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三国鼎立同步练习

第18课三国鼎立同步练习

建湖县裴刘学校周华

一、选择题

1、官渡之战前,盘踞在黄河以北地区的军阀是() A曹操 B刘备 C袁绍 D孙权

2、东汉末年割据一方的军阀中势力最强的有()

①袁绍②刘备③曹操④孙权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3、下列官渡之战的正确叙述是() A发生在三国时期B袁绍全军覆没C发生在公元前200年D曹操火烧袁绍全部粮草

4、曹操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他曾在《龟虽寿》一诗中写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

士暮年,壮心不已。”表达了他的雄心壮志。结合史实你认为他的壮志是() A消灭袁绍的势力 B统一北方黄河流域 C南下统一全国 D废掉汉献帝

5、208年左右,割据东汉天下的主要军事集团是() A袁、曹、刘集团 B曹、刘、孙集团 C刘、孙、袁集团 D孙、袁、曹集团

6、三国鼎立形成的关键性战役是() A官渡之战 B巨鹿之战 C淝水之战 D赤壁之战

7、对赤壁之战中曹操战败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 B骄傲自满,对孙、刘联军采用的战术未引起重视C曹军疾疫流行,战斗力减弱 D天气环境(刮东风)使曹军失败

8、三国鼎立后,占领湖南、湖北大部分地区的统治者是() A曹操 B刘备 C孙权 D袁绍

9、东汉结束的标志是() A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B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定国号魏C刘备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 D孙权称王,后改称帝

10、“东望夏口,西望武昌……此非孟子之困于周郎者乎?”这是宋朝散文家苏轼对下列

哪次战役的感叹() A巨鹿之战 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11、曹操在《蒿里行》这首诗里写道:“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

人肠。”它描写的这一惨境发生在() A东汉初年 B东汉末年 C三国 D西晋

12、下列关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共同点,正确的是()

①都发生在三国时期②都是我们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③结果都形成了南北对峙的

局面④都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目的是争夺统治权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3、下列不属于三国时期统治者采取的措施的是() A“挟天子以令诸侯” B修建水利工程

C发展造船业,促进海上贸易 D发展丝织业,蜀锦行销三国

14、“今民困国虚,决战之资,唯仰锦耳”。反映的是三国时期哪国的情况()

A 蜀国

B 魏国

C 吴国

D 西晋

15、三顾茅庐、七擒七纵、空城计、借东风……这些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民间故事,都与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有关,他是 ( ) A 曹操 B 诸葛亮 C 周瑜 D 孙权

二、材料解析题

16、 材料一:“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古今多少事,都付笔谈中。”

——《三国演义》

材料二:……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古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请回答:(1)三国时期,英雄倍出,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位,请用一句话说明你喜欢的原因。

(2)材料二中“三国”指哪三国?

(3)这首词与我国古代历史上哪一著名的战役有关?请说出这次战役的时间,交战双方及战役的结果。

(4)材料二中的“周郎”指的是谁?与他一同指挥这场战役的还有哪一位?

(5)这一战役爆发前,曹操已基本统一了北方,曹操统一北方的关键性战役是什么?

(6)试评述“樯橹灰飞烟灭”的原因。(写出两点即可)

三、综合探究题

我国古代有一种器皿称之为“鼎”,一般来说,“鼎”有三足。我国历史上曾出现三国分立的局面,被形象地称为“三国鼎立”。请你完成下列有关“三国鼎立”的几个问题。

(1)小明在学习完“三国鼎立”后,为了加强记忆,用图示给这节课的内容进行了小结,请你把他没有完成的内容补充完整。 北方: 赤壁之战

官渡之战 奠定了 统一北方的基础。

局面形

南方:

(2)统一是历史的主潮流,东汉是统一政权,而其后的三国是分裂时期,这是历史的倒退吗?请说说你的观点和理由。

(3)有人说曹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是汉朝的奸臣,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你运用历史的观点来表述自己的见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