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小麦生产技术 郭文善.doc

江苏小麦生产技术 郭文善.doc
江苏小麦生产技术 郭文善.doc

江苏小麦生产技术

扬州大学农学院郭文善

一、江苏小麦生产概况与品质区划

(一)、自然概况

江苏省位于我国大陆东部沿海地区,介于东经116°18′~121°57′,北纬30°45′~35°20′之间,地居长江、淮河下游,河湖众多,全省面积10.2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总面积1.05%,地形以平原为主,耕地面积500.84万公顷,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49%和全国耕地面积的4.5%。人口密度居全国各省第一位,是全国人口密度最高的省份,也是全国人均耕地最少的省份之一。

江苏处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大致以淮河-灌溉总渠一线为界,以南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以北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全省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具有寒暑变化显著、四季分明的特征,降水充沛,年降水量724~1210毫米,但地区差异明显,东部多于西部,南部多于北部;年日照时数2000~2600小时,全省年平均气温为13℃~16℃,无霜期200~240天。光热条件兼有南北之长,降水比较丰富,适于喜温和中温作物的生长。

(二)小麦生产概况

小麦是我省第二大粮食作物,1990年种植面积曾达3599万亩、1999年总产曾达1071万吨,受国家和江苏省粮食政策、种植业结构调整、小麦市场价格大幅变动以及气候的影响,2000年以来,我省小麦种植面积、单产和总产波动幅度较大,2000年种植面积为2932万亩,之后种植面积不断下降,面积最小年份在2004年,为2402万亩,近年又有所回升, 2007、2008年实际种植面积3200多万亩,居全国第五位;单产最低年份在2002年和2003年,均为250 kg /亩,2004年起连续五年增产,最高年份在2008年,为321kg/亩(十三市统计汇总为373kg /亩),单产水平居全国小麦主产省前5名之列;总产最低年份在2003年,为608.71万吨,2008年恢复性增长至近千万吨(十三市统计汇总为1202万吨)。

由于江苏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地带,以淮河——苏北灌溉总渠为界,在全国小麦区划中分属两大麦区,淮北属黄淮冬麦区,淮南属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因地域生态类型、气候、土壤、耕作制度、栽培措施等环境条件以及品种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影响,不同农区间小麦品质存在较大的差异,据南京财经

大学粮油品质测试中心汇总近几年的小麦籽粒品质测试结果,表明目前江苏小麦品种以优质中筋小麦为主,其次是优质弱筋小麦,同时可以生产符合国家标准的优质强筋小麦(表1)。

表1 江苏省小麦品种主要品质指标分析

品质性状质量指标样品百分比(%)品种百分比(%)

容重(g/L) ≤730 3.64 4.60

731~749 15.56 17.24

750~769 22.84 25.29

770~789 32.78 34.48

≥790 25.17 18.69

蛋白质含量(%) ≤11.5 26.49 27.56

>11.5且<14.0 55.30 53.60

≥14.0且<15.0 9.93 10.34

≥15.0 8.28 8.05

湿面筋含量(%) ≤22.0 6.94 6.90

>22.0且<32.0 48.96 51.72

≥32.0且<35.0 15.9 13.79

≥35.0 28.2 27.59

面团稳定时间(min) ≤2.5 30.46 28.74

>2.5且<7.0 50.00 54.01

≥7.0且<10.0 10.93 9.20

≥10.0 8.61 8.05

(三)江苏小麦品质区划

根据江苏省目前麦作生产中主推品种的品质潜力和各生态农区温、光、水、肥、土等资源分析,江苏淮北麦区可生产制作面包等食品的优质强筋小麦;里下河农区的中筋红粒小麦品质优势尤为突出,适合作为配麦原料;沿江、沿海麦区适合于生产制作饼干、糕点等食品的优质弱筋小麦,是全国最具优势的优质弱筋小麦生产区域。为此江苏省小麦品质区划是依据生态条件和品种的品质表现将小麦产区划分为若干不同的品质类型区,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和品种的遗传潜力,实现优质小麦的高效生产,以利于因地制宜培育优质小麦品种和生产品质优良、质量稳定的商品小麦,实现产业化经营。

(1)淮北中筋、强筋白粒小麦品质区

该区位于淮河和灌溉总渠一线以北,东濒黄海,西接安徽,北连山东,南与里下河麦区毗邻。全

区包括徐州、连云港、宿迁市全部以及淮安和盐城市的苏北灌溉总渠以北部分。土地面积35801.58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的34.89%。常年小麦种植面积1500万亩左右,单产350公斤/亩左右,是江苏省小麦高产区。

本区气候的主要特征是,春季气温上升快,秋季降温较早;春秋两季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夏季炎热而雨水集中,冬季寒冷而干燥。本区光照条件为全省最好:年太阳辐射总量114~126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时数2233~2631小时,年日照百分率50~59。本区热量为全省最低:年平均温度13.2~14.4℃,小麦生育期日平均温度7~8℃,比淮南麦区低1~2℃,在小麦生长的中后期温度比淮南地区略高,灌浆期平均温度为19~20℃,日较差较大,达10.5~12.8℃,有利于灌浆物质的积累,有利于作物高产优质。本区年降雨量782~1015毫米,雨量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7~8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50%以上,小麦生育期间降雨量为250~400毫米,以干旱为主,小麦拔节至成熟阶段降雨量为130~160毫米,适当偏旱有利于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的提高。

本区种植品种以半冬性为主,白粒,适当搭配偏冬性或春性品种。

本区在全国小麦品质区划中属北方强筋、中筋白粒冬麦区的南缘,由于区内土壤类型、肥力水平、气候条件差异较大,根据土壤类型、肥力水平、气候条件可分为三个专用小麦种植亚区:①微山湖洼和沂沭运洼面包、方便面(含精制级饺子、煎炸食品等)小麦亚区,②丘岗蒸煮小麦亚区,③黄泛平原蒸煮、啤酒小麦亚区

(2)里下河中筋红粒小麦品质区

该区是江苏省腹部地区的碟形洼地平原,自然生态条件优越,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生产条件好,产量水平与淮北相当。本区种植品种以春性、红粒为主,北部搭配弱春性品种。所产小麦的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比淮北麦区低,但高于江苏省其他麦区,是生产蒸煮类小麦的理想区域。本区亦分为三个蒸煮类小麦亚区。①串场河沿线优质饺子小麦亚区:该区位于里下河北部、东北部,主要包括盐城市的阜宁、建湖、大丰、东台的一部分和淮安市的青州区沿串场河的一部分以及洪泽、金湖等县(市)洪泽湖以东的低洼平原,小麦面积220万亩左右。②沿运优质面条小麦亚区:该区位于里下河西部,主要包括宝应、高邮、邗江等县(市)沿大运河沿线的一部分,小麦面积30万亩左右。③里下河南部优质馒头小麦亚区:该区主要包括兴化、宝应、泰州市区的全部、海安、高邮、江都、姜堰等县(市)的一部分,小麦面积250万亩左右。

(3)沿江、沿海弱筋红(白)粒小麦品质区

该区为江苏省沿长江两岸和沿海一线,沿江以江北为主,沿海以中部、南部为主,沿海北部部分地区与淮北麦区相重叠。该区种植品种以春性、红粒为主,沿海北部种植部分弱春性和半冬性的白粒品种。小麦生长后期温度偏低,温差偏小,降水相对较多,土壤沙性强,盐分含量高,蓄水、保肥供

肥能力差,小麦粗蛋白、面筋含量、沉降值等均较低,弱筋优势明显,是江苏省和全国优质弱筋小麦生产的优势区域。本区亦分为四个弱筋小麦亚区。①高沙土优质酥性饼干、糕点小麦亚区:该区主要包括泰兴、如皋、如东、通州等县(市)的大部,海安、姜堰、江都、邗江等县(市)的一部分,小麦总面积200万亩左右。②沿江沙土发酵饼干、蛋糕小麦亚区:该区主要包括靖江、扬中、启东、海门县(市)的全部、如皋、泰兴、江都、邗江、仪征、丹徒、丹阳、张家港、常熟、太仓等县(市)滨临长江沿线的一部分,小麦面积180万亩左右。③沿海南部酥性饼干、糕点小麦亚区:该区包括通榆运河以东、盐城以南及南通少部地区,包括大丰、东台、如东等县(市)的大部,盐都、海安、通州等县(市)的部分乡镇,共种植小麦面积180万亩左右。④沿海北部发酵饼干及啤酒小麦(白粒)亚区:沿海盐城以北至灌河附近,包括建湖、阜宁、射阳、响水大部和滨海、灌云的部分乡镇,小麦种植面积150万亩左右。

(4)苏南太湖、丘陵中筋、弱筋红粒小麦品质区

该区位于江苏省最南部,小麦生育期间热量资源和降水最为丰富,但小麦面积急剧下降,目前仅300多万亩。该区春性品种,品质介于里下河和沿海、沿江麦区之间,在品种的选用和栽培措施上应根据用途而有所侧重。太湖麦区土壤条件好,但小麦生长中后期地下水位高,降水较多,湿害严重。太湖麦区历史上精耕细作,技术措施和田间管理水平较高,较适合蒸煮类小麦的生产,丘陵麦区粗放种植,土壤肥力较差,加之投入不足,小麦生育后期易脱力早衰,适合饼干、糕点小麦的生产。本区可分为二个亚区。①丘陵饼干、糕点小麦亚区:该区位于江苏省西南部,又称宁镇扬丘陵地区,包括六合、江浦、江宁、溧水、高淳、盱眙、句容等县(市)和南京、镇江两市的郊区,丹徒、仪征两县(市)大部,邗江、高邮、金湖、丹阳、金坛、溧阳、宜兴的一部分乡镇。该区气候温暖,但冬季温度变幅较大,冻害、湿害较重。全区地貌比较复杂,低山、丘陵、岗地、冲沟和河湖平原交错分布,土壤类型也比较复杂,低产土壤面积大,不利于小麦产量和蛋白质、面筋含量的提高,适宜于生产饼干、糕点小麦。②太湖蒸煮类小麦亚区:该区位于江苏省东南部,为长江下游太湖平原的稻麦区,北和东北部以长江及沿江麦区为界,西和西南以10米等高线与宁镇丘陵毗邻。境内包括江阴、锡山、吴县、吴江、昆山、武进等县(市)的全部,常熟、张家港、太仓、金坛、溧阳、宜兴和丹阳等县(市)的部分乡镇。该区是江苏省纬度低、气候温暖的麦作区,气候特点是秋季温度下降较慢,越冬期不明显,雨量充沛,热量条件好,土壤比较肥沃,但小麦生长中后期多阴雨,日照不足,易遭湿害和赤霉病,适宜发展抗病耐湿的蒸煮类小麦。

二、江苏省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一)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措施原理

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不仅依品种、环境和生态条件而异,而且与栽培措施有密切关系,栽培措施

和管理方法是通过改善植物生长环境或直接作用于植物体而对其产量和品质产生影响。改进耕作栽培技术、合理施用肥料及改进施肥方法、节水灌溉技术等都是提高小麦产量和改善品质的有效途径。

(1)播种技术

①播期:扬州大学研究表明,在相同的密肥调控措施下,适期播种小麦产量最高;在适宜播期范围内,播期推迟,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呈上升趋势,超出适宜播期,籽粒产量、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下降,播期过晚则籽粒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又有所上升(表2)。因此在大面积生产中,弱筋小麦实现优质高产,则应在适期范围内适当早播,中、强筋小麦要实现优质高产,宜适期播种。

表2 播期对不同类型专用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年度品种

播期

(月/日)

产量

(kg/ha)

蛋白质

(%)

湿面筋

(%)

淀粉

(%)

形成时

间(分)

稳定时

间(分)

2002- 2003 苏徐2号9/25 9528.014.74 42.29 72.49 6.7 9.8 (徐州)10/2 9535.515.61 40.40 70.78 7.7 10.9 10/9 8185.515.94 38.81 68.72 6.7 11.4

10/16 6790.515.22 37.52 71.66 8.0 12.1

10/23 5232.014.52 37.66 72.80 6.8 10.2

10/30 4228.514.90 37.93 71.36 6.7 9.5

1998- 1999扬麦158

(扬州)

10/266023.4012.66 26.51 66.78 //

11/105368.2013.38 27.72 68.72 //

11/254881.1515.36 29.16 68.01 //

2003- 2004

扬麦13

(扬州)

10/22 6212.8511.84 22.17 75.91 //

10/29 6809.1010.25 19.76 76.56 //

11/5 5608.8011.36 22.91 75.03 //

11/12 4886.8511.64 23.02 71.75 //

②播量(密度):扬州大学研究表明,在少免耕机条播或稻田套播条件下,密度过高或过低,籽粒产量下降,适宜密度条件下籽粒产量最高;在一定范围内,随密度增加,籽粒蛋白质、湿面筋含量下降,密度过高,籽粒蛋白质、湿面筋含量又上升,但不同类型专用小麦品种实现产量和品质协调发展,种植密度要求不同(表3、表4)。少免耕机条播,弱筋小麦基本苗一般掌握在210~240万/ha,行距20~25cm,中筋小麦150~180万/ha,行距25cm左右,强筋小麦120~180万/ha,行距25~30cm;稻田套播,弱筋小麦基本苗一般掌握在240~300万/ha,中筋小麦210~270万/ha,强筋小麦240万/ha左右。

表3 密度对免耕机条播小麦籽粒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地点

品种

密度产量粗蛋白质湿面筋(万/ha) (kg/ha) (%干基) (%)

扬州扬麦13105 7006.38 12.76a 26.23a

150 7334.04 12.39b 25.80a

195 7355.39 12.04c 23.07b

240 7512.18 11.62d 21.91bc

285 7227.00 11.83cd 22.68c 扬州扬麦9号105 7269.42 11.78 22.36

150 7444.21 11.47 21.10

195 7720.43 11.09 18.95

240 7751.70 10.55 17.17

285 7581.88 11.05 18.38

扬州扬麦12 105 7914.25 14.13 32.13

150 8208.86 13.06 31.07

195 7985.61 12.58 28.29

240 7696.12 12.50 27.35

285 7592.26 12.50 29.89

徐州苏徐2号120 8574.9 16.4841.55

180 8778.8 15.0842.27

240 8129.3 14.1437.55

300 7564.5 14.2237.31

360 7506.9 14.5339.31 注:扬麦9号和扬麦13号施氮量为180kg/ha, N肥运筹为7:1:2;扬麦12号施氮量为180kg/ha,N肥运筹3:1:3:3;苏徐2号施氮量为180kg/ha, N肥运筹为5:1:2:2。

表4 密度对稻田套播小麦籽粒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密度(万/ha)

穗数

(万/ha)

每穗粒数

千粒重

(g)

理论产量

(kg/ha)

实收产量

(kg/ha)

蛋白质含量

(%)

120 347.42 c 31.06 a 49.77 a 5363.56 d 5165.08 14.90 a

180 513.51 b 29.41 ab 48.10 b 7261.46 c 6250.62 14.56 b

240 562.76 b 28.21 abc 48.06 b 7627.38 ab 6695.85 14.36 b

300 660.83 a 26.09 bcd 45.62 c 7924.33 a 6800.07 14.33 b

360 695.35 a 24.81 cd 45.25 c 7796.22 a 6770.88 14.40 b

420 710.36 a 23.80 d 44.52 c 7457.37 bc 6551.61 14.43 b (供试品种:烟农19)

(2)施肥技术

肥料是影响小麦品质最活跃的因子,肥料种类、用量及施用时期和比例都对小麦籽粒品质产生显著影响。

①氮肥

施用氮肥能显著影响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扬州大学等单位研究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氮肥施用量,籽粒产量提高,超过一定范围后,籽粒产量下降,二者呈二次曲线关系,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二者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施氮量与籽粒蛋白质产量呈二次曲线关系(图1)。因此在大面积生产中,弱筋小麦应适当降低氮肥施用量,总施氮量应根据地力水平确定,一般掌握总施氮量180~210kg/ha,中筋和强筋小麦应适当增加氮肥施用量,中筋小麦一般掌握220~270kg/ha,强筋小麦一般为240~300kg/ha。

02000

4000600080001000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施氮量 (kg/ha)

籽粒产量(k g /h a )

200

400

600

800

1000

蛋白质产量(k g /h a )

图1 施氮量与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的关系(2000-2001年,扬麦10号,扬州)

由于不同生育期施用氮肥对产量和品质的调节效应不同,因此在小麦整个生育期中采用不同的氮肥运筹比例对籽粒产量和品质的调节效应亦很大。采用强筋小麦皖麦38、中筋小麦扬麦10号和弱筋小麦宁麦9号,研究不同专用型小麦品种的适宜氮肥运筹方式结果表明,同一施氮量水平下,前期施氮与中后期施氮比例不同对产量影响较大,产量排序为基肥:壮蘖肥:拔节肥:孕穗肥施用比例为3:1:3:3>5:1:2:2>5:1:4> 7:1:2>9:1,即小麦产量水平欲进一步提高,需适当增加中后期施氮比例。不同专用型小麦籽粒品质均表现为随中后期施氮比例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呈上升趋势,有利于中、强筋小麦改善品质,在施氮量180~240kg/ hm 2

条件下,中、强筋小麦氮肥施用比例宜采用基肥:壮蘖肥:拔节肥:孕穗肥为3:1:3:3或5:1:2:2的运筹方式,可实现优质高产,若施氮量>270kg/ hm 2

,宜采用5:1:2:2的运筹方式。弱筋小麦应适当降低中后期施氮比例,在150万/ hm 2

基本苗条件下,生产符合国家弱筋专用小麦标准的优质高产小麦较为困难,在240万/ hm 2

基本苗条件下,施N 量采用180kg/ hm 2

,可生产出筋力较弱的小麦,在施氮量240kg/ hm 2

条件下则以基肥:壮蘖肥:拔节肥为7:1:2的氮肥运筹方式可以生产出符合国家弱筋专用小麦标准的小麦籽粒产品,实现优质高产(表5、6)。

②磷肥

在缺磷的土壤上,施磷能增产,但对小麦品质的影响许多研究不一致。扬州大学农学院在沿江高沙土地区(土壤低磷,5mg/kg 左右)泰兴试验研究表明,强筋小麦以施磷量(P 2O 5) 144kg/hm 2

处理产量最高,中、弱筋小麦以施磷量(P 2O 5) 108 kg/hm 2

处理籽粒产量最高,可以实现高产目标(表7)。

表5 氮素对强筋、中筋专用小麦籽粒产量、蛋白质和面筋含量的影响1)

品种类型施氮量氮肥运筹方式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

(kg·ha-1) (kg·ha-1) (%, 干基)(%,14% 水分基)

强筋小麦皖麦38

180 9:1 7196.1 e 11.3 24.6 7:1:2 7379.1 de 12.9 27.9

5:1:4 7868.7 bcd 12.9 31.2

5:1:2:2 7983.9 bc 14.0 37.3

3:1:3:3 8373.9 ab 14.5 37.9 240 9:1 7176.9 e 12.5 25.8 7:1:2 7735.7 cd 13.2 30.3

5:1:4 8026.7 bc 13.3 35.9

5:1:2:2 8073.0 bc 14.4 39.1

3:1:3:3 8830.2 a 15.0 40.3 标准差521.52 1.10 5.78变异系数 6.638.2117.49

中筋小麦扬麦10号

180 9:1 7098.0 c 10.5 21.9 7:1:2 7376.0 c 11.6 25.2

5:1:4 8085.6 b 12.2 27.9

5:1:2:2 8230.5 ab 12.5 28.7

3:1:3:3 8675.9 a 12.9 29.4 240 9:1 7566.5 c 11.3 30.3 7:1:2 8111.1 b 11.8 30.5

5:1:4 8362.2 ab 12.6 32.2

5:1:2:2 8382.2 ab 12.9 32.7

3:1:3:3 8542.7 ab 13.3 35.9 标准差524.2812.1629.47变异系数 6.520.86 3.94

1)表中同列不同小写字母数值间差异显著(P<0.05)。

8

表6 氮肥和密度对弱筋专用小麦宁麦9号籽粒产量、蛋白质和面筋含量的影响1)密度施氮量氮肥运筹方式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104·ha-1)(kg·ha-1) (kg·ha-1) (%, 干基)(%,14% 水分基) 150 180 9:1 7770.2 d 10.022.2

7:1:2 8383.4 c 10.922.4

5:1:4 9051.9 b 10.723.1

5:1:2:2 8963.1 b 11.323.7

3:1:3:3 9154.4 ab 11.426.1

240 9:1 8161.2 cd 10.618.8

7:1:2 8941.1 b 11.426.4

5:1:4 9013.5 b 11.327.5

5:1:2:2 9369. 5 ab 11.727.6

3:1:3:3 9523.5 a 11.828.4

标准差553.78 0.55 3.07

变异系数 6.27 4.9912.46

240 180 9:1 6225.0 f8.218.3

7:1:2 7294.7 d8.719.8

5:1:4 8285.2c9. 922.5

5:1:2:2 8151.5c10.122.5

240 9:1 7086.8e9.219.5

7:1:2 8570.3b10.321.5

5:1:4 9519.2a12.124.8

5:1:2:2 9344.2a11.925.0

标准差1133.76 1.40 2.44

变异系数14.07 13.9111.24

1)表中同列不同小写字母数值间差异显著(P<0.05)。

9

表7 施磷量对小麦籽粒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

品种

施磷量

(kg/hm2)

穗数

(万/hm2)

每穗粒数

千粒重

(g)

籽粒产量

(kg/hm2)

中优9507

0 465.79b 25.45b 48.21c 5524.43c 72 488.30ab 26.05b 49.87b 6228.01b 108 510.20a 27.05a 51.05ab 6657.99ab 144 511.44a 27.40a 51.51a 6870.43a 180 507.53a 26.75ab 51.01ab 6583.62ab

扬麦12

0 457.13b 30.80b 39.62c 5418.37c 72 480.15ab 32.65a 40.92b 6393.73b 108 504.53a 33.66a 42.77a 6992.16a 144 502.36a 33.25a 42.41a 6581.77b 180 497.81a 33.11a 42.35a 6443.70b

徐麦856

0 435.87b 30.75b 48.80b 6299.48c 72 455.51a 31.13ab 49.40ab 6755.38b 108 476.10a 32.65a 51.02a 7504.75a 144 472.30a 32.31ab 50.62ab 7319.32a 180 468.14a 32.17ab 50.42ab 7201.93a

扬麦9 号

0 459.90b 30.82b 39.36c 5393.36c 72 482.36ab 32.21a 41.19b 6385.37b 108 504.15a 33.69a 42.84a 6923.79a 144 503.76a 33.27a 42.76a 6554.83b 180 496.02a 33.16a 42.50a 6438.03b

宁麦9号

0 457.95b 30.86b 38.96c 5332.00c 72 479.52ab 32.25a 40.73b 6190.66b 108 502.20a 33.71a 42.31a 6822.08a 144 501.44a 33.25a 42.14a 6489.01ab 180 497.86a 33.12a 41.89a 6310.30b

扬麦13

0 459.51b 30.50b 39.19c 5123.99c 72 483.52ab 31.88a 40.97b 6235.35b 108 508.56a 33.35a 42.82a 6927.80a 144 504.42a 33.26a 42.70a 6473.12ab 180 502.58a 33.19a 42.44a 6391.03b

在底施磷肥基础上,拔节期追施磷肥可以提高小麦产量,但品种不同,基追比应有所差异。中筋小麦扬麦12以基追比7:3的处理产量最高,弱筋小麦扬麦9号以5:5处理产量最高。施磷能提高强筋小麦中优9507与中筋小麦扬麦12醇溶蛋白、谷蛋白含量、总蛋白含量,表明施磷可以改善中、强筋小麦籽粒品质;施磷虽提高弱筋小麦扬麦9号籽粒蛋白质含量,但各个处理均低于11.5%,符合优质弱筋小麦品质指标(国家标准GB/T17893-1999)

10

(表8)。可见在缺磷土壤上适量施磷并采用适宜的基追肥比例,可提高强、中、弱筋三类专用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小麦单产在6500~7000kg/km2,专用品质符合国标,强筋小麦以施磷量144kg/hm2、中、弱筋小麦以施磷量108kg/hm2,磷肥基追比例以7:3或5:5,配合适宜的N、K施用量和施肥技术,可以实现优质高产。

表8 施磷量对不同类型专用小麦籽粒蛋白质及组分含量的影响品种施磷量(kg/hm2)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谷蛋白(%)蛋白质(%)

中优 9507

0 1.84b 1.39a 3.78b 4.01d 12.92c 72 1.87ab 1.25b 4.21a 4.73c 13.73b 108 1.91a 1.22b 4.19a 5.07b 14.07ab 144 1.86ab 1.28b 4.24a 5.30a 14.22a 180 1.91a 1.22b 4.12a 5.13b 13.96ab

扬麦12

0 1.76b 1.36a 3.24c 3.54c 11.43c 72 1.82b 1.31b 3.55b 4.58a 12.68b 108 1.99a 1.18c 3.79a 4.63a 13.02a 144 1.93a 1.36a 3.75a 4.52a 12.95a 180 1.97a 1.39a 3.72a 4.21b 12.78ab

扬麦9号

0 2.03a 0.98d 2.93ab 2.80c 10.46c 72 1.95a 1.34a 2.86b 3.52b 10.93b 108 1.72b 1.09c 3.09a 3.81a 11.32a 144 1.78b 1.06c 2.99ab 3.78a 11.24a 180 1.97a 1.17b 2.65c 3.48b 11.09ab

③钾肥

在氮磷供应较充足时,适量增施钾肥可以提高籽粒产量和改善品质。扬州大学农学院试验表明,在土壤速效钾达136.9mg/kg的条件下,中筋小麦增施90kg/ha的钾肥,增加产量、提高营养品质,继续提高施钾量,籽粒产量继续上升,但籽粒蛋白质含量下降,过量施钾肥,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均下降(表9)。说明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随着施钾水平的提高存在不完全同步性,大面积生产上中筋和强筋小麦其产量增加与品质改善相协调的施钾量(K2O)以90~135kg/ha为宜,弱筋小麦亦应注意适量施用。

钾肥运筹比例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亦有一定的调节效应。扬州大学农学院研究表明,中、强筋小麦应适当增加小麦生育中期施钾量,有利于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共步提高,生产上以基:追=5:5为宜;弱筋小麦则应适当增加前期施用量,减少后期追施比例,一般地力水平可采用基:追=7:3的钾肥运筹比例(表10)。

11

表9 不同施钾量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影响(干基,%)

(扬州大学农学院,1998-1999)

品种K2O(kg/ha)产量(kg/ha) 蛋白质(%)湿面筋(%)总淀粉(%)沪95-8 0 6568.95 13.15bc 29.60 66.24

90 7105.05 14.39a 29.74 66.61

135 7391.25 13.75ab 29.80 67.09

180 7117.20 12.72c 30.51 66.34 扬麦158 0 5681.55 12.85a 30.78 65.11

90 6312.30 12.28a 29.15 66.08

135 5501.25 12.59a 29.08 64.79

180 4874.55 13.55b 27.36 64.28

表10 不同钾运筹对小麦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影响

(扬州,沪95-8,1998-1999年)

施钾量(K2O,kg/ha)钾肥运筹

(基:追)

籽粒产量

(kg/ha)

蛋白质

(干基,%)

湿面筋

(干基,%)

总淀粉

(%)

90 3:7 5892.57 b 13.84a 33.33 65.29

5:5 6290.68 b 13.75a 32.74 66.61

7:3 7105.05 a 13.23a 30.58 66.01 135 3:7 6374.88 b 13.46a 31.98 65.91

5:5 6427.54 b 13.15a 29.80 67.55

7:3 7391.20 a 12.79a 28.81 64.82 180 3:7 6598.05 b 13.49a 34.35 67.41

5:5 6938.70 ab 12.72ab 30.51 66.34

7:3 7117.20 a 12.48b 31.32 65.34 生产实践中,氮、磷、钾配合使用对小麦产量提高和品质改善有十分显著的作用。据扬州大学农学院研究,根据土壤基础地力水平,中筋、弱筋小麦宜采用氮磷钾配比为1:0.4~0.6:0.4~0.6,强筋小麦宜采用氮磷钾配比为1:0.6~0.8:0.6~0.8,品质、产量协调性较好,经济效益较高。

(3)、灌排技术

①灌水与排水技术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水分对小麦品质的影响是复杂的,一般情况下灌水能增加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而由于增加了籽粒产量对蛋白质的稀释作用,蛋白质含量可能会略有下降;干旱在多数情况下会使蛋白质含量有所提高。在肥料充足的条件下或在干旱年份,适当灌水可以使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同步提高。在较干旱时,肥料充足可使蛋白质含量提高,肥料不足时,干旱或

12

湿润都使蛋白质含量降低。灌溉对小麦品质的影响与灌水时期及次数有关,扬州大学农学院在徐州试验点采用强筋小麦试验结果表明,籽粒蛋白质、湿面筋和赖氨酸含量以冬前和孕穗期灌二次水达最大值,处理间相比拔节期灌水,蛋白质、湿面筋和赖氨酸含量均下降,而孕穗期灌水蛋白质、干湿面筋和赖氨酸含量均有所上升,以冬前和孕穗期两次灌水产量和品质最优(表11)。

表11 灌水对烟2801产量和籽粒品质的影响

(扬州大学农学院,试验地点徐州,2002-2003年)

处理实际产量

kg/ha)

蛋白质含

量(%)

湿面筋含

量(%)

直链淀粉

含量(%)

支链淀粉

含量(%)

赖氨酸含

量(%)

冬前灌水6910.5 14.8 34.5 15.76 52.97 0.34

冬前+拔节期灌水7059.0 14.3 33.5 14.73 57.06 0.37

冬前+孕穗期灌水7219.5 14.9 34.6 16.33 55.04 0.38 冬前+拔节+孕穗

期灌水

7240.5 14.5 34.1 14.08 51.63 0.34 不灌水6439.5 14.8 34.5 13.17 47.71 0.33 灌水对品质的影响与降雨量有很大关系,欠水年灌水可提高产量和蛋白质含量,丰水年适当少灌也可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但灌水过多对产量和品质均不利。

②不同地区专用小麦的灌排水技术

江苏小麦生育期间土壤的水分管理,淮北麦区是灌排结合、以灌为主。主要是由于淮北地区小麦生长期间常出现严重干旱天气,生产优质面包等中、高筋力小麦,适时适量灌水抗旱,能促进产量和品质的同步提高。但轻微干旱不应灌水,适当偏旱有利于提高小麦蛋白质、面筋、氨基酸含量。

江苏省的淮南麦区,土壤水分管理是灌排结合、以排为主。主要是由于该区域河网发达,常年降水偏多,因此应排水降渍,提高根系活力,促进物质吸收和运转,提高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在生产上要搞好麦田一套沟建设,麦作生长期间要注重清沟理墒,加强土壤水分监测与管理,从而改善小麦的综合品质。

(4)、生化制剂应用技术

目前,生化制剂在小麦生产上应用比较普遍,但多以控制株型、调节生理、提高产量为目的,在提高品质方面还基本上处于研究和示范阶段。徐州的研究表明,使用生化试剂

13

对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提高有一定的效应,喷施生化试剂产量均高于对照,其品质也符合强筋小麦标准,所以矮壮丰2号可以在强筋小麦生产中推广应用(表12)。

表12 生化试剂(矮壮丰2号)对烟2801产量和籽粒品质的影响

处理(月/日)实际产量

(kg/ha)

蛋白质

含量(%)

湿面筋

含量(%)

直链淀粉

含量(%)

支链淀粉

含量(%)

赖氨酸

含量(%)

3/1喷施5767.5 14.5 38.2 13.95 57.88 0.3040 3/19喷施6075.0 14.3 35.6 14.50 52.22 0.2982 4/15喷施6175.5 14.0 36.0 13.91 55.94 0.2978

3/1+4/15喷施5892.0 14.1 35.4 15.31 58.49 0.3004 3/1喷清水5832.0 14.3 35.9 14.08 61.06 0.2975 江苏省农科院研究表明,喷粉锈宁不仅能防治宁麦9号病害的发生,提高其光合生产能力,提高产量,同时影响品质的形成,除在抽穗期喷施一次常规用量的粉锈宁处理外,其它处理能降低籽粒面筋含量,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缩短,对弱筋小麦籽粒品质形成有利,既起到了防病的作用,又起到了改善品质的作用,在生产中应注意施用。

(5)、病虫草害防治技术

病虫草害不仅影响小麦的产量,而且严重影响小麦的品质。小麦感染赤霉病、白粉病会使籽粒皱缩,降低制粉品质和面筋强度。倒伏降低了容重和千粒重,也使制粉品质和烘烤品质恶化。病虫草害的防治如果选用药剂不当,也会造成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在优质小麦的生产上,要以小麦丰产、优质、保健栽培为基础,结合农业防治,坚持病虫害防治指标、科学使用农药、保护利用自然天敌控制作用的麦作病虫害综合防治体系。选用安全、无(低)残留农药防治小麦赤霉病、纹枯病、白粉病、粘虫、蚜虫和麦田杂草,在农药、化肥使用种类、浓度、时间、残留量方面按照《生产绿色食品的农药使用准则》,保证产品安全性,确保符合A级绿色食品标准。

(二)不同类型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1、弱筋小麦品质调优栽培技术要点

(1)选用适合当地生态和生产条件的优良品种

江苏沿江高沙土和沿海砂土优势生态区目前可选用扬麦15、扬麦13、扬辐麦2号、宁麦13等优质弱筋小麦品种。

14

(2)适期播种

弱筋小麦在保证麦苗安全越冬的适播期内适当早播,有利于降低籽粒蛋白质含量,增加淀粉含量,改善品质,如江苏沿江地区宜在10月25日~11月5日播种。

(3)适量播种

弱筋小麦基本苗要求在比同期播种的中、强筋小麦适当增加,一般以 240万/ha(16万/亩)为宜。

(4)适当降低氮肥施用量,增磷钾,减少生育中后期施氮比例

弱筋小麦总施氮量应根据地力水平确定,在江苏沿江、沿海优势生态区一般掌握总施氮量180kg/ha~210kg/ha(12~14 kg/亩),氮(N)、磷(P2O5)、钾(K2O)配比为1:0.4~0.6:0.4~0.6,氮肥运筹比例基肥:壮蘖肥:拔节肥为7:1:2, 拔节肥追肥时间为倒3叶期,磷、钾肥运筹比例基肥:拔节肥为5:5或7:3。

(5)排水降渍,节水灌溉

弱筋小麦在江苏沿江、沿海地区种植要注意排水降渍。

(6)全调全控,无害化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弱筋小麦要求适期早播,在播种时可采用生长延缓剂矮苗壮播种或苗期喷施,中期注意应用防倒剂,后期注意施用增粒增重剂。病虫草害要求按无公害小麦农药和除草剂标准施用。

2、中筋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1)品种选用

江苏省推广应用的中筋小麦淮北麦区主要有淮麦19、淮麦23、淮麦22、淮麦24、徐麦856、邯6172、济麦21、苏徐1号、连麦1号、连麦2号、郑麦9023、华麦1号、百农AK58等半冬性品种,淮南麦区主要有扬麦16、扬麦11、扬麦12、扬麦14、宁麦11、宁麦14、扬辐麦3号、镇麦5号、镇麦4号、镇麦6号等春性品种,

(2)播期:淮北麦区半冬性品种播种适期为10月上中旬,淮南麦区春性品种播种适

15

期在10月25日至11月初。

(3)基本苗: 10~15万/亩(其中穗数型品种10~12万/ 亩,大穗型品种12~15万/亩)。

(4)肥料运筹:施N量14~16kg/亩,N:P2O5:k2O=1:0.4~0.6:0.4~0.6,即施磷、钾肥8~12kg/亩。N肥基肥:追肥=5:5,追肥中平衡接力肥占10%~15%,拔节肥占20%~25%,追肥时间为倒3叶期,保花肥占15~20%,追肥时间为倒2叶末至剑叶露尖。在基础地力和和产量水平较高条件下,氮肥基追比可采用3:7方式。P、K肥基肥:拔节肥=5:5,提倡施用多元复合肥。

(6)化学防治:前中期注意除草,对麦田杂草达标田掌握在杂草2~3叶期用药防治。在麦田中后期注意防治纹枯病、锈病、白粉病、赤霉病及虫害。

3、强筋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1)品种选用

江苏省目前推广应用的强筋小麦主要是淮麦20、烟农19、华麦3号等半冬性品种。

(2)播种适期:10月上中旬。

(3)基本苗:10~12万/亩。

(4)肥料运筹每亩施纯氮18~20公斤,氮肥基追比控制在5∶5,追肥中壮蘖肥(或作平衡肥于冬前施用)用量占一生总施氮量的10~15%,拔节肥(倒3叶期施用)施用量占一生总施氮量的10~15%,孕穗肥(倒1叶施用)施用量占一生总施氮时的20~25%。在基础肥力较高、总施氮量14~16kg/亩条件下,氮肥基追比可釆用3:7方式。N: P2O5: K2O 施用比例为1: 0.6~0.8: 0.6~0.8,磷、钾肥作基肥和拔节肥用量各占总施用量的50%。

(5)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16

4、套播小麦品质调优栽培技术要点

套播小麦与常规机条播或撒播麦因播种方式不同,在栽培措施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是:

(1)适时套种:淮北麦区掌握在水稻收获前10~12天套种,淮南麦区掌握在水稻收获前7~10天套种。套种前1~2天稻田应先灌跑马水,及时排干,保持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90~100%,田面无渍水时套种。

(2)合理播量:套播小麦苗期低位分蘖发生少,实现足穗是取得优质高产的关键,因此基本苗比常规栽培要增加10~20%,保证足穗。淮北麦区套播小麦基本苗16~18万/亩,播量一般为10~12公斤/亩。淮南麦区套播小麦基本苗14~16万/亩,播量一般为8~10公斤/亩(具体播量根据千粒重和发芽率、田间出苗率等指标确定)。

(3)合理肥料运筹:强筋和中筋小麦总施氮量16~18kg/亩,N:P2O5:k2O为1:0.6~0.8:0.6~0.8,即亩施磷(P2O5)、钾(K2O)肥10~14公斤。氮肥基追比控制在3∶7,追肥中苗肥或壮蘖肥用量占一生总施氮量的30%左右,拔节肥(倒3叶期施用)施用量占一生总施氮量的15~20%,孕穗肥(倒1叶施用)施用量占一生总施氮量的20~25%。磷、钾肥作基肥和拔节肥(倒3叶期施用)用量各占总施用量的50%,最好用高效多元氮、磷、钾复合肥。淮南麦区弱筋小麦总施氮量12~14kg/亩,N:P2O5:k2O为1:0.4~0.6:0.4~0.6,即亩施磷(P2O5)、钾(K2O)肥5~8公斤。氮肥中基苗肥和中后期追肥比例为7:3,追肥在倒3叶期施用,磷、钾肥作基肥和拔节肥(倒3叶期施用)用量各占总施用量的50%,最好用高效多元氮、磷、钾复合肥。

(4)及时开沟覆盖:水稻收获后根据土壤墒情,结合施用苗肥及时开沟覆土,畦面宽2.5~3m,沟宽20~25cm,沟深30cm,要求土块细碎,盖好畦面的种子和肥料,防止露籽或深籽,并保持土壤墒情。或者采用秸秆还田覆盖。

17

(5)适时化控:根据相关要求进行种子处理、化学除草、病虫害防治、生长调节物质控制等,实现无公害优质高产。

5.晚播小麦独秆栽培技术要点

淮北地区 11月初后播种、淮南地区11月15日后播种应采用晚茬小麦独秆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其技术要点是提高播种质量培育壮苗、高效施肥以充分发挥主茎穗的生产潜力实现足穗大穗。产量目标淮北地区 450公斤/亩、淮南地区400公斤/亩。

(1)晚播小麦播种技术

根据播种期确定基本苗,淮北地区 11月初后播种基本苗以25-30万、淮南地区11月15日后播种基本苗以20-24万为宜,要特别注重提高播种质量尤其是均匀播种,尽可能机条播,行距淮北地区15cm,淮南地区20cm。

2、晚茬麦稳氮后移技术

淮北地区亩施纯氮15~16公斤,淮南地区亩施纯氮14公斤, N:P2O5:k2O均为1:0.6:0.6;氮肥中基肥占30%,分蘖平衡肥(3/0-4/0叶期施用)占15%~20%,拔节肥(倒3叶施用)占20-25%,孕穗肥(剑叶露尖施用)占30%。P、K肥的基肥:追肥为5:5,追肥在倒3叶期施用,追肥宜用多元高效复合肥。

3、晚茬麦抗逆应变技术

近年来农业气象灾害明显,突发性的灾害时有发生。(1)要加强沟系配套,提高防涝防渍水平和抗旱能力。(2)中期须特别注意应用防倒剂,有效地防止倒伏等。(3)病虫草害要求按无公害小麦农药和除草剂标准施用。(4)后期注意施用增粒增重剂,增粒增重。

18

思考题:

(1)请分析本单位制约小麦单产提高的主要障碍因子(政策、市场、生态生产条件、技术等)。

(2)请编制本市(乡、镇)小麦高产栽培的主要技术措施并作简要说明。

19

甘肃小麦生产技术发展现状及建议

甘肃省小麦生产技术发展现状及建议 杨文雄,杨长刚,王世红,柳娜,张雪婷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70) 摘要:甘肃省作为中国小麦种植面积超过1000亩的11个省份之一,其小麦产业生产技术水平在“十二五”期间取得长足进步,但相比其他10个省份仍有较大差距。本文在总结“十二五”期间甘肃小麦产业在优良品种选育、抗旱栽培技术研发以及综合技术集成等方面科技发展的基础上,提出“十三五”期间甘肃小麦产业生产发展的技术需求以及今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小麦;生产技术;建议;甘肃省 Development and Suggestions of Wheat Production Technology in Gansu Province Yang Wenxiong, Yang Changgang, Wang Shihong, Liu Na, Zhang Xueting (Wheat Research Institute, Gan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Lanzhou 730070) Abstract: As one of the 11 provinces that have the wheat farming field of over 1000 mu, the wheat industry wheat production technology of Gansu province has made remarkable progress during the 12th Five-Year Plan, yet there is still a great gap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10 provinces. On the basis of summarizing the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of Gansu province in the fine varieties selection, the research of

小麦种子生产加工中心建设项目申报书

一、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一)国外种子生产加工业发展现状 质量是种子的生命线,是关系农民切身利益和农业发展重要保障。确保种子质量,提高种子商品化是现代种业体系建设的核心任务,也是衡量种子企业竞争能力的基本条件。因此,世界农业发达国家(地区)的种子企业(集团)非常重视种子加工能力建设,尤其在种子加工机械研发领域做了大量工作,种子加工设备,如干燥、风选、清选、包衣、包装机械、质量配套检测设备十分精良,种子精加工率达到l00%,有效地提升了种子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目前,发达国家的种子生产加工业呈现出产业化程度、科技含量、种子商品的国内外市场竞争能力不断提高三个特征,并表现出四种发展趋势:其一,种子生产标准化与种子投入过程程序化;其二,种子公司经营规模化,在长期的激烈竞争过程中,发达国家的种子公司主要通过资本经营、企业之间相互兼并和不断扩大经营规模来适应市场;其三,相关产业之间的关联效应化,产业关联程度不断提高,种子产业内部各相关环节之间的关联关系更加密切,种子产业与化工、农药、医药、食品、生物、烟草、贸易等产业之间关联关系更加紧密;其四,种子企业经营和资本运作国际化,资本运作、知识产权经营、目标市场等国际化程度日益增强。 (二)国内种子生产加工现状

随着我国种子产业的快速发展及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快,特别是在《种子法》颁布实施以来,市场经济成为种子市场运行的基本法则,各类主体公平参与竞争,与国际种业接轨标志着我国种子工作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我国历来十分重视种子生产加工工作。自2000年以来,国家取消了对主要农作物种子的管制,放开了种子的育、繁、销环节,在市场利益的驱使下,各种性质的种子企业纷纷成立,打破了原来国有种子公司一统天下的局面,从而拉开了中国种业激烈竞争的序幕。《种子法》、《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的颁布实施,促进了种子产业体系的结构优化和合理布局,实现了种子生产专业化、经营集团化、管理规范化、育繁推销一体化、大田用种商品化,加快了种子产业化进程。到2009 年底我国种子经营许可企业8700余家,虽然种业50 强企业经营额已由2001年30亿元增加到2009 年的100多亿元,市场占有率由10%提高到30%以上,但与世界种业强国相比,我国种业的市场集中度明显不足,整体实力还十分薄弱。国际种子联盟(ISF) 统计,全球种子贸易总额从1975年的11亿美元增加到2006年的53亿多美元,世界前10强的种业企业在世界种子贸易额中所占份额达%,其中仅孟山都公司就占全球种子市场的%,而同期我国前10 强种子企业之合只占全球

农作物小麦生产技术测试题

农作物小麦生产技术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100分) 1、小麦从种子萌发到新种子形成的过程是 A 小麦的一生 B 小麦的生育期 C 小麦的生育时期 D 小麦的生活年史 2、小麦的一生被划分成多少个生育时期 A3 个B 10 个 C 12个 D 8个 3、小麦的三叶期50%以上主茎第3 片叶伸出 A1CMB 2CM C 3CM D 4CM 4、小麦的灌浆期是50%以上子粒长度达到最大长度的A70%B 80% C 75% D 100% 5、小麦xx 期的气温在多少摄氏度以下 A5B 10 C 3 D 0 6、小麦能否通过春化阶段的主导因素是 A 温度 B 水分 C 光照 D 养分 7、小麦没通过阶段发育时不能

A 分蘖 B 结实 C xx D 长叶 &小麦的某一品种通过春化阶段的条件是温度0-7C,时间15-35天,则这一品种是 A 冬性品种 B 春性品种 C 半冬性品种 D 反应敏感型品种 9、小麦阶段发育理论在生产中的应用不包括 A 引种 B 确定适宜的播期和播量 C 肥水管理 D 确定适宜收获期 1 0、小麦的产量构成因素有 A 穗数 B 株数 C 粒数 D 粒重 11、小麦底肥的用量一般占总施肥量的 A30-50%B 40-60% C 60-80% D 50-70% 12、用尿素做小麦种肥时每亩用量一般为 A1.5-2.5 公斤B 1-2 公斤 C 5公斤 D 3-4 公斤 1 3、小麦播种时,土壤耕层水分应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 A60-70%B 70-75% C 75-80% D 80-90% 14、当平均气温稳定在16-18 C时可播种 A 冬性品种 B 半冬性品种

小麦生产技术总结

小麦生产技术总结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篇一:宿迁市2013年小麦生产技术总结宿迁市2013年小麦生产技术总结 及秋播技术意见 宿迁市农业技术推广站(二〇一三年七月三十日) 自去年秋播以来,全市上下紧紧围绕“提升单产,促进增收”工作思路,全面贯彻落实部、省关于粮食生产要求,积极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克服播种迟、冬前积温不足、倒春寒频繁、干旱等不利因素,强化各项增产增收技术措施普及落实,全力抓好小麦生产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生产特点 1、夏粮和小麦面积略增,单产、总产减 据统计部门统计,今年全市夏粮万亩,单产公斤/亩,总产万吨,分别比上年增万亩、公斤/亩、万吨,分别增%,

减%和%。今年全市小麦万亩,比上年增万亩,单产公斤/亩、总产万吨,分别减公斤/亩、万吨,分别减%、%。 表1近五年宿迁地区夏粮和小麦生产情况比较 2、小麦产量结构“一增二减” 今年全市小麦平均亩穗数万穗,较去年增万穗,增%,每穗粒数粒,较上年减粒,减%,千粒重克,较上年减克XX,减%。从产量结构看,穗数和每穗粒数的减小是今年小麦减产的主要原因。 表2 近五年宿迁地区小麦产量结构比较 3、效益分析 据统计,全市小麦收购平均价格元/公斤,较上年增加元/公斤,小麦亩平均收入元/亩,比去年的元/亩,增元/亩,比去年增%。纯收益为元/亩,较上年增元/亩,增%。与2012年相比,种植效益明显增加,主要原因是今年小麦单价较高。但是种子、化肥,特别是人工成本

等成本上升幅度较大。总的来看,比较效益较上年是下降的。 二、气候条件对小麦生产影响 今年小麦全生育期(自2012年10月15至2013年6月15日)总的气候特点是:利弊共存,总体上弊多利少。积温相对充足,但越冬期提前,冬前积温不足,影响小麦苗期生长,造成分蘖缺位,晚播小麦不能带蘖越冬,叶片较短;降水适宜,但分布不均,冬前多,春后少;日照时数较常年偏少,但比上年多。全生育期0oC以上积温℃,比常年的℃高℃,比上年的℃低℃,是自2003年以来积温最少的年份;日照小时,比常年小时少小时,比上年小时多小时;总降水量,思想汇报专题比常年多,比上年mm,多mm,具体比较见表4。 表3近五年宿迁地区小麦种植效益比较(单位:元) 表42012-2013年小麦生长期主要气象要素与常年比较 1、播种出苗期积温略低、光照、雨

延津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小麦)标准化生产基地实施方案

延津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小麦)标准化生产基地实施方案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10年1月8日 发展绿色食品,是发挥我县农业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食品加工业优势,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实现农民增收的迫切需要和重要选择。遵循农业部和省农业厅通知精神,根据我县《农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 围绕“十一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中心,通过创建全国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 2009年全县建设绿色小麦基地45万亩,到2012年发展到60万亩;绿色蔬菜基地发展到2万亩。绿色花生基地发展到20万亩,认证绿色食品10个,培育省优质名牌农产品5个,培育省、市级龙头企业5家,绿色农产品生产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市场化发展,通过绿色食品标准化基地创建,使农民产品价格提高0.06元/公斤,亩增收27元,基地内农民共增收1215万元。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二、思路 按照“政府推进,产业化经营”的原则,围绕我县小麦、蔬菜等优势主导产业统筹安排实施,绿色食品基地建设由县绿色食品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有关乡镇根据当地特色农产品种植规模,制定

具体实施的方案,依托当地龙头企业,充分发挥专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县乡农技推广网络的技术支撑作用,把基地建设与产品认证结合起来,做到创建一片,认证一片,创新工作机制,不断探索基地规范运作和管理的新途径。 三、原则 把发展绿色食品纳入《农业和农村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把绿色食品基地建设与农业标准化、农业产业化、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项目、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和农业生态环态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按照“五个坚持”原则分步实施、全面推进,即坚持“政府推进、产业化经营原则;坚持集中连片,规模发展原则,坚持基地建设与产品认证对接统一原则;坚持政府、农户、龙头企业多元化投入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经济、社会、生产效益同步提高的原则。 四、基地建设县域布局。 绿色小麦基地。按照省市优势农产品县域布局规划,绿色小麦基地分布在丰庄、马庄、位邱、王楼、司寨、石婆固、僧固、小潭等8个乡镇。上述乡镇产、供、销一体化链接紧密,产品认证有一定基础。 五、部门分工 (一)县政府办公室、县监察局:负责各基地建设的监督检查,考核验收以及目标责任制的落实情况。

GB741287小麦种子产地检疫规程

GB 7412─87小麦种子产地检疫规程 1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繁育小麦良(原)种的科研、教学、生产单位和农户繁殖小麦种子。 2名词解释 2.1产地检疫 指健康种子生产过程中的全部检疫工作,包括选地、选种和田间、室内检验及签证。 2.2健康种子 指按本规程所列检验方法检验未发现本规程第3章所列植物检疫对象的小麦种子。 3植物检疫对象 3.1国内植物检疫对象 3.1.1小麦矮腥黑穗病Tilletia controversa Kühn 3.1.2小麦黑森瘿蚊Mayetiola destructor say 3.1.3毒麦Lolium temulentum L. 3.2省、自治区、直辖市补充植物检疫对象 3.2.1小麦普通腥黑穗病 Tilletia foetida(Wallr)Liro Tilletia caries(DC.)Tul. 3.2.2小麦线虫病Anguina tritici(steinb) Filipjev et stekn. 3.2.3小麦全蚀病Gaeummanomyces Graminis(sacc.)Arx et oliver 4健康种子的生产 4.1选地及土壤处理 4.1.1生产地选择在无检疫对象发生的地区或轻发生地区但具有一定隔离条件的无检疫对象发生的地块。生产地确定后,种子繁育单位或农户应在播种前一月向当地植物检疫部门申请产地检疫。经审查后,填写小麦种子产地检疫申报表(表1)。 表 1 小麦种子产地检疫申报表 申报单位(户)联系人繁殖地点

4.1.2在小麦全蚀病发生地区,用苯来特、粉锈宁、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其他经过试验证实在当地有效的药剂进行土壤消毒。 4.1.3在小麦矮腥黑穗病发生地区,用五氯硝基苯喷撒土壤或其他有效药剂消毒土壤。 4.1.4在小麦普通腥黑穗病以土传为主的发生地区,用五氯硝基苯等药剂消毒土壤。 4.2选种及种子消毒处理 4.2.1生产地应选用健康种子。调入种子应附有植物检疫证书并报请当地植物检疫部门验证或复检。 4.2.2泥(盐水)、机械选种以汰除菌瘿、虫瘿、毒麦粒和小麦植株的残渣碎屑。汰除物集中销毁。 4.2.3在黑森瘿蚊发生地区,用甲拌磷、呋喃丹或其他经过试验证实有效的药剂进行拌种后播种。 4.2.4在小麦普通腥黑穗病发生地区,用拌种双、福美双、多菌灵、五氯硝基苯等药剂拌种后播种。 4.3生产地的防疫措施 4.3.1生产小麦种子的地块与小麦田间试验地块之间必须具有一定的隔离条件。 4.3.2生产地不得使用病田桔杆饲喂牲口的粪肥和用病田桔杆沤制的肥料。严禁和邻近田块串灌或大水漫灌。 4.3.3在小麦黑森瘿蚊、全蚀病等发生地区,采用轮作换茬、高茬收割等措施。 4.3.4在毒麦发生地区,用除草醚等除草剂防除。 4.3.5生产地收获的种子必须单收、单打、单贮,并防止污染。 4.3.6发生有检疫对象的植株立即拔除集中销毁,并通知生产单位或农户作进一步查除。5检验、签证 5.1检验 5.1.1田间检验:繁殖单位和农户协同植检部门进行。拔节、抽穗期检验小麦黑森瘿蚊、毒麦、小麦线虫病、小麦全蚀病。乳熟期检验所有对象(检验方法和田间识别症状详见附录A)。将检验结果填入小麦种子田间检验记录表(表2)。

小麦生产技术复习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 分,共100 分) 1.小麦从种子萌发到新种子形成的过程是。 A 小麦的一生 B 小麦的生育期 C 小麦的生育时期 D 小麦的生活年史 2.小麦的一生被划分成个生育时期。 A 3个 B 10个 C 12个 D 8 个 3.小麦的三叶期 50%以上主茎第 3 片叶伸出。 A 1CM B 2CM C 3CM D 4CM 4.小麦的灌浆期是 50%以上子粒长度达到最大长度的。 A 70% B 80% C 75% D100% 5.小麦进入越冬期时气温在摄氏度以下。 A 5 B10 C 3 D 0 6.小麦能否通过春化阶段的主导因素是。 A 温度 B 水分 C 光照 D 养分 7.小麦没通过阶段发育时不能。 A 分蘖 B 结实 C 长根 D 长叶 8.小麦的某一品种通过春化阶段的条件是温度 0-7℃,时间 15-35 天,则这一品种是。 A 冬性品种 B 春性品种 C 半冬性品种 D 反应敏感型品种 9.小麦阶段发育理论在生产中的应用不包括。 A 引种 B 确定适宜的播期和播量 C 肥水管理 D 确定适宜收获期 10.小麦的产量构成因素不包括。 A 单位面积穗数 B 单位面积株数 C 每穗粒数 D 粒重 11.小麦底肥的用量一般占总施肥量的。 A 30-50% B40-60% C 60-80% D50-70% 12.用尿素做小麦种肥时每亩用量一般为。 A 1.5-2.5 公斤 B 1-2公斤 C 5 公斤 D 3-4公斤 13.小麦播种时,土壤耕层水分应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 A 60-70% B70-75% C 75-80% D80-90% 14.当平均气温稳定在 16-18℃时可播种。 A 冬性品种 B 半冬性品种 C 春性品种 D 半春性品种 15.小麦主要播种方式是。 A 点播 B 撒播 C 条播 D 精播 16.小麦的适宜播种深度是。 A 1-2CM B 3-4CM C 5-6CM D7-8CM 17.小麦播后镇压主要起到的作用是。 A 提墒与促进种子萌发 B 透气 C 除草 D 保温 18.小麦的前期生长阶段不包括。 A 三叶期 B 越冬期 C 返青期 D 分蘖期 19.影响小麦种子萌发的因素中没有。 A 温度 B 水分 C 光照 D 氧气 20.小麦幼苗营养的转折期是。 A 二叶期 B 三叶期 C 四叶期 D 五叶期 21.小麦发芽的最适温度是。 A 1-2℃ B15-20℃ C 30-35℃ D 5-10℃

《延津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小麦)标准化生产基地实施方案》

《延津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小麦)标准化 生产基地实施方案》 延津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小麦)标准化生产基地实施方案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xx年1月8日 发展绿色食品,是发挥我县农业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食品加工业优势,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实现农民增收的迫切需要和重要选择。遵循农业部和省农业厅通知精神,根据我县《农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 围绕“十一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中心,通过创建全国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xx年全县建设绿色小麦基地45万亩,到xx年发展到60万亩;绿色蔬菜基地发展到2万亩。绿色花生基地发展到20万亩,认证绿色食品10个,培育省优质名牌农产品5个,培育省、市级龙头企业5家,绿色农产品生产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市场化发展,通过绿色食品标准化基地创建,使农民产品价格提高0.06元/公斤,亩增收27元,基地内农民共增收1215万元。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思路 按照“政府推进,产业化经营”的原则,围绕我县小麦、蔬菜等优势主导产业统筹安排实施,绿色食品基地建设由县绿色食品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有关乡镇根据当地特色

农产品种植规模,制定 具体实施的方案,依托当头企业,充分发挥专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县乡农技推广网络的技术支撑作用,把基地建设与产品认证结合起来,做到创建一片,认证一片,创新工作机制,不断探索基地规范运作和管理的新途径。 三、原则 把发展绿色食品纳入《农业和农村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把绿色食品基地建设与农业标准化、农业产业化、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项目、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和农业生态环态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按照“五个坚持”原则分步实施、全面推进,即坚持“政府推进、产业化经营原则;坚持集中连片,规模发展原则,坚持基地建设与产品认证对接统一原则;坚持政府、农户、龙头企业多元化投入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经济、社会、生产效益同步提高的原则。 四、基地建设县域布局。 绿色小麦基地。按照省市优势农产品县域布局规划,绿色小麦基地分布在丰庄、马庄、位邱、王楼、司寨、石婆固、僧固、小潭等8个乡镇。上述乡镇产、供、销一体化链接紧密,产品认证有一定基础。 五、部门分工 (一)县政府办公室、县监察局。负责各基地建设的监督检查,考核验收以及目标责任制的落实情况。 (二)广播电视局。负责绿色食品的宣传工作,在县电视台设立

小麦生产技术总结(精)

小麦生产技术总结 今年我市的小麦生产,在冬春遭受多年不遇的严重干旱、中期病虫害偏重发生、收获期又阴雨较多的不利形势下,通过全市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上下一心,克难攻坚,打赢了抗旱保苗、阻击病虫害、“龙口夺粮”三大战役,取得了较好的收成,虽说与去年相比增产幅度不大,但在大灾之年能获得如此产量已属不易,成效中凝聚了全市广大干群和农业科技人员的心血和汗水,在世界经济危机的背景下邓州市今年夏粮丰收意义更大,为维护社会稳定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达到了农业丰收、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现总结如下: 一、小麦生产形势分析 根据农技中心测产调查,今年全市实收小麦面积208万亩,与去年持平略增,平均亩产383.8公斤,总产达79830.4万公斤,实现连续6年夏粮大丰收,与上年相比,平均单产增2.9公斤,增幅0.76%,总产增加603.2万公斤,增幅0.77%。从成产三因素看,今年小麦亩穗数34万,穗粒数为31.1粒,千粒重为42.7克(雨前44.4克,雨后42.7克),与去年的33.8万、30.5粒和43.47克相比,呈“两增一减”态势,即群体增0.2万头,穗粒数增加0.6粒,千粒重减少0.77克。

二、我市今年小麦生产在大旱之年能够取得如此好的收成,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多项惠农政策的实施,充分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近年来随着国家种粮直补、良种补贴、配方施肥、标准粮田建设、农综开发、土地治理、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补贴、保护价收购等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和项目的实施,农民种粮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小麦种植面积稳中有升,生产投入和田间管理也得到进一步加强,在去年冬春连旱一百多天的灾害天气情况下,有效地促进了良种良法配套和生产环境的改善,为今年小麦生产奠定了良好基础。 2、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督导得力,职能部门配合行动有力,为小麦生产提供了组织保障。去年秋收麦播期间为确保适期播种,夯实麦播基础,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了秋收秋种电视电话会议、小麦播种工作会议等。抓好各项麦播措施的落实,高质量地完成了小麦播种工作。麦播后,特别是去年11月底、12月初旱情逐渐显现以来,邓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为打造邓州粮食主产核心区,多次召开各乡镇和涉农部门抗旱浇麦工作会议,为做到未雨绸缪,市四大家领导带队,对各乡镇抗旱浇麦工作进行检查督导,并出台各项优惠政策支持抗旱浇麦工作,如对农户浇麦进行财政补贴,购置浇水机械进行补贴,提前发放综合直补,保证低价抗旱用油、用电,引丹灌区开闸

小麦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

小麦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小麦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 一、技术要点 1、播前准备。①小麦品种选择。《湖北省农业厅秋播主要农作物主导品种公告》确定的小麦品种主要有襄麦25,鄂麦596、襄麦55和郑麦9023等,各地可结合当地生产实际,选用适宜当地种植的小麦品种。②种子处理。根据国家有关标准,小麦种子质量应达到:纯度≥99%、净度≥98%、发芽率≥85%、水分≤13%。提倡选用包衣种子,如购买未经包衣的种子,播前可采用药剂拌种方法进行处理,在地下害虫危害严重的地方,每50kg麦种用50%辛硫磷乳油50ml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50ml加20%三唑酮乳油50ml或2%戊唑醇湿拌剂75g放入喷雾器内,加水3kg搅匀边喷边拌,拌后堆闷3~4小时,待麦种晾干后即可播种,也可以单独使用粉锈宁拌种,每公斤麦种用药量为15%粉锈灵2g,但必须干拌,随拌随用。③田块准备。如预测播种时墒情不足,应提前灌水造墒。整地前,按农艺要求施足底肥。一是秸秆处理。前茬作物收获后,对田间剩余秸秆进行粉碎还田,要求粉碎后85%以上的秸秆长度≤10cm,且抛撒均匀。如采用灭茬、旋耕、施肥、播种、覆土(镇压)联合复式机具作业,秸秆留茬高度应≤30cm。二是旋耕整地。适宜机械化作业的土壤含水率应控制在15%~25%,旋耕深浅一致,旋耕深度应达到8cm以上,耕深稳定性≥85%,耕后地表平整度≤5%,碎土率≥50%。为提高播种质量,提倡播后应及时镇压。每隔3~4年应深松1次,打破犁底层,深松整地深度一般为35~40cm,稳定性≥80%,土壤膨松度≥40%。深松后应及时合墒。三是保护性耕作。实行保护性耕作的地块,如田间秸秆覆盖状况或地表平整度影响免耕播种作业质量,应进行秸秆匀撒处理或地表平整,以确保证机械播种质量。四是耕翻整地。对上茬作物根茬较硬,没有实行保护性耕作的地区,小麦播种前需进行耕翻整地。耕翻整地属于重负荷作业,需用大中型拖拉机牵引,其动力大小应根据不同作业耕深、土壤比阻选配。整地质量要求:耕深≥20cm,深浅一致,无重耕或漏耕,耕深及耕宽变异系数≤10%。犁沟平直,沟底平整,垡块翻转良好、扣实,以掩埋杂草、肥料和残茬。耕翻后应及时进行整地作业,要求土壤散碎良好,地表平整,满足播种要求。

小麦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小麦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1、立地条件 麦田应选择土地平整,土层深厚,土壤通透性好,松紧度适宜的粘壤土、壤土地。麦田不宜重茬,应在合理轮作的基础上,前茬以大豆、玉米为好。 2、耕作整地 麦田整地应采取深耕和深松相结合,三年深松一次,水地整地前如遇土壤墒情差,应先浇水一次。整地要达到深、透、细、平。对耕作整地较晚、墒情较差,土壤过分疏松的地块,播种前要镇压,使土壤达到齐、松、平、墒、净、碎且上虚下实。 3、施肥要点 播前结合耕地每亩施入优质农家肥3000—4000公斤。推广重施底氮(肥)技术,氮肥一次底施,70%底施+30%拔节期追施实现产量品质同步提高,一般亩产400—500公斤,亩施纯氮14公斤、磷6公斤、钾肥5公斤、亩产400公斤以下,亩施纯氮12公斤、磷5公斤、钾4公斤。 4、选种及种子处理 4.1选用优种 种子质量应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纯度不低于%,净度不低于%,发芽率不低于85%,水分不高于13%。适宜我县推广的优质小麦品种有:水地:济麦22,烟农19;旱地:运旱21-30,临旱536,长6878。种子播前要进行精选,除去秕籽,烂籽,破籽,病籽。 4.2种子处理 小麦种子要进行包衣处理或药剂拌种。对地下害虫和吸浆虫为害区,应使用甲基异柳磷或辛硫磷乳油拌种,对锈病、白粉病、腥黑穗病等发生区,应选用粉锈宁拌种。 5、浇足底水 有水浇条件的,在播种前7—10天要浇足底墒水。

6、适期播种 6.1播期。9月20日至10月7日秋分前后为播种适期,可提前或推后5至7天,杜绝霜降麦。 6.2播量。在适宜播期内每亩用种量—10kg,每提前一天播种,播量应减少,每推后一天播种,播量应增加,但最大不易超过15kg。 6.3播种原则先播山坡地,后播平川地;先播背阴地,后播向阳地;先播旱地,后播水地。 6.4播种方式。小麦播种应选用机播或耧播。对扩浇地、晚播回茬地、肥旱地可采用全生育期地膜覆盖的方式。 6.5播深4—5cm,深浅一致。 6.6播种后镇压增强土壤与种子的紧密接触程度,使种子容易吸收土壤水分,提高出苗率和整齐度,增强小麦抗旱能力。 7、田间管理 7.1出苗—返青期管理 7.1.1查苗,补苗,对缺苗行25cm以上的地块,用同一品种催芽进行补种。 7.1.2播种时墒情不足的地块,有水浇条件的,在小麦三叶期轻浇一次水,促进小麦分蘖。 7.1.3遇雨或浇水后及时中耕。对土壤悬虚的麦田,越冬初期镇压。 7.1.4浇好越冬水。有水利条件的,在昼消夜冻时,浇好小麦的越冬水,以利小麦安全越冬。 7.1.5小麦进入越冬期后,要对所有麦田进行重镇压。 7.1.6早春追肥。旱地麦田要利用追浆水进行追肥,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前后,用耧深施追肥,一般每亩追尿素—10kg 。 7.1.7小麦返青期要对所有麦田进行耙耱,对旺长的小麦田要进行重镇压。

小麦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

小麦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 一、技术要点 1、播前准备。①小麦品种选择。《湖北省农业厅秋播主要农作物主导品种公告》确定的小麦品种主要有襄麦25,鄂麦596、襄麦55和郑麦9023等,各地可结合当地生产实际,选用适宜当地种植的小麦品种。②种子处理。根据国家有关标准,小麦种子质量应达到:纯度≥99%、净度≥98%、发芽率≥85%、水分≤13%。提倡选用包衣种子,如购买未经包衣的种子,播前可采用药剂拌种方法进行处理,在地下害虫危害严重的地方,每50kg麦种用50%辛硫磷乳油50ml 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50ml加20%三唑酮乳油50ml或2%戊唑醇湿拌剂75g放入喷雾器内,加水3kg搅匀边喷边拌,拌后堆闷3~4小时,待麦种晾干后即可播种,也可以单独使用粉锈宁拌种,每公斤麦种用药量为15%粉锈灵2g,但必须干拌,随拌随用。③田块准备。如预测播种时墒情不足,应提前灌水造墒。整地前,按农艺要求施足底肥。一是秸秆处理。前茬作物收获后,对田间剩余秸秆进行粉碎还田,要求粉碎后85%以上的秸秆长度≤10cm,且抛撒均匀。如采用灭茬、旋耕、施肥、播种、覆土(镇压)联合复式机具作业,秸秆留茬高度应≤30cm。二是旋耕整地。适宜机械化作业的土壤含水率应控制在15%~25%,旋耕深浅一致,旋耕深度应达到8cm以上,耕深稳定性≥85%,耕后地表平整度≤5%,碎土率≥50%。为提高播种质量,提倡播后应及时镇压。每隔3~4年应深松1次,打破犁底层,深松整地深度一般为35~40cm,稳定性≥80%,土壤膨松度≥40%。深松后应及时合墒。三是保护性耕作。实行保护性耕作的地块,如田间秸秆覆盖状况或地表平整度影响免耕播种作业质量,应进行秸秆匀撒处理或地表平整,以确保证机械播种质量。四是耕翻整地。对上茬作物根茬较硬,没有实行保护性耕作的地区,小麦播种前需进行耕翻整地。耕翻整地属于重负荷作业,需用大中型拖拉机牵引,其动力大小应根据不同作业耕深、土壤比阻选配。整地质量要求:耕深≥20cm,深浅一致,无重耕或漏耕,耕深及耕宽变异系数≤10%。犁沟平直,沟底平整,垡块翻转良好、扣实,以掩埋杂草、肥料和残茬。耕翻后应及时进行整地作业,要求土壤散碎良好,地表平整,满足播种要求。 2、机械播种。①适期播种。根据气候、品种类型、土壤墒情确定适宜播期。我区小麦适宜播期为10月15~25日。具体确定小麦播种适期时,还要考虑麦田的土壤类型、土壤墒情和安全越冬情况等,旱地小麦可在适宜播种期前后抢墒播种。②适量播种。稻茬小麦每亩基本苗应保证在18万~20万之间,正常情况下每亩播种量。但应根据播种时土壤墒情、整地质量、土壤质地和种子发芽率等情况适当增减。在干旱年份和晚播条件下,应适当增加播种量,但也要避

小麦生产技术总结完整版

小麦生产技术总结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小麦生产技术总结 今年我市的小麦生产,在冬春遭受多年不遇的严重干旱、中期病虫害偏重发生、收获期又阴雨较多的不利形势下,通过全市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上下一心,克难攻坚,打赢了抗旱保苗、阻击病虫害、“龙口夺粮”三大战役,取得了较好的收成,虽说与去年相比增产幅度不大,但在大灾之年能获得如此产量已属不易,成效中凝聚了全市广大干群和农业科技人员的心血和汗水,在世界经济危机的背景下邓州市今年夏粮丰收意义更大,为维护社会稳定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达到了农业丰收、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现总结如下: 一、小麦生产形势分析 根据农技中心测产调查,今年全市实收小麦面积208万亩,与去年持平略增,平均亩产公斤,总产达万公斤,实现连续6年夏粮大丰收,与上年相比,平均单产增公斤,增幅%,总产增加万公斤,增幅%。从成产三因素看,今年小麦亩穗数34万,穗粒数为粒,千粒重为克(雨前克,雨后克),与去年的万、粒和克相比,呈“两增一减”态势,即群体增万头,穗粒数增加粒,千粒重减少克。 二、我市今年小麦生产在大旱之年能够取得如此好的收成,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多项惠农政策的实施,充分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近年来随着国家种粮直补、良种补贴、配方施肥、标准粮田建设、农综开发、土地治理、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补贴、保护价收购等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和项目的实施,农民种粮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小麦种植面积稳中有升,生产投入和田间管理也得到进一步加强,在去年冬春连旱一百多天的灾害天气情况下,有效地促进了良种良法配套和生产环境的改善,为今年小麦生产奠定了良好基础。 2、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督导得力,职能部门配合行动有力,为小麦生产提供了组织保障。去年秋收麦播期间为确保适期播种,夯实麦播基础,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了秋收秋种电视电话会议、小麦播种工作会议等。抓好各项麦播措施的落实,高质量地完成了小麦播种工作。麦播后,特别是去年11月底、12月初旱情逐渐显现以来,邓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为打造邓州粮食主产核心区,多次召开各乡镇和涉农部门抗旱浇麦工作会议,为做

小麦种子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小麦种子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一、品种特性 半冬性多穂中熟,幼苗半匍匐,长势壮,抗寒性好,耐倒春寒,分蘖力强,亩穂数多,穗层整齐。春季返青晚,起身慢,抗冻能力强,通风透光性好;株高75-80cm,较抗倒;穂浅绿长方形,排列较紧密;中抗锈病、纹枯,中感白粉病,灌浆快,落黄好,适应性广。 二、高产栽培技术 1、整地:前茬秋作物收获后,应及时粉碎秸秆,灭茬保墒。 2、深耕细耙:结合土壤墒情及时深耕细耙,加深耕作层,深度为25~30㎝,不漏耕;若 土壤墒情不足,整地前应先浇底墒水;耙地时要耙细、耙透,达到上虚下实、无明暗坷垃;旋耕地块在加深耕层的同时要适当耙地,增强土壤紧实度,连接土壤毛细管,使土壤水分上升,防死苗,利分蘖。 3、根据灌溉方式及种植模式规划做畦。 4、施底肥 (1)合理配方,施足底肥:亩施纯氮20斤(相当于尿素40斤左右),纯磷 18斤(相当于磷酸二铵40斤),纯钾16斤(相当于30斤硫酸钾),硫酸锌2kg。 (2)药肥混合,均匀机播(2种方法) 方法1:将尿素、磷酸二铵和呋喃丹按亩用量混合掺匀,在犁地前用机播楼均匀播在地表面(机播耧可卸掉耧腿),同时,将经过混合的硫酸钾和硫酸锌撒在 地表,然后深耕整地。 方法2:将尿素、复合肥和呋喃丹按亩用量混合掺匀,在犁地前用机播楼均匀播在地表面(机播耧可卸掉耧腿),同时将硫酸锌撒在地表,然后深耕整地。(3)严禁种肥混播,造成烧苗。 5、适期播种 (1)亩产700公斤产量三要素结构:亩穂数43万,穗粒数34粒,千粒重47克。 (2)确定合理的基本苗和播量播种量的大小是决定基本苗合理与否的主导因素,并与亩穂数密切相关。 (3)适宜播种量:

小麦生产技术总结 小麦原种生产技术

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目录第一篇小麦生产技术总结第二篇小麦生产技术总结第三篇小麦生产技术总结第四篇2014年小麦生产技术总结第五篇小麦生产技术指导方案更多相关范文正文第一篇小麦生产技术总结 小麦生产技术总结 今年我市的小麦生产,在冬春遭受多年不遇的严重干旱、中期病虫害偏重发生、收获期又阴雨较多的不利形势下,通过全市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上下一心,克难攻坚,打赢了抗旱保苗、阻击病虫害、“龙口夺粮”三大战役,取得了较好的收成,虽说与去年相比增产幅度不大,但在大灾之年能获得如此产量已属不易,成效中凝聚了全市广大干群和农业科技人员的心血和汗水,在世界经济危机的背景下邓州市今年夏粮丰收意义更大,为维护社会稳定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达到了农业丰收、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现总结如下 一、小麦生产形势分析 根据农技中心测产调查,今年全市实收小麦面积208万亩,与去年持平略增,平均亩产388公斤,总产达79830.4万公斤,实现连续6年夏粮大丰收,与上年相比,平均单产增 9公斤,增幅0.76%,总产增加602万公斤,增幅0.77%。从成产三因素看,今年小麦亩穗数34万,穗粒数为31粒,千粒重为47克(雨前44克,雨后47

克),与去年的38万、30.5粒和447克相比,呈“两增一减”态势,即群体增0.2万头,穗粒数增加0.6粒,千粒重减少0.77克。 二、我市今年小麦生产在大旱之年能够取得如此好的收成,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多项惠农政策的实施,充分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近年来随着国家种粮直补、良种补贴、配方施肥、标准粮田建设、农综开发、土地治理、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补贴、保护价收购等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和项目的实施,农民种粮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小麦种植面积稳中有升,生产投入和田间管理也得到进一步加强,在去年冬春连旱一百多天的灾害天气情况下,有效地促进了良种良法配套和生产环境的改善,为今年小麦生产奠定了良好基础。 2、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督导得力,职能部门配合行动有力,为小麦生产提供了组织保障。去年秋收麦播期间为确保适期播种,夯实麦播基础,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了秋收秋种电视电话会议、小麦播种工作会议等。抓好各项麦播措施的落实,高质量地完成了小麦播种工作。麦播后,特别是去年11月底、12月初旱情逐渐显现以来,邓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为打造邓州粮食主产核心区,多次召开各乡镇和涉农部门抗旱浇麦工作会议,为做到未雨绸缪,市四大家领导带队,对各乡镇抗旱浇麦工作进行检查督导,并出台各项优惠政策支持抗旱浇麦工作,如对农户浇麦进行财政补贴,购置浇水机械进行补贴,提前发放综合直补,保证低价抗旱用油、用电,引丹灌区开闸放水,广播电台大力宣传抗旱先进典型

自花授粉作物种子生产技术

自花授粉作物种子生产技术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小麦原种、良种和杂交种的生产技术,掌握水稻原种生产和三系杂交制种技术,了解大豆种子生产技术要点。 教材分析 小麦、水稻、大豆是我省的主要作物,种子需要量大,种子生产是本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本章教学内容与教材第十一、第三、第四章有关,但根据课程教学大纲要求,教学内容以教材第十一章为主。这不仅是因为教材第三、四章内容属于一般理论问题,而且还因为教材第三章常规品种的种子生产的第一节品种混杂退化及其防止、教材第四章杂交种生产概要的第一节杂交制种条件及第二节杂交种的种类在《遗传育种原理》课中已经讲述,教材第三章第二节品种的分级繁育和世代更新、第三节品种的保纯繁殖和循环选择已放入本课程第一章中提前进入教学过程,所以本课程在学时很少的情况下,教学大纲中没有将教材上第三、四章安排为必讲内容而留作学生参考学习。 重点难点重点是小麦常规品种的原种生产和水稻三系制种技术两部分内容。难点是水稻三系原种生产。 教法建议本章教学内容技术性强、地方针对性强,课堂上应结合当地当前实际讲技术,切忌空谈,并尽可能加强实践教学,适当开展现场教学,并组织观看教学录像片;第三节大豆种子生产技术比较简单,只作简单提示。 教学内容 第一节小麦种子生产技术 一、小麦品种保纯的基本措施 (一)建立严格的良种繁育制度 这是小麦品种防杂保纯的根本措施。(1)小麦的良繁体系应采用原种、良种的分级繁育制度,分别建立相应的种子田。(2)用原种繁殖良种一般只能繁殖三代,超过三代的种子不能作为良种。 分级繁育制:从育种者种子到生产用种,实行分级繁殖,每个等级种子只种一次,而且是供下一个等级种植,每个等级自己不留种。从育种者种子到生产用种,繁殖四代即告结束。 重复繁殖包括四级繁育程序法、三级种子二级圃地制。 循环选择;包括三圃制、二圃制、一圃制(改良混合选择)。 (二)采用科学的留种方法 块选:在生长发育好、纯度较高田块(种子田),苗期、抽穗、成熟期在种子田中去杂后片选。 穗选:生育良好但纯度较差田块,选穗混脱混繁。比块选效果好。 穗行提纯法:选穗、单脱、单种。淘汰不纯、不良穗子,获得原品种典型性

小麦生产技术总结

小麦生产技术总结 目录 第一篇:小麦生产技术总结 第二篇:小麦生产技术总结 第三篇:小麦生产技术总结 第四篇:XX年小麦生产技术总结 第五篇:小麦生产技术指导方案 正文 第一篇:小麦生产技术总结 小麦生产技术总结 今年我市的小麦生产,在冬春遭受多年不遇的严重干旱、中期病虫害偏重发生、收获期又阴雨较多的不利形势下,通过全市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上下一心,克难攻坚,打赢了抗旱保苗、阻击病虫害、“龙口夺粮”三大战役,取得了较好的收成,虽说与去年相比增产幅度不大,但在大灾之年能获得如此产量已属不易,成效中凝聚了全市广大干群和农业科技人员的心血和汗水,在世界经济危机的背景下邓州市今年夏粮丰收意义更大,为维护社会稳定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达到了农业丰收、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现总结如下: 一、小麦生产形势分析

根据农技中心测产调查,今年全市实收小麦面积208万亩,与去年持平略增,平均亩产383.8公斤,总产达79830.4万公斤,实现连续6年夏粮大丰收,与上年相比,平均单产增 2.9公斤,增幅0.76%,总产增加60 3.2万公斤,增幅0.77%。从成产三因素看,今年小麦亩穗数34万,穗粒数为31.1粒,千粒重为42.7克(雨前4 4.4克,雨后42.7克),与去年的33.8万、30.5粒和43.47克相比,呈“两增一减”态势,即群体增0.2万头,穗粒数增加0.6粒,千粒重减少0.77克。 二、我市今年小麦生产在大旱之年能够取得如此好的收成,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多项惠农政策的实施,充分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近年来随着国家种粮直补、良种补贴、配方施肥、标准粮田建设、农综开发、土地治理、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补贴、保护价收购等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和项目的实施,农民种粮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小麦种植面积稳中有升,生产投入和田间管理也得到进一步加强,在去年冬春连旱一百多天的灾害天气情况下,有效地促进了良种良法配套和生产环境的改善,为今年小麦生产奠定了良好基础。 2、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督导得力,职能部门配合行动有力,为小麦生产提供了组织保障。去年秋收麦播期间为确保适期播种,夯实麦播基础,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了秋收秋种电视电话会议、小麦播种工作会议等。抓好各项麦播措施的落实,高质量地完成了小麦播种工

GBT330002016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GB/T33000-2016)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建立、保持与评定的原则和一般要求,以及目标职责、制度化管理、教育培训、现场管理、安全风险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应急管理、事故管理和持续改进8个体系的核心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工矿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有关行业制修订安全生产标准化标准、评定标准,以及对标准化工作的咨询、服务、评审、科研、管理和规划等。其他企业和生产经营单位等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2893 安全色 GB2894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5768 (所有部分)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GB6441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GB7231 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 GB/T11651 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 GB13495.1 消防安全标志第一部分:标志 GB/T15499 事故伤害损失工作日标准 GB18218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T29639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30871 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 GB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140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50187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 AQ3035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通用技术规范 AQ/T9004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 AQ/T9007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 AQ/T9009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评估规范 GBZ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规范 GBZ2.1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一部分:化学有害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