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焊机结构与分类

点焊机结构与分类
点焊机结构与分类

点焊机结构、分类与原理

焊件组合后通过电极施加压力,利用电流通过接头的接触面及邻近区域产生的电阻热进行焊接的方法称为电阻焊。电阻焊具有生产效率高、低成本、节省材料、易于自动化等特点,因此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能源、电子、汽车、轻工等各工业部门,是重要的焊接工艺之一。

一、焊接热的产出及影响因素

点焊时产生的热量由下式决定:Q=IIRt(J)————(1)

式中:Q——产生的热量(J)、I——焊接电流(A)、R——电极间电阻(欧姆)、t——焊接时间(s)

1.电阻R及影响R的因素

电极间电阻包括工件本身电阻Rw,两工件间接触电阻Rc,电极与工件间接触电阻Rew.即R=2Rw+Rc+2Rew——(2)如图.

当工件和电极一定时,工件的电阻取决与它的电阻率.因此,电阻率是被焊材料的重要性能.电阻率高的金属其导电性差(如不锈钢)电阻率低的金属其导电性好(如铝合金)。因此,点焊不锈钢时产热易而散热难,点焊铝合金时产热难而散热易.点焊时,前者可用较小电流(几千安培),而后者就必须用很大电流(几万安培)。电阻率不仅取决与金属种类,还与金属的热处理状态、加工方式及温度有关。

接触电阻存在的时间是短暂,一般存在于焊接初期,由两方面原因形成:

1)工件和电极表面有高电阻系数的氧化物或脏物质层,会使电流遭到较大阻碍。过厚的氧化物和脏物质层甚至会使电流不能导通。

2)在表面十分洁净的条件下,由于表面的微观不平度,使工件只能在粗糙表面的局部形成接触点。在接触点处形成电流线的收拢。由于电流通路的缩小而增加了接触处的电阻。

电极与工件间的电阻Rew与Rc和Rw相比,由于铜合金的电阻率和硬度一般比工件低,因此很小,对熔核形成的影响更小,我们较少考虑它的影响。

2.焊接电流的影响

从公式(1)可见,电流对产热的影响比电阻和时间两者都大。因此,在焊接过程中,它是一个必须严格控制的参数。引起电流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电网电压波动和交流焊机次级回路阻抗变化。阻抗变化是因为回路的几何形状变化或因在次级回路中引入不同量的磁性金属。对于直流焊机,次级回路阻抗变化,对电流无明显影响。

3.焊接时间的影响

为了保证熔核尺寸和焊点强度,焊接时间与焊接电流在一定范围内可以相互补充。为了获得一定强度的焊点,可以采用大电流和短时间(强条件,又称硬规范),也可采用小电流和长时间(弱条件,也称软规范)。选用硬规范还是软规范,取决于金属的性能、厚度和所用焊机的功率。对于不同性能和厚度的金属所需的电流和时间,都有一个上下限,使用时以此为准。

4.电极压力的影响

电极压力对两电极间总电阻R有明显的影响,随着电极压力的增大,R显著减小,而焊接电流增大的幅度却不大,不能影响因R减小引起的产热减少。因此,焊点强度总随着焊接压力增大而减小。解决的办法是在增大焊接压力的同时,增大焊接电流。

5.电极形状及材料性能的影响

由于电极的接触面积决定着电流密度,电极材料的电阻率和导热性关系着热量的产生和散失,因此,电极的形状和材料对熔核的形成有显著影响。随着电极端头的变形和磨损,接触面积增大,焊点强度将降低。

6.工件表面状况的影响

工件表面的氧化物、污垢、油和其他杂质增大了接触电阻。过厚的氧化物层甚至会使电流不能通过。局部的导通,由于电流密度过大,则会产生飞溅和表面烧损。氧化物层的存在还会影响各个焊点加热的不均匀性,引起焊接质量波动。因此彻底清理工件表面是保证获得优质接头的必要条件。

二、热平衡及散热

点焊时,产生的热量只有一小部分用于形成焊点,较大部分因向临近物质传导或辐射而损失掉了,其热平衡方程式:

Q=Q1+Q2————(3)其中:Q1——形成熔核的热量、Q2——损失的热量

有效热量Q1取决与金属的热物理性能及熔化金属量,而与所用的焊接条件无关。

Q1=10%-30%Q,导热性好的金属(铝、铜合金等)取下限;电阻率高、导热性差的金属(不锈钢、高温合金等)取上限。损失热量Q2主要包括通过电极传导的热量(30%-50%Q)和通过工件传导的热量(20%Q左右)。辐射到大气中的热量5%左右。

三、焊接循环

点焊和凸焊的焊接循环由四个基本阶段(如图点焊过程):

1)预压阶段——电极下降到电流接通阶段,确保电极压紧工件,使工件间有适当压力。

2)焊接时间——焊接电流通过工件,产热形成熔核。

3)维持时间——切断焊接电流,电极压力继续维持至熔核凝固到足够强度。

4)休止时间——电极开始提起到电极再次开始下降,开始下一个焊接循环。

为了改善焊接接头的性能,有时需要将下列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加于基本循环:

1)加大预压力以消除厚工件之间的间隙,使之紧密贴合。

2)用预热脉冲提高金属的塑性,使工件易于紧密贴合、防止飞溅;凸焊时这样做可以使多个凸点在通电焊接前与平板均匀接触,以保证各点加热的一致。

3)加大锻压力以压实熔核,防止产生裂纹或缩孔。

4)用回火或缓冷脉冲消除合金钢的淬火组织,提高接头的力学性能,或在不加大锻压力的条件下,防止裂纹和缩孔。

四、焊接电流的种类和适用范围

1.交流电可以通过调幅使电流缓升、缓降,以达到预热和缓冷的目的,这对于铝合金焊接十分有利。交流电还可以用于多脉冲点焊,即用于两个或多个脉冲之间留有冷却时间,以控制加热速度。这种方法主要应用于厚钢板的焊接。

2.直流电主要用于需要大电流的场合,由于直流焊机大都三相电源供电,避免单相供电时三相负载不平衡。

五、金属电阻焊时的焊接性

下列各项是评定电阻焊焊接性的主要指标:

1.材料的导电性和导热性电阻率小而热导率大的金属需用大功率焊机,其焊接性较差。

2.材料的高温强度高温(0.5-0.7Tm)屈服强度大的金属,点焊时容易产生飞溅,缩孔,裂纹等缺陷,需要使用大的电极压力。必要时还需要断电后施加大的锻压力,焊接性较差。

3.材料的塑性温度范围塑性温度范围较窄的金属(如铝合金),对焊接工艺参数的波动非常敏感,要求使用能精确控制工艺参数的焊机,并要求电极的随动性好。焊接性差。

4.材料对热循环的敏感性在焊接热循环的影响下,有淬火倾向的金属,易产生淬硬组织,冷裂纹;与易熔杂质易于形成低熔点的合金易产生热裂纹;经冷却作强化的金属易产生软化区。防止这些缺陷应该采取相应的工艺措施。因此,热循环敏感性大的金属焊接性也较差。(附表:常用金属的热物理性能)

点焊机的原理分析及其应用指南

字体大小:大中小2009-08-26 10:15:02 来源:中国焊接资讯网

点焊是焊件在接头处接触面的个别点上被焊接起来。点焊要求金属要有较好的塑性。焊接时,先把焊件表面清理干净,再把被焊的板料搭接装配好,压在两柱状铜电极之间,施加力压紧。当通过足够大的电流时,在板的接触处产生大量的电阻热,将中心最热区域的金属很快加热至高塑性或熔化状态,形成一个透镜形的液态熔池。继续保持压力,断开电流,金属冷却后,形成了一个焊点。

点焊由于焊点间有一定的间距,所以只用于没有密封性要求的薄板搭接结构和金属网、交叉钢筋结构件等的焊接。如果把柱状电极换成圆盘状电极,电极紧压焊件并转动,焊件在圆盘状电极只间连续送进,再配合脉冲式通电。就能形成一个连续并重叠的焊点,形成焊缝,这就是缝焊。它主要用于有密封要求或接头强度要求较高的薄板搭接结构件的焊接,如油箱、水箱等。

点焊机按照用途分,有万能式(通用式)、专用式。按照同时焊接的焊点数目分,有单点式、双点式、多点式。按照加压机构的传动方式分,有脚踏式、电动机-凸轮式、气压式、液压式、复合式(气液压合式)等。

点焊机原理

焊件组合后通过电极施加压力,利用电流通过接头的接触面及邻近区域产生的电阻热进行焊接的方法称为电阻焊。电阻焊具有生产效率高、低成本、节省材料、易于自动化等特点,因此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能源、电子、汽车、轻工等各工业部门,是重要的焊接工艺之一。

一、焊接热的产出及影响因素

点焊时产生的热量由下式决定:Q=IIRt(J)————(1)

式中:Q——产生的热量(J)、I——焊接电流(A)、R——电极间电阻(欧姆)、t——焊接时间(s)

1.电阻R及影响R的因素

电极间电阻包括工件本身电阻Rw,两工件间接触电阻Rc,电极与工件间接触电阻Rew.即R=2Rw+Rc+2Rew——(2)如图.

当工件和电极一定时,工件的电阻取决与它的电阻率.因此,电阻率是被焊材料的重要性能.电阻率高的金属其导电性差(如不锈钢)电阻率低的金属其导电性好(如铝合金)。因此,点焊不锈钢时产热易而散热难,点焊铝合金时产热难而散热易.点焊时,前者可用较小电流(几千安培),而后者就必须用很大电流(几万安培)。电阻率不仅取决与金属种类,还与金属的热处理状态、加工方式及温度有关。

接触电阻存在的时间是短暂,一般存在于焊接初期,由两方面原因形成:

(1)工件和电极表面有高电阻系数的氧化物或脏物质层,会使电流遭到较大阻碍。过厚的氧化物和脏物质层甚至会使电流不能导通。

(2)在表面十分洁净的条件下,由于表面的微

观不平度,使工件只能在粗糙表面的局部形成接触点。在接触点处形成电流线的收拢。由于电流通路的缩小而增加了接触处的电阻。

电极与工件间的电阻Rew与Rc和Rw相比,由于铜合金的电阻率和硬度一般比工件低,因此很小,对熔核形成的影响更小,我们较少考虑它的影响。

2.焊接电流的影响

从公式(1)可见,电流对产热的影响比电阻和时间两者都大。因此,在焊接过程中,它是一个必须严格控制的参数。引起电流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电网电压波动和交流焊机次级回路阻抗变化。阻抗变化是因为回路的几何形状变化或因在次级回路中引入不同量的磁性金属。对于直流焊机,次级回路阻抗变化,对电流无明显影响。

3.焊接时间的影响

为了保证熔核尺寸和焊点强度,焊接时间与焊接电流在一定范围内可以相互补充。为了获得一定强度的焊点,可以采用大电流和短时间(强条件,又称硬规范),也可采用小电流和长时间(弱条件,也称软规范)。选用硬规范还是软规范,取决于金属的性能、厚度和所用焊机的功率。对于不同性能和厚度的金属所需的电流和时间,都有一个上下限,使用时以此为准。

4.电极压力的影响

电极压力对两电极间总电阻R有明显的影响,随着电极压力的增大,R显著减小,而焊接电流增大的幅度却不大,不能影响因R减小引起的产热减少。因此,焊点强度总随着焊接压力增大而减小。解决的办法是在增大焊接压力的同时,增大焊接电流。

5.电极形状及材料性能的影响

由于电极的接触面积决定着电流密度,电极材料的电阻率和导热性关系着热量的产生和散失,因此,电极的形状和材料对熔核的形成有显著影响。随着电极端头的变形和磨损,接触面积增大,焊点强度将降低。

6.工件表面状况的影响

工件表面的氧化物、污垢、油和其他杂质增大了接触电阻。过厚的氧化物层甚至会使电流不能通过。局部的导通,由于电流密度过大,则会产生飞溅和表面烧损。氧化物层的存在还会影响各个焊点加热的不均匀性,引起焊接质量波动。因此彻底清理工件表面是保证获得优质接头的必要条件。

二、热平衡及散热

点焊时,产生的热量只有一小部分用于形成焊点,较大部分因向临近物质传导或辐射而损失掉了,其热平衡方程式:

Q=Q1+Q2————(3)其中:Q1——形成熔核的热量、Q2——损失的热量

有效热量Q1取决与金属的热物理性能及熔化金属量,而与所用的焊接条件无关。

Q1=10%-30%Q,导热性好的金属(铝、铜合金等)取下限;电阻率高、导热性差的金属(不锈钢、高温合金等)取上限。损失热量Q2主要包括通过电极传导的热量(30%-50%Q)和通过工件传导的热量(20%Q左右)。辐射到大气中的热量5%左右。

三、焊接循环

点焊和凸焊的焊接循环由四个基本阶段(如图点焊过程):

1)预压阶段——电极下降到电流接通阶段,确保电极压紧工件,使工件间有适当压力。 2)焊接时间——焊接电流通过工件,产热形成熔核。

3)维持时间——切断焊接电流,电极压力继续维持至熔核凝固到足够强度。

4)休止时间——电极开始提起到电极再次开始下降,开始下一个焊接循环。

为了改善焊接接头的性能,有时需要将下列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加于基本循环:

1)加大预压力以消除厚工件之间的间隙,使之紧密贴合。

2)用预热脉冲提高金属的塑性,使工件易于紧密贴合、防止飞溅;凸焊时这样做可以使多个凸点在通电焊接前与平板均匀接触,以保证各点加热的一致。

3)加大锻压力以压实熔核,防止产生裂纹或缩孔。

4)用回火或缓冷脉冲消除合金钢的淬火组织,提高接头的力学性能,或在不加大锻压力的条件下,防止裂纹和缩孔。

四、焊接电流的种类和适用范围

1.交流电可以通过调幅使电流缓升、缓降,以达到预热和缓冷的目的,这对于铝合金焊接十分有利。交流电还可以用于多脉冲点焊,即用于两个或多个脉冲之间留有冷却时间,以控制加热速度。这种方法主要应用于厚钢板的焊接。

2.直流电主要用于需要大电流的场合,由于直流焊机大都三相电源供电,避免单相供电时三相负载不平衡。

五、金属电阻焊时的焊接性

下列各项是评定电阻焊焊接性的主要指标:

1.材料的导电性和导热性电阻率小而热导率大的金属需用大功率焊机,其焊接性较差。

2.材料的高温强度高温(0.5-0.7Tm)屈服强度大的金属,点焊时容易产生飞溅,缩孔,裂纹等缺陷,需要使用大的电极压力。必要时还需要断电后施加大的锻压力,焊接性较差。

3.材料的塑性温度范围塑性温度范围较窄的金属(如铝合金),对焊接工艺参数的波动非常敏感,要求使用能精确控制工艺参数的焊机,并要求电极的随动性好。焊接性差。

4.材料对热循环的敏感性在焊接热循环的影响下,有淬火倾向的金属,易产生淬硬组织,冷裂纹;与易熔杂质易于形成低熔点的合金易产生热裂纹;经冷却作强化的金属易产生软化区。防止这些缺陷应该采取相应的工艺措施。因此,热循环敏感性大的金属焊接性也较差。

纺织材料学教案14 织物的组成、分类与结构

第十四章纺织品的服用性能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纺织品的基本服用性能。 2、使学生掌握纺织品各种服用性能的涵义、内容、评价测量指标。 3、使学生了解纺织品各种服用性能的影响因素。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纺织品各种服用性能的内容及其评价测量指标 2、教学难点:纺织品服用性能评价指标的具体测量方法 教学与学习建议: 1、教学建议 授课形式:讲解与讨论,实验 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纺织品各种服用性能的内容涵义及其评价指标; 充分做好实验准备。 2、学习建议 通过讲解了解纺织品各种服用性能的具体内容; 通过记忆和理解,掌握纺织品各种服用性能的评价指标及其测量方法; 通过实验掌握主要性能的测试方法,熟悉有关国家标准,熟练掌握测试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第十四章纺织品的服用性能 第一节纺织品服用的外观性能 一、光泽 1.织物的光泽 织物的光泽是正反射光、表面散射反射光和来自内部的散射反射光的共同贡献。 2.织物光泽的评价与测量 图14-1 二维对比光泽度测量方法示意图 3.二维漫射光泽度 图14-2 二维漫反射曲线的测量方法示意图 4.影响织物光泽的因素 二、白度、色度、色牢度 三、抗褶皱性能及褶裥保持性能 1.抗褶皱性能 (1)折皱与抗皱性

织物被搓揉挤压时发生塑性弯曲变形而形成折皱的性能,称为折皱性。抗皱性为在力作用下产生折痕后的回复程度,即织物抵抗此类折皱的能力称为抗皱性。其影响织物的外观和平整。 (2)抗皱性的测量及指标 ①折叠法 图14—3 垂直法 180 1701 601 50140130120110 10090 80 7060 5040302010(b ) ) 弹簧夹 试样夹 1 试样 刻度盘 图14—4 水平法 ②揉搓拧绞法 (3)影响织物抗皱性的原因及主要因素 ①纤维性状 ②纱线结构 ③织物几何结构 ④环境条件 (4)改善抗皱性的方法 2.织物的褶裥保持性 (1)织物褶裥保持性的一般概念 织物经熨烫形成的褶裥(含轧纹、折痕),在洗涤后经久保形的程度称为褶裥保持性。 (2)褶裥保持性的测量及指标 通常采用目光评定法测试织物褶裥保持性。 基本程序是:织物→折叠→熨烫→洗涤→对比样照→褶裥保持性评价。 (3)影响褶裥保持性的主要因素 (4)改善织物褶裥保持性的方法 (

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分类题目

物质的组成、构成和分类 1,现有C、H、O、Na、Cu、S六种元素,从中选出相关元素组成下列类别物质的化学式:(每一类各写两例) ?单质_____________ ?酸_____________ ?碱_____________ ?盐_____________ ?氧化物____________?有机物_____________ 2、构成氧气的分子和构成液氧的分子具有( ) A、相同的性质 B、不同的性质 C、相同化学性质 D、不同化学性质 3、钾的相对原子质量较氩的相对原子质量小1,而核电荷数大1,由此可推断,一个钾原 子和一个氩原子所含中子数的关系是( ) A、钾的中子数比氩的中子数少1个 B、钾的中子数比氩的中子数少2个 C、钾的中子数等于氩的中子数 D、钾的中子数比氩的中子数多1个 4、下列关于物质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任何纯净物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 B、一种元素只能组成一种单质 C、任何一种化合物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 D、任何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 5、有下列四组物质,每组均有一种与其它物质所属类别不同,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这种 物质的名称: ①食醋、牛奶、加碘盐、水;②冰、干冰、氧化铁、铜绿; ③蛋白质、油脂、维生素、煤气;④纯碱、烧碱、食盐、石灰石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 6、进入21世纪,化合物已超过2000万种,其些物质由碳、氢、氧、钠中某些元素组成, 用上述元素,按要求各写出一种常见物质化学式: ①用于炼铁的气体且有可燃性的氧化物__________; ②“汽水”“雪碧”中含有的一种酸__________; ③能溶解蛋白质、油脂、纸张的工业原料的碱__________; ④家庭中常用作洗涤剂的纯碱是__________; ⑤可造人工雨雾的一种氧化物是__________; ⑥“西气东输”工程中将要输送的有机物是__________。 综合能力提升 1、下列关于原子、分子、离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B、离子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 C、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D、分子中含有离子 2、能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 A、碳元素和氧元素 B、两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 C、二氧化碳分子 D、二氧化碳分子中的电子数 3、由原子构成,且常温下呈液态的物质是( ) A、五氧化二磷 B、汞 C、硫酸 D、液氧 4、下列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是( ) A、铜 B、氯化钠 C、氯化氢 D、氩气 5、下列各组物质中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 A、氧气、氧化镁、液态氧 B、铁、二氧化硫、石油 C、铜、二氧化锰、甲烷 D、磷、二氧化碳、水银 6、下列几组物质中,元素组成完全相同的是( )

织物组织与结构练习题及答案

织物组织与结构 一、填空题 1.织物的上机图是表示织物上机织造工艺条件的图解,它包括 组织图、穿筘图、穿综图、 提综图(纹板图)四个部分。 2.在织物上机图中,当纹板图位于组织图右侧时,纹板图的横行表示 投入一根纬纱对应的一排纹钉孔,纵行表示表示一片(列)综。 3.穿综的原则是:把沉浮规律相同的经纱一般穿入相同的综片,也可以穿入不同的综片,沉浮规律不相同的经纱必需穿入不同的综片。 4.在上机图中,穿综图的每一横行表示一片综或一列综丝、每一纵行表示与组织图中相对应的一根经纱。 5.山形斜纹组织常采用照图穿法(山形穿法) 穿综方法,纵条纹组织常采用间断穿法穿综方法。 6.构成三原组织的条件是组织点飞数是常数、每根经纱或纬纱上只有一个经(纬)组织点,其它均为纬(经)组织点(即Rj=Rw=R)。 7.制织平纹组织织物时,常采用的穿综方法有顺穿法、 飞穿法。隐条隐格织物是采用不同捻向的强捻纱相间排列(对光线的反射不同)的设计方法,从而在织物表面形成隐条隐格效果。稀密纹织物是在平纹织物中利用穿筘变化,从而改变了部分经纱的密度,可获得稀密纹外观效果。 8.写出下列织物的组织:府绸平纹,细平布平纹,单面纱卡其 3/1↖斜纹,单面线卡其 3/1↗斜纹,棉横贡缎 5/3纬面缎,双面华达呢 2/2↗斜纹。9.构成一个规则的缎纹组织应满足 Rj=Rw≥5 (6除外)、 1<S<R-1 、 R与S互为质数。 10.平纹组织的平均浮长为 1 ,五枚缎纹组织的平均浮长为 2.5 在两种织物原料、线密度相同的条件下, 缎纹组织较疏松。 11.织制平纹组织织物时,常采用的穿综方法有顺穿法、 飞穿法。举出三种常见的平纹组织织物府绸、 凡立丁、派力司。 12斜纹组织中,在经纬密度近似的情况下,增大经向飞数,可获得斜纹线倾斜角大于45°(增大)的斜纹组织,这种斜纹组织称为急斜纹组织。 13.制织府绸织物时,常采用的穿综方法为飞穿法。隐条织物经纱采用不同捻向的纱线按一定的规律相间排列,在平纹织物表面会出现若隐若现的纵向条纹。巴里纱织物经纬纱采用强捻纱织造,织物密度较小,结构稳定,织物轻薄透明,可做夏季面料。 14.绘制经曲线斜纹时,经向飞数的确定应注意∑Sj等于0或为基础组织的组织循环纱线数的整数倍,最大飞数值必须小于基础组织中最长的浮线长度以保证曲线连续。 15.马裤呢织物的组织为急斜纹,双面华达呢织物组织为 2/2↗,横贡缎织物组织为 5/3纬面缎。 16.隐条织物经纱采用不同捻向的纱线,按一定的规律相间排列,在平纹织物表面会出现若隐若现的纵向条纹。泡泡纱织物采用双轴织造,织物表面呈现泡条效果。 17.分析织物时,判断织物经纬向的方法有有布边时,与布边平行的为经向、 一般密度大的为经向、筘痕明显的为经向等。 18.欲使斜纹织物的斜纹纹路清晰,应使其斜向与构成斜纹效应的那一系统纱线的捻向相反,单面纱卡的斜向为左斜纹。 19.经纱的平均浮长(Fj)是指组织循环纬纱数(Rw)与经纱交错次数(tj)的比值。 20.斜纹组织中增大经向飞数,可获得斜纹线倾斜角大于45°的斜纹组织,这种斜纹组织称为急斜 纹。 21.在纬重平组织的纬浮长线上填加平纹组织作固结组织,所构成的联合组织为纵凸条 _ 组织,织物外观特点为具有纵向排列的凸出条纹。 22.织物中纱线的投影面积与织物全部面积的比值称为织物的紧度。 23.设计纵条纹组织时应使两组织交界处组织点相反(呈底片翻转关系), 同时保证两组织的交错次数应近似。 24.绉组织织物的外观主要特征织物表面形成分散且规律不明显的细小颗粒状外观效应,常用的构成方法有增点法、移绘法、 省综设计法等。 25.“下接上”接结法是指里经与表纬作适当接结将两层紧密相连。

牙齿的结构、功能和分类

牙齿的结构与功能 牙齿是指人和动物嘴中具有一定形态的高度钙化的组织,有咀嚼、帮助发音和保持面部外形的功能。牙齿不仅能咀嚼食物、帮助发音,而且对面容的美有很大影响。人们常把牙齿作为衡量健美的重要标志之一。 一、牙齿结构 牙齿(又称“牙”或“齿”),是人体中最坚硬的器官,分为牙冠、牙颈和牙根三部分。又分为牙釉质(珐琅质)、牙本质(象牙质)、牙髓(神经腺)等。 二、牙齿生长 人一生有乳牙(共20个)和恒牙(28~32个)两副牙齿。 乳牙:出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12个月后未萌出者为乳牙萌出延迟。乳牙萌出顺序一般为下颌先于上颌、自前向后,约于2.5岁时乳牙出齐。乳牙萌出时间个体差异较大,与遗传、内分泌、食物性状有关。 恒牙:6岁左右萌出第一颗恒牙(第一恒磨牙,在第二乳磨牙之后,又称6龄齿);6~12岁阶段乳牙逐个被同位恒牙替换,其中第1、2前磨牙代替第1、2乳磨牙,此期为混合牙列期;12岁萌出第二恒磨牙;约在18岁以后萌出第三恒磨牙(智齿),也有终生第三恒磨牙不萌出者。 三、牙齿的分类和功能 如果按牙齿的生长时间分类可分为乳牙和恒牙,如果按形态及功能分

类,牙齿又分为四类。 切牙:位于口腔前部,共8个,其主要功能为切割食物。 尖牙:位于口角处,共4个,牙冠粗壮,牙根长而粗,主要功能是为穿刺和撕裂食物。 前磨牙:又称双尖牙,位于尖牙之后,磨牙之前,共8个。其主要功能是为了协助尖牙撕裂及协助磨牙捣碎食物的作用。 磨牙:位于前磨牙之后,共12个,结构复杂,作用是磨碎食物。切牙和尖牙位于口腔前庭前部,口角之前,合称为前牙;前磨牙和磨牙位于口角之后,合称后牙。 由于牙齿和牙槽骨的支持,牙弓形态和咬合关系的正常,才会使人的面部和唇颊部显得丰满。而当人们讲话和微笑时,整齐而洁白的牙齿,更能显现人的健康和美丽。相反,如果牙弓发育不正常,牙齿排列紊乱,参差不齐,面容就会显得不协调。如果牙齿缺失太多,唇颊部失去支持而凹陷,就会使人的面容显得苍老、消瘦。

短语的功能类和结构类

短语的功能主要指短语作为一个整体在句子中充当句法成分的功能。 根据语法功能,可以将短语分为体词性短语、谓词性短语和附加性短语三类。 (一)体词性短语 (二)谓词性短语 (三)附加性短语 一)体词性短语 体词性短语是语法功能相当于体词、主要作主语或宾语的短语。 体词性短语包括: 定中短语 体词性联合短语 同位短语 “所”字短语 “的”字短语 量词短语 方位短语 (二)谓词性短语 谓词性短语是语法功能相当于谓词、主要作谓语的短语。 谓词性短语包括: 主谓短语 述宾短语 述补短语 谓词性联合短语 状中短语 连谓短语 兼语短语 (三)附加性短语 附加性短语是语法功能独特的一类短语,包括介词短语和比况短语。 附加性短语主要作状语修饰谓词性词语,一般不能单说或单用,不能作主语、谓语和宾语。 1、介词短语 介词短语的主要语法功能是作状语修饰谓词性词语。 公司应该按照市场行情及时进行价格调整。 一道闪电把整个窗户都照亮了。 他们沿着河边,慢慢向上游新桥那里走。 大家都为这件事感到高兴。 介词短语还可以作定语、补语等成分。 在病中他想的最多的还是对家乡、对祖国、对人民的感情。(定语) 对问题的认识,还不深刻。(定语) 雪粉钻到衣领里,和汗水搅成一起。(补语)

我对生活的看法并不太拘泥于形式。(补语) 2、比况短语 比况短语的主要语法功能是作状语。 长睫毛下的两只大眼睛,会说话似的扑闪着。 他吓得杀猪般嚎叫起来。 那只警犬箭似的冲出门外。 他触电一样哆嗦了一下。 比况短语还可以作定语、补语等成分。 他的眉头皱了两皱,拉开轰雷似的喉咙直吼。(定语) 又是一阵暴风雨般的呼喊。(定语) 他的腿冻出了冻疮,痛得钻心一般。(补语) 他急得热锅上的蚂蚁似的。(补语) 比况短语一般要在动词省略的情况下才能作谓语。 油绿色的果珠儿翡翠似的。(谓语) 短语结构类型有以下几类: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后补短语、主谓短语、方位短语、介宾短语、的字短语、复指短语、固定短语。 1.并列短语:词与词之间有并列关系。 2.偏正短语:前面的词修饰、限制后面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 3.动宾短语:前面的动词支配或关涉后面的词。 4.后补短语:后面的词补充说明前面的动词或形容词。 5.主谓短语:后面的词陈述前面的词,前后有被陈述和陈述关系。 6.方位短语:名词或动词后面带上方位名词。 7.介宾短语:有介词和名词或代词等结合构成。 8.的字短语:由名词、动词、形容词或代词等带上结构助词“的”构成。 9.复指短语:两个或几个词同指一个对象。 10.固定短语:结构固定的专名或成语。

织物及其分类

第十四章织物及其分类 织物,简称布,是纺织材料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纤维制品的主要种类,是纺织品的基本形式。第一节织物的概念、分类及应用 一、织物的基本概念 所谓织物,是由纺织纤维和纱线制成的、柔软而具有一定力学性质和厚度的制品,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纺织品。 (a)机织物(b)编结物 图14-1 纱线相互交叉类织物 (a)纬编针织物(b)经编针织物 图14-2 纱线相互串套类织物 图 14-3 簇绒织物 图14-4 非织造织物 严格意义上说,片状织物在厚度方向也存在变化,是典型的三维结构,但织物一般看作二维,如通常的机织、针织、编结、非织造布。 1. 机织物的定义 机织物最基本的是由互相垂直的一组经纱和一组纬纱在织机上按一定规律纵横交错织成的制

品。有时也可简称为织物。现代的多轴向加工,如三相织造,立体织造等,已打破这一定义的限制。 2. 针织物的定义 一般针织物是由一组或多组纱线在针织机上按一定规律彼此相互串套成圈连接而成的织物。线圈是针织物的基本结构单元,也是该织物有别于其他织物的标志。现代多轴垫或填纱,甚至多轴铺层技术,针织可能已变为只是一种绑定方式,人们亦统称为针织物。 3. 非织造布的定义 非织造布是指由纤维、纱线或长丝,用机械、化学或物理的方法使之粘结或结合而成的薄片状或毡状的结构物,但不包含机织、针织、簇绒和传统的毡制、纸制产品。非织造布的主特征是直接的纤维成网、固着成形的片状材料。 4. 编结物的定义 编结一般是以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条状物,相互错位、卡位交织在一起的编织物,如席类、筐类等竹、藤织物,其典型特征已为机织物采纳。而一根或多根纱线相互穿套、扭辫、打结的编结,被针织采用。 二、织物的基本分类 1.按原料构成分 (1)按纤维原料分 纯纺织物、混纺织物和交织织物。 (2)按纱线的类别分 纱织物、线织物、半线织物、花式线织物、长丝织物。 2.按织物的规格分 (1)按织物的幅宽分 带织物、小幅织物、窄幅织物、宽幅织物、双幅织物。 (2)按织物的厚度分 表14-1 棉、毛、丝织物厚度(mm)与类型 织物类型轻薄型中厚型厚重型 棉型织物<0.240.24~0.40>0.40 精梳毛型织物<0.400.40~0.60>0.60 粗梳毛型织物<1.10 1.10~1.60>1.60 丝织物<0.140.14~0.28>0.28 (3)按单位面积重量分 轻薄型织物、中厚型织物、厚重型织物。 2.按织物印染整理加工分 (1)按织前纱线漂染加工分 本色坯布、色织物。 (2)按织物的染色加工分 漂白织物、染色织物、印花织物。 (3)按织物后整理分 有仿旧、磨毛、丝光、模仿、折皱、功能整理等。

牙齿的结构、功能和分类

个人收集整理-ZQ 牙齿是指人和动物嘴中具有一定形态地高度钙化地组织,有咀嚼、帮助发音和保持面部外形地功能.牙齿不仅能咀嚼食物、帮助发音,而且对面容地美有很大影响.人们常把牙齿作为衡量健美地重要标志之一. 一、牙齿结构 牙齿(又称“牙”或“齿”),是人体中最坚硬地器官,分为牙冠、牙颈和牙根三部分.又分为牙釉质(珐琅质)、牙本质(象牙质)、牙髓(神经腺)等.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二、牙齿生长 人一生有乳牙(共个)和恒牙(~个)两副牙齿. 乳牙:出生后~个月乳牙开始萌出,个月后未萌出者为乳牙萌出延迟.乳牙萌出顺序一般为下颌先于上颌、自前向后,约于岁时乳牙出齐.乳牙萌出时间个体差异较大,与遗传、内分泌、食物性状有关.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恒牙:岁左右萌出第一颗恒牙(第一恒磨牙,在第二乳磨牙之后,又称龄齿)~岁阶段乳牙逐个被同位恒牙替换,其中第、前磨牙代替第、乳磨牙,此期为混合牙列期岁萌出第二恒磨牙;约在岁以后萌出第三恒磨牙(智齿),也有终生第三恒磨牙不萌出者.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三、牙齿地分类和功能 如果按牙齿地生长时间分类可分为乳牙和恒牙,如果按形态及功能分类,牙齿又分为四类.切牙:位于口腔前部,共个,其主要功能为切割食物. 尖牙:位于口角处,共个,牙冠粗壮,牙根长而粗,主要功能是为穿刺和撕裂食物. 前磨牙:又称双尖牙,位于尖牙之后,磨牙之前,共个.其主要功能是为了协助尖牙撕裂及协助磨牙捣碎食物地作用.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磨牙:位于前磨牙之后,共个,结构复杂,作用是磨碎食物.切牙和尖牙位于口腔前庭前部,口角之前,合称为前牙;前磨牙和磨牙位于口角之后,合称后牙.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由于牙齿和牙槽骨地支持,牙弓形态和咬合关系地正常,才会使人地面部和唇颊部显得丰满.而当人们讲话和微笑时,整齐而洁白地牙齿,更能显现人地健康和美丽.相反,如果牙弓发育不正常,牙齿排列紊乱,参差不齐,面容就会显得不协调.如果牙齿缺失太多,唇颊部失去支持而凹陷,就会使人地面容显得苍老、消瘦.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1 / 1

道路工程的组成和分类

道路工程的组成与分类 ㈠道路的组成 按所在位置、交通性质及其使用特点,可分为:公路、城市道路、厂矿道路、林区道路及乡村道路等。 1.公路的组成 ⑴线形组成。公路线形是指公路中线的空间几何形状和尺寸。 ⑵结构组成。公路的结构是承受荷载和自然因素影响的结构物,它包括路基、路面、桥涵、隧道、排水系统、防护工程、特殊构造物及交通服务设施等。 2.城市道路的组成 道路工程的主体是路线、路基(包括排水系统及防护工程等)和路面三大部分。 ㈡道路的等级划分 1.公路的等级划分。根据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二、三、四级5个等级。

⑴高速公路。高速公路是具有4个或4个以上车道,设有中央分隔带,全部立体交叉,全部控制出入,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高速行驶的公路。 ⑵一级公路。一级公路与高速公路设施基本相同。一级公路只是部分控制出入. ⑶二级公路。二级公路是中等以上城市的干线公路。 ⑷三级公路。三级公路是沟通县、城镇之间的集散公路。 ⑸四级公路。四级公路是沟通乡、村等地的地方公路。 2.城市道路的等级划分 按城市道路系统的地位、交通功能和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分为四类。 ⑴快速路。快速路主要为城市长距离交通服务。 ⑵主干路。主干路是城市道路网的骨架。 ⑶次干路。次干路配合主干路组成城市道路网,它是城市交通干路。

⑷支路。支路是一个地区(如居住区)内的道路,以服务功能为主。 二、路基 路基是按照路线位置和一定技术要求修筑的作为路面基础的带状构造物。 ㈠路基基本构造。是指路基填挖高度、路基宽度、路肩宽度、路基边坡等。 ㈡路基的作用 是路面的基础,是路面的支撑结构物。高于原地面的填方路基称为路堤,低于原地面的挖方路基称为路堑。路面底面以下80cm范围内的路基部分称为路床。 ㈢路基的基本要求 1.路基结构物的整体必须具有足够的稳定性 2.路基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水温稳定性 水温稳定性是指强度和刚度在自然因素的影响下的变化幅度。 ㈣路基形式

织物结构

第4章联合组织 什么是联合组织? 联合组织是由两种及两种以上的原组织或变化组织,运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联合而成的组织,在织物表面呈现几何图形或小花纹等外观效应。 联合组织的分类: 1、条格组织; 2、绉组织; 3、透孔组织; 4、蜂巢组织;5、凸条组织;6、网目组织;7、小提花组织。 4.1条格组织 条格组织的获得: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织并列配置而成。 分类:纵条纹组织、横条纹组织和格子组织。 4.1.1纵条纹组织 1.经纱根数的确定: 织物条纹的宽度、组织的特性、经纬纱的密度及条纹的条数。当Pj相同时则: Rj=Pj xa+Pjb+Pjc+…… 当Pj不相同时则: Rj=Pj1a+Pj2b+Pj3c+ …… (注:还应对Rj进行适当的修正) 2.纬纱根数的确定: Rw =各基础组织纬纱循环数的最小公倍数 例如:某纵条纹组织织物,第一条纵条纹由平纹 组织构成,宽度为1.4cm,密度为5 4 根/cm;第二纵条纹由5/3 经面缎纹组 织构成,宽度为2.2cm,密度为7 1 根/cm,试求该组织织物其组织循环经 纬纱根数。 RjI=54×1.4=75.6根 修正为76根 Rj2=71×2.2=156.2根 修正为155根 Rj=76+155=231根 RW=组织循环纬纱根数的最小公倍数=10根 3.纵条纹组织的作图及注意事项: 1)同一组织构成条纹时,可采用底片翻转法。 如:和斜纹构成纵条组织

2)组织的性质决定不能获得良好的外观效应,可在分界 线处增加或减少经纱的根数,其原则是:在不增加综 页的前提下,将组织中的经纱加以调整,已获得良好 的外观。 a)、减少经纱的例子: b)、增加经纱根数的例子: 如:斜纹和经面缎纹 无论怎样调整经纱的根数其分界线处两根相邻的经纱也不会成底片关系,故增加两根经纱。 其组织为:经重平 c)、也可在分界线处增加一根色纱,也可获得较 好的外观效应。 3)设计纵条纹组织织物时,必须注意所选用的各条纹的经纱的交织次数不要差异太大,否则将造成经缩的显著不一样。如果经纱缩率差异太大,则要采用双经轴织造,就必然会增加织造的困难。 4.纵条纹组织织物的上机 穿综:穿综主要采用分区间断穿法; 用途:纵条纹组织在棉、毛、丝织物中广泛应用。

神经元的结构、分类和功能

神经元的结构、分类和功能: 神经系统的细胞构成包括两类细胞: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一般将神经细胞称作神经元(neuron),被认为是神经系统行使功能、信息处理最基本的单位。而胶质细胞则主要起支持、营养和保护的作用,但随着人们积累知识的增加,逐渐发现胶质细胞也能够行使一些特殊的生理功能。 在人类的中枢神经系统中约含有1011个神经元,其种类很多,大小、形态以及功能相差很大,但它们也具有一些共性,例如突起。我们以运动神经元为例介绍神经元的典型结构,如图2-37所示。与一般的细胞一样,神经元也是由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组成的胞体(cell body)和一些突起(neurite)构成的。胞体为代谢和营养的中心,直径大小在μm级别。除胞体外,与神经元行使功能密切相关的结构是各种各样的特异性突起,也称为神经纤维。其中自胞体一侧发出、较细长的圆柱形突起为轴突(axon),每个运动神经元一般只有一个轴突,其功能是信息的输出通道,代表着神经元的输出端;同时还可以借助轴浆进行物质的运输,主要包括由胞体合成的神经递质、激素以及内源性的神经营养物质,这种运输称为轴浆运输。轴突从胞体发出的部位呈椎状隆起,称为轴丘(axon hillock),并逐渐变细形成轴突的起始段(initial segmeng),这一部分的功能及其重要,它是神经元产生冲动的起始部位,并随后继续沿着轴突向外传导。轴突通常被髓鞘(myelin)包裹,但并非是完全的将其包裹,而是分段包裹,髓鞘之间裸露的地方为郎飞结(node of Ranvier),其上含有大量的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轴突末梢(aoxn terminal)膨大的部分称为突触小体(synaptic knob),这是信息在某个神经元传递的终点,它能与另一个神经元或者效应器细胞相接触,并通过突触结构(synapse)进行信息的传递。 神经元中另一类重要的突起为树突(dendritic),一般是从胞体向外发散和延伸构成,数量较多,由于与树枝的分布类似而得名,是神经元进行信息接收的部位。树突表面长出的一些小的突起称为树突棘(dendritic spine),数目不等,它们的大小、形态数量与神经元发育和功能有关。当神经元活动较为频繁时,树突棘的数量和形状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是神经元可塑性研究的重要方面。轴突和树突的作用反映了功能两极分化的基本原理。

织物的分类及基本结构

第10章织物的分类及基本结构 第1节织物的分类 ——由纺织纤维和纱线制成的柔软而具有一定力学性质和厚度的制品。 包括:机织物、针织物、非织造布、编织物、特种织物等 严格意义上说,片状织物在厚度方向也存在变化,是典型的三维结构,但织物一般看作二维 1. 织物的基本概念 (1)机织物 ——由纱线在机织设备上按一定规律交织成的制品 一般为两组纱线垂直交织 织造由织前准备、织造和织坯整理三个工序组成。 织前准备工序包括络筒、整经、浆纱、穿经、卷纬等工序。 织造由开口、送经、引纬、打纬和卷取五大运动构成。 织坯整理工序一般包括检验、修织、清刷、烘布、折叠、分等和成包等过程。 现代织造技术中最关键的突破是抛弃传统的梭子引纬原理,直接从专门设计安装的大卷装筒子上抽取纬纱,不用梭子和纬管而采取其它引纬器件把纬纱引入梭口中。一般把这种不采用梭子的织机称为无梭织机。 (2)针织物 由一组或多组纱线在针织机上彼此成圈连接而成的制品 线圈是针织物的基本结构单元,也是该织物有别于其他织物的标志

(3)非织造布 ——由纤维、纱线或长丝,用机械、化学或物理的方法使之粘结或结合而成的薄片状或毡状的结构物 主特征是纤维成网、固着成形的片状材料。 但不包含机织、针织、簇绒和传统的毡制、纸制产品。 (4)编结物 ——以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条状物,相互错位、卡位交织在一起, 为机织和针织的源头 结构和造型复杂仍属本类 示意图 2. 织物的基本分类方法 2.1 按原料构成分 (1)按纤维原料分 纯纺织物、混纺织物和交织织物。 交织织物——经纱或纬纱采用不同原料的纱线的机织物或两种或以上不同原料纱线并合(或间隔)制成的针织物 (2)按纱线的类别分 纱织物、线织物、半线织物、花式线织物、长丝织物。 半线织物——经纬纱分别采用股线和单纱制成的机织物或单纱股线并合或间隔制成的针织物

道路工程的组成与分类

. 道路工程的组成与分类 ㈠道路的组成 公路、城市道路、厂矿道路、林区道路及乡按所在位置、交通性质及其使用特点,可分为: 村道路等。 1.公路的组成 ⑴线形组成。公路线形是指公路中线的空间几何形状和尺寸。 ⑵结构组成。公路的结构是承受荷载和自然因素影响的结构物,它包括路基、路面、桥涵、隧道、排水系统、防护工程、特殊构造物及交通服务设施等。 城市道路的组成2. (和路面三大部分。包括排水系统及防护工程等)道路工程的主体是路线、路基 ㈡道路的等级划分 公路的等级划分。根据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二、三、四级1. 5个等级。 全部个以上车道,设有中央分隔带,4⑴高速公路。高速公路是具有4个或全部立体交叉,控制出入,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高速行驶的公路。 . ⑵一级公路。一级公路与高速公路设施基本相同。一级公路只是部分控制出入 ⑶二级公路。二级公路是中等以上城市的干线公路。 ⑷三级公路。三级公路是沟通县、城镇之间的集散公路。 ⑸四级公路。四级公路是沟通乡、村等地的地方公路。 城市道路的等级划分2. 按城市道路系统的地位、交通功能和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分为四类。 ⑴快速路。快速路主要为城市长距离交通服务。 ⑵主干路。主干路是城市道路网的骨架。 ⑶次干路。次干路配合主干路组成城市道路网,它是城市交通干路。 . . 内的道路,以服务功能为主。如居住区)⑷支路。支路是一个地区( 二、路基 路基是按照路线位置和一定技术要求修筑的作为路面基础的带状构造物。 ㈠路基基本构造。是指路基填挖高度、路基宽度、路肩宽度、路基边坡等。 ㈡路基的作用 低于原地面的挖方高于原地面的填方路基称为路堤,是路面的基础,是路面的支撑结构物。路基称为路堑。路面底面以下范围内的路基部分称为路床。80cm ㈢路基的基本要求 1.路基结构物的整体必须具有足够的稳定性

(完整word版)织物结构与设计问答题答案

参考答案 二、问答题 1.分别说明织物、织物组织、织物结构的含义。 织物广义上讲,由纱线或纤维按照一定的加工方法构成的片状物叫做织物。机织物是指由相互垂直排列的两个系统的纱线,在织机上按一定规律交织而成的制品。织物结构指经纬纱在织物中相互配合及交织的情况。即经纬纱在织物中所处的几何形态。在织物中经纱和纬纱相互交错或彼此沉浮的规律叫做织物组织。 2.说明组织点、组织循环及组织点飞数的含义。 经纬纱相交处叫做组织点。织物中经、纬组织点浮沉规律达到重复时,称为一个组织循环,用一个组织循环可以表示整个织物组织。是表示织物中相应组织点位置关系的一个参数。组织点飞数是指同一个系统中相邻两根纱线上相应经(纬)组织点的位置关系,即相应经(纬)组织点间相距的组织点数。飞数用S来表示,分为经向飞数Sj与纬向飞数Sw。 3.什么是上机图?包括哪几部分?各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上机图是表示织物上机织造工艺条件的图解。上机图由组织图、穿筘图、穿综图、纹板图四部分组成。组织图表示织物中经纬纱的交织规律。穿综图是表示组织图中每根经纱穿入各页综片的顺序的图解。穿筘图表示每筘齿穿入的经纱根数。纹板图(提综图)是控制综框运动规律的图解。 4.穿综的原则是什么?主要的穿综方法有哪些,分别适用于哪些织物? 穿综原则:把交织规律相同的经纱一般穿入同一页综片中,而交织规律不同的经纱必须分别穿在不同的综片中。顺穿法适用于组织循环较小织物经密不大时。飞穿法适用于组织循环Rj不大,而织物经密Pj较大,在踏盘织机上织造,可以减少综丝密度。照图穿法适用于组织循环较大,且在一个组织循环中有若干根经纱的交织规律相同。为了减少综片数,把交织规律相同的经纱穿入同一片综中。间断穿法适用于两种组织合并成的条格组织织物。分区穿法适用于在一个组织循环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组织的经纱相间排列构成的织物。 5.试述分析织物的步骤。并说明确定织物经纬向的依据有哪些。 (一)取样(二)确定织物的正反面(三)确定织物的经纬向(四)测定织物的经纬纱密度(五)测定经纬纱缩率(六)测定织物的经纬纱号数(支数)(七)确定织物的成品重量(八)分析织物组织 1、如被分析织物的样品有布边,则与布边平行的纱线为经纱,与布边垂直的纱线为纬纱。 2、坯布中有浆份的是经纱,不含浆份的是纬纱。 3、一般织物密度大的方向为经向,密度小的方向为纬向。 4、筘痕明显的织物,筘痕方向为经纱 5、若织物中纱线的一个方向是股线,另一个方向为单纱时,则通常股线为经纱,单纱为纬纱。 6、若单纱织物的成纱捻向不同,则Z捻纱为经纱,S捻纱为纬纱。 7、若织物成纱的捻度不同时,则捻度大的为经纱,捻度小的为纬纱。 8、如织物的经纬纱号数(支数)捻向、捻度都差异不大,则纱线条干均匀、光泽较好的为经纱。 9、若织物有一个系统的纱线具有多种不同号数时,这个方向则为经纱。10、不同原料的交织物中,一般棉毛或棉麻交织的织物,棉为经纱;毛丝交织物中,丝为经纱;毛丝棉交织物中,则丝、棉为经纱;天然丝与绢丝交织物中、天然丝与人造丝交织物中,则天然丝为经纱。由于织物的用途极为广泛,因而对织物原料和组织结构的要求也是多种多样,因此在判断时,还要根据织物的具体情况进行确定。 6.说明织物组织的分析方法及拆纱分析法适用的范围。 1、拆线法,适用于起绒组织、毛巾组织、纱罗组织、多层组织、组织结构复杂的组织。首先正确判断织物的经纬向和 (2)分 (1)拆纱做纱缨,将纱线从角上拆去直到做出纱缨,其宽度应在5mm~10mm之间。 正反面,然后在任意一个角开始分析。 析2、直接观察法,该方法适合于分析单层、密度较小、纱号较大、结构较简单的组织。方法:将照布镜放在布样上观察组织点,然后依次填入意匠纸的方格中即可。3、局部分析法,该方法多用于大提花织物,起花组织织物。 7.说明三原组织的基本特征。 ①在一个组织循环内,组织点飞数是常数;②在一个组织循环内,每根经纱与每根纬纱上只有一个单独的经(纬)组织点,其余的均为纬(经)组织点——在一个组织循环内,每根经纬纱只交织一次——即Rj=Rw 8.说明平纹组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应用的织物。 特征:因经纬纱每间隔一根纱线就进行一次交织,交织最频繁,屈曲最多,使织物挺括,结构紧密,质地坚牢,平整,手感较硬。平纹组织由于组织简单,上机工艺简单,结构紧密,应用很广泛。棉织物:①平布:经纬纱的密度、线密度近似,织物表面平整、坚牢、耐磨。②府绸:Pj>Pw(5/3)经纱细,纬纱粗,织物外观细密,条干均匀,排列整齐,表面光洁,匀称,纱线弯曲厉害, 由经纱弯曲点形成菱形颗粒状,手感滑软如绸。毛织物:凡立丁、派力司为轻薄型精纺毛织物;粗平花呢为精纺花呢;法兰绒、钢花呢为粗纺毛织物 9.平纹隐条、隐格织物是怎样形成条、格的? 利用纱线捻向不同对光线的反射不同的原理,经纱采用不同捻向的纱线,按一定的规律相间排列,在平纹织物表面会出现若隐若现的纵向条纹,形成隐条织物。如果经纬纱都采用两种捻向的纱线配合,则形成隐格效应。 10.机织泡泡纱的形成原理是什么?

牙齿的结构、功能和分类

牙齿的结构、功能和分类 牙齿是指人和动物嘴中具有一定形态的高度钙化的组织,有咀嚼、帮助发音和保持面部外形的功能。牙齿不仅能咀嚼食物、帮助发音,而且对面容的美有很大影响。人们常把牙齿作为衡量健美的重要标志之一。 一、牙齿结构 牙齿(又称“牙”或“齿”),是人体中最坚硬的器官,分为牙冠、牙颈和牙根三部分。又分为牙釉质(珐琅质)、牙本质(象牙质)、牙髓(神经腺)等。 二、牙齿生长 人一生有乳牙(共20个)和恒牙(28~32个)两副牙齿。 乳牙:出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12个月后未萌出者为乳牙萌出延迟。乳牙萌出顺序一般为下颌先于上颌、自前向后,约于2.5岁时乳牙出齐。乳牙萌出时间个体差异较大,与遗传、内分泌、食物性状有关。 恒牙:6岁左右萌出第一颗恒牙(第一恒磨牙,在第二乳磨牙之后,又称6龄齿);6~12岁阶段乳牙逐个被同位恒牙替换,其中第1、2前磨牙代替第1、2乳磨牙,此期为混合牙列期;12岁萌出第二恒磨牙;约在18岁以后萌出第三恒磨牙(智齿),也有终生第三恒磨牙不萌出者。

三、牙齿的分类和功能 如果按牙齿的生长时间分类可分为乳牙和恒牙,如果按形态及功能分类,牙齿又分为四类。 切牙:位于口腔前部,共8个,其主要功能为切割食物。 尖牙:位于口角处,共4个,牙冠粗壮,牙根长而粗,主要功能是为穿刺和撕裂食物。 前磨牙:又称双尖牙,位于尖牙之后,磨牙之前,共8个。其主要功能是为了协助尖牙撕裂及协助磨牙捣碎食物的作用。 磨牙:位于前磨牙之后,共12个,结构复杂,作用是磨碎食物。切牙和尖牙位于口腔前庭前部,口角之前,合称为前牙;前磨牙和磨牙位于口角之后,合称后牙。 由于牙齿和牙槽骨的支持,牙弓形态和咬合关系的正常,才会使人的面部和唇颊部显得丰满。而当人们讲话和微笑时,整齐而洁白的牙齿,更能显现人的健康和美丽。相反,如果牙弓发育不正常,牙齿排列紊乱,参差不齐,面容就会显得不协调。如果牙齿缺失太多,唇颊部失去支持而凹陷,就会使人的面容显得苍老、消瘦。

专题一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分类

中考复习专题一物质的组成、构成和分类 班级姓名组名家长签字【探究目标】 1、理解元素的涵义,知道元素的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描述元素与原子的区别。 2、知道物质的简单分类,能据此区分一些常见物质。 3、正确描述分子、原子、离子概念的含义、区别与联系。 4、准确描述原子构成,认识常见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探索导航】 〖活动一〗基础知识回顾 要求:(1)浏览教材并填写下面知识网络 (2)想一想,对于基础知识你还有那些不明白的地方? 1、元素 (1)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据元素原子结构和化学性质,元素可分为金属元素、和。元素在地壳中含量(按质量分数的由大到小)依次为: 2、物质的简单分类 单质 单质 单质 物 物 混合物 物质 氧化物 酸 碱 盐 氧化物 氧化物 无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CH4 C2H5OH CH3OH CH3COOH

(1)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与联系(2)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 (3)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 3、分子、原子、离子的区别与联系

4、原子的结构 ①每个质子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1 ②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电荷。 ③决定种类。 原子核 原中子 子①质量约等于(或)质量的1/1836。 ②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电荷。 ③核外电子分层排布,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活动二〗、重点疑点讨论 1、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微粒一定是同种元素吗?请举例说明。 2、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吗?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吗? 3、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1或2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吗? 最外层电子数是8的微粒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吗? 4、分子能否保持物质的所有性质? 只有分子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吗? 5、分子一定比原子大吗? 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吗? 6、任何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吗?怎样理解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活动三〗、解题方法指导 1,现有C、H、O、Na、Cu、S六种元素,从中选出相关元素组成下列类别物质的化学式:(每一类各写两例) ?单质_____________ ?酸_____________ ?碱_____________ ?盐_____________ ?氧化物____________?有机物_____________

桥梁的结构及分类(最新整理)

桥梁的结构及分类 1、桥梁一般讲由上部结构、下部结构和附属构造物组成,上部指主要承重结构和桥面系;下部结构包括桥台、桥墩和基础;附属构造物则指桥头搭板、锥形护坡、护岸、导流工程等。 2、桥梁的分类:按使用性分为公路桥、公铁两用桥、人行桥、机耕桥、过水桥等。

按材料类型分为木桥、圬工桥、钢筋砼桥、预应力桥、钢桥 桥梁分类多孔跨径总长L(米)单孔跨径L0(米) 特大桥L≥500L0≥100 大桥L≥100L0≥40 中桥30

织物结构设计试卷

《织物结构设计 》期末考试卷 (A )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织物组织:在织物中经、纬相互浮沉交织的规律,称为织物组织。 2、平均浮长:组织循环数与纱线在组织循环内的交错次数的比称为平均浮长。 3、经向飞数:沿经纱方向数的相邻两根经纱上相应两个组织点间相距的组织点数,称为经向飞数,用S j 表示。 4、总紧度:织物中经纬纱的总覆盖面积与织物全部面积之比。 5、屈曲波高:经、纬纱屈曲的波峰与波谷的横截面中心之间的垂直距离称为该系统纱线的屈曲波高。 二、简答题 〖共计20分〗 1、简述顺穿法的优点和缺点。(5分) 答:顺穿法的优点:操作简便,不宜出错。 顺穿法的缺点:① 经纱循环数大时,综框数增加,会造成上机困难。② 经纱密度过大,综框数又少,则在开口时经纱与综丝严重摩擦,易造成断头或开口不清。 2、简述绉组织产生绉效应的形成原理。(5分) 答:在一个组织循环内,经、纬纱的浮长长短不一,又沿不同方向交错配置。浮线较长的组织点,经、纬纱之间结构较松;而浮线短的组织点,经、纬纱之间结构较紧。结构较松的长浮线分布在结构较紧的短浮线之间,较松的组织点就在较紧的组织点间微微凸起,形成细小的颗粒状。细小的颗粒均匀分布在织物表面形成绉效应。 3、保证管状组织折幅处组织连续的两个必要条件是什么?(5分) 答:① 纬向飞数Sw 为常数;② 总经根数mj = RjZ ±Sw 是保证管状组织折幅处组织连续的两个必要条件。 4、表里两层连接的方式不同,可以获得哪几种双层织物?(5分) 答:① 连接上、下层两侧,构成管状织物; ② 连接上、下层一侧,构成双幅或多幅织物; ③ 在管状和双幅织物的基础上,加部分单层织物,可以构成袋织物; ④ 根据配色花纹的图案,使表里两层相互交换,构成表里换层织物; ⑤ 用不同的接结方法,使两层织物紧密地连接在一起,构成表里接结织物。 三、作图题 〖共计65分〗 1、试分别作出1 22 3 变化经重平、变化纬重平和变化方平的组织图。(10分) 解:

桥梁的组成和分类(1)

第一章桥梁的组成和分类 一.桥梁的基本组成部分 一般桥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桥跨结构是在线路中断时跨越障碍的主要承载结构。 桥墩和桥台是支承桥跨结构并将恒载和车辆等活载传至地基的建筑物。通常设置在桥两端的称为桥台,桥台与路堤相街接,以抵御路堤土压力,防止堤填土的滑坡和坍落。单孔桥没有中间桥墩。 基础是桥墩和桥台中使全部荷载传至地基的底部奠基部分。是确保桥梁能安全使用的关键。 上部结构是指桥梁的桥跨结构。 下部结构是指桥梁的桥墩或桥台。 支座是桥梁在桥跨结构与桥墩或桥台的支承处所设置的传力装置。 锥形护坡是指在路堤与桥台街接处,在桥台两侧设置石砌护坡,为保证迎水部分路堤坡的稳定。 低水位是指在枯水季节如丘而止最低水位。 高水位是指在洪峰河流中最高水位。 设计洪水位是指桥梁设计中按规定的设计洪水频率计算所得的高水位。 净跨径对于梁式桥是设计洪水位上相邻两桥墩(或桥台)之间的净距,对于拱式桥是每孔拱跨两个拱脚截面最低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总跨径是多孔桥梁中各孔净跨径的总和,也称桥梁孔径,它反映了桥下宣泄洪水的能力。

计算跨径对于具有支座的桥梁,是指桥跨结构相邻两个支座中心之间的距离,对于拱式桥,是两相邻拱脚截面形心点之间水平距离。国为拱圈(或拱肋)各载面形心点的连线称为拱轴线。 桥梁全长简称桥长,是桥梁两端两个桥台的侧墙或八字墙后端点之间的距离,对于无桥台的桥梁为桥面系行车道的全长。在一条线路中,桥梁和涵洞总长的比重反映它们在整段线路建设中的重要程度。 桥梁高度简称桥高,是指桥面与低水位之间的高差,桥高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桥梁施工的难易性。 桥下净空高度是设计洪水位或计算通航水位至桥跨结构最下缘之间的距离,不小于对该河流通航所规定的净空高度。 建筑高度是桥上行车路面(或轨顶)标高至桥跨结构最下缘之间的距离,它不仅与桥梁结构的体系和路径的大小有关,而且还随行车部分在桥上布置的高度位置而异。 公路(或铁路)定线中所确定的桥面(或轨顶)标高,对通航净粉顶部标高之差,又称为容许建筑高度。 净矢高是从拱顶截面下缘至相邻拱脚截面下缘最低点之连线的垂直距离。 计算矢高是从拱顶截面形心至相邻两拱脚截面形之连线的垂直距离。 矢跨比是拱桥中拱圈(或拱肋)的计算矢高与计算跨径之比,也称拱矢度,它是反映拱桥受力特性的一个重要指标。 此外,我国《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规定,对标准设计或新建桥涵路径在60m以下时,一般均就尽量采用标准跨径。对于梁式桥,它是指两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