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电厂清洁生产指标等级

火电厂清洁生产指标等级
火电厂清洁生产指标等级

锗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

锗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目次 前言.............................................................................................................................................. II 1 适用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评价指标体系 (2) 5 评价方法 (9) 6 指标解释与数据来源 (10)

1 适用范围 本指标体系规定了高纯二氧化锗、区熔锗锭生产企业清洁生产的一般要求。本指标体系将清洁生产评价指标分为六类,即生产工艺及装备指标、资源能源消耗指标、资源综合利用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产品特征指标和清洁生产管理指标。 本指标体系适用于以锗精矿、再生锗原料为原料生产高纯二氧化锗、区熔锗锭的锗生产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清洁生产潜力与机会的判断、清洁生产绩效评定和清洁生产绩效公告制度,也适用于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证、环保领跑者等环境管理制度。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指标体系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指标体系。 GB 18599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GB 24789 用水单位水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GB 29413 锗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GBZ 2.1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 GB/T 11069 高纯二氧化锗 GB/T 11070 还原锗锭 GB/T 11071 区熔锗锭 GB/T 23331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GB/T 24001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YS/T 13 高纯四氯化锗 YS/T 300 锗精矿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通则》(试行稿)(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2013年第33号公告) 3 术语和定义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通则》(试行稿)所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标体系。 3.1 锗行业 本指标体系所指锗行业包括以锗精矿、再生锗为原料生产高纯四氯化锗、高纯二氧化锗、区熔锗锭的锗生产型企业。 3.2 限定性指标 指对清洁生产有重大影响或者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必须严格执行、在对锗生产企业进行清洁生产水平评定时必须首先满足的先决指标。本指标体系将限定性指标确定为:单位产品综合能耗、生产用新鲜水量、冶炼综合回收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单位产品特征污染物产生量、环境法律法规标准、废物处理处置、环境应急等指标。

电镀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表面处理

电镀行业清洁生产 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二○一三年九月

目录 1 前言 (1) 2 电镀行业概况 (2) 2.1 电镀生产和消耗情况 (2) 2.2 生产工艺概述 (2) 2.3 生产过程污染情况 (4) 2.4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6) 3 指标体系的指导思想及依据 (6) 3.1 指导思想 (6) 3.2 主要依据 (7) 4 标准制定的主要工作步骤 (7) 4.1 成立电镀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专家小组 (7) 4.2 资料查阅 (9) 4.3 对国内主要电镀企业进行调研 (9) 5 国内外标准研究 (10) 5.1 主要国内相关行业标准 (10) 5.2 国外相关行业标准 (10) 5.3 能耗、水耗指标对比分析 (12) 6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13) 6.1 指标体系适用范围的确定 (13) 6.2 指标选取原则 (13) 6.3 指标体系主要内容 (14)

1 前言 电镀是利用电解在制件表面形成均匀、致密、结合良好的金属或合金沉积层的过程。是工业产业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电镀工业是通用性强、使用面广、跨行业、跨部门的生产技术。电镀工艺可改变金属以及非金属的表面属性,如抗腐蚀性、外观装饰性、可焊性、耐磨性等。某些特殊的功能性镀层,已是电子工业和尖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电镀企业集中分布在一些工业部门:30%左右的电镀企业分布在机器制造工业,20%左右在轻工业,20%在电子工业,其余主要分布在航空、航天及仪器仪表等行业。 我国规模以上电镀厂点约有1.5万个,职工总人数超过150万人,年产值超过1000亿元(包括基体材料价值)。由于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与之配套的电镀业发展迅速,主流电镀企业大量引进先进的电镀设备和工艺,已赶上国际先进水平,但是,我国电镀行业发展不平衡,仍有许多工艺设备落后、污染严重的小电镀厂。 2002年6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并于2012进行修订。清洁生产促进法的制定和颁布,为我国清洁生产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 清洁生产审核作为清洁生产的重要工具,已经收到很大成效。制定电镀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对清洁生产审核进行有效规范以及评价其效果变得越来越重要。此外,清洁生产审核、示范技术和管理措施的推广也迫切需要一个合理的指标体系。因此,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是推动电镀企业清洁生产工作向纵深发展和客观、科学考查企业清洁生产程度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为此,《电镀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首次于2005年6月发布。2007年发布电镀行业清洁生产标准,并要求每3~5年修订一次。 此次修订在《电镀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2005年版本和《清洁生产标准电镀行业》2007年版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电镀工业最新的行业发展、资源能源消耗、污染物产生以及企业环境管理等状况,加以补充调整。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研究中心组织协调中国表面工程协会清洁生产指导工作委员会和北京表面工程协会负责整合修订工作,起草《电镀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以下简称《评价指标体系》。

电镀厂清洁生产审核报告

电镀厂清洁生产审核报告

目录 前言1 0.1任务由来 (1) 0.2企业基本概况 (1) 0.3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启动情况 (1) 0.4外部专家的指导和帮助 (2) 第一章筹划和组织3 1.1领导的支持 (3) 1.2组建清洁生产审核小组 (3) 1.3制定工作计划 (4) 1.4宣传和教育 (5) 1.4.1 清洁生产审核小组培训 (5) 1.4.2 全厂员工的宣传教育 (6) 1.5克服障碍 (7) 第二章预审核9 2.1企业概况 (9) 2.1.1基本情况 (9) 2.1.2地理环境 (9) 2.1.3厂区平面布置 (10) 2.1.4企业组织架构 (11) 2.2企业生产状况 (11) 2.2.1主要产品 (11) 2.2.2原辅材料基本情况 (12) 2.2.3水供应及消耗情况 (14) 2.2.4能量供应及消耗情况 (15) 2.2.5主要设备 (16)

2.2.7 电镀操作说明及产污环节 (17) 2.3管理情况 (20) 2.4环境保护 (20) 2.4.1环境保护基本情况 (20) 2.4.2环评批复情况 (20) 2.4.3废水 (21) 2.4.4废气 (23) 2.4.5固废物 (23) 2.4.6噪声 (24) 2.4.7环保现状与环保文件相符性分析 (26) 2.5企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6) 2.5.1原辅材料、水及能源利用方面 (26) 2.5.2技术工艺方面 (27) 2.5.3 设备方面 (27) 2.5.4过程控制方面 (27) 2.5.5产品方面 (27) 2.5.6废弃物方面 (27) 2.5.7管理和员工方面 (27) 2.6 企业目前清洁生产水平分析 (28) 2.7确定审核重点 (30) 2.7.1备选审核重点的识别 (30) 2.7.2审核重点的确定 (30) 2.8 设置清洁生产目标 (30) 2.9无/低费清洁生产方案的产生(1) (31) 第三章审核33

生物制品制造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doc

生物制品制造业(生物制剂)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征求意见稿)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布环境保护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目录 前言 ............................................................................................................................................. I I 1 适用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评价指标体系 (3) 5 评价方法 (6) 6 指标解释与数据来源 (7)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指导和推动生物制品制造企业依法实施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和避免污染物的产生,保护和改善环境,制定生物制品制造业(生物制剂)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以下简称“指标体系”)。 本指标体系依据综合评价所得分值将清洁生产等级划分为三级,Ⅰ级为国际清洁生产领先水平;Ⅱ级为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Ⅲ级为国内清洁生产基本水平。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本评价指标体系将适时修订。 本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为首次发布。 本指标体系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制订。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正丰易科环保科技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本指标体系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负责解释。 本指标体系自公布之日起试行。

1 适用范围 本指标体系规定了血液制品企业清洁生产的一般要求。本指标体系将清洁生产指标分为六类,即生产工艺及设备要求、资源和能源消耗指标、资源综合利用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产品特征指标和清洁生产管理指标。 本指标体系适用于血液制品生产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清洁生产潜力与机会的判断以及清洁生产绩效评定和清洁生产绩效公告制度,也适用于新建或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环保核查、行业准入等管理制度。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指标体系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指标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七十二号) 《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16号)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通则》(试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2013年第3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5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三部) GB2589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GB11914 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盐法 GB12348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6297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8597 危险废弃物贮存污染控制指标 GB18599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GB21905 提取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21907 生物工程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T 24001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HJ/T91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标体系。 3.1 清洁生产 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3.2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由相互联系、相对独立、互相补充的系列清洁生产水平评价指标所组成的,用于评价清洁生产水平的指标集合。

《包装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包装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布

目 录 前 言 (1) 1 包装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适用范围 (2) 2 包装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结构 (2) 3 包装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的评价基准值和权重值 (5) 4 包装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考核评分计算方法 (10) 4.1 定量评价指标的考核评分计算 (10) 4.2 定性评价指标的考核评分计算 (12) 4.3 综合评价指数的考核评分计算 (12) 4.4 包装行业清洁生产企业的评定 (13) 5 指标解释 (14)

前言 为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指导和推动包装企业依法实施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和避免污染物的产生,保护和改善环境,制定《包装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以下简称“指标体系”)。 本指标体系主要用于评价包装企业的清洁生产水平,作为创建清洁生产先进企业的主要依据,并为企业推行清洁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本指标体系依据综合评价所得分值将企业清洁生产等级划分为两级,即代表国内先进水平的“清洁生产先进企业”和代表国内一般水平的“清洁生产企业”。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本指标体系每3-5年修订一次。 本指标体系由中国包装联合会起草。 本指标体系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解释。 本指标体系自发布之日起试行。

1 包装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适用范围 本指标体系适用于以纸、塑料、金属为原料的包装生产企业。 2 包装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结构 根据清洁生产的原则要求和指标的可度量性,本评价指标体系分为定量评价和定性要求两大部分。 定量评价指标选取了有代表性的、能反映“节能”、“降耗”、“减污”和“增效”等有关清洁生产最终目标的指标,建立评价模式。通过对各项指标的实际达到值、评价基准值和指标的权重值进行计算和评分,综合考评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状况和企业清洁生产程度。 定性评价指标主要根据国家有关推行清洁生产的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政策、资源环境保护政策规定以及行业发展规划选取,用于定性考核企业对有关政策法规的符合性及其清洁生产工作实施情况。 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分为一级评价指标和二级评价指标两个层次。一级评价指标包括资源与能源消耗、产品特征、污染物产生、资源综合利用以及生产环境、工艺与劳动安全卫生管理五项指标。二级评价指标是一级评价指标之下,代表包装行业清洁生产特点的、具体的、可操作的、可验证的若干指标。 包装行业清洁生产定量、定性评价指标体系框架见图1、图2、图3所示。 图1 包装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结构

电镀行业环境影响评价中清洁生产分析方法探讨_以珠三角地区为例

2010 年 第 8 期 第 37 卷 总第 208 期
广 东 化 工 https://www.360docs.net/doc/5e6048582.html,
· 121 ·
环境保护
电镀行业环境影响评价中清洁生产分析方法 探讨—以珠三角地区为例
李静 1,陈志良 2,邓毛程 1
(1.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食品与生物工程系,广东 广州 510300;2.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广东 广州 510655)
[摘 要]文章阐述了电镀行业中清洁生产的必要性与有效性,结合珠三角地区典型电镀企业的特点,从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清洁生产分析的 角度,探讨了区域电镀行业适用的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并给出适合区域电镀行业特点的清洁生产预案。 [关键词]清洁生产;电镀行业;环境影响评价(EIA) [中图分类号]X3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865(2010)08-0121-04
Countermeasure for Electroplate Industries to Implement Cleaner Production in EIA
Li Jing1, Chen Zhiliang2, Deng Maocheng1 (1. Department of Food and Bioengineering, Guangdong Industry Technical College, Guangzhou 510300;2. South China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Ministry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China, Guangzhou 510655, China)
Abstract: The paper discussed the possibility and benefit of cleaner production in electroplate industries. With point of view of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EIA), the distinct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the method of evaluation was put forward based on the typical cases of the Pearl River Delta. Finally, the paper offered some prearrangements of cleaner production on electroplate industry for reference. Keywords: cleaner production;electroplate industry;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EIA)
清洁生产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应用于生产过程、 产品和 服务中,以增加生态效益和减少人类及环境的风险[1]。在生产 过程中节约材料和能源, 淘汰有毒原材料, 降低废弃物的数量 和毒性; 减少产品从原材料提炼到产品最终处置的生命周期中 的不利影响。 清洁生产由于从源头控制出发, 在削减污染方面 具有明显优点而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的污染防治一般采用末端控制的方 式,不但运行成本高,浪费自然资源,而且治理过程中只是污 染物转移,并不能根除污染。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 例》规定,“工业建设项目应当采用能耗物耗小、污染物产生 量少的清洁生产工艺,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防止环境污染和生 态破坏”。 2003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的实施, 标志着我国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文章 从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中清洁生产章节的编制方法出发, 分析其 实施的重要性,并结合珠江三角洲地区(简称珠三角)的典型电 镀企业案例, 对评价指标的选取、 评价方法及电镀生产的清洁 预案编制方面作了探讨和总结。
1 电镀行业实施清洁生产的必要性
1.1 清洁生产的必要性
水平的重要手段,能使企业更加严格地自我运作,而正常、健 康地运转和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我国许多企业的管理 水平虽然有所提高,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原材料 和能源消耗及单位废弃物产生量仍然高于国外同行。 因此, 无 论是大中型企业还是乡镇企业, 如果成功推行清洁生产, 对于 企业的经济效益而言也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2)清洁生产使技术改造方向更加明确,增加生产效益。 清洁生产是一项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环境策略, 其中重 要方面就是通过控制生产过程来削减污染, 即通过工艺技术的 改进来实现污染物的源削减。 因此企业在进行技术改造时, 重 点抓住企业产生污染物最多、 污染物最难治理、 生产效益最低 的关键部位进行清洁审计和改造, 实际上为企业选取了技术改 造资金的最佳投入方向。 (3)清洁生产可降低未端治理难度和费用。清洁生产通过 源头削减废物方式, 把污染尽可能地消除在生产过程中, 大大 减轻了末端治理费用, 降低了治理技术开发的难度, 减少或消 除污染物排放, 节省了污染物控制设施的投资; 减少了污染物 设施的运转费用; 消除或降低产品因环境问题而退出市场带来 的风险费用等等。
根据文献资料显示[2-4], 我国电镀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有: (1)被镀金属原料的利用率低,资源浪费严重;(2)物料流失多, 未被充分利用的电镀原材料, 作为废物排放, 既浪费原材料又 提高了治理费用;(3)电镀单位面积的物耗、能耗和用水量高。 推行清洁生产的目标就是通过源削减和循环利用,达到节能、 节水、降耗、增收、减污等目的;(4)传统电镀行业普遍存在 技术落后、 自动化程度差、 管理水平低、 资源消耗高、 产污大、 污染防治水平低的特点, 最终导致污染治理成本高居不下, 污 染事故时有发生。 从珠三角地区电镀企业的现状来看, 也具有上述几方面的问 题,因此开展清洁生产,合理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降低能 耗的潜力是非常巨大的,在电镀企业中开展清洁生产是必要的。
2 清洁生产指标评价体系
2.1 评价模型的选择
E = ∑∑Wij Eij
i =1 j =1 n m
采用系统评分及单项打分综合评估法[5]进行评价。
式中:E—表示综合得分;Wij—表示第 i 个项目第 j 项指 标的权重值; ij—表示第 i 个项目第 j 项指标的得分; E n—项目 个数,m—指标个数。 该评价系统以 1 为基准, 项目所得分值越高, 说明清洁生 产的能力越强。
2.2 清洁生产指标体系
1.2 清洁生产的有效性
(1)清洁生产促使管理出效益。清洁生产是提高企业管理
电镀行业的清洁生产指标基准数据是从我国已做过清洁生 产审核示范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报告中收集的数据, 参照了国内 现有的统计资料和电镀工业手册整理而得[5-6]。文章结合珠三角
[收稿日期] 2010-06-06 [基金项目]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项目资助(KH7L0601) [作者简介] 李静(1974-),女,湖北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科学。

电镀企业污染源分析及清洁生产措施

论文 摘要 关键词 长期以来,我国电镀行业以大量消耗资源的粗放型经营为特点,这不仅对环境造成了危害,也使企业效益低下,难以持续发展。随着2003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的实施以及《电镀行业清洁生产审核技术要求》(讨论稿)的出台。电镀行业今后的生存和发展必须依靠工艺与技术的进步,加强科学管理,不断提高清洁生产水平;真正走上资源低消耗、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高的可持续发展之路[1]。本文以天津市某例探讨了电镀生产过程中可采用的清洁生产措施。 1、电镀企业主要污染源 由于电镀工业使用了大量强酸、强碱、重金属溶液,甚至包括镉、氰化物、铬酐等有毒有害化学品,在工艺过程中排放了有害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废气,废水和废渣,已成为重污染行业。电镀工业中产生的废物及污染源详见表1。 2 电镀企业目前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电镀企业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厂点多、规模小 (2)装备水平低 (3)管理水平较低,经济效益差 (4)电镀污染治理水平低,有效治理率低 (5)经营粗放,原材料利用率低 (6)电镀企业实现清洁生产的措施 3 电镀企业实现清洁生产的措施 电镀企业应从原材料、生产工艺、管理等方面着手提高自身的清洁生产水平,可供参考的部分清洁生产方案见表2。 4 电镀企业清洁生产实例分析 4.1 企业概况 以天津市某电镀企业为例,分析该厂实施清洁生产的措施。该厂镀种包括镀锌、镀铜、镀镍、镀铬。该厂用于电镀的原材料年用量见表3。

表3 主要原材料用表 4.2 清洁生产措施 4.2.1 原材料的清洁性 (1)该厂采用去离子水配制溶液和清洗,减少了底液中杂质的累积,延长了镀液的使用寿命。 (2)该厂在满足质量的前提下,不使用铝、镭、汞重污染化学品,采取无氰电镀工艺。 4.2.2 生产工艺的清洁性 该厂生产过程清洁生产措施主要包括:减少带出量、提高寿命、节省水资源。 (1)镀槽之间设有挡液板; (2)镀液采用边疆循环过滤系统进行过滤,提高镀液使用寿命; (3)电镀槽后二级回收槽,回收槽中槽液定期返回电镀槽,以减少镀液带出量; (4)清洗采用三级逆流漂洗方式,以减少清洗水用量; (5)采用抑雾剂,减少铬酸雾的产生。 (6)延长工件出槽的停留时间,固定停留时间为30秒,减少镀液的带出量。 4.2.3 末端治理措施 该厂电镀废水采用混凝沉淀+离子交换法处理,工艺流程见下图。

国家已公布的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附件1 国家已公布的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一)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环保总局公告2005年第28号(2005年6月2日) 1、《钢铁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2、《氮肥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3、《电镀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二)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告2006年第87号(2006年12月1日) 1、《印染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2、《铬盐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3、《烧碱/聚氯乙烯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4、《制浆造纸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5、《铝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6、《电池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7、《煤炭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三)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告2007年第24号(2007年4月23日) 1、《包装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2、《火电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3、《磷肥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4、《轮胎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5、《铅锌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6、《陶瓷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7、《涂料制造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四)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告2007年第41号(2007年7月14日) 1、《水泥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2、《发酵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3、《纯碱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4、《机械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5、《硫酸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6、《制革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五)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告2007年第63号(2007年9月29日) 《电解金属锰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清洁生产考核指标

清洁生产考核指标 推行清洁生产应该是企业主动展开,而不是政府强制实施。但是这里也需要我们进一步简化“清洁生产审核”的相关程序,保证达到清洁生产要求的企业能够尽快得到批准。当然最为主要的还是,我们企业主和管理人员要看到“清洁生产”活动给我们带来的价值和利益,把清洁生产的相关指标作为我们日常管理的一些基本指标。这样,清洁生产工作才会被落实和推广。 生产审核不是一个活动,清洁生产审核是一个持续改善的过程。追溯到很多“第一批”、“第二批”参与清洁生产活动企业,他们很多企业积极展开清洁生产也有来自于政府方面的压力,达不到清洁生废水处理产要求就必须要搬迁到工业园区内,甚至很多企业直就是为了“为了审核通过”而开展清洁生产活动。很多在这样的情形下和这样的目的实行清洁生产的企业,在完成项目审核之后,原来的很多活动开始被荒芜。在这样的被动的环境下开展清洁生产,无疑会达不到持续“节能降耗”、防污再生、高效环保”的生产目的。要扭转这种样的观念,我们需要在很多方面进行努力和对社会进行教育宣传。 清洁生产是一个关乎民生、健康的大问题。政府和我们从业人员必须积极的宣传这样的认识问题,让全社会、全员都一起关注“节能减排”、一起关注“环境污染”,并积极的参与到环境改善的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去。其次,在清洁生产活动推行与开

展过程中,审核部门与企业要频繁的互动和检讨,就设计的目标、实施的事项、投入的设备等各方面进行评估,就实际状况进行分析和总结。不断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改善措施,在这样的螺旋式推进过程中,完善各个具体的方案,确保所制定的各项措施和方案都是可行的。再次,在完成清洁生产审核之后,企业不能够把审核当作一个终结。要维持好审核过程中大家所做出电镀废水处理善项目,企业内部还必须建立起专门的审核小组。分时段、不定期和定期对清洁生产的各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定期召集会议检讨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定期评估可以进一步改善的新案。也只有这样,清洁生产活动才会实实在在的被社会、企业接受和认可。对于“清洁生产”的理解,认为“清洁生产”的根本点是“生产”,“清洁”是对生过程和方式要求,“清洁生产”是利用最有效的资源利用方式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最终实现充分满足人类需要的一种生产方式,我们不能够为了清洁而不注重生产的结果产出效率和效果。“十一五”的最后一年的下半年,各地曾经出现过严重的“拉闸限电”的情形,主要是各地政府为了完“十一五”的节能减排指标。这样的做法给很多企业带来了非常大的损失,也给社会带来很大的隐形浪费。 姑且不评论这样的做法的正确性,但是这个现象折射出很多人对“清洁生产”的理解非常有局限性。衡量一个企业是否符合清洁生产的要求,不仅仅是采用新技术和新工艺即可解决问题,衡量一个企业是否符合清洁生产的要求关键在于“投入产出

电镀车间清洁生产

公司电镀车间清洁生产机会分析 2015在职研究生(化学工程):冯淼 摘要:以某公司电镀生产线为例,进行清洁生产分析,针对电镀过程,研究了工艺和单元操作,在电镀主盐金属平衡和水平衡的基础上,分析电镀过程的清洁生产水平,发现清洁生产机会,以电镀生产的节能、降耗、减污和增效的目的为出发点,实现电镀过程的清洁生产。 关键词:电镀过程;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机会 电镀可在材料表面进行装饰保护及获得某些新功能,作为一种表面精饰工艺广泛应用于机械、电子、仪器、仪表、轻工、航天、军工等许多领域。可以说,它是与国民经济各部门联系最密切,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但是,传统的电镀工艺技术产生大量的毒性较大的废水、废气和污泥,给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因此,在提高电镀质量的同时,必须充分注意电镀的三废给环境带来的危害,采用电清洁生产技术能最大程度的减少和消除传统电镀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和危害,使能源利用合理化,经济效益最大化。本文将以我公司电镀车间为例,进行调研,通过产污环节分析,提出一些清洁生产方案。 1、电镀工艺流程 图1 电镀工艺流程示意图 2、各工序功能及产污分析 1)脱脂(电解脱脂剂),采用电解方式或碱性方式对器件表面进行除油处理,主要污染物为含碱、含油废水。 2)水洗,清洗器件表面带出的残留液,主要污染物为含各类重金属,含酸、含放料 脱脂 水洗 活化 水洗 镀镍 水洗 镀金 金回收水洗 镀锡 烘干 封孔 热水洗 吹干 收料

碱废水。 3)活化(盐酸),利用酸去除器件表面的氧化皮、腐蚀钝化膜,主要污染物为含酸、含金属离子废水。 4)镀镍(氨基磺酸镍、氯化镍、硼酸),镀镍需要经过预镍、普镍、高温镍处理,主要污染物为含镍废水、含酸废水、含镍槽脚和废气。 5)镀金(氰化金钾),电解液由氰化亚金钾及游离的氰化钾等物质组成,主要污染物为含剧毒氰和含氰废气。 6)封孔(水性封孔剂),封孔剂会对环境的产生一定程度的污染。 3、针对各工序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清洁生产方案 通过对我们电镀车间的整体调研,包括原辅材料与能源、工艺技术与设备、过程控制与管理、废弃物等方面的分析,发现各工序存在的问题,挖掘企业现有的清洁生产潜力,提出相应的清洁生产方案。 3.1脱脂 脱脂工序可通过提高效率,减少脱脂剂的使用和降低能耗,来达到清洁生产的目的。 3.1.1引入超声波装置 超声波可应用于溶剂脱脂、化学脱脂、电化学脱脂和酸洗等场合,一步或多步达到除脂、除锈、除膜等效果。超声波脱脂的溶液和温度都比相应的脱脂液低,因为温度和浓度过高,都将阻碍超声波的传播,降低脱脂能力。使用超声波可降低脱脂液的温度,可节约能源;降低脱脂剂浓度,可减少带出和污染,还能节约脱脂剂的使用。 3.1.2加装油水分离装置 工件经过进行脱脂处理后,从工件表面剥离的油污往往浮在除油槽液的表面,这些油污清除不干净,对电镀质量影响很大,也会大大降低低脱脂剂的使用使用寿命。在除油工序,采取设置与槽体宽度一样大的溢流口,在溢流口对面设置吹液管,迅速将浮在除油槽液面的油污溢流到槽体外的油水分离装置,此装置可以将油水进行分离,再将除油液输送回除油槽。这样就大大减少清洗槽的压力,也相对减少了清洗水的用量,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3.2活化

煤炭行业清洁生产指标体系

附 件 七 : 煤炭行业清洁生产 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

目录 前言 (1) 1 煤炭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适用范围 (2) 2 煤炭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结构 (2) 3 煤炭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的评价基准值及权重值 (7) 4 煤炭企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的考核评分计算方法 (13) 4.1 定量评价指标的考核评分计算 (13) 4.2 定性评价指标的考核评分计算 (14) 4.3 缺项考核调整权重值的计算 (14) 4.4 企业清洁生产综合评价指数的考核评分计算 (14) 4.5 煤炭行业清洁生产企业的评定 (15) 5 指标解释 (15)

前言 为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指导和推动煤炭企业依法实施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和避免污染物的产生,保护和改善环境,制定煤炭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以下简称“指标体系”)。 本指标体系用于评价煤炭企业的清洁生产水平,作为创建清洁先进生产企业的主要依据,并为企业推行清洁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本指标体系依据综合评价所得分值将企业清洁生产等级划分为两级,即代表国内先进水平的“清洁生产先进企业”和代表国内一般水平的“清洁生产企业”。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本指标体系每3~5年修订一次。 本指标体系由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起草。 本指标体系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解释。 本指标体系自公布之日起试行。

1 煤炭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适用范围 本指标体系适用于煤炭行业3万吨/年以上的井工矿井、露天矿和15万吨/年以上的选煤厂和中心选煤厂。 2 煤炭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 根据清洁生产的原则要求,本指标体系分为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两大部分,凡能量化的指标尽可能采用定量评价,以减少人为的评价差异。 定量评价指标选取了具有共同性、代表性的能反映“节约能源、降低消耗、减轻污染、增加效益”等有关清洁生产最终目标的指标,创建评价模式;通过对比企业各项指标的实际完成值、评价基准值和指标的权重值,计算和评分,量化评价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状况和水平。 定性评价指标主要根据国家有关推行清洁生产的产业政策选取,包括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行业发展规划等,用于定性评价企业对国家、行业政策法规的符合性及清洁生产实施程度。 定量评价指标和定性评价指标分为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两个层次。一级指标为普遍性、概括性的指标,包括资源与能源消耗指标、生产技术特征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资源综合利用指标、环境管理与劳动安全卫生指标。二级指标为反映煤炭企业清洁生产特点的、具有代表性的、易于评价和考核的指标。 煤炭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结构分别见图1(井工开采煤矿清洁生产定量评价指标体系)、图2(露天开采煤矿清洁生产定量评价指标体系)、图3(井工开采煤矿清洁生产定性评价指标体系)、图4(露天开采煤矿清洁生产定性评价指标体系)。

电镀行业清洁生产

附件六: 电池行业清洁生产 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

目录 前言 (1) 1 电池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适用范围 (2) 2 电池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结构 (2) 3 电池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的评价基准值及权重值 (4) 4 电池企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的考核评分计算方法 (7) 4.1 定量评价指标的考核评分计算 (7) 4.2 定性评价指标的考核评分计算 (8) 4.3 企业清洁生产综合评价指数的考核评分计算 (9) 4.4 电池行业清洁生产企业的评定 (9) 5 指标解释 (10)

前言 为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指导和推动电池企业依法实施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和避免污染物的产生,保护和改善环境,制定电池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以下简称“指标体系”)本指标体系用于评价电池企业的清洁生产水平,作为创建清洁先进生产企业的主要依据,并为企业推行清洁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本指标体系依据综合评价所得分值将企业清洁生产等级划分为两级,即代表国内先进水平的“清洁生产先进企业”和代表国内一般水平的“清洁生产企业”。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本指标体系每3~5年修订一次。 本指标体系由中国电池工业协会起草。 本指标体系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解释。 本指标体系自发布之日起试行。

1 电池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适用范围 本指标体系适用于评价电池行业,包括锌-二氧化锰电池、镉镍和氢镍电池、锂离子电池、铅蓄电池生产企业。其它电池企业可参照执行。 2 电池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结构 根据清洁生产的原则要求,本评价指标体系分为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两大部分,凡能量化的指标尽可能采用定量评价,以减少人为的评价差异。 定量评价指标选取了具有共同性、代表性的能反映“节约能源、降低消耗、减轻污染、增加效益”等有关清洁生产最终目标的指标,创建评价模式;通过对比企业各项指标的实际完成值、评价基准值和指标的权重值,计算和评分,量化评价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状况和水平。 定性评价指标主要根据国家有关推行清洁生产的产业政策选取,包括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行业发展规划等,用于定性评价企业对国家、行业政策法规的符合性及清洁生产实施程度。 定量评价指标和定性评价指标分为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两个层次。一级指标为普遍性、概括性的指标,包括资源与能源消耗指标、生产技术特征指标、产品特征指标、污染物指标、环境管理与安全卫生指标。二级指标为反映电池企业清洁生产特点的、具有代表性的、易于评价和考核的指标。 电池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结构见图1和图2。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Cleaner production assessment indicator system Integrated circuit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集成电路制造业 (标准送审稿) 编制说明

标准编制组2017年4月

目录 1 任务来源、起草单位、编制组成员单位与主要起草人 (1) 2 集成电路制造业概况 (1) 2.1集成电路制造业生产概况 (2) 2.2集成电路制造业生产工艺 (5) 2.3集成电路制造业能源与水消耗及产排污分析 (6) 3 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 (8) 4 主要起草过程 (10) 5 制定标准的原则和依据,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关系 (13) 6 主要条款的说明,主要技术指标、参数、试验验证的论述 (17) 6.1范围 (17) 6.2规范性引用文件 (17) 6.3术语和定义 (18) 6.4评价指标体系 (20) 6.5评价方法 (25) 6.6指标解释与数据采集 (32) 7 重大意见分歧的处理依据和结果 (35) 8 作为推荐性标准或者强制性标准的建议及其理由 (35) 9 指标体系实施可行性分析 (36) 9.1技术可行性分析 (36) 9.2经济可行性分析 (36) 9.3实施可行性分析 (37) 10 实施标准的措施建议 (37) 11 其他应说明的事项 (37)

1 任务来源、起草单位、编制组成员单位与主要起草人 北京市政府于2014年2月8日制定出台了《北京市进一步促进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京政发[2014] 6号),支持高端集成电路生产性项目建设。为促进产业绿色清洁生产,北京市政府于2015年10月19日发布了《北京市推进节能低碳和循环经济标准化工作实施方案(2015—2022年)》(京政办发[2015] 47号),由于集成电路制造业具有能源消耗量大、污染物种类繁多的特点,本标准被列为工业领域节能低碳与循环经济标准化工作的重点之一。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作为本项目的主管部门,下达标准制定任务,由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负责标准制定工作。 本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为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本标准编制组其它成员单位为北京市主要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企业、集成电路封装企业和相关科研院所,包括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中芯北方集成电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北京燕东微电子有限公司、中国航天北京微电子技术研究所、威讯联合半导体(北京)有限公司、瑞萨半导体(北京)有限公司、北京首钢微电子有限公司、北京市华芯微半导体有限公司、北京飞宇微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的主要起草人是贾爱娟、刘波林、李亚健、徐桢梓、蔺增金、赵元闯、赵晓农、魏会敏、修文华、徐伯珺、张宏涛、刘洋等。 2 集成电路制造业概况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集成电路制造业属于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下的电子器件制造业,行业代码为3963。集成电路制造业产业链包括芯片制造和集成电路封装, 芯片制造主要是根据设计企业下发的订单进行生产;集成电路封装主要

技术指标一览表.doc

附件 1:技术指标一览表 说明: 1、发动机、变速箱、底盘、轮胎为关键构件; 2、所投产品中车辆应为经过国家行业主管部门认证的定型产品,且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 发改委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产品具备国家3C 认证和环保认证。 3、带“ * ”号的车辆关键技术指标必须满足买方要求; 包 1 一交通车买方要求 1. 用途 : 本机用于高速公路收费员通勤及日常运营使用 2. 数量:3辆 3. 供货范围 3.1 整车,含出厂标准配置和厂家选装配置(若买方要求且出厂不含)及特殊要求配置(若买方 要求且厂家没有时可另购加装) 3.2 商业保险(含交强险、车损险(≥车价), 第三者责任险(100 万元 ), 附加自燃险、人员险 5 万元 / 人×座位数、不计免赔特约、玻璃破碎险)和车辆购置附加、检测、排污、照相、上 牌等所有费用加消费税,入户地点:合肥市(个性化牌照)。上牌时 , 须按需方指定地点和方 式执行 , 选择的牌号也须经需方认可。需方配合提供公司相关证明及在相关表格加盖公章等) 4. 技术数据 4.2 交通车性能及配置 4.2.1 * 整车形式:发动机前置半长头中顶客车,座位数:≥15 座,车门数量: 4 门 4.2.2 * 排量( L):≥ 2.0 4.2.3 * 发动机型号:直列四缸高压共轨增压中冷柴油发动机,国V 排放标准 4.2.4 * 最大功率( kW):≥ 95 4.2.5 * 最大扭矩( N.m):≥ 350 4.2.6 * 变速箱类型:≥ 5 速 MT或更优 4.2.7 * 制动:前后盘式,带 ABS+EBD或更优更多安全配置 4.2.8 * 轴距( mm):≥ 3700 4.2.9 * 外形尺寸( mm):长≥ 5700 ,宽≥ 1990,高≥ 2300 4.2.10 * 最高时速( km/h):≥ 140 4.2.11 * 前/ 后悬挂形式:麦弗逊式前悬挂/ 钢板弹簧非独立后悬架或更优 4.2.12 全车安全带,驾驶室安全气囊+预紧式安全带 4.2.13 正副驾驶外摆门,一侧拉门、后开门和后上车踏板及后门限位器,配置高位刹车灯,配电加热后视镜和前排电动窗及中控锁 4.2.14 驾驶室配有 MP3/CD+收音机或更优设备,配倒车雷达及监视器及大屏电子钟4.2.15 带液压助力转向装置 4.2.16 轮毂尺寸 / 轮胎型号:轮毂≥16 吋 / 轮胎断面宽度≥ 215mm 4.2.17 带大功率冷暖空调 4.2.18 车身颜色为银色,金属漆,加配一全尺寸备胎、随车简易车辆维修工具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