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设计与统计分析

实验设计与统计分析
实验设计与统计分析

填空题

1.数据资料按其性质不同各分为资料和资料两种。

2.有共同性质的个体所组成的集团称为。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观测,用以估计总

体的一般特性,这部分被观测的个体总称为。

3.由总体中包含的全部个体求得的能够反映总体性质的特征数称为;由样本的全部观察

值求得的用以估计总体参数的特征数叫。

4..试验误差可以分为误差和误差两种类型。

5.从总体中抽取的样本要具有代表性,必须是抽取的样本。

6.样本根据样本容量的多少可以分为和。

8.小麦品种A穗长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值为12cm和3cm,品种B为18cm和3.5cm,根据__________,判断品种______的

该性状变异大。

9.某海水养殖场进行贻贝单养和贻贝与海带混养的对比试验,收获时各随机抽取抽取50绳测其毛重,结果如下所示:

平均数X(kg)极差R(kg)标准差S(kg)变异系数CV%

贻贝单养42.70307.0816.58贻贝与海带混养52.1030 6.3412.16根据和,判断的效果好。

10.在统计学中,常见平均数主要有和。

11.

12.

13.

14.

15.

16.

17.

简答题

1.如何控制、降低随机误差,避免系统误差?

2.什么是准确性,精确性?如何提高试验的正确性?

3.统计表与统计图有何用途?常用统计图、统计表有哪些?

4.生物统计学中常用的平均数有几种?各在什么情况下应用?

5.为什么变异系数要与平均数、标准差配合使用?

多选题

1.下列总体中属于有限总体的是()。

A 保定地区棉田中棉铃虫的头数

B 20m2的试验小区中鲁玉4号玉米的株高

C 66.7万公顷鲁玉4号玉米的株高

D 320株水稻中糯稻的株数

2.下列数据资料中属于连续型变数资料。

A小麦产量

B麦田土壤有机磷含量

C小麦白粉病的发病株数

D每穗结实粒数

3.下列关于随机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是由试验处理以外的其他条件明显不一致引起的一种定向性的偏差

B

是由试验中许多无法控制的偶然因素所造成的

C

一些相对固定的因素引起,在完全可以控制的

D

可通过试验设计和精心管理设法减小,但不能完全消除

4.下列关于系统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是由试验处理以外的其他条件明显不一致引起的一种定向性的偏差

B 由一些相对固定的因素引起,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控制的

C 是由试验中许多无法控制的偶然因素所造成的

D 通过试验设计和精心管理是能够完全消除的

5.下列关于试验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试验误差可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错误

B系统误差是由试验处理以外的其他条件明显不一致引起的一种定向性的偏差

C随机误差是由试验中许多无法控制的偶然因素所造成的

D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都可通过试验设计和精心管理设法减小,但不能完全消除

6.调查了100株玉米的穗粒重,可以把数据做成()来分析穗粒重的分布情况。 A条形图

B直方图

C散点图

D折线图

7.在Excel中制作次数分布表时,可利用()。

A Frequency函数

B描述统计分析工工具

C直方图分析工具

D Ctrl+ shift+Enter

8.对不同小麦品种的产量进行统计分析,可做成()来比较分析。

A饼图

B直方图

C散点图

D折线图

9.调查甲、乙两个小麦品种的主茎高度,得到如下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品种名称平均数(cm) 标准差S(cm) 变异系数CV (%)

甲95.0 9.02 9.5

乙75.0 8.50 11.3

A甲品种的主茎高度高于乙品种

B乙品种的主茎高度高于甲品种

C甲品种的主茎高度的变异大

D乙品种的主茎高度的变异大

10.下列关于变异系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与标准差一样都是用来描述资料变异程度的指标,都有单位

B可以比较计量单位不同的几组资料的离散程度

C可以比较均数相差悬殊的几组资料的离散程度

D变异系数的实质是同一个资料的标准差与均数的比值

E变异系数可以用来描述正态分布资料的变异程度

11.下列关于标准差的说法中()是错误的。

A对于同一个资料,其标准差一定小于均数

B标准差不一定大于0

C同一个资料的标准差可能大于均数,也可能小于均数

D标准差可以用来描述正态分布资料的离散程度

E如果资料中观察值是有单位的,那么标准差一定有相同单位

12.下列关于标准差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带单位

B其大小受每一个变数值的影响

C反映资料中个变数变异大小

D标准差越大,变名变数的分布越分散

13.下列符号中表示参数的为()。

A S

B μ

C σ

D X

14.关于次数分布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都分为10个组段

B通常每一个组段的组距相等

C从次数分布表中可以初步看出资料的次数分布状况

D不是连续型的资料没有办法编制次数分布表

15.关于偏态分布资料说法正确的是()。

A正偏态资料的频数分布集中位置偏向数值大的一侧

B负偏态资料的频数分布集中位置偏向数值大的一侧

C偏态分布资料频数分布左右不对称

D不宜用均数描述其集中趋势

单选题

1. 生物统计学的创始人是()。

A K.Pearson

B G.F.Gauss

C R.A.Fisher

D F.Galton

2. 研究保定地区种植的某小麦品种的株高(已知该品种在保定地区的种植面积达50多万亩),该总体属于()。

A有限总体

B大总体

C小总体

D无限总体

3. 下列总体中属于无限总体的是()。

A保定地区棉田中棉铃虫的头数

B 20m2的试验小区中郑单958玉米的株高

C 5m2的试验小区中小麦的穗粒数

D 320株水稻中糯稻的株数

4. 研究保定地区所有玉米田中的玉米螟头数,该总体属于()。

B大总体

C小总体

D无限总体

5. 研究某一玉米品种的株高,生产上该品种玉米是个极大的群体,其数量甚至是个天文数字,该总体属于()。

A有限总体

B大总体

C小总体

D无限总体

6. 查土壤害虫,调查该土壤8个平尺害虫头数分别为:4、1、3、2、1、1、2、3,这组数据构成一个()。

A有限总体

B样本

C变异数

D变数

7. 抽取样本的基本首要原则是()。

A统一性原则

B随机性原则

C完全性原则

D重复性原则

8. 一个样本中所包含的个体数目叫()。

A样本容量

C参数

D变数

9. 样本容量分别为下列数值,属于大样本的是()。

A 40

B 29

C 20

D 10

10. 小样本的样本容量()。

A <10

B <20

C<30

D<40

11. 观测、测定中由于偶然因素如微气流、微小的温度变化、仪器的轻微振动等所引起的误差称为()。

A偶然误差

B系统误差

C过失误差

D统计误差

12. 下列哪种措施是减少统计误差的主要方法?

A提高准确度

B提高精确度

C减少样本容量

D增加样本容量

13. 试验误差主要是由( )的差异引起。

A水平

B处理

C试验因素

D非试验因素

14. 随机误差指的是()。

A测量不准引起的误差

B由操作失误引起的误差

C选择样本不当引起的误差

D选择总体不当引起的误差

E由偶然因素引起的误差

15. 收集资料不可避免的误差是()。

A随机误差

B系统误差

C过失误差

D记录误差

16. 下列关于随机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由试验处理以外的其他条件明显不一致引起的一种定向性的偏差

B是由试验中许多无法控制的偶然因素所造成的

C一些相对固定的因素引起,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控制的

D通过试验设计和精心管理是能够完全消除的

17. 下列数值属于参数的是( )。

A总体平均数

B自变量

C依变量

D样本平均数

18. 用样本推论总体,具有代表性的样本指的是()。

A总体中最容易获得的部分个体

B在总体中随意抽取任意个体

C剔除总体中偏大或偏小后的部分个体

D依照随机原则抽取总体中的部分个体

19. 统计数( )。

A是统计总体数据得到的量

B反映总体统计特征的量

C是根据总体中的全部数据计算出的统计指标

D是由样本数据计算出的统计指标

20. 生物统计中,由样本计算的数称为(),它受抽样变动的影响。 A平均数

B参数

C统计数

D变量

21. 统计资料的类型可以分为()。

A定量资料和等级资料

B分类资料和等级资料

C正态分布资料和离散分布的资料

D定量资料和定性资料

22. 产量、穗长这类数据属于()。

A非连续变量资料

B连续变量资料

C质量性状资料

D属性资料

23. 单株铃重、皮棉产量这类数据属于()。 A间断性变数资料

B连续性变数资料

C质量性状资料

D定性数据

4

24. 穗数、穗粒数这类数据属于()。

A间断性变数资料

B连续性变数资料

C质量性状资料

D定性数据

25. 玉米考种中调查了下列性状,其在资料分类上属于连续性变量资料的是()。

A每穗行数

B籽粒颜色

C百粒重

D行粒数

26. 小麦考种中,调查了下列性状,其在资料分类上属于质量性状资料的是()。

A每穗粒数

B种皮颜色

C百粒重

D蛋白质含量

27. 下列变量中,属于非连续性变量的有()。

A株高

B产量

C有效分蘖数

D百粒重

28. 利用手持叶绿素测定仪测定某一玉米品种的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得到下列数据:25.2,26.8, 25.5,28.8,25.4。此组资料属于()。

A质量性状资料

B次数资料

C百分数资料

D连续性数量性状资料

29. 下面一组数据中属于计量资料的是().

A产品合格数

B抽样的样品数

C病人的治愈数

D产品的合格率

30. 各观察值均加(或减)同一数后( ) 。

A算术平均数不变,标准差改变

B算术平均数改变,标准差不变

C两者均改变

D两者均不改变

31. 算术平均数的重要特性之一是离均差的总和()。 A最小

B最大

C等于零

D接近零

32. 算术平均数的重要性质之一是:离均差平方和()。 A等于0

B小于0

C大于0

D最小

33. 算术平均数的两个特性是()。

A ∑x2最小, 离均差平方和为零

B离均差平方和最小, ∑x=0

C离均差之和等于零,离均差平方和最小

D离均差平方和最小,∑x2=0

34. 描述一组偏态分布资料变异的较好统计数是( )。

A变异系数

B方差

C标准差

D四分位数间距

35. 平均数是反映数据资料()性的代表值。

A变异性

B集中性

C差异性

D独立性

36. 偏态分布数据资料宜用()描述其分布的集中趋势。 A算术均数

B标准差

C中位数

D方差

37. 适于用中位数与四分位数间距描述的资料是().

A偏态分布资料

B对称分布资料

C负偏态分布资料

D正态分布资料

E正偏态分布资料

38. 对最小组段无下限或最大组段无上限的频数分布资料集中趋势描述可用()。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中位数

D几何平均数

39.

如果数据呈现左偏分布,众数(M0)、中位数(Md)和算术平均数三者的关系表现为:()

A M0= Md >算术平均数

B M0> Md > 算术平均数

C M0< Md <算术平均数

D M0< Md =算术平均数

40. 在下列资料的特征数中表示数据资料集中性的特征数是()

A方差

B算术平均数

C标准差

D自由度

41. 对正态分布数据资料宜用()描述其分布的变异趋势。

A算术均数

B标准差

C中位数

D众数

42. 作为样本或资料的代表数,与其他资料进行比较的特征数是( ) 。

A算术平均数

B几何平均数

C标准差

D方差

43. 各变数倒数的算术平均数的倒数,即为这些变数的( )。

A算数平均数

B几何平均数

C调和平均数

D中位数

44. 某样本有n个变数,其乘积开n次方根所得的值即为( )。

A算数平均数

B几何平均数

C调和平均数

D中位数

45. 统计量一致性程度的指标是( )。

A离均差

B标准差

C平均数

D变异系数

46. 在一组数据中,如果一个变数10的离均差是2,那么该组数据的平均数是( )。

A 12

B 10

C 8

D 2

47. 将资料内所有观察值从小到大依次排列,居中间位置的观察值称为( )。

A 算数平均数

B 几何平均数

C 众数

D 中位数

48. 现有15株水稻株高(厘米),按大小依次排列顺序如下:81,85,89,89,99,101,102,104,104,104,106,106,107,109,128,中位数为( )。

A 104

B 103

C 102

D 101

49. 关于平均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正态分布的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相等

B正态分布的几何平均数与众数相等

C正态分布的几何平均数与中位数相等

D正态分布的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均相等

50. 若样本中各个数值都扩大2倍,而次数都减少为原来的1/4,则其算数平均数( )。

A扩大2倍

B减少到1/2

C减少为1/4

D不变

51描述定量资料集中趋势的指标有( )。

A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变异系数

B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四分位数间距

C算术平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

D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中位数

52. 对于一个两端都没有确切值的资料,宜用下列哪个指标来描述其集中趋势( )。

A几何均数

B方差

C中位数

D四分位数间距

53. 下列哪个资料适宜用几何平均数来描述其集中趋势?

A偏态分布的资料

B对称分布的资料

C等比级数资料

D正态分布资料

54. 该图描述中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三者间的关系为( )。

A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B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C众数<中位数<算术平均数

D众数>中位数>算术平均数

55. 已知某样本资料有一以下变数组成:8,18,13,6,19,16,12,则该资料的全距为( )。

A 10

B 20

C 13

D 15

56. 下列关于标准差S和样本含量n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同一个资料,其他条件固定不变,随着n增大,S一定减小

B同一个资料,即使其他条件固定不变,随着n增大,也不能确定S一定减小

C同一个资料,其他条件固定不变,随着n增大,S一定增大

D以上说法均正确

57. 标准差是( )。

A方差的平方

B方差的正平方根

C平方和的正平方根

D平方和的平方

58. 求样本标准差的公式为( )。

59. 在分组资料中, s=,式中x代表( )。

A总次数

B各组次数

C各组组中值

D各观察值

60. 已知样本离均差平方和为360,样本容量为11,标准差为( )。

A 6.3

B 6

C 36

D 9

61.如果对各观测值加上一个常数,其标准差( )。

A扩大倍

B扩大a倍

C扩大a2倍

D不变

62.假设将一个正态分布的资料所有的原始数据都加上一个正数,那么( )。

A均数将增大,标准差不改变

B均数和标准差均增大

C均数不变,标准差增大

D均数和标准差均没有变化

63. 假设将一个正态分布的资料所有的原始数据都乘以一个大于1的常数,那么( )。 A算术平均数不发生改变

B标准差将不发生改变

C算术平均数是否变化不一定

D变异系数不发生改变

E中位数不发生改变

64. 描述数据变异性的统计数为( )。

65. 下列属于相对离散指标的是( )。

A变异系数

B标准差

C均方差

D极差

66. 变异系数是衡量样本资料( )程度的一个统计量。

A变异

B同一

C集中

D分布

品种算术平均数(cm) 标准差(cm) 变异系数极差(cm) 甲95.0 9.02 9.5 15.3

乙75.0 9.02 12.03 9.8

67. 根据如下两个小麦品种的主茎高度的测量结果,可以判断( )

A甲品种比乙品种变异大

B甲品种比乙品种变异小

C因为他们的算数平均数不相等,无法判断那个品种变异大

D根据表中,S甲=S乙,甲品种与乙品种变异大小相等

68. 根据下表4个棉花品种的植株高度的测量结果,可以判断变异最大。

品种算术平均数(cm) 标准差(cm) 品种算术平均数(cm) 标准差(cm)

甲85.0 7.03 乙85.0 6.50

丙75.0 6.50 丁65.0 6.50

A甲品种

B乙品种

C丙品种

D丁品种

69. 在大田栽培种植甲、乙两个水稻品种,甲品种穗粒数为45粒,标准差4.5粒,乙品种穗粒数

为65粒,标准差6.5粒,则。

A甲品种穗粒数的变异大

B乙品种穗粒数的变异大

C两品种穗粒数的变异相等

D无法判断

70. 比较富士苹果的单果重量(g)和单果体积大小(cm3)的变异程度,适宜的统计数是( )。

A极差

B方差

C标准差

D变异系数

71. 编制次数分布表的目的是。

A显示数据的差异

B显示数据的分布状况

C显示数据的相互关系

D显示数据的属性

72. 绘制次数分布图的目的是。

A显示数据的差异

B显示数据的分布状况

C显示数据的相互关系

D显示数据的属性

73. 对于定类数据资料,可选用的统计图是( )。

A条形图

B直方图

C散点图

D折线图

74. 对于连续性数据资料,可选用的统计图是。

A条形图

B直方图

C散点图

D饼图

75. 连续性变数资料的次数分布图一般采用( )

A方柱形图和条形图

B多边形图和饼图

C直方图和折线图

D条形图和饼图

76. 调查了100只来亨鸡每月产蛋数,进行分析时可以把数据做成。

A条形图

B直方图

C散点图

D折线图

77. 测定某小麦新品种籽粒化学成分,水分13.0%,糖类63.0%,蛋白质8.0%,脂肪2.0%,粗纤维9.0%,灰分5.0%,进行统计分析时可做成表示。

A直方图

B折线图

C散点图

D饼图

78. 有n个观察值的资料,制成分布图,该资料频率分布图的总面积必等于( )。

An

实验心理学实验设计方案

实验心理学实验设计方 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一、研究课题:考察“不同面部表情的识别速度与识别准确性存在差异”[预期可能结果:不同的面部表情,识别速度有差异;或者不同的面部表情,识别的准确率也有差异] 引言:速度—准确性权衡是关系到一切反应时实验信度的基本问题,下面我们将尝试通过一个简单的生活化的实验来展示任务速度和任务准确性之间普遍的权衡关系。在反应时实验中,当被试追求较快的速度时,必然要以牺牲准确性为代价。同样,当被试力求高的准确性时,也必然要以放慢速度为代价。在具体的实验中,被试究竟会如何权衡二者的关系,取决于很多因素。本实验主要探讨不同面部表情(痛苦、微笑、悲哀、快乐)识别速度与准确率是否存在显着差异。 假设:假设不同面部表情的识别速度与识别准确性存在差异 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证明不同面部表情(痛苦、微笑、悲哀、快乐)的识别速度与识别准确性存在差异,本实验旨在研究不同面部表情的识别速度与识别准确性存在差异,通过自编的e-prime实验程序对四十名被试进行施测。 三、实验材料:痛苦、微笑、悲哀、快乐的图片(均选自于标准的实验图片库)、电脑、e-prime程序 四、实验设计 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化设计 自变量为不同面部表情、区分为(痛苦、微笑、悲哀、快乐)四种。每个小组只接受一种实验处理,只对一种表情做出反应。 因变量为反应时、准确率,分别是识别的准确率、以及被试对不同面部表情识别的反应时。

五、实验程序: 被试构成: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在弘德楼随机选取了几个自习室,共选取了40个被试。男女各半,年龄为18-23岁,随机分为四个小组。 研究工具: 在计算机上自编好e-prime实验程序 研究过程 (1)正式实验前被试要先进行几次类似练习,以熟悉按键反应。 (2)被试坐在电脑前,接受相同的指导语。其指导语为:“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你将继续进行此类题目的正式作答,请用心作答”。被试按键确认后即开始正式实验、期间不再中断休息。 (3)使用主试自编计算机视觉搜索程序,每帧呈现一副面部表情图片,每幅图片呈现的间隔时间一致,随机播放图片。每种表情的图片都有10张,每张呈现2次,共呈现20次,所有表情图片共呈现80次。痛苦按“1”键、微笑按“2”键、悲哀按“3”键、快乐按“4”键。其中第1小组只对痛苦做反应、2小组只对微笑做反应、3小组只对悲哀做反应、4小组只对快乐做反应。每出现一幅图要求被试按对应的反应键,计算机自动记录反应时间和正确率。 六、数据处理 采用进行统计分析。 以不同面部表情为自变量,反应时和准确率为因变量。 针对两个反应指标均可分别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化/独立样本的方差分析来进行差异检验。

心理学实验设计方案

心理学实验设计方案 一,实验题目:人类在背诵英语单词时,英语单词的长度和被试背诵的时间是否影响背诵者的记忆效果 1假设 1.1选用短的英语单词背诵时,背诵者的记忆效果比选用长的英语单词好; 1.2背诵英语单词的时间长的比背诵时间短的记忆效果好 2变量及额外变量的操纵方法 2.1自变量:单词的长度,背诵时间 2.2因变量:背诵者的记忆效果(在分析中,选取单词默写正确个数为 2.3额外变量:被试的性别、智商水平,疲劳效应等 2.3.1额外变量的操控方法: 2.3.1.1选择性别数量上相等的被试(男10女10) 2.3.1.2选择在同一智商水平(按韦克斯勒智力量表)的被试 2.3.1.3让被试在实验中休息 3被试的选择及分组 选取男女被试各10名,每位被试接受四种水平(长单词—长时间、长单词—短时间、短单词—长时间、短单词—短时间)的实验处理 4实验实施过程及方法 4.1选择100个英语单词(其中,长短单词各50个)作为实验材料,20名被试把他们随机分配到四个处理水平上,每个处理水平上分配5名被试。 4.2让每组被试记忆单词,短单词选取CET四级词汇中含5-6个字母的单词,长单词选取CET四级词汇中含9-11个字母的单词;记忆的短时间为5分钟,长时间为10分钟。 4.3记忆时间到时,让被试默写自己记忆的单词;批改被试默写的单词 二、计算机键盘与水平面可有三种倾斜度:0度、10度和15度,试设计一项实验来证明,哪一种倾斜度最有利于输入字符。 单因素被试间设计

1. 提出假设:在计算机和水平面之间的三种倾斜度中,0度,10度和15度中,打一段相同的材料(使用相同的语言),在完成任务以后,比较一下哪种任务完成的时间是最少的,假设倾斜10度所需要的时间是最少的。 2. 被试 筛选被试:筛选被试:在对被试进行选择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筛选。在进行最后的测试之前,要对每个被试进行测试。让所有被试在同一个房间里进行,给他们500字的中文文字,在最后的结果中筛选出在3-4分钟内完成的被试,这样能够排除掉打字技术对成绩的干扰。其中选出被试45名。每个被试分别接受三个水平的实验处理(0度,10度和15度)。 单因素被试间设计 3. 实验材料 3台配置一样的电脑,分别是:0度,10度和15度。 分别给被试呈现不熟悉的材料,避免对材料有熟悉度,每段文字500字。 4. 实验程序 (1) 把被试统一安排在指定教室进行,事先不需要太多的交流。 (2) 指导语: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进行一项文字输入的测试。在屏幕中央将会出现一篇文字,请您以最快的速度输入文字。在我说开始后,大家可以开始了。 (3)电脑自动记录被试完成的时间。 (4)进行数据分析。 三、研究者要探讨灯光强度与颜色对反应时的影响,试设计一个2×2实验研究范式。(要求说明实验中自变量、因变量与控制变量,是组间设计还是组内设计,被试如何分组,实验结果如何整理等) 参考答案: 实验设计:采用2×2多因素实验设计。 该实验研究的自变量有两个:灯光强度:分为强、弱两个水平,灯光的颜色:可分为红、绿两种不同颜色的灯光。这样,共有四种实验处理:红色的强光、红色的弱光、绿色的强光、绿色的弱光。 因变量:记录每个被试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的反应时间。 控制变量:所有被试的练习次数、准备状态、额外动机、年龄以及其他个别差异应保持相等。

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

广东药学院自编教材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 卫生统计学教研室 2014.8

第一章绪论 在医药卫生、食品等专业研究领域,常需要开展大量的试验来确定或验证研究者在科研过程中提出的科学假设,例如临床上研究某种新的降糖药的疗效时,研究者需要将研究对象(如糖尿病患者)随机地分组,使其中一组患者服用研究中的该降糖药,另一组患者服用传统的降糖药,进而比较两组药物的疗效。但在具体的试验实施之前,研究者需要面对很多问题,如试验中试验对象应如何选择和分组?如何在试验过程中避免服用不同试验药物对试验对象心理产生影响,继而影响到最终疗效的判断?选择什么样的指标可更好的反映药物疗效?样本量需要多少?试验数据应如何收集以及运用何种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等等问题。因为研究过程中研究结果会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如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和病情可能影响药物疗效,如果不采取科学的方法使这些因素在比较组间分布均衡,就不能得到令人信服的结论。因此为使科学研究在消耗最少人力和物力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减少误差,获得科学可靠的结论,需要在研究开始之前对整个试验过程做出精心安排,制定详细具体的试验实施方案,即进行试验设计(experimental design)。一个科学合理的试验设计,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试验获得成功的关键。 一、试验设计的基本要素 医学试验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处理因素、试验对象和试验效应。如研究某降糖新药的疗效,处理因素为降糖新药及比较的传统降糖药;研究者需用糖尿病患者作为试验对象;试验效应是能反映药物疗效的指标,如患者空腹血糖或餐后血糖的下降。处理因素作用于试验对象后产生试验效应(图1),三个要素缺一不可,因此试验设计时要先明确三个基本要素,再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 1. 处理因素 处理因素(treatment)是指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施加于试验对象,以考察其试验效应的因素。如临床上研究降糖药的疗效,降糖药即为处理因素。在试验过程中处理因素的状态称为水平(level),如比较降糖新药和传统降糖药的疗效,

实验设计的统计学基本原则

第十一章实验设计的统计学基本原则 实验(Experiment):指由研究者主动地决定给予部分实验对象某种处理,给予另部分对象某种对照处理的研究设计形式,这种处理的分配常常是随机的。 实验设计(Experimental design):是通过良好地计划对象的选择、处理因素的分配、结果指标的测量和资料分析来保证比较组间对象和实验条件是均衡的,实验结果有较好的可比性,并且较好地控制误差以能用较小的样本获取可靠的结论。 一.实验设计的三要素:受试对象、处理因素和实验效应。 1.处理因素(treatment):根据研究目的,对受试对象施加的某种措施,称为处理因素。 注意:①抓住主要因素。 ②控制混杂因素(“非处理因素”在各组中应尽可能相同)。 ③标准化(处理因素应该标准化,即研究过程中处理应该自始至

终保持一致,不能因任何原因中途改变。) 2.受试对象(subject):动物——种类,品系,窝别 人——诊断,依从性 注意受试对象的同质性(homogeneity) 3.实验效应(effect): 指标选择:有效,客观,灵敏,精确。(头痛,发烧) 指标观察:对人的观察应注意避免偏性,提倡盲法。 主观指标的量化:如划记评分。 完全不满意完全满意 0 1 2 3 4 5 6 7 8 9 10 二.实验研究的分类:根据实验的对象不同,实验分成三类。 1. 动物实验(animal experiment) 2. 临床试验(Clinical trial)

3. 现场干预试验(Intervention trial) 三.实验中的变异及其来源: 在实验中,由于实验对象自身特点、实验条件的变化和实验结果测量的不确定性造成实验结果与真值的差别称实验误差,根据统计分析上的处理不同,实验误差分成两类: 1. 随机误差:由大量、微小的、偶然的因素的共同作用引起的不易控制的误差称随机误差。如在实验中,温度、湿度、风向、振动、试剂、仪器、操作员等都可能造成结果的偏差。 随机变异是没有倾向性的,在大量观察条件下,随机误差的分布呈标准N。随机误差的规律可以用统计方法分析。 正态分布()1,0 2.系统误差(systematic error):由于在对象选择、处理因素分配的不随机、测量结果的不准确造成实验结果有倾向性地偏离真值称系统误差,或称偏倚

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博士考试《心理统计与实验设计》

《心理统计与实验设计》(2004博士生招生考卷) 一、某校对学生课外活动进行调查,调查有两个因素,一是性别,另一个为课外活动 内容(分体育、文娱和阅读三类),现己获得男女学生各自最喜欢的活动内容的人数,想了解男女学生在课外活动内容上是否有显著差异,该用什么统计方法?说明理由。 (10分) 二、在双组前后测实验设计中,一个为实验组,一个为控制组,前后测数据都是连续 数据,总体方差未知,请问这一实验该用哪些统计方法处理数据?请详细说明。(10分) 三、什么是相关系数?积差相关需要满足哪些条件?(10分) 四、下表是一张方差分析表,请根据这张表解释方差分析结果。(10分) Tests of Between-Subjects Effects Dependent Variable: x a R Squared = .873 (Adjusted R Squared = .757) 五、下面表格都是因素分析的结果,请对这些结果用文字加以说明。(15分) Factor Analysis

六、在一项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中,研究者收集到了400名7岁、9岁、11岁、13岁儿童(每一年龄100名儿童,男女各半)以下一些资料: 1.每一儿童父母教养方式的类型资料(分类数据) 2.每一儿童性格类型资料(分类数据) 3.每一儿童心理健康水平资料(连续数据,基本服从正态分布) 如果让你统计处理这些资料,你将运用哪些统计方法?每种方法想达到什么目的?(15分) 七、举例说明单因素拉丁方实验设计的特点。(10分) 八、请设计一个2*3混合设计的心理学实验。要求A因素为被试间设计,B因素为被试内设计。(20分)

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教学大纲

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 《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 Experiment Design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课程编码:105011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时/学分:48学时/3学分 适用专业:资环、环科等专业 一、前言 1、课程性质 《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是数理统计学在生物科学领域的应用,主要涉及科学研究中的试验设计、抽样观测和统计推断,是一门应用数学。课程还同时融入国际权威的SAS统计分析,通过上机处理试验实例的数据,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统计原理及方法。课程不仅讨论如何科学地设计试验,而且还讨论如何科学地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解释数据和做出结论,是从事科学研究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是资环、环科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 课程。 2、教学目标 通过课堂讲授、课下作业和上机数据处理三个环节的教学过程,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方法,掌握试验数据处理的程式步骤和技能。 3、教学要求 针对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的学科特点,结合专业的性质,讲授课程时理论与方法并重,力图把统计原理讲解的清晰易懂,使学生了解典型内容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理解统计方法的理论背景,掌握一些基本技能,从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等

二、课程内容 绪论 教学内容及总体要求: 掌握:(1)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的概念、特点;(2)总体与样本、样本含量、参数与统计量的概念;(3)统计分析的基本要求。了解:(1)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的作用及其主要内容;(2)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的发展概况;(3)错误与误差、准确性与精确性的概念。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的概念、特点;总体与样本、样本含量、参数与统计量的概念;统计分析的基本要求。 教学方式方法建议: 课堂讲授、课堂讨论 学时:2学时 一、试验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二、试验研究的一般程式及过程 三、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的涵义 四、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的必要性 五、课程特点与学习方法 六、常用术语和基本概念 思考题: 1、总体与样本、样本含量、参数与统计量的概念; 2、统计分析的基本要求 第一章田间试验设计(6学时) 第一节田间试验设计基础 1、田间试验设计概述 2、试验设计中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田间试验的种类 1、按试验性质分类

实验心理学的相关实验设计

1.设计一个多因素实验,要求有一个自变量与语言有关,一个与自变量与语言无关,分别说明: (1)你研究的问题; (2)自变量; (3)因变量; (4)变量控制; (5)实验材料的处理; (6)实验过程; (7)数据的统计处理。 答:(1)我研究的问题是:年龄与文章主题熟悉度对小学儿童阅读理解的影响。 (2)自变量 ①年龄(被试间变量),分三个水平:8岁(小学一年级儿童)、10岁(小学三年级儿童)、12岁(小学五年级儿童); ②文章主题熟悉度(被试内变量),分两个水平:熟悉(和儿童生活紧密相关的文章,如描述游乐园的文章)、不熟悉(儿童很难接触领域的文章,如论述某个生僻物理原理)。 (3)因变量 因变量为阅读理解成绩,对被试回答文章后选择题的情况进行评分,每道题答对计1分,答错或未答计0分,共30 题,满分为30分。每位被试的得分即阅读理解成绩。 (4)变量控制 ①儿童性别,控制方法:在同一个年龄选择同样数量的男生、女生; ②儿童智力水平,控制方法:排除智力水平太高或太低的儿童(教师评定); ③文章字数,控制方法:全部选择字数在400左右的文章,字数变动在20字之内; ④生字水平,控制方法:将生字控制在5~10个,生字指超出小学语文大纲的汉字。 (5)实验材料 ①与儿童生活紧密相关的文章3篇,每篇400字左右,包含生字5~10个每

篇文章后有5道针对文章内容的选择题,四选一,由五位资深语文教师共同编制; ②儿童很难接触领域的文章3篇,每篇400字左右,包含生字5~10个每篇文章后有5道针对文章内容的选择题,四选一,由五位资深语文教师共同编制。 (6)被试选择、材料分配与实验过程 共60人。 每个被试均阅读全部的6篇文章,阅读完每篇文章都要完成文章后的选择题,共限时40分钟,文章呈现的顺序在被试间按照拉丁方进行平衡。 (7)数据的统计处理 ①数据整理:删除得分在平均数上下三个标准差之外的被试数据; ②描述统计分析:计算出6个处理水平结合下被试得分的平均数和标准差; ③方差分析:使用SPSS软件分析主效应和交互作用。 如果因素一(年龄)主效应显著,再进行事后检验,判断差异主要存在于哪两个或三个因素之间。然后结合描述统计分析,得出显著大于或显著小于的结论。 如果因素二(文章主题熟悉度)主效应显著,则可结合描述统计分析,得出显著大于或显著小于的结论。 如果两因素交互作用显著,则分两个方向进行简单效应检验:在年龄三个水平上,分别对熟悉度两个水平之间差异的显著性进行检验,考察在年龄的哪一个或哪几个水平上,熟悉度不同的文章差异显著;也可以在文章主题熟悉度的两个水平上,分别对年龄三个水平之间差异的显著性进行检验,考察在主题熟悉度的哪一个或两个水平上,不同年龄个体的阅读理解成绩差异显著。 2.设计实验,说明咖啡是否对人的集中注意有影响? 答:(1)被试:北大在校大学生16名,年龄18~24岁,男女各8名,视力正

实验设计与统计分析练习题

1. 研究变量间的关系用什么方法。回归相关 2. 比较多个平均数的差异用什么方法。方差分析 3. 方差组分估计解决的问题. 4.协方差分析能够解决的问题。 5. 聚类分析能够解决的问题。 7. 规划求解能够解决的问题。 8. PB 试验要解决的问题。 9.主成分分析要解决的问题。 10.随机单位组试验设计允许试验单元有差异,要求是什么,它的模型是什么. 11.相关系数的意义. 12.12,x x 与 y 二元三次回归方程?y . 13通径分析中谁反映两变量间的综合作用,反映变量间的直接作用。 14.有1、2、3、4四个处理,要比较它们的总体平均数的差异是否显著,试验单元情况如下图,请进行试验设计: 变化方向 15.SPSS 运算得树状图如下,现要聚成二类、三类、四类,分别写出各类所含地块号。 16.因素A 有4个水平,因素B 有3个水平,共有11、…、43个不同搭配 (1) 要研究搭配的不同平均数一致否,请说明试验数据在SPSS 中的数据格式 (2) 要研究A 、B 有无交互作用,请说明试验数据在SPSS 中数据格式。 17. 为求1 2,,x x y 的的二元二次回归方程,请说明数据在SPSS 中数据格式。能够 根据运算结果给出统计结论. 18.混料试验设计题(10分) y 与x 1、x 2、x 3有关系,x 1∈[0.2,1],x 2∈[0.1,1],x 3∈[0.1,1],现采用单纯形重心设计,请给出试验设计(每个试验x 1、x 2、x 3用实值)。 19.响应面分析试验设计题,y 与x 1、x 2有关系,x 1∈[3,11],x 2∈[6,10],现采用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请给试验方案(每个试验x 1、x 2用实值)。

成组实验设计方案及其统计分析

成组实验设计及其统计分析 成组设计及其统计分析 1. 实验设计 设实验因素A有A1,A22个水平,将全部n(n最好是偶数)个受试对象随机地均分成2组,分别接受A1,A22种处理。再设每种处理下观测的定量指标数为k,当k=1时, 属于一元分析的问题。当k≥2时,属于多元分析的问题。 在成组设计中,因2组受试对象之间未按重要的非处理因素进行两两配对, 无法消除个体差异对观测结果的影响,因此,其实验效率低于配对设计。 2. 前提条件与检验法的选用 在分析成组设计资料前,需考察资料是否满足下述2个前提条件:①正态性,即各组数据应独立抽自正态总体。②方差齐性,即2组资料的总体方差应该相等。下面根据这2个前提条件的满足情况,给出统计检验法的选用办法: 前提条件满足情况可选用的统计检验法 ①、②均满足成组设计资料的一般t检验 ①满足、②不满足近似t检验,即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 ①不满足非参数检验 在后2种情形中,若资料经过某种变量变换后能满足①、②2个前提条件,则对变量变换后的数据可用成组设计资料的一般t检验来分析。 3.应用实例 (1)一元的情形 ①成组设计资料的一般t检验 [例2.2.8]随机将20只雌性中年大鼠均分为甲、乙2组,甲组大鼠不接受任何处理(即空白对照),乙组中的每只大鼠接受3mg/kg的内毒素。分别测得2组大鼠的肌酐(mg/L)数据,试检验2总体均数之间有无显著差别。 甲(对照)组: 6.2,3.7, 5.8,2.7,3.9,6.1,6.7,7.8,3.8,6.9 乙(处理)组: 8.5,6.8,11.3,9.4,9.3,7.3,5.6,7.9,7.2,8.2 [分析与解答]先假定此资料满足正态性这一前提条件(后面将用程序来实现)。 2总体方差的齐性检验:H0:σ12=σ22,H1:σ12≠σ22,α=0.05。 用计算器实现统计计算所需的公式: (2.2.4) 式中MS1为较大均方、MS2为较小均方,SS、df分别为离差平和及自由度。F~F(df1,df2), 拒绝域:F≥Fα(df1,df2),则P≤α。 本例的已知条件和中间结果: 甲组: n=10, df=9, ∑X=53.6, X-=5.36, ∑X2=313.26, SS=25.964, MS=2.884889 乙组: n=10, df=9, ∑X=81.5, X-=8.15, ∑X2=687.17, SS=22.945, MS=2.549444 显然,甲组MS大于乙组MS,故应把甲组的有关统计量放在式(2.2.4)的分子上。 代入公式(2.2.4)计算的结果: F=1.132 查方差齐性检验用的F临界值表,得:F0.05(9,9)=4.03,因F0.05,

实验心理学题库整理版

一、准实验设计 准实验设计:未对自变量实施充分的控制,但使用真实实验的某些方法整理、搜集、统计分析数据的研究方法。 单组时间序列设计 1.设计方案:对一组被试先进行周期性测量,之后引入实验处理X,然后再进行一系列周期性的测量。比较插入实验处理前后测量的变化趋势,从而推断实验处理是否产生效果。 2.优点:1.可以较好的控制“成熟”因素对实验处理效果的影响。在O1~O8的系列测量过程中,相邻两次测量的时间间隔基本相同,可以认为在每个时间间隔内“成熟”的发展基本相同。2. 可以有效的控制测验因素的干扰。由于每个被试的成绩都是经过反复测验而得到的一系列结果,这样就能够降低由于只做一次测验而出现的有偏样本成绩的概率,可以有效地减少测量偏差。3.缺点:1、由于无对照组,因而不能有效地识别和控制伴随实验处理发生的偶发事件的影响,不能排除那些与实验处理同时出现的附加变量的影响。2、多次实施前测往往会降低或增加被试对实验处理的敏感性,从而在被试身上产生作用而影响其实验处理后的测量成绩。 4.注意事项:1、研究中要保持实验情境的相对稳定,减少不必要的条件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2、通过单组时间序列设计实验不能得到最后的、确定性的结论,如果想得到肯定的因果关系结论,应选用有控制组参加的实验设计。 3、由于研究中对实验条件控制不是很严格,因此研究者应充分考虑那些突发的或随意事件,详细记录研究中伴随的各种事件,这有利于对结果作出更符合实际的科学评估和解释。 单组相等时间样本设计 1.设计方案:对一组被试连续抽取多个相等的时间样本,即选择完全相等的多个时间段,在其中的一个时间样本中实施实验处理,而在后续的另一个时间样本中并不实施实验处理,并通过对两种时间样本的观测分数之间的差异分析来比较实验处理的准实验设计。 2.数据分析:可对结果做三方面的检验:1.处理条件与无处理条件间的比较,以考察存在处理效应的可能性;2.分别在有处理条件下和无处理条件下考察时间因素的简单效应,这主要是分析研究中的时间效应或顺序效应; 3.分析实验处理与处理顺序的交互效应,以考察在时间序列中不同处理的不同效应。 3.优点:在控制影响内部效度的因素方面是完全有效的,如能较好控制“历史”作用的影响。 4.缺点:1.采用单组设计,实验处理后再重复进行做过的测验可能会增加或降低实验处理实验安排中,实验处理的间断出现会使被试产生新异感,并暴露实验目的,由2.的敏感性。. 此产生实验的霍桑效应。3.实验的重复进行也会产生一系列的顺序效应。 多组不相等组前后测设计 1.设计方案:先将实验组和控制组接受前测,然后给实验组处理,再对这两组被试进行后测。 2.优点:首先,增添了控制组,从而控制了历史、成熟、测验等因素的干扰。其次,前测可以了解实验处理实施前的初始状态,从而也就对选择有了初步的控制。 3.缺点:1.实验组与控制组是不对等的,因而选择与成熟、选择与实验处理的交互作用可能会降低效度。2.不能证明实验处理的长期效应。 多组不等组前后测时间序列设计 1.数据分析:方法1.求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前测成绩的平均数,以及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后测成绩的平均数;然后求出实验组前测成绩和后测成绩平均数的差异,以及对照组前测成绩和后测成绩平均数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对实验组差值和对照组的差值进行比较。方法 2.回归直线方程。 2.优点:1.既能对一组的一系列的观测成绩的变化趋势进行了解,也能对两组的前测和后测的系列观测成绩的趋势进行比较,以估计实验处理的效果。2.实际使用较多的一种比较完善的准实

常见的实验设计与计算举例

常见的实验设计与举例 一、单因素实验设计 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单因素拉丁方实验设计和单因素重复测量实验设计是四种基本的实验设计,复杂的实验设计大多都是在这四种形式上的组合。研究者根据不同的研究假设、实验目的与条件使用不同的实验设计,但无论哪种实验设计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即控制无关变异,使误差变异最小。 1.完全随机设计研究中有一个自变量,自变量有两个或多个水平,采用随机化方法,通过随机分配被试给各个实验处理,以期实现各个处理的被试之间在统计上无差异,这种设计每个(组)被试只接受一个水平的处理。完全随机实验的方差分析中,所有不能由处理效应解释的变异全部被归为误差变异,因此,处理效应不够敏感。 例:研究阅读理解随着文章中的生字密度的增加而下降。自变量为生字密度,共有四个水平:5:1、10:1、15:1、20:1,因变量是被试的阅读理解测验分数。实验实施时,研究者将32名被试随机分为四个组,每组被试阅读一种生字密度的文章,并回答阅读理解测验中有关文章内容的问题。 完全随机实验设计实施简单,接受每个处理水平的被试数量可以不等,但需要被试的数量较大,且被试个体差异带来的无关变异混杂在组内变异中,从而使实验较为不敏感。完全随机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如果是单因素两组设计,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如果是单因素完全随机多组设计则采用一元方差分析(One -Way ANOV A)。 2.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中有一个自变量,自变量有两个或多个水平,研究中还有一个无关变量,也有两个或多个水平,并且自变量的水平与无关变量的水平之间没有交互作用。当无关变量是被试变量时,一般首先将被试在这个无关变量上进行匹配,然后将他们随机分配给不同的实验处理。 例:仍以文章的生字密度对阅读理解影响的研究为例,但由于考虑到学生的智力可能对阅读理解测验分数产生影响,但它又不是该实验感兴趣的因素,于是研究者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在实验实施前,研究者首先给32个学生做了智力测验,并按智力测验分数将学生分为8个区组,然后随机分配每个区组内的4个同质被试分别阅读一种生字密度的文章。

心理学实验设计

1.设计一个多因素实验,要求有一个自变量与语言有关,一个自变量与语言无关,分别说明: (1)你研究的问题; (2)自变量 (3)因变量 (4)变了控制 (5)实验材料的处理 (6)实验过程 (7)数据的统计处理 答:(1)我研究的问题是:年龄与文章主题熟悉度对小学儿童阅读理解的影响 (2)自变量 A.年龄(被试间变量),分3个水平:8岁(小学一年级儿童)、10岁(小学三年级儿童)、12岁(小学五年级儿童); B.文章主题熟悉程度(被试内变量),分2个水平:熟悉(和儿童生活紧密相关的文章,如描述游乐园的文章)、不熟悉(儿童很难接触领域的文章,如论述某个生僻物理原理)。(3)因变量 因变量为阅读理解成绩,对被试回答文章后选择题的情况进行评分,每道题答对计1分,答错或未答计0分,共30题,满分为30分。每位被试的得分即阅读理解成绩。 (4)变量控制 A.儿童性别,控制方法:在同一个年龄选择同样数量的男生、女生; B.儿童智力水平,控制方法:排除智力水平太高或太低的儿童(由教师评定);C.文章字数,控制方法:全部选择字数在400左右的文章,字数变动在20字之内;D.生字水平,控制方法:讲生字控制在5-10个,生字指超出小学语文大纲的汉字。(5)实验材料 A.与儿童生活紧密相关的文章3篇,每篇400字左右,包含生字5-10个,每篇文章后有5道针对内容的选择题,四选一,由5位资深语文教师共同编制; B.儿童很难接触领域的文章3篇,每篇400字左右,包含生字5-10个,每篇文章后有5道针对内容的选择题,四选一,由5位资深语文教师共同编制。 (6)被试选择、材料分配与实验过程 每个被试均阅读全部6篇文章,阅读完每篇文章都要完成文章后额选择题,共限时40分钟,文章呈现的顺序在被试间按照拉丁方进行平衡。 (7)数据的统计处理 A.数据处理:删除得分在平均数上下三个标准差之外的被试数据; B.描述统计分析:计算出6个处理水平结合下被试得分的平均数和标准差; C.方差分析:使用SPSS软件分析主效应和交互作用。 如果因素一(年龄)主效应显著,再进行事后检验,判断差异主要存在与哪两个或三个水平之间。然后结合描述统计分析,得出显著大于或小于的结论。

医学统计学重点

医学统计学重点 第一章绪论 1.基本概念: 总体: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性质相同或相近的研究对象的某个变量值的全体。 样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部分个体的某个变量值的集合。 总体参数:刻画总体特征的指标,简称参数。是固定不变的常数,一般未知。 统计量:刻画样本特征的指标,由样本观察值计算得到,不包含任何未知参数。 抽样误差:由随机抽样造成的样本统计量与相应的总体参数之间的差异。 频率:若事件A在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发生了m次,则称m为频数。称m/n为事件A在n次试验中出现的频率或相对频率。 概率:频率所稳定的常数称为概率。 统计描述:选用合适统计指标(样本统计量)、统计图、统计表对数据的数量特征及其分布规律进行刻画和描述。 统计推断: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用样本统计指标(统计量)来推断总体相应指标(参数),称为参数估计。用样本差别或样本与总体差别推断总体之间是否可能存在差别,称为假设检验。 2.样本特点:足够的样本含量、可靠性、代表性。 3.资料类型: (1)定量资料:又称计量资料、数值变量或尺度资料。是对观察对象测量指标的数值大小所得的资料,观察指标是定量的,表现为数值大小。每个个体都能观察到一个观察指标的数值,有度量衡单位。 (2)分类资料:包括无序分类资料(计数资料)和有序分类资料(等级资料) ①计数资料:是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或类别分组,清点各组观察单位的个数(频数),由 各分组标志及其频数构成。包括二分类资料和多分类资料。 二分类:将观察对象按两种对立的属性分类,两类间相互对立,互不相容。 多分类:将观察对象按多种互斥的属性分类 ②等级资料: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的不同程度、档次或等级顺序分组,清点各组观察单 位的个数所得的资料。 4.统计工作基本步骤:统计设计、资料收集、资料整理、统计分析。

田间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期末复习试题

一、判断题 1. 在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时,若各区层所包含的抽样单位数不同,则从各区层抽取单位数应根据其所包含的抽样单位数按比例配置。(√) 2.二项分布属于连续型概率分布(×) 3.一般情况下,长方形尤其是狭长形小区的试验误差比正方形小区的大(×) 4.准确性是指在试验中某一试验指标或性状的观测值与其真值接近的程度(√) 5.调和平均数主要用于反映研究对象不同阶段的平均速率(√) 6.在计算植物生长率时,用调和平均数比用算术平均数更能代表其平均水平(×) 7.就同一资料而言,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算术平均数(×) 8.通常将样本容量n30的样本称为大样本,将样本容量n30的样本称为小样本(√) 9.正态分布属于离散型概率分布(×) 10.统计分析的试验误差主要指随机误差。这种误差越小,试验的准确性越高(×) 二、填空题 1. 正交试验设计表的主要性质有正交性、代表性、综合可比性。 2. 两个变量数据依据确定性关系可分为函数关系和相关关系2种类型。 3. 常用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主要有直方图、多边形图、条形图、圆图这4种图形。 4.在田间试验中,由观察、测量所得的资料,一般可分为数量性状资料和质量性状资料两大类。 5. 小样本抽样分布主要包括三类分布:t分布、 X2分布和F分布。 6. 随机事件可分为: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基本事件3种类型 7. 常用的田间试验设计方法主要有随机区组试验、随机裂区试验、拉丁方试验。 8. 正交试验设计表的主要类型有两种分别相同水平正交表和混合水平正交表 9. 田间试验常用的随机抽样方法有简单随机抽样、分层随机抽样、整群随机抽样和多级随机抽样 10. 试验地土壤差异测量的方法有目测法和肥力测定法 12. 试验处理重复的作用分别是估计试验误差和降低试验误差。 13. 试验地土壤肥力差异的表现形式大致可分为肥力梯度的变化和斑块状变化。 14. 在研究玉米种植密度和产量的相关关系中,其中种植密度是自变数,产量是依变数 15. 小麦品种A每穗小穗数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值为18和3(厘米),品种B为30 和4.5(厘米),根据 CV A 大于_ CV B _,品种_ A _ 的该性状变异大于品种_ B _。 16. 田间试验常用的随机抽样方法有、、和等 17.根据试验的内容将田间试验分为:品种试验、栽培试验、品种和栽培相结合的试验3种类型。 18. 统计学中,一般来说常见抽样的方法有典型抽样、随机抽样和顺序抽样3种方法。 19. 在Excel表格中计算正态分布概率值和反正态分布随机变量的函数分别是NORMDIST 和NORMINV

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期末复习知识点

一、选择题 1.实验的研究方法:观察法、相关法、实验法 P22 2.自变量:在实验中实验者所操纵的,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 3.因变量:因自变量的变化而产生的现象变化或结果,是实验者要观察和记录的变量。 4.额外变量:除了自变量外其他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其他变量随机的额外变量:偶然起 作用的额外变量。(如受到意外干扰、仪器性能不稳定等)系统的额外变量:经常地、稳定地起作用的变量。 5.操作性定义:根据可观察、可测量或可操作的特征来界定研究变量的定义。用于详细说 明研究者要观察、测量和操作研究变量的程序和活动。这指出研究者要测量一个变量必须做些什么,来界定或给予一个研究变量的含义。 例如:智力:在某个智力量表上测得的分数。身高:为受测者采立姿,由地面到头顶点的垂直距离。攻击性、抑郁、焦虑、饥饿 6.实验者效应:主试(实验者)在实验中可能以某种方式(表情、手势、语气)有意无意 地影响被试,使他们的反应附和主试的期望。 控制办法:指导语标准化、采用双盲实验设计 7.被试期望效应:由于受试者预期某些测试结果,于是无意识地以某种形式操纵了实验步 骤,或向实验人员报告他们希望得到的结果。受试者期望效应能严重歪曲实验结果,因此需利用双盲(double-blind)方式进行实验来消除这效应。 8.数据的统计方法: 1)集中趋势:指一个可以代表分布中所有分数的数值。包括平均数、中数和众数 研究问题:参加研究的女性的平均年龄是多少?参加研究的男性的平均年龄是多少? 2)差异量数:标准差(SD)是常用的描述分数离散程度的指标。

研究问题:男性每周学习小时数的标准差是多少? 3)相关量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程度,用相关系数表示。数据类型不同,计算相关的 公式不同。 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研究问题:学生的出生顺序与第一年的绩点有什么关 系? 皮尔逊积差相关研究问题:学习小时数与第一年的绩点有什么关系? 4)卡方:用来确定观察次数与期望次数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的非参数统计。 研究问题:男性和女性在研究水平上存在差异吗? 5)T检验:用于判断两组等距或等比变量在统计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分为独立样本t 检验和相关样本t检验。 研究问题1(独立样本):研究水平高的学生和低的学生相比,第一年的绩 点更高吗? 研究问题2(相关样本):注:相关样本一般用于两种情况(1)同一个体的 成对数据(2)经过严格匹配的数据对研究水平高的学生来说,第一年和 第二年的绩点是否存在差异? 6)方差分析:自变量为分类变量,因变量为连续变量 研究问题:学习满意度三个水平之间的学习小时数有没有差异? 7)线性回归:与皮尔逊积差相关类似,都是表示变量之间的显著关系。 线性回归的优点是可以使用多个自变量,用公式,由已知自变量预测因变 量的值。 研究问题:如何根据学生的学习时间,预测他们的绩点? 二、简答题 a)三个研究方法(测验一)P22 b)第二章第二节实验研究的设计

实验设计与统计分析

填空题 1.数据资料按其性质不同各分为资料和资料两种。 2.有共同性质的个体所组成的集团称为。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观测,用以估计总 体的一般特性,这部分被观测的个体总称为。 3.由总体中包含的全部个体求得的能够反映总体性质的特征数称为;由样本的全部观察 值求得的用以估计总体参数的特征数叫。 4..试验误差可以分为误差和误差两种类型。 5.从总体中抽取的样本要具有代表性,必须是抽取的样本。 6.样本根据样本容量的多少可以分为和。 8.小麦品种A穗长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值为12cm和3cm,品种B为18cm和3.5cm,根据__________,判断品种______的 该性状变异大。 9.某海水养殖场进行贻贝单养和贻贝与海带混养的对比试验,收获时各随机抽取抽取50绳测其毛重,结果如下所示: 平均数X(kg)极差R(kg)标准差S(kg)变异系数CV% 贻贝单养42.70307.0816.58贻贝与海带混养52.1030 6.3412.16根据和,判断的效果好。 10.在统计学中,常见平均数主要有和。 11. 12. 13. 14. 15. 16. 17. 简答题 1.如何控制、降低随机误差,避免系统误差? 2.什么是准确性,精确性?如何提高试验的正确性? 3.统计表与统计图有何用途?常用统计图、统计表有哪些? 4.生物统计学中常用的平均数有几种?各在什么情况下应用? 5.为什么变异系数要与平均数、标准差配合使用? 多选题 1.下列总体中属于有限总体的是()。 A 保定地区棉田中棉铃虫的头数 B 20m2的试验小区中鲁玉4号玉米的株高 C 66.7万公顷鲁玉4号玉米的株高 D 320株水稻中糯稻的株数 2.下列数据资料中属于连续型变数资料。

最新上海师范大学年博士考试《心理统计与实验设计》资料

《心理统计与实验设计》(2004博士生招生考卷) 一、某校对学生课外活动进行调查,调查有两个因素,一是性别,另一个为课外活动内容(分体育、文娱和阅 读三类),现己获得男女学生各自最喜欢的活动内容的人数, 想了解男女学生在课外活动内容上是否有显著差异,该用什么统计方法?说明理由。 (10 分) 二、在双组前后测实验设计中,一个为实验组,一个为控制组,前后测数据都是连续 数据,总体方差未知,请问这一实验该用哪些统计方法处理数据?请详细说明。 分) 三、什么是相关系数?积差相关需要满足哪些条件?(10分) 四、下表是一张方差分析表,请根据这张表解释方差分析结果。(10分) Tests of Between-Subjects Effects 五、下面表格都是因素分析的结果,请对这些结果用文字加以说明 Factor An alysis Com m unalitie s Extractio n Method: Prin cipal Comp onent An alysis. (10 (15 分)

Total Varia nee Expla ine d Comp onent Tota Initial E igenvalues Ex tracti on Sums of Squared Loadi ngs % of Varianc e Cumulativ e % Total % of V aria nc e Cumulativ e % 1 5.: 8 2 52.824 52.824 5.282 52.824 52.824 2 1.1 19 11.185 64.010 1.119 11.185 64.010 3 1.( 06 10.05 5 74.065 1.006 10.055 74.065 4 >79 6.79 80.859 5 i19 5.18' 7 86.046 6 61 4.60! 90.655 7 199 3.98( 94.641 8 !82 2.82( ) 97.460 9 !43 2.42! ) 99.890 10 )11 .11 0 100.000 Extracti on Method: Prine ipal Comp onent An aly sis. Com ponent Matrix a a. 3 comp onents extracted.

实验心理学实验设计方案

一、研究课题:考察“不同面部表情的识别速度与识别准确性存在差异” [预期可能结果:不同的面部表情,识别速度有差异;或者不同的面部表情,识别的准确率也有差异] 引言:速度—准确性权衡是关系到一切反应时实验信度的基本问题,下面我们将尝试通过一个简单的生活化的实验来展示任务速度和任务准确性之间普遍的权衡关系。在反应时实验中,当被试追求较快的速度时,必然要以牺牲准确性为代价。同样,当被试力求高的准确性时,也必然要以放慢速度为代价。在具体的实验中,被试究竟会如何权衡二者的关系,取决于很多因素。本实验主要探讨不同面部表情(痛苦、微笑、悲哀、快乐)识别速度与准确率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假设:假设不同面部表情的识别速度与识别准确性存在差异 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证明不同面部表情(痛苦、微笑、悲哀、快乐)的识别速度与识别准确性存在差异,本实验旨在研究不同面部表情的识别速度与识别准确性存在差异,通过自编的e-prime实验程序对四十名被试进行施测。 三、实验材料:痛苦、微笑、悲哀、快乐的图片(均选自于标

准的实验图片库)、电脑、e-prime程序 四、实验设计 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化设计 自变量为不同面部表情、区分为(痛苦、微笑、悲哀、快乐)四种。每个小组只接受一种实验处理,只对一种表情做出反应。 因变量为反应时、准确率,分别是识别的准确率、以及被试对不同面部表情识别的反应时。 五、实验程序: 5.1被试构成: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在弘德楼随机选取了几个自习室,共选取了40个被试。男女各半,年龄为18-23岁,随机分为四个小组。 5.2研究工具: 在计算机上自编好e-prime实验程序 5.3 研究过程 (1)正式实验前被试要先进行几次类似练习,以熟悉按键反应。(2)被试坐在电脑前,接受相同的指导语。其指导语为:“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你将继续进行此类题目的正式作答,请用心作答”。被试按键确认后即开始正式实验、期间不再中断休息。 (3)使用主试自编计算机视觉搜索程序,每帧呈现一副面部表情图片,每幅图片呈现的间隔时间一致,随机播放图片。每种表情的图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