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基于下沉等影响原理的倾斜煤层开采沉陷预计方法及应用

11-基于下沉等影响原理的倾斜煤层开采沉陷预计方法及应用
11-基于下沉等影响原理的倾斜煤层开采沉陷预计方法及应用

开采沉陷

名词解释: 1.半无限开采:沿着工作面推进方向x 区间0到正无穷上被开采,而沿垂直工作面推进方向的开采尺寸足够大,使之达到充分采动。(1.2--1.4H ) 2.主要影响半径:半无限开采主要的地表移动和变形均发生在r x -=~r +的范围之内,称r 为主要影响半径。 2.下沉盆地的角度参数: 边界角:开采达到或接近充分采动是,移动盆地主断面上盆地边界点和采空区边界点连续与采空区外侧水平线的夹角 移动角:开采达到或接近充分采动时,移动盆地主断面上临界变形点和采空区边界点连线与采空区外侧水平线的夹角。下山、上山和走向方向的移动角分别用β、γ和δ来表示;i=± 3.0mm/m ;E=±2.0mm/m ;K=±0.2×10-3/m 。 裂缝角:开采达到或接近充分采动时,采空区上方地表最外侧位置裂缝和采空区边界点连线与采空区外侧水平线的夹角 最大下沉角:在移动盆地的倾斜主断面上,采空区的中点与地表下沉盆地中点的连线与矿层下山方向水平线的夹角 3.启动距:地表开始移动式工作面推进距离 地表开始移动:观测地表下沉值达到10mm 地表移动时间:从地表开始移动到地表停止移动的持续时间。分为启动。活跃。衰减阶段,1.67mm/d ,百分之85 4.减沉开采:是通过改变采场顶板管理方法控制顶板下沉量,达到减缓地表沉陷量 5.协调开采:根据开采引起地表移动变形分布规律,通过合理的开采布局,开采顺序,方向时间等方法,减缓开采地表变形值 6.变形缓冲沟:是在建筑物周围地表挖掘的一定深度的沟槽。沟深超过基础底面深200--300mm ,沟槽不小于600m ,沟外缘建筑物外侧1--2m 7.变形缝:是将建筑物从屋顶到地基分成若干长度较小,刚度较大,自成变形体系的独立单元 8安全开采上限:安全开采边界的标高 9.安全开采深度:地表至安全开采边界的距离,即地面标高与安全开采上限的标高之差 10.安全煤岩厚度:水体地面向下至安全开采上边界水平面之间的距离 11.“三下”采煤:是指在建筑物下、铁路和公路下、水体下进行开采。 12.观测站:是指在开采影响范围内的地表、岩层内部或其他研究对象上,按一定要求设立一系列互相联系的观测点。 13.土地复垦:是指对矿区土地的恢复和再利用。 14.在x 、y 两个方向或任意一个方向未达到该地质采矿条件下的充分采动尺寸时为有限开采; 16.水平变形:是指相邻两点的水平移动差值与两点之间水平距离的比值 填空 1.覆岩移动破坏形式:弯曲,跨落,片帮,岩石沿层面滑移,跨落岩石的下滑。地板岩层隆起。 2.稳态移动盆地划分为三个区域:中性区,压缩区和拉伸区 3.下沉盆地的角度参数: 边界角:开采达到或接近充分采动是,移动盆地主断面上盆地边界点和采空区边界点连续与采空区外侧水平线的夹角 移动角:开采达到或接近充分采动时,移动盆地主断面上临界变形点和采空区边界点连线与采空区外侧水平线的夹角 裂缝角:开采达到或接近充分采动时,采空区上方地表最外侧位置裂缝和采空区边界点连线与采空区外侧水平线的夹角 最大下沉角:在移动盆地的倾斜主断面上,采空区的中点与地表下沉盆地中点的连线与矿层下山方向水平线的夹角 4.启动距:地表开始移动式工作面推进距离 地表开始移动:观测地表下沉值达到10mm 地表移动时间:从地表开始移动到地表停止移动的持续时间。分为启动。活跃。衰减阶段,1.67mm/d ,百分之85 5.开采沉陷预计理论有:影响函数方法,理论模型方

急倾斜煤层开采的主要特点

急倾斜煤层开采方法 急倾斜煤层开采的顶板管理复杂,顶板事故多。因此,通过对急倾斜煤层采煤方法的分析与研究,提高急倾斜煤层回采率与经济效益,增加安全度,促进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开采具有十分重要作用和指导意义。 一、急倾斜煤层开采的主要特点 1、急倾斜煤层的构造复杂,断层和褶曲多,煤层厚度变化较大,开采煤层的赋存条件普遍较差、储量少、开采困难。 2、急倾斜煤层的倾角大于岩石安息角,采煤工作面采下的煤能自动下滑,从而简化了工作面的装运工作,但下滑的煤和矸石容易冲倒支架,砸伤人员,急倾斜煤层和围岩的节理发育,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与不明显,易发生无预兆的大面积突然冒顶垮落,造成顶板事故,给生产带来一些不安全因素。因此,生产的不安全因素多,安全性差。 3、急倾斜煤层顶板压力垂直作用于支架或煤柱上的分力比缓倾斜煤层小,而沿倾斜作用的分力大,煤层开采后,煤层顶、底板都有可能沿倾斜方向滑动垮落,支架稳定性差,易发生扭曲与倾倒。因而工作面支护工作的难度大。 二、急倾斜煤层开采技术存在的问题 急倾斜煤层开采方法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煤炭损失率高。

生产的煤炭往往有较高的含矸率。煤炭损失率高,不但给煤炭自燃创造了条件,而且浪费资源。 2、巷道掘进率高。 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斜坡式、小分段爆破和沿倾斜推进的掩护支架等采煤方法中。这些采煤法,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巷道是在支承压力带内掘进和维护的,维护这些巷道的工作量很大。掘进率高,增加了巷道掘进维护的费用,影响工作面的接替,给通风管理工作造成困难。尤其在有冲击地压危险的煤层中,巷道对煤体切割过多,增加了冲击地压的危险。 3、通风条件差。 这一问题,大部分急倾斜煤层采煤方法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而斜坡式、小分段爆破、仓储式和长孔爆破采煤法尤为严重。这些采煤方法中,通风系统复杂,有的采煤工作面为独头通风,工作面风流中,煤尘和瓦斯的含量较高,对工人的健康和安全危害较大。 4、工人劳动强度大。 这是所有急倾斜煤层采煤方法共同的缺点,由于煤层赋存条件的限制,急倾斜煤层中大部分巷道和工作面坡度大、空间小,工人在工作面落煤、支护、运料、行走均十分困难,劳动强度大。 5.开采效益差。 与倾斜或近水平煤层比较,急倾斜煤层的开采不仅单产低、工效低,而且成本高、煤质差,因此,这类急倾斜煤层开采效益差。 三、急倾斜煤层采煤方法的分析

开采沉陷形成机理及其预测方法

开采沉陷形成机理及其预测方法 有用矿物被采出以后,开采区域周围的岩体的原始应力平衡状态受到破坏,应力重新分布,达到新的平衡。在此过程中,使岩层和地表产生连续的移动、变形和非连续的破坏(开裂、冒落等),这种现象称为“开采沉陷”(Mining subsidence)。 有用矿物的开采可以是井工方法开采,也可以是露天方法开采;开采的有用矿物可以是层状的也可以是非层状的。本材料主要指的是层状有用矿物(特别是煤层)的井工开采,“开采沉陷”也是特指煤层地下开采后产生的开采沉陷。 岩体本身是一种非常复杂的介质,它不仅是出各种不同性质的岩层组成,而且还由于各种地质作用(如褶皱、断层、开裂、火成岩侵入、陷落柱等)而产生了大量的不连续面。岩体在受到各种不同开采方法的开采影响时,产生的开采沉陷是一个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非常复杂的过程。在时间上来说,在移动过程中,开采沉陷的形式和大小在不同的时间是不同的,也就是说,此时的开采沉陷是“动态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开采沉陷的形式和大小逐渐趋向于稳定,开采沉陷变成“静态的”或“最终的”。从空间上来说,若地下开采的范围较小、开采的矿物的埋藏深度较大,则开采沉陷波及的范围往往只局限于开采区域周围的岩体;若开采范围较大、开采矿物的埋藏深度较小,则开采沉陷波及的范围就会从岩体发展到地表,引起“地表移动”。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大部分都是在地表进行,所以地表移动对人类的影响更为普遍。 第一节煤矿地下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与变形 一、地表移动的形式 所谓地表移动,是指采空区面积扩大到一定范围后,岩层移动发展到地表,使地表产生移动和变形,在地表沉陷的研究中称这一过程和现象为地表移动。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过程,受多种地质采矿因素的影响,因此,随开采深度、开采厚度、采煤方法及煤层产状等因素的不同,地表移动和破坏的形式也不完全相同。在采深和采厚的比值较大时,地表的移动和变形在空间和时间上是连续的、渐变的,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当采深和采厚的比值较小(一般小于30)或具有较大的地质构造时,地表的移动和变形在空间和时间上将是不连续的,移动和变形的分布没有严格的规律性,地表可能出现较大的裂缝或塌陷坑。地表移动和破坏的形式,

急倾斜煤层安全开采

编号:SM-ZD-43443 急倾斜煤层安全开采Organize enterprise safety management planning, guidance, inspection and decision-making, ensure the safety status, and unify the overall plan objectives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急倾斜煤层安全开采 简介:该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安全管理工作中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 和决策等事项,保证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处于最佳安全状态,从而使整体计划目 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急倾斜煤层在我国分布较广,赋存条件复杂,矿井数量多,开采难度大,近年来发生了多起重特大事故。为吸取事故教训,积极推进采煤工艺改革,淘汰非正规采煤方法,提高急倾斜煤层安全开采技术水平,现就急倾斜煤层安全开采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严格开采急倾斜煤层煤矿的安全准入 各级煤炭行业管理和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要加强对辖区内开采急倾斜煤层煤矿的监管、检查工作,对存在重大隐患的应责令其限期整改,经整改达不到有关要求的,不得开采。要积极组织推广正规的急倾斜煤层采煤方法和先进适用的安全生产技术,加强安全生产技术交流,提高急倾斜煤层开采的安全保障能力。 对开采急倾斜煤层的新建、改扩建煤矿的《矿井初步设计说明书》、《安全专篇》,要组织专家进行严格审核、审查,尤其要对采用的采煤方法进行安全性论证,严格执行矿井建

矿山开采沉陷学答案整理 2

1.“三带”的定义? 答:冒落带是指用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时,回采工作面放顶后引起煤层直接顶板岩层产生破坏的范围。 裂缝带:在采空区上覆岩层中产生裂缝、离层及断裂,但仍保持层状结构的那部分岩层。弯曲带:又称整体移动带,位于裂缝带之上直至地表。 2.地表移动盆地边界的确定(此题答案不确定) 一、地表移动盆地边界的划分 地表移动盆地划分成如下三个边界: (一)移动盆地的最外边界 移动盆地最外边界是以地表移动和变形都为零的盆地边界点所固定的边界。这个边界由仪器观测确定。考虑到观测误差一般取下沉为10mm的点为边界点。所以,最外边界实际上是下沉为10mm的点圈定的边界。(图中ABCD) (二)移动盆地的危险移动边界 危险移动边界是以盆地内的地表移动与变形对建筑物有无危害而划分的边界。(图中A’B’C’D’) 不同结构的建筑机能承受最大变形的能力不一样,所以各种类型的建筑物都应有对应的临界变形值。在确定移动盆地内危险移动边界时,用相应建筑物的临界变形值圈定,会更接近于实际。 (三)移动盆地的裂缝边界 裂缝边界是根据移动盆地内最外侧的裂缝圈定的边界。 3.地表移动观测站设计内容有哪些? 答:观测站设计包括便携设计说明书和绘制设计图两部分工作。 设计说明书应包括下列内容: 1)建立观测站的目的和任务 2)设站地区的地形、地物及地质采矿条件 3)观测站设计时所用的开采沉陷参数 4)观测线的位置及长度的确定,测点及控制点的数目、位置及其编号 5)工作测点和控制点的构造及其埋设方法 6)观测内容及所用仪器,与矿区控制网的联测方法,精度要求,联测的起始数据,定期观 测时间、方法及精度要求,有关地表采动影响的测定,编录方法。 7)经费估算:包括观测站所需材料、购地、人工等费用的预算 8)观测成果的整理方法与分析步骤,所需获得的成果 4.水平煤层(或沿煤层定向主颁)非充分采动时主断面内下沉曲线特征? 答:判别:水平煤层开采时的采动程度可用走向充分采动角φ3来判别。当用φ3 角作的两直线交于岩层内部而未及地表时,此时地表为非充分采动。 (一)下沉曲线 下沉曲线表示地表移动盆地内下沉的分布规律。设沿主断面方向为x轴,下沉曲线为W(x)=F(x) 在讨论分布规律时,先要确定下沉曲线上的三个特征点: 1.最大下沉点o:下沉值最大。在水平煤层开采时,在采区中央正上方。 2.盆地边界点A、B:据走向边界角δ0作边界点A、B,此处下沉值为零。 3.拐点E:拐点是指下沉曲线凹凸的分界点。拐点从理论上讲应位于工作面开采边界的正上方,但由于工作面边界附近的顶板并不切煤壁冒落或呈阶状弯曲,存在悬顶距,因此在四周没采情况下,拐点E不在工作面开采边界的正上方而是略偏向采空区一侧。在地表达充

急倾斜煤层安全开采(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2223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急倾斜煤层安全开采(正 式版)

急倾斜煤层安全开采(正式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急倾斜煤层在我国分布较广,赋存条件复杂,矿 井数量多,开采难度大,近年来发生了多起重特大事 故。为吸取事故教训,积极推进采煤工艺改革,淘汰 非正规采煤方法,提高急倾斜煤层安全开采技术水 平,现就急倾斜煤层安全开采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严格开采急倾斜煤层煤矿的安全准入 各级煤炭行业管理和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煤矿安 全监察机构要加强对辖区内开采急倾斜煤层煤矿的监 管、检查工作,对存在重大隐患的应责令其限期整 改,经整改达不到有关要求的,不得开采。要积极组 织推广正规的急倾斜煤层采煤方法和先进适用的安全

生产技术,加强安全生产技术交流,提高急倾斜煤层开采的安全保障能力。 对开采急倾斜煤层的新建、改扩建煤矿的《矿井初步设计说明书》、《安全专篇》,要组织专家进行严格审核、审查,尤其要对采用的采煤方法进行安全性论证,严格执行矿井建设"三同时"制度的有关要求。 开采急倾斜煤层的煤矿存在煤与瓦斯突出、自然发火、冲击地压、水害威胁等重大安全生产隐患,现有技术条件下难以有效防治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煤矿安全监管的部门、驻各地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应责令其立即停止生产,并提请有关人民政府组织专家进行论证。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论证结论,做出是否关闭煤矿或停止急倾斜煤层开采的决定,并组织实施。

浅谈我国薄煤层的高效开采的技术与管理措施

浅谈我国薄煤层的高效开采的技术与管理措施 发表时间:2009-12-18T09:28:21.310Z 来源:《赤子》2009年第18期供稿作者:曾培鸿(开滦集团公司内蒙古投资公司,内蒙古鄂尔多斯 017 [导读] 我国把厚度小于1.3m的煤层划归为薄煤层,厚度小于0.8m的煤层属于极薄煤层。 摘要:我国把厚度小于1.3m的煤层划归为薄煤层,厚度小于0.8m的煤层属于极薄煤层。研究薄及极薄煤层高效开采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薄煤层开采;特点;工艺分析;工作面管理;其它保障措施 对于我国资源储量比较大的薄煤层来说,随着国内外采矿设备制造水平的提高,在采用大功率、高可靠性工作面设备的基础上,应根据当地的煤层赋存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采煤机械,并采用合理的采煤方法,努力实现薄煤层的高产高效开采。 1 薄煤层开采的特点 薄煤层由于其开采厚度较小,与中厚及厚煤层相比,开采主要存在以下特点: 1.1煤层薄、采高低、煤质硬、劳动效益低煤层厚度多在1.3m以下,并且煤层硬度多大于3~4,使得人员进入或在工作面内作业以及设备移动都十分困难,采煤机经常需要挑顶或割底,机电事故增多,工作面内的工作条件差,劳动强度大。煤质相对较硬,炸药、截齿、刨刀的吨煤消耗量较大,回采成本较高。 1.2采掘比例大、掘进率高,采掘接替紧张随着刨煤机、螺旋钻机等设备的投入,工作面推进加快,而回采巷道多为半煤岩巷,综掘设备难以投入,放炮也不能一次全断面爆破,煤矸分装,掘进速度很慢,造成工作面接替紧张。 1.3煤层的厚度、角度变化,褶曲、断层等构造对采煤方法影响很大。 由于薄煤地质条件及赋存状况较复杂,一有褶曲或断层就很难布置巷道,掘进送面时提前圈切眼,致使工作面缩短,回采率降低;或者回采时搬家重新送切眼,使得回采效率降低,很难有效益。 2 薄煤层工作面设备选择与工艺分析 2.1采煤工艺及设备的选择 回采工艺选择的合理与否是采煤面高产高效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它与设备的选择、员工的综合素质、煤层倾角有关。尽管采煤机械化水平是煤矿高产高效的必由之路,但薄煤层地质复杂,遇构造难以通过,故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采煤工艺及参数,否则会出现采煤机组不适应地质条件或不配套、劳动作业循环不容易组织等情况。对煤厚在1.0~1.3m、赋存简单的缓倾斜或倾斜煤层,选择综合机械化开采是最佳选择,结合现国内薄煤层刨煤机开采的实践,应用刨煤机全自动化开采系统是实现薄煤层高产高效的有效途径。由于采煤机截深大,自重不足,且有时需要挑顶割底,截齿磨损严重,因此选用浅截深、速度快、适应性强的刨煤机综采工艺是1.3m以下煤层高产高效的首要选择。 2.2确定合理的工艺参数 工作面合理工艺参数的确定,是综采配套设备实现工作面高产的基础。 (1)截深的选择。考虑采煤机功率、煤质硬度系数、煤层厚度及采高、顶板节理发育情况、支撑压力压酥煤壁深度、支架支护方式等因素来确定截深。通过认真分析工作面地质条件和设备配套情况,确定截深。当顶板节理发育、片帮严重时,每刀拉架时进行超前支护,以提高循环单产。 (2)支护与移架方式。采用邻架操作,及时支护。在采煤机割过后,先移支架撑住顶板,然后再移输送机。结合煤层厚度掌握加长杆伸缩范围,以便以合理架位及高度支护顶板。当顶板情况允许时,顺序移架与隔架移架相结合,保证移架速度满足采煤机割煤速度,以实现连续快速割煤的需要。 (3)采煤机进刀方式。在薄煤层的开采中,可采用采煤机落煤,单向采煤,中部斜切进刀。前滚筒割顶煤,后滚筒割底煤,自开缺口。 3 工作面管理是提高薄煤开采效率的保障 工作面过断层或褶曲等地质构造时,工作面设备难以适应地质条件,必须强化工作面生产管理,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降低设备故障率,提高工作面开机率。 3.1确保工作面“三直一平”的措施。工作面实行拉线管理;工作面悬挂照明灯具作参照物;推溜时,确保顶溜千斤顶的行程达到标准要求;工作面若出现局部不直现象时,应及时移架或移溜;提高职工操作水平,增强责任心。 3.2工作面过断层措施。调整工作面与断层间夹角;采煤机割煤过后及时移架,管理好顶板;工作面支架进行超前支护;控制好工作面周期来压;若端部出现局部冒顶时,要及时挑顶护顶;带压擦顶移架;煤壁打设木锚杆,以防片帮;必要时,在支架上吊挂工字钢作前探梁;注意吊梁,防止支架钻底。 3.3工作面过褶曲措施。调整褶曲轴向两侧的坡度,当轴向两侧坡度较大时,适当留底煤,轴向两侧坡度较小时,应适当破底,确保轴向两侧坡度平缓;随时调整支架,防止支架歪斜;加强褶曲段工作面顶板管理。 3.4防止刮板输送机蹿动措施。采煤机司机、移架工、推溜工应密切配合,确保工作面“三直一平”;控制好工作面上、下两巷的推进度;工作面支架出现倾斜时,要及时摆正;工作面发现刮板输送机有滑动趋势时,应及时甩刀或赶溜;利用支架侧护板,调整刮板输送机,阻止其上蹿下滑;埋设地销或安设千斤顶,防止刮板输送机蹿动;采用合理进刀方式,防止刮板输送机上窜下滑。 4 保障薄煤层安全高效开采的其它保障措施 4.1支护方式的选择 (1)对煤厚多低于1.0m,构造比较复杂的炮采工作面,在保证通风、运输的前提下,巷道断面一般不小于4.0m2,中高可以低于 1.8m,由于围岩移近量小,巷道变形小,故多采用锚杆或木棚支护,但是必须勤加固锚杆或勤检查木棒折损情况,防止巷道片帮冒顶。 (2)由于采动影响,必须在工作面前方30m范围超前支护,建议上巷采用单体液压支柱加金属铰接顶梁,上下贴帮各打一排,中间根据矿压大小打一到两排;下巷采用长2.5~3.0m的工字钢加单体支护,在保证行人和转载机运输的前提下,靠下帮750mm补打一排单体,上

开采沉陷预计方法概述

开采沉陷预计方法概述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当前使用的开采沉陷预计方法(基于实测资料的经验方法、影响函数法和理论模拟法)的原理、特点及应用情况,并简要介绍了开采沉陷预计的发展趋势,相信会对开采沉陷工作具有一定的帮助意义。 关键词:开采沉陷;预计方法;概率积分法;理论模拟法 1 引言 开采沉陷预计是矿山开采沉陷的核心内容之一,它对开采沉陷的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都有重要意义[1]。由于采矿引起的地面沉陷损坏地面建筑、公路、铁路等,不但给人民生活带来了威胁,而且破坏环境。开采沉陷的预计,对建筑物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有重要意义。因此,有必要对开采沉陷预计方法进行探讨,以指导矿山的开采。开采沉陷预计方法很多,按建立预计方法的途径可分可分为三类:基于实测资料的经验方法、影响函数法和理论模拟法[2-4]。 2 开采沉陷方法简介 基于实测资料的经验方法是通过对大量的已知开采沉陷实测资料进行数据处理,确定开采沉陷中各种移动变形值的函数形式和计算预计参数的经验公式。这种方法在预测时,首先根据开采的地质条件,确定经验公式中的预计参数,再代入公式确定预计函数进而求出移动和变形值。这种方法是当前最为可靠的一种预测方法,常见的经验方法有:典型曲线法和剖面函数法等。 理论模拟法把岩体抽象为某个数学的、力学或数学-力学的理论模型,按照这个模型计算受开采影响岩体产生的移动、变形和应力的分布情况。如认为岩层和地表是一种连续的介质,则此模型属于连续介质模型;否则,就属于非连续介质模型。此法所用的函数一般均由理论研究得出,所用的参数常用实验室试验或理论推导求得,一般与现场实测资料没有直接关系,常用的理论模型法主要有连续介质力学法等。 影响函数法是介于经验方法和理论模型方法之间的一种方法,它的实质是根据理论研究或其他方法确定微小单元开采对岩层或地表的影响(以影响函数表示),把整个开采对岩层和地表的影响看作采区内所有微小单元开采影响的总和,并据此计算整个开采引起的岩层和地表的移动和变形,目前此方法中所用的参数根据实测资料获得。常用的影响函数方法有概率积分法等[5]。 下面分别对各个方法进行简单介绍。 2.1 典型曲线法 典型曲线法是用无因次的典型曲线表示移动盆地主断面上的移动和变形曲线的一种方法,它适用于矩形或者近似矩形的采区的地表移动变形预计。典型曲线法由于其分布和参数均是直接基于实测资料,因此其预计误差较小。但是建立典型曲线需要大量的观测数据,在实测数据不足的地区不能使用典型曲线法。;另外,此方法原则上只适用于矩形或近似矩形采区的地表移动和变形预计,在形状不规则的工作面开采时预计误差较大,这些限制了典型

薄煤层采煤机的发展及技术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e15597469.html, 薄煤层采煤机的发展及技术分析 作者:段力权 来源:《价值工程》2010年第36期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薄煤层采煤机的发展状况,并对薄煤层及薄煤层采煤机的技术进行了比较分析。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of thin seam coal mining machine, comparing and analyzing thin and extremely thin coal seam coal mining machine techniques. 关键词:薄煤层;采煤机;发展 Key words: thin coal seams; coal mining machin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TD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6-0168-01 1薄煤层采煤机的发展状况 20世纪80年代,我国自主开发、制造了适应我国不同煤层条件的滚筒式采煤机系列产品,并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初步完成了主导机型,由液压牵引采煤机向电牵引采煤机升级换型工作。1980年,黑龙江煤矿机械研究所和鸡西煤矿机械厂共同开发了BM系列骑输送机滚 筒采煤机,其中BM-100型双滚筒采煤机,性能良好,能自开缺口、强度高、工作可靠,在我国薄煤层采煤中广泛应用。但是用双滚筒采薄煤层,结构较复杂,机身又长,所以使用不便,于是又生产出更加简化的BMD-100型单滚筒薄煤层采煤机。 BM系列采煤机在许多煤矿均有使用,其牵引力达120kN,牵引速度为0~6m/min。可适用于采高0.75~1.3m,煤质硬度为中硬以下缓倾斜薄煤层中使用,平均年产量为16万吨左右。 为了满足开采较硬薄煤层的需要和提高薄煤层滚筒采煤机的可靠性,黑龙江煤研所、鸡西煤机厂研制的MG150B型采煤机,煤科总院上海分院与大同矿务局联合研制的5MG200-B型采煤机,中波合作研制的MG344-PWD型强力爬底板采煤机,以及上海分院与西安煤机厂合作研制的MG375-AW型采煤机。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满足厚薄煤层并存、薄煤层作为解放层开采矿井的迫切需要,并结合中厚煤层滚筒采煤机技术,1997年,由大同矿务局、煤科总院上海分院联合研制了新一 代MG200/450-BWD型薄煤层采煤机,该采煤机采用多电机驱动、交流变频调速、无链牵引等技术。总装机功率达450kW,其中截割功率2×200kW,牵引功率2×25kW,牵引力400kN, 牵引速度0~6m/min。采用骑输送机布置方式,可用于采高为1.0~1.7m的薄煤层综合机械化工

我国急倾斜煤层开采的现状及发展趋势_谢东海

1.引言 急倾斜煤层开采方法一直是采矿技术中的难题,已经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长期以来,人们对此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然而,由于急倾斜煤层开采条件的特殊性,开采方法仍然是这类矿井改善技术经济面貌的主要障碍。急倾斜煤层储量占我国煤炭总储量的4%,而南方地区80%的矿区赋存有急倾斜煤层。因此,关于急倾斜煤层开采方法的研究对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仍具有十分重要作用。 急倾斜煤层的开采方法与煤层埋藏的地质条件有密切关系。选择某种采煤方法不仅受煤层倾角和厚度的影响,而且与煤层埋藏深度、煤层数目、围岩性质、地质构造,以及煤层的自然发火性质、瓦斯含量、水文条件等多方面的地质因素有关。我国急倾斜煤层分布广泛,其地质条件大多数比较复杂,经过长期的勘探和开采,对现有生产矿井中的急倾斜煤层和将要开采的急倾斜煤层的赋存特征及开发环境已有相当的了解。 2.急倾斜煤层开采方法的历史沿革 我国急倾斜煤层开采技术的改革,从解放初期到现在,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发展阶段[1]: 第一阶段:五十年代初,进行了采煤方法的改革。各矿区根据不同的煤层赋存条件,推行倒台阶工作面、水平分层、巷道长壁和沿俯斜推进的掩护支架等采煤方法。部分采用风镐落煤,刮板运输机运煤和机械式回柱,用冒落法处理采空区,取得了提高工作面生产能力、减轻劳动强度、改善安全状况的效果,初步改变了急倾斜煤层矿井落后的技术经济面貌。 第二阶段:六十年代开始,急倾斜煤层开采技术的进步主要表现为改风镐落煤为电钻打眼爆破落煤。为扩大掩护支架的使用范围,淮南、开滦、徐州等矿区先后在掩护支架采煤法中成功应用“八字”型等掩护支架,克服了平板型支架的一些缺点,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效果;此外,一些开采急倾斜煤层的矿井还进行了矿井开拓和巷道布置方面的改革,降低了掘进率,改善了巷道的维护条件;同时也对工作面回采工艺进行了改革,开始应用金属支柱和金属铰接顶梁,在水平分层工作面中采用金属网假顶,或因地制宜地利用竹笆、荆笆等作假顶材料,均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第三阶段:七十年代中期,以淮南矿区首创的伪斜柔性掩护支架采煤法获得成功为标志。这种采煤法具有产量大、生产系统简单、巷道掘进量小、回采工序少、生产安全、材料消耗低和劳动效率高等优点。它的试验成功是急倾斜煤层开采技术上的一大进步,目前仍在许多矿区使用。为进一步提高急倾斜煤层开采的机械化程度,在此期间,北京、鸡西等矿区试验了滚筒式采煤机,四川攀枝花矿区试验了冲击式刨煤机,开滦、淮南矿区试验了用于掩护支架下机械化落煤的地沟机。此外,在一些矿区还进行过急倾斜煤层综合机械化采煤的试验。但总体来说,机械化试验成功率不高,能推广的更少。 第四阶段: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急倾斜煤层采煤方法得到进一步的改进,工作面长度加大、单产提高、安全条件进一步改善。如四川芙蓉矿务局巡场煤矿试验成功的俯伪斜走向长壁分段密集采煤法,是由伪斜短壁采煤法演变而成的一种采煤方法,具有产量大、通风条件好、便于顶板管理的特点。 几十年来,我国在研究和改进急倾斜煤层开采技术方面已作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一个又一个重大的技术成果,开采急倾斜煤层矿井的技术经济面貌也在不断得到改善。 3.急倾斜煤层主要开采方法评述 3.1柔性掩护支架采煤法 柔性掩护支架采煤法是我国开采急倾斜煤层一种主要的开采方法,在一些主要矿区如开滦、徐州、淮南及四川、广东等地均有应用。 这种采煤方法与目前所应用的其他急倾斜煤层采煤方法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⑴工作面沿走向推进,具有走向长壁采煤系统的优点,与沿俯斜推进的掩护支架采煤方法和其它柱式采煤方法相比,减少了大量溜眼和其它巷道的掘进量。 ⑵简化了复杂而繁重的顶板管理工作,使生产工艺大为简化。 ⑶掩护支架的安装与拆卸工作与工作面的回采工序在空间上互不干扰,可实现三班采煤,非生产的准备时间较短。 ⑷采用25°左右的伪斜工作面,把急倾斜煤层变成了缓倾斜煤层来开采,使工作面行人、操作比较方便,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工作安全可靠。 ⑸掩护支架受力较小,支架可以多次回收复用,在回采过程中只消耗一些竹(荆)笆或金属网,使矿井的材料消耗和生产成本降低。 这种采煤方法存在以下缺点: ⑴支架结构不完善,不能在下放过程中适应煤层厚度的变化,倾角的变化也不能太大。要求煤层赋存比较稳定,否则会造成很大困难。 ⑵这种采煤方法在厚度2~8m、倾角60°~70°的煤层中使用效果较好;在厚度超过10m和倾角小于60°的煤层中使用比较困难。 ⑶工艺虽然简单,但难以实现机械化回采,并且拆装支架的劳动强度较大。 ⑷在掩护支架下采煤,支架将工作空间与采空区隔离,所以在回采过程中不能排除矸石。另外当煤层含有夹矸以及煤层变薄需要破底时,会降低煤质。 3.2俯伪斜走向长壁分段密集采煤法 俯伪斜走向长壁分段密集采煤法是四川芙蓉矿务局巡场矿研究试用的一种急倾斜煤层采煤方法,于1987年8月率先在地质条件较复杂,倾角在38~52°的薄及中厚煤层内应用成功。目前这种方法已推广到四川广旺矿务局、湖南白沙、涟邵以及江西萍乡等矿区。 俯伪斜走向长壁分段密集采煤法工作面呈俯伪斜直线布置,避免了煤壁片帮伤人,减少了煤炭自溜过程中因串入采空区而造成的丢煤,也为进一步实现采煤机械化创造了条件。 与传统的台阶式采煤法相比,俯伪斜走向长壁分段密集采煤法提高了工作面煤壁的有效利用率,在区段垂高相同的情况下,工作面有效利用率比伪斜短壁采煤法提高30~40%,有利于提高工作面单产。 采用分段走向密集支柱切顶和挡矸,工作面上下分段可同时回柱放顶,充分利用了时间空间,加快了工作面推进速度。 采用分段走向密集后,工作面周期来压不明显。主要原因是:走向密集拦截的采空区矸石,在工作空间与顶板冒落区之间形成一个自然充填带,随着工作面推进和密集柱前移,充填带也跟着前移,始终起着隔离采场工作空间和冒落区的作用,也起着临时支撑采空区顶板和减缓周期来压的作用。 这种采煤方法的主要缺点有:工作面支、回柱工作量较大,工人操作不便,且劳动强度大;区段煤柱损失较大,约占区段煤量的15%左右;分段走向密集下方的“三角区”通风较差,易积存瓦斯。 俯伪斜走向长壁分段密集采煤法适用于煤层倾角40°~75°,煤层顶板中等稳定,工作面采高不超过2m的低瓦斯煤层,或不宜使用伪斜柔性掩护支架采煤法的不稳定急倾斜薄及中厚煤层。 3.3仓储采煤法 我国急倾斜煤层开采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谢东海冯涛赵伏军 (湖南科技大学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湖南湘潭411201) 摘要:本文回顾了我国急倾斜煤层开采的四个历史阶段,对当前采用的七种主要开采方法进行了详细评述,从急倾斜煤层开采的机械化和放顶煤等方面阐述了我国急倾斜煤层开采的技术发展趋势。 关键词:急倾斜煤层;开采技术;现状;趋势 211

急倾斜煤层安全开采示范文本

文件编号:RHD-QB-K2223 (安全管理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急倾斜煤层安全开采示 范文本

急倾斜煤层安全开采示范文本 操作指导:该安全管理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进行更好的判断与管理。,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急倾斜煤层在我国分布较广,赋存条件复杂,矿井数量多,开采难度大,近年来发生了多起重特大事故。为吸取事故教训,积极推进采煤工艺改革,淘汰非正规采煤方法,提高急倾斜煤层安全开采技术水平,现就急倾斜煤层安全开采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严格开采急倾斜煤层煤矿的安全准入 各级煤炭行业管理和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要加强对辖区内开采急倾斜煤层煤矿的监管、检查工作,对存在重大隐患的应责令其限期整改,经整改达不到有关要求的,不得开采。要积极组织推广正规的急倾斜煤层采煤方法和先进适用的安全

生产技术,加强安全生产技术交流,提高急倾斜煤层开采的安全保障能力。 对开采急倾斜煤层的新建、改扩建煤矿的《矿井初步设计说明书》、《安全专篇》,要组织专家进行严格审核、审查,尤其要对采用的采煤方法进行安全性论证,严格执行矿井建设"三同时"制度的有关要求。 开采急倾斜煤层的煤矿存在煤与瓦斯突出、自然发火、冲击地压、水害威胁等重大安全生产隐患,现有技术条件下难以有效防治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煤矿安全监管的部门、驻各地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应责令其立即停止生产,并提请有关人民政府组织专家进行论证。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论证结论,做出是否关闭煤矿或停止急倾斜煤层开采的决定,并组织实施。

浅谈近水平极薄煤层开采

浅谈薄煤层的开采的技术 摘要:针对0.8m左右薄煤层的开采技术,根据本四川矿井实际,研究实施薄煤层普采技术,并就如何提高薄煤层高产高效开采,采煤技术工艺上进行了探索与实践。结合薄煤层开采情况,本文介绍了内江市双鹰公司薄煤层开采工艺、设备配套选择和基本要求。 关键词:薄煤层开采特点;开采工艺;工作面管理 我国把厚度小于1.3m的煤层划归为薄煤层,厚度小于0.8m的煤层属于极薄煤层。研究薄煤层高效开采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据资料统计,我国厚度在1.3m及以下薄煤层的开采储量约有60多亿吨。大约占全国煤炭总量的18%。而现在薄煤层的产量只占全国煤量的7.32%。随着中厚煤层的不断开采,薄煤层储量所占比列就越大,因此,合理开采对回收煤炭资源,延长矿井寿命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对于我国资源储量比较大的薄煤层来说,随着国内外采矿设备制造水平的提高,在采用大功率、高可靠性工作面设备的基础上,应根据当地的煤层赋存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采煤机械,并采用合理的采煤方法,努力实现薄煤层的高产高效开采。 1 、薄煤层开采的特点 薄煤层由于其开采厚度较小,与中厚及厚煤层相比,开采主要存在以下特点: 1.1、煤层薄、采高低、煤质硬、劳动效益低煤层厚度多在1.3m以下,并且煤层硬度多大于3~4,工作空间狭小,赋存不太

规则,使得人员进入或在工作面内作业以及设备移动都十分困难,目前采煤机等设备对薄煤层开采适应差,采煤机经常需要挑顶或割底,机电事故增多,工作面内的工作条件差,劳动强度大。煤质相对较硬,炸药、截齿、刨刀的吨煤消耗量较大,回采成本较高。 1.2、采掘比例大、万吨掘进率高,采掘接替紧张随着滚筒式割煤机、刨煤机、螺旋钻机等设备的投入,工作面推进加快,而回采巷道多为半煤岩巷,综掘设备难以投入,放炮也不能一次全断面爆破和高效的目的,煤矸分装,掘进速度很慢,造成工作面接替紧张。 1.3、煤层的厚度、角度变化,褶曲、断层等构造对采煤方法影响很大。 1.4、煤层薄,需要多个工作面才能满足产量需要,集中化生产程度底。 由于薄煤地质条件及赋存状况较复杂,一有褶曲或断层就很难布置巷道,掘进送面时提前掘开切眼,致使工作面缩短,回采率降低;或者回采时搬家重新送切眼,使得回采效率降低,很难有效益。 2 、薄煤层工作面设备选择与工艺分析 2.1、采煤工艺及设备的选择 回采工艺选择的合理与否是采煤面高产高效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它与设备的选择、员工的综合素质、煤层倾角有关。采煤机械化水平是煤矿高产高效的必由之路,但薄煤层地质复杂,遇构造难以通过,故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采煤工艺及参数,否则会出现

急倾斜煤层开采与柔掩采煤法应用实践

急倾斜煤层开采与柔掩采煤法应用实践 董宝良 (龙煤控股集团七台河分公司建设煤矿,黑龙江七台河154600) 摘要急倾斜煤层开采的顶板管理复杂,顶板事故多。因此,通过对急倾斜煤层采煤方法的分析与研究,提高急倾斜煤层回采率与经济效益,增加安全度,促进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作用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中厚煤层无人工作面端部放煤 中图分类号TD823.21+3文献标识码B 建设煤矿二采区是一个生产能力6万t的矿井,设计可采煤层11层,煤层倾角60 75?,煤层厚0.8 1.7m。其中57层是主力煤层,倾角平均60?,煤层厚度1.6 1.7m,硬度f=3,直接顶为粉砂岩,厚度9.51m,致密坚硬,直接底为粉砂岩,厚度13.15m,致密坚硬,该区域煤层赋存稳定。工作面走向长360m,倾斜长度60m,地质储量5.5万t。 该矿原来一直采用传统的仓储式采煤方法。这种采煤方法具有回采工艺简单、避免了支柱、回柱等烦琐工序、劳动强度低等优点,但煤炭回收率低,因此国家把它列为淘汰采煤工艺。为此集团公司决定在二采区57层安装伪倾斜柔性掩护支架进行试采。通过实践,证实这种采煤方法非常适合该矿较厚煤层开采。 1建设煤矿急倾斜煤层开采特点与存在的问题 1.1急倾斜煤层开采的主要特点 (1)急倾斜煤层的构造复杂,断层和褶曲多,煤层厚度变化较大,开采煤层的赋存条件普遍较差、储量少、开采困难。 (2)急倾斜煤层的倾角大于岩石安息角,采煤工作面采下的煤能自动下滑,下滑的煤和矸石容易冲倒支架,砸伤人员,急倾斜煤层和围岩的节理发育,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不明显,易发生无预兆的大面积突然冒顶垮落,造成顶板事故。 (3)急倾斜煤层顶板压力垂直作用于支架或煤柱上的分力比缓倾斜煤层小,而沿倾斜作用的分力大,煤层开采后,煤层顶、底板都有可能沿倾斜方向滑动垮落,支架稳定性差,易发生扭曲与倾倒。因而工作面支护工作的难度大。 1.2急倾斜煤层开采存在问题 (1)煤炭损失率高。生产的煤炭往往有较高的含矸率。煤炭损失给煤炭自燃创造了条件。 (2)巷道掘进率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斜坡式、小分段爆破和沿倾斜推进的掩护支架等采煤方法中。这些采煤法,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巷道是在支承压 *收稿日期:2011-06-21 作者简介:董宝良(1963-),男,汉族,辽宁阜新人,中共党员,在职研究生学历,采矿高级工程师,现任七煤公司建设煤矿生产矿长。力带内掘进和维护的,维护这些巷道的工作量很大。掘进率高,增加了巷道掘进维护的费用,影响工作面的接替,给通风管理工作造成困难。尤其在有冲击地压危险的煤层中,巷道对煤体切割过多,增加了冲击地压的危险。 (3)通风条件差。这一问题,大部分急倾斜煤层采煤方法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而斜坡式、小分段爆破、仓储式和长孔爆破采煤法尤为严重。这些采煤方法中,通风系统复杂,有的采煤工作面为独头通风,工作面风流中,煤尘和瓦斯的含量较高,对工人的健康和安全危害较大。 (4)工人劳动强度大。由于煤层赋存条件的限制,急倾斜煤层中大部分巷道和工作面坡度大、空间小,落煤、支护、运料、行走均十分困难。 (5)开采效益差。与倾斜或近水平煤层比较,急倾斜煤层的开采不仅单产低、工效低,而且成本高、煤质差,因此,这类急倾斜煤层开采效益差。 2建设煤矿急倾斜煤层采法技术要求 2.1合理划分采区 尽量加大采区尺寸。划分采区时,根据生产设备及回采工艺的要求,避免人为地划分采区边界,适当加大采区的走向长度,加大阶段垂高。 2.2优化回采工艺提高生产效率 急倾斜煤层开采工艺相对比较落后,绝大多数矿井采用炮采工艺和风镐落煤工艺,工人劳动强度大,安全状况差。优化回采工艺最主要的就是提高回采机械化程度。可以从局部机械化和全局机械化两个方面来考虑。局部机械化指的是从支护方式、落煤方式以及运输方式几个方面单独考虑改进方法,全局机械化是采用综合机械化采煤方式,从破煤、装煤、运煤以及支护四个方面来实现机械化。 在一定的条件下,对开采技术条件进行评价,寻求最适宜的采煤方法,并且通过对工作面开采工艺、设备及系统配置的分析,采取改造系统的薄弱环节、完善工艺系统和开采技术等措施来有效地提高工作面单产。如加大采区走向长度,改进回采工艺,合理确定采煤工作面的支护方式等。在通常情况下,急倾斜煤层采区的走向长度比较小,可采储量少,只能(下转第31页) 92 2012年第1 期

开采沉陷计算过程说明

开采沉陷计算过程说明 一、数据准备 1.地形图数据 (1)AutoCAD图数据 首先将AutoCAD文件备份,然后在AutoCAD中将地形图中的等高线、高程点分别设置到图层上,并逐条等高线赋高程值,高程点赋高程值,然后将其它内容全部删除,处理完后另存为AutoCAD2000格式的dxf类型文件。 注意:一定要将不是等高线、高程点的内容删除,特别是块信息须全部删除,否则会引起读入数据不正确。 (2)扫描图矢量化数据 将扫描的地形图应用矢量化软件对等高线、高程点进行矢量化,并对所有等高线、高程点赋高程值,处理完后转换成AutoCAD2000格式的dxf类型文件。(3)文本格式数据文件 地形图数据一般包括三个数据文件:线数据文件、点数据文件、文字注记数据文件。 线数据文件格式: 序号曲线开闭标志(开=1;闭=2) 等高值线型颜色值点数n X1 Y1 ……Xn Yn。数据之间用空格隔开,一条等高线数据为一行,第二条等高线数据另起一行。例: 1 2 500.0 255 6 100.0 100.0 120.0 120.0 140.0 140.0 140.0 160.0 120.0 180.0 100.0 100.0 2 1 505.0 0 8 128.284271 100.0 134.142136 105.857864 154.142136 125.857864 174.142136 145.857864 194.142136 165.857864 214.142136 185.857864 234.142136 205.857864 254.142136 225.857864 …………… 64 1 515.0 0 4 100.0 976.812409 101.593796 978.406204 121.593796 998.406204 123.187591 1000.0 点数据格式: X坐标 Y坐标 Z坐标(高程值)。例: 99973.751000 86063.929000 1022.200000 98981.372000 86069.009000 897.800000 98699.407000 86035.140000 935.900000 98412.786000 86079.170000 1000.400000 98039.797000 86055.038000 943.100000 98181.626000 86245.978000 947.000000 98436.918000 86150.296000 984.100000 98430.991000 86331.499000 935.200000 98653.683000 86258.679000 891.900000 …………… 文字注记数据格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