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脂详细认识

树脂详细认识
树脂详细认识

——复合材料认识实习报告

复合092 06# 王忠华

2011年10月

通过今天的实习,使我对复合材料的基本知识有了一个较为深刻的认识,对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有了一个大体的印象。下面将今天的所学、所观、所感记录下来。

10月25日青岛昊天船艇有限公司主要内容:讲解,自我认识与接触。公司负责人,解老师

一、首先对船体玻璃钢进行简要介绍:

1.玻璃钢(玻璃纤维增强塑料,GFRP或FRP),由合成树脂和玻璃纤维经复合工艺制作而成的一种功能型复合材料。

性能特点:密度小,强度大,瞬间耐高温特性,良好的耐酸碱腐蚀性及不易导热性、电绝缘性,但硬度还是比不上钢铁,当然这是复合材料的通病了. 所以易做船体或游艇外壳。2.对树脂的认识:

⑴按分子结构:邻苯型、对苯型、间苯型、双酚A型、乙烯基型。⑵按功能:阻燃、耐热、光稳定、耐候、通用型等。

昊天船艇公司用的就是多种不饱和聚酯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是复合材料生产中用量最大的树脂,由含有不饱和键(固化时不饱和键打开交联)的多元酸及多元醇反应生成。

不饱和聚酯树脂:196#不饱和聚酯树脂,SR-1水溶性聚酯树脂,23#聚酯树脂,低收缩聚酯树脂,模具胶衣,固化剂02#,脱模剂01#。用于玻璃钢、纽扣、家具、雕塑及防腐。 3.玻璃纤维及制品:

⑴玻璃纤维:EC9-32,EC9-32×3,EC-96×5,EC11-2000等。⑵玻璃布:EWR800,EWR700(单向布),EWR600,EWR400,EW170,EW13#等。

二、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游艇模具)成型工艺:

当然这一块公司并没有过多介绍,相对而言公司的手糊成型工艺较为简单,只是耗费劳动力而已.

1.热塑性树脂挤出成型工艺:

⑴挤出成型工艺是借助旋转螺杆的推挤,使处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呈熔融流动状态的热塑性物料连续地通过一个口模,然后降低温度,硬化定型,得到口模所限定形状的复合材料型材。

⑵热塑性复合材料挤出造粒及应用:目前挤出成型主要用在热塑性复合材料的造粒和型材生产两个方面。在热塑性树脂中加入一定比例的短切玻璃纤维,进行预处理后,利用双螺杆挤出机和特制的复合机头进行挤出造粒。该粒料即可用于注射成型最终使用产品。不同树脂基的复合材料,有着不同的使用场合;如无梭织机的剑长,剑轮和气象部门使用的高刚性、耐老化、耐大气腐蚀的测风气件等。

⑶双螺杆挤出机作用:强制输送、混合作用、自洁作用、压延效应。 2.热固性复合材料成型工艺:

SMC模压、缠绕、拉挤、RTM、手糊成型、不饱和聚酯加工及玻璃纤维拉丝。

⑴树脂生产工艺

⑵纤维生产(玻璃纤维):

我国玻璃纤维生产,中碱纤维:无碱纤维=2:1。

⑶玻璃纤维分类:E—玻璃纤维(电绝缘性,无碱玻璃纤维) C—玻璃纤维(耐化学腐蚀性,中碱玻璃纤维) A—玻璃纤维(高碱玻璃纤维) S/R—玻璃纤维(高强度) M—玻璃纤维(高模量) AR—玻璃纤维(耐碱玻璃纤维) D—玻璃纤维(低介电)

⑷手糊成型:用不饱和聚酯树脂、环氧树脂等室温固化的热固性树脂(就是游艇外壳),将玻璃纤维及其织物等增强材料粘结在一起的一种无压或低压成型方法,这就是公司的主要工艺.

⑸ SMC模压工艺:将一定量的模压料在金属制件的对模内,于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压制而成的玻璃钢制品。⑹树脂传递模塑RTM ⑺缠绕工艺

⑻拉挤工艺:玻璃钢拉挤型材是以树脂为基体,玻璃纤维为增强材料,配合一定助剂,经拉挤工艺连续生产的一种型材。

学习感受:在对复合材料定义认识的基础上,了解了复合材料的种类,制造复合材料的生产过程及分类。对参观的工厂情况有了大致印象。

下面重点由该公司负责人介绍游艇外壳(玻璃钢)组成材料及手糊工艺;参观游艇及手糊车间。

I、手糊成型工艺:

1.定义:玻璃钢成型加工成型工艺,以手工方式或简单工具辅助铺放增强材料浸渍树脂成型玻璃钢制品的一种工艺方法。

2.玻璃钢成型工艺:

手糊为最基础的成型工艺,此外据我了解有RTM、模压、层压、SMC、BMC、拉挤、喷射等。⑴手糊成型工艺特点:①低压接触成型。

人工成本低,手糊在我国所占的市场份额较发达国家高。 (2) 主要原材料:①树脂:

a.不饱和聚酯树脂(UP) 196#(通用牌号) 191# 195#(透明制品) 33# 34#(胶衣树脂,耐热) b.环氧树脂 E42 E44 616 618 c.乙烯基树脂

d.酚醛树脂由于对生产者身体伤害较大,一般不用于手糊。②增强材料:玻璃纤维主要选用无碱及中碱玻纤,高模及高强玻纤也有选用。水泥基复合材料一般用高碱玻纤。

织物形态:玻璃布、表面毡、针织毡、复合毡。③助剂:用量少,但有重要作用。a.固化剂:过氧化物,如过氧化甲乙酮、过氧化二苯甲酰。 b.促进剂:促进反应,如萘酸钴(环烷酸钴)、环己酮。例如不饱和聚酯与苯乙烯单体加入过氧化甲乙酮促使反应发生,使反应物由液态变为固态。④添加剂:

b.a.填料:降低成本,降低树脂固化收缩,改善树脂性能。 b.触变剂:利用分子间粘合力。 c.增稠剂:增加树脂粘度,利于固化。 d.增韧剂:增加树脂韧性,降低脆性。 e.抗紫外线添加剂

c.f.低收缩添加剂:降低树脂收缩率。 (3)手糊成型玻璃钢过程:

d.总体过程:原材料准备、模具加工制作、产品成型、后处理。①模具的加工制作:

e.a.材料:木材、石膏、金属、蜡。模具初制:遵循“少量多次”原则。

f.胶衣配制:例如196#树脂100份,固化剂(过氧化甲乙酮)2份,促进剂1—4份。配比时,应先向树脂中加入固化剂,搅拌均匀后,加入促进剂,此时固化剂已被稀释,不会发生强烈反应(固化剂促进剂不得同时加入,因为发生强烈氧化还原反应,轻则产生大量热,重则冒黑烟,发生火灾、爆炸)。若胶衣短期使用,固化剂促进剂可同时加入;长期使用可采用预促型树脂(树脂+促进剂)。

g.例:E44环氧100份,固化剂(三乙基四胺)10—12份,稀释剂10—15份;一次积层厚度≤7mm(推荐4mm);胶衣用量:两遍,每遍用量300—500g/m^2。②工艺参数设计:

h.t = m·k t:厚度,mm. m:单位面积质量,Kg. k:厚度系数。 t = t(玻纤)+ t(树脂)= 1×0.34+1×0.90=0.34+0.90=1.24mm 层数n = A/t

例:用200g/m^2的玻璃布,含胶量50%,制品厚度6mm,需多少层200g/m^2的玻璃布?(S=1 m^2)

t = m(纤维)·k(纤维)+m(树脂)·k(树脂)= 0.2×0.9+0.2×0.34=0.2×

1.24=0.248mm n = A/t = 6÷0.248=24层

需树脂4.8Kg,玻璃布4.8Kg(24m单位长度面积1m^2的玻璃布)③工艺条件: a.铺层

b.根据树脂固化配方,控制凝胶时间。最佳凝胶时间:成型操作后30min左右。控制方法:调整固化剂、促进剂用量。 c.对环境要求:温度≥15℃,湿度≤75% d.后处理(后固化处理为主):80±5℃,处理8小时。

II、参观手糊成型车间: 1.手糊车间:⑴模具制作:

①打磨:在模具基本成型后,要对其表面进行打磨处理(阴模打磨内表面,则相应

产品外表面光洁度高;阳模打磨外表面,则产品内表面光洁度高)。一般采用人工打磨,用砂纸对表面进行处理。砂纸选用顺序由粗到细,以逐步提高表面光洁度,如可用200—400—600—800目的顺序,2000目以上即可进行抛光处理。②表面

毡:薄,约30~50g/m^2. ③腻子:填料加固化剂组成。⑵手糊产品生产:在模具表面涂脱模剂后涂刷树脂铺放玻璃布,再涂刷树脂浸渍玻璃布,如此反复,直至需要厚度。固化后脱模,对产品进行机加工至所需要求。

学习及参观感受:深入了解了手糊的工艺过程。手糊成型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成型周期长,且树脂中有害成分挥发使操作间内气味较大,对工人身体

造成伤害。但由于我国劳动力成本低,因此手糊成型在我国复合材料制造中占有

很大比重。随着技术发展,相信我国的复合材料及相关产业会加大科技含量,改

善目前状况。

III、介绍复合材料模压成型的基本知识;由杨总介绍成型的基本知识;参观模压车间。

一、复合材料的模压成型:

1.特点:操作方便,容易成型,通过改变原料配比改变产品性能。成型性好,成型后不需后序加工。 2.SMC片材成型原材料:

⑴树脂:不饱和聚酯,苯乙烯稀释。若用于食品制品(如水箱),苯乙烯含量

要低,粘度要低(易于浸渍树脂),增稠快(不易粘手,易于进行下一道工序),

活性高(快速固化),耐高温(成型温度高),耐水性好(易于增稠),储存稳定性好。

⑵引发剂:模压成型过程中使树脂、苯乙烯聚合成型。

要求:储存性好;根据温度不同选择引发剂,如手糊选用低温引发剂,模压选择高温引发剂;模具中流动性好;反应性高(模压过程中迅速与树脂反应)。

⑶填料:一般为粉末状,如CaCO3、Al(OH)3、高岭土、玻璃珠等,可降低产

品成本。若用于阻燃,可选Al(OH)3 (高温时生成水);填料若吸油值高,对树脂需求量大,且较稠,不易浸渍树脂;提高耐磨性、导电性可加入较硬填料(硅粉)或金属粉末、导电剂(如铝粉);若减轻重量,可加空心微珠;若要提高流动性,可加高龄土。

⑷低收缩添加剂:防止制品收缩变形大、翘曲(树脂一般为热固性,变形大,加入低收缩添加剂—热塑性树脂,可使树脂变形小,且使制品易着色,改善制品外观)。

⑸化学增稠剂:浸渍过程增稠慢,一般不起作用,当加热至35~40℃时,需很快增稠至模压需要粘度,一般选用Ca、Mg的氧化物、氢氧化物。⑹内脱模剂:防止粘模,避免每次模压时涂外脱模剂。需低于模压温度熔化析至产品表面,一般选熔点120~130℃(模压温度140~150℃)的硬脂酸盐类(如硬脂酸锌);若产品较厚,可选熔点70~80℃(硬脂酸)。⑺着色剂:色浆,饱和聚酯树脂(防止凝固)。颜料需耐高温,无毒性,耐晒,着色力强。若不加,则制品显示填料颜色。若产品颜色不均,加入润饰剂(防花剂);部分颜料导电(如炭黑),在制作绝缘产品时避免使用。

⑻增强材料:主要为纤维,对树脂糊浸渍性好,切割性好。

⑼阻聚剂:在使用黑色色浆时,需加入(黑色吸热,温度高,易自聚),氢醌类。

⑽降粘剂:润滑分散剂。

根据对产品要求的不同,表面经过不同处理(喷漆前需打磨,否则表面光滑易掉漆)。⑵模压过程:

①加料:加在薄膜中间,给片材流动的空间,一般加料量=体积×1.8(片材大致

比重,在1.6~2.0之间适当增减)。

②成型时模具温度要求:取决于固化体系的情况(引发剂作用时温度高

低、产品薄厚)。

③成型压力:简单制品压力可适当减小,易充模,制品可达到要求;

复杂制品需较大压力充模。

④保温时间(固化时间):按固化体系、制品薄厚确定。一般薄制品30~

40s/mm。

⑤后处理:磨边、打孔等,对不影响制品的缺陷(针眼、气孔)进行

修补。

⑥对气孔的处理:注射器注入树脂,固化后用细砂纸(800~1200目)

打磨。室温固化

⑦学习参观感受;各种不同的成型工艺需要有不同的原料配制。模压成型温度高,

成型周期短,但车间的溶剂挥发对工人身体造成伤害,可从改善通风设备及研究无毒溶剂入手进行解决。拉挤车间通风较差,不过味道相对较小,生产出的格栅(工字钢+玻璃钢棒)强度比预想的要强得多,可见复合材料强度不可小看。但切割及钻孔时粉尘很大,应研究湿法切割。总体来讲,设备自动化程度不算高,有改进空间。

D4020大孔树脂分离姜油树脂中的姜酚

第41卷第3期Vol.41No.3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 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ENGINEERING SCIENCE )2011年6月Jun.2011 收稿日期:2011-01-22基金项目: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助项目(2008GB2C600178) 作者简介:王艳(1986-),女,山东枣庄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天然产物有效成分的分离.E-mail :wangyan121314@126.com *通讯作者:杜爱玲(1956-),女,山东烟台人,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天然产物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以及材料腐蚀与防护. E-mail :duail@sina.com 文章编号:1672- 3961(2011)03-0148-06D4020大孔树脂分离姜油树脂中的姜酚 王艳,杜爱玲* ,薛岩明,杜爱琴 (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山东济南250061) 摘要:为了获得一种高效、洁净的姜酚分离方法,选用乙醇-水体系为柱层析方法流动相,固定相为D4020大孔吸附树脂,从超临界二氧化碳提取的姜油树脂中分离姜酚。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各段洗脱液进行跟踪检测,确定含姜酚的洗出段。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 HPLC )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 ,GC-MS )对含姜酚的洗脱液进行检测。研究结果表明,在保证86.11%收率的条件下,姜酚的峰面积百分数为71.98%;经二次柱层析纯化后,姜酚的峰色谱面积百分数可达96.27%,收率为76.75%。该方法在分离纯度和收率上都获得了好的效果。关键词:姜酚;大孔树脂;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中图分类号:TQ028 文献标志码:A Separation of gingerols from ginger oleoresin with D4020macroporous resin WANG Yan ,DU Ai-ling *,XUE Yan-ming ,DU Ai-qin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250061,China ) Abstract :In order to find an efficient clean method to separate the gingerol ,a ethanol-water solution was used as mo-bile phase ,and the D4020macroporous resin was used as the stationary phase.Based on column chromatography analy-sis ,the gingerols were separated from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extracted ginger oleoresin.Eluates in every stage were measured by UV to find out the sections containing gingerols.Then ,the samples containing gingerols were meas-ured by HPLC and GC-M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 average peak area percentage was 71.98%at the yield of 86.11%.After further purification ,the peak area percentage of gingerols rose to 96.27%at a yield of 76.75%.This method could achieve good results in both purity and yield. Key words :gingerols ;macroporous resin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 (GC-MS ) 0引言 姜酚(gingerols )作为生姜(zingiber officinate rosc )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姜酚能够有效去除自由基,具有 止呕 [1] 、消炎[2]、抑制血小板凝聚[3],抗溃疡[4] 、抑制肿瘤[5] 等功效。姜酚类物质包括[6]-姜酚、 [8]-姜酚、[10]-姜酚、[12]-姜酚等,分子结构如图1所 示,其中含量最高的为[6]-姜酚[6-7] 。姜酚的化学性质很不稳定,在加热或酸性条件下易转化为姜 烯酚(shaogaols )[8] ,在更高温度或碱性条件下转化

热塑性酚醛树脂及其工艺

热塑性酚醛树脂,即线型酚醛树脂,它不含进一步缩聚的基团,加固化剂并加热才能固化。如以六亚甲基四胺为固化剂,固化温度150 ℃,有没有办法可以降低它的固化温度? 当甲醛/苯酚(摩尔比)小于1时,可得热塑性产物,称热塑性酚醛树脂,即线型酚醛树脂,它不含进一步缩聚的基团,加固化剂并加热才能固化。如以六亚甲基四胺为固化剂,固化温度150 ℃,混以填料制成的模塑粉俗称电木粉。当甲醛/苯酚(摩尔比)大于1时,在碱催化下先得到甲阶段树脂,即热固型酚醛树脂,能溶于有机溶剂,甲阶段树脂含能进一步缩聚的羟甲基,因此不需加固化剂即能固化:加热下反应得到乙阶段树脂,又称半溶酚醛树脂,不溶不熔但可溶胀和软化。再进一步反应则得到不溶不熔的体型结构丙阶段树脂,也称不溶酚醛树脂。甲阶段树脂长期存放也能自行固化。 热固性酚醛树脂的固化形式分为常温固化和热固化两种。常温固化可使用无毒常温固化剂NL,也可使用苯磺酰氯或石油磺酸,但后两种材料的毒性、刺激性较大。 酚醛树脂(BAKELITE) 酚类和醛类的缩聚产物通称为酚醛树脂,一般常指由苯酚和甲醛经缩聚反应而得的合成树脂,它是最早合成的一类热固性树脂。 酚醛树脂虽然是最老的一类热固性树脂,但由于它原料易得,合成方便,以及酚醛树脂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和耐热性能,尤其具有突出的瞬时耐高温烧蚀性能,而且树脂本身又有广泛改性的余地,所以目前酚醛树脂仍广泛用于制造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碳纤维增强塑料等复合材料。酚醛树脂复合材料尤其在宇航工业方面(空间飞行器、火箭、导弹等)作为瞬时耐高温和烧蚀的结构材料有着非常重要的用途。 酚醛树脂的合成和固化过程完全遵循体型缩聚反应的规律。控制不同的合成条件(如酚和醛的比例,所用催化剂的类型等),可以得到两类不同的酚醛树脂:一类称为热固性酚醛树脂,它是一种含有可进一步反应的羟甲基活性基团的树脂,如果合成瓜不加控制,则会使体型缩聚反应一直进行至形成不熔、不溶的具有三向网络结构的固化树脂,因此这类树脂又称为一阶树脂;另一类称为热塑性酚醛树脂,它是线型树脂,在合成过程中不会形成三向网络结构,在进一步的固化过程中必须加入固化剂,这类树脂又称为二阶树脂。这两类树脂的合成和固化原理并不相同,树脂的分子结构也不同。

毕业论文 生姜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及测定研究进展 精品

【标题】生姜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及测定研究进展 【作者】朱磊 【关键词】生姜姜精油姜辣素姜油树脂提取分析测定 【指导老师】贺薇 【专业】化学 【正文】 1、引言 姜又名地辛、百辣云,系姜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的根茎,它既是香料也是医药、食品、化妆、工业的天然原料。中国是生姜的主要生产国之一,年出口量占世界总出口量的40%,我国中部、东南部至西南部都广为栽培,在河南、山东、湖北、四川等省种植较多,我国生姜产量高,但由于生姜鲜美不耐贮藏等原因,常造成大量损失。实践证明,如果将生姜加工成姜油,则经济效益可提高3~5倍。随着食品加工技术的进步,应用现代工艺技术提取生姜制成的姜精油、姜辣素、姜油树脂等深加工产品越来越受到推崇,广泛运用于餐饮、美容、医药等行业,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对生姜成分的研究和提取具有重大意义。 姜的现代加工方法主要有水汽蒸馏法、溶剂浸提法、压榨法、超声波法、微波辐射萃取法、液体浸CO2提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等。根据加工方法及所含组分的不同,得到姜精油和姜油树脂两种深加工产品。姜的化学成分组分分析可分为挥发油组分分析和姜辣素组分分析两部分,目前分析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方法有薄层层析法(TLC)、高效液相色谱(HPLC)、气相色谱(GC)、气质联用(GC—MS)、顶空固相微萃取等手段,为取得较好的成分分析效果,大都是几种方法配合使用。因此本文针对生姜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和测定进行文献综述,希望对研究生姜有效成分新的提取和含量测定方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2、生姜有效成分简介 生姜营养丰富,含精油、姜辣素和微量矿物元素等,生姜的化学成分复杂,已发现的有100多种,可分为挥发油、姜辣素和二苯基庚烷3大类,另外还含有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及多种功能性成分。 2.1姜精油 姜的挥发油是一种与水不相溶的油状液体,可经水蒸汽蒸馏法获取,其化学成分主要为萜类物质,其中倍半萜类碳水化合物占50%~60%,氧化倍半萜烯类占17%,其他主要是单萜烯类碳水化合物和氧化单萜烯类[1]。油中主要成分为姜醇、姜烯、水芹烯等。其精油中存在的1′﹣乙酰氧基胡椒酚乙酸脂则是姜中最主要的有效成分,具有抗菌、抗癌、抗溃疡、杀虫等生物活性,也是香味和辣味的主要组分。单萜类和倍半萜类这两类物质的含氧衍生物大多有较强的香气和生物活性,是医药、食品、香料和化妆品工业的重要原料。 2.2姜辣素 姜辣素是生姜中的主要有效成分,它不仅是生姜特征风味的主要呈味物,也是生姜多种药理作用的主要功能因子,它具有镇吐作用、温里作用、抗菌、抗血小板凝聚

织物防缩整理

第十章防缩整理 第一节概述 经过染整加工的干燥织物,如果在松驰状态下再被水润湿时,往往会发生明显的收缩,这种现象称为缩水。其缩水程度通常用缩 水率来表示: 1、缩水率 指织物按规定方法洗涤前后的径向或纬向的长度差,占洗涤前长度的百分率。 2、毡缩 对于羊毛织物,除了具有一般的缩水现象外,在一定条件下洗涤时,由于机械作用纤维会产生特殊的蠕动而相互纠缠,并使织物缩成紧密状态,这种现象称为毡缩。此时,通常用面积收缩百分率来表示。 由于纤维性能上的差异,因此不同纤维的织物其缩水情况也是不一样的如: ①毛织物:在洗涤时除了具有较大的初次收缩外,而且经多次洗涤后,还会继续发生很大的后续收缩; ②棉、麻织物:一般初次收缩较大,但其后续收缩较低; ③合成纤维及其混纺织物:由于经过热定型加工,外加其吸湿性能较低,缩水问题不如棉、麻织物那样严重; ④粘胶织物:除了具有一般的缩水现象外,有时还易发生毡缩现象; 关于织物的收缩,除了纤维本身发生收缩外,还与纱和织物的组织结构及加工过程有关。 第二节织物收水机理 织物的缩水,主要是径向缩水较为严重,这与织物在染整加工中径向常处于紧张状态,干燥后织物中的纤维存在内应力有关。棉布的缩水率有时可高达10%。为了弄清棉布的缩水机理,必须分析纤维、纱线和织物在水中的尺寸的变化情况。 一、纤维在水中的尺寸变化 对纺织纤维而言,吸湿后溶胀,并呈现各向异性即长度和直径 的变化率相差较大。 无“干燥定型”形变纤维润湿后的尺寸变化情况如下: 由实验结果可知:润湿后纤维的长度和直径都是增长的。

二、纱在水中的尺寸变化情况 纱线润湿时,主要表现为纱线的溶胀和长度的收缩,同时也伴有应力松弛。当纱线处于自由状态时,纤维吸湿导致纤维直径的增大,纤维必然要调整其在纱线中的位置和姿态来适应变化。 由实验结果可知:对于中等捻系数的棉纱,在水中的收缩率一般为1-2%左右。 因此,对于缩水率较大的棉织物的收缩,必然与织物的组织结构有关。 三、织物在水中的尺寸变化 织物是由径、纬纱交织而成,当织物润湿后,由于其结构的变化而导致织物收缩:其示意图如右所示: 当织物润湿后,纱的直径变大,如果纬纱仍要保持润湿前的间距,那径纱势必要发生一定伸长才能满足。而实际情况是经染整加工后径纱本身就有缩短的趋势,唯一的可能是纬纱间的距离减小,从而导致织物径向长度的缩短即织缩增加。 综上所述:对棉织物缩水影响最大的是织物的织缩,其次是纱线长度的收缩,而纤维长度的收缩影响最小。 三、防缩整理方法 一、松驰织物结构的整理 最常用的是机械预缩整理,主要是解决径向缩水问题。 基本原理:是通过机械预缩整理,使织物的纬密和径向织缩预先增加到一定程度,即织物具有松驰结构,来降低成品的缩水率。

后整理工艺样本

一后整顿:在实际生产中,常将服装面料练漂,染色,印花以外加工过程称为整顿,由于整顿工序都安排在整个染整加工后期,故常称为后整顿。 服装后整顿工艺种类涉及一下几种: (1)仿旧整顿:就是赋予新织物以“自然旧”风格,整新如旧,较多应用于天然面料。1.普洗:惯用一种柔软洗涤工艺。染色面在洗涤设备中通过一定期间洗涤,为改进手感可添加适量柔软剂,使成品自然泛旧,不缩水,且手感柔软。如水洗纯棉布、涤棉布。2.石磨水洗:使用最普遍一种办法。需在洗涤设备中加入一种可漂浮于水面上较轻、多孔重要物质——浮石。染色织物经磨滚,染料局部被磨去,织物表面产生自然仿旧,有时还会起磨毛起绒效果,颜色有深浅变化、手感柔软。如石磨牛仔服装。 3.漂洗:也称漂色,在洗涤液中加某些染色脱色剂,服装颜色可得到褪色效果,经惯用于平纹树皮布(用树皮纤维织制,如棉布、细帆布)。漂洗普通用于深色服装。 4.酵素洗:在洗涤液中加入酵素粉,使面料特性产生变化。织物表面产生仿旧感,立体效果较好;手感变柔软。 5.喷砂:目是获得一种局部磨损效果。在服装正常洗涤之前,由空气压缩机和喷砂装置产生强气压射出氧化铝微粒完毕喷砂工序。磨损仅限于局部,靛蓝染色纤维在磨擦力作用下剥离织物表面,这道工序成本消耗较高,效率较低,且对工艺技术求较高,但它能获得常规洗涤不能达到特殊效果。 6.套色洗:在原有面料颜色上,套一种与之差别较大颜色,使其两者颜色互相融合,颜 色效果自然、特别。 (2)磨毛整顿:经磨毛整顿织物表面有一层短密细腻、均匀绒毛,手感柔软,效果更显高档。磨毛办法有各种:用金刚砂纸摩擦布面;针布起毛再剪齐绒毛;运用化学助剂使纤维膨化,并对织物进行松式洗涤产生绒毛。如磨毛卡其,砂洗双绉、电力纺,仿麂皮等。(3)折皱整顿:经折皱整顿织物表面具备自然折痕,耐洗而不消退。整顿办法有:予以机械压力和热作用,使布面产生不规则凹凸;手工起皱,可使织物获得任何形状皱折,自然感强;绳状洗涤,使织物浮现纵向皱纹,如树皮皱;揉搓加工,对合成纤维织物进行“力”与

生姜风味物质的提取和成分分析

生姜风味物质的提取和成分分析 Extraction and analysis of flavor compounds in ginger 吴贾锋张诚张晓鸣*许时婴WU Jia-feng ZHANG Cheng ZHANG Xiao-ming*XU Shi-ying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江苏无锡214036) (School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uthern Yangtze University, Wuxi,Jiangsu214036,China) 摘要:采用GC-MS方法分析了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姜精油化学成分,共分析鉴定出49种化学成分;同时用3种不同的有机溶剂(丙酮、100%乙醇、80%乙醇)萃取干姜得到姜油树脂,利用HPLC-MS方法检测了3种姜油树脂的化学成分。丙酮萃取法姜油树脂得率最高,辛辣呈味成分也最为丰富,而80%乙醇溶剂浸提的产品中,姜油树脂的主要呈味成分[6]-姜醇的相对含量最高。 关键词:姜;姜精油;姜油树脂;GC-MS;HPLC-MS Abstract:Th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essential oil in ginger(Zingiber officinale Roscoe)extracted by stream distillation were carried out with GC-MS,49components were detected;ginger oleoresins extracted with three different kinds of solvents(acetone,100%ethanol, 80%ethanol)were analyzed by HPLC-MS.The highest extraction together with plentiful pungent flavor contents was achieved with acetone solvent, whereas the relative concentration of[6]-gingerol,one of the the principle pungents,was highest in80%ethanol extraction. Keywords:Ginger;Essential oil;Oleoresins;GC/MS;HPLC/MS 生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是亚洲各国广泛种植的一种传统药食两用作物。有发汗解表、镇痛消炎的作用,因其香辣味独特,深得百姓喜爱。在我国生姜目前的主要用途还是直接用于烹饪调料,仅少量用于生产姜精油和姜油树脂。姜精油保持着生姜特有的香味成分和其他化学成分,使用方便,并且能够保存较长时间,是食品、医药、化妆品等行业的重要工业原料。姜油树脂中含有多种具有营养保健作用的物质,如姜辣素、姜醇、姜烯和姜酚类化合物。姜辣素不但具有特别芳香的姜辣风味,而且还具有驱风、发汗之功效,在药用上是一种很好的治疗伤风感冒的特效剂[1]。最近的研究发现姜酚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利胆、作者简介:吴贾锋(1979-),男,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在读研究生。 E-mail:wu_jiafeng@https://www.360docs.net/doc/5e2331537.html, 通讯作者:张晓鸣 收稿日期:2006-01-30

酚醛树脂简介

1.1酚醛树脂简介 1.1.1酚醛树脂 酚类化合物与醛类化合物缩聚而得的树脂为酚醛树脂。其中以苯酚和甲醛缩聚而得的酚醛树脂最为重要。 酚醛树脂综合性能优良,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最古老树脂,拥有近百年的使用历史。早在1872年德国化学家拜耳(A,Baeyer)首先发现了酚和醛在酸的存在下反应可以得到结晶的产物,但当时没有对其开展研究。接着化学家克莱堡(W,Kleeberg,1891)和史密斯(A,Smith,1899)对这个反应进行了研究。进入20世纪,1902年布卢默(B.Blumer)合成了第一个商业化酚醛树脂,命名为Laccain 。然而直到1905~1907,被称为酚醛树脂创始人的美国化学家巴克兰(L.H.Baekeland)才对酚醛树脂进行了系统而广泛的研究,并于1907年申请了关于酚醛树脂“加压、加热”固化的专利,而且于1910年10月10日成立了Bakelite公司。巴克兰的功绩不仅首次合成了交联的聚合物,而且发现了树脂的模压过程,实现了酚醛树脂的实用化,这对酚醛树脂的生产和应用起了很重大的作用。因此此年(1910年)定为酚醛树脂元年(或者合成高分子元年),巴克兰被成为酚醛树脂之父。 由于酚醛树脂原料易得,价格低廉,生产工艺和设备简单,而且制品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耐热性、耐寒性、电绝缘性、尺寸稳定性、成型加工性、阻燃性及低烟雾性,因此其成为工业部门不可缺少的材料,具有广泛的用途。 1.1.2酚醛树脂的合成、固化及其改进 酚醛树脂是由酚类和醛类在酸性或碱性催化剂作用下合成的缩合物。主要的原料是苯酚和甲醛,此外,酚类还有甲酚、二甲酚、多元酚、乙基苯酚、苯基苯酚、丁基苯酚、戊基苯酚、双酚A、间苯二酚等;醛类还有乙醛、多聚甲醛、糠醛等。 影响酚醛树脂合成和决定树脂性能的因素有:原料化学结构和单体官能度、酚醛摩尔比、催化剂的性质和反应介质的PH值。 各种酚和醛按其化学结构不同,其所固有的官能度和反应能力也不同。属于线性(热塑性)的酚醛树脂是由三官能度及双官能度的酚和醛作用生成的,如:苯酚,邻、对甲酚,1,2,3-二甲酚,1,2,5-二甲酚和1,3,4-二甲酚。

后整理工艺

一后整理:在实际生产中,常将服装面料的练漂,染色,印花以外的加工过程称为整理,由于整理工序都安插在整个染整加工的后期,故常称为后整理。 令狐采学 服装后整理工艺种类包含一下几种: (1)仿旧整理:就是付与新织物以“自然旧”的气概,整新如旧,较多应用于天然面料。 1.普洗:经常使用的一种柔软洗涤工艺。染色面在洗涤设备中经过一按时间的洗涤,为改良手感可添加适量柔软剂,使制品自然泛旧,不缩水,且手感柔软。如水洗纯棉布、涤棉布。 2.石磨水洗:使用最普遍的一种办法。需在洗涤设备中加入一种可漂浮于水面上较轻、多孔的重要物质——浮石。染色织物经磨滚,染料局部被磨去,织物概略产生自然仿旧,有时还会起磨毛起绒效果,颜色有深浅变更、手感柔软。如石磨牛仔服装。 3.漂洗:也称漂色,在洗涤液中加一些染色脱色剂,服装颜色可获得褪色效果,经经常使用于平纹树皮布(用树皮纤维织制,如棉布、细帆布)。漂洗一般用于深色服装。 4.酵素洗:在洗涤液中加入酵素粉,使面料特性产生变更。织物概略产生仿旧感,立体效果较好;手感变柔软。 5.喷砂:目的是获得一种局部的磨损效果。在服装正常洗涤之前,由空气压缩机和喷砂装置产生的强气压射出氧化铝微粒完成喷砂工序。磨损仅限于局部,靛蓝染色的纤维在磨擦力的作用下剥离织

物概略,这道工序本钱消耗较高,效率较低,且对工艺技术求较高,但它能获得惯例洗涤不克不及达到的特殊效果。 6.套色洗:在原有面料的颜色上,套一种与之差别较年夜的颜色,使其两者颜色互相融合,颜 色效果自然、特别。 (2)磨毛整理:经磨毛整理的织物概略有一层短密细腻、均匀的绒毛,手感柔软,效果更显高档。磨毛的办法有多种:用金刚砂纸摩擦布面;针布起毛再剪齐绒毛;利用化学助剂使纤维膨化,并对织物进行松式洗涤产生绒毛。如磨毛卡其,砂洗双绉、电力纺,仿麂皮等。 (3)折皱整理:经折皱整理的织物概略具有自然折痕,耐洗而不必退。整理办法有:予以机械压力和热的作用,使布面产生不规则凹凸;手工起皱,可使织物获得任何形状的皱折,自然感强;绳状洗涤,使织物呈现纵向皱纹,如树皮皱;揉搓加工,对合成纤维织物进行“力”与“热”的共同作用,皱纹永久耐劳。 二服装面料整理的目的: 1.使面料幅宽整齐均一,尺寸和形态稳定。 2.改良服装面料的手感。 3.增进服装面料外观,提高面料光泽,白度,增白等。 4.提高服装面料耐用性能。 5.付与面料特殊性能。 三整理的一般办法: 1.物理机械整理:利用水分,热量,压力,拉力等物理机械作用。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姜油树脂中的姜酚

分类号:TQ028 单位代码:10422 密 级: 学 号:200811300 论文题目:大孔吸附树脂分离姜油树脂中的姜酚 Separation of Gingerol from Ginger Oleoresin with Macroporous Adsorption Resin 作 者 姓 名: 薛岩明 专 业: 化学工程 指导教师姓名: 杜爱玲 专业技术职务: 教授 2011年 5月 18日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Shandong University Master ’s Thesis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同意学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印刷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山东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导师签名:日期: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录 摘要...............................................................I ABSTRACT ........................................................ III 第一章文献综述 (1) 1.1生姜的简介 (1) 1.1.1生姜的药用价值 (1) 1.1.2 生姜的化学成分 (2) 1.2生姜提取物 (2) 1.2.1主要提取方法 (2) 1.2.2姜精油 (4) 1.2.3姜油树脂 (5) 1.3姜酚的简介 (7) 1.3.1 姜酚的分子结构 (7) 1.3.2 姜酚的含量 (8) 1.3.3 姜酚的主要化学反应 (8) 1.3.4 姜酚的生物活性 (10) 1.3.5 姜酚的提取分离 (12) 1.4大孔吸附树脂的介绍 (12) 1.4.1 大孔吸附树脂的结构与分类 (13) 1.4.2 大孔树脂的吸附分离原理 (14) 1.4.3 在天然产物分离方面的应用 (15) 1.4.4 大孔树脂的预处理和再生 (17) 1.5国内外研究现状 (17) 1.6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 (18) 1.6.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8) 1.6.2 主要研究内容 (19) 第二章超临界CO2提取的姜油树脂及姜酚的检测分析 (21) 2.1仪器、材料和试剂 (21) 2.1.1 主要仪器与设备 (21)

热固性酚醛树脂

热固性酚醛树脂 热固性酚醛树脂具有很强的浸润能力,成型性能好,体积密度大,气孔率低,用于耐火制品,该树脂在15℃- 20℃下可保持三个月.酚醛树脂制品优点主要是尺寸稳定,耐热、阻燃,电绝缘性能好,耐酸性强,它主要应用于运输业、建筑业、军事业、采矿业等多种行业,应用广泛. 在NH4OH、NaOH或NaCO3等碱性物质的催化下,过量的甲醛与苯酚(其摩尔比大于1)反应生成热固性酚醛树脂。其反应过程如下:在碱性催化剂存在下使反应介质PH大于7,苯酚和甲醛首先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一羟甲基苯酚 室温下,在碱性介质中的酚醇是稳定的,一羟甲基苯酚中的羟甲基与苯酚上的氢的反应速度比甲醛与苯酚的邻位和对位上的氢的反应速度小,因此一羟甲基苯酚不容易进一步缩聚,只能生成二羟甲基苯酚和三羟甲基苯酚。 热固性酚醛树脂胶黏剂可以不用固化剂吗 视你的胶黏剂配方而定。酚醛比为1:1时为线形聚合物,要获得热固性树脂就要加交联剂了(提高醛用量,以苯酚对位进行交联)。若配方中有提及固化成分(如NL固化剂)也可以不用。 使用哪种热固性酚醛树脂能在45C温度左右固化,或是加入什么固化剂使其能在45C左右固化? 问题补充: 热固性酚醛树脂是用于覆膜砂上 催化剂为磺酸类与无机酸混合使用 酚醛树脂的固化温度、固化时间和碳化温度,想要在400度左右的环境下使用如何 作为高分子材料400°c很难

热固性酚醛树脂的固化过程? 热固性酚醛树脂的固化要具体看树脂的型号,加入固化剂可以常温固化,也可以直接高温固化。 2011-10-24 16:32 cjm20033|四级 主体是羟甲基、苯环活性氢等同类或之间的缩聚反应,当然之间有酚羟基、醚键等参与的非常复杂的反应,如变色,就是酚羟基的变化。具体固化过程目前估计还不能用反应式明确地表达出来。 |评论 加适量的六亚甲基四胺固化剂,不信你可以不用。 酚醛树脂固化在线等!!! 我处有两种酚醛树脂,一种为粉末状固态,另外一种为液态,(在不加固化剂的情况下)想做试验使其加热固化,请帮忙提供它们固化所需要的条件,如:固化温度、反应时间、注意事项等,越详细越好。 注意:我处是现成的酚醛树脂,不是要制备,而是固化(这个对专业人士应该比较简单),所以请各位不要粘贴什么酚醛制备的东西来耽误大家的时间。多谢!满意回答 我来吧。 首先你要知道酚醛的牌号,从而知道这种酚醛是热塑还是热固。一般粉状为热塑需加固化剂固化,液态为热固直接固化。 酚醛的固化条件一般为热压固化。如温度在150度,压力20MPa,压5-10分钟,后去掉压力,保温150度4 个小时。注意事项就是,加压过程中要放2-3次气(即去压再加压) 上面的条件只是一个例子,具体的参数,要根据你的酚醛性能,制品用途,大小等来确定。如果没有加压设备的话,180度烘个2小时以上也是能固化的。 酚醛树脂分碱式合成跟酸式合成两种。其中碱式合成的,只要加温就可以固化。酸式的,才需要加固化剂。 仅供参考 1谁知道酚醛树脂的固化热是多少? 当甲醛/苯酚(摩尔比)小于1时,可得热塑性产物,称热塑性酚醛树脂,即线型酚醛树脂,它不含进一步缩聚的基团,加固化剂并加热才能固化。如以六亚甲基四胺为固化剂,固化温度150 ℃,混以填料制成的模塑粉俗称电木粉。当甲醛/苯酚(摩尔比)大于1时,在碱催化下先得到甲阶段树脂,即热固型酚醛树脂,

棉针织物的防缩

针织物整理的目的是发挥针织物或给予针织物以新的性能,以满足人们的需要。根据加工的性质,可将整理工艺分为二大类:一类为物理机械整理、防缩、起绒、热定型。另一类为化学整理如树脂整理,特殊整理。 一、棉织物的防缩整理 1、棉针织物缩水:在染整加工中,织物受到拉伸积累形变。如果用这种积累形变的针织坯布缝制成衣,则一经水洗,织物积累的形变,就要回缩,就会发生不合比例的尺寸改变。 1.1 为了避免棉针织物缩水,可设想有两个途径 a、理想流程:理布→缝头→常温溢流机染色→松式烘干机(无张力)→长规程(十节)开幅定型→无张力打卷机(或落布折叠包装) b、强迫回缩:润湿的织物受到振荡,施加相反的力,强迫织物回缩,才能使织物线圈恢复到理想的空间结构。达到稳定产状态,然后维持这一状态进行烘干使之固定下来。实验得知:回潮4% 细罗纹针织物在室温振动25分钟。其收缩率仅为可回缩量的8%,而100%浸湿后在热空气中,振动20分钟,再室温振动5分钟,则回缩率可达67%。 2、防缩工艺及设备 2.1 防缩工艺1:热定型防缩法,棉针织物不能采用。 2.2 防缩工艺2:棉纤维浓碱液和张力下可进行重整排列,以稳定其尺寸即所谓丝光处理。 2.3 机械防缩法:利用专门设备强迫织物预先回缩的方法。 a、机械防缩设备:按纵向强迫回缩的预缩机; 按横向伸展预缩机 b、超喂工艺:超喂湿扩幅,超喂烘干 超喂预缩,超喂定型

二、棉针织物的缩水率问题 1、缩水率的测定 1.1 掌握织物缩水率的测试方法及了解织物收缩原因。 1.2 仪器:水箱 M988型织物缩机,针织物2±R,量尺、缝线、铅笔。 1.3 实验程序(晾干缩水率) a、仪器与工具:M988型织物缩水机,转速500±20r/min 容量为40L,量尺。 b、试验条件:试液为清水,温度为45±2℃,浴比1:50。试验时间:棉和合纤织物为30分钟。 + + + + + + + + + c、试样准备:取样,需经热定型后24h,距布端2-5米处,数量不得少于2块。每块试样的尺寸为70cm×幅宽的 1/2试样标记:试样沿纵向或横向各量取之处,纵向量50cm,横向量全幅(开幅织物离边10cm,幅宽在1米以上的离布边20cm。圆筒织物离边5cm,用划粉或铅笔对正线圈画好十字记号,并用棉线沿标记,精细缝纫并记录缩水前的纵横向尺寸。 d、操作步骤:① 在缩水机内加入45℃热水,搅拌25-30min,脱水3-5分钟,沿布边平幅悬挂,室内同时用手轻轻拍平,消除皱纹。 ② 计算术平均值 ③ 缩水率= 缩前平均值-缩后平均值 缩前平均值 1.4 缩水率类别:平晾、悬挂滴水及滚筒干燥法。 1.5 经验公式:设定前横向门幅:L 要求缩水率:d%

姜油树脂规格书

ZXX1002雪麦龙-姜油树脂/超临界生姜提取物 色状:深棕红色至浅褐色油状液体。 香气:具有生姜自然晾干后特有的香气。 香味:生姜特征的香辣味和苦味。 工艺特点:以优质生姜为原料,经清洗、去皮、烘干后制成烤姜片,低温粉碎后,采用高新分离技术生产。 主要成分:6-姜醇、姜烯、姜烯酚等(姜辣素含量≥25% FEMA No.:2522)。 产品规格:1:50 浓缩,即每克本品相当于50克生姜干品或350克生姜鲜品。 塑化剂检测:DBP<1mg/kg 检测结果:未检出检测方法:GB/T 21911-2008 DEHP<1.5mg/kg 检测结果:未检出检测方法:GB/T 21911-2008 DINP<9mg/kg 检测结果:未检出检测方法:GB/T 21911-2008 产品特性:(1)纯天然。100%生姜提取物,无溶残及化学添加剂; (2)风味完整。产品中包含了全部生姜中的香气和风味物质; (3)溶解性和分散性好。能全溶于植物油和高于70%的乙醇中; (4)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其抗氧化性能优于50%天然VE。 (5)与生姜精油相比颜色较深,油树脂含量高,生姜的清凉香气重,留香时间长。产品应用:(1)咸味香精的香原料; (2)肉制品、方便面、调味食品; (3)啤酒饮料; (4)医药保健品原料。 用法用量:根据工艺需要适量添加。参考用量:咸味香精0.1—0.5%;肉制品:0.01—0.03%;方便面:0.02—0.05%;调味料:0.02—0.05%;啤酒饮料10—50PPM。 产品说明:本产品未添加合成抗氧化剂。 保质期:18个月 保存方法:产品放置于阴凉、干燥、通风处保存。理想保存温度3℃-25℃。 质量指标: 项目指标检测方法 折光指数(20℃) 1.4990~1.5190 GB/T 14454.4 相对密度(25/25℃) 0.9290~0.9880 GB/T 11540 过氧化值% ≤0.5 GB/T 5009.37 砷(以As计)mg/kg ≤3 GB/T5009.11 重金属(以pb计)mg/kg ≤10 GB/T5009.12 菌落总数cfu/g ≤30000 GB/T4789.2 大肠杆菌cfu/100g ≤90 GB/T4789.3 包装规格:1KG、10KG白色氟化塑料桶装。或20KG装铝桶。

生姜提取物及生产工艺

《食品科学》考察论文题目:生姜提取物及生产工艺 学院化学化工与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生物工程 班级生物工程 姓名刘 学号 任课教师陈 2014年6月10日

生姜提取物及其生产工艺 1 课题的目的、意义及研究现状 1.1 课题的目的 生姜 (Zingiber officinale Roscoe)是主要调味品之一, 分布于非洲、美洲、亚洲等地。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生姜生产国和出口国, 年出口量占世界总出口量的 42% 以上。美国生姜及含姜商品总贸易额为 40亿美元, 欧盟生姜总贸易额为 50亿美元,其中 65%为深加工制品,而我国的出口额仅为 5亿美元, 90%的产 品作为原料出口, 即使进行了加工也通常为简单的腌渍等。随着食品加工技术的进步,运用现代工艺制作生姜精深加工产品,作为高附加值、高品质的贸易品正日益受到食品加工业的青睐。对生姜风味物质的研究从20世纪 70年代开始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生姜含有少量的挥发油成分、辛辣素、维生素、脂肪酸、戊聚糖、蛋白、树脂、淀粉和矿物元素, 其中尤以淀粉含量最为丰富, 占生姜干重的 40% ~ 60%。生姜的香气取决于其挥发油成分, 特征性风味主要来自于非挥发油成分——姜辣素。因此, 加工产品中挥发油成分和姜辣素水平是衡量姜加工特性的重要指标 姜精油(G inger essential oil)和姜油树脂 (G inger oleoresins)属植物油脂, 是目前生姜深加工产品中最重要的两种。其中, 姜精油是从姜根茎中由水汽蒸馏得到的挥发性油分,芳香气味浓郁, 几乎不含高沸点成分, 主要应用于食品及饮料的调味与加香,也是国内外市场均需要的价格高昂的药用原料和香精原料;姜油树脂含有姜精油所不具备的不挥发成分,是通过溶剂萃取得到的一种较 黏稠的半流体物质,其是姜调味料精加工产品含有感官上至关重要的姜辣素成分、挥发油成分及棕榈酸、树脂、脂肪油和碳水化合物, 其中姜辣素是决定姜油树脂风味与滋味的主要成分,因此姜油树脂的高沸点、不易挥发特性适用于需要高温加工的食品, 是一种高品质的食品配料和调味料。 姜油树脂用于熟肉制品、方便食品、膨化食品、焙烤食品、食用调味料、啤酒饮料、医药保健品等,而姜油在药用中有去痰、止咳、止呕之功效。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姜所含化学成分复杂,目前,很多学者正在对其不同成分的提取工艺、提取

酚醛树脂性能综述

热固性聚合物是从低粘度液体开始,通过催化剂或外加能量(热或射线)固化为固体。最早的热固性基体是酚醛,紧随其后的是环氧,接着是不饱和聚酯、脲醛,再接着是硅树脂,以及更新的基体。从实用的角度看,最重要的仍然是前三种:酚醛、环氧和不饱和聚酯 二、简介 酚醛树脂也叫电木,又称电木粉,英文名称phenolic resin,简称PF,比重~是热固性塑料家族中最古老的成员,可以追溯到1870年。合成酚醛树脂的两种单体是苯酚和甲醛,通过聚合形成, 酚醛树脂原为无色或黄褐色透明物,因含有游离分子而呈微红色,市场销售往往加着色剂而呈红、黄、黑、绿、棕、蓝等颜色,有颗粒、粉末状。耐弱酸和弱碱,遇强酸发生分解,遇强碱发生腐蚀。不溶于水,溶于丙酮、酒精等有机溶剂中。对水、弱酸、弱碱溶液稳定。由苯酚和甲醛在催化剂条件下缩聚、经中和、水洗而制成的树脂。酚与醛的摩尔比大于一,用酸类物质作催化剂,生成热塑性酚醛树脂。酚与醛的摩尔比小于一,用碱类物质作催化剂,生成热固性酚醛树脂。主要包括:线型酚醛树脂、热固性酚醛树脂和油溶性酚醛树脂。 三、酚醛树脂固化原理 酚醛树脂只有在形成交联网状(或称体型)结构之后才具有优良的使用性能,包括力学性能、电绝缘性能、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等。 酚醛树脂的固化就是使其转变为网状结构的过程,表现出凝胶化和完全固化的两个阶段,这一转变不仅是物理过程,更要强调的是,这是一个化学过程。表现出以下一些特点:

(1)树脂在固化前的结构因素(组成、分子量大小、反应官能度等)影响显著;(2)固化反应受催化剂、固化剂、树脂pH值等的影响显著;(3)固化过程有热效应;(4)固化速率受温度、压力的影响显著;(5)固化过程有副产物(如水、甲醛等)产生;(6)固化反应是不可逆过程。 酚醛树脂有热塑性和热固性两类。热塑性酚醛树脂(或称两步法酚醛树脂),为浅色至暗褐色脆性固体,溶于乙醇、丙酮等溶剂中,长期具有可溶可熔性,仅在六亚甲基四胺或聚甲醛等交联剂存在下,才固化(加热时可快速固化)。主要用于制造压塑粉,也用于制造层压塑料、清漆和胶粘剂。热塑性酚醛树脂压塑粉主要用于制造开关、插座、插头等电气零件,日用品及其他工业制品。热固性酚醛树脂(或称一步法酚醛树脂),可根据需要制成固体、液体和乳液,都可在热或(和)酸作用下不用交联剂即可交联固化。热固性酚醛树脂压塑粉主要用于制造高电绝缘制件。为指导树脂合成和成型加工,常将其固化过程分为A、B、C三个阶段。具有可溶可熔性的预聚体称作A阶酚醛树脂;交联固化为不溶不熔的最终状态称C阶酚醛树脂;在溶剂中溶胀但又不完全溶解,受热软化但不熔化的中间状态称B阶酚醛树脂处于此阶段的酚醛树脂为脆性固体,可以制成粉末,与添加剂一起模压成型。添加剂中除固化剂外,主要成分是木粉,它赋予酚醛材料强度与韧性,其压缩强度可达275MPa。酚醛具有优良的电绝缘性,低吸潮性和较高的使用温度(204℃)。,树脂存放过程中粘度逐渐增大,最后可变成不溶不熔的C阶树脂。因此,其存放期一般不超过3~6个月。热固性酚醛树脂可用于制造各种层压塑料、压塑粉、层压塑料;制造清漆或绝缘、耐腐蚀涂料;制造日用品、装饰品;制造隔音、隔热材料等。常见的高压电插座、胶粘剂和改性其他高聚物。 酚醛树脂具有良好的耐酸性能、力学性能、耐热性能,广泛应用于防腐蚀工程、胶粘剂、阻燃材料、砂轮片制造等行业。并且价格低廉,可以说酚醛是性能价格比最高的一种高分子材料。 四、酚醛树脂的重要特点 1、高温性能 酚醛树脂固化后依靠其芳香环结构和高交联密度的特点而具有优良的耐热性,即使在非常高的温度下,也能保持其结构的整体性和尺寸的稳定性。酚醛树脂在200℃以下基本是稳定的,一般可在不超过180℃条件下长期使用。正因为这个原因,酚醛树脂才被应用于一些高温领域,例如耐火材料,摩擦材料,粘结剂和铸造行业。 2、粘结强度 酚醛树脂一个重要的应用就是作为粘结剂。卓越的粘结性酚醛树脂卓越的粘附性首选源于其大

水蒸汽蒸馏法提取产生姜精油的生产工艺研究(一)

水蒸汽蒸馏法提取产生姜精油的生产工艺研究(一) 摘要:目的:确立生姜精油的提取工艺。原理:利用生姜精油的挥发性和水不溶性,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将生姜精油蒸馏出来,经过冷却、油水分离后,即得。 关键词:以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生姜精油;方法可靠;简便;易行 20世纪以后,中国不仅是生姜的主产国之一,也渐成为生姜的主要出口国之一,平均年产生姜超过15.2万吨,年出口量约6.7万吨,占世界总出口量的40%。但生姜的贮藏较难,易腐烂变质,因此每到收获季节,产区生姜损失很大。迄今为止,生姜的贸易主体仍是干姜,生姜食用多作普通调味料,在我国一直以原姜或姜粉为主,利用率极低。 由于天然香料精油及其衍生物的嗅感和感官特性是合成香料,加上人们出于对合成香料安全性的顾虑而产生的对天然香料的偏爱,使得天然香料仍能维持其巩固的市场地位,尤其是在食用香料香精方面。由于人们对各种新香型的追求,开发新的香料品种成为必然。近年来,有许多将生物技术用于开发天然香料品种的报导,要经过许多环节,克服许多难以克服的因素,如香气的优劣、经济的合理性、资源的保障等,才能成为一个有生命力的新品种。天然香料的主要加工技术为水蒸汽蒸馏法水蒸汽蒸馏法是利用精油成分与水形成二相共沸物,以略低于水的沸点的温度将精油从原料中提取出来。适合于水蒸汽蒸馏法的原料最多,大多数原料的枝、叶、根、茎、皮、籽及部分花均可采用此法,如肉桂、柏木、八角、薄荷、薰衣草、柑桔类果皮、山苍籽、菖蒲等。蒸馏过程中香成分易分解的香料原料不适用此法。水蒸馏汽馏技术近年来有了较大的发展,新的技术主要有水扩散水蒸汽蒸馏器、涡轮式快速蒸馏器、连续蒸馏器及南京野生植物研究所研制开发的加压串联蒸馏设备和能应用在田间的TX-A 型小型移动式蒸馏设备等。浸提法即萃取法,是利用挥发性溶剂将原料中有效香成分适合于头香部分,香成分含量低的原料和挥发性较小的品种及不挥发的香味成分的提取,浸提萃取技术近年来已突破了原来的固定式或转鼓式萃取设备,开发出浮滤式浸提器、连续式浸提设备等新式浸提设备。近年来液体CO2及其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是一个发展很快的浸提工艺,具有浸提得率高、选择性好、提取温度低使头香保留完全、适用于热敏性香料、没有溶剂残留等优点。目前,我国对天然香料产业化涉及的新技术新工艺研究薄弱,推广力度更是不足。要使我国天然香料产业有一个大的发展,就必须在天然香料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方面有一个大的突破。同时,生产天然香料的厂家众多,但总体技术水平不高,一方面是因为缺乏人才,另一方面是缺乏资金。国家给于适当的资金扶持,用于香料厂的技术改造,支持企业采用新工艺。同时加强科技术人员培训,加强工厂与科研单位结合,增强企业发展后劲,争取在尽可能短的时期内提高工厂的技术水平。 近年来,随着人们自身保健意识的增强,日益强调食品原料及添加剂的天然性与健康性,使得人们再度关注生姜这一药食兼用的食品资源,并以科学手段考察它在保健,预防、治疗慢性疾病方面的功效。 因此,加强生姜精油等精深加工产品的研究开发,可以充分利用生姜的有效成分,提高其利用价值,推动我国食品调味料和相关的食品加工业朝着深加工、方便化、天然健康的方向发展,与国际接轨。透过现代生化及药理技术发现的生姜精油中特定功效成分,不仅为传统中医学治疗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更为宝贵的传统中药走向世界市场打开了大门。这些都赋予了生姜利用新的内容与意义,并将为生姜资源的利用开辟无限广阔的前景。 1生姜精油产品的开发应用 生姜精油香气温辛,甜而浓厚,又具有一定的生理活性功能,可作为化妆品香料、食品香料及药材。因此,生姜精油产品在食品和化妆品工业中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食品领域生姜精油口味温热,香辛,有令人愉悦的芳香,不辛辣。其主要用于食品领域的饮料、无醇清凉饮料、焙烤食品、特殊甜酒及姜啤酒、姜酒等酒类的加香、调味,是天然的食品香料;也是卷烟用香精的常用原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