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化学动力学概念题

第九章 化学动力学概念题
第九章 化学动力学概念题

第九章 化学动力学概念题

9.1 填空题

1. 反应2B B k ??→ 3D ,其速率方程可表示为-d c B /d t = k B c B 23,也可表示为-d c D /d t = k B c B

23,则-d c B /d t 与d c D /d t 之间的关系为( )。速率常数k B 和k D 的比为( )。

2. 反应2A A k ??→B 为基元反应,k A 是与A 的消耗速率相对应的速率常数。

若用B 的生成速率及k B 表示反应的反应速率时,则其速率方程( )。

3. 反应A(g)+3B(g) →2C(g),反应开始时,反应物按计量比混合而且无产物C 存在(即p C ,O =0),若将以B 的压力变化来表示的消耗速率-dp B /d t 换成以总压p 表示-d p /d t 时,则(-d p /d t )/(- d p B /d t )=( )。

4. 在温度一定下,反应A =B +C 的反应物A 反应掉其起始浓度c A ,O 的87.5%时,需时3 min 。在同一温度下,上述反应的反应物A 的起始浓度改为c ' A ,0且c ' A ,0=

2

1c A ,O ,当反应掉c ' A ,0的一半时,需时1 min ,则此反应级数为( )。 5.

已知某反应的反应物无论其起始浓度c A ,O 为多少,反应掉c A ,O 的2/3时所需的时间均相同,所以该反应为( )级反应。 6.

某基元反应B →C +D ,测得反应的半衰期t 1/2=10 h 。经30 h 后,所余下的反应物浓度c B 与反应起始浓度c B ,o 之比为( )。(填入具体数值) 7.

在温度T 下,气相基元反应A(g)→B(g)+Cg)的以压力(Pa)表示的速率常数k p =20 s -1,若将k 改为以浓度(mol ?dm -3)表示(即k C )时,则k C =( )。(填入具体数值与单位) 8.

已知反应(1)和(2)具有相同的指前因子,测得在相同温度下升高20 K 时,反应(1)和(2)的反应速率分别提高2倍和3倍,说明反应(1)的活化能E a ,1( )反应(2)的活化能E a ,2,而且同一温度下,反应(1)的k 1( )反应(2)的k 2。

9. 2B →D*和 2A →C 两反应均为二级反应,而且k =A exp (-E a /RT )公式中的指前因子A 相同。已知在100℃下,反应(1)的k 1=0.10 dm ?mol -1?s -1,而两反应的活化能之差E a, 1-E a, 2=15 000 J ?mol -1,那么反应(2)在该温度下的速率常数k 2=( )(填入具体数值)。

10. 某复合反应由以下的基元反应组成:

试据质量作用定律写出上述反应的B 物质的净速率B d d c t 与各物质浓度的关系,即B d d c t

=( ) 11. 某复合反应的表观速率常数k 与各基元反应的速率常数间的关系为k =2k 2(4

12k k )23,则其表观活化能E a 与各基元反应活化能E a, 1,E a, 2及E a, 4之间的关系为( )。

12. 一级对行反应,已知

则此反应在500 K 时的k -1=( )(填入具体数值)。

13. 两反应均为一级的平行反应B ,为所需产物,而C 为副产物。已知两反应的指前因子A 1=A 2,

E a, 1=100 kJ ?mol -1,E a, 2=70KJ ?mol -1。今欲想加快反应(1)的反应速率(相对于反应(2)),应采取(提高)

反应温度的措施,计算在500 K 时c B /c C =( ).

14. 某对行反应A +B

C +

D ,当加人催化剂后其正、逆反应的速率常数分别从k 1,k -1。变为k '1与k '1-,,测得k '1=( ) k 1那么,k '1-=( )k -1。 15.

光化反应的初级反应B +h ν→B*,则此光化反应的反应速率与( )成反比,而与( )无关。

9.2 单项选择题

1. 在一定条件下,基元反应为A +B → D ,则此反应为( )分子反应。若实验测定时,起始浓度c A, 0>>c B,0,

即可认为反应过程中c A, 0近似不变,则此反应的级数为( )。

选择填入:(a )2,2;(b )1,2;(c )2,1;(d )1,1。

2.反应A →B ,若开始时c B,0=0,A 的起始浓度为c A, 0,当反应物A 完全转化B 时,需时为t ,而反应掉A 的

起始浓度c A, 0之一半时,所需时间为t 1/2,测得t ?t 1?2=2,则此反应的级数为( )。

选择填入:(a )零级;(b )一级;(c )3/2级;(d )二级。

3.反应2A →3B ,其速率方程可表示为-d c A /dt =k A c 2A c -1B ‘或d c B /d t =k B c 2A c -1B 则两者的速率常数之比,即k A /k B

=( )。 选择填入:(a )2;(b )2/3;(c )3/2;(d )3。

4. 已知某气相反应2A(g)→2B+C 的速率常数k 的单位为dm 3?mol -1?S -1。温度一定下,若反应开始时,A 的浓度

为c A, 0=1mol ?dm 3,实验测得:A 反应掉1/2c A ,0所需的时间t 1/2与反应掉3/4c A, 0时所需时间t 3/4之差为600 s ,则t l/2=( )。选择填入:(a )300 s ;(b )600s ;(c )900S ;(d )数据不足,无法计算。

5. 下列所列举的反应中,哪一反应有可能(注意是可能)是基元反应( )。

选择填入: (a)A+ 21B →C+D; (b)A+B →D ,其速率方程为-d c A /d t =k c A 21 c B ; (c ) A +B →C +E ,其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d )A +B →E ,其速率方程-d C A/d t = k A c A c B.

6.某反应B →C+ D 的速率方程可表示为B d d c t

-=k B c n B .300k 、下.反应开始时只有B ,测得以下数据:

则此反应的级数为( )。 选择填入:(a )零级;(b )一级;(c )二级;(d )无法计算。

7.反应A 十B →C 十D 其活化能E a =30 kJ ?mol -1。在500 K ,升高温度1K 时,得k (501 K )/k (500 K );若同

一反,1000K 下,也得k (1001k )/k (1 000 K ),那么,k (501 K )/k (500 K )( )k (1 001 K )/k (1000 K)。选择填入:(a)小于;(b)等于;(c)大于;(d)无法确定。

8.在恒T ,V 下,正逆反应均为基元反应的对行反应如下

测得此反应的反应热Q v =50.0 kJ ?mol -1,则上述反应中的正向反应之活化能E a,1( )。

选择填入:(a )一定大于50.0 kJ ?mol -1; (b )一定小于50.0 kJ ?mol -1;

(c )一定等于50.0 kJ ?mol -1; (d )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50.0 kJ ?mol -1。

9.基元反应的活化能E a (a );而非基元反应的活化能E a ( )。选择填入:(a )一定大于零;(b)一定小于

零;(C )一定等于零;(d)有反应大于零,也可能有反应小于零。

10. 连串反应A →B → C ,实验测得B 为非常活泼的中间产物,当反应稳定之后,则( )。

选择填入:(a )B 的生成速率大于B 的消耗速率; (b )B 的生成速率小于B 的消耗速率;

(C )B 的生成速率等于B 的消耗速率; (d ) 因条件不够,无法肯定。

11.通过实验测定某一反应(能完全反应)的活化能E a 时,在不同温度T 1,T 2下的两次实验,都从相同的浓度

开始,并达到相同的转化率。所需时间分别为t 1与t 2。反应若为一级反应时所求得的E a 值( )反应若为二级时所求得的活化能值。选择填入:(a )大于;(b )等于;(c )小于;(d )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12. 恒定下的对行反应,在300 K 时k 1=10 s -1,k -1=100 Pa -1?s -1。当温度升高100K 时,

k 1与k -1均各增大一倍,则正、逆反应的活化能E a, 1,E a, -1及反应的Δr U m 为( )。

选择填入:(a )E a, 1>E a, -1;Δr U m >0; (b )E a, 1>E a, -1;Δr U m <0

(c )E a,1=E a,-1; Δr U m =0; (d )E a,1<E a, 1;Δr U m <0。

13.由两个一级反应构成的平行反应;表示总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及表观反应速率常数,于是k A ,

E a 与k 1, E a,1和k 2,E a, 2的关系为( )。

选择填入:(a )E a =E a,1+E a,2 ; k A =k 1+k 2; (b )E a =k 1E a, 1+k 2E a, 2;k A =k 1+k 2

(c )k A E a =E a, 1+E a, 2;k A =k 1+k 2 (d ) k A E a =k 1E a, 1+k 2E a, 2; k A =k 1+k 2

14.HI 在光的作用下可按反应2HI(g)→H 2(g )+I(g)分析。若光的波长为2.5×10-7m 时,则1个光子可引起2

个HI 分子解离,故1 mol HI(g)分解需要光能为( )。

选择填入:(a )239.2kJ ;(b )438.4 kJ (c )119.6 kJ (d )358.8 kJ 。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汇总(超详)

初中化学知识归纳总结(打印版) 一、基本概念: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 中子数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7、原子的结构: 原子、离子的关系: 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见文末具体总结) 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A + B = AB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如:AB = A + B 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 + BC = AC + B

结构化学第一章习题

第一章习题 一、选择题 1. 任一自由的实物粒子,其波长为λ,今欲求其能量,须用下列哪个公式---------------( ) (A) λc h E = (B) 22 2λm h E = (C) 2) 25.12 (λe E = (D) A ,B ,C 都可以 2. 下列哪些算符是线性算符---------------------------------------------------------------- ( ) (A) dx d (B) ?2 (C) 用常数乘 (D) (E) 积分 3. 一个在一维势箱中运动的粒子, (1) 其能量随着量子数n 的增大:------------------------ ( ) (A) 越来越小 (B) 越来越大 (C) 不变 (2) 其能级差 E n +1-E n 随着势箱长度的增大:-------------------( ) (A) 越来越小 (B) 越来越大 (C) 不变 4. 关于光电效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可多选) ---------------------------------( ) (A)光电流大小与入射光子能量成正比 (B)光电流大小与入射光子频率成正比 (C)光电流大小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 (D)入射光子能量越大,则光电子的动能越大 5. 下列哪几点是属于量子力学的基本假设(多重选择):-------------------------( ) (A)电子自旋(保里原理) (B)微观粒子运动的可测量的物理量可用线性厄米算符表征 (C)描写微观粒子运动的波函数必须是正交归一化的 (D)微观体系的力学量总是测不准的,所以满足测不准原理 6. 描述微观粒子体系运动的薛定谔方程是:--------------------------------------( ) (A) 由经典的驻波方程推得 (B) 由光的电磁波方程推得 (C) 由经典的弦振动方程导出 (D) 量子力学的一个基本假设 二、填空题 1. 光波粒二象性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在电子衍射实验中,│ψ│2对一个电子来说,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 3. 质量为 m 的一个粒子在长为l 的一维势箱中运动, (1) 体系哈密顿算符的本征函数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体系的本征值谱为____________________,最低能量为____________ ; (3) 体系处于基态时, 粒子出现在0 ─ l /2间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 ; (4) 势箱越长, 其电子从基态向激发态跃迁时吸收光谱波长__________; 三、问答题 1. 写出一个合格的波函数所应具有的条件。 2. 指出下列论述是哪个科学家的功绩: (1)证明了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2)提出了实物微粒具有波粒二象性; (3)提出了微观粒子受测不准关系的限制; (4)提出了实物微粒的运动规律-Schr?dinger 方程; (5)提出实物微粒波是物质波、概率波。 四、计算题 1. 一子弹运动速率为300 m·s -1,假设其位置的不确定度为 4.4×10-31 m ,速率不确定度为 0.01%×300 m·s -1 ,根据测不准关系式,求该子弹的质量。 2. 计算德布罗意波长为70.8 pm 的电子所具有的动量。

最新第8章--化学动力学自测题

第8章 化学动力学自测题 1.在一定条件下,基元反应为A +B →D ,则此反应为( )分子反应。若实验测定时,起始 浓度A,0c >>B,0c ,即可认为反应过程中A,0c 近似不变,则此反应的级数为( )。( ) A 、2,2; B 、1,2; C 、2,1; D 、1,1。 2.反应A →B ,若开始时B,0c =0,A 的起始浓度为A,0c ,当反应物A 完全转化B 时,需时 为t ,而反应掉A 的起始浓度A,0c 之一半时,所需时间为t 1/2,则得t ? t 1?2=2,则此反应的级数为( )。 A 、零级; B 、一级; C 、3/2级; D 、二级。 3.反应2A →3B ,其速率方程可表示为 21A A A B d /d 2c t k c c --=或21B B A B d /d c t k c c -= 则两者的速率常数之比,即A B /k k =( )。 A 、2; B 、2/3; C 、3/2; D 、3。 4. 已知某气相反应2A(g) →2B 十C 的速率常数k 的单位为dm 3?mol -1?S -1。温度一定下, 若反应开始时,A 的浓度为A,0c =1mol ?dm 3,实验测得:A 反应掉1/2A,0c 所需的时间t 1/2与反应掉3/4A,0c 时所需时间t 3/4之差为600 s,则t l/2=( )。 A 、300 s ; B 、600s ; C 、900S ; D 、数据不足,无法计算。 5. 下列所列举的反应中,哪一反应有可能(注意是可能)是基元反应( )。 A 、A+ 21 B →C+D ; B 、A+B→D ,其速率方程为 1/2A A A B d /d c t k c c -=; C 、A +B →C +E ,其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D 、A +B →E,其速率方程A A A B d /d c t k c c -=。 6.某反应B →C+ D 的速率方程可表示为B d d c t -=B B n k c ,在300k 下,反应开始时只有B , A 、零级; B 、一级; C 、二级; D 、无法计算。 7.反应A +B→C +D 其活化能a E =30 kJ ?mol -1。在500 K 下,升高温度1K 时,得k (501 K)/k (500 K);若同一反应在1000K 下,升高温度1K 时,也得k (1 001k)/k (1 000 K),那么,k (501 K)/k (500 K)( )k (1 001 K)/k (1000 K)。 A 、小于; B 、等于; C 、大于; D 、无法确定。 8.在恒T ,V 下,正逆反应均为基元反应的对行反应如下 11A(g)+B(g) C(g)k k - 测得此反应的反应热V Q =50.0 kJ ?mol -1,则上述反应中的正向反应之活化能 a,1E ( )。 A 、一定大于50.0 kJ ?mol -1;B 、一定小于50.0 kJ ?mol -1; C 、一定等于50.0 kJ ?mol -1; D 、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50.0 kJ ?mol -1。

我对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认识

我对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认识 摘要】初中化学是化学的启蒙教育,在概念的形成和运用上更凸显了概念的重 要性。死记硬背的方式会对以后的化学教学有所阻碍更多的是影响了学生学习化 学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是对于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方法谈了一些简单的认识。 【关键词】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1-0075-01 在这几年的初中化学教学中关于化学的基本概念的落实问题上一直在困扰着我。学生如果是靠死记硬背的记忆概念就显得很牵强,而且会使学生有抵触情绪,冲淡学习化学的兴趣,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可以轻松牢记化学的基本概念,并且还 可以让学生保持着学习化学的热情和兴趣?关于这个问题我有一些自己简单认识。 一、重视概念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忽略概念形成的过程,那是对概念的定义进行生搬硬套的传授,学 生并没有真正理解概念的本质,学生只是学习了一些词语,会背诵概念的词句, 在做题时虽然也可以解答习题,但实际上学生只是用概念的规律对习题做出判断,那不是真正有意义的构建了概念,那应该叫做一种条件反射。当遇到一些概念的 灵活与运用的问题和概念的外延的一些问题上就会显得很被动的。因此,化学基 本概念教学的基本原理应是注重学生概念学习的过程,帮助学生发展思维能力, 可以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分析归纳,形成基本概念适的条件使学生自主建构意义 形成概念。 教师应该注重对情景的设置和提出有效的问题,并引导学生从一定的方向对 情景进行分析,发现情景中的问题,学生若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说明学生明确 了学习的任务,有了明确的思维方向,也就为学生自主建构概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概念时,教师列出几个在四大反应范围内的和不在四大 基本反应范围的氧化还原反应的例子,当学生首先按以前的经验给这些反应分类,但当他们用原有的思维方式去分析这项反应遇到困难时,必然会产生用新的方式 去理解这些反应的动机,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指导学生从 化合价变化的角度去观察,如果发现这些反应其实只有两类,这时学生基本上就 形成了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内容的认识。此时学生应能对所选择的信息形成概括,应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述或接受前人的描述语言,从而完成对概念的建构。 二、通过实验渗透概念 初三的化学是启蒙教育,学生初次接触化学,就这个原因往往对概念理解不深,习惯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习,教师尽可能地加强直观教学,增加课堂实验, 让每个学生都能直接观看到实验现象,加强直观性,增强学生对概念的信度。同 时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形成概念、理解和巩固概念。 三、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 对于抽象的概念,在没有化学实验的基础上应该应适当的比喻或指导学生自 学去获取知识。合适的比喻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分子这一概念时,可以让学生先去想象分子的样子,可以在纸上凭着自己的想象画出自己心目中的 分子。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微观意识。再让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一些现象:为什么我们能闻到花的香味?为什么卫生球放久了会慢慢变小?烟雾的扩散等。 让学生从宏观的感觉中去体会微观粒子的性质,理解分子论概念。元素是一个很 抽象的概念,在建立元素概念时,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先让学生回忆原子及原子

化学动力学基础试题

第十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一) 思考题: 1. (1) 反应级数等于反应分子数; (2) 某化学反应式为A +B=C 乙则该反应为双分子反应。你认为(1)和(2)是否正确? 2.有一平行反应 ,已知E 1>E 2,若B 是所需要的产品,从动力学的角度 定性他考虑应采用怎样的反应温度。 3.对于一般服从阿累尼乌斯方程的化学反应,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因此升高温度有利于生成更多的产物,这句话对吗? 4.判断正确与否:一个化学反应进行完全所需的时间是半衰期的2倍。 5.阿仑尼乌斯经验式的适用条伴是什么?实验活化能E a 对于基元反应和复杂反应含义有何不同? 选择题: 1.质量作用定律表达式不适用于( )。 (A )以分子数表示的速率方程式 (B )以浓度表示的速率方程式 (C )以压力表示的速率方程式 (D )以表面覆盖度表示的速率方程式 2.关于反应分子数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反应分子数是实验值 (B )反应分子数不一定和测得的反应级数相等 (C )某反应的反应分子数一定等于该反应的反应物化学计量数之和 (D )实际的反应中双分子反应发生的几率大于单分子反应和三分子反应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双分子反应一定表现为二级反应 (B )单分子反应一定表现为一级反应 (C )有反应分子数可言的反应一定是基元反应 (D )反应分子数不一定为正整数 4.某一反应在有限时间内可反应完全,所需时间为c 0/k ,该反应级数为: (A) 零级 ; (B) 一级 ; (C) 二级 ; (D) 三级 5. 有如下简单反应 a A + b B →dD ,已知a < b < d ,则速率常数k A 、k B 、k D 的关系为: (A) d k b k a k D B A << (B) k A < k B < k D (C) k A > k B > k D (D) d k b k a k D B A >> 6.对基元反应的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只有基元反应才有反应分子数可言 C B A 1 2

结构动力学读书笔记

《结构动力学》读书报告 学院 专业 学号 指导老师 2013 年 5月 28日

摘要:本书在介绍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的同时,也介绍了结构动力学领域的若干前沿研究课题。既注重读者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也注重读者对结构振动领域研究发展方向的掌握。主要容包括运动方程的建立、单自由度体系、多自由度体系、无限自由度体系的动力学问题、随机振动、结构动力学的前沿研究课题。侧重介绍单自由度体系和多自由度体系,重点突出,同时也着重介绍了在抗震中的应用。 1 概述 1.1结构动力学的发展及其研究容: 结构动力学,作为一门课程也可称作振动力学,广泛地应用于工程领域的各个学科,诸如航天工程,航空工程,机械工程,能源工程,动力工程,交通工程,土木工程,工程力学等等。作为固体力学的一门主要分支学科,结构动力学起源于经典牛顿力学,就是牛顿质点力学。质点力学的基本问题是用牛顿第二定律来建立公式的。牛顿质点力学,拉格朗日力学和哈密尔顿力学是结构动力学基本理论体系组成的三大支柱。 经典动力学的理论体系早在19世纪中叶就已建立,。但和弹性力学类似,理论体系虽早已建立,但由于数学求解上的异常困难,能够用来解析求解的实际问题实在是少之又少,能够通过手算完成的也不过仅仅限于几个自由度的结构动力体系。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动力学的求解思想在工程实际中并未得到很好的应用,人们依然习惯于在静力学的畴用静力学的方法来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随着汽车,飞机等新时代交通工具的出现,后工业革命时代各种大型机械的创造发明,以及越来越多的摩天大楼的拔地而起,工程界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变化对工程师们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传统的只考虑静力荷载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显然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要求了。也正是从这个时候起,结构动力学作为一门学科,也开始受到工程界越来越高的重视,从而带动了结构动力学的快速发展。 结构动力学这门学科在过去几十年来所经历的深刻变革,其主要原因也正是由于电子计算机的问世使得大型结构动力体系数值解的得到成为可能。由于电子计算机的超快速度的计算能力,使得在过去凭借手工根本无法求解的问题得到了解决。目前,由于广泛地应用了快速傅立叶变换(FFT),促使结构动力学分析发生了更加深刻地变化,而且使得结构动力学分析与结构动力试验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开始得以沟通。总之,计算机革命带来了结构动力学求解方法的本质改变。 作为一门课程,结构动力学的基本体系和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单自由度系统结构动力学,;多自由度系统结构动力学,;连续系统结构动力学。此外,如果系统上所施加的动力荷载是确定性的,该系统就称为确定性结构动力系统;而如果系统上所施加的动力荷载是非确定性的,该系统就称为概率性结构动力系统。 1.2主要理论分析 结构的质量是一连续的空间函数,因此结构的运动方程是一个含有空间坐标和时间的偏微分方程,只是对某些简单结构,这些方程才有可能直接求解。对于绝大多数实际结构,在工程分析中主要采用数值方法。作法是先把结构离散化成为一个具有有限自由度的数学模

初三化学各章节知识点归纳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原子论(道尔顿)和分子学说(阿伏加德罗)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3、1869年,俄国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物质的种类繁多(达2000多万种),但组成它们的基本成分——元素只有100多种。水、氧气、二氧化碳的一个共同点:都含有氧元素。 4、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像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发明很早,对世界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 5、用高分子薄膜做的鸟笼:隔水、透气 6、用纳米技术制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直径6mm的尼龙绳能吊起2t的汽车)(1nm=10-9m) 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考点要求: 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之间的联系 考点一、物质的变化 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 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考点二、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运动状态中才能表现出来 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及联系。 联系: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 1、物理变化及化学变化

结构化学试题库

结构化学试题库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小题,每小题2分,共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 题意) 1.若力学量E、F、G 所对应的的三个量子力学算符有共同的本征态,则( A )。 (A)E、F、G可同时确定(B)可同时确定其中二个力学量 (C)可确定其中一个力学量(D)三个力学量均无确定值 2.对长度为l的一维无限深势箱中的粒子( C )。(A)Δx = 0 Δp2x= 0 (B)Δx = lΔp x = 0 (C)Δx = lΔp x2= 0 (D)Δx = 0 Δp x= 0 3.在长度为0.3 nm的一维势箱中,电子的的基态能量为4eV,则在每边长为0.1 nm的三维势箱中,电子的基态能量为( C )。 (A)12 eV (B)36 eV (C)108 eV (D)120 eV 4.质量为m的粒子放在一维无限深势箱中,由薛定谔(Schrodinger)方程的合理解可知其能量的特征为( D )。 (A)可连续变化(B)与势箱长度无关 (C)与质量m成正比(D)由量子数决定 5.与微观粒子的能量相对应的量子力学算符是( D )。 (A)角动量平方算符(B)勒让德(Legendre)算符 (C)交换算符(D)哈密顿(Hamilton)算符 6.氢原子的2p x状态( D )。(A)n = 2,l = 1,m = 1,m s= 1/2 (B)n = 2,l = 1,m = 1,m s未确定(C)n = 2,l = 1,m = -1,m s未确定(D)n = 2,l = 1,m 、m s均未确定7.组态(1s)2(2s)2(2p)1( B )。 (A)有偶宇称(B)有奇宇称 (C)没有确定的宇称(D)有一定的宇称,但不能确定 8.如果氢原子的电离能是13.6eV,则He+的电离能是( C )。 (A)13.6eV (B)6.8eV (C)54.4eV (D)27.2eV 9.一个电子在s轨道上运动,其总角动量为( D )。 (A)0 (B)1/2(h / 2π)(C)h / 2π(D)(√3 / 2)(h / 2π)10.O2与O2+比较( D )。 (A)O2+的总能量低于O2的总能量 (B)O2+的总能量与O2的总能量相同,而O2+的解离能高于O2的解离能(C)O2+的总能量高于O2的总能量,但O2+的解离能低于O2的解离能 (D)O2+的总能量高于O2的总能量,O2+的解离能亦高于O2的解离能11.双原子分子在平衡核间距时,与分离原子时比较( C )。 (A)平均动能和平均势能均降低(B)平均动能降低而平均势能升高 (C)平均势能降低而平均动能升高(D)平均势能降低而平均动能不变12.He2+中的化学键是( C )。 (A)单电子σ键(B)正常σ键(C)三电子σ键(D)三电子π键13.氨分子的可能构型是.( B )。 (A)平面正方形(B)锥形(C)线型(D)正四面体

化学反应动力学习题

化学动力学基础(习题课) 1. 某金属的同位素进行β放射,经14d(1d=1天后,同位素的活性降低6.85%。求此同位素的蜕变常数和半衰期;要分解 90.0%,需经多长时间? 解:设反应开始时物质的质量为100%,14d后剩余未分解者为100%-6.85%,则 代入半衰期公式得 一、是非题 下列各题中的叙述是否正确?正确的选“√”,错误的选“×”。 √× 1.反应速率系数k A与反应物A的浓度有关。 √× 2.反应级数不可能为负值。 √× 3.对二级反应来说,反应物转化同一百分数时,若反应物的初始浓度愈低,则所需时间愈短。 √× 4.对同一反应,活化能一定,则反应的起始温度愈低,反应的速率系数对温度的变化愈 敏感。 √× 5. Arrhenius活化能的定义是。

√× 6.若反应A?Y,对A为零级,则A的半衰期。 二、选择题 选择正确答案的编号: 某反应,A → Y,其速率系数k A=6.93min-1,则该反应物A的浓度从1.0mol×dm-3变到0.5 mol×dm-3所需时间是: (A)0.2min;(B)0.1min;(C)1min;(D)以上答案均不正确。 某反应,A → Y,如果反应物A的浓度减少一半,它的半衰期也缩短一半,则该反应的级数 为: (A)零级;(B)一级;(C)二级;(D)以上答案均不正确。 三、填空题 在以下各小题的“ 1.某化学反应经证明是一级反应,它的速率系数在298K时是k=( 2.303/3600)s-1,c0=1mol×dm-3。 (A)该反应初始速率u0为 (B)该反应的半衰期t1/2 (C)设反应进行了1h,在这一时刻反应速率u1为 2.只有一种反应物的二级反应的半衰期与反应的初始浓度的关系为 3.反应A → B+D中,反应物A初始浓度c A,0=1mol×dm-3,初速度u A,0=0.01mol×dm-3×s-1,假定该反 应为二级,则其速度常数k A为t1/2为。 4.某反应的速率系数k=4.62′10-2min-1,则反应的半衰期为 5.反应活化能E a=250kJ×mol-1,反应温度从300K升高到310K时,速率系数k增加

结构力学单元复习题第一套、2.doc

结构力学一、二单元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荷载按作用时间久暂分为和两类。 2.结构计算简图中,结点通常简化为结点、结点和组合结点。 杆系结构中联结杆件的基本结点有和两种。 3.刚结点的特点是,各杆件在连接处既无相对错动也无相对,可以传递剪力 和。 4.建筑是关于空间的艺术,建筑物中起到支撑起稳固空间作用的骨架体系被称为,骨架体系中能够承受和传递力的作用的杆件被称为。很多杆件通过约束相联所组成的体系,按照几何形状是否可变可以分为和。 5.杆系结构按其受力特性不同可分为:、拱、、、组合结构、悬索结构。 6.连接n根杆件的复铰相当于个单铰,相当于个约束,一个固定铰支座相当于个约束,一个固定端支座相当于个约束。 7.切断受弯杆后再加入一个单铰,相当于去掉了个约束 8.几何不变体系的三个基本组成规则分别是三刚片规则、规则、规则。9.两刚片用一个铰和_________________相联,组成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10.平面内一个点和一根链杆自由运动时的自由度数分别等于和。 11.从几何组成上讲,静定和超静定结构都是体系,前者多余约束而后者多余约束。 12.试判断下列图示体系的几何组成性质,图是没有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图是几何可变体系。 (a) (b) (c) 13.下列(a)图体系为几何体系;(b)图体系为几何体系;(c)图体系为体系。其中有多余联系的体系为图中的体系,此体系的自由度为,计算自由度W为。 (a) (b) (c)

二、判断题 1.三刚片用三个铰两两相联必成为几何不变体系。() 2.某结构若计算自由度W≤0,则该结构必是几何不变体系。() 3.当一个体系的计算自由度为零时,必为几何不变体系。() 4.几何不变体系的自由度一定为0,而其计算自由度可能大于0。() 5.两刚片用一个铰和一根不通过此铰的链杆连接,组成没有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6.瞬变体系由于经微小位移后就变成几何不变体系,所以可以作为结构形式使用。()7.静定结构几何不变且无多余联系。() 8.几何不变体系的计算自由度必定等于零。() 三、单选题 1.下列哪种情况不能组成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A.三刚片以3个铰两两相连,3个铰不在一条直线上; B.两刚片以一个铰和一个链杆相连,链杆不通过铰; C.两刚片以3个链杆相连,3个链杆不平行也不汇交; D.无。 2.图示结构的几何性质为()。 A. 几何不变体,无多余约束 B. 几何不变体,有多余约束 C. 常变体系 D. 瞬变体系 题2图题3图题4图 3.如图所示平面杆件体系为()。 A.几何不变无多余约束体系; B.几何不变有多余约束体系; C.瞬变体系; D.常变体系。 4.如图所示体系为() A.几何不变无多余约束体系 B.几何不变有多余约束体系 C.几何可变体系 D.无法确定5.图示体系为()体系 A.无多余约束几何不变 B.有多余约束几何不变 C.瞬变体系 D.常变体系

福建中考化学知识点归纳

福建中考化学知识点归纳 一、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 物质分类 物质溶解性(溶解于水) 常见物质主要化合价

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C + O2CO2 H2O H2↑ + O2↑常见沉淀颜色

常见物质颜色 二、常见物质及其性质、用途、常见现象分析(1)水(蒸馏水) 化学式:H2O 性质:纯净物、化合物、氧化物

密度:1.0 g/mL 水污染原因: 工业“三废”(废渣、废水、废气)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随意排放;农业生产化肥和农药随雨水注入河流。 备注:海水、矿泉水、河水、糖水、盐水属于混合物。 (2)空气 化学式:空气是混合物,主要成分为N2、O2、CO2、稀有气体 气体体积分数:氮气—78%,氧气—21%,CO2 —0.03%,稀有气体—0.94% 空气污染原因: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过度排放造成酸雨。密度:1.293 g/L (3)氧气 化学式:O2 物理性质: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略大;液氧、固态氧淡蓝色 化学性质:支持燃烧,有助燃性。可供呼吸用,是常用的氧化剂 用途:气焊、航天、潜水、登山、医疗、液氧、炸药、炼铁、炼钢等 与各物质反应: ①木炭(C)在氧气中燃烧(O2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化学方程式:C+O2CO2 反应现象: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②硫(S)在氧气(空气)中燃烧 化学方程式:S+O2SO2 反应现象:硫在空气里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在氧气里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 ③磷(P)在氧气(空气)中燃烧 化学方程式:4P+5O22P2O5 反应现象:发出白光,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 ④镁(Mg)在空气(氧气)中燃烧

最新结构化学练习题带答案

结构化学复习题 一、选择填空题 第一章量子力学基础知识 1.实物微粒和光一样,既有性,又有性,这种性质称为性。 2.光的微粒性由实验证实,电子波动性由实验证实。 3.电子具有波动性,其波长与下列哪种电磁波同数量级? (A)X射线(B)紫外线(C)可见光(D)红外线 4.电子自旋的假设是被下列何人的实验证明的? (A)Zeeman (B)Gouy (C)Stark (D)Stern-Gerlach 5.如果f和g是算符,则 (f+g)(f-g)等于下列的哪一个? (A)f2-g2; (B)f2-g2-fg+gf; (C)f2+g2; (D)(f-g)(f+g) 6.在能量的本征态下,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只有能量有确定值;(B)所有力学量都有确定值; (C)动量一定有确定值;(D)几个力学量可同时有确定值; 7.试将指数函数e±ix表示成三角函数的形式------ 8.微观粒子的任何一个状态都可以用来描述;表示粒子出现的概率密度。 9.Planck常数h的值为下列的哪一个? (A)1.38×10-30J/s (B)1.38×10-16J/s (C)6.02×10-27J·s (D)6.62×10-34J·s 10.一维势箱中粒子的零点能是 答案: 1.略. 2.略. 3.A 4.D 5.B 6.D 7.略 8.略 9.D 10.略 第二章原子的结构性质 1.用来表示核外某电子的运动状态的下列各组量子数(n, 1, m, m s)中,哪一组是合理的? (A)2,1,-1,-1/2;(B)0,0,0,1/2;(C)3,1,2,1/2;(D)2,1,0,0。 2.若氢原子中的电子处于主量子数n=100的能级上,其能量是下列的哪一个: (A)13.6Ev; (B)13.6/10000eV; (C)-13.6/100eV; (D)-13.6/10000eV; 3.氢原子的p x状态,其磁量子数为下列的哪一个? (A)m=+1; (B)m=-1; (C)|m|=1; (D)m=0; 4.若将N原子的基电子组态写成1s22s22p x22p y1违背了下列哪一条? (A)Pauli原理;(B)Hund规则;(C)对称性一致的原则;(D)Bohr理论 5.B原子的基态为1s22s2p1,其光谱项为下列的哪一个? (A) 2P;(B)1S; (C)2D; (D)3P; 6.p2组态的光谱基项是下列的哪一个? (A)3F;(B)1D ;(C)3P;(D)1S; 7.p电子的角动量大小为下列的哪一个?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材料归纳(人教版)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 一、基本概念 1. 物质的变化及性质 (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②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③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2. 物质的组成 原子团: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好像一个原子一样的原子集团。 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 物质的分类 (1)混合物和纯净物 混合物:组成中有两种或多种物质。常见的混合物有:空气、海水、自来水、土壤、煤、石油、天然气、爆鸣气及各种溶液。 纯净物:组成中只有一种物质。 ①宏观上看有一种成分,微观上看只有一种分子; ②纯净物具有固定的组成和特有的化学性质,能用化学式表示; ③纯净物可以是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也可以是多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2)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可分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及稀有气体。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结构化学-第五章习题及答案

习 题 1. 用VSEPR 理论简要说明下列分子和离子中价电子空间分布情况以及分子和离子的几何构型。 (1) AsH 3; (2)ClF 3; (3) SO 3; (4) SO 32-; (5) CH 3+ ; (6) CH 3- 2. 用VSEPR 理论推测下列分子或离子的形状。 (1) AlF 63-; (2) TaI 4-; (3) CaBr 4; (4) NO 3-; (5) NCO -; (6) ClNO 3. 指出下列每种分子的中心原子价轨道的杂化类型和分子构型。 (1) CS 2; (2) NO 2+ ; (3) SO 3; (4) BF 3; (5) CBr 4; (6) SiH 4; (7) MnO 4-; (8) SeF 6; (9) AlF 63-; (10) PF 4+ ; (11) IF 6+ ; (12) (CH 3)2SnF 2 4. 根据图示的各轨道的位向关系,遵循杂化原则求出dsp 2 等性杂化轨道的表达式。 5. 写出下列分子的休克尔行列式: CH CH 2 123 4 56781 2 34 6. 某富烯的久期行列式如下,试画出分子骨架,并给碳原子编号。 0100001100101100001100 001101001 x x x x x x 7. 用HMO 法计算烯丙基自由基的正离子和负离子的π能级和π分子轨道,讨论它们的稳定性,并与烯丙基自由基相比较。

8. 用HMO法讨论环丙烯基自由基C3H3·的离域π分子轨道并画出图形,观察轨道节面数目和分布特点;计算各碳原子的π电荷密度,键级和自由价,画出分子图。 9. 判断下列分子中的离域π键类型: (1) CO2 (2) BF3 (3) C6H6 (4) CH2=CH-CH=O (5) NO3- (6) C6H5COO- (7) O3 (8) C6H5NO2 (9) CH2=CH-O-CH=CH2 (10) CH2=C=CH2 10. 比较CO2, CO和丙酮中C—O键的相对长度,并说明理由。 11. 试分析下列分子中的成键情况,比较氯的活泼性并说明理由: CH3CH2Cl, CH2=CHCl, CH2=CH-CH2Cl, C6H5Cl, C6H5CH2Cl, (C6H5)2CHCl, (C6H5)3CCl 12. 苯胺的紫外可见光谱和苯差别很大,但其盐酸盐的光谱却和苯很接近,试解释此现象。 13. 试分析下列分子中的成键情况,比较其碱性的强弱,说明理由。 NH3, N(CH3)2, C6H5NH2, CH3CONH2 14. 用前线分子轨道理论乙烯环加成变为环丁烷的反应条件及轨道叠加情况。 15. 分别用前线分子轨道理论和分子轨道对称性守恒原理讨论己三烯衍生物的电环化反应 在加热或者光照的条件下的环合方式,以及产物的立体构型。 参考文献: 1. 周公度,段连运. 结构化学基础(第三版).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 张季爽,申成. 基础结构化学(第二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3. 李炳瑞.结构化学(多媒体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 林梦海,林银中. 结构化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5. 邓存,刘怡春. 结构化学基础(第二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6.王荣顺. 结构化学(第二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7. 夏少武. 简明结构化学教程(第二版).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8. 麦松威,周公度,李伟基. 高等无机结构化学.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9. 潘道皑. 物质结构(第二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10. 谢有畅,邵美成. 结构化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 11. 周公度,段连运. 结构化学基础习题解析(第三版).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12. 倪行,高剑南. 物质结构学习指导.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13. 夏树伟,夏少武. 简明结构化学学习指导.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14. 徐光宪,王祥云. 物质结构(第二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7 15. 周公度. 结构和物性:化学原理的应用(第二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16. 曹阳. 结构与材料.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17. 江元生. 结构化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 18. 马树人. 结构化学.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1 19. 孙墨珑. 结构化学. 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2003

化学动力学计算题

第十一章 化学动力学计算题 1.放射性同位素的蜕变速率符合一级反应的规律(蜕变速率与放射性同位素的数量成正比)。210Po 经α蜕变生成稳定的206Pb :210Po → 206Pb + 4He 。实验测得14 d 后放射性降低了6.85%,试求210Po 的蜕变速率常数和半衰期,并计算它蜕变掉90%时所需要的时间。 解: 2.双分子反应2A(g)?→?k B(g) + D(g), 在623 K 、初始浓度为0.400 mol·dm -3时,半衰期为105 s, 求出: (1) 反应速率常数k ; (2) A(g)反应掉90%所需时间为多少? (3) 若反应的活化能为140 kJ/mol, 573 K 时的最大反应速率为多少? 解:(1) 由基元反应得: v = k [A]2 那么: t 1/2= 1/(2k [A]0), k = 1/(2t 1/2[A]0) =1/(2×105×0.400) dm 3·mol -1·s -1 =0.0120 dm 3·mol -1·s -1 (2) 由1/[A] – 1/[A]0 =2kt 得: 1/0.1[A]0 – 1/[A]0 =2kt 1/0.0400 – 1/0.400 = 2×0.0120×t 所以: t = 945 s (3) 由ln(k/k ')=(E a /R )×(1/T '-1/T ) 得: ln(0.012/k ')=(140000/8.314)×(1/573-1/623) k ' = 0.00223 dm 3·mol -1·s -1, 因此, 最大反应速率v max = k '[A]02= 0.00223×(0.400)2 mol·dm -3·s -1 =3.6×10-4 mol·dm -3·s -1 1 3d 1007.50685.011ln d 14111ln 1--?=-=-=A A x t k d 137d 1007.52ln 2ln 1 32/1=?==--A k t d 45490.011ln d 1007.5111ln 113=-?=-=--A A x k t

最新《结构力学》综合练习题

《结构力学》综合练习题 1 2 一、概念解释题 3 1.结构(第1章) 在土木工程中,由建筑材料构成,能承受荷载而起骨架作用的构筑物称为工程结构,简称结构。 4 5 2.支座(第1章) 结构与基础的连接装置称为支座。 6 3.超静定结构(第1章) 凡不能用静力平衡条件确定全部支座反力和内力的结构称为超7 静定结构。 8 4.自由度(第2章) 一个体系的自由度表示该体系独立运动的数目。 9 5.必要约束(第2章) 在杆件体系中能限制体系自由度的约束称为必要约束。 10 6.内力图(第3章) 内力图是表示杆件上各截面内力沿杆长度变化规律的图形。 11 7.高跨比(第5章) 拱高与跨度之比称为高跨比。 12 8.合理拱线(第5章) 在固定荷载作用下使拱各截面的弯矩恒等于零的拱的轴线称为合13 理拱线。 14 9.二力杆(第6章) 桁架的杆件都只在两端受力,称为二力杆。 15 10.影响线(第8章) 当一个单位集中荷载P=1沿结构移动时,表示结构上某量Z变化规16 律的曲线,称为Z的影响线 17 11.刚体体系的虚功原理(第8章) 刚体体系在任意平衡力系作用下,体系上所有主动力18 在任一与约束条件相符合的无限小刚体位移上所做的虚功总和恒等于零。 12.刚度系数(第10章) 刚度系数等于使支座产生单位位移时所需施加的力。 19 20 13.动力荷载(第15章) 动力荷载是指荷载的大小、方向、作用位置随时间迅速变化的

21 荷载。 22 14.自振周期(第15章) 自振周期表示结构出现前后同一运动状态所需的时间间隔 23 15.强迫振动(第15章) 结构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的振动,称为强迫振动。 24 二、填空题 25 1.结构按其几何特征分为三类:杆件结构;板壳结构、实体结构。(第1章) 26 2.超静定问题,必须满足力系的平衡条件;变形的连续条件、物理条件等三个基本条件 27 方能求解。(第1章) 28 3.常见的静定单跨梁有三种类型:简支梁;悬臂梁、伸臂梁。(第3章) 29 4.平面杆件截面上一般有三个内力分量:轴力、剪力、弯矩。(第3章) 30 5.三角拱的两大特点是:曲杆、竖向荷载作用下有水平推力。(第5章) 6.三角拱的合理轴线为一抛物线。(第5章) 31 32 7.悬索实际上就是一个具有合理拱线的抛物线。(第5章) 33 8.在满足理想桁架的假设下,桁架杆件只有轴力。(第6章) 9.结点法和截面法是计算桁架轴力的基本方法。(第6章) 34 35 10.对于多跨梁,应先计算附属部分,然后计算基本部分。(第7章) 36 11.超静定结构的内力,由平衡条件不能完全确定,而需同时考虑变形条件才能得到 37 唯一的答案。(第7章) 38 12.在静定多跨梁和伸臂梁中,利用杆端的负弯矩可以减小跨中的正弯矩。(第7章) 39 13.在有推力结构中,利用水平推力的作用可以减少弯矩峰值。 (第7章)

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零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