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论文

中国美术史论文
中国美术史论文

- - -.

行云流水独茧抽丝

————浅谈中国书法

摘要

书法,是世界上少数几种文字所有的艺术形式,包括汉字书法、蒙古文书法、阿拉伯文书法等。其中“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从广义讲,书法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换言之,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涵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写字,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汉字书法为汉族独创的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汉字的书写艺术,从甲骨文、石鼓文、金文(钟鼎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等,书法一直散发着艺术的魅力。中国书法是一种很独特的视觉艺术,汉字是中国书法中的重要因素,因为中国书法是在中国文化里产生、发展起来的,而汉字是中国文化的基本要素之一。以汉字为依托,是中国书法区别于其他种类书法的主要标志。

关键词:中国书法传统艺术汉字

Abstract

Calligraphy,is the world's few words for all art forms,including Chinese calligraphy,Mongolia instruments law,Arabic calligraphy。The “Chinese Calligraphy”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art of unique characters。Broadly speaking,calligraphy is a symbol of the written rules of language。In other words,calligraphy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meaning of the text,with its calligraphic strokes,structure and tricks of writing,making aesthetic works of art。Han Chinese calligraphy for the performance of original art,known as:silent poetry,no line dancing;no figure painting,a silent music。Chinese calligraphy is an ancient art of writing Chinese characters from Oracle,stone drum,Jin (Zhong Dingwen) evolution of the Seal Script,small seal script,official script,to the stereotypes in the Eastern Han,Wei,Jin's cursive script,regular script,running,etc。,calligraphy has been distributed the art of charm。Chinese calligraphy is a very unique visual art,Chinese calligraphy is an important factor because the Chinese calligraphy in Chinese culture is generated,developed,and character is one of the basic elements of Chinese culture。Chinese characters as the basis,is different from other types of calligraphy,Chinese

calligraphy,a major sign。

Keywords: Chinese calligraphy Traditional artChinese characters,

目录

前言 (4)

1. 汉字的起源 (5)

2. 五大书体及其流派 (5)

2.1 古文 (6)

2.2 五体 (7)

2.2.1 小篆 (7)

2.2.2 隶书 (8)

2.2.3 楷书 (9)

2.2.4 草书 (10)

2.2.5 行书 (11)

3. 中国汉字书法发展的重要阶段 (12)

3.1 完成书体演变的魏晋书法 (12)

3.2 书学鼎盛的唐代书法 (13)

3.3 书道中兴的清代 (13)

4. 小结 (14)

5. 参考文献 (14)

6. 致谢 (14)

前言

中国五千年璀璨的文明及无与伦比的丰富文字记载都已为世人所认可,在这一博大精深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的书画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语言再现了这一历时性的嬗变过程。而具有姊妹性质的书画艺术在历史的嬗变中又以其互补性和独立性释读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内涵。由于书、画创作所采用的工具与材料具有一致性。《历代名画记》中谈论古文字、图画的起源时说:“是时也,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创而犹略,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书画虽然具有同源的可比性,但以后的发展状况是以互补的独立性发展变化的。中国书法艺术的形成、发展与汉文字的产生与演进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连带关系。那么究竟什么是“书法”呢?我们可以从它的性质、美学特征、源泉、独特的表

现手法方面去理解。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用毛笔书写的、具有四维特征的抽象符号艺术,它体现了万事万物的“对立统一”这个基本规律又反映了人作为主体的精神、气质、学识和修养。

中国文字起源甚早,把文字的书写性发展到一种审美阶段——融入了创作者的观念、思维、精神,并能激发审美对象的审美情感(也就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书法的形成)。有记载可考者,当在汉末魏晋之间(大约公元2世纪后半期至4世纪),然而,这并不是忽视、淡化甚至否定先前书法艺术形式存在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中国文字的滥觞、初具艺术性早期作品的产生,无不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和时代性。就书法看,尽管早期文字——甲骨文,还有象形字,同一字的繁简不同,笔画多少不一的情况。但已具有了对称、均衡的规律,以及用笔(刀)、结字、章法的一些规律性因素。而且,在线条的组织,笔画的起止变化方面已带有墨书的意味、笔致的意义。因此可以说,先前书法艺术的产生、存在,不仅属于书法史的X畴,而且也是后代的艺术形式发展、嬗变中可以借鉴与思考的重要X例。

1.汉字的起源

汉字的起源,可追溯到距今8000年左右的两类符号:一类是以XX大地湾遗址的彩陶上的刻符为代表的抽象的、方折形的符号;另一类是以XX贾湖遗址的甲骨上的刻符为代表的肖生象形的符号。前者有序地演变为XX半坡临潼姜寨上的刻划符号系列;后者则发展成为大汶口陶器上的图象。到龙山文化后期,父系社会基本确立,该时期出现了良渚文化玉器上的成组的刻符。这些刻符,有与大汶口陶器图象相同或相象者,也有与XX等地的刻符相类者。这些刻符可能是

当时的雏形前汉字系统之一。值得注意的是,良渚文化处于中国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诞生的前夕,夏朝应该是正式的汉字系统形成的最关键的时期。那么,问题是:汉字为什么出现得这么晚?根据考古学、遗传学方面的研究,语言诞生的时间,距今约几十万年,而真正的汉字系统却是直到距今约5000年的时候才形成的。

2.五大书体及其流派

书法,顾名思义就是书写文字的规则或方法,用以记录或传递信息,故文字不可不重视。然而,各国的文字,因其产生之年代与认识的不同,故在结构、分布及至章法多不相同;甚至一国文字,因历史变迁之不同,而有不同之形体,故有书体及流派之由来

古书云“书画同源”,而实际亦如此。以我国汉字为例,即从形象之图画开始的。后来书法成为一门艺术,即是“字如画”或“画如字”,自有他的艺术魅力所在。

自秦汉以来,不少书法名家多为书画大家,甚而融字之法如画,或融画之势入字,颇有开创之大家,故有五体流派之由来。

进而述之——工笔中之人物,其脸或手、或臂、或衣褶,多为玉筋篆的笔法;再者,花卉画中之花、瓣、茎、叶,亦是篆书的笔法,故而线条或流畅柔软,或坚硬如铁,可证以书绘画者也。而绘画之腕力、手势,与书法之力度与技法,亦多有默然相契之处,为此“以画入笔者”之证明也。

若论书体,一般称正、草、隶、篆及行书,共称“五体”。现从发展之次序,

首以甲骨文为先,次为钟鼎文、石鼓文、大篆、小篆,以上是“古文”的X畴;而后才有隶、草等体。

2.1 古文

(1)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国古代最早的文字系统,流行于殷商时期,距今约四千多年。甲骨文就是刻在龟甲及兽骨上的文字,又称“契文”,“刻辞”,“卜辞”。

称为“契文”或“刻辞”,是因为其文辞锲刻在甲骨或兽骨上;称为“卜辞”,是因为刻的是占卜内容。

甲骨文作为书法作品,具有突出的风格特点,由于甲骨文是锲刻文字,多直线棱角,少有圆转线条,又因锲刻工具的利钝,刻技的高下,材料差异的变化,有的刻辞线条粗重古拙,有的劲利细巧,有的归整端庄,有的欹斜多变,有的轻秀妩媚,结体大小不一,错综复杂。但是变化中往往具有对称、均衡、和谐、稳定的特点。

(2)金文

时代在发展,文字在变易。当殷王朝由盛转衰,进而由周代替,我国的文字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这就是金文的全盛时期。金文,指锲刻在商周及春秋战国以前用青铜铸造的钟鼎等彝器上的古汉字,因为铭刻在青铜器上,古人称铜为金,故称“金文”。有因为这些青铜器多为钟鼎,有称为“钟鼎文”。

金文的书法有着大致相同的特点:线条流动性强,曲直变化明显,字体,章法变

化顺乎自然,合乎性情,没有定式。笔法较自由,肥笔较多。下面介绍几种金文风格:

(1).以大盂鼎、骛鼎为一类器上铸文正处于殷周甲骨文向钟鼎文蜕变阶段,其风格未脱甲骨文的淳朴,给人以稚气清醇的感觉。

(2). 以毛公鼎、颂鼎、宗周钟等为一类铭文笔法精严,线条流畅,结体瘦劲,字态婀娜。

(3).以散氏盘,楚公钟为一类铭文笔势宕逸,结体宽博。有专家认为,这是一种当时流行于荆楚等地的文字,所以与毛公鼎典丽风格有较大的不同。(4). 虢季子白盘铭文的书法工整典雅,应规入矩。金文的书写由此变得趋向规整化,同时也体现了当时艺术上风格的多样化,也似乎为秦始皇统一文字埋下了伏笔。

(3)石鼓文

大篆包括甲骨文、金文、石鼓文等。自石鼓文出,三大文字形态在大篆中鼎足而三。六国异文则成为旁枝,也可以说石鼓文是完成大篆书历史史命的标志。

石鼓文因其铭刻在石鼓之上,所以称为“石鼓文”。是我国最早可辨识的文字,也是石刻文字的始祖。

从艺术角度看,石鼓文受到了唐代以后书家的高度重视,后世如苏轼,康有为等都曾为之大加赞赏。唐X怀在《书断》说它“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仓颉之嗣,小篆之祖,以名称书,遗迹石鼓“。韩愈在他的《石鼓歌》中称誉:“鸾翔凤翥众仙下,珊瑚碧树交枝柯。金绳铁索锁钮壮,古鼎跃水龙腾梭”。可谓讲尽石鼓文的纵横遒劲,结体飘逸灵动。为秦始皇统一中国文

字,李斯作小篆开启了先声。

在先秦古文字中,先后出现了很多古文字形体名称,如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缪篆、虫书、六体等。篆书又有:龙虎篆、凤鱼篆、麒麟篆、仙人篆、蝌蚪虫篆、云篆、虫篆、鱼篆、鸟篆、龙篆等等,多达十多种。

2.2 五体

2.2.1 小篆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统一的中国,为了便于统治,巩固政权,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销毁天下兵器,制成“钟”和金(金属)人十二个。建立了统一的政治,经济制度。

在文字的统一时,“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与秦不合者。斯作《仓颉篇》,中书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秦居西周故地,所以秦国通行的文字,原为文籀,即以史籀《大篆十五篇》为主的文字,秦王扫六合,天下一统,李斯自然把秦文作为正统,上升为国家意志整改推行。

其实在秦代,小篆在民间并没有得到广泛的推广。这里的主要原因,当时的隶书已经产生。1979年在XX青川县出土的木牍,书写于秦武王二年(公元309年),比秦始皇统一中国还早88年,其中许多字已是隶书笔法了。隶书比小篆写起来便捷的多,真正的小篆只留在为歌颂皇帝功绩的刻石上,只能说小篆是秦朝的官方文字了。而近年出土的秦代简牍,几乎全是隶书。而今见的小篆多是秦始皇五次出巡的时候在各地刻立的石碑。

据说李斯在世时,曾说”吾死后九百四十二年间,当有一人替吾迹焉”。后来唐朝李阳冰,继承李斯“玉筋篆”的风格,写小篆绝佳,人们认为应验了李斯的预言。

2.2.2 隶书

隶书是汉代的常用书体,距今近两前年了。隶书的“隶”字,容易使人想到“奴隶”。因而有一种说法,说是古代奴隶用的字体,在古代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识字断文已属难得,奴隶时代的奴隶不如牛马,有什么条件识字,更何况拥有自己的文字呢这只是想当然罢了。

而隶书产生的时间与产生历来说法不一。据记载,秦时,由于国家刚统一,官狱较多,标准化的篆书书写又不容易,就把在民间流行的隶书作为文书的用字,是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使隶书得以大行其道,过去一般人认为隶书产生于秦朝。并且还有程邈造隶的说法。

程邈字元岑,是一个小县吏,因事被削职下狱。在狱中,他潜心研究十年,把小篆削繁就简,化圆为方,变成隶书3000字。后来上奏朝廷,秦始皇认为很好,任命他为御史。同时,“以奏事繁多,篆字难成,乃用隶字,以为隶人佐书,故曰隶书。”(《书断》

至于程邈造隶,有多少可信度,书论与文字学著作大多这么说。想来,应和仓颉造字差不多。他总结了前人开创性的成果,整理改进,规X统一,完善而成隶书3000字。今天,我们从出土的文物看,早在战国时期隶书就出现了。

隶书的出现并取代篆书是汉文字史上的大事。从书体上看,有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从字体上看,有篆、隶、楷、草的说法。其中草书是在篆、

隶、楷的快写基础上产生的,就有了草篆、草隶、楷书的快写演化出了行书、草书。从严格意义上草书不是一个独立的书体,所以说篆在前,楷居后,而隶在中间。在文化的发展中起到桥梁纽带作用,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其中,有两大特征值得注意:1。方块字的结构形态已初见端倪。如《书断》所说,“削繁就简,化圆为方”。2。篆书的象形基础基本删除。为以后的楷书笔画开创了先河,为汉字的定型奠定了基础。

2.2.3 楷书

楷书,又叫“真书”,“正书”,是汉文字的定型书体。几乎同时产生并流行于民间。最初或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称谓相混,难分彼此。瘐肩吾:“隶书,今之正书也”。X怀《六体书论》中也说:“隶书者,程邈造。字皆真正,亦曰真书”。唐朝以前,皆称楷为隶。后来,两者分道扬镳,有波的蚕头燕尾笔势发展,成为隶书;没有波的成为我们所知的正楷。到了汉末魏晋之交,楷书彻底脱离了隶书的影响,成为汉文字的最终定型形态。

(1)欧体

为欧阳询所创,其字正书结构,“易方为长,以就姿媚”、“四面停匀,八方平正”、书如凌云台,轻重分毫无负“、笔备众美,翰墨洒落”,此即史书所说欧体之风格,欧体著名碑帖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碑》、《化度寺碑》。

(2)虞体

为虞世南所创,其字偏长,略同于欧体,字形工正齐备、不倾不倚,法遵“二王”,

严谨洒脱,如《孔子庙堂碑》。

(3)褚体

为褚遂良所创,其书丰润劲炼、XX古雅,用笔方、圆兼容,间含隶意;结体婉畅,用笔多变、中侧兼收、顺逆兼用,其书对后世影响极大。著名碑帖有《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等。

(4)薛体

为薛稷所创,其书得欧、虞、褚、陆之遗风;其师承血脉近于褚遂良。此人用笔纤瘦有力,结字疏通流畅。著名碑帖有《封中岳碑》、《X敞碑》等。

(5)颜体

为颜真卿所创,其字探源篆隶,楷法谨严,放而不流,拘而不拙,结字方圆,笔法肥劲,如《多宝塔》、《东方画赞》等。

(6)柳体

为柳公权所创,法出颜真卿,后独创一格、自成一家,其字笔意瘦挺,体势骨力道劲、爽利挺秀。著名的碑帖有《玄秘塔碑》、《神策军碑》等。

(7)赵体

为赵孟頫所创,世称“赵体”。其字以“风流、和婉”著称,其书风遒媚秀逸、和婉适中,结体严整、笔法圆熟;著名碑帖有《妙严寺记》、《三门记》、《妙

法莲华经》、《信心铭》等。

2.2.4 草书

“六王毕,四海一”。秦始皇统一了中国,李斯创造了小篆,摒弃了六国文字,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与必然。隶书的造始与应用,则是“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徒隶也”。适应了社会生活发展的需求。

一种文字的兴起与流行,都有起根源。随着时代的进步,文字的使用越来越多,人们需要一种方便快捷的方式来表达自我。也就产生了草书,草书的历史可追溯到第一个文字可识系统甲骨文时代。草书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草书,指一切写的不规整,潦草的字体。在这个意义上,草书就包括草篆,草隶等。也即是说,草书产生于当时的急迫状态,由于急而不工至草。狭义的草书是指隶书产生后,把隶书的笔画连起来书写,但依然保存着隶书的体势,略扁,横画有波,这就是章草。同时又包括了由章草等演化出来的今草。它把以前“潦草”之书规X化,使之成为一种常态,并把这种常态上升为一种书写规则,是书写人情感与书艺的一种物象化表达。

章草,作为一种成熟的书体是有秦隶,八分简化而来的,保存了隶书的体势,略扁,横画有波。单字点化连带活泼,但字间常是独立的,笔势,行气较隶通畅,便于书写,是当时的常用书体。

西汉黄门令史游,是今天所知的第一个草书书法家。他所做的《急就章》“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是草书的开始,也是章草的开始。到了东汉章帝(公元76——88),杜度的章草写的很好,受到章帝X 的欣赏,“虽史游始草,书传不记其能,又绝其迹。创其神妙,其唯杜公”。章帝就下诏,破例让他以后

以章草上书,从此就有了章草。还有一种说法,章草是汉章帝创造的,所以叫章草。《淳化阁帖》中还有章帝写的章草《前字文》数十字,但一般认为是后人所为。但汉章帝时,章草已经流行,一般是认可的,章草的写法已经确定下来。诸葛亮前后出师表若得流传,很有可能用的就是章草。

大草,同属草书园地中的奇葩,是今草的“草写”。今草创立之初,就有两个发展方向。一是实用;二是艺术。大草是今草发展的必然选择。

“‘大草’”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候通其隔行“。“世称一笔书者,起自X伯英,即此也”。

大草重于抒情写意,感情的表达,实用性渐失而偏重于艺术性,激情奔放四溢而不失之狂怪,大开大阖而夸X有度。从结体上看,大草以书写时的笔势所需,再大而“化”之。其次,左盘右,钩连环带,一字之中,字与字之间,或萦带相连,或形断意连。再则,大疏大密,节奏感强烈,疏时疏可以跑马,密时密不透风。有时如曼舞轻歌,有时如银瓶乍破,刀枪突出。疏密对比强烈,造成“狂”而不怪的效果。

2.2.5 行书

行书在楷书的基础上产生,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行书是介于楷、草间的一种书体。写的比较放纵流动,近于草书的称行草;写的比较端正平稳,近于楷书的称行楷。

在书写过程中,笔毫的使转,在点画的各种形态上都表现得较为明显,这种笔毫的运动往往在点画之间,字与字之间留下了相互牵连,细若游丝的痕迹,这就是牵丝。

代表作中最著名的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序》,后人以“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形容其字雄强俊秀,赞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唐颜真卿所书《祭侄稿》,写得劲挺奔放,古人评之为“天下第二行书”。而苏轼的《XX寒食帖》则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行楷中著名的代表作品是唐代李邕的《麓山寺碑》,畅达而腴润。还有如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代的赵孟頫、鲜于枢、康里巙,明代的祝允明、文徵明、董其昌、王铎,清代的何绍基等,都擅长行书或行草,有不少作品传世。

3.中国汉字书法发展的重要阶段

3.1 完成书体演变的魏晋书法

从汉字书法的发展上看,魏晋是完成书体演变的承上启下的重要历史阶段。是篆隶真行草诸体咸备俱臻完善的一代。汉隶定型化了迄今为止的方块汉字的基本形态。隶书产生、发展、成熟的过程就孕育着真书(楷书),而行草书几乎是在隶书产生的同时就已经萌芽了。真书、行书、草书的定型是在魏晋二百年间。它们的定型,美化无疑是汉字书法史上的又一巨大变革。

这一书法史上了不起的时代,造就了两个承前启后,巍然绰立的大书法革新家—钟繇,王羲之。他们揭开了中国书法发展史的新的一页。树立了真书、行

书、草书美的典X,此后历朝历代,乃至东邻日本,学书者莫不宗法“钟王”。盛称“二王”(王羲之及其子王献之),甚至尊王羲之为“书圣”。又有王珣(羲之侄)善行书,有《伯远帖》传世。

3.2 书学鼎盛的唐代书法

唐朝的建立结束了西晋以来近三百年的动乱局面,国初二十年形成了文治武功的“贞观之治”,此后从武则天到唐玄宗开元时期更是呈现出超越两汉的空前兴盛气象。唐代文化博大精深、辉煌灿烂,达到了中国封建文化的最高峰,可谓“书至初唐而极盛。”唐代墨迹流传至今者也比前代为多,大量碑版留下了宝贵的书法作品。整个唐代书法,对前代既有继承又有革新。初唐书家有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陆柬之等,此后有创造性的还有李邕、X旭、颜真卿、柳公权、释怀素、钟绍京、孙过庭。唐太宗李世民和诗人李白也是值得一提的大书家。楷书、行书、草书发展到唐代都跨入了一个新的境地,时代特点十分突出,对后代的影响远远超过了以前任何一个时代。

3.3 书道中兴的清代

清代历二百六十余载,在中国书法史上是书道中兴的一代。清代初年,统治阶级采取了一系列稳定政X船山书法

治,发展经济文化的措施,故书法得以弘扬。明末遗民有些出仕从清,有些遁迹山林创造出各有特色的书法作品。顺治喜临黄庭,遗教二经;康熙推崇董其昌书,

书风一时尽崇董书,这一时期,惟傅山和王铎能独标风格,另辟蹊径;乾隆时,尤重赵孟頫行楷书,空前宏伟的集帖《三希堂法帖》刻成,内府收藏的大量书迹珍品著录于《石渠宝笈》中,帖学至乾隆时期达到极盛,出现一批取法帖学的大家。至清中期,古代的吉书、贞石、碑版大量出土,兴起了金石学。嘉庆、道光时期,帖学已入穷途,当时的集大成者有X墉,邓石如开创了碑学之宗,阮元和包世臣总结了书坛创作的经验和溃巾论。咸丰后至清末,碑学尤为昌盛。前后有康有为、伊秉绶、吴熙载、何绍基、杨沂孙、X裕钊、赵之谦、吴昌硕等大师成功地完成了变革创新,至此碑学书派迅速发展,影响所及直至当代。纵观清代260余年,书法由继承、变革到创新,挽回了宋代以后江河日下的颓势,其成就可与汉唐并驾,各种字体都有一批造诣卓著的大家,可以说是书法的中兴时期。

4.小结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它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而发展。世界上,拥有书法艺术的民族屈指可数,中国书法,具有悠久的历史。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创作,具有很深的玄妙。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到东汉、魏、晋时期,草书、楷书、行书、诸体基本定型,书法时刻散发着古老艺术的魅力。为一代又一代人们所喜爱。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艺术青春常在。在每个时代,社会环境不同、人们的审美欣赏角度不同,又随着文化地发展容入,书法有着自己的特点,并不断完善。浏览历代书法,“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为精辟的总结。

5.参考文献

《大师的艺术课:神韵天成》学养斋编XX大学

《中国书法简史》王镛著高等教育

《中国美术史简编》贺西林赵力高等教育

6.致谢

经过一个学期对中国美术史的学习,使我让自己丰富了许多,对我国美术的认识又深入。老师的谆谆教导我铭记于心,感谢老师对我们的引导和鼓励。在以后的美术道路上,我还会继续钻研,刻苦追寻,为我国美术方面更添色彩。

盛唐风韵:中国美术史论文

盛唐风韵 ——从唐朝仕女画看盛唐气象 内容提要:唐朝是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中国美术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本文从张萱和周昉的唐朝仕女画说起,画中所描绘的女子体态丰腴、衣着开放,充分 体现出唐朝女性地位的提高,以此为角度展现盛唐时期社会发展、社会风气自 信开放的图景。 关键词:唐朝仕女画;女性地位;盛唐气象;自信雍容 在中国的人物画历史中,唐朝的仕女画是一道独特的风景。体态丰满、衣着华丽鲜亮的贵妇人和手持纨扇的侍女,或沉静地坐着,或在园子里赏玩,或策马游春,或追逐嬉戏。与汉朝、两晋、明清所欣赏的弱不禁风、“秀骨清像”的仕女相比,丰满的唐朝的仕女大气、雍容,充分体现了盛唐时期社会各方面的发达与人们的自信。 张萱和周昉的仕女画 唐朝仕女画的代表画家是张萱和周昉。 张萱的代表作是《虢国夫人游春图》和《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是描绘天宝年间杨贵妃的妹妹虢国夫人和秦国夫人带随从出游的场面,画中八个骑马女性,以人物闲适欢愉的意态和华丽的服饰烘托“春”的感觉。虢国夫人“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不施粉黛,与侍女们自由骑马在郊外漫步踏青,我们可以由此看出唐朝的封建礼教对女子束缚较少,女子可以抛头露面、骑马出行。《捣练图》则描绘妇女捣练、络线和缝制等劳动的情景。人物造型丰腴健康,神态生动,姿态各不相同,特别是通过动作细节,穿插三个小女孩,或帮忙,或玩耍,传达劳动过程中的生活情趣。人物整个画面色彩明艳华丽,疏密有致。 虢国夫人游春图唐·张萱

捣练图唐·张萱 簪花仕女图唐·周昉 周昉作品的特点,据当时人记载是“衣裳劲简”,“彩色柔丽”,所描绘的妇女形象是“以丰厚为体”,这些特点都可以在现存周昉的作品《挥扇仕女图》、《簪花仕女图》中见到。《簪花仕女图》取材宫廷妇女的生活,装饰华丽奢艳的嫔妃们在庭园中闲步,上身束抹胸,肥大曳地的团花大副长裙,肩披透体薄纱,盘起的发髻,簪上步摇钗,圆脸丰肌,气质华丽富贵,动作从容悠缓,神情悠闲矜持。 从两人的作品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唐朝的审美观:雍容富态、健康自然成了评价美女的主导标准,且女性的衣着、活动都十分开放。 唐朝女性地位的提高 窥一斑而知全豹,从人物画中的仕女我们可以看到唐朝女性的极大自由和女性地位的提高。 社会经济的繁荣昌盛、富有效率的开明政策,带来了人民自我认同心理的加强,使得唐人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这一社会大背景下,唐代妇女以更为大胆的方式去追求美和表现美。 唐朝女性的打扮是中国历代女性中最为大胆和性感的。社会对妇女的束缚相对较少,女性之美相应地呈现出了雍荣华贵的景象。唐代女子以丰腴的体态为美,加上高耸的发髻,飘扬的披帛,显得华丽大方,充分体现了女性美上的“盛唐气象”。女性着装极其自由,宽袖窄袖,华服胡服,女装男装,皆从其便。唐代的贵妇大都“缣罗不着爱轻容”。因此,当时女子还盛行胡服打扮,翻领窄袖长袍,腰系皮带,上挂各种金属饰件,内穿条纹窄腿长裤。 唐朝是妆饰极盛的时代,从保存至今的美术、雕塑作品以及诗文的描述中可见一斑,唐代仕女图、敦煌壁画中的妇女服饰鲜明、新奇、精巧,开放的社会在服饰上也是不论古今中

中外美术史主题论文

中外美术史主题论文 论唐代美术 简议唐代人物画的特色 姓名*** 年级班级******** 专业********* 长沙理工大学 ****年**月

摘要 在唐朝时期,绘画艺术已经到达了顶峰,特别是人物画的艺术特色。在人物画的作家中,张萱、吴道子的画风很突出,他们推动了人物画的发展。 关键词:唐代美术艺术人物画张萱吴道子 ABSTRACT Tang dynasty,drawing art has reached art peak,especially the unique artistic features of painting is. In Zhangxuan figuration, painters, WuDaozi style was particularly Oustanding,and promote the delelopment of figuration climax. Key Words:Zhangxuan WuDaozi tang art drawuing art characteristics

目录 中文摘要 (2) 英文摘要 (2) 1唐代美术发展史 (4) 2 唐代画风形成的原因 (4) 2.2文化方面的原因 (5) 2. 3 思想政策方面的原因 (5) 3 唐代画家的风格及绘画艺术特色 (6) 3.1 张萱 (6) 3.2 吴道子 (8) 结束语 (9) 参考文献 (9) 后记 (9)

唐代时期在公元618年到公元907年,在这个时期中国的绘画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状态。 1唐代美术发展史 唐代的绘画,在隋朝的基础上全面的发展,人物,山水,花鸟画都取得了主要的成就,为后世所敬仰。初唐时期的人物绘画继承了隋朝的细密画风,时代特征在取材上都能体现出来。风格上分为阎立本中原风格和尉迟乙僧边陲风格。山水画以李思训青绿山水和王维的水墨山水画是这一代的特点。花鸟画有设色和水墨两种之分,代表画家是薛稷和殷仲容。中唐是中国绘画历史上的空前繁荣时期,人物画达到了一个新高点,人物造型更加生动逼真,心理刻画与细节描写已经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花鸟绘画也在不断发展,其中牛马题材十分流行。晚唐时期的绘画,开始转向新的方向。以周肪人物画,更趋完满。以王墨山水画,开始变化,最后完成山水画的“改步变古”。这一时期的花鸟画也获得很好的发展,在工细花鸟画成熟的同时,疏淡简洁的花鸟绘画也开始形成了。其中边鸾,藤昌佑,刁光胤等为此时的代表大家。其他著名画家还有李真和孙位等。 2 唐代画风形成的原因 2.1 经济方面的原因 经济上开始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推行轻徭薄赋,并注重农业生产发展。“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为了减轻农民负担,李世民非常重视农业生产,积极推行一系列重农业的政策,轻徭薄赋。隋末唐初战乱仍然很频繁,人口稀少,李世民一方面竭力推行均田制和

中外美术史论文

《中外美术史》结课论文 ——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 班级:视觉传达本科1302班 学号:20133116843 姓名:吴佳忆

引文: 公元十四世纪,处于萌芽状态的欧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意大利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城市出现了,新兴的资产阶级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他们和人民大众在一起,展开了政治,文化上的反封建的斗争,欧洲历史上就出现了称之为文艺复兴的文化运动。 著作《欧洲文艺复兴史》具体包括了:伊大利之文艺复兴、法国之文艺复兴、北欧之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文艺复兴之结束等方面的内容。该书解释了“为何文艺复兴也被称为一场拯救欧洲危机的政治运动——为何文艺复兴的政治学是围绕着公民参政、建立符合民意的自由公民共和国的主线展开——为何在欧洲进入君是主制时代后马基雅维里等人反而会提出更高标准的公民共和国概念”等一系列历史问题。从但丁、彼特拉克的道德政治学到萨鲁塔蒂、布鲁尼的市民人文主义,从马基雅维里的君主论到伊拉斯谟的基督教君主的教育,从托马斯,莫尔的人民乌托邦到德国农民的人民共和国,都有力显示了人民和民意乃是推动近代民主珠政治发展的真正动力。 著作《艺术哲学》是法国18世纪中叶,著名的史学家及文艺批评家丹纳,在巴黎美术学校讲授美术史时的课程教材。丹纳也在《艺术哲学》中的第二编《意大利文艺复兴期的绘画》以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绘画、和古希腊的雕塑为例,以艺术发展史实为依据,强调了种族、环境、尼德兰绘画时代等三个因素对精神文化的制约作用,并认为在三个因素中,种族是“内部动力”,环境是“外部压力”,时代则是“后天动力”。 “文艺复兴”是古希腊之后人类从未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在这一变革中,出现了不少伟大的人物,最有代表性的“三杰”是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拉斐尔的艺术以优雅、秀逸、和谐、高度的完美为标志,达·芬奇

中国美术史论文

中国美术史论文 ——青铜器的发展历程 专业环境艺术设计 年级环114 姓名甘露 学号 110605092 课程名称中国美术史 指导教师张银川 2012年 6 月 20日

青铜器的发展历程 一.萌生期(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 夏代青铜器最初发现的地点在河南偃师二里头,发现青铜器数量和种类已不少,主要是青铜容器、兵器、乐器、工具和饰件。 青铜容器有明显的仿陶器特征,器壁匀薄,由简单的几何纹装饰。荣其中有酒器和食器,其组合的雏形表明青铜礼器制度开始出现。青铜兵器和工具已经脱离了石器的影响而初具规范。陶范法是这一时期青铜器的主要铸造方法,青铜饰件和一些兵器已有绿松石镶嵌的纹饰。这一切都表明当时的青铜器正处于萌芽生长的阶段。 二、育成期(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3世纪) 育成期包括商代早期和中期,这一时期,青铜器在黄河、长江的中游地区都有发现。青铜容器、兵器的种类和数量有明显的增长。青铜礼器的使用已有一定的组合关系。青铜器的造型逐步摆脱了陶器的影响,开始形成自身的形制规范。兽面纹、龙纹、鸟纹等青铜器的主要装饰题材已广泛运用,并开始向成熟的装饰工艺发展。青铜器铸造中,分铸技术已被娴熟运用,大型青铜容器的铸造也比较普遍。青铜器上

文字,在这一时期较晚的时候也有发现。此时的青铜工艺,正处在向鼎盛期发展的哺育成长时期。 三、鼎盛期(公元前13世纪~公元前11世纪) 青铜艺术在商代晚期达到了灿烂辉煌的鼎盛时期,并一直延伸到西周早期。青铜器的种类与器形在这一时期已基本齐全,造型成熟,大器、方器多见,且比较多的运用动物形象作为纹饰。器物组合关系明确,礼器中重酒的体制在商代晚期臻于完善,到西周早期则开始向重食的体制转变。青铜器纹饰空前发达,器物往往满饰花纹,平雕与浮雕相结合,使青铜器纹饰富有层次感,立体感强烈。铭文在相当数量的青铜器上出现,商代晚期已使用者的氏族徽记为主,稍晚也出现了记事体铭文。到西周早期,青铜器普遍铸有铭文,出现长达数百字的记事铭文。 四、转变期(公元前11世纪末~公元前7世纪上半叶) 从西周中期开始,中国青铜艺术出现一个比较大的转变。这一转变是由民族文化、意识形态和社会习俗所致。

艺术作品赏析论文参考范文

艺术作品赏析论文参考范文 艺术赏析课应充分发挥艺术感性形式的优势,以情切入,以理导引,情理并重,才能引导学生以切实的内心体验参与艺术的感悟,以情感激发理性,促进艺术教育目标的达成。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艺术作品赏析论文参考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艺术作品赏析论文参考范文篇1 试谈《镀金时代》中黑色幽默语言艺术的应用 《镀金时代》是马克?吐温的代表作,这部小说揭露了当时美国社会扭曲的价值观以及人们对于财富的疯狂向往。其中,应用了大量的黑色幽默表达方式,让“镀金时代”这个词语成为美国社会的代名词。本文拟对《镀金时代》中黑色幽默语言的应用进行探析,以深入理解马克?吐温的写作手法。 一、《镀金时代》的创作背景 《镀金时代》是马克?吐温创作生涯中的首部长篇小说,这部小说受到了业界的高度评价,为读者展现是美国经济膨胀时期人们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扭曲。《镀金时代》完成于1873年,当时南北战争结束,为经济的发展扫平障碍,大量移民聚集到美国,希望可以趁机发笔横财,而当时美国西部的矿产资源也吸引了大量的外来者,整个美国经济实力开始膨

胀,一跃成为当时的世界强国。美国南北战争彻底摧毁了奴隶制度,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工业革命大大提升了当时的工业生产效率,让美国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在这种历史背景下,马克?吐温用诙谐、幽默的表达手法创作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镀金时代》。 二、《镀金时代》中蕴含着现实主义的黑色幽默语言 《镀金时代》中,作者应用大量蕴含现实主义的黑色幽默语言来讽刺与鞭笞当时美国社会的掠夺和投机行为,成功的刻画出西部投机者、政府官吏与东部企业家等人物形象,将当时社会的投机取巧、贫富差别、巧取豪夺刻画的入木三分。书中内容描写的是美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阶段,看起是“黄金时代”,实际上人性异化、物欲横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再单纯,而演变为赤裸裸的金钱交易,每一个人都为了自己的利益打着小算盘。 在《镀金时代》中,郝金斯老爹为了给子女带来巨额财富,期望他们“生活得像王子,受到追求和崇拜,名字在大洋与大洋之间传播”,于是乎大肆买地,在当时人们的思想中,有钱就拥有了一切。小说的主人翁塞勒斯上校一贫如洗,但是内心深处却有很多的发财计划,其中一个计划就是在全国甚至全世界销售假的眼药水。一些贪婪的投机者,骗取他人钱财来给自己投资,露丝的父亲正是因为想一夜暴富而屡屡被骗子欺诈。露丝不禁向父亲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中国美术史论文范例

美术史与美术作品鉴赏论文

追寻元青花上的蒙恬将军图 ——论元青花蒙恬将军玉壶春瓶 【关键词】: 元青花 玉壶春瓶 蒙恬将军 【摘要】: 通过对元青花蒙恬将军玉壶春瓶上纹饰的描述,探寻人物故事纹饰出现的原因。并对故事细节进行具体深入分析,企图得出蒙恬将军图背后所表现出的社会环境和器物形成的具体的历史背景。 【正文】: 它的淡雅与明快,几百年来被无数人所追捧、喜爱,蓝白两色在窑火的烘焙下勾勒出了这种被外国人誉为“国瓷”的青花瓷。但不得不说的是目前普遍见到的是明清两代的青花,对元青花却是少有人熟知。 其实早在唐代就出现了最原始的唐青花,而 在元至正时期就已烧造出成熟的青花瓷1。可由于 战乱等诸多原因,元青花极其少见。国内所藏元 青花只有100件左右,国外土耳其、伊朗、英国、 日本、美国等地的博物馆所藏加起来也不过200 余件2。其中人物故事图更是少之又少,据张浦生 先生介绍现已知有人物图的元青花只有十多件3。 因此这件元青花蒙恬将军玉壶春瓶(见图1)显 得弥足珍贵,它本身连同上面的纹饰都理应得到 更充分的重视。 从右图中可以看到这是一件撇口、细颈、垂 腹、圈足的器物,人们称之为“玉壶春瓶”。(高 20厘米,口径8.4厘米,腹径15厘米)它的轮廓左右是两个相互对称的“S ”型,线条舒缓、流畅,宛若一个清秀的少女。玉壶春瓶通常被用作盛酒器使用,所以名字也就因此得来(据某些专家认为玉壶春应该是一种酒的名字)。而恰恰是由于这种独特的造型成就了我们如今看到的蒙恬将军的纹饰。 因为玉壶春瓶颈细长,腹部呈香梨的形状,奠定了其作画面积小作和不利于创作大型画面的特点。但我们不得不佩服画工非凡的技术功底和丰富的现象力,他正是利用了玉壶春瓶的造型特点给我们展现了眼前这个精彩的故事。如果把器物平展开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这是一幅故事画,画中一共有五个人物,笔者将其分为三部 1 戴洪文《千年古瓷》,辽宁人民出版社,2008年4月 113页、116页 2 许明 《土耳其、伊朗馆藏元青花考察亲历记》,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4月 141页 3 同上 142页 图1

中国美术史论文

中国美术史—论汉字书法早期发展 谢安 美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2班 20120915010 内容摘要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古代中国)之一,却也是唯一能够经历几千年传承下来的文明。透过这中华民族的五千年光辉历程和发展,我们可以从中洞悉到其之所以能够有如此强悍生命力的源泉,也就是中华文明。中华文明区别于其他三大文明的一个显著特征,就在于中华文明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扩大了它原有的兼容性,海纳百川,最终能够薪火相传至今。其中,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汉字书法艺术,更是经过中华民族的代代相传,源远流长,传承至今。不仅为国人所骄傲,更为全人类的文化发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将从书籍、网络、书法作品等方面去探讨汉字最初的起源、书法艺术的由来及人文价值、早期书法家对后世的影响等内容。为更好的总结和发展汉字书法艺术、以及更规范的书写汉字而做出应有的贡献和价值。 序言 汉字作为中国的国粹,也是世界文明的一大瑰宝,无疑是具有重大历史价值的。而书法艺术作为汉字的传承方式和表达艺术,更是深得中国历朝历代统治者的推崇。书法的考古价值不单纯从其本身的历史价值和实用价值上去标判,而且还应用它的艺术价值去深入探讨。而着眼当代书法艺术的发展,我们不仅在艺术造诣上与前人相去甚

远,在对于书法艺术的热爱程度上,与前人更是不可同日而语。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快速普及,人们用笔书写汉字的机会被急速削减,这也造成了当代书法艺术发展迟缓的问题,尤其是当代的中小学生在文化启蒙阶段的汉字书写问题。各种“火星文”、错别字等层出不穷。在和平年代出现文化传承的问题,实属我们作为一名炎黄子孙的耻辱。 一、汉字及书法艺术起源 汉字的起源有种种传说,中国古书里都说文字是仓颉创造的。说仓颉看见一名天神,相貌奇特,面孔长得好像是一幅绘有文字的画,仓颉便描摹他的形象,创造了文字。有的古书说,仓颉创造出文字后,由于泄漏了天机,天落下了小米,鬼神夜夜啼哭。还有一种传说,说仓颉观察了鸟兽印在泥土上的脚迹,启发了他发明文字的灵感。由是种种。但传说终究只是传说,随着新中国成立后对中华文明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对汉字考古的不断深入,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从1954年秋至1957年夏,中国考古工作者多次发掘了半坡遗址(今西安市东郊半坡村北),发现了早在6000年左右半坡人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创造了具有文字性质的劾划符号和绘画、雕塑、装饰品等艺术作品。半坡人的刻划符号多保留在彩陶上,这可以看作是原始的中国文字。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都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者是颁布者。

中国美术史论文

中国美术史论文 -------思考与感悟 中国美术史的学习才刚刚开始。 美术的世界是让人向往憧憬的,那是一片心灵的园地,精神的沃土。美术世界中充满着现实与理想的交融,使人的灵魂升华,迈向美好。中国美术作为美术的一个表现形式,其中蕴含着生活在华夏大地上的人们的物质精神世界。 地理决定生活方式,决定着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由此而生。而美术作为这一种文化的某种表现方式,其中所具有的超越物质的内涵是对文化的深刻体现。中国美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美术的发展更是让人深思,让人不禁产生探索的兴趣。三皇五帝的懵懂,夏商周的探索,秦汉的发展,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练,唐宋的成熟,元明清的扩展,近现代的进取与融合。无不充满魅力。 远古时代的人们用原始的工具,天然的材料创造出美丽的图画。陶器,石器,原始壁画,青铜器, 反映出人类童年时代某种幼稚的想像和美好的愿望,很善于抓住物象的基本形,物体的结构简化到不能再简的程度。没有细节刻画,大都不画五官,这些粗制的图形中,却能描绘出生活的真实,显示出活跃的生命力,其中以动物形象尤为生动。这种原始形态的艺术的特征是,对于生活敏锐的观察力,和艺术上粗犷手法浑然一体地结合在一起。 春秋战国的人物龙凤图,我的印象极其深刻,《人物龙凤帛画》画中人物为一宽袖长裙,合掌侧立的上流社会的女性形象。其上方画一展翅扬尾的凤鸟和一只张举双足,身姿劲健,尾部卷曲的龙。所表现的是此女子的“灵魂”在被想像为具有神异力量的龙、凤引导下,升往仙境的情景。画面上墨笔线条运转有节奏韵律感,黑白块的对比,点、线、面结合,使形象既有一定的重量感而又生意盎然。理想化的凤鸟形象,是综合了自然界的雉、孔雀等羽毛华丽的鸟类特点创造而成,并赋予作为神灵的凤鸟形象以雄健奔放,轩昂非凡的气势。这种集生活与艺术相容的作品让我心旷神怡,独到的艺术手法更是美妙。这一时期的绘画充满原始与发展的特色,我认为这正是那个时代独有的特点。 秦汉时期,绘画技术进一步发展,我的家乡是西安,所以对这一时期的文化与历史颇为熟悉,绘画作品也略有了解,秦汉时期的绘画作品仅见于墓葬壁画和帛画。壁画大都以仪仗、宴会为题材,人物为主,车马为辅;帛画以表现天上、人间、地下“三界”为主,体现了引魂升天的主题思想。绘画技法大都采用线描填彩。更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那一时期的雕塑作品,亲切又厚重,秦始皇陵兵马俑:兵马俑反映了秦王朝兵强马壮、叱咤风云的气势。秦始皇兵马俑是以现实生活为题材而塑造的,艺术手法细腻、明快,手势、脸部表情神态各异,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特征,显示出泥塑艺术的顶峰,为中华民族灿烂的古老文化增添光彩,给世界艺术史补充了光辉的一页。东汉陶俑:圆雕----说唱俑左手抱鼓,右足高跷,眉飞眼笑,塑造了一位兴高采烈地一边拍鼓一边说唱民间艺人形象。手法之洗练,形象之生动,神态之活泼,可谓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这一切都是我们家乡人民的骄傲。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绘画,我并不是很多见,但经过老师讲解也有所了解,这一时期是中国美术史上一个独特的时期,体现在(1)艺术的自身功能被人们认识,美术作品作为艺术创作而独立(2。)山水画开始萌芽(3。)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批确有历史记载的画家(4。)专门的绘画理论著作出现(5。)佛教绘画和佛教雕塑成为美术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有就是顾恺之,一个令我印象深刻的大师,顾恺之东晋最伟大的一位画家,也是早期的绘画理论家。顾恺之的绘画注重表现人物精神画貌,尤其重视眼神的描绘。《女史箴图》共九段,内容是讲解诫宫中妇女的一些封建道德规范。“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流水行地”游丝描。《洛神赋图》是据诗人曹植的《洛神赋》而画的。创造了人神相恋的梦幻境界,用以抒发作者失恋的感

中国美术简史结课论文

中国美术简史作业 201413031420 李岩

第一编大事记 第一章:史前美术 一·旧石器的造型与发展 1·【旧石器时代初期】 在四川巫山龙骨坡巫山人遗址,河北阳原小长梁与云南元谋人遗址,山西芮城西侯度遗址发现的石器,多系形状不规则的刮削器,砍砸器及尖状器,很少有第二步加工,呈现出石器的原始形状及初步的类型分化。 2·【旧石器时代中期】 在距今约10万年的许家窑人遗址里发现的大约一千五百个石球,其光滑规则的造型体现出相当的造型能力。这显示出一种与泛灵论联系在一起的工具崇拜心理,但也体现出对造型的讲究脱离了实用目的。 3·【旧石器时代晚期】 晚期智人的石器制作技术有了显著的进步,这个时期的石器类型丰富,形状更加对称,加工益发精致。宁夏灵武水洞沟出土的尖状器以造型周正对称而著称。 二·旧石器时代晚期的装饰品和刻画艺术品 1·我国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装饰品,是距今约28940年前峙峪人制作的一件石墨装饰品。灵武水洞沟遗址发现以鸵鸟蛋壳磨成的穿孔串珠,河南安阳小南海遗址发现一颗钻孔石珠。在这些装饰品上,呈现出成熟的钻孔技术。 2·周口店山顶洞遗址曾发现一枚精致的骨针,证明当时任以缝纫兽皮作为御寒保暖的服饰。 3·1987年在河北兴隆发现的意见尺鹿角枝残段,是现知比较可靠的最早的原始刻画艺术品,应该以狩猎的巫术仪式有关。 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序列 1·【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 华北地区的河北徐水南庄遗址,华南地区的江西万年仙人洞与吊桶环,湖南道县玉蟾岩,广西桂林甑皮岩下层等遗址均出土粗陶片;徐水南庄头出土石磨盘和石磨棒等碾轧加工粮食的工具,还伴出家禽骨骼;道县玉蟾岩发现最早的水稻谷壳。2·【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 农业于本期已发展成为主要的经济部门,黄河流域及北方主要种植粟类作物。陶雕,石雕,玉器开始出现。内蒙古林西白音长汗的兴隆洼文化遗址出土我国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石刻女神像。 3·【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 a·本期农业与手工业出现分工,生产规模扩大。彩陶艺术十分流行,琢玉已成 为独立的部门。本期前段,流行向心式的聚落布局及氏族公共墓地,血缘纽带还

中国美术史论文

浅谈颜真卿与楷书的历史发展 摘要:颜真卿,字清臣,唐代书法革新家,为盛唐书法树立一面旗帜。其楷书结体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雄强圆厚,气势庄严雄浑,人称“颜体”。其行草书纵横跌宕中具凝练浑厚之势。 关键字:楷书,颜真卿,唐代书法家,“颜体”,端庄雄伟 1、楷书的概念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是从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字形由扁改方,笔划简省了汉隶的波势,横平竖直,可作楷模,故名楷书。楷书的特点在于规矩整齐,所以称为楷法,一直沿用至今。楷书盛行于六朝,至唐代出现了繁荣局面,自秦汉之际产生笔画至三国楷书成型,两晋南北朝是楷书发展的勃兴时期,以王羲之为代表。北朝书法的勃兴是楷书兴旺的标志,其质朴雄强的艺术风格与南方的秀丽典雅风格形成双峰对峙。中唐颜真卿以雄风创新,晚唐柳公权以柳骨相媲美于颜筋,形成唐楷之大貌。楷书的代表大家有书圣王羲之、王献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和赵孟俯等。 2、颜真卿和他的楷书 颜真卿(709-785),字清臣,汉族,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中国唐代书法家。唐代中期杰出书法家。他创立的“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和柳公权并称:“颜筋柳骨”。 颜真卿是中唐时期的书法创新代表人物,其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颜真卿自幼学书,又得到张旭亲授,并师法蔡邕、王羲之、王献之、褚遂良等人,融会贯通后加以发展,形成了独特风格。其楷书结体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雄强圆厚,气势庄严雄浑,人称颜体。他的书法苍劲舒和,神采飞动,既有以往书风中的气韵法度,又不为古法所束缚,突破了唐初的墨守成规,自成一幅,称为“颤体”。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特殊地位,唯一能和大书法家王羲之互相抗衡,先后辉映的,就是颜真卿了。他的书法,以楷书为多而兼有行草,用楷书所写之碑,端正劲美,气势雄厚。他生于楷书流行之际,与王羲之之典型相对,开创书法新风气,使用圆笔书法的颜真卿和使用方笔的王羲之,都对后世产生既深且远的影响。 颜真卿的楷书,有他独特的风格和笔法。在笔法上,他把篆、隶的圆笔笔法引入楷书,打破了王羲之使用方笔的戒律,使作品增添了浑厚雍容的风格,被后世使用圆笔的书家奉为开创者,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艺术审美上,颜真卿一反魏晋禅意式的自然与空灵,用一种看似不加任何雕琢的浑厚与古朴,映照出刚正诚实、实事求是、光明磊落、胸怀坦荡的作风,打破了魏晋以来以优美与空灵为审美标准的传统,创立了一种宏博正大,以实为美的新标准,这正是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创新的伟大创举,极大地丰富了书法艺术的内涵,使中国书法审美取向从单一走向多元。从此以后,中国书法基本上都是沿着王羲之、颜真卿这两大派系得以不断发展。 苏轼对颜真卿楷书给予极高的评价:“变法而出新意”,“书之美者,莫如颜鲁公。”(《评韩诗》)朱长文在《续书谱》中赞叹颜书:“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志,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

关于中国美术史的论文

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1.分析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审美特征。中华民族在其发展的漫长岁月中,以勤劳和智慧为人类工艺文化历史创造了境界独到、风范高雅、魅力永恒的工艺造物样式。中国工艺美术浸透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审美意识,富有鲜明的美学个性,主要体现出:1、和谐性。中国传统艺术思想重视人与物、用与美、文与质、形与神、心与手、材与艺等因素相互间的关系,主张“和”与“宜”。对“和”、“宜”之理想境界的追求,使中国工艺美术呈现出高度的和谐性;外观的物质形态与内涵的精神意蕴和谐统一,实用性与审美性的和谐统一,感性的关系与理性的规范的和谐统一,材质工技与意匠营构的和谐统一。2、象征性。中国工艺思想历来重视造物在伦理道德上的感化作用。它强调物用的感官愉快与审美的情感满足的联系,而且同时要求这种联系符合伦理道德规范。受制于强烈的伦理意识,中国传统工艺造物通常含有特定的寓意,往往借助造型、体量、尺度、色彩或纹饰象征性地喻示伦理道德观念。这种象征性的追求常常使宫廷或文人工艺美术沦为纯粹的伦理道德观念的展示,造成矫饰之态或物用功效的损害。相比之下,更多以生产者自身的功利意愿为象征内涵的民间工艺美术则显得刚健朴质,充满活力。3、灵动性。中国工艺思想主张心物的统一,要求“得心应手”,“质则人身,文象阴阳”,使主体人的生命性灵在造物上获得充分的体现。中国传统工艺造物一直在造型和装饰上保持着S形的结构范式。这种结构范式富有生命的韵律和循环不息的运动感,使中国工艺造物在规范严整中又显变化活跃、疏朗空灵。 4、天趣性。中国工艺思想重视工艺材料的自然品质,主张“理材”、“因材施艺”,要求“相物而赋形,范质而施采”。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在造型或装饰上总是尊重材料的规定性,充分利用或显露材料的天生丽质。这种卓越的意匠使中国工艺造物具有自然天真,恬淡优雅的趣味和情致。 5、工巧性。对工艺加工技术的讲求和重视是中国工艺美术的一贯传统。丰富的造物实践使工匠注意到工巧所产生的审美效应,并有意识地在两种不同的趣味指向上追求工巧的审美理想境界:去刻意雕琢之迹的浑然天成之工巧性,和尽情微穷奇绝之雕镂画缋的工巧性。2. 简述夏,商,周,春秋战国青铜器的艺术成就?夏商周号称“青铜时代”夏朝的青铜器目前发现较少,且较零碎商代是青铜器的繁盛时代,青铜器多见于礼器或兵器。最大的是司母戊鼎(迄今为止),最精致的的四羊方尊(当时)。同时期的还有四川的三星堆青铜器西周时青铜器平民化、日用化春秋时,青铜器有了金银错技术和雕铸技术,青铜器极品是莲鹤方壶(出土一对,一个上交国家,一个现存河南博物院,是镇馆之宝),代表了中国青铜器的最高工艺水平,还有后来湖北出土的曾侯乙青铜编钟,是青铜工艺和音乐技术的完美结合,历经千年依然能演奏春秋时已出现铁器,开始取代青铜器,并使其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3.归纳玉器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审美意义和文化内涵。玉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汉玉以其巧夺天工、精美绝伦而饮誉于世,被应用于礼仪、祭祀、丧葬、装饰和生活用品中。汉代玉器的造型和纹饰生动、奇特、优美,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色。玉雕艺术在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中是一颗璀璨夺目的瑰宝,在世界艺术百花丛中亦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汉代是我国玉器发展的辉煌时期,汉玉以其巧夺天工、精美绝伦而饮誉于世,被应用于礼仪、祭祀、丧葬、装饰和生活用品中。在古代人心目中,玉融天地之灵气,和日月之精华,具有温润洁净、晶莹剔透、精光内蕴、厚重不迁的美好自然属性。在漫长的人类生活实践过程中,玉又与“人性”相融合,成为君子“比德于玉”的对象,成为权力、地位、财富的象征。中国是世界上用玉最早、经验最丰富的国家,从迄今为止的考古成果来看,大约有一万多年的历史。从审美的角度看,大量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玉器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历史阶段。从旧石器时代中晚期到商代晚期为第一阶段。这一时期受认知世界方式的影响,玉器作品凝结着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和鬼神崇拜等巫术文化因素,主要成为人们沟通天地、敬神祈福的法器,在玉器的造型、纹饰以及用玉的观念上都呈现出神秘朴拙的审美特色。由周至汉,是中国古代玉器发展的第二阶段。此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期,儒家思想在百家争鸣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君子“比德于玉”,玉器除了继续承

中国美术史论文中国美术史3000字论文

中国美术史论文中国美术史3000字论文 美术史是美术学院的一门公共课,也是一门专业基础课,中国美术史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在世界艺术史中占据独特重要的地位。 【1】中国美术史教学初探 对于美术学院的学生,了解中国美术的发展脉络,流派,重要画家,及其风格特点,及其在中国文化的重要位置,可以为个人创作积累经验,为深入学习研究打好基础,对学生的专业学习、人才成长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对于中国美术史教学工作者,科学地、系统地研究中国美术史,探究中国美术的优秀传统,总结经验,探寻规律,向学生传授中国美术史知识是其本职。 经过几代美术史家和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中国美术史教学已经有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中国美术史和时代的政治、经济、各种文化思想的发展密切相关,现行教材在知识内容上较为丰富,在对学生启发性思考方面依然有所欠缺。 由于中国美术史涉及博大丰富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在有限时间内,可传授的知识内容太多,详略重点的处理不好把握,教师教学时力求面面俱到,内容太多,使初入大学的学生学起来感到吃力,找不到重点,师生间的互动研讨交流难以达到。

因此,美术史的教学中往往出现重视美术知识的积累、视觉审美经验的积累,以期为自己创作研究打下基础,但容易出现对作品深层社会意义开掘不够,难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难以达到对学生创作的指导。 再有大量的中国美术名作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及其他海外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小城市教师学生很少有机会见到名作真迹,美术史教学研究实物资料不足,印刷品又难以真正呈现中国画之美。 这样就很难在课堂上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中国画之美,让他们在艺术美的海洋里徜徉,从而自觉自发的主动学习研讨中国美术史。 总之,由于各种原因,中国美术史教学不可避免存在不足,在学习美术史等艺术理论课上,部分同学思想上存在中轻视和应付的念头,他们重视艺术技巧的学习,轻视美术理论知识的学习,在思想层次上缺乏高度,其画作也很难达到一定层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中国画之美,教师和学生之间达成互动研讨交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提高教学的质量,一直是笔者经常思考的问题,总结如下: 一、教材和教学内容的把握 在教学内容上,就教材而言,中国美术的教材相对丰富,不乏优秀的教材,各种版本的教材也各有优缺点,但目前各版教材

中国当代艺术欣赏论文

课程论文 学年学期2012~2013(一)课程名称中国当代艺术欣赏专业年级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任课教师 提交时间 成绩

摘要:陈丹青,当代最具影响力艺术家,作家,文艺评论家,学者。《西藏组画》开创了一种风格,他,是一个大师;一张辞呈,无奈的离开清华,他,是一个先驱者。看他的朴实,看他的无奈,看他心中的忧郁——中国的当代艺术,该何去何从? 为期九周的当代艺术课,让我对艺术有了些许思考。我不懂艺术,写点东西,也许都是外行话。望老师多多包涵。 关键字:陈丹青西藏组画辞职清华一个外行者的话(——艺术艺术创作什么是艺术)

陈丹青:1953年生于上海。当代最具影响力艺术家,作家,文艺评论家,学者。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1970年—1978年辗转赣南、苏北农村插队落户,其间自习绘画,是当时颇有名气的“知青画家”。1980年以《西藏组画》轰动艺术界,成为颠覆教化模式,并向欧洲溯源的发轫,被公认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典之作。绘画之余,出版文学著作十余部。陈丹青无论画风与文风,都具有一种优雅而朴素;睿智而率真的气质,洋溢着独特的人格魅力人物概述 一路轰动 陈丹青1953年生于上海,祖籍广东台山市三合镇良村。自幼喜欢绘画,在初中毕业还是个16岁的孩子时,即被“文革”流放农村。1970年至1978年,陈丹青辗转赣南与苏北农村插队落户。远离亲人,在水深火热的生活、劳动中仍坚持自习绘画。期间创作连环画《边防线上》《维佳的操行》,油画《泪水洒满丰收田》等等,并入选“全军美展”“全国美展”。在当时产生了一定影响,已是颇有名气的“知青画家”。陈丹青属于初中文化,自学成才,在多个领域成就斐然。1978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究生班,使他获得了一纸文凭。 1980年,陈丹青以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油画——《西藏组画》而成为中国艺术界巅峰人物,引起极大轰动,至今余韵不绝。1980年毕业留校任教。1982年,陈丹青辞职移居美国。2000 年陈丹青回国并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聘为教授、博士生导师。因对教育制度的教条、刻板难以认同,陈丹青遂于2004年10 月愤然辞职。再次轰动社会,并引起极大关注。陈丹青被推崇为“影响中国的五十位公共知识分子”“2005年度中国十大精英男士”“大时代锐仕”,并被浙江大学人文学院聘为荣誉教授。 人格魅力 陈丹青是位通才,作为画家,他的写作风格卓然;他的臧否深刻犀利痛快。他对中西艺术及社会现象等诸多问题都进行了颇有价值的思考。陈丹青做过很多演讲、访谈,他对教育、城市、影像、传媒等文化领域、社会诸多现象有独到见解。并以其率性与机智,给予公众心智与感受力的冲击,是目前中国

中国艺术精神(论文)

中国艺术精神 和谐审美观及其在传统艺术中的体现 陈介平 中国传统艺术,如中国山水画、中国园林,其追求的艺术境界是统一的,都要求创造天人合一、情景交融的意境。由于自然的伟大,人们通过各种艺术形式来敬拜它,赞美它。亲近它,描绘它。来表达对自然的感情。而中国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因受“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影响。而对创作对象全身心地投入,“物我两忘”。浑然而一体,与客观创作对象产生共鸣,抓住对象的精神,将自己的、对象的生命力所表现出来。正如朱光潜所言:“在美感经验中,我和物的界限完全消灭,我没入大自然,大自然亦没入我,我和自然打成一气,在一块发展,在一块颤栗。”例如日常应用的汉字,在书法家的作品中,那些线条成为表达生命的元素,组成的“字”成为具有生命的意象,这是书法家生命力的融入。也是象形文字生命本身的表达,结体章法等无不是生命的表现形式。徐悲鸿的《奔马》,其强有力的动感正是生命的体现。花、乌、虫、鱼均能入中国画,关键也正是在于艺术家所表现的精神。松、兰、梅、竹之所以成为中国画的永恒主体,就是因为它们做寒的生命力,这已不仅仅是客观物体的生命,也成为了中国

多少文人墨客、艺术家的人格标志。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之所以在中国传统艺术审美观念中成为美的典范,是因为它表达的幽雅、恬适的精神境界是生命力的升华,是“道”——最初的本源的回复。艺术家对于自然之源的探索,实际上是对自身的探索。对自身的探索,却以对自然的探索作为形式。 另外。从生物学意义讲,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无论在精神上亦或在物质方面,从古迄今,都表现为一种近乎原始的依赖性,有如婴儿之对母体。古人有云:“人穷则反本。”这个所谓的“本”,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讲。也就是指“自然”,这个人类和万物的母亲。屈原长诗《天问》为什么会提出许多对宇宙天体、历史、神话和人世方面的疑问?当他对政治前途和黑暗现实感到失望时,很自然地会产生一种对自然的返归心态和求助愿望。出于一种对现实的不满和焦虑,推本及源,急切希望找到人在神秘的自然力面前的合适位置。因此,古代许多仕途不顺,愤世嫉俗的文人,寄情于山水之间,借助中国画、山水诗证明内心怀有“出世”的清高。当然,对于那些献身于官僚政治的文人,虽不能忘情于山水,但他们以山水画、山水园林来代替真山真水。满足其纵情林泉的高远情致。 老子“有无相生”思想及“虚实相生”理论 1、老子“有无相生”思想及“虚实相生”美学理论 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第四十章)认

中国艺术史学者及其博士论文

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史与考古系 方闻(Fong Wen,1930年生) 谢柏柯(Jerome Silbergeld),斯坦佛大学博士,长期执教于华盛顿大学,现为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史与考古系系主任。 清水义明(Yoshiaki Shimizu),执教于普林斯顿。 宗像清彦(Kiyohiko Munakata),方闻最早的博士之一,1965年的博士论文关于唐代初期的绘画,为伊利诺伊斯大学(University of Illinois)退休教授。 韦驼(Roderick Whitfield),方闻最早的博士之一,1965年的博士论文研究《清明上河图》,1968-1984年任职于大英博物馆东方部,1984年之后为大维德基金会中国与东亚艺术主席、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教授。 班宗华(Richard Barnhart,1934年生),1967年普林斯顿博士毕业,博士论文关注李公麟《孝经图》,耶鲁大学荣休教授。 Robert Rorex,1973年普林斯顿大学博士毕业,博士论文《胡笳十八拍:蔡文姬传说》。 Mary Gardner Neill,1981年普林斯顿大学博士毕业,博士论文《仙山:方从义的生平与绘画》。 周汝式(Chou Ju-shi),1984年普林斯顿大学博士毕业,博士论文研究石涛及其画语录,主要研究方向为清代绘画,近年来尤其关注18、19世纪绘画。现执教于亚利桑那州立大学(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韩庄(John Hay),1988年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博士论文关于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加州大学Santa Cruz分校教授。 王妙莲(Marilyn Wong Glysteen),普林斯顿博士,博士论文关注鲜于枢的书法。 江文苇(David Ake Sensabaugh),博士论文关于元代画家赵原。曾任职于哥伦比亚大学,现为耶鲁大学艺术馆亚洲美术部主任。 傅申(Fu Shen),博士论文关于黄庭坚《张大同帖》。曾任职于耶鲁大学、弗利尔美术馆,现为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教授。 姜斐德(Alfreda Murck),1995年博士毕业,博士论文关于宋代《潇湘八景》题材绘画。1991年起任职于纽约大都会美术馆亚洲部,现为自由学者。 孟久丽(Julia Murray),1981年博士论文关于宋高宗与马和之《毛诗图卷》。现为威斯康辛大学教授。 毕嘉珍(Maggie Bickford),布朗大学建筑与艺术史系教授,系主任。主要研究宋代花鸟画与墨竹画,最近的研究关注北宋徽宗朝的艺术。 李成美(Yi Sung-mi Han),博士论文为《吴镇<墨竹谱>:文人画家的墨竹画谱》。现任职于韩国文化学院。 何慕文(Maxwell Hearn),博士论文关注王翬《康熙南巡图》。现为大都会美术馆亚洲部研究员。

环境艺术系本科毕业论文范例参考

四川音乐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题 目 学生所在系(院) 成都美术学院 专 业(方向) 艺术设计(环境艺术——室内设计方向) 年 级 2009级 姓 名 XXX 学 号 20091010XXX 指导教师姓名 XXX 完 成 年 月

目 摘 要 ............................................... 2 关键词 ............................................... 2 引 言 ............................................... 3 一、文本、基因与《芥子园画谱》 ....................... 3 (一)文本与《芥子园画谱》 ........................ 3 (二)基因与《芥子园画谱》 ........................ 4 二、对《芥子园画谱》的解读式悟读 ..................... 4 (一)寻找传统美术文化的基因 ...................... 4 (二)对传统美术文化基因的解读式悟读 .............. 5 1.对精神基因的解读式悟读 ....................... 5 2.对笔墨基因的解读式悟读 ....................... 5 3.对程式概念的解读式悟读 .. (6) 4.对符号概念的解读式悟读 (6) 三、对中国传统美术文化与现代国画教育的反思 (6) (一)教学模式 (7) (二)教学方法 (7) (三)笔墨基因 (7) (四)理论教学 (7) 结 语 (8) 致 谢 (9) 参考文献

中国美术史论文一 书法是中国独有的艺术

书法是中国独有的艺术 Calligraphy is owned by China only 作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130615班13061219张天宇 摘要 书法是否为中国所独有?我曾与老师在课堂上争辩过这个问题。开始我认为有文字必有书法。书法,顾名思义,就是书写的法度。经过查证了解,我认识到书法的内涵不囿于法度,书法作为美术的一大门类,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书法是中国独有的。 正文 一、为何中国有书法 首先,我要说明的是为什么中国的书法是书法,中国的书法特殊在何处。 以下引用介绍了书法史的内容: “书法艺术产生于商代中后期的甲骨文,笔画均为单线条,瘦挺有力,时露锋芒。布局多为纵行,行款错落,大小变化,疏密有致。从甲骨文的结字看,已体现出线条美、单字造型的对称美。因此甲骨文的出现奠定了我国书法艺术的基础,标志着我国书法艺术的产生。 “商周时期出现的金文或称“钟鼎文”,整齐且笔画粗壮,起笔、收笔及运转比甲骨文圆润,曲直变化丰富。成熟的金文外形偏长,每字的大小匀称,各部分讲究呼应与配合。从金文遗迹看,书法的艺术性已逐渐丰富起来。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朝着各自的审美趋向发展,形成了书法艺术绚烂多彩的局面。如果说甲骨文、金文的主流始终是沿着刀刻、凿铸道路发展;那么,春秋战国时期,毛笔开始在书法上广泛应用。毛笔表现力丰富,特别是内蕴的笔法技巧,构成了以后中国书法的重要要素──书者的情性、审美趣味、用笔技巧等。从尚存的这一时期的“石鼓”拓片中看,结字比金文有更大的规律性,笔画遒劲凝重,结构茂密浑厚。“石鼓文”开始向小篆

转化。它不仅是以后秦统一文字的基础,而且对后代的书法风格影响极大。 “秦统一后,秦始皇下令“车同轨,书同文”,由丞相李斯普及小篆,小篆成为官方文字。文字的统一,为书法艺术的成熟奠定了基础。从李斯的《泰山石刻》看,小篆具有字形扁长、笔画多为孤线、结构复杂的特点,作为官方文字不便速写。于是,结构较为简单、笔画把圆转成方折、便于迅速书写的隶书应运而生。 “汉代,隶书逐渐占据统治地位,成为官方标准字体,并且进入了定型化时期。汉代隶书笔画平直,结构简便,顿挫明显,尤其是碑刻,精妙绝伦。同时,为了字的方整和书写便利,隶书把用作偏旁的独体字规定特殊的形态,例如“刀”做右旁时则写成“刂”,使隶书较篆书易记、易写,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从用笔到结字所形成的风格,显得既庄重严整,又变化多姿。这种字体,上承篆书和古隶,下启楷书,用笔通行草。所以隶书在书法艺术上有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 “人们在使用文字时,总是希望文字好认一些,写得简便一些,尤其在事务急迫繁忙之时更是如此。同时,在由篆到隶的演化中,由于毛笔快写和笔法发展的缘故,草书便产生了。至此,汉字的几种书写形式均已产生,写字也不仅仅在于实用,美感和享受也成为发展的动力,书法艺术进入成熟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我国书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在发展中,书法艺术形成如下特点:其一,草、楷、行各体已完全成熟,中国书法的技法体系基本形成。其二,书法走向完全自觉的阶段,书法在社会各阶层普遍成为一种有意识的欣赏对象。其三,文人有意识地追求书法之美,把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实践活动,并在技法功夫、审美风貌上孜孜以求。书法艺术上出现了贴与碑两种不同的风格,呈现出婉丽风流和雄奇朴拙的书法艺术境界,尤其是楷书和行书,已达到成熟阶段。 “西晋末年黄河流域战乱,大批文人荟萃江东。美丽富饶的江南风光,使书法家们在艺术上更讲求遒润婉媚。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当时,社会经济的空前繁荣为文学艺术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唐代博大气象所形成的唐人激越的胸襟和心态,在书法艺术上体现为洒脱奔逸、恢宏宽博的气势。它们或壮美森严,刚正厚重,体现郁郁盛唐气象;或骨力劲健、均匀而瘦硬,体现书者“心正则笔正”的书法意念。有唐一代我国书法艺术进入全盛时期。 “宋以后,字体已无大的建树和突破,仅在原有基础上融入自己的风格,以发挥个性为主。宋代由于政治环境相对宽松,统治者重文轻武,书法成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