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的关键点

企业内部控制的关键点
企业内部控制的关键点

企业内部控制的关键点

学年论文

题目:论企业内部操纵的关键操纵点

学生姓名朱颖任课教师戴维

二级学院龙蟠学院专业会计学

班级M09会计学1班学号0921401013

上交日期成绩

论企业内部操纵的关键操纵点

摘要:

内部操纵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从它的显现到后来的广泛应用,都体现了它作为企业内部操纵机制的重要性。一样认为,内部操纵理论的进展是与社会经济的进展水平相适应的。当社会经济进展到需要所有者与经营者相分离时,形成的这种托付代理关系就需要一系列严密而科学的治理制度对这种关系加以规范和约束,以使这种托付关系得以健康的进展,

并使关系双方从中受益。同时随着组织规模的持续扩大,也需要一套科学的制度对组织的成员加以规范和约束,以达到组织目标。如此内部操纵制度就显得专门必要了,与此同时,相应的内控理论也逐步得到完善。

关键词:内部操纵;关键;要素;操纵点;

(一)内控建设应注重四个关键点

第一,高度重视,狠抓落实,将内部操纵规范转化为企业的领导理念和治理思想。能否将内控规范和治理转换成企业的规范和行为准则,关键在于领导的重视,然而那个重视不能把那个工作当成一场运动来抓,而是应该当作一项持之以恒的治理目标来落实。

我们强调领导重视,更强调领导重视和深思熟虑,强调领导把重视变成一个治理规则,变成常抓不懈的宣传手段,变成有效的组织措施,形成一个鲜亮的治理理念和治理基调。

实践证明,有效的内控体系的形成,不是在于企业是否制定了多么详细、面面俱到的内部操纵制度,而是在于企业是否自上而下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操纵环境,而这种无处不在显现风险操纵理念、观念环境的形成完全归结于企业治理和治理层在目标、战略、打算、措施、组织、宣教、动员等各种治理行为中所体现的治理领导理念和治理基调。

第二,内控规范的落实,应该是企业现有治理体系的传承和创新,而不是一种弃旧从新的革命。一个企业治理体系的形成是历史沿革和实践检验的具体体现,企业内部操纵制度的建立不是标新立异,弃旧从新,而是在总结和传承原有的治理方法和治理理念的基础上,引进和吸取各种关键要素,突出风险导向和关键操纵点的操纵理念。

企业传统的治理方法和理念是在总结历史的体会基础上得到的。专门是我们的一些大型国有上市公司有着悠久的治理历史,曾经或正在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庞大奉献,也制造出诸如爱岗、敬业、求实、奉献的优秀企业精神和诚信、创新、业绩、和谐、安全等核心经营理念,而这些优秀的

企业精神和核心经营理念,也理所因此应该成为企业内部操纵的建议和有效执行的坚实基础。

因此企业在建立内部操纵体系时,应当充分总结传统的治理体会和方法,认真学习传统的企业精神和核心经营理念,引导职员明确目标,将企业优秀的精神和核心经营理念融入每一个职员的心中,然后在此基础上充分消化、吸取、明白得,摸索有关内控要素,遵循企业战略目标和经营目标,以全面业务治理、全部业务流程、全过程操纵的总体目标,建立起统一的以风险治理为核心、运行有效的内控体系。

第三,从强调责任化治理的模式,到注重全流程操纵模式的转化。内部操纵制度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确实是要梳理企业各种营运流程,确实是通过对业务各个流程中各个节点的全程操纵,确保治理目标的实现。

内控体系的建设确实是要紧紧地围绕重要风险、重要流程、关键操纵、重点监控这一流程化思想展开,从注重自身责任范畴,到树立端到端的全流程操纵风险、讲究实效的观念,不仅能排除各自为政,互相扯皮推诿的通病,而且能够作为操纵的有效性标准。

内控体系的建立确实是要通过对企业内部治理制度和治理流程进一步梳理,确立一体化操纵制度和流程风险操纵点,将责任化治理融入到流程化治理的各个关键节点,承担起流程治理中各个节点的风险操纵职能,从而将责任化的治理和流程化的风险操纵结合起来,发挥两者的优势。通过梳理、和谐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确定各个治理环节的制度、职权、权限之间的关系,从而推进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治理。

需要指出的是,流程化的治理并不是简单的增加治理成本和牺牲治理效率,而是应当删繁就简地设置操纵点,突出关键操纵点。而操纵点的设置也不是效率的障碍,而是效率得以发挥的保证。同时,流程化的治理应该结合各企业具体的行业特点、业务特点,关注可能对企业产生重大阻碍的关键流程和关键操纵点,有重点、删繁就简地进行内部操纵体系的建设。

第四,强化内部操纵制度执行中的督导工作。内控体系的生命在于有效执行,而有效执行的关键在于监督。有效地监督有助于企业的董事会和

治理层判定内部操纵体系是否连续有效运行,进而准确判定内部操纵体系的整体有效性,有助于提升企业的总体经营效率,有助于督促和鼓舞企业各个治理层面的治理人员连续的、恰当的履行其职责。

要把内操纵度转化为每一个人的自发行为,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督导措施,包括评判、验收、自查自纠、巡检、内部、外部审计措施,需要具有评估和报告的功能,包括发觉缺陷,向相应的治理、治理层报告,跟踪整改措施等。

此外,监督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内控咨询题的发觉,更为重要的是及时地反馈,并针对性地提出具体指导意见,从而保证整个内控体系的设计完整和执行有效。

(二)从产权关系看企业集团内部操纵的关键操纵点

契约理论认为,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联合体,是人与人之间交易产权的一种方式。企业集团作为介于企业组织和市场组织之间的中间组织,是多个法人的企业联合体。因此,企业集团内部涉及的产权关系将包含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母公司与各个子公司之间的产权关系,这一关系的确立,意味着子公司作为法人拥有了自己的产权地位,企业的企业集团内部操纵的功能和关键操纵点产权边界咨询题即“企业拥有什么、拥有多少产权”的咨询题得以解决。正是将企业明白得为契约的联合体,因此作为企业要素的投入者必须明确拥有所投入要素的产权。第二个方面体现在集团母公司及各个子公司各自内部的产权关系,它也是公司获得了企业所有权后,在公司内部做出的产权安排,也确实是企业剩余所有权和剩余操纵权的分配。第三个方面,作为企业联合体的集团,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交易是不可幸免的,这就形成了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产权关系。产权理论认为,不同的产权安排会产生不同的鼓舞约束效应。因此内部操纵制度的建立应当考虑这种效应,以便更好的实施操纵和获得最大化的操纵效率。

现代企业产权结构的最大特点是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操纵权是分离的。子公司作为企业法人,拥有由外部投入资本转化而来的资产的所有权,包括企业财产的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转让权。在现代企业中,经营者实质

上拥有了资产所有权的操纵权,即为剩余操纵权。母公司作为资本要素的投入者,则是剩余的索取者,而企业的剩余是不确定的,因此母公司也就成了剩余风险的承担者。要素投入者和要素使用者两者由于效用函数的不一致导致的目标的偏离则形成了代理咨询题。代理咨询题的连续将会增加企业剩余的不确定性,从而增加了母公司的风险。如何降低这种由代理咨询题造成的风险,是母公司不得不着重考虑的咨询题。

伯利和米恩斯、勒纳、戈登、梅耶斯和马基卢夫等众多学者对现代企业的两权分离导致的这一重大产权特点做了大量研究。尽管他们的研究仅仅针对股份公司,但仍旧适用于企业集团。第一,作为代理人的子公司的经营者和作为托付人的母公司具有不同的效用函数。子公司经营者的目标是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母公司追求的是集团整体的战略目标,因此不同的利益取向形成了两者鼓舞的不相容;其次,母公司董事会和子公司经营层所拥有的信息是不对称的,母公司董事会不可能及时了解子公司的经营信息,处于信息的劣势地位。此外,经营者对自己的能力、偏好和努力程度所拥有的信息要远远超过所有者,因此,在信息非对称条件下,子公司经营者就会利用私人信息优势而采取对母公司不利的机会主义行为来谋求个人利益。最后,由于企业是生存在不确定的环境中的,因此进入企业的合约是不完备的,不可能对以后所有状态的发生事先规定了责权益。因此一旦发生了合约没有规定的状态时,该如何处理的咨询题也就显现了,这也确实是剩余的操纵权咨询题。

从产权角度看,子公司经营者是母公司所投入要素的产权代理人,他把握着这一系列财产操纵制度的制定权、实施权与考核权,在某种意义上,财产失控的要紧责任应由经营者承担,而如何让经营者更好地实施这一系列权益并承担责任,这确实是内部操纵所要实现的功能。

从上述对企业集团内部产权关系的分析能够看出,资本操纵和信息操纵是企业集团内部操纵的关键操纵点。

1.资本操纵:企业集团是以股权资本关系为要紧连结纽带的企业联合体,内部操纵的主体来自资本所有者或其代理人,而内部操纵关系的联接和维系都以资本关系为基础,内部操纵的效率是由资本操纵的效率决定的,资

本操纵是内部操纵的核心。与单个法人企业相比,企业集团中存在着更严峻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加上由于母公司的决策者个人智力和传输能力的有限性以及环境的复杂性,母公司需要向子公司下放投资和融资等方面的决策权。同时又显现另外一个咨询题:集团母公司与子公司经营者目标的不一致可能导致子公司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采取机会主义行为,从而损害集团母公司的利益。作为集团内部操纵的主体,母公司有必要对托付代理关系进行操纵,从而界定母子公司之间的资、权、利,形成集团决策机制;约束公司经营治理者的行为,减少代理成本。母公司通过对子公司的资本操纵,设计一套以产权鼓舞为主的鼓舞约束机制,安排相对应的剩余操纵权和剩余索取权,使得子公司的经营层和母公司的效用目标最大程度地趋向一致,从而达到在资本保全的基础上猎取资本增值的最大化。

资本操纵要紧包括财务操纵和托付代理关系的操纵。财务操纵的差不多原则是母公司按照财务决策的阻碍性、频率性、创新性和复杂性保留重大的财务决策权。权限操纵是财务操纵的差不多手段,具体又包括对子公司融资、投资和利润分配等方面的权限操纵。由于权限操纵在对子公司进行严格操纵的同时,又极易挫伤子公司的经营主动性,因此,权限操纵的应用和松紧度设计必须按照各子公司的具体情形而定。

(1)对子公司融资的操纵。尽管母子公司在法律上是独立的,两者的资本结构应该相互独立,并自担风险和成本,但由于母子公司之间的操纵权关系,子公司融资的成本与风险必定波及整个企业集团。对子公司融资的操纵有三个内容值得关注一是子公司融资的合理授权。母公司应当保留重要的融资决策,并从融资金额和融资方式两个维度来判定子公司融资的重要性。二是为子公司融资提供慎重担保及操纵子公司的对外担保。母公司要制定一套完整的规范的担保制度来约束子公司的行为。三是对子公司资本结构的动态操纵,这又需要母公司实时对子公司的综合财务状况进行评估。

(2)对子公司投资的操纵。母公司对子公司投资的操纵能够从以下两点入手:一是尽量操纵资本层次的纵向扩展保留子公司对外的重大投资权;二是限制子公司之间的相互投资,日本企业集团相互持股制度的有效发挥依靠于资产专用性(即较大比例的安定股)、市场竞争等机制的配合,在这些机制

建立之前,相互投资和持股并不能发挥预期的作用,反而可能给母公司的资

本操纵带来消极阻碍。因此,应进行相应限制。

(3)对子公司利润分配的操纵。利润分配的核心咨询题确实是股利政策咨询题。在决定子公司的股利政策时,母公司的近期利益和远期利益是一对需要衡量的矛盾。股利分配水平过低,会使母公司的近期利益得不到满足,而股利分配水平过高,则可能会因为保留盈余过少,阻碍子公司的长期进展,进而阻碍企业集团的长期利益。如何保证母公司的资本收益和企业集团长期的进展应是对子公司利润分配操纵中着重考虑的咨询题。

母公司通过设计有效的鼓舞机制、权力制衡机制、人事操纵机制实现对托付代理关系的有效操纵,使得子公司的经营层和母公司的效用目标最大程度地趋向一致,减少子公司的机会主义行为。如何形成和实施权力的有效制衡是幸免代理咨询题的关键举措,而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则是权力制衡机制发挥有效作用的基础。这就需要集团在人事任命、鼓舞考评等方面的配合,如母公司派驻子公司的董事、监事等与子公司经理层实现事实上的独立性,杜绝监管者与被监管者的合二为一。

2.信息操纵:由于企业集团具有复杂的组织结构,“组织失灵”的现象也就不可幸免地产生了。此外,随着集团规模的持续扩大,内部治理机构也持续膨胀,中间治理环节必定增多,治理链条的拉长也造成生产要素的堆积。母公司往往发觉子公司之间的和谐成本越来越高。一方面,来自母公司的信息(如指令等)传达到子公司(及各子公司内部的各个层次)的速度会变慢,信息的

遗漏、失真、失控等现象也接踵而至。反之,子公司反馈到母公司的信息也会遗漏、失真、失控。因此,母子公司之间的信任机制的建立就会受到阻碍。另一方面,企业集团对来自集团外部信息的敏锐度降低了,市场信息从进入

集团到决策层作出反应的周期被拉长了。而在动态和高度竞争的市场环境中,信息的迟钝往往就意味着机会的丧失和治理成本的提升。

有效的信息操纵能够增强信息的共享程度,减少信息遗漏和信息堵塞现象,提升信息传递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从而促进资本操纵效率的提升;信息操纵还有助于提升子公司行为的透亮度,减少它们的机会主义行为,从而规范

它们的经营治理活动,使母子公司之间、子公司之间以及子公司内部各部门

之间形成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的关系机制,提升内部操纵的效率;信息操纵为企业集团提供了一个信息平台,以其特有的方式在集团母子公司之间、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传递有关的信息流,以引导各子公司的行为与集团的目标保持和谐一致,从而获得信息操纵的协同效应。在传统的内部操纵中,信息采集往往是在经济活动之后进行,其内容要紧为会计信息,信息加工也远离业务流程。治理者获得的信息是滞后的信息,无法满足信息操纵的有效性和全面性需求。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我们认为应当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使所采集信息的属性从事后性转向过程性、动态性和时空性,信息的内容也从会计信息进展成为利用“时刻量、实物量、货币量”的三量信息。信息操纵应当贯穿于企业集团的整个价值链过程,以促进部门间的信息集成和传递,促进母、子公司内部的信息集成和传递以及母子公司间和子公司间的信息集成和传递。信息操纵的要紧内容是要保证子公司的营业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传递到母公司和其他子公司。这些信息包括市场开发、回款情形、重大合同执行情形等市场信息;资产负债表、财务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表信息;生产打算、实际生产状况等生产信息,等等。企业集团能够利用IT技术建立集团公司内部信息网络,将各子公司的市场、生产、财务、运营等信息放在内部局域网上,实现集团内信息的高效传输和操纵。

参考文献:

[1]朱荣恩:《建立和完善内部操纵的摸索》,[J]《会计研究》2001.1

[2]陈玲:《关于我国内部操纵规范建设的摸索》,[J]《会计研究》200 1.8

[3]杨有红主编:《企业内部操纵框架---构建与运行》,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11

[4]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编《审计》,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S]

[5]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9号――内部审计质量操纵,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5-5-1 [S]

[6]李建华,加大内部审计质量操纵的必要性和意义,[J]南京市审计局网站2005-6-8

[7]姜建宏,经济全球化的内部审计应计策,[J]《商业会计》,2005-7-2 9

[8]杨道,浅谈如何加大企业内部审计,[J]中国审计报,2005-11-16

[9]龚立群,奥地利内部审计,[J]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5-11-22

[10]张菱,自上而下,[J]《CFOCHINA》杂志,2005-11-30

[11]崔晶晶, 基于价值链治理的内部操纵要素及操纵关键点解析[D]兰州大学

[12]赵保卿.内部操纵设计与运行[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35-43

[14]艾文国,井丽娜.基于信息化的价值链内部操纵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07(2)

[15]吴晶莹,刘益平.价值链治理下的内部会计操纵研究[J].现代治理科2006(8)

[16]林莹.企业内部操纵理论与实践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4

[17] 迈克尔·波特著,陈小悦译.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19 97

[18]李琼.企业内部操纵咨询题的摸索[D].长沙:湖南大学,2002

[19][美] R.科斯,A.阿尔钦,D.诺斯.财产权益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经济学派译文集[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

[20][美]迈克尔·迪屈奇.交易成本经济学————关于公司的新的经济意义[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21]潘爱玲,吴有红.企业集团内部操纵的要素构成及产权关系分析[J].经济与治理研究,2004 (1) .

[22]卢传敏.资本操纵:企业集团内部操纵的核心内容[J].经济要参.2001 (43)

[23]潘爱玲,吴有红.企业集团内部操纵框架的构建及其应用[J].中国工业经济,2005 (8) .

[24]阎达五,张瑞君.会计操纵新论[J].会计研究. 2003 (4) .

[25]朱荣恩1 内部操纵的理论进展[J] 上海会计治理, 2000; 5

[26]朱荣恩, 傅祁琳1 内部操纵概念的新进展[J] 上海会计, 1998; 3

[27]中国证监会:《关于上市公司做好各项资产减值预备等有关事项的通知》[S]

[28]中国人民银行:《加大金融机构内部操纵的指导原则》[S]

[29] 李玲华,《COSO 新报告下企业内部操纵研究》,学位论文,天津工业大学,2007年

[30] 牛成喆,《COSO 框架下的内部操纵》,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1 2月第1版

[31] 方红星,王宏译,《COSO 企业风险治理—整合框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9 月第一版

[32] [美]Steven J. Root 著,付涛,卢远瞩,黄翠竹译,《超越COSO 加大公司治理的内部操纵》,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年 3 月第1 版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