:一看二摸三挤 看——面对镜子,双手叉腰,观察乳房的任何改变。 (1)外观:大小是否对称,有无异常突起;

普外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普外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目录 第一章单纯性甲状腺肿 第二章乳腺癌 第三章腹外疝 第四章急性阑尾炎 第五章肠梗阻 第六章胃十二直肠疾病 第一节胃十二指肠溃疡 第二节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第三节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 第七章胆囊结石 第八章肝外胆管结石 第九章肝脏损伤 第十章脾破裂 第十一章结肠癌 第十二章直肠癌 第十三章海绵状血管瘤 第十四章痔 第十五章下肢静脉曲张 第十六章技术操作规范—腹膜腔穿刺术 第一章单纯性甲状腺肿 【病因】 1.碘的缺乏。 2.甲状腺素需要量增高,青春发育期、妊娠期、绝经期。 3.甲状腺素合成和分泌障碍。 【诊断】 一、临床表现 1.一般无全身症状 2.甲状腺可有不同程度的肿大,在腺体的一侧或两侧可触及单个或多个结节,增长速度慢,并发囊内出血时短期增大较快,伴有疼痛。

3.较大肿块可压迫邻近器官产生症状,如压迫气管可影响呼吸,压迫喉返神经引起声音嘶哑,压迫食管产生吞咽困难等,胸骨后甲状腺可引起纵隔内压迫症状。 二、辅助检查 1.甲功全套 2.甲状腺扫描 3.B超 有压迫症状者拍颈部正侧位片,术前请耳鼻喉科会诊检查声带。 三、诊断依据 1.是否甲状腺肿流行地区。 2.甲状腺不同程度肿大,可触及单个或多个结节,随吞咽上下移动。 3.甲功正常。 4.B超检查发现甲状腺结节。 5.甲状腺穿刺或术中冰冻证实为结节性甲状腺肿。 【治疗】 一、手术治疗 行甲状腺结节或腺叶切除术,术中冰冻病理确诊。 二、术前准备: 1.除术前常规准备外,对有压迫症状者拍吞钡部正侧位片,了解气管、食道受累及有无胸骨后甲状腺肿。 2.术前请耳鼻喉科会诊检查声带。 三、术后处理: 1.注意观察呼吸、声音、伤口渗血等情况。 2.伤口压砂袋24小时。 3.引流条或引流管根据引流量多少在24—72小时拔除。 4.必要时床头备气管切开包。 5.抗炎止血对症治疗。

乳腺癌健康教育

乳腺癌 乳腺癌是发生在乳腺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乳腺癌中99%发生在女性,男性仅占1%。 临床表现 乳腺肿块:80%首发症状多为无意发现的无痛性肿块,常位于外上象限,其次在乳头、乳晕和内上象限。多单发、质硬、表面不和、活动欠佳、分界不清。晚期癌肿侵犯神经时则疼痛较剧烈,可放射到同侧肩、臂部。 乳房外形改变:①酒窝征:肿瘤侵及Cooper韧带(乳腺悬韧带),使其收缩而失去弹性,牵拉皮肤所致。②乳头偏移或回缩:肿瘤侵及入乳管收缩所致。③橘皮征:肿瘤细胞堵塞皮肤和皮下淋巴管致使皮肤水肿,毛囊处出现点状凹陷,形成橘皮样。④局部突起。⑤乳头血行溢液。 晚期局部表现:①肿块固定形成所谓“铠甲胸”。②卫星结节:癌细胞浸润表面大片皮肤,表现为局部多数坚硬的结节。③皮肤破溃:肿瘤向外生长突破皮肤,形成坏死溃疡,呈菜花样,易出血感染,有恶臭。 检查项目 1.影像学检查

①乳腺钼靶X线摄影术:用于≥30岁乳腺癌患者的术前检查和高危人群的普查。②乳腺彩色多普超声波检查:在月经结束后的3-5天检查。③乳腺红外线检查。 2.细胞学检查:三次以上的乳头溢液涂片细胞学检查或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阴性结果不能排除乳腺癌。 3.组织学检查:粗针针吸活检和切除活检,是乳腺癌诊断依据。 化疗护理 1.测量患者身高、体重,准备好血常规、心电图、肝功能、肾功能等检测资料,充分了解各种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以便出现不良反应时做出相应处理。 2.乳腺癌术后应避免患侧上肢静脉输液,术后输液只能在健侧进行,为保护健侧静脉,化疗前辅助用药上应选择健侧上肢浅静脉。建议患者建立PICC静脉通路,并告知PICC 注意事项。 3.如果患者输入“紫杉醇”,在化疗前夜22:00和化疗当日4:00遵医嘱服用地塞米松,如果漏服,及时告知医生,更改化疗时间,化疗过程中使用心电监测,密切观察血压变化。 4.注意口腔卫生及饮食,自化疗开始,每日2次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鼓励患者进食营养丰富的食物,多饮水及富含钾离子的鲜果汁,协助患者制定合理食谱。 5.用药指导 1.使用雄激素治疗者,会出现多毛、面红、粉刺增多、声音低哑、头发减少、性欲增强等情况,用药前向患者说明药物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2.坚持放疗或化疗。放疗期间注意保护皮肤,出现放射性皮炎时及时就诊。化疗期间定期复查肝功能、血常规,一旦出现骨髓抑制现象(白细胞<4.0×109/L),应暂停放化疗。 3.不要随意吃一些广告推荐的中药,以免引起副作用。 饮食生活指导 饮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过量吸烟、饮酒。婴幼儿时期注意营养均衡,提倡母乳喂养;儿童发育期减少摄入过量的高蛋白和低纤维饮食;青春期不要大量摄入脂肪和动物蛋白,加强身体锻炼;绝经后控制总热量的摄入,避免肥胖。平时养成不过

乳腺癌诊疗指南

乳腺癌诊疗指南 【病史采集】 1.乳腺癌的易感因素(高危因素); (1)家族有患乳腺癌者; (2)月经初潮较早或绝经较晚者; (3)未婚、未育或高龄初产者; (4)一侧乳腺癌经治疗后; (5)患乳腺增生病者; (6)放射性大剂量或长期接触者; (7)曾患功能性子宫出血或子宫体腺癌者。 2.无意中发现乳房肿块、无痛; 3.乳头溢液、溢血,乳头皮肤脱屑、长期摩烂。 【体格检查】 1.双侧乳房是否对称、乳头有无抬高或内陷,肿物有无溃烂,肿块表面皮肤有无凹陷或呈“桔 皮样”改变; 2.肿物位置、大小、性质、与皮肤及胸大肌是否粘连;3.同侧液窝及锁量上淋巴结有无肿大。

【辅助检查】 1.X线检查:钼靶X线摄片; 2.B型超声检查; 3.近红外线扫描; 4.ECT全身显像检查有无骨转移; 5.必要时可行细针穿刺抽吸活检,有乳头溢液者做反复涂片寻找癌细胞; 6.普外科术前常规检查,肝胆B超,胸部平片。 【诊断】 根据病史、体征及辅助检查,多能确诊,术前未能确诊者,术中应作冰冻切片病理检查。 【鉴别诊断】 乳腺纤维瘤、脂肪坏死结节和乳腺导管扩张症。本病诊断应注意临床分期。 1.乳腺癌的临床分期: (1)第一期:癌瘤完全位于乳腺组织内,直径<3cm,与皮肤无粘连;无腋窝淋巴结转移;

(2)第二期:癌瘤直径<5cm,尚能活动,与覆盖皮肤有粘连;同侧腋窝有数个散在而能推 动的淋巴结; (3)第三期:癌瘤直径>5cm,与覆盖皮肤有广泛粘连,且常形成溃疡,或癌瘤底部与筋膜、 胸肌有粘连,同侧腋窝或锁骨下有一连串融合成块的淋巴结,但尚能推动; (4)第四期:癌瘤广泛扩散至皮肤或与胸肌,胸壁固定;同侧腋窝淋巴结成块且已固定,或 广泛的淋巴结转移;常伴有远处转移。 2.乳腺癌TNM分期法: T O :原发癌瘤未查出; Tis:原位癌(非侵润性癌及未查到肿块的乳头湿疹样癌); T1:癌瘤长径<2cm; T2:癌瘤长径2~5cm; T3:癌瘤长径>5cm,炎性乳腺癌亦属之;

2015年第3版NCCN乳腺癌临床诊疗指南

2015年第3版NCCN乳腺癌临床诊疗指南 一、概述 乳腺癌目前仍是美国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2014年全美共有235030名女性被诊断为浸润性乳腺癌,40430名患者死于乳腺癌。另外2013年有64640名女性被诊断为原位癌(导管原位癌和小叶原位癌)。过去十年乳腺癌的发病率稳步上升,死亡率却在下降,这得益于早期诊断及更有效的治疗。 二、更新要点本次指南在晚期乳腺癌诊疗上的更新不多,主要包括:1、乳腺癌转移患者,应对转移灶再次活检以确定ER/PR及HER2状态。如果无法安全取得活检样本,则按照原发肿瘤的ER/PR及HER2检测结果治疗。 2、唑来膦酸的最佳使用方案是1月1次,持续12个月后减为3月1次。 3、有限的研究显示,ER、HER2阳性并且应用芳香化酶抑制剂的绝经后患者中加用曲妥珠单抗或者拉帕替尼,在无进展生存期(PFS)方面有所获益,但无证据显示总生存期(OS)延长。 4、已经接受化疗和曲妥珠单抗治疗的乳腺癌转移患者,可考虑采用曲妥珠单抗联合帕妥珠单抗治疗的方案,同时结合或者不结合细胞毒药物(如长春瑞滨、紫杉醇)。 三、病情检查与评估1、怀疑乳腺癌复发或转移患

者,建议行胸部CT和腹部±骨盆CT或MRI检查。2、患者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时,建议行脑部MRI检查。3、当PET/CT在PET和CT两部分都清楚提示骨转移时,可不必行骨扫描或氟化钠PET/CT检查。4、专家组不推荐使用氟化钠PET/CT作为乳腺癌复发转移的检查手段,除非其他检查不能明确评估目前病情。5、初次复发与疑似转移的病灶需再行组织活检。6、对遗传性乳腺癌高风险患者应进行遗传咨询。7、由于原发肿瘤ER/PR及HER2检测可能存在假性结果,因此建议再次检测转移灶ER/PR及HER2状态,特别是在初始未知或初始阴性或未过表达的情况下。 四、局部/区域复发治疗1、局部复发的乳腺癌患者如可能则行手术再切除。如最初未接受放射治疗,于术后行胸壁、锁骨上淋巴结、锁骨下淋巴结照射。必要时先予全身治疗,达到最佳缓解率后再行手术切除。2、对于初治局部病灶切除术的局部复发患者,行全乳切除术+腋下淋巴结清扫。3、区域复发的患者均应对胸壁、锁骨上淋巴结、锁骨下淋巴结及相应区域淋巴结进行放射治疗。4、局部治疗后应继续全身治疗 五、骨转移的治疗骨转移是乳腺癌最常见的远处转移,其发生率为49%~60%,骨转移本身一般不直接构成生命威胁,但造成的骨相关事件会导致患者极度痛苦,严重影

乳腺癌规范化诊治指南.doc

乳腺癌规范化诊治指南 (试行) 1制定二级医院乳腺癌诊治指南的目的和意义 中国乳腺癌发病率及死亡率呈上升趋势。近年来在循证医学实践指导下,随着诊治设备的更新,技术的完善,新药的问世,乳腺癌的疗效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英文、中文版、St.Gallen共识、美国临床肿瘤协会(ASCO)治疗指南、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以及一些大医院结合本院情况制定并在该医院使用的乳腺癌指南,代表了当今国内、外乳腺癌诊治水平,但并不适用于医疗资源有限的县市级、地市级医院和广大低收入人群,这些医院的医疗设备和技术力量无条件遵循上述指南实施诊治,按指南治疗所需费用也是广大农村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城镇居民目前难以承受的。为推进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立足国情,充分考虑目前广大城乡人均收入低水平状况,针对全国二级医院制定符合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医疗保障和基本药品供应原则的乳腺癌诊治指南,力求简明、扼要、实用性强,并在医疗实践中逐步完善。二级医院乳腺癌诊治指南的问世,向基层医务工作者提供临床诊治依据,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实现二级医院乳腺癌诊治规范化,使广大农村、偏远及欠发达地区的乳腺癌患者及时、就近地获得诊治,解决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促进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

4 乳腺癌诊断指南说明 4.1 乳腺查体 进行乳腺触诊前应详细询问乳腺病史、月经婚姻史、既往乳腺癌家族史。最佳的乳腺触诊时间是月经过后的9-11天,此时乳腺比较松软,容易发现异常。受检者通常采用坐位或立位,对下垂型乳房或乳房较大者,亦可结合仰卧位。医生应遵循先视诊后触诊,先健侧后患侧的原则,触诊时应采用手指指腹侧,可双手结合,按一定顺序,不遗漏被检查部位。 大多数乳腺癌触诊时可以摸到肿块,多为单发,边缘不规则,质地较硬,常与皮肤粘连。摸到肿块的乳腺癌容易诊断,可以结合影像学检查,必要时还可活检行病理组织学诊断。有一些早期乳腺癌触诊阴性,查体时应重视乳腺局部腺体增厚变硬、乳头糜烂、乳头溢液,以及乳头轻度回缩、乳房皮肤轻度凹陷、乳晕轻度水肿、绝经后出现乳房疼痛等体征和表现,应提高警惕,结合影像学和组织学检查进行诊断。 4.2 乳腺彩超 超声成像简便、经济,无辐射,可用于所有疑诊乳腺病变的人群,是评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