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课件

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作业

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作业

<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作业 专业、班级学号姓名 一、名词解释 1、脓毒血症: 2、衣原体: 3、抗原漂移: 4、医院感染: 5、机会致病寄生虫: 6、菌血症: 7、巴氏消毒法: 8、抗原转换: 、立克次体: 10、保虫宿主: 11、菌群失调: 12、灭菌: 13、干扰素: 14、性传播细菌: 15、带虫免疫: 二、填空题 1、与细菌致病性有关的合成性代谢产物有、、。 2、经过灭菌的物品称无菌物品。需进入人体内部的医用器材要求绝对无菌操作。 3、病原菌的致病机制与病原菌本身的毒力、侵入的和密切相关。 4、寄生虫病的主要感染途径除了经口和皮肤外,还有: 、、和自身感染。 5、细菌的毒力由和组成。 6、病毒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必须在内生存,对抗生素。 7、真菌所致疾病主要有、、、和几种

形式。 8、能诱导干扰素产生的物质主要是和。 9、对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入院小时后发生的感染属于医院感染。医院下呼吸道感染以最为常见,泌尿道感染多数与的使用有关。 10、链球菌引起猩红热的主要毒性物质是;与葡萄球菌感染易于局限化有关物质是。 11、革兰染色步骤包括:、、、四个步骤。 12、细菌毒素分为与两大类。其中外毒素对机体的毒害作用强,有性。 13、HBV抗原抗体检测“小三阳”的三个阳性指标是、和。 14、、、。 15、结核分枝杆菌侵入机体的途径有、、等。 16、病毒体的基本特征包括、,必须在内生存,以方式增殖、对不敏感,可抑制其增殖。 17、皮肤癣菌主要侵犯角化组织,如、和,引起癣病。 18、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可发生感染,而亚急性硬化性全脑膜炎则属于感染。 19、泌尿道感染多数与的使用有关,最常见的症状是。 20、用TAT特异治疗破伤风患者,应做到、。 21、革兰染色过程:初染所用染料是、媒染所用染料是、脱色所用试剂是、复染所用染料是四种。 22、绝大多数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对人体是有益无害的,称为,但在特定条件下如 条件下,可导致疾病的产生,这类微生物称为。 23、结核分枝杆菌对干燥、和的抵抗力较强。 24、真菌所致疾病主要有、、、几种形式。 25、寄生虫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 沙门菌引起人类的疾病类型有、和。 27、病毒的复制周期包括、、、、。 28、杀细胞性感染多见于病毒的感染,稳定状态的感染多见于病毒的感染。 29、由刺激而产生的炎症不属于医院感染。对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入院 小时后发生的感染属于医院感染。 30、预防破伤风,通过接种进行人工主动免疫,接种进行紧急预防和治疗。 31、革兰染色步骤包括:用结晶紫染色称为,用碘液染色称为,用95%酒精进行,用蕃红(或石炭酸复红)染色液进行。 三、是非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

医学微生物学表格 全

球菌(一)——革兰阳性化脓菌属 金黄色葡萄球菌A群链球菌肺炎链球菌 形态与染色G+,葡萄串珠状排 列,会发生L型转换 (变成G—)G+,链状排列,早期 有荚膜(后期消失) G+,矛头状,成双排列,宽端相对, 尖端向外 培养基普通培养基血液、葡萄糖培养 基,血清肉汤培养基 血液、血清培养基 菌落特点光滑,边缘整齐,不 透明,金黄色,有β 溶血环灰白色,表面光滑, 边缘整齐,有较宽的 β溶血环(血平板) 草绿色α溶血环,菌落中央下陷,有 自溶酶分泌 生化反应分解甘露醇,触酶 (+),血浆凝固酶 (+)不分解葡萄糖,不被 胆汁溶解,触酶(—) 被胆汁溶解 抗原葡萄球菌A蛋白与 IgG结合抗吞噬,荚 膜多糖,多糖抗原多糖抗原,菌毛样M 蛋白抗原、P抗原 荚膜多糖、C多糖、M蛋白 抵抗力抵抗力较强,耐热耐不耐热、耐干燥,对有荚膜株耐干燥,抵抗力一般较弱

盐,耐干燥,易发生耐药性一般消毒剂、抗生素敏感 致病物凝固酶(使血液凝 固),葡萄球菌溶素 (插入破坏细胞), 肠毒素(引起食物中 毒),表皮剥脱毒素 (引起剥脱性皮 炎),毒性休克综合 征毒素-1 黏附素、抗吞噬M蛋 白、肽聚糖、致热外 毒素、链球菌溶素 (抗O试验)、透明 质酸酶、链激酶、链 道酶 荚膜、肺炎链球菌溶素O、脂磷壁酸、 神经氨酸酶 致病化脓感染、食物中 毒、烫伤样皮炎综合 征、毒性休克综合征化脓感染、猩红热、 风湿热、急性肾小球 肾炎 (机会致病)大叶性肺炎、支气管炎、 败血症、继发炎症 免疫天然免疫,易再次感 染 型别多,易反复感染较牢固特异性免疫 检测产金黄色素,溶血 (+),凝固酶试验 (+)抗O试验(+)胆汁溶菌(+),Optochin敏感(+)、 荚膜肿胀试验(+) 球菌(二)——奈瑟菌属 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

医学微生物学与医学免疫学教学大纲

医学微生物学与医学免疫学教学大纲 医学微生物学主要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性状、感染与免疫的机理,微生物学检查与特异防治。免疫学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功能、免疫应答规律、免疫应答产物、疾病的免疫学发病机理及免疫诊断和防治的一门学科。二者是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其他基础课和医学专业课,特别是传染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打下基础。本大纲临床医学专业实施的教学总时数为72学时,其中理论课58学时,实验课14学时;高等护理、口腔医学、药学专业实施的教学总学时数为54学时,其中理论课44学时,实验课10学时,具体学时数分配如下: 理论课学时分配表

实验课学时分配表 第一篇医学微生物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微生物、病原微生物及医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的概念,真核细胞型、原核细胞型及非细胞型的生物学形状。 2.熟悉微生物学的概念及其任务,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及其与人类的关系。人体寄生虫学概念。 3.了解医学免疫微生物学发展简史、现状及发展前景。 第二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目的要求: 1.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2.掌握细菌的基本结构与特殊结构。 3.掌握细菌形态检查法。 4.熟悉细菌的结构与致病的关系。 5.了解细菌L型的特点、 第三章细菌的生理 目的要求: 1.掌握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与生长繁殖的规律。 2.熟悉细菌在人工培养基上的生长现象。 3.熟悉细菌的代谢产物在医学上的意义。 4.了解细菌的新陈代谢特点。 第四章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 目的要求: 1.掌握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与菌群失调的概念。

医学微生物学试题集(详细答案)

医学微生物学-绪论复习题 一、选择题 A型题 1. 不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A.细菌 B. 病毒 C. 支原体 D. 立克次体 E. 衣原体 2. 属于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A.螺旋体 B. 放线菌 C. 真菌 D. 细菌 E. 立克次体 3. 下列哪项不是微生物的共同特征 A.个体微小 B. 种类繁多 C. 分布广泛 D. 可无致病性 E. 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 4. 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A.真菌 B. 噬菌体 C. 支原体 D. 立克次体 E. 衣原体 5.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与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根本区别是 A.单细胞 B. 有细胞壁 C. 仅有原始核结构,无核膜和核仁等 D. 对抗生素敏感 E. 繁殖方式 6. 非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A.支原体 B. 放线菌 C. 衣原体 D. 细菌 E. 以上都不是 7. 下列对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结构的描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有细胞壁但不含肽聚糖 B.有细胞膜且含有胆固醇 C.含有线粒体、内质网、溶酶体等细胞器

D.细胞核内含染色体遗传物质 E.无核膜,核质为裸露环状DNA 8. 最先创用固体培养基将细菌进行培养的科学家是 A. 法国的巴斯德 B. 德国的柯霍 C. 俄国的伊凡诺夫斯基 D. 英国的李斯特 E. 荷兰的列文虎克 9. 下列哪种不属于1973年以来发现的感染人类的新病原 A.嗜肺军团菌 B.幽门螺杆菌 C.埃博拉病毒 D.伤寒杆菌 E.阮粒 10. 关于在微生物学发展史上作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及其所作出的贡献,下列哪项叙述是错误的 A.巴斯德首次研制出狂犬病疫苗 B.柯霍先后分离出炭疽杆菌、结核杆菌和霍乱弧菌 C.伊凡诺夫斯基发现烟草花叶病毒 D.琴纳分离出天花病毒 E.弗莱明发现青霉菌产物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 11. 严格说来,结核分枝杆菌在分类上属于 A . 放线菌B. 衣原体C. 支原体D. 螺旋体E.立克次体 12. 下列哪种病原体不含有核酸 A.朊粒 B.小病毒B19 C.巴尔通氏体 D.伯氏疏螺旋体 E.汉坦病毒 13. 导致机体免疫系统致死性破坏的病原体是 A.轮状病毒 B. 疱疹病毒 C. HIV D. HAV E. TSST-1 14. 谁首次分离出黄热病毒 A. Edward Jenner B. Louis Paseur C. Robert Kock D. Walter Reed E. Alexander Fleming

最新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

微生物与寄生虫学实验指导目录 实验一微生物的形态学检测(2学时) 实验二理化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2学时) 实验三肠道致病性细菌的分离与鉴定(4学时) 实验四抗酸染色(2学时) 实验五寄生虫学实验(2学时)

微生物与寄生虫学实验 序言 本实验在于使学生加深和巩固课堂内容,并在掌握系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微生物与寄生虫学的基本操作技能,通过实验加强无菌概念,培养独立工作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为今后有关的疾病诊断与中医中药的科学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实验指导共包括五个试验项目,共计教学12学时,按教学计划及大纲要求供我院中医学专业、针灸推拿专业、骨伤学专业、护理学专业、中西医结合等专业学生使用。

实验室规则 本门学科实验的对象大多是病原微生物,如果不慎发生意外,不仅自身可能遭致感染,并有可能将病原微生物传给他人。因此,进入实验室必须遵守以下规则: 1. 非实验必需物品,不准带进实验室。 2.进入实验室必须穿工作服,按规定就座,保持肃静。 3.上实验课要严格遵守课堂纪律,不得高声谈笑及乱动物品,禁止吸烟和进食。 4.实验时听从老师指导,牢固树立无菌观点,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若发生菌液污染,损坏物品等事故,应立即报告老师及时处理。 5.实验中用过的染菌器材如吸管,试管和用过的玻片等应及时放人含有消毒液的容器内,不得放在桌上,也不可在水槽里冲洗。6.爱护公物,节约使用实验材料;注意安全使用水、电、煤气。7.实验完毕,按要求整理器材物品,打扫卫生。脱下工作服,消毒洗手后,离开实验室。 8.作业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验报告要求简洁扼要,字迹清楚,画图力求正确、客观。

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重点

总论 微生物: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群体积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微生物的分类:1)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菌。是量最大的一群单细胞微生物,仅有原始核质,呈裸露的环状DNA团块结构,无核膜和核仁;细胞器只有核糖体,含有DNA和RNA。真细菌包括细菌、放线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和螺旋体。2)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菌。细胞核分化程度高,有核膜和核仁;细胞质内细胞器完整。分为单细胞真菌和多细胞真菌。3)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最小的一类微生物,没有典型的细胞结构,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能在活细胞内繁殖生长。只含有一种类型的核酸或遗传物质,即DNA或RNA。 第一章细菌的基本性状 细菌:是一类原核细胞型单细胞微生物,属原核生物界。光学显微镜、放大倍数1000倍。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细胞壁:基本成分为肽聚糖。染成紫色的革兰阳性菌,染成红色是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由肽聚糖和磷壁酸组成:革兰阳性菌细胞壁较厚,肽聚糖含量高,层数多。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由肽聚糖和外膜(脂蛋白、脂质双层、脂多糖)组成:革兰阴性菌的细胞壁较薄,结构较复杂,内层肽聚糖含量少。 肽聚糖的组成包括: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 脂多糖:即革兰阴性菌的内毒素,其构成从内向外:脂质A、核心多糖、特异多糖。脂质A:内毒素的毒性和生物学活性的主要成分,无种属特异性。溶菌酶:能破坏聚糖骨架,引起细菌裂解。

的联结,使革兰阳性菌不能合成完整的细 胞壁,导致细菌裂解死亡。革兰阴性菌细 胞壁没有五肽交联桥,故对青霉素不敏感。 细胞壁的功能:1)维持细菌固有的形态,保护细菌2)参与菌体内外物质的交换3) 决定了菌体抗原的特异性4)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 细菌L型:细胞壁受损的细菌在普通环境中由于不能耐菌体内的高渗透压而会张裂 死亡,但在高渗环境中,由于菌体内、外渗透压处于平衡状态,他们仍可存活,称 为细胞壁缺陷型或L型。 细胞膜:细菌细胞膜不含有胆固醇。功能:物质交换、生物合成、呼吸作用和分泌 作用。 中介体:细菌细胞膜部分内陷、折叠、卷曲而形成细菌特有的囊状结构。多见于革 兰阳性菌。功能:①与细菌分裂有关,类纺锤丝作用;②扩大细胞膜面积,相应增 加了酶的含量和能量的产生,拟线粒体作用。 质粒: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为闭合环状双股DNA。携带有遗传信息,能自行 复制,并随细菌的分裂而转移到子代细菌中。 胞质颗粒:颗粒大多贮藏的是营养物质,包括糖原、淀粉等多糖,医学上有意义的 胞质颗粒是异染颗粒,其内容物是RNA和多偏磷酸盐,有助于鉴别细菌,异染颗粒 多见于白喉棒状杆菌。 细菌的特殊结构: 荚膜:细菌在胞壁外形成的光镜下>=微米),边界清晰的粘液性物质层。增强细胞 的致病能力。荚膜功能:①抗吞噬作用②黏附作用③抗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 鞭毛:许多细菌菌体上附着的细长弯曲的丝状物,是细菌的运动器官。增强细胞的

医学微生物学笔记(总结得真的很好)

医学微生物学 总结得跟教材一样的哦真的省了不少力气 微生物: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 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1.微生物的分类: 种类细胞结构核酸特点代表 非细胞型微物无典型细胞结构 构DNA或RNA, 两者不同时存 在 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能在活 细胞内生长增值 病毒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无核膜、核仁,仅 有核糖体DNA和RNA 古生菌、细菌(细菌、支原体、 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和 放线菌)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 很高,有核膜核 仁,细胞器完整 DNA和RNA 真菌 3、病原微生物:少数具有致病性,能引起人类、植物病害的微生物。 机会致病性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只有在特定情况下导致疾病的微生物。 4,郭霍法则:①特殊的病原菌应在同一种疾病中查见,在健康人中不存在;②该特殊病原菌能被分离培养得纯种;③该纯培养物接种至易感动物,能产生同样病症;④自人工感染的实验动物体内能重新分离得到该病原菌纯培养。 郭霍法则的特殊情况 5、免疫学:㈠主动免疫;㈡被动免疫。 第一篇细菌学 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第一节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1、观察细菌常采用光学显微镜,一般以微米为单位。 2、按细菌外形可分为: ①球菌(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 ②杆菌(链杆菌、棒状杆菌、球杆菌、分枝杆菌、双歧杆菌) ③螺形菌(弧菌、螺菌、螺杆菌) 第二节细菌的结构 1、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胞 2、革兰阳性菌(G+):显紫色;革兰阴性菌(G-):显红色。 3、 细胞壁结构革兰阳性菌G+革兰阴性菌G- 肽聚糖组成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 联桥构成坚韧三维立体结构 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构成疏 松二维平面网络结构 肽聚糖厚度20~80nm 10~15nm

护理学专业“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教学体会

护理学专业“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教学体会 1.调整课程教学内容 在护理学专业招生中,我校文科生比例占到70%左右,且理科基础知识普遍薄弱。我校护理学专业在本课程上仅仅安排36个总学时。基于护理学专业的特色,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便于学生理解,我们在设置和选定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课程教学内容方面,结合执业护士资格证考试的有关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方面的知识点,适当调整培养方案与要求。我们选定由黄敏主编的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一书。这本书重点突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教学内容方面,为了能够更好地满足护士执业资格证考试需要[1],在课程讲授过程中,我们以医学微生物作为主要授课内容,人体寄生虫学部分以自学为主。在医学微生物學部分,首先强调与临床护理关系密切相关的几个概念,如消毒、灭菌及无菌操作技术。其次,重点讲解临床上常见的病原体,如结核分枝杆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霍乱弧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最后,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我们将实验安排为12学时,理论和实验教学学时之比为2∶1。在寄生虫学部分,我们主要讲解绪论、钩虫、蛔虫、蛲虫、疟原虫、阴道毛滴虫以及血吸虫等寄生虫知识,其他部分都为自学内容,将教学课件拷贝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外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自学。 2. 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课程概念多,难以记忆;抽象,不容易理解;知识点杂,难以找到规律等。如何提升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教研组的教师进行了教学方法的改革。我们在传统教学过程中穿插采取了CBL、提问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如我们在讲授霍乱弧菌和副溶血性弧菌时,提前为学生设定一个案例,让学生分为四个大组,每个大组大约由30个组员组成。每个大组包括6个小组,每个小组由4~5个组员构成,每个小组给1~2个小题。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查资料,回答问题,制作PPT,然后打印成纸质版的便于留存[2]。最后,各个小组分别推出一名发言员,在课堂上就本组的问题进行发言,其他小组成员可以当场提出疑问。课堂上学生们讨论热烈,反响强烈。老师指出问题所给答案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知识点,并当场为每个学生给出成绩。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学生对临床上引起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体知识点的理解。 3.提高教师的素质 医学知识更新速度快,教师想要上好“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这门桥梁课程,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我们教研室部分教师是非临床专业的,有的甚至没有医学背景,不能很好地将基础知识和临床知识相结合。那么如何将被动化为主动,我们教研室采取以下方法来解决:主讲教师跟班听老教授讲课,提出疑问,做好笔记;每次理论课提前预讲,实验课提前预习;跟随护理本科班的学生参加临床护理学的学习,并且一起考试;参加知识讲座,关注前沿医学发展知识,丰富自

医学微生物学某些术语的汉译名称之商榷

医学微生物学某些术语的汉译名称之商榷 摘要:医学微生物学存在一些科技术语的汉译名称不统一。文章就沙门氏菌属、耶尔森氏菌属、埃希氏菌属、志贺氏菌属、奈瑟氏菌属、布鲁氏菌属、克雷伯氏菌属、立克次氏体属、芽孢杆菌属、枝原体属等菌属名称,肥达氏试验、革兰氏染色、革兰氏阳性菌、细菌芽孢、非典型性肺炎和SARS、“病原生物学”等微生物学术语,进行了研讨和提议。 关键词:术语,医学微生物学,细菌芽孢,枝原体 医学微生物学(medical microbiology)是微生物学(microbiology)的一个分支,其汉译科技术语本应与微生物学科的科技术语[1-4]相一致,但在笔者所从事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经常被科技术语的汉译名称不统一[5-7]所困扰。譬如,编写《医学微生物学》教科书,为国家医学考试中心制定医学微生物学科考试大纲以及每年参加执业医师考试命审题等,医学出版机构所要求使用的汉译科技术语经常与微生物学出版物所载名称不一致,深深体会到将科技术语的汉译名称进行统一,使之标准化,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今就医学微生物学某些有争议的汉译科技术语名称,与学术界同行们进行商榷。 一关于汉译名称中“氏”的正确使用 汉字“氏”的使用中注明,“在学有专长的人的姓或姓名后面加‘氏’表示尊重”[8]。微生物学中有不少为纪念做出重大贡献的学者,以其姓氏或姓名命名的科技术语,在细菌名称中尤为多见。[2-7]还有不少微生物名称是以团体名称或首次发现地名命名,例如军团菌属(Legionella)、汉滩病毒(Hantaan virus)、汉城病毒(Seoul virus)、辛诺柏病毒(Sin Nombre virus)、马尔堡病毒(Marburg virus)、扎伊尔埃博拉病毒(Zaire Ebola virus)、辛德比斯病毒(Sindbis virus)等。[2-7]基于上述理由,凡是以学者姓氏或姓名命名的微生

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和问答题

质粒(plasmid)是细菌染色体以外的物质,是环状闭合的双链DNA,存在于细胞质中,具有自我复制能力,所携带的遗传信息能赋予宿主菌某些生物学性状。 异染颗粒(metachromatic granules)又称迂回体,主要成分是RNA和多偏磷酸盐的胞质颗粒,其嗜碱性强,用甲基蓝染色时着色较深,呈紫色。 中介体(mesosome)部分细胞膜内陷、折叠、卷曲形成的囊状物。 鞭毛(flagellum)是从细菌细胞膜伸出于菌体外的细长弯曲的蛋白丝状物,是细菌的运动器官,见于革兰氏阴性菌、弧菌和螺菌。 芽胞(spore)某些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能在菌体内部形成一个圆形或卵圆形小体,是细菌的休眠方式。 细菌L型(batcterial L form)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而直接破坏或合成被抑制,这种细胞壁受损的细菌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者称为细菌细胞壁缺陷型,有叫细菌L型。 微生物(microorganism)是存在于自然界一大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上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某些微生物不能合成的必须由外界提供的物质。 热原质(pyrogen)即菌体中的脂多糖,由革兰阴性菌产生的。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 细菌素(bactericn)某些菌株产生的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仅对与产生菌有亲缘关系的细菌有杀伤作用。 菌落(colony)单个细菌生长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叫菌落。 培养基(medium)由人工方法配制而成的,专供细菌生长繁殖使用的混合营养制品。 抗生素(antibiotics)某些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类能抑制或杀死某些其他微生物或肿瘤细胞的物质。 纯培养(pure culture)挑取一个菌落,移种到另一培养基中,生产出来的

微生物学课件

微生物学第一章绪论介绍以下几个内容:系统与进化生物学的三域理论、微生物的定义、微生物学分支、微生物学的建立和发展、微生物与生物技术、学习本课程的主要参考书系统与进化生物学三域学说或三域理论进化生物学:研究生命起源与进化关系的生物学重要分支。生物系统发育:探究自然界生物在性状上的相似程度,依据相似程度建立一定的系统发育关系(聚类,Cluster)。以树形结构表示系统发育关系或进化关系(phylogeny)。系统发育树(Phylogenetic tree)又称为进化树,以此树表示生物的亲缘进化关系,每个节点代表其各分支的最近共同祖先,而节点间的线段长度对应进化距离或估计进化时间。系统树有有根树和无根树。 三领域理论:1977年,Woese 和Fox根据核糖体 RNA(rRNA)小亚基(SSU) 序列比对结果,构建了生物 界的三域系统树,根据系统 树提出將生物分为三个域: 细菌域(Domain Bacteria)、古 菌域(Domain Archaea)和真 核生物域(Domain Eukarya), 此即为三域系统 (Three-domain system)。问 题:为什么Woese和Fox要 选择核糖体RNA(rRNA)小 亚基(SSU)序列? 微生物定义及微生物学微生物(Micro organism,microbial)——通常是指不借助显 微镜用肉眼看不见的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微 小生物,包括病毒(Virus)、细菌(Bacteria)、 真菌(Fungi)、原生动物(Protists)、单细胞藻类 (Unicell algae )。 病毒:非细胞生物,没有新陈代谢,非完整生 命。原核微生物:细菌、古菌,细胞生物, 但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真核微生物:真菌, 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细胞生物,有细胞核 和细胞器。微生物的度量单位:有细胞结构 的为微米(um),病毒为纳米(nm)。 微生物共同特点:(小、多、快、旺、强、广) 1)体积小:细胞微生物的细胞大小一般以微米(μ m)、非细胞微生物病毒大小以纳米(nm)来计算; (2)吸收多,代谢旺:生理代谢迅速,吸收的物 质转化速度快。 (3)生长旺,繁殖快如大肠杆菌 (4)易变异,如感冒病毒 (5)适应强,快速适应环境的变化。 (6)分布广,种类多。(具估计,细菌有100多万 种,真菌有100多万种,因而,为生物多样性研 究和资源开发提供极丰富的材料)。 微生物学(Microbiology):是研究微生物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是生物科学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分支。微生物学:讲解微生物学的一些基础理论和基本实验(试验)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

第1章绪论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㈠名词解释 微生物:是一类体积微小、结构简单、肉眼不能直接看见,必须借助光学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中介体:是细菌细胞膜向内凹陷,折叠、卷曲成的囊状结构,扩大膜功能,又称拟线粒体。多见于革兰阳性菌。 质粒:是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为双股环状闭合DNA,控制着细菌的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 细菌L型:有些细菌在某些体内外环境及抗生素等作用下,可部分或全部失去细胞壁而在高渗环境下存活,此现象首先由Lister研究所发现。在适宜条件下,多数细菌L型可回复成原细菌型。据此所有细菌分为细菌型和L型。 ㈡简答题 1.简述微生物的种类。 细胞类型特点种类 非细胞型微生物无典型细胞结构、在活细 胞内增殖 病毒 原细胞型微生物仅有原始细胞的核、缺乏 完整细胞器细菌、放线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有完整上的核、有完整的 细胞器 真菌 2.简述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大小:测量单位为微米(μm) 1μm = 1/1000mm 球菌:直径 1μm 杆菌:长 2~3μm 宽 0.3~0.5μm 螺形菌:2~3μm 或3~6μm 形态:球形、杆形、螺形,分为球菌、杆菌、螺形菌。3.分析G+菌、G-菌细胞壁结构与组成特点及其医学意义。细菌细胞壁构造比较 G+菌G-菌 外膜脂蛋白 无有脂质双层无有脂多糖无有 厚度20-80nm 10-15nm 强度较坚韧较疏松层数可多达50层1-2层 糖类含量多少 脂质含量多少 磷壁酸或磷壁醛酸有无

医学意义: ①染色性:G染色紫色(G+)红色(G-) ②抗原性:G+:磷壁酸G-:特异性多糖(O抗原/菌体抗原) ③致病性:G+:外毒素、磷壁酸G-:内毒素(脂多糖) ④治疗:G+:青霉素、溶菌酶有效 G-:青霉素、溶菌酶无效 主要功能:保护细菌和维持菌体形态;物质交换;与致病性有关;与耐药性有关;与静电性有关。 3. 革兰染色的主要步骤,结果及实际意义: (1)革兰染色基本步骤:1涂片、干燥、固定。2染色:初染:结晶紫染1min;媒染:卢戈碘液染1min;脱色:95%乙醇30sec;复染:稀释复红染1min。 (2)结果:革兰阳性菌呈紫色,革兰阴性菌呈红色。 (3)意义:经革兰染色可将细菌分为G+菌和G-,有助于鉴定细菌,用来指导临床选择药物,有助于研究和了解细菌的致病性等。 6. 与细菌芽胞抵抗力强的有关因素是: (1)芽胞内由多层致密膜状结构构成,化学药物和紫外线不易渗入; (2)芽胞含水量少,蛋白质受热后不易变性; (3)芽胞形成时能合成一些具有抗热性的酶类; (4)芽胞核心和皮质中含独有的吡啶二羧酸,与耐热性蜜切相关。芽胞发芽时,该物质由芽胞内渗出,耐热性亦随之丧失。 7.叙述细菌的特殊结构及其医学意义。 荚膜:a、抗吞噬作用——为重要毒力因子 b、黏附作用——形成生物膜 c、抗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 鞭毛:a、细菌的运动器官 b、鉴别细菌(有无鞭毛、数目、位置) c、抗原性——H抗原,细菌分型 d、与致病性有关(粘附、运动趋向性) 菌毛:普通菌毛:粘附结构,可与宿主细胞表面受体特异性结合,与细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 性菌毛:a、传递遗传物质,为遗传物质的传递通道。 b、作为噬菌体的受体 芽胞:a、鉴别细菌(有无芽胞、位置、大小、形状) b、灭菌指标(指导灭菌,以杀灭芽胞为标准)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病原生物学教学大纲 (适合5/6年制临床医学、预防等专业) 一、前言 病原生物学主要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生物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和免疫性,病原学的诊断方法和防治原则。在病原生物学基本理论中重点阐述病原生物引起的感染和抗感染的机制,遗传变异的原理和消毒灭菌的基本知识及应用,对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病原生物从对比的角度,阐述各自的特性与区别。由于其与后续课程联系密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应重视其系统性,同时又应注意与临床相关知识的联系。通过理论讲授使学生系统掌握病原生物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今后从事医学实践工作及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应积极开发学生的智力,贯彻启发式教学方法;为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纲中有些容适当安排学生自学。 实验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优良的科学作风,并增加临床标本的系列性实验容。 根据教学计划本大纲安排理论授课64学时,实验课40学时,合104学时。 二、教学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微生物的定义和分类,病原微生物,条件病原微生物的概念。 2.熟悉:各类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医学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容。 3.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医学微生物学发展简史。 学时分配:理论2学时 教学容: 微生物的定义和分类,各类微生物的特性。病原微生物,条件病原微生物的概念。医学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容。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医学微生物学发展简史。寄生虫与寄生虫学 第二章细菌的基本性状 目的要求: 1.掌握:细菌的基本形态,细胞壁的基本结构,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区别,生物学意义;中介体,特殊结构及意义;革兰染色法。细菌的生长繁殖的条件,方式,速度;需氧菌,厌氧菌,兼性厌氧菌的特点;细菌的合成代产物。病毒大小与形态,结构与化学组成。

江南大学2018年上半年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第1阶段练习题参考

------------------------------------------------------------------------------------------------------------------------------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一阶段练习题 考试科目:《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第1、2、3、5章(总分100分) 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微生物 荚膜 内毒素 败血症 温和噬菌体 正常菌群 代时 转化 二、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细菌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主要依据是() A、形态微小,结构简单 B、原始核、细胞器不完善 C、二分裂方式繁殖 D、有细胞壁 E、对抗生素敏感 2、溶菌酶对细菌的作用机制是() A、裂解肽聚糖中β-1,4糖苷键 B、抑制四肽侧链与五肽交联桥的联结 C、与细菌核蛋白体结合,干扰蛋白质合 D、破坏细菌细胞膜 E、干扰细菌的二分裂 3、和细菌分裂有关的是() A、芽胞 B、鞭毛 C、菌毛 D、中介体 E、荚膜 4、下列哪项不是细菌的特殊结构() A、质粒 B、荚膜 C、芽胞 D、菌毛 E、鞭毛 5、关于菌毛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多见于革兰阴性菌 B、有普通菌毛与性菌毛 C、在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 D、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E、普通菌毛与细菌的致病力有关 6、下列哪组物质或结构与细菌致病性有关() A、毒素和靛基质 B、细菌素和热原质 C、磷壁酸和菌毛 D、异染颗粒和侵袭性酶 E、荚膜和中介体 7、细菌芽胞所特有的并与其高度耐热性有关的成分是() A、磷脂 B、肽聚糖 C、磷壁酸 D、吡啶二羧酸 E、二氨基庚二酸 8、关于外毒素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 A、革兰阳性菌或革兰阴性菌产生 B、作用具有选择性 C、毒性较强 D. 细菌细胞壁的组成 E、可制成类毒素 9、关于分枝杆菌属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胞壁脂质多 B、无鞭毛 C、可形成荚膜 D、不形成芽胞 E、革兰染色呈阴性 10、结核菌素试验的应用价值不包括:() A、用于选择卡介苗接种对象 B、用于接种卡介苗免疫效果的测定 C、作为结核病诊断的依据 D、测定肿瘤病人的细胞免疫功能 E、在未接种过卡介苗的人群中调查结核病的流行情况等

医学微生物学(重点表格)

医学微生物学(重点表格) 球菌(一)——革兰阳性化脓菌属 金黄色葡萄球菌A群链球菌肺炎链球菌 形态与染色G+,葡萄串珠状排列,会发生L 型转换(变成G—)G+,链状排列,早期有 荚膜(后期消失) G+,矛头状,成双排列,宽端相对,尖端 向外 培养基普通培养基血液、葡萄糖培养基, 血清肉汤培养基 血液、血清培养基 菌落特点光滑,边缘整齐,不透明,金黄色, 有β溶血环灰白色,表面光滑,边 缘整齐,有较宽的β溶 血环(血平板) 草绿色α溶血环,菌落中央下陷,有自溶 酶分泌 生化反应分解甘露醇,触酶(+),血浆凝 固酶(+)不分解葡萄糖,不被胆 汁溶解,触酶(—) 被胆汁溶解 抗原葡萄球菌A蛋白与IgG结合抗吞 噬,荚膜多糖,多糖抗原多糖抗原,菌毛样M蛋 白抗原、P抗原 荚膜多糖、C多糖、M蛋白 抵抗力抵抗力较强,耐热耐盐,耐干燥, 易发生耐药性不耐热、耐干燥,对一 般消毒剂、抗生素敏感 有荚膜株耐干燥,抵抗力一般较弱 致病物凝固酶(使血液凝固),葡萄球菌 溶素(插入破坏细胞),肠毒素(引 起食物中毒),表皮剥脱毒素(引 起剥脱性皮炎),毒性休克综合征 毒素-1 黏附素、抗吞噬M蛋白、 肽聚糖、致热外毒素、 链球菌溶素(抗O试 验)、透明质酸酶、链激 酶、链道酶 荚膜、肺炎链球菌溶素O、脂磷壁酸、神 经氨酸酶 致病化脓感染、食物中毒、烫伤样皮炎 综合征、毒性休克综合征化脓感染、猩红热、风 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 (机会致病)大叶性肺炎、支气管炎、败 血症、继发炎症 免疫天然免疫,易再次感染型别多,易反复感染较牢固特异性免疫 第 1 页共 12 页

第 2 页 共 12 页 球菌(二)——奈瑟菌属 检测 产金黄色素,溶血(+),凝固酶试验(+) 抗O 试验(+) 胆汁溶菌(+),Optochin 敏感(+)、荚膜肿胀试验(+) 脑膜炎奈瑟菌 淋病奈瑟菌 形态 G — ,肾形双球菌,多位于中性粒细胞内 G — ,成双排列,多位于中性粒细胞内 培养特性 巧克力平板(>80°C 血琼脂) 巧克力平板 菌落特点 无色透明圆形,不溶血,能自溶 凸起、灰白色光滑菌落,有菌毛 抗原 荚膜多糖(特异性抗原)、脂寡糖LOS (最主要致病物) 菌毛蛋白、LOS 、外膜蛋白 致病物 荚膜、菌毛、蛋白酶IgA1,LOS (引起血管坏死出血) 菌毛(黏附、抗吞噬)、外膜蛋白、LOS 、蛋白酶IgA1 致病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飞沫传染,病人和带菌者是传染源) 人类泌尿生殖系统黏膜化脓感染(淋病)、淋球菌性结膜炎(婴儿) 检查取材 脑脊液(保温、保湿及时送检) 生殖道脓性分泌物(保温保湿及时送检) 防治 预防:流脑荚膜多糖疫苗 治疗:口服磺胺类药物、青霉素 预防淋球菌结膜炎:出生后立即以氯霉素、链霉素滴眼 治疗:青霉素等抗菌药 埃希菌属 志贺菌属 沙门菌属 形态 G — ,周身鞭毛,有菌毛,无芽胞 G — ,无鞭毛,无芽胞,无荚膜 G — ,周身鞭毛,无荚膜,无芽胞 培养特性 普通培养基:灰白色,S 普通培养基:半透明,普通培养基、S.S 选择培养基:无色、S 型

大学期末复习试题资料整理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重点

总论 微生物: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群体积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微生物的分类:1)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菌。是量最大的一群单细胞微生物,仅有原始核质,呈裸露的环状DNA团块结构,无核膜和核仁;细胞器只有核糖体,含有DNA和RNA。真细菌包括细菌、放线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和螺旋体。2)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菌。细胞核分化程度高,有核膜和核仁;细胞质内细胞器完整。分为单细胞真菌和多细胞真菌。3)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最小的一类微生物,没有典型的细胞结构,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能在活细胞内繁殖生长。只含有一种类型的核酸或遗传物质,即DNA或RNA。 第一章细菌的基本性状 细菌:是一类原核细胞型单细胞微生物,属原核生物界。光学显微镜、放大倍数1000倍。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细胞壁:基本成分为肽聚糖。染成紫色的革兰阳性菌,染成红色是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由肽聚糖和磷壁酸组成:革兰阳性菌细胞壁较厚,肽聚糖含量高,层数多。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由肽聚糖和外膜(脂蛋白、脂质双层、脂多糖)组成:革兰阴性菌的细胞壁较薄,结构较复杂,内层肽聚糖含量少。 肽聚糖的组成包括: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 脂多糖:即革兰阴性菌的内毒素,其构成从内向外:脂质A、核心多糖、特异多糖。 脂质A:内毒素的毒性和生物学活性的主要成分,无种属特异性。溶菌酶:能破坏聚糖骨架,引起细菌裂解。 青霉素:能干扰五肽交联桥与四肽侧链间的联结,使革兰阳性菌不能合成完整的细胞壁,导致细菌裂解死亡。革兰阴性 细胞壁的功能:1)维持细菌固有的形态 ,保护细菌2)参与菌体内 外物质的交换 3)决定了菌体抗原的特异性4)与细菌的致病性有 关。 细菌L型:细胞壁受损的细菌在普通环境中由于不能耐菌体内的 高渗透压而会张裂死亡,但在高渗环境中,由于菌体内、外渗透压 处于平衡状态,他们仍可存活,称为细胞壁缺陷型或L型。 细胞膜:细菌细胞膜不含有胆固醇。功能:物质交换、生物合成、 呼吸作用和分泌作用。 中介体:细菌细胞膜部分内陷、折叠、卷曲而形成细菌特有的囊状结构。多见于革兰阳性菌。功能:①与细菌分裂有关,类纺锤丝作用;②扩大细胞膜面积,相应增加了酶的含量和能量的产生,拟线粒体作用。 质粒: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为闭合环状双股DNA。携带有遗传信息,能自行复制,并随细菌的分裂而转移到子代细菌中。 胞质颗粒:颗粒大多贮藏的是营养物质,包括糖原、淀粉等多糖,医学上有意义的胞质颗粒是异染颗粒,其内容物是RNA和多偏磷酸盐,有助于鉴别细菌,异染颗粒多见于白喉棒状杆菌。 细菌的特殊结构: 荚膜:细菌在胞壁外形成的光镜下>=0.2微米),边界清晰的粘液性物质层。增强细胞的致病能力。荚膜功能:①抗吞噬作用②黏附作用③抗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 鞭毛:许多细菌菌体上附着的细长弯曲的丝状物,是细菌的运动器官。增强细胞的致病能力。分为四种 :单毛菌、双毛菌、丛毛菌、周毛菌。功能:①细菌的运动器官②有些细菌的鞭毛与致病性有关③鞭毛具有抗原性,可用以鉴别细菌。 芽胞:细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胞浆脱水浓缩形成的一个圆形或卵圆形小体。增强细胞的致病能力。功能:增强细菌 对热力、干燥、辐射、化学消毒剂理化因素的抵抗力。

医学微生物ppt医学微生物学课件

医学微生物ppt医学微生物学课件 医学微生物资料 该资料主要是以该科教师课件里的内容为主,加以和,能力有限,不免会有不少错误,望大家能理解。 绪论章节 目的要求: 1. 掌握微生物的定义和分类; 2. 了解微生物学的发展史及奠基人的工作; 3. 熟悉医学微生物学的定义. 本篇主要结构:一、微生物的分类 非细胞型微生物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二、微生物的发展史(主要人物) 1) 荷兰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

2) 法国巴斯德:发现微生物与人、动植物疾病的关系 3) 德国科赫:创立细菌分离培养和染色法,并发现多种致病菌4) 弗莱明:发现青霉素 医细学真病菌微毒学生B物MVa学yi cr to 2 微生物的分类 一、 非细胞型微生物:无细胞结构,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含一种核酸(DNA或 RNA); 只能在活细胞内增殖; 是最小一类微生物. (病毒是典型代表,还有比病毒更简单的类病毒和朊粒)。

非细胞型微生物 二、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核呈环状裸DNA团块结构,无核膜、核仁。细胞器很不 完善, 只有核糖体。DNA 和 RNA同时存在。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种类包括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和放线菌等。 三、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分化程度高,有核膜和核仁结构,进行有丝分裂,胞 质内细胞器完整,同时含有两类核酸。真菌属此类。 课后思考题 1) 定义:微生物、医学微生物学 2) 微生物分哪3类,有什么区别?并举例说明。 3) 微生物的主要两位奠基人是谁?

4) 近年医学微生物学得到了迅速地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5) 医学微生物学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 3 第1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目的要求: 1.掌握细菌 L 型、质粒、荚膜、鞭毛、菌毛、芽胞、异染颗粒、外膜蛋白的定义 2. 掌握细菌的测量单位及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结构 3. 掌握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结构的区别 4. 掌握细菌特殊结构的医学意义 5. 了解革兰染色原理,掌握革兰染色的步骤、结果、医学意义 6. 熟悉细胞膜、细胞质、核质的结构、功能 本篇主要结构: 第一节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病原微生物学_医学微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_重点_考点_总结

病原微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 考点重点总结 寄生虫生活史(life cycle):指寄生虫完成一代的生长发育、繁殖和宿主转换的整个过程。 中间宿主(intermediate host):寄生虫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 终宿主(definitive host):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 保虫宿主(储蓄宿主,reservoir host):某些人体寄生虫既可寄生于人,又可寄生于某些脊椎动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传播给人,在流行病学上称这些脊椎动物为保虫宿主。 转续宿主(transport host):某些寄生虫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不能继续发育为成虫,长期保持幼虫状态,待有机会进入正常宿主体内,仍可继续发育为成虫,这种非正常宿主称转续宿主。 异位寄生(ectopic parasitism):寄生虫在常见寄生部位以外的组织或器官内寄生,引起异位损害。 幼虫移行症(larva migrans):指一些蠕虫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体内,不能发育为成虫,这些幼虫在体内长期移行,造成宿主组织损伤。土源性蠕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需要中间宿主,其虫卵或幼虫在外界发育为感染阶段,直接感染入人,亦称直接发育型。 生物源性蠕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中间宿主,其幼虫在中间宿主体内发育为感染阶段,再感染人,亦称间接发育型。 微生物: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型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细菌L型:细菌的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的直接破坏或合成被抑制,这种细胞壁受损的细菌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者,称细菌细胞壁缺陷型或细菌L型. 荚膜:荚膜是某些细菌在细胞壁外包绕一层粘液性物质,为多糖或蛋白质的多聚体,用理化方法去除后并不影响菌细胞的生命活动.凡粘液性物质牢固地狱细胞壁结合,厚度≥0.2μm,边界明显者为荚膜. 质粒:质粒是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质中,为闭合环状的双链DNA,带有遗传信息.控制细菌的某些遗传性状,可独立复制,不是细菌生长必不可少的,失去质粒的细菌仍然能正常生活. 芽胞:芽胞是某些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在菌体内部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小体,是细菌的休眠形式. 菌毛:菌毛是某些细菌表面存在着的一种直的、比鞭毛更细、更短的丝状物.与细菌的运动无关.由菌毛蛋白组成,具有抗原性. 毒血症:致病菌侵入机体后,只在机体局部生长繁殖,并均不进行血循环,其产生的外毒素进入血循环,引起特殊的毒性症状. 菌血症:菌血症是致病菌由局部侵入血流,但未在其中生长繁殖,只是通过血循环,并且无明显中毒症状. 败血症:败血症是致病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性产物,引起全身中毒症状. 正常菌群:正常人体的体表和外界相同的腔道黏膜中存在着不同种类和数量,对人体无害而有益的微生物群,称正常菌群。 条件致病菌:当正常菌群与宿主之间的生态平衡失调时,不致病的正常菌群引起宿主发病,此时的菌群称机会致病菌,即条件致病菌。脓毒血症(pyemia):化脓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随血流引起全身各组织的化脓性病灶。 SPA:葡萄球菌A蛋白,是葡萄球菌细胞壁的一种表面蛋白(单链多肽),能与人及某些哺乳动物的IgG分子的Fc段发生非特异性结合,SPA与IgG结合后的复合物具有抗吞噬、促细胞分裂、致超敏反应和损伤血小板等活性. 病毒体:完整成熟的病毒颗粒,是细胞外的结构形式,具有典型的形态结构,并具有感染性. 复制周期:从病毒体侵入细胞到子代病毒体释放,称为一个复制周期。 干扰现象:两种病毒感染同一细胞时,可发生一种病毒抑制或抑制另一种病毒增值的现象。 抗原性漂移:病毒变异幅度小,属量变,是核酸序列的点突变,致使血凝素或神经氨酸酶抗原决定簇发生某些改变,可引起局部中、小型流行. 抗原性转变:变异幅度较大,属质变,是核酸序列不断突变积累或外来基因片段重组所致的,甚至产生新的亚型,可引起大范围流行或世界性的暴发流行. 分析G+菌、G-菌细胞壁结构与组成特点及其医学意义。 1、染色性:G染色紫色(G+)红色(G-) 2、抗原性:G+:磷壁酸G-:特异性多糖(O抗原/菌体抗原) 3、致病性:G+:外毒素、磷壁酸G-:内毒素(脂多糖) 4、治疗:G+:青霉素、溶菌酶有效G-:青霉素、溶菌酶无效 叙述细菌的特殊结构及其医学意义。 荚膜:a、抗吞噬作用——为重要毒力因子 b、黏附作用——形成生物膜 c、抗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 鞭毛:a、细菌的运动器官 b、鉴别细菌(有无鞭毛、数目、位置) c、抗原性——H抗原,细菌分型 d、与致病性有关(粘附、运动趋向性) 菌毛:普通菌毛:粘附结构,可与宿主细胞表面受体特异性结合,与细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