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财经大学艺术修养与审美体验期末考试必备(蒋丽萨版)

西南财经大学艺术修养与审美体验期末考试必备(蒋丽萨版)
西南财经大学艺术修养与审美体验期末考试必备(蒋丽萨版)

艺术修养与审美体验复习资料

一、关于艺术的起源:起源于“模仿”,“游戏”,“模仿”,“巫术”,“劳动”。(1)“模仿说”是古希腊普遍流行的观点。哲学家德谟克利就认为艺术是对自然的“模仿”。从蜘蛛结网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补;从燕子学会了造房子。亚里士多德更进一步认为模仿是人的本能,他说所有的艺术都是“模仿”,不管是何种样式和种类的艺术,只是模仿所用的媒介、选取的对象和所用的方式不同。他以“模仿说”为基础建立了自己的诗学体系,并以此来解释艺术的起源和本质,其影响很大。对于原始艺术来说,“模仿”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手段;此外,这种说法也肯定了艺术来源于客观的自然界和社会现实,包含着朴素的唯物主义的观点,具有进步的和合理的内容。(2)“表现说”:从19世纪后期以后,将艺术起源和本质归结为“表现”的说法,在西方文艺界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并成为西方现代艺术思潮的主要理论基础。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认为艺术的本质是直觉,直觉最终是与情感联系在一起的,因此艺术是情感的表现。科林伍德认为,只有表现情感的艺术才是所谓的“真正的艺术”,艺术就是艺术家的主观想象和情感的表现。美国美学家苏珊。朗格从符号美学出发,进一步认为,艺术史人类情感符号形成的创造,艺术品就是人类情感的表现性形式。

二、古典主义---莱辛与温克尔曼的争论:古典主义的基本理念是效法古代的经典作品和理论,使之发扬光大。温克尔曼和莱辛抛弃了前人学习古典主义的方法,转而直接研究古代造型艺术的作品以发掘古典精神。温克尔曼的方法是采取纵向分期的方式亚牛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及它们的变迁,他认为希腊艺术达到卓越成就的原因,一部分在于气候的影响,一部分在于希腊人的政治体制和机构以及由此形成的思想方式;另一方面,他认为只有通过真实地作品,才能知道制造者的生活,从而我们才能愈加接近真正的艺术理论。而莱辛认为不同的艺术形式,其模仿的特征和方法上有本质的。他认为画与雕塑的最高原则既然是“美”,则作者要千方百计地给观众塑造一个美的形象,如果与此相冲突,则要将痛苦的表情淡化以避免扭曲人物的面部,但不是如温克尔曼所谓的服从于伟大的静穆的统一原则。

三、艺术的作用:1.艺术的认识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艺术也是一种世界观,伟大的艺术家同样是伟大的思想家。没有深刻的思想,艺术家就创造不出好的作品。(1)艺术家通过创作活动来认识世界:再现论的艺术家提倡深入生活、了解生活、观察生活,无非是要认识生活,从生活中提炼出需要的东西来,所以“艺术源于生活”的这一表达无疑是正确的,而艺术家看世界的视角和方式又有些与众不同,他们看到的东西也许是看到但又视而不见的;(2)艺术家通过创作活动来认识自我:鲁迅先生认为一件艺术品看似一首诗、一幅画,实是艺术家人格的写照,通过对艺术品的理解我们既能认识到作品的时代、故事、人物特征,也能认识到艺术家的思想、情感、技巧和人格。因此,艺术鉴赏是我们认识生活、感悟人生的一种好形式;2.艺术的审美作用:审美性是艺术最根本的特性,反之,艺术最主要的功能和作用就是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艺术从生活中独立出现后,它便成为审美最高和最集中的形式。艺术品排斥了功利,隐藏了内容,让人们的审美注意力全部集中于形式,审美性便成了艺术品的最根本特。而艺术家是否成功的判断标准就在于他所创造的艺术品审美价值的大小;3.艺术的教育作用:艺术的教育作用不是艺术原发性的功能,而是社会对它的一种附加。因为艺术作为社会的一种文化符号,能很好地传递思想和情感,故获得了教育、宣传的社会作用。

四、艺术家必须具备的修养和能力:1.正确地世界观和深邃的审美观:世界观是人对世界的根本看法。作为社会实践的产物和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他决定着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持的态度和采用的方法,制约着人们的感知方式、思维方式和情感方式。审美观是人对美的理解和评价他在人类的社会实践中形成,与政治、道德等其它意识形态有密切的关系。艺术作品既是客观生活的反映,更是艺术家主观精神世界的表现,艺术创作中光有思想而不深刻就会流于肤浅,只认识生活表层而不触及生活的里层会导致作品的平庸,而艺术最忌平庸。真正的艺术家不应只是照搬生活,而是要揭示生活由表及里的本质和规律。只有具备正确的世界观和深邃的审美观才能深刻、有力地揭示出生活从初级到次级、较高级的本质,从而发人深省;2.丰富的生活积累: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作品的内容是对客观存在的社会生活的反应,是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评价和态度,是客观现实与主观动机的有机统一体。所以,艺术以创造生动感人、充满独特意蕴的艺术作品为目的,而意蕴仅靠纯粹的想象是创造不出来的,需要作者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和人生积累以及对人生真谛刻骨铭心的体验;3.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厚额文化底蕴是艺术家创作和发展的精神基础,一个成功的艺术家必须掌握广博的知识,才能使其作品越具有多维立体感和深刻的表现力,一个优秀的艺术家不仅需要掌握专业艺术的文化知识、相关的史论及其技能知识,还应具备其它艺术门类的相关知识;4.超常的艺术思维能力和丰富的艺术情感:敏锐的观察力、独到的感知力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是艺术家必备的。观察力是外界客观世界进入艺术家主观心理世界的第一入口,感知力是对客观事物

的主观心理感觉、知觉能力,是创作的前提。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非常重要,没有这种想象力就没有艺术。情感是整个艺术活动的心理动因。

艺术史以情动人,而艺术家的创作欲望和动机是情感体验激发出来的。

艺术家具有的情感主要是艺术情感;5.精湛的专业技能技巧:艺术创作的技巧就是一种创造性地把握和描写自然和社会生活、迷人表现生活的逻辑,特别是塑造典型形象的一种特殊本领。技能技巧是艺术家的基本功,是实现艺术作品的必要手段。精湛的技能技巧是艺术家成熟与否的标志,也是艺术家专业与否的标准。

五、艺术品和工艺品的区别:1.两者的性质不一样:艺术品是纯精神产品,

他没有实用价值,虽然以物质为载体,但物质不过是表现精神的手段。

工艺品的性质首先是实用性的,虽然它具有很大的审美性和装饰性,但没有更深刻的艺术意蕴;2.两者生产的目的不一样:工艺品的生产目的是满足现实生活的需要,因此它按商品生产规律来生产和操作。而艺术创作的目的首先不是商业性的,而是自我的显现。在市场经济中它可能要受“商品化”的影响,但艺术品的价值和价格不是按商品生产的一般规律来认定和交换的。艺术家真正看重的,不是艺术品的价格,而是艺术品的价值。;3.两者生产的过程不一样:工艺品的生产按不同的工序由许多人分工协作来完成,每道工序都需要熟练而精湛的技能技巧,并重复得生产出若干相同的半成品。但艺术品的生产则完全不同。首先,艺术家使用的除必要的物质材料外,主要还是如语言、音响、点、线、面、光、色、情感、想象等艺术符号。其次,创作往往多由艺术家一人来承担,作品就是某人的作品。最后,创作的过程亦如“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准备、构思、创作都可能是一个漫长艰苦的过程,也可能是灵感显现,一蹴而就。

六、古希腊雕塑繁荣的原因:1.对健美人体的崇拜:奴隶社会的古希腊,对

每一个城邦来说,战士健全的体魄成为影响战争胜负和城邦生存的重要条件,这就造成了全希腊对健壮人体的崇拜。因此,希腊的所有男子注定要接受最为严格的体育锻炼和军事训练,这导致了全希腊崇尚体育,崇山人体,崇尚裸体,这种对自然人体的崇拜和迷恋是历史上其他民族不曾有过的,也为艺术家提供了无数创作的素材和模特。而对人体模仿造型的最佳艺术形式就是雕塑;2.对奴隶主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的崇尚: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是古希腊城邦存在和生存斗争必须提倡的,它是社会的精神支柱和城邦公民的传统和共识。战士除了要有健壮有力的体魄外,更为重要的是他们还应有不畏死亡、英勇作战的气概。希腊人充分利用了雕塑这种艺术的形式,将英雄的身体与他们的精神永存下来激励人民;3.对引人入胜的神话传说的刻画:神是人对自己理想化和异化的作品,它的人物化形式则是艺术形式。希腊人所创造的的神话也是一个奇迹,他们不仅提倡开放的多神崇拜,而且以丰富的想象赋予诸神世俗的特征,建立一个人神共处的神话体系,这为希腊艺术繁荣提供了又一个肥沃的土地。

七、收集2—3个艺术家的创作背景,创作风格,代表作品

莫扎特:奥地利作曲家。西方音乐的历史中,只有莫扎特被毫无疑义地公认为稀世之才。在短暂的35年生涯,为人类留下了极其宝贵而丰富的音乐遗产。莫扎特生活在18世纪的欧洲,正是非洲奴隶贸易最猖獗的时期。而莫扎特正好生逢“开明专制”的盛世,皇帝推行改革,在奥地利历史上开始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商品审查。生活在政治上一个比较宽松、比较自由的时期,莫扎特才得以创作了大量古典风格的音乐,激发了18世纪欧洲队古典风格的热烈崇拜莫扎特自六岁起,直到临终,都是一个疾病缠身的人,莫扎特的音乐创作生涯都是在疾病缠身的煎熬和拼搏中度过的。莫扎特的音乐作品反映了人性的广阔,从粗俗的幽默到高贵的、悲剧性的品质,从民歌的单纯到辉煌壮丽的风格,从温文尔雅到充满自由、天下一家的英雄气概。莫扎特的代表作品:歌剧《费加罗的婚礼》,《魔笛》,交响乐《降E调第39号交响曲》等。

贝多芬:他出生在波恩的一个音乐世家中,年轻的时候受到波恩统治者的赏识,便恩准他到维也纳从师海顿学习。此时法国的大革命掀起了欧洲民主主义革命的浪潮。贝多芬英雄性史诗般的交响曲创作,恰恰符合了革命时期人们的精神需求,因此,人民将“乐圣”、“欧罗巴之巅”等名号赋予伟大的贝多芬。贝多芬的创作形式上保持着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主题风格、严谨细致的结构比例与合乎逻辑的传统,他的音乐象征着力量、意志和理想,也充满了自由大胆和激情超越的精神。贝多芬将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连接起来,其主要作品包括英雄交响曲、田园交响曲、命运交响曲、合唱交响曲等。

八、舞蹈的艺术特征:1.舞蹈是一门人体艺术:舞蹈是以有生命的运动人体作

为手段,通过舞姿来表达人们内在精神和感情的一门艺术。舞蹈是通过人体的动作和姿态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舞蹈语言是一种有节奏、有韵律、有组织、有变化的人体动作和姿态,它的特点是:具有流动性、具有连续性、具有节奏感和情感表现力;2.舞蹈是一门抒情艺术:舞蹈是表情艺术,它对现实的审美把握不在于模仿现实生活中人物行动,而在于通过奔放舒展、刚柔结合的优美动作,传达相互深刻的情感内容,表达特定人物的思想内容。舞蹈在以动作表达思想概念、内在含意上,虽然不如

语言那样清晰准确,但在感情的丰富、细腻、强烈和对人感染力直接作用等方面,其表现力却往往超过语言的表达能力;3.舞蹈与音乐有着极为密切的内在联系:艺术家们常说,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室音乐形象的体现。首先,音乐靠乐声的运动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舞蹈靠人的形体变化来表达。其次,音乐和舞蹈都是时间的艺术,都有一定的力度和节奏感,再次,舞蹈和音乐的个性差异,要求它们结合起来,起到互为弥补的作用。

九、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

18世纪的欧洲艺术与音乐文化发生了巨大变化并走向高度繁荣。”古典主义音乐”正是这一阶段的表现,它包含两大时段“前古典时期”和“维也纳古典时期”代表人物有:格鲁克、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后三者为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旋律追求优美动人的气质倾向于整齐对称的方整性乐句结构,强调更加简洁的和声风格。

十、中国绘画的特点:1.中国绘画以线条和墨色为基本造型语言,这与其独特

的工具材料相适应,如南齐谢赫的《画品》,战国时期的楚帛画《龙凤人物图》;2.中国画追求自由、流动的空间,构图方法上利用散点透视,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如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北宋画家郭熙的《早春图》;3.中国画与试问、书法,繤刻有机结合,显现出独特的文化性和形式美,如元代画家钱选的《山居图》;4.中国画偏重写意,注重表现物象的内在精神和作者主观情感,如顾恺之的《女史箴图》,谢赫的《古画品录序》等。西方绘画的特点:1.西方绘画以块面、明暗和色彩为基本造型语言;2.西方绘画严格遵循时间和空间的界限,运用焦点透视法和空气透视法构筑似真的三维空间,如马萨乔的《神圣三位一体》,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3.西方绘画具有多样的绘制技法,题材广泛,风格多样;

4.西方绘画偏重写实,注重逼真再现对象的形貌特征和形式美.。

补充:一、艺术发展:动因①他律性(社会因素)②自律性(自身原因)1、黑格尔理论:艺术(精神即心灵的创造物)的发展过程(精神超越和脱离物质)经历了象征艺术(人类艺术最初阶段)、古典艺术(精神物质完美结合)、浪漫艺术(精脱离物回到自身)。2、宏观文化视角:①石器文化(旧石器艺术形式洞穴壁画、人体雕像、饰品;新时期岩画、陶文化及艺术、巨石艺术)②青铜文化③铁器文化(艺术特点:服务于政治、受宗教影响、文学成其重要门类、民族民间艺术相应发展)④工业与科技文化(现代艺术:领域不断扩大,充分利用工业、科技的积极成果;艺术家真正成为社会一种独立高尚的职业、地位提升艺术实践又成为民众社会生活的普遍内容;题材、内容、技巧、表现手法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流派林立,思想标新)3、微观风格流派(考察艺术发展的标志):①艺术风格:艺术家的一些显著特点,通过自己的艺术作品显现出来。②艺术流派:艺术思想、艺术主张、创作方法、艺术风格相同或近似的艺术家们组成的艺术群体。

二、两种传统西方艺术本质论:1、艺术再现论(20c前)①柏拉图的批评(单纯的再现)②亚里士多德现实主义再现原则③文艺复兴自然主义风格、古典主义(法则:模仿自然、崇尚理性|莱辛、温克尔曼争论)。

2、艺术表现论(20c后,强调艺术的主观因素,≠表现主义)①历史概述(古希腊柏拉图|特征:艺术家的主观作用;重形式而轻内容题材)②克罗齐直觉说(颠覆再现论)③艺术是本能冲动的升华(精神分析,弗洛伊德等创立的心理学理论,论及艺术的发生源于人的潜意识层)④艺术是情感的形式。3. 对本质的分析:(1)、多视角一般描述:社会现象、人类实践活动、人类生命力的显现、价值符号;(2)、多视角重点描述:马克思关于人本质的两段论述(人与动物类的本质区别在于人的活动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人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艺术是人自由创造本质的对象化显现、在艺术活动中达到“直观自身”;(3)、在文化中的位置:与哲学(认识世界的方式)、与宗教(类似)、与道德(价值目标、真善美统一、艺术推广道德)、与科学(科供艺物质基础技术手段、艺助科扩大视野寻找灵感、都体现人的自由创造)

三、关于艺术品:1、内容与形式:①内容:艺术品所要表达的东西,即艺术品或艺术的内涵(规定性:艺术家对生活的认识和反映;艺术高于生活)②形式:艺术语言符号/艺术符号、结构形式(艺符组织运用的规律方式)。2、价值:①存在的意义(开放性和不确定性、个性与共性评价的统一)②文化价值(艺术品在社会文化中的作用和地位)<审美价值:艺术品自身的定性,即其具有的魅力;社会文化内容积淀成艺术品的历史价值,艺术品是文化历史的载体>③商业价值(不是商品但有商业价值;其市场价格由市场供需决定)。四、关于艺术创作:1、艺术体验(准备阶段,深入生活,激发动机,储备材料,酝酿感情)的因素:①创作动机的激发(创作原动力、意志力)②创作素材收集储备(物质、精神);2、艺术构思(中心环节):①审美意象的形成②艺构实质:一种认识活动、艺术典型化的过程;3、艺术传达(创作完成)①艺术意象的物化(作品化)②表演艺术(形象传达给观众)<特点:直面观众、表演在虚拟空间中进行、在时间中进行>。

五、关于艺术心理:[Ⅰ]一般描述:1、含义:审美心理的分支,以心理为出发点,研究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中心理活动的过程和规律,从而揭示艺术活动的本质内涵。2、内容:艺术创作的诸心理因素、艺术欣赏发生方式途径、审美愉悦性的性质内涵。3、艺术美感(审美愉悦性)的特征:①既是感官的舒适又是心灵的快乐②其核心是情感活动。4、艺术心理理论:布洛心理距离说、完形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Ⅱ]艺术创作和欣赏中的心理因素:1、创作心理:艺术想象、直觉与艺术直觉、艺术中的无意识艺术灵感。2。欣赏心理:感知(一种积极主动的感知活动、感知能力源于艺术经验、错觉在艺术中的意义)、联想、理解(对艺术品形式内涵的理解,对艺术品内容、思想、情感的理解,对艺术品意义的理解)。

六、关于雕塑:1.中西方雕塑异同:①在材料的使用上,中国雕塑较之西方尤为丰富,如土木石玉铜等,其中以与自然密不可分的土和木属多;②在表现内容题材上,中国人始终保持着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关系,而西方则在征服自然过程中突出了人的意志;③在审美趣味上,西方以再现、模仿、写实取胜,中国则以表现、抒情、写意见长。2. 与环境的关系:①其立体形象迫使人们的视觉直接感知它的存在②体积的意义(视觉心理压迫感)③安放位置(自然视觉的中心,即应醒目)

七、古希腊青铜时代与米开朗琪罗和罗丹:1、中国青铜(红铜、锡、铅合金)时代(夏商周)造型艺术:①艺术性的表现:工具、用具、礼器(鼎)、兵器②举例:殷墟文明、广汉三星堆。2、米开朗琪罗——意大利文艺复兴巨匠:①作品主旨:英雄主义(为教堂宫廷服务却体现现实、浪漫主义)②代表作:大理石《哀悼基督》《摩西》《美第奇礼拜堂》。3、罗丹——雕塑界的摩西:①西方雕塑界走入迷途原因:对世俗生活的追求、英雄主义的淡出、绘画的兴盛和繁荣;②罗丹(巴黎人)风格:坚持以人体作为雕塑的核心,抓住人体是生命的象征来造型;坚决地将世俗的人、平凡的人作为自己的创作对象,这是雕塑再生的基础;③代表作:《加莱义民》《巴尔扎克》《塌鼻人》。

八、关于音乐:[Ⅰ]概述1、定义:有组织地运用乐音运动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艺术形式(下划线关键词);2、特征:①基本特征:时间性、运动性②显著特征:表情性③抽象性、形象性。3、中国古代音乐史:①奴隶社会(核心和主干是宫廷音乐<典庆之乐、侈乐淫乐>,民乐居次)②封建社会(秦至隋的乐府、文人音乐、民歌,乐器丰富发展;唐宋的宫廷音乐<唐>、民间俗乐、市民音乐<宋>;明清的戏曲曲艺、民歌歌舞和器乐合奏,民族乐器基本定型)。[Ⅱ]音乐构成1、要素:乐音音阶、节奏节拍、调式调性、和声和弦;2、原则:连续性、和谐性、对比性、交响性。

九、关于绘画:[Ⅰ]概述绘画:运用纸笔颜料画布等材料及线条色彩和块面等艺术语言,在二维空间(即平面)里塑造出静态视觉形象的艺术。1、绘画的审美特征:①基本特征:造型性(塑造形体,绘画基本手段)、直观性(视觉性)、静止性、平面性(二维空间表现形象)。②绘画分类:按体系划分为东方绘画和西方绘画(西洋画);按用料和技法划分为水墨、油、蛋彩、湿壁、版、水彩、水粉、丙烯、粉笔画和素描等;按题材内容划分为肖像、风景、静物、历史、风俗、宗教、动物画等;按艺术形式划分为壁、年、连环、宣传、漫画等。[Ⅱ]国画风格与流派创作主体:文人士大夫、高官乃至皇帝(艺术创作是他们从政的余事)。1、六朝三杰:东晋顾恺之、南朝陆探微和张僧繇;2、“画圣”吴道子;3、徐黄“异体”:五代南唐徐熙、五代西蜀黄荃4、北宋三大家:董源、李成、范宽(、巨然、郭熙);5、米氏云山:宋代米芾、米友仁父子;

6、南宋四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

7、元四家:黄公望、吴镇、王蒙、倪瓒;

8、吴门画派:沈周、文征明开派,唐寅、仇英为友军;

9、四王:王时敏、王鉴、王原祁、王翚(、吴历、恽寿平并称“清初六大家”;10、四僧:弘仁(渐江)、髡残(石溪)、八大山人、石涛;11、扬州画派(扬州八怪):金农、黄慎、汪士慎、郑燮、李鱓、李方膺、高翔、罗聘、高凤翰、边寿民;

12、海上画派(海派,清末明初)[Ⅲ]西画风格与流派1、文艺复兴:佛罗伦萨画派、“三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威尼斯画派;2、巴洛克(繁复夸饰激情洋溢气势壮阔):伦勃朗;3、罗可可(享乐主义,路易十五风格);4、新古典主义:安格尔《泉》;5、浪漫主义;6、现实主义;7、印象主义;8、后印象主义:塞尚、高更、梵?高;9、野兽派;10、立体主义:毕加索《亚威农少女》、勃拉克

十、关于舞蹈:1、中国传统舞蹈文化精神体现了①“中和”的审美理想②中国艺术侧重“抒情写意”的显著特征。2、宫廷舞蹈(用于祭祀礼仪,表现战争歌功颂德):①周王朝雅乐舞蹈②汉代宫廷民间百戏③唐代汉族西域融合。

3、舞蹈分类:①功能性:日常生活相关的风俗礼节宗教仪式民间娱乐的舞蹈、表演性舞蹈②形象构成:古典、民俗、独、双、三、群、抒情、叙事舞和舞剧。[Ⅱ]原始舞蹈和民间舞蹈:1、原始舞蹈:①内容:反映生产劳动、性爱、战争及各自相关祈祷、对自然神灵的崇拜②代表:傩舞、东巴舞、萨满舞;2、民间舞蹈(反映劳动人民):①中国汉族秧歌龙舞狮舞高跷②少数民族朝鲜傣族藏族维吾尔族舞。[Ⅲ]芭蕾舞、现代舞和体育舞蹈:1、芭蕾(舞台艺术,始于文艺复兴意法宫廷):①法国古典芭蕾《吉赛尔》《葛蓓莉娅》②俄罗斯古典芭蕾《天鹅湖》《胡桃夹子》③中国芭蕾《红色娘子军》《白毛女》;2、现代舞:19-20c欧美兴起的舞蹈流派,“现代舞之母”美国舞蹈家伊莎多拉?邓肯。3、体育舞蹈(国际标准交谊舞,即社交舞)包含摩登舞(华尔兹、探戈)、拉丁十一、关于现代艺术[Ⅰ]产生:1、社会背景:20c西方资本主义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成熟;2、思想根源:19c后期兴起的哲学反理性主义思潮[Ⅱ]理论与表现手法:1、理论:最显著的特征是彻底的非理性化;2、创作手法:表现、否定、抽象、非现实构图[Ⅲ]认识现代艺术思潮和当代艺术现象:1、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正确指导;2、正确认识现代艺术与传统艺术的继承创新关系;

3、正确认识艺术的开放性。

西南财经大学艺术修养与审美体验 期末考试半开卷必备(蒋丽萨)

【一】艺术起源与发展 [Ⅰ]艺术审美 1、艺术定义:①中:艺,种植;术,某种技能技巧方法。艺人的工作②西:广义艺术→自由艺术→美的艺术③内涵:社会现象、实践活动、完整艺术活动要素(艺术家艺术品欣赏者)、具有某种目的性。 2、美:对象的形式符合审美主体目的而产生的愉悦感。 审美:人类的一种认识观照体验感受的心理活动、精神活动。 3、美的形态: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人类审美高级形式)。 艺术与审美的异同:①分属人类不同的活动方式②审美范围大于艺术范围③艺术品具有永恒的价值性。 ◆◇[Ⅱ]艺术起源:(5种) 一、“模仿”是古希腊普遍流行的观点。对于原始艺术来说,模仿是一种重要的手段,但是不是目的。肯定了来源于客观的自然界和社会现实,包含朴素唯物主义,进步合理。但是只是触及表面,没有揭示本质。未说清产生的根本原因。 二、“游戏”19C-20C德国哲学家席勒-英国哲学家斯宾塞理论。人类不为基本物质生活所迫有剩余精力从事“游戏”。认为艺术活动或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的游戏本能;只有通过“游戏”,人才能实现物质与精神、感性与理性的和谐统一。但是动物的游戏可以归结为过剩精力的发泄,人类则是为了精神需要的满足。此说法脱离实际。 三、“表现”19C后期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英国科林伍德、俄国列夫托尔斯泰认为艺术起源于传达情感的需要、美国苏珊朗格。仅仅归结为表现,导致艺术脱离社会生活、实践,容易将将精神心理作为艺术产生第一性原因。未能科学阐明艺术起源。 四、“巫术”19C末20C初兴起。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中最早提出。另一人类学家弗雷泽在《金枝》中认为原始部落的一切风俗、仪式、信仰都起源于交感巫术。人类最早想用巫术控制自然姐,办不到有创立宗教来求得神的恩惠,被证明无效时创立各门科学来揭示自然界的奥秘。考古发现,早期的造型艺术确实与巫术有关。黑暗洞穴深处画画显然不是为了欣赏而是带有巫术目的。原始歌舞与艺术密切联系。我们认为,艺术的产生最初确实与巫术有密切联系,但由此断言起源尚欠依据。原始的艺术活动具有明显的巫术动机或目的,但是归根结底还是离不开人类的实践活动,尤其是物质生产活动,因此关于起源于巫术的理论还应与人类的实践联系起来考证。 五、“劳动”新中国文艺理论界的主导理论。俄国普列汉诺夫系统的提出此观点。从艺术发生学的观点,生产劳动显然是艺术起源的根本原因。 艺术起源多元决定论。法国结构主义者阿尔都塞,他认为社会的发展是多元决定的。文化现象,艺术的产生多种复杂原因。希尔恩艺术本身是一种综合现象,产生不限定于几种理由。 [Ⅲ]艺术发展:动因①他律性(社会因素)②自律性(自身原因) 1、黑格尔理论:艺术(精神即心灵的创造物)的发展过程(精神超越和脱离物质)经历了象征艺术(人类艺术最初阶段)、古典艺术(精神物质完美结合)、浪漫艺术(精脱离物回到自身)。 2、宏观文化视角:①石器文化(旧石器艺术形式洞穴壁画、人体雕像、饰品;新时期岩画、陶文化及艺术、巨石艺术)②青铜文化③铁器文化(艺术特点:服务于政治、受宗教影响、文学成其重要门类、民族民间艺术相应发展)④工业与科技文化(现代艺术:领域不断扩大,充分利用工业、科技的积极成果;艺术家真正成为社会一种独立高尚的职业、地位提升艺术实践又成为民众社会生活的普遍内容;题材、内容、技巧、表现手法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流派林立,思想标新) 3、微观风格流派(考察艺术发展的标志):①艺术风格:艺术家的一些显著特点,通过自己的艺术作品显现出来。②艺术流派:艺术思想、艺术主张、创作方法、艺术风格相同或近似的艺术家们组成的艺术群体。 【二】艺术的本质 [Ⅰ]两种传统西方艺术本质论: 1、艺术再现论(20c前)①柏拉图的批评(单纯的再现)②亚里士多德现实主义再现原则③文艺复兴自然主义风格 ◆◇④古典主义——莱辛与温克尔曼的争论(影响欧洲17~18C艺术的主要思潮)基本理念是效法古代的经典作品和理论,使之发扬光大。法国17C形成并达到高潮。原因在于法国社会的历史背景还与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爱好倡导和庇护艺术有很大关系。 古典主义法则是“模仿自然”“崇尚理性”这本身是古希腊哲学和艺术对的基本精神,但法国古典主义却深受笛卡尔唯物主义的影响。 之前学习古典一般借助对史诗和悲剧的分析,从亚里士多德《诗学》贺拉斯《诗艺》朗吉努斯《论崇高》等古人残篇找寻。温克尔曼和莱辛抛弃了因循守旧的方法,转而直接研究古代造型艺术的作品一发掘古典精神1506年出土的希腊化时期的雕塑《拉奥孔》是争论的导因。温克尔曼采取纵向分期的方式研究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和变迁。对古代造型艺术作品作具体的分析,通过真实的作品才能知道制造者的生活,从而接近真正的艺术理论。拉奥孔面部之所以没有出现诗人维吉尔所描述的极度痛苦的表情,原因在于希腊雕塑要显示伟大而肃穆的心灵,是“崇高”,扭曲的面孔会破坏这种崇高,故作者避免这种极度痛苦的造型;莱辛:认为艺术始终是对自然,即现实的模仿和描写,但不同的艺术形式,其模仿的特征和方法有本质的不同。反对诗画相同。诗的最高原则是真,而画的是美,在诗中拉奥孔的放声大哭是肉体痛苦的自然表现,诗人不能因哀哭不美而放弃真实,正因为描写的真实才让人感到诗的美。而画与雕塑的最高原则是美,则作者千方百计要塑造一个美的形象,如“拉奥孔”则要将痛苦的表情淡化一避免扭曲人物的面部,但不是如温克尔曼所谓的服从于伟大的静穆的统一原则。 温克尔曼的错误在于混淆了不同种类的艺术应有不同的模仿方式和创作特点。莱辛的缺点过分地在古典中寻找典范必然束缚了其思想。未能认识到古希腊的艺术是在不同于现代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将古人的作品作为一种永恒的、普遍的标准来要求现代艺术是缺乏历史观的。 2、艺术表现论(20c后,强调艺术的主观因素,≠表现主义)①历史概述(古希腊柏拉图|特征:艺术家的主观作用;重形式而轻内容题材)②克罗齐直觉说(颠覆再现论)③艺术是本能冲动的升华(精神分析,弗洛伊德等创立的心理学理论,论及艺术的发生源于人的潜意识层)④艺术是情感的形式。 [Ⅱ]特征与艺术的作用:1、艺术特征:形象性(基本)、创造性、情感性、非功利性; ◆◇2、艺术的作用:(一)艺术的认识作用:①艺术家通过创作活动来认识世界。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的观点和方法,我们称之为世界观。只是平凡人也许永远按社会的习惯跟在别人后面看世界,智者哲人则以创新的角度看世界,并将自己的信息传递给后人。艺术家看世界的视角和方式有些与众不同,他们看到的东西也许是人们看到但又视而不见的。艺术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将生活中的素材按艺术的要求重新组合来让人们认识,故给我们的印象是“似曾相识”。伟大的艺术作品一定埋藏着深厚的哲理和丰富的意蕴。例:《清明上河图》不亚于《东京梦华录》中的北宋现实,恩格斯称《人间喜剧》法国上层社会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 ②艺术家通过创作活动来认识自我。认识自我是一种人生观,它在中国传统艺术思想和在表现论艺术家的理论中尤为突出。“天人合一”,认识的核心是人不是天。鲁迅认为艺术品就是艺术家人格的写照。恩格斯说“风格就是人”。艺术品既然包含着深厚的内涵,观众通过艺术鉴赏就可能得到丰富的知识。 艺术品的鉴赏是一个反复认识理解的过程。有三个特点:一是观众要有一定的艺术鉴赏力,二是艺术品的内容不是外露在形式之后而是潜藏在形式之中,三是同一艺术品,不同观众的认识不同,即“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它说明艺术鉴赏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认识自我的过程。 (二)艺术的审美作用。①艺术最根本的特性是审美性。反之,艺术的最主要功能和作用就是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关于审美,是人类的一种感性活动,其特征是情感的愉悦和兴趣的满足。艺术从生活中独立出现后,它便成为审美的最高和最集中的形式②从原发功能上带有极大的娱乐性。艺术的审美作用有高低之分,通俗艺术与高雅艺术。它们都能满足人们的审美,又不同于自然和生活中的美。 (三)艺术的教育作用。不是艺术的原发性的功能,而是社会对它的一种附加。因为艺术作为社会的一种文化符号,能很好的传递思想和情感,故获得教育、宣传的社会作用。孔子作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教育家,充分利用了艺术审美手段来推行自己的教育理念。革命文艺的巨大作用与艺术的教育作用分不开。艺术“寓教于乐”,有利于说教,易被接受;艺术形象直观生动,既可以歌颂美又可以鞭挞丑;由于与情感因素结合在一起,具有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Ⅲ]本质分析: 1、多视角一般描述:社会现象、人类实践活动、人类生命力的显现、价值符号; 2、多视角重点描述:马克思关于人本质的两段论述(人与动物类的本质区别在于人的活动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人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艺术是人自由创造本质的对象化显现、在艺术活动中达到“直观自身”; 3、在文化中的位置:与哲学(认识世界的方式)、与宗教(类似)、与道德(价值目标、真善美统一、艺术推广道德)、与科学(科供艺物质基础技术手段、艺助科扩大视野寻找灵感、都体现人的自由创造) 【三】艺术家与艺术品 [Ⅰ]艺术家(专门从事艺术实践活动的社会群体及其成员)1、定义:①艺术家是艺术实践活动的主体,是艺术品的创造者和生产者②艺术家是社会环境的产物③艺术天赋是成为艺术家的重要条件④献身精神是艺术家优秀品质。3、艺术家的分类:(一次性、多次性、综合性)艺术生产的艺术家。 ◆◇2、艺术家必备的修养和能力:①正确的世界观和深邃的审美观。正确的世界观左右着艺术家的人生理想、对艺术的根本态度以及基本创作原则和创作方法。艺术创作中光有思想而不深刻就会流于肤浅,只认识生活表层而不触及生活的里层会导致作品的平庸。真正的艺术家不应只是照搬生活,而是要揭示生活由表及里的本质和规律。只有具备正确的世界观和深邃的审美观才能有力的揭示生活的本质,从而发人深省。②丰富的生活积累。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作品的内容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生活的反应,是艺术家对生活的感受、评价和态度,是客观现实与主观动机的有机统一体。意蕴是作者在有了丰富的生活经历和人生积累后,对人生真谛刻骨铭心的体验。丰富的生活积累、人生百味的真切感受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和意蕴的基础。③深厚的文化底蕴是艺术家创作和发展的精神基础,一个成功的艺术家必须掌握广博的知识。社会的各类学科和知识是相通的,艺术家掌握的知识越多,他的艺术作品越有多维立体感和深刻表现力。艺术家只有把自己的艺术殿堂建立在广博的知识的基础上,它才能闪光和辉煌④超常的艺术思维能力和丰富的艺术情感。敏锐的观察力,独到的感知力,丰富的想像力、创造力是艺术家必备的。没有想像力就没有艺术。情感是整个艺术活动的心理动因。艺术是以情动人。艺术家的创作欲望和动机是情感体验激发起的。艺术家所具有的情感主要是艺术情感。⑤精湛的专业技能技巧。任何劳动都需要相应的技能技巧才能完成,作为精神生产的艺术创作也不例外。技能技巧是艺术家的基本功,是实现艺术作品的必要手段。精湛的技能技巧是艺术家成熟与否的标志,也是艺术家专业与否的标准。 [Ⅱ]艺术品(艺术家创造的作品)1、定义(模糊、多义、开放):①是劳动产品而非自然物品,主要由艺术家创造②为满足人们精神需要而生产存在,与欣赏者相关联。 2、◆◇艺术品与工艺品的区别:①二者的性质不一样(艺术品是纯精神产品,它没有实用价值虽然以物质为载体,但物质不过是表现精神的手段;工艺品的性质首先是实用性,虽然它具有很大的审美性和装饰性,但是没有更深刻的艺术意蕴。例如,人们可能穿上印有装饰图案或艺术画面的T恤衫,但绝不会有人将一幅画整天挂在自己的脖子上)②二者生产的目的不一样(简单的讲。工艺品的生产目的是满足现实生活的需要,按商品的生产规律来生产和操作。如果不赢利,人们就不会去生产。工序复杂,技术性强,耗时多的产品市场价格就高;艺术品创作目的首先不是商业性而是自我的显现,可能在市场经济中要受“商品化”的影响,但是艺术家真正看重的不是价格而是价值)③二者生产的过程不一样(工艺品的生产按不同的工序由许多人分工协作来完成,每道工序都需要熟练而精湛的技能技巧,并重复地生产出若干相同的半成品。但艺术品的生产则完全不同。首先,艺术家使用的除必要的物质资料外,主要还是如语言、音响、点、线、面、光、色、情感、想象等艺术符号。其次,创作往往由艺术家独自承担,作品就是某人的作品,准备,构思,创作都可能是漫长艰苦的过程。所以艺术品是唯一的,不可再生的,真品只有一个。这是艺术品珍贵之所在,也是艺术品和工艺品最重要的区别)。 3、内容与形式:①内容:艺术品所要表达的东西,即艺术品或艺术的内涵(规定性:艺术家对生活的认识和反映;艺术高于生活)②形式:艺术语言符号/艺术符号、结构形式(艺符组织运用的规律方式)。 4、价值:①存在的意义(开放性和不确定性、个性与共性评价的统一)②文化价值(艺术品在社会文化中的作用和地位)<审美价值:艺术品自身的定性,即其具有的魅力;社会文化内容积淀成艺术品的历史价值,艺术品是文化历史的载体>③商业价值(不是商品但有商业价值;其市场价格由市场供需决定)。 [Ⅲ]艺术创作 1、艺术体验(准备阶段,深入生活,激发动机,储备材料,酝酿感情)的因素:①创作动机的激发(创作原动力、意志力)②创作素材收集储备(物质、精神); 2、艺术构思(中心环节):①审美意象的形成②艺术构思的实质:一种认识活动、艺术典型化的过程; 3、艺术传达(创作完成)①艺术意象的物化(作品化)②表演艺术(形象传达给观众)<特点:直面观众、表演在虚拟空间中进行、在时间中进行>; 【四】艺术心理[Ⅰ]一般描述: 1、含义:审美心理的分支,以心理为出发点,研究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中心理活动的过程和规律,从而揭示艺术活动的本质内涵。 2、内容:艺术创作的诸心理因素、艺术欣赏发生方式途径、审美愉悦性的性质内涵。 3、艺术美感(审美愉悦性)的特征:①既是感官的舒适又是心灵的快乐②其核心是情感活动。 4、艺术心理理论:布洛心理距离说、完形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 [Ⅱ]艺术创作和欣赏中的心理因素 1、创作心理:艺术想象、直觉与艺术直觉、艺术中的无意识艺术灵感。 2、欣赏心理:注意、感知(一种积极主动的感知活动、感知能力源于艺术经验、错觉在艺术中的意义)、联想、理解(对艺术品形式内涵的理解,对艺术品内容、思想、情感的理解,对艺术品意义的理解)。 【五】雕塑(雕刻塑形,圆雕浮雕,静态、立体造型艺术) √中西方雕塑异同:①在材料的使用上,中国雕塑较之西方尤为丰富,如土木石玉铜等,其中以与自然密不可分的土和木属多;②在表现内容题材上,中国人始终保持着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关系,而西方则在征服自然过程中突出了人的意志;③在审美趣味上,西方以再现、模仿、写实取胜,中国则以表现、抒情、写意见长。 [Ⅰ]一般概念1、材料(不同,表现力不同):雕,青铜、大理石;塑,泥。2、对象(人自身):通过人体造型表现人;把人体作为对象,但它要唤起的却是人类的一些普遍精神。 3、表现运动的重要原理:艺术家必须选择“那一顷刻”来造型。 4、与环境的关系:①其立体形象迫使人们的视觉直接感知它的存在②体积的意义(视觉心理压迫感)③安放位置(自然视觉的中心,即应醒目) [Ⅱ]古希腊——人类童年的辉煌艺术 1、社会环境:①历史分为早期、古典时期、希腊化三个阶段,社会现实残酷,人人关心城邦安危和政治大事,勇于打仗②地理环境不理想,多山地丘陵,土地贫瘠。 2、◆◇古希腊雕塑繁荣的原因: 社会背景:社会中贫富悬殊不大,政治上公正平等。导致希腊人除了关心政治和战争外更将自己的空余时间用于艺术爱好以及思想上对于个性和自由的追求,从而造就了希腊社会精神生活的高水平和丰富性。 ①健美人体的崇拜(奴隶社会的古希腊,对于每一个城邦而言,战争都是征服异邦保存自己的主要手段。那时决定战争的胜负主要不是靠武器的先进而是靠体魄。战士健全的体魄成为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这就造成了全希腊对健壮人体的崇拜。战士接受训练,最著名的要属斯巴达的军事奴隶制:“优生优育”政策和艰苦的战斗训练,导致全希腊崇尚运动,崇尚人体。这种对自然人体的崇拜和迷恋是历史上其他民族不曾有过的,也为艺术家提供了无数创作的素材和模特。而对人体模仿造型的最佳艺术形式就是雕塑)②对奴隶主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的崇尚(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是古希腊城邦存在和生存斗争必须提倡的,它是社会的精神支柱和城邦公民的传统和共

审美与艺术欣赏复习课程

审美与艺术欣赏 通识班级:123班 姓名:周东 学号:20144372 专业:英语 学院:外国语学院 所选课程:审美与艺术欣赏 一.教学参考书(相关名著依次写出:书名、作者、年份、出版社) 1.书名:《大学通用艺术欣赏与审美教程》 作者:刘长庚 年份:2010-01-01 出版社:上海人美 内容简介:我们以前阅读过的“艺术欣赏”,大体可以分两 类,一是欣赏的概论,就是系统地讲艺术概念,原理和欣赏 的心理规律;二是艺术门类和作品介绍,讲某种或者各门类 艺术的基本知识,然后,列举很多代表作品,分析它们。 其实,我们明显感觉到,艺术“欣赏”和艺术“理论知识” 是两码子事,就是说,你可能有很多的艺术知识,但还是不 懂艺术欣赏。就像“审美体验”和“美学研究”是两个完全 不同的事物一样,学习“艺术欣赏”的基本知识和“艺术欣 赏”本身,显然也不是一个东西。比如艺术理论的介绍有时 让人感觉枯燥、艰涩,乏味,而艺术欣赏则是一至少应当是

-一个开心愉快的过程。 2.书名:《影视艺术欣赏(全国高职高专公共基础课规划教材)》 作者:陈思慧 年份:2011年7月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陈思慧等的《影视艺术欣赏》主要介绍影视艺术发展历史、基本常识和鉴赏方式等,将知识性、趣味性、鉴赏性相结合,以大量影视片段或影视作品为例进行讲解,融影视艺术理论和鉴赏内容于一体,以介绍影视艺术常识和提高欣赏能力为主线,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本书为高职高专公选课规划教材,考虑到广大高职高专学生的实际情况,行文力求深入浅出,明了易懂,引导读者步步深入影视欣赏领域,掌握影视欣赏技巧。 《影视艺术欣赏》适用于高职高专学生,也适用于中专学生,对于大、中专教师以及对影视艺术欣赏感兴趣人士也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3.书名:《审美文化新视野》 作者:徐放鸣等著 年份:2008年3月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艺术与审美复习卷

艺术和审美题目周超琼 绪论人生境界和加强审美教育 1.以下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人所讲的人的精神境界的内在心理状态表现?(单选题) A:胸次 B:格局 C:胸襟 D:怀抱 2.以下哪一种说法不妥当? (单选题) A:大多数人,从来不想尝试超越自己可能性的局限,很多人是以低于自己一倍的效率在生活; B:我们绝大多数人都一定有可能比现实中的自己更伟大,我们都有未被利用或发展不充分的潜力; C:只有那些已经走到自己力所能及高度的人才是自我实现的人; D:创造性的人几乎竭尽所能,使自己趋于完美。 3.加强美育教育是培育创新人才的迫切要求,以下哪些项论述是正确的?(多选题)全部A:在科学发明活动中,科学家常常因为追求美的形式而走向真理; B:美育可以激发和强化人的创造冲动,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直觉和想象力; C:在科学研究中,美感对于发现新的规律、创建新的理论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种美感要靠美育来培养; D:一个人要成就一番大事业、大学问,除了要有创造性之外,还要有一个宽阔、平和的胸襟,而这正有赖于美育。 4.以下关于20世纪末、21世纪初经济发展趋势的描述,哪些正确?(多选题)所有 A: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世界各发达国家的重要的支柱产业; B:信息产业和文化产业成为最有发展前途的产业,说明我们已进入了一个创意的时代;C: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是21世纪世界上最大的产业之一; D:商品的文化价值、审美价值逐渐超过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而成为主导价值。 5.“苹果”的创始人乔布斯带给我们众多启示,其中最核心的启示是?(单选题) A:商品必须有醒目的设计风格,否则难以在市场上获得成功; B:只有多学科教育背景的研究团队才能研发出畅销的产品; C:最永久的发明创造都是艺术和科学的嫁接; D:最简洁的产品设计才是最好的产品设计。 绪论章测试 1 【单选题】(20分) 下面哪一项关于人生境界的说法不正确? A. 一个人的工作和事业,当然最能反映他的人生境界,最能反映他的胸襟和气象; B. 一个人的审美趣味、审美追求,从他的艺术爱好,一直到他的穿着打扮,都体现一个人的审美观、价值观和人生追求; C. 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包括一些生活细节,都能反映他的精神境界,反映他的生存心态、生活风格和文化品位; D. 一个人的人生境界,只会反映在超功利的人生层面上。 2

艺术审美体验的条件与过程 1

艺术审美体验的条件与过程 1.主体必须是审美主体,对象必须成为审美的艺术对象。 艺术审美体验时,主体应该具有读取艺术对象美学密码“程序“的能力,此种程序与艺术的语言密切相关,这是他成为审美主体的基本条件。换言之,审美主体既必须具有基本的感知能力(譬如正常的视觉、听觉能力)又需要一般的艺术审美修养(能够破解一般的美学密码)艺术审美体验的对象,即艺术客体,必须具有内置的美学偏移,这是艺术客体成为审美对象的基本条件。这种所谓内置的美学编码,通常是借助于特定的艺术语言完成的。欣赏艺术史中的各个作品时,审美主体应该’懂得”不同时期艺术语言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才可能比较顺利的进行审美体验。古埃及艺术家似乎用儿童的心态来创作,他们主要关心的不是好看不好看,而是完整不完整。任务的肖像是从最具有“特性”的角度表现的,古埃及人表现他们所“知道”的,希腊人更像刻画他们所“看到的”。中世纪的画家则画他们所“感受”到的。文艺复兴吸收了希腊人的表现手法,画中的情景同他们“看到”的一样。封存在博物馆或美术馆中的绘画作品,不能成为审美对象。信手涂鸦而成为的作品,常也不能视为严格意义上的艺术审美对象。2.艺术审美体验,必须有一中合适的审美情境。艺术审美体验需要合适的审美情境。在这种情境中,除了外在世界的宁静无忧之外,主体还需要具备一种摆脱俗套后的轻松悠闲心态,只有这样,才能在体验中聚精会神,专心致志。审美体验时,肢体必须在一定程度上超越功利主义的生活态度,着可以视为审美交流的一个前提条件。涂青山为明末清初著名琴家,他的《溪山琴况》描述了一些审美情境。如果不具有合适的审美情境,艺术作品就不可能在审美体验的凝照下复活,并和主体产生“对话”。3.艺术审美体验,需要一定的审美距离艺术审美体验的距离,似乎存在着一个悖论,这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方面,审美体验中,主体和客体之间,需要互相渗透,互相融入,譬如,加入你想获得悲剧的审美体验,首先就需要和悲剧主人公站在同一立场,取得同一视境,在情感上达到一种几乎是无差别的融合状态。如此,悲剧才有可能真正的打动你,感动你。另一方面,在审美体验中,主体与客体之间,又需要保持一定程度的疏离和超越。在悲剧体验中,如果你完全的陷入主人公的情感中或对主人公的命运悲恸中,进入了一种主客不分的融合状态,作为审美体验主体的你,就已经不复存在,审美体验自然难以实现。因此,在审美体验中,需要超然反观或旁观审美对象,这样的距离感,才能使审美体验顺利完成。4.艺术审美体验,有时还需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素养艺术审美体验中,还有其他一些因素决定着主体和客体发生关联的可能性。譬如审美主体的人生阅历、历史文化知识素养等,都会对审美的实现施以重要的甚至根本的影响。对于历史题材,宗教题材之类的艺术作品,审美主体必须具有一定的历史,宗教知识素养,否则难以获得比较深刻的审美体验。 艺术审美体验的过程艺术审美体验的过程,一般具有如下几个阶段:知觉—表象—毁损表象—重构表象第一阶段,主体从外部建立对客体的知觉,由此进入表象阶段。第二阶段,主体对表象进行毁损或者说搁置与局部详细加工。原来的整体外部印象不复存在,所见的是更深层次的东西。第三阶段是事物表象,进入体验的更深层次的阶段,视觉在这一阶段几乎不起作用。这是具有某种程度神秘性的领悟和理解艺术阶段。庄子的《庖丁解牛》可以说是对这一体验过程的精妙阐释。庖丁最初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官之止而神欲行。”如果将庄子所定义的时间进行灼减,将他规定的养生的主旨进行置换,就会发现,他所描述的庖丁解牛的三个阶段,正好与艺术审美体验的三个环节或三个阶段相对应。不解禅悟体验,对于把握艺术审美体验也有帮助。著名禅师青原惟信的一段话,具有代表性:老僧三十年前为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既无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修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值得注意的是,艺术审美体验的第二阶段转入第三阶段时,往往是在一瞬间完成的。就在哎那他纯粹的一瞬间,审美主体完成了现象学的还原,对世界的信阳被搁置起来了,同时,任何实战的货智力的兴趣都停止了。

艺术与审美答案。

1 【单选题】(2分) 下面哪一项关于人生境界的说法不正确? A. 一个人的审美趣味、审美追求,从他的艺术爱好,一直到他的穿着打扮,都体现一个人的审美观、价值观和人生追求; B. 一个人的工作和事业,当然最能反映他的人生境界,最能反映他的胸襟和气象; C. 一个人的人生境界,只会反映在超功利的人生层面上。 D. 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包括一些生活细节,都能反映他的精神境界,反映他的生存心态、生活风格和文化品位; 2 【单选题】(2分) 美育可以激发和强化人的创造冲动,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直觉和想象力,下面哪一种说法不妥当? A. 不仅智育是在理智的、逻辑的框架内进行的,美育亦是; B.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的培养,不能靠智育,而要靠美育。

C. 美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创造性; D. 审美活动的核心就是创造一个意象世界,这是不可重复的“这一个”,具有唯一性和一次性,而这正是“创造”的本质; 3 【单选题】(2分) 以下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人所讲的人的精神境界的内在心理状态表现? A. 胸襟 B. 怀抱 C. 胸次 D. 格局 4 【单选题】(2分) “苹果”的创始人乔布斯带给我们众多启示,其中最核心的启示是? A. 商品必须有醒目的设计风格,否则难以在市场上获得成功; B.

最简洁的产品设计才是最好的产品设计。 C. 只有多学科教育背景的研究团队才能研发出畅销的产品; D. 最永久的发明创造都是艺术与科学的嫁接; 5 【单选题】(2分) 《艺术与错觉》一书的作者是()。 A. 阿瑟·丹托 B. 恩斯特·贡布里希 C. 汉斯-格奥尔格·伽德默尔 D. 克莱夫·贝尔 6 【单选题】(2分) 以下符合黄休复《益州名画记》原意的表述顺序是()。 A. 妙格、逸格、能格、神格 B.

审美与艺术欣赏讲解学习

审美与艺术欣赏

审美与艺术欣赏 通识班级:123班 姓名:周东 学号:20144372 专业:英语 学院:外国语学院 所选课程:审美与艺术欣赏 一.教学参考书(相关名著依次写出:书名、作者、年份、出版社) 1.书名:《大学通用艺术欣赏与审美教程》 作者:刘长庚 年份:2010-01-01 出版社:上海人美 内容简介:我们以前阅读过的“艺术欣赏”,大体可以分 两类,一是欣赏的概论,就是系统地讲艺术概念,原理和 欣赏的心理规律;二是艺术门类和作品介绍,讲某种或者 各门类艺术的基本知识,然后,列举很多代表作品,分析 它们。 其实,我们明显感觉到,艺术“欣赏”和艺术“理论知 识”是两码子事,就是说,你可能有很多的艺术知识,但 还是不懂艺术欣赏。就像“审美体验”和“美学研究”是 两个完全不同的事物一样,学习“艺术欣赏”的基本知识 和“艺术欣赏”本身,显然也不是一个东西。比如艺术理

论的介绍有时让人感觉枯燥、艰涩,乏味,而艺术欣赏则是一至少应当是-一个开心愉快的过程。 2.书名:《影视艺术欣赏(全国高职高专公共基础课规划教材)》 作者:陈思慧 年份:2011年7月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陈思慧等的《影视艺术欣赏》主要介绍影视艺术发展历史、基本常识和鉴赏方式等,将知识性、趣味性、鉴赏性相结合,以大量影视片段或影视作品为例进行讲解,融影视艺术理论和鉴赏内容于一体,以介绍影视艺术常识和提高欣赏能力为主线,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本书为高职高专公选课规划教材,考虑到广大高职高专学生的实际情况,行文力求深入浅出,明了易懂,引导读者步步深入影视欣赏领域,掌握影视欣赏技巧。 《影视艺术欣赏》适用于高职高专学生,也适用于中专学生,对于大、中专教师以及对影视艺术欣赏感兴趣人士也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3.书名:《审美文化新视野》 作者:徐放鸣等著 年份:2008年3月

艺术与审美教育

第十六讲艺术与审美教育 1 艺术何为 2 艺术作为审美教育 3 当代人与艺术的问题 4 艺术与游戏的人 我们已经讨论了艺术的一般本性,并揭示了它在根本上是作为技艺、欲望和大道的游戏。同时我们还分析了艺术现象的基本结构,阐释了艺术家、艺术创造过程、艺术品和艺术接受等环节的本性及其关系。但我们还必须探讨艺术对于人的生活世界的作用和功能。这就是说,我们还要追问,艺术对于人类究竟意味着什么? 1 艺术何为 艺术对于人类有何种意义,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但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必须回答一个存在于这个问题之前的另一个问题,艺术是否有意义。所谓意义总是在一个事物和它者之间的关系中显示出来的,因此意义在根本上就是事物自身对于它者意味着什么。这其实关涉于艺术自身的目的:艺术何为?亦即艺术到底是为了什么?它是为了它自身,还是为了它自身之外的其它什么?对此一向就有两种理论。一种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另一种主张为人生而艺术,或者为社会而艺术。 关于艺术何为的问题是一个历史的问题。在艺术从人的生活世界的一些基本活动如宗教活动尚未分化出来的时候,实际上不存在艺术何为的问题。这时艺术就是生活世界必备的一部分,并且它就是为了生活世界。于是艺术的目的是没有疑问的。艺术何为这一问题的产生伴随着艺术从生活世界的分离和艺术自身本性的自觉,艺术要成为艺术自身,因此便产生了艺术和生活世界关系的争论。但为艺术和为人生的讨论主要发生在现代和后现代,并且成为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美学争论的主题。在20世纪初的极端现代主义阶段,艺术所面临的是资本主义时代的物质主义的垄断和支配。为了保持其自身的本性并拯救其所遇到的危机,艺术有意识切除与生活世界的各种关联,而回到了自身。这样便发生了艺术的“去人类化”或者是“解人性化”的运动。但这主要是艺术反抗资本主义生活世界的一种消极的行为。但到了在二十世纪中叶,晚期现代主义开始抛弃自我关涉的形式主义的艺术,而发展出了新的模式,诸如概念艺术、反形式艺术、大地艺术、过程艺术、身体艺术与行为艺术等等。这些艺术思潮一方面保持现代主义对于现实的反叛性,另一方面却摧毁了现代主义的关于艺术的自律的狭隘性,因此成为了后现代主义。 为艺术而艺术的美学主张主要强调了艺术的自律,认为艺术是一个与生活世界不同的独立的世界,它具有自身独特的本性。这个本性一般被理解为所谓的形

西南财经大学艺术修养与审美体验课期末考试必备

艺修 【一】艺术起源与发展 [Ⅰ]艺术审美 1、艺术定义:①中:艺,种植;术,某种技能技巧方法。艺人的工作②西:广义艺术→自由艺术→美的艺术③内涵:社会现象、实践活动、完整艺术活动要素(艺术家艺术品欣赏者)、具有某种目的性。 2、美:对象的形式符合审美主体目的而产生的愉悦感。 审美:人类的一种认识观照体验感受的心理活动、精神活动。 3、美的形态: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人类审美高级形式)。 艺术与审美的异同:①分属人类不同的活动方式②审美范围大于艺术范围③艺术品具有永恒的价值性。 [Ⅱ]艺术起源:模仿、游戏、表现、巫术、劳动 [Ⅲ]艺术发展:动因①他律性(社会因素)②自律性(自身原因) 1、黑格尔理论:艺术(精神即心灵的创造物)的发展过程(精神超越和脱离物质)经历了象征艺术(人类艺术最初阶段)、古典艺术(精神物质完美结合)、浪漫艺术(精脱离物回到自身)。 2、宏观文化视角:①石器文化(旧石器艺术形式洞穴壁画、人体雕像、饰品;新时期岩画、陶文化及艺术、巨石艺术)②青铜文化③铁器文化(艺术特点:服务于政治、受宗教影响、文学成其重要门类、民族民间艺术相应发展)④工业与科技文化(现代艺术:领域不断扩大,充分利用工业、科技的积极成果;艺术家真正成为社会一种独立高尚的职业、地位提升艺术实践又成为民众社会生活的普遍内容;题材、内容、技巧、表现手法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流派林立,思想标新) 3、微观风格流派(考察艺术发展的标志):①艺术风格:艺术家的一些显著特点,通过自己的艺术作品显现出来。②艺术流派:艺术思想、艺术主张、创作方法、艺术风格相同或近似的艺术家们组成的艺术群体。 【二】艺术的本质 [Ⅰ]两种传统西方艺术本质论: 1、艺术再现论(20c前)①柏拉图的批评(单纯的再现)②亚里士多德现实主义再现原则③文艺复兴自然主义风格、古典主义(法则:模仿自然、崇尚理性|莱辛、温克尔曼争论)。 2、艺术表现论(20c后,强调艺术的主观因素,≠表现主义)①历史概述(古希腊柏拉图|特征:艺术家的主观作用;重形式而轻内容题材)②克罗齐直觉说(颠覆再现论)③艺术是本能冲动的升华(精神分析,弗洛伊德等创立的心理学理论,论及艺术的发生源于人的潜意识层)④艺术是情感的形式。 [Ⅱ]特征与作用:1、艺术特征:形象性(基本)、创造性、情感性、非功利性;2、艺术作用:认识作用(艺术家通过创作活动认识世界、自我)、审美作用(艺术最根本的特性)、教育作用(非艺术的原发性功能,而由社会附加)。 [Ⅲ]本质分析: 1、多视角一般描述:社会现象、人类实践活动、人类生命力的显现、价值符号; 2、多视角重点描述:马克思关于人本质的两段论述(人与动物类的本质区别在于人的活动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人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艺术是人自由创造本质的对象化显现、在艺术活动中达到“直观自身”; 3、在文化中的位置:与哲学(认识世界的方式)、与宗教(类似)、与道德(价值目标、真善美统一、艺术推广道德)、与科学(科供艺物质基础技术手段、艺助科扩大视野寻找灵感、都体现人的自由创造)【三】艺术家与艺术品 [Ⅰ]艺术家(专门从事艺术实践活动的社会群体及其成员)1、定义:①艺术实践活动的主体,艺术品的创造者和生产者②艺术天赋是成为其的重要条件③献身精神是其优秀品质。2、必备修养和能力:正确的世界观和深邃的审美观、丰富的生活积累、深厚的文化底蕴、超常的艺术思维能力和丰富的艺术情感、精湛的专业技能技巧。3、分类:一次性、多次性、综合性艺术生产的艺术家。 [Ⅱ]艺术品(艺术家创造的作品)1、定义(模糊、多义、开放):①是劳动产品而非自然物品,主要由艺术家创造②为满足人们精神需要而生产存在,与欣赏者相关联。 2、艺术品与工艺品:性质、生产目的、生产过程不同。 3、内容与形式:①内容:艺术品所要表达的东西,即艺术品或艺术的内涵(规定性:艺术家对生活的认识和反映;艺术高于生活)②形式:艺术语言符号/艺术符号、结构形式(艺符组织运用的规律方式)。 4、价值:①存在的意义(开放性和不确定性、个性与共性评价的统一)②文化价值(艺术品在社会文化中的作用和地位)<审美价值:艺术品自身的定性,即其具有的魅力;社会文化内容积淀成艺术品的历史价值,艺术品是文化历史的载体>③商业价值(不是商品但有商业价值;其市场价格由市场供需决定)。 [Ⅲ]艺术创作 1、艺术体验(准备阶段,深入生活,激发动机,储备材料,酝酿感情)的因素:①创作动机的激发(创作原动力、意志力)②创作素材收集储备(物质、精神); 2、艺术构思(中心环节):①审美意象的形成②艺构实质:一种认识活动、艺术典型化的过程; 3、艺术传达(创作完成)①艺术意象的物化(作品化)②表演艺术(形象传达给观众)<特点:直面观众、表演在虚拟空间中进行、在时间中进行>; 【四】艺术心理 [Ⅰ]一般描述: 1、含义:审美心理的分支,以心理为出发点,研究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中心理活动的过程和规律,从而揭示艺术活动的本质内涵。 2、内容:艺术创作的诸心理因素、艺术欣赏发生方式途径、审美愉悦性的性质内涵。 3、艺术美感(审美愉悦性)的特征:①既是感官的舒适又是心灵的快乐②其核心是情感活动。 4、艺术心理理论:布洛心理距离说、完形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 [Ⅱ]艺术创作和欣赏中的心理因素 1、创作心理:艺术想象、直觉与艺术直觉、艺术中的无意识艺术灵感。 2、欣赏心理:注意、感知(一种积极主动的感知活动、感知能力源于艺术经验、错觉在艺术中的意义)、联想、理解(对艺术品形式内涵的理解,对艺术品内容、思想、情感的理解,对艺术品意义的理解)。【五】雕塑(雕刻塑形,圆雕浮雕,静态、立体造型艺术)√中西方雕塑异同:①在材料的使用上,中国雕塑较之西方尤为丰富,如土木石玉铜等,其中以与自然密不可分的土和木属多;②在表现内容题材上,中国人始终保持着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关系,而西方则在征服自然过程中突出了人的意志;③在审美趣味上,西方以再现、模仿、写实取胜,中国则以表现、抒情、写意见长。 [Ⅰ]一般概念1、材料(不同,表现力不同):雕,青铜、大理石;塑,泥。2、对象(人自身):通过人体造型表现人;把人体作为对象,但它要唤起的却是人类的一些普遍精神。

第六章 艺术中的审美问题

第六章艺术中的审美问题 第一节艺术中的审美创造 一、什么是艺术中的审美创造 1、艺术中的审美创造不是生活美的简单照搬,而是充满主体性的创造。 艺术中的审美创造,并不是孤立的、游离于人的生活之外,而是融入了艺术家对生活的选择与发现、完形与建构,打上了浓重的情感烙印。清人郑板桥对艺术审美创造的这一性质看得十分清楚: 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 ?艺术审美创造的逻辑起点,应该是这个“胸中之竹”,正是从“胸中之竹”到“手中之竹” 转化的过程,集中体现了艺术审美创造的性质。 2、艺术中的审美创造是对物质生产领域审美创造的提升与超越。 A. 物质生产领域的审美创造是有限的,因为它摆脱不了创造主体功利性目的的制约, 产品的审美属性只具有附属的、功能的意义。 B.艺术中的审美创造,审美已经摆脱了囿于实际目的的功利性纠缠而具有独立意义,成 了艺术创造的目的性存在。 二、艺术中的审美创造具有深刻的人性根基。 1、艺术中的审美创造根源于主体内在的审美需要。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反映某种客观的要求和必要性,并且是个人活动积极性的源泉。人的各种活动,都是在需要的推动下进行的,艺术的审美创造活动也不例外。 2、艺术审美创造的深刻人性根基还表现在,它是人类自我超越的方式。 艺术是人生缺憾的补偿,是人的欲望的替代性满足,又是对现实人生的审美超越和对可能生活的理想重铸。在艺术的审美创造中,人的被压抑的潜能获得了释放与宣泄,拥有了充分的自由选择。艺术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解放人的感性,恢复人性的完整,提升人生的境界,从而使那被遮蔽的生活底蕴澄清起来。 ?要弄清什么是艺术品,首先要对“艺术”和“艺术家”有所了解。 1、艺术 首先,“艺术”是一个集合性的概念。 其次,艺术又是一个开放的历史性概念。 2、艺术家 1)艺术家有特殊的技能; 2)艺术家具有创造欲望; 3)艺术家使智慧在艺术作品中显现。 3、艺术品 回答什么是艺术品,首先要区分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界限 (一)艺术品是人工制品而不是自然物 (二)艺术品是满足人类审美需要的精神产品 艺术品实际是艺术家为满足社会审美需要而有意识地创造的传达了人类审美经验的人工制品。

审美与艺术鉴赏总复习题

审美与艺术鉴赏总复习题 第一章思考与练习 1、什么是美育?美育包括哪两个方面? 2、柏拉图美育思想有哪些特点? 3、知、情、意与智育、美育、德育有什么关系? 4、谈谈席勒在美育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历史评价。 5、谈谈你对中国古代美育特点的理解。 6、孔子的美育思想有何特点? 7、朱光潜先生认为美育的功用包括哪三个方面? 8、如何理解美育的功用? 9、美育实施的三个主要方面是什么? 10、景观美学与景观设计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11、美育强化素质教育的作用有哪几个方面? 12、作为素质教育的美育塑造怎样的人? 13、谈谈作为素质教育的美育与政治教育之差异。 14、为什么要“以美育代宗教”? 第二章思考与练习 1、为什么说美学是一门古老而年轻的学科? 2、关于美学研究对象有哪几种倾向性意见?你赞成哪一种?为什么? 3、美学有哪些基本范畴? 4、如何理解崇高与悲剧的关系? 5、美感有哪些特征? 6、审美趣味包括哪些方法? 7、美感包含哪几方面的心理因素? 8、如何理解知觉和表象的联系与区别? 9、如何理解想象和联想的关系? 第三章思考与练习 1、关于艺术主要有哪些分类方式? 2、各类艺术的基本特征分别是什么? 3、艺术的本质是什么? 4、中西方对艺术的本质有什么不同认识? 5、艺术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6、如何理解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7、形式美的法则主要有哪些? 8、如何理解艺术与科学的联系与区别? 9、如何理解人的全面发展? 10、如何理解艺术鉴赏的审美本质?

11、艺术鉴赏过程中的对主体修养的要求有哪些? 12、如何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第四章思考与练习 1、以你熟悉的两幅作品谈谈中西绘画的区别。 2、以你熟悉的作品说说绘画的艺术语言。 3、以你熟悉的作品谈谈绘画艺术的欣赏方法。 4、以一幅西方古典油画为例,分析西方古典油画的艺术特征。 5、以一幅西方现代油画为例,分析西方现代油画的艺术特征。 6、以你熟悉的古代人物画为例,谈谈中国水墨画的艺术特征及艺术价值。。 7、以你熟悉的古代山水画为例,谈谈中国水墨画的艺术特征及艺术价值。 8、以你熟悉的古代花鸟画为例,谈谈中国水墨画的艺术特征及艺术价值。 9、以你熟悉的一幅现代中国画为例,谈谈中国画创新的艺术价值。 第五章思考与练习 1、以你熟悉的作品谈谈雕塑的艺术语言。 2、以你熟悉的作品说说雕塑的艺术特征。 3、以你熟悉的作品谈谈雕塑艺术的欣赏方法。 4、以一件雕刻作品为例,说明中国人的审美与哲学观念的联系。 5、试举例分析中国雕刻的传神风格。 6、试举例说明中国雕塑是怎样利用自然环境达到最佳艺术效果的。 7、试举例分析古希腊雕塑的惟美倾向。 8、罗丹雕塑艺术的特征是什么?举例分析。 9、为什么说马约尔开辟了现代雕塑的新路?试以《“地中海”女坐像》加以说明。 10、举例谈谈亨利·摩尔的雕塑风格。 11、试分析一件西方现代雕塑作品。 12、举例简析西方现代雕塑与传统雕塑的区别。 13、根据你的体会,怎样才能品味出雕塑艺术之美?举例说明。 第六章思考与练习 1、以你熟悉的作品谈谈建筑的艺术特征。 2、以你熟悉的作品说说建筑的艺术语言。 3、以你熟悉的作品谈谈建筑艺术的欣赏方法。 4、分析一件西方古典建筑作品的艺术风格。 5、以故宫为例分析中国建筑的风格特征。 6、分析一件现代建筑作品的风格特征。 第七章思考与练习 第一节 1、什么是工艺美术? 2、工艺美术的分类方法有哪些? 3、工艺美术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音乐审美指的是对音乐艺术美感的体验

2 音乐审美指的是对音乐艺术美感的体验、感悟、沟通、交流以及对不同音乐文化语境和人文内涵的认知。 这一理念立足于我国数千年优秀的音乐文化传统,与我国教育方针中的“美育”相对应,彭显音乐课程在潜移耿化中培育学生美好情操、健全人格和以美育人的功能。音乐的情感体验,应从多样化的文化语境出发,根据音乐艺术的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增进音乐素养。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与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及不同文化认知有机结合。 兴趣是音乐学习的根本动力和终身喜爱音乐的必要前提。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丰 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不断提高音乐素养,丰富精神生活。3(1)人文性 音乐是文化的重耍组成部分,是人类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无论从文化中的音乐,还是从 音乐中的文化视角出发,音乐课程中的艺术作品和音乐活动,皆注人了不同文化身份的创作者、表演者、 传播者和参与者的思想情感和文化主张,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文化发展脉络以及民族性格、 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的展现,具有鲜明而深刻的人文性。 (2)审美性 “以美育人”的教育思想与我国的教育、文化传统一脉相承,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 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 的能力,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丰富和发展形象思维,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全面提升学 生的素质。 (3)实践性 音乐音响不具有语义的确定性和事物形态的具象性。音乐课程各领域的教学只有通过聆听、演唱、演 奏、综合性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多种实践形式才能得以实施。学生在亲身参与这些实践活动过程中,获 得对音乐的直接经验和丰富的情感体验,为掌握音乐相关知识和技能、领悟音乐内涵、提高音乐素养打下 良好的基础 4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课,应当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从中受益。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耍的位置。 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音乐活动,以自己的方式表达情智。教学中,应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发展音乐才能提 供空间。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