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素的种类与使用

激素的种类与使用
激素的种类与使用

氯前列醇注射液

【通用名】氯前列醇注射液。

【英文名】Cloprostenol Injection。

【汉语拼音】Lu Qian Lie Chun Zhu She Ye。

【主要成分】氯前列醇。

【性状】本品为无色澄明液体。

【药理作用】对牛、羊、猪等家畜的发情周期功能性黄体,妊娠黄体,持久黄体等具有明显的溶解作用,促使血液中的孕酮浓度降低,调节奶牛、黄牛、水牛、绵羊、山羊、猪等家畜的发情周期;可兴奋妊娠

子宫、非妊娠子宫,对子宫颈肌肉有舒张作用,可改变子宫及输卵管的张力,有利于精子和卵子结合。【作用用途】用于牛、羊的周期发情发情处理,诱发同期发情,集中进行定时人工授精,以及用于家畜

胚胎移植时的供体和受体母畜的同期发情,诱导母猪白天分娩,治疗持久黄体,黄体囊肿,卵泡囊肿等

卵巢疾病;对产后子宫恢复不全,胎衣不下,子宫内膜炎,子宫积脓或积液,胎儿干尸化等子宫疾病进

行辅助治疗。

【用法用量】肌内注射:

1、母牛同期发情,注射一次即可,每头每次用量2~6ml;经产母牛和黄体较大的母牛酌情增加剂量;宫腔用药可减半。

2、供体母牛超数排卵处理,持久黄体,黄体囊肿的治疗及子宫疾病治疗,肌内注射一天两次(早、晚各一次),每头每次6~10ml,或根据兽医治疗方案处理。

3、诱导临产母猪白天产仔,在妊娠112~113天(早上7~9时)注射,每头猪注射2ml,24小时后即会产仔。

4、羊的同期发情处理,山羊0.5ml/只,绵羊0.6~1.0ml/只。

【停药期】牛1日;猪1日。

【规格】2ml:0.2mg。

【包装】10×2ml。

【贮存】遮光、冷处(0~10℃)保存。

【有效期】二年。

注射用促排卵素3号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 注射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3

商品名称: 注射用促排卵素3号(LRH-A3)

英文名称:Luteinizing Hormone Releasing Hormone A3 for Injection

汉语拼音:Zhusheyong Cupailuansu 3 Hao

【主要成分】

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3

【分子式】

C64H82N18O13

【性状】

本品为白色冻干块状物或粉末。

【作用机理】

激素类药。本品为人工合成的多肽激素,为丘脑下部释放的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的类似物。肌肉注射本品后经12小时可激发排卵。因第6位是D型色氨酸,易形成β转折,可抵制一般蛋白酶的水解,故对禽类亦可

口服。促黄体素释放激素(LRH)的受体在垂体促性腺细胞上,通过CAMP中介引起促性腺激素的分泌,促进催垂体前叶分泌LH和FSH,使血浆中LH浓度明显升高(FSH浓度轻度升高)促使卵巢的卵泡成熟而排卵。

【主要用途】

促进排卵,增强黄体功能,提高受胎率及早期胚胎成活率。促使动物垂体前叶释放促黄体素(LH)和促

卵泡素(FSH),用于治疗家畜排卵迟滞,卵巢静止,卵泡囊肿(与HCG协同)及早期妊娠诊断;以及用于

鱼类的诱发排卵。

【用法用量】

临用前,用灭菌注射用水将本品充分溶解后,肌肉注射。

1.奶牛①促排卵:在卵巢上有卵泡发育的基础上,可促使排卵,在奶牛发情的当天下午,一次肌内注射

25-50ug/头,可以增强黄体功能,提高受胎率及早期胚胎成活率。②治疗卵泡囊肿:由于垂体分泌FSH过多

,LH过少,使成熟的卵泡该破时不能破,从而形成了囊肿。在采用本品后可使血浆中LH的浓度明显升高,在HCG的主导作用下,可促使卵泡囊肿萎缩,用法:先将HCG1500-20000iu溶于500ml生理盐水中,一次性

缓慢静注(全疗程仅此一次),然后每天肌注本品25ug,每天一次,连注5天。③早期妊娠诊断:奶牛配种

后第5-8天肌注12.5-25ug本品,35天内无重复发情,判为已怀孕。

2.母猪:母猪正常发情的第二天下午肌注本品25ug,注射后的第二天上,下午各配种一次。按此法操作,母猪每窝平均产仔数可增加1.5-2头。

3.母羊正常发情后立即肌内注射本品5-10ug/只(如未发情,可用三合激素每只0.5-1ml先催情),注射本

品后4-6小时即可配种。

4.兔:人工受精前肌内注射0.5ug/头。

5.鸡、鸭: 用本品1ug/羽供鸡饮水,鸭子拌料喂给,15天一次,共两次,每只用1-2ug,鸡和鸭平均可分别

增蛋10.95%和8.46%。

6.肉食动物:在配种前12小时,肌注20-25ug。

7.用于公畜非繁殖季节,每日适量肌肉注射,可使睾丸重量增加,精子品质改善。(用量参考以上的剂量

,用2-3次。)

【注意事项】

1.大剂量或长期应用,将发生异相作用,即明显的抑制作用。

2.使用本品后,一般不在用其他激素类药。

3.现配现用,配制好的药液应及时用完。

【休药期】无。

【规格】15微克/支,25微克/支。

【储存】遮光、密闭、在凉暗处保存。

【保质期】3年。

注射用绒促性素

【通用名】注射用绒促性素。

【英文名】CHORIONIC GONADOTROPHIN INJECTION.

【汉语拼音】Zhusheyong Rongcuxing Su.

【主要成分】绒促性素。

【性状】本品为白色冻干块状物或粉末。

【作用用途】激素类药。用于性功能障碍、习惯性流产及卵巢囊肿等。

【用法用量】肌肉注射(加适量生理盐水或注射用水稀释)

一次量:马、牛1000~5000单位、羊100~500单位、猪500~1000单位、犬25~300单位,一周2~3次。

【注意事项】本品在水溶液中易失效,宜随用随配。

【不良反应】无。

【停药期】无。

【规格】500单位/支。

【包装】10支×500单位。

【贮藏】密闭,在凉暗处保存。

【有效期】二年。

孕马血清(注射用血促性素)

【兽药名称】

通用名:注射用血促性素

商品名:孕马血清

汉语拼音:zhusheyong xuecuxingsu

英文名称:Serum gonadotrophin for Injection

【主要成份】血清促性腺激素。

【性状】本品为白色冻干块状物或粉末。

【药理作用】血促性素为孕马血清中提取的血清促性腺激素。具有促卵素(FSH)和促黄体素(LH)样作用。对母畜可促进卵泡成熟、排卵和黄体生成,并刺激黄体分泌孕激素,对未成熟卵泡无作用,对公畜可促进睾丸下降,并促进精子生成。

【作用用途】本品属促性腺激素类药。主要用于母畜催情和促进卵泡发育;用于公畜性机能减退;也用于胚胎移植时的超数排卵。

【用法用量】皮下、肌内注射:一次量,催情,马、牛1000-2000单位;羊100-500单位;猪200-800单位;犬25-200单位;猫25-100单位;兔、水貂30-50单位。超排,母牛2000-4000单位;母羊600-1000单位。临用前用灭菌生理盐水2-5ml稀释。

【注意事项】(1)不宜长期应用,以免产生抗体和抑制垂体促性腺功能。

(2)本品溶液极不稳定,且不耐热,应在短时间内用完。

【不良反应】暂无规定。

【包装规格】1000单位/支,10支/盒。

【规格】1000单位

【休药期】暂无规定。

【贮存】遮光,密闭,在凉暗处保存(即指避光并不超过20℃保存)。

【有效期】三年

【批准文号】兽药字(2007)110204564

【生产企业】杭州动物药品厂

多胎素(注射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3)

【兽药名称】

通用名:注射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3

商品名:多胎素

汉语拼音:Zhsheyong Cuhuangtisu shifang Jisu A3

英文名:Luteinizing Hormone Releasing Hormone A3 for Injection

【主要成份】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3。

【性状】本品白色冻干块状物或粉末。

【药理作用】本品由焦谷、组、色、丝、酪、D-色、亮、精、脯、甘氨酰胺10个氨基酸人工合成的多肽激素,能促使动物垂体前叶释放促黄体素(LH)和促卵泡素(FSH)。经我厂多年的临床应用说明,

用于母猪、母羊、兔子的超数排卵,效果十分显著,用于母猪可平均提高每窝多产1.5--2头;用于山羊双胎率明显增加,绵羊可增加产仔数量,兔子超数排卵。

【作用用途】用于促进卵泡成熟、超数排卵,提高受胎率和胚胎早期成活率。

【用法用量】临用前,用2-5毫升的专用配套稀释液将本品充分溶解,肌肉注射。

1、母猪提高产仔率:母猪正常发情后第二天下午注射本品1瓶(15μg),注射后的第二天上、下午各配种一次,按此操作,可提高产仔率。

2、母羊增加双胎率:母羊正常发情后立即肌注本品。(如未发情,可用三合激素每只0.5ml-1ml先催情)。

3、兔子的超数排卵:用量每只0.2---0.5μg。

【注意事项】(1)使用本品后一般不能再用其他类激素。

(2)本品要现用现配,配制好的药液应及时用完。

【不良反应】暂无规定。

【休药期】暂无规定。

【规格】15μg

【包装规格】15μg/支。

【贮存】遮光,密闭,在凉暗处保存。

【有效期】三年

【批准文号】兽药字(2007)110202656

【生产企业】杭州动物药品厂

宫复康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宫炎清溶液

英文名称:Cresulfodehyde Polycomdensate Solution

汉语拼音:Gong Fu Kang

【主要成份】磺酸间甲酚与甲醛缩合物的水溶液。

【性状】本品为红棕色澄明溶液。

【作用机理】本品为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其性能经多项测定(如药效学的研究,包括理化特性、抑菌试验、对子宫平滑肌收缩强度的测定、血浆中的性腺激素可能受影响的测定;毒理学的研究,包括药物的安全试验、子宫内膜的细胞学检查;临床试验等)安全有效。尤其是本品作为子宫腔消炎防腐的专用药品对子宫内膜炎的各种病原菌有强大的广谱杀灭作用,效果明显;同时能增强子宫收缩,促使

宫腔内积液、污物排出;并具有收敛作用,减少宫腔内膜渗出液的分泌,加速遭受炎症损伤的粘膜复原。

【用法用量】对猪、牛、羊及其他动物的急慢性子宫内膜炎有特别疗效。广泛用于子宫内膜炎、子宫颈炎、阴道炎、尿生殖道弧菌病、滴虫病等引起的不孕症;适用于阴道损伤、阴道出血、产后子宫炎、胎衣不下、产后子宫蓄脓、子宫驰缓、急性乳房炎、外科脓疮等。安全有效、无耐药性。

【用法用量】用法:宫腔灌注。折开本品倒入装有100ml配套溶液的瓶内摇均,接上宫腔灌注导管,将药液挤注到子宫即可。1、治疗母猪、奶牛脓性子宫内膜炎:用本品2ml稀释成100ml溶液灌入宫腔,经10分钟脓液即排出。每日1次,3~5天为1疗程,对于顽固性的炎症,一个疗程不愈,间隔5天再用药一疗程。

2、治疗子宫积脓、产后子宫弛缓:用本品4ml稀释成100ml灌入宫腔。产后子宫弛缓用药1次即可;子宫积脓每日1次,共3~5次。

3、治疗胎衣不下:把本品4毫升稀释成100ml溶液灌入宫腔,每日1次,直至完排出。

4、急性乳腺炎:在发病的当天即用1%的稀释溶液50ml用通奶针注入患乳的叶乳池,轻轻按摩,使药液在乳房内充分扩散即可。每日用药2次。

5、脓疮:用本品2ml折开后,倒入装有100ml配套溶液的瓶内摇匀,冲洗。

6、预防:用本品2毫升(1支),以100毫升专用稀释液稀释,摇匀,猪产后第2天宫腔灌注一次即可。奶牛产后第5天和第7天,各灌注1次,在整个产褥期内子宫极少发生感染。

【注意事项】本吕可与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同时应用。不得与纺织品与皮革制品接触。配套灌注器具,每次使用后,应洗净晾干,洁净保存备用。

【休药期】弃奶期7天。

【规格】2ml (100g:36g)

【储藏】遮光、密封保存。

【保质期】2年。

注射用促排卵素2号

【兽药名称】

通用名:注射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2

商品名:注射用促排卵素2号

汉语拼音:zhusheyong cuhuangtisu shifang jisu A2

英文名:Luteinizing Hormone Releasing Hormone A2 for Injection

【主要成份】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2。

【性状】本品为白色冻干块状物或粉末。

【药理作用】本品能促使动物垂体前叶释放促黄体素(LH)和促卵泡素(FSH),兼具有促黄体素和促卵泡素作用。

【作用用途】激素药。用于治疗奶牛排卵迟滞、卵巢静止、持久黄体、卵巢囊肿及早期妊娠诊断;也可用于鱼类催情诱发排卵。

【用法用量】肌内注射:一次量,奶牛排卵迟滞:输精的同时肌内注射12.5ug~25ug;卵巢静止25ug。每日一次,可连用1~3次,总剂量不超过75ug。持久黄体或卵巢囊肿:25ug,每天一次,可连续注射1~4次,总剂量不超过100ug,早期妊娠诊断:配种后5~8天,12.5~25ug,35天内无重复发情判为已妊娠。腹腔注射(雌鱼):一次量,每1kg体重草鱼5ug;二次量,每1kg体重,鲢、鳙5ug,第一次1ug,12小时后注射余量;三次量,第一次提前15日左右每尾注射1.0~2.5ug,第二次每1kg体重2.5ug,20小时后每1kg体重5ug和鱼脑垂体1~2mg。鱼类催产时雄鱼剂量比雌鱼少一半。

【不良反应】无。

【注意事项】使用本品后一般不能再用其他类激素。

【休药期】暂无规定。

【规格】25ug

【包装规格】25ug /支,10支/盒。

【贮存】遮光,密闭,在凉暗处保存。

【有效期】2年

【批准文号】兽药字(2007)110202086

【生产企业】杭州动物药品厂

氯前列醇钠注射液

【兽药名称】

通用名:氯前列醇钠注射液

汉语拼音:lüqianliechunna Zhusheye

英文名:Cloprostenol Sodium Injection

【主要成份】氯前列醇钠(C22H29C1O6)

【性状】本品为无色的澄明液体。

【药理作用】本品为人工合成的前列腺素F2a同系物。具有强大的溶解黄体作用,能迅速引起黄体消退,并抑制其分泌;对子宫平滑肌也具有直接兴奋作用,可引起子宫平滑肌收缩,子宫颈松弛。

对性周期正常的动物,治疗后通常在2~5日内发情。在妊娠10~150日的怀孕牛,通常在注

射用药物后2~3日出现流产。

【作用用途】本品属前列腺素药。有溶解黄体的作用,主要用于控制母牛周期发情和怀孕母猪诱导分娩。

也可用于妊娠猪、羊的同期分娩,以及治疗产后子宫复原不全、胎衣不下,子宫内膜炎和子

宫蓄脓等。

【用法用量】肌内注射:一次量,牛0.2~0.3mg;猪妊娠第112~113日,0.05~0.1mg。

【注意事项】(1)不需要流产的妊娠动物禁用。

(2)因药物可诱导流产及急性支气管痉挛,因此妊娠妇女和患有哮喘及其他呼

吸道疾病的人员操作时应特别小心。

(3)本品易通过皮肤吸收,不慎接触后应立即用肥皂和水进行清洗。

(4)不能与非类固醇类抗炎药(例:扑热息痛、安替比林、氨基比林、安乃近、水杨酸

钠、阿司匹林、消炎痛等)同时应用。

【不良反应】在妊娠5个月后应用本品,动物出现难产的风险将增加,且药效下降。

【休药期】牛、猪1日。

【规格】2ml:0.2mg

【贮藏】密闭,凉暗处保存(即指避光并不超过20℃)。

【包装规格】2ml:0.2mg/支, 10支/盒

【有效期】二年

【批准文号】

【生产企业】杭州动物药品厂

雌性激素(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液)

【兽药名称】

通用名: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液

商品名:雌性激素注射液

汉语拼音:Benjiasuan Ci’erchun Zhusheye

英文名:Estradiol Benzoate Injection

【主要成份】苯甲酸雌二醇。

【性状】本品为淡黄色的澄明油状液体。

【药理作用】雌二醇能促进雌性器官和副性征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引起子宫颈粘膜细胞增大和分泌的增加,阴道粘膜增厚,促进子宫内膜增生和子宫平滑肌张力,本品对骨骼系统也有影响,能增加骨骼钙盐沉积,加速骨骺闭合和骨的形成,并有适度促进蛋白质合成,以及增加水、钠潴留的作用。

另外,雌二醇还能影响来自垂体腺的促性腺激素的释放,从而抑制泌乳、排卵,以及雄性激素的分泌。

【作用用途】本品为性激素类药,用于发情不明显动物的催情及胎衣、死胎排除。

【用法用量】肌内注射,一次量,马10-20mg;牛5-20mg;羊1-3mg;猪3-10mg;犬0.2-0.5mg。

【不良反应】(1)在犬、猫等小动物,可引起血液恶病质,多见于年老动物或大剂量应用时。起初血小板和白血球增多,但逐渐发展为血小板和白血球下降。严重时可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

(2)可引起囊性子宫内膜增生和子宫蓄脓;

(3)使牛发情期延长,泌乳减少。治疗后可出现早熟、卵泡囊肿。

上述作用多因过量应用所致,调整剂量可减轻或消除这些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1)妊娠早期的动物禁用,以免引起早产或胎儿畸形;

(2)可以作治疗用,但不得在动物食品中检出。

【休药期】28日,弃奶期7日

【规格】2ml:4mg

【包装规格】2ml:4mg /支10支/盒

【贮存】遮光,密闭保存

【有效期】二年

【批准文号】兽药字(2007)110202511

【生产企业】杭州动物药品厂

母猪配种前后的饲养管理

1、母猪初配年龄与体重。小母猪性成熟年龄是,地方品种一般在3~4月龄开始发情,国外及培育品种一般在6~7月龄开始发情。但实践表明,母猪初配时的体重,对仔猪成活率与仔猪断奶重的影响较大。一般母猪初配体重大,繁殖成绩好。所以母猪的初配一般要在母猪的第三~四个情期时较好,这样小母猪的初配年龄为6~8月龄,体重达75公斤左右;国外及培育品种的初配年龄为8~10月龄,体重达90~100公斤较适宜,过早配种,对后续繁殖不利。

2、改善饲养管理。对经产及后备母猪实行短期优饲,即在母猪配种前0.5~1个月短期加料1.5~2.5公斤或增加营养,有利于增加产仔数或提高卵子质量。

3、限制饲养。对体况过肥的母猪,应实行限制饲养,减少或不喂精料,多喂青饲料,增加运动,让母猪掉膘恢复至种用体况,有助于提高繁殖力。

4、诱导刺激发情。对体况正常而不发情的母猪,可调换圈舍,增加户外运动等以改变原有的神经反射促进发情;与正常发情的母猪合圈饲养,通过发情母猪爬跨等刺激诱使发情;用性欲强的公猪每天与之接触刺激发情等。

5、乳房按摩。在每侧乳房的两侧前后反复按摩,或在每侧乳房周围用5个手指捏摩,可促使排卵。

6、药物催情。用孕马血清或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对待配母猪处理,促使适时发情。对患有子宫炎或阴道炎的母猪,需要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7、准确判定母猪发情,适时进行配种。地方品种的母猪发情表现明显,但外引品种多数发情时不减食不鸣叫,应注意观察阴户是否肿胀以及阴道是否流粘液等征状,及时用公猪试情,在母猪接受“压背反射”后1~2天进行配种。一般在首次配种后的4~12小时再配种一次,可以提高受胎率及产仔数。

8 及时作好配种记录。

细胞因子详解

捋捋让人迷惑的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是一类调节蛋白或者糖蛋白,他们的分类现在还不是完全清楚。他们通过结合细胞表面的特定受体,激发细胞内信号通路起作用。 白细胞组成了免疫和炎症系统,大多数细胞因子作用于白细胞或者由白细胞表达,他们在免疫和炎症反应中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实际上,一些免疫抑制和抗炎作用的药物就是通过调节这些细胞因子的表达起作用的。 细胞因子由特定的细胞表达并分泌到胞外,结合细胞表面的细胞因子受体后激活细胞内信号 传导通路 细胞因子分类 细胞因子最早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被提出,它当时被认为是一种多肽因子,可以调控细胞分化和免疫系统。干扰素(IFNs)和白介素(ILs)是主要的多肽家族,在当时细胞因子主要指这两类家族。 起初细胞因子的分类主要是根据分泌该因子的细胞类型或者细胞因子初次被发现时的生物活性。然而这些分类方法现在看来都不够准确,无法满足后期的分类需求。最近,根据细胞

因子一级,二级和三级结构的分析,可以将大多数的细胞因子分为6大家族。因此,根据分类方式的不同,某些细胞因子会有多个名称。 表1:细胞因子根据结构分类结果 细胞因子家族成员 ‘β-Trefoil’ cytokines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s Interleukin-1 Chemokines Interleukin-8 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s ‘Cysteine knot’ cytokines Nerve growth factor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s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EGF family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αHaematopoietins Interleukins 2–7, -9, -13 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Leukaemia inhibitory factor Erythropoietin Ciliaryneurotrophic factor TNF family Tumour necrosis factor-α and –β

激素的分类

激素的分类及其生理作用 植物激素是指植物细胞接受特定环境信号诱导产生的、低浓度时可调节植物生理反应的活性物质。它们在细胞分裂与伸长、组织与器官分化、开花与结实、成熟与衰老、休眠与萌发以及离体组织培养等方面,分别或相互协调地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与分化。这种调节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可通过使用外源激素或人工合成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浓度与配比变化,进而改变内源激素水平与平衡来实现。 传统的植物激素有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脱落酸、乙烯,新公认的包括油菜素甾醇,还有独脚金甾醇、水杨酸、茉莉酸等等。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很多,但根据其来源、作用方式、应用效果等大体分为以下几类: 1.生长素类 生长素(auxin)是一类含有一个不饱和芳香族环和一个乙酸侧链的内源激素,国际通用的是吲哚乙酸(IAA)。 生长素类是农业上应用最早的生长调节剂。最早应用的是吲哚丙酸(indole propionic acid,IPA)和吲哚丁酸(indole butyric acid,IBA),它们和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 acid,IAA)一样都具有吲哚环,只是侧链的长度不同。以后又发现没有吲哚环而具有萘环的化合物,如α-萘乙酸(α-naphthalene acetic acid,NAA)以及具有苯环的化合物,如2,4-二氯苯氧乙酸(2,4-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2,4-D)也都有与吲哚乙酸相似的生理活性。另外,萘氧乙酸(naphthoxyacetic acid,NOA)、2,4,5一三氯苯氧乙酸(2,4,5-tr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2,4,5-T)、4-碘苯氧乙酸(4-iodophenoxyacetie acid,商品名增产灵)等及其衍生物(包括盐、酯、酰胺,如萘乙酸钠、2,4-D丁酯、萘乙酰胺等)都有生理效应。目前生产上应用最多的是IBA、NAA、2,4-D,它们不溶于水,易溶解于醇类、酮类、醚类等有机溶剂。 生长素类的主要生理作用为促进植物器官生长、防止器官脱落、促进坐果、诱导花芽分化。在园艺植物上主要用于插枝生根、防止落花落果、促进结实、控制性别分化、改变枝条角度、促进菠萝开花等。生长素具有双重性,不仅能促进植物生长,也能抑制植物生长。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过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植物生长。2,4-D曾被用做选择性除草剂。 2.赤霉素类 赤霉素种类很多,赤霉素普遍存在于植物界中,至今已发现的赤霉素(GA)达126种,按发现的先后次序分别命名为GA1,GA2,GA3,……都是以赤霉烷(gibberellane)为骨架的衍生物。赤霉素分布在生长比较旺盛的部位。(如嫩叶、根尖、茎端、果实、种子等)赤霉素类主要的生理作用是促进植物雄花的形成、单性结实、茎的延长、侧枝生长、种子发芽、果实生长等;抑制植物的成熟、侧芽休眠、衰老、块茎的形成等。 3.细胞分裂素类 细胞分裂素类是以促进细胞分裂为主的一类植物生长调节剂,都为腺嘌呤的衍生物。常见的人工合成的细胞分裂素有:激动素(KT)、6-苄基腺嘌呤(6-benzyl adenine,BA.6-BA)和四氢吡喃苄基腺嘌呤(tetrahydropyranyl benzyladenine,又称多氯苯甲酸,简称PBA)等。有的化学物质虽然不具有腺嘌呤结构,但也具有细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如二苯基脲(diphenyluea)。在园艺生产上应用最广的是激动素和6-苄基腺嘌呤,使用时先用少量酒精溶解,再用清水稀释。激动素在酸液中易受破坏,配制时应加入少量的碱。 细胞分类素类主要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诱导芽分化、促进地上器官分化、侧芽发育、种子发芽、果实生长等;抑制不定根、侧根的形成;消除顶端优势、抑制器官衰老、增加坐果和改善果实品质等。

植物激素的种类及作用特点

植物激素---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及特点 植物生长调节剂(plant growth regulator)是指人工合成(或从微生物中提取)的,由外部施用于植物,可以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非营养的化学物质。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很多,但根据其来源、作用方式、应用效果等大体分为以下几类: 1.生长素类 生长素类是农业上应用最早的生长调节剂。最早应用的是吲哚丙酸(indole propionic acid,IPA)和吲哚丁酸(indole butyric acid,IBA),它们和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 acid,IAA)一样都具有吲哚环,只是侧链的长度不同。 以后又发现没有吲哚环而具有萘环的化合物,如α-萘乙酸(α-naphthalene acetic acid,NAA)以及具有苯环的化合物,如2,4-二氯苯氧乙酸(2, 4-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2,4-D)也都有与吲哚乙酸相似的生理活性。 另外,萘氧乙酸(naphthoxyacetic acid,NOA)、2,4,5一三氯苯氧乙酸(2,4,5-tr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2,4,5-T)、4-碘苯氧乙酸(4-iodophenoxyacetie acid,商品名增产灵)等及其衍生物(包括盐、酯、酰胺,如萘乙酸钠、2,4-D 丁酯、萘乙酰胺等)都有生理效应。目前生产上应用最多的是IBA、NAA、2,4-D,它们不溶于水,易溶解于醇类、酮类、醚类等有机溶剂。生长素类的主要生理作用为促进植物器官生长、防止器官脱落、促进坐果、诱导花芽分化。在园艺植物上主要用于插枝生根、防止落花落果、促进结实、控制性别分化、改变枝条角度、促进菠萝开花等。 2.赤霉素类 赤霉素种类很多,已发现有121种,都是以赤霉烷(gibberellane)为骨架的衍生物。商品赤霉素主要是通过大规模培养遗传上不同的赤霉菌的无性世代而获得的,其产品有赤霉酸(GA3)及GA4和GA7的混合物。还有些化合物不具有赤霉素的基本结构,但也具有赤霉素的生理活性,如长孺孢醇、贝壳杉酸等。目前市场供应的多为GA3,又称920,难溶于水,易溶于醇类、丙酮、冰醋酸等有机溶剂,在低温和酸性条件下较稳定,遇碱中和而失效,所以配制使用时应加以注意。赤霉素类主要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防止离层形成、解除休眠、打破块茎和鳞茎等器官的休眠,也可以诱导开花、增加某些植物坐果和单性结实、增加雄花分化比例等。 3.细胞分裂素类 细胞分裂素类是以促进细胞分裂为主的一类植物生长调节剂,都为腺嘌呤的衍生物。常见的人工合成的细胞分裂素有:激动素(KT)、6-苄基腺嘌呤(6-benzyl adenine,BA.6-BA)和四氢吡喃苄基腺嘌呤(tetrahydropyranyl benzyladenine,又称多氯苯甲酸,简称PBA)等。有的化学物质虽然不具有

细胞因子及分类

细胞因子的基本概念与种类 2008-11-19 13:38 【大中小】 细胞因子(CK)是由活化免疫细胞和非免疫细胞(如某些基质细胞)合成分泌的能调节细胞生理功能、参与免疫应答和介导炎症反应等多种生物学效应的小分子多肽或糖蛋白,是不同于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的又一类免疫分子。 根据来源最初将活化淋巴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称为淋巴因子(LK),将单核-吞噬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称为单核因子(MK)。目前根据功能,可将细胞因子粗略分为以下6类: 1.白细胞介素 白细胞介素(IL)简称白介素,最初被定义为由白细胞产生,在白细胞间发挥作用的细胞因子。虽然后来发现它们的产生细胞和作用细胞并非局限于白细胞,但这一名称仍被沿用。 目前已报道的白细胞介素有18种,摘要列表如下: 2.干扰素(IFN) 干扰素是最先发现的细胞因子,因其具有干扰病毒感染和复制的能力故称为干扰素。根据来源和理化性质,可将干扰素分为α、β和γ三种类型。IFN-α/β主要由白细胞、成纤维细胞和病毒感染的组织细胞产生,称为Ⅰ型干扰素。IFN-γ主要由活化T细胞和NK细胞产 生,称为Ⅱ型干扰素。 丙型干扰素生物学性能比较详见下表: 3.肿瘤坏死因子(TNF) 肿瘤坏死因子是一类能引起肿瘤组织出血坏死的细胞因子。1975年Garwell等将卡介苗注射给荷瘤小鼠,两周后再注射脂多糖,结果在小鼠血清中发现一种能使肿瘤发生出血坏死的物质,称为肿瘤坏死因子。肿瘤坏死因子分为TNF-αTNF-β两种,前者主要由脂多糖/卡介苗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产生,亦称恶病质素;后者主要由抗原/有丝分裂原激活的T细胞产生,又称淋巴毒素。TNF-α/β为同源三聚体分子,主要生物学作用如下: (1)对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有生长抑制和细胞毒作用; (2)激活巨噬细胞、NK细胞,增强吞噬杀伤功能,间接发挥抗感染、抗肿瘤作用; (3)增强T、B细胞对抗原和有丝分裂原的增生反应,促进MHC-Ⅰ类分子表达,增强 Tc细胞杀伤活性; (4)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粘附分子和分泌IL-1、IL-6、IL-8、CSF等细胞因子促进炎 症反应发生; (5)直接作用或刺激巨噬细胞释放IL-1间接作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 (6)引起代谢紊乱,重者出现恶病质。 4.集落刺激因子(CSF)

细胞因子的作用特点

细胞因子的作用特点 目前发现并正式命名的细胞因子有数十种,每种细胞均有其独特的、起主要作用的生物学活性。尽管种类繁多、产生细胞和作用细胞多样、生物学活性广泛、发挥作用的机制不同,但众多的细胞因子具有以下共同的特性: 1.天然细胞因子是由细胞产生的正常的静息或休止(resting)状态的细胞必须经过激活后才能合成和分泌细胞因子。通常是由抗原、丝裂原或其它刺激物激活免疫细胞和相关细胞,6~8小时后细胞培养上清中即可检测出细胞因子,于24~72小时期间细胞因子水平最高。但是有些细胞株不需外源刺激就可以自发地分泌某些细胞因子。 2.细胞因子的产生和作用具有多向性(pleiotropism)即单一刺激如抗原、丝裂原、病毒感染等可使同一种细胞分泌多种细胞因子,而一种细胞因子由多种不同类型的细胞产生可作用于多种不同类型的靶细胞。 3.细胞因子的合成和分泌过程是一种自我调控的过程通常情况下,细胞因子极少储存,即不以前体形式贮存在细胞内,而是经过适当刺激后迅速合成,一旦合面后便分泌至细胞外以发挥生物学作用,刺激消失后合成亦较快地停止并被迅速降解。 4.为低分子量的分泌型蛋白质常被糖基化。分子量大小不等,大多数为15~30kD,小者仅8~10kD,一般不超过80kD。 5.细胞因子需与靶细胞上的高亲和力受体特异结合后才发挥生物学效应。 6.生物学效应极强细胞因子在pM(10-12M)水平就能发挥显著的生物学效应。这与细胞因子与靶细胞表面特异性受体之间亲和力极高有关,其解离常数在10-12~10-10M之间。 7.单一细胞因子可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但多种细胞因子也常具有某些相同或相似的生物学活性。 8.主要参与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影响反应的强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涉及到感染免疫、肿瘤免疫、自身免疫、移植免疫等诸多方面。 9.以非特异性方式发挥生物学作用且不受MHC限制。

激素定义、分类、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副作用

激素定义、分类、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副作用 广义定义:激素类药物就是以人体或动物激素(包括与激素结构、作用原理相同的有机物)为有效成分的药物。狭义定义:通常,在医生口中的“激素类药物”一般情况下在没有特别指定时,是“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简称。其他类激素类药物,则常用其分类名称,如“雄性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等。 1 分类 激素类药物可以分为: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去甲肾上腺激素、孕激素、雌激素、雄激素等。 该类药物常见使用方式:静脉使用、口服、外用及其他。常见剂型:注射粉针、水针、胶囊、片剂、霜剂、膏剂、气雾剂。 依不同方法分类若按药物类别来划分,共可分为以下五类: 1、肾上腺皮质激素类:包括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 2、性激素类:包括雌激素类.孕激素类.雄激素类.同化激素类.促性腺激

素类 3、甲状腺激素类:包括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类. 4、胰岛素类: 包括长效胰岛素类.中效胰岛素类.短效胰岛素类. 5、五垂体前叶激素类:包括生长激素类.生长抑素类.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及类似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类. 其中,第一类,肾上腺皮质激素类,是指肾上腺皮质部分泌多种激素的总称。 肾上腺是位于肾脏上面的一个内分泌腺体,左、右各一,重约5g,左肾上腺近似半月形,右肾上腺呈三角形。肾上腺可划分为皮质部分与髓质部分。其中,皮质部分分泌三大类激素:盐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及少量性激素。所以,男性也会分泌雌性激素,女性也会分泌雄性激素。分泌紊乱时,会导致第二性征紊乱。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若按种类划分: (1)盐皮质激素:由皮质的球状带合成分泌,以醛固酮和去氧皮质酮为代表,对水盐代谢有一定的影响,故称盐皮质激素。较少用于药物。 (2)糖皮质激素类:由皮质的束状带合成和分泌,主要影响糖和蛋白质等代谢,且能对抗炎症反应,而对水盐代谢影响较小,临床应用较广。主要药物以氢化可的松为代表,一般所说的“皮质激素”即指这一类。人工合成的糖皮质激素类药,比天然激素具有的抗炎作用更强,对水盐代谢影响更小的优点,因而在应用上更为重要。常用的药有泼尼松、氢化泼尼松和氟美松。

4知识讲解_激素调节(一)激素种类

激素调节(一):激素种类 【学习目标】 1、分析并了解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培养科学实验的分析推理能力。 2、明确人和动物体内的激素种类和作用(重点)。 【要点梳理】 要点一、有关促胰液素发现史中的实验设计 (1)两个实验都体现了科学发现的一般过程: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2)都遵循实验的科学原则:设置对照实验和控制单一变量。 要点二、动物激素的种类和生理作用 1.内分泌腺与外分泌腺 外分泌腺是有导管的,腺细胞的分泌物进入导管,通过导管排到腺体外,如胰腺的外分泌部、唾液腺、汗腺等。内分泌腺是没有导管的腺体,其腺细胞的分泌物直接进入血液,通过血液运输到其他的器官并在那里发挥效应,如胰腺的内分泌部——胰岛,还有甲状腺、垂体等。 要点诠释: (1) 动物激素指由内分泌腺的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高效能的生物活性物质,经组织液或血液传递而发挥其作用的特殊的化学物质。动物的激素是由特殊的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产生并分泌的。这些细胞叫做内分泌细胞,它们往往聚集形成器官,我们称之为内分泌腺,例如肾上腺和甲状腺等。 (2)消化系统中分泌唾液的唾液腺不是内分泌腺,而是外分泌腺的一种。外分泌腺有很多种,比如汗腺分泌汗液、消化腺分泌消化酶等,被分泌的物质通过外分泌腺的管道排出;与外分泌腺不同的是,内分泌腺没有管道,分泌的激素直接通过体液进入血液循环,在通过血液循环分布到全身。 (3)需要我们注意的是,有很多器官比较复杂,既有内分泌腺的功能,又有外分泌腺的功能。比如胰腺可以分泌至少两种激素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然而,内分泌细胞只占胰腺总细胞的1%一2%,剩下的细胞都是具有外分泌功能的细胞,通过胰管把分泌的消化酶导入小肠。 2.人体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

激素分泌的调节;动物激素的种类、作用和特点

第5讲动物激素调节及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考点一动物激素的种类、作用及特点 【知识梳理】 1. 促胰液素的发现 (1)写出序号代表的物质或结构 ①,②,③。 (2)参与上述过程的调节方式是。 2. 激素调节:由(或细胞)分泌的进行的调节。 3. 激素调节的特点 (1);(2)通过运输;(3)作用于。 4. 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 (1)给人工养殖的雌、雄亲鱼注射促性腺激素类似物,促进亲鱼的卵和精子的成熟,从而进行人工授精。 (2)让蝌蚪发育为一只小青蛙的原理:甲状腺激素有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3)阉割催肥的原理:割除牲畜生殖腺,使其不具有性行为和生殖能力,易驯养,利育肥。 (4)给牲畜注射生长激素以促进生长,缩短生长周期。 【思维辨析】 1.判断下列有关激素的种类、作用等叙述的正误。 (1)小肠黏膜中的一些细胞具有分泌功能。() (2)胰高血糖素可为靶细胞提供能量。() (3)人在恐惧、紧时,在脏神经的支配下,肾上腺髓质释放的肾上腺素增多,该激素可作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故肾上腺素作用的靶器官包括心脏。()(4)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如果淡水鱼不排卵,可将同种性成熟鱼的垂体提取液注射到雌鱼体,促进其排卵。这一方法主要是利用了垂体细胞合成的促性腺激素。() 2.补充完整下表中人体中重要激素作用的靶器官或靶细胞。

激素名称靶器官(或靶细胞) 甲状腺激素几乎全身组织细胞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 抗利尿激素 胰岛素几乎全身组织细胞 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于 【深化探究】 1. 常见动物激素的种类及作用 2. 激素的化学本质 (1)多肽和蛋白质类激素:促激素释放激素、、促激素、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等。 (2)氨基酸衍生物:、肾上腺素。 (3)固醇类激素:。 【命题视角】 1.关于人体激素和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激素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B.酶可以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C.高效性是酶的重要特性之一 D.激素与靶细胞结合可影响细胞的代 2.(2015·全国卷Ⅱ)甲状腺激素是人体中的重要激素。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雌激素分类

(1)天然雌激素类:包括雌二醇(E2)、雌酮(E0)、雌三醇(E3)。 (2)半合成雌激素类:如炔雌醇、尼尔雌醇等。 (3)合成雌激素类:如己烯雌酚等。 非甾体类合成雌激素:乙烯雌酚甾体类合成雌激素:EE、尼尔雌醇天然雌激素:大豆异黄酮、葛根异黄酮、林蛙油 选择性作用于靶组织的激素:利维爱(7-异甲基炔诺酮) 雌激素临床常用药物 雌性激素是一类18碳的甾体化合物,常用的女性激素有以下几类:1.天然雌激素:雌二醇(其它名称有:爱美特,妇舒宁,康美华,诺坤复,欧适可, 求偶二醇,松奇,更乐,意泰丽,周效,伊司乐,伊尔,苯甲酸女性双酮,爱斯妥) 雌三醇(其它名称有:欧维婷,伊斯娇,伊特乐) 2.雌激素合成衍生物:炔雌酮(乙炔雌二醇)。 3.全合成雌激素:己烯雌酚(其它名称有:雌性素,人造求偶素,乙底酚,) 另外有:尼尔雌醇(其它名称有:雌三醚,雷塞,维尼安,戊炔雌醇) 普罗雌烯(其它名称有:更宝芬,甲丙雌二醚,露芬,普罗雌醚,伍天舒)结合雌激素(其它名称有:倍美力,普瑞马林,共轭雌激素,混合雌激素) 4.经皮好雌激素雌二醇凝胶:少有副作用的原因是直接皮肤吸收

雌激素类药物 种类和制剂 1.天然雌激素 体内分泌的天然雌激素为雌二醇、雌酮及雌三醇。目前,国内临床常用的雌激素多为其衍生物,如苯甲酸雌二醇等。它们在机体内的代谢过程与天然雌激素类似。 (1)苯甲酸雌二醇(estradiol benzoate);为雌二醇的苯甲酸酯。作用时间较长,可维持2~3日,是目前最常用的雌激素之一,为油溶剂,仅供肌肉注射。针剂有1mg/支、2mg/支两种。 (2)戊酸雌二醇(estradiol valerate):为雌二醇的戊酸酯。是长效雌激素制剂,肌注后缓慢释放,作用维持时间2~4周。针剂有5mg /支、10mg/支两种。 (3)环戊丙酸雌二醇(estradiol cypionate):为雌二醇的环戊丙酸酯。也是长效雌激素制剂,作用比戊酸雌二醇强而持久,维持时间3~4周以上。针剂有1mg/支、2mg/支及5mg/支三种,供肌肉注射。 (4)雌三醇(estriol):雌激素活性微弱。口服片剂有lmg/片、5mg /片;针剂为10mg/支。局部用有10%鱼肝油制剂。 2.半合成雌激素制剂 (1)炔雌醇(ethinyl-estradiol,EE):为口服强效雌激素,作用约为己烯雌酚的20倍。口服片剂有0.0125mg/片、0.05mg/片。(2)尼尔雌醇(nylestriol):为雌三醇的衍生物,为口服长效雌激素。口服片剂有lmg/片、2mg/片、5mg/片。

激素的种类与使用

氯前列醇注射液 【通用名】氯前列醇注射液。 【英文名】Cloprostenol Injection。 【汉语拼音】Lu Qian Lie Chun Zhu She Ye。 【主要成分】氯前列醇。 【性状】本品为无色澄明液体。 【药理作用】对牛、羊、猪等家畜的发情周期功能性黄体,妊娠黄体,持久黄体等具有明显的溶解作用,促使血液中的孕酮浓度降低,调节奶牛、黄牛、水牛、绵羊、山羊、猪等家畜的发情周期;可兴奋妊娠 子宫、非妊娠子宫,对子宫颈肌肉有舒张作用,可改变子宫及输卵管的张力,有利于精子和卵子结合。【作用用途】用于牛、羊的周期发情发情处理,诱发同期发情,集中进行定时人工授精,以及用于家畜 胚胎移植时的供体和受体母畜的同期发情,诱导母猪白天分娩,治疗持久黄体,黄体囊肿,卵泡囊肿等 卵巢疾病;对产后子宫恢复不全,胎衣不下,子宫内膜炎,子宫积脓或积液,胎儿干尸化等子宫疾病进 行辅助治疗。 【用法用量】肌内注射: 1、母牛同期发情,注射一次即可,每头每次用量2~6ml;经产母牛和黄体较大的母牛酌情增加剂量;宫腔用药可减半。 2、供体母牛超数排卵处理,持久黄体,黄体囊肿的治疗及子宫疾病治疗,肌内注射一天两次(早、晚各一次),每头每次6~10ml,或根据兽医治疗方案处理。 3、诱导临产母猪白天产仔,在妊娠112~113天(早上7~9时)注射,每头猪注射2ml,24小时后即会产仔。 4、羊的同期发情处理,山羊0.5ml/只,绵羊0.6~1.0ml/只。 【停药期】牛1日;猪1日。 【规格】2ml:0.2mg。 【包装】10×2ml。 【贮存】遮光、冷处(0~10℃)保存。 【有效期】二年。 注射用促排卵素3号

人与高等动物体内的激素种类、化学本质及生理作用.

人与高等动物体内的激素种类、化学本质及生理作用 二、激素的一般特征如下 1、构成神经-体液调节:激素由内分泌腺直接释放到血液和淋巴中,调节机体的生长发育和代谢速率.一般情况下,内分泌腺都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下进行活动的,在机能上是神经系统的扩展,因此,体液调节又被称为神经-体液调节. 2、具有特异性:某一种激素只能对某一特定的组织或某些特定的代谢过程发挥作用.甚至有的只对某一特定的酶的活性起调节作用.一般把激素能够作用的器官叫做"靶器官"或者"靶细胞". 3、激素只调节生理过程的速率:激素只调节靶器官或靶细胞特定的生理速率,而不能屐某一新的代谢过程,也不向组织提供物质与能量 4、激素具有显著的生物学效应:各种激素在血液中的浓度极微,一般在每100亳升血液中只有几微克甚至几毫微克,但对人与动物体的生理调节作用却非常重大. 三、人与高等动物体内的内分泌腺及所分泌的激素

四、常见的激素分泌不足或过多引起的病症

注: 侏儒症症状:侏儒症患者身材特别矮小,成人往往不足120厘米以下,生长发育迟缓或停滞,躯干、四肢短小,但均称,智力大多正常,而性发育往往停留在发病年龄的水平。 呆小症症状:(1)身体矮小,上身长,下身短,并常伴有四肢骨畸形等。因为甲状腺激素和主长激素一样是长骨生长和骨骼正常发育所必需的因素。(2)表情淡漠,精神呆滞,动作迟缓,智力低下,并常可有耳聋。这主要是由于神经细胞树突与轴突的形成,髓鞘与胶质细胞的生长,神经系统机能的发生、发展,脑的血流供应等,均有赖于适量的甲状腺激素。甲状素激素缺乏则导致这一系列过程的障碍。(3)常伴有体温偏低,毛发稀少,面部浮肿等一系列甲状腺功能低下的一般症状。 水肿症状:成人甲状腺功能不全时,则可引起粘液性水肿。

(完整版)各种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归纳

1、各种植物激素的合成部位、分布及生理功能 激素名称合成的部位存在较多的部位 生理功能 生长素 幼嫩的芽、嫩 叶、发育中的 种子 在各器官中都有分 布,大多集中在生长 旺盛的部位 ①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 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 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②促进子房发育;③促进生根 赤霉素 幼芽、幼根和 未成熟的种 子 普遍存在于植物体 内,主要分布于未成 熟的种子、幼芽、幼 根等幼嫩组织和器 官 ①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株 增高;②解除种子、块茎的休眠并促进萌发; ③诱导α─淀粉酶的形成 细胞分裂素根尖 正在进行细胞分裂 的部位 ①促进细胞分裂;②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 片的衰老;③解除顶端优势,促进侧芽生长 ④促进气孔的开放 脱落酸 根冠和萎蔫 的叶片 普遍存在于植物体 内,将要脱落和进入 休眠的器官和组织 中较多 是最重要的生长抑制剂,①能抑制植物细胞 的分裂和种子萌发;②促进休眠、促进叶和 果实的衰老和脱落;③引起气孔关闭,增加 抗逆性 乙烯 植物体的各 个部位 广泛存在于植物体 内,成熟的果实中含 量最多 ①促进果实成熟;②促进叶片和果实脱落; ③促进气孔关闭;促进侧芽、块茎休眠;④ 促进开花和雌花分化 注意: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这三类是促进生长发育的物质,脱落酸、乙烯这两类则是抑制生长,促进成熟的物质。 2、各植物激素间的相互作用 ⑴生长素与乙烯 生长素的浓度接近或等于生长最适浓度时,就开始诱导乙烯的形成,超过这一点时,乙烯的产量就明显增加,而当乙烯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超过了生长素促进细胞生长的作用时,细胞会横向扩大。 ⑵多种植物激素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细胞因子的定义、生物学功能及分类

细胞因子的定义、生物学功能及分类 关键词:细胞因子白介素干扰素上皮细胞巨噬细胞试剂标准物质北京标准物质网 细胞因子(cytokine)是指由免疫细胞和某些非免疫细胞经刺激而合成、分泌的一类具有生物学效应的小分子蛋白物质的总称。天然的细胞因子由机体内特定细胞常规分泌或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分泌到细胞外间质空间,以旁分泌(paracrlne)、自分泌(autocrlne)或内分泌(endocrine)等方式,参与调节细胞生长、凋亡、分化、抗病毒、免疫成熟等过程。若某种细胞因子的分泌细胞和靶细胞非同一细胞,且二者相邻,则该细胞因子对靶细胞表现出的生物学作用称为旁分泌效应;若某种细胞因子作用的靶细胞与该细胞因子的生产细胞是同一细胞,则该作用方式为自分泌效应:一部分细胞因子能够在分泌后作用于机体远端的靶细胞,这种行为称为内分泌效应。 多数细胞因子为分子量低于25kD的糖蛋白,某些小分子细胞因子的分子量可以低至8kD(如IL-8)。细胞因子通常以单体形式存在,部分细胞因子如IL-12、M-CSF或TGF-β等以二聚体形式发挥牛物学作用。 在细胞因子的靶细胞表面,通常存在可以与细胞因子具有高亲和性和特异性的受体蛋白分子,经与细胞因子结合后,激发细胞内信号系统,实现细胞因子对靶细胞的调节作用。某些细胞因子在不同种类细胞表面,有多种受体蛋白分子,通过与不同细胞表面受体的结合,实现对多种类型细胞的特异性调节作用。 细胞因子曾经被用于定义一类免疫调节剂,比如白介素(IL)或干扰素(mterferon),但是,如何区分细胞因子和具有类似功能的一类分子——激素(荷尔蒙,hormone)一直是科学家研究的问题。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发现,相较于激素,细胞因子具有更强的生物学活性。典型的蛋白类激素,循环浓度通常在nM(10-9M)级,而pM(10-12M)级别的细胞因子(如IL-6)即可对靶细胞产生显著的调节作用。此外,可以分泌细胞因子的众多细胞类型和数量,也是细胞因子区别于激素的一个显著特征。例如,包括内皮细胞、上皮细胞、巨噬细胞在内的多种真核细胞均可分泌IL-1、IL-6和TNF-α;而激素的分泌则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如胰岛素主要由胰腺分泌)。 细胞因子种类众多,经过几十年的研究,根据功能的相关性,将细胞因子分为以下几类:白细胞介素(IL)、肿瘤坏死因子(TNF)、干扰素(IFN)、集落刺激因子(CSF)、生长因子(GF)和趋化因子(CK)。在正常的生理条件下,体液(如外周血)和组织中的细胞因子在极低的水平维持着机体稳态。而在病理条件下,相关细胞

高中生物必修二 2.2激素调节(一):激素种类 精品讲义

2.2激素调节(一):激素种类 【学习目标】 1、分析并了解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培养科学实验的分析推理能力。 2、明确人和动物体内的激素种类和作用(重点)。 【要点梳理】 要点一、有关促胰液素发现史中的实验设计 要点诠释: (1)两个实验都体现了科学发现的一般过程: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2)都遵循实验的科学原则:设置对照实验和控制单一变量。 要点二、动物激素的种类和生理作用 1.内分泌腺与外分泌腺 外分泌腺是有导管的,腺细胞的分泌物进入导管,通过导管排到腺体外,如胰腺的外分泌部、唾液腺、汗腺等。内分泌腺是没有导管的腺体,其腺细胞的分泌物直接进入血液,通过血液运输到其他的器官并在那里发挥效应,如胰腺的内分泌部——胰岛,还有甲状腺、垂体等。 要点诠释: (1)动物激素指由内分泌腺的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高效能的生物活性物质,经组织液或血液传递而发挥其作用的特殊的化学物质。动物的激素是由特殊的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产生并分泌的。这些细胞叫做内分泌细胞,它们往往聚集形成器官,我们称之为内分泌腺,例如肾上腺和甲状腺等。 (2)消化系统中分泌唾液的唾液腺不是内分泌腺,而是外分泌腺的一种。外分泌腺有很多种,比如汗腺分泌汗液、消化腺分泌消化酶等,被分泌的物质通过外分泌腺的管道排出;与外分泌腺不同的是,内分泌腺没有管道,分泌的激素直接通过体液进入血液循环,在通过血液循环分布到全身。 (3)需要我们注意的是,有很多器官比较复杂,既有内分泌腺的功能,又有外分泌腺的功能。比如胰腺可以分泌至少两种激素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然而,内分泌细胞只占胰腺总细胞的1%一2%,剩下的细胞都是具有外分泌功能的细胞,通过胰管把分泌的消化酶导入小肠。 2.人体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

人体内激素的分泌,种类以及作用(高中)

人体激素的分类及作用 分泌器官激素名称化学本质作用部位生理作用 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 放激素蛋白质垂体 刺激垂体合成并分泌促甲状腺 激素 促性腺激素释放 激素蛋白质垂体 促进垂体合成并分泌促性腺激 素 促肾上腺激素释 放激素蛋白质垂体 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肾上腺 素 抗利尿激素 蛋白质 肾小管、 集合管 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重 吸收 垂体 生长激素 蛋白质全身 促进生长,主要促进蛋白质的 合成和骨的生长 促甲状腺激素蛋白质甲状腺 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发育,调节 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促肾上腺激素蛋白质肾上腺 促进肾上腺的生长发育,调节 肾上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催乳素蛋白质乳腺促进乳腺的发育和乳汁的分泌促性腺激素蛋白质性腺 促进性腺的生长发育,调节性 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胰岛B 细 胞 胰岛素蛋白质全身 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 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 低。 A 细 胞 胰高血糖素多肽肝脏 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 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 升高。 胸腺胸腺素多肽全身促进T淋巴细胞的分化与成 熟,增强T淋巴细胞的功能 睾丸雄性激素固醇全身促进雄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精子的生成,激发并维持雄性的第二性征 卵巢雌性激素固醇全身 促进雌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卵 细胞的生成,激发并维持雌性 的第二性征和正常的性周期孕激素固醇卵巢、乳腺 促进子宫内膜和乳腺的生长发 育,为受精卵着床和泌乳准备 条件 肾上腺髓 质肾上腺素氨基酸的衍 生物 全身 提高多种组织的兴奋性,加速 代谢;增强心脏的活动,使血 管收缩,血压上升;促进肝糖 原分解,使血糖升高。 甲状腺甲状腺激素氨基酸的衍 生物全身 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 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高中生物动物激素分类解读知识点小结

高中生物动物激素分类解读知识点小结一、动物激素分类表

二、各内分泌腺及分泌的主要激素 1.下丘脑:合成下丘脑调节性多肽(HRP),包括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LRH)。 2.垂体:由垂体合成并分泌的激素有四类:一是促激素,包括促甲状腺激素(TSH)、促性腺激素(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二是生长激素(GH);三是催乳素(PRL);四是黑素细胞激素(MSH);下丘脑合成由垂体释放的激素有催产素和加压素两种。 3.甲状腺:甲状腺激素(T4或T3)。 4.肾上腺:分为肾上腺皮质激素和髓质激素,其中皮质激素包括:性激素类(包括雌激素和雄激素)、盐皮质激素(醛固酮、去氧皮质酮)、糖皮质激素(可的松、皮质酮、氢化可的松);髓质激素包括: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两种。 5.胰岛:包括胰岛素(胰岛B细胞分泌)和胰高血糖素(胰岛A细胞分泌)。 6.性腺:睾丸分泌雄激素,卵巢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 三、主要激素的功能及异常症 1.促(甲状腺、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合成与分泌相应的促(甲状腺、性腺、肾上腺皮质)激素,缺乏时表现为对应腺体分泌的激素缺乏症。 2.促(甲状腺、性腺等)激素:促进相应腺体的生长发育,调节相应腺体的激素的合成和分泌,缺乏时表现为对应腺体分泌的激素缺乏症。 3.生长激素:促进生长,主要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幼年时分泌不足会导致侏儒症,幼年时分泌过多导致巨人症,成年时分泌过多导致肢端肥大症。 4.催乳素:促进乳腺腺泡的发育,乳腺的合成与分泌。缺乏时导致乳汁缺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