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胃炎并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探析

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胃炎并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探析
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胃炎并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探析

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胃炎并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探析

发表时间:2018-05-02T11:20:13.477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2月上第3期作者:吕玲梅

[导读] 在能提升治疗效果的基础上,还能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联合应用的效果显著,值得优先选用[5]。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人民医院 744300

【摘要】目的:探讨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胃炎并胃溃疡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胃炎并胃溃疡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奥美拉唑,观察组为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对比两组治疗情况。结果:两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和76.67%,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和23.33%,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胃炎并胃溃疡的应用效果非常显著,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了治疗效果,值得应用。

【关键词】:奥美拉唑;阿莫西林;胃炎并胃溃疡;临床效果

胃炎并胃溃疡为临床上常见疾病,也为典型的消化系统病症,治疗不及时或不合理,极易产生癌变、胃穿孔等症状,危害性极高,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受到严重的负面影响,应给予重点关注,临床上,针对该疾病的治疗,多为药物治疗,选用不同的治疗药物,疗效和预后存在差异性,如何选择治疗药物成为了关键所在[1]。本文为探讨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胃炎并胃溃疡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胃炎并胃溃疡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在20-76岁,平均年龄位(46.55±1.23)岁,病程在11-47个月,平均病程为(29.85±1.24)个月;观察组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在21-76岁,平均年龄位(46.57±1.24)岁,病程在11-48个月,平均病程为(29.88±1.26)个月。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资料方面,统计学无意义(P>0.05)。纳入标准:依据WHO中关于胃炎并胃溃疡的诊断标准[2],确诊为胃炎并胃溃疡患者,所有患者均属自愿参与,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精神疾病者;排除全身免疫性疾病者;排除全身器官功能不全者;排除不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2方法

对照组为奥美拉唑,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太极集团重庆涪陵制药厂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93560),口服,1粒/次,3次/d,饭前半小时服用药物,连续治疗一个星期。

观察组为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的用法用量与对照组保持一致性,阿莫西林片(石家庄制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3020994),口服,1片/次,3次/d,饭前半小时服用药物,连续治疗一个星期。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效果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效果判定标准[3]:①显效:暖气、上腹胀痛不适、纳差等症状完全消失或明显好转;②有效:暖气、上腹胀痛不适、纳差等症状有所好转;③无效:暖气、上腹胀痛不适、纳差等症状无变化或恶化;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不良反应:恶心、呕吐。

1.4统计学处理

将数据输入到SPSS19.0中,分析,用( ±s)表示平均值,组间用χ2检验,P<0.05,统计学有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情况

两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和76.67%,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见表1。表1.两组治疗效果情况(n,%)

病理学问答题及病案分析(附答案)

病理学问答题及病案分析 (一档在手万考不愁) 整理:下载 举例说明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 ①桥梁作用;②以其他基础学科如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寄生虫学、微生物学等为基础;③为临床医学提供学习疾病的必要理论。 简述病理学常用研究方法的应用及其目的 ①尸体解剖:查明病因,提高临床工作质量,减少同种疾病的漏诊与误诊率;通过尸体解剖,积累教学、科研素材;帮助解决法律纠纷等;②活检:及时准确诊断疾病,判断疗效,并能利用活检组织进行特染、超微结构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组织细胞培养等对疾病进行深入研究;③动物实验:复制疾病的模型,了解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变过程的动态变化及外来因素如药物对疾病的影响等;④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可以观察细胞和组织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了解外来因子对组织细胞的影响等。 简述病理学的发展史 ①病理学的发展大致分四个阶段;②来源于古希腊哲学的病理学:古希腊名医Hippocrates 的液体病理学和Asclepiades的固体病理学,都对疾病的来源作了阐述,但未对医疗实践起到理论指导作用;③器官病理学的建立:1761年,意大利医学家Morgagni发表了《疾病的部位和病因》一书,从而创立了器官病理学,标志着病理形态学的开端;④细胞病理学的建立:1858年,德国病理学家Virchow根据对大量尸检材料的显微镜改变,提出了细胞病理学的理论,认为细胞的改变和细胞的功能是一切疾病的基础,并指出了形态学改变与疾病过程和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⑤现代病理学的发展:a 超微结构病理学—从亚细胞(即细胞器)水平观察病变;b 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能显示细胞的化学成分;c 免疫病理学—用免疫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来阐述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d 遗传病理学—从染色体畸变和基因突变的角度进行疾病的探讨;e 分子病理学—从分子水平研究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f 免疫组织化学—免疫学与组织化学相结合的方法去探讨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组织发生。 试述萎缩的基本病理变化。 ⑴肉眼1)体积或实质缩小;2)外形变化可以不明显;3)重量减轻;4)颜色变深;5)质地变硬。 ⑵光镜1)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数量减少;2)间质增生。 ⑶电镜1)细胞器退化、减少;2)自噬小体增多;3)脂褐素。 试以肾盂积水为例,说明萎缩的发生常是综合性因素所致,并简述肾盂积水的病理变化。⑴综合性因素肾功能不能有效发挥→失用 ↑↓ 肾盂积水→肾实质受压→萎缩 ↓↑ 血管受累→营养不良

慢性胃炎胃溃疡饮食

慢性胃炎胃溃疡饮食 蔬菜类:紫菜、藕、白菜、萝卜、黄瓜(熟吃)、花菜、生菜、洋葱、胡萝卜、土豆、苦瓜、豆角、番茄、芥菜、马齿苋、小菜、冬瓜、山药、马兰头、蚕蛹、竹笋、菠菜、青菜、茼蒿 菌菇类:黑木耳、银耳、香菇、金针菇、平菇 粮食类:花生(熟食)、莲子、糯米、小麦麸、面粉、番薯、山薯、芋头、梗米、黄米、玉米、燕麦、大麦、高粱、薏苡仁、黄米、枣、板栗、 豆类:豆腐、豆腐皮、豆浆(不加糖)、豌豆、扁豆、菜豆、豆芽、冻豆腐、豆腐渣、毛豆(少食)、赤小豆 奶类:纯奶(胃部不适忌空腹喝) 肉类:猪肉、猪胃、狗肉、鸡肉、鸭肉、牛肉、鸡蛋 海鲜类:鲫鱼、草鱼、青鱼、武昌鱼、桂鱼、带鱼、鳝鱼、鱿鱼 水果类:柚子、猕猴桃、山楂(胃酸少食)、木瓜(胃酸少食)、荔枝、罗汉果、芒果、佛手柑、枇杷、桃子、金橘、杨梅、樱桃、草莓 调料类: 葱、姜、盐、麻油、料酒、醋(胃酸少食)、酱油(少食)、肉桂、蜂蜜、红糖 养胃菜、粥、汤 姜枣汤:红枣7个、生姜50克、红糖100可,入锅煮汤,吃枣饮汤,每日一次。 蜂蜜甘草汤:蜂蜜60克、生甘草9克、陈皮6克,水适量煎甘草陈皮,去渣冲入蜂蜜,一日3次服。 莲子银耳汤:莲子银耳冰糖适量共煮 土豆苹果汁:土豆两个约300克、苹果1个(胃酸者半个或不加),土豆洗净挖去芽眼,不去皮切块,苹果洗净去皮切块,一起放入榨汁机内加入少量温开水榨汁,沉淀3分钟后喝澄清汁液。 海带姜汤:海带1条、姜3片,海带洗净不需要泡切段,放入2000毫升水,大火煮开后改小火熬1小时至汁粘,喝汤。 圆白菜汁:圆白菜250克洗净放入榨汁机内加入少量冷开水,去汁饭前喝。 圆白菜粥:圆白菜500克,大米适量,圆白菜洗净切开放入水煮20分钟后,捞去圆白菜,用汤加入大米煮粥。 黄芪红枣杞子汤:黄芪4钱、红枣3钱、杞子3钱、西洋参2片、当归1片加水1000毫升大火烧开改小火煮30分钟。 土豆牛肉:两者同煮能起到保护胃粘膜的作用,健脾胃。 竹笋鸡肉: 两者同煮有利于暖胃、益气、健脾胃。 红枣鸭子:鸭子1只,大枣(加温水浸2小时)60克,葱、生姜、黄酒、精盐、各适量,炒锅放在旺火上烧热,放油烧至八成热,放入鸭肉,加大枣,并放生姜片、葱段、黄酒、精盐,用小火偎煮2小时捞出鸭肉,切成块,排放成鸭子形状,放上大枣,锅内拣出葱段、生姜片,加味精,用湿淀粉勾 冬瓜汤原料:火腿50克,冬瓜250克,精盐、各适量,将火腿肉50克,用温水洗净,放碗中,上笼蒸半小时;冬瓜去皮、籽及瓤,洗净。将火腿肉切成3厘米长、1.5厘米宽的薄片,冬瓜切成4厘米长、1.5厘米宽的条块。将冬瓜块放锅内,加水足量,用旺火烧沸,改用中火,烧至七成熟,放入火腿片,并放精盐,烧至冬瓜熟 木瓜鲩鱼尾汤:番木瓜1个,鲩鱼尾100克,木瓜削皮切块,鲩鱼尾入油镬煎片刻,加木瓜及生姜片少许,放适量水,共煮1小时左右。

系统护理在慢性胃炎、胃溃疡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系统护理在慢性胃炎、胃溃疡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发表时间:2018-01-19T16:43:32.677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23期作者:张冰冰 [导读] 系统护理在慢性胃炎、胃溃疡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安阳市人民医院河南安阳 455000 摘要: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在慢性胃炎、胃溃疡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加用系统护理干预,对比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5%)明显高于对照组(75.0%),观察组复发率(4.5%)明显低于对照组(18.2%),均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系统护理在慢性胃炎、胃溃疡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关键词:系统护理;慢性胃炎、胃溃疡;应用效果 慢性胃炎、胃溃疡是最常见的消化内科疾病,近年发病率逐渐升高,临床单纯用药治疗常反复发作,科学合理的护理方式对治疗效果和预防复发至关重要[1]。本研究观察系统护理在慢性胃炎、胃溃疡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自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88例慢性胃炎、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胃镜检查确诊,其中52例患者为慢性胃炎,36例患者为胃溃疡,在此次研究和治疗前,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平均分组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均为26例慢性胃炎和18例胃溃疡),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6例,患者年龄分布:24~76岁,平均年龄为(53.6±2.8)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17例,患者年龄分布:25~74岁,平均年龄为(53.8±2.5)岁,两组患者的疾病类型、年龄、病程、治疗方式对比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即给予患者提供口服奥拉美唑等常规药物治疗护理。观察组在同对照组同等的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系统性的护理干预:(1)饮食指导护理,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疾病的发生与患者自身的饮食习惯不当具有直接的影响关系,为此护理人员需引导患者多食用高维生素、高蛋白、低脂类以及适量的膳食纤维类食物,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并戒烟戒酒。(2)康复训练指导护理,为了降低患者的胃酸分泌和缓解其身心压力,护理人员还需引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训练,如引导患者适量参加散步、慢跑、游泳、打太极等运动量中等偏下的运动项目,在其运动过程中,护理人员需亲自或引导患者家属共同监督其形成良好的运动规律。(3)健康教育指导护理,为使患者对该类疾病具有明确的认识,护理人员还需对患者宣教必要的健康知识,如定期观察疾病的症状、疾病的预防、日常的常规护理等,另外,还需告知患者合理的作息规律和充足的睡眠,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和病症的复发率,根据有关标准拟定疗效判定标准[2]:显效:治疗和干预后,行胃镜复检,显示患者的溃疡面基本愈合,且患者未发生胃痛、恶心、呕吐、呕血、排黑便等临床症状;有效:行胃镜复检,患者的溃疡面具有明显缩小,但未完全愈合,患者发生胃痛、恶心、呕吐、呕血、排黑便等临床症状的频率较治疗护理前明显降低;无效:胃镜复检显示溃疡面以及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无明显改善,治疗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对患者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了解患者病症的复发率。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5.5%)明显高于对照组(75.0%),观察组患者病症的复发率(4.5%)明显低于对照组(18.2%),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讨论 慢性胃炎、胃溃疡均属于消化系统疾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在以往的临床研究中多认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引发该类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但是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临床发现,现代人们生活方式、习惯的改变、生活压力的增大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等因素也易引发其出现不同类型和程度的消化系统疾病[3],且这些疾病未得到及时的关注和治疗,则易引发患者出现胃出血、胃穿孔等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可能发展成胃癌。为此,探索积极探索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方案对提高患者生活治疗和生存率均有重要意义。在传统的治疗过程中多采用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但是长期服用药物不仅会给患者造成一定的经济负担,同时也易对其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为此,在现代临床治疗过程中,增加了系统性的护理干预,其是针对该类疾病的致病因素,为患者提供了饮食指导、运动训练指导、健康知识教育等各方面的护理,因此,经系统护理干预后,不仅能有效提升患者胃部溃疡面愈合的效率,同时还能有效降低患者治疗后疾病的复发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对慢性胃炎、胃溃疡患者采用系统护理干预治疗,将能有效提升患者治疗的效率,同时还能有效降低患者治疗后,疾病再次出现复发的概率。系统护理在慢性胃炎、胃溃疡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大力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杨雷,刘江,蒋文春.系统护理在改善慢性胃炎及胃溃疡患者不良心理及生活质量中的价值分析[J].健康周刊,2017(1):7-8. [2]卢艳.慢性胃炎、胃溃疡患者系统护理干预的效果研究[J].饮食保健,2016,3(18):105-106. [3]王有丽.系统护理在慢性胃炎及胃溃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养生保健指南,2017(16):116.

系统病理学病例分析1

系统病理学病例分析:任选其中一例,作为成绩考核依据。要求手写,拒收打印稿。14周之前上系统病理学专业自选课时交杨星老师处。 病例1 病例摘要 患者xxx,男,53岁。辽宁省人,职业:干部。 主诉:腹泻3个月。 现病史:入院前3个月开始腹泻,黄色水样便,每日10~15次,每次量约20~50ml。无脓血便和里急后重感。曾自服黄连素、氟哌酸和肌注庆大霉素等。效果不佳。先后在当地医院检查血、尿、大便常规,肝功能等均无异常。发病以来无发热、咳嗽、盗汗、腹痛、尿频、尿急等症状。近来消瘦明显,体重下降约5kg,精神不佳,食欲差。 既往史:30年前患肠伤寒,治愈。16年前轻度慢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未愈。1年前患急性腹膜炎,治愈。 体格检查:发育正常,营养不良,神智清楚。皮肤粘膜无黄染、出血点、蜘蛛痣及肝掌。表浅淋巴结无肿大。巩膜黄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良好。颈软,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颈静脉无怒张。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罗音。心率70次/分,律齐,各瓣膜区听诊无杂音,心音有力。腹平软,无腹壁静脉曲张,肝在右肋下缘下可触及,全腹无压痛、反跳痛。肠鸣音活跃。下肢无水肿,生理反射存,病理反射未引出。 实验室检查(入院时):血常规:Hb 111g/L,RBC 3.63x1012/L,WBC 0.91x109/L, 其中嗜中性粒细胞占69%,淋巴细胞31%。出血时间(BT)5min,凝血时间(CT)3min。尿常规:pH 6,尿蛋白(+)。大便常规:黄色,潜血试验(0B)++++。肝功能:总蛋白(A+G)64g/L,白蛋白(A)34g/L,球蛋白(G)30g/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GPT)141U/L,总胆红素正常。肝炎病毒学检测:抗HAV+,HBsAg+,抗HBe+,抗HBc-IgG+,抗 HBc-IgM+。大便培养:大肠埃希菌50%,甲粪球菌20%,粪链球菌30%。甲胎蛋白(AFP)检测:843μg/L

病理学病例分析(1)

尸体解剖查明死因-病例分析 病例摘要: 某男,70岁,以“胸闷、气短一小时”为主诉入院,诊断为“冠心病”,给予扩冠、营养心肌等治疗,病情略缓解,之后突然出现呼吸、心跳停止,经抢救无效死亡。患者家属认为死因不明,对医院的诊断和治疗提出疑问。 分析题: 在这种情况下,应如何处理 参考答案: 1、医院需保留完整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志和各项辅助检查结果。 2、对家属有疑问,发生医疗纠纷的病例,应做尸体解剖。尸检必须由医院和死者法定监护人双方同意,签字后方可进行。尸检应在死后48小时以内,由卫生行政部门指定医院病理解剖技术人员进行,有条件的应请当地法医参加。 3、发出尸检诊断报告,组织有关专家鉴定。 萎缩-病例分析 病历摘要 男,49岁,今年4月份因腹部灼烧,不适,总有饥饿感来院检查半年以来食欲下降,伴餐后腹胀,有时,一天要大便2-3次,便溏.如吃较油腻食物,如鸡汤、骨头汤后,便会引起腹泻,通常要持续4-5天,但大便、小便等常规临床检验正常。胃镜检查:肉眼所见胃窦粘膜光滑,轻度红白相间。 分析题: 1. 该病例临床诊断是什么 2. 为何出现溏便样腹泻 参考答案: 1. 慢性萎缩性胃炎 2.胃腺萎缩→胃酸、胃蛋白酶分泌减少→胃消化功能下降→溏便样腹泻 组织细胞的适应与损伤(一)-病例分析 男,65岁李某。现病史:死者生前患高血压二十多年,半年前开始双下肢发凉,发麻,走路时常出现阵发性疼痛,休息后缓解。近一个月右足剧痛,感觉渐消失,足趾发黑渐坏死,左下肢逐渐变细,三天前生气后,突然昏迷,失语,右半身瘫,渐出现抽泣样呼吸。今晨四时二十五分呼吸心跳停止。 尸检所见:老年男尸,心脏明显增大,重950g,左心室明显增厚,心腔扩张。主动脉、下肢动脉及冠状动脉等内膜不光滑,有散在大小不等黄白色斑块。右胫前动脉及足背动脉,

胃溃疡的病例书写

姓名:安经科别:外科住院号:122591 出院记录 2015年5月日10时 患者xxx、男、70岁、因上腹胀痛不适5年,加重一月。门诊以胃溃疡收住我科。入院治疗天。 入院情况:患者因“上腹胀痛不适5年,加重一月”入院。入院后查:1.血常规:WBC6.2x109g/L,Hgb140g/L,中性粒细胞 48%;2.尿常规:(-);3.心电图:正常;4.B超示:胆肝胰脾肾未见异常5.电子胃镜: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入院查体:腹平,未见肠型和胃肠蠕动波,未见腹壁静脉曲张。腹软,无肌紧张,上腹部有轻度压痛,无反跳痛、肌稍紧张。肝脾肋下未及,莫菲氏征阴性。腹部叩诊呈鼓音。肝上界位于右锁骨中线第五肋间。肝区无叩痛,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5次/分,未闻及异常血管杂音。患者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门诊收住我科。 入院诊断: 中医诊断:胃痛 湿热型 西医诊断:1.胃溃疡; 2.慢性萎缩性胃炎。 诊治经过: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积极给予抗炎、补液、营养支持及对症治疗。 出院情况:患者一般情况良好,腹胀、腹痛消失,无恶心呕吐。腹平软,无压痛、跳痛和肌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未及移动性浊音,患者及家属要出院,观察病情变化无特殊,可办理出院。 出院诊断: 中医诊断:胃痛 湿热型

姓名:安经科别:外科住院号:122591 西医诊断:1.胃溃疡; 2.慢性萎缩性胃炎。 出院医嘱:1.注意休息、加强营养;2.清淡饮食;3.门诊随访。 住院医师:xxx

姓名:安经科别:外科住院号:122591 入院记录 姓名:xxx 出生地:xxx 性别:男常住地址:xxx 年龄:70岁入院时间:xxx 民族:汉记录时间:xxx 婚况:已婚发病节气:立夏 职业:农民病史陈述者:本人 主诉:上腹胀痛不适5年,加重一月。 现病史:患者5年前出现上腹部胀痛,伴反酸、恶心,无明显发热、畏寒、嗳气、呕血和黑便等,皮肤、巩膜无黄染,大、小便正常。在当地诊所曾多次治疗(具体不详),疗效不显,病情反复发作,一月前症状明显加重,疼痛呈持续性,患者为进一步诊治故来我院,门诊以“胃溃疡”收治入院。患者自发病以来,一般情况良好,大、小便正常,体重未见明显减轻。 既往史:否认肝炎、伤寒、痢疾、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史。无手术、外伤史及输血史。 个人史:否认长期异地居留史,无有毒物质、血吸虫疫水及其它流行病接触史。无烟酒嗜好。 婚育史:已婚,子男及配偶身体健康。 家族史:家庭成员身体健康,否认家族遗传病病史。 体格检查 T:36.5℃ P:80次/分 R: 19次/分 BP: 130/80mmHg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精神欠佳,表情自然,步入病室,自动体位,应答切题,查体合作。全身皮肤粘膜色泽正常,无黄染,末见皮疹、出血点、蜘蛛痣、肝掌。未触及肿大的浅表淋巴结。头颅无畸形。眼脸无浮肿,眼结膜无充血,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等大同圆,对

胃溃疡

胃溃疡 这些问题出现的可能原因你认为有哪些? 上腹部疼痛病因 胃炎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疲乏皖腹痞闷腹胀 肝炎巩膜黄染肝区痛肝肿大食欲不振肝臭 胰腺炎腹痛右上腹痛左上腹痛上腹部疼痛上 电冰箱胃炎胃痉挛恶心与呕吐寒战绞痛上腹部疼 胆石胆绞痛腹痛恶心与呕吐消化不良畏寒 右上腹部疼痛的原因一:肝病。当出现右上腹疼痛后,首先应该考虑的是肝病,肝病除了常出现右上腹疼痛的症状外,还会出现恶心、呕吐、浑身没劲、头晕、皮肤发黄等相关症状。临床上多发的肝病有酒精肝、脂肪肝、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 右上腹部疼痛的原因二:胆管病。胆管和肝脏距离较近,胆管发生的疾病多见于胆常癌、胆囊炎、胆囊切除后综合症、肝曲结肠癌等。胆管病往往引起的疼痛症状是间歇性阵痛。 右上腹部疼痛的原因三:肠胃病。多是由于大肠右段和十二指肠、胃部出现了炎症,常见的肠胃疾病有胃炎、胃溃疡、胃出血、肠炎、肠道肿瘤、肠扭转等等。肠胃病往往表现出的症状是腹胀、烧痛、肠鸣、呕吐、发泄。 右上腹部疼痛的原因四:胸膜、肋骨疾病。例如胸膜炎、肋骨受损、肋骨炎等。所表现的症状多是放射性刺痛、疼痛位置明确,用手按压疼痛加剧。 右上腹部疼痛的原因五:其它病因。这些疾病临床上发生率较低,例如泌尿系结石、右侧大叶性肺炎、急性阑尾炎、肾脏炎症、胰脏炎症等。 黑便的原因 1、消化道疾病:为便血最常见原因,包括食管静脉曲张、食管异物、溃疡病、急性胃炎、胃粘膜脱垂、肠套叠、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炎、绞窄性肠梗阻、美克耳憩窒、肠息肉、肛裂等。 2、血液疾病:新生儿出血症、血友病、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及过敏性紫癜等。 3、其他全身感染性疾病:如败血症、伤寒等,新生儿吞入母亲产道血或乳头破裂的血,鼻、咽、齿龈出血的吞入等。 4、食物或药物的影响:某些食物和药物也可引起大便颜色的变化,有时容易与便血混淆。如夏天吃大量西瓜和西红柿后可以使大便颜色变红,贫血小儿服用铁剂后大便可发黑,食用了动物的血、肝和较多的肉类或服用铁剂、碳剂后,大便颜色也可发黑。 胃液的主要成分、胃粘膜屏障与胃溃疡有何关系? 胃酸和胃蛋白酶 消化性溃疡的最终形成是由于胃酸/胃蛋白酶自身消化所致,胃酸是溃疡发生的决定性因素。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是由于胃酸和胃蛋白酶对黏膜自身消化所形成的,事实上胃酸和胃蛋白酶只是溃疡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还有其他原因可以形成消化性溃疡。 胃溃疡(gastric ulcer)是指发生于胃的一种界限清楚的局限性组织损伤,可累及胃的黏膜层、黏膜下层和肌层其发病其多因素所致,或“攻击因子”[胃酸、胃蛋白酶、幽门螺杆茵过强,或“防御因子”(胃黏膜、胃黏液、碳酸氢盐等)减弱而形成。胃黏膜在溃疡发生和愈合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胃黏膜屏障是指胃黏膜具有防止胃液自身消化,抵御食物或

胃炎和胃溃疡的区别

胃炎和胃溃疡的区别 我们都知道,胃部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器官之一,对于我们的消化活动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经常会听到胃炎和胃溃疡这两个词语。其实这两者是有一定区别的。那么,胃炎和胃溃疡的区别是什么呢?胃炎吃什么好呢?胃溃疡吃什么好呢?接下来,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胃炎和胃溃疡的区别有哪些 1、胃炎是指各种各样的病因元素所导致的胃粘膜发生变化发炎。主要临床表现是黏膜充血、水肿并伴有各种渗出物,出血或糜烂,也可伴有黏膜皱襞平坦或消失。 2、胃溃疡主要是胃酸、胃蛋白酶侵袭胃粘膜,前者攻击力超过后者防御力所致,与十二指肠溃疡统称为消化性溃疡。 胃溃疡通常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整齐,发展严重时可到肌层导致穿孔,穿破血管后可导致大量出血。 3、胃炎和胃溃疡的临床上面的表现都是缺乏特异性。两者都存在着同样的消化道症状腹痛、食欲缺乏、恶心、嗳气、腹胀、呕吐、呕血、黑便等。全身症状也会出现乏力、消瘦等等。所以对于两者的区别单靠症状是无法确诊的,需凭借胃镜等仪器来检查诊断。 胃炎吃什么好 1、主食类:主要有米饭、馒头、面条、面包、包子、饺子、混沌、粥等品种。由于每个患者病情不同,饮食习惯有差异,对主食的选择也会不同。 但总体来讲,发酵的食物比未发酵者宜消化;含馅的食物往往不易熟透和馅过于油腻、粗糙而使之不易消化;粥是最值得推崇的养胃护胃食品。吃粥可以作为胃病的辅助治疗方法。 2、肉类:可以择新鲜瘦嫩的猪肉,鸡胸脯肉、水鸭肉、鱼片等,经精细加工烹饪后食用;不能食用油腻、陈腐肉食。 人们通常以为牛羊肉、狗肉、为大补食品,多食能强壮身体,但牛肉肌纤维较粗的食之不宜消化;羊肉狗肉味甘性热,为补阳之品,而胃炎患者辨证多属郁热阴伤兼湿热内蕴,食之更助火伤阴,不利于病情故以不食为佳。 胃溃疡吃什么好 1、香蕉。胃溃疡病是由于过度紧张、焦虑或有毒物质引起胃保护层受到胃酸破坏造成的,而香蕉可刺激胃壁粘膜细胞生长而形成胃保护层。因此,经常吃些香蕉特别是未成熟的青香蕉可预防和治疗胃溃疡病。 2、酸奶。常喝可治疗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因为酸奶中的乳酸杆菌能杀死人体中一种叫做幽门螺杆菌的细菌,而这种细菌正是引起胃溃疡的祸根。试验表明,用酸奶加上少量普通抗菌素,经过7天就会有80%的幽门螺杆菌被杀死。 以上便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关于胃炎和胃溃疡的区别的一些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哦适当吃一些紫菜,莲藕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治疗胃溃疡这种症状,早餐特别重要,朋友们应该要养成按时吃早餐的好习惯,不可以不吃早餐。

病理学试题答案及解析

1.★★★中枢神经系统的坏死常为 A.脂肪坏死 B.坏疽 C.干酪样坏死 D.凝固性坏死 E.液化性坏死本题正确答案:E 题解:液化性坏死指组织起初肿胀,随即发生酶性溶解,形成软化灶。因此,脑组织坏死常被称为脑软化。 2.★关于玻璃样变性,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A.可发生于结缔组织 B.可发生于血管壁 C.可发生于浆细胞 D.可发生于肝细胞 E.可发生于肾远曲小管上皮细胞 本题正确答案:E 题解:在组织或细胞内出现均匀一致、半透明状伊红染色物质,称为玻璃样变性。常见的玻璃样变性有三类:1、结缔组织玻璃样变性常见于瘢痕组织、动脉粥样硬化的纤维斑块、纤维化的肾小球等。2、血管壁玻璃样变性常发生于高血压病的肾、脑、脾及视网膜的细动脉。3、细胞内玻璃样变性细胞质内出现圆形均质无结构红染物质。如肾炎或其他疾病伴有大量蛋白尿时,蛋白质被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吞饮,在细胞质内融 合成玻璃样小滴。 3.★★★由于物质代谢障碍,在细胞内或间质中出现了异常物质或原有正常物质 数量显著增多称为 A.变性 B.增生 C.化生 D.坏死 E.变质本题正确答案:A 题解:变性是指组织、细胞代谢障碍所引起的形态改变,表现为细胞或细胞间质内出现某种异常物质或原有正常物质的数量 显著增多。 4.★梗死灶呈不规则、地图状分布的为A.肺梗死 B.肾梗死 C.肠梗死 D.心肌梗死 E.脑梗死本题正确答案:D 题解:贫血性梗死多发生在组织结构致密、侧支循环不丰富的实质器官。因梗死灶含血量少,故呈灰白色。梗死灶的形态取决于该器官的血管分布,如脾、肾的动脉呈锥形分支,故梗死灶也呈锥形,尖端朝向器官中心,底部靠近器官表面;肠系膜血管呈扇形分支,故肠梗死呈节段状;冠状动脉分支不规则,故心肌梗死灶形状不规则,呈地图状。 5.骨折后患肢的萎缩,下列哪项描述是正确的 A.是营养不良性萎缩 B.是废用性萎缩 C.是压迫性萎缩 D.是生理性萎缩 E.是神经性萎缩本题正确答案:B 题解:肢体、器官或组织长期不活动、功能减退引起的萎缩称为废用性萎缩,如骨折后的肢体肌肉萎缩。全身营养不良性萎缩见于消化道梗阻,不能进食或慢性消耗性疾病;局部营养不良性萎缩,见于局部缺血。压迫性萎缩指组织、器官长期受压后引起的萎缩。神经性萎缩由于神经元或神经干损伤引 起。 6.★★★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标志是 A.线粒体肿胀 B.核碎裂 C.胞质嗜酸性增强 D.胞质脂滴增加 E.自噬泡增多 本题正确答案:B 题解:机体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称为坏死。坏死组织、细胞的代谢停止,功能丧失,是不可恢复的病变。细胞核的变化是细胞坏死在组织学上的主要标志,表现为:①核浓缩;②核碎裂;③核溶解。 7.★下列对血栓结局的描述,正确的是 A.小的血栓可被完全溶解,故不会被血 流冲走形成栓子

病理学病案分析

病案分析一 男,63岁。6年前确诊为脑动脉粥样硬化。一周前发现右侧上、下肢麻木,活动不自如。1天前出现右侧上、下肢麻痹,无法活动。诊断为脑血栓形成。 请分析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其脑可能发生的改变及病变特点和发生机制。 参考答案: (1)可能发生的改变:①脑萎缩;②脑梗死。 (2)病变特点:①肉眼脑体积缩小,重量减轻,脑沟加深,脑回变窄,皮质变薄;左大脑半球有一软化灶;②光镜神经细胞体积缩小、数量减少,软化灶周有脑水肿,中性粒细胞和吞噬细胞浸润,并可见泡沫细胞。 (3)机制:①脑动脉粥样硬化→管腔相对狭窄且渐加重→脑组织慢性缺 血→营养不良→萎缩;②脑动脉粥样硬化继发血栓形成→阻 塞血管腔→动脉供血中断→脑梗死(软化)。 病案分析二 一老年患者,患二尖瓣狭窄和心房纤颤多年,一天在长时间行走过程中突感左侧肢体不能动,医生考虑为大脑中动脉病变。 请问1.该患者的脑血管和脑可能发生什么病变 2.并简述其病变发生的原因和特点。 参考答案: 1.大脑中动脉血栓栓塞及所供血的脑组织梗死。

2. ①可能为左心房血栓脱落引起。 ②脑动脉内有血栓栓子,脑组织液化性坏死。 病例分析三 患者男,48岁,因发热、咳嗽、咳黏液脓痰5天,痰中带血2天入院。既往患者有吸烟、饮酒史。曾于5年前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炎”等,自述“心窝”和腹上区经常性疼痛,近来咳嗽时有加重。体格检查:体温38.3℃,脉搏82次/ min,呼吸21次/ min,血压17.3/10.1 kPa(130/76 mmHg),消瘦,左锁骨上淋巴结大,质稍硬,不活动。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0.85 ×10 9 / L,血红蛋白90 g/ L。X线胸片:左下肺近肺门处见一3 cm ×2.5 cm边缘不整之阴影。胃镜:胃窦小弯侧有2 cm ×1.8 cm的糜烂病灶伴灶性出血,余无特殊。 请拟定诊断的步骤和方法,并作出可能的诊断。 参考答案: (1)左锁骨上淋巴结活体组织检查,如有癌转移,则根据临床资料初步判定可能为肺或胃癌;胃镜取活体组织检查以排除胃癌,因肺部占位近肺门,可做纤维支气管镜进一步确定肺部占位病变的性质;如仍无法确定且患者可耐受手术,则可作手术,术中可送肿块做快速冷冻切片诊断以确定手术范围,并将切除组织送检;术前应进一步作胸片(正、侧位),有条件可作CT检查,以确定肿块大小和位置。 (2)鉴于胃内仅发现小片糜烂,并无明显肿块,结合病史该病例诊断可能为:左下肺癌(由于位于中央,类型多系鳞状细胞癌)。

胃溃疡病理学分析

《胃溃疡病理学分析》 1、简介:溃疡病或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可发生于食管、 胃或十二指肠,也可发生于胃-空肠吻合口附近或含有胃黏膜的Meckel憩室内,因为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最常见,故一般所谓的消化性溃疡是指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它之所以称之为消化性溃疡,是因为既往认为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是由于胃酸和胃蛋白酶对黏膜自身消化所形成的,事实上胃酸和胃蛋白酶只是溃疡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还有其他原因可以形成消化性溃疡。由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病因和临床症状有许多相似之处,有时难以区分是胃溃疡还是十二指肠溃疡,因此往往诊断为消化性溃疡,或胃、十二指肠溃疡。如果能明确溃疡在胃或十二指肠,那就可直接诊断为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 2、病因: 1.幽门螺杆菌感染 Marshall和Warren因1983年成功培养出幽门螺杆菌,并提出其感染在消化性溃疡发病中起作用而获得2005年度诺贝尔医学奖。大量研究充分证明,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原因。 2.药物及饮食因素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皮质类固醇等药物易致此病发生,此外长期吸烟,长期饮酒和饮用浓茶、咖啡似亦有一定关系。 易致胃溃疡的药品: (1)各种阿司匹林制剂长期或大剂量服用可引起胃痛及不适,严重者可有呕血、黑便等,胃镜检查可发现胃黏膜炎症、糜烂及溃疡形成。 (2)激素替代药消炎痛和保泰松这类药物属激素替代药,对胃黏膜有直接的损害作用,可导致急性胃溃疡。 (3)解热镇痛药如A.P.C,扑热息痛,去痛片以及感冒通等感冒药。 (4)治疗冠心病的药物如藻酸双酯钠(P.S.S)、潘生丁、利血平,也可导致胃溃疡,甚至胃出血。 (5)消炎药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容易造成胃的不适。(6)抗癌药及其他各类化疗药物往往造成胃肠刺激。 3.胃酸和胃蛋白酶 消化性溃疡的最终形成是由于胃酸/胃蛋白酶自身消化所致,胃酸是溃疡发生的决定性因素。 4.应激精神因素 急性应激可引起应激性溃疡。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或情绪波动的人易患消化性溃疡。 5.遗传因素 在一些罕见的遗传综合征中,如多发性内分泌腺腺瘤I型、系统性肥大细胞增多症等,消化性溃疡为其临床表现一部分。 6.胃运动异常 部分胃溃疡患者存在胃运动障碍,如胃排空延缓所致胃酸分泌增加和十二指肠-胃反流所致胆汁、胰液和溶血卵磷脂对胃黏膜的损伤。

病理学病例分析

患者,男,61岁,退休工人。突然呕血1小时入院。患者去年7月份在某医院诊断为“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于1小时前进食晚餐后出现恶心,呕出鲜红色血液,量约300ml,无血凝块。伴头晕、心悸、口干。入院后又呕鲜血约500ml,头昏、乏力,次晨共解柏油样便2次,每次约150g。患者有乙肝病史多年,确诊“肝硬化”1年余。入院体检:体温℃,脉率80/min,呼吸22/min,血压105/70mmHg,慢性病容,颈侧见2处蜘蛛痣,巩膜清,有肝掌、腹膨软,肝肋下未及,脾肋下3cm,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实验室检查:肝肾功能:总蛋白L,白蛋白L,球蛋白L,A/G ,总胆红素μmol/L,直接胆红素μmol/L,谷丙转氨酶120U/L,尿素氮L,肌酐120μmol/L,葡萄糖L。乙肝标志物测定(ELISA法):HBsAg 阳性、HBcAg阳性、抗HBc阳性。胃镜:食管中下段静脉中-重度曲张。B超:提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肿大,中等量腹水。腹水常规为漏出液。腹水病理:未见癌细胞。住院后因再次大出血抢救无效死亡。 1、根据提供的病史及检查结果,你诊断是什么诊断依据。 2、肝硬化的概念,了解发病机制? 3、门脉性肝硬化的病理变化如何叙述其临床病理联系。 答:1诊断:门脉性肝硬化(晚期) 依据: 1呕鲜血约500ml: 上消化道出血; 2 两处蜘蛛痣,巩膜清:激素代谢障碍; 3脾肋下3cm,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脾肿大和腹水 4肝肾功能:总蛋白48.1g/L,白蛋白27.6g/L,球蛋白20.5g/L,A/G ,总胆红素μmol/L,直接胆红素μmol/L,谷丙转氨酶120U/L,尿素氮L,肌酐120μmol/L,葡萄糖L:物质代谢障碍; 5乙肝标志物测定(ELISA法):HBsAg阳性、HBcAg阳性、抗HBc阳性:大三阳;6提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肿大:肝硬化失代偿期; 7未见癌细胞:排除肝癌 2肝硬化:指由于反复交替发生的弥漫性肝细胞变性、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而导致的肝结构改建,肝变形、变硬。 机制:1、病毒性肝炎;2、慢性酒精中毒;3、营养缺乏;4、毒性物质作用,如四氯化碳、磷、砷、辛可芬等 3门脉性肝硬化的病理变化:早期:肝体积正常/增大,质地正常或稍硬。 镜下:(1)假小叶形成:①肝细胞索排列紊乱;②中央静脉偏位、缺如、两个以上可有汇管区;③肝细胞变性、坏死、再生。(2)纤维间隔内可见慢性炎细胞浸润及假胆管、胆管↑

胃炎、胃溃疡相关方剂配伍

胃食管反流 1.柴芍六君汤:疏肝理气,与胃降逆 主治:胃食管反流 配伍:柴胡10,炒白芍15,陈皮6,半夏12,党参30,白术10,茯苓10,炙甘草3,生姜10,红枣10。 加减:烧灼感,泛酸严重:加黄芩10,栀子10,海螵蛸12,牡蛎粉30; 上腹痛疼不适:加良姜10,干姜10,川楝子10,延胡索10; 上腹部胀气闷甚:加神曲、山楂、鸡内金、砂仁各10。 2.与胃汤:疏肝与胃,理气降逆,益气养阴 主治:胃食管反流 配伍:旋复花、代赭石、陈皮、半夏、黄连、枳壳、厚朴皮、吴茱萸肉、白芍各10。 3.黄芪建中汤:益气建中行气止痛 主治:胃食管反流 配伍:黄芪15,白芍30,桂枝9,炙甘草15,高良姜6,木香6,砂仁6,丹参9,海螵蛸30,生姜9,大枣4。 4.与胃涤痰汤:降逆、行气、化痰 配伍:半夏10,旋复花包10,白术10,浙贝母10,海浮石15,夏枯草15,全瓜蒌20,白芥子6,厚朴10,茯苓15。 加减:脾胃虚寒:去夏枯草,加干姜、砂仁; 胃阴不足:去白芥子,半夏减量,加石斛、芦根各10; 思虑过渡,劳心伤脾:加合欢皮10、远志10; 肝郁气滞:加预知子15、广郁金10; 久病入络,瘀血阻络:加丹参15、红花6。 急性胃炎 1.柴胡疏肝散加减:疏肝理气 配伍:柴胡15,白芍、香附、枳壳各10,陈皮15,川芎5,白术15,茯苓10,木香5,砂仁10,甘草5。 加减:口干、舌苔黄:加沙参、黄连各10;

呕吐:加竹茹15、旋覆花10; 大便不畅:加大黄10; 胃痛:加延胡索10。 2.小柴胡汤加减:解郁与中,辟秽去浊 配伍:柴胡8,半夏10,黄芩10,枳壳10,延胡索10,川楝子10,藿香6,生姜10,生甘草3。加减:积滞重者:加大黄10; 气虚:加党参10。 3,清胃饮:清热燥湿,理气止痛 配伍:黄连、黄芩、栀子10,甘草8,石膏50,蒲公英30,延胡索、枳壳、青皮、香附各12。 加减:胃阴虚:加沙参、麦冬; 呕吐:加半夏。 慢性浅表性胃炎 1.胃活通络散:化湿导滞,理气与中 配伍:黄芪20,延胡索15,五灵脂10,白芍10,三七粉6,枳壳6,茯苓10,炙甘草6,乳香6,没药10,黄连6。 加减:气滞血瘀:加柴胡、木香、香附; 胃火盛者:加芦根; 胃寒者:加高良姜、吴茱萸肉; 湿盛者:加半夏、佩兰、砂仁; 气虚血瘀者:加党参、白术、山药; 2.养胃清阴汤:疏肝与胃,养阴清热 配伍:沙参15,玉竹15,丹皮10,黄连5,青皮10,白芍15,栀子10,柴胡15,蒲公英30,甘草5。 3.胃痛要方:健脾疏肝,行气止痛 配伍:炮参30,茯苓20,白术15,柴胡、木香、白芍、青皮、佛手、延胡索、桃仁、防风各10,吴茱萸肉6,黄连3,甘草5。 加减:脾胃虚寒:去黄连,重用吴茱萸肉,加黄芪30,高良姜10; 寒湿重:去黄连,加薏苡仁15,白豆蔻6,砂仁6;

这四个征兆,说明你的胃病加重了

这四个征兆,说明你的胃病严重了 因为我国繁花白样的饮食风俗,我国的胃癌越来越高发,现在就连很多年轻人也患了胃癌,但事实上按照现在的医学水平,胃癌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发现的太迟了。下面我们看看以下征兆你有吗? 1,征兆:贫血 首先是一个超级隐蔽的胃癌征兆,平时我们压根不会把它往胃病上去联想,这就是贫血。原因是有胃癌的人,肿瘤会破坏血管导致胃出血,有些人就会有呕血的症状,这是导致贫血的主要原因。那么,我们怎么判断自己是不是贫血? 一看面色,贫血的人面色发白发黄;二看眼底,贫血的人眼底发白,看不到什么红色的毛细血管;三看指甲,正常人的指甲是粉红的,贫血的人会发白,就是我们按压之后的这种白。 2,征兆:上腹部不适、疼痛

上腹部不适也是胃癌最常见的初发症状,主要表现为进食后有饱胀感或有烧灼感,反复发作,发作的持续时间并不长,症状也不是很剧烈,容易被人误以为是消化不良或胃炎,导致被忽视。 刚开始比较轻微,然后逐渐加重。这种疼痛感有时是隐隐作痛,有时是间歇性的钝痛。还有些患者是有节律性的疼痛(这种胃窦癌比较明显),进食或吃药后会缓解;有一些老人的痛觉神经比较迟钝,感觉不到胃痛以为只是腹胀,这种情况也需要当心。胃癌早期的上腹部疼痛常常会被诊断为胃炎或胃溃疡,患者需要格外 留心。 3,征兆:烧心、反酸 烧心一般指的是胸骨下部的位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心窝”的位置,就像有一团火在燃烧,是一种烧灼感。这主要是因为胃里的食物“跑”到了食管里导致的。胃里分泌胃酸,所以胃里的东西都是酸性的,而食管是碱性的,当酸性的物质“跑”到食管里以后,会腐蚀食管黏膜,就像是有一把火在心窝这儿燃烧一样,这就是我们说的烧心。 4,征兆:大便出血,黑便 直接就是排出带血的大便,就应该考虑是否为胃癌的可能性。胃癌患者的肠胃内经常会有少量出血的症状,如不加以重视,就会加重病情。 如果你的病情加重了,希望你要抓紧时间去医院医治,胃病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明明知道自己身体出现问题却忽视它,最后病情加重了才追悔莫及。下面推荐大家一种养胃中药方,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体恒安全养胃护胃法

病理学病例分析复习过程

病理学病例分析

患者,男,61岁,退休工人。突然呕血1小时入院。患者去年7月份在某医院诊断为“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于1小时前进食晚餐后出现恶心,呕出鲜红色血液,量约300ml,无血凝块。伴头晕、心悸、口干。入院后又呕鲜血约 500ml,头昏、乏力,次晨共解柏油样便2次,每次约150g。患者有乙肝病史多年,确诊“肝硬化”1年余。入院体检:体温 36.9℃,脉率 80/min,呼吸 22/min,血压105/70mmHg,慢性病容,颈侧见2处蜘蛛痣,巩膜清,有肝掌、腹膨软,肝肋下未及,脾肋下3cm,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实验室检查:肝肾功能:总蛋白48.1g/L,白蛋白27.6g/L,球蛋白20.5g/L,A/G 1.3,总胆红素27.9μmol/L,直接胆红素8.5μmol/L,谷丙转氨酶120U/L,尿素氮 8.10mmol/L,肌酐120μmol/L,葡萄糖7.60mmol/L。乙肝标志物测定(ELISA 法):HBsAg阳性、HBcAg阳性、抗HBc阳性。胃镜:食管中下段静脉中-重度曲张。B超:提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肿大,中等量腹水。腹水常规为漏出液。腹水病理:未见癌细胞。住院后因再次大出血抢救无效死亡。 1、根据提供的病史及检查结果,你诊断是什么?诊断依据。 2、肝硬化的概念,了解发病机制? 3、门脉性肝硬化的病理变化如何?叙述其临床病理联系。 答:1诊断:门脉性肝硬化(晚期) 依据: 1呕鲜血约500ml: 上消化道出血; 2 两处蜘蛛痣,巩膜清:激素代谢障碍; 3脾肋下3cm,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脾肿大和腹水 4肝肾功能:总蛋白48.1g/L,白蛋白27.6g/L,球蛋白20.5g/L,A/G 1.3,总胆红素27.9μmol/L,直接胆红素8.5μmol/L,谷丙转氨酶120U/L,尿素氮 8.10mmol/L,肌酐120μmol/L,葡萄糖7.60mmol/L:物质代谢障碍; 5乙肝标志物测定(ELISA法):HBsAg阳性、HBcAg阳性、抗HBc阳性:大三阳; 6提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肿大:肝硬化失代偿期; 7未见癌细胞:排除肝癌 2肝硬化:指由于反复交替发生的弥漫性肝细胞变性、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而导致的肝结构改建,肝变形、变硬。 机制:1、病毒性肝炎;2、慢性酒精中毒;3、营养缺乏;4、毒性物质作用,如四氯化碳、磷、砷、辛可芬等 3门脉性肝硬化的病理变化:早期:肝体积正常/增大,质地正常或稍硬。 镜下:(1)假小叶形成:①肝细胞索排列紊乱;②中央静脉偏位、缺如、两个以上可有汇管区;③肝细胞变性、坏死、再生。(2)纤维间隔内可见慢性炎细胞浸润及假胆管、胆管↑ 临床病理联系:1、门脉高压:由于门脉高压使门静脉所属器官的静脉血回流受阻。早期、由于代偿作用,可无严重后果。晚期,代偿失调,可引起如下不良后果:(1)脾肿大(2)胃肠淤血、水肿;(3)腹水(4)侧支循环形成;2、肝功能不全由于肝细胞反复受损,肝细胞不能完全再生补充和代偿而出现肝功能不全现象,主要有:(1)对雌激素的灭活作用减弱(2)出血倾向(3)蛋白质合成障碍(4)黄疸(5)肝性脑病

病理学病例分析

病理学病例分析 炎症-病例分析 病史摘要患者,男,23岁,医务工作者,×年7月1日入院。7月3日死亡。主诉:右足拇跌伤化脓数天,畏寒发烧二天。入院前数天右足拇趾跌伤感染化脓,在未麻*醉下用酒精烧灼的小刀自行切开引流。入院前二天即感畏寒发烧,局部疼痛加剧,入院当天被同宿舍职工发现高烧卧床,神志不清,急诊入院。 体格检查:体温39.5℃,脉搏130次/min,呼吸40次/min,血压80/50mmHg。急性病容,神志模糊,心跳快,心律齐,双肺有较多湿啰音,腹软,肝脾未扪及。全身皮肤有多数瘀斑,散在各处,右小腿下部发红肿胀,有压痛。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红细胞3.5×1012/L,白细胞25.0×109/L,分类计数:嗜中性粒细胞0.75,单核细胞0.02,淋巴细胞0.23。 入院后即使用大量激素、抗生素,输血二次,局部切开引流。入院后12小时血压下降,处于休克状态,病情持续恶化,经多方抢救无效,病员于入院后第三日死亡。 尸检摘要患者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躯干上半部有多数皮下瘀斑散在,双膝关节有大片瘀斑,右下肢踝关节内下有外科切开引流切口,从足底向上24cm,皮肤呈弥漫性红肿。拇趾外侧有一1.5cm之外伤创口,表面有脓性渗出物覆盖。双肺上叶后份及胸壁有灶性纤维性粘连。双肺重量增加,广泛充血、变实,有多数大小不等的出血区及多数灰黄*色粟粒大的脓肿,切面肺普遍充血,有多数出血性梗死灶伴小脓肿形成。双肺上叶有硬结性病灶,右上叶硬结内有一0.8cm大之空洞,镜下见空洞壁由类上皮细胞,朗汉斯巨细胞、淋巴细胞及成纤维细胞构成,近腔面有干酪样坏死,抗酸染色查见少许结核杆菌。全身内脏器官明显充血,心、肝、肾、脑实质细胞变性,心外膜、消化道壁、肾上腺、脾脏有散在出血点。在肺及大隐静脉血管内均找到革兰阳性链球菌及葡萄球菌。 [分析讨论] 1.死者生前患有那些疾病(病变)? 2.这些疾病(病变)是如何发生、发展的? 3.通过讨论,请归纳出炎症的结局有哪些,本例属于何类结局? 参考答案: 一、病理解剖诊断 (一)脓毒血症 1.右拇趾急性化脓性炎(外伤创口长1.5cm)。 2.右小腿急性蜂窝织炎,右踝内下手术切口。 3.双肺多数出血性梗死,细菌性栓塞伴脓肿形成(败血性梗死)。 4.躯干、双膝多数性瘀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