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高端制造及新材料产业发展战略

浅析我国高端制造及新材料产业发展战略

我国用40多年的时间,追赶了西方国家200余年的工业化进程,因此产业链不全这是自然的,当前我国已进入工业化后期,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高质量发展是三个方面:经济、社会、生态全方位的高质量发展,是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高效率、公平和绿色可持续的发展。

经济方面:高质量发展是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高水平经济循环,全要素生产率持续提高的发展;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科技创新水平大幅提升,产业基础能力雄厚、产业结构合理、产业规模适度、质量效益高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发展。

社会方面:高质量发展是区域协调发展、城乡融合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的发展;是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形成,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的发展。

生态方面:高质量发展是资源能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质量根本好转,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科学适用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得以构建的发展;是“空天地一体、陆海统筹”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得以

完善,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得以形成的发展;是生态安全和优质生态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美丽中国基本实现的发展。

全球制造业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发达国家重振制造业,争夺和维护其全球产业链高中端位置,新兴大国制造业迈向中高端,但结构转型的过程艰难,资源富集国家被锁定在产业链中低端,迈向产业链中高端举步维艰,“一带一路”倡议及国际产能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和产业再平衡,全球制造业服务化进程快速推进。

2035年我国经济社会业态预测:制造业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打造先进制造业:产品的全数字化设计;加工过程实现自动化编程、仿真优化、数字化控制;实时采集生产过程中的数据,实现网络实时监控和自主调节,逐步达到柔性化生产、精细化管理。

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社会经济生产方式不断变革:新型材料器件、人工智能、大数据、新一代网络技术、建模与仿真等信息技术驱动各行各业向全领域、跨行业协同集成、交叉融合的方向发展,人类将迈入以“万物互联”为基础的崭新的智能化时代。

人工智能技术渗入产业融入生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家具、服装等传统消费品智能化升级的趋势明显,可穿戴产品、智能家居、数字家庭等新兴消费品层出不穷。

重视循环经济理念,绿色低碳生产技术和装备将普遍应用并引领发展:绿色低碳生产模式全面建立,工业生态链接广泛覆盖,实现节约化、高效化、洁净化生产。

新材料不断更新换代催生新兴产业发展:有机复合材料、生物活性材料与临床医学结合分别产生和发展了“电子皮肤”和组织再生工程。

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新时代中国科技发展的思路和重点。

1.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发展重点:(1)网络安全与新型显示,重点布局网络安全、光电功能材料与芯片、北斗、5G通讯、新型显示等重点领域。

1、网络安全:从专用互联网、行业互联网入手,大力研究自主可控的互联网关键技术。优先设计“真实可信、信息安全、访问授权、攻击预防、事后追溯、网络容侵、分级控制”的专用互联网。

2、光电功能材料与芯片:掌握光电功能材料与光芯片器件的核心技术,打造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中科院目前拥有5个光电/光机研究所,在芯片、光有源器件、光无源器件、光模快与子系统等方面具备较好的基础。

3、5G通讯:产业链条包括支撑层(网络规划设计,网络工程优化);基础层(射频器件,芯片,关键材料);传输层(主设备,基站天线,射频滤波器,小基站,SDN/NFV解决方案,光纤光缆,光模块、光器件,基站配套);应用层(系统集成,运营商,网络优化维护,移动终端设备);场景层(车联网自动驾驶,工业互联网,AR/VR,智能交通)等。3、新型显示:印刷显示:应重点突破关键材料(有机半导体材料、聚合物绝缘层材料、氧化物半导体墨水、纳米功能性材料、可溶性有机发光材料、量子点材

料、石墨烯材料),印刷涂布和喷墨打印生产工艺(量产OLED印刷工艺、柔性TFT背板工艺、柔性OLED工艺、柔性电子纸工艺、R2R集成/制造等)、印刷TFT与显示器件。

激光显示:重点突破关键材料(GaN衬底材料、InGaN半导体外延材料、AlGaInP半导体外延材料、芯片解理工艺等),器件工艺(器件封装工艺、RGB半导体激光器、光学模压成形工艺、RGB光源模组等)。

(2)集成电路与第三代半导体,重点布局集成电路、第三代半导体、支撑软件与指令集(EDA)、智能传感等重点领域。1、集成电路:突破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关键技术,以及制造集成电路所用的晶圆制造材料、硅片、光刻胶、电子气体、靶材等关键短板材料,实现14nm制程工艺的自主可控,并向7nm制程工艺发展。2、第三代半导体:突破GaN、SiC、AiN等核心材料,以及超高压电力电子器件、中高压电力电子器件、大功率射频/微波器件、可见光源器件、紫外光电器件等核心关键器件。3、智能传感:高铁、飞机、5G通讯、无人驾驶、社会管理、社会安全的发展对传感材料提出了更高的应用要求。不断发展新型传感材料,才能满足传感器件日益复杂的应用。

我国信息产业存在突出问题:2019年5月16日美国以安全为名将华为列入进出口管制的实体清单,从芯片与软件两个方面对华为断供。华为2018年采购700亿美元,其中芯片为210亿美元,

占销售收入1085亿美元的19.3%,其芯片主要用在手机。手机的基带处理芯片是当今对集成电路工艺水平要求最高的芯片,5G的手机将需要5nm工艺的芯片才能保证有较长的待机时间。华为在芯片设计方面的水平已经超过高通公司,5G的专用芯片均已自研成功,领先于美国。但芯片的代工线与芯片设计的EDA软件工具和指令集不在华为自身可控范围。

1.中国集成电路精密装备及代工线的装备水平较低。

集成电路材料包括硅材料、光掩模、光刻材料、电子气体、工艺化学品、CMP抛光材料、溅射靶材、专用封装材料等八大类。目前5nm和7nm的集成电路装备仅有荷兰等少数国家掌握,日本也几乎垄断了关键的材料。台积电与韩国三星的芯片代工线已是7nm,我国中芯国际公司目前稳定工艺是28nm,与国外相差了三到四代。

2.中国习惯“跟随式发展”,难以从根本上摆脱先行者控制,如CPU,主要是X86和ARM指令架构。目前集成电路EDA工具软件的三家公司全为美国所控,手机用应用处理器全部都是ARM架构,其授权也是美国所控,中国在这些方面几乎是空白。

3.国内产业资源分散,科技攻关同水平重复,企业产品低价位竞争,基础研究、高端产品和新技术研发乏力。高端芯片人才匮乏。

2.先进制造领域发展重点:

(1)光刻机,精密工作台是光刻机核心关键装置,其精度要求极高:加速度高至2g、速度1m/s以上、精度为纳米级的6自由度运动;对于100nm线宽的扫描曝光,要求定位精度<10nm,硅片台和掩模台间的同步平均误差<5nm。几乎接近物理极限,常规机械制造工艺无法实现。要实现光刻机的高速、大行程、6自由度纳米级精度运动,除合理的运动结构与精密检测技术外,关键在于数字化智能化控制,核心在于对引起误差的各种因素的补偿修正。通过补偿控制,我国研制的100nm光刻机工作台已实现了高速高精的技术要求。

(2)高档数控机床,重点布局功能部件、高性能功能部件、高档数控系统、创新工艺、专用软件与可靠性等方面。高档数控系统及高端核心零部件存在禁运风险。如量大面广的高端数控系统的90%以上、高精度长寿命丝杠导轨80%以上依赖进口。制造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制造所用的工作母机一直遭受封锁与禁运。高端工业软件基本被国外垄断,未来重点是补齐短板。

(3)智能机器人,重点布局核心及关键技术的原创性研究、高可靠性关键部件及核心元件、高速重载及超精密机器人研制、系统工艺应用解决方案、传感器、工业软件及设计方法等方面。机器人所需的视觉、力学、激光、声纳等传感器主要依赖进口。目前在机器人领域大量使用了相关进口工业软件,产品设计中的动力学仿真、有限元建模、电子设计自动化(EDA)等工业软设计软件国内尚处于空白,在集成应用环节中的机器人虚拟仿真和调试软件基本

由德国和法国垄断。国产机器人整机设计方面理论和方法研究比较弱,不能满足高端机器人的设计需求和机器人技术发展的需求。

(4)高性能医疗器械,1、重点解决基础材料、核心部件、关键工艺、智能系统短板。基础材料:特殊应用生物材料、高性能生物兼容材料、高性能部件材料等;如人工肺滤膜、超声传感器、试剂盒等。核心部件:CT系统的球管,MRI系统内部功放,电子器件如IGBT、MOSFET、ADC等。关键工艺:超导材料性能保证,起搏器生物兼容处理、CT滑环2000RPM高速旋转微米级偏差。智能系统:高效智能化、稳定可靠易用的软件控制系统等。2、创新链条与技术路线:核心技术:新材料,元器件,精密机械,控制技术,医学电子,信息处理,人工智能。系统装备:医学影像,体外诊断生命体征监测,先进治疗,植介入器械,康复与健康信息。检测验证:医学转化平台(安全检测、临床试验)。产业化:产业公司,医院。

3.新能源领域发展重点:重点布局动力电池、氢能、储能、核能、煤炭资源清洁高效利用等领域。

(1)锂动力电池,突破全气候、高比能量、高效、高安全、长寿命、低成本的全固态锂离子动力电池及系统技术。提升比能量和比功率:基于现有高容量材料体系提升材料的功率性能,优化电极设计;优化新型材料体系,使用新型电池结构。提升电池系统寿命:开发长寿命正、负极材料、提升电解液纯度并开发添加剂、优

化电极设计、优化生产工艺。提升动力电池系统安全性:研发新型隔膜、新型电解液、电极安全涂层、优化电池设计,研发新型材料体系。降低动力电池系统成本:采用新型材料体系和制造工艺路线。

(2)氢能,重点抓下游燃料电池关键核心技术,以带动上游制氢、储氢、加氢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核心技术研发。提高燃料电池耐久性:国内企业氢燃料电池的稳定寿命还在3000h 左右,而国际先进技术已经达到5000h 以上;提高关键材料和核心零部件国产化能力:如燃料电池用电催化剂、质子交换膜、炭纸等关键材料的开发多停留于实验室和样品阶段,空气压缩机和氢气回流泵等关键部件没有产品供应。突破氢气储存问题:采用碳纤维缠绕塑料内胆气瓶(Ⅳ型)储氢密度可提高到5.5%。我国尚未掌握此制造技术,有机液态储氢国内有一定研究基础,但缺乏示范考核。加氢站的关键零部件,如加氢枪、高压管线、管件、阀门等因依赖进口而提高了建站成本。

(3)光伏,重点发展晶硅太阳电池、薄膜太阳电池等关键产品,突破太阳能极多晶硅提纯技术、高效低成本太阳电池产业化技术、废弃组件回收技术等关键技术。

(4)核能,重点突破压水堆核能安全技术、耐事故燃料组件技术、数字化核电技术等关键技术。

4.生命科学、空天海洋技术领域发展重点:

(1)生命科学,围绕病毒学、病原微生物学、免疫学以及动物模型等开展深入系统的研究,努力推动病毒学及病毒与免疫系统互作研究的前沿理论与技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生命科学部未来重点关注的研究方向:病毒起源、进化、宿主和多样性的系统生物学研究;病毒的结构、功能、稳定性与毒力研究;病毒跨种传播的机制以及人类、动物与环境互作对病毒跨种传播的作用和影响;人畜共患病的病原、宿主以及传播与演化;冠状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的细胞生物学过程和分子机制;冠状病毒感染致病动物模型和病毒感染诱导的组织、器官病变机制;天然免疫系统对病毒感染的反应机制及在病毒疾病进程中的功能;病毒感染触发免疫系统紊乱和炎症因子风暴的机制;病毒感染与免疫记忆及耐受形成机制;病毒感染的免疫逃逸机制;疫苗及疫苗佐剂研究;基于病毒学和病毒诱导免疫反应机制的先导化合物研究;

(2)空天海洋技术,已启动相关重大科技项目和国家实验室布局。

产业集群——联合生产运营一体化智能平台。以电商平台、企业物联网为手段,质量、环保、成本大数据分析为工具,通过政策优惠吸引优势企业和产能加入,分步骤实现产能协作、技术联合、采购联合、销售联合,形成优势产能的集约化运行管理,打造“钢铁产能联合体”。2019年,集成产能规模超过3000万吨,2020年集

成产能规模超过1亿吨,在政府政策支持下,远期可望集成产能规模超过4亿吨。

产业集群网络钢厂的动管理和生产服务体系—智能化平台经济体代替企业经济体。对网络钢厂的理解:1+N:1个总部运营中心协同N个产业合作伙伴,打造开放共享的网络化产业协同体系。

钢铁智能制造严禁路径:1是智能制造1.0,2是智能制造2.0,3是智能制造3.0这些。

制造业重点任务:新材料标准化:构建新材料产业标准体系;建立新材料评价标准体系;优化新材料标准供给结构,包括研制高端装备用特种合金材料标准、关键战略材料“领航”标准、先进半导体与新型显示材料标准,积极布局前沿材料标准研制;推进新材料标准制定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协同;探索新材料标准制定机制创新;推动新材料标准国际合作;开展新材料产业标准化应用示范;建设新材料标准化平台

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全面开展工业基础标准化提升;稳步推进装备制造业智能制造标准化;实施装备制造业绿色制造标准化;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标准化;推动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能源装备、农机和工程机械、重型机械等重点领域标准化突破。

新一代信息技术及人工智能标准化:集成电路标准化;半导体芯片标准化;大数据标准化;云计算标准化;智慧城市标准化;物联网标准化;信息安全标准化;新一代移动通信标准化;人工智能标准化。

消费品标准化:加快消费品标准供给体系改革,包括夯实消费品质量安全标准基础、提高消费品标准市场供给能力、加快国内外标准接轨、推动标准与科技协同;优化标准供给结构,包括发展个性定制标准、制定绿色产品标准、健全智能消费品标准、完善售后服务标准、优化物流标准体系;推动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加快培育标准创新型企业;围绕家用电器及电器附件、电子及信息技术产品、家具及建筑装饰装修材料、服装鞋帽及家用纺织品、儿童用品、日用化学制品及卫生用品、食品、交通工具等消费品重点领域开展标准提升工作。

发达国家重振制造业,争夺和维护其全球产业链高中端位置,新兴大国制造业迈向中高端,但结构转型的过程艰难,资源富集国家被锁定在产业链中低端,迈向产业链中高端举步维艰,“一带一路”倡议及国际产能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和产业再平衡,全球制造业服务化进程快速推进。

生活性服务业内容更加丰富、方式更加创新,市场化、精细化、优质化养老服务成为主流:居民和家庭服务中的团购型、体验型、共享型、上门服务型得到广泛应用;大众化、个性化、特色化服务

需求爆发式增长,智慧服务、融合服务、聚集服务、品质服务、精准服务、安全服务已经成为居民生活服务业发展的大趋势;各类市场主体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和老年用品,养老服务供给以市场为主体,政府保基本。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加速融合,集群趋势愈加明显,服务方式呈现虚拟化、网络化、外包化:与制造业融合,重点行业快速发展。制造业发展形成服务化趋向,制造产品与知识和技术服务一同售出,服务环节的附加值比重越来越高。集群发展趋势明显,形成产业集聚区。总部基地、软件与服务外包基地、科技创业园、创意产业园、物流园区等在国内发达城市中逐渐形成。生产性服务业的服务方式呈现虚拟化、网络化、外包化。依托信息技术的生产性服务以其跨地区、跨时空、快捷、集成凸显其优越性,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知识化、智能化服务水平提升,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竞争力。

以大数据为支撑的平台经济是以新型基础设施(云、网、端等)为基础,以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为驱动,基于互联网平台,通过资源共享模式,实现产业跨界融合、业态创新等的一种新型经济,是产业组织者高级化的发展形态。2019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34.81万亿元,网民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64.5%,平台经济已经占据了GDP的35.13%。2017年阿里研究院与德勤联合发布研究报告《平台经济协同治理三大议题》,估算电子商务平台交易规模(B2B、B2C、C2C)、互联网平台营收、平台推广、平台游戏

等平台类业务的产值,预估2030年中国整体平台经济规模可达100.4万亿人民币。未来随着高端芯片、量子芯片、人工智能、物联网、工业互联网、5G、AR/VR、区块链等技术的发展,平台经济将以更迅猛的速度发展。

当前,智能制造已成为制造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与成熟,各国企业积极探索通过工业互联网带动企业实现数据驱动的商业模式创新。同时,信息技术驱动研发模式的变革,数字化研发平台、材料基因工程等新型研发模式也已取得新突破。

三一重工已搭建智能化程度极高的无尘工厂(18号厂房),并搭建“终端+云端”工业大数据平台,追踪全球38万台联网的混凝土搅拌机、挖掘机和起重机,通过分析世界各地运行的机器实时反馈到附近数据中心的信息,为产品创新提供数据支撑。同时,三一重工还孵化了工业互联网平台树根互联,快速搭建起产品数字化、设计研发数字化、生产制造数字化、后市场服务数字化和商业模式创新的平台服务,并打造了包括铸造产业链、注塑产业链、纺织产业链等在内的14个行业云平台,带动产业链大批上下游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至今积累了1000多亿条的工程机械工业大数据,实现了对状态信息的低成本实时采集,积极构建起数据驱动的产品研发体系。

海尔集团积极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采取协同研发、众筹融资、众包设计、网络制造等模式,对接全球设计资源与用户需求,征集产品和技术解决方案。海尔集团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已在全国各地及企业中广泛推广,以平台为纽带,将各企业生产要素和资源汇聚,推动各产业链环节形成分散化的组织形态。目前已有全球食品、电子、家电等各领域200多万专业研发设计人员注册。

科技研发服务标准化:研制科技资源数据分析、技术交易、科技咨询、检测监测评估等方面系列标准;研制服务能力提升、服务质量保证等方面系列标准、

现代物流、现代供应链标准化:优先研制共同配送、托盘循环共用、物流服务质量和安全、库存管理、海铁联运、冷链物流及冷链多式联运、综合货运枢纽、运输服务、设施与设备、物流服务与信用评价等标准。

数字经济标准化:研究制定咨询服务、集成实施、运行维护、云计算服务、数据服务、面向制造装备的远程诊断维护、定制生产服务、人工智能开源规范及服务能力评价等领域标准。

金融服务标准化:开展重要金融机构和金融控股公司监管、重要金融基础设施监管、金融业综合统计、金融风险防控等需要加强多部门统筹协调的标准体系研究。

商务服务标准化:建立跨境电子商务、单一窗口与国际贸易便利化、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业电子商务、社区电子商务、工业电子商务、旅游电子商务等重点领域标准体系。

节能服务标准化:优先制定节能服务管理类、节能效果评估类、节能量计算类等标准。

老龄社会服务标准化:健全居家服务、社区服务各项服务标准、设施设备标准、服务质量评价标准、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标准。

健康服务标准化:优化和完善护理、助产、医疗辅助服务、医疗卫生技术等方面评价标准。

旅游服务标准化:加强在旅游分类、生态环境保护等旅游基础标准,旅游景点景区、旅行社、宾馆饭店等旅游要素标准。

体育服务标准化:全面推动健身休闲标准体系建设,推动建立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国家指导标准体系。

居民和家庭服务标准化:围绕诚信建设、服务质量、业态创新等方面制修订相关标准。

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智能制造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对材料提出了更高要求,新材料的研发难度前所未有。科技创新是决定制造业竞争格局最重要、最根本的决定因素。新材料产业应坚持走深层次自主创新发展道路。部分新材料技术创新进入“无人区”。鼓励新材料企业探索他国没有形成的技术,掌握更多他

国所不掌握的新材料高新科技,在“创新无人区”自主寻觅路径,创造市场还未出现的新需求,形成我国真正的核心竞争优势,与他国形成技术上的平衡与牵制。

生产体系基本完整,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研发能力不断提升,创新体系逐步建立;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区域特色产业集群初步形成;新材料应用水平逐步提高,创造了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2018年新材料产业产值达3.64万亿元,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取得了丰富的研发成果,科技论文和发明专利数均位居世界第一;形成了数量可观的研发队伍,拥有院士200余人,科技活动人员达115万人。

存在问题:支撑保障能力不强,受制于人问题突出,产业链自主可控性较差。原始创新能力不足,创新链不通畅,难以抢占战略制高点。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资源利用率不高,环境负荷重,智能化水平较低。质量技术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产业支撑体系不健全。产业发展环境不优,未形成良好产业发展生态。

2019年7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时强调,要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这是我国经济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经济应对外部复杂环境的立足之本。

2019年8月,在中央财经委第五次会议上,要求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做好顶层设计,打造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的产业链,

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以夯实产业基础能力为根本,以自主可控、安全高效为目标,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

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重大部署,具有重大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在当前发展阶段,新材料治理能力的提升主要表现为新材料产业基础能力的提升。

强化基础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材料技术,补齐新材料短板,完善新材料产业链配套,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提升产业链、优化创新链、配套服务链、培育人才链,从而提升新材料产业基础能力,推动新材料产业真正走向高质量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爆发式增长,材料能买则买,对材料的原创性、基础性、支撑性缺乏足够的重视。新材料成为我国“短板”中的重灾区,对产业安全和重点领域构成重大风险。

中国工程院2019年组织研究的制造业26个领域中外对比分析报告显示,新材料领域与制造强国相比差距大,属于对外依存度极高的8类产业之一。通过分析梳理信息显示、运载工具、能源动力、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国防军工等五大领域所需的244种关

键材料发现,我国在先进高端材料研发和生产应用方面差距甚大,仅有13种材料国际领先,有39种国际先进,与国外有较大差距的101种,其中与美国有巨大差距的有23种。在中央财经委第五次会议上,要求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做好顶层设计,打造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的产业链,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以夯实产业基础能力为根本,以自主可控、安全高效为目标,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

新材料是指新出现的具有优异性能和特殊功能的材料,或是由于成分或工艺改进使性能明显提高或产生新功能的基础材料,其研发及工程化应用依赖于新原理、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以及新装备的综合运用。

近年来,世界主要国家都对新科技革命具体发生的领域以及哪些技术会率先突破展开了深入预测分析:2013年,麦肯锡咨询发表的研究报告提出了12项改变世界的颠覆性技术;2017年9月,欧盟委员会发布的《面向2018-2020年的H2020ICT工作计划》将工业数字化技术、数据基础设施、5G、下一代互联网等技术作为未来研究计划;英国先后推出了《在英国发展人工智能》、《下一代移动技术:英国5G战略》及《英国数字化战略》等发展规划;2019年2月,德国联邦经济事务与能源部发布《德国国家工业战略2030》,分析了自动驾驶、人工智能等颠覆性技术对德国工业的挑战。近日,美国科学院、工程院和医学科学院发布了全球材料

科学研究报告《材料研究前沿:十年调查(2019)》,展望了未来具有发展和应用前景的新材料。

以上研究结果有助于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给产业转型升级带来新的重大机遇。

从当前世界主要国家技术发展现状及发布的预测报告来看,未来可能引发产业巨大变革的颠覆性技术包括:量子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基因编辑、物联网技术、颠覆性医疗技术、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能源存储技术、云计算、可再生能源技术等。

未来10-20年,这些颠覆性技术的快速发展将对我国信息、能源、医疗和交通等领域带来巨大的、革命性的影响,同时将催生对量子材料、新一代生物医用材料、新型能源材料、超材料、超宽禁带半导体材料、高温超导材料、石墨烯等二维材料、智能材料、超高性能高分子及复合材料、3D打印材料、高熵合金、新型显示材料、仿生材料等新材料的巨大需求。

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大尺寸硅需求量达40亿平方英寸/年、第三代半导体等先进半导体抛光片的需求量达7.5亿片/年,其中照明和工业节能,年需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外延芯片约6亿平方英寸;新型显示材料的需求量约为3.5亿平方米/年;发展航空装备业,大客机、军用机数千架,航空发动机用量将达3万台,加大修换件,

高温合金用量7万余吨;建设上千台600 ℃、700℃超超临界火电机组,需耐热钢和耐热合金量数千万吨。发展高端装备,基础零部件用轴承钢、齿轮钢、模具钢的年需求量分别为300万吨、200万吨和50万吨;建设海洋资源勘探、开采、储运及基础设施,钢及耐蚀合金需求量60万吨/年;新增5条西气东输线,需X90/100管线钢1600万吨、石油管64万吨;水资源高效利用(2020年),海水淡化和废水再用规模约分别达到300万m3/d和300亿吨/年,需高性能分离膜材料约1亿m2;与燃煤锅炉相关的大气污染治理(脱硫、脱硝、PM2.5)(2017年),投资规模总约3000亿,需高性能催化剂、耐磨耐蚀及除尘材料合计约400万吨。

能源技术清洁化、能源供应多元化、电力输送控制柔性化以及电力应用节能高效化主导能源动力领域的发展方向,需优先发展700℃超超临界电站汽轮机关键结构件、重型地面燃气轮机、深海能源钻采平台、超大型海上风电、灵活交直流输变电装置、全新磁动力系统等六个典型装备或系统。

比如,磁动力系统的创新及应用,可推动高精度永磁传动、磁力联轴器、磁悬浮轴承、永磁电机、磁传感器、磁力机械、磁性仪器仪表等磁科技的发展,在航空航天、新能源动力汽车、船舶、轨道交通、工业及医用康复机器人、绿色节能家电、核电、风电等战略型新兴领域,需要高效、节能、长寿命的全新磁动力系统替代现有传统的动力系统,将催生万亿规模的磁动力产业。

化工新材料产业现状剖析与未来发展

化工新材料产业现状剖析与未来发展 以下是出guo实用资料栏目的化工新材料产业现状剖析与未来发展,供您参考,请点击出guo()查看。 化工新材料,即通过化学合成的手段生产的新材料,以及以化工新材料为基础通过二次加工生产的复合材料。从物质结构看,主要是有机材料,也包括部分无机材料(主要是无机非金属的纳米粉体材料);从产品工业类别看,包括:新领域的高端化工材料—工程塑料、合成橡胶、高性能纤维、生物降解塑料、热塑性弹性体、纳米复合材料、有机氟硅材料、无机化工新材料等、传统化工材料的高端品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高吸水性丙烯酸树脂等、通过二次加工生产的化工新材料—木塑材料、功能性膜材料等。 产业发展现状 中国已成为世界化工新材料最活跃的市场,据测算xx年市场规模达3300亿元人民币,但是中国在各个领域都尚未完全满足国内需求。为此,化工新材料相关产品被明确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xx-2020年)》基础原材料主题。 十一五期间发展成就 中国化工新材料产业经过“十一五”时期发展,已初步形成一个新兴的产业门类。xx年全行业总产值约为2000亿元人民币,企业和科研单位数量达2000家,从业人员在100万左右。化工新材料各个领域主要品种中国均有生产,所有小品种均开始着手进行了研究,

部分产品产量已位居世界前列,少量出口,中国已逐步成为世界化工新材料生产大国。 针对国内外下游市场需求,培育了一批化工新材料产业。如中国合成橡胶总生产能力由xx年的132.7万吨增长到xx的271.7万吨,年均增长率达到21.0%,超过中国合成橡胶40多年产能发展的总和。中国已成为世界合成橡胶生产大国,总产量位居世界第二。国家多年来的引导和支持加速了中国功能膜产业的形成和发展。现在,全国从事功能膜研究的院所、大学近100家,膜制品生产企业有300余家,工程公司超过1000家,在功能膜几乎所有的领域中国都开展了工作。 针对国家重大工程及产业需求,突破了一批关键化工新材料产业化制备技术并发展了一批龙头企业。碳纤维一直是航空航天重要的配套材料,这一材料生产技术在“十一五”期间取得产业化突破。威海拓展公司和中复神鹰公司均已建成千吨级碳纤维(相当於日本东丽T300级)生产线。丁基橡胶在汽车内胎、轮胎气密层、药瓶橡胶塞中大量使用,以往长期依赖进口。 “十一五”期间,中石化集团开发出聚合级异丁烯生产技术,形成了万吨级丁基橡胶生产能力,填补了国内紧缺的丁基橡胶生产空白,使中国七大通用合成胶种全部实现了国产化。聚苯硫醚(PPS)工程塑料在“十一五”期间也取得突破。四川得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十五”千吨级加压法合成线性高分子量PPS树脂生产线基础上,不断突破工程化放大技术,目前已形成超过3万吨的树脂合成规模,装置能力居世界第一。

新材料行业发展趋势

新材料行业发展趋势 与传统材料相比,新材料产业具有技术高度密集,研究与开发投入高,产品的附加值高,生产与市场的国际性强,以及应用范围广,发展前景好等特点,其研发水平及产业化规模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国防实力的重要标志,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新材料产业的发展。下面是有关于新材料行业发展趋势的分析,一起来看看。 中国新材料产业发展前景分析新材料作为二十一世纪三大关键技术之一,是高新技术发展的基础和先导,已成为全球经济迅猛增长的源动力。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人们在传统材料的基础上,根据现代科技的研究成果,开发出新材料。新材料按组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如陶瓷、砷化镓半导体等)、有机高分子材料、先进复合材料四大类。按材料性能分为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结构材料主要是利用材料的力学和理化性能,以满足高强度、高刚度、高硬度、耐高温、耐磨、耐蚀、抗辐照等性能要求;功能材料主要是利用材料具有的电、磁、声、光热等效应,以实现某种功能,如半导体材料、磁性材料、光敏材料、热敏材料、隐身材料和制造原子弹、氢弹的核材料等。新材料在国防建设上作用重大。例如,超纯硅、砷化镓研制成功,导致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诞生,使计

算机运算速度从每秒几十万次提高到每秒百亿次以上;航空发动机材料的工作温度每提高100℃,推力可增大24%;隐身材料能吸收电磁波或降低武器装备的红外辐射,使敌方探测系统难以发现等等。 在新材料产业中分布情况 21世纪科技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是新材料的研制和应用。新材料的研究,是人类对物质性质认识和应用向更深层次的进军。 信息材料是最活跃的新材料领域,微电子材料在未来10~15年仍是最基本的信息材料,集成电路及半导体材料将以硅材料为主体,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及新一代高温半导体材料共同发展。光电子材料将成为发展最快和最有前途的信息材料,主要集中在激光材料、高亮度发光二极管材料、红外探测器材料、液晶显示材料、光纤材料等领域。 XX年,在“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计划的推动下,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加速,关键技术取得突破,蓝光功率型LED芯片发光效率达到90mW,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封装的功率型白光LED发光效率超过30lm/W,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立了上海、大连、厦门、南昌4个国家半导体照明产业化基地,民营资本投资近37亿元人民币,我国LED产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 XX年我国推出了激光电视样机,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

发泡材料行业报告

发泡材料产业调研报告 一、行业管理与法律政策 高分子发泡材料属于新材料行业,由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承担主要的行业管理与监督职能,具有制定行业政策,提供技术改造指导等职能。行业引导及服务职能由中国复合材料工业协会承担,行业协会主要负责技术指导与交流,供求关系调查,装备与原材料情况调研,经济评价与调研,协调行业内企业关系等方面。本行业内企业面向市场自主经营,政府职能部门进行产业的宏观调控,行业协会进行自律规范。 根据加工设备,我们主要进行发泡塑料和结构泡沫材料的开发。根据国家统计局2002年9月2日颁布的《国家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国统字[2002]044号),我们拟将生产的软质发泡塑和结构泡沫材料属于塑料制品业(二级目录代码为30)下的泡沫塑料制造(四级目录代码3040)。 新材料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国家产业政策重点鼓励发展的行业。而高分子发泡材料是我国新材料发展的重点之一,国家已将其列为优先发展的鼓励项目并制定一系列扶持政策: 1、2000年7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联合修订发布《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2000年修订)》,目录指出:高分子材料是国家鼓励发展的重点产业化领域。 2、2000年9月15日,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目录》,将“有机高分子材料”列为国家优先支持发展的新材料产品。 3、2005年12月2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发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目录指出:复合材料、功能性高分子材料、工程塑料及低成本化、新型塑料合金生产是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 4、2007年1月23日,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商务部、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修订发布《当前优先发展的搞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07年度)》,指出当前高分子材料领域是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项目。 5、2007年4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发布《高技术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规划指出:“新材料是促进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围绕信息、生物、航空航天、重大装备、新能源等产业的发展需求,重点发展特种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纳米材料、复合材料、环保节能材料等产业群,建立和完善新材料创新体系。” 6、2008年4月,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中将一系列高分新材料相关技术列为《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中。 二、基本理论与行业简介 发泡材料的分类方法较多,常见的有3种分类方法。 (1)按硬度分类可分为软质、硬质和半硬质3类。在23℃和50%的相对湿度下,各类泡沫塑料的弹性模量如下:软质泡沫塑料,弹性模量小于70MPa;硬质泡沫塑料,弹性模量大于700MPa;半硬质泡沫塑料,弹性模量为70-700MPa。 (2)按密度分类可分为低发泡泡沫材料、中发泡泡沫材料和高发泡泡沫材料。

新材料研究院工作情况汇报20131009

成都新材料产业研究院 工作汇报 为了促进新材料科技创新成果在我市落地转化,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助推成都新材料产业功能区高质高位建设,经市政府2010年12月8日批准(成办函[2010]298号),市科技局、新津县政府双方按“政府主导、公司化管理、产业导向、市场驱动”原则,在新津县共同组建了成都新材料产业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 研究院自成立以来,始终紧贴我市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和成都新材料产业功能区建设的现实需求,在市科技局、新津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与支持下,努力克服研究院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尽力发挥市政府批复所确定的创新企业孵化、招智引技、研究咨询与展示交流等职能作用,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研究院基本情况 研究院于2011年2月15日在市民政局登记注册为民办非企业单位,注册资金共计40万元(由新津县工投公司、新津事丰医疗器械公司、成都维德医疗器械公司、湖南长沙思龙顾问公司分别出资10万元)。研究院现有资产总额548.5万元,其中固定资产116.8万元;现有在职员工15人,其中硕士以上人员5人。

为了构筑战略智库和高端智力支撑,研究院聘请国家“863”计划新材料领域专家组首席专家、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徐坚任院长,组建了包括8名院士在内的52人专家咨询委员会,建设了400人库容的新材料专家数据库。 为了推动新材料科技创新及其成果转化,研究院着力建设了创新研发平台、公共技术平台和科技服务平台。 二、主要工作情况 (一)招智引技与创新企业孵化。围绕我市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领域所需的前沿、核心、关键技术和优秀人才,开展项目搜寻、遴选、评估和引入工作。目前,已成功引进落地高速重载铁路关键消耗材料、烟气脱硫脱硝催化材料、高端柔性集成线路基材FCCL、小型化片式功率电感器关键材料等科技项目4个。引荐并跟踪服务云天化新材料科技产业园、成都技术转移集团新材料中试及孵化基地、年产360万片高亮度LED用基础衬底和基板材料、SCR催化剂的再生及应用、聚合物纳米水分散体及塑料涂装用高功能环保涂料、太阳能电池背片材料、杭州威士德喷码材料、新型血管支架、表面改性人工心脏瓣膜等科技产业化项目16项。遴选储备微纳米管粉体材料、电子级聚酰亚胺(PI)薄膜、镁合金关键材料、新型高性能基体树脂苯并噁嗪、聚酰亚胺液晶取向剂、TVA发泡鞋底材料、防静电紫外光固化涂料及水性电磁波屏蔽涂料等中试孵化项目20项。 (二)创新研发与公共技术服务。按照“合作共建、开放共享”的思路,调动整合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创新资源,推动建设了烟气脱硫脱硝催化剂中试基地、成都多

内蒙古新材料生产加工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内蒙古新材料生产加工项目 可行性分析报告 规划设计/投资分析/产业运营

内蒙古新材料生产加工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说明 我国焊接材料总产量从2006年的320万吨增长至2014年的568万吨,当中焊条产量占比为44.2%;实心焊丝产量占比为35.3%;药芯焊丝产量占比 为10.0%;埋弧焊材产量占比为10.5%。2018-2023年焊接材料与附件行业深度分析及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导报告表明,2015年我国焊接材料行业产量约570万吨,同比2014年的568万吨增长了0.35%,2015年我国焊接材料行 业进口约3.7万吨,出口约41.4万吨,国内焊接材料行业表观消费量约532.3万吨,未来中国焊接材料产品的发展战略逐步转移,由自动化程度较高的高效优质产品逐步替代手工型产品,手工焊条产品逐步向高强、高韧、低氢、环保方向发展,以满足不同品种、不同焊接结构、不同服役条件下 不同焊接技术要求。 该焊接材料项目计划总投资20328.81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4705.4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2.34%;流动资金5623.33万元,占项目 总投资的27.66%。 达产年营业收入49512.00万元,总成本费用39512.41万元,税金及 附加366.46万元,利润总额9999.59万元,利税总额11745.30万元,税 后净利润7499.69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4245.61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

率49.19%,投资利税率57.78%,投资回报率36.89%,全部投资回收期 4.21年,提供就业职位1081个。 努力做到合理布局的原则:力求做到功能分区明确、生产流程顺畅、 交通组织合理,环境保护良好,空间处理协调,厂容厂貌整洁,有利于生 产管理和工程分区建设。 ...... 报告主要内容:项目概况、项目必要性分析、项目调研分析、建设规 划方案、选址方案、项目工程设计说明、项目工艺技术、环境保护说明、 项目职业安全、项目风险性分析、节能情况分析、实施安排、项目投资分析、项目经济效益可行性、总结评价等。 焊接材料是指焊接时所消耗材料的通称,例如焊条、焊丝、金属粉末、焊剂、气体等。焊接材料是国民经济的易耗品,广泛应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能源交通、装备制造、石油石化、钢铁等各行业。

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纲 要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

江苏省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2009-2012年) 为应对全球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变化和挑战,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发展创新型经济的要求,发挥我省新材料产业优势,抢占新材料技术制高点,推动新材料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特制定本规划纲要。规划期为2009-2012年。 一、发展背景和现状 (一)产业界定与特点 新材料指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材料:一是新出现或正在发展中的具有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的材料;二是高技术发展所需要的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三是由于采用新技术(工艺、装备),使新材料性能比原有性能有明显提高,或出现新功能的材料。新材料具有应用领域宽广,知识与技术密集度高,与其他产业关联度强等特点。鉴于新材料种类纷繁,涉及面广,结合我省新材料产业发展实际,本纲要针对我省具有特色的微电子材料、光电子材料、新型显示材料、纳米材料、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新型化工材料、新能源材料、功能陶瓷材料、新型金属材料和新型建筑材料等10类材料产业作出规划。 (二)发展背景与趋势 新材料产业是国民经济和国防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是现代高新技术产业的基础。20世纪90年代以来,纳米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环境友好材料、光电子材料、微电子材料和新型平板显示材料等蓬勃发展,各类新型化工新材料等层出不穷,为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提供了不竭动力。世界各国均把大力研究和开发新材料作为21世纪的重大战略决策。美国提出在纳米材料、生物材料、光电子材料、微电子材料、极端环境材料及材料科学等新材料产业保持全球领先地位,日本、欧盟、韩国等也制订了促进新材料产业快速发展的战略计划。我国新材料产

2020年新材料行业投资研究报告

2020年新材料行业投资研究报告 一、5G 商用进入快车道 (一) 5G概述 4G到5G不单单是网速提高,而是一次质的飞跃。正如人们常提起的那句“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所言,4G实现了技术创新,加快了我们的生活节奏;而 5G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技术革新,将打造全新的产业生态,甚至最终将颠覆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部分行业或企业的商业模式。 (二)5G产业链梳理 5G产业所涉及的链条十分广泛,可大致划分为上游 5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下游应用产业及运营商两大板块。在5G技术研发和发展初期,最重要的环节是基础设施的建设,即5G基建,主要指负责接入网的5G基站及其配套设备的建设,包括铁塔、有源天线、射频器件、PCB (印制电路板)、芯片、光纤光缆以及光模块等。 5G基站的建设在5G技术普及过程中的地位举足轻重的主要原因在于,5G为实现超高的传输速率和超大带宽,所使用的主频谱以3.5GHz为主,扩展频段更是达到了毫米波(mmWave)的级别,即电磁波的波长以毫米为单位。远高于4G在700MHz-2600MHz 之间的频谱范围,频谱越

高,则波长越短,穿过障碍物的能力也大大减弱,因此在覆盖相同的区域情况下,5G所需的基站数量远高于4G。5G技术的下游应用产业是未来发展的主要环节,首先享受5G红利的是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行业,为适配于5G网络的高频段及其特性,相应零配件及设备必将引来一波“换新潮”。未来5G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及其与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结合,将有更多的应用场景应运而生,包括人工智能、物联网、VR/AR、无人驾驶、智慧医疗等,受益于5G技术的行业将不胜枚举,也将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 5G技术及其产业链的发展能够极大地推动经济增长。美国高通公司委托 HIS Markit 于2019年更新的《5G经济》研究报告中表明,预计到2035年5G将在全球创造13.2万亿美元的经济产出、5G全产业链将创造2230万个工作岗位,是目前同等经济产出水平所支持的工作岗位数量的3倍有余。中国信通院发布的数据也显示,预计到2030年 5G技术及其产业链将为我国带来6.35万亿元的直接经济产出、10.63万亿元的间接经济产出,同时直接创造800万个就业岗位、间接创造1150万个就业岗位,届时5G对我国GDP的直接贡献将达到2.93万元。 (三)我国5G商用进程加速

2020年日本新材料产业分析报告

2020年日本新材料产业分析报告 2020年3月

目录 一、日本三大优势材料产业:碳纤维、半导体材料、显示材料 (6) 1、碳纤维:日本在技术、质量和规模上均为世界领先 (6) (1)碳纤维:新型纤维材料,主要应用为航空航天 (6) (2)碳纤维产业格局:原丝到复材日本拥有技术、规模等优势 (6) (3)日本碳纤维主要企业:东丽集团,从纺织到高性能纤维材料的转型 (10) 2、半导体材料:日本拥有从晶圆制造到封装环节重要材料的绝对优势 (13) (1)半导体材料:细分领域多,技术门槛高 (13) (2)日本在全球半导体材料市场所占份额过半 (15) ①硅晶圆 (15) ②硅片 (16) ③电子气体 (17) ④光刻胶 (19) (3)日本半导体材料主要企业:信越化学 (21) 3、显示材料:日本有多种关键材料做到全球独家供应 (23) 二、日本优势关键部件及设备产业 (25) 1、高端被动器件(电阻、电容、电感等):日本体现了强大的控制力 (26) 2、半导体生产设备:日本三成以上设备具备竞争优势 (27) (1)2020年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有望复苏 (27) (2)全球半导体设备厂商前十强美日各占4家 (28) (3)半导体设备市场呈寡头垄断格局,市场份额多为前三家占据 (30) (4)日本半导体设备主要企业:日本东京电子 (31) (5)启示:国内设备商成长之路少不了自主创新+并购整合 (33) 三、日本新材料企业发展的成功经验所带来的启示 (34) 1、从龙头信越化学看半导体材料经营之道:精进技术+把握市场需求 (34) (1)成长历程+ 产品开拓路径 (34)

新材料行业分析报告

新材料行业分析报告 以下是关于新材料行业分析报告,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新材料行业分析报告 一、新材料趋势 1、新材料企业总体效益状况较好,主营业务获利能力较强,由于每个企业所从事的领域不同,具体情况又有较大差别,个别企业出现了负增长。皖维高新和稀土高科2003年主营业务收入增长分别达到了63%和65%,而浙大海纳主营业务收入却为-16%。 2、新材料企业的规模得到较快发展,在所统计的52家企业中,铜都铜业的规模最大,总资产达50亿元,规模在20亿元以上的有13家,10-20亿元的有25家。总体说来,新材料企业的经营规模较小,目前处于起步阶段,未来的发展空间还很大。 3、在所统计的52家企业中,主营业务收入排名前3位的依次是:铜都铜业(34.03亿元)、万杰高科(21.2亿元)、大连金牛(17.84亿元);净利润排名前3位的依次是:烟台万华(2.3亿元)、铜都铜业(1.62亿元)、生益科技(1.31亿元);净资产收益率排名前3位的依次是:红星发展(14.7%)、 ·

中科三环(14%)、长园新材(13%)。 二、虽然新材料上市公司近年发展较快,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1、新材料企业中的大型企业有很大一部分是从科研院所转制而来,企业的科研实力相对中小企业而言较有优势,但从另外一方面来看,大企业的经营显得过于保守,没有中小企业灵活。 2、市场关联度小。市场上认同的新材料企业分别涉及化工、电子信息、金属和建筑等多个行业,无论是在设备、技术和市场方面都有比较大的差异,开展多元经营比其它企业有更大的困难,由此很难规避主业单一风险。而实行多元化经营的企业如北新建材、宁波韵升等,公司近几年均得到较大发展。 3、中低档产品过剩和高档产品短缺仍然是我国新材料行业的主要特征,除了部分企业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可以生产附加值较高、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外,其余企业在深加工能力方面仍然不足,面临较大的技术升级压力。 4、价格协调能力新材料行业的弱。新材料大多是原材料,由于原料远离成品,价格协商能力比较弱,特别是缺乏技术和资源优势的企业,利润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受到很大的制约。 三、信息材料和化工材料发展迅猛 这些公司的产品集中在电子信息材料(28家)、化工新材 ·

广州市新材料产业发展情况和招商重点

广州市新材料产业发展情况和招商重点 (2018年11月) 广州市作为全国首批7 个新材料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之一,经过多年发展,全市新材料研发范围已基本覆盖国家重点支持的新材料高新技术领域,形成了一批在全国具有垄断性的骨干企业和独创性新材料产品,产业特色优势突出。 一、发展情况 截至2017 年底,全市拥有新材料企业300 多家、总产值2900 多亿元,其中产值超百亿元企业有2 家、超十亿元企业有25 家、超亿元企业有120 多家,形成了高分子材料、金属材料、电子信息材料等多个优势产业集群。集聚了金发科技、白云化工、广州聚赛龙、LG 化学、陶氏化学、高氏涂料等一批国际新材料龙头企业。 (一)产业基础发展良好 广州新材料产业科技实力较为雄厚,初步形成了一个企业技术中心、高校、科研院所和各级重点实验室及工程中心在内的新材料研发和科技创新体系。目前,广州具有国家钛

及稀有金属粉末冶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13 家新材料领域国家级研发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二)产业配套条件优越 在黄埔、南沙、白云、花都等地已初步形成产业集聚度较高的新材料产业群,其中,南沙钢铁基地、广州开发区拥有高端金属材料生产及深加工基地;广州科学城、从化明珠工业园已形成国内技术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先进改性塑料产业基地;而在广州民营科技园、白云化工新材料基地,对标国际水平的日用化学品、胶粘剂、涂料等精细化学品产业集群正在崛起。 (三)政策扶持力度持续加强 当前,广州以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的有利契机,大力实施NEM 计划,明确将新材料列为《广州制造2025战略规划》、《广州市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实施方案》、《广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2016—2020 年)》的重点发展产业,在资金、用地、人才等方面给予支持,还专门成立“广州市新材料产业发展促进会”推动新材料产业的发展。 二、未来三年招商计划 (一)广州市新材料产业发展招商工作目标 到2019 年底,新材料产业高端化、品牌化取得明显成效,产值达到3600 亿元,推动新材料产业智能化、绿色化、

2021年上海市新材料发展指南项目征集填报表

附件1 2021年上海市新材料发展指南 项目征集填报表 项目名称: 材料(产品)主要应用领域: 申报单位: 单位负责人:职务:电话: 项目负责人:职务:电话: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电话:

填表说明 1、新材料应用研发类项目指为实现材料自主保障,围绕关键基础材料开展的研发和中试的创新项目,新材料首批次项目指新材料产品的首批次销售业绩,相关定义及要求可参照已发布的《上海市工业强基专项支持实施细则》(沪经信法〔2017〕232号)和《上海市首批次新材料专项支持办法》(沪经信规范〔2020〕3号)文件相关内容。本征集表是作为编制2021年度这两个支持指南的前期信息收集,请根据贵单位实际新材料的研发、产业化、市场化销售情况进行填写。具体专项支持申报还将根据当年度发布的支持指南和申报通知进行相应的正式申报。 2、《2021年上海市新材料发展指南编制项目征集填报表》共有四个部分。在建或拟建应用研发类项目和首批次新材料产品均需填写表格的第一、二部分。第三部分仅在建或拟建应用研发类项目填写,第四部分仅首批次新材料产品填写。 本表格第一页的“材料(产品)主要应用领域”,请优先在以下领域选择填写“信息技术材料、航空航天及轻量化材料、新能源材料、高端装备及军民融合材料、节能环保及绿色化工材料、前沿新材料”,如均不符合请自主填写。 新材料技术成熟度等级参考GB/T 37264-2018《新材料技术成熟度等级划分及定义》,具体分级说明:1级:材料设计和制备的基本概念、原理形成;2级:将概念、原理实施于材料制备和工艺控制中,并初步得到验证;3级:实验室制备工艺贯通,获得样品,主要性能通过实验室测试验证;4级:试制工艺流程贯通,获得试制品,性能通过验室测试验证;5级

2021《新材料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新材料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目录第一篇:古云村发展情况调研报告第二篇:大学生村官张志瀚:古云村发展情况调研报告第三篇:古云镇经济发展的现状第四篇:车古乡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改革调研报告_第五篇:云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评估调研报告正文第一篇:古云村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古云村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我任职的是古云村主任助理。通过与村两委干部聊天,走访村民,与群众交流,我对古云村的情况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莘县东西狭窄,南北狭长,而古云镇就位于莘县的最南边,紧邻河南省。古云村位于古云镇中心位置,全村总人口1174人,大部分务农,一部分人员经商。古云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民风淳朴。近年来,古云村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了更好地了解村里情况,我利用10月份20余天时间,对古云村进行了调研。通过查阅资料、走访调查、座谈讨论等方式,我比较全面地掌握了该村的整体状况,总结了经验,查找了问题,并就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了思考。 目前古云村正全面加强宜居工程建设,打造宜居古云。新农村建设是在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后面临的崭新课题,是时代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在农村,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没有农业的

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谐社会的提出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思想的普及和发展,更是将新农村的建设推向了中国发展的前台。在世人期待的目光中农村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当然农村的建设仍有一些问题有待解决。正在建设的古云社区,是古云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工程,现今工程已接近竣工。这是古云村全力打造的一大益民工程,通过这次新农村改造,古云的面貌将焕然一新。成绩固然可喜,但问题仍然是存在。农民收入上不去一直是困扰村委会的一大难题。目前村民年人均收入仅xx元,人如何才能发展起来,怎么样才能脱贫致富,严峻的问题摆在了面前。纵观整个古云镇发展,工业发达,养殖业正勃然兴起,根据我的调查走访,不少村民对养殖业很感兴趣。对此,我提出了两个方案用来供古云村以后的养殖业发展规划。养小龙虾和养鸡,两套方案相辅相成,也可独采其一。 首先是小龙虾方面。古云镇高堤口村已经建成了小龙虾养殖基地,如果古云村再建立起成规模的小龙虾养殖基地,可扩大影响了,形成区域优势。小龙虾是存活于淡水中一种像龙虾的甲壳类动物,塘养殖克氏螯虾即小龙虾,饲养管理容易,饲料来源广,产量高,是克氏螯虾养殖的重要形式。实施方面,我从各方面搜集到一些信息,现整理如下: 一、养殖设施。池塘面积以4~10亩为宜,深1~1.5米,坡比1∶ 2.5。池底平坦,底质以壤土为好,池坡土质较硬,池塘保水性好,水位易调控。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按照高灌低排的格局,建好进

新能源与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与认识

新能源与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 及工作设想 新能源与新材料产业部

目录 一、新区新能源与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 (3) (一)新能源与新材料产业基础 (3) (二)新能源与新材料产业布局 (11) (三)项目推进情况和重点推进项目的落地选址 (12) 二、新能源与新材料产业初步认识 (15) (一)新能源与新材料概念的界定 (15) (二)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 (16) (三)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 (19) (四)新区产业发展优势 (20) 三、工作设想 (22) (一)新能源与新材料产业定位 (22) (二)新能源与新材料产业发展重点 (22) 1、总部类 (24) 2、研发类 (25) 3、产业链关键环节的重点企业 (27)

4、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 (29) (三)打造产业集群 (30) 1、光伏太阳能装备制造示范基地 (31) 2、光电建筑应用示范区 (31) (四)产业发展建议 (31) 1、对于新能源与新材料产业认识的前瞻性 (31) 2、对于新能源与新材料产业促进的扶持性 (32) 3、明确产业发展的基础空间 (32) 4、加强分布式太阳能发电应用的规划工作 (33) 新能源与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及工作设想一、新区新能源与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 (一)新能源与新材料产业基础 根据统计,目前新区现有新能源与新材料企业74家,其中大兴区相关企业32家(见表1),开发区相关企业42家,初步形成了风力发电(见表2)、燃料电池(见表3)、太阳能光伏(见表4)、环保设备(见表5)四大领域。新能

源与新材料产业实现工业产值34亿元和90亿元,占大兴区工业总产值的7.8%,税收的5.7%。占开发区工业总产值的4.5%,税收的2.1%。 开发区从1992年建区以来一直坚持高端发展定位,2009年万元GDP能耗为0.16吨标煤,远低于全国国家级开发区和北京市的平均水平。先后成为国家工业节水示范园区、ISO14000国家环境管理示范区、国家太阳能光伏产业集中应用示范园。 从目前已入区企业的运营情况来看,新能源与新材料产业科技含量高、资金投入大、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度高,对技术突破和经济发展带动明显。新区已经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风电、光伏等产业链集群雏形初步显现。

新材料 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先导新材料产业概况新材料的分

新材料: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先导1.新材料产业概况 新材料的分类 新材料,是指新近发展的或正在研发中的、在性能上优于传统材料或者有特殊功能的一些材料;或者通过新技术的处理,在传统材料的基础上获得的性能显着提高或产生了新功能的材料;一般情况下,能够满足高技术产业发展需要的一些关键材料也被纳入新材料的范畴。 作为新兴产业的基础和先导,新材料的应用范围极其广泛,它同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一样一起成为二十一世纪最重要和最具发展潜力的领域。跟传统材料一样,新材料可以按性能特征、材质和应用领域三个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从材料性能来看,新材料可以分为功能材料和结构材料两类。功能材料是指通过利用材料所具有的电、磁、声、光热等效应及其相互转化功能,以实现某种功能,如半导体材料、磁性材料、光敏材料、热敏材料、隐身材料和制造原子弹、氢弹的核材料等。结构材料主要是利用材料的力学性能,从而研发出具有高比强度、高比刚度、耐高温、耐磨损、耐腐蚀等性能的材料。新型结构材料主要包括新型金属工程结构材料、先进陶瓷材料、高分子合成材料和复合材料。 新型材料按材质可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和先进复合材料四大类。 从应用领域和当前新材料的研究热点出发,我们可以将新材料分为: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纳米材料、先进复合材料、先进陶瓷材料、生态环境材料、新型功能材料(含高温超导材料、磁性材料、金刚石薄膜、功能高分子材料等)、生物医用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智能材料、新型建筑及化工新材料等。 新材料: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先导

2009年11月,温总理发表《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报告中将新材料产业列为国家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要求尽快形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新材料与绿色制造产业体系。 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制药、网络信息、海洋空间、生命科学及地质勘探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正在加速成形中。作为七大新兴产业之一的新材料犹为瞩目。不难发现,新材料涵盖了其它六大新兴产业的大部分内容,是新兴产业发展的根基和先导。加快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将是国家顺利发展新兴产业的前提和重要组成部分。 从需求看,包括大飞机、高铁、新能源汽车等重点工程,以及三网融合、物联网、节能环保等重要产业,都需要应用各种新材料,其市场需求正在不断扩大,新材料产品进出口额也逐年攀升。 政策方面,政府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计划、863计划、火炬计划等7个专项计划来支持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材料领域的项目数和投资金额在各项科技计划中都占到15%~30%。市场需求的日益扩大,加之政策的支持,新材料将在新兴产业中得到优先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在能源、生物、电子以及建筑等众多领域的飞速发展,新材料产业正进入一个充满机遇的黄金发展阶段。统计显示,近10年以来世界材料产业的产值以每年约30%的速度增长。在经济强劲复苏和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的拉动下,未来我国新材料市场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2.重点行业分析 按照应用领域,我们把新材料分为信息材料、能源材料、建筑材料、化工材料、环境材料和生物医用材料六大类。

新材料与绿色制造体系

新材料与绿色制造体系 目录 新材料的发展、地位及其影响 (2) 绿色制造系统 (9) 绿色产品设计与评价 (17) 绿色制造业与绿色再制造工程 (26)

新材料的发展、地位及其影响 大纲 一、材料科学概述 1.材料科学的地位及其影响 2.材料科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3.新材料发展的迫切性 4.新材料的特点及其分类 二、新材料产业现状 1.国内外新材料产业及其现状 2.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思考 三、新材料对新兴产业发展的影响 1.新能源 2.生物医药 3.国防新科技 4.电子制造业 5.汽车制造业 6.绿色制造业 知识点汇总 概念 C01:材料 C02:新材料 C03:纳米材料 原理和观点 K01:新材料发展的趋势 K02:新材料领域发展面临的挑战 K03:新材料的特点 K04:我国新材料产业存在的一些问题 重要信息

I01:国内外新材料产业及其现状 正文 一、材料科学概述 材料是人类用于制造物品、器件、构件、机器或其他产品的那些物质。材料是物质,但不是所有物质都可以称为材料。如燃料和化学原料、工业化学品、食物和药物,一般都不算是材料。 1.材料科学的地位及其影响 “材料科学”的提出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它是一门研究材料的组织结构、性质、生产流程和使用效能,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材料科学的地位及其影响表现在: 它是人类生活和从事生产的物质基础; 是衡量人类社会文明程度及劳动力发展水平的标志; 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里程碑,社会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与先导。 2.材料科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首先,我们要从历史发展进程中看材料的发展。 100万年以前,原始人以石头作为工具,称旧石器时代;1万年以前,人类对石器进行加工,从而进入新石器时代;公元前5000年,人类进入青铜器时代;公元前1200年,人类开始使用铸铁,从而进入了铁器时代;18世纪,钢铁工业的发展,成为产业革命的重要内容和物质基础;19世纪中叶,现代平炉和转炉炼钢技术的出现,使人类真正进入了钢铁时代;20世纪中叶以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作为发明之母和产业粮食的新材料又出现了划时代的变化。 因此我们需要站在时代的高度,探讨材料科学的发展现状与新趋势。 材料学科研究的重点在于新材料及其新材料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就新材料的发展而言,其主要趋势有:一、继续重视高性能的新型金属结构材料;二、结构材料的复合化、功能化,低维材料正扩大应用;三、非晶材料日益受到重视;四、功能材料迅速发展——多功能集成化、智能化、材料和器件一体化;五、特殊条件下应用的材料;六、依靠计算材料科学设计新型材料。 3.新材料发展的迫切性 我国材料领域面临着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其中传统材料产业亟待振兴,更为重要的是相关新材料领域发展面临更大的挑战。这其中包括:一、关键新材料

新材料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新材料产业发展情况 新材料产业具有技术高度密集,研发投入高,产品的附加值高,生产与市场的国际性强,以及应用范围广,发展前景好等特点,其研发水平及产业化规模已成为衡量一个地方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和国家统计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7)》中相关产业分类标准,目前我县新材料行业某某公司的某某产品属于新材料类别。具体新材料产业发展情况如下: 一、总体发展情况 新材料产业属于我县的新兴产业,起步较晚某某公司的某某产品2018年建成投产。2018年,新材料产业主营业务收入为++亿元、实现利税++万元。 2019年1-3月份,5家新材料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亿元,同比增加++%;实现利税++万元,同比增加++%。 虽然我县的新材料产业起步较晚,但在某一领域仍具有领先地位。++公司的核心产品聚醚醚酮(PEEK)是吉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科研成果,是替代国外同类进口的高科技材料。目前全国仅有2条生产线,产品主要应用于医疗方面的人造假肢和人造骨骼、航空航天工业、核电工业、高铁工程系统、运载火箭、手机主版等高科技的生产制造领域。 二、经验做法 (一)坚持全员上阵强力招商。成立了县领导亲自挂帅,

各部门共同参与的招商机构,明确了招商责任目标。通过广泛收集招商信息、定期发布工作动态,密集拜访知名企业、商会、大学科技园及创投机构,联合相关机构举办投资环境说明会、招商恳谈会等方式,促成了新材料重点项目签约或达成合作意向。 (二)做好协调服务。我县5家新材料企业,有4家被纳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2家纳入全县30家重点工业企业行列。定期召开运行分析会议,调度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和项目建设情况,及时解决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三)利用政策扶持企业发展。与发改、科技等部门,加强沟通与协调,引导支持企业组建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各类新材料创新载体,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我县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基础还比较薄弱,缺乏龙头企业,重点企业带动能力不强,与高端化、新型化的发展趋势还有很大差距,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创新投入少、参与创新研发少、生产跟踪仿制多,普遍存在关键技术自给率低、发明专利少、关键元器件和核心部件受制于人。多数企业仍在“引进—加工生产—再引进—再加工生产”的怪圈里挣扎,使得“中国制造”产品中缺乏“中国创造”元素,只能依靠廉价销售与低层次竞争寻找出路,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新材料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柳州市新材料产业调研报告(g一稿)

柳州市新材料产业调研报告 新材料产业作为高新技术发展的基础和先导,是我市“十二五”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全面掌握全市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确定我市今后新材料产业发展重点,为领导决策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资料,理清发展思路,制定未来发展规划及扶持政策,市工信委组织新材料产业发展专项调查活动。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根据《中国新材料产品与技术指导目录》,我国新材料产业技术领域可分为16类,新材料行业涉及多个工业领域,我市四个新兴产业及新材料产业企业共有48家,其中四个新兴产业企业有17家,包含生物及制药、机电仪一体化、新能源及环保;新材料企业有31家,有包含其中的7类,其中属于电子信息材料(包括微电子材料、光电子材料、平板显示材料、固态激光材料)的有7家;属于先进金属材料(包括超级钢和贵金属也有色)有6家;属于节能新材料(包括半导体照明材料、光伏电池材料、新能源材料)的有3家;属于纳米材料的有2家;属于化工新材料的有2家;属于新型建筑材料的有8家。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新材料和新兴产业实现销售收入50.42亿元。目前,柳州市以生产有色金属新材料、生物工程、光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产品为代表的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已初具规模,已经市、自治区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已达94家。企业内建立博士后工作站的已达7个。柳州市具备了新材料技术产业化的条件,有能力建立自治区级乃至国家级的新材料产业化基地。据专家估计,新材料产业年均增速超过20%,94%的企业是依附于或者从原材料企业中发展而来,柳州市新材料产业发展模式也是如此,而且柳州市原材料产

业门类齐全,因此柳州市具有发展市新材料产业的优势。这也就意味着柳州市可以做大做强新材料产业,产生集聚效应,成为柳州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新材料产业的特点 1、技术与投资高度密集 技术密集是指新材料在研制和制造过程中技术的多样性、边缘性和综合性。新材料行业涉及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多学科交叉渗透,知识和技术高度密集,如利用计算机实现材料设计、先进加工和制造技术进行新材料的生产、先进的仪器设备进行新材料的检测和评价等。 投资密集指研究开发和生产新材料产品要求有一定的投资强度。新材料行业的放大技术复杂,行业装备一次性投入大,尤其是在工程化研究以及建立规模经济生产线时,更要求比较大的投资。 2、高风险、高收益 从风险的角度看。首先,由于应用领域的进步,对新材料的技术要求进一步提高,研发风险提高;其次,新材料品种多,大批量产品相对较少,由于工艺集成度加大,生产流程缩短,知识转化为技术和产品的效率提高,存在行业风险;第三,由于高新技术迅猛发展,新材料本身更新换代速度加快,生命周期缩短,产品风险加大。 从收益的角度看。一般传统材料行业的附加值不过几倍,个别达到几十倍,新材料行业的附加值可达到百倍或更高,如有些生物医用材料每千克的市场价格高达十几万美元,几乎可以称得上“一本万利”。 3、行业创新效应明显 新材料的应用从军事工业(航空航天、核武器等)开始,逐

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十五”期间,在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过程中,国家给予了大力支持,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新材料产业体系。“十五”期间发布的《国家计委关于组织实施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化专项公告》,通过100多个产业化专项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在电子信息材料、先进金属材料、电池材料、磁性材料、新型高分子材料、商性能陶瓷材料和复合材料等方面形成了一批高技术新材料核心产业。“十一五”期间又进一步加大了支持力度。按我国目前经济发展趋势预计,新材料需求增长速度将高于经济增长速度,按10%的增长速度计算,到2010年我国新材料市场可达6500亿元。新材料产业也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国防实力的重要标志。 我国新材料产业的发展现状 当前,我国的新材料产业在国际产业布局中正处于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阶段,随着对外开放和与全球业界的广泛交流合作,我国新材料产业正呈现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状态,在一些重点、关键新材料的制备技术、工艺技术、新产品开发及节能、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促进了一批新材料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1.新一代钢铁结构材料 迄今为止,钢铁结构材料依然是国民经济各支柱产业和国防工业的重要支撑材料和应用范围最宽、使用量最大的材料,其生产和应用过程对全球资源、能源和人类生存环境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以去年为例: 2007年生产钢材46719.3万吨,比去年增长16.2%。同时,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品种钢材产量大幅度增长。全年生产冷轧薄宽钢带1740.27万吨,同比增长31.8%;冷轧薄板1563.83万吨,同比增长25.2%;镀层板(带)1754.58万吨,同比增长37.9%;涂层板(带)317.21万吨,同比增长36.1%;电工钢板(带)415.57万吨。同比增长23.5%。以上5个品种钢材合计生产5791.487吨,比上年增长31.28%,高于钢材生产总量增幅8.59个百分点。全年生产不锈钢720.6万吨,比上年增加190.6万吨,增长35.96%,居世界第一位。其中,世界一流工艺装备的生产量达到70%,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75%,实现了重大的突破。全行业已基本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体系,形成了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科技投入增加的良好格局。全行业在高效采选技术、钢铁冶炼技术、轧钢新技术、高端产品开发、大型冶金成套装备技术集成、节能节水和废弃物综合利用新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成果和进步。 2007年宝钢试制成功X120管线钢,实现电镀锌机组全面无铬化生产,年产150万吨生铁的COREX3000熔融还原工艺装置投产;鞍钢继续完善冷连轧自主集成成套工艺技术,开发成功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并在相关企业投入使用;武钢新一代取向硅钢、高效电机硅钢的研发和装备技术集成,高强度桥梁钢生产技术提高;太钢建成世界一流的现代化不锈钢生产基地;攀钢转炉铁水提钒和半钢炼钢连续工业性试生产成品钒渣等均取得了工艺技术的新突破。 2007年在研发和扩大生产市场需求的短缺产品方面,船用高强度宽厚板、高强度海洋结构用钢板、高档汽车用板和汽车零部件用钢、工程机械和高层建筑用高强度厚钢板、X80以上高等级管线钢板、百米在线热处理钢轨和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钢轨、高速动车组用钢、高端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