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电生理的发展简史

神经电生理的发展简史
神经电生理的发展简史

神经电生理的发展

电生理学主要研究组织和细胞的电学特性。通过它们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来探讨它们与各种生理功能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功能单元之间电活动的相互关系等。电生理学的产生和发展从一开始就同电学和电化学研究的进步紧密相关。

对生物电的研究可追溯到公元前三百多年亚里士多德观察到电鳐在捕食时先对水中动物施加震击,使之麻痹。古希腊古罗马人曾用黑电鳐的震击来治疗风痛、头痛。而神经电生理的研究可追溯到1786年,意大利的科学家Luigi Gawani无意中发现,用金属导体连接蛙腿肌肉与神经,肌肉会发生颤抖。他根据这一现象认为,蛙体内存在神经电流体,肌肉内外带有不同性质的电荷。1794年他和他的侄子Aldini又把一条蛙肌直接与相连的神经接触,引起肌肉收缩。Gawani的工作开创了电生理学的新时代。1848年,德国人Du Bois Reyonond 用电流计测量神经传导时的电变化,电表的偏动表明了这种电流方向是正常部位向损伤部位传导。这种现象被称为“负电变化”,证明了神经本原与电的同一性。1850年Helmholtz测定了神经传导速度,他用很简单的实验就测出了蛙的神经传导速度仅为20~30m/s。1902年,德国bernstein采用细胞外记录法对蛙的从骨神经腓肠肌标本作实验,提出的膜学说指出细胞膜两侧带电离子的分布和运动是产生生物电现象的致因,这一学说在1939年以前一直是电生理学的主要理论基础。

伴随着电学和电化学的发展,电生理学的研究也更加精确,1922年Ehanger 与Gasser 将阴极射线示波器应用于生理学研究,这标志着现代电生理学的开始。1939年Hodgkin和Huxley等应用微电极技术进行实验,提出了离子学说,证实了膜学说是关于静息电位产生机制的假说,并对动作电位的产生提出解释和论证。同时,这种细胞膜内记录技术的建立使电生理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电压钳技术得到发展。70年代,膜片钳技术的研究和诱发电位技术也获得广泛的应用,使研究者们在电生理学领域获得了巨大的进步。1976年Neher和Sakman率先使用的膜片钳技术将传统的电生理学方法提高到了可以对单个蛋白质进行研究的分子水平。

根据实验对象的不同,不同的电生理技术都可用来进行离体研究和在体研究。离体研究根据实验材料不同,目前有对脑片的研究,也有对单个神经元的研究。离体脑片的电生理研究在20世纪50至60年代逐渐得到重视。神经细胞的分散培养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技术。离体研究适于研究离子通道、细胞膜特性、简单神经回路的信息传递等,但要知道神经元在整体情况下对外界刺激的真实反应,必须直接进行在体记录,因此在体记录的研究结果更具有科学意义。

信息的传递和整合是神经系统发挥功能的基础,因此,运用神经电生理技术探索神经元的反应特性和神经元对信息传递的调节对神经科学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电生理学也有其局限性,要研究神经元接受信息后如何将信息向细胞内部传递,细胞又对信息发生哪些反应,必须将神经电生理技术与形态学、分子生物学等技术结合起来,才能获得更加全面的认识。

数字神经电生理系统配置及功能

数字神经电生理系统配置及功能 硬件部分: 功能模块及配件 模块功能: ,NET平台、多语言界面(中/英/俄/法/德)、自定个性化操作/回放界面、支持网络数据库、即时查看报告设定条件查找数据、灵活设置多样的采集模板、分析模板(可达到自动采集和自动分析) 基于MS Word的专业报告输出、可设置个性化报告模板适于各种应用 基本EEG采集、存储(支持网络数据库)、检索、分析、回放;多种参数2维(可实时)和3维地形图 实时棘尖波/癫痫活动监测、回放棘尖波/癫痫活动搜索及分析、频谱/趋势图/aEEG及分析; 相关分析/相干分析/小波分析/独立成分分析 导联设置可满足“10-20”和“10-10”系统可包含非EEG导联; 模块功能: 支持实时视频图像与EEG同步采集,可轻松实现双视频

睡眠采集/分析功能 具有EEG、眼动、下颌肌电、心电、腿动、血氧、二氧化碳浓度等采集功能 可完成睡眠分期、心率分析、腿部运动分析、血氧分析、睡眠现象搜索等 各种参数趋势图 模块功能: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模式翻转视觉诱发电位(PVEP)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中/长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MLAEP/LLAEP)、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MP) 体感诱发电位(SSEP)、脊髓诱发(TSEP)、三叉体感诱发(SCEP) 认知电位(P300)、失匹配阴性波(MMN)、伴随负反应(CNV);

模块功能: 神经传导 运动神经传导;感觉神经传导;微移;复合传导;F波;H反射、H反射(成对刺激);重复电刺激;瞬目反射 交感皮肤反应;运动单位数目估算(MUNE);震颤分析;骶骨反射;球海绵体反射; T反射(*);经颅磁刺激(*);*项需另外购买相应的刺激器 定量肌电图 自发肌电:静息、纤颤、束颤、正锐波、肌强直放电、椎体束外刚性、震颤 干扰相分析(IPA):翻转幅度-翻转频率图/表、频谱分析图/表 运动单位分析(MUP):自动MUP采集和手动MUP采集、幅度分布/时限分布/相位分布/时限-幅度分布图表单纤维肌电图(SFEMG)、 巨肌电图 模块功能: 治疗多动症、矫正成瘾等 多用于科研 模块功能: R-R interval; R-R Valsalva; cardio-vascular refiex test 模块功能(此模块必须与脑电图模块和常规诱发电位模块同时配置): 多达21通道的(与脑电图同步)P300、CNV、MMN以及和 长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 视觉诱发电位 诱发电位地形图

神经电生理的发展简史

神经电生理的发展 电生理学主要研究组织和细胞的电学特性。通过它们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来探讨它们与各种生理功能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功能单元之间电活动的相互关系等。电生理学的产生和发展从一开始就同电学和电化学研究的进步紧密相关。 对生物电的研究可追溯到公元前三百多年亚里士多德观察到电鳐在捕食时先对水中动物施加震击,使之麻痹。古希腊古罗马人曾用黑电鳐的震击来治疗风痛、头痛。而神经电生理的研究可追溯到1786年,意大利的科学家Luigi Gawani无意中发现,用金属导体连接蛙腿肌肉与神经,肌肉会发生颤抖。他根据这一现象认为,蛙体内存在神经电流体,肌肉内外带有不同性质的电荷。1794年他和他的侄子Aldini又把一条蛙肌直接与相连的神经接触,引起肌肉收缩。Gawani的工作开创了电生理学的新时代。1848年,德国人Du Bois Reyonond 用电流计测量神经传导时的电变化,电表的偏动表明了这种电流方向是正常部位向损伤部位传导。这种现象被称为“负电变化”,证明了神经本原与电的同一性。1850年Helmholtz测定了神经传导速度,他用很简单的实验就测出了蛙的神经传导速度仅为20~30m/s。1902年,德国bernstein采用细胞外记录法对蛙的从骨神经腓肠肌标本作实验,提出的膜学说指出细胞膜两侧带电离子的分布和运动是产生生物电现象的致因,这一学说在1939年以前一直是电生理学的主要理论基础。 伴随着电学和电化学的发展,电生理学的研究也更加精确,1922年Ehanger 与Gasser 将阴极射线示波器应用于生理学研究,这标志着现代电生理学的开始。1939年Hodgkin和Huxley等应用微电极技术进行实验,提出了离子学说,证实了膜学说是关于静息电位产生机制的假说,并对动作电位的产生提出解释和论证。同时,这种细胞膜内记录技术的建立使电生理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电压钳技术得到发展。70年代,膜片钳技术的研究和诱发电位技术也获得广泛的应用,使研究者们在电生理学领域获得了巨大的进步。1976年Neher和Sakman率先使用的膜片钳技术将传统的电生理学方法提高到了可以对单个蛋白质进行研究的分子水平。 根据实验对象的不同,不同的电生理技术都可用来进行离体研究和在体研究。离体研究根据实验材料不同,目前有对脑片的研究,也有对单个神经元的研究。离体脑片的电生理研究在20世纪50至60年代逐渐得到重视。神经细胞的分散培养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技术。离体研究适于研究离子通道、细胞膜特性、简单神经回路的信息传递等,但要知道神经元在整体情况下对外界刺激的真实反应,必须直接进行在体记录,因此在体记录的研究结果更具有科学意义。 信息的传递和整合是神经系统发挥功能的基础,因此,运用神经电生理技术探索神经元的反应特性和神经元对信息传递的调节对神经科学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电生理学也有其局限性,要研究神经元接受信息后如何将信息向细胞内部传递,细胞又对信息发生哪些反应,必须将神经电生理技术与形态学、分子生物学等技术结合起来,才能获得更加全面的认识。

神经电生理

第十章 神经电生理检查 神经电生理检查是神经系统检查的延伸, 范围包含周围神经和中枢神经的检查,其方法包括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 ,EMG)、神经传导测定、特殊检查、诱发电位(evoked potential ,EP)检查,还包括低频电诊断(low frequency electrodiagnosis):即直流-感应电诊断(Galvanic-Faradic electrodiagnosis)和强度-时间曲线(intensity-time curve)检查等。神经电生理检查在诊断及评估神经和肌肉病变时,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同时也是康复评定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之一。 第一节 概述 从神经电生理的角度来看人体内各种信息传递都是通过动作电位传导来实现的。对于运动神经来说,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刺激了运动神经纤维,冲动又通过神经肌肉接头到达肌肉,从而产生肌肉复合动作电位;对于感觉神经来说,电位是通过刺激感觉神经产生,并且沿着神经干传导;而肌电图分析的是静息状态或随意收缩时骨骼肌的电特征。 一、神经肌肉电生理特性 (一)静息跨膜电位 细胞膜将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隔离开,细胞内液钾离子浓度远远高于氯离子和钠离子浓度,胞内液较胞外液含有更多的负电荷,造成膜内外存在一定的电位差,而且细胞内相对细胞外更负,这种电位差即为静息跨膜电位(resting membrane potential)。人类骨骼肌的静息跨膜电位是-90mV 。在正常情况下,离子流人和流出量基本相等,维持一种电平衡,而这种平衡的维持,需要有钠钾泵存在,所以静息电位,又称为钾离子的电-化学平衡电位。 (二)动作电位 神经系统的各种信息,是通过动作电位传导。在静息期,钾离子可以自由通过细胞膜,钠离子则不能。当细胞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就进行一次去极化,此时,钠离子通道打开,通透性明显提高,钠离子大量流入细胞内使细胞进一步去极化,当钠离子去极化达到临界水平即阈值时,就会产生一个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随后,钾离子通透性增加,而钠离子通透性则逐渐降低,使动作电位突然下降到静息水平,使膜超极化,随后再缓慢回到静息电位水平,完成一个复极化周期,这就形成了动作电位产生的生理基础。轴索处产生的动作电位,沿着轴索向两端扩散,在有髓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只在郎飞结之间跳跃式传播,而在无髓神经纤维上,则是持续缓慢向外扩散。 (三)容积传导 不论神经传导或针电极肌电图,其记录电极所记录到的电位都是细胞内电位经过细胞外体液和周围组织传导而来的,这种传导方式叫容积传导(volume conduction),容积传导又根据其电位发生源和记录电极之间的距离远近分为近场电位(near-field potential)和远场电位(far-field potential),神经传导和肌电图记录的都是近场电位,诱发电位记录的是远场电位。在神经电生理检查中,凡是向上的波均被称为负相波;向下的波均被称为正相波。当容积传导的这种近场电位接近,通过并且离开记录电极下面时,就会产生一个典型的三相波(图10-1A),多数感觉神经或混合神经电位都具有这种典型三相波;当容积传导的这种近场电位位于记录电极下面时,就会出现一个典型的双相波,负相在先,正相在后,这也是常规运动神经传导中记录到的典型波形(图10-1B)。 二、仪器与设备 肌电图诱发电位检查仪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电极、放大器、显示器、扬声器、记录器、刺激器以及存储各种数据的部件。肌电图电极是收集电信号的部分,分为针电极和表面电极两类。 针电极是传统的常规电极,有同心圆针电极、双极同心圆针电极、单极针电极或单纤

神经电生理信号多道同步采集和分析系统

神经电生理信号多道同步采集和分析系统 1华中科技大学电信系;武汉430074;~2湖北医科大学生理学教研室;武汉430071彭莉辉1;吴鸿修1;*;庄峻1;尹世金2;韩丹2;刘维泽2;汤剑清2 关键词:双通道数据采集;胞外记录;数据分析;中断 摘要:单细胞多点同步记录技术在国内外已经被广泛应用, 但在国内仍缺乏与国产或日产细胞电生理记录仪器相匹配的多通道同步生物电信号采集与分析系统。本文介绍了新近研制的可进行双通道甚至更多通道细胞电生理信号采集的神经细胞电生理信号采集与分析系统, 及其关键技术及实现方法和应用实例。 单细胞电生理记录技术是神经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手段, 可以用于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记录点的神经信号同步分析与研究。国际上, 多通道单细胞活动同步记录技术应用比较普遍, 所用计算机信号采集和处理系统为技术较成熟的专业系统[1~3]。近20年来, 我国部分科学工作者也采用了类似技术研究不同类型神经元和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 所用计算机信息采集和处理系统为TQ-19医用数据处理机[4,5]和自研的多功能电生理处理机[6]。目前, 国内仍然缺乏技术上较为成熟的多通道细胞电生理信号同步采集和处理系统。尽管目前美国Axon公司、澳大利亚AD Instrument公司、德国HEKA公司等系列产品中有功能强大的与Patch Clamp放大器配套使用的多通道gap free信息采集系统, 但由于这些信息采集系统与外来仪器的兼容性较差, 价格昂贵, 而且国内公司起步较晚, 生产的仪器性能与国外的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现有的一些产品已无法满足神经生理学研究的需要。所以, 虽然目前我国的多数细胞电生理实验室不乏多种国产的和日本产的细胞微电极记录装置, 但缺乏与之相匹配的计算机生物电信号采集系统, 尤其是多通道同步记录与采集分析系统。为此, 华中科技大学生物物理与生物化学研究所和湖北医科大学生理学教研室合作, 共同研制了NeuroLab神经细胞电生理信号采集与分析系统。 1.系统介绍 国内大多数细胞电生理室现有的微电极放大器、前置放大器、示波器和刺激器可以满足单细胞甚至多细胞同步电生理实验记录的需要, NeuroLab I型神经细胞电生理信号采集与分析系统力求与上述系列仪器配套使用, 进行多通道信号同步采集与分析, 主要包含数据采集卡和软件。本系统为使用Visual C++ 5.0开发的32位应用程序, 运行于win95/98环境下。输入通道可达到8路(差分)/16路(单端), 采样频率可达到100 kHz, A/D转换器分辨率为12位, 误差不超过0.04%, 可满足细胞水平研究时域和频域的要求; 可发出trigger 信号以触发刺激器产生刺激信号。这套系统不仅可以完成数据的采集和显示, 对采样条件进行管理, 把实验结果直接保存在磁盘中, 也可打印出来进行观察, 并根据神经生理研究的特点, 提供较丰富的分析功能。实验数据可被SAS,Sigmaplot,Matlab等通用软件调用, 实现数据共享。本系统经过综合测试, 运行稳定, 在生理实验中与示波器照相结果所作的对比说明, 该系统可以满足神经细胞水平研究时域和频域的要求。2.应用实例 本系统对双玻璃微电极同步引导的在体大鼠双背侧海马单个神经元的细胞外放电活动进行了信息采集、储存与处理分析。 实验动物的选取及处理实验动物选用40~60 d的雄性SD大鼠, 乌垃坦(1 g/kg)腹腔注射麻醉后行气管插管术。在立体定向仪(SN-3, Nihon Kohden)上固定后, 进行双侧开颅并挑开硬脑膜, 止血后敷一层温度适宜的4%盐水琼脂以保护脑组织。用立体定向仪植入一双极金属同芯电极至右背侧海马区, 电极尖端位置是 A:3.5~4.0, R:2.5~2.8, H:2.5~3.0, 用以中枢电刺激, 实验过程中维持动物肛温在37℃左右。 细胞外单位放电活动的引导在腹腔注射肌松剂pavulon (0.05 mg/kg), 在人工呼吸下进行双玻璃微电极同步记录。电极尖端直径为0.5~2 μm, 电阻为10~30 MΩ, 电极内充灌0.5 mol/L醋酸钠的2%滂胺天蓝溶液。左右背侧海马电极尖端位置是A:2.5~3.0, R:L 2.5~3.0, H:2.0~3.0。双侧的单位放电活动分别经两微电极放大器(7101, 8201, Nihon Kohden)、双通道前置放大器(FZG-81,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研究所)和示波器(SBR-1)进行处理和显示。同时分别采用两台生物电主放大器(SZF-1, 上海国泰)进行****, 双通道电生理信号经双通道磁带录像机(Philips, VR-HD1000)储存。在记录过程中, 给电刺激(60 Hz, 2 s, 0.4~0.6 mA, 串间隔为

神经电生理检查步骤

神经电生理检查步骤 神经电生理检查,这是目前很多人为了自己的健康,都在做的一种检查,这种检查虽然是比较普通的一种检查,但是对于一些人来说,为了能检查的时候更顺利,想具体了解一下神经电生理检查步骤,为了你能全面了解它的检查步骤,就来一起了解一下。 1.经治医师逐项填写申请单。应注明肌肉萎缩及功能障碍的部位、程度,发生时间及进展情况,有无疼痛、皮疹、疲劳现象、假性肥大及家族史。写明有关检验及活检结果。神经损伤者写明外伤史,记录手术所见。并根据临床需要,说明检查目的、内容、侧别及肌肉名称,以供肌电检查时参考。对重症肌无力患者,应注明服用抗胆碱酯酶药物情况,一般在停药18h后进行检查。 2.肌电图室医师应认真复习病历,有重点的全面体检,根据体检情况结合经治医师要求,选择检查项目,决定受查神经及肌肉的部位,并填写肌电图存档表格。

3.查前应向受检者说明检查时的感觉和配合检查的要求。针极肌电检查前需训练患者作用力程度不同的肌肉收缩。婴幼儿检查常不能合作,应动作敏捷,选择重点,伺患儿躁动后休息之机准确观察。检查应取合适体位,使肌肉充分放松。 4.检查报告内容应包括检查项目、部位、结果、拟诊根据、诊断意见。肌电图诊断意见可分为正常肌电图、神经原性损害(尚可提示脊髓前角细胞病变或周围神经病变)、肌原性损害、神经-肌原性损害、神经肌肉接头损害。注明损害部位、范围、程度及恢复情况。 神经电生理检查步骤,本片内容就做了详细的介绍,所以对于很多想尽快通过神经电生理检查的朋友,那么在了解以上的检查步骤以后,可以根据以上的检查步骤,通过全面的进行检查,让自己的身体保持一个很好的健康状态。

神经电生理中心常规检查项目简介

神经电生理中心常规检查项目简介-肌电图、诱发电位 作者:dsl 更新时间:2009-7-26 9:54:06 来源: 【字号: 大中小】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1606次 邵西仓 2009-7-22 一、肌电图、诱发电位介绍 肌电图、诱发电位是针对神经肌肉疾病的功能学检查,其各个项目的组合运用可以协助定位肌肉→运动终板→周围神经(分节段)→神经根(包括马尾)→脊髓前角→脊髓(骶、腰、胸、颈)→脑干→皮层及皮层下各段的病变。将分三部分为大家介绍:(一)、肌电图、诱发电位的各种检查项目和意义;(二)、各科需行肌电图、诱发电位检查的疾病和各种疾病应该检查的项目;(三)、肌电图、诱发电位报告单的阅读。 (一)、肌电图、诱发电位的各检查项目和意义 肌电图、诱发电位检查项目繁多、功能各异,适应的病种多达上百种,下表列出不同部位病变适用的检查项目。某些特殊检查主要是针对特定器官的,这里只是指出它们在神经系统鉴别诊断中的可能应用,在第二部分中将有详细介绍。 表一、各类疾病适用的检查项目

(二)、应进行肌电图、诱发电位检查的疾病及申请检查项目 总结数十年神经电生理经验,临床表现为“手脚麻木”、“四肢无力”、“肌肉萎缩”、“神经外伤”、“视听障碍”的病人首选检查应为肌电图、诱发电位。下面分别介绍肌电图、诱发电位在临床各相关科室的应用。 1、神经内科 神经内科是与神经电生理检测联系最为紧密的临床科室之一,神经电生理检测技术几乎涵盖了神经内科所涉及的各类疾病。 A、周围神经卡压症 周围神经卡压症的彻底治疗依靠外科手段,但患者的首诊往往是神经内科。神经电生理检测可以准确定位损伤神经、部位、损害程度,以此可以确定是否转外科治疗。临床常见的神经卡压症也有十余种,将在骨科病中作详细介绍。 B、多发性周围神经病 * 检查项目: 必查:上下肢常规肌电图、运动传导、感觉传导、F波、下肢体感诱发电位。 选查:面神经肌电图和运动传导、上肢体感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 意义和价值:发病的早中晚期均适用,可以准确定位周围神经损害的范围、类型以及损害程度,作为临床治疗、估计预后的参考。治疗后检查,可以评价治疗结果。 C、运动神经元病 * 检查项目: 必查:常规肌电图(+胸段脊旁肌肌电图)、运动传导、感觉传导、F波、下肢体感诱发电位。 选查:胸锁乳突肌、面神经肌电图和运动传导、上肢体感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瞬目反射。 * 意义和价值:发病的早中晚期均适用,可以准确定位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的范围、损害程度,作为分型的依据。因为该类疾病尚无有效治疗方法,所以诊断该病应慎之又慎,神经电生理检测是目前临床最有效、可行的发现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的客观手段。此病检测中,必须要求感觉传导、体感诱发电位正常,否则,应首先找到感觉异常的原因。 D、脊髓变性病(视神经脊髓炎、特发性脊髓炎、蛛网膜下腔炎等) * 检查项目: 必查:常规肌电图、运动传导、感觉传导、下肢体感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 选查:上肢体感诱发电位、F波、H反射。 * 意义和价值:可以定位脊髓损害的范围、功能损害的程度,除外周围神经病变。 E、多发性硬化 * 检查项目: 必查:常规肌电图、运动传导、感觉传导、下肢体感诱发电位、视觉诱发电位、听觉诱发电位。 选查:运动诱发电位。 * 意义和价值:神经电生理检测可以发现亚临床病灶,是评估该病病灶数目、预后的有效手段。 F、脑干病变 * 检查项目: 必查:面肌肌电图、面神经运动传导、听觉诱发电位、下肢体感诱发电位、视觉诱发电位、瞬目反射。 选查:运动诱发电位。 * 意义和价值:评价脑干内的视觉、听觉、本体感觉、运动等传导通路以及三叉神经→面神经核通路的功能。 G、脑出血与脑梗塞 * 检查项目: 必查:上肢体感诱发电位、下肢体感诱发电位、听觉诱发电位、视觉诱发电位。 选查:常规肌电图、运动传导、感觉传导、运动诱发电位。 * 意义和价值:评价大脑皮质的视觉、本体感觉、运动等功能区以及皮层下传导通路的受累程度。 H、重症肌无力 * 检查项目: 必查:常规肌电图、重复电刺激、运动传导、感觉传导。

电生理基础知识

病人需常规穿刺锁骨下静脉,股静脉,必要时穿动脉,常规放置心内电生理电极导管,最长的为高位右房(HR),HIS束,冠状窦CS,和右室心尖(RV)和射频导管熟称“大头”常规投照体位位左前斜位(LAO)

右前斜位(RAO)前后位(AP)和后前位(PA) LAO 下两个瓣环的大概位置注意CS 电极的形状

RAO下4个电极的位置 正位AP 注意一下脊柱的位置和电极弧度的变化 上两图为RAO、下为LAO 分别显示了环肺标测电极分别进入左上LSPV、右上RSPV、左下LIPV、右下RIPV肺静脉的情况

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已经从原来的二维观察过度到现在的三维重建,目前三维的的操作界面有两种,一种为圣犹达的Ensite 3000系统分NavX和Array ,NavX 系统为接触式标测,Array 为非接触式标测,就是熟称的“球囊”再有一种就是强生的“CARTO" 介绍一下Ensite 3000指导下的常见消融 这是该系统的电极贴片 Ensite系统采用的是贴片定位技术,分六块贴片,前后、左右、头颈后部,和左大腿内侧 中间的是一个计时模块,一旦激活计时模块,系统便倒计时18小时。

这是ensite系统的组成,想有些同道在导管室已经见过了,但还是给大家看一下 以房颤消融AF为例简要说明一下,第一步,导管进入心腔后由于AF需要穿房间隔,待穿刺后激活系统,系统可以显示导管在心腔内的位置,注意,图中一个长的是放在CS的冠状窦电极,一个是在心房4极电极

这是用导管在建立左心房模型,导管到过的位置就可以被记录下来,这样可以用导管在心腔内勾画一个模型,而且是立体的,图中是建的左房,因为房颤要打左房和肺静脉 也可以让患者先做一个心脏CT造影,然后将CT导入改系统,先用导管建模,建完后和CT的三维成像融

神经电生理检查步骤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神经电生理检查步骤 导语:神经电生理检查,这是目前很多人为了自己的健康,都在做的一种检查,这种检查虽然是比较普通的一种检查,但是对于一些人来说,为了能检查的 神经电生理检查,这是目前很多人为了自己的健康,都在做的一种检查,这种检查虽然是比较普通的一种检查,但是对于一些人来说,为了能检查的时候更顺利,想具体了解一下神经电生理检查步骤,为了你能全面了解它的检查步骤,就来一起了解一下。 1.经治医师逐项填写申请单。应注明肌肉萎缩及功能障碍的部位、程度,发生时间及进展情况,有无疼痛、皮疹、疲劳现象、假性肥大及家族史。写明有关检验及活检结果。神经损伤者写明外伤史,记录手术所见。并根据临床需要,说明检查目的、内容、侧别及肌肉名称,以供肌电检查时参考。对重症肌无力患者,应注明服用抗胆碱酯酶药物情况,一般在停药18h后进行检查。 2.肌电图室医师应认真复习病历,有重点的全面体检,根据体检情况结合经治医师要求,选择检查项目,决定受查神经及肌肉的部位,并填写肌电图存档表格。 3.查前应向受检者说明检查时的感觉和配合检查的要求。针极肌电检查前需训练患者作用力程度不同的肌肉收缩。婴幼儿检查常不能合作,应动作敏捷,选择重点,伺患儿躁动后休息之机准确观察。检查应取合适体位,使肌肉充分放松。 4.检查报告内容应包括检查项目、部位、结果、拟诊根据、诊断意见。肌电图诊断意见可分为正常肌电图、神经原性损害(尚可提示脊髓前角细胞病变或周围神经病变)、肌原性损害、神经-肌原性损害、神经肌肉接头损害。注明损害部位、范围、程度及恢复情况。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神经电生理

第十章神经电生理检查 神经电生理检查是神经系统检查的延伸, 范围包含周围神经和中枢神经的检查,其方法包括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EMG)、神经传导测定、特殊检查、诱发电位(evoked potential,EP)检查,还包括低频电诊断(low frequency electrodiagnosis):即直流-感应电诊断(Galvanic-Faradic electrodiagnosis)和强度-时间曲线(intensity-time curve)检查等。神经电生理检查在诊断及评估神经和肌肉病变时,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同时也是康复评定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之一。 第一节概述 从神经电生理的角度来看人体内各种信息传递都是通过动作电位传导来实现的。对于运动神经来说,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刺激了运动神经纤维,冲动又通过神经肌肉接头到达肌肉,从而产生肌肉复合动作电位;对于感觉神经来说,电位是通过刺激感觉神经产生,并且沿着神经干传导;而肌电图分析的是静息状态或随意收缩时骨骼肌的电特征。 一、神经肌肉电生理特性 (一)静息跨膜电位 细胞膜将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隔离开,细胞内液钾离子浓度远远高于氯离子和钠离子浓度,胞内液较胞外液含有更多的负电荷,造成膜内外存在一定的电位差,而且细胞内相对细胞外更负,这种电位差即为静息跨膜电位(resting membrane potential)。人类骨骼肌的静息跨膜电位是-90mV。在正常情况下,离子流人和流出量基本相等,维持一种电平衡,而这种平衡的维持,需要有钠钾泵存在,所以静息电位,又称为钾离子的电-化学平衡电位。 (二)动作电位 神经系统的各种信息,是通过动作电位传导。在静息期,钾离子可以自由通过细胞膜,钠离子则不能。当细胞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就进行一次去极化,此时,钠离子通道打开,通透性明显提高,钠离子大量流入细胞内使细胞进一步去极化,当钠离子去极化达到临界水平即阈值时,就会产生一个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随后,钾离子通透性增加,而钠离子通透性则逐渐降低,使动作电位突然下降到静息水平,使膜超极化,随后再缓慢回到静息电位水平,完成一个复极化周期,这就形成了动作电位产生的生理基础。轴索处产生的动作电位,沿着轴索向两端扩散,在有髓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只在郎飞结之间跳跃式传播,而在无髓神经纤维上,则是持续缓慢向外扩散。 (三)容积传导 不论神经传导或针电极肌电图,其记录电极所记录到的电位都是细胞内电位经过细胞外体液和周围组织传导而来的,这种传导方式叫容积传导(volume conduction),容积传导又根据其电位发生源和记录电极之间的距离远近分为近场电位(near-field potential)和远场电位(far-field potential),神经传导和肌电图记录的都是近场电位,诱发电位记录的是远场电位。在神经电生理检查中,凡是向上的波均被称为负相波;向下的波均被称为正相波。当容积传导的这种近场电位接近,通过并且离开记录电极下面时,就会产生一个典型的三相波(图10-1A),多数感觉神经或混合神经电位都具有这种典型三相波;当容积传导的这种近场电位位于记录电极下面时,就会出现一个典型的双相波,负相在先,正相在后,这也是常规运动神经传导中记录到的典型波形(图10-1B)。

2019年神经电生理(脑电图)技术(中级)历年真题精选[专业代码:391]

2019年神经电生理( 脑电图) 技术(中级)历年真题精选[专业代码:391] [ 单项选择题]1 、 在脑出血急性期,必须积极而慎重进行的治疗措施是 A.降低颅内压 B.观察维持生命功能 C.调控血压 D.预防并发症 E.加强基础护理 参考答案: C [ 单项选择题]2 、 患者行睡眠脑电图监测,脑电图出现持续性中等波幅的混合波,以θ 波为主,且伴有眼球快速运动,肌张力减弱,不易唤醒。该患者最可能的状态是 ( ) 。 A.癫痫发作 B.浅睡期 C.REM期 D.觉醒期 E.深睡期 参考答案: C [ 单项选择题]3 、 下列舌咽、迷走神经检查哪项不正确?( ) A.双侧软腭抬举是否一致,悬雍垂是否偏斜 B.舌前1/3 味觉 C.两侧软腭或咽后壁感觉 D.咽反射 E.眼心反射及颈动脉窦反射参考答案: B

[ 单项选择题]4 、关于面神经检查,下列不正确是哪项?( ) A.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同侧面部所有表情肌均瘫痪 B.面神经麻痹时,面部感觉减退 C.检查面神经时,应查舌前2/3 的味觉 D.中枢性面神经麻痹,对侧下半面部表情肌瘫痪 E.面神经麻痹时,同侧角膜反射消失参考答案: B [ 单项选择题]5 、一般情况下,癫痫患者手术的最佳麻醉剂选择是( ) 。 A.氯胺酮 B.阿芬太尼 C.低浓度速效巴比妥 D.高浓度氨氟醚 E.低浓度异氟烷参考答案: E [ 单项选择题]6 、 患者突然出现四肢活动无力,查体可见双上肢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双下肢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二便障碍,病变平面下深浅感觉消失,病变部位可能在 ( ) 。 A.脑干 B.高位颈髓 C.颈膨大 D.内囊 E.旁中央小叶 参考答案: C [ 单项选择题]7 、

2019年神经电生理(脑电图)技术(中级)历年真题精选[专业代码:391]

2019年神经电生理(脑电图)技术(中级)历年真题精选[专业代码:391][单项选择题]1、 在脑出血急性期,必须积极而慎重进行的治疗措施是 A.降低颅内压 B.观察维持生命功能 C.调控血压 D.预防并发症 E.加强基础护理 参考答案:C [单项选择题]2、 患者行睡眠脑电图监测,脑电图出现持续性中等波幅的混合波,以θ波为主,且伴有眼球快速运动,肌张力减弱,不易唤醒。该患者最可能的状态是( )。 A.癫痫发作 B.浅睡期 C.REM期 D.觉醒期 E.深睡期 参考答案:C [单项选择题]3、 下列舌咽、迷走神经检查哪项不正确?( ) A.双侧软腭抬举是否一致,悬雍垂是否偏斜 B.舌前1/3味觉 C.两侧软腭或咽后壁感觉

E.眼心反射及颈动脉窦反射 参考答案:B [单项选择题]4、 关于面神经检查,下列不正确是哪项?( ) A.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同侧面部所有表情肌均瘫痪 B.面神经麻痹时,面部感觉减退 C.检查面神经时,应查舌前2/3的味觉 D.中枢性面神经麻痹,对侧下半面部表情肌瘫痪 E.面神经麻痹时,同侧角膜反射消失 参考答案:B [单项选择题]5、 一般情况下,癫痫患者手术的最佳麻醉剂选择是( )。 A.氯胺酮 B.阿芬太尼 C.低浓度速效巴比妥 D.高浓度氨氟醚 E.低浓度异氟烷 参考答案:E [单项选择题]6、 患者突然出现四肢活动无力,查体可见双上肢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双下肢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二便障碍,病变平面下深浅感觉消失,病变部位可能在( )。 A.脑干 B.高位颈髓

D.内囊 E.旁中央小叶 参考答案:C [单项选择题]7、 国际上按癫痫的有规则的临床发作作出可分类的发作,主要有下列两大类型( )。 A.部分性发作和强直.阵挛性发作 B.全面性发作和复杂性发作 C.部分性发作和失神发作 D.全面性发作和单纯性发作 E.全面性发作和部分性发作 参考答案:E [单项选择题]8、 哪项辅助检查方法对诊断癫痫最有价值? A.脑CT扫描 B.脑血流图 C.脑电图 D.脑超声波检查 E.脑脊液检查 参考答案:C [单项选择题]9、 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栓出现症状( )。 A.棘波的主要成分为负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