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资源的开发利用

中药资源的开发利用
中药资源的开发利用

中药资源的开发利用

开发利用的目的在于合理地、充分地应用和发展中药资源,使之更有利于防病、治病和康复、保健,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同时,加强在畜牧业、农业。食品及化工等各方面的综合利用,以进一步造福人类。

古代中药资源的利用主要是采集、猎取自然界可供药用的植物、动物和矿物,很少进行有目的人工栽培或饲养。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中药资源开发赋予了许多新的内容。新中国成立后,在继承和发扬祖国医药学遗产的基础上,中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药资源深层次的开发和综合利用,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增进人们健康和丰富人民生活发挥了广泛的作用。

(一)中药资源开发利用的历史沿革

我国中药资源开发利用用历史悠久,从神衣尝百草到东汉《神农本草经)问世,从明代《本草纲目》到现代《中华本草》的编篡,浩瀚的本草文献深刻反映了我国医药发展和劳动人民开发利用中药资源的丰富经验。

我国中药资源开发利用的历程大体可分为四个时期,即起源时期(公元前221年以前)、古代时期(公元前221-1840年)、近代时期(1840-1949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1949年以后)。

(1)起源时期

“神衣尝百草始有医药”和“药食同源”的传说,是关于医药起源的概括。早在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在采集食物的过程中,经过无数次的口尝身受,逐步认识到哪些植物可以食用,哪些植物可以治疗疾病,初步积累了一些关于植物药的知识,形成了原始的食物疗法和药物疗法。进入氏族公社以后,狩猎和捕鱼已成为人们重要的劳动内容和生活来源,又发现了一些既可食用又可治疗疾病的动物药。氏族公社后期,人类定居下来,开始了原始的农业生产,人类有条件对农作物和植物进行长期。细致地观察和尝试,又认识了更多的药物。《淮南子·修务训》关于“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之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的记载,即是我们的祖先在与自然和疾病的斗争中,发现药物、认识药物的真实而生动的写照。但是,当时人们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是盲目的、自发的。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由采集,渔猎向农业进化,特别是火的发现,文字的出现及陶器的应用,为中药资源的发掘下利用创造了条件。周代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全盛时期,药物知识以及人们对药物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如:《书经》有‘若药弗瞑眩,厥疾弗瘳’ 《易经》有“无忘之疾,勿药有喜”;《礼记》有“医不三世,不服其药”;《周礼》有“医师掌医之政,聚毒药以供医事”以及“五毒”(石胆、丹砂、雄黄、矾石和磁石5种矿物药烧炼的升华物)等的记载。药物的来源已由植物、动物发展到矿物及人工制品。春秋时期,药物扩大到100多种,如甘草、贝母、枸杞子、苍耳子、芹菜和益母草等已为当时的常用药物。战国时期,我国进入封建社会。据《山海经》记载,药物已多达124种,其中植物药51种、动物药66种、矿物药3种和其他4种。记载的内容涉及药物的产地、形状、特点及用法等。人们采集、使用的药物逐渐增多,同时对药物的作用进行了总结和分类,据记载,当时已把药物分成补益、生育、美容、预防、毒类、杀虫、兴奋、兽用等10类。公元前3世纪末,《五十二病方》记

载的药物发展到242种,其中植物药108种、动物药51种、矿物药20种和其他63种。先秦时期的医药专著《黄帝内经》、《五十二病方》及其他典籍,如《书经》、《管子》等,常把医和药融为一体,在阐述医理的同时,对药物性质也有初步的归纳,如有毒、无毒及五味,依稀可见君臣佐使配伍原则,为中药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古代时期

秦汉时期,国家统一,经济发达,为汇集整理先秦时期大量蕴积的药物开发利用经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南北朝时期,商品生产与交换的发展更为中药资源的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当时药物专著已达110多种。其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杰作是东汉成书的《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既是先秦时期中药资源开发利用的经验总结,又是后世本草和开发利用的楷范。全书记载药物365种,其中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并按中药的养命、养性、治病等3种功效归并为上、中、下三品。这些药物至今仍有200余种沿用不衰。到了魏晋时期,药物品种增加到730种(《名医别录》新增365种),后又经《本草经集注》增补、完善,初步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体系。至此,我国中药理论体系雏形已定,中药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得到进一步扩大和提高。

唐代,药物已增加到1000余种,药物知识也已基本可以满足一般临床应用的需要。国家曾组织力量开展药源调查,在此基础上于显庆年间(656——660年)编修了《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编修并颁布实施的具药典性质的药学专著。在已有的本草学基础上,精选民间新药114种,使药物种数达到850种,这本药学专著以较多的药物基原考证和较丰富临床用药经验赢得了中外医药工作者的尊崇。70多年后,陈藏器又收集《唐本草》未载之药692种,撰成《本草拾遗》。二者合计,唐代开发利用的中药资源已达1500多种。

宋代,印刷技术的发展,为医药资料的整理、传播提供了良好条件。北宋时期,国家再次大规模调查药物资源,并成立医药编纂出版机构——校正医书局,还设立了官办的制药厂(惠民制药局)生产中成药。百余年中,三次修订本草,大量校勘汇总,增补文献和用药经验,形成历史上官修本草高潮,官方代表作有《开宝本草》、《嘉佑本草》和《本草图经》。宋代唐慎微集前人之大成,收集《开宝本草》、《嘉佑本草》筛选遗余药物554种,又自增8种,辑成《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至此,我国古代开发利用的药物资源已达1748种,极大地丰富了中医药宝库。

金、元时期,中药资源开发利用在稳定和巩固品种的基础上,重点转向精炼药效、归纳药理,其主要贡献是把医药理论与具体药物密切结合,形成了多层次的中药学理论体系,对后世影响极深。明代是我国古代史上中药资源开发利用和本草理论发展的鼎盛时期,特别是明代中叶,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及国内外市场的开拓,商品经济有很大发展,医药界人文荟萃,名著迭起。《本草品汇精要》收载药物1815种,增补46种,尤以文字简洁精要。彩色实物绘图名闻于世。《滇南本草》收载药材448种,是一部记载高原地区药物(包括民族药物)的珍贵著作。举世闻名的《本草纲目》收载药物1892种,把古代中药资源开发利用推向了顶峰,并以博大精深的内涵总结了明以前中药资源开发利用的经验,图文井茂,提高了本草学的编纂技能和水平,开拓了后世中药发展的新局面。

清代,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不仅中药行、店林立,还形成了一些全国性的药材集散市场。中药材产量和运销量随之大增,中药资源开发利用的范围又进一步扩大和提高,著录和存世的本草近400部,其中,学术价值较高的著作有《本草纲目拾遗》、《植物名实图考》。前者收载《本草纲目》未收载的药物716种;后者收载植物1714种,虽名为《植物名实图考》,实际也是一部宝贵的药物专著。与此同时,我国民族药开发利用也得到了很大发展,如藏族著名药学家帝玛尔·丹增彭措编著了《晶珠本草》,共收载药物2294种,具有浓厚的藏药特色,是我国藏医药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

(3)近代时期

鸦片战争(1840年)前后,西医药日渐传入中国,中药独撑门户的局面被逐步打破,但晚清时期,中药材生产和资源开发利用仍有较大的发展。当时的东北三省,以及河北、山西,内蒙古、江苏、浙江、安徽、河南,湖北、广东、四川、贵州、云南和甘肃等地的中药材生产已具相当规模。从国内医药市场看,虽然外国教会在中国开办医院、诊所、药厂,建立西药房,但国内药品销售仍以中药为主,经营的药材仍达500多种(植物药410种,动物药66种和矿物药46种),其中常用中药材233种,较常用中药材146种:不常用中药材147种。民国初期,中药材出的口量比较大,1912年和1923年《中国年鉴》记载:1906-1910年,每年中药材出口价值达200-400万港币;1917-1920年,中国销往香港、澳门、泰国、南洋各国及朝鲜、日本的中药材,平均每年价值340万港。鸦片战争后,由于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和清政府腐败,中药资源的开发利用受到很大影响。抗日战争时期,因战争交通阻塞,国内运销和出口中断,中药材的产量直线下降。以东北地区为例,抗日战争爆发前(1931-1936年),人参、鹿茸、细辛、五味子、防风、木通、黄芪、甘草等49种主要中药材年产量为8000-11000吨;抗战时期(1937-1945年),年产量下降到6000-6500吨;抗战结束后,年产量继续下降到1100-2500吨。药材惨淡经营,药店纷纷倒闭,以北方药材集散地祁州(安国)为例,当地原有中药店1500多家,抗战期间仅剩70家。这一时期,中药业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使中药资源的开发利用、中药的经营管理、中药市场的供求出现了蒸蒸日上的大好局面,中成药生产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40多年来中药资源的开发利用由单纯的经营、收购转向多学科。多部门协同配合,多层次、多方位的研究利用。民族药、民间药和海洋药的研究有了新的发展,拓宽了开发领域。

(完整版)中药资源学(2)

名词解释 中药资源:通常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可供中医药使用的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的总称,包括植物药资源、动物药资源、矿物药资源。 道地药材:指经过长期医疗实践证明,具有特定种质、特定产区、特有的生产加工技术或加工方法而生产的质量、疗效优良的药材。 民族药:指一些少数民族特有的药材,民族药医疗体系独特,用药习惯和习用药用种类与中医中药有较大不同,包含了藏药、维吾尔族药和蒙药等。 样地:采用抽样调查方法所抽取样品的实体,在中药资源调查中称为样地,是进行精确调查观测的地块。样方:在对密集分布的草本植物进行种类调查或药材实施采收时,受工作量限制,一般将区域范围较大的样地再划分成为若干小的单位,只对其中部分单位做详细观测,称其为样方。 药材蕴殿量:指一个地区某一时期内某种中药资源的总蓄积量。 药材经济量:指一个地区某一时期内某种中药资源有经济效益那部分蕴藏量,即只包括达到标准和质量规格要求的那部分量,不包括幼年的、病株或达不到采收标准和质量规格的那部分量。 药材年允收量:指平均每年可允许采收药材的经济量,即不影响其自然更新和保证可持续利用的采收量。“3”技术:主要包括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 “5”技术:主要包括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与其密切相关的专家系统ES 和智能决策系统IDSS。 就地保护:将药用动、植物资源及其生产的自然环境就地加以维护,从而达到保护药用动、植物资源目的。异地保护:又称迁地保护,即将珍稀濒危药用种类迁出其自然生长地,保存在动物园、植物园、种植园内,进行引种驯化研究。 离体保护:即充分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来保存药用动、植物体的整体、器官、组织、细胞或原生质体等。 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引下,从实际出发,依靠富有远见的宏观调控政策、先进的经营管理机制,因地制宜确立中药资源发展战略与选择发展模式,合理利用中药资源, 保护生态环境,增强发展后劲,确保当代人及其后代人对中药资源的需求不断得到 满足的发展。 中药资源人工培育:指中药资源在人工干预下进行的资源再生过程,主要包括野生资源抚育和人工栽培(饲养)两种途径 填空 1.中药资源的构成,按照自然属性可以分植物、动物、矿物资源。 2.中药资源的构成,按照社会属性可以分为中药、民族药、民间药资源。 3.中药资源的构成,按照生产来源可以分为野生、人工资源。 4.民族药体系中的中药资源,比较完整有藏药、蒙药、维吾尔药、傣药、壮药、苗药。 5.中药资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可再生性、可解体性(降解性)、有限性、动态性、地域性、多用性。 6.我国的地形地貌特征,具有以下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地形多样,山区面积广 大,山脉定向排列。 7.我国的气候特征,具有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8.中药资源区划的原则,具有以下四个:优质性原则(道地性原则)、差异性原则、相似性原则、 实用性原则。 9.我国的中药资源区划采用二级分区系统,将全国中药生产区域划分为9 个一级区、28 个二级区,阐 明各区的现状、特点及开发潜力,确定今后的开发方向和建设途径。 10.关于道地药材的质量形成,优良的物种遗传基因是道地药材形成的内在因素,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 是道地药材形成的外在条件,中医药理论和实践是道地药材形成的思想基础,完善的裁培加工技术是道地药材形成的可靠保证。 11.中药资源动态监测体系至少包括三个系统:管理系统、技术系统、监督系统。

中药资源与开发前景报告

专业景气度调查报告 中药资源与开发

调查报告说明 本调查报告系安博教育集团与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联合制作,以为莘莘学子在选择志愿时提供有效参考。报告中所有文字、图片、表格均受到中国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条例的版权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没有经过安博教育集团的书面许可,不得将本报告中的信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如引用本调查报告的数据,需注明数据源于安博教育集团2008年专业景气度调查报告。 本报告中关于专业景气度的调查为安博教育集团与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研究员采用行业访谈、毕业生抽样调查以及焦点组讨论等方法获得。为了确保数据的客观真实,调查共发放了4983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745份,问卷有效率达95.2%。但是,因为本报告中发布的调研数据系通过抽样方法采集,数据结果受到样本量和样本主观判断的影响。由于调研方法及样本抽取的限制,数据结果无法达到完全的精准真实,本报告只提供给用户作为选择志愿的参考资料,安博教育集团和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不对报告数据与个人情况的对应承担法律责任。

目录 调查报告说明 (2) 目录1 专业大总结 (3) 1 专业大总结 (4) 2 就业方向调查分析 (4) 2.1毕业最适合岗位调查 (5) 2.2毕业生去向分布表 (5) 2.3从事职业与所学专业匹配度 (6) 3 专业具体景气指数分析 (7) 3.1毕业薪酬指数 (7) 3.1.1毕业1年薪酬指数 (7) 3.1.2毕业2年薪酬指数 (8) 3.1.3毕业3年薪酬指数 (9) 3.2职位级别指数 (9) 3.3应届就业率指数 (10) 3.4毕业深造指数 (11) 3.5发展前景指数 (11) 3.6创业指数. (11) 3.7工作舒适度指数 (13) 3.8全球化指数 (13) 3.9学习压力指数 (13)

浅谈我国中药资源的现状与保护

浅谈我国中药资源的现状与保护 中药资源学是研究中药资源的种类、数量、地理分布、时间、空间变化、合理开发利用和科学管理的学科。该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自然学科,它是在生物分类学、生态学、地理学、生物化学、天然产物化学和中药学等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多学科、跨学科兼有管理学科性质的新兴边缘学。我国开发利用中药资源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千百年来,对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衍、兴旺发达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中药资源是我国人民防治疾病、康复保健的重要物质基础,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丰富的科学内容,是祖国医药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应用,对社会主义的经济事业和人民卫生保健事业有明显的促进和保障作用,具有明显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中药资源是自然资源的一部分,人类在漫长的生活实践和生产实践中利用自然资源,发现并累积了利用植物、动物和矿物防病治病的知识,并逐渐形成体系,著成多部本草学。随着人口增加,社会对中药资源的需求量随之增加,从而使中药原料供求矛盾突出。近年来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相关学科的发展成果 ,为中药资源学的建立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先进的实验手段。 一、我国中药资源的现状 我国是资源大国,拥有全球物种总数的10%-14%。据全国第三次中药资源普查结果统计,我国有药用植物资源11146 种。但我国又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增长速度较快的发展中国家,人均占有资源量相对不足,人们对药用植物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必然导致人均资源拥有量的迅速降低。在被开发利用的药用植物资源中,约80%为野生药材,只有不到20%药材被人工栽培。 中药资源中近80%的种类来源于野生资源。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合理开发利用中药资源的认识不足,使得我国一些地区不同程度上对中药资源进行了掠夺式的过度采收、捕猎;又由于违反自然规律的垦殖等原因,使一些药用动、植物丧失了适宜的环境,减弱了中药资源的再生能力,造成中药资源的减少和枯竭,加之近10年来我国天然植物药的需求翻了三番,年需求量已高达6000万公斤,出口约3000万公斤,如此高的开采量已经致使大面积植被被毁,导致近10年野生

对我国中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思考

对我国中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思考 (王建建)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我国的中药材资源,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国家或政府必须立即重视中药材的开发利用,制定合理的政策,建立起完善的医疗开发中药机构,用信息化的手段管理中药材生产制成企业,从而保证对中药材的最大化合理利用。 关键词:中药材,中药优势,发展阻碍,对策 当前,加快对我国中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几经成为我国中医药科研任务的重要内容,尤其是中国已经加入WTO 的形势下,如何怎样抓住机遇从而促进我国中药学的现代化,这是我国医药工程的重大而又紧迫的课题。在此,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自己的见解看法,以及对其的思考。 1:中国中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独特优势 据了解我国药材资源非常丰富,中国的中药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医学一样,为中华民族的健康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据报道,仅我国少数名族药物约有3500余种,分布于我国的56个名族所在的地区,期中藏“药花锚”、“晋兰獐牙菜”、傣药“亚乎奴”、景颇族“木札”等等,其药早已被开发研究制成了具有临床效果的新药。伟大的毛主席也曾经说过:“中药资源作为伟大的基因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利用”。由此可见,我国的药材资源极其丰富是作为中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最大优势。 2:具备良好的试验技术条件和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高等中医院校综合力量逐渐增强,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各个省、市、的中医药院加大了对基础设施以及科研力量的投入与建设,多年来多所高校已经建成一批国家级、部省级重点学科、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具备了当地教学、科研及医疗研究的能力,诞生了一批拥有深厚中医学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的中医大师,如“唐仲英”等国学医师。凡此种种,都为中药资源的发掘、研究、制成、利用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3:国家政府对中药学的重视 一方面,国家政府投入大量的物力、人力、财力对中药资源进行调查研究,从而加以利用,另一方面又很重视对其的保护,进行可持续发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副局长苏刚强曾指出:“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通过开展一系列科学研究和建立完善的监控管理系统,实现中药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平衡,满足人类的不断增长的需求,达到保护资源永续利用的目的”。 2制约中国中医药资源开发的主要因素 (1)反传统文化思潮对其带来的后果 清朝时期,封建巩固派为了挽救江河日下的封建政权,不得已开展了洋务运动,目的在于“师夷长技以制夷”,但1894年甲午之战造成北洋水师全体覆没,宣告洋务运动的破产;后康有为、梁启超等提出“君主立宪,百日维新”,这场运动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也未获成功。这样中国近代始终以失败而告终,始终笼罩在失败的阴影下,这样的近代中国被迫呈现某种趋势即自我否定—否定传统文化。这样之后的“新文化运动”“文化大革命”更是彻底否定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而中医中药作为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自然而然受到前所未有的“批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实习总结范文

《浙江大学优秀实习总结汇编》 中药资源与开发岗位工作实习期总结 转眼之间,两个月的实习期即将结束,回顾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感触很深,收获颇丰。这两个月,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下,通过我自身的不懈努力,我学到了人生难得的工作经验和社会见识。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中药资源与开发岗位工作实习这段时间自己体会和心得: 一、努力学习,理论结合实践,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 在中药资源与开发岗位工作的实习过程中,我始终把学习作为获得新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解决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和方法,切实做到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思想上积极进取,积极的把自己现有的知识用于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也才能检验知识的有用性。在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中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我们在学校学到了很多的理论知识,但很少用于社会实践中,这样理论和实践就大大的脱节了,以至于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找不到方向,无法学以致用。同时,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也是弥补自己的不足的有效方式。信息时代,瞬息万变,社会在变化,人也在变化,所以你一天不学习,你就会落伍。通过这两个月的实习,并结合中药资源与开发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认真学习的中药资源与开发岗位工作各项政策制度、管理制度和工作条例,使工作中的困难有了最有力地解决武器。通过这些工作条例的学习使我进一步加深了对各项工作的理解,可以求真务实的开展各项工作。 二、围绕工作,突出重点,尽心尽力履行职责。 在中药资源与开发岗位工作中我都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对待每项工作。虽然开始由于经验不足和认识不够,觉得在中药资源与开发岗位工作中找不到事情做,不能得到锻炼的目的,但我迅速从自身出发寻找原因,和同事交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至于迅速的转变自己的角色和工作定位。为使自己尽快熟悉工作,进入角色,我一方面抓紧时间查看相关资料,熟悉自己的工作职责,另一方面我虚心向领导、同事请教使自己对中药资源与开发岗位工作的情况有了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认知和了解。根据中药资源与开发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的

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中药资源是我国传统的特产资源之一,它有着深厚的中医药理论基础,至今仍与西药共同支撑着我国的医疗体系,为人民的卫生健康事业作出贡献。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中药资源已暴露了相当的问题,诸如环境污染造成中药资源的日益减少甚至濒临绝迹、中药质量难以控制等。这些问题都严重阻碍了中药资源的长远发展。本文通过对中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资源保护现状的分析研究,对科学发展战略进行思考,以期能为中药资源的高效利用及科学发展提供参考。 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与中药农业直接相关,是中药现代化的基础,涉及中药资源的管理、开发、利用、保护等多个环节,因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国家科技部等十六个部门联合制定的2006~2020年《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中药产业链尚有待完善,中药农业刚刚起步,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合理利用及相关生态环境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1]。理解和掌握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对于探讨其技术应用性对策至关重要。 1 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特征 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是1980年《世界自然保护大纲》首次作为术语提出。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第一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即能够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2]。可持续发展具有三个明显特征,一是在空间上,以保持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为前提;二是在时间上,以满足现代和未来需要为目的,已逐步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3];三是政策制定的前瞻性,许多可再生的中药资源自我修复能力差,再生周期长,政策的制定应注重科学性、实用性、全局性和稳定性。

中药资源综合利用与产品开发课程特色初探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e7903441.html, 中药资源综合利用与产品开发课程特色初探作者:肖遂张旭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20年第27期 [摘要]为提高中药资源综合利用与产品开发课程的教学质量,突出华南农业大学开设该门课程的地域特色和学科优势,可以尝试将传统模式与现代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实验和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将科学研究前沿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充分发挥农业高等院校的学科优势,并着重关注南药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为培养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提供助力。 [关键词]中药资源;南药;开发与利用 [作者简介]肖遂(1984—),女,湖南长沙人,博士,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天然药物化学研究;张旭(1984—),男,湖南汨罗人,博士,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讲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天然药物化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27-0115-02 [收稿日期] 2019-09-27 中药资源综合利用与产品开发是高等院校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涵盖面较广,包括中药资源综合利用的概念、中药资源产品的分类和发展现状、中药资源综合利用的思路和方法、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评价体系和手段、中药资源开发利用实例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高等院校一般在高年级开设该课程,此时学生已积累了中药资源学、中药鉴定学、药用植物栽培学、中药药剂学、中药材加工与炮制学、中药质量分析、中药生物技术等课程的知识,能更有效地理解和掌握该门课程。 华南农业大学于2019年秋季招收第一届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本科生。作为岭南地区开设该专业的农业高等院校,我们希望培养学生掌握中药资源与开发相关的中药学、农学、生物学和化学等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育出具有岭南中药材规范化栽培、良种选育、引种驯化、药用动植物资源调查与评价、中药材鉴定、药材加工与质量评价、产品开发与管理等能力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并希望将该专业办出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中药资源综合利用与产品开发既是我校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该专业的收官课程,旨在让学生在前期课程的铺垫下,充分将所学知识更好地应用于实践。我校该如何开展该门课程教学活动,才能更好地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学生对未来即将从事相关工作的兴趣,并充分体现出农业高等院校开办该专业的特色和优势,让学生更具社会竞争力。笔者经过认真思考,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几点建议和讨论,希望能为今后该门课程的教学活动提供一定参考。

中药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中药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摘要:中药资源是我国人民防治疾病的重要物质基础, 是祖国医药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 由于人均拥有资源量降低、需求的迅速增加和无序的开发利用, 我国药用动植物资源的贮量已逐年下降或趋于枯竭。只有坚持合理开发,有效利用的原则,通过完善和健全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机构、建立中药资源保护体系,完善自然保护区和药用植物园区的建设以及建立中药资源动态监测及预警系统等方法才能够保证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 关键字:中药资源,保护,可持续开发与利用 中药资源是指在一定地区或范围内分布的各种药用植物、动物和矿物及其蕴藏量的总和。中药资源包括植物资源、动物资源和矿物资源。药用植物和药用动物为生物资源,属于可再生性资源;药用矿物为非再生性资源。我国开发利用中药资源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千百年来, 对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衍、兴旺发达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中药资源是我国人民防治疾病、康复保健的重要物质基础, 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丰富的科学内容, 是祖国医药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应用,对社会主义的经济事业和人民卫生保健事业有明显的促进和保障作用, 具有明显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生物多样性大国”之一,拥有全球物种总数的10%~14%。据全国第三次中药资源普查结果统计,我国有药用植物资源11146 种。但我国又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增长速度较快的发展中国家,人均占有资源量相对不足,人们对药用植物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必然导致人均资源拥有量的迅速降低。在被开发利用的药用植物资源中, 约80%为野生药材, 只有不到 20%药材被人工栽培。长期以来, 由于我国的中药业长期处于“吃资源”以换取低成本的生产方式, 经过长期采挖或不合理的采收和采猎, 我国野生药用动植物资源的贮量已逐年下降或趋于枯竭, 加之近 10 年来我国天然植物药的需求翻了三番, 年需求量已高达 6 000 万公斤, 出口约 3 000 万公斤, 如此高的开采量已经致使大面积植被被毁, 导致近10 年野生药用物种分布区域逐渐缩小, 蕴藏量大为减少, 中药资源在不到 20 年的时间里已经锐减至 6 000余种, 400 种常用药材中有 20%以上已经处于短缺状态, 部分常用中药材和道地药材的野生种质已趋于消失, 少数物种濒临灭绝, 某些种类已基本灭绝, 近千种药用植物资源濒危。据报道[1], 在我国处于濒危状态的近 3 000 种植物中, 用于中药或具有药用价值的约占60%~70%, 我国《中国植物红皮书》所收载的 398 种濒危植物中, 药用植物达 168 种, 占 42%。这不但使中药资源加速枯竭, 而且使生态环境恶化, 给自然环境和资源造成巨大压力。因此, 若不注意合理地开发利用我国的药用动植物资源, 不重视野生药材资源的驯

中药资源现状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中药资源现状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摘要:中医是中国所独有的医疗体系,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中药是中医体系的核心,然而在今天,我国的中药资源情况却不容乐观,这和我国的地理因素和人文因素都有关系。所以今天的我们务必要重视起重要的可持续发展,加强我国对中药的把控,加强技术要求、发展新品种、贯彻因地制宜方针,才能保持住我国中医药行业的长盛不衰。本文就我国的现有中药资源做以分析并浅谈中医药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关键词:中药资源;资源现状;可持续发展 1前言 人类走入21世纪,方便快捷的西医的弊端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到。天然健康的中医药又重新进入到人们视野。越来越多的人群开始倾向于尝试中药。但是我国的中药资源保护工作起步很晚,中药资源还承受不了非常巨大的市场,所以这给我国的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来看,我国相关部门迫切需要做的就是弄清楚我国现有中药资源现状,找出主要问题和突出矛盾,再结合完善的理论知识研究提出中药的综合利用方案。 2现状

我国中药资源的主要问题是资源的分布不均匀。据普查统计,全国现有中药资源12807种,其中药用植物11146 种,药用动物1581中,矿物80 种。调查362 种常用药材,其野生资源总蕴藏量约为850 万吨。药材商品中有200 种左右以野生资源为主,占药材总数的60%以上。这些药材资源的分布式分布均衡,就种类来说,我国东北药材种类最少,而西南很多,常用药材的储备确实北方偏多,南方较少。 而我国的中药资源如今还要面临的严重问题就是资源 枯竭速度加速。前文提过,国际上很多公司和研究机构已经将目光转向天然药物,而我国的中药资源就是他们的下手之地。如今很多国际上的公司、制药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和顺应潮流,纷纷在中国内地建厂房建研究机构,来开发潜力巨大的中药产品,这极大地加速了中药资源的损耗。我国国土面积达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给很多人的感觉就是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所以人们普遍抱有"消耗一点没什么"的思想。而事实则不然,纵使我国有广阔的国土面积,但是很多资源并不是面积大就一定丰富的,这是我国民众的思想误区。例如中药,某些名贵的中药所需要的生长环境较为特殊,所以产地不多也不大,经过一段时间的开采已经有面临灭绝的风险,尤其是珍惜的植物药材和动物药材。我国以为学者指出,近年来甘草、光果甘草、羌活、单叶蔓荆、黄皮树、银柴胡、肉苁蓉、三叶半夏、新疆阿魏、紫草等100 多种药材的资

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中药资源是我国传统的特产资源之一,它有着深厚的中医药理论基础,至今仍与西药共同支撑着我国的医疗体系,为人民的卫生健康事业作出贡献。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中药资源已暴露了相当的问题,诸如环境污染造成中药资源的日益减少甚至濒临绝迹、中药质量难以控制等。这些问题都严重阻碍了中药资源的长远发展。本文通过对中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资源保护现状的分析研究,对科学发展战略进行思考,以期能为中药资源的高效利用及科学发展提供参考。 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与中药农业直接相关,是中药现代化的基础,涉及中药资源的管理、开发、利用、保护等多个环节,因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国家科技部等十六个部门联合制定的2006~2020年《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中药产业链尚有待完善,中药农业刚刚起步,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合理利用及相关生态环境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1]。理解和掌握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对于探讨其技术应用性对策至关重要。 1 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特征 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是1980年《世界自然保护大纲》首次作为术语提出。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第一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即能够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2]。可持续发展具有三个明显特征,一是在空间上,以保持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为前提;二是在时间上,以满足现代和未来需要为目的,已逐步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3];三是政策制定的前瞻性,许多可再生的中药资源自我修复能力差,再生周期长,政策的制定应注重科学性、实用性、全局性和稳定性。

(完整版)中药资源学资料重点总结.doc

石河子大学2012 级中药学 中药资源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中药资源学:是研究中药资源的特点,种类分布,蕴藏量,活性成分及其时空变化规律的 科学。 2.民间药:也称草药。是指在局部地区的草药医生和民间用来防治疾病的天然药物及加工 品,通常根据经验用药,无医药理论指导也无统一的加工炮制工艺。 3.民族药:我们国家少数民族使用的,以本民族传统医药理论和实践为指导的天然药物及 其加工品。 4.蕴藏量:指某种药用动植物资源在一定时间和地区范围内的自然蓄积量,可分为总蕴藏量 和可利用蕴藏量 5.年允许量:在一年内允许采收的量,既不影响其自然更新和保证永续利用的采收量。 6.最大持续产量:保证在采收某种药用动植物资源时,仍能保持其原有资源量,即在正常自 然更新时所允许采收的最大产量。 7.3S 技术:是遥感( rs)地理信息系统( gis)和全球定位系统( gps)三种技术的简称。其中,遥感 技术是基础,地理。。。起辅助信息处理作用,全球。。。用于辅助空间定位。 8.就地保护:是将药用动植物资源及其生存的自然环境就地加以维护,从而达到保护药用动 植物资源的目的。 9.异地保护:又称迁地保护。即将珍稀病危药用动植物种类迁出其自然生长地,保存在保护 区,动物园植物园等,进行引种驯化研究。 10.道地药材 11.外业调查:实地调查是取得中药资源蕴藏量的第一手资料的重要方法,要在充分掌握被 调查地区的地形土壤气候植被和农业林业牧业等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制定一切可行的调查路线和 调查方案,进行实地调查。 12.内业整理:是对野外实地调查取得的原始数据资料标本进行系统整理,并分析研究药材 的历史资料和数据。 13.维药:维药历史悠久,在发展过程中,采阿拉伯、古希腊等民族医药之所长,并受到中 医学的影响,是我国民族医药的独立分支,历史上为西域各族人民的繁衍和昌盛做出过重要 贡献。 二、简答题 1.中药资源九大区域(关怀南海,浙川藏蒙维) 2.主要民族药种类:藏蒙维傣壮药五大类 3.药用植物的濒危程度划分为:我国的《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将濒危植物分为三个 保护等级:即一级保护植物,指具有极为重要的科研,经济和文化价值的稀有濒危种类;二 级保护植物,指在科研或经济上有重要意义的稀有或濒危种类;三级保护植物,指在科研或 经济上有一定意义的渐危或稀有种类。 4.植物类中药包括:藻类,菌类,地衣类,苔藓类,蕨类,种子植物类。 5.中药资源学研究内容: a 中药资源调查技术; b 药用动植物资源区划与产地适宜性分析; c 药用动植物资源的野生抚育和可持续利用; d 药用动植物资源的动态规律和合理开发利用研 究; e 积极寻找和扩大要用动植物新资源; f 濒危用用动植物资源的评价与监测。 中药资源的地位与价值: a 中药资源是人类健康事业的物质保障; b 是中药产业发展的物质

《中国中药资源发展报告》

中药资源是国家战略资源 中药资源是国家战略资源,具有独特的文化和经济价值。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是我国中药现代化面临的重要课题,关系到生态安全,产业发展,人民健康和国际形象。在此背景下,《中国中药资源发展报告》得以发布,详细阐述了我国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应遵循的四大原则,通过“四个结合”,实现产业发展与生态文明的双赢,充分供给与确保质量的统一,继承传统与开拓创新的并行,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的协调。 (一)中药资源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点工作之一 1、中药资源具有独特的文化和经济价值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文化伟大复兴先行者,是连接全球华人的纽带。中药资源是中医药学继承与发展的基础,中药资源的丰富程度与质量关系到中医药战略的实施和中医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药资源主要是生物资源,根据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结果统计显示显示,我国有中药资源12807种,其中包括植物11146种,动物1581种,约占总数的99%。近年来由于中药生产的工业化,改变了传统的中药使用方式,中药资源需求量明显增加,致使生物资源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导致某些生物物种濒临灭绝。根据2002年,我国中药工业产值为494亿元,2013年达到5065亿元,增长了10多倍。2013年我国中药进出口额为31.4亿美元,同比增长25.5%,是我国医药贸易中增速唯一超过20%的产品。我国中医院就诊人数超过4亿人次,收入达1769亿元。 2、中药资源过度采挖是威胁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因素 在我国三万多种野生高等植物中约有三分之一具有药用价值记载,技术成熟

的人工栽培种仅占总数的2%,约200种左右。我国野生药材只有76个物种被列入《野生药材资源保护条例》,在《濒危动植物国际公约》中有209种植物分布在我国,其中涉及药材(可否改为“具有药用价值的”)24种,在《国家野生植物保护条例》中有69种,这些物种在贸易和利用上受到相应的管制和限制。在我国处于受威胁状态的近3000种植物中,用于中药或具有药用价值的约占60%-70%。1980年以来宁夏挖甘草破坏超过800万亩草原;1990年以来全国每年因采收麻黄而破坏的草场逾2700平方公里。 3、中药资源是我国《生物多样性公约》谈判的重点领域 2010年,《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通过了《生物多样性公约关于获取遗传资源和公正和公平分享其利用所产生惠益的名古屋议定书》(简称《名古屋议定书》),2014年10月12日《名古屋议定书》正式生效。中药制药行业是我国对生物遗传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最多的行业之一,目前中药资源仍以出口为主,《名古屋议定书》的生效整体有利于规范我国中药资源的管理。但同时,《名古屋议定书》生效对我国香料产业(东南亚)、冬虫夏草(尼泊尔)、甘草(西北亚)、玛咖(秘鲁)等相关产业带来影响。如何利用好《名古屋议定书》趋利避害是我国《生物多样性公约》谈判的重点。 (二)绿皮书发布旨在促进中药资源的绿色可持续利用 1、促进中药资源绿色可持续利用的意义 促进中药资源的绿色可持续利用,是保障我国生态安全的需要。大量野生中药资源生长分布于极端和脆弱的生态环境中,如青藏高原、西北干旱沙漠等地区,这些地区的野生中药资源如果开发利用不当,在导致中药资源灭绝的同时,也会对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此外,一些中药材在人工栽培过程中,如果操

中药资源保护及对策

中药资源保护及对策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中药资源学课程论文 中药资源保护及对策 关键词:中药资源;中药保护;合理利用;对策 摘要:随着人类疾病谱的改变与社会需求“回归自然”潮流的涌起,中药作为中医治疗疾病的物质基础,其社会需求量逐年加大,经过几十年的长期掠夺性开发,已经导致许多中药材品种供不应求,造成了自然资源枯竭和众多物种濒临灭绝,使我国中药资源面临严重的可持续发展危机,生物多样性受到了严重破坏,同时中药资源对我国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本文提出中药资源的开发和保护的几点建议,以期实现中药产业的有序、健康发展。 随着人类疾病谱的改变与国际社会“回归自然”潮流的涌起,作为中医治疗疾病的物质基础。中药的用量逐年加大,许多品种供不应求,自然资源濒临灭绝。目前我国中药资源面临可持续发展危机。生物多样性受到了严重破坏,中药资源保护刻不容缓。尤其是近些年,对某些紧俏原料的无度挖掘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在中药现代化系统工程中,中药原料生产是根本的根本,是中药及天然药物产业发展的瓶颈,对中药资源的保护,不仅关系到一个产业的振兴与可持续发展,还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的健康利益。 我国中药资源现状: 1、物种丰富,储存量较大我国从1975年开始,历时10年进行了全国中药资源的普查,确认我国有中药资源12807种,其中药用植物11146种,野生药材总储

藏量为850万吨,家种药材年产量仅30多万吨。中药资源中包括民族药资源4000多种,约占资源总数的30%;具有传统中医药学理论基础、可供直接利用的约400种左右。通过20余年的继续研究新增药用植物2000余种,使我国目前已知的药用植物种类达到13000 余种。根据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的结果,我国中药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也就是我国野生植物资源最多的地区———西南地区,我国 3. 1万种野生植物中的55%以上分布在这一地区。 2、野生物种分布范围日益缩小,生态环境恶化;资源短缺与需求激增,造成供求矛盾;资源利用不合理,造成中药资源浪费,频危种类多。尽管我国野生植物种类如此丰富,但经过几十年的无节制开发和采集,许多药用植物已经到了资源枯竭的境地,有些种类甚至无法再找到野生资源,甚至有些新的药用植物刚被证明其价值就已经面临灭绝。人参、铁皮石斛、川贝母、雪莲、杜仲、桃儿七……这一连串的植物名曾经在我国药用的历史上留下了辉煌记录,然而,人们现在却越来越难在野外见到它们的身影。长期以来,由于对合理开发利用中药资源的认识不足,致使部分中药资源采收过度,一些地道药材优良种质正在消失和解体,部分种类衰退甚至濒临灭绝。甘草、冬虫夏草、千金藤、银柴胡、肉苁蓉、重楼、八角莲等药用植物正沿着“越贵越挖、越挖越少、越少越贵”的恶性循环走向衰竭,而野生三七已经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近几十年了。 中药资源保护的重要意义 1、保障人民健康生活的要求中医药至今仍在我国的医疗保健体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近些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需求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中药原料消费需求的剧增与中药资源有限之间产生了矛盾,解决这个矛盾就必须实施中药资源保护,也只有这样,才能保障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 2、实现中药及天然药物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中药资源是中药及天然药物产业的源头,虽然建国以来很多品种先后开展了人工种植、养殖,但其规范化程度不高,其产量、质量、标准都不能满足直接进入国际市场的要求,特别是野生珍稀濒危品种。中药产业的发展需要有中药资源的保障。同时,不仅仅是中药,保健品、食品、化妆品等等也在消耗大量的中药原料。所有这些,都加大了对中药资源的开发力度,野生中药资源的保护问题实际上已经在直接影响中药产

《中药资源综合利用与产品开发》教学文稿

中药资源综合利用与 产品开发

《以中药资源为原料的化妆品开发》 设计文稿 这次课老师将从学习情境导入,学习目标与任务,学习环境选择与学习资源设计、学习情境、课堂小结等五方面来展开课程。一、学习情境导入 护肤美容类的化妆品是指能清洁、保护、营 养、修饰美化面部或治疗面部肌肤的化妆品。 中草药概念不仅为中国乃至亚洲接受,欧美的 发达国家也开始重视传统中草药在化妆品的应用,中草 药现成为全球护肤美容品研 发关注的焦点。现今世界化 妆品的发展趋势是倡导绿 色、环保和安全且追求功效。 同学们讨论中草药在日常生活的化妆品中的各种应用,并例举出一些大家广为所知的品牌。如:云南白药牙膏、霸王洗发液、相宜本草等。 由老师总结一下大家的发言中所提及的中草药化妆品的类别。并展示一些图片供同学们了解。

二、学习目标和任务 (1)掌握:中药化妆品的概念及其分类,含中药化妆品开发的思路和程序。 (2)熟悉:含中药化妆品的研究及管理。 (3)了解:含中药化妆品开发的现状及发展。 三、学习环境选择与学习资源设计 (1)学习环境:在WEB教室 (2)学习资源:课件包括网络课件,课本及配带的光碟,多媒体资源库,题库 四、学习情境 (一)含中药化妆品的概念及分类 概念:中药化妆品是以中药资源为原料的化妆品,系指配方中添加了中药、中药提取物或中药活性成分而制成的化妆品,根据化妆品的使用目的,可以分为特殊用途化妆品或者非特殊用途化妆品。 中药化妆品具有安全性、功效性、稳定性及舒适性这四个方面的基本要求。 分类: 1.按产品的用途分类:清洁类、护理类、营养类、芳香类、美化 类、特殊用途等6大类。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就业前景.doc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就业前景_高考升学网当前位置:正文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就业前景 更新:2019-05-29 18:38:07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介绍专业简介 中药资源与开发主要研究中药学、中药资源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中药资源的调查分析、中药材的培养生产、中药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和保护更新等。例如:中药资源种类、数目、分布的普查,当归、人参等中药材的栽培养护,中药新药的研制,中药材新品种的研发等。 培养目标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培养掌握中药学与中药资源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各类中药和中药资源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制药企业、流通领域及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中药资源调查、开发、科学研究、综合利用、生产加工、质量监控、营销与管理的高级中药资源学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主要学习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获得调查分析中药资源和中药材培养生产、中药资源的综合开发

和利用以及保护更新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将受到系统的中药资源与开发的专业基本训练,具有中药资源调查,中药原料的生产、加工,中药新药开发和中药资源的综合开发的基本能力。 名人学者 韩丽、李敏、张文生等。 中药资源与开发课程要求主干课程 《中医药基础理论》、《药用植物学》、《药用动物学》、《植物生理和生态学》、《生药学》、《药用植物栽培学》、《中药资源学》、《天然药物化学》、《中药分析化学》、《中药生物技术》学科要求 该专业对生物科目要求较高。该专业适合对中药原料的生产、加工,中药新药开发感兴趣的学生就读。 知识能力 1.具备中医药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中药资源的调查规划、开发利用、保护更新和经营管理的知识与技能; 3.掌握药用动植物的种质保存、引种驯化、栽培饲养的知识与技能; 4.掌握寻找与开发中药新资源的初步能力和与本学科专业相关的现代科学知识和技能; 5.具有较强的自学和科研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中药资源的开发利用

中药资源的开发利用 开发利用的目的在于合理地、充分地应用和发展中药资源,使之更有利于防病、治病和康复、保健,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同时,加强在畜牧业、农业。食品及化工等各方面的综合利用,以进一步造福人类。 古代中药资源的利用主要是采集、猎取自然界可供药用的植物、动物和矿物,很少进行有目的人工栽培或饲养。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中药资源开发赋予了许多新的内容。新中国成立后,在继承和发扬祖国医药学遗产的基础上,中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药资源深层次的开发和综合利用,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增进人们健康和丰富人民生活发挥了广泛的作用。 (一)中药资源开发利用的历史沿革 我国中药资源开发利用用历史悠久,从神衣尝百草到东汉《神农本草经)问世,从明代《本草纲目》到现代《中华本草》的编篡,浩瀚的本草文献深刻反映了我国医药发展和劳动人民开发利用中药资源的丰富经验。 我国中药资源开发利用的历程大体可分为四个时期,即起源时期(公元前221年以前)、古代时期(公元前221-1840年)、近代时期(1840-1949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1949年以后)。 (1)起源时期 “神衣尝百草始有医药”和“药食同源”的传说,是关于医药起源的概括。早在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在采集食物的过程中,经过无数次的口尝身受,逐步认识到哪些植物可以食用,哪些植物可以治疗疾病,初步积累了一些关于植物药的知识,形成了原始的食物疗法和药物疗法。进入氏族公社以后,狩猎和捕鱼已成为人们重要的劳动内容和生活来源,又发现了一些既可食用又可治疗疾病的动物药。氏族公社后期,人类定居下来,开始了原始的农业生产,人类有条件对农作物和植物进行长期。细致地观察和尝试,又认识了更多的药物。《淮南子·修务训》关于“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之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的记载,即是我们的祖先在与自然和疾病的斗争中,发现药物、认识药物的真实而生动的写照。但是,当时人们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是盲目的、自发的。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由采集,渔猎向农业进化,特别是火的发现,文字的出现及陶器的应用,为中药资源的发掘下利用创造了条件。周代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全盛时期,药物知识以及人们对药物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如:《书经》有‘若药弗瞑眩,厥疾弗瘳’ 《易经》有“无忘之疾,勿药有喜”;《礼记》有“医不三世,不服其药”;《周礼》有“医师掌医之政,聚毒药以供医事”以及“五毒”(石胆、丹砂、雄黄、矾石和磁石5种矿物药烧炼的升华物)等的记载。药物的来源已由植物、动物发展到矿物及人工制品。春秋时期,药物扩大到100多种,如甘草、贝母、枸杞子、苍耳子、芹菜和益母草等已为当时的常用药物。战国时期,我国进入封建社会。据《山海经》记载,药物已多达124种,其中植物药51种、动物药66种、矿物药3种和其他4种。记载的内容涉及药物的产地、形状、特点及用法等。人们采集、使用的药物逐渐增多,同时对药物的作用进行了总结和分类,据记载,当时已把药物分成补益、生育、美容、预防、毒类、杀虫、兴奋、兽用等10类。公元前3世纪末,《五十二病方》记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doc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 更新:2018-11-28 20:47:36 本页讲述了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毕业后能做什么工作、用人企业招聘需要的要求、就业后的工资待遇、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在哪些城市比较吃香以及同类专业还有哪些专业比较好。 工资待遇 截止到12月24日,113158位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毕业生的平均薪资为5023 元,其中应届毕业生工资3635元,10年以上工资4635元,0-2年工资4843元,3-5年工资6602元,6-7年工资7927元,8-10年工资10539元。 就业方向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从事中药资源调查、中药材栽培、中药材鉴定、中药原料采购、中药新药研究开发、中药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合理利用等方面工作。 就业岗位 otc省区经理、营销总监、招商经理等。 城市就业指数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就业岗位最多的地区是武汉。薪酬最高的地区是舟山。 就业岗位比较多的城市有:武汉[15个]、北京[14个]、南京[12个]、广州[10个]、西安[8个]、成都[7个]、深圳[5个]、上海[4个]、杭州[4个]、石家庄[4个]等。

就业薪酬比较高的城市有:舟山[8450元]、上海[7265元]、北京[6818元]、深圳[6606元]、珠海[6269元]、厦门[5521元]、杭州[5513元]、苏州[5360元]、南京[5250元]、南昌[5184元]、广州[5153元]等。 同类专业排名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在专业学科中属于医学类中的药学类,其中药学类共10个专业,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在药学类专业中排名第6,在整个医学大类中排名第27位。 在药学类专业中,就业前景比较好的专业有:药学,中药学,应用药学,药物制剂,药事管理,中药资源与开发,藏药学,海洋药学,蒙药学等。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一、课程说明

《植物生理和生态学Plant Physiology and Ecology》(1112020081)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 一、课程说明 1.该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植物生理和生态学是植物生理学和植物生态学紧密结合共同阐明植物基本生 命过程及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 Plant Physiology and Ecology closely integrated plant physiology and plant ecology is a science to clarify the basic life processes of plant and interaction between plants and environment. 通过讲授自养高等绿色植物的物质生产和光能利用、植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 转变、植物生长发育等生命现象的本质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使学生系统掌握植物生理生态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同时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和解决在GAP生产中的相关问题。培养了合格的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人才。 The basic life processes and its interaction with environment of material production and light energy use ,of the mutual transformation of material and energy in plants,of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in autotrophic higher green plants will be taught in this course. Through the study of this course, students will master the basic concepts and principles of Plant Physiological Ecology , and use the knowledge to explain and solve the related problems in the production of GAP. Qualified talents of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ill develop. 2.课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生理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掌握药用植物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基本掌握植物相互间及植物与生存环境间的相互关系,同时了解本学科的前沿及研究热点,掌握植物生理生态学一些基本的实验方法。 The basic concepts, the basic principles, the basic rules of life activity of medicinal plants, some basic experimental method of Plant Physiological Ecology should be master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lants and plants, plants and the environment should be mastered basically. While the frontier and research focus of the discipline should be understood. 3.学分:3 4.学时:51 5.性质:必修课 6.教材选用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 [1]《植物生理学》第七版,潘瑞炽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7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