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医学汉语各课语法(全)

留学生医学汉语各课语法(全)
留学生医学汉语各课语法(全)

Appendix 2 Grammar

第一课

☆语气组词“了”The modal particle “了”

语气组词“了”用在句尾,表示肯定的语气。有成句的作用。说明事情的发生、动作的完成、情况的出现和状态的变化等。

The modal particle “了”is used at the tail of a sentence, indicating an affirmative tone . It has the function of completing a sentence and is often used to indicate the happening of something, the completing of an act, the emergence of a circumstance and the change of a situation, e. g.

1.他今年20岁了。】

2.爸爸已经睡了。

3.我换手机了。

正反疑问句:

The affirmative-negative question form is:

1.你吃药了没有?我吃药了。(吃了。)

2.你去医院了没有?我没去医院。(没去。)

3.你给妈妈打电话了没有?我给妈妈打电话了。(打了。)

否定句:是在动词前面加“没(有)”,动词后不再加“了”。

The negative form is to add “没(有)”before the verb, “了”is no longer used after the verb , e. g.

1.你吃药了吗?/ 你吃药了没有?我没(有)吃药呢。

2.你去医院了没有?/ 你去医院了吗?我没(有)去医院

呢。

3.你给妈妈打电话了没有?/你给妈妈打电话了吗?我没(有)打呢。注意:动词前用“没(有)”表示否定意思时,句末不用“了”。

NOTE:When “没(有)”is used before a verb to express negation, “了”is not used at the end of the sentence, e. g.

4.她觉得不舒服,今天没来上课。

5.我昨天没去超市。

6.寒假我们没有回家。

☆动作持续时间的表达:时量补语

Indicating the duration of an act: the complement of duration

表达动作或状态持续的时间,汉语叫时量补语。

The complement of duration is used to express the duration of an act or a state.

动词不带宾语时,时量补语放在动词后边。

If the verb does not take an object, the complement of duration is placed after the verb. The pattern is:

1.她每天睡8个小时。

2.我在这学了两年。

3.他在中国生活了3年。

动词带宾语(或动词是离合词)时,要重复动词,时量补语放在重复的动词后边。If the verb takes an object (or if the verb is a clutching word), the verb needs to be repeated and the complement is placed after the repletion. The pattern is:

1.他学汉语学了一年。

2.她看电视看了两个小时。

3.我写汉字写了半个小时。

第二课

☆动作的完成:V+了The completion of an act: Verb + 了

动词后边加上助词“了”表示动作完成。

When a verb is followed by “了”,it indicates an act is completed, e. g.

A: 你吃吗?A: 你吃了吗?

B: 吃。B: 吃了。

“动词+了”要带宾语时,宾语前要有数量词或其他词作定语。

If “verb + 了”takes an object, numeral-classifier compound or other word is

required before the object as its attribute, e. g.

1.我买了一本书。

2.他喝了一瓶水。

3.他看了一场电影。

注意:在连动句中,第一动词后边不能有“了”。

NOTE:In a sentence with verb construction in series, “了”cannot be added to the first verb, e. g.

不能说:她去了北京参观。不能说:他们坐了飞机去上海。

应该说:她去北京参观了。应该说:他们坐飞机去上海了。

正反疑问句:

The affirmative-negative question form is:

4.你吃药了没有?吃了。

5.你去医院了没有?没去。

6.你给妈妈打电话了没有?打了。

否定句:是在动词前面加“没(有)”,动词后不再加“了”。

The negative form is to add “没(有)”before the verb, “了”is no longer used after the verb , e. g.

7.你吃药了吗?/ 你吃药了没有?我没(有)吃药。

8.你去医院了没有?/ 你去医院了吗?我没(有)去医院。

9.你给妈妈打电话了没有?/你给妈妈打电话了吗?我没(有)打。

注意:如果动词后边有“了”,句末还有语气助词“了”时,表示动作仍在进行。NOTE:If the verb is followed by “了”,and there is the modal particle “了”at the end of the sentence, it indicates that the act is still in progress, e. g.

1.他学了一年汉语。(现在可能已不学汉语了。)

他学了一年汉语了。(现在还在学汉语。)

2. 她睡了8个小时。(现在她已经醒了。)

她睡了8个小时了。(现在她还在睡。)

第三课

动作的进行:在/正/正在+动词+宾语

动词前边加上副词“在”、“正在”、“正”或句尾加“呢”,表示动作的进行。“在”、“正在”和“正”也可与“呢”同时使用。

When a verb is preceded by adverbs “在”、“正在”,or “正”,or when the particle “呢”is added at the end of the sentence, it signifies that an act is in progress. “在”、“正在”and“正”can be used simultaneously with “呢”,e.g.

1 A:麦克正在做什么呢?

B:他正在洗衣服呢。

2 A:你在做什么呢?

B:我在听录音呢。

3 A:他们正做什么呢?

B:他们正看电视呢。

“正”重在表示对应某时间动作的进行。“在”重在表示动作进行的状态。“正在”兼指对应某时间与动作进行的状态。

“正”emphasizes the fact that an act is in progress, in correspondence with a specific

time. “在”emphasizes the state of an act in progress. “正在”emphasizes both.

否定用“没(有)”。例如:

The negative form is “没(有)”,e.g.

4 A:麦克,你是不是在听音乐呢?

B:我没有听音乐,我在听课文录音呢。

5 A:他们在上课吗?

B:他们没在上课。

表示正在进行的动作时,不能再用“了”。例如:

“了”can not be used at the end of the sentence which signifies that an act is in progress.

*大家正在图书馆里看书了。

大家正在图书馆里看书呢。

有的动词不能与“正”、“在”、“正在”搭配。这些动词是:“是、在、有、来、去、认识”等。

Some verbs cannot collocate with “正”,“在”and“正在”. These verbs are“是、在、有、来、去、认识”,etc.不能说:*正在是留学生呢。

一个进行的动作可以是现在,也可以是过去或将来。

An activity may be in progress at present or at a point of time in the future. It may have been in progress at a point of time in the past as well, e.g.

1 A:你干什么呢?

B:休息呢。(现在present)

2 A:昨天我给你打电话的时候,你做什么呢?

B:我做练习呢。(过去past)

3明天上午你去找她,她一定在上课。(将来future)

练习

1 用“正在……呢”完成句子并用上括号里的词语。

Comple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with“正在…呢”and the words in the parentheses. (1)今天学校有舞会,他们。(跳舞)

(2)你看,山本。(踢足球)

(3)今天天气不错,王兰和她的朋友。(照相)

(4)罗兰。(做作业)

2 仿照例子,造“正在……呢”的句子。

Make sentences with “正在…呢”by following the model.

例:去他家听音乐→昨天我去他家的时候,他正在听音乐呢。

(1)去看他做饭

(2)去邮局寄信

(3)到银行换钱

(4)去她宿舍睡觉

(5)到车站等汽车

第四课语法点

“就”和“才”

副词“就”和“才”都可以放在动词前面作状语。

The adverbs “就”and “才”are used before verbs to function as adverbials. “就”表示不久即将发生。例如:

“就”means something is about to happen, e.g.

1 你等一下,她就来。

2 现在六点,我们六点半就出发。

“才”表示事情在不久前刚刚发生。例如:

“才”means something has just happened, e.g.

3 我才到家。

4 她才来半年就已经说得不错了。

“就”还表示事情发生得早、快、容易做或进行得顺利等。例如:

“就”is also used to suggest the earliness, quickness and easiness of an act, or that something is going on smoothly, e.g.

5 她来中国以前就学汉语了。

6 不要两个小时,一个小时就到了。

7 她吃了两片药就好了。

8 小张早就下班了。

“才”表示事情发生得晚、慢、不容易做或进行得不顺利。例如:

“才”is used to indicate the lateness, slowness or difficulty involved in an act, or that something is going on unsmoothly, e.g.

9 麦克十点钟才起床。

10 八点上课,她八点半才来。

11 你怎么现在才到?

12 我才会用筷子吃饭。

补充:一……就……

“一……就……”连接一个复句。

“一……就……”links a complex sentence to indicate

A 表示后一动作紧跟着前一动作发生。例如:

the second act immediately follows the first act, e.g.

1 今天我一下课就去看你。

2 他一到日本就给我来了个电话。

3 姐姐一毕业就参加工作了。

B 表示前一动作是条件和原因,后一动作是结果。例如:

the first act is the condition or the cause of the second act, e.g.

4 中国人一听就知道你是老外。

5 我一感冒就咳嗽。

6 她一喝酒就脸红。

练习:

1 选词填空

Choose the right words to fill in the blanks

就才

(1)你怎么现在来,电影早开始了。

(2)老师又说了一遍,我听懂。

(3)要是你不想去,我们回家吧。

(4)明天我下了课去医院看她。

(5)爸爸每天都很晚下班,今天下午五点下班了。

(6)我每天一起床去操场锻炼身体。

2仿照例子,造“一……就……”的句子。

Make sentences with “一……就……”by following the model.

例:看知道我是老外→一看就知道我是老外。

(1)听喜欢这个歌

(2)用觉得不错

(3)看知道好不好

(4)喝知道是什么茶

(5)摸知道你有什么病

第五课

比较句Comparative structures

一“比”字句The “比”sentence

比较两个事物之间的差别用“比”字句:A比B……。

The “比”sentence is used to show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wo persons or things through a comparison in the pattern “A比B……”.

A 比B+ 形容词

A 比

B + Adjective

1 飞机比汽车快。

2 西瓜比苹果大。

3 大象比熊猫重。

在“比”字句里,如果谓语是形容词,形容词前不能用“很、真、非常”等副词。In a “比”sentence, if the predicate is an adjective, it cannot be preceded by such adverbs as “很”,“真”,“非常”etc., e.g.

不能说:*飞机比汽车很快。

*西瓜比苹果非常大。

A比B+动词+宾语

A 比

B + Verb + Object

4 他比我喜欢书法。

5 我比她喜欢学习。

如果动词带状态补语,“比”可以放在动词前,也可放在补语前。例如:

If the verb has a complement of state, “比”can be placed either before the verb or before the complement, e.g.

6 他比我考得好。/他考得比我好。

7 我今天比你来得早。/我今天来得比你早。

如果要表达事物间大概的差别时,常常用“一点儿”、“一些”表达差别不大;用“多”、“得多”、“多了”等表达差别大。例如:

When we want to tell the difference of things in a rough manner, we use “一点儿”and“一些”for limited difference, and “多”,“得多”,“多了”for huge difference,

e.g.

8 上海冬天是不是比北京暖和一点儿?

9 这件比那件贵多了。

10 她跑得比我快得多。

“比”的否定是“没有”,不是“不比”。例如:

The negative form for “比”is “没有”,not “不比”, e.g.

A比B + C→B没有A + C

11 飞机比火车快。→火车没有飞机快。

12 西瓜比苹果大。→苹果没有西瓜大。

13 大象比熊猫重。→熊猫没有大象重。

“不比”只在否定或反驳对方的话时才用。例如:

“A不比B”is only used to express disagreement or refutation.

14 A:我看你比麦克高。

B:我不比他高。我们俩差不多高。

15 A:冬天上海比北京暖和。

B:冬天,上海不比北京暖和。

二A有/没有B(这么/那么)+ 形容词…as…as… / not as…as…

动词“有”可用于比较,表示达到或估量。

The verb “有”may be used to denote “as…as…”

肯定式The affirmative:A有B+(这么/那么)+ 形容词

否定式The negative:A没(有)B+ (这么/那么)+ 形容词

肯定式多用于疑问或反问;否定式多用于陈述句。

The affirmative form is normally used in questions or rhetorical questions while the negative form is used mostly in indicative sentences, e.g.

1 A:他有你(这么)高吗?

B:他没有我(这么)高。

2 A:你这次考得怎么样?

B:我没有你考得(那么)好。

3 我们那儿冬天没有这儿(这么)冷。

三“更”和“最”“更(more)”和“最(most)”

熊猫比狗大。大象比熊猫更大。大象最大。

苹果比葡萄重。西瓜比苹果更重。西瓜最重。

汽车比自行车快。飞机比汽车更快。飞机最快。

练习

(1)

泰山1533米华山2155米

A:哪座山高?

B:。

A:?

B:那座山比这座山高622米。

(2)

黄河5464公里长江6300公里

A:黄河有长江长吗?

B:。

A:长江比黄河长?

B:长江比黄河长。

2 根据实际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Answer the questions according to actual situations

(1)你住的城市东西比中国的便宜吗?

(2)麦克一分钟能写15个汉字,你写得比他快吗?

(3)山本有十多本中文书,你的中文书比他多吗?

(4)罗兰每天锻炼半个小时,你锻炼的时间比她长吗?

(5)大连冬天最冷是零下10度,你们国家的冬天比大连冷吗?

第六课

经历和经验的表达:动词+过

Indicating a past experience: Verb + 过

动词后边带动态助词“过”表示动作曾在过去发生。该动作一般不持续,说话时已经停止。强调过去的某种经历。例如:

When a verb is immediately followed by the aspect particle “过”, it indicates that the act was taken place in the past and is no longer in progress. The emphasis is on the past experience, e.g.

肯定式:动词+ 过

The affirmative form: Verb + 过

1 我以前来过中国。

2 来中国以后,我去过长城。

3 我听过日本音乐。

否定式:没(有)+动词+过

The negative form: 没(有)+ verb +过

4 我没打过针。

5 麦克没吃过北京烤鸭。

正反疑问句形式:动词+ 过+ 宾语+ 没有?

The affirmative-negative question form:Verb+ 过+ Object + 没有?

6 你以前来过大连没有?

7 你看过那个电影没有?

在连动句里要表示过去的经历,“过”一般放在第二个动词之后。例如:

To express a past experience with the sentence with verbal construction in series, one normally puts “过” after the second verb, e.g.

8我去那个饭店吃过饭。

比较:“过”和“了”

Compare: “过” and “了”

否定式不同。

The negative forms differ.

★过:没(有)+ 动词+ 过

9 这个电视剧我没看过,不知道好不好。

★了:没(有)+ 动词

10 昨天晚上的电视剧我没看,不知道好不好。

句子的意思有差别。

The meanings of the sentences also differ.

11 我学了一年汉语了。(还在学)

我学过一年汉语。(不学了)

12 他去年跟爸爸去了北京。(现在还在北京)

他去年跟爸爸去过北京。(现在已不在北京)

练习:

1 选词填空Choose the right words to fill in the blanks

了过

(1)这个语法我们还没有学。

(2)明天下午下课我就去医院看他。

(3)我认识李老师,她给我们上课。

(4)他从台湾给我带来一件礼物。

(5)我只看中国电视,没看中国电影。

2 用“了”或“过”回答问题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with “了” or “过”(1)你去过哪些国家?

(2)你吃过哪些中国菜?

(3)你听过中国音乐吗?学过中国歌没有?

(4)昨天晚上你做什么了?你看电视了吗?

(5)来中国以后你得过病没有?得过什么病?住过医院吗?

第七课

比较句:跟……一样/不一样

Comparative sentences: 跟……一样/不一样be like ( same as ) / unlike

汉语用“A跟B”表示比较的结果相同。

“A跟B一样”:A is same as B,e.g.

A B

小王20岁小张也20岁

→小王跟小张一样大。

这件红大衣500元那件蓝大衣也是500元、

→这件大衣跟那件价钱一样。

“A跟B不一样”表示比较的结果不同。例如:

“A跟B不一样”:A is not same as /different from B, e.g.

A B

这双鞋40号那双鞋41号

→这双鞋跟那双不一样大。

姐姐喜欢跳舞弟弟喜欢唱歌

→姐姐跟弟弟的爱好不一样。/姐姐的爱好跟弟弟不一样。

“跟……一样/不一样”还可以作定语。例如:

“跟……一样/不一样”may be used as an attribute, e.g.

1 他有一辆跟你这辆颜色一样的车。

2 我买了一本跟你那本一样的词典。

“跟……不一样”还可以说“不跟……一样”。例如:

For “跟……不一样”,we can also say “不跟……一样”, e.g.

3 我跟你不一样高。

= 我不跟你一样高。

4 我的房间不跟你的一样。

= 我的房间跟你的不一样。

练习:

1 用“跟……一样/不一样”说Reconstruct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with

A. “跟……一样”

例:我住1号宿舍,她也住1号宿舍。

→她住的地方跟我一样。

(1)我的专业是医学,玛丽的专业也是医学。

(2)我喜欢打网球,他也喜欢打网球。

(3)我去广州旅行,她也去广州旅行。

B.“跟……不一样”

(1)我今年毕业,弟弟明年毕业。

(2)我以后要当翻译,麦克要当大夫。

(3)这间屋子20平方米,那间15平方米。

2 根据实际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Answer the questions according to actual situations

(1)山本喜欢爬山,你的爱好跟她的一样吗?

(2)麦克不喝啤酒,你呢?

(3)玛丽对中国历史很感兴趣,你呢?

(4)田芳的书包是绿的,你的书包跟她的颜色一样吗?

(5)罗兰汉语考了90分,你考得跟她一样好吗?

第八课兼语句The pivotal sentence

当表达“让某人做某事”的意义时,汉语中使用兼语句。这种句子的谓语是由两个动宾词组构成。前一个动词的宾语又是第二个动词的主语,前一个动词是使令动词,常用的是“请”、“叫”、“让”等使令动词。

When we want to express “to ask someone to do something ”,we use pivotal constructions. The predicate of a pivotal sentence is formed by two Verb-Object phrases. The object of the first verb is at the same time the subject of the second verb, for examples, “请”、“叫”、“让”etc.

句子的语序是:

他让狗买报纸。

孩子请老师教他们写书法。

马克请老师教他太极拳。

练习:

一.看图写句子

Write pivotal sentences according to the following pictures.

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爸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父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医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填上适当的使令动词

Fill in the blank with the appropriate causative verbs.

1. 我________ 你看电影。

2.我们_________ 王老师教我们汉字。

3.我感冒了,妈妈__________ 我吃药。

4.他发烧了,大夫__________ 他打针。

5.今天来客人了,爸爸__________ 我去超市买几瓶啤酒。

6.明天是星期天,大卫__________ 我陪他去银行。

7.后天是奶奶的生日,妈妈_________ 我们哥俩给奶奶准备生日礼物。

8.公司__________ 我来中国学习。

9.小王__________ 我们吃中国菜。

10.妈妈不__________ 我吸烟。

三.续写句子

Comple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with the second verbs.

1.他想请我们______ 茶。

2.玛丽想请我们_________ 西餐。

3.老师正在教他们__________ 书法。

4.他们正想请老师________ 他们京剧呢。

5.老师让他_________这个问题。

6.老师让我们_____________ 自己的家庭。

7.老师让我们经常___________ 汉语。

8.天黑了,妈妈叫我_____________灯。

9.下课了,老师叫班长___________ 电脑和灯。

10.我的汉语不错,老师派我去____________大连市留学生汉语演讲比赛。

第九课条件状语连接词:“如果……,就……”;“要是……(的话),就……”连接一个复句。表示在假设情况下产生的结果。

“如果……,就……”;“要是……(的话),就……”links a complex sentence. It indicates the result of a hypothetical condition in the future, or the result of a hypothetical condition in the past, the latter is like subjunctive mood in English somehow.

例如:

1.如果他好好准备考试,就能通过。

2.你如果努力学习,就能成功。

3.如果没有你的帮助,就没有我的今天。

4.我如果八年前开始学医学,现就是医生了。

练习:

一.续写句子

Complete the following conditional adverbial sentences.

1.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就去爬山,怎么样?

2.如果准备好了,我们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就不去银行了。

4.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能得奖学金。

5.如果我是你,我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话,我早就送你去医院了。

7.要是我不来中国留学的话,我早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如果我有很多钱,我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说出下列句子,哪些是真实条件从句、哪些是虚拟条件从句。

Try to find out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a real-conditional clause,

Which is an unreal-conditional clause.

1.如果下午天气不好,我们就不去购物吧!

2.如果你喜欢京剧,就请个老师,好好学学。

3.你要是真有病的话,就可以打电话和老师请假。

4.如果我想学好汉语,我就有决心学好,你信不信?

5.如果你早点儿回来,就能看到我女朋友了。

6.要是你不想去的话,就早点儿告诉我。

7.如果没有友情,我们会感到很寂寞。

8.要是你去图书馆,就帮我把这本书还了。

第十课动作趋向的表达:简单趋向补语:动词+ 趋向补语

Indicating the direction of an act: the simple complement of direction follows the Verb in the sentence

常用的趋向补语:The common complement of direction:

来(进来、出来、上来、下来、回来、过来、起来)

去(进去、出去、上去、下去、回去、过去)

动词“来”和“去”用在一些动词后作补语表示动作趋向,这种补语叫简单趋向补语。表示动作向着说话人或说话人所谈及事物的方向时用“来”;表示动作背着说话人或说话人所谈及事物的方向时用“去”。

When the verbs “来”and“去”are used after some other verbs to function as complements and indicate the direction of an act, they are called a simple complement of direction. If an act is occurring in the direction of (towards) the speaker or something being referred to , “来”is used; for the opposite “去”is used.

一.不带宾语的趋向补语The complement of direction without any object The complement of direction follows the verb directly, without any word between them, e.g.

1.上来吧。(说话人在上边)

2.上课了,快进来吧。(说话人在里边)

3.老师在下面等着,快下去吧。(说话人在楼上)

4.办公室在五楼,坐电梯上去吧。(说话人在楼下)

二.带宾语的趋向补语The complement of direction with an object ※If the object of a sentence is a word denoting the place, it is placed after the verb and before “来”or“去”, e.g.

1.你上楼来吧。(说话人在上边)

2.外面太冷了,快进房间去吧。(说话人在外边)

3.上课了,我们进教室去吧。(说话人在教室外面)

4.他不在大连,他到北京去了。(说话人在大连)

※If the object of a sentence is a word denoting something or somebody, it is placed after the structure “verb + 来/去”and before “来”or“去”as

well, e.g.

1.老师带来了一本词典。/老师带了一本词典来。

2.今天他带来了一个朋友。/今天他带了一个朋友来。

3.妈妈给我寄钱来了。/妈妈给我寄来了钱。

4.上午爸爸打来了电话。/上午爸爸打电话来了。

练习

一词语连线

将左列动词和右列名词性词组连线组成动名词组。

二根据下列句型,用上表中的动名词组造句。

Make sentences with the Verb-Noun phrases from the blanks above, according to the following sentence pattern.

A:她给你带来了什么?

B:她给我带来了一些饺子。

寄来两张照片

请来一位翻译

借来一把伞

买来一台电视

三.用适当的动词及趋向补语填空

Fill in the blank with the suitable verb and the complement of direction.

1.A:老师在楼上等你呢,快_______________吧。

B:我马上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看见米娜了吗?

B:我看见她________ 教室_____________ 了。

3.A:我给你________________了一张大连地图。

B:谢谢。

4.A:他从山上________________吗?

B:还没有呢。

四.看图写句子,句子中要使用趋向补语。

According to the following pictures make sentences, where must be involved complements of direction. (The speaker may be upstairs or downstairs)

对外汉语语法课教案之汉语句子结构

对外汉语语法课教案之汉语句子结构 一、单句 1、句子是由词或短语构成的语言使用单位。句子能够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在口头表达上有一个较长的停顿,在书面上用句号、问号或感叹号来表示。句子分为单句和复句。 2、从结构上分,单句有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之分。由主谓短语构成的单句称为主谓句。从表达的角度看,主谓句中谓语的表达作用更重要。由其他短语或单个词构成的单句称为非主谓句。如 (1)禁止吸烟!(由动宾短语构成的非主谓句) (2)多可爱的小生灵啊!(由偏正短语构成的非主谓句) (3)进来!(由动词构成的非主谓句) (4)飞机!(由名词构成的非主谓句) 3、从用途上分,单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例如: (1)陈述句:叙述一件事情,或作出一个判断,表示陈述语气的句子,句末用句号。 如:改革开入二十年来,老百姓生活越来越好。今天是国庆节。他是一个勤奋好学的人。 (2)疑问句:提出疑问的句子,句末用问号。 如:谁是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难道不是最可受的人吗?(3)祈使句:表示禁止、命令、请求语气的句子。句末用句号,语气强烈时,也可用感叹号。 如:你要注意身体。你要勤奋刻苦。出发!禁止吸烟。不准讲话! (4)感叹句:表示强烈感情的句子,句末用感叹号。 如:多么平静的原野! 二、句子成分: 1、短语的成分主要有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短语带上语气语调就构成句子,构成句子的短语的成分也就是句子的成分。在一个比较完整的主谓句中,句子中各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一般是: [状语],+(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 (一)主语 1、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 例如:⑴中国人民志气高。⑵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事业。 2、有时主语由名词性词语充当,包括名词、数词、名词性的代词和名词性短语,多表示人或事物。作为被陈述的对象,在句首能回答“谁”或者“什么”等问题。这种句子可以叫做名词主语句。例如: (1)今天晚上‖特别冷。(2)明天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走出戈壁滩了。 ↓↓ ↓↓↓ 主语(偏正短语)谓语状语(时间)主语(代词)谓语 3、有时主语也可以由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性短语,主谓短语充当。这是以动作、性状或事情做陈述的对象。例如: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大纲1-60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大纲 1.介绍与说明:“是”字句 (1)基本句式:肯定式:A是B。否定式:A不是B。疑问式:A是B+吗?(2)用法:介绍或说明自己或他人的身份;说明时间;说明处所;说明或介绍国籍与籍贯。 2.疑问句(1) (1)基本句式:陈述句+吗? (2)用法:用“肯定句+吗”,用句中的动词或形容词的肯定式或否定式回答。用“否定 句+吗”问时,认为对方否定是对的就用“对/对了”回答;如果认为否定是错的就用“不 /不对”回答,表示回答是肯定的;疑问时语调要上扬。 3.否定的表达 (1)基本句式:不+动词+宾语/ 不+形容词 4.限制与修饰:定语+中心语 汉语的定语是位于名词前边的修饰语。定语用来表达对中心语的数量、时间、处所、归属、领属、范围的限制和对中心语的性质、状况、特点、用途、质料、职业等的描写。 对中心语限制的定语回答的是“哪一个”的问题,而对中心语描写的定语回答的是“什么 样的+中心语”的问题。 所属关系的表达(1):名词/代词+的+名词 所属关系的表达(2):“的”的省略,“我(们)、你(们)、他(们)”等在表示和人 相关的词语(亲属词、人组成的单位)前表示所属关系时,“的”常省略。 5.疑问句(2):特指问句 (1)基本句式:特指问句用疑问代词来询问。所用疑问代词有:谁、什么、哪、哪儿、 多少、几、怎么、怎么样等。 (2)用法说明:当对特定事物不知道时,就用特指问句,语序与陈述句一样。询问句子 的哪个成分就把疑问代词放在哪个位置上。 6.所有关系的表达:“有”字句 疑问式:主语+有+宾语+吗?肯定式:主语+有+宾语。否定式:主语+没有+宾语 7.汉语数字的读法 (1)1~100数字的读法 (2)询问10以内的数目:用“几” (3)询问10以上的数目:用“多少” (4)“二”和“两”的用法:都表示2,但用法不同。 二/两+量词二十/百第二、二月、二楼 (5)100以上数字的读法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40项

语法40项 1.助词“着” 表示行为、动作状态的持续。 ?让每位同学拿起一样东西,然后开始教学。 ?归纳并板书“V+着”,指出其表示动作或状态的持续。?让学生描述教室里的东西,如“教室的门关着”“老师戴着眼镜”,等等。 ?以对话的方式练习存现句: 地图在哪里挂着? 地图在墙上挂着。 老师在哪里站着? 老师在教室前面站着。 让学生归纳格式:“A+在+地方+V+着”。 操练,用“着”描述学生的外貌和穿着,让别的同学猜测描述的人是谁。 2.句末“了” 句末“了”主要有三种用法: 1.表达强烈的感叹语气; 2.表示事物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新的情况; 3.肯定某个事实。 ?先讲解1,“太……了”中的“了”表示感叹语气,用于评价。芒果太贵了。

玛丽太漂亮了。 天气太好了。 ?再讲2,关着门,让学生描述。门再打开,引导学生说“门开了” ?板书“句末V/Adj+了”表示发生了变化,再给出几张图片,让学生进行描述。 ?最后讲3,展示例句 我们是朋友10年了,我们早就是朋友了。 3.量词 ?汉语的数词和普通名词之间有量词。 ?“个”的适用范围比较广,是比较通用的个体量词。 一个面包 一个学生 一个杯子 ?根据具体情况做一定的解释:扁扁平平的是“张”,长长细细的是“根”,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联想进行练习,教师帮助纠 正和积累,每次积累的数量不宜过多,5个一组,1-2组比较合 适。 ?可以通过量词填空和量词搭配比赛的方式进行课堂练习,活跃气氛。 4.介词结构中的方位词 ?给出偏误

衣服放在床书本在桌子 ?汉语表示方位,必须在名词后面加上方位词(上、下、左、右、里、外、前、后……) ?讲清楚“处所”和“普通名词”的区别: 在学校上课在商店买东西字典放在教室 在床上躺着书放在桌子上衣服挂在衣柜里 ?帮学生建立“在……上”“在……之中”的框架,然后给出房间布置图或地图进行练习。 5.离合词的个别教学 把离合词放在格式中进行教学。 玛丽和谁见面? 玛丽和同学见面。 玛丽和同学见了面。 玛丽和同学见了一面。 ?“玛丽见面同学”是错误的。 ?帮助学生总结“见面”的用法。 6.离合词的总结性教学 ?当学生学习了若干个离合词之后,就可以进行总结性教学。?请同学回忆学习过的“离合词”,如:见面洗澡游泳跑步结婚帮忙 ?讲解离合词的特点:V和O之间可以加入“着、了、过”,还可以加入表数量和性质的词语。

对外汉语词汇课教案

对外汉语词汇课教案 对外汉语082班阮晶晶08030210 教学目的: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词汇和语法,并会用重点词造句 教学重点和难点:用“不仅”,“不过”,“对”,“越来越”等词造句 教学对象:汉语中级的留学生 教材:博雅汉语准中级加速篇I 第一课《三封E-mail》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引入:同学们,你们平时跟亲戚朋友联系吗?用什么方式呢?今天我们将要在课文中学到的就是人们用电子邮件E-mail来联系,告诉朋友自己的生活情况和遇到的事情。(5分钟) 2. 教师朗读第一封E-mail,学生倾听并用拼音记录不熟悉的词(读课文3分钟,遇到生词慢读) 3. 抽学生朗读9个生词讲解,老师正音并讲解,根据时间造句(30分钟) 略讲的词:素、司机、油、茄子、圣诞节(图片法);做法(举例、造句)(5分钟)重点讲解的词:(25分钟) (1)不仅一般跟“而且”连用,表示除了第一部分的意思以外,还有更进一步的意思,多用于书面语。 ①中国菜不仅有很多种素菜,而且做法也特别多。 ②在中国,以前春节的时候不仅学校、公司放假,而且商店、公园也关门。 ③现在的大学生,不仅要学外语和电脑,而且要学开车。 ④老板:小王,你喜欢唱歌吗? 小王:我不仅喜欢唱,而且唱得很好。 小结:以上这些例子中,“而且”后面表达的意思都比“不仅”后面表达的意思要更加进一步,所以这个句型的重点应该是在“而且”以后。 注意:“不仅……而且……”这个句型不能直接把名词放在其中 如例句②,不能说“春节的时候不仅商店而且公园也关门了”。 制造情景让学生造句: ①这首诗很长,也很难懂。——这首诗不仅很长,而且很难懂。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模拟试卷和答案.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模拟试卷一 注意: 1.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 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4.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下列词语是区别词的是()。 [A] 平常[B] 日常[C] 丰富[D] 富有 2、下列各组动词中都是不及物动词的是()。 [A] “出发”和“进行”[B] “咳嗽”和“毕业” [C] “成功”和“觉得”[D] “学习”和“休息” 3、成语“赏心悦目”的结构类型是()。 [A] 主谓并列[B] 述宾并列[C] 定中并列[D] 状中并列 4、下列各词中,不是集体量词的是()。 [A] 对[B] 群[C] 件[D] 打 5、“他连一口饭都没吃。”这一句式是()。 [A] 比较句[B] “把”字句[C] “连”字句[D] 被动句 6、教学语法又叫(),是根据教学需求而制定的语法体系, [A] 教材语法[B] 专家语法[C] 课堂语法[D] 学校语法 7、下列属于介词短语作名词的定语的句子是()。 [A] 进来参观的客人[B] 关于中国历史的文章 [C] 让他过去的时候[D] 不好的征兆 8、在受事主语句中,当主语是无生命体或者虽然是有生命体但不至于被误认为是后面动作的施事的时候,就可使用()。 [A] 意念被动句[B] “把”字句[C] “由”字句[D] “被”字句 9、“绝”和“绝对”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上。 [A] 句类[B] 肯定和否定[C] 音节[D] 位置 10、下列各组词中,不属于非持续性动词的是()。 [A] 死[B] 听[C] 看见[D] 倒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正确的填T,错误的填F。填

对外汉语综合课教案(初级).pdf

初级汉语综合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希望同学们能理解并掌握课文生词 2.掌握并正确运用新的语法点 3. 理解课文内容并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 词汇: 尤其、爱、有名 2.语法: 理解并正确把握语气词“了”在句末的用法 (文中“刮风了”“几点了”) 3. 课文与功能: 结合课文讨论喜欢的季节 三.课时安排:100分钟 四.教具准备: 1、PPT课件 2、图片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两分钟):师生问候,教师点名,目光关注到每一个学生, 向学生传递上课信息。 (二)复习及引入(10分钟): 1、检查作业,听写上节课生词 2、请学生用上节课学过的语法造句,老师简单点评,师生快速问答上节课内容,以巩固所学知识。 3、提醒同学天气转冷,及时加衣,照顾好自己。 (三)学习新课(80分钟): 1、【导入新课】(5分钟):展示图片一--冬天的雪景,老师先表达下自己对冬天的感受:畏惧—怕冷。再请同学们谈论下自己是否喜欢冬天,为什么。

2.【学习生词】(20分钟): (1)老师先顺读课文一遍,同学们按照课文生词表找出生词所在 刮风真滑冰/滑雪 爱有名一年四季 旅游尤其经营 (2)生词和重点词语 生词:以PPT集体展示生词,老师带读一边,学生齐读一边,学生接龙式读 一遍,每人读两个(老师指导发音难点并给学生随时正音,学生齐读时,老师只纠正有普遍 意义的发音错误,学生个别读时,老师有错必纠) 重点词语:(重点讲解大约三四个生词) 例如:尤其、爱、有名。 具体讲解过程如下: A.尤其:这是个副词。表示更加,一般用在句子的后一部分。 (一)尤其+形 词语扩展:尤其漂亮、尤其便宜 师生互动: 1.老师说大家的衣服都很好看,你认为玛丽的衣服最好看,你可以说 ---------玛丽的衣服尤其漂亮。 2. 校园外有很多超市,东西都便宜,其中一家特别便宜,我们可以说 ----------这家超市尤其便宜。 (讲解例句:第一个例句,用到了尤其,在这里主要是说玛丽的衣服在全体衣服当中最好看。第二个句子表示与别的超市相比,这家更便宜) (二)尤其+是 例句:大家学习都很认真,尤其是玛丽。 师生互动:你喜欢吃中国菜吗尤其是什么菜 你喜欢体育运动吗尤其是() B.爱:这是个动词。表达的意思是喜爱。 作为动词,可以分作几个意思: ------1..对人或事物有深厚的感情,可带名词宾语。 例句:我爱祖国/我爱妈妈/我爱你,父母爱儿女/老师爱学生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

第十八节汉语语法研究的问题和方法 一、面向新世纪的汉语语法研究的状况 (一)新世纪汉语语法研究面临的考验 经过整整一个世纪,汉语语法研究无论在理论体系的构建上,还是在语言事实的描写上,或者在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手段的运用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80年代以来,国外语言理论的介绍和运用,对汉语语法研究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语法研究的深度与广度都有很大的突破。过去的深厚基础与发展态势,为21世纪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发展营建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但是,发展势必会遇到新的困难,21世纪汉语语法研究将会受到极为严峻的考验,这种考验究竟是什么呢?我们认为主要是理论上的合理解释和应用上的直接服务。正如陆俭明、郭锐两位先生所说的“汉语语法研究所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理论和应用两个方面”(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所面临的挑战,2000)。 (二)新世纪汉语语法研究要做的工作 21世纪的汉语语法研究,应该摆脱过去某一种语言理论一统天下的局面。寻找语法形式与语法意义之间的对应关系,是语法研究的终极目的,探讨这种对应关系背后的认知心理机制则是21世纪汉语语法研究的中心课题。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 1、理论上的重新解释 21世纪的汉语语法研究,应该摆脱过去某一种语言理论一统天下的局面。寻找语法形式与语法意义之间的对应关系,是语法研究的终极目的,探讨这种对应关系背后的认知心理机制则是21世纪汉语语法研究的中心课题。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1)建立功能范畴观 语言靠组合和聚合两根轴来运转,就聚合关系而言,不仅体现在词类、句法结构关系等方面,表达同一类范畴意义的不同手段也可以形成一个聚合。在现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依据功能范畴的观点研究同一范畴不同表达手段的结构特点和功能价值,对于认识相关现象背后的心理机制会有所帮助。如语气范畴,其表达手段涉及到语气词、语调、语气副词、助动词、甚至某些相对稳定的结构;量的范畴涉及到数量词、某些形容词、副词、词的重叠形式等。时间范畴涉及到时间名词、时间副词、动态助词甚至某些句末语气词等。 (2)对语用因素进行句法处理 语言现象是句法、语义、语用的统一体,过去所总结的语法规则实际上是包含了句法规则和语用规则的。结构主义的语法分析基于句法结构体中某一成分在组合和聚合方面所具有的特点,如对于现代汉语中的“句中语气词”,根据结构主义理论,它们出现在句中主语和谓语之间,主要起停顿、舒缓语气的作用。从功能主义角度看,此类词是说话人对句子心理结构切分的一种手段,是一种功能标记,而非句法标记。但上述两种分析都不能解释所有的语言现象。句法和语用的“剥离”,对于语法规则的总结以及提高语法规则的有效性,是十分有益的。但这是一个颇为棘手的问题,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语用因素的范围有多大,语法分析中如何处理此类语用因素、语用成分及其形式特征是什么,语用成分有何句法地位等。 2、应用上的直接服务 从语法研究的应用价值看,主要体现在对外汉语教学和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上。陆俭明、郭锐两位先生的论文中有过较为恰当的提法:这两方面对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成果来说,是一面镜子,也是一面试金石。研究中得到的语法规则,拿到这两个领域中去用,立刻就可以看出哪些行,哪些还不行,或者说还不太行。可以这么说,语法规则直接服务于这两个领域“适切度”的高低,也是检验我们语法研究成果优劣的一个标志。 就目前情况看,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脱节依然是比较突出的现象。这种脱节现象的产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课后题教学文稿

1、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联系是任意的,那为什么这种联系既经确定之后就不能随便改变?如何理解语 言符号的任意性? 答:语言是一种符号。语言符号取决于能指和所指的结合。所谓“能指”,是指显示的事物,所谓“所指”,是指被代表的事物。例如交叉路口的红绿灯,红灯表示“禁止通行”,绿灯表示“可以通行”,这个“禁止通行”和“可以通行”就是“所指”,红绿灯就是“能指”。语言符号是语音和语义的结合体,语音表到与意义内容的结合并不依赖于因果关系,他们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本质的联系,每种语言都是约定俗成的习惯,因而必须承认每次结合都是偶然的,都是使用语言符号的社会自然形成的习惯。同一种事物,每种语言都以不同的声音或文字来表示,这也是各种语言之所以不同的重要原因。如果音义结合不是任意的,而是必然的,人类语言就不会有什么不同了。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个人使用语言的随意性是完全不同的,一个符号进入符号系统之后,它就要受到该系统中其他成员的制约,必须按照某一语言的结构体系组成话语,任何人都不能随意改变。 2、你是如何看待现代汉语形成中的历史文化背景的?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答:(一)多元性的汉文化的起源 汉语作为汉民族文化的代码,具有深刻的民族文化的历史背景,汉语同汉文化是同步形成和发展的,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至少有四个文化因素对汉语的形成和发展起到过重要的影响,多元性的汉文化的起源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原文化时期,汉文化是华夏民族和境内其他民族文化融合的综合体。从春秋延至秦汉,四方异族有的被中原统治者征服融合,有的流散他方,汉语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与周围民族语言密切交流的复杂过程。属于长江文化的“百越”分布在今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一直到云南,包括长江流域一带和中南半岛的一大片区域,在秦统一中国是,这些民族大部分成员,与中原人民共同组成了汉民族。中国北部边界地区为阿尔泰语系的人所管辖,因此阿尔泰与在汉语的一发力留下很多痕迹。 (二)具有统一作用的汉字 秦统一了汉字,使全国“书同文”,最终把我国黄河和长江两大文化中心统一起来。 (三)传入中国的佛教文化 佛教传入中国,有史可考的是其大约在汉武帝征服西域之后,佛教文化自此融入汉民族文化,渗透到中国文化的各个领域,成为中国文化核心的一部分。佛教文化对汉语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四声理论的建立2、书面语口语话倾向产生3、大量借词进入汉语词汇 (四)社会动荡带来的人口迁徙 3、现代汉语有几大方言区?答:1、北方方言区2、吴方言区3、湘方言区 4、赣方言区5客家方言区6闽北方言区7闽南方言区8粤方言区9晋方言区10平话方言区 3、有人认为汉语的语序重要,不同的语序会引起意义的变化。你是怎样看待汉语语序的价值的? 4、汉语的基本语法单位有哪些? 答:语素,词,短语,句子 5、怎么确定汉语的语法单位? 答:语法单位不能按音节来切分,应当按照结构关系和语义关系来切分。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大纲1-60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大纲 1. 介绍与说明:“是”字句 (1)基本句式:肯定式:A是B。否定式:A不是B。疑问式:A是B+吗? ( 2)用法:介绍或说明自己或他人的身份;说明时间;说明处所;说明或介绍国籍与籍贯。 2. 疑问句( 1) ( 1)基本句式:陈述句+吗? (2)用法:用“肯定句+吗” ,用句中的动词或形容词的肯定式或否定式回答。用“否定句+吗”问时,认为对方否定是对的就用“对/对了”回答;如果认为否定是错的就用“不/不对”回答,表示回答是肯定的;疑问时语调要上扬。 3. 否定的表达 (1)基本句式:不+动词+宾语/ 不+形容词 4. 限制与修饰:定语+中心语汉语的定语是位于名词前边的修饰语。定语用来表达对中心语的数量、时间、处所、归属、领属、范围的限制和对中心语的性质、状况、特点、用途、质料、职业等的描写。对中心语限制的定语回答的是“哪一个”的问题,而对中心语描写的定语回答的是“什么样的+中心语”的问题。 所属关系的表达( 1):名词/代词+的+名词所属关系的表达( 2):“的”的省略,“我(们)、你(们)、他(们)”等在表示和人相关的词语(亲属词、人组成的单位)前表示所属关系时,“的”常省略。 5. 疑问句( 2):特指问句 (1)基本句式:特指问句用疑问代词来询问。所用疑问代词有:谁、什么、哪、哪儿、多少、几、怎么、怎么样等。 (2)用法说明:当对特定事物不知道时,就用特指问句,语序与陈述句一样。询问句子的哪个成分就把疑问代词放在哪个位置上。 6. 所有关系的表达:“有”字句 疑问式:主语+有+宾语+吗?肯定式:主语+有+宾语。否定式:主语+没有+宾语 7. 汉语数字的读法 (1)1?100数字的读法 ( 2)询问10 以内的数目:用“几” ( 3)询问10 以上的数目:用“多少” (4)“二”和“两”的用法:都表示2,但用法不同。二/两+量词二十/百第二、二月、二楼 (5)100 以上数字的读法 (6)分数、百分数、小数的读法

对外汉语教学的的40个语法点

1.汉语的基本语序 主语 + 谓语 + 宾语 我学习汉语。 2.用“吗”、“呢”的疑问句 你去吗| 你去哪儿呢 3.用疑问代词的疑问句 他是谁|这是什么书|你去哪儿|你怎么去 4.正反疑问句 你是不是中国人—你是中国人不是 你有没有照相机—你有照相机没有 5.用“A还是B”的选择疑问句 你喝咖啡还是啤酒| 你去商店还是(去)书店 注意:“还是”和“或者”是有区别的: 星期天,我在家里看电视或者(×还是)听音乐。6.定语(用在名词前) (1)说明领属关系,应该用“的”: 这是我的书,那是他的笔。 (2)说明人或事物的性质,不用“的”: 他是汉语老师。| 这是中文书。 (3)说明亲属关系或单位,一般不用“的”: 他是我爸爸。| 那是我们学校。 7.状语(用在动词 / 形容词前) (1)副词作状语: 我常常去商店。| 她很漂亮。 (2)介词短语作状语:

我在中国学习。| 我从美国来。| 我跟中国老师学汉语。| 我给他写信。 | 你往前走。 | 我对他说了这件事。 (3)双音节形容词作状语,常用“地”: 他高兴地说:“今天是我的生日”。 (4)单音节形容词作状语,不用“地”: 你快走! (5)形容词前有程度副词,一般要用“地”: 他很认真地学习。 8.结果补语(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结果) 形式:动词 + 动词/ 形容词 (1)动词 + 动词(懂、见、完、在、到、给、成…): 我听懂了。| 我看见他了。| 作业做完了。|车停在门口。 (2)动词 + 形容词(对、错、好、清楚……): 你说对了。| 饭做好了。| 我听清楚了。 9.简单趋向补语 动词 + 上、下、进、出、回、过、起 / 来、去 动词后有宾语,趋向补语是“来 / 去”的情况: (1)宾语是处所词语的形式:动词 + 处所词语 + 来 / 去 明天他回北京来。| 他进图书馆去了。 (2)宾语是事物词语的两种形式: 表示完成:动词 + 来 / 去 + 事物词语 我借来一本书。| 他拿去了那支笔。 表示要求:动词 + 事物词语 + 来 / 去 你快倒茶来! 10.复合趋向补语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 (1)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试卷一 一、填充题(10%,每空1分,共10题) 01、语法这一术语包括三种含义,即()、语法科学、语法教材。 02、语法分析有两种基本方法,一种是(),一种是把整体切分成部分。 03、可以代替各类实词、具有替代功能的词是()。 04、双音节动词的重叠方式一般为(),例如“讨论讨论”。 05、代词和其他实词的区别反映在()功能上。 06、表示第一人称复数时,(“”)方便表示“包括听话的人”和“不包括听话的人”。 07、“下棋可以训练人的思维”和“思维训练可以用下棋的方式”两句中的主语分别由()短语担任。 08、“我们觉得这个人不错”和“我们希望考完了再去旅游”两句中的宾语分别有()短语担任。 09、“我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这个病句的错误是()。 10、“当时钟敲响十二下时,开始了另外的一天”这个病句的错误是()。 本文档由知识社https://www.360docs.net/doc/5e18583604.html,分享 二、单项选择题(16%,每题1分,共16题) 11、划分词类的标准应该是()。 A、意义 B、形态标志 C、语法功能 D、音节结构 12、谓词性词语是指()。 A、能充当谓语的词语 B、不能充当主语、宾语的词语 C、名词性词语 D、动词性词语和形容词性词语 13、助动词的语法特点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其中区别于一般动词的是()。 A、可以单独做谓语 B、可以用“X不X”格式表示询问 C、不能带助词“着、了、过” D、可以单独回答问题 “红通通”、“通红通红”都是形容词,下列语法特点不全都适合它们的是()。 14、“红”、 A、都可以做谓语 B、都可以受“很”修饰 C、都可以修饰名词 D、都不可以带宾语 15、下列一组词中全部是介词的是()。 A、其实、把、关于 B、被、似的、对 C、被、对于、于 D、所以、把、被 16、“仿佛一只雄鹰浮在天空一般”中的“仿佛”和“一般”分别是() A、动词和助词 B、副词和助词 C、动词和形容词 D、副词和数量词 17、“有饭吃”和“有人吃”这两个短语分别是( )。 A、兼语短语;兼语短语 B、兼语短语;连动短语 C、连动短语;兼语短语 D、连动短语;连动短语 18、把短语分成主谓、述宾、偏正等类别,主要根据是()。 A、短语的语法功能 B、短语内部的结构层次 C、短语内部的结构关系 D、短语内部成分结合的松紧程度 19、“他去请”、“去请他”、“请他来”分别是()。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教案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教案 一、基本教学情况 课程名称: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教学对象:中低级水平留学生 学生人数:3名 授课学时:45分钟 二、教学目的 1、通过引导、图示使学生学习第三课关于“在饭馆儿”的个生词,并学会其读音、写法; 2、通过讲解新词语的重点、难点,指导学生正确运用词语,并能在交际中使用; 3、适当对这些关于“在饭馆儿”的词语作出解释,从而扩大词汇量。 三、教学要求 1、要求能正确的掌握每个生词的读音; 2、要求能够正确书写每个生词 3、要求能运用本课生词造日常用的句子,并知道其运用的场合。 四、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将教学内容制作成Powerpoint或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生动活泼,语境具体,有助于理解。教师可采用动作表演、自由对话、分组对话等教学手段进行辅助教学,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深、更好的理解。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经常出去外边的饭馆吃饭” “有。” “那你们都是怎么点菜的呢” (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回答) “好吧,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课关于“在饭馆儿”的的词汇,认识一下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二)生词导读: 给学生发印有18的生词一张纸,生词上方标注有拼音,给2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由熟悉。 接下来用ppt展示生词,分成三组,分别让每个学生读6个,如果学生发音错误,教师进行纠正。

(三)讲解生词: 1、“正好”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在ppt上展示一张同学们坐在一起吃饭的图片,教师给出一个情景,“大家正在吃饭,Adam正好来了” (3)让学生们自主思考“正好”的意思,引导后讲解时“这时候,刚刚好”的意思 (4)练习:模仿上面的情景,让学生分别造一个有“正好”的句子。 2、“门口”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教师走到教室门口,向学生提问:“老师站在哪里” (3)向学生讲解“门口”的意思是站在门外面的意思。 3、“清蒸”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在ppt中插入一个关于“清蒸”的短视频,向学生讲解清蒸是做菜的一种方法 (3)向学生拓展其它的做菜方法,如炒,煮等。 4“味道”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在ppt 上展示四张关于“酸甜苦辣”的图片 (3)提问学生图片中的四种事物尝(吃)起来怎么样? (4)向学生讲解味道是舌头对于食物的感知,只有吃东西的时候才有感觉。 (5)练习:让学生就生活中常见的食物造一个关于“味道”的句子。 5、“嫩”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在PPt中展示两组图片,分别是“婴儿和老人”“嫩芽和大树”,采用对比的方法加深学生对嫩字的理解。 (3)讲解嫩的意思是“初生而柔弱”或者“幼稚” (4)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常见的嫩的东西,教师加以引导和纠正。 6、“香”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教师准备两个东西:香水和樟脑丸 (3)教师将香水拿到鼻子前面做深呼吸的动作,表示很香水;当把樟脑丸拿到鼻子前,捂住鼻子,表示难闻。用动作演绎加深学生对“香”的理 解,并告诉学生香的反义词是“丑”。 7、“菜单”“叫菜”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首先先展示菜单的图片,让学生清楚什么是菜单 (3)教师准备好一份菜单,请两名学生上台,一个当服务员,一个当手里拿着菜单的客人。让学生演绎一个情景:你在餐馆拿着菜单该怎么做

14春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作业4

考生答题情况 作业名称:14春《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作业4 出卷人:SA 作业总分:100 通过分数:60 起止时间:2014-4-22 11:43:08 至 2014-4-22 11:54:23 学员姓名:学员成绩:100 标准题总分:100 标准题得分:100 详细信息: 题号: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你喜欢这本还是那本?”是()。 A、是非疑问句 B、特指疑问句 C、正反疑问句 D、选择疑问句 标准答案:D 学员答案:D 本题得分:4 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是我们的一个总原则。 A、精讲精练 B、精讲多练 C、多讲多练 D、多讲精练 标准答案:B 学员答案:B 本题得分:4 题号: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你明天去机场接谁?”是()。 A、是非疑问句 B、特指疑问句 C、正反疑问句 D、选择疑问句 标准答案:B

学员答案:B 本题得分:4 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比较适用于中高级阶段的语法教学,其特点就是从具体的语言材料中总结语法规则。 A、实物道具法 B、对话法 C、举例法 D、图示法 标准答案:C 学员答案:C 本题得分:4 题号: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如仅仅表达赞美、惊叹、兴奋等感情,而无意向不知情者介绍这种情况,我们就用()。 A、“可”字感叹句 B、“真、好”字感叹句 C、“多”字感叹句 D、“多么”感叹句 标准答案:B 学员答案:B 本题得分:4 题号:6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主要用在是非疑问句中,即要求回答“是”或“不是”的疑问句中。 A、吗 B、呢 C、吧 D、啊 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本题得分:4 题号:7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本题分数:4 内容: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研究综述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研究综述 本文对近二十年来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研究进行综述。文章首先简要回顾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确立,然后系统地总结各家之说,附以笔者个人的观点和总结。 标签: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 引言 随着对外汉语教学这一学科的不断发展,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研究也逐渐成为学界关注的问题之一。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一问题日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并且存在着是否需要体系、有无体系和是否形成了体系之争。争论也促进了研究的深入。本文主要对近20年来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研究进行综述,首先对这一体系的建立进行回顾。 一、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产生和特点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是存在的,这一点毋庸置疑。它不仅是学科发展成熟的标志,也是编写教材、进行汉语水平考试标准和等级大纲的重要依据。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随着1958年《汉语教科书》的出版而定型,它奠定了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基本模式,被称为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奠基之作。 此书完成于结构主义语法风靡中国之时,它吸收了结构主义语法研究的最新成果,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语语言研究同步进行,创造了“理论——实践”双向研究的成功范例,所确立的语法系统和对语法项目的选择、切分、解释、编排等注意到了外国人学习语言的特点和学习汉语的难点。基本上体现了合理性和实用性,然而这一新的体系也必然存在弊端。 随着新的语言理论和新的教学观念不断提出,特别是汉语本体研究和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这套语法体系的局限性也不断暴露出来。20世纪80年代后期,特别是90年代以来,研究者开始对这一语法体系提出质疑,并提出要研究和修改现有的语法体系。 二、主要研究概况 对外汉语语法体系需要修改,相关学者已经达成共识,但是如何修改,是修改还是重建,各家的看法并不一致,以下是近20年来不同学者对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修改意见。 (一)在原有体系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完善 崔永华(1990)认为,《汉语教科书》中的语法体系理论基础太陈旧,体系

对外汉语入门汉语听力课教案

对外汉语入门汉语听力 课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14课教案 (汉语听力教程【修订本】第一册第65—70页)教学目的和要求: 1、输入并掌握“三声+三声”、“二声+三声”变调。 2、训练学生的听力技能和交际能力,特别要掌握的句型: 选择问句“……还是……”、正反问句“A不A”、疑问句“……怎么样”。 教学重点: 下列题目是重点,要多听、练、说。 1、【一、语音语调练习】的第二题:听后跟读,使学生熟练掌握“三声+三 声”、“二声+三声”变调。 2、【一、语音语调练习】第五题的“句重音问题”。 3、【二、听力理解练习】的第一题“听句子选问题”。 课型: 入门汉语听力课 教学方法: 听说法、提问法、复述法、选择法、听写法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请学生读第13课关于【一、语音语调练习】第五题,检查学生对句重音 的掌握情况:个别读,然后齐读一遍。 2、请学生复述【课外练习】的第1题;听写所填的词语: 衣服伞日用品东西 二、讲练新课 (下面我们来学习第14课。) 组织教学:发个每个学生四张卡片,分别写有A/B/C/D。做选择题时,听后,所有学生都需举牌亮出自己所选的答案。 具体讲练:(具体到每个小题,针对学生情况,可多放一遍或两遍录音。)【一、【一语音语调练习】 第一题:选择你在句中听到的词语。

方法过程:①连续放完10个小题的录音,让学生边听录音边确定答案→ ②个别学生读答案,不同意见的同学说自己的答案→③教师边说句子,边确认正 确答案。 第二题、听后跟读。 提示复习:“三声+三声”的变调规则:三声+三声→二声+三声 【二、过程方法:边听边跟读 第三题、听后标出句中划线词语的声调。 方法过程:①连续放完8个小题的录音,让学生边听录音边确定答案→ ②个别学生读答案,不同意见的同学说自己的答案→③教师边确认正确答案:读 出词语后,说明词语的声调,如“三声、二声”。→④教师和学生齐读句子。 第四题、选择你听到的句子。 方法过程:①连续放完8个小题的录音,让学生边听录音边确定答案 →②个别学生读答案(A/B/C/D),不同意见的同学说自己的答案→③教师确认 正确答案,请个别学生分别读句子。 第五题、听句子,根据句重音回答问题。 (一)听前提示:……还是……新的/旧的辆蓝……怎么样 (二)方法过程: (逐个题目进行)让学生边听录音边确定答案→学生说出答案→教师边说边板书听到的句子(和学生一起说,简单的句子不板书),并标出句重音,然后分析得出答案,并板书答案。 [二听力理解练习】 第四题、听一听,猜一猜。 设计意图: 听力课输入量大,在第二节小课开始先做这个类似于游戏的题目,活跃课堂气 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方法过程: 由于题目设计比较有趣味性,处理该题目时,每个题目根据情况,必要时可多放几遍,争取让学生自己说对答案,增强学生对汉语的学习兴趣。采用“听——问——讨论——确定答案”的方法进行。 补充颜色词和水果名,请学生尽可能地说自己已经知道的。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 句子

一、句子概说 一个句子的组成:一定的结构成分、一定的结构方式、特定的句调、一定的意义。 二、句子的结构成分(句法成分) (一)主语和谓语 语法学家对主语和谓语有三种不同的理解: 主语是对谓语动词而言。 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 主语指话题。 中国又爆炸了一颗原子弹。 老王,我昨天还见到他。 1、作主语的成分 主语可分名词性词语和谓词性词语。 名词、代词经常作主语。 数词、数量词也能作主语。 动词、形容词也能作主语。 名词性、谓词性短语也能作主语。 中国有悠久的历史。 我们爱语法。 七等于五加二。 笑是具有多重意义的语言。

骄傲是无知的产物。 教室里乱哄哄的。 他去比较合适。 吃得太饱不好。 锻炼身体很重要。 他们几个都累坏了。 放光的不都是金子。 我的男朋友很傻。 去北京查资料很必要。 注意: 昨天艺术家们有一场精彩的演出。 上海大剧院里艺术家们有一场精彩的演出。昨天上海大剧院里有一场精彩的演出。 上海大剧院里昨天有一场精彩的演出 昨天有一场精彩的演出。 上海大剧院里有一场精彩的演出。 一般名词﹥处所名词﹥时间名词 2、作谓语的成分

动词、形容词可作谓语。 名词也可作主语。 名词性、谓词性短语可作谓语。 我们开始吧。 身体好。 他呀,傻子。 主席作工作报告。 大家举手表决。 我看完了。 同学们选他当代表。 他的学问比我好。 这件事情知道的人不多。 3、主语和谓语的意义类型(1)施事主语 (2)受事主语 (3)中性主语 我说。狼吃羊。 报纸看完了。 叙述性谓语

描写性谓语 判断说明性谓语 狼吃羊 这件衣服好 知识就是力量 (二)动语(述语)和宾语 动语和宾语是共现共存的两个成分。 1、作动语的成分 动语由动词性词语构成。 我想回家。 学好外语。 讨论并通过了他的结婚问题。 有没有烟。 我不赞成派他去。 2、宾语的构成材料 宾语和主语相似,也分名词性宾语和谓词性宾语两种。景琦紧紧抱住她。 我买洗面奶。 买了五本。 这间客厅有六十多平方米。 学习语法知识。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教案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教案 一、基本教学情况 课程名称: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教学对象:中低级水平留学生 学生人数:3名 授课学时:45分钟 二、教学目的 1、通过引导、图示使学生学习第三课关于“在饭馆儿”的个生词,并学会其读音、写法; 2、通过讲解新词语的重点、难点,指导学生正确运用词语,并能在交际中使用; 3、适当对这些关于“在饭馆儿”的词语作出解释,从而扩大词汇量。 三、教学要求 1、要求能正确的掌握每个生词的读音; 2、要求能够正确书写每个生词 3、要求能运用本课生词造日常用的句子,并知道其运用的场合。 四、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将教学内容制作成Powerpoint或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生动活泼,语境具体,有助于理解。教师可采用动作表演、自由对话、分组对话等教学手段进行辅助教学,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深、更好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经常出去外边的饭馆吃饭?” “有。” “那你们都是怎么点菜的呢?” (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回答) “好吧,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课关于“在饭馆儿”的的词汇,认识一下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二)生词导读: 给学生发印有18的生词一张纸,生词上方标注有拼音,给2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由熟悉。接下来用ppt展示生词,分成三组,分别让每个学生读6个,如果学生发音错误,教师进行纠正。 (三)讲解生词: 1、“正好”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在ppt上展示一张同学们坐在一起吃饭的图片,教师给出一个情景,“大家正在吃

饭,Adam正好来了” (3)让学生们自主思考“正好”的意思,引导后讲解时“这时候,刚刚好”的意思 (4)练习:模仿上面的情景,让学生分别造一个有“正好”的句子。 2、“门口”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教师走到教室门口,向学生提问:“老师站在哪里?” (3)向学生讲解“门口”的意思是站在门外面的意思。 3、“清蒸”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在ppt中插入一个关于“清蒸”的短视频,向学生讲解清蒸是做菜的一种方法(3)向学生拓展其它的做菜方法,如炒,煮等。 4“味道”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在ppt上展示四张关于“酸甜苦辣”的图片 (3)提问学生图片中的四种事物尝(吃)起来怎么样? (4)向学生讲解味道是舌头对于食物的感知,只有吃东西的时候才有感觉。 (5)练习:让学生就生活中常见的食物造一个关于“味道”的句子。 5、“嫩”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在PPt中展示两组图片,分别是“婴儿和老人”“嫩芽和大树”,采用对比的方法加深学生对嫩字的理解。 (3)讲解嫩的意思是“初生而柔弱”或者“幼稚” (4)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常见的嫩的东西,教师加以引导和纠正。 6、“香”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教师准备两个东西:香水和樟脑丸 (3)教师将香水拿到鼻子前面做深呼吸的动作,表示很香水;当把樟脑丸拿到鼻子前,捂住鼻子,表示难闻。用动作演绎加深学生对“香”的理解,并告诉学生香的反义词是“丑”。 7、“菜单”“叫菜”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首先先展示菜单的图片,让学生清楚什么是菜单 (3)教师准备好一份菜单,请两名学生上台,一个当服务员,一个当手里拿着菜单的客人。让学生演绎一个情景:你在餐馆拿着菜单该怎么做 (4)当客人将菜单上想吃的菜告诉服务员时,跟学生说这就叫做“叫菜”。 8、“新鲜”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在ppt展示一组图片进行对比:一个鲜红的苹果和一个放久了的苹果 (3)向学生讲解新鲜的意思是:新鲜形容物品生产日期很近,没有遭受过多的污染。 (4)练习:让学生说说他们所知道的新鲜的东西,举出几个。 9、“清淡”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在ppt展示两组关于食物的图片:大鱼大肉和蔬菜水果,很浓的汤和很清的汤。 (3)向学生讲解清淡的两张意思:颜色、气味等不浓;食物含油脂少的

最新对外汉语教案(-双宾语句)

教学设计与管理语法点:双宾语句 第十七课:他在做什么呢?

一、课型 初级汉语综合课 二、使用教材 《汉语教程第一册下》对外汉语本科系类教材、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 三、教学对象 掌握了300词汇左右的汉语初学者 四、教学内容 语法点:双宾语句 五、教学目标 (1)掌握双宾语句的正确用法 (2)理解并且正确运用双宾语句表达 六、教学重难点: 掌握哪些词可以带双宾语哪些不可以,双宾语句的结构特点以及使用 七、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归纳法精讲多练

八、课时安排 本课为汉语教程第一册下17课《他在做什么呢》 共安排四个课时,每课时50min,本课为第三课时。 第一课时讲生词,本课共24个生词,按词性分类讲解。 第二课时讲语法点,1结合生词先讲练在/正/正在+动词+宾语 2. 讲练双宾语句 3.怎么+动词。 第三课时第四课时讲课文和课后练习 九、教具 ppt为主 十、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2min) 二、复习上一课时的生词(2min) 三、学习新语法点(40分钟): 1、导入语法结构 主语+动词+宾语1+宾语2 (展示一张老师教汉语的图片) 问1:老师教你们什么?----答:老师教我们汉语 给出例句:王老师教我们课文和语法

想一想:谁教?/给谁教?/教什么? 王老师课文和语法我们 (一张英文杂志的照片) 问2:玛丽给我什么?----玛丽给我一本英文杂志 (学生问老师问题的照片) 问3:他在干什么?----他在问问题 问谁?---答:他问老师一个问题 2、总结语法结构 S V O1(人) O2(事/物) 王老师教我们课文和语法 玛丽给我一本英文杂志他问老师一个问题 3、练习语法结构 练习一、替换 S O2 O1 老师我们汉语 男孩女孩一枝花 爸爸我礼物 练习二、看图完成句子 图1 爸爸送女儿生日礼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