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奥数 7-6-3 计数之对应法.教师版

小学奥数  7-6-3 计数之对应法.教师版
小学奥数  7-6-3 计数之对应法.教师版

前面在讲加法原理、乘法原理、排列组合时已经穿插讲解了计数中的一些常用的方法,比如枚举法、树形图法、标数法、捆绑法、排除法、插板法等等,这里再集中学习一下计数中其他常见的方法,主要有归纳法、整体法、对应法、递推法.对这些计数方法与技巧要做到灵活运用.

将难以计数的数量与某种可计量的事物联系起来,只要能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那么这两种事物在数量上是相同的.事实上插入法和插板法都是对应法的一种表现形式.

模块一、图形中的对应关系

【例 1】 在8×8的方格棋盘中,取出一个由三个小方格组成的“L ”形(如图),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 【考点】计数之图形中的对应关系 【难度】3

星 【题型】解答

【解析】 注意:数“不规则几何图形”的个数时,常用对应法.

第1步:找对应图形 每一种取法,有一个点与之对应,这就是图中的A 点,它是棋盘上横线与竖线的交点,且不在棋盘边上.

第2步:明确对应关系 从下图可以看出,棋盘内的每一个点对应着4个不同的取法(“L ”形的“角”在2×2正方形的不同“角”上).

第3步:计算对应图形个数 由于在 8×8的棋盘上,内部有7×7=49(个)交叉点, 第4步:按照对应关系,给出答案故不同的取法共有49×4=196(种).

评注:通过上面两个范例我们知道,当直接去求一个集合元素的个数较为困难的时候,可考虑采用相等的原则,把问题转化成求另一个集合的元素个数.

【答案】196

【例 2】 在8×8的黑白相间染色的国际象棋棋盘中,以网格线为边的、恰包含两个白色小方格与一个黑色

小方格的长方形共有多少个?

【考点】计数之图形中的对应关系 【难度】3星 【题型】解答

例题精讲

教学目标

7-6-3计数之对应法

【解析】首先可以知道题中所讲的13

?长方形中间的那个小主格为黑色,这是因为两个白格不相邻,所以不能在中间.显然,位于棋盘角上的黑色方格不可能被包含在这样的长方形中.下面分两种情况来分析:第一种情况,一个位于棋盘内部的黑色方格对应着两个这样的13?长方形(一横一竖);第二种情况,位于边上的黑色方格只能对应一个13?长方形.由于在棋盘上的32个黑色方格中,位于棋盘内部的18个,位于边上的有12个,位于角上的有2个,所以共有1821248

?+=个这样的长方形.本题也可以这样来考虑:事实上,每一行都有6个13?长方形,所以棋盘上横、竖共有13?长方形68296

??=个.由于棋盘上的染色具有对称性,因此包含两个白色小方格与一个黑色小方格的长方形正好与包含两个黑色小方格与一个白色小方格的长方形具有一一对应关系,这说明它们各占一半,因此所求的长方形个数为96248

÷=个.

【答案】48

【巩固】用一张如图所示的纸片盖住66?方格表中的四个小方格,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放置方法?

【考点】计数之图形中的对应关系【难度】3星【题型】解答

四个角上;若黑格位于方格表中间如图浅色阴影所示的44?正方形内的某格时,纸片有4种不同的放法,共计44464

??=种;若黑格位于方格表边上如图深色阴影所示的方格中时,纸片的位置随之确定,即只有1种放法,此类放法有4416

?=种.

所以,纸片共有641680

+=种不同的放置方法.

【答案】80种

【例3】图中可数出的三角形的个数为.

【考点】计数之图形中的对应关系【难度】4星【题型】填空

【解析】这个图不像我们以前数三角形那样规则,粗看似乎看不出其中的规律,不妨我们取出其中的一个三角形,发现它的三条边必然落在这个图形中的三条大线段上,而每三条大线段也正好能构成一个三角形,因此三角形的个数和三条大线段的取法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图中一共有8条大线段,因此有

3 856

C=个三角形.

【答案】56个三角形

【例4】如图所示,在直线AB上有7个点,直线CD上有9个点.以AB上的点为一个端点、CD上的点为

另一个端点的所有线段中,任意3条线段都不相交于同一个点,求所有这些线段在AB 与CD 之间的交点数.

【考点】计数之图形中的对应关系 【难度】4星 【题型】解答

C

D

【解析】 常规的思路是这样的:直线AB 上的7个点,每个点可以与直线CD 上的9个点连9根线段,然后再

分析这些线段相交的情况.如右图所示,如果注意到下面这个事实:对于直线AB 上的任意两点M 、

N 与直线CD 上的任意两点P 、Q 都可以构成一个四边形MNQP ,

而这个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MQ 、NP 的交点恰好是我们要计数的点,同时,对于任意四点(AB 与CD 上任意两点)都可以产生一个这

样的交点,所以图中两条线段的交点与四边形有一一对应的关系.这说明,为了计数出有多少个交点,我们只需要求出在直线AB 与CD 中有多少个满足条件的四边形MNQP 就可以了!从而把问题转化为:在直线AB 上有7个点,直线CD 上有9个点.四边形MNQP 有多少个?其中点M 、N 位于直线AB 上,点P 、Q 位于直线CD 上.这是一个常规的组合计数问题,可以用乘法原理进行计算:

由于线段MN 有27

21C =种选择方式,线段PQ 有2936C =种选择方式,根据乘法原理,共可产生2136756?=个四边形.因此在直线AB 与CD 之间共有756个交点.

【答案】756个交点

模块二、数字问题中的对应关系

【例 5】 有多少个四位数,满足个位上的数字比千位数字大,千位数字比百位大,百位数字比十位数字大? 【考点】计数之数字问题中的对应关系 【难度】4星 【题型】解答 【解析】 由于四位数的四个数位上的数的大小关系已经非常明确,而对于从0~9中任意选取的4个数字,它

们的大小关系也是明确的,那么由这4个数字只能组成1个符合条件的四位数(题目中要求千位比百位大,所以千位不能为0,本身已符合四位数的首位不能为0的要求,所以进行选择时可以把0包含在内),也就是说满足条件的四位数的个数与从0~9中选取4个数字的选法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那么满足条件的四位数有4

10109872104321

C ???==???个.

【答案】210个

【巩固】 三位数中,百位数比十位数大,十位数比个位数大的数有多少个? 【考点】计数之数字问题中的对应关系 【难度】4星 【题型】解答 【解析】 相当于在10个数字中选出3个数字,然后按从大到小排列.共有10×9×8÷(3×2×1)=120种.实

际上,前铺中每一种划法都对应着一个数.

【答案】120种

【例 6】 数3可以用4种方法表示为一个或几个正整数的和,如3,12+,21+,111++.问:1999表示

为一个或几个正整数的和的方法有多少种?

【考点】计数之数字问题中的对应关系 【难度】4星 【题型】解答 【解析】 我们将1999个1写成一行,它们之间留有1998个空隙,在这些空隙处,或者什么都不填,或者填

上“+”号.例如对于数3,上述4种和的表达方法对应:1 1 1,1+ 1 1,1 1+1,1+1+1. 可见,将1999表示成和的形式与填写1998个空隙处的方式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而每一个空隙处都有填“+”号和不填“+”号2种可能,因此1999可以表示为正整数之和的不同方法有

1998199822222??

?=个相乘

种.

【答案】19982种

【例 7】 请问至少出现一个数码3,并且是3的倍数的五位数共有多少个? 【考点】计数之数字问题中的对应关系 【难度】4星 【题型】解答 【关键词】小学数学竞赛 【解析】 五位数共有90000个,其中3的倍数有30000个.可以采用排除法,首先考虑有多少个五位数是3

的倍数但不含有数码3.首位数码有8种选择,第二、三、四位数码都有9种选择.当前四位的数码确定后,如果它们的和除以余数为0,则第五位数码可以为0、6、9;如果余数为1,则第五位数码可以为2、5、8;如果余数为2,则第五位数码可以为1、4、7.可见只要前四位数码确定了,第五位数码都有3种选择,所以五位数中是3的倍数但不含有数码3的数共有8999317496????=个. 所以满足条件的五位数共有300001749612504-=个.

【答案】12504个

模块三、对应与阶梯型标数法

【例 8】 游乐园的门票1元1张,每人限购1张.现在有10个小朋友排队购票,其中5个小朋友只有1元

的钞票,另外5个小朋友只有2元的钞票,售票员没有准备零钱.问有多少种排队方法,使售票员总能找得开零钱?

【考点】计数之对应与阶梯型标数法 【难度】5星 【题型】解答 【解析】 与类似题目找对应关系.要保证售票员总能找得开零钱,必须保证每一位拿2元钱的小朋友前面的

若干小朋友中,拿1元的要比拿2元的人数多,先将拿1元钱的小朋友看成是相同的,将拿2元钱的小朋友看成是相同的,可以利用斜直角三角模型.在下图中,每条小横线段代表1元钱的小朋友,每条小竖线段代表2元钱的小朋友,因为从A 点沿格线走到B 点,每次只能向右或向上走,无论到途中哪一点,只要不超过斜线,那么经过的小横线段都不少于小竖线段,所以本题相当于求下图中从A 到B 有多少种不同走法.使用标数法,可求出从A 到B 有42种走法.

A B

42422814514149455322

111

11

1

1

但是由于10个小朋友互不相同,必须将他们排队,可以分成两步,第一步排拿2元的小朋友,5个人共有5120=!种排法;第二步排拿到1元的小朋友,也有120种排法,所以共有5514400?=!!种排队方法.这样,使售票员能找得开零钱的排队方法共有4214400604800?=(种).

【答案】604800种

【例 9】 学学和思思一起洗5个互不相同的碗(顺序固定),思思洗好的碗一个一个往上摞,学学再从最上

面一个一个地拿走放入碗柜摞成一摞,思思一边洗,学学一边拿,那么学学摞好的碗一共有 种不同的摞法.

【考点】计数之对应与阶梯型标数法 【难度】5星 【题型】解答 【关键词】学而思杯,5年级,第7题 【解析】 方法一:如下所示,共有42种不同的摞法:

54321----,45321----,35421----,53421----,34521----,54231----,45231----,25431----,52431----,24531----,52341----,25341----,23541----,23451----,54312----,45312----,53412----,35412----,34512----,54132----,45132----,15432----,51432----,14532----,51342----,15342----,13542----,13452----,54123----,45123----,15423----,51423----,14523----,12543----,51243----,15243----,

12453----,12354----,12534----,15234----,51234----,

12345----。

思思拿5个碗的过程看成是向上走5步(即拿几个碗就代表向上走几步),摞好碗的摞法,就代表向右、向上走5步到达终点最短路线的方法.由于洗的碗要多余拿的碗,所以向右走的路线要多余向上走的路线,所以我们用下面的斜三角形进行标数,共有42种走法,所以共有42种不同的摞法。

42421428145149525

4

3

2

11

11111

1

【答案】42种 【巩固】 学学和思思一起洗4个互不相同的碗(顺序固定),思思洗好的碗一个一个往上摞,学学再从最上面

一个一个地拿走放入碗柜摞成一摞,思思一边洗,学学一边拿,问学学摞好的碗一共有 种不同的摞法。

【考点】计数之对应与阶梯型标数法 【难度】4星 【题型】填空 【关键词】学而思杯,3年级,第7题 【解析】 按思思洗碗的顺序将这4个碗依次标号为1、2、3、4,则学学摞好的碗一共有如下14种摆法:1234,

1243,1324,1342,1432,2134,2143,2314,2341,2431,3214,3241,3421,4321。

【答案】14

【例 10】 一个正在行进的8人队列,每人身高各不相同,按从低到高的次序排列,现在他们要变成并列

的2列纵队,每列仍然是按从低到高的次序排列,同时要求并排的每两人中左边的人比右边的人要矮,那么,2列纵队有 种不同排法.

【考点】计数之对应与阶梯型标数法 【难度】5星 【题型】填空 【关键词】第七届,走美杯 【解析】 首先,将8人的身高从低到高依次编号为12345678、、、、、、、,

现在就相当于要将这8个数填到一个42 的方格中,要求每一行的数依次增大,每一列上面的要比下面的大.

下面我们将12345678、、、、、、、依次往方格中填,按照题目规则,很容易就发现:第二行填的的数字的个数永远都小于或等于第一行数字填的个数.也就是说,不能出现下图这样的情况.

而这个正好是“阶梯型标数”题型的基本原则.于是,我们可以把原题转化成:

在这个阶梯型方格中,横格代表在第一行的四列,纵格代表第二行的四列,那么此题所有标数的方法就相当于从A走到B的最短路线有多少条.

例如,我们选择一条路线:

它对应的填法就是:

最后,用“标数法”得出从A到B的最短路径有14种,如下图:

【答案】14种

【巩固】将1~12这12个数填入到2行6列的方格表中,使得每行右边比左边的大,每一列上面比下面的大,共有多少种填法?

【考点】计数之对应与阶梯型标数法【难度】5星【题型】解答

【解析】根据对应关系,再运用阶梯型标数法画图如下:

1324214145521

111

1111329048422820149654321

共有132种填法.

【答案】132种

【例 11】 在一次小组长选举中,铮铮与昊昊两人作为候选人参加竞选,一共得了7张选票。在将7张选

票逐一唱票的过程中,昊昊的得票始终没有超过铮铮。那么这样的唱票过程有 种不同的情况。

【考点】计数之对应与阶梯型标数法 【难度】5星 【题型】填空 【关键词】学而思杯,6年级,1试,第14题 【解析】 标数法(1)7张全是铮铮,1种;

(2)6张铮铮,1张昊昊,6种; (3)5张铮铮,2张昊昊,14种; (4)4张铮铮,3张昊昊,14种。

一共35种。

【答案】35种

模块四、不完全对应关系

【例 12】 圆周上有12个点,其中一个点涂红,还有一个点涂了蓝色,其余10个点没有涂色,以这些点

为顶点的凸多边形中,其顶点包含了红点及蓝点的多边形称为双色多边形;只包含红点(蓝点)的多边形称为红色(蓝色)多边形.不包含红点及蓝点的称无色多边形.试问,以这12个点为顶点的所有凸多边形(边数可以从三角形到12边形)中,双色多边形的个数与无色多边形的个数,哪一种较多?多多少个?

【考点】计数之不完全对应关系 【难度】4星 【题型】解答 【解析】 从任意一个双色的N 边形出发(5N ≥时),在去掉这个双色多边形中的红色顶点与蓝色顶点后,将得

到一个无色的2N -边形;另一方面,对于一个任意的无色的M 边形,如果加上红色顶点和蓝色顶点,就得到一个双色的2M +边形,所以无色多边形与双色多边形中的五边形以上的图形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所以双色多边形的个数比较多,多的是双色三角形和双色四边形的个数.而双色三角形

有10个,双色四边形有2

10

45C =个,所以双色多边形比无色多边形多104555+=个. 【答案】双色多边形比无色多边形多104555+=个

【例 13】 有一类各位数字各不相同的五位数M ,它的千位数字比左右两个数字大,十位数字也比左右两

位数字大.另有一类各位数字各不相同的五位数W ,它的千位数字比左右两个数字小,十位数字也比左右两位数字小.请问符合要求的数M 与W ,哪一类的个数多?多多少?

【考点】计数之不完全对应关系 【难度】5星 【题型】解答

【解析】 M 与W 都是五位数,都有千位和十位与其它数位的大小关系,所以两类数有一定的对应关系.比如

有一个符合要求的五位数M ABCDE =(A 不为0),那么就有一个与之相反并对应的五位数(9)(9)(9)(9)(9)A B C D E -----必属于4类,比如13254为M 类,则与之对应的86754为W 类.

所以对于M 类的每一个数,1n -类都有一个数与之对应.但是两类数的个数不是一样多,因为M 类

中0不能做首位,而W 类中9可以做首位.所以W 类的数比M 类的数要多,多的就是就是首位为1113

3333n n n n a a ---+=???=(个…)的符合要求的数.

计算首位为10a =的W 类的数的个数,首先要确定另外四个数,因为要求各不相同,从除9外的其

它9个数字中选出4个,有4

9

126C =种选法. 对于每一种选法选出来的4个数,假设其大小关系为5,由于其中最小的数只能在千位和十位上,

最大的数只能在百位和个位上,所以符合要求的数有60类:①千位、十位排1A 、2A ,有两种方法,百位、十位排3A 、4A ,也有两种方法,故此时共有3种;②千位、十位排0、3A ,只能是千位3A ,百位4A ,十位3,个位6,只有3种方法.

根据乘法原理,首位为9的W 类的数有()12641630?+=个.

【答案】W 多,多630个

【例 14】 用1元,2元,5元,10元四种面值的纸币若干张(不一定要求每种都有),组成99元有P 种

方法,组成101元有Q 种方法,则Q P -= .

【考点】计数之不完全对应关系 【难度】5星 【题型】填空 【关键词】学而思杯,6年级,1试 【解析】 如果10元的取0张,即0z =,则21221z -=,即5元的有21种取法;

如果10元的取1张,即1z =,则21219z -=,即5元的有19种取法; 如果10元的取2张,即2z =,则21217z -=,即5元的有17种取法;

如果10元的取10张,即10z =,则2121z -=,即5元的有1种取法;

所以总数为2211917111121+++

+==,那么121Q P -=。

【答案】121

小学奥数解题方法例举(学生版)

1.小学奥数解题方法1——分类 有长度分别为1、2、3、4、5、6、7、8、9、10、11(单位:厘米)的木棒足够多,选其中三根作为三条边围成三角形。如果所围成的三角形的一条边长为11厘米,那么,共可围成多少个不同的三角形? 提示:要围成的三角形已经有一条边长度确定了,只需确定另外两条边的长度。设这两条边长度分别为a,b,那么a,b的取值必须受到两条限制: ①a、b只能取1~11的自然数; ②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1、11 一种 2、11 2、10 二种 3、11 3、10 3、9 三种 4、11 4、10 4、9 4、8 四种 5、11 5、10 5、9 5、8 5、7 五种 6、11 6、10 6、9 6、8 6、7 6、6 六种 7、11 7、10 7、9 7、8 7、7 五种 8、11 8、10 8、9 8、8 四种 9、11 9、10 9、9 三种 10、11 10、10 二种 11、11 一种 1+2+3+4+5+6+5+4+3+2+1=36种 小学奥数解题方法2——化大为小找规律 10条直线最多可把一个长方形分成多少块? ( 56 ) 小学奥数解题方法3——把未知量具体化 幼儿园把一筐苹果平均分给大班和小班的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分得6个。如果全部分给大班小朋友,那么平均每人可分10个。如果全部分给小班的小朋友,平均每人可分几个? (15)

将一根长为374厘米的铝合金管截成若干根长36厘米和24厘米的短管。 问剩余部分的管子最少是多少厘米?(2) 小学奥数解题方法5——移多补少 新光机器厂装配拖拉机,第一天装配50台,第二天比第一天多装配5台,第三、第四两天装配台数是第一天的2倍多3台,平均每天装配多少台?(52) 小学奥数解题方法6——等量代换 百货商店运来300双球鞋,分别装在2个木箱、6个纸箱里。如果2个纸箱同1个木箱装的球鞋一样多,每个木箱和每个纸箱各装多少双球鞋? 用两台水泵抽水,小水泵抽6小时,大水泵抽8小时,一共抽水312立方米。小水泵5小时的抽水量等于大水泵2小时的抽水量,两种水泵每小时各抽水多少立方米?(12,30) 小学奥数解题方法7——画图 A、B、C、D与小青五位同学一起比赛象棋,每两人都要比赛一盘。到现在为止,A已经赛了4盘,B 赛了3盘,C赛了2盘,D赛了1盘。问小青已经赛了几盘?(2) 小学奥数解题方法8——反过来想 用淘汰制比赛从200名乒乓球选手中产生一名冠军,问应进行多少场比赛?(199) 小学奥数解题方法9——分析因果关系 用一个杯子向一个空瓶里倒水。如果倒进3杯水,连瓶共重440克。如果倒进5杯水,连瓶共重600克。一杯水和一个空瓶各重多少?(80,200)

奥数平均数问题教案

第六讲平均数问题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什么是算数平均数、加权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和基准数平均数。 2:学会解决平均数问题的方法,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重点:如何解决复杂平均数问题,弄清楚总数、份数、一份数三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把握理解复杂平均数应用题的技巧与方法。 教学过程: 平均数问题包括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连续数和求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和基准数求平均数。 解答这类应用题时,主要是弄清楚总数、份数、一份数三量之间的关系,根据总数除以它相对应的份数,求出一份数,即平均数。 一、算术平均数 学习例1:用4个同样的杯子装水,水面高度分别是4厘米、 5厘米、7厘米和8厘米,这4个杯子水面平均高度是多少厘米 集体讨论:这是很简单的一道题,大家试着自己解答一下。 分析与解答:求4个杯子水面的平均高度,就相当于把4个杯子里的水合在一起,再平均倒入4个杯子里,看每个杯子里水面的高度。 解:(4+5+7+8)÷4=6(厘米) 答:这4个杯子水面平均高度是6厘米。 学习例2:蔡琛在期末考试中,政治、语文、数学、英语、生物五科的平均分是 89分.政治、数学两科的平均分是分.语文、英语两科的平均分是84分.政治、英语两科的平均分是86分,而且英语比语文多10分.问蔡琛这次考试的各科成绩应是多少分 集体讨论:你能在这几个平均数中发现什么 分析与解答:解题关键是根据语文、英语两科平均分是84分求出两科的总分,又知道两科的分数差是10分,用和差问题的解法求出语文、英语各得多少分后,就可以求出其他各科成绩。 解:①英语:(84×2+10)÷2=89(分) ②语文: 89-10=79(分) ③政治:86×2-89=83(分) ④数学:×2-83=100(分) ⑤生物: 89×5-(89+79+83+100)=94(分) 答:蔡琛这次考试英语、语文、政治、数学、生物的成绩分别是89分、79分、83分、100分、94分。 二、加权平均数 学习例3:果品店把2千克酥糖,3千克水果糖,5千克奶糖混合成什锦糖.已知酥糖每千克元,水果糖每千克元,奶糖每千克元.问:什锦糖每千克多少元 分析与解答:要求混合后的什锦糖每千克的价钱,必须知道混合后的总钱数和与总钱数相对应的总千克数。 解:①什锦糖的总价: ×2+×3+×5=(元) ②什锦糖的总千克数: 2+3+5=10(千克) ③什锦糖的单价:÷10=(元)

小学奥数合辑(学生用):7-6-1 计数之归纳法

7-6-1.计数之归纳法 教学目标 前面在讲加法原理、乘法原理、排列组合时已经穿插讲解了计数中的一些常用的方法,比如枚举法、树形图法、标数法、捆绑法、排除法、插板法等等,这里再集中学习一下计数中其他常见的方法,主要有归纳法、整体法、对应法、递推法.对这些计数方法与技巧要做到灵活运用. 例题精讲 从条件值较小的数开始,找出其中规律,或找出其中的递推数量关系,归纳出一般情况下的数量关系. 【例 1】如图所示,在2×2方格中,画一条直线最多穿过3个方格;在3×3方格中,画一条直线最多穿过5个方可知;那么在5×5方格中,画一条直线,最多穿过个方格。 1

【考点】计数之归纳法【难度】2星【题型】填空 【关键词】希望杯,四年级,复赛,第14题,6分 【解析】边长每多1,穿过的方格多2,那么5×5的最多穿过3+2+2+2=9个方格 【答案】9 【例 2】一条直线分一个平面为两部分.两条直线最多分这个平面为四部分.问5条直线最多分这个平面为多少部分? 【考点】计数之归纳法【难度】3星【题型】解答 【解析】方法一:我们可以在纸上试着画出1条直线,2条直线,3 条直线,……时的情形,于是得到下表:由上表已知5条直线最多可将这个平面分成16个部分,并且不难知晓,当有n条直线时,最多可 将平面分成2+2+3+4+…+n= ()1 2 n n+ +1个部分. 方法二:如果已有k条直线,再增加一条直线,这条直线与前k条直线的交点至多k个,因而至多被分成k+1段,每一段将原有的部分分成两个部分,所以至多增加k+1个部分.于是3条直线至 2

多将平面分为4+3=7个部分,4条直线至多将平面分为7+4=11个部分,5条直线至多将平面分为11+5=16个部分. 一般的有k条直线最多将平面分成:1+1+2+…+k= ()1 2 k k++1个部分,所以五条直线可以分平面 为16个部分. 【答案】16 【巩固】平面上5条直线最多能把圆的内部分成几部分?平面上100条直线最多能把圆的内部分成几部分?【考点】计数之归纳法【难度】4星【题型】解答 【解析】假设用a k表示k条直线最多能把圆的内部分成的部分数,这里k=0,1,2,…… a0=1 a1=a0+1=2 a2=a1+2=4 a3=a2+3=7 a4=a3+4=11 3

小学奥数解题方法完整版

幻灯片1 小学奥数解题方法 完整版 幻灯片2 解题方法1--分?类 分类是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考方法,特别是在计数、数个数的问题中,分类的方法是很常用的。 幻灯片3 可分为这样几类: (1)以A为左端点的线段共4条,分别是: AB,AC,AD,AE; (2)以B为左端点的线段共3条,分别是: BC,BD,BE; (3)以C为左端点的线段共2条,分别是: CD,CE; (4)以D为左端点的线段有1条,即DE。 一共有线段4+3+2+1=10(条)。 幻灯片4 还可以把图中的线段按它们所包含基本线段的 条数来分类。 (1)只含1条基本线段的,共4条: AB,BC,CD,DE; (2)含有2条基本线段的,共3条: AC,BD,CE; (3)含有3条基本线段的,共2条:AD,BE; (4)含有4条基本线段的,有1条,即AE。 幻灯片5 有长度分别为1、2、3、4、5、6、7、 8、9、10、11(单位:厘米)的木棒 足够多,选其中三根作为三条边围成三 角形。如果所围成的三角形的一条边长 为11厘米,那么,共可围成多少个不同 的三角形 提示:要围成的三角形已经有一条边长度确定了,只需 确定另外两条边的长度。设这两条边长度分别为a,b, 那么a,b的取值必须受到两条限制: ①a、b只能取1~11的自然数; ②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幻灯片6 1、11 一种 2、11 2、10 二种 3、11 3、10 3、9 三种 4、11 4、10 4、9 4、8 四种 5、11 5、10 5、9 5、8 5、7 五种

6、11 6、10 6、9 6、8 6、7 6、6 六种 7、11 7、10 7、9 7、8 7、7 五种 8、11 8、10 8、9 8、8 四种 9、11 9、10 9、9 三种 10、11 10、10 二种 11、11 一种 1+2+3+4+5+6+5+4+3+2+1=36种 幻灯片7 解题方法2--化大为小找规律 对于一些较复杂或数目较大的问题,如果一时感到无从下手,我们不妨把问题尽量简单化,在不改变问题性质的前提下,考虑问题最简单的情况(化大为小),从中分析探寻出问题的规律,以获得问题的答案。这就是解数学题常用的一种方法,叫做归纳,我们也可以叫做“化大为小找规律”。 幻灯片8 10条直线最多可把一个长方形分成多少块 提示:先不考虑10条直线,而是先看1条、2条、3条 直线能把一个长方形分成几块 幻灯片9 10条直线最多可把一个长方形分成多少块 第一条直线:分成 2 块 第二条直线:分成2+2=4 块 第三条直线:分成2+2+3=7 块 幻灯片10 10条直线最多可把一个长方形分成多少块 我们发现这样的规律: =2+(2+3+4+5+6+7+8+9+10) =2+54 =56(块) 这就是说,10条直线可把长方形分为56块。 幻灯片11 解题方法3--把未知量具体化 在减法中,被减数、减数、差相加的和,除以被减数,所得的商是多少 一般情况下,题目中的未知量不可以随便假设。有时,问题中所求的未知量与其它相关的未知量具体是多少并没有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把这些没有关系的未知量设为具体数。” 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12天完成,乙队单独做 15天完成,两队合做,几天可以完成 幻灯片12 幼儿园把一筐苹果平均分给大班和小班的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分得6个。如果全部分给大班小朋友,那么平均每人可分10个。如果全部分给小班的小朋友,平均每人可分几个●全部分给小班的小朋友,每人可分几个,与苹果的总个数有关系,而与人数(无论是 两班人数,还是大班人数)都没有关系。 ●苹果总数=两班总人数×6????????? ●苹果总数=大班人数×10??????????

小学奥数平均数问题练习题(一)

平均数问题(一) 1、有五个数,平均数是9,如果把其中一个数改为1,这五个数的平均数为8,这个改动的数原来应该是多少? 2、四(1)班有40个同学参加考试,其中2个同学缺考,平均成绩是89分,缺考的同学补考后各得99分,这个班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分? 3、在一次登山比赛中,李明上山时每分钟走50米,18分钟到达山顶,然后按原路下山,每分钟走75米。李明上、下山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 4、养鸡小组养了15只母鸡,2只公鸡,每只鸡平均每个月下蛋25只,一个月共下蛋多少只? 5、摩托车驾驶员以每小时20千米的速度行了60千米,回来时每小时行30千米,问往返全程平均速度是多少?

6、小明第一、二两次测验的数学平均成绩60分,第三次测验后,三次平均成绩是70分,第三次是多少分? 7、三年级一班有45人,三年级二班和三年级一班的平均人数是47人,三年级二班比三年级三班少1人,三年级三有几人? 8、甲、乙两数的平均数是30,乙、丙两数的平均数是34,甲、丙两数的平均数是32,则甲、乙、丙三数的平均数是多少? 9、已知九个数的平均数是72,去掉一个数之后,余下的数平均为78,去掉的数是多少? 10、把198个自然数,1、2、3、……、198平均分成三组,并使这三组的平均数相等,那么这三个平均数的和是多少?

11、以下20个数的平均数是多少? 401 398 400 403 399 396 402 402 404 403 399 396 398 398 405 401 400 400 402 403 12、期中考试中,小明语文、数学两科的平均分是87分,数学、英语两科的平均分是90分,英语、常识两科的平均分是88分。已知常识成绩比语文高10分,试问各科成绩是多少? 13、摄影小组为第一小队同学拍摄一张集体照,一张底片和三张照片共收成本费2.70元,加印一张照片收费0.4元,第一小队有十五个同学,如果每个人要一张照片(底片费由十五人共同分担),那么每人应付多少元? 14、一辆汽车由甲城开往乙城,从出发到两城中点,平均每小时40千米,从中点到乙城,平均每小时行50千米,这辆汽车从甲城开往乙城,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小学奥数 几何计数 专题

1.掌握计数常用方法; 2.熟记一些计数公式及其推导方法; 3.根据不同题目灵活运用计数方法进行计数. 本讲主要介绍了计数的常用方法枚举法、标数法、树形图法、插板法、对应法等,并渗透分类计数和用容斥原理的计数思想. 一、几何计数 在几何图形中,有许多有趣的计数问题,如计算线段的条数,满足某种条件的三角形的个数,若干个图分平面所成的区域数等等.这类问题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规律可循,但是通过认真分析,还是可以找到一些处理方法的.常用的方法有枚举法、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法以及递推法等.n 条直线最多将平面分成 2 1223(2)2 n n n ++++= ++……个部分;n 个圆最多分平面的部分数为n(n-1)+2;n 个三角形将平面最多分成3n(n-1)+2部分;n 个四边形将平面最多分成4n(n-1)+2部分…… 在其它计数问题中,也经常用到枚举法、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法以及递推法等.解题时需要仔细审题、综合所学知识点逐步求解. 排列问题不仅与参加排列的事物有关,而且与各事物所在的先后顺序有关;组合问题与各事物所在的先后顺序无关,只与这两个组合中的元素有关. 教学目标 知识要点 几何计数

二、几何计数分类 数线段:如果一条线段上有n+1个点(包括两个端点)(或含有n个“基本线段”),那么这n+1个点把这条线段一共分成的线段总数为n+(n-1)+…+2+1条 数角:数角与数线段相似,线段图形中的点类似于角图形中的边. 数三角形:可用数线段的方法数如右图所示的三角形(对应法),因为DE上有15条线段,每条线段的两端点与点A相连,可构成一个三角形,共有15个三角形,同样一边在BC上的三角形也有15个,所以图中共有30个三角形. 数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正方形:一般的,对于任意长方形(平行四边形),若其横边上共有n条线段,纵边上共有m条线段,则图中共有长方形(平行四边形)mn个. 例题精讲 【例 1】下图的两个图形(实线)是分别用10根和16根单位长的小棍围成的.如果按此规律(每一层比上面一层多摆出两个小正方形)围成的图形共用了60多根小棍,那么围成的图形有几层,共用了多少根小 棍?(4级) 【例 2】用3根等长的火柴可以摆成一个等边三角形.如图用这样的等边三角形拼合成一个更大的等边三 角形.如果这个大等边三角形的每边由20根火柴组成,那么一共要用多少根火柴?(4级) 【巩固】用三根火柴可拼成一个小“△”,若用108根火柴拼成如图所示形状的大三角形,请你数一数共有多

《小学奥数解题方法大全》

第一讲观察法 观察法,是通过观察题目中数字的变化规律及位置特点,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题目的结构特点及图形的特征,从而发现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把题目解答出来的一种解题方法。 观察要有次序,要看得仔细、看得真切,在观察中要动脑,要想出道理、找出规律。 第二册,第11页中的一道思考题。书中除图1-1的图形外没有文字说明。这道题旨在引导儿童观察、思考,初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这时儿童已经学过20以内的加减法,基于他们已有的知识,能够判断本题的意思是:在右边大正方形内的小方格中填入数字后,使大正方形中的每一横行,每一竖列,以及两条对角线上三个数字的和,都等于左边小正方形中的数字18。实质上,这是一种幻方,或者说是一种方阵。 解:现在通过观察、思考,看小方格中应填入什么数字。从横中行10+6+□=18从竖右列7+2+□=18(图1-2)会想到,18-7-2=9,在竖右列下面的小方格中应填入9(图1-3)。 从正方形对角线上的9+6+□=18(图1-3)会想到,18-9-6=3,在大正方形左上角的小方格中应填入3(图1-4)。 从正方形对角线上的7+6+□=18(图1-3)会想到,18-7-6=5,在大正方形左下角的小方格中应填入5(图1-4)。

从横上行3+□+7=18(图1-4)会想到,18-3-7=8,在横上行中间的小方格中应填入8(图1-5)。 又从横下行5+□+9=18(图1-4)会想到,18-5-9=4,在横下行中间的小方格中应填入4(图1-5)。 图1-5是填完数字后的幻方。 例2看每一行的前三个数,想一想接下去应该填什么数。(适于二年级程度) 6、16、26、____、____、____、____。 9、18、27、____、____、____、____。 80、73、66、____、____、____、____。 解:观察6、16、26这三个数可发现,6、16、26的排列规律是:16比6 大10,26比16大10,即后面的每一个数都比它前面的那个数大10。 观察9、18、27这三个数可发现,9、18、27的排列规律是:18比9大9,27比18大9,即后面的每一个数都比它前面的那个数大9。 观察80、73、66这三个数可发现,80、73、66的排列规律是:73比80小7,66比73小7,即后面的每一个数都比它前面的那个数小7。 这样可得到本题的答案是: 6、16、26、36、46、56、66。 9、18、27、36、45、54、63。 80、73、66、59、52、45、38。 例3将1~9这九个数字填入图1-6的方框中,使图中所有的不等号均成立。(适于三年级程度)

完整版小学奥数平均数问题试题专项练习

小学奥数平均数问题试题专项练习(一) 一、填空题 1.已知9个数的平均数是72,去掉一个数后,余下的数平均数为78,去掉的数是 _________. 2.某班有40名学生,期中数学考试,有两名同学因故缺考,这时班级平均分为89分,缺考的同学补考各得99分,这个班级中考平均分是_________分. 3.有5个数,其平均数为138,按从小到大排列,从小端开始前3个数的平均数为127,从大端开始顺次取出3个数,其平均数为148,则第三个数是_________. 4.某5个数的平均值为60,若把其中一个数改为80,平均值为70,这个数是 _________. 5.如果三个人的平均年龄为22岁.年龄最小的没有小于18岁.那么最大年龄可能是 _________岁. 6.数学考试的满分是100分,六位同学的平均分是91分,这6个同学的分数各不相同,其中一个同学得65分,那么居第三名的同学至少得_________分. 7.在一次登山比赛中,小刚上山时每分钟走40米,18分钟达到山顶,然后按原路下山,每分钟走60米,小刚往返的平均速度是每分_________米. 8.某校有100名学生参加数学竞赛,平均分是63分,其中男生平均分是60分,女生平均分是70分,男同学比女同学多_________人. 9.一些同学分一些书,若平均每人分若干本,还余14本,若每人分9本,则最后一人分得6本,那么共有学生_________人. 10.有几位同学参加语文考试,赵峰的得分如果再提高13分,他们的平均分就达到90分,如果赵峰的得分降低5分,他们的平均分就只得87分,那么这些同学共有_________ 人. 11.有四个数每次取三个数,算出它们的平均数再加上另一个数,用这种方法计算了四次,分别得到以下四个数:86,92,100,106那么原4个数的平均数是_________. 12.甲、乙、丙三人一起买了8个面包平均分着吃,甲拿出5个面包的钱,乙付了3个面包的钱,丙没付钱.等吃完结算,丙应付4角钱,那么甲应收回钱_________分. 二、解答题

12、小学奥数——转换法

小学奥数——转换法 解答应用题时,通过转换(即转化)题中的情节,分析问题的角度、数据……从而较快找到解题思路,或简化解题过程的解题方法叫做转换法。 (一)转换题中的情节 转换题中的情节是运用联想改变原题的某个情节,使题目变得易于解答。 1、一堆煤,上午运走它的72,上午运走它的72,下午运走余下的3 1还多6吨,最后剩下14吨。这堆煤原来有多少吨? 解:题中“下午运走余下的31还多6吨”,我们把这一情节变换为,下午正好运走余下的3 1,则最后剩下的煤是:14+6=20(吨) 这20吨正好是余下的32,所以余下的的煤是:20÷3 2=30(吨) 30吨所对应的分率是:1-72=7 5 这堆煤原来的吨数是:30÷7 5=42(吨) 答略。 2、一项工程,甲、乙两队合做要用12天完成。如果甲队先独做16天,余下的再由乙队独做6天完成。如果全部工程由甲队独做,要用几天完成? 解:求甲队独做要用几天完成全部工程,得先求出甲队的工作效率。可是题中已知的是甲、乙合做要用的时间,和甲、乙一前一后独做的时间,很难求出甲的工作效率。如果将“一前一后独做”这一情节变换为“先合做,后独做”就便于解题了。可这样设想,从甲队的工作量中划出6天的工作量与乙队6天的工作量合并起来,也就是假定两队曾经合做了6天。情节这样变动后,原题就变换成: 一项工程,甲、乙两队合做要用12天完成,这项工程先由甲乙两队合做6天后,余下的工程由甲队单独做10天完成。如果全部工程由甲队独做要用几天完成? 这样就很容易求出甲队的工作效率是:(1-121×6)÷10=21÷10=20 1 甲队独做完成的时间是:1÷20 1=20(天) 答略。 (二)转换看问题的角度 解应用题时,如果看问题的角度不适当就很难解出题。如果转换看问题的角度,把原来从正面看问题转换为从侧面看或从反面看,把这一数量转换为另一数量进行分析,就可能找到解题思路。 1、某厂有工人1120名,其中女工占73,后来又招进一批女工,这时女工占总人数的15 7,求后来招进女工多少名?

奥数:7-6计数方法与技巧综合

7 计数综合 7-6 计数方法与技 巧综合 7-6-1归纳法 7-6-2整体法 7-6-3对应法 7-6-3-1图形中的对应关系 7-6-3-2数字问题中的对应关系 7-6-3-3对应与阶梯型标数法 7-6-3-4不完全对应关系 7-6-4递推法 前面在讲加法原理、乘法原理、排列组合时已经穿插讲解了计数中的一些常用的方法,比如枚举法、树形图法、标数法、捆绑法、排除法、插板法等等,这里再集中学习一下计数中其他常见的方法,主要有归纳法、整体法、对应法、递推法.对这些计数方法与技巧要做到灵活运用. 模块一、归纳法 从条件值较小的数开始,找出其中规律,或找出其中的递推数量关系,归纳出一般情况下的数量关系. 【例 1】 (难度等级※※)一条直线分一个平面为两部分.两条直线最多分这个平面为四部分.问5条直 线最多分这个平面为多少部分? 【解析】 方法一:我们可以在纸上试着画出1条直线,2条直线,3条直线,……时的情形,于是得到下表: 由上表已知5条直线最多可将这个平面分成16个部分,并且不难知晓,当有n 条直线时,最多可将 平面分成2+2+3+4+…+n= ()12 n n ++1个部分. 方法二:如果已有k 条直线,再增加一条直线,这条直线与前k 条直线的交点至多k 个,因而至多被分成k+1段,每一段将原有的部分分成两个部分,所以至多增加k+1个部分.于是3条直线至多 例题精讲 教学目标 计数方法与技巧综合

将平面分为4+3=7个部分,4条直线至多将平面分为7+4=11个部分,5条直线至多将平面分为11+5=16个部分. 一般的有k 条直线最多将平面分成:1+1+2+…+k=()12 k k ++1个部分,所以五条直线可以分平面为16 个部分. 【巩固】(难度等级※※)平面上5条直线最多能把圆的内部分成几部分?平面上100条直线最多能把圆的内 部分成几部分? 【解析】 假设用a k 表示k 条直线最多能把圆的内部分成的部分数,这里k =0,1,2,…… a 0=1 a 1=a 0+1=2 a 2=a 1+2=4 a 3=a 2+3=7 a 4=a 3+4=11 …… 故5条直线可以把圆分成16部分,100条直线可以把圆分成5051部分 【例 2】 (难度等级 ※※)平面上10个两两相交的圆最多能将平面分割成多少个区域? 【解析】 先考虑最简单的情形.为了叙述方便,设平面上k 个圆最多能将平面分割成k a 个部分. 1413121110 9 8765 43 218 76 5 2134 4 3 122 1 从图中可以看出,12a =,24221a ==+?,38422a ==+?,414823a ==+?,…… 可以发现k a 满足下列关系式:()121k k a a k -=+-. 实际上,当平面上的(1k -)个圆把平面分成1k a -个区域时,如果再在平面上出现第k 个圆,为了保证划分平面的区域尽可能多,新添的第k 个圆不能通过平面上前()1k -个圆之间的交点.这样,第k

【小学奥数】小学奥数最全解题思路,超详细解析!(下)

【小学奥数】小学奥数最全解题思路,超详细解析!(下) 还有上篇哦,需要的在历史消息找下。六、消去思路 对于要求两个或两个以上未知数的数学题,我们可以想办法将其中一个未知数进行转化,进而消去一个未知数,使数量关系化繁为简,这种思路叫消去思路,运用消去思路解题的方法叫消去法。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就是沿着这条思路考虑的。例1 师徒两人合做一批零件,徒弟做了6小时,师傅做了8小时,一共做了312个零件,徒弟5小时的工作量等于师傅2小时的工作量,师徒每小时各做多少个零件?分析(用消去思路考虑): 这里有师、徒每小时各做多少个零件两个未知量。如果以徒弟每小时工作量为1份,把师傅的工作量用徒弟的工作量来代替,那么师傅8小时的工作量相当于这样的几份呢?很明显,师傅2小时的工作量相当于徒弟5小时的工作量,那么8小时里有几个2小时就是几个5小时工作量,这样就把师傅的工作量换成了徒弟的工作量,题目里就消去了师傅工作量这个未知数。 然后再看312个零件里包含了多少个徒弟单位时间里的工作量,就是徒弟应做多少个。求出了徒弟的工作量,根据题中师博工作量与徒弟工作量的倍数关系,也就能求出师傅的工作量了。

例2 小明买2本练习本、2枝铅笔、2块橡皮,共用0.36元,小军买4本练习本、3枝铅笔、2块橡皮,共用去0.60元,小庆买5本练习本、4枝铅笔、2块橡皮,共用去0.75元,问练习本、铅笔、橡皮的单价各是多少钱? 分析(用消去法思考): 这里有三个未知数,即练习本、铅笔、橡皮的单价各是多少钱?我们要同时求出三个未知数是有困难的。应该考虑从三个未知数中先去掉两个未知数,只留下一个未知数就好了。 如何消去一个未知数或两个未知数?一般能直接消去的就直接消去,不能直接消去,就通过扩大或缩小若干倍,使它们之间有两个相同的数量,再用加减法即可消去,本题把小明小军、小庆所购买的物品排列如下: 小明2本2枝2块0.36元小军4本3枝2块0.60元小庆5本4枝2块0.75元 现在把小明的各数分别除以2,可得到1本练习本、1枝铅笔、1块橡皮共0.18元。接着用小庆的各数减去小军的各数,得1本练习本、1枝铅笔为0.15元。再把小明各数除以2所得的各数减去上数,就消去了练习本、铅笔两个未知数,得到1块橡皮0.03元,采用类似的方法可求出练习本和铅笔的单价。七、转化思路解题时,如果用一般方法暂时解答不出来,就可以变换一种方式去思考,或改

(完整版)小学三年级奥数题平均数问题.doc

小学三年级奥数题——平均数问题 求平均数问题的数量关系式是: 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总数 =平均数×份数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 例题一: 例 1、用 4 个同样的杯子,水面的高度分别是8 厘米、5 厘米、4 厘米和 3 厘米。这四杯水面的平均高度是多少厘米? 练习二 2、小明期末测试语文、数学、英语和科学分别是90 分、 96 分、 92 分和98 分。小明这四门功课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分? 3、某学校1— 4 年级,分别有260 人、 300 人、 280 人和 312 人。这个学校平均每个年级多 少人? 4、甲筐有梨32 千克,乙筐有梨38 千克,丙、丁两筐共有梨50 千克,平均每筐梨有多少千克? 例题二 : 1、幼儿园小朋友做红花,小明做了7 朵,小红做了9 朵,小花和小张合作了12 朵。平均每人做红花多少朵? 2、一个书架上第一层放书52 本,第二层放书和第三层共46 本。平均每层放书多少本? 练习二: 1、某工厂第一、第二车间共有工人180 人,第三车间有103 人,第四车间有81 人。平均每个车间有多少人? 2、商店有蓝气球和红气球共 43 只,黄气球有 20 只,绿气球有 33 只。平均每种气球有多少只? 3、植树小组植一批树, 3 天完成。前 2 天共植了 113 棵,第三天植了 55 棵。植树小组平均每天 植树多少棵? 4、小明期中考试,语文、数学总分是 197 分,英语考了 91 分,小明三门功课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分?

例题三: 1、小红、小青的平均身高是103 厘米,小军的身高是115 厘米,三个人的平均身高是多少 厘米? 2、一个同学读一本故事书,前 4 天每天读25 页,以后每天读40 页,又读了 6 天正好读完。 这个同学平均每天读多少页? 练习三: 1、一辆摩托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前 2 小时每小时行驶60 千米,后 3 小时每小时行驶70 千米,这辆摩托车平均每小时行使多少千米? 2、小明家先后买了两批小鸡,第一批的 20 只每只重 60 克,第二批的 30 只每只重 70 克,小明家的小鸡平均每只多少克? 3、少先队员为饲养场割草,第一组7 人,平均每人割13 千克,第二组 5 人,平均每人割25千克,平均每人割草多少千克? 4、有一小组同学量身高,其中 2 人都是 124 厘米,另外 4 人都是 130 厘米。这组同学平均身高 是多少厘米? 例题四: 1、数学测试中,一组学生的最高分是98 分,最低分是86,其余 5 名学生的平均分是92。这一组同学的平均分是多少分? 2、一组同学进行立定跳远比赛。最远的跳了152 厘米,最近的跳了144 厘米,其余 6 名同学都跳了148 厘米。这一组同学平均跳了多少厘米? 练习四 3、一组学生测量身高,最高的是150 厘米,最矮的是136 厘米,其余 4 名同学都为143 厘米。这组同学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 4、音乐考试中,一组学生中有 2 人得了最高分 90 分, 1 人得了最低分 70 分,其余 5 名同学都 得了 78 分。这组同学平均成绩是多少分?

小学奥数教师版-7-6-3 计数之对应法

7-6-3计数之对应法 教学目标 前面在讲加法原理、乘法原理、排列组合时已经穿插讲解了计数中的一些常用的方法,比如枚举法、树形图法、标数法、捆绑法、排除法、插板法等等,这里再集中学习一下计数中其他常见的方法,主要有归纳法、整体法、对应法、递推法.对这些计数方法与技巧要做到灵活运用. 例题精讲 将难以计数的数量与某种可计量的事物联系起来,只要能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那么这两种事物在数量上是相同的.事实上插入法和插板法都是对应法的一种表现形式. 模块一、图形中的对应关系 【例1】在8×8的方格棋盘中,取出一个由三个小方格组成的“L”形(如图),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考点】计数之图形中的对应关系【难度】3星【题型】解答 【解析】注意:数“不规则几何图形”的个数时,常用对应法. 第1步:找对应图形每一种取法,有一个点与之对应,这就是图中的A点,它是棋盘上横线与竖线的交点,且不在棋盘边上. 第2步:明确对应关系从下图可以看出,棋盘内的每一个点对应着4个不同的取法(“L”形的“角” 在2×2正方形的不同“角”上). 第3步:计算对应图形个数由于在8×8的棋盘上,内部有7×7=49(个)交叉点, 第4步:按照对应关系,给出答案故不同的取法共有49×4=196(种). 评注:通过上面两个范例我们知道,当直接去求一个集合元素的个数较为困难的时候,可考虑采用相等的原则,把问题转化成求另一个集合的元素个数. 【答案】196 【例2】在8×8的黑白相间染色的国际象棋棋盘中,以网格线为边的、恰包含两个白色小方格与一个黑色小方格的长方形共有多少个? 【考点】计数之图形中的对应关系【难度】3星【题型】解答 【解析】首先可以知道题中所讲的13 长方形中间的那个小主格为黑色,这是因为两个白格不相邻,所以不能在中间.显然,位于棋盘角上的黑色方格不可能被包含在这样的长方形中.下面分两种情况来分

小学奥数解题方法.

小学奥数解题方法1——分类 分类是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考方法,特别是在计数、数个数的问题中,分类的方法是很常用的。 可分为这样几类: (1)以A为左端点的线段共4条,分别是: AB,AC,AD,AE; (2)以B为左端点的线段共3条,分别是: BC,BD,BE; (3)以C为左端点的线段共2条,分别是: CD,CE; (4)以D为左端点的线段有1条,即DE。 一共有线段4+3+2+1=10(条)。

还可以把图中的线段按它们所包含基本线段的条数来分类。 (1)只含1条基本线段的,共4条: AB,BC,CD,DE; (2)含有2条基本线段的,共3条: AC,BD,CE; (3)含有3条基本线段的,共2条:AD,BE; (4)含有4条基本线段的,有1条,即AE。 有长度分别为1、2、3、4、5、6、7、8、9、10、11(单位:厘米)的木棒足够多,选其中三根作为三条边围成三角形。如果所围成的三角形的一条边长为11厘米,那么,共可围成多少个不同的三角形? 提示:要围成的三角形已经有一条边长度确定了,只需确定另外两条边的长度。设这两条边长度分别为a,b,那么a,b的取值必须受到两条限制: ①a、b只能取1~11的自然数; ②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1、11 一种 2、11 2、10 二种 3、11 3、10 3、9 三种

4、11 4、10 4、9 4、8 四种 5、11 5、10 5、9 5、8 5、7 五种 6、11 6、10 6、9 6、8 6、7 6、6 六种 7、11 7、10 7、9 7、8 7、7 五种 8、11 8、10 8、9 8、8 四种 9、11 9、10 9、9 三种 10、11 10、10 二种 11、11 一种 1+2+3+4+5+6+5+4+3+2+1=36种 小学奥数解题方法2——化大为小找规律对于一些较复杂或数目较大的问题,如果一时感到无从下手,我们不妨把问题尽量简单化,在不改变问题性质的前提下,考虑问题最简单的情况(化大为小),从中分析探寻出问题的规律,以获得问题的答案。这就是解数学题常用的一种方法,叫做归纳,我们也可以叫做“化大为小找规律”。 10条直线最多可把一个长方形分成多少块? 提示:先不考虑10条直线,而是先看1条、2条、3条 直线能把一个长方形分成几块?

小学奥数教案平均数问题

小学奥数教案---平均数问题 第1讲平均数(一) 一、知识要点 把几个不相等的数,在总数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移多补少,使它们完全相等,求得的相等的数就是平均数。 如何灵活运用平均数的数量关系解答一些稍复杂的问题呢? 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 二、精讲精练 【例题1】有4箱水果,已知苹果、梨、橘子平均每箱42个,梨、橘子、桃平均每箱36个,苹果和桃平均每箱37个。一箱苹果多少个? 【思路导航】(1)1箱苹果+1箱梨+1箱橘子=42×3=136(个); (2)1箱桃+1箱梨+1箱橘子=36×3=108(个)(3)1箱苹果+1箱桃=37×2=72(个)由(1)(2)两个等式可知: 1箱苹果比1箱桃多126-108=18(个),再根据等式(3)就可以算出:1箱桃有(74-18)÷2=28(个),1箱苹果有28+18=46(个)。 1箱苹果和1箱桃共有多少个:37×2=74(个) 1箱苹果比1箱桃多多少个:42×3-36=18(个) 1箱苹果有多少个:28+18=46(个) 练习1: 1.一次考试,甲、乙、丙三人平均分91分,乙、丙、丁三人平均分89分,甲、丁二人平均分95分。问:甲、丁各得多少分? 2.甲、乙、丙、丁四人称体重,乙、丙、丁三人共重120千克,甲、丙、丁三人共重126千克,丙、丁二人的平均体重是40千克。求四人的平均体重是多少千克? 【例题2】一次数学测验,全班平均分是91.2分,已知女生有21人,平均每人92分;男生平均每人90.5分。求这个班男生有多少人? 【思路导航】女生每人比全班平均分高92-91.2=0.8(分),而男生每人比全班平均分低91.2-90.5=0.7(分)。全体女生高出全班平均分0.8×21=16.8(分),应补给每个男生0.7分,16.8里包含有24个0.7,即全班有24个男生。 练习2: 1.两组学生进行跳绳比赛,平均每人跳152下。甲组有6人,平均每人跳140下,乙组平均每人跳160下。乙组有多少人? 2.有两块棉田,平均每亩产量是92.5千克,已知一块地是5亩,平均每亩产量是101.5千克;另一块田平均每亩产量是85千克。这块田是多少亩? 【例题3】某3个数的平均数是2.如果把其中一个数改为4,平均数就变成了3。被改的数原来是多少? 【思路导航】原来三个数的和是2×3=6,后来三个数的和是3×3=9,9比6多出了3.是因为把那个数改成了4。因此,原来的数应该是4-3=1。 练习3:

五年级奥数计数方法与技巧

计数方法与技巧 知识框架 (1)归纳法:从条件值较小的数开始,找出其中规律,或找出其中的递推数量关系,归纳出一般情况下的数量关系. (2)整体法:解决计数问题时,有时要“化整为零”,使问题变得简单;有时反而要从整体上来考虑,从全局、从整体来研究问题,反而有利于发现其中的数量关系. (3)对应法:将难以计数的数量与某种可计量的事物联系起来,只要能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那么这两种事物在数量上是相同的.事实上插入法和插板法都是对应法的一种表现形式. (4)递推法:对于某些难以发现其一般情形的计数问题,可以找出其相邻数之间的递归关系,有了这一递归关系就可以利用前面的数求出后面未知的数,这种方法称为递推法. 例题精讲 【例 1】一条直线分一个平面为两部分.两条直线最多分这个平面为四部分.问5条直线最多分这个平面为多少部分? 【巩固】平面上5条直线最多能把圆的内部分成几部分?平面上100条直线最多能把圆的内部分成几部分? 【例 2】平面上10个两两相交的圆最多能将平面分割成多少个区域?

【巩固】10个三角形最多将平面分成几个部分? 【例 3】一个长方形把平面分成两部分,那么3个长方形最多把平面分成多少部分? 【巩固】在平面上画5个圆和1条直线,最多可把平面分成多少部分? 【例4】一个正方形的内部有1996个点,以正方形的4个顶点和内部的1996个点为顶点,将它剪成一些三角形.问:一共可以剪成多少个三角形?如果沿上述这些点中某两点之间所连的线段剪开算作一刀,那么共需剪多少刀? 【巩固】在三角形ABC内有100个点,以三角形的顶点和这100点为顶点,可把三角形剖分成多少个小三角形? 【例 5】在8×8的黑白相间染色的国际象棋棋盘中,以网格线为边的、恰包含两个白色小方格与一个黑色小方格的长方形共有多少个?

小学数学培优:奥数--特殊解题方法(含解题思路)

特殊解题方法 【穷举法】解答某些数学题,可以把问题所涉及到的数量或结论的有限种情况,不重复不遗漏地全部列举出来,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种解题方法就是穷 举法。 例1 从甲地到乙地有A、B、C三条路线, 从乙地到丙地有D、E、F、G四条路线。问从 甲地经过乙地到达丙地共有多少条路线?(如图) 分析:从甲地到乙地有3条路线,从乙地 到丙地有4条路线。从甲地经过乙地到达 丙地共有下列不同的路线。 解:3×4=12 答:共有12条路线。 例2 如果一整数,与1、2、3这三个数,通过加减乘除运算(可以添加括号) 组成算式,能使结果等于24,那么这个整数就称为可用的。在4、5、6、7、8、9、10、11、12这九个数中,可用的有_______个。 分析:根据题意,用列式计算的方法,把各算式都列举出来。 4×(1+2+3)=24 (5+1+2)×3=24 6×(3+2-l)=24 7×3+1+2=24 8×3×(2-1)=24 9×3-1-2=24 10×2+l+3=24 11×2+3-l=24 12×(3+1-2)=24 通过计算可知,题中所给的9个数与1、2、3都能够组成结果是24的算式。 答:可用的数有9个。 例3 从0、3、5、7中选出三个数字能排成_______个三位数,其中能被5整 除的三位数有_________个。 分析:根据题中所给的数字可知:三位数的百位数只能有三种选择:十位数在余下的三个数字中取一个数字,也有3种选择; 个位数在余下的两个数字中取一个数字,有2种选择。 解:把能排成的三位数穷举如下,数下标有横线的是能被5整除的。 305, 307, 350, 357, 370, 375;503, 507, 530, 537, 570, 573; 703, 705, 730, 735, 750, 753 答:能排成18个三位数,其中能被5整除的有10个数。 例4 数一数图3.30中有多少个大小不同的三角形? 分析:为了不重复不遗漏地数出图中有多少个大小不同的 三角形,可以把三角形分成A、B、C、D四类。 A类:是基本的小三角形,在图中有这样的三角形16个;

最新小学奥数(平均数问题)

平均数问题 一、算术平均数 例1用4个同样的杯子装水,水面高度分别是4厘米、5厘米、7厘米和8厘米,这4个杯子水面平均高度是多少厘米? 分析求4个杯子水面的平均高度,就相当于把4个杯子里的水合在一起,再平均倒入4个杯子里,看每个杯子里水面的高度。 解:(4+5+7+8)÷4=6(厘米) 答:这4个杯子水面平均高度是6厘米。 例2蔡琛在期末考试中,政治、语文、数学、英语、生物五科的平均分是 89分.政治、数学两科的平均分是91.5分.语文、英语两科的平均分是84分.政治、英语两科的平均分是86分,而且英语比语文多10分.问蔡琛这次考试的各科成绩应是多少分? 分析解题关键是根据语文、英语两科平均分是84分求出两科的总分,又知道两科的分数差是10分,用和差问题的解法求出语文、英语各得多少分后,就可以求出其他各科成绩。 解:①英语:(84×2+10)÷2=89(分) ②语文: 89-10=79(分) ③政治:86×2-89=83(分) ④数学:91.5×2-83=100(分) ⑤生物:89×5-(89+79+83+100)=94(分) 答:蔡琛这次考试英语、语文、政治、数学、生物的成绩分别是89分、79分、83分、100分、94分。 二、加权平均数 例3果品店把2千克酥糖,3千克水果糖,5千克奶糖混合成什锦糖.已知酥糖每千克4.40元,水果糖每千克4.20元,奶糖每千克7.20元.问:什锦糖每千克多少元? 分析要求混合后的什锦糖每千克的价钱,必须知道混合后的总钱数和与总钱数相对应的总千克数。 解:①什锦糖的总价: 4.40×2+4.20×3+7.20×5=57.4(元)

②什锦糖的总千克数: 2+3+5=10(千克) ③什锦糖的单价:57.4÷10=5.74(元) 答:混合后的什锦糖每千克5.74元。 我们把上述这种平均数问题叫做“加权平均数”.例3中的5.74元叫做4.40元、4.20元、7.20元的加权平均数.2千克、3千克、5千克这三个数很重要,对什锦糖的单价产生不同影响,有权衡轻重的作用,所以这样的数叫做“权数”。 例4甲乙两块棉田,平均亩产籽棉185斤.甲棉田有5亩,平均亩产籽棉203斤;乙棉田平均亩产籽棉170斤,乙棉田有多少亩? 分析此题是已知两个数的加权平均数、两个数和其中一个数的权数,求另一个数的权数的问题.甲棉田平均亩产籽棉203斤比甲乙棉田平均亩产多18斤,5亩共多出90斤.乙棉田平均亩产比甲乙棉田平均亩产少15斤,乙少的部分用甲多的部分补足,也就是看90斤里面包含几个15斤,从而求出的是乙棉田的亩数,即“权数”。 解:①甲棉田5亩比甲乙平均亩产多多少斤? (203-185)×5=90(斤) ②乙棉田有几亩? 90÷(185-170)=6(亩) 答:乙棉田有6亩。 三、连续数平均问题 我们学过的连续数有“连续自然数”、“连续奇数”、“连续偶数”.已知几个连续数的和求出这几个数,也叫平均问题。 例5已知八个连续奇数的和是144,求这八个连续奇数。 分析已知偶数个奇数的和是144.连续数的个数为偶数时,它的特点是首项与末项之和等于第二项与倒数第二项之和,等于第三项与倒数第三项之和……即每两个数分为一组,八个数分成4组,每一组两个数的和是144÷4=36.这样可以确定出中间的两个数,再依次求出其他各数。 解:①每组数之和:144÷4=36 ②中间两个数中较大的一个:(36+2)÷2=19 ③中间两个数中较小的一个:19-2=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