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环评上岗证复习_第4章

2014环评上岗证复习_第4章
2014环评上岗证复习_第4章

环境影响评价岗位基础知识培训复习资料_第4章

2014年6月12日

(1)大气污染:是指大气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化学、物理、生物或放射性等方面发生特性改变,从而影响大气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造成大气质量恶化的现象。

(2)大气污染源:一个能够释放污染物到大气中的装置称为大气污染源,分为点源、面源、线源、体源。

(3)大气污染物:污染源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称为大气污染物。

分类1:①常规污染物(SO2、TSP、PM10、NO2、CO);②特征污染物

分类2:①气态污染物;②颗粒污染物

(4)环境空气敏感区:指评价范围按GB3095规定的一类功能区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二类功能区中的居民区、文化区等人群较为集中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以及对项目排放大气污染物敏感的区域。

(5)简单地形:距污染源中心5km内的地形高度(不含建筑物)低于排气筒高度时,定义为简单地形。

(6)复杂地形:距污染源中心5km内的地形高度(不含建筑物)等于或超过排气筒高度时,定义为复杂地形。

(7)推荐模式:估算模式,进一步预测模式,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模式。

(8)大气环境防护距离:为保护人类健康,减少正常排放条件下大气污染物对居住区的环境影响,在项目厂界以外设置的环境防护距离。

(9)长期气象条件:达到一定时限及观察频次要求的气象条件。

一级评价:近五年来至少连续三年的逐日、逐次气象条件

二级评价:近三年来至少连续一年的逐日、逐次气象条件

(10)复杂风场:指评价范围内存在局地风速、风向不一致的风场。

(11)大气环境导则修订内容:1. 评价工作分级和评价范围确定方法;2.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内容和要求;3. 气象观测资料调查内容和要求;4.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方法及要求;5. 环境影响预测推荐模式等。

(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修改单内容:1. 取消氮氧化物指标;2. 对二氧化氮二级标准的年平均浓度限值、日平均浓度限值、小时平均浓度限值进行了修改;3. 对臭氧的一级标准、二级标准的小时平均浓度限值进行了修改。

(13)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类

一类区(执行一级标准):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

二类区(执行二级标准):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民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业区。

三类区(执行三级标准):特殊工业区。

(14)常见污染物的浓度限值(要记住的)

SO2二级标准小时平均浓度:0.50

NO2二级标准小时平均浓度:0.24

PM10二级标准日平均浓度:0.15

(15)《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规定了33种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限值

(1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三项指标:1. 通过排气筒排放废气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2. 通过排气筒排放废气,按排气筒高度规定的最高允许排放速率;3. 以无组织方式排放废气,规定无组织排放的监控点及相应的监控浓度限值。

(1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排气筒高度及排放速率

1. 排气筒高度应高出周围200m半径范围的建筑5m以上,不能达到要求的,按其高度对应的表列排放速率标准值严格50%执行;

2. 两个排放相同污染物的排气筒,若其距离小于两个排气筒的几何高度之和,应合并为一根等效排气筒;

3. 若某排气筒的高度处于本标准列出的两个值之间,则执行的最高允许排放速率以内插法计算;当某排气筒的高度大于或小于本标准列出的最大或最小值时,以外推法计算其最高允许排放速率;

4. 新污染源的排气筒一般不低于15m,若新污染源的排气筒必须低于15m,其排放速率标准值按外推法计算结果再严格50%执行;

5. 新污染源的无组织排放从严控制,一般情况下不应有无组织排放的存在,无法避免的无组织排放应达到规定的标准值;

6. 工业生产尾气需燃烧排放的,烟气黑度不得超过林格曼1级。

(18)等效排气筒有关参数计算:P103(必出计算题)

(19)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任务:通过调查、预测等手段,对项目在建设施工期及建成后运营期所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对环境空气质量影响的程度,范围和频率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为项目的厂址选择,排污口设置、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制定以及其他有关的工程设计、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等提供科学依据或指导性意见。

(20)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3个阶段P107-P108

(21)评价工作等级分级方法

1. 估算污染物最大落地浓度;

2. 计算污染物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标准值选取的5个原则P109)

3. 根据估算结果确定D10%;

4. 确定评价工作等级。

(22)评价工作等级确定应符合的其他规定P110

1. 多源排放同一污染物,取评价等级最高者作为项目的评价等级;

2. 高能耗多源项目,评价等级不低于二级;

3. 改、扩建项目建成后全厂污染物明显减少的,可低于一级;

4. 评价范围内有一类功能区、主要评价因子接近超标,污染物危害大,不低于二级;

5. 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等城市道路项目,不低于二级;

6. 公路、铁路,按照集中式排放源(服务区,车站等大气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评定等级;

7. 根据项目情况,评价范围敏感区分布情况,当地大气污染程度,对等级进行调整;

8. 确定股评家工作等级应同时说明估算模式计算参数于选项。

(23)不同评价等级的预测要求

一、二级评价:进一步预测模式进行预测

三级评价:不预测或者使用估算模式进行预测

(24)评价范围的确定

1. 以排放源为中心,以D10%为半径的圆或者以2×D10%为边长的矩形作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当最远距离超过25km时,确定评价范围为半径25km的圆形区域或边长25km的矩形区域。

2. 评价范围的直径或边长一般不小于3km;

3. 对于以线源为主的城市道路等项目,评价范围可设定为线源中心两侧各200m的范围。(25)大气污染源调查于分析对象

一、二级评价:1. 分析项目所有污染源,对于改,扩建项目应包括新、老污染源;2. 评价范围内与项目排放污染物有关的其他在建项目,已批未建项目等污染源;3. 若有区域替代方案的,还应调查评价范围内所有拟替代的污染源。

三级评价:只调查分析项目污染源。

(26)污染源调查与分析方法

1. 新建项目污染源调查:利用类比调查、物料衡算或设计资料确定;

2. 评价范围在建、未建项目污染源调查:利用已批准环评报告的核定的数据;

3. 改,扩建项目污染源调查:利用已有有效数据或进行实测;

4. 分期实施的工程项目污染源调查:利用前期工程最近5年内的验收监测资料、年度例行监测资料或进行实测;

5. 评价范围内拟替代的污染源调查:参考项目的污染源调查方法

(27)污染源排污概况调查内容

1. 在满负荷排放下,按分厂或车间逐一统计各有组织排放源和无组织排放源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2. 改、扩建项目应给出:现有工程排放量、扩建工程排放量、已经现有工程经过改造后污染物预测削减量,并按上述三个量计算最终排放量;

3. 对于毒性较大的污染物还应估计其非正常排放量;

4. 对于周期性排放的污染源,还应给出周期性排放系数。周期性排放系数取值为0~1,一般可按季节、月份、星期、日、小时等给出周期性排放系数。

(28)点源调查内容

1. 排气筒参数:底部中心坐标,底部海拔高度,几何高度,出口内径。

2. 烟气参数:出口速度,烟气温度

3. 污染物:排放速率、排放工况、年排放小时数

4. 毒性较大的污染物:非正常排放量、排放工况、年排放小时数。

(29)面源调查内容

1. 面源参数:起始点坐标,海拔高度,初始排放高度

2. 污染物:排放速率、排放工况、年排放小时数

3. 矩形面源:起始点坐标,面源长度和宽度,于正北方向的逆时针夹角;

4. 多边形面源:顶点数和边数,各顶点坐标

5. 近圆形面源:中心点坐标,近圆形半径,近圆形顶点数和边数

(30)体源调查内容

1. 体源参数:中心点坐标,海拔高度,体源高度,体源边长

2. 污染物:排放速率、排放工况、年排放小时数

3. 特殊参数:初始横向扩散参数、初始垂直扩散参数

(31)线源调查内容

1. 线源参数:几何尺寸(分段坐标),线源距地面高度,道路宽度、街道街谷宽度

2. 污染物:各种车型的污染物排放速率,平均车速、各时段车流量、车型比例

(32)其他需要调查的内容

1. 建筑物下洗参数:排气筒离建筑物的距离,建筑物的长宽高

建筑物下洗:指由于周围建筑物引起的空气紊流,导致烟囱排除的污染物迅速扩散至地面出现高浓度的情况。

2. 颗粒物的粒径分布

(33)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资料来源

1. 收集评价范围内以及邻近评价范围内各例行空气质量监测点的近三年于项目有关的监测资料;

2. 收集近三年与项目有关的历史监测资料;

3. 进行现场监测。

(34)现有监测资料的分析内容

1. 对照各污染物的环境质量标准,分析其长期浓度和短期浓度的达标情况;

2. 若监测结果出现超标,需要分析其超标率,最大超标倍数和超标原因;

3. 分析评价范围内污染水平和变化趋势

(35)气象观测资料调查的基本原则

1. 各级评价项目,均应调查评价范围内20年以上的主要气候统计资料。

2. 一、二级评价项目还应调查逐日、逐次的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及其他气象观测资料。

(36)气象贯彻资料调查要求

一级评价

1. 评价范围小于50km的,须调查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并按选取模式要求,调查必需的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

2. 评价范围大于50km的,必需调查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

3. 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要求:调查距离项目最近的地面气象观测站,获取近5年至少连续3年的逐日、逐次的常规地面气象贯彻资料,若地面气象观测站与项目位置超过50km,且地面站与评价范围的地理特征不一致,则需要补充地面气象观测;

4. 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要求:调查距离项目最近的高空气象观测站,近5年内至少连续3年的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如果高空气象观测站于项目的距离超过50km,高空气象资料可采用中尺度气象模式模拟的50km内的格点气象资料。

二级评价

与以及评价基本相同,年限要求为近3年至少连续1年。

(37)气象观测资料调查内容

1. 地面气象观测资料:时间(年、月、日、时)、风向(16个方位或角度)、风速、干球温度、低云量、总云量

2. 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时间(年、月、日、时)、探空数据层数、每层的气压、高度、气温、风速、风向(16个方位或角度)

(38)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的步骤

1. 确定预测因子——前提:要有对应环境质量标准

2. 确定预测范围——规则:预测范围覆盖评价范围,取东西向为x轴,南北向为y轴,项目位于预测范围的中心区域

3. 确定计算点——三类:环境敏感区、预测范围内的网格点和区域最大地面落地浓度点

4. 确定污染源计算清单——于污染源调查内容同

5. 确定气象条件——规则:计算小时(日)平均浓度采用长期气象条件进行逐时或逐次(逐日)计算,并选择针对所有计算点污染最严重的小时(日)气象条件和对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影响最大的若干个小时(日)气象条件作为典型小时(日)气象条件

6. 确定地形数据

7. 确定预测内容和设定预测情景——P121-P122 重要,经常是考点

8. 选择预测模式

9. 确定模式中的相关参数

10. 进行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P124,重要,经常是考点

(39)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及建议(P125-P126,对工作有帮助)

1. 项目选址及总图布置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2. 污染源的排放强度和排放方式。

3. 大气污染控制措施。

4.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设置。

5.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落实情况。

6.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环评上岗证真题简答论述(330至341期)

因为本人考的是330期,发现这考试简答题和综合题才是拿分的关键啊,特地在这里收集330期以后的简答题和综合体,至于选择题,没有死记硬背的东西,只要看书了上课认真听了,再加上认真复习,考前在到网上找找以往考过的,应该大部分都是没问题的,下面回忆题目来了。 330、331期: 简答题: 1. 简述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常规气象资料。( 2. 简述固废的环境影响。 3. 工程分析中污染物核算要求。 4. 生态系统的环境功能。 5. 噪声预测的步骤。 案例题: 1. 污染物排放达标分析:答题要点注意题中提到的两个排气筒分别是30m大于二者之间的几何距离40m,因此需要等效为一根排气筒。注意前提是排放同种污染物时候才能等效,排放不同污染物时候分别判定。 2. 工业园区中的五金工厂,题目要求分析产污环节。建议仔细分析每个工业环节有可能出现的污染,其具体工业过程为材料分解---整形—喷漆----检验----包装,其中第二问要求画出工艺流程图,注意:工艺流程图一定要画出产污环节才是一个完整的工艺流程图。

332期: 简答题: 1,河流监控断面的布设原则。 2,工艺过程及其产污环节分析的内容。 3,新建项目与改扩建项目污染源分析的异同(大概意思)4,公路道路噪声防治对策及技术要求?(大概意思) 5,地下水一类建设项目工作等级划分原则。 论述题:第一题是计算题,题干给了工厂的年生产产品量,工作时间,单位产品甲苯产生量,给了甲苯的达标排放浓度和速率;还有A,B,C车间的废水排放量和COD浓度,以及污水处理站的废水量和COD处理后排放浓度。 1,问甲苯是否达标排放; 2,COD如果要达标排放,处理效率要多少? 3,如果COD的总量指标是10T/A,问排放是否达标?如果未达标,应采取什么措施? 第二题,题干和321期生态题相同,修建高速公路,全长90KM,路过野生动物保护区试验区,旁边有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等 1,问该项目生态评价等级,说明理由 2,自然保护区的现状调查内容 3,项目建成后应对野生动物采取什么保护措施 4,如果不考虑保护区,该项目需要哪些生态图

环评上岗证考试计算题汇总

声:评价公式: 1、声压级计算公式:L p=20lg(P/P0) P0=2×10-5Pa P144 例题: 填空题:喷气式飞机喷气口附近声压为630pa,其声压级为150dB,声压为0.002pa, 其声压级为40dB。 2、噪声级相加公式:L1+2=10lg(10L1/10+10L2/10) P146 几个噪声级相同公式:L总=L p+10lgN 3、衰减:点声源:⊿L=10lg(1/4лr2);P147 ⊿L=20lg(r1/r2), 当r2=2r1时,ΔL=-6dB 线声源:⊿L=10lg(1/2лrl); ⊿L=10 lg(r1/r2)当r2=2r1时,ΔL=-3dB 无限长线声源判别方法:r/l<1/10,可视为无限长线声源 4、点声源几何发散衰减公式:L(r)=L(r0)- 20lg(r/r0)P155 无限长线声源几何发散衰减公式:L(r)=L(r0)- 10lg(r/r0) 例题: 1、已知锅炉房2米处测为80dB,距居民楼16米;冷却塔5米处测为80dB,距居民楼20 米。求:二设备噪声对居民楼共同影响的声级。 解:L1=80-20lg(16/2) =62dB L2=80-20lg(20/5) =68dB L=10lg(106.2+106.8)=69dB 答:二设备噪声对居民楼共同影响的声级为69dB。 2、噪声线源长10km,距离线声源100m噪声为90db,问300m处噪声量? 解:l=90-10lg(300/100)=85dB 答:300m处噪声量为85dB。 3、选择题:两个80dB的噪声叠加后为多少?(83dB) 4、在距离疗养院150m有一个泵站,此泵站有5台泵机,每台泵机的噪声级为80dB,问

环评上岗证复习_第5章

环境影响评价岗位基础知识培训复习资料_第5章 2010年6月12日 (1)地表水:指存在于陆地表面的各种水域,如河流、湖泊、水库等。 (2)水污染源:凡对水环境质量可以造成有害影响的物质和能量输入的来源统称为水污染源。(按产生和进入环境的方式分:点源、非点源;按污染性质分:持久性污染物、非持久性污染物、酸碱污染物、热效应) (3)我国常用水环境质量标准 1.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2. 《地下水质量标准》; 3. 《渔业水质标准》; 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5. 《生活饮用水源水质标准》; 6. 《海水水质标准》。 (4)《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适用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等具有使用功能的地表水水域。 ?分类依据: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按功能高低划分为五类(P130) (5)《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 ?适用范围:适用于一般地下水、不适用于地下热水、矿水、盐卤水。(记忆:适用于地下水作为淡水利用的情况,不适用于地下水作为矿物资源利用的情况) ?分类依据:依据我国地下水水质现状、人类健康基准值及地下水质量保护目标,参照了生活饮用水、工业、农业用水水质最高要求,将地下水质量划分为五类(P130) ?监测频率:设立监测点定期监测,每年不得少于二次(丰水期、枯水期) ?评价方法:1. 单项组分评价;2. 综合评价 ?单项组分评价的原则:1. 按标准指标划分为五类,代号与类别代号相同;2. 不同类比的标准值相同时,从优不从劣。 (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标准内容:按照污水的去向,分年限规定了69种水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和部分行业最高允许排水量。 ?适用范围:1. 现有单位水污染的排放管理;2.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3.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设计;4. 竣工验收及其投产后的排放管理。(记忆:涉及到达标排放的都适用)?标准分级:1. (3-2=1)排入GB3838 III类水域(划定的保护区和游泳区除外)和GB3097 II类海域的污水,执行一级标准;2. (5-3=2)排入GB3838 IV、V类水域和排入GB3097 III 类海域的污水,执行二级标准;3. (有管有厂执行三级标准)排入设置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城镇排水系统的污水,执行三级标准;4. (有管无厂按1和2的规定)排入未设置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城镇排水系统的污水,必须根据排水系统出水受纳水域的功能要求,分别执行1和2的规定;5. (最严要求)GB3838中I、II类水域和III类水域中划定的保护区,GB3097中的一类海域,禁止新建排污口,现有排污口按水体功能要求,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以保证受纳水体水质符合规定用途的水质标准。

环评上岗证历年填空题

环境影响评价上岗证考试试题 一、填空题(15分,每空0.5分) 1、地表水污染按照其污染物性质分类,可分为_ 持久性_污染物、_非持久性_污染物、酸碱污染物和废热四类。 2、生境是指物种(也可以使种群或群落)存在的环境域。组成生境的各要素即为生态因子,包括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要求实施工业固体废弃物和危险废物申报登记制度。 4、大气影响预测中确定计算点网格时,若计算点距污染源大于1000m,网格间距为_100_m ~ _500_m。 5、燃料燃烧排放源、污染物的实测浓度要按相关排放标准规定的_烟气过量空气__系数、掺风___系数进行折算,得到排放浓度,作为检测结果报出。 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在__山__区、__丘陵____区、___风沙_区以及_水土保持规划确定的容易发生水土流失___的其他区域开办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项目,生产建设单位应当编制水土保持方案。 7、目前在城市轨道交通振动控制主要采取的措施有_重型钢轨__、__无缝线路和减振型钢轨___、__轨道不平顺管理_____、___高弹性扣件、弹性支承块、浮置板_____等。 8、在环境质量现状已超出环境功能区划相应环境质量标准的地区,原则上应提出具体可行的____区域平衡____方案或___削减_____措施,在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有所减少、环境质量改善的前提下。方可进行项目建设。 9、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数据达标分析中,应对照各污染物相关的_____环境质量___标准,分析其长期浓度、短期浓度的达标情况,若结果出现超标,应分析__超标率______、_最大超标倍数__以及___超标原因__,还应分析评价范围内的__污染水平______和_变化趋势______。 10、机场噪声评价范围,主要航迹跑道两端各6-12km,侧向各1-2km。 11、水土保持防治标准的六项指标:扰动整治率、水土流失总治理度、土壤流失控制比、拦渣率、林草植被恢复系数、林草覆盖率。 12、按照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敏感程度)、建设项目涉及物质的(危险性),可将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依次由复杂到简单划分为(一、二、三级),如果建设项目无重大污染源,但存在危险性物质,具有发生事故的可能,评价等级不应低于(三)级。 13、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点源调查的内容包括:点源排放、排放数据、用排水状况、调查排污单位的废、污水处理状况。 14、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中,一级评价项目的监测点应包括评价范围内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点位不少于(10)个,二级评价项目的监测点位不少于(6)个。 15、水土流失的自然环境因子调查内容包括:气候气象条件;地形地貌;地质因素和地面物质;地表水、地下水水系及其水文地质条件;植被因素和自然资源。 16、声环境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为,昼间(60dB(A)、夜间(50dB(A)。 17、生态现状调查方法有:资料收集法、现场勘察法、专家和公众咨询法、生态监测法、遥感调查法、海洋生态调查方法和水库渔业资源调查方法。 18、根据填埋场污染控制的“三重屏障”理论(即地质屏障、人工防渗屏障和废物处理屏障),对填埋场污染控制的重点通常是(填埋场选址)、(填埋场防渗结构和渗虑液)处理。 19、危险废物的危险特性包括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感染性。 20、生活垃圾填埋场应根据填埋区天然基础层的地质情况以及缓解影响评价的结论,并

环评上岗证期真题基础知识

资料范本 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环评上岗证期真题基础知识 地点: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233期 第六部分:应用题 1.水电项目 第一问:洄游醒鱼类的三场:答案是产卵场、越冬场、索饵场。 第二问:生态系统类型生态老师讲的是出现什么植物就答什么生态系统所以有农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等,具体记不清了。 第三问:生态影响评价我比较杯具,这个当时没啥影像,现在也没有,好像还要具体阐述的,不知道怎么答,所以开天窗了。 2.危险废物焚烧厂 第一问:项目选址是不是合理根据选址要求去对 危险废物焚烧厂的选址要求: 1、不允许建设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202中规定的地表水环境质量Ⅰ类、Ⅱ类功能区(Ⅰ类: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Ⅱ类: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索饵场)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规定的环境空气质量一类功能区,即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其他需要特殊保持的区域。集中式危险废物焚烧厂不允许建设在人口密集的居住区、商业区、文化区。 2、各类焚烧厂不允许建设在居民区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地区。焚烧厂内危险废物处理设施距离主要居民区以及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的距离应不小于800米。(试行导则中规定为1000m,且有厂界计)(工厂企业等不考虑,单独的在工厂企业外的住宿楼作为敏感保护目标考虑) 3、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不应建在受洪水、潮水或内涝威胁的地区;受条件限制,必须建在上述地区时,应具备抵御100年一遇洪水的防洪、排涝措施。 4、厂址选择时,应充分考虑焚烧产生的炉渣及飞灰的处理与处置,并宜靠近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场。 5、应有可靠的电力供应 6、应有可靠的供水水源和污水处理及排放系统。

环境监测上岗证试题--基础知识

环境上岗证考试题A 姓名:分数:审核: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20分) 1、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工作范围为nm,在比色器中进行测定时,被测物质必须在仪器工作波长范围有。 2.、分光光度计主要由、、、四部分组成。 3、采用PH计测定水样PH值时,通常采用作参比电极,作指示电极。 4、气相色谱仪主要由、、、 和等五个部分组成。 5、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主要由、、和 四部分组成。 6、实验室中可以定量移取液体的常用仪器为、。 7、实验室中,不能在电热干燥箱中受热的常用玻璃仪器有、、、、 。 8、实验室中,、、在使用之前必须用待吸或滴定溶液润洗,而容量瓶、锥形瓶在使用前则不能用待盛液体润洗。 9、PH=7.00,表示其有效数字为位。 10、PH=7.0,表示其有效数字为位。 11、数字0.0530表示其有效数字为位。 12、水样保存时常采用、和的方法,抑制化学反应和生化作用。 13、误差根据来源分为、。 14、系统误差具有和。 15、误差可用误差和误差表示。 16、偏差可用偏差和偏差、偏差等表示。 17、准确度反映测定结果与的程度,精密度反映测定结果。 18、准确度由和决定,所以要获得很高的,则必须有很高的。 19、校准、做试验,做试验,对分析结果加以能减少系统误差。 20、同一水样,多做几次取平均值,可减少,一般要求平行测定次。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气相色谱分析中,把纯载气通过检测器时,给出信号的不稳定程度称为噪音。() 2、在装滴定液前,须将滴定管用去离子水润洗三次,再装入滴定液即可。() 3、用非分散红外法测定CO时,为确保仪器的灵敏度,应使样品气经硅胶干燥后再进入仪器。() 4、移液管在使用前,应预先洗净和高温烘烤。() 5、采样记录和分析测试原始记录不一定要归档。() 6、冷藏的作用是能抑制微生物的活动,减缓物理作用和化学作用的速度。() 7、气态污染物的样品采集和测定,可取靠近烟道中心的一点作为采样点。() 8、风罩用于减少风压对室外噪声测量的影响,户外测量应加戴风罩。() 9、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是对实验室的质量保证。() 10、萃取的本质为络合物进入有机相的过程。()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70分)

环境检测上岗证试题答案-10

持证上岗考核自认定理论试卷 单位:姓名:日期: 考核项目:pH 硼BOD COD 挥发性有机物(气质)苯并芘阿特拉津邻苯二甲酸二丁脂(二辛)多环芳烃电导率LAS 氰化物总氯游离氯沥青烟颗粒物中水溶性阴离子二氧化碳甲醛挥发性有机物颗粒物中水溶性阴离子二氧化碳甲醛挥发性有机物多环芳烃SVOC 有机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表观COD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由水样所消耗的重铬酸钾的量,换算成相对应的氧的质量浓度。 2.用稀释与接种法测定水中BOD,时,为保证微生物生长需要,稀释水中应加入一 定量的无机营养盐和缓冲物质,并使其中的溶解氧近饱和。 3.根据《水质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HJ639-2012)测定水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方法原理是:样品中的挥发性有机物经高纯氦气(或氮气)吹扫后吸附于捕集管中,将捕集管加热并以高纯氦气反吹,被热脱附出来的组分经气相色谱分离后,用质谱仪进行检测。 4.质谱仪由真空系统、进样系统、离子源、质量分析器、检测器、计算机控制和数据处理系统组成。 5.GC -MS旋转式机械泵是利用工作室容积周期性增大或减少的原理来抽气的,气体总会从高压端泄漏到低压端,因此常用蒸气压低、有一定黏度的油来密封,以达到较高的极限真空。 6.HJ 834-2017土壤和沉积物半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当取样量为20.0 g,定容体积为1.0 ml,采用全扫描方式测定时,方法检出限为0.06 mg/kg~0.3 mg/kg,测定下限为0.24 mg/kg~1.20 mg/kg 7.水中游离氯是指以次氯酸、次氯酸盐和单质氯的形式存在氯。 8.吹脱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水中挥发性有机物,用内标法初始校准时要求各组分标记化合物响应因子的精密度应在80-120% 之间,其相对标准偏差应小于20% 。

环评上岗证考试噪声题

1、噪声叠加:给出四个声压值,计算合声压级213计算题 2、噪声源距敏感目标1米以内时,噪声标准要严(10)分贝。212选择题 3、线声源长度为l,受点距声源长度为r,(r/l>>1)线声源可视为点声源。212选择题 4、第一道是关于噪声衰减的210计算题 5、对于改、扩建项目需调查现有车间和厂区的噪声现状,重点调查处于(85dB)以上的噪声源。209选择题 6、两个85dB的噪声叠加(3dB)209选择题 7.点声源传播距离增加一倍,率减值是(6dB),线点声源传播距离增加一倍,率减值是(3dB)。208填空题 8.线声源长度为l,受点距声源长度为r,(r/l>>1)线声源可视为点声源。208填空题 9.当厂界与噪声敏感建筑物距离小于1m时,将相应限值减(10dB)作为评价依据。208选择题 10..声环境质量标准中声功能区分几类?分别代表那种区域?208简答题 11.某一营业性场所夜间工作,该功能区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为夜间45dB,5m处测得的声级为55dB,在10m处的居民楼是否超标,若不超标,两者距离要多远?208计算题 12.噪声防治对策和措施207简答题 13.噪声级升高4dB时候,应该执行(二级)级评价。207选择题 14.工厂、交通、机场的噪声评价范围。206简答题

15、噪声题。知道一台水泵的噪声级,求五台水泵的叠加噪声,再求其衰减到保护目标的噪声级,然后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划分疗养院为0类区,应执行昼间50 ,夜间40. 206计算题 16.噪声污染防治可以从哪些方面减少。205填空题 17.噪声环境监测的监测点的选取原则205简答题 18.歌厅排风机直径0.1米,距其1米处噪声级为68dB,其10处为居民楼,问居民楼噪声是否超标,如果超标,排风机口应距离居民楼多远。205计算题。

环评上岗证相近概念解释

技术导则与标准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标准 一类: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 二类: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 三类:特定工业区 新污染源的排气筒、各种工业炉窑烟囱一般不得低于15m, 若未满足上述标准,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和排放速率按标准严格50%执行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标准 地面水环境影响分级判据的基本内容(1、3、4、5)

333

水质参数包括:常规水质参数,特征水质参数

预测水质参数的筛选根据 ISE=C P Q P/[(Cs—Ch)Qh ISE越大,说明建设项目对河流中该项水质参数的影响越大。C P——污染物排放浓度Q P—废水排放量 Cs——排放标准Ch——河流上游污染物浓度Qh——河流流量 常用水质模型与适用条件 1、河流完全混合模式与适用条件 C=(CpQp+ChQh)/(Qp+Qh) 适用条件:河流充分混合、持久性污染物、河流为恒定流动、废水连续排放 2、河流一维稳态模式与适用条件 C=C0exp[-(K1+K3)X/86400u C0----计算初始点污染物浓度 K1—耗氧系数K3——沉降系数X——从计算初始点到下游计算断面的距离u——河流流速 适用条件:河流充分混合、非持久性污染物、河流为恒定流动、废水连续排放 3、streeter---phelps模式 C=C0EXP(-K1X/86400u) 适用条件:河流充分混合段、污染物为耗氧性有机污染物、需要预测河流溶解氧状态,河流为恒定流动、污染物连续排放 4、河流混合过程段水质模式选择 混合长度L=(0.4B-0.6a)Bu/[(0.058H+0.0065B)(gHI)1/2] B---河流宽度a—排放口到岸边的距离H——平均水深 U----河流平均流速I——河流底坡g----重力加速度 DO的标准指数 S DOf=│DOf—Doj│/( DOf—Dos) Doj≥DOs S DOf=10—9Doj│/Dos Doj<Dos DOf=468/(31.6+T) 声环境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 声环境影响评价分三级:一级最祥细、二级一般、三级简要 声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划分的依据: 1、建设项目规模 2、噪声源种类和数量 3、环境敏感目标情况 4、项目前后噪声级的变化程度 一级评价: ●大中型建设项目,属于城镇规划区内建设工程 ●评价范转内有限制的保护区等有敏感目标 ●项目建设前后声级显著增高(5—10dB)或受影响人口显著增多 ●受噪声影响范围内有GB3096-93规定的0类标准及以上需要特别安静的地方 (或者说0类及以上功能区)

精选环评上岗证期真题

期233 第六部分:应用题水电项目1. 第一问:洄游醒鱼类的三场:答案是产卵场、越冬场、索饵场。生态系统类型生态老师讲的是出现什么植物就答什么生态系统所以有农田生态第二问:系统、湿地生态系统等,具体记不清了。第三问:生态影响评价我比较杯具,这个当时没啥影像,现在也没有,好像还要具体阐述的,不知道怎么答,所以开天窗了。 2.危险废物焚烧厂第一问:项目选址是不是合理根据选址要求去对危险废物焚烧厂的选址要求:中规定的地表水环境质量Ⅰ类、GB3838-22021、不允许建设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功能区(Ⅰ类: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Ⅱ类: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索饵场)和《环境空风景名胜区、即自然保护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规定的环境空气质量一类功能区,商业区、集中式危险废物焚烧厂不允许建设在人口密集的居住区、其他需要特殊保持的区域。文化区。、各类焚烧厂不允许建设在居民区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地区。焚烧厂内危险废物处理设2(试行导则中规定为米。施距离主要居民区以及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的距离应不小于800,且有厂界计)(工厂企业等不考虑,单独的在工厂企业外的住宿楼作为敏感保护目1000m 标考虑)、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不应建在受洪水、潮水或内涝威胁的地区;受条件3 100年一遇洪水的防洪、排涝措施。限制,必须建在上述地区时,应具备抵御、厂址选择时,应充分考虑焚烧产生的炉渣及飞灰的处理与处置,并宜靠近危险废物4 安全填埋场。 5、应有可靠的电力供应6、应有可靠的供水水源和污水处理及排放系统。 第二问:生活垃圾焚烧飞灰能不能进垃圾填埋场,如果可以,要满足什么条件。考点是生活垃圾入场条件的预处理后入场。注意下二恶英的浓度单位,我就搞错了,当时没背仔细的结果。 垃圾填埋场填埋废物的入场要求 1、可以直接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置的废物: (1)有环境卫生机构收集或者自行收集的混合生活垃圾,以及企事业单位产生的办公废物。 (2)生活垃圾焚烧炉渣(不包括焚烧飞灰) (3)生活垃圾堆肥处理产生的固态残余物 (4)服装加工、食品加工以及其他城市生活服务行业产生的性质与生活垃圾相近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2、《医疗废物分类目录》中感染性废物经过下列方式处理后,可以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置。 (1)按照HJ/T228要求进行破碎毁形和化学消毒处理,并满足消毒效果检验指标 (2)按照HJ/T229要求进行破碎毁形和微波消毒处理,并满足消毒效果检验指标 (3)按照HJ/T276要求进行破碎毁形和高温蒸汽处理,并满足效果检验指标

环保行业资格证书

环保行业相关的证书 基本条件: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恪守职业道德,并具备相应专业教育和职业实践条件者,均可申请参加注册环保工程师资格考试。 基础考试条件: 具备以下条件之一的,可申请参加基础考试 : 人生中最幸福的就是身体健康 (一) 取得本专业 ( 指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等专业,详见附表 1, 下同 ) 或相近专业 (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给水排水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土木工程等专业,详见附表 1, 下同 ) 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位。 (二) 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大学专科学历,累计从事环保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 1 年。 (三) 取得其他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位,累计从事环保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 1 年。 专业考试条件: 基础考试合格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可申请参加专业考试 : (一) 取得本专业博士学位后,累计从事环保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 2 年;或取得相近专业博士学位后,累计从事环保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 3 年。 (二) 取得本专业硕士学位后,累计从事环保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 3 年;或取得相近专业硕士学位后,累计从事环保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 4 年。 (三) 取得含本专业在内的双学士学位或本专业研究生班毕业后,累计从事环保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 4 年;或取得含相近专业在内的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后,累计从事环保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 5 年。 (四) 取得通过本专业教育评估的大学本科学历或学位后,累计从事环保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 4 年;或取得未通过本专业教育评估的大学本科学历或学位后,累计从事环保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 5 年;或取得相近专业大学本科学历或学位后,累计从事环保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 6 年。 (五) 取得本专业大学专科学历后,累计从事环保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 6 年;或取得相近专业大学专科学历后,累计从事环保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 7 年。 (六) 取得其他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位后,累计从事环保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 8 年。 截止 2002 年 12 月 31 日前,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 ,可免基础考试,只需参加专业考试: (一) 取得本专业博士学位后,累计从事环保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 5 年;或取得相近专业博士学位后,累计从事环保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 6 年。 (二) 取得本专业硕士学位后,累计从事环保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 6 年;或取得相近专业硕士学位后,累计从事环保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 7 年。 (三) 取得含本专业在内的双学士学位或本专业研究生班毕业后,累计从事环保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7年;或取得含相近专业在内的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后,累计从事环保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 8 年。 (四) 取得本专业大学本科学历或学位后,累计从事环保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8年;或取得相近专业大学本科学历或学位后,累计从事环保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 9 年。 (五) 取得本专业大学专科学历后,累计从事环保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 9 年;或取得相近专业大学专科学历后,累计从事环保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 10 年。 (六) 取得其他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位后,累计从事环保专业工程设计工作

环境工程可以考的证书.

公司类型1:环评咨询 需求证书: 1 环评工程师 2 环评上岗证 3 核安全工程师 需求理由: 环评工程师+6环评上岗证=乙级环评证书(表) 6环评工程师+12环评上岗证=乙级环评证书(表、书) …………+1核安全工程师=核工业环评 意向公司类型2:清洁生产咨询) 需求证书: 1 高级职称(高工、或研究员、或副教授及以上) 中级职称(工、或副研究员、或讲师) 清洁生产审核员 理由: 2高级职称(清洁生产生产审核员)+5中级职称(清洁生产生产审核员)=清洁生产审核资格 意向公司类型3:ISO14000认证 需求证书: 国家注册审核员培训 这类型的公司,我不太了解,但是这个证书一定有用。 意向公司类型4:企业环境管理 需求证书: 健康安全环保(EH&S)工程师 补充: 外资企业不一定喜欢这个证书,因为(EH&S)是中国版,和外资习惯不符合, 同样有工作经验的两个人,可能会优先选择没有这个证书的人,或者选择在外资企业工作过的人。 意向公司类型5:环境监理 需求证书: 环境监理证(个别单位的个人有) 意向公司类型6:环境工程设计 需求证书: 1 注册环保工程师 2 注册结构(一级)工程师 3 注册设备(给排水)工程师

5 注册机械工程师 6 注册设备(暖通)工程师 7 注册电气工程师 8 注册设备(动力)工程师 9 注册咨询师(用于可研编制) 理由: 述人员与企业的环境工程专项资质有关,详见资质申请要求 意向公司类型6:环境工程施工 需求证书: 1 注册建造师(一级、二级) 2 安全员 3 质检员 4 施工员 5 资料员 6 材料员 7 预算员 8 安装工程类岗位证书 9 高级职称 10 中级职称 11 初级职称 理由: 上述人员与建筑工程资质、总包工程资质有关。 意向公司类型7:运营单位 需求证书: 1 高级职称 2 中级职称 3 初级职称 4 污染治理设施运营岗位培训证书 5名高级职称+5名初(中)级职称+若干现场(岗位培训)+………………=甲级运营资质3名高级职称+3名初(中)级职称+若干现场(岗位培训)+………………=乙级运营资质理由: 上述人员与运营资质有关。 在学校里可以考的证书有: 环评上岗证 价格2000~4000元,北京或其它地方培训,1次/月,1星期/次,认真听讲、复习即可100%通过。 安全员、质检员、施工员、资料员、材料员、预算员、安装工程类 ——省建设局组织考试,建议参加培训班,1000元/次,2次/年,认真听讲、复习即可80%通过(预算员比较难)。

环评上岗证期真题

环评上岗证期真题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233期 第六部分:应用题 1.水电项目 第一问:洄游醒鱼类的三场:答案是产卵场、越冬场、索饵场。 第二问:生态系统类型生态老师讲的是出现什么植物就答什么生态系统所以有农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等,具体记不清了。 第三问:生态影响评价我比较杯具,这个当时没啥影像,现在也没有,好像还要具体阐述的,不知道怎么答,所以开天窗了。 2.危险废物焚烧厂 第一问:项目选址是不是合理根据选址要求去对 危险废物焚烧厂的选址要求: 1、不允许建设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202中规定的地表水环境质量Ⅰ类、Ⅱ类功能区(Ⅰ类: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Ⅱ类: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索饵场)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规定的环境空气质量一类功能区,即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其他需要特殊保持的区域。集中式危险废物焚烧厂不允许建设在人口密集的居住区、商业区、文化区。 2、各类焚烧厂不允许建设在居民区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地区。焚烧厂内危险废物处理设施距离主要居民区以及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的距离应不小于800米。(试行导则中规定为1000m,且有厂界计)(工厂企业等不考虑,单独的在工厂企业外的住宿楼作为敏感保护目标考虑) 3、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不应建在受洪水、潮水或内涝威胁的地区;受条件限制,必须建在上述地区时,应具备抵御100年一遇洪水的防洪、排涝措施。 4、厂址选择时,应充分考虑焚烧产生的炉渣及飞灰的处理与处置,并宜靠近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场。 5、应有可靠的电力供应 6、应有可靠的供水水源和污水处理及排放系统。 第二问:生活垃圾焚烧飞灰能不能进垃圾填埋场,如果可以,要满足什么条件。考点是生活垃圾入场条件的预处理后入场。注意下二恶英的浓度单位,我就搞错了,当时没背仔细的结果。 垃圾填埋场填埋废物的入场要求 1、可以直接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置的废物: (1)有环境卫生机构收集或者自行收集的混合生活垃圾,以及企事业单位产生的办公废物。 (2)生活垃圾焚烧炉渣(不包括焚烧飞灰) (3)生活垃圾堆肥处理产生的固态残余物 (4)服装加工、食品加工以及其他城市生活服务行业产生的性质与生活垃圾相近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2、《医疗废物分类目录》中感染性废物经过下列方式处理后,可以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置。

2014环评上岗证复习_第4章

环境影响评价岗位基础知识培训复习资料_第4章 2014年6月12日 (1)大气污染:是指大气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化学、物理、生物或放射性等方面发生特性改变,从而影响大气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造成大气质量恶化的现象。 (2)大气污染源:一个能够释放污染物到大气中的装置称为大气污染源,分为点源、面源、线源、体源。 (3)大气污染物:污染源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称为大气污染物。 分类1:①常规污染物(SO2、TSP、PM10、NO2、CO);②特征污染物 分类2:①气态污染物;②颗粒污染物 (4)环境空气敏感区:指评价范围按GB3095规定的一类功能区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二类功能区中的居民区、文化区等人群较为集中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以及对项目排放大气污染物敏感的区域。 (5)简单地形:距污染源中心5km内的地形高度(不含建筑物)低于排气筒高度时,定义为简单地形。 (6)复杂地形:距污染源中心5km内的地形高度(不含建筑物)等于或超过排气筒高度时,定义为复杂地形。 (7)推荐模式:估算模式,进一步预测模式,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模式。 (8)大气环境防护距离:为保护人类健康,减少正常排放条件下大气污染物对居住区的环境影响,在项目厂界以外设置的环境防护距离。 (9)长期气象条件:达到一定时限及观察频次要求的气象条件。 一级评价:近五年来至少连续三年的逐日、逐次气象条件 二级评价:近三年来至少连续一年的逐日、逐次气象条件 (10)复杂风场:指评价范围内存在局地风速、风向不一致的风场。 (11)大气环境导则修订内容:1. 评价工作分级和评价范围确定方法;2.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内容和要求;3. 气象观测资料调查内容和要求;4.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方法及要求;5. 环境影响预测推荐模式等。 (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修改单内容:1. 取消氮氧化物指标;2. 对二氧化氮二级标准的年平均浓度限值、日平均浓度限值、小时平均浓度限值进行了修改;3. 对臭氧的一级标准、二级标准的小时平均浓度限值进行了修改。 (13)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类 一类区(执行一级标准):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 二类区(执行二级标准):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民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业区。 三类区(执行三级标准):特殊工业区。 (14)常见污染物的浓度限值(要记住的)

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制度

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做好环境监测人员上岗合格证(以下简称合格证)考核(以下简称持证上岗考核)工作,保证考核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和制度化,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环境保护系统各级环境监测中心(站)和辐射环境监测机构(以下统称环境监测机构)中一切为环境管理和社会提供环境监测数据和信息的监测、数据分析和评价、质量管理以及与监测活动相关的人员(以下统称监测人员)的持证上岗考核。持有合格证的人员(以下简称持证人员),方能从事相应的监测工作;未取得合格证者,只能在持证人员的指导下开展工作,监测质量由持证人员负责。 第二章职责 第三条持证上岗考核工作实行分级管理。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国家级和省级环境监测机构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的管理工作,其中国家级环境监测机构监测人员的考核工作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组织实施,省级环境监测中心(站)和辐射环境监测机构监测人员的考核工作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委托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辐射环境监测技术中心组织实施。省级环境保护局(厅)负责辖区内环境监测机构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的管理工作,省级环境监测机构在省级环境保护局(厅)的指导下组织实施。 第四条各环境监测机构负责组织本机构环境监测人员的岗前技术培训,保证监测人员具有相应的工作能力。 第五条申请持证上岗考核的单位(以下简称被考核单位)向负责对其进行考核的单位(以下简称主考单位)提出考核申请,并填报《持证上岗考核申请表》。被考核单位在持证上岗考核组(以下简称考核组)进入现场考核之前,按照考核组的要求,做好考核准备,提供必需的工作条件。 第六条主考单位根据被考核单位的申请制定考核计划,组建考核组,负责指导和监督考核组按计划实施考核,审核考核方案和《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报告》(以下简称考核报告),并负责将考核结果上报合格证颁发部门审批。 第七条考核组负责考核工作的具体实施,包括命题及制定参考答案、确定被考人员的考核项目和考核方式、实施考核及阅卷和评分、向主考单位提交考核报告。考核组工作由考核组组长负责。 第三章考核内容与考核方法 第八条考核内容包括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样品分析。根据被考核人员的工作性质和岗位要求确定考核内容。 (一)基本理论考核内容主要包括:环境保护基本知识、环境监测基础理论知识、环境保护标准和监测规范、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知识、常用数据统计知识、采样方法、样品预处理方法、分析测试方法、数据处理和评价模式等。

环评上岗培训复习题答案

环评上岗培训复习题答案 填空题: 1、环境标准的分类:国家标准、地点标准和行业标准 2、需要环评的规划种类:宏观性的、推测性的、指导性的 3、生态多样性含义:遗传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4、生态环境阻碍识别要点:因素、对象、阻碍效应 5、环境阻碍推测方法;数学模式法,物理模式法,类比调查法,专业判定法 6、大气自净能力:平流输送,湍流扩散,清除 7、清洁生产定义:指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连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期增加生态效率并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 8、环境阻碍评判的概念: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造成的环境阻碍进行分析,推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阻碍的计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9、环境阻碍评判报告书、报告表由()编制 10、三个时期:建设期,运营期,服务期 11、生态系统的定义: 指生命系统与非生命(环境)系统在特定空间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与功能的系统,它是生态阻碍评判的差不多对象。 12、评判因子的选择在初步工程分析和调查基础上得到的 13、风和湍流是阻碍大气扩散能力的要紧动力因子。热力学因子:大气温度结层和大气稳固度 14、大气总量操纵因子:SO2,烟尘,工业粉尘。 15、噪声依照辐射特性及其传播距离分类:点,线,面声源 16、水污染物依照其性质分类:持久性污染物、非持久性污染物、酸碱污染物、废热。 17、噪声痛阔定义及其指标:使人耳产生疼痛感受的声压,声压值为:20Pa。 18、焚烧时产生的要紧有机氯污染物为二噁英类 19、生活垃圾填埋场距离人畜最近距离300m 20、湖泊富营养化操纵指标总氮和总磷 21、水质监测的四个断面对比,操纵,消减断面()。 22、(环境阻碍后评判):确实是对建设项目实施后的环境阻碍以及防范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跟踪监测和验证性评判,并提出补救方案或措施,实现项目建设与环境相和谐的方法与制度。 24、建设项目三同时:建设项目中的防治污染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25、监测断面:对比,操纵,消减断面() 26、环境容量定意:对一个地区,一定的环境要素,依照其自然净化能力,在特定的污染源强布局结构条件下,为达环境目标值,所承诺污染物最大排放量。 27、监测数据的“五性”:代表性、准确性、周密性、可比性、完整性。 28、大气越不稳固烟囱大气污染物的最大落地浓度(越大)其落地距离的变化(越小) 29、绘制等声线的监测取样方法网格法 30、污染物排放总量的调查方法物料衡算法、实测法、体会运算 31、风险排污的源强估量:事故排放和非正常工况排放。 32、垃圾焚烧的两个重要技术问题预处理和操纵二噁英的形成

环评上岗计算题

计算题 1、SO 2排放量计算:2(1)G BS D η=???- G :产生量,kg/h ;B :燃煤量kg/h S :煤的含硫量% D :可燃煤的比例% η:脱硫率% 2、燃煤烟尘排放量:(1)Y B A D η=???- Y :烟尘排放量 B :燃煤量 A :煤的灰分含量% D :烟尘占灰分的比例% η:除尘率% 例题: 1、城市某工厂锅炉耗煤量6000kg/h ,煤的硫分1%,水膜除尘脱硫效率15%,SO 2排放量: Q=6000×1%×80%×2×(1-15%)=81.6kg/h=22667mg/s 2、某工厂建一台蒸发量的燃煤蒸汽锅炉,耗煤量为 500t ,引风机风量为 15600m 3/h ,全煤的含硫量 0.2%,可燃硫占全硫量的百分比为 81%,脱硫设备的二氧化硫去除率为 75%,请计算 SO 2的排放浓度。 解: 500000*0.2%*81%*2*(1-75%) 3、一工厂,年燃煤量100万吨,煤的含硫量0.98%,可燃硫占全硫量的88%,项目上脱硫设备后去除率45%,求项目二氧化硫产生量和排放量 解:产生量(万吨/a):100*0.98%*88%*2 排放量:产生量*(1-45%) 4、某厂一台锅炉(烟气量占灰分量的 50%),除尘效率为 85%,用煤量为 5t/a ,煤的灰分为 25%,煤的含硫量为 2%,求该锅炉 SO 2 、烟尘的排放量。 3、总量控制 例题: 1、某工厂年排废水200万吨,废水中COD 220mg/L 排入三类水域,采用的废水处理方法COD 去除率50%,三类水体标准为100mg/l 。请提出该厂COD 排放总量控制建议指标并说明理由。 解:思路:万吨转吨104; mg 转吨10-9;升转吨10-3,水密度为1g/cm 3,1吨水=1000千克水 =1立方米水=1000升水 ⑴处理前COD 排放量:200×104×103×220×10-9=440吨/年 ⑵处理后排量:440×(1-50%)=220吨/年 ⑶若达标则排放量为:200×104×103×100×10-9=200吨/年 则总量控制建议指标≤200吨/年 此处若处理后的排放量<达标排放量 ,则总量控制指标选取处理后排量; 2、某工厂建一台10t/h 蒸发量的燃煤蒸汽锅炉,最大耗煤量1600kg/h ,引风机风量为15000m 3/h ,煤的含硫量1.2%,排入气相80%,SO 2的排放标准1200mg/m 3,全年用煤量4000t,请计算达标排放的脱硫效率并提出SO 2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解:思路-二氧化硫的排放量=用煤量*含硫率*2*80% SO 2最大排放量(kg/h ):1600kg×1.2%×2×80%=30.72kg/h SO 2排放浓度:30.72kg/h×106/15000=2048mg/m 3 脱硫效率应大于 [(2048-1200)/2048]×100%=41.4% 总量控制建议指标:4000吨×1.2%×2×80%×(1-41.4%)=44.9≈45吨 4、以新带老三本帐 以新带老”的概念就是在进行改扩建工程时,老的污染源治理措施得到改进,这时会产生一个削

环评上岗证

1、我国的环境标准体系P15 ①国家环境标准: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国家环境基础标准。 ②地方环境标准: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③环境保护部标准 2、三同时制度及其适用范围 ①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②适用范围包括:新、改、扩建项目,技术改造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的工程项目。 3、各环境要素专项评价等级划分依据p35 ①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包括工程性质、规模、选址选线、总体布局、工艺流程、原料使用、能源与水资源使用、影响环境的方式或途径、主要污染物种类、源强与排放方式去向以及降解转化难易程度、对生物的毒理作用等。对于自然资源开发和区域开发项目,工程特征指开发方式、规模、范围、强度、影响等。 ②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特征:包括自然物理环境、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状况、环境功能与环境资源、环境敏感程度等。 ③国家或地方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规划要求:包括环境和资源保护法律法规及其法定的保护对象、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环境保护规划等。可根据具体项目所处区域环境敏感程度,工程污染或生态影响特征及其他特殊要求进行调整,但幅度不超过一级,说明理由。 ④对于各环境要素已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应按导则的有关规定确定该环境要素的环境影响评价等级。 4、环境现状调查内容,自然环境概况包括哪几个方面P37 ①自然环境概况(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地质与水文地质,气候与气象,水文与水资源,土壤、动植物与生态) ②社会环境概况 ③各环境要素的环境质量状况 ④评价范围内污染源调查 5、污染物排放核算统计P71 ①废气可按点源、面源、线源等进行分析,说明源强、排放方式和排放高度以及达标与否等 ②废水应说明种类、成分、浓度、排放方式、达标与否以及排放去向等 ③废液应说明种类、成分、浓度、是否属于危险废物、处置方式和去向等 ④废渣应说明有害成分、浸出液浓度、是否属于危险废物、排放量、处理处置方式和贮存方法 ⑤属于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要明确Ⅰ、Ⅱ类,噪声和放射性应列表说明源强、剂量及分布 ⑥新建项目应算清主要污染物排放两本账,即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产生量和经过污染防治措施实现污染物削减后的最终排放量 ⑦改扩建项目应算清主要污染物排放三本账,即某种污染物改扩建前排放量、改扩建项目实施后扩建部分排放量、改扩建完成后总排放量(扣除以新带老削减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