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技术论文

红外技术论文
红外技术论文

班级:通信111501

姓名:郭晓茹韦晓璐

宋梦洒伍琴刘瑶

日期:2014年9月15日

红外技术

一、红外线概述

1672年,牛顿使用分光棱镜把太阳光(白光)分解为红、橙、黄、绿、青、蓝、紫等各色单色光,证实了太阳光(白光)是由各种颜色的光复合而成。1800年,英国物理学家F.W.赫歇尔从热的观点来研究各种色光时,偶然发现放在光带红光外的一支温度计,比其他色光温度的指示数值高。经过反复试验,这个所谓热量最多的高温区,总是位于光带最边缘处红光的外面。于是他宣布:太阳发出的辐射中除可见光线外,还有一种人眼看不见的“热线”,这种看不见的“热线”位于红色光外侧,叫做红外线。

二、红外发展史

红外技术发展的先导是红外探测器的发展。

1800年,F·W·赫歇尔发现红外辐射时使用的是水银温度计,这是最原始的热敏型红外探测器。

1830年以后,相继研制出温差电偶的热敏探测器、测辐射热计等。在1940年以前,研制成的红外探测器主要是热敏型探测器。

19世纪,科学家们使用热敏型红外探测器,认识了红外辐射的特性及其规律,证明了红外线与可见光具有相同的物理性质,遵守相同的规律。它们都是电磁波之一,具有波动性,其传播速度都是光速、波长是它们的特征参数并可以测量。

20世纪初开始,测量了大量的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的吸收、发射和反射光谱,证明了红外技术在物质分析中的价值。

30年代,首次出现红外光谱代,以后,它发展成在物质分析中不可缺少的仪器。

40年代初,光电型红外探测器问世,以硫化铅红外探测器为代表的这类探测器,其性能优良、结构牢靠。

50年代,半导体物理学的迅速发展,使光电型红外探测器得到新的推动。

到60年初期,对于1~3、3~5和8~13微米三个重要的大气窗口都有了性能优良的红外探测器。在同一时期内,固体物理、光学、电子学、精密机械和微型致冷器等方面的发展,使红外技术在军、民两用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60年代中叶起,红外探测器和系统的发展体现了红外技术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1.在1~14微米范围内的探测器已从单元发展到多元,从多元发展到焦平面阵列。

2.红外探测器的工作波段从近红外扩展到远红外。

3.轻小型化。非致冷、集成式、大面阵红外探测器方向发展。

4.红外探测系统从单波段向多波段发展。

60年代激光的出现极大地影响了红外技术的发展,很多重要的激光器件都在红外波段,其相干性便于移用电子技术中的外差接收技术,使雷达和通信都可以在红外波段实现,并可获得更高的分辨率和更大的信息容量。由于这类应用的需要,促使出现新的探测器件和新的辐射传输方式,推动红外技术向更先进的方向发展。

三、红外基本特征

1.红外线是波长介于微波与可见光之间的电磁波,具有与无线电波及可见光一样的本质,波长在770纳米至1毫米之间,在光谱上位于红色光外侧。

2.所有高于绝对零度(-27

3.15℃)的物质都可以产生红外线。现代物理学称之为热射线。

3.穿透云雾能力比可见光强

(1)利用红外线观测低空水蒸气含量进行天气预报;

(2)晴天利用红外线观测大气CO⒉含量,估计温室效应;

(3)晴天利用红外线观测大气污染的情况。

(4)红外线具有很强热效应,并易于被物体吸收,通常被作为热源。俗称红外光

红外线划分

红外线可分为:近红外线(700~2000nm)、中红外线(3000~5000nm)、远红外线(8000~14000nm)。

红外线还有一些与可见光不一样的独有特性:

1.红外线对人的眼睛不敏感,所以必须用对红外线敏感的红外探测器才能接收到。

2.红外线的热效应比可见光要强得多。

3.红外线的光量子能量比可见光的小,例如10μm波长的红外光子的能量大约是可见光光子能量的1/20。

4.红外线更易被物质所吸收,但对于薄雾来说,长波红外线更容易通过。

四、红外技术的应用

1、红外光谱仪

红外光谱仪是利用物质对不同波长的红外辐射的吸收特性,进行分子结构和化学组成分析的仪器。

两种类型色散型干涉型(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目前广泛使用,下面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红外光谱仪原理图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被称为第三代红外光谱仪,利用麦克尔逊干涉仪将两束光程差按一定速度变化的复色红外光相互干涉,形成干涉光,再与样品作用。探测器将得到的干涉信号送入到计算机进行傅立叶变化的数学处理,把干涉图还原成光谱图。

红外光谱仪特点

1.只需三个分束器即可覆盖从紫外到远红外的区段。

2.专利干涉仪,连续动态调整,稳定性极高。

3.可实现LC/FTIR、TGA/FTIR、GC/FTIR等技术联用。

4.智能附件即插即用,自动识别,仪器参数自动调整。

5.光学台一体化设计,主部件对针定位,无需调整。

红外光谱仪应用领域

1.进行化合物的鉴定进行未知化合物的结构分析。

2.进行化合物的定量分析进行化学反应动力学、晶变、相变、材料拉伸与结构的瞬变关系研究。

3.工业流程与大气污染的连续检测,在煤炭行业对游离二氧化硅的监测。

4.卫生检疫,制药,食品,环保,公安,石油,化工,光学镀膜,光通信,材料科学等诸多领域珠宝行业的检测。

5.水晶石英羟基的测量聚合物的成分分析药物分析。

2、红外测温仪

红外测温仪由光学系统、光电探测器、信号放大器及信号处理、显示输出等部分组成。

其测温原理是将物体(如钢水)发射的红外线具有的辐射能转变成电信号,红外线辐射能的大小与物体(如钢水)本身的温度相对应,根据转变成电信号大小,可以确定物体(如钢水)的温度。

红外测温仪分类

人用红外线测温仪

红外线人体体温监测仪适用于人流量大的公共场合快速监测人体体表温度的专业仪器。具有非接触式测温、准确度高、测量速度快、超温语音报警等优点。

出入境口岸、港口、机场、码头、车站、机关、学校、影剧院等场合。

工业红外测温仪

工业红外测温仪测量物体的表面温度,其光传感器辐射、反射并传输能量,

然后能量由探头进行收集、聚焦,再由其它的电路将信息转化为读数显示在机上,本机配备的激光灯更有效对准被测物及提高物体精度。

检测、火检、船舶、喷漆、墨水、石油化工、机械制造业等各种工业物体领域应用。

双色红外测温

双色红外测温仪即测量物体在两个不同光谱范围内发出的红外辐射亮度并由这两个辐射亮度之比推断物体的温度,称为双色测温仪。

双色红外测温仪应用领域很广,特别是在钢铁工业、金属热处理、金属加工和铸造等方面。

选择红外测温仪

(1)性能指标方面,如温度范围、光斑尺寸、工作波长、测量精度、窗口、显示和输出、响应时间、保护附件等;

(2)环境和工作条件方面,如环境温度、窗口、显示和输出、保护附件等;(3)其他选择方面,如使用方便、维修和校准性能以及价格等,也对测温仪的选择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选择测温仪型号时应首先确定测量要求,如被测目标温度,被测目标大小,测量距离,被测目标材料,目标所处环境,响应速度,测量精度,用便携式还是在线式等等;

1、确定测温范围

确定测温范围:测温范围是测温仪最重要的一个性能指标。有些测温仪产品量程可达到为-50℃-+3000℃,但这不能由一种型号的红外测温仪来完成。每种型号的测温仪都有自己特定的测温范围。因此,用户的被测温度范围一定要考虑准确、周全,既不要过窄,也不要过宽。

2、确定目标尺寸

红外测温仪根据原理可分为单色测温仪和双色测温仪(辐射比色测温仪)。对于单色测温仪,在进行测温时,被测目标面积应充满测温仪视场。建议被测目标尺寸超过视场大小的50%为好。如果目标尺寸小于视场,背景辐射能量就会进入测温仪的视声符支干扰测温读数,造成误差。相反,如果目标大于测温仪的视场,测温仪就不会受到测量区域外面的背景影响。

3、确定距离系数(光学分辨率)

距离系数由D:S之比确定,即测温仪探头到目标之间的距离D与被测目标直径之比。如果测温仪由于环境条件限制必须安装在远离目标之处,而又要测量小的目标,就应选择高光学分辨率的测温仪。光学分辨率越高,即增大D:S比值,测温仪的成本也越高。

4、确定波长范围

目标材料的发射率和表面特性决定测温仪的光谱相应波长对于高反射率合

金材料,有低的或变化的发射率。在高温区,测量金属材料的最佳波长是近红外,可选用0.8~1.0μm。其他温区可选用1.6μm,2.2μm和3.9μm。由于有些材料在一定波长上是透明的,红外能量会穿透这些材料,对这种材料应选择特殊的波长。

5、确定响应时间

响应时间表示红外测温仪对被测温度变化的反应速度,定义为到达最后读数的95%能量所需要时间,它与光电探测器、信号处理电路及显示系统的时间常数有关。

6、环境条件考虑

测温仪所处的环境条件对测量结果有很大影响,应予考虑并适当解决,否则会影响测温精度甚至引起损坏。当环境温度高,存在灰尘、烟雾和蒸汽的条件下,可选用厂商提供的保护套、水冷却、空气冷却系统、空气吹扫器等附件。

3、红外热像仪

应用范围:红外热像仪行业是一个发展前景非常广阔的新兴高科技产业,也是红外应用产品中市场份额最大的一块,在军民两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红外热像仪在现代战争条件下的卫星、导弹、飞机等军事武器上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同时,随着非制冷红外热成像技术的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该产品的应用已延伸到了电力、消防、工业、医疗、安防等国民经济各个部门。

红外线治疗的机理

红外线治疗的基础是温热效应。在红外线照射下,组织温度升高,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加快,物质代谢增强,组织细胞活力及再生能力提高,具体来说对人体有以下作用:

(1)、激活生物大分子的活性。在红外光子,特别是2-6微米红外光子的作用下,使生物体的分子能级被激发而处于较高振动能级,这便激活了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活性,从而发挥了生物大分子调节机体代谢、免疫等活动的功能,有利于机体机能的恢复和平衡,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2)令水分子活化,提高身体的含氧量。远红外线能使水分子产生共振,变成独立水分子,提高身体的含氧量,细胞因而能恢复活力,提高抗病能力,延缓衰老。

(3)促进和改善局部和全身的血液循环。红外作用于皮肤后,大部分能量被皮肤所吸收,被吸收的能量转化为热能,引起皮温升高,刺激皮肤内热感受器,使血管平滑肌松驰,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强。另一方面,由于热作用,引起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血管张力降低,浅小动脉、浅毛细管和浅静脉扩张,血液循环加快,血液循环得以改善。

(4)增强新陈代谢。如果人体的新陈代谢发生了紊乱,引起体内外物质的交换失常,那么,各种疾病将会不约而至,给人体造成极大的麻烦。通过红外的热效应,可以增强细胞的活力,调整神经体液机制,加强新陈代谢,使体内外的物质交换处于平稳状态。

(5)提高免疫功能。经临床观察,红外确有提高机体的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增强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有利于人体的健康。

(6)具有消炎、消肿作用。红外线治疗慢性炎症时,改善血液循环,增加细胞的吞噬功能,消除肿胀,促进炎症消散。红外线可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有镇痛、解除横纹肌和平滑肌痉挛以及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等作用。在治疗慢性感染性伤口和慢性溃疡时,改善组织营养,消除肉芽水肿,促进肉芽生长,加快伤口愈合。

(7)镇痛作用。红外的热效应,降低了神经末梢的兴奋性;血液循环的改善,水肿的消退,减轻了神经末梢的化学和机械刺激;红外的热作用,提高了痛阈,以上种种原因,均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

医学红外热像仪成像原理

医用红外热像仪由红外摄像头、工作台车、内部黑体源、数据处理及控制电路、系统分析软件,计算机主机及显示器打印机等几部分组成其壁本结构。系统

组成如图所示。

自然界中凡是温度高于绝对零度(即-273℃)的任何物体都能产生红外辐射,皆可视为红外辐射源,人体也是一个红外辐射源,其辐射的峰值波长为9.348μm,具有很高的辐射本领。医学应用中,红外热成像技术通过光学电子系统将人体辐射的远红外光波经滤波聚集、调制及光电转换,变为电信号,并转换为数字量,经多媒体图像处理技术,以伪彩色热图形式显示人体的温度场。红外热像仪能被动接收人体的红外辐射,并把这种辐射信息转换成人眼能观察到的红外热图像。

在医学上的应用

热像仪的以不同颜色代表体温分布状态的多元化信息的红外图,通过采集人体温度变化的信息和对热圈的分析,便可提前发现病变,对人体健康有预警作用.对疾病的诊断有重要的早期提示作用。

医用热像仪技术用于临床诊断已有几十年的历史,现已可用于多种疾病的诊断。医用热像仪已成为诊断浅表肿瘤、血管疾病和皮肤病症等的有效工具,在医疗学科研究中,热像仪在医学中的应用已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课题。下面将热像仪在医学上的应用:

1.乳腺瘤的早期诊断

2.血管疾病的诊断

3.皮肤损伤病症的诊断

如对于皮肤的诊断:用热像仪很容易查出皮肤冻伤面积,其准确性接近100%。因为冻伤部位坏死,无血供应,其温度比周围皮肤明显低。此外,皮肤烧伤的热

像诊断也很有前途。热像仪不但可准确诊断烧伤面积内血管损坏的程度,判定烧伤度数,识别可存活皮肤面积、确定需植皮的面积,而且在治疗过程中可观察烧伤组织血运恢复情况,掌握发炎和感染情况及判断植皮的成败与否,以便及时采取措施,为用药及手术提供参考。

红外技术在医疗监护上的应用

在医院中,为使患者得到更好的照料和医学观察研究之用,监护系统是必可少的。现在大部分医院所用监护系统为电视系统和微光监护系统,它们对光线的要求较高,而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医疗监护系统就不存在这一问题。

红外监护系统设计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置于患者病房内,以获取患者信息,称之为前端;另一部分置于监控室内,负责将患者信息提供给监护人员,称之为后端;二者之间可根据情况进行有线、无线或红外视频传输。

由于红外监护系统接收的是患者身体发出的红外信号,所以无论可见光的强、弱、有、无,系统都不受任何影响,能够全天候地正常工作。特别是在夜间实施监护时,不需要进行额外的处理,不会对患者的休息造成不良影响。

4、红外通讯技术

红外通讯技术利用红外线来传递数据,是无线通讯技术的一种。

红外通信是利用红外技术实现两点间的近距离保密通信和信息转发。它一般由红外发射和接收系统两部分组成。发射系统对一个红外辐射源进行调制后发射红外信号,而接收系统用光学装置和红外探测器进行接收,就构成红外通信系统。特点:

1.保密性强,息容量大,结构简单,既可以是室内使用,也可以在野外使用.

2.红外线的传输距离为1~100CM,传输方向的定向角30度,点对点直线数据传输。

3.红外线方式不受无线电干扰。

IRDA标准

IrDA1.0,又称为SIR(Serial InfraRed),它是基于HP开发出来的一种异步的、半双工的红外通信方式。IrDA1.0的最高通讯速率只有115.2Kbps,适应于串行端口的速率。

IrDA1.1标准,即Fast InfraRed,简称为FIR。FIR采用了全新的4PPM调

制解调技术,其最高通讯速率达到4Mbps。

继IRDA1.1之后,IRDA又发布了通讯速率高达16Mbps的VFIR技术(Very Fast InfraRed)。不断提高的速率使红外线使它在短距无线通信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而不仅是数据线缆的替代。

红外通信传送数据和视频

(1)红外射束通信系统

红外射束发射设备和控制设备作为一种数据运载体,对光纤分布数据接口/异步传送模式光传输载体,提供高速双向带宽和自动跟踪,而无需光缆。该系统以每秒125/155.52兆比特的速率无干扰传输,传输距离达2.5英里(4公里)。

(2)红外视频链路

美国国家航天和空间管理局在97年因特网国际展览会期间,与弗吉尼亚麦克莱恩的Sterling软件公司签订合同,为这次会议提供网络业务。红外通信系统的数据系统在展览会大厅和会议中心之间提供链路。出席展览会的人员和因特网用户观看火星探险者执行任务中发回的实时视频,以及通过展览会的红外发射通路发射的所有信息。

五、红外技术的展望

1、红外技术产业的主要领域方向

按产品和技术类别分:红外传感器、红外成像器、红外材料、光学元件、制冷器、前放、专用信号读出处理电路、图像处理、系统设计、系统检测、仿真与试验等;

按应用领域分:安防领域、消防领域、电力领域、企业制程控制领域、医疗领域、建筑领域、遥感领域等。

2、红外技术产业的现状

军用领域:红外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陆、海、空各军兵种,其中红外成像精确制导是各国红外技术应用的主流方向之一。

民用领域:红外热像仪在我国应用于安防、消防、电力、建筑等行业领域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空间巨大,未来市场空间将超过军用需求。

3、红外产业后续发展的思考与对策

(1)鼓励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红外产业。

(2)重视市场需求的牵引作用,积极开拓潜在市场。

(3)统筹规划,推进红外行业规范化发展。

(4)提高红外技术基础研究地位,加大对红外基础产业投入。

红外报警器毕业论文

红外报警器毕业论文 1 绪论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人们对自己所处环境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家居安全方面,不得不时刻留意那些不速之客。现在很多小区都安装了智能报警系统,因而大大提高了小区的安全程度,有效保证了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由于红外线是不可见光,有很强的隐蔽性和保密性,因此在防盗、警戒等安保装置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防止各种偷盗和暴力事件的发生和危害,确保大厦的安全,生命和财产不受损害,智能保安系统的设置是必要的。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犯罪手段对保安系统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对钱、财物、人身安全的保护是一方面,而对储存在计算机里的大量的重要文件、数据,更需要保护。 在一个智能化大厦内,不仅对外部人员要防范,对内部人员也需要加强治理;对 某些重要的地点、物品,以及重要的人物也需要非凡的保护。因此,对现代化的大厦,需要设置多层次、立体化的保安系统。 防盗报警器的作用防盗报警系统就是用探测器对建筑物内外重点区域、重要地点布防,在探测到非法入侵者时,信号传输到报警控制器:声光报警,显示地址,有关值班人员接到报警后,根据情况采取措施,以控制事态的发展。 智能建筑的防盗报警系统,负责建筑内各个点、线、面和区域的侦测任务。它 一般由探测器、区域控制器和报警控制中心三部分组成。 (1)探测器探测器负责探测人员的非法入侵,有异常情况发出声光报警,同时向区域报警器发送信息。

光束遮断式探测器:目前用得较多得是红外对射式,它由红外线发射器和接收器组成。当罪犯跨越门窗或其它防护区时,遮断红外光而引发报警。为确保此类探测器的准确需配置频率和相位鉴别电路。 红外报警器毕业论文 2 产品的整体设计及原理 2.1设计原理 这一台红外线防盗报警器。具有以下特点:用当今最流行的AT89C2051单片机控制,体积小,成本低;用红外线收发管进行检测,安装隐蔽,不易被发现;探测信号采用脉冲信号,节能且抗干扰;当有人试图闯入室内时,能自动进行声光报警。现将该报警器原理如下。 2.1.1 硬件电路 可将该电路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a) 电源电路。220V交流市电经变压器T降压,桥式整流器D1整流,电解电容C7滤波,三端稳压器78L05稳压,最后得到整机要求的+5V稳定直流电源。 b) 单片机系统。U1为AT89C2051单片机。C1,R0,R1和复位按钮RESET组成手动电平复位和上电自动复位电路;C2,C3以及晶振JT1组成时钟电路; C4,C5为+5V电源滤波电容。U2为CMOS6反相器CC4069,起驱动作用。VD1~VD6为红外发射管,其负极端接与P1口,P1口设置为输出状态,当P1口为“0”时,VD1~VD6发红外光。VD7~VD12为红外接收管,当接收到红外光时导通,+5V电源通过 VD7~VD12加到反相器CC4069的输入端,经反相为低电平,这时P3.0~P3.5为低电平。发射管和接收管分别安装在门和窗口的适当位置,当有人闯入时遮挡了红外线,接收管截止,反相器输入端为低电平,这时U1的P3.0~P3.5为高电平。当在一定时间内检测到位于不同位置的光束被遮挡时,则由P3.7口输出报警信号(高低电平间隔1S的脉冲信号)。驱动声光报警电路,进行声光报警,直至按复位按钮

遥感技术应用专业论文

技术应用论文遥感 遥感技术是指从地面上空的飞机、飞船、卫星等飞行器上,利用各种波段的遥感器,通过摄影、扫描、信息感应,识别地面物质的性质和运动状态的技术,具有遥远感知事物的意思。 很多人以为遥感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其实这些技术早就已经深入大家的生活。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提出“遥感”这个词,到1972年美国陆地卫星计划发射了第一颗对地观测卫星(LandSat),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遥感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在军事、国防、农业、林业、国土、海洋、测绘、

气象、生态环境、水利、航天、地质、矿产、考古、旅游等领域,影响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为人类提供了从多维和宏观角度去认识世界的新方法与新手段,遥感技术能够全面、立体、快速有效地探明地上和地下资源的分布情况,其效率之高是以前各种技术无法企及的。 遥感技术的应用 1、地质遥感遥感技术应用于大面积的地质灾难调查,可达到及时、具体、准确且经济的目的。在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的后续救援工作中,遥感技术就发挥了突出作用,第一时间提供了地质地貌变化情况,

为政府作出正确决策提供了依据。在舟曲泥石流灾害中,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科研人员就使用遥感技术,重点提取了6条沟谷与泥石流发生有关的信息,得到集水面积、流域平均坡度、流域落差和植被覆盖度等参数。经过分析,科研人员判断出,当地哪些地方仍存在泥石流隐患,哪些地段发生大型泥石流的可能性较小,让前方人员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安排救灾工作。 2、林业遥感 在林业方面,利用遥感技术可以清查森林资源,监测森林火灾和病虫害。火灾是林业的大敌,利用航空红

外遥感技术,不仅能发现已燃烧起来的烈火,而且可以探测到面积小于0.1-0.3㎡小火情,还能及时预报由于自燃尚未起火的隐伏火情。利用卫星遥感,一次就可探测到上千平方千米范围内发生的林火现象。卫星遥感防火监测服务在吉林省森林和草原防火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人烟稀少的原始林区,能及时监测到瞭望岗哨难以发现的火点,为林火的扑救赢得时间。 3、测绘遥感 人造卫星每隔18天就可送回一套全球的图像资料。利用遥感技术,可以高速度、高质量地测绘地图。

遥感技术漫谈论文

遥感技术漫谈 论文 —遥感的发展,现状及前沿综述 姓名:汤丽宇 班级:艺术设计0902班 学号:U200915544 指导老师:孙燕

论遥感的发展,现状及前沿综述选修遥感技术漫谈的原因起初是由于遥感技术是近年来蓬勃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的空间信息科学,而它的应用范围触及到了很多行业,特别是在资源勘测,环境管理,全球变化,动态监测,甚至在我们所触及到的专业遥感技术也有其应用比如说遥感在规划,管理中的应用和发展。这使我对这种随着时代发展获得越来越广泛应用的新兴技术产生了好奇.学了这门课最大的收获是让我对遥感技术的发展,应用等方面有了进一步了解。由此我写了这篇关于遥感技术发展现状的论文。 触及遥感这个话题,首先要解释的就是什么是遥感?遥感的英文是“remote sensing”,意即“遥远的感知”,在日本叫“远隔探知”或“远隔探查”。其科学含义一般理解为:在遥远的地方,感测目标物的“信息”,通过对信息的分析研究确定目标物的属性及目标物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不与目标物接触,凭借其发出来的某些信息识别目标。所以有人将遥感技术作为一项侦察技术。 根据遥感的这一概念,人和动物都具有一定的遥感本领。比如说:人的眼睛在识别物体的过程就是一种遥感的过程,它是靠物体的一些信很多有息比如说:色调,亮度,外在特征等,借此来了解物体的属性,与此类似的还有能发出超声波的蝙蝠,它们能在接收到的回波里判断障碍物的距离,方位和其他相关的信息, 遥感在国内国外有很多不同的定义,目前比较一致的定义是:在远离被测物体或现象的位臵上,使用一定的仪器设备,接受,记录物

体或现象反射或反射的电磁波信息,经过对信息的传输,加工处理及分析与解释,对物体及现象的性质及其变化进行探测和识别的理论与技术。 遥感技术的形成与发展与时代的发展要求相一致,它的形成是与传感技术,宇航技术,通讯技术以及电子计算机技术发展相联系,与军事,环境勘测,资源开发利用和全球化的需要相适应。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普通照相机和飞机的基础上,一些新的信息勘测系统相继出现。人类观测电磁辐射的能力从可见光扩展到了紫外,红外,微波等,对目标物信息的收集方式从摄影到非摄影;资料由像片到数据;平台由汽车,飞机发展到卫星,火箭;应用研究从军事,测绘领域扩展到了农,林,水,气象,地质,地理,环境和工程等部门。这就需要引进一个新的术语,以便概括这种信息探测系统及其过程。1960年美国学者伊林L.布鲁伊特提出“遥感“这一科学术语,1962年在美国密执安大学召开的《国际环境科学遥感讨论会》上,这一名词被正式通过,从此就标志着遥感这门新学科的形成。 在遥感一词出现以前,就已产生了遥感技术。发展至今,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常规航空摄影阶段,航空遥感阶段,航天遥感阶段。 常规航空摄影阶段:这段时期是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根据遥感的概念,1826年摄影技术的发明就标志着遥感技术的诞生。但在1839年以前主要是进行地面摄影。1858年法国人G.F.图纳乔用系留气球摄取了巴黎“鸟瞰“像片,1859年J.W.布莱克乘气球在空中拍摄了波士

桥梁检测论文:桥梁检测技术研究

桥梁检测论文:桥梁检测技术研究 【摘要】桥梁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不免会发生各种结构损伤。损伤的原因可能是人为因素,也可能是自然灾害。此外随着我国交通建设的迅速发展,交通运输量大幅度增加,行车密度及车辆载重越来越大,这也可能因为超载而造成桥梁结构的损伤继而加剧其自然老化。这些因素均导致了桥梁承载能力和耐久性的降低,甚至影响到运营的安全,由此而引起的一系列问题都需要相应的维修、改造和加固来解决,而这些工作又必须在对桥梁结构详细和系统的检测的基础上才能妥善进行。 【关键词】桥梁检测;荷载试验;静载试验;动载试验 1.桥梁表观检查分析与评价 表观检查包括桥梁整体与局部构造几何尺寸的量测、结构病害的检查与量测等,表观检查的项目和要求对不同的桥型有不同的侧重点。表观检查要达到可以定量反映桥梁结构状况,依据相关规范评定桥梁技术等级的要求。结构资料的调查包括了解桥梁的原结构设计、施工工艺及过程以及桥梁的结构维修养护历史等。 材料检测主要是指桥梁结构材料的无损或微损检测。对于钢筋混凝土桥梁来讲,主要是混凝土与钢筋的相关检测,包括混凝土的强度等级、碳化深度、与耐久性有关的含碱量

和氯离子含量,以及钢筋的锈蚀状况、保护层厚度测试等。表观检查和材料检测技术及相关测试仪器设备发展很快,是桥梁无损检测的重点研究领域。测试仪器设备及相关技术研究在国外桥梁无损检测研究方面占有很大的比重,相继研制成功或正在研制融合电、磁、雷达、数字信号处理等相关学科的高技术成套测试仪器和设备。如用于桥面板检测的双频带红外线自动温度成像系统;用于桥面板检测的探地雷达成像系统;整桥测量的激光雷达;整桥测量的无线电脉冲转发器等。 2.桥梁承载力的荷载检测法 2.1静载试验检测方法 静载试验检测法通过对桥梁进行静载试验,量测与桥梁结构性能相关的参数,与桥梁工作性能相关的主要参数有变形、挠度、应变、裂缝等。通过静载试验,可测出这些参数,从而分析得出结构的强度、刚度及抗裂性能,据此判断桥梁的承载能力。混凝土桥梁的静载试验,一般需进行以下测试内容: (1)结构的竖向挠度、侧向挠度和扭转变形。每个跨度内至少有3个测点,并取得最大的挠度及变形值,同时观测支座下沉值。有时测试也为了验证所采用的计算理论,要实测控制截面的内力、挠度纵向和横向影响线。

红外遥感

单片机系统课程设计报告书 题目:基于单片机的红外遥控器控制继电器的设计 院系名称: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名称:电子信息工程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目录 1 选题意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系统总体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总体设计思路............................................................................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设计原理框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硬件电路设计原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单片机最小系统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设计电路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软件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设计思路...................................................................................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程序代码...................................................................................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仿真调试结果.......................................................................................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系统设计与仿真........................................................................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收获体会...............................................................................................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红外线报警器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题目:红外线报警器 姓名: 专业: 班级: 指导教师: 学号: 厦门XXXXX学院 2013年12月20 日

目录 第一章??绪论? (3) 1.1 电路设计背景 (3) 1.2 红外报警器分类及原理 (4) 1.3 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原理特性 (5) 第二章设计任务与要求 (7) 2.1 任务? (7) 2.2 要求? (7) 第三章?红外线报警器的工作原理 (7) 第四章?电路原理图、PCB板的绘制 (8) 4.1?使用相关软件的介绍? (8) 4.2?绘制原理图 (9) 4.3 Protel软件使用的常见问题 (10) 第五章?红外线报警器的制作过程 (11) 5.1清点元器件? (11)

5.2检测各元器件? (13) 5.3焊接前准备? (15) 5.4分清元件 (15) 5.5焊接要领 (16) 5.6焊接电路板 (16) 5.7组装成品 (18) 5.8测试 (18) 5.9产品实物 (19) 5.10产品说明 (19) 第六章?总结 (19) 6.1 归纳? (19) 6.2 心得体会? (20) 致谢? (21) 参考文献? (22) 摘要

通过说明热释红外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介绍了一种被动型热释电红外报警器的结构原理和它的应用电路。这种电路把红外线的隐蔽性很好地应用在报警系统上,从而实现了防盗报警功能,达到了安全防护之目的。该报警器能探测人体发出的红外线,由热释电红外线传感器、BISS0001信号处理芯片和报警指示电路等组成。当有人进入报警器的监视范围内,就会发出报警信号。概述了红外辐射的知识、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利用热释电红外传感器设计了一种被动式红外报警电路,分析了该电路的功能和工作原理。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具有很多的优点,在防盗、警戒等装置中应用较广。 关键词:红外线报警器电子狗 第一章??绪论? 1.1 电路设计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安全防范意识的增强,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所处的环境是否安全。当家中无人或者仅有老人孩子在家时,必须考虑家庭成员生命和财产的绝对安全。目前,许多住宅小区的安防主要依靠安装防盗窗、防盗门以及人工防范。这样不仅有碍美观,不符合防火的要求,而且不能有效地防止坏人的侵入。报警器的应用类型非常多,但热释电红外线报警器是最广泛的,因为它的制作简单、成本低,安装比较方便,而且防盗性能比较稳定,抗干扰能力强、灵敏度高、总体来说就是性价比比较好。这种防盗器安装隐蔽,不易被盗贼发现,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遥感技术的应用以及发展趋势

遥感技术的应用以及发展趋势

一前言 二遥感信息技术基础 三遥感信息技术的应用 3.1遥感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 3.1.1利用红外扫描仪监视石油污染 3.1.2利用遥感技术监测水体富营养化 3.1.3通过遥感技术调查废水污染和泥沙污染 3.1.4应用红外扫描仪监测水体热污染 3.1.5通过遥感技术分析水域的分

布变化和水体沼泽化 3.2.遥感技术在大气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 3.2.1臭氧层 3.2.2大气气溶胶 3.2.3有害气体 3.2.4气候变化 3.3遥感技术在城市环境监测与管理中的应用 3.4应用遥感技术监控生态环境 3.5 利用遥感技术监测自然灾害 四遥感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4.1遥感影像获取技术越来越先进 4.2遥感信息处理方法和模型越来越科学 4.3 3S一体化 4.4建立高速、高精度和大容量的

遥感数据处理系统 4.5建立国家环境资源信息系统 4.6建立国家环境遥感应用系统 五总结 六参考文 一前言 遥感,作为采集地球数据及其变化信息的重要技术手段,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应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遥感技术在理论上、技术上和实际应用上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遥感数据源向着更高光谱分辨率和更高空间分辨率发展的同时,处理信息技术也更加成熟;在应用方面,结合了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向着更系统化,更定量化的方向发展,是遥感技术的应用更加广

泛和深入。 二遥感信息技术基础 遥感技术是指从飞机、飞船、卫星等飞行器上,利用各种波段的遥感器,通过摄影、扫描、信息感应,识别地面物质的性质和运动状态的技术,具有遥远的感知的意思。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提出“遥感”这个词,到1972年美国陆地卫星计划发射了第一颗对地观测卫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遥感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在军事、国防、农业、林业、国土、海洋、测绘、气象、生态环境、水利、航天、地质、矿产、考古、旅游等领域,影响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为人类提供了从多维和宏观角度去认识世界的新方法与新手段,遥感技术能够全面、立体、快速有效地探明地上和地下资源的分布情况,其效率之高是以前各种技术无法企及的。 三遥感技术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 3.1.遥感技术在水污染监测方面的应用 3.1.1利用红外扫描仪监视石油污染

遥感论文

遥感在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综述 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学号:200900731 姓名:程佳圆

摘要:遥感技术在环境方面的应用广泛且发展迅速,对于实下与我们息息相关的自然灾害的监测;对于环境污染程度的了解;对于各方面土地资源的利用情况都有很好的优越性。 关键词:遥感、监测、核心、环境、光谱、遥感图像、图像解读等。 遥感技术是从人造卫星、飞机或其他飞行器上收集地物目标的电磁辐射信息,判认地球环境和资源的技术。是从远距离感知目标反射或自身辐射的电磁波、可见光、红外线结目标进行探测和识别的技术。是由遥感器、遥感平台、信息传输设备、接收装置以及图像处理设备等组成。遥感器装在遥感平台上,它是遥感系统的重要设备,它可以是照相机、多光谱扫描仪、微波辐射计或合成孔径雷达等。 国家环境信息系统的建立是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实用化的必然结果。国家环境信息是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环境数据库是国家环境信息建设的核心。 环境遥感是通过摄影和扫描两种方法获得环境污染的遥感图像的。摄影有黑白全色摄影、黑白红外摄影、天然彩色摄影和彩色红外摄影。彩色红外摄影效果最好,获得的环境污染影像轮廓清晰,能鉴别出各种农作物和其他植物受污染后的长势优劣。扫描主要是多光谱扫描和红外扫描,用于观测河流、湖泊、水库、海洋的水体污染和热污染有较好效果。在红外扫描图像上常能发现污水排入水体后的影响范围和扩散特征。 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发生频繁、损失严重,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形势严峻环境问题已对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面对日益严重的灾害和环境形势,我们的环境监测和研究手段还停留在常规地面站监测阶段,无论从时效上还是从全面掌握的程度上都不能满足国家减灾与环境保护事业的需求。近年来,国内外大量实践表明:遥感技术是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的强有力手段,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的建立将帮助我们迅速、准确、较低成本地获取灾害和环境信息,及时、全面掌握我国自然灾害、生态和环境污染的发生、发展与演变过程,为防灾、抗灾、救灾和遏止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利用卫星遥感技术监测大范围的灾害与环境变化不仅省时、省力,而且具有其他手段不可替代的优越性。 遥感在环境研究中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其观测范围广、获取信息量大、实时性好、动态性强以及调查的客观性等。 1.利用遥感取得环境观测资料时,是以远距离观测凡是进行的,因此 不会影响观测本身以及其周围的环境条件,保证了观测的客观性。 2.基于遥感平台的特殊性,遥感图象以高空鸟瞰的形式获得,遥感图 象能把大面积的环境资源尽收眼底,能够获取人类不能或不易调查的区域,提高了调查的全面性和彻底性。 3.遥感图象的多点位成像技术,可以染人们进行有限的的立体观测, 提高了环境调查的直观性;紫外线、可见光、近红外、远红外、微波等波

红外线报警器设计说明书

湖北文理学院物电学院 自动化1211 模拟电路课程设计 姓名:程梦学号:2012118010姓名:库才席学号:2012118032姓名:方凯学号:2012118016姓名:李沈辉学号:2012118040姓名:蔡嘉伦学号:2012118002

前言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电子电器的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各种高档家电产品和贵重物品为许多家庭所拥有。然而一些不法分子也是越来越多。这点就是看到了大部分人防盗意识还不够强.造成偷盗现象屡见不鲜。因此,越来越多的居民家庭对财产安全问题十分担忧。 报警器这时正为人们解决了不少问题.但是市场上的报警器大部分都是用于一些大公司财政机构。价格高昂,一般人们难以接受。如果再设计和生产一种价廉、性能灵敏可靠的防盗报警器,必将在防盗和保证财产安全方面发挥更加有效的作用。由于红外线是不见光,有很强的隐蔽性和保密性,因此在防盗、警戒等安保装置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此外,在电子防盗、人体探测等领域中,被动式热释电红外探测器也以其价格低廉、技术性能稳定等特点而受到广大用户和专业人士的欢迎。 红外报警器大多数采用国外的先进技术,其功能也非常先进。其中包括被动式热释电型红外报警器,也即是本文将研究的产品。还有红外监控无线报警器,超声波防盗报警器,红外线防盗报警器,高灵敏红外报警器,触摸式延时防盗报警器, 触摸式防盗报警器,红外报警器,

红外线声先报警器…… 其外,可用红外报警器原理,控制各种电器的运行…… 目录 1.功能说明-------------------------------------------------------------2.结构框图-------------------------------------------------------------3.使用说明-------------------------------------------------------------4.原理与原理图--------------------------------------------------------

遥感技术的应用以及发展趋势

一前言 二遥感信息技术基础 三遥感信息技术的应用 3.1遥感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 3.1.1利用红外扫描仪监视石油污染 3.1.2利用遥感技术监测水体富营养化 3.1.3通过遥感技术调查废水污染和泥沙污染 3.1.4应用红外扫描仪监测水体热污染 3.1.5通过遥感技术分析水域的分布变化和水体沼泽化 3.2.遥感技术在大气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 3.2.1臭氧层 3.2.2大气气溶胶 3.2.3有害气体 3.2.4气候变化 3.3遥感技术在城市环境监测与管理中的应用 3.4应用遥感技术监控生态环境 3.5 利用遥感技术监测自然灾害 四遥感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4.1遥感影像获取技术越来越先进 4.2遥感信息处理方法和模型越来越科学 4.3 3S一体化 4.4建立高速、高精度和大容量的遥感数据处理系统 4.5建立国家环境资源信息系统 4.6建立国家环境遥感应用系统 五总结 六参考文

一前言 遥感,作为采集地球数据及其变化信息的重要技术手段,在世界围得到广泛的应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遥感技术在理论上、技术上和实际应用上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遥感数据源向着更高光谱分辨率和更高空间分辨率发展的同时,处理信息技术也更加成熟;在应用方面,结合了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向着更系统化,更定量化的方向发展,是遥感技术的应用更加广泛和深入。 二遥感信息技术基础 遥感技术是指从飞机、飞船、卫星等飞行器上,利用各种波段的遥感器,通过摄影、扫描、信息感应,识别地面物质的性质和运动状态的技术,具有遥远的感知的意思。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提出“遥感”这个词,到1972年美国陆地卫星计划发射了第一颗对地观测卫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遥感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在军事、国防、农业、林业、国土、海洋、测绘、气象、生态环境、水利、航天、地质、矿产、考古、旅游等领域,影响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为人类提供了从多维和宏观角度去认识世界的新方法与新手段,遥感技术能够全面、立体、快速有效地探明地上和地下资源的分布情况,其效率之高是以前各种技术无法企及的。 三遥感技术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 3.1.遥感技术在水污染监测方面的应用 3.1.1利用红外扫描仪监视石油污染 全球每年排入海洋的石油及其制品高达1000万吨,利用多光谱航片可对海面石油污染进行半定量分析,将彩色航片同步拍照与近红外片做的彩色密度分割图相比较,更精密地判断和解译信息,参照图片画出不同油膜厚度的大致分级图。通过彩色密度分割图像,特别是数字密度分割图,可以更准确地判断油量的分布情况。通过彩色密度分割可把相差零点零几厚度的海面油膜区分出层次来,这有利于用航空遥感对海面油的扩散分布和半定量研究。浓度大的地方是黄色,往外扩散的油膜变薄,呈黄紫混在一起的颜色,再往外扩散的油膜就更薄些呈紫色。通过对污染发生后各天的气象卫星图像的对比分析,确定油膜的漂移方向,计算出其扩散速度和扩散面积。 3.1.2利用遥感技术监测水体富营养化 浮游植物中的叶绿素对蓝紫光和红橙光有较强的吸收作用,当水体出现富营养化时,我们就可以利用遥感技术推算出水体中的叶绿素分布情况。赤潮区的海水光谱特征是藻类、泥沙和海水的复合光谱,另外有机或无机颗粒物也会吸收入射光,影响水体的透明度。 3.1.3通过遥感技术调查废水污染和泥沙污染 废水的颜色与悬浮物性状千差万别,特征曲线上的反射峰位置和强度也不大一样,可以用多光谱合成图像进行监测。水中悬浮泥沙的浓度和粒径增大,水体反射量也会相应增加,反射峰随之红移,定量判读悬浮泥沙浓度的最佳波段是0.65~0.85微米。 3.1.4应用红外扫描仪监测水体热污染 应用红外扫描仪记录水体的热辐射能量,真实反映其温度差异。在热红外图像上,热水温度高,辐射能量多,呈浅色调。冷水和冰辐射能量少,呈深色调。热排水口处通常呈白色羽流,利用光学技术和计算机对热图像作密度分割,根据少量的同步实测水温,画出水体等温线。

遥感技术所使用的电磁波段主要为紫外、可见光、红外和微波等波段

遥感技术所使用的电磁波段主要为紫外、可见光、红外和微波等波段。紫外波段(Ultraviolet)的波长为0.01-0.4μm,位于可见光波段紫端以外。由于波长小于0.3μm的电磁波被大气中的臭氧所吸收,可以通过大气传输的只有0.3-0.4μm的紫外信息。紫外摄影能监测气体污染和海面油膜污染。但由于该波段受大气中的散射影响十分严重,在实际应用很少采用。可见光波段(Visible Light) 的波长为0.4-0.7μm,是电磁波谱中人眼唯一能见到的波段,可见光可进一步分为红、橙、黄、绿、青、兰、紫等七种颜色的光,可见光波段是进行自然资源与环境调查的主要波段,地面反射的可见光信息可采用胶片和光电探测器收集和记录。红外波段(Infrared)的波长为0.7-100μm,位于可见光波段红端以外。按波长可细分为近红外(0.7-1.3μm)、中红外(1.3-3μm)、热红外(3-15μm)和远红外(15-100μm)。近红外光和中红外光来自地球反射的太阳辐射,所以该波段也被称为“反射红外”。其中波长为0.7-0.9μm的近红外辐射信息可以用摄影(胶片)方式获取,故该波段也被称为“摄影红外”,摄影红外传感器对探测植被和水体有特殊效果。热红外传感器可以探测物体的热辐射,地面的热红外辐射信息不能采用摄影方式探测;需要采用光学机械通过扫描方式获取。在热红外中目前主要应用3-5μm 和8-14μm两个谱段。热红外可以夜间成像,除用于军事侦察外,还可以用于调查海表面温度、浅层地下水、城市热岛、水污染、森林探火和区分岩石类型等,有广泛的应用价值。而波长大于15μm的远红外辐射,绝大部分被大气层吸收。微波(Microwave )的波长为0.1-100cm,微波又可细分为毫米波、厘米波和分米波等。微波的特点是能穿透云雾、云盖和沙漠成像,具有全天候工作特点。遥感技术对于测绘制图、自然资源凋查和海洋环境监测有很好的应用效果。

人体红外线感应报警器应用电子毕业设计论文

编号 毕业论文题目人体红外线感应报警器 学生姓名胡旺云 学号0502120101 系部电子工程系 专业计算机控制专业 班级计控1201 指导教师 顾问教师 2012年九月

摘要 摘要 该报警器能探测人体发出的红外线,由红外线传感器、信号放大电路、电压比较器、延时电路和音响报警电路等组成。当人进入报警器的监视区域内,即可发出报警声,适用于家庭、办公室、仓库、实验室等比较重要场合防盗报警。概述了红外辐射的知识、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利用热释电红外传感器设计了一种被动式红外报警电路,分析了该电路的功能和工作原理。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具有很多的优点,在防盗、警戒等装置中应用较广。 关键词:红外线热释电效应菲涅尔透镜

第一章绪论 目录 摘要···········································目录···········································第一章:绪论···········································1.1 设计概述···········································1.2 设计背景···········································1.3 设计要求···········································1.4 设计意义···········································第二章:方案设计与研究···········································2.1 设计过程···········································2.2 方案选定···········································第三章:红外线传感器的概述···········································3.1 红外线传感器···········································3.2 红外线传感器的特点···········································3.3 主要特性···········································第四章:LM358芯片···········································4.1 LM358概述···········································4.2 芯片特点···········································4.3 电气特性···········································4.4 典型电路···········································第五章:LM393芯片···········································5.1 LM393概述···········································5.2 芯片特点···········································5.3 电气特性···········································5.4 典型电路···········································第六章:电路设计···········································6.1 红外线传感器···········································6.2 信号放大电路···········································6.3 电压比较器···········································6.4 音响报警电路···········································6.5 延时电路···········································6.6 12V电源电路···········································6.7 红外线感应报警电路···········································第七章:总结和展望···········································致谢···········································参考文献···········································附表1 元件清单···········································附表2 电路原理图···········································

卫星与遥感技术论文 (1)

卫星与遥感技术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趋势Ⅰ:卫星与遥感技术的定义: 遥感一词来源于英语“Remote Sensing”,其直译为“遥远的感知”,时间长了人们将它简译为遥感。遥感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对地观测综合性技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遥感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遥感技术的应用也日趋广泛。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进步和遥感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未来的遥感技术将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关于遥感的科学含义通常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 广义的解释: 一切与目标物不接触的远距离探测。狭义的解释: 运用现代光学、电子学探测仪器,不与目标物相接触,从远距离把目标物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解译揭示出目标物本身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遥感技术的类型往往从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划分: 根据工作平台层面区分:近地遥感、航空遥感(气球、飞机)、航天遥感(人造卫星、飞船)。 根据工作波段层面区分:紫外遥感、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多谱段遥感。 根据传感器类型层面区分:主动遥感(微波雷达)、被动遥感(航空航天、卫星)。 根据应用领域区分:环境遥感、大气遥感、资源遥感、海洋遥感、地质遥感、农业遥感、林业遥感。 卫星与遥感技术则是利用卫星进行遥感探测的技术。 由于遥感在地表资源环境监测、农作物估产、灾害监测、全球变化等等许多方面具有显而易见的优势,它正处于飞速发展中。更理想的平台、更先进的传感器和影像处理技术正在不断地发展,以促进遥感在更广泛的领域里发挥更大的作用。 Ⅱ:卫星与遥感技术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1957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升空标志着人类进入了太空时代,从此人类以崭新的角度开始重新认识自己赖以生存的地球。空间信息技术是本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科学技术,遥感技术,包括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则是对地观测的重要手段。中国的遥感技术从70年代起步,经过三十多年来的发展,卫星遥感技术应用的范畴已经从当初的单一遥感技术发展到今天包括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技术在内的空间信息技术,逐渐深入到国民经济、社会生活与国家安全的各个方面,使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发展与应用水平业已成为综合国力评价的重要标志之一。 (一):中国卫星遥感应用的发展: 自70年代以来,我国高度重视遥感技术发展与应用,跟踪国际技术前沿并努力创新,在“六五”、“七五”、“八五”、“九五”连续四个五年计划中,给予重点支持,在遥感技术系统,遥感应用系统、GIS等方面均取得突出进展。 (二):建立了国家级资源环境宏观信息服务体系:

土木工程检测技术论文

钢筋位置测定仪的使用 一,方法概述 现今建筑物多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它存在着一定的自然破损现象,为了确定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是否满足要求,需要对工程结构进行检测和鉴定。对其可靠性做出科学评价,然后进行维修和加固.以提高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延长其使用寿命。对于混凝土,一般着重检测其强度、缺陷、裂缝分布等。对于钢筋,一般的检测项目包括:钢筋位置及保护层厚度检测;钢筋力学性能检测;钢筋锈蚀程度检测。尤其在对一些老旧房屋的危险构件进行检测时,往往并不能获得其施工图,故而确定钢筋的位置,保护层的厚度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运用钢筋位置检测仪来进行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的测定。 1.1保护层厚度检测 保护层厚度是钢筋检测中最常用的指标,检测方法也很简单。但是如果在测试过程中不能保证良好的测试条件,也会产生较大的测试误差。众所周知,实际混凝土构件中,钢筋一般呈网状或者主筋、箍筋纵横分布,而钢筋检测仪传感器发出的电磁场呈辐射状分布,不具备集束性,测试中不可避免要受到并排相邻钢筋和交叉相邻钢筋的影响。要取得正确的测试结果必须注意下面几个问题:1)选择合适的测试位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选择钢筋(并排、交叉)间距较大的位置进行测试,以尽量减小、丰且邻钢筋的影响;采用先测定钢筋

位置及分布,然后测量钢筋保护厚度的测试方法。2)避开钢筋的交叉点。选择两条交叉钢筋的中间位置进行测试,在交叉位置测试会得到错误的测试结果。3)对测量结果进行验证和修正。对仪器测试结果需要进行验证。 1.2钢筋位置和走向的准确测量 钢筋检测仪器一般都采用电磁方法,众所周知,电磁波的传播是呈辐射状分布的,也就是说,电磁波没有很好的指向性,所以在钢筋检测中不可避免要受到相邻钢筋的影响。要取得准确的测量结果,必须尽量减小相邻钢筋的影响,选择合理的测量位置,否则有可能产生很大的测量误差。一般应首先定位上层钢筋(或箍筋),然后在两条上层钢筋(或箍筋)中间测量来定位下层钢筋(或主筋)。 1.3钢筋分布检测 目前,很多仪器利用一次横向扫描和一次纵向扫描的单次扫描方法测量钢筋的分布图,该方法假设钢筋走向完全平行,但是实际构件中很难满足上述假设前提,混凝土浇注过程中,在振捣和冲击下,钢筋会发生偏移或倾斜,很明显上述方法不能客观反映实际钢筋分布情况。KON-RBL(D)型混凝土钢筋检测仪可以通过多次扫描解决上述问题,真实反映出钢筋的实际分布情况。 二,仪器的介绍 本文主要介绍北京市康科瑞工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KON-

红外线报警器毕业论文设计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1 绪论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人们对自己所处环境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家居安全方面,不得不时刻留意那些不速之客。现在很多小区都安装了智能报警系统,因而大大提高了小区的安全程度,有效保证了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由于红外线是不可见光,有很强的隐蔽性和保密性,因此在防盗、警戒等安保装置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防止各种偷盗和暴力事件的发生和危害,确保大厦的安全,生命和财产不受损害,智能保安系统的设置是必要的。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犯罪手段对保安系统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对钱、财物、人身安全的保护是一方面,而对储存在计算机里的大量的重要文件、数据,更需要保护。 在一个智能化大厦内,不仅对外部人员要防范,对内部人员也需要加强治理;对某些重要的地点、物品,以及重要的人物也需要非凡的保护。因此,对现代化的大厦,需要设置多层次、立体化的保安系统。 防盗报警器的作用防盗报警系统就是用探测器对建筑物内外重点区域、重要地点布防,在探测到非法入侵者时,信号传输到报警控制器:声光报警,显示地址,有关值班人员接到报警后,根据情况采取措施,以控制事态的发展。 智能建筑的防盗报警系统,负责建筑内各个点、线、面和区域的侦测任务。它一般由探测器、区域控制器和报警控制中心三部分组成。 (1)探测器探测器负责探测人员的非法入侵,有异常情况发出声光报警,同时向区域报警器发送信息。 光束遮断式探测器:目前用得较多得是红外对射式,它由红外线发射器和接收器组成。当罪犯跨越门窗或其它防护区时,遮断红外光而引发报警。为确保此类探测器的准确需配置频率和相位鉴别电路。 2 产品的整体设计及原理 2.1设计原理

遥感技术的特性及应用

遥感技术的特性及应用 姓名:XX 单位:XXXXXXXXX 【摘要】:文章通过介绍遥感技术的基本理论和特性,着重介绍了遥感技术在国民经济各方面的应用,以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关键词】:遥感技术;特性;应用 [abstract] :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in the basic theory and characteristics are introduced, and the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in national economic aspects of application, and the influence of human life. [key words] :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Character; application 前言 随着人类生存环境的变化和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对自然资源、地理资源和太空资源的开发和争夺已经成为影响人类和民族发展进程的重要因素。遥感正是为了满足这样的需求所产生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 它是以航空摄影技术为基础,在本世纪6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遥感技术已经从航空时代进入航天时代。由于遥感技术能够全面、立体、快速有效地探明地上和地下资源的分布情况,其效率之高是以前各种技术无法企及的。因此,遥感技术已成为一门实用的,先进的空间探测技术。伴随遥感技术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此带来了新一轮遥感应用的热潮。现在,卫星应用覆盖了减灾、健康、环境监测、能源调查等,影响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在许多领域,遥感对地观测技术有着无限光明的应用前景。 1. 遥感技术的涵义 遥感是利用遥感器从空中来探测地面物体性质的,它根据不同物体对波谱产生不同响应的原理,识别地面上各类地物,具有遥远感知事物的意思。也就是利用地面上空的飞机、飞船、卫星等飞行物上的遥感器收集地面数据资料,并从中获取信息,经记录、传送、分析和判读来识别地物。 当前遥感形成了一个从地面到空中,乃至空间,从信息数据收集、处理到判读分析和应用,对全球进行探测和监测的多层次、多视角、多领域的观测体系,成为获取地球资源与环境信息的重要手段。 2. 遥感技术主要特点 2.1 可获取大范围数据资料。 遥感用航摄飞机飞行高度为10km左右,陆地卫星的卫星轨道高度达910km左右,从而,可及时获取大范围的信息。例如,一张陆地卫星图像,其覆盖面积可达3万多km2。这种展示宏观景象的图像,对地球资源和环境分析极为重要。 2.2 获取信息的速度快,周期短。 由于卫星围绕地球运转,从而能及时获取所经地区的各种自然现象的最新资料,以便更新原有资料,或根据新旧资料变化进行动态监测,这是人工实地测量和航空摄影测量无法比拟的。例如,陆地卫星4、5,每16天可覆盖地球一遍,NOAA气象卫星每天能收到两次图像。Meteosat每30分钟获得同一地区的图像。 2.3 获取信息受条件限制少。 在地球上有很多地方,自然条件极为恶劣,人类难以到达,如沙漠、沼泽、高山峻岭等。采用不受地面条件限制的遥感技术,特别是航天遥感可方便及时地获取各种宝贵资料。 2.4 获取信息的手段多,信息量大。 根据不同的任务,遥感技术可选用不同波段和遥感仪器来获取信息。例如可采用可见光探测物体,也可采用紫外线,红外线和微波探测物体。利用不同波段对物体不同的穿透性,还可获取地物内部信息。例如,地面深层、水的下层,冰层下的水体,沙漠下面的地物特性等,微波波段还可以全天候的工作。 3. 遥感技术的实际应用 3.1 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应用于大面积的地质灾害调查, 可达到及时、详细、准确且经济的目的。在不同地质地貌背景下能监测出地质灾害隐患区段, 还能对突发性地质灾害进行实时或准实时的灾情调查、动态监测和损失评估。为此,我国设立了专门的“地质灾害遥感综合调查”课题, 经过近20年的实践,已摸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