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对沿线城市和区域发展的影响效应分析

高速铁路对沿线城市和区域发展的影响效应分析
高速铁路对沿线城市和区域发展的影响效应分析

高速铁路对城市和区域发展的影响效应分析Analizing the effect of high-speed railway on urban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hree spatial impacts, such as polarization effects, complementary effects and networking effects which high-speed railway brings to urban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In the meantime, the impact mechanism is explored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stage of high-speed railway. In the end, urban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policies are put forward under the circumstance of Chinese high-speed railway times.

Keywords—high-speed railway ; spatial effects ; the impact mechanism ; urban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I.引言

近年来,我国铁路部门不断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列车运营速度,加快建设高速铁路,随着京津城际高速铁路、武广客运专线等的开通,我国正迈入高速铁路发展时代。《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关于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内容中明确提出“要基本建成国家快速铁路网和高速公路网”,一轮高速铁路建设大幕已经拉开,其投资规模和建设规模在中长期发展中都是巨大的。中国成为高速铁路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①,至2012年,中国将基本建成以“四纵四横”为骨架的全国快速客运网,到2020年中国高速铁路总长度将达到1.6万km以上②,成为世界上仅次于欧盟的高速铁路网络。

高速铁路的建设正处于当前我国城镇化高速发展时期,城市群、城市圈等城市集合形态的发展已成为国家城市化发展的战略选择。高速铁路所具有的运输能力大、速度快、安全性好、舒适方便等特点,必将对城市群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起重要作用。高速铁路建设对我国区域层面的城镇体系演化机制、城镇群体结构以及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将产生怎样的影响成为关注的议题。本文结合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分析高速铁路对城市与区域发展带来的影响效应和相关机制,从而提出我国在高速铁路时代的城市与区域发展对策。

II.高速铁路对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影响效应

A.极化效应

在高速铁路时代,以时间单位测量的相对空间代替了以距离单位测量的绝对空间(沈丽珍, 2010),相关研究表明高速铁路与其他交通方式的竞争优势距离为200km-600km (时速为200km/h),折算成时间一般为1h-3h (Cheng, 2010)。高速铁路对城市与区域发展带来的极化效应主要表现在:由于高速铁路运营区段的快速性和封闭性,使生产要素和经济活动向高速铁路的站点和沿线集聚,进而促进了依托站点的城市及相关联的沿线区域的发展,造成区域发展的不平衡。

Gutierrez Puebla(Gutierrez Puebla, 2005)认为高速铁路具有“通道效应”(tunnel effects),该通道效应可以用来解释高速铁路对区域发展的空间集聚影响:由于高速铁路线路的封闭性质形成了强制集聚效应,经济及社会要素在高速铁路集聚,由于节点具有良好的可达性和较好的基础条件,对区域生产要素具有较大吸引力。集聚作用在节点最大,并以节点为中心,随距离逐渐衰减(刘勇, 2010)。

Komei Sasaki等(Sasaki and Ohashi et al., 1997)针对日本新干线对周边区域的经济活动和人口的空间分布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构建区域经济模型,并进行模拟分析,得出的结论表明:高速铁路网络的延伸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经济要素和人口从发达地区向外扩散,但并没有如决策者预计的那样解决了发达地区过度集聚的问题。欧洲的相关

研究(B, 1993; Vickerman, 1997; Givoni, 2006; Urena and Menerault et al., 2009) 也显示,高速铁路的修建并没有通过增加欠发达地区的可达性,使发达地区的要素流向欠发达地区,相反地,由于可达性的增加,欠发达地区的一些要素和资源流入了更加具有规模效应和较高专业化程度的发达地区。而总部位于发达地区的公司更能参与到欠发达地区的竞争当中,使欠发达地区企业的竞争能力相对下降。

Roger Vickerman(Vickerman, 1997)研究了高速铁路的修建对不同地区沿线劳动力就业状况的影响,他认为这种带动作用对欠发达地区并不显著,由于高速铁路的修建采用高端技术,相对公路来说,对当地劳动力的需求不大,因而对带动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地区的就业增长并不明显,欠发达地区并没有因为高速铁路的修建使相关就业人口有明显的增加。而在发达地区,却因为可达性的改善,站点周边从事信息、旅游、会展服务等第三产业的人口有明显的上升。

高速铁路对区域发展的集聚作用按要素差异有不同的表现特征,专业化程度较高的产业活动倾向于流向有良好基础的大城市,而土地耗用较大、或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趋向于沿线中小城市。高速铁路改变着区域大中小城市的关系,并且加速了城镇体系等级化的过程(Knowles, 2006).

总之,高速铁路对区域要素的作用表现为极化效应大于扩散效应,区域资源流向高速铁路沿线的中心城市,再通过高速铁路流向大都市圈,使区域生产要素和社会经济活动不断的流向区位条件更加优越和更具规模效应的地区,但由于极化作用存在要素差异性,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带来区域一体化程度的提高。

B.互补效应

互补效应是指高速铁路影响区域内,不同等级的城市利用可达性的提升和各自的优势资源,进行产业分工和产业结构调整,使区域内不同等级规模的城市呈现互补性发展的格局。

Sands(B sands, 1993)指出高速铁路的发展大大缩短了时空距离,知识经济的发展使制造业、旅游业、会展业、信息服务业的空间选择更加多样化,这些产业结合区域内良好的资源进行分布,将促进大、中、小城市的发展,一些地理区位条件较好和资源禀赋优良的中小城市拥有巨大的潜在优势,承接大城市相关产业的转移。JoséM. Urena (Urena and Menerault et al., 2009)以里尔为例就高速铁路给城市发展带来的积极效应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里尔作为欧洲高速铁路的一个重要中转节点,是连接伦敦、巴黎和布鲁塞尔的重要枢纽,该城市利用高速铁路所带来的区位优势,调整城市开发策略,大力发展零售、物流、信息服务等产业,使里尔在区域城市竞争中处于有利的位置,这是中小城市在高速铁路环境下得到良好发展的实例。在大都市,由于城市地价的压力和集聚带来的外部负效应一部分企业逐渐将其制造基地外迁,而高速铁路沿线的中小城市由于具有较好的可达性和产业发展所需的土地等资源条件,成为承接这些产业转移的首选(BONNAFOUS, 1987) 。由此可见,高速铁路的建设使区域不同城市的发展具有了互补性,大城市可以利用互补效应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充分利用其综合优势发展具有高、精、尖技术优势的产业。而中小城市可以利用自身自然景观资源优势,发展观光旅游、会展、信息产业等;也可以利用相对低廉的劳动力和土地成本,发展制造业基地,承接中心城市相关产业的转移(王昊与龙慧等, 2009)。

除了高速铁路沿线城市之间出现产业转移和互补性发展的现象,大都市周边的中小城市也会利用高速铁路良好的通勤条件,形成以服务于大都市居民居住为主要功能的通勤区,从而对人口的分布产生空间延展效应。Daniel Albalate等(Daniel A lbalate, 2010)指出欧洲的高速铁路所服务的对象多以通勤乘客和商务乘客为主,其次为旅游乘客,不少中小城市由于高速铁路的良好通达性成为特大城市的“卧城”。以法国为例,由于高速铁路的出现,不少离巴黎一小时车程内的中小城市成为通勤地区,并由此带来了这些地区和城市相关住宅业和零售服务产业的发展。

C.网络化效应

网络化效应是指高速铁路所影响的区域内,各城市在互补效应的基础之上,通过各种交通运输网络的合理布局和各种交通运输工具的合理组合,使区域内的经济、人口、政治、社会、技术等要素构成了空间关联运动,促进区域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区域内城市组群的协调发展,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高速铁路的网络效应最大化有赖于高速铁路客运专线之间、高速铁路客运专线与货运专线、以及高速铁路与其他交通运输设施的联系。

高速铁路可以把多个城市连接在一起,形成发展走廊,并将城市带转变成为一个扩大了的功能区,最终形成区域经济的一体化。法国高速铁路(TGV)在建成初期造成了企业搬迁出中小城市,向有高速铁路连接的大城市集聚,使迁出地区的竞争力下降。为了改变这个局面,法国国营铁路运营公司(SNCF)设置了与TGV相连的次级铁路系

统,加强不同交通工具与高速铁路的连接,改善了小城市与大城市的联系。由此可见,网络化格局有利于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

相对于宏观层面的区域交通系统网络化,城市微观层面的网络化对提高高速铁路的使用效益至关重要。微观层面的可达性直接决定了使用高速铁路人群的出行意愿。市内交通与高速铁路客运站有良好的衔接,并且与市内交通形成良好的网络系统,可以诱增使用人群的出行比例(郑德高与杜宝东等, 2007)。

III.高速铁路对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影响机制

极化效应、互补效应和网络化效应实质上是高速铁路不同发展阶段对区域或城市带来的影响。极化效应往往出现在高速铁路建设的初期阶段,随着区域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互补效应和网络化效应逐渐呈现。根据高速铁路对城市与区域影响的三个效应,笔者按三个阶段分析高速铁路对城市与区域的影响机制:

第一阶段由于高速铁路的开通引起的大量客流和客流本身附带的信息流的交换,高速铁路的通道效应使资源和信息要素在节点溢出,并且在节点周围集聚,由此产生了与周边区域产业发展的势能差,在这个阶段以极化效应为主,各种优势资源因为可达性的提高流向更加具有规模效应的沿线大中城市。

第二阶段在这种势能差的引导下,周边区域的生产要素在空间分布上产生差异,部分土地消耗大、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逐渐迁出区域核心城市,核心城市的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产生较大的调整,与此同时高速铁路沿线一些中小型城市由于自身禀赋和可达性的完善,开始承接产业转移,并且利用自身优势和高速铁路带来的时空距离的变化,推进相关产业,如旅游、会展、信息及制造业产业等的发展,在这个阶段以城市互补效应为主。

第三阶段由于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高速铁路线路之间、高速铁路与其他交通运输设施之间形成一定的网络化结构,依托“客运+货运”,“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航空+高速铁路”等的交通网络模式,大中小城市之间各种要素的空间关联活动更加密切。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及其他线路使区域发展呈现点—轴—集束带的演变特征,随着高速铁路网络和其他交通设施网络的不断发展,区域由综合交通经济带向区域一体化格局转变,区域内各城镇形成网络化等级结构体系,高速铁路沿线的都市区将不断增长并且扩大其腹地,与相邻的都市区产生耦合,并在功能和结构上重组,对于密集的都市区则会形成连绵的都市带。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三种影响效应只是各个阶段主要的表现形式,在每一个阶段可能会同时出现三种效应的作用,共同影响区域的发展和演变。

IV.高速铁路时代城市与区域发展策略

目前我国的城市面临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的要求,高速铁路的建设,改变了这些城市时空效应,如何结合本地要素禀赋进行城市发展定位和产业转型,增强区域竞争力,是当前城市与区域面临的现实问题。本文试从一下两方面提出高速铁路时代我国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应对策略。

A.促进高速铁路的网络化建设,加强交通规划与空间规

划的联系,完善各层次空间规划体系

我国高速铁路的建设需要铁路系统内和系统外不同交通方式的协调,在地理空间上形成网络化,由于交通网络表现出很强的密度经济和范围经济的特性,这就决定了不同交通方式间的组织和协调必不可少,不同交通方式间的融合和协调成为区域发展的最终趋势。应不断完善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的衔接,整合各种交通运输运输方式,充分发挥网络化的优势,最大限度地提高区域一体化格局。

我国交通体系在多部门管理体制下,高速铁路规划与空间规划以及综合交通规划的衔接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障碍,探索建立各种相关规划的统筹协调机制,打破行政分割,积极探索区际交通的组合方式,使高速铁路与区域社会、经济、空间协调发展。要强调国土空间统筹开发策略,在区域规划层面,结合区域内各城市的特点,统筹考虑高速铁路设站城市对区域资源要素的极化效应、发展的互补性和网络化效应,发挥各地区的优势。中心城市要抓住机遇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中小城市应结合自身禀赋,完善投资环境,发掘自身发展潜力,承接产业转移。

B.合理进行高速铁路站点的布置,并将其与城市和区域

的整体发展相结合

作为区域面状经济体的重要集聚和辐射源,高速铁路站点的设置影响着区域空间结构的形成和演变,合理的站

点设置将有助于各类资源要素在区域中的合理流动和集聚。对于高速铁路站点的选址,尽可能选址在人口密度较大且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使线路沿线节点和端点能够有强大的区域经济体作为支撑,充分利用高速铁路具有“大运量、高密度、公交化”的特点。应充分利用互补效应和网络化效应,对区域内大中小城市进行合理引导,调整产业结构,合理进行要素配置,以便充分发挥高速铁路及其网络对区域一体化进程的作用。

在城市层面,高速铁路站点在城市内部的合理设置有助于城市自身空间结构的重组和优化,在土地利用规划中,合理进行站址选址,预留连接站点的城市道路和轨道交通用地,合理安排站点周边用地和功能布局,发展相关产业,使高速铁路站场周围地区成为城市新的增长极和重要门户,形成良好的社会、经济、文化、景观效应。利用市内交通设施,减少周边区域高铁转乘人群转乘高速铁路时的时间损耗,增加适用人群选择高速铁路出行的几率,对于特大城市,应通过铺设轨道交通等措施来增强城市交通对高速铁路站点的可达能力。

注释

① 按目前的中长期铁路规划,中国大陆的高速铁路网至少包括了5种

类型的线路:“四纵四横”客运专线、城际客运系统、经提速改造后的既有线、完善路网布局和西部开发性新线,以及海峡西岸铁路。

② 铁道部中长期铁路网规划( 2 0 0 8 年调整) :到2020年,铁路营

业里程由10万公里调整为12万公里,其中客运专线由1.2万公里调整为1.6万公里。

REFERENCES

[1] B.Sands,"The Development Effects of High-Speed Rail Stations and

Implications for California." Built Environment , vol. 19 , pp.

257–284,1993.

[2]Gutierrez Puebla, J. "El tren de alta velocidad ysus efectos espaciales."

(Spatial effects of the High Speed Train). Investigaciones Regionales ,pp. 199-221,2005.

[3]Cheng, Y. H. "High-speed rail in Taiwan: New experience and issues

for fu ture development." TR ANSPOR T POLICY , vol. 2, pp. 51-63, 2010.

[4]Daniel Albalate, G. B."High-Speed Rail: Lessons for Policy Makers

from Experiences Abroad". Research Institu te of Applied Economics, GiM-IREA Universitat de Barcelona, 2010.

[5]Givoni, M. "Development and impact of the modern hig h-speed train:

A review." TR ANSPOR T REVIEWS ,vol. 5,pp. 593-611,2006

[6]Knowles, R. D. "Transport shaping space: differential collapse in

time-space." JOURNAL OF TRANSPOR T GEOGRAPHY ,vol. 6, pp.

407-425,2006.

[7]Sasaki, K. and T. Ohashi, et al. (1997). "High-speed rail transit impact

on regional systems: Does the Shinkansen contribute to dispersion?"

ANNALS OF REGIONAL SCIENCE , vol. 1,pp. 77-98,1997. [8]Urena, J. M. and P. Menerault, et al. "The high-speed rail challenge for

big intermediate cities: A national, regional and local perspective."

CITIES , vol. 5,pp.266-279,2009.

[9]Vickerman, R. "Hig h-speed rail in Europe: Experience and issues for

future development." ANNALS OF REGIONAL SCIENC E ,vol. 1, pp.

21-38, 1997.

[10]Yong Liu, ―the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the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Economy& Management Publishing House,2010 (In C hinese). [11]Li zhen Shen,―space of flows‖ Publishing House of S ou theast

University(In Chinese),2010.

[12]Hao Wang and Hui Long. ―Effect of high speed railway network on

spatial structure of urban agglomeration‖ CITY PLANNING REVIEW ,vol. 4,2009. (In C hinese).

[13]Degao Zheng and Baodong Du,―Looking for the Balance Between

Transport Value of Node and Functional Value of City——Discussing Theory and Practi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Airport Area and High Speed Rail Station Area‖ URBAN PLANNING INTERNATIONAL ,vol. 1,2007 (In C hinese).

中国高铁建设及其布局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中国高铁建设及其布局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摘要:近年来,全国范围内的高铁网络建设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下文结合参考诸多文献综述高速铁路在宏观经济管理、区域经济发展、交通空间经济、产业优化发展四方面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高铁缩短了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时空距离,开启了一个新经济时代的来临。因此,高铁时代的到来势必将具有深远的区域影响和意义。高铁将加速和放大都市经济圈同城效应,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高铁将加快中心城市引领的大区域板块的融合和共促共赢;高铁将促进旅游、房地产等沿线产业的升级,推进沿线城市规划的重新布局;高铁将引发空、陆、水三大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重组,带来人们出行方式的多样化。

目录 一、中国高铁建设现状 (3) (一)高铁概念 (3) (二)中国高铁的发展情况 (3) 二、中国高铁建设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几个方面 (4) (一)交通空间经济 (4) (二)宏观经济管理 (5) 1.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5) 2.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5) (三)区域经济发展 (6) 1.由中心城市引领的大区域板块的共进、共促与共赢 (6) 2.对沿线城市经济的影响 (6) (四)产业优化发展 (6) 1.高铁与区域产业转移 (6) 2.高铁与全国产业供应链一体化 (7) 3.高铁与房地产 (7) 4.高铁与旅游业 (7) 5.高铁与引资 (7) 6.高铁与技术发展 (7) 三、促进我国“高铁经济”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7) 四、参考文献 (8)

中国高铁建设现状 高铁概念 高速(high-speed)本身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高铁的定义也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客观条件的改变而变化。1985年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将高速铁路定义为:新建专用型客运列车运营速率达到300Km/h或新建混用型客货运列车运营速率达到250Km/h。而根据1996年欧盟的定义,高速铁路是指在专门修建的线路上运营速率至少达到250Km/h以上,或通过升级原有线路使运营速率达到200Km/h以上。2008年的世界高速铁路大会认为高速铁路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新建的专用线路、时速250km、动车组列车与专用的列车控制系统。目前对客运铁路速度的分档一般定为:100~120 km/h为常速;120~160 km/h为中速或准高速铁路;160~200 km/h为快速;200~400km/h为高速铁路,400 km/h以上为超高速铁路。 中国高铁的发展情况 2008年8月1日,中国第一条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2009年12月26日,京港高铁武广段开通运营。2010年2月6日,世界首条修建在湿陷性黄土地区,连接中国中西部的郑西高速铁路开通运营。2011年6月30日,贯通“三市四省”,串起京沪“经济走廊”的京沪高铁开通运营。由此,高铁通过运输方式上的革新及自身的便捷特性,以一种势不可当的劲头进入了全民的视野和生活。2011年,铁路全年的基本建设投资计划7000亿元,但“7.23”动车事故发生后,铁路建设步伐明显放缓,全年最终仅实现基建投资4690亿元。2012年新增里程将是我国历史上新线投产最多的一年,计划有6366公里新铁路投入运营,是2011年的3.2倍,但计划新开工项目仅为9个,与2011年初计划70个的宏大目标相比存在巨大落差。包含高铁在内,国家铁路系统基本建设投资4000亿元。与2010年超过7000亿元的基建计划相比大幅减少。2012年1月份全国铁路基本建设投资仅87亿元,同比减少76%;固定资产投资122亿元,同比下降69.6%,创下了2009年来的最低水平。迫使高铁建设收缩的直接因素在于安全隐患和融资僵局。急速升温的中国高铁建设热,因一次惨烈的撞车事故而警醒、降温,亟需冷静审视各项前期工作,尤其是安全性和经济性评估。与此同时,资金供血不足也从另一个角度釜底抽薪,因银根紧缩、银行信任危机以及债务风险日益积累,铁路融资由易变难,许多在建的高铁项目因资金断顿而停工。 图表四纵四横与城市群发展

高铁建设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研究

高铁建设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研究 冯长安 摘要:高速铁路从诞生至今已近50年,纵观国外高速铁路的发展历程,其对城市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有负面的也有正面的。而高速铁路建设在我国才刚刚起步,但依据我国高速铁路规划,在未来30年将是我国高速铁路建设的高峰时期。本文从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形势、国外高铁建设的相关经验、高铁建设的作用与目标进行系统的说明,通过区域的视角和严密的论证来分析高铁建设对城市本体以及城市的区域空间结构的影响,为我国今后高速铁路以及城市的建设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高铁建设;城市发展;区域空间结构 1引言 在我国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目前仅有的普通铁路运输系统已经日益饱和,负重越来越大,日渐不能满足我国的交通运输需求。在科学发展观的发展形势下,加快作为资源节约型的高速铁路系统的建设和发展已经成为必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和《中国高速铁路网规划》应运而生,由此我国开始了高速铁路建设的新篇章。 在我国即将进入高速铁路建设的快速时期,研究高速铁路建设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显得尤为必要,以便为今后高速铁路的发展和城市建设做到未雨绸缪,科学建设,合理发展。 2研究意义 2.1我国高铁建设即将进入快速发展期 2004年1月《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通过,标志着我国高速铁路时代的来临。其规划至2020年实现“四纵四横”铁路快速客运通 道以及三个城际快速客运系统的建设完成。建 设客运专线1.2万公里以上,客运速度目标值 达每小时200公里及以上。如图所示: 在中国高速铁路网规划中,又确定了高速 铁路建设的近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近期实现 “五纵六横八连线(568网)”;远期实现 “8 图 1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图 纵15横26连线(81526网)”。 由此可以看出,未来30年将是我国高速铁路发展的重要时期。

研究高铁对于城市空间的影响讲解

研究高铁对于城市空间的影响 摘要 高速铁路正在迅速地出现在中国这个幅员广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几年之内,数百个被连接的城市将感受到来自高铁系统的时空压缩效应。高速铁路的发展对区域、城市及站点周边地区的空间发展产生不同影响。本文总结评析在区域、城市和站点周边地区三个空间层面上交通设施与城市的影响研究,提出高速铁路发展对城市空间影响的分 析框架。 1、引言 当前,中国已规划并在逐步建设“四纵四横”的高速铁路系统,高速铁路总长度在2012年将达到13000km。在区域层面,高速铁路将缩短区域内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改变区域城市网络的空间关系,使得经济发展较弱的地区与经济发达地区能够更快地联系在一起,促进区域的整合发展。在城市层面,高速铁路带来人口的流入流出,包括对城市发展发挥重要作用的投资者、就业者、旅游者和居住者,推进城镇化。在站点周边地区层面,高速铁路促进高密度和混合使用的开发,形成城市的新发展节点。国内外交通设施对城市发展影响的研究正是在区域、城市和站点周边地区三个层面展开。本文通过对三个层面相关理论的梳理,明确重要的空间要素和关系,在理论层面建构高速铁路对城市空间影响的分析框架。

2、高速铁路对城市区域发展影响的研究评述 高速铁路线路及站点对城市区域的发展影响研究主要集中在轨道交通与城市互动这一研究领域。根据空间尺度的不同,不同尺度层面的研究所关注的焦点各异:区域层面的研究集中对轨道交通带来区域可达性的提高和区域整合进行分析;城市层面的研究偏重于对轨道交通带来的城镇化动力和新经济增长机会进行分析;站点周边地区层面的研究主要包括圈层式开发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以及以新城市主义的TOD(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理论为基础的开发设计。 2.1、区域层面 可达性与全球城市区域目前,区域层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速铁路的线路和站点对区域可达性的影响上。交通设施通常通过减少货币和时间方面的交通成本来提高区域可达性,轨道交通出行的可达性研究通常按旅行时间将乘客分为三类,即旅行时间为1 小时的短途乘客、旅行时间为2 小时的中途乘客和旅行时间超过3 小时的长途乘客。高速铁路建设带来的基本影响是将城市之间的旅行时间从下一级时间类别提升到上一级时间类别,给沿线居民的出行方式带来重大变革,使大规模人群移动速度迅速提高。在这些研究中,城市是区域网络中的节点,区域可达性是研究的主要内容。例如,通过加权平均旅行时间、经济潜力和日常可达性三个平行指标来测评区域和城市之间 可达性的提升。 随着区域可达性的提高,城市个体发展的基本假设被改变,以城市群的形式参与区域和全球的竞争,形成在各个城市规模层面都可以

浅析高铁站对周边地区开发建设的影响

浅析高铁站对周边地区开发建设的影响 【摘要】本文结合韶关市高铁站地区的实践与探索,分析研究高铁站对周边地区发展的带动机制以及相应的发展策略与开发模式,以期提高高铁站周边区规划建设的时效性,为其它相类似的地区开发建设积累经验。 【关键词】高铁站、开发模式、发展策略 当前,中国已迈入高铁快速发展的时期,至2010年底,全国正运营的高速铁路营业里程已居世界第一位,达到8358公里。伴随着高铁的迅速发展,全国各地正在不断地兴建高铁站,并充分认识到了高铁站对于周边地区发展的积极带动作用, 特别是高铁客站作为一个城市的形象窗口,将可发展成为一个城市门户、交通门户乃至旅游门户。因此,诸如武广客运专线的韶关高铁站这类以客运为主的车站,在实际建设发展中能否充分地挖掘高铁站周边地区的发展潜力,将直接影响到能否通过利用高铁站来实现以车站周边地区作为所在城市的新增长极,所以对于高铁站地区的发展策略与开发模式的分析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韶关高铁站周边地区的实践与探索 在宏观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对韶关高铁站地区现状区位条件、交通优势、用地条件、生态景观等方面的分析,提出该地区的整体定位,并以此对韶关高铁站地区的功能布局、交通组织、空间形态、城市特色以及门户空间等方面逐一进行分析研究,提出相应的启动策略与开发模式,以此作为研判,为进一步分析高铁站的带动机制以及整体开发模式与发展策略提供案例支撑。 (一)整体定位 区域交通条件的优化为韶关高铁站周边地区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对该地区的整体定位进行调整完善,重点打造韶关的城市门户活力区,满足韶关城市的发展目标。 (二)功能布局 完善的城市功能分区,合理的产业选择是韶关高铁站地区成功经营的保证,通过促使其从单纯的客运交通枢纽到多功能的服务型综合片区,重点以客运枢纽、商贸服务、商务办公、文化娱乐、会议展览、旅游休闲以及高尚居住功能为主。 (三)交通组织

高铁带动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

高速铁路对沿线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摘要交通的发达程度是与当地经济发展情况成正比的。近期,我国高铁 的发展势头异常强劲,标志着铁路交通对我国经济的带动作用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尤其对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 关键字高铁区域经济影响双面性 众所周知,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与当地的交通的发达程度是密切相关的。而最近几年,我国高铁的发展势头异常强劲,标志着铁路交通对我国经济的带动作用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高铁的强劲发展必然会带来区域经济发展的又一新篇章. 高铁在促进城市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推动城市功能完善,促进产业集聚,促进城市经济多元化发展,利用交通优势发展特色产业等方面,具有显而易见的优势。高铁作为城市发展的催化剂,对于城市功能的外拓、产业的升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以高铁建设发展形成的区域,其城市能级远远大于其他交通方式形成的城区,因此高铁对于城市发展具有更大的拉动作用。 高速铁路是最符合我国国情的交通新技术。高速铁路是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客观需要和产物。高速铁路是“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我国高速铁路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历史将会证明,高速铁路将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朽丰碑。 划以及城市规划四结合的思想。 " 高铁建设给区域经济带来的机遇 (一)高铁建设加速了我国整体经济版图的融合。珠三角 北移,京津冀扩容,长三角膨胀,高铁引领我国基础设施提升 至3.0 时代。三大经济圈将进入服务经济时代,服务业中心与 其腹地的空间关系由此发生质变,我国经济版图加速融合。 铁将加快我国的 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并帮助我国解决资源环境问题。随着 高铁的发展,我国城市经济带的效应将显著增强,其中包括以 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继长三角、珠三角 《 的“一小时生活圈”后,全国的“一日生活圈”也在悄然成型。 (二)高铁建设对我国旅游产业推动。旅游正在成为物质 生活日益丰富的我国国民的一个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模式。

高铁对区域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高铁对区域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发表时间:2020-04-13T17:09:42.39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1期作者:骆飞贾凤楠 [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工程得到更大的发展机遇,高铁时代已到来,基于高铁经济的阶段性特征,本文总结梳理了高铁经济的区域作用机制及经济社会效应,在广泛借鉴国内外高铁经济发展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从高铁枢纽能级、流量经济平台、枢纽产业发展、区域枢纽经济圈建设四个方面,提出新时期高铁经济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青岛 2660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工程得到更大的发展机遇,高铁时代已到来,基于高铁经济的阶段性特征,本文总结梳理了高铁经济的区域作用机制及经济社会效应,在广泛借鉴国内外高铁经济发展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从高铁枢纽能级、流量经济平台、枢纽产业发展、区域枢纽经济圈建设四个方面,提出新时期高铁经济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高铁建设;区域经济 引言 相较于传统铁路运输,高铁具有速度快、运量大、准确性高、舒适度好以及安全可靠的优势,因此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于距离的认识、出行习惯以及生活地点选择。高铁的发展不仅影响了每个人的生活观念和方式,也影响了城市的产业结构和发展理念,从而进一步与城市化进程、城市群建设以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形成“共振效应”。 1高铁经济内涵及发展阶段性特征 1.1高铁枢纽经济内涵及阶段性特征 高铁枢纽经济,是指利用高铁枢纽的集散效应以及运输通道的极化和连带功能,将资本、技术、劳动力资源等生产要素进行交汇,实现地区适铁产业聚集,并将自然资源、半成品、产成品进行扩散,以实现枢纽产业结构演进和升级的一种经济模式。“高铁枢纽经济”阶段,在提升高铁枢纽交通能级的同时,需更加注重各类流量经济要素平台和载体建设,不断强化高铁枢纽对于流量经济要素的“转换器”和“辐射源”功能,实现高铁枢纽向高铁经济的转换。 1.2铁枢纽内涵及阶段性特征 高铁枢纽,是指汇集多种交通设施,如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城市轨道线路、长途汽车站、公交站等,提供多种交通间换乘,实现城市对外交通和城市内部交通便捷换乘的铁路综合设施。“高铁枢纽”阶段,重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多式联运的发展,改变资本、技术、劳动力以及货物和信息等各类流量经济要素的流动方式,为发展高铁枢纽经济提供交通条件。 1.3高铁枢纽城市内涵及阶段性特征 高铁枢纽城市,是指凭借发达的社会经济区位与畅达的高铁运输条件,在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中逐步形成的区域甚至国家中心城市。“高铁枢纽城市”阶段,是在高铁枢纽经济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港城联动和产城融合进一步发展,进而对周边地区和区域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 2高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 2.1高铁对区域城市可达性的影响方面 可达性表示的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难易程度,区域城市内的可达性呈现的是城市之间、区域之间相互作用的容易程度。区域城市之间的距离、到达时间以及交通便捷程度等都决定了区域城市之间的可达性程度。高铁的开通首先是丰富了所在的地区的交通运输方式,提升区域城市之间的可达性,使得区域之间更易于达到;其次,高速铁路的开通运营改变了原有地区的经济地理位置,使其更具区位优势,利用经济增长;此外,某一区域贯通高铁后,将这个区域站点城市加入到互联互通的高铁网络中,进一步该区域的交通优势和经济发展优势;最后,由于高铁的时空收缩效应使其沿线城市周边的乡镇和农村也能够受到高铁带来的辐射效应,促使区域中心城市向高铁沿线城市拓展,这也加快了我国城镇化进程。 2.2高铁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方面 通过高铁的建设发展以直接和间接地影响区域城市的经济增长,一方面直接通过投资拉动来实现经济增长,另一方面通过区域之间的经济溢出间接地拉动经济增长。高铁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主要表现在高铁建设前、建设中和建成后三个时期,首先在高铁建设前的投资规划期间,可以增加在高铁沿线区域城市的投资布局,推动经济发展;其次是在高铁建设中,随着高铁自身投资的增加,必会促进相关联产业投资,从而促进区域城市经济的增长;最后在高铁建成后,高铁的间接效应就越发明显,拉近区域内人员的心理距离和空间距离,增加区域之间的经济往来,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2.3.高速铁路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方面 一方面,高铁建设自身不仅会推动我国高铁产业的自主研发能力,而且也会带动钢铁、电子设备、机车制造业、动力燃料以及沿线能源采掘业等多个相关产业的发展,这也是促使地区产业转型,以及带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好的契机;另一方面,高铁的开通运营在带动区域产业发展的同时,也促使区域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的转型,经济落后地区又可以接下经济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带动其经济发展。在以上两个方面的带动下,高铁的建设促进了区域城市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此外,高铁利用区域内的旅游资源,使第三产业产生间接经济效益,刺激区域内外的经济消费,促使区域城市的经济表现出多元化。 3高铁发展的经济效应分析 3.1催生速度经济新模式 高铁相较于其他交通方式的速度优势大幅缩短了人们的出行时间,从而扩大了人们的生活范围,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影响了人们的距离、出行、置业观念,促进了旅游、房地产、商贸等现代服务行业的发展,并且推动了新产业、新业态以及新商业模式的形成,催生了速度经济新模式。 3.2高铁枢纽经济撬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新发展 高铁枢纽经济同城化效应强势助力区域深度合作,撬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新发展。在枢纽经济的拉动下尤其是在市场力量的作用下,各类流量经济要素和各种适铁产业,将在高铁枢纽节点及沿线的周边区域实现高效交换和协同发展,必将极大地促进区域一体化新格局的形成;以枢纽经济发展形成的新区域,其城市能级远远大于其他交通方式所形成的区域,带动区域经济带的分工协作和经济技术交流、资源

高铁对城市空间发展的影响

高速铁路对城市空间发展的影响 ——以江苏省徐州市为例 20100512129 10资源(1)班路邯淞摘要:高速铁路的发展对城市区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以江苏省徐州市为例,分析高铁系统对城市空间发展的影响和对城市化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高速铁路的发展对区域、城市及站点周边地区的空间发展产生不同影响。站点区的发展定位为综合交通枢纽和新的经济增长区域,主要发展商务金融服务业、商业、休闲娱乐业和房地产业,具有综合发展、混合土地使用等特点,其规划和发展对于城市整体空间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新增长点对空间发展的调整。 关键词:高速铁路、综合经济区、综合枢纽、新核心 1.引言 高速铁路正在迅速地出现在中国这个幅员广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当前,中国已规划并在逐步建设“四纵四横”的高速铁路系统,高速铁路总长度在2012年将达到13000km。在区域层面,高速铁路将缩短区域内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改变区域城市网络的空间关系,使得经济发展较弱的地区与经济发达地区能够更快地联系在一起。在城市层面,高速铁路带来人口的流入流出,包括对城市发展发挥重要作用的投资者、就业者、旅游者和居住者,推进城镇化。在站点周边地区层面,高速铁路促进高密度和混合使用的开发,形成城市的新发展节点,进区域的整合发展。本文通过对徐州市高铁站区发展规划解析、高铁区经济发展定位、高铁对周边区域城市化发展推动作用几个方面分析探讨高铁对城市空间发展的影响。 2.徐州高铁站区的发展规划及现状 徐州东站位于徐州市鼓楼区京台高速与G206交叉口西南侧,徐州经济开发区大庙镇东贺村东南侧的狼山上,沿G206线(城东大道)向东8公里处,毗邻G206线、G104线、京台高速(G3,原京福高速G020)。2008年4月18日,京沪高铁徐州东站开始正式开工建设。到2011年6月26日,京沪高铁徐州站区正式投入使用,标志着徐州正式迈进高铁时代。在高铁站选址于此地之前,该区

高速铁路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UCD 编号: 北京交通大学 铁道概论第一次作业 高速铁路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本科生姓名:王宇航09283020 指导教师姓名:沈飞 学科、专业名称:计算机学院、信息安全专业 二零一零年十二月 A Study of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s Translations The First Paper of Introduction to railway A Thesis: Effects on urban development in high speed railway Undergraduate Student: YuHang Wang Supervisor: Fei Shen Academic Title: Computer Science December 2010

内容摘要: 自1964年世界第一条高速铁路建成以来,世界范围内先后掀起了建设高速铁路的热潮。作为现代化的运输工具,高速铁路对于国家、城市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影响。尤其是作为发展中国家,高速铁路成为了促进国家擦站不可或缺的加速器。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分析高速铁路对城市发展的影响。Content summary: Since its 1964 completion of the first high speed railway in the world, has set off a boom of construction of high speed railway in the world. As a modern means of transport, for high speed railway to the development of countries and cities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Especially as a developing country, became an integral part of promoting national cleaning station on high speed railway accelerator. This article from several aspects influence analysis of high speed railway on urban development. 关键词:高速铁路、城市经济发展 Key words: high-speed railway, urban economic development

我国高速铁路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分析_New

我国高速铁路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分析

我国高速铁路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分析 摘要:高速铁路的发展和建设,标志着世界铁路进入到高速发展的新时代。纵观世界高铁发展史,可以发现高铁的开通对一个城市或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我国将高速铁路的建设归纳入国家建设的重要部分。目前已经初步形成‘四纵四横’的快速客运网络,高速铁路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高速铁路;区域经济;影响效应 一、前言 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交通的发展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随着高速铁路网的不断健全和完善,区域经济发展及空间结构的变化越来越明显。高速铁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交通变革,高速铁路是一种处理大通道上旅客快速运输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对于沿线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很重要促进的作用。 高速铁路对沿线区域经济的重要影响 1.影响区域的‘同城化’发展 高速铁路拉近了沿路地区之间的距离,也拉近了城乡之间和城际之间的距离。初步实现了‘同城化’。‘同城化’最主要的目标是加强相邻区域,相邻城市之间的经济合作。如果实现不同城市间的交流畅通,就能使各城市的作用发挥到

最大。在很多公共基础设施上就能够做到尽量的节约,不耗费多余的资源和材料,还能实现各城市之间的产业互补。‘同城化’的实现可以促近各地区之间的技术流、信息流、人才流和资金流的快速流通。并且在流通的过程中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进而带动很多相关产业的萌发和发展。比如说:休闲娱乐业、金融业和旅游业等。‘同城化’的实现在促使信息和资金流通之外还能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减少了两个城市的生活成本。对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2.推动经济总量持续增长 沿线城市的GDP 指标随着高速铁路建成到运营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比如说:京沪高铁的运行带动沿线的经济发展,对沿线城市的经济贡献率是3.45%。高铁的建成到运营对区域经济起着很重要的促进作用,这就侧面体现了高铁投资的收益效果。也是高铁对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直接经济成果。高速铁路的优势在于降低运输成本、节省运输时间。能够增加沿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规模,加大沿线城市的开发力度,提升土地升值的潜力。还能够推动科学的进步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高铁对区域经济的发展的影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加明显。高速铁路建成后,沿线会设立一大批的中小城市群,有利于城市带动农村的发展,让农村快速实现城镇化。还在一定程度上带动沿线区域与外界的人员、物资、技

高速铁路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文章编号1009—600012008)07—0082—06 中图分类号:U212文献标识码:B作者简介:孙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g 昌 现 代 城 市 研 究 82I城市交通】高速铁路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TheInfluenceofHighRailRoadtotheCityDevelopment 孙婷 SUNTing 1高速铁路发展史综述 1825年世界上第一条铁路诞生, 世界城市的面貌因此发生巨大变化. 人们出行更为方便.城市地域迅速扩 大,城市之间关系更为紧密。 1964年10月1日世界上第一条高 速铁路新干线开通运营.至此,高速 铁路走出实验阶段,标志着高速铁路 将成为商业运营的开始,新干线的诞 生标志着世界铁路行业的又一次革 命。此后至今,高速铁路的发展分为 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64~1990年,日本. 法国(东南TGV线,大西洋-TGV线).意 大利(罗马至弗罗伦萨)、德国先后在 本国内建立起高速铁路运输线路。 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 日本基本完成了高速铁路的骨架系 统.西班牙.比利时、荷兰.瑞典.英国 也出现了跨国境的高速铁路,世界经 济一体化加速。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高 速铁路的建设传到亚洲.澳洲.北美. 俄罗斯.中国台湾、澳大利亚.均建起 了高速铁路。 2高速铁路自身特点及其优势 (1)速度优势。相比较普通铁路而 言.高速铁路实现了时速的大提升. 1985年联合国对于高速铁路的速度 规定为:客运专线300km/h,货运专线 250km/h.速度的提升无疑增加了时 间的利用价值,成为高速铁路最为吸 引的优势。 (2)节省用地。日本新干线的资料 表明:在单位运输量所需的土地面积 上.每运输一万人次往返,新干线高 速铁路所占土地面积仅为2hm2.小汽 车.飞机所占土地面积分别为 200hm2.33hm‘,其所占土地面积之比 为1:11.9:9.5:1.6。因此对于寸地寸 金的日本城市,这无疑是一种好的选

高铁对旅游业发展影响分析

高铁对旅游业发展影响分析 高铁对一个国家和地区旅游业发展至关重要,这已为日本新干线、韩国高铁等发展实践所证明。我国旅游业初步感受高铁是在“十一五”期间,铁路历经6次大提速,到2007年时速200公里以上线路超过6000公里;进入“十二五”,高铁时速提升到350公里、通车里程进一步增加; 高铁对一个国家和地区旅游业发展至关重要,这已为日本新干线、韩国高铁等发展实践所证明。我国旅游业初步感受高铁是在“十一五”期间,铁路历经6次大提速,到2007年时速200公里以上线路超过6000公里;进入“十二五”,高铁时速提升到350公里、通车里程进一步增加;按照发展规划,“十三五”期末,我国高铁客运专线将达1.8万公里,占世界总里程的50%。高铁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不仅是明显的,而且将关乎其走势乃至格局。归纳起来,大致有六个方面:高铁对旅游业有深远的影响,首先是缩短旅行地理距离,扩大旅游总量。京津高速铁路2008年对天津市旅游产业的增长贡献率为35%,在全国带了一个好头。目前,全国已形成众多“小时经济圈”、“小时旅游圈”。规划到2012年前,将建成以北京为中心,到达全国绝大部分省会城市的1小时至8小时交通圈。旅游总量的迅速增长,势将推动我国旅游业的全面发展进程。 其次,高铁将改变旅游者的出行方式。乘坐高铁较乘飞机具有舒适性、途中时间的可靠性等优势,中短程旅行时,旅客会首选高铁。鉴于游客出行方式的变化,国内旅行的火车+飞机+汽车的交通组合将更多改为火车+汽车。入境旅游者的飞机+汽车的交通组合也将有许多会改为火车+汽车组合。 高铁对旅游业的另一个重大影响是促进旅游业向内陆地区扩张,缩小地区旅游发展程度上的差别,例如,全长505公里的郑西高铁是连接我国中西部的第一条高速铁路,时速达到350公里。它将把郑州至西安两地间列车直达时间由过去的6个多小时缩短到2个小时以内。这条延展至中西部地区的“金腰带”,将深入推进“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首先受益的是豫陕两省的旅游业,若干年后,高铁向更西北端的甘肃、宁夏、新疆和西南的云南、贵州、四川发展,最终的结果可能是,将大大激活我国广阔的西部旅游市场。我们同时深信,高铁也将推动我国东北地区的旅游业,使更多国内外游客得以领略无限好的北国风光。

我国高铁发展对我国各方面的影响

广义的高速铁路指使用磁悬浮技术的高速轨道运输系统。在中国,时速高达200以上,并使用CRH和谐号列车的称为“动车组”,时速160-200公里的城际列车称为“准高速”及长途列车称为“特快”,120-160称为“快速”,120以下的称为“普快”,80或以下为“普客列车”。 从国情实际出发,中国加快发展高速铁路也是必然选择。首先我想舔一下原因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铁路“瓶颈”制约矛盾非常突出。 二是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加快形成的重要时期,铁路运输远远不能适应工业化发展的迫切要求。 三是中国正处在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的关键时期,铁路网布局难以适应城乡和区域发展的迫切要求。 四是中国正处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阶段,铁路发展远不适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迫切要求。 对中国的意义 高速铁路[5]之所以受到广泛青睐,在于其本身具有显著优点:缩短了旅客旅行时间,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对沿线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了推进和均衡作用;促进了沿线城市经济发展和国土开发;沿线企业数量增加使国税和地税相应增加;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污染。 1带动沿线城市经济 沿线城市焕发新活力高铁对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起到了非常 重要的促进作用,促使高铁沿线中心城市与卫星城镇选择重新“布局”——以高铁中心城市辐射和带动周边城市同步发展。 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时期,高铁给沿线城市带来的高速交通优势,将使城市资源重新得到评估、定位和布局,实现周边城市在高铁圈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下同步发展。 由于高铁通车,运力资源得到有效整合,既有铁路运力得以释放,缓解了长期以来运能与运量的紧张矛盾,更加快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生产要素的快速流通。因此,高铁沿线城市重新受到国内外投资商的青睐,纷纷前来考察项目,投资办厂。一些“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开发价值,也再次评估,重新焕发出发展活力。 高铁在山东德州设站,因此吸引着周边城镇纳入到德州高铁经济圈的发展中来,使城市规模布局快速扩张。毗邻德州的陵县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主动将其纳入德州城市规模扩张布局中来,以高铁交通优势来提升陵县与德州“同城经济”的区位价值,与德州市同谋划、同发展,以特色“都市现代农业”,带动全县经济社会进入“高铁时代”快车道。 日前,计划投资50亿元的中昊创业高铁产业园在四川省广汉市经济开发区开工建设,规划将建成全国知名的高铁产品制造基地。高铁成为广汉

高铁带动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

高铁带动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

高速铁路对沿线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摘要交通的发达程度是与当地经济发展情况成正比的。近期,我国高 铁的发展势头异常强劲,标志着铁路交通对我国经济的带动作用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尤其对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 关键字高铁区域经济影响双面性 众所周知,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与当地的交通的发达程度是密切相关的。而最近几年,我国高铁的发展势头异常强劲,标志着铁路交通对我国经济的带动作用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高铁的强劲发展必然会带来区域经济发展的又一新篇章. 高铁在促进城市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推动城市功能完善,促进产业集聚,促进城市经济多元化发展,利用交通优势发展特色产业等方面,具有显而易见的优势。高铁作为城市发展的催化剂,对于城市功能的外拓、产业的升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以高铁建设发展形成的区域,其城市能级远远大于其他交通方式形成的城区,因此高铁对于城市发展具有更大的拉动作用。 高速铁路是最符合我国国情的交通新技术。高速铁路是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客观需要和产物。高速铁路是“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我国高速铁路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历史将会证明,高速铁路将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朽丰碑。 划以及城市规划四结合的思想。 高铁建设给区域经济带来的机遇 (一)高铁建设加速了我国整体经济版图的融合。珠三角 北移,京津冀扩容,长三角膨胀,高铁引领我国基础设施提升 至3.0 时代。三大经济圈将进入服务经济时代,服务业中心与 其腹地的空间关系由此发生质变,我国经济版图加速融合。 铁将加快我国的 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并帮助我国解决资源环境问题。随着 高铁的发展,我国城市经济带的效应将显著增强,其中包括以 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继长三角、珠三角 的“一小时生活圈”后,全国的“一日生活圈”也在悄然成型。 (二)高铁建设对我国旅游产业推动。旅游正在成为物质 生活日益丰富的我国国民的一个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模式。 然而交通问题依然是一个影响旅游质量的重要因素。而高铁大大加速了客流的

高铁对长三角区域社会与经济发展影响分析

高铁对长三角区域社会与经济发展影响分析 摘要:本文以长三角为背景,分析了高铁建设与发展对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高铁会以其快速、大运量和高质量服务的优势,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出行观念,提高了区域交通效率,并引发以核心城市(如上海、杭州、南京等)为中心的同城化效应,有利于破除城市行政策壁垒,加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关键词:高铁可达性一体化 Abstract: This article with the long triangle as the backgroun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high iron to long triangle area economic development impact. Research shows that high iron at it fast, big volume and high quality service superiority, changing the people’s life and travel concepts, improve th e regional transportation efficiency, and trigger to core cities (such as Shanghai, Hangzhou, Nanjing, etc) as the center of the city effects, which could break the city line policy barriers, speed up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Key Words: high iron, accessibility, integration 1、引言 进入21世纪,我国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城市之间联系得到进一步加强。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等区域中的大城市更倾向于多核心、若干副中心的组团式发展模式,在特大城市周围形成了以大城市为中心、若干卫星城镇组成的,功能互补、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圈。而经济圈一体化功能的实现离不开快速交通网络的依托。当前长三角以沪宁杭为核心的快速城际轨道交通网络正全面形成,高速铁路对该区域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影响将是深远的。 2、高铁对长三角地区城市群空间结构的影响 2000年左右,长三角城市群之间已经形成沪宁、沪杭、杭甬三条主要由铁路和高速公路组成的高速交通联系廊道。三条交通走廊形成“Z”字形的机构,形成了长三角城市群的主要发展轴线,在沪宁交通走廊上,除了东西两端的上海和南京,沿线密布着句容、镇江、丹阳、常州、无锡、苏州、昆山等城市。沿沪杭高速主要分布着嘉善、嘉兴、海宁等城市,沿杭甬交通走廊上主要分布着绍兴、上虞、余姚等城市。 经过近年区域内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网络规划建设,现在区域内的交通网络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Z”字形的沪宁、沪杭、杭甬三条交通走廊得到进一

高速铁路对沿线区域经济产业的影响

高速铁路对沿线区域经济产业的影响 2012年08月10日11:11 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年第5期上作者:李建东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136 提要:世界高铁近五十年的历史证明高铁的开通对一个城市或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对法国高铁、日本高铁及韩国高铁的研究,总结高铁的到来对于这些城市有些什么样的影响。通过案例分析总结高铁对于城市及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以期能为我国的高铁建设及区域经济发展起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高速铁路,产业结构,区域发展 一、引言 交通运输和区域发展关系始终是一个重要的实践和理论问题,两者之间的关系一直也是经济学、地理学学者以及政府关注与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随着高铁发展建设的日益深入,对于高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研究的必要性日益彰显,交通可达性及其变化对区域经济发展及空间结构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高速铁路于1964年诞生于日本,东海道新干线不仅一举解决了日本经济最发达地区的陆上运输问题,还获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高速铁路是一个重要的交通革命。高速铁路作为解决大通道上旅客快速运输问题的最有效途径,已成为世界各国铁路的普遍发展趋势。从国外高速铁路的发展历程看,它不仅在与其他交通方式的竞争中改变交通模式构成,而且对于带动沿线区域经济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高速铁路及其影响研究 (一)高速铁路定义。根据国际铁路联盟(UIC)的定义,高速铁路是指通过改造原有线路(直线化、轨距标准化),使营运速率达到每小时200km以上,或者专门修建新的“高速新线”,使营运速率达到每小时250km以上的铁路系统。1964年正式通车的日本东海道新干线是世界上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高速铁路。东海道新干线从东京起始,途经名古屋、京都等地终至(新)大阪,全长515.4km,运营速度高达210km/小时,它的建成通车标志着世界高速铁路新纪元的到来。随后,法国、意大利、德国纷纷修建高速铁路。 (二)高速铁路的影响研究。Kiyoshi Kobayashi等人指出高速铁路连接多个城市形成一个系统,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U.Blum K等人也认为,高速铁路把多个城市连接在一起,从而形成了一个地区间可达性好的区域或走廊。Gines de Rus等人指出高速铁路是客运交通的一个技术突破,它在中距离交通模式构成中与公路和航空竞争,从而增加了铁路的份额。郭文军从土地、能源、污染、安全等方面阐述了高速铁路对运输可持续发展、保护资源和环境将起到关键作用。顾朝林提出京广、京沪、京哈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的建设对进一步加强北京、上海等城市间的联系以及城镇体系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高速铁路是交通技术的革新,这种革新也相应要求城市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相应领域研究的拓展。

我国高速铁路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分析

我国高速铁路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分析 摘要:高速铁路的发展和建设,标志着世界铁路进入到高速发展的新时代。纵观世界高铁发展史,可以发现高铁的开通对一个城市或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我国将高速铁路的建设归纳入国家建设的重要部分。目前已经初步形成‘四纵四横’的快速客运网络,高速铁路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高速铁路;区域经济;影响效应 一、前言 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交通的发展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随着高速铁路网的不断健全和完善,区域经济发展及空间结构的变化越来越明显。高速铁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交通变革,高速铁路是一种处理大通道上旅客快速运输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对于沿线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很重要促进的作用。 高速铁路对沿线区域经济的重要影响 1.影响区域的‘同城化’发展 高速铁路拉近了沿路地区之间的距离,也拉近了城乡之间和城际之间的距离。初步实现了‘同城化’。‘同城化’最主要的目标是加强相邻区域,相邻城市之间的经济合作。如果实现不同城市间的交流畅通,就能使各城市的作用发挥到最

大。在很多公共基础设施上就能够做到尽量的节约,不耗费多余的资源和材料,还能实现各城市之间的产业互补。‘同城化’的实现可以促近各地区之间的技术流、信息流、人才流和资金流的快速流通。并且在流通的过程中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进而带动很多相关产业的萌发和发展。比如说:休闲娱乐业、金融业和旅游业等。‘同城化’的实现在促使信息和资金流通之外还能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减少了两个城市 的生活成本。对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2.推动经济总量持续增长 沿线城市的GDP 指标随着高速铁路建成到运营都有不 同程度的上涨。比如说:京沪高铁的运行带动沿线的经济发展,对沿线城市的经济贡献率是3.45%。高铁的建成到运营对区域经济起着很重要的促进作用,这就侧面体现了高铁投 资的收益效果。也是高铁对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直接经济成果。高速铁路的优势在于降低运输成本、节省运输时间。能够增加沿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规模,加大沿线城市的开发力度,提升土地升值的潜力。还能够推动科学的进步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高铁对区域经济的发展的影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加明显。高速铁路建成后,沿线会设立一大批的中小城市群,有利于城市带动农村的发展,让农村快速实现城镇化。还在一定程度上带动沿线区域与外界的人员、物资、技术、

京沪高铁对沿线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

京沪高铁对沿线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以苏州市为例 一、京沪高铁概况 京沪高铁:北京--上海的铁路运输通道。2008年全线开工。京沪高速铁路途经北京、天津、上海三大直辖市和江苏、山东、安徽、河北四省。沿线地区城市林立。铁路两端连接着全国经济基础最好、发展速度最快、连片地域最广的两大经济带:环渤海经济带和长三角经济带。京沪高速铁路正线全长约1318公里。 京沪高铁特征:1、输送能力太、速度快;2、经济快捷;3、良好的环保效益(高速列车是以电力作为动力,可以节约资源。高速列车的能量消耗比飞机、汽车低。电气化高速铁路基本上消除了粉尘、煤烟和其他废气污染,噪声比高速公路低5—10分贝。)4、投资回报率高(如高铁的建设会促进沿线新兴产业的发展等。) 二、京沪高铁对沿线城市区域空间结构及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京沪高铁影响沿线城市区域空间结构 距离因索仍然是影响货物和人口移动的重要因素,距离越短,产生的相互作用阻力越小。京沪高铁的建成将提高沿线城市的通达性和吸引力,直接缩短沿线城市间的时空距离,加强与其他城市及与中心城市或发达城市的联系,提升了其交通区位。 1、加强了高速铁路沿线城市与中心城市间的联系,改变了沿线城市在区域空间结构巾的关系。在京沪高铁建设前,一部分城市由于距离中心城市较远,如安徽滁州.山东枣庄等.对外开放程度较低,对区域一体化的进程贡献较少。京沪高铁建设后,这些沿线城市取得了与中心城市的便捷联系,如滁州与南京,枣庄与徐州等,与中心城市构成了从属关系。在区域空间结构中提高了等级。 2、淡化了没有高速铁路城市的地位,使次级节点城市和小城市的发展受到了抑制,使其边缘性更加突出。最典型的是安徽的马鞍山与滁州两市,马鞍山市在高铁建设前相比高铁沿线城市滁州具有差不多的区位,马鞍山甚至还有优势,其可以在与中心城市南京的合作中多分一杯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