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版必修一学案:第四单元 单元写作“写事要有点波澜”定向练 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版必修一学案:第四单元 单元写作“写事要有点波澜”定向练 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版必修一学案:第四单元 单元写作“写事要有点波澜”定向练 Word版含答案

【目标·重点】学习、掌握兴波澜生变化的方法、技巧。

一、典文·赏析

开头即为文章定下了不

寻常的基调。

此处描写看似随意,却大

有深意。

欲想取之必先予之?是

这样吗?

已经三次拒绝,真是好事

多磨啊。

这一系列的文字有何作

用?

多么的有情有义!

照应前文,为情节发展

张本。

故事的高潮所在,都是

谁该涌出泪水?令人深

思。

【赏析】文章用“情节突转法”来构思情节,钥匙的出现是文章的高潮所在,在结构上形成了奇峰突起、江河陡转之势,它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写她的“笑”和“流泪”,这是必要的伏笔和照应。在高潮来临前,作者不惜笔墨、不厌其烦地描写问楼、认房、上楼、讲笑话等内容,为情节的高潮蓄势,不断强化读者的期待心理,使矛盾爆发情节突转时具有飞瀑流泉从天降的艺术效果,造成读者心灵的强烈震撼。

二、技法·点拨

无论是侧重写人的记叙文,还是侧重写事的记叙文,都少不了写事件。对于事件的叙述如果一泻无余,那就好像在一马平川上看风景,从头看到底,读来没有情趣;叙事曲折回旋,波澜起伏,才会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一)选择曲折复杂的事件

事物本身就是复杂的,都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天有阴晴,月有圆缺,潮有涨落,草木

有枯荣,这是自然界的变化。塞翁失马,乐极生悲,这是坏事变好事、好事变坏事的人事变化。文章的波澜就是这种事物复杂多变性的反映。

问题(1)《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为什么能够两千多年一直吸引着无数的读者?

【提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事件本身矛盾错综复杂:晋国与郑国有矛盾,秦国与晋国早有嫌怨,郑公与烛之武之间有隔阂。在如此复杂的背景下展开的故事,焉能不吸引读者?

(二)掌握兴波澜生变化的方法

叙述性文章“尺水兴波”,除了具备对客观事件的正确认识和严密清晰的表达思路以外,关键还在于写作技巧的运用,在于如何组织材料。

1.情节突转法

情节突转法是指记叙事件时,顺着一个方向铺陈渲染,把读者的注意力和情感愿望吸引到这个方向发展的一种可能性上去,层层推向高潮;达到顶点时,笔锋陡然一转,通过另一种结局的突然揭晓,掀起波澜。欧·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莫泊桑的《项链》就是这种方法的典型代表。使用这种方法必须注意行文中铺垫、伏笔的设计。

谁烧的“阿房宫”?

从前,有位县督学来到县立中学视察工作。他一进校门,便见到该校的壁报上写有杜牧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督学的文学底子很厚,看到杜牧的诗句,油然想起他的《阿房宫赋》,于是顺口问起了学生:“你们知道阿房宫是谁烧的?”

学生们一脸惶恐,不住地摇头:“不是我烧的,不是我烧的!”

看到眼前的窘迫情景,督学啼笑皆非。他立即来到校长室,对校长指责道:“贵校学生国文程度低落,居然说阿房宫不是他烧的。”

校长心平气和地说:“本校学生一向诚实,既然说不是他烧的,就一定不是他烧的。”

督学非常气恼,他万万没有想到鼎鼎的校长居然不知道阿房宫是怎么一回事!他一气之下,写了一封呈文,给教育局长,禀明原委。

不久,督学收到局长复函:“烧掉就算了,再拨经费重建阿房宫。”

督学看后,目瞪口呆。

问题(2)请分析《谁烧的“阿房宫”?》一文情节是怎样变化的。

【提示】学生们说阿房宫不是自己烧的,督学啼笑皆非;校长的浅薄无知让督学非常气恼;局长的复函更让督学目瞪口呆。文章在情节的不断突转中紧紧抓住读者,启发人思考。

2.悬念法

悬念法通常是精心设置疑窦和矛盾,在文章开头用超乎寻常的语气去叙述或交代一种异于常人思维的结果,以引起读者探其究竟的欲望。鲁迅的《祝福》、房树民与王石的《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等就是很好的代表。常见的设计悬念的方法有如下三种:

(1)反常法:利用人的反常言行设置悬念,使读者产生急于了解导致这种言行的原因的期待心理。

(2)倒叙法:先把结果或能吸引读者的部分放在开头,然后再以时间为序叙述,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3)切隔法:中途中断叙述,转述他事,以引起读者的期待心理。(章回体小说普遍使用此法)

使用悬念法要注意:①制造悬念要不着痕迹,切合情理,既要“悬”,又不能“玄”,不可故弄玄虚,不要出现漏洞;②要紧紧围绕主题来设置悬念,不能在枝节问题上“悬置紧张”,以免削弱主题思想。

一位爸爸下班回到家很晚了,他很累并有点烦,发现他五岁的儿子靠在门旁等他。

“爸,可以借我10美金吗?”父亲发怒了:“如果你只是要借钱去买毫无意义的玩具的话,给我回到你的房间并上床。好好想想为什么你会那么自私。我每天长时间辛苦工作着,没时间和你玩小孩子的游戏。”

小孩安静地回到自己的房间并关上门。

父亲坐下来还生气。后来,他平静下来了。开始想他可能对孩子太凶了——或许孩子真的很想买什么东西,再说他平时很少要过钱。

父亲走进小孩的房间:“你睡了吗,孩子?”“爸,还没,我还醒着。”小孩回答。

“我刚刚可能对你太凶了,”父亲说,“我将今天的气都爆发出来了——这是你要的10美金。”“爸,谢谢你。”小孩欢叫着从枕头下拿出一些被弄皱的钞票,慢慢地数着。

“为什么你已经有钱了还要?”父亲生气地问。

“因为这之前不够,但我现在足够了。”小孩回答,“爸,我现在有20美金了,刚好够你一个小时的工资,我可以向你买一个小时的时间吗?明天请早一点回家——我想和你一起吃晚餐。”

问题(3)上面的小故事让人心潮难平,请分析该文情节设计的妙处。

【提示】故事在开头设置悬念:孩子为什么要钱?要了钱干什么?再加上父亲对孩子

的误会,使情节在结尾达到了高潮,主题就是这样在悬念的激发下震撼了读者。

3.误会法

造成误会,抓住读者心理,让读者在顿悟中感受作文的中心,领会其中的奥妙,增强文章的戏剧性。误会可以是一方误会另一方,也可以是双方互相误会;可以是一个误会,也可以是多个误会;可以是悲剧性的误会,也可以是喜剧性的误会。

一位老太太做寿,她的子孙请来唐伯虎为她题诗。全家大小及亲朋好友争着来看。唐伯虎挥笔写下:这个婆娘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尘;儿孙个个都是贼,偷得蟠桃献至亲。

问题(4)在上面的小故事中,老太太的子孙随着唐伯虎的诗情绪变化非常大,有时惊讶,有时喝彩,有时甚至要动手打唐伯虎,你能分析一下原因吗?

【提示】“这个婆娘不是人”是什么?这是对老太太的侮辱,其子孙如何不惊。“九天仙女”竟是老太太,其子孙焉能不喜。说人家的“儿孙个个都是贼”岂不讨打;能把“蟠桃”这种天上才有的东西弄到手,其子孙定不是一般人物。由夸奖老太太到夸奖其子孙,把所有的人都夸奖了一遍,自然能叫好声一片。唐伯虎巧妙制造误会,调动了众人的情绪,可谓高手。

4.抑扬法

“抑”,就是抑制,对人、事、物进行贬抑;“扬”,就是扬起,对人、事、物进行褒扬。叙述中,先让情况尽量向某一个方向发展,造成对后面情节的一种充分的反向蓄势,然后使情况向相反的方向陡转,从而形成落差和波澜,给人以感情冲击和心灵震撼,进而使读者得到充分的审美满足和享受。抑扬法分为欲扬先抑和欲抑先扬。

使用这种方法要注意:抑、扬前后应具有对照性,而且大多是采用相反对立的形式构成对照;对于抑、扬两者,不可等量齐观,另一方起的是衬垫作用。

一个妇女晚上出门被人抢劫,她赶紧报了案。

一位健壮的出租车司机晚上送客人后在路上被人抢劫,他赶紧报了案。

两个小伙子晚上喝酒喝到很晚,回家的路上被人抢劫,他们也赶紧报了案。

警察高度重视这几起案件,经过综合分析,他们找到了这几件案子的共同点:深夜,劫匪是一个坐在路中央的男人,劫匪说的话一样:快点,别等我站起来,否则就麻烦了。

警察们经过周密布置,采取了果断行动。一位警察奋不顾身,冲上前去将劫匪扑倒在地,死死按住他,不让他动分毫。另三位警察马上跟上,给劫匪戴上了手铐。四位警察将劫匪提起了往车上一塞,“啊?!他的腿呢?”

他已经没有了双腿,他是个残疾人。

问题(5)上面的小故事结尾令人大跌眼镜,你能分析一下原因吗?

【提示】能不断抢劫成功,遭抢的人不仅有独行的妇女,还有健壮的司机,更有两个小伙子,看来,劫匪不是一般人!正是在这样的扬起中,结尾突转的贬抑给人带来深深的思考:谁才是真正的“残疾人”?

5.巧合法

通过人物出乎意料的奇遇或事情的某种巧合,构成曲折的故事来表现主题。说书的人常说“无巧不成书”。合理地运用巧合法,可以增强事件的戏剧性,使各种矛盾集中在一起,既可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更有利于揭示各种矛盾所表现的事件的本质。代表作有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

他在为工作埋头忙碌过冬季之后,终于获得了两个礼拜的休假。他老早就计划好要利用这个机会到一个风景秀丽的观光胜地去,泡泡音乐厅,交些朋友,喝些好酒,随心所欲地休憩一番。

临行前一天下班回家,他十分兴奋地整理行装,把大箱子放进轿车的车厢里。第二天早晨出发前,他打电话给他母亲,告诉她去度假的主意,母亲说:

“你会不会顺路经过我这里,我想看看你,和你聊聊天,我们很久没有团聚了。”

“母亲,我也想去看你,可是我忙着赶路,因为同人家已约好了见面时间的。”他说。

当他开车正要上高速公路时,忽然记起今天是母亲的生日。于是他绕回一段路,停在一个花店门口,打算买些鲜花,叫花店给母亲送去。他知道母亲喜欢鲜花。

店里有个小男孩,正挑好一把玫瑰,在付钱。小男孩面有愁容,因为他发现所带的钱不够,少了10元钱。

他问小男孩:“这些花是做什么用的?”

小男孩说:“送给我妈妈,今天是她的生日。”

他拿出钞票为小男孩凑足了花钱。小男孩很快乐地说:“谢谢你,先生。我妈妈会感激你的慷慨。”

他说:“没关系,今天也是我母亲的生日。”

小男孩满脸微笑地抱着花转身走了。

他选好一束玫瑰、一束康乃馨和一束黄菊花。付了钱,给花店老板写下他母亲的地址,

然后发动车,继续上路。

仅开出一小段,转过一个小山坡时,他看见刚才碰到的那个小男孩跪在一个小墓碑前,把玫瑰花摊在碑上。小男孩也看见他,挥手说:

“先生,我妈妈喜欢我送给她的花。谢谢你,先生。”

他将车开回花店,找到老板,问道:“那几束花是不是已经送走了?”

老板摇头说:“还没有。”

“不必麻烦你了,”他说,“我自己去送。”

问题(6)《花》中的“他”是如何实现转变的?

【提示】“他”的母亲和小男孩的母亲都是今天的生日,这很巧合;都想买花给母亲的想法让这一巧合更进一步,从而使“他”认识了小男孩;小男孩的母亲去世的巧合性,让“他”醒悟——“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剧不能发生在自己身上,于是“他”转变了。

【技法总结】

写事要有点波澜要做到:

1.选择曲折复杂的事件。

2.掌握兴波澜生变化的方法:(1)情节突转法,(2)悬念法,(3)误会法,(4)抑扬法,(5)巧合法。

三、实战·演练

(一)片段练习

运用使叙事曲折的技巧,写一个叙事小片段,要写得有波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

寒风凛冽。

一个秃头的老乞丐在街头乞讨。

人们行色匆匆,老乞丐一个子儿也没有讨到。

饥寒交迫中,他发现一个衣冠楚楚的绅士朝这边走来。乞丐忙迎上前去,伸出脏兮兮的手,颤巍巍地说:“上帝保佑您,尊敬的先生,行行好,赏几个钱吧。”

绅士看了看老乞丐,便开始摸自己的衣袋,但一个钱也没找到——他身上没带钱。

可怜巴巴的老乞丐非常失望。

绅士踌躇了一下,摘下自己的帽子,放在乞丐摊开的手上。

老乞丐捧着温暖的帽子不知所措,呆呆地看着绅士在寒风中渐渐远去——因为他发现,绅士也是个秃头。

(二)整篇作文

以“风波”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800字。

“风波”即事件的起伏波折,在事件发展过程中,往往有波澜,或情节变化,或感情变化。因此,要利用故事的发展进行联想,使情节多些波澜;要制造“误会”,设置一定的矛盾冲突,给读者留下悬念,使情节多些起伏,叙述力求生动流畅。

【佳作展台】

风波

学校真是个人才济济的地方,谁也不是吃干饭的。这不,在校学生会干部竞选大会上,一颗新星正冉冉升起。

胡莉一个箭步向前,夺过话筒坚定地回答:“我报了三项!因为我认为无论是哪个部门,最重要的是你有为同学服务的热心,有担当职务的信心,有组织工作的能力,还有……”语气不卑不亢,议论有条不紊,多角度、全方位地抨击了提问者的见解,最后她高声反问:“试问这位同学,如果你在这台上竞选,不让全校同学知道你是谁,只凭短短几分钟演讲,你有把握宣称‘我信任自己,我一定能成功’吗?”好,的确太激动了,麦克风被甩在桌上,发出砰隆的“巨响”——伟大的震撼力!

礼堂内几秒钟没了声息,继而热烈的掌声骤起,人们交头接耳:“这个巾帼英雄是谁?”——有风吹皱一池春水。

胡莉立刻成了大会焦点人物,数百双眼睛在她白净的脸上聚焦,她仍脸不变色心不跳,脸上露出必胜的笑容……

这同学果然不是一般人啊!我想。

“胡莉同学,我很佩服你的口才!”一个小女生崇拜地说:“你能讲讲有什么计划吗?”胡莉满脸焕发青春光彩,笑盈盈地向她的支持者们致敬,开始噼里啪啦大谈理想与现实、计划与变化的深刻主题,嘴皮子之利落令我咋舌。我后面的高年级学生边听边感叹:“她真是个好苗子!”

“我也想请教胡莉。”似乎代表都与胡莉干上了。这回发难的是高一(2)班的李燕,她长得秀气,嗓音也尖尖细细的,“灵魂的窗户”还配着镶金边的“玻璃”。

“一天下午放学,我看见你把别人的自行车碰倒了,却没有扶起来!”这句话像一颗炸弹粉碎了胡莉脸上的微笑,她从椅子上惊愕地跳起来——这是什么妖风吹起的巨波?

“我认为,竞选学生会干部不能单凭口才,或者外表的假象,更重要的是应有一颗关心别人的大公无私的爱心和良好的道德品质。请问胡莉,你对这件令人不愉快的小事怎么解释呢?”

诘责者不顾会场哗然,固执地重申了这个问题。我真不敢相信它出自那个斯文的女同学之口!

这时候,礼堂弥漫着窘迫的紧张空气,我虽然是个普通听众,仍然感到有些窒息,甚至替胡莉捏一把汗。张蓓低头不住叨念:“可怜啊,可悲啊!”偶尔的不慎竟能造成今天在全校代表面前成为众矢之的,刚才胡莉的辉煌就要付诸东流……

“我承认。”出乎意料,胡莉竟坦然地举起话筒,镇定地承认了错误。“我承认,是有这样的事,我应该向大家检讨,希望你们能够谅解。”在明灯照耀下,胡莉的双眼亮晶晶闪出智慧的光彩,她将怎样应付这个棘手的“人身攻击”呢?我们拭目以待。

“可是——”胡莉话锋一转,目光炯炯地向众人扫射,“谁也不能保证永远不犯错误,我也是人,我也有缺点,难道我就没资格来竞选学生会干部,为学校尽一份微薄之力?”我听了,热血沸腾,真想站起叫好:“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不管你有什么缺点,只要为人民服务,做大家的‘公仆’,我们就来者不拒,而且愈多愈好!”

“哗……”的鼓掌声响成一片——风平波静,太阳升!

【赏析】文章一波数折,从风起到浪涌,再到波静,波澜起伏,牢牢抓住了读者的心。“这个巾帼英雄是谁?”“她真是个好苗子!”“我虽然是个普通听众,仍然感到有些窒息,甚至替胡莉捏一把汗。”“张蓓低头不住叨念。”这些侧面烘托很显功力。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