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阅读教学法有效途径新探论文

小学阅读教学法有效途径新探论文
小学阅读教学法有效途径新探论文

小学阅读教学法有效途径新探

【摘要】小学语文教育, 其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运用语言文字, 打好听、说、读、写的基本功。其中阅读

教学是听、说、读、写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促使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能阅读程度适合的文

章,能理解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的一些方法,积累语文材料。使学生自身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 是现在小学语文教育的根本目的。

【关键词】阅读教学阅读能力

因此,怎样搞好阅读教学,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进而达到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用不着教”的目的,是

本文目的之所在。

{一、什么是阅读能力

所谓阅读能力,是指在阅读实践中和阅读后的理解、分析、概括、联想、鉴赏和评判能力。由以下几种能

力组成:

1、认读能力

认读不是孤立地读出字音,也伴随着初步的理解,即对文章表面的理解能力。只能发出字音或者仅仅看见

书面符号,不能说是阅读,这是因为没有把声音或书面符号同所代表的意思连在一起。因此,最初教学生认

读,必须做到逐字逐句的认读,若是朗读要读准每个字的音;若

小学英语写作课以读促写教学模式探索

小学英语写作课以读促写教学模式探索 小学英语写作课以读促写教学模式探索 小学英语写作课以读促写教学模式探索 2018-11-17 英语论文 小学英语写作课以读促写教学模式探索 小学英语写作课以读促写教学模式探索 针对目前小学英语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思考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如何结合目前小学课程及教材的设计现状,在原有课程设置基础上,最大化地利用阅读课文本资源,以读促写,从而探索出一种有效的小学写作教学方法。 以读促写;写作教学;教学模式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夜突出,作为国际交流通用语言的英语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随着新课标,新教材的改革,培养学生的阅读与写作的能力是刻不容缓的。针对目前小学英语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思考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如何结合目前小学课程及教材的设计现状,在原有课程设置基础上,最大化地利用阅读课文本资源,以读促写,从而探索出一种有效的小学写作教学方法。 一、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读”和“写”的重要性 《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英语课程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

力。对大多数英语学习者来说,在听、说、读、写四种语言技能中,阅读是吸收英语语言材料、增加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的最重要的手段,大多数的语言输入是靠读获得的,而最终语言输出是靠写作实现的。语言学家的研究同时也证明: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是综合的整体的发展,听说读写各项能力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每一项能力的发展滞后,都会影响到其他能力的进一步发展。阅读只是一种语言输入,最终应该形成语言输出,阅读才有意义。否则,阅读就成了图书收藏了。而“写”则是语言输出的主要形式。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在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的同时,教师应合理设计教学活动,采用各种手段引导学生“以读促写”。 二、对目前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现状的反思。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写出地道的英语文章,必须通过大量的英语阅读活动,从中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和广泛的写作素材,学习并领悟文章的各种表达方式和技巧,唯有如此,写作时才能得心应手。然而,我们的小学英语教学现状中,大多数情况下,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依然各自为阵,得不到理想的结合。 首先,阅读教学过分地追求语言知识的输入,缺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语言输出能力。由于一些教师一味的重视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他们读写能力的培养,已经造成学生书面理解能力、英语书写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低下的现象。如:不会认读单词,写不出完整的句子,看不懂文章等,最终影响语言的输入与输出,不能真正达到综合运用语言的目的。 其次,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重形式,轻内容”、“为写作而写作”等不良传统思想的影响。许多教师在教学中过于依赖教材为每单元设计的写作练习,而这些写作练习绝大多数只给学生提供一种接受性能力的训练,学生没有机会分析,练得比较被动。另外,在实际的教学中也存在着“蛇尾”现象,绝大多数课时都被用于讲授语言点、语法等内容,极少进行实际意义上的写作指导。大部分的

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方法

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方法 〈一〉摘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有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为了使学生消除对写作的恐惧心理,使他们愿意写作、乐于写作。我认为在作文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开展丰富多样的作文交流活动;积极鼓励学生向报刊投稿;将学生优秀习作打印成册,让学生感受到收获的喜悦。其次,作文备课要有创意:要找出本次习作的有创意、有创新的部分,并把有创意、创新的思维作为激发点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使之成为教学内容的重点,从而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然后,指导要从细处入手、点滴抓起:注重学生日常观察能力的培养,注重日常的阅读教学来丰富学生的作文知识,注重日常口头作文的训练,注重日常学生谴词造句能力的培养,加强作文指导课范例的剖析。最后,改变以往作文评改的方式:建立一个新的评改模式和评价标准,让学生也来参与自己作文的评改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的评语要有新意和激励性。相信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如果一切从学生的角度考虑,以学生为本,在不久之后许多学生一定会消除对写作文害怕的情绪。 〈二〉关键词: 写作兴趣、仔细观察、创新思维、口头训练、谴词造句、评改 〈三〉正文: 在小语文教学过程中,我经常发现学生们一谈到写作文,他们都很害怕。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消除学生对写作的恐惧心理,使他们愿意写作、乐于写作呢?这正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所感到最棘手的一大难题 作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作文意识,培养学生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和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然而,小学生作文水平提不高、害怕作文的一个最主要原因---他们感到没有素材可写,或者有了素材但由于平时好词好句积累的量较少而感到无话可写。出现这种现象关键在于他们不善于捕捉素材,对于眼皮底下的好材料往往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对于自己谴词造句的能力培养更是不重视。 作文是一项创造性、实践性很强的活动,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然而,要教好学生的作文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也有一定的要求。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生怕学生写不好作文,教师从备课开始就从审题立意、文章结构、写作素材等各方面着手考虑,在教学时将这些内容一一教给学生,并不考虑学生是否真正消化吸收。虽然我们语文教师花费了大量精力,效果仍然不理想。学生独立作文的能力大大削弱,作文缺乏真情实感。同时目前的作文教学,一篇作文从指导到学生习作,再到老师批改,最后到老师讲评,历经两周才能完成,这样不仅战线拉得过长,而且反馈信息慢,学生受到的效果必然低。另外,作文的批改总是由教师单方面完成几乎没有学生的参与,这样很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作文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老师一味地以自己心目中的“标准”来要求学生,常常求全责备,使学生很少能在写作过程中体验愉悦和成功,所以很多学生谈“作”色变,视作文为烦事、苦事。把作文寄希望于教师的“指导”、课外作文选的参考和自己的凭空想象,东拼西凑,乱写一通,写出来的文章既不表“情”,又不“达”意,严重影响了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张志公先生曾经说过:“语言教学在普通教育过程中恐怕算得上一个‘老大难’问题,而作文教学恐怕又是语言工作中的一个‘老大难’也就是说作文教学是‘老大难’中的‘老大难’”。那么如何改变作文教学的现状呢?我将从以下四方面谈谈我对小学作文教学的方法的研究。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作文是语文学习中最复杂的脑力劳动,如果小学生没有写作愿望,那么习作的教学目的就很难达到。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强迫工作是违反心理学原则的,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根据这一特点,在作文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调动写作积极性。我的做法有以下几点:(1)开展丰富多样的交流活动。我经常在班级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交流活动。有时,我充满激情地朗读学生的优秀作文;有时请学生上台来自己放声朗读;有时要求各组分别围成一圈儿,每个人都选读一至两篇自己的得意之作,其他组员听评其作文的长处和短处,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充分肯定的评价中,在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学生逐步树立起作文的自信心,人人都觉得自己行。(2)我还积极鼓励学生自己

写作教学方法总结

写作教学方法总结 我带的班是普通班,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基本情况如下:120分的总分,有两三个能考110分左右,全班大概会有八九个人能考及格。所以作文的提高在我们这样的班级显得特别的困难,但是在我的两年坚持不懈的训练下,有基础的学生在作文这一块还是提高了不少。我的做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1. 夯实基础,以读促记,尽可能多地为写作积累材料。 平时,我非常注重学生的读书。课堂上我会利用带读或者跟读的方式让学生先过语音关。然后利用早读课,让学生多读书。只有大声朗读课文,认真读课文才能积累一定的单词和句子,才会慢慢体会到文章的篇章意识,逐渐培养起英语语感。只有足够多的输入,才能有更好的输出。 2. 注重写作过程的训练。 我的学生大多数对于作文都有恐惧心理,布置作文,有些学生总是不知从何下笔,迟迟不愿动笔。为了降低写作的难度,我尽可能多地注重写作过程的教学。首先,拿到一个作文题目,我先引导学生审题,然后采用大脑风暴等方式进行列要点,列完要点后,引导学生用适当的句型把要点写成句子,注意为学生提供多种句型范例,不限制学生的思维。提醒学生注意文章的衔接和连贯性。最后,给学生12分钟,让学生自己写。 3. 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我修正和相互修正。 一般情况下,对于作文的修改,我不是简单地自己修改打个分就完事。而是利用课堂上的时间,让学生先自己检查一遍自己的作文是否有语法错误,句子是否通顺,上下文是否连贯并且有逻辑性,文章内容是否符合题目要求等。然后挑一些学生的作文当场进行投影示范修正,提高学生的改错能力。并且让学生课后找同伴修改后再交上来,老师不仅要评作文,也评改分者。 就这样坚持了两年,本班平均分在同类班级上有了较大的进步,特别是区英语排名前25%的学生人数比他们初一入学的前25%的学生人数翻了一翻。也许,我这种方法只是很基本的很基础的,希望未来在教学实践中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写作教学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7篇

第一篇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展开主动阅读 兴趣是一种积极而活跃的非智力因素,是一种积极的认知心理倾向,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对阅读对象是否感兴趣,直接决定着学生的阅读动机与学习,直接关系到学生阅读活动的开展,关系到阅读教学的成败。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以兴趣为先导,要加强教学环节的设计,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激起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与强烈的阅读动机,这样学生才能充分调动知识储备与生活阅历,才能形成更多富有个性化的见解。针对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的特点,在阅读教学中我引入故事、游戏、多媒体等,大大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与趣味性,更能满足学生求新求异的特点,使学生对文本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如在学习《桂林山水》这一课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视听结合的特点来向学生形象、直观地播放能够展现桂林山水秀丽风光的各种图片、图像与视频资料,并配以优美动听的音乐,从而将学生带入如诗如画的优美情境中,学生如同身临其境,置身其中,感受着桂林山水风光的秀丽与优美。这比起枯燥的讲解更加富有吸引力,更能引起小学生的关注,使学生对文本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进而在好奇心与求知欲的驱动下主动而积极地展开阅读活动。学生有了阅读的激情与

动力,更能够突破文字的限制,产生更多的个性化见解,从而为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调动学生生活阅历,让学生形成独特感悟 语文学科与现实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每一篇文章都不是文字的简单堆砌,在这些平凡的文字背后包含着作者真挚的情感,凝聚着作者的智慧与心血,是作者基于生活,同时又高于生活,对生活的再加工与再创造,是作者生活的真实写照。要想达到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就需要教师唤醒学生对生活的回忆。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与学习方式,都有着丰富而多彩的心理世界与情感世界,这些差异性正是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的重要资源。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并不是将文本简单地进行还原,更为重要的是要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将学习与自己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基于文本,以文本为中心,同时又超越文本,透过文字表面,达到对文本的深刻理解,从而形成更多富有个性化色彩的见解与看法。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运用多媒体、图片等设施再现教学,并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来搭建起通往语文殿堂的桥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展开主动思考与积极思维,真正达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效果。 三、引导学生展开交流,在交流中升华学生的认知

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培训资料

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头痛的课题.也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进入作文教学.其实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就开始重视作文教学了.从学说完整通顺的一句话到书写句式的造句都是作文入门的开端。然而小学生的语文功底差.观察能力低.更没有组织和驾驭语言能力,作文时经常是下笔无话可写。或者是茶壶煮饺子——有话吐不出。即使是东凑西拼勉强完成一篇习作。也是内容空洞。条理分不清,或者是词不表意.马头牛嘴对不上。让教师无法修改,苦不堪言。那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 一.作文与生活相结合 “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语),这就告诉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思维”十分重要,大量地背范文、套模式,期望通过模仿提高写作水平,是不能真正提高作文水平的,这是因为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思维训练,没有开拓思路。只有在“思维”中获取灵感,才能做到思如泉涌、下笔有神、笔奕生辉。例如,教师要带领我们的小学生走入广阔的生活,以拓展思维领域法国雕塑家罗丹语曾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一些学生的作文,往往千人一面,百景一样,写不出新意来,就是因为缺少细致的观察、发现,观察本身就是一种“沉默”的思维。由于生活面比较窄,圈子又小,出了家门就进校门,缺少社会实践,视野不开阔,活动领域不宽广,导

致对周围生活了解非常少。根据目前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带领学生走入生活,不仅是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广泛接触社会,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学会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事实证明,往往是参加了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后,写出的作文要好多了,具有文采,也显生动、有形。以就是说,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思维的起点。 二阅读训练与作文教学相结合 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阅读能力是指学生积极涉猎书海,不断接受文化熏陶,主动培养审美情趣,为作文大量储备知识的能力。一个学生缺乏阅读能力或者说这种能力低下,知识心理就发育不全,很难激发作文兴趣。大文学家杜甫曾深有体会地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个人如果生活经验欠缺,书本知识贫乏,写作时必然腹空笔涩。茅盾先生曾说:“一个作家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而能深刻领会其构思、剪裁、塑造形象的好处,并且每读一遍会有新的心得,这就意味着他的欣赏力在一步步提高;而欣赏力的步步提高反过来会提高表现能力。”(《漫谈文艺创作》)。实践告诉我们,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阅读其他相关书籍。既可以继续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扩宽知识面,又可以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鉴赏能力,还可以逐步丰富他们的语言、词汇、写作素材,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律。“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项时间长,见效相对缓慢的工作,需要师生双方的长期共同合作,积极参与。教师要有耐心和毅力来培养我们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方法之初探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方法之初探 发表时间:2010-11-03T13:35:49.357Z 来源:《现代教育科研论坛》2010年第09期供稿作者:张霞[导读]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 张霞(清苑县臧村镇育才小学河北清苑 071100) 1.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这很值得我们今日的为“作文而作文者学习”。学生在写作中往往会遇到“无米下锅”的问题。学生的生活范围是极有限的,这种有限的生活范围又很容易造成学生感悟上的迟钝和麻木。为了让学生能有一双慧眼和一颗慧心,让他们能从平常人、平常事中感悟到不平常,从司空见惯的人和物中,要努力找出一点使你心动的东西来。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做一些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因而,引导学生学会真实的写作首先是要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观察。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叶老说过:“阅读和写作都是人生的一种行为,凡是行为必须养成习惯才行。”生活中有许多有意义的值得观察的事物,怎样使学生不错过这些宝贵的生活画面,及时捕捉住观察的对象呢?教师一要多引导,二要多提醒。比如要写周围熟悉的人,首先要选定目标,注意观察。这个人在外貌上有什么特征?在行为习惯上有什么特征?有没有与别人特别不一样的地方?什么地方最引人注意?类似的问题教师要经常提醒。有很多观察体会,很多灵感往往是转瞬即逝的,一不留神就会溜走。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每天写一篇观察日记,写自己的新发现,写生活中的事物,写脑中偶尔蹦出来的灵感。教师要注意引导,使那些没有观察意识、对眼前现象熟视无睹的学生,慢慢培养起观察兴趣,逐步形成观察的习惯。 2.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多接触社会 由于“作文来源于生活”,所以作为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尝试着跳出当堂完成或今天布置、明天完成的传统格局。教师可以借鉴西方小学生的一些做法,让学生跨出教室、跨出校园,跨入社会,在充分接触各种人和事之中进行有感而发的写作,这样做更能发挥写作的功能;真实的反映现实生活。 3.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吐 书读多了,生活积累丰厚了,就会引起倾诉、表达的欲望,于是就开始写作了。学生有许多美丽的幻想,包括荒诞无稽的,不要用成人的眼光来看待,而应鼓励他们写出来。语文课就要解放人,解放人的心灵和才智,让学生们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 只有敢说真话,才能写出好文章。例如,开展心理疏导作文课对于引导学生敢于说真话、诉真情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如《我生气了,怎么办?》,《我有烦心事,怎么办?》这种类似的作文题教师可以通过例举一些身边遇上的不顺心的实例,引导学生把自己为什么要生气,为什么会烦心,以及生气时的表现,烦心时的表现都说出来。通过向全班同学的倾诉,再经过教师的积极引导,让学生自己想出一个合理的解决办法。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会有一种情溢心间,不吐不快的感觉。教师就要抓住火候,让学生趁此宣泄自己的感情,表露心声,并让学生把这种感受写出来。孩子们的童年是梦的季节,这时候往往会有许多不切实际的想法。当孩子愿意把这些心里话都说出来时,不论孩子的想法是多么可笑,孩子的行为是多么幼稚,只要是真实的,教师都应该加以表扬。因为,高尚的、美的情感都出自真实的事情、发自内心的感受。这些真实的感受成为了写作的第一手材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还提高了学生的认识水平,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 4.教师要在作文命题上有所创新 作文命题有时与学生的积累不一致,与学生的兴趣不一致,与学生的思路不一致,这样,学生的信息被深锁在大脑里,作文时就会无从着手。为此应让学生参与命题,给学生写作的自主权,写他们自己想写的东西,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有真实性可言。 综上所述,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爱作文的情感。生活是真实的,作文也应当是真实的。叶圣陶先生说过:“假若有所表白,这当是有关人间事情的,则必须合于事实的真理,切乎生活的状况。”这就告诉我们,摒除虚假浮夸,才能写出真实之文。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要尽可能的给学生提供“说真话,诉真情”的条件,强调是什么写什么,想什么说什么,不虚假、不矫饰。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要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从“要我作文”转变成“我要作文”,在以表达自己真实思想和心理情感为中心的写作中发展提高写作能力和思维水平。

论文: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摘要]: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径。在以往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阅读更多的是在课堂中完成,课前活动较少,课后以练习为例,阅读活动不多,很多学生都不喜欢阅读,阅读教学效率不高。加强阅读教学,不仅要把课前、课中和课后有机地整合起来,还要注重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主动参与,这样才能让阅读教学变得更加有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段有效阅读教学研究 就小学高段学生(这里指的高段学生为五、六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经过之前的学习,能初步借助工具书而解决基本的生字词,在文本阅读中也能尝试根据上下文去了解内容,分析文本的内涵,具有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但方法上还较为欠缺。结合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实践来看,学生在阅读中的兴趣不高,教学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模式还是较为单调,课后阅读实践活动不够丰富,这些都是影响阅读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因此,要提升小学高段阅读教学效率,还得根据这些影响因素出发而思考相应的对策。 一、阅读前:培养学生兴趣,注重指导自读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都不注重课前阅读指导,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到课堂上进行讲解,而对课前活动和课后活动较为忽视。尤其是课前,更多的只是让学生简单的读读所要阅读的文章,或是就布置一些生字词的书写任务,学生对文章的内容不熟悉,课堂中也就难以跟上教师的步伐,阅读活动难以顺利开展。提倡加强课前阅读活动指导,就是要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熟悉文本。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进入文本阅读前,教师除了要根据所要阅读的文本材料而布置学生完成生字词的认读等,还要注重结合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而创设情境,通过情境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兴趣是保证学生主动阅读的基础,教学中不能忽视了阅读兴趣的培养。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课《草原》时,很多学生都没有真正看到过草原,如果

小学生习作教学指导策略研究陈静

《小学生习作教学指导策略研究》 ——小专题成果 金堂县福兴镇小学陈静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作文教学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热门课题,一出重头戏。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却无论如何也不令人乐观。“害怕、讨厌学作”已经成为小学生的普遍心理现象。只要一上习作课学生就愁眉苦脸,视作文为“大敌”,但迫于老师的一脸威严下,只能抓耳挠腮,胡乱拼凑起来。结果使一篇篇文章里出现许多空话和套话,甚至成为笑话,编造成许多作文“同胞胎”,毫无个性特征。 习作原本应该是学生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可如今这样瞎编乱造的文章又谈何感情色彩呢?新《课程标准》指出:“习作重在培养学生习作兴趣和信心,引导学生在作文中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和套话。”为此提出本课题,就是为了探索一条切实有效的作文教学之路,让学生对自己的作文充满自信心,使“写好作文”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经过近一年来的尝试、探讨,在理论上对学生的作文有了进一步认识,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指导学生细致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学会积累习作素材,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能及时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能用规范的书面语正确表达自己的觉得新奇有趣、印象深刻、最受感动的内容。 3、总结行之有效的作文批改方法,通过多种评价方式使学生达到自己能批改的地步,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全面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和水平。 三、实验对象: 我校四年级一班的同学。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对学生习作兴趣及能力的培养进行研究。 四、研究内容: 1、激发学生习作兴趣的研究。 2、能围绕习作要求,自主收集习作素材的研究 3、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基本方法和途径的研究 4、培养学生主动修改作文的研究

小学作文教学模式初探

小学作文教学模式初探 写是目标,是根本。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语文教师历来把作文教学当作“重头戏”,精备细讲,精批细改,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可是结果总很不理想。表现的程式是:教师布置作文—学生写作文—教师改作文—教师评作文—教师再布置作文,循环往复。一方面教师忙于批阅,疏于读书学习;另一方面学生苦于应付作业,懒于琢磨推敲,有的甚至写成“马拉松式作文”,一篇作文写好几天,教师催要才上交。从反馈的情况看,教师又是眉批又是总批,可学生就是不领情,充其量是看一眼你给的分数或等级。究其原因还是学生这个“主体”没有参与到作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其结果当然是学生和作文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没有真正融入其中,虽然教师们对作文精批细改,改完后的作文已是“满纸红遍”,但收效甚微。鉴于上述原因,我借着我校《小学作文教学的“教”与学生的“练”的研究》这一课题研究的契机,结合自身及学生的实际,对小学作文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总结出一条以“读作文—说作文—写作文—改作文—评作文”五步教学法的新路子,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动手写作、作文修改和评价赏析的能力 1、指导阅读,搜集素材 语文教学中,我们都一直重视阅读这条主线对写作的促进作用,小学阶段基础作文教学就更应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阅读教学中,要结合典型课文和学生的优秀习作,引导学生在写作的特点及方法上,加以理解和吸收。对于典型课文、精彩片段、形象贴切的比喻句、生动逼真的拟人句,都要求学生熟读成诵。尤其对同龄学生的优秀习

作,老师范读或者学生自读后进行互评,评后吸收有用的写作方法和借鉴有价值观点。同时,指导学生逐步扩大阅读面,有些学生阅读面很窄,就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这块土壤提供学生喜欢读的图书,有时带学生去书店帮他们挑选一些小学生必读书,来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在阅读的过程中,将好的词、句、片段、格言警句等及时收集到“采蜜集”(作文素材收集本)中,作文时可随时借鉴和运用。 2、训练口语,以说促写。 说作文,这是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重要环节,是养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方式。第一步,展示作文题目,提出讨论目标:⑴怎样立意?⑵写什么体裁?怎么写?⑶选用哪些材料?⑷用哪些优美语句?第二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第三步,组织说作文。起初,学生不习惯,可以要求每组推一位代表发言。待学生自觉性积极性高涨了,可以自由发言。从实践的情况看,学生们还是喜欢表现自己的。说立意、说思路、说素材,七嘴八舌,争先恐后,甚至有时会围绕同一话题,树立不同的观点,争论得面红耳赤,表现出强烈的表现欲和敏锐思辩力。如围绕“想”的话题,有的想的是过去;有的想的是未来;有的想的是别人的事,有的想的是自己的事。角度不同,各抒己见,异彩纷呈。特别是有的同学提出应该鼓励异想天开,认为只有“异想”才能“天开”,敢于开天才能改造世界,创造未来,表现出无畏的气概和雄心。而有的同学则认为应该深思慎想,不能超越现实,想入非非,否则会重演“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的荒唐悲剧,会受到历史的嘲弄。说作文,是作文课中的亮点,同学们的奇思妙想,唇枪舌剑,不仅是学生思维火花碰撞的励石,更是教师接受新思想活跃新思维的机会。正如列夫·托尔斯泰说“一个苹果交换一个苹果,还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有哪些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有哪些 在小学语文知识教学中,作文教学是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作文是将平时多种渠道的知识积累,通过作文这种形式致以全方位的知识再现。可作文教学却又是语文教师比较头痛的一大难题,平时的习作也会让学生望而生畏。在这些年的教学实践中,我经过多次的努力与尝试。通过《语文课程》新标准的进一步学习,我认为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注重平时积累 作文是语言的书面表达形式,而语言的表达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等一样需要积累。尤其是好词、佳句、精彩片段描写等。但积累可分为以下两种: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 每一种形式的课文当中,都会有大量的好词、佳句。而且现在的语文教学,很多思考练习中都是这种要求——摘抄、背诵自己喜欢的好词、好句、好段。目的是让学生从中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同时在积累它们,而且“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如果通过课文的学习掌握了这些好词佳句,在平时的习作中,自然会想到、使用到。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有句可写。比如:在教完《草原》、《可爱的草塘》、《美丽的张家界》等课文后,写身边熟悉的景物都能够借鉴、引用这些文中的好词、佳句、佳段。 2、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读(即学)与写放在一起是“黄金组合”,只读不写或只写不读都不 会让你的作文水平提升到理想状态。在学习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日记不拘泥于内容、体裁、形式以及字数的多少,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想怎样写就怎样写,无拘无束,能够尽情的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这样的内容不但真实,更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 二、注重学以致用,结合实际即时指导 学的目的是要使用。小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应将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即时指导,这是非常重要的。在学习《桂林山水》一文后,我们能够指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的景物,如:村庄、田野、江堤等,模仿《桂林山水》一文中对比、排比等手法实行描写。在学习《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包含深情的文章时,我们都会被送别的深情所打动。在教完这篇文章后,我即时利用一节课对学生实行作文指导。现在的留守儿童特别多,孩子们的父母都在外地,思念父母亲人的情感容易在学生心中产生思想共鸣。结果这次作文指导后,有个学生写出了这样感人的文章:“半年前与妈妈分别的情景又浮端在我的眼前。记得妈妈要去广州的前一天夜晚,我总跟在身旁,她出去我跟着,她睡觉我伴着,而且我还紧紧地捏着她的手,生怕她即将离去。第二天,我早早地起床了,发现妈妈提着包已经跑出了家门,我连头也 没梳,散着发就在后面追,我边追边喊,妈妈也边跑边抹泪。到了夜晚,我觉得房子里空荡荡的,怎么也睡不着,只好抱着妈妈睡过的枕头闻闻她留下的体味……”这样的描写最感人,学生也能说真话、实话。

作文教学方法新探

作文教学方法新探论文范文 初中学生作文时存有四大“苦恼”:一苦心如枯井,没内容可写;二苦缺乏必要的写法指导,不知道怎么写;三苦束缚太多,不敢大胆有创意地写;四苦作文没有交流的渠道,没有动力写。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作者遵循作文教学规律,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总结出消除学生“四苦”的“四招”,有效地贯彻了新课标的作文理念,使很多学生享受到了写作的快乐。 一、“问渠那得清如许?”——创设作文教学情境 作文首先得解决“写什么”的问题。“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叶圣陶先生也指出:“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而眼下学生普遍感觉生活单调,那么,怎样才能促使学生将生活之源源源持续地流向作文呢? 经过学习实践,作者发现最好的办法是创设作文教学情境,让作文教学情境为学生的作文开源。作文教学情境法,依据直观教学原理和情知对称原理,教师从教学的需要出发,有意创设一个个具体的场合、景象,让学生置身其中,通过观察、思考、想象,增强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为学生写作提供材料来源。具体做法如下: 1.深入生活体会情境,组织活动体验情境 “生活是一本活生生的书”,带领学生走向社会,走向自然,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感受,收集资料;同时有意识地组织一些为作文而展开的班级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感受和体验。 写建筑,作者请家长带学生参观柳州的桥;写游记,作者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箭盘山奇石园参观;写人的记叙文,启发学生通过调查采访,了解写作的素材,也能够通过角色扮演,模拟情境,观察人物的外貌言行举止;写事的记叙文,组织学生展开丰富的班级活动,通过参与活动的全过程体验生活,获得感悟。当学生充满激情地感受生活时,生活也会馈赠他们写作的灵感。 2.使用直观教具演示情境 “百闻不如一见”,写状物的作文,最适合使用直观教具演示情境,使学生对物的形、色、味、质地、气质特点等有感性的接触。直观教具能够是教学模具、挂图、实物等。例如写一件工艺品,作者让每个学习小组带一件工艺品到课堂上观察;介绍小动物,作者同样让同学们带小宠物到课堂上观察。每每这时教室里热闹非凡,大家兴致勃勃地观察、讨论、把玩实物,对事物的特点有了全面的理解。 3.使用语言描绘情境 当然,我们不可能每写一篇作文都要把学生带入生活的实景,这就都需要教师实行循循善诱的引导,有声有色的描绘,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唤起学生生活的表象和体验,从而获得写作素材。例如, 在指导学生写相关亲情作文时,作者这样唤起学生的情感和联想:“同学们,有人说,亲情是一件厚实的棉袄,温暖着我们的心房;有人说,亲情是一把大伞,它遮挡了生活的风风雨雨;有人说,亲情是一缕温暖的春风,染绿了荒芜的山冈。同学们,那一杯牛奶、那一个眼神、那一个手势、那一番话语……你一定感觉到了,亲情曾不止一次触动了我们的心灵,那么就拿起你的笔,抒写那一次次心灵的颤动吧!” 总来说之,我们各自的生活经历、周围的人和事以及思想感情都是作文的素材,创设作文教学情境,就能让学生找到作文之源,丰富他们的写作内容。 二、“跟着感觉走”?——作文训练序列化 懂得“写什么”,很多同学仍然不懂得如何下笔行文,总不可能跟着感觉走吧?不过,很多教师在作文的训练时也是跟着感觉走,作文的训练存有随意性,缺乏完善、科学、有序的训练体系。而作文教学是一项具有整体性、内在逻辑性、系统性的活动。学生只有获得了写作过程和方法的指导,他们才会构思、立意、布局、表达。 根据作文训练内在的规律和循序渐进的教学原理,作者在作文指导上注重作文训练的序列化,使学生循序渐进掌握写作方法,提升写作水平,从而解决“怎么写”的困难。 总的原则是:先口头后书面,先单项后综合,先模仿后创造,先记叙描写再说明议论,逐步实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找准阅读落脚点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找准阅读落脚点,提高阅读教学实效性 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其中学生的读写能力尤其重要。但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的基础知识虽然掌握的非常扎实,却写不出象样的作文来。究其原因:读写各自孤立,不能紧密结合。为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的语文知识外,还要注意从课文中选出读写结合点和模仿点,给于适当的指点,让学生在读中悟写。真正落实读写结合,对于学生的习作水平提高很有帮助。 如何找准阅读落脚点,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是我们学校这些年一直在研究探讨的内容。刚才我校张坤老师向大家展示了完整的第一课时的教学,由整体感知入手,到局部品读,是由语言文字的品读赏析,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再回到语言文字的训练这一过程。通过运用从课文中所学到的说明方法实现读写迁移。 如何引导学生由听到读,由读到写,实现阅读方法的迁移?有哪些教学策略?带着这些困惑,我们学校的全体语文老师在教研员老师的点拨下,在学校聘请的教育专家的指导下,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熟读各册教材,及时总结教学中的得失,对如何找准读写结合点有了些许收获,做到读说迁移、读写迁移,真正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让学生在反复的读写训练中,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与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就要朝着‘反

三'这个标准点,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读与写是两个重要的语文能力,在以往的阅读教学中,不少教师在课文分析中做到声情并茂,引领学生对课文深入感悟,但在分析完课文后却戛然而止了。殊不知这里才是起点。如果这时教师巧用语文教材这个“例子”,启发、引领学生去了解、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文章来向我们阐述内容的,文章是如何选材剪材、布局谋篇、遣词造句、起承转合的,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技巧等,那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研究之初,我们认真聆听了教育专家孙一鸣校长的题为《研读教材,找准读写结合点》的讲座,了解了读写训练重点的一致性和渐进性。语文教育是一门科学,更应体现科学发展规律。读写训练的重点同样应要求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具体说来,学习语文必须由字到词,由词到句,由句到段,由段到篇,螺旋上升。明确了读写训练重点的阶段性,低年级以词句的训练迁移为主,如:认识句子是由词语合理搭配组成的;认识什么是完整的句子;体会怎样把句子写具体……中年级以自然段和意义段的训练迁移为主,如:认识自然段,从意义的联系上认识意义段;初步懂得围绕一个意思可以用几个自然段表达;领悟自然段里句子和句子的练习;了解“总—分—总”“总—分”等先概括写后具体写的构段方式的特点;了解记事、写人、写景、状物等问题的基本构篇知识……高年级以篇章的阅读方法的训练迁移为主,扩大阅读量,提高习作表达的能力。如:领悟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等写作方法的特点和各自的作用;领悟表达重人物

探究初中作文教学方法

探究初中作文教学方法 初中是整个中学学习的初级阶段,这是学生由少年向青年发展的时期,有着与小学、高中不同的特点,他们独立追求与感受的个性日益突出,活泼、想学但基础薄弱,还很幼稚;对生活、社会、客观世界充满新鲜和好奇,但认识不足。表现在作文中,往往是不会选题、不会集材、不会谋篇、不会措词,其问题的结症是我们几十年来一成不变的传统教育形式,墨守成规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习惯于老师给他们命题、提示,甚至提供题材;这种照葫芦画瓢的结果是:一种形式、一个材料换个题目学生从小学带进了初中,或许还要带到高中和更高级的学校。长此以往,我们培养出来的将是怎样的社会人才。面临这种局面,我们的作文教学方法必须改革。然而,出路何在?在这里我仅就多年来在初中作文教学方面遇到的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从港、台和国外中学作文教学看我们的差距在港、台和日本及一些西方国家作文训练方式大多以命题作文为主,但题目要求写的内容是学生亲身经历、耳闻目睹的,或者是比较熟悉的、感受比较深刻的。由于所写的东西针对性强,大多是发生在学生身上,比较具体和实际,易于发表看法,使学生觉得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这就消除了写作的畏难情绪,同时也避免了那种空发议论的倾向。我们现行的作文训练从命题的形式来看与境外的差别不大,但我们的学生生活的范围很狭窄(学校——家庭“两点一线”),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极为有限,写作时普遍感到内容贫乏、无从写起, 有畏难情绪;老师对这个问题又往往是命题的同时交给学生题材,让学生按范文依葫芦画瓢,学生始终在教师的“卵翼”下写作,培养的是学生的惰性,独立写作能力始终没有得到提高。训练时应注意和教材靠拢,重视读写结合。读写结合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或者说是练习写作的一条捷径,倍受国外教育界的重视。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紧密结合起来,目的是使阅读中获得的知识在写作上得到运用,让学生尽量把教材上的

先写后教——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模式初探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e2278405.html, 先写后教——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模式初探 作者:邱秋玲 来源:《师道·教研》2012年第01期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实施“先写后教”模式,可以避免“讲解式”的写前人云亦云、无针对性的现象出现。在教学中,尝试先解放个性,让学生提起手中之笔,写自己看到的现象,心中想表达的愿望,让他们的思维在自由的天空中驰骋,真正达到“我笔表我心”的境界。在写作之后教师再进行指导。这既能解决学生写作技巧问题,又有利于学生的创造思维和个性发展。 一、突出写作主体,注重个性发展 “先写后教”中的“先写”在什么氛围中实现,值得教师考虑。《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学生是写作的主体,写作空间应该是广阔的,这样才能实现个性化的写作。通过作文表达自我、体验社会人生,是学生认知水平、思想修养的表现。我们应注重从感性经验和生活视野中取题立意、引发真情实感,以求得写作的个性化。要求学生同中求“异”,要鼓励学生“多角度立意”,即鼓励学生开拓自己的视野,大胆突破框框,进行求异思维,发表自己对生活的看法和感受,写出“人人身边有,他人笔下无”的内容。明确学生是写作的主体,可以使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作文教学策略。 二、自由写作,放胆为文 在“先写后教”的“先写”过程中,应倡导学生自由写作,放胆为文。这可以激发学生作文兴趣,让学生敢于、乐于写出自己的心声。这一观念的强调,目的是让学生从大胆作文开始,从心理上不畏惧写作。不拘形式地大胆为文,充分享受表达的自由,可以使学生不害怕作文,慢慢喜欢作文。教师可以通过不使学生受到内容和形式上的束缚,引导学生向生活、自然开放。强调学生作文情感的真实,放出心声。对于写作的内容,可以是学校发生的事情,可以是生活中发生的事情,看到的,听到的以及想到的,甚至是梦到的。内容可以五花八门:小实验、小制作、看的电视、开的晚会、做的游戏等。让学生自由写作,放胆为文,强调教师不给学生出题限制范围,但这并不代表教师撒手不管,而是要合理引导写作的内容范围,然后引导学生从身边生活开始探索,再到社会寻找思路和兴趣点,这样的作文,题材开阔而又内容丰富,学生的思维活跃,写作也就能够顺利进行。 三、观察方法——打开写作之门的钥匙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的自然程序,应该是我认识事物,我心中有感情,感情的波澜冲击我,有说话的欲望,这时,我就要倾吐。”孩子们对于社会和大自然,永远是充满好奇的。一片树叶、一只蚂蚁、一个动听的故事,在他们看来,都是那么新鲜有趣,都能让他们充满疑问与遐想。在观察活动中,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让学

小学作文有效教学新探

小学作文有效教学新探 发表时间:2016-09-06T13:49:49.923Z 来源:《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06期(上)作者:赵良昌[导读]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宣汉县黄金镇中心校宣汉 636150)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但长久以来,小学习作教学的效果不佳。许多教师对如何上好习作课深感困惑,很多学生也不时发出“作文、作文,听见头疼”的感叹。在教学中我也遇到了同样的难题,总结以前的教学经验,得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 一、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心理差异,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 立足于学生的个性进心理差异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是小学生根据自己在社会生活实际中不同的具体经历,用书面语言积极、真实、客观地反映自己的情感和体验的形式。在训练过程中充分反映出教师尊重儿童,相信儿童的自主意识,在评价上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积极作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它符合《语文课题程标准》中提倡作文讲真话,述真事,抒真情的精神,对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作文要“写自己想说的话”,“自由表达”作文内容,“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为了实现这个培养目标,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培养学生“写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经历。小学作文教学一直被限制在“师授作文”的狭小天地中,无疑是对学生智慧的禁锢和个性的扼杀。培养学生写写“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经历”,就是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使作文呈现个性风格。老师应大力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表达,甚至宽容学生的一些毛病,一些不成熟的缺点,让他们自己去克服,让他们自我成长,从而使学生个性在文章中日益张扬起来,让一个个不同的“我”在作文中活灵活现、充分展现。 2、培养学生写真情实感的作文。真情实感是作文个性化的基础。在作文训练过程中,我们要主张写真实的生活、真实的情感、真实的思想。在训练方法上应强调:(1)只定范围不命题。让学生有话好说,有话要说,鼓励学生在一个范围内,从生活中找素材,写出真情;(2)重视表达方式,但不限文体。鼓励学生突破常用文体的模式,不拘一格,不落俗套表露自己鲜活的思想;(3)不限篇幅和篇数;(4)强调写真情实感,但不限于写真人真事。 3、培养学生作文有新意。个性化作文不但要有自己的生活体验,有真情实感,还要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将身边的琐事写出“典型”、写出新意来。因此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做有心人,时时处处留意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对生活的感悟需要长时间逐渐培养,老师要结合实际,适当加以引导。学生一旦有了一定的感悟能力,他们就会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用自己的心理感悟生活。引导学生将自己不同于别人的感受写出来,作文就不愁没有新意。 二、立足于学生的身心特点,通过写童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儿童是天生的“浪漫主义”的“童话作家”,童话化作文的训练就是要放飞他们的想像,让他们犹如翱翔于蓝天的刍鹰;遨游于大海的鱼儿!充分享受作文课带来的快乐。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我采取了以下做法: 1、提供想象条件,鼓励大胆幻想。童话作文的内容,涵盖了学生的一切生活和空间。生活中所发生的一切事情,都能在童话中得到映照;学生的喜怒哀乐,也能在童话中得以体现。我们积极鼓励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东西,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选材。在训练中我们要给他们提供自由想像、独立思考的情景条件,鼓励他们大胆幻想。 2、教会构思方法,提倡个性表达。童话往往以引人入胜的情节吸引人们,所以在训练学生写童话时得讲究巧妙的构思。同样一个富有新意的题材,构思不好,它也不会吸引人。童话语言独具特色,写童话比写一般记叙文在发展学生的语言方面具有优势。学生具有广阔的表现空间,可以综合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其次,童话是学生内心思想情感真实的反映,它折射出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这使得学生在语言表达上富有个性化。 3、注意立足现实,要求合理想像。一旦儿童思绪扬起,往往又会乘着兴致,漫无边际的想象开去。因此,我们要向学生提出想像合理的要求。因为,只有想像合理,才有意义。是合理还是不合理,儿童往往把握不住,仅是概念地提出要求,儿童并不能掌握要领。教师的作用,在于适时发掘学生的心灵火花,让学生立足现实,合理想象。 三、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对学生开展作文教学 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写作是作文当前教学的需要。从教学对象来看,学生虚假作文的现象很严重,仿写、甚至抄袭现象还较普遍,从文中所反映的学生认识生活的水平与能力还较弱;从作文教学过程来看,教学过程与学生生活脱节,缺少活生生的生活气息。为了使学生能写自己丰富多彩的生活,能及时的把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表达出来,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教会学生观察生活。作文训练中的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都是认识生活、获取作文材料的常用方法。平时我们要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并有意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如观察乡村、街道的重大建设与细微变化,观察社会各阶层人物的工作表现,观察大自然的树木花草、日月星空…… 2、组织学生参与生活。有意识组织活动,使学生有可能积累较典型的写作材料。如组织学生开展“他真行”等演讲形式的主题活动,配合重大节日组织学生举办联欢会,平时组织学生郊游、参观工厂、深入农村,定期举行校园文化艺术节…… 3、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实践出真知。我们从作文训练的需要出发,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为积累作文材料而进行社会生活实践。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实践的感受,引导学生善于把这一切所见所感装进自己的“素材库”。 4、指导学生描绘生活。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表达方法之后,我们要让学生自由表达,不受课本的要求限制,不为教师的指定所左右,题目可自拟,体裁可自定,内容可自选,做到形式多样化,取材生活化,语言儿童化,让作文成为学生传情达意的工具,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 总之,我认为,只要在习作教学中努力做到以上几点,作文就再也不会是教师教学和学生习作的“拦路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