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水地区城市设计

滨水地区城市设计
滨水地区城市设计

滨水地区城市设计

学院建筑学院

专业城市规划

班级 09级1班

姓名邓婵

学号 090040106

滨水地区城市设计

滨水地区是城市中一个特定的空间地段,是指“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土地或建筑,城镇临近水体的部分。”它既是陆的边沿,也是水的边缘。空间范畴包括200-300米的水域空间,及与之相邻的城市陆域空间。其对人的诱致距离为1-2千米,相当于步行15-30分钟的距离范围。

空间类型有环水(环湖,夹江,环海湾等等)

功能类型按其在城市中的功能及其与城市的关系来看,有工业区改建的滨水区,与居住区相连的滨水区,与市中心相连的多功能滨水区,旅游休憩的滨水区,新开发的滨水区,生态保护的滨水区等。

滨水区的发展历程

复兴时期随着“以人为本”价值的回归,也伴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环境改善的要求,滨水区再次成为城市的重点区域,承担着城市的重要功能,环境优美,公共活动集中。

改造及在开发时期由于城市的发展,原有的滨水地区相对于城市的区位,其形态及职能等均发生了变化,滨水地区在城市中的作用需要重新定位,需要对其进行改造,在开发等,使其成为城市的重要场所。

新区开发时期随着城市的拓展,城市化地区的扩大,原有的并不承担城市主要功能的滨水地区,需要从头开始,创造一个满足城市功能,市民生活需要的滨水地区。

景观环境

改善滨水地区的景观环境,提升景观品质,创造更吸引人的景观环境面貌以为城市的各项功能服务。

公共性

全市居民共同享受地区,倡导“水滨公有”“亲水为公共权益”等设计理念。

混合性

提倡滨水功能的多样性和混合性,滨水地段分层分段,综合利用,同时提倡滨水活动的多样性。

亲水性

创造亲水的公共活动空间,亲水的活动内容(包括水上活动),同时设置亲水设施,营造亲水的视觉感受。

特色性

滨水地区的规划设计要充分体现地域性,本土性特色,要体现具体场地环境特色。

安全性

城市的滨水地区要满足城市的防洪要求,滨水地区要保证安全。

注重生态景观

滨水地区要更加注重绿化,对于生态环境(如湿地等)需要加强保护。

城市设计的土地利用

1.大多数城市滨水地区位于城市的中心区域或重点区域,其与整个城市的功能布局,交通组织等关系密切,不能单独考虑,需要从整个城市的层面整体研究把握。

2.有意义的城市场所离不开丰富的活动,滨水地区的“人气”极为重要,其土地利用上不宜功能单一,应力求综合性和多元化,满足不同的需要,尤其是应该考虑三产的要求。

3.充足的绿地,由于其位置的特殊性,滨水地区的绿化数量,品质均应当高于其他城市普通地区。

城市设计的空间形态

1.一般来说,滨水地区应当突出水面开场的空间形态特点,避免大量的高密度的开发

压迫滨水地区。

2.在实体形态上宜做跌落处理,而靠近滨水地区尺度越近人,垂直于滨水地区体现空间层次。

城市设计的边界

1.保证滨水地区边界的连续性

2.营造滨水地区边界的韵律感(重在城市轮廓线及地标的引导和控制)

城市设计的建筑控制

建筑体量的控制,包括面宽的限制,高度限制等

城市设计的交通组织

人车分流优化步行环境,过境交通外移和公交优先等等

开发策略

国内目前在滨水地区的发展中,过多依赖政府的主导作用,受财政的制约因素过大,公众参与不足,易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可以汲取国外政府引导,企业投入,公众参与的经验,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参与滨水地区的发展工作。

实例分析

青岛市是我国东部沿海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和港口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胜地。城市地处胶东半岛南部,面向黄海,中间环抱胶州湾,胶州湾东岸为青岛主城(包括市内六区),胶州湾西岸为黄岛区。行政辖市内七区及郊区五市。本文涉及的滨海地区是指青岛南部海滨地区,西起团岛东至崂山区石老人。

城市东有崂山、西有小珠山,市区内丘陵起伏,山峦叠翠。

城市海岸线蜿蜒绵长,海岸线长约730km,拥有良好的天然建港条件。市区南部海岸礁石、岬角、海湾、沙滩遍布其中,近海岛屿与滨海挺拔峻秀的高山隔海相望,形成了旅游价值较高的自然景观。在城市所依托的这条海岸线上分布着众多的人文景观与遗址,是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载体。

城市建城之始就编制了总体规划,这也使青岛有别于国内其他历史形成的城市。由于城市发展的前半叶处于德、日殖民统治时期,所以青岛老城区南部海滨地区初期是按照殖民统治者意志规划、建设与发展的,具有浓郁的异国文化风情,带有明显的欧洲滨海城市功能设置特点。老城南部海滨现已确定为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区内城市设计讲究背山面海开放式格局,结合自然特,叔合理分区,优化利用滨海岸线,建筑依山就势与自然有机融合,道路顺应地势自由式布置,线型灵活,体现了与山、海的呼应,形成了青岛所特有的“山、海、城”相得益彰的城市风貌。

1992年青岛市行政中心东移,带动了东部新区的建设高潮,新区的开发建设使青岛老城区城市风貌得到了保护,沿海岸线发展的新区亦有了充足的伸展空间。新区滨海地区成为青岛市新的行政商务中心。新区滨海地区的城市设计在发展老城区城市设计特点的基础上,

从整体上制定城市设计框架,研究城市空间形态,布置城市公共活动空间,设计城市竖向轮廓,研究城市道路和绿地系统,使新区滨海城市景观与老城区滨海城市景观形成新旧融合、与城市发展轴线相一致的丰富轮廓线。

区域、通道、节点、标志物

凯文·林奇曾说:组成城市意象的元素是通道、边缘、区域、节点与标志物。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重叠、相互引申的。青岛滨海地区城市设计可以从区域、通道、节点、标志物四方面来认识和评价。

区域

依托城市发展轴线,青岛滨海地区分为两大区域:老城区、新区。

老城区自西向东沿海岸线分布着青岛市七个历史文化保护区,集中了大量历史优秀建筑和文化遗址。该地区多为低山和丘陵,地形复杂。利用地形是城市设计的特色之一。区域交通干道的分布和道路网的布置,都结合地形、利用地形,在道路选线、道路线形和道路纵横断面的设计上都充分考虑了降低坡度、联系便捷、与建筑物结合、与海结合、建筑物高度与道路宽度的比例等。如观海一路、观海二路等。道路尽端和转折点上都有良好的对景。如青岛路以胶澳总督府为对景;中山路以栈桥为对景;江苏路、大学路以小青岛为对景等。地形的利用还体现在城市排水上,利用山地道路的自然坡度,因势利导,设暗渠或管道。在街坊规划、建筑群体和单体建筑设计上,因地制宜,在实用、经济和美观上创造出比平地更好的效果。建筑物的布局依山就势,高低错落,利用踏步甬道垂直相通,建筑物和道路与地形的结合非常合理(图1)。利用地形起伏、道路曲折的特点,选择适当的位置,布置一些比较重要的公共建筑,丰富城市景观,也是城市设计的特点之一。如天主教堂、公安局、胶澳总督府等。沿海岸线分布的山体如小鱼山、信号山等在许多道路上都可以看到,人行道上多处能看到山景,增加了山城的城市风貌。建筑石材及围墙、挡土墙、台阶大门等也是城市设计的特点。以沿海岸线分布的别墅建筑群、休疗养建筑群、办公建筑群等为主体,以远处隐约可见的天主教堂为依托,组成了优美的海滨轮廓线,是青岛城市建设文化的宝贵遗产。

新区滨海地区是青岛市新的中心区,在总体规划的过程中从整体上制定了城市设计框架,用地布局上充分考虑了要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留有空间,建筑布局上借鉴老城区城市设计善于利用地形的特点,注重空间疏密有致及对城市开敞空间的处理。城市设计的重点在行政商务中心区、东海路。行政商务中心区以市政府为中心布置了高层建筑群,强调公共空间如广场及绿地景观系统的组织;香港路是临海的第二条道路,是行政商务区内的主要交通干

道,两侧以商务、办公建筑为主,每一个单体建筑都在位置和外形上寻求与周围环境的和谐,保持滨海城市特色。由于城市设计框架为单体建筑开发提供了足够的自由度,两侧建筑形式多种多样,建筑空间丰富多彩,成为新区的一条景观路。东海路是临海的第一条道路,西起八大关风景区,东至崂山石老人风景区,是老城区海滨游览线的延伸,是连接新、老市区的海滨旅游大道,集旅游、商贸、休憩、居住、交通为一体(图2、图3)。城市设计的目标是创造高品位的城市滨水空间。城市设计特点是突出海滨特色,发挥环境优势,将园林、建筑、雕塑、道路、市政设施有机地结合起来;强调城市视觉形象,注重各地段的有机结合;突出绿化雕塑广场的布置,以五四广场和青岛雕塑园为重点,布置了总面积约18万m2的11处雕塑园区,雕塑以中华文明和海之情为主题,分为标志性雕塑、主题雕塑、名人雕塑、对景点雕塑共100座(图4)。

通道

新、旧脱开的总体布局结构,有效地保护了老城、控制发展了新区,沿滨海一线可以领会城市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加上山、沙滩、礁石、岬角、港湾、岛屿等自然诸要素的巧妙配合,使沿海岸线具有独特的吸引力,成为市民感受自然、体会文化、休闲健身、旅游观光的场所。前海景观步行道的建设更为人们提供了最佳的滨海观光场所。它是一条靠海以步行为主要特色的旅游线路,西起团岛,东至崂山区石老人,将新、老市区滨海景观区和景观节点串联起来,全长35.5krn,宽度为3至5mo前海景观步行道城市设计的目标是创造高品位的城市滨水空间,强化富有吸引力的城市旅游产业环境。平面布局结合不同地段岸线的自然条件,修筑不同特色的步行道,如在人工驳岸上的步行道采用花岗岩或砖材铺装;在礁石或沙滩外侧岸线采用木质铺装;局部地段考虑少量的鹅卵石健身路面及其他铺装材料。交通组织保障前海景观步行道的通畅;保障前海景观步行道与机动车游览线路联系通畅;既保障人车分离,又要游人步行与机动车旅游系统换乘方便。绿化环境设计以自然海湾为依托,突出滨海特色,尊重地形与自然相融合。开敞空间组织利用人流集散较集中的地方和主要视线节点处,适当扩大步行道宽度,提供方便自如的驻留空间,带来更好的观赏角度。公共设施的布置与景观区相互结合,合理配置停车场和其他旅游服务设施。城市轮廓线观赏组织分陆上和海上,陆上观赏选择了多处最佳观赏地点(图5、图6)。

节点

青岛南部海岸线集中了内容丰富的景观节点,这些节点留住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自西向东有团岛湾景观节点、栈桥景观节点、海军博物馆景观节点、汇泉湾景观节点、汇泉角景观节点、太平角景观节点、五四广场景观节点、燕儿岛奥运比赛基地景观节点、青岛大剧院

景观节点、雕塑园景观节点、石老人公园景观节点等。

其中,团岛湾景观节点以汽船航运参观为主,包括团岛灯塔、中苑海上广场、八大峡公园。栈桥景观节点有迂回曲折的礁石岸线、海水浴场,海岸线上集中了许多历史优秀建筑,山海城相融合的城市风貌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民俗博物馆、栈桥展览馆,丰富了该节点的文化内涵。海军博物馆景观节点集中了小青岛、海军博物馆、水族馆、海产博物馆、海底世界等景点,成为人们了解海洋、认识海洋的重要场所。汇泉广场景观节点以体育健身、旅游休闲为主要职能,城市设计突出融海特点,突出体育休闲健身功能,通过调整南海路的交通功能,将阻隔海水浴场和广场联系的繁忙的过境交通从滨海区转移出去;通过拆除山东省外贸会展综合楼,改造第一海水浴场更衣室(利用地形将其做成半地下),打通广场观海视廊,将山、海、活动空间利用景观轴线联系起来;保留现有的体育场、体育馆,增加户外公共体育运动设施,将这些设施和广场融为一体,改善城市视觉景观;通过海水浴场的改造,整治沙滩,扩大沙滩面积,延长沙滩长度,改善浴场的整体环境,提高浴场的环境容量;滨海步行通道在这里与广场、浴场紧密结合(图7)。

标志物

纵观青岛的海滨城市风貌;反映了城市在不同时期、针对不同城市功能的城市建设特点,老城区的风貌反映了青岛建制至德、日侵占青岛的历史,东部新区的城市风貌反映了改革开放后城市建设的历史。在滨海地区城市设计框架中,老城区将栈桥作为青岛的标志物,五四广场作为新区的标志性地段。

总结

青岛市的城市起源和发展与海有着密切的关系,城市靠海港资源创立并发展起来,城市空间形态依托滨海自然形态形成。自1900年编制青岛第一个城市总体规划开始,城市设计思想就一直贯穿在城市规划的每一个阶段。无论是老城区还是新区,城市设计有以下共同特点:

(1)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创造舒适的人居环境。

(2)突出整体性和滨海特色。在每一个层次的城市规划中,把整体性和滨海特色作为规划的原则,并注重上位规划与下位规划间的延续。比较系统的城市总体规划是形成特有的山、海、城相融合的城市风貌的保证。

(3)尊重自然地形地貌特点,保护地形地貌,创造城市特色。体现在道路的设计、建筑的布置、城市公共空间的组织、绿地系统的组织等方面。

(4)尊重历史文脉的延续,保护历史优秀建筑和文化遗址。

(5)重视滨海视线、山体视线的开敞与通透,景观的组织与设计注重对景点的使用。

(6)重视滨海地区的交通组织。将交通主干道布置在滨海第二条道路,靠海布置旅游路和步行道,注重垂直于海岸线道路的交通组织。

(7)重视滨海公共空间的组织。保证滨海地带的共享性,增强滨海空间的观赏性、亲水性、可游性、可达性和历史文化内涵。

(完整版)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经典规划方案——银川艾依河滨水公园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经典规划方案——银川艾依河滨水公园 城市公园景观不仅是城市绿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座城市风貌的 基本体现。在进行城市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时,设计师们应尽可能的营造和谐原 生态的景致。 作为中国最优秀的滨水景观设计专家、城市旅游度假新模式的倡导者,毕 路德在建筑景观方面,以创造独特“意境”体验的能力著称。由毕路德首创的 以城市公园为核心的旅游度假规划新模式,运用匠心独运的设计为城市挖掘“可记忆的一面”,令景致虚实相生、底蕴丰厚,吸引游人流连其中。下面, 以刚刚作为中国首个景观作品入围了“2015英国WAN Waterfront滨水设计大奖”的经典公园景观——银川艾依河滨水公园为例进行分析。 银川艾依河滨水公园 项目名称:银川艾依河滨水景观公园 项目面积:212000平方米 项目客户:银川水务局 设计单位:毕路德 景区面积:192000平方米 项目地点:中国宁夏银川 项目主创:杜昀 完成时间:2014年3月 项目概况: 银川艾依河滨水景观公园基地位于银川市金凤区东北部,紧邻城市新区, 北起唐徕渠,南到贺兰山路,东临海宝公园,西至亲水大街,位于交通黄金焦 点上。滨水优美休闲空间是每个城市的梦想,艾依河正是实现这种梦想的地方。但项目面临的现状却是粗糙的城市滨水区域,不仅水和城市割裂,未能实际解 决城市的环境问题;而且滨水景观只作装饰存在,没有建立多元的体验体系,

毫无无人气;定位不全面,只考虑简单的城市配套性质,对城市影响力的提升无能为力。 规划设计方案: 在进行规划设计中,毕路德的设计理念从融合地域特色、凸显生态低碳、以人为本三大主题核心入手,立意于银川的发展和传统文化的结合,采用较为抽象的手法来表达主题设计理念。由金凤栖水、塞上奇观抽象出来的折线造型阐述公园现代游憩体验的主体空间结构。创造先进的设计体验及优越的城市形象,营造一条视觉享受和生态休闲的记忆性景观地标。 通过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打破绿化隔离,拉近亲水距离,形成一个水城交融、展示城市魅力的舞台。将其打造成中国西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城市轴线,形成银川面向世界的形象窗口与最靓丽的城市名片。 银川艾依河滨水公园平面设计图

上海市外滩滨水区城市设计方案

上海市外滩滨水区城市设计方案 上海市外滩滨水区城市设计方案 项目名称:上海市外滩滨水区城市设计 设计单位:美国 北京都市筑景国际建筑设计事务所 设计类别:城市设计 建设地点:上海 场地面积:15公顷 委托单位:上海市规划局 设计时间:2007年5月至2008年1月 外滩滨水区无疑是上海最具代表性的城市空间之一。为了迎接2010年世博会的召开,改善外滩地区浦江沿岸的交通状况,上海市政府决定将目前外滩沿岸繁忙的过境交通引入地下,将地面道路改造为双向四车道,以释放地面城市空间,并以此为契机对外滩滨水区进行一次较高标准的改造,营造标志性的城市空间形象,使之符合上海外滩的国际地位。为此,上海市规划局及相关领导单位组织了十家单位参加的国际竞赛,为上海外滩滨水区的改造集思广益,提供思路。在两轮的评选中,由美国波士顿建筑事务所与北京都市筑景国际建筑设计事务所组成的设计联合体提交的方案均获得了甲方和评审专家一致评选的一等奖方案。 在外滩沿江步行道上缓步徐行是如此令人难忘。越来越多的上海本地居民和来自全国以及世界各地的游人享受着这种经历。沿着整条步道,我们看到的不但是20世纪初期上海最动人的部分,而且见证了新上海的崛起——在发展中的世界级大都会,一个代表21世纪都市面貌的城市。但是,目前在这1.8长的滨水步道上的沿江游览似乎基本上只是在观望:游人可以回望外滩的历史建筑,或是隔江远眺浦东的雄伟。但是在整条步行道上,几乎没有途径可以直接地参与到城市的动感和活力中去。因此目前的外滩更多的是“供游客游览的外滩”,而缺乏“供上海市民日常享用的外滩”的性质。随着外滩成为日益重要的公共空间,这里呼唤更多更丰富的城市与水岸边缘之间的垂直联系。 外滩旧时的图片展示了昔日水滨和城市间的这种“垂直联系”, 有时是船坞和码头,有时是桥梁和跳板。我们规划理念的核心就是唤回这种城市与水域之间强烈的动感。实现这一理念的基础是对交通空间的改造,过境交通的地下化可以释放出城市空间,也使得外滩区域的交通更本地化,减少了繁忙交通对城市空间的

浙江丽水市滨水区城市设计

我国城市滨水区开发与城市设计的研究、应用与实践,就内容而言,在设计层面上,比较重视对城市滨水区整体形象和环境设计的研一究,比较注重城市功能的调整和探讨;在应用层面上,却较少涉及对城市滨水区设计实施策略和开发管理的研究。大多数作品仅停留在空间塑造的“一维”视点,缺少从城市经济、城市开发、规划管理、法律法规、行为心理、社会文化等“多学科、多维视角”地进行综合研究。本专辑所收录之案例正是面对当前滨水区开发所做的思考,试图探寻当前适合地方特色的滨水地区开发之路。 浙江丽水市滨水区城市设计 项目类型:修建性详细规划 主要负责人:卢济威 主要设计人员:王一、宋云峰、周虹、马荣军、王萌、柏春、王敏洁、王藤、李正、 袁铭、陈康诠、成栋、于弈 规划用地面积:205.5公顷 项目地点:浙江丽水 项目完成时间:2003年8月 项目获奖情况:2005年度上海市优秀城市规划设计二等奖 2004年度同济规划院优秀规划设计二等奖 规划设计简介:本规划根据丽水市的城市总体规划和发展战略,在研究城市环境资源 和存在问题等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丽水市滨水区城市设计的具体目 标与构思。 (1)建立以大溪为中心的山水生态城市核心 整合城市、建筑、景观等要素,形成南山、北城总体格局的环大溪景 观体系。在建筑群体布局和建筑单体空间形态的塑造上,强调与自然 山水资源的结合。不但做到城中有山、城中有水,更力求体现出山上 有宇,水中有屋的山水城市特征。 (2)建设丽水市的城市起居室 充分发挥和利用滨江的环境资源优势,把市民活动同滨江环境结合起 来,通过大量的休闲服务设施和良好的景观设计,吸引大市民日常活 动,使之成为丽水市的城市起居室,为滨江发展注入活力。 (3)促进丽水市旅游产业的发展 通过城市设计,提供满足各种不同层次游客需求的住宿、休闲、娱乐 活动设施,吸引游客停留,使滨水区成为丽水市域范围内旅游活动的 中心区域。 长期以来,城市滨水区都被简单地作为休闲绿化带进行营造,本城市设计进一步探讨:如何充分利用滨水资源,更好地促进城市的公共活动,振兴经济和发展旅游产业。 丽水市位于浙江省西南部,是全国两个地级生态示范区之一,总体规划定垃为生态城市、山水城市。早在隋开皇九年,这里就设处州治,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金温铁路从丽水通过,金丽温高速公路将于2005年建成。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发展蒸蒸日上。丽水市区四面环山,万象山位于中部,颐江上游的大溪从城南流过。计划2e05年在江的东侧下游建成开潭水坝,大溪水位标高将上升到47.5m,平静而清澈的湖面是丽水市得天独厚的天然资源。 2003年大溪北岸由水利部门建成防洪堤,设近水平台和坝顶平台两个层次,近水平台

基于展示城市文化特色的滨水空间规划设计_宿迁市古黄河西楚文风概要

表1 古黄河楚地文风景区存在的问题 张鑫磊张彧王云翔曹隽 基于展示城市文化特色的滨水空间规划设计 ———宿迁市古黄河西楚文风景区景观设计 【摘要】在对宿迁地区历史文化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就古黄河历史文化特色进行了论述,探讨历史文化与滨水空间的关系,及如何在滨水景观中传承历史文化。现以宿迁市古黄河西楚文风景区景观规划为例,对该地的资源现状作了调查,剖析今后发展方向,探讨如何对历史文脉进行归整、再现,最后讨论滨水景观设计对历史古迹及文化再现的重要性和宿迁滨水城市发展的特色之处,以期在城市建设中尽量发扬和构建地域文化特色。 【 关键词】城市;滨水空间;文化;规划设计城市是文化的集中表现,充分认识城市的文化意蕴,有助于我们从本质上去认识城市、把握城市,对城市规划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优秀的城市滨水空间规划设计,对整个城市文化特色的展示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现今每个城市都非常关注城市特色的展示,人们自然对公共空间的历史文化体现也愈来愈关注,特别对城市河流、水道的文化特色期待也就愈来愈多。因此,城市特色、历史文化与滨水空间的关系显得尤为突出,城市滨水景观的文化塑造,再度成为景观规划设计的重点。 1规划项目背景与现状分析 1.1背景分析 滨水区是城市中一个特定的空间地段,是

指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土地或建筑;城镇邻近水体的部分”。国内外对于城市滨水空间的研究有着很长的历史,我国长江流域的很多城市都有着水的文化积淀。宿迁城市水网密集,滨水区建设也有很长的历史渊源,黄河 公园、运河公园、湖滨新城等。这些都是城市的自然历史文化特色,同时也是构成城市整体架构的主要因素之一,可以说城市滨水空间在城市的产生、选址、发展和繁荣的这一系列过程中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城市文化特色就是指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独有的历史文化积淀,是其地域文化与其景观空间的完美结合,是人们认知一个城市并对这个城市所体验的形象性、艺术性和生活性的概括。 宿迁素有“西楚霸王”故里、 “杨树之 乡”的生态城市,历史悠久,运河文化、西楚文化积淀深厚。现今宿迁古黄河结束以往通航、行洪的历史使命,将担任体现宿迁滨水城市特色的新使命。近几年宿迁市政府首先从古黄河清污和驳岸整治开始,经过精心规划和多年的建设,取得一些成绩,但同时一些严重的环境问题依然存在。 1.2现状分析 楚地文风景区位于古黄河-运河风光带风景名胜区内,紧邻宿迁学院,周边有项王路、黄河南路、厦门路、富康大道等城市主干道与城市相连,面积121.3公顷。 目前古黄河成为宿迁城市的一条景观河道。经过调查分析,发现目前古黄河两岸在社会经济、用地布局、生态环境、历史文化和沿河景观方面都存在着很多问题(表1。 但是宿迁古黄河也有很多潜在的优势条件。它不仅是宿迁城市的主要水脉,还是西楚文化的源泉,是宿迁先民的摇篮。

城市滨水游憩空间规划设计

流淌着的灵性——城市滨水游憩空间规划设计 人类自古逐水而居。时代的发展,生活区域不断的扩展,滨水生活空间已经成为城市形象的重要代言。从单一的依水村落到现代功能多样化的港口城市、滨湖公园等,在经历了创造、模仿、复制、再创造一系列阶段后,滨水空间的打造手法和景观设计已经开始个性化,生态化、游憩化和人性化的再生阶段。 水,是灵气汇聚之所。滨水空间的景观打造也应延续这种特性,在城市滨水区域创造颇具灵性的特色空间。 一、城市空间与水案共荣共生 城市与水的关系是由来已久的,河流、湖泊、海案以及它们所产生的滨水空间,在城市规划和景观规划中逐渐被关注,愈来愈多的被作为城市形象的重要突破点。城市滨水空间,已经成为展现城市魅力、挖掘城市活力的重要展台。我国现代的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行业具有发展期短、发展速度较快的特点,致力于滨水空间方面的研究时间不长。总结滨水空间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 1、大格局的自然、经济与生活空间 解放以前,我国滨水空间具有三个主要特点:自然空间、经济空间和生活空间。自然空间以山水的自然衔接,山水交融的大空间格局为主,是开发较少的自然形态;经济空间大多以运河航运等功能为依托形成的城市滨水商贸、运输为主要功能的经济生活空间;生活空间是把水作为城市交通的主要形式。 2、工业化时代使滨水生活空间向滨水经济空间转变 文革前期,现代城市雏形初现,城市功能和经济格局受政策影响较大,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工业化时代来临。老城内的河、湖被填埋,建筑和公路取而代之。这一时期,城市滨水

生活空间基本消失,仅一些经济发展缓慢的城市滨水空间得以保留,但逐渐向滨水经济空间转变。 3、现代城市滨水空间极剧减少和缓慢恢复的两个重要时期 改革开发以后,经济迅猛发展所带来的城市规模的膨胀,交通方式的改变以及经济利益的驱动,使城市周边河道被严重侵占,取而代之的是僵硬的街道和林立的高楼,河道被大面积填埋,水域污染,港口废弃,城市滨水空间也随之极剧缩小。 二十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发展虽然仍然高速跃进,但逐渐趋于理性化,城市滨水空间的研究得到了重视,人们逐渐认识到它不但是城市景象亟待修复的一面,更是城市整体发展战略中必须从生态、经济、交通、城市设计、城市特色和文化等多方面综合考虑的一环。城市滨水空间的发展和研究进入黄金时代。 二、“游憩”使滨水空间更加丰富 长期的发展,使城市规划形成了一定的模式化思路,法规化条例也已经成熟。针对这种固有的、模式化的规划,近几年,“游憩”逐渐被规划界讨论和认可。国外在此方面的研究稍微成熟,但在国内,尚处于探讨阶段。 1、游憩(recreation)来源于拉丁语recreatio,意思是恢复更新,英文为“recreation”,原意是“to refresh”,含有休养和娱乐两层意思。 2、“游憩中国网”认为,游憩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基于城市、乡村、景区、度假区四类空间基础上,进行的具有生态、文化、康体或游乐功能的,能够内在满足自我、外在实现休闲的活动的总和。 为了便于研究及应用,“游憩中国网”将“游憩”的外延界定为: 一方面,“游憩”中的“游”可基本等同于“旅游”,“憩”可基本等同于“休闲”。当然,“旅游”与“休闲”之间的关系不在我们这一定义的考虑范围内。

城市滨水住宅区设计探析

城市滨水住宅区设计探析 摘要:本文以我国城市滨水区建设的热潮为背景,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分析滨水住宅区与城市滨水区的关系、设计原则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城市滨水区;滨水住宅区;城市设计;整合 当前我国正处在城市建设的高潮时期,由于过度开发和污染排放的叠加影响,许多城市滨水区的环境容量和生态不堪重负,另一方面,一味地追求功利的开发,侵吞着城市仅有的水空间,优美的生活岸线受到污浊的工业区的排挤,造成了人与水的疏离,滨水区的特色景观丧失殆尽。随着环境时代的到来,在城市滨水区对水体的简单利用,渐进为高层次的开发,形成了人口、经济向沿江、沿海聚集的倾向。为充实与更新城市风貌特色,滨水区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并重新成为今日城市设计的重点。 滨水区的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及技术等多个层面,也就是说从策划、规划、城市设计到项目的技术经济等问题要统筹考虑,这已经远远超出“设计”这一层面,虽然设计也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从设计的内容来讲,滨水区的开发也包括公共服务设施、休闲娱乐设施、绿地景观及滨水住宅区等。在漫长的滨水区开发中,住宅的建设是最大量的,也是最贴近市民生活的城市要素之一,更是影响城市空间形态、环境特色的要素之一。但是,在国内滨

水住宅区建设的局限性凸显无遗,比如说住宅区建设各自为政,缺乏对滨水地区的整体性研究;过分强调自身的小环境建设,而无视城市其它区域对滨水环境的共享性等等。 作为城市中最大量的建设内容,住宅的建设也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滨水区的住宅开发更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而具有独特的魅力。 1、我国滨水住宅区历史概述 自古以来,水与人类的居住生活息息相关。由于生存、生活、生产的需要,原始的定居点一般都靠近自然水系。如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点多在靠近河流的较高台地上;长江中下游由于地势较低,水道纵横,居民点多在靠近水的墩上。居民点沿水岸发展的情况,国外也是这样,如埃及的尼罗河两岸及巴比伦的两河流域。 这些地域的自然生态条件及其要素(如气候、地形地貌、水体、植被等)对人类聚居环境建设具有重要影响。滨水聚落不断发展演化形成了古代的城市及城市居住区,富有特色的滨水居住文化及建筑风格源远流长。如在江南,沿河的住宅区表现为网状的前街后河的布局特点,形成特殊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居住风貌。 八十年代以前,我国滨水居住区规划与设计多着眼于满足居民一般性生活需求。滨水居住区不能充分利用滨水地区景观、生态、气候等多方面优势,使滨水居住区丧失了地域文化特点。并且由于滨水区的工业发展、建设失控、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建设性的破坏因素,失去了往日的风采,成了人们不愿接近的区域。

城市设计经典案例分析及启发

城市设计经典案例分析及启发 ——以巴尔的摩内港区改造案例为例2013级住建厅研究生班城市建设与规划专业张蕾 摘要:巴尔的摩内港区改造为城市滨水区设计经典案例,我们将通过对巴尔的摩内港区改造案例的分析与研究,从中找到对于城市滨水区设计新的启发。 关键:巴尔的摩内港区城市设计滨水区分析启发 1.项目背景 巴尔的摩是美国大西洋沿岸重要的海港城市,它位于切萨皮克湾顶端的西侧,离美国首都华盛顿仅有60多公里,港区就在帕塔帕斯科河的出海口附近。从这里经过海湾出海到辽阔的大西洋还有250公里的航程,但由于港口附近自然条件优越,切萨皮克湾又宽广,航道很深,万吨级远洋轮可直接驶入巴尔的摩港区。这个港口属于马里兰州,向来是美国五大湖区、中央盆地与大西洋上联系的一个重要出海口。 巴尔的摩现在是美国经济发达的东北区的著名海港之一,港区的自然、经济条件非常优越。它有纵深的港湾、口袋形的入口、很长的码头和适中的地理位置,港湾内潮差小,港区水深15米,航道深达20米,冬季最冷时也因受大西洋暖流影响从不结冰,不影响船只出入港口。目前港内已建成多处现代化防波堤和凸堤码头及深水泊位,密集的铁路线和公路线深入到港区,现代化、机械化作业水平相当高。

港区北面靠近巴尔的摩市中心区一带有一些高大的烟囱直耸云霄,这里有火力发电厂、化工厂和冶炼厂,港区南部和西南部是造船、军火、机械工业和铁路站场集中的地区。铁路干线将工厂区与码头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为工业生产和国际贸易提供了十分便利的运输条件。 巴尔的摩市中心和内港区地图 2.历史沿革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由于经济结构转型,重工业衰退,巴尔的摩市中心逐渐衰落。巴尔的摩港区日益萧条,码头仓库空闲,城区的楼宇空置,街道上呈现出颓败的景象。 从20世纪50年代到现在,巴尔的摩内港区一直不断地进行改建和重建,内港区的面貌也发生了惊人的变化,成为整个美国、乃至全世界的榜样。

第四章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第四章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公共空间概念的提出是为了更清楚地将城市设计的关键要素区别于其它。 公共空间设计的成败,直接影响城市的品质和秩序,不论是设计或管理,公共空间这一系统如同城市的脊梁一般,有“纲举目张”之效。 第一节城市公共空间的定义 一、公共空间的概念公共空间即规划区为公众开放的空间,按所有权可分为: 政府所有和其他开发商所有。 政府所有部分包括公园、广场和绿地、区内的步行道系统用地和其他公众可使用的设施(如公交车站,公共停车场等);开发商所有部分包括建筑退后红线及底层墙面退后红线外的部分及建筑室内的公众通道或空间。 二、公共空间设计原则为了将购物、居住、休闲、观景等城市活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并创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公共空间,特制定如下原则: 1、利用预留的绿化广场用地,创造大型的开放空间,强调地标性,提高城市的环境品质。 2、组织空间,形成视觉景观轴线。 3、创造具有传统地方特色的街道空间,并提供文化表演的活动空间。 4、形成完善、安全、舒适的步行系统,联系区内外各街坊和功能区,并以此系统组织展示环境品质的空间序列。 5、运用绿化种植或建筑的使用功能,塑造街道的个性。 第二节城市街道空间设计 1、综述1)基本要求:

满足交通需要,恢复街道的城市生活功能,实行综合开发,强化街道空间的特性与艺术效果,突出绿化在街道中的地位,重视街道夜景。 2)街道空间类型: 城市街道空间是城市设计中城市轴线、活动路径、视线走廊的主要载体,性质明确的街道空间构成了城市空间的基本骨架。 根据交通特征,城市的街道空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车行为主导、人车都是主导、人行为主导的线性街道空间。 每一种街道空间对应不同的景观界面,他的建筑尺度、街道断面、种植设计、街道设施,两侧建筑的用地性质上都存在着不同。 3)街道围合: 对街道空间的围合的控制主要考虑街廓(或者称为街道的轮廓,指建筑外壳对于街道空间的围合)高宽比的影响,其中“一次街廓”指以道路侧石线为起点和按特定的角度所确定的斜面、以及相应的高度限制所构成的建筑外壳。 “二次街廓”指以道路中心线为起点和按特点角度所确定的斜面、以及相应的高度限制所构成的建筑外壳。 4)建筑立面: 建筑物立面主要由建筑顶部、建筑中部和建筑基座三部分组成,对建筑界面的规划设计应通过对这三部分的控制来实现。 5)街道设施: 街道设施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功能性设施包括电话亭、候车廊、垃圾箱、邮筒、路灯等,一般应等距布置,以满足服务半径的要求;信息性设施包括街区图和指示牌等,应设置在街道交叉口等人流集散点附近;休憩性设施包括座椅和凉亭等,应布置在人流较为集中的部位;观赏性设施包括花坛、喷泉、水池、雕塑和钟塔等,设置在空间节点处。

滨水城市空间规划设计(美国AOA案例研究)

间案例研究 滨水城市空间案例研究 滨水城市空 AOA DESIGN GROUP INC.

案例一:温哥华城南南部滨水区空间设计

温哥华南 z 指标 Fast Facts z Yaletown面积: 50公顷 z False Creek北部面积: 80 公顷 :130 z总面积: 130公顷 z绿地面积: 20公顷 z海岸线长度: 3公里 z平均容积率: >3.0 :90m x z平均地块规模: 90m x 180m (16,000m2 approx) z平均住宅地块规模: 280m2- 3,250m2 z地区人口规模: 23,000 approx z近期住宅销售价格: 93m2 (1,000ft2) = USD394,000 (i.e. USD4,240 per m2) 南部滨水区现状

历史背景History 本区域历 原来是木材加工地区,然后服装仓储区,接着成为地铁总站,再成为86届世界博览会会址。 在世界博览会之后此区域成 为一个亮点,80年代后期 开始了区域改造,许多传统的建筑物被保留或重新利用 历史背景

本地区现阶 z 流行的现代都市滨水社 z商业区混合了高中低档 以及五星级酒店 z独特但功能混合的建筑 活类型选择 拥有完善的步行慢跑 z拥有完善的步行、慢跑 z具有特色的景观、照明 z大量的码头停泊设施以 z附近社区和历史地铁展 z为步行者提供的交通、 z公园贯穿整个城市,通 活动场所 z以运动为主题的公园, 很少的建筑;提供了都 z公园提供了非常舒适的 z住宅区和公园中布置了 z公园面向户外景观,提 105 z10.5米宽的断断续续的 阶段发展状况 社区包含了居住区、商务区、餐饮、零售精品店、艺术长廊 档饭店、高科技公司、家具店、艺术长廊、汽车公司展示区 筑,提供从艺术型阁楼到现代滨水公寓的多种混合的居住生 跑单车和宠物散步设施的户外生活方式 跑、单车和宠物散步设施的户外生活方式。 明、艺术装饰品和连续的绿地空间。 以及称为“Aqua Bus”的为游览者服务的轮渡 展览中心用于支持当地的艺术文化和休闲活动 展览中心用于支持当地的艺术、文化和休闲活动。 户外座椅和其他活动设施随处可见。 通过滨水的步行道连接,后者是步行、慢跑和自行车的主要 用于团队活动和孩子玩耍;用于休闲活动的公园其中布置 都市生活方式的绿洲 的环境和钢筋水泥的建筑群中一些独特的景观视点 了商业区,其中有超市、饭馆、银行、诊所、健身房、 提供一览无余的水景视野 的滨水步行道和自行车道向市区延伸

重庆市特色公共空间规划设计导则 试行

重庆市公共空间整治规划设计导则 (试行) 重庆市规划局 发布 2014年12月

前 言 为展现和提升城市公共空间的地域特色和空间品质,体现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特编制《重庆市公共空间整治规划设计导则》(以下简称“本导则”)。 本导则依据《重庆市城乡规划条例》、《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2年)以及其它相关规定与标准,在总结重庆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与建设相关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与公共空间建设的科学化与规范化,从山体空间、滨水空间和街巷空间等三方面提出控制和引导要求。 本导则的主要内容有:1、范围;2、术语和定义;3、总则;4、山体空间整治;5、滨水空间整治;6、街巷空间整治;7、规划实施机制;以及附录。 本导则由重庆大学编制,在实施过程中各有关单位如有意见或建议请提供给重庆大学(单位地址:沙坪坝区沙坪坝北街83号;邮编:400045),以便修改时参考和吸纳。

目录 1范围 (3) 2术语和定义 (4) 3总则 (6) 4山体空间整治 (7) 4.1山体空间的分类 (7) 4.2背景山体空间 (7) 4.3城区山体空间 (9) 4.4地形起伏山地建设空间 (10) 4.5“四山”地区空间 (13) 5滨水空间整治 (14) 5.1滨水空间的分类 (14) 5.2水体空间 (14) 5.3消落带 (15) 5.4岸线 (16) 5.5滨水建构筑物 (17) 6街巷空间整治 (20) 6.1街巷空间的分类 (20) 6.2车行道路空间 (20) 6.3步行巷(梯)道空间 (23) 6.4街头开放空间 (26) 7规划实施机制 (32) 附录A 条文说明 (33) 附录B 相关参考 (34)

城市滨水地区商业空间设计研究

城市滨水地区商业空间设计研究 摘要:从研究城市滨水区商业空间的意义出发,通过对滨水地区商业的空间形态和立面形态两方面的分析研究,和对滨水区商业业态的策划,综合运用到滨水商业空间的开发实践中去,给一些城市的滨水区商业的空间设计提供一些借鉴意义。 关键词:城市;滨水区;商业空间设计 Abstract: Significance of urban waterfront commercial spa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aterfront commercial space on waterfront commercial space shape and facade morphology of analysis, planning and commercial activities Waterfront, integrated use of practice, designed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to some of the city’s waterfront commercial space. Key words: Urban;waterfront;commercial space design 1. 研究意义 城市滨水区向来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地段,泛指毗邻河流、湖泊、以及海洋等地段,即在城市中的水路接壤区域,受水域界面的影响,大都呈带状分布且有一定的纵深。城市滨水区是城市生态和生活相结合的最敏感的区域之一,具有自然、开放、生态、宜居、活跃、业态丰富、功能复杂、空间多样等特征。 鉴于城市滨水区的特殊性,商业空间也就应运而生。城市滨水区商业空间,即在城市滨水区域内建造的、旨在进行综合商务办公、商业服务、休闲娱乐等空间类型。凭借滨水区优越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这类空间具吸引力强,开发前景好。基于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做好滨水区商业空间设计的研究,利用好这些滨水空间的特征来创造生态、宜居、活力、健康的商业空间,对于城市商业空间设计的进展和完善作用甚大。 2. 滨水商业区规划 2.1 滨水区商业业态策划 一般来讲,商业业态可以分为两大类:单体商业业态和混合商业业态,两者的区分主要在于销售商品或服务的单一性和混合性。其中单体商业业态可分为零售购物、餐饮服务、文化娱乐三大类;混合商业业态主要包括购物中心和特色商业街。 根据城市滨水空间的不同特色,总结滨水区各板块的商业业态需求类型:

多伦多中央滨水地区设计

多伦多中央滨水地区设计 滨水地区(包括滨河、滨湖、滨江及滨海)是一种非常有限的资源,它有助于体现每一个地区独特的历史与个性。在过去的40年中,一度衰败的城市滨水地区的重建和开发活动使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现象已经在全球的城市中呈现一种加速的趋势。例如,美国有75个大城市,其中69个在滨水的地理位置上,这69个城市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都有对滨水地区的重建和开发活动。 90年代以来,滨水地区开发越来越成为我国城市建设中的一个热点。随着城市经济基础逐渐雄厚,政府有财力将滨水地区的开发改造提上日程,这不仅是由于滨水地区作为城市的黄金地带,能提供土地开发和就业的新机会,而且能够提升和重塑城市形象。随着滨水地区开发改造越来越盛行,以至于有人希望能够找到快速解决的办法,即能采用一些普遍通用的规则运用于各个地方。例如,上世纪80年代流行一时的“节日广场”和上世纪90年代出现的“城市休闲区”。世界各地滨水地区雷同化现象的出现是一种极大的悲哀,因为,滨水地区毕竟是一个区分于其他地区的重要因素。而且,成功的滨水地区开发必须依赖周密而富有特色的规划设计。因此,本文将通过2002年加拿大多伦多中央滨水地区规划设计实例的介绍,来说明如何营造个性化的滨水空间,供日益盛行的滨水地区开发活动参考。 多伦多城市滨水地区概况 多伦多座落在安大略湖(Lake Ontario)的西北面,是加拿大最大的城市和金融中心。多伦多的城区分布在安大略湖的沿岸,由于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区范围逐步从安大略湖的西北面扩大到湖的西面。在90年代,多伦多在居住和工作环境两个方面都被列为世界十佳城市之一。 多伦多的湖滨地区由于高楼林立而成为世界上最具有都市风格的滨水地区。1972年,多伦多制订了一个滨水地区的发展战略规划,包括湖滨地区开发的内容、时序和经济可行性。因此,多伦多市政府兴建了多个大型的公共建筑。以多功能开发方式来适应城市综合发展的需要,从80年代中期开始,私人开发资金进入滨水地区的一系列开发项目,主要建造高层住宅和商业办公楼,并已建成住宅1200套,商业办公楼25万平方米。由于多伦多公众认为高层建筑影响滨水地区的风貌,因此整个项目于90年代终止,原计划中的高层地区仍然改为绿地。2002年,多伦多将中央滨水地区作为开发重点,由市政当局和滨水开发公司发起,邀请了6组从本国、美国及欧洲来的设计小组对中央滨水地区进行设计,以塑造该地区独特的滨水空间,从而为该地区的成功开发打下良好基础。 多伦多中央滨水地区概况 中央滨水地区沿安大略湖滨有10公里长,根据规划分为6个分区:东部湖湾区(East Bayfront)、堂河口区(Mouth of the Don river)、东部港区(East Harbour)、北部船道区(North Channel)、创新区(District for Creation and Innovation)及樱桃沙滩区(Cherry Bearch)。中央滨水地区最终将提供4万个居住单元以及得到改善的公园、公共开敞空间和娱乐设施。公共部门和私人投资者将共同投资170亿美元。 中央滨水地区规划目标和原则 规划目标

城市滨水公共空间的规划探析

城市滨水公共空间的规划探析 【摘要】城市滨水具有自然开放性强的空间特点,多用于建设有当地特色的公共空间。本文以武汉市汉口江滩滨水公共空间为研究对象,从城市环境空间设计使用活动以及管理政策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对滨江公共空间的使用状况进行分析和总结。 【关键词】: 滨水公共空间个性化景观设计城市文化特色 一、城市滨水公共空间概念及设计意义 1.城市滨水区 城市滨水地区(waterfront)是城市中一个特定的空间地段,是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地域,是城市临近水体的部分。与城市其他地段相比,城市滨水地区是城市居民最基本的生活空间,也是表现城市形象的重要节点。滨水区的空间范围包括200~300 m的水域空间以及与之相邻的城市陆域空间。 2 .公共空间 城市滨水公共空间指城市滨水区中与河流密切联系的、为市民户外活动提供的一系列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公共空间个体的集合,以空间形式存在,以结构、容量和尺度等确立其形象外观,按照一定的组合方式构成物质空间结构体系,并传达特定的涵义,具有从社会文化、历史事件、滨河生活中获得的文脉意义,是城市社会、经济、历史和文化的载体。城市滨水公共空间包括河岸、湿地、森林、绿地、广场、公园、公共体育用地等开敞空间。它一方面是具有蓬勃个性的生长空间,能满足人与社会交流的需要;另一方面通过创造高品质的公共空间环境提升周边房地产价格,增加城市竞争资本。 二、开发武汉沿江滨水区的必要性 1、潜在的巨大开发价值 一项成功的水滨开发工程,在赋予水滨新用途,再现滨水区的发展潜力的同时,往往能增加政府税收,创造就业机会,改善投资环境,吸引社会各界的关注、合作和促进新的投资。 2、市民生活的需求 武汉市水域众多,但与广大市民关系最亲密的是长江汉水,某些重点岸线应开辟成为高质量的活动场所,把水滨还给市民。 3、重塑城市形象的需要

城市滨水区规划原则与设计特点

城市滨水区规划原则与设计特点 【摘要】滨水地区的开发已经越来越引起城市建设的重视,并且已经相继出现了一批规模较大的滨水地区的开发项目。一个成功的开发项目,一定有它自身的特点,同时综观众多的滨水地区开发项目,也可以发现一些共同特点,这就是滨水区的规划原则和设计特点。 【关键词】滨水地区;开发建设;规划原则;设计特点 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内很多城市都注意到滨水地区的重要性,对滨水地区争先恐后的进行开发。但是滨水地区的开发是否成功呢?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衡量:第一,是否有助于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增加城市的经济总量,为政府创造更多的税收。第二,是否有助于增加就业的机会,为更多的市民提供工作岗位。第三,是否有助于改善城市市容,反映政府的政绩,增强市民对自己城市的自豪感。想要滨水区开发成功,那么一定要遵循一定的规划原则和设计特点,才能够实现这一目标。 1 滨水区的规划原则 1.1 整体规划原则 城市滨水区是指城市中陆域与水域相连的一定区域的总称。它是城市的一部分,而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因此在进行城市滨水区开发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和城市的规划设计相呼应。通常的做法是把滨水区建立在靠近市中心的地区,以滨水区建设这个新的项目来补充和提升城市建设项目。这是因为,一个滨水区的建设项目往往需要十年左右的时间,把滨水区的建设放在市中心,可以让公众更多的了解和认识滨水项目,有更多的期待,可以提升滨水区的人气。待滨水区建设完成后,同样也可以带动城市的项目建设。同时,要突出本地滨水地区的特色,就应该在整个滨水地段层面做文章,创造自己的风格特点。 1.2 生态多样化原则 城市滨水区的开发,实际上是对自然环境进行人工开发的一个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会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但是一个成功的城市滨水区开发项目,应该要遵从自然环境的原有特点,在这个基础上,结合人的活动范围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而不能够因为急功近利,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对生态环境进行大尺度的破坏。滨水休闲区中的葱郁的树林,地毯般的草地,盛开的花朵,碧绿的水体,清脆的鸟声,这些都将是人们永恒的追求和视觉的享受。这也是滨水休闲区的一项主要功能。因此,在对城市滨水区进行开发的时候,一定不要破坏了生态平衡,让人和自然共存。 1.3 防洪环保原则

(整理)城市滨水开放空间景观的建设与保护

城市滨水开放空间景观的建设与保护(论文) 城市滨水开放空间景观的建设与保护 作者:林焰时间:200 4-10-27 摘要: 1.福州滨水区域空间景观的建设历史及现状 2.滨水绿地设计创意理念及形成空间景观效果…… 关键词:滨水区域空间景观 1.福州滨水区域空间景观的建设历史及现状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福州为了改善城市园林绿化面貌和城市自然生态环境,最终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在城市的滨水区域,建成大量的公共绿地。这些绿地来看各有特色,服务对象不同,已形成的滨水开放空间景观,也不尽相同。回顾这些城市滨水开放空间的现状,颇有收益。 (1)为住宅小区居民服务的滨水供给绿地,往往紧。邻城市住宅新村,绿地宽度小。如白马河公园滨水绿地,宽度一般只有几十米、二十几米,最多也只有30~40m,沿着河岸建设,地势平坦。建成的滨水开放空间景观,以植物造景为主,辅以一些景观小品,景观特色多小巧玲珑;再如1990年建成的福州白马河公园,面积5.82h㎡,紧邻黎明新村、上海新村;1991年建成的福州晋安河公园,面积15.51h㎡,紧邻洋下新村、浦下新村、王庄新村。这些新村与滨河公园,只隔着宽七八米马路,使用起来非常便捷,其服务对象是新村居民。这类绿地面积83.7h㎡,约占滨水公共绿地的24.5%。 (2)城市滨河道路绿地,一般都跟随城市道路而延伸,绿地宽窄不一,或宽不足10m,或宽40~50m k,滨水绿地环境多是城市河边荒地、杂居地。经改建的滨水开放空间景观,也都是以植物造景为主,且都注意使用景观小品。例如1988年建成的福州仓前公园,面积1.5h㎡;1996~1997年建成江滨大道的公共绿地,沿路长26km,宽度8~15~20m不等,面积近28h㎡,作为街头开放性道路公共绿地,空间景观以植物造景为主。这类绿地面积60.3h㎡,约占滨水公共绿地的17.7%。 (3)滨水区域大面积拆迁危旧房,建成公园绿地。近年福州城市经济实力增强,对沿江几万平方米的违章搭盖及破旧危房进行拆迁。新建成的滨水区域,如闽江公园,北岸线长5.5km,河岸绿地宽100~200 m,面积47.5h㎡;南岸线长7km,河岸绿地宽150m左右,面积达6.5万㎡,使福州滨水城市空间景观得道改造提高,美化了城市景观形象。 (4)利用滨水滩涂自然绿地,建成可供休闲娱乐的城市公共绿地。这类绿地的沿岸植物生长茁壮,绿化景观良好,并能较好地保护自然生态景观原貌。例如,现在正在建设的福州金山公园,位于福州金山新区南部,三环路一期东侧,东邻城市旧防洪堤――建新南堤,西界规划道路。公园建设基地,自然景观资源条件优越,大树成荫,物种丰富。还有很多体现福州榕城地方特色的古榕树,白鹭纷飞。河湾水面宽阔稳定,宽达100~200m,公园景观具有浓郁的村野湿地自然生态风貌。 (5)把滨水的采矿迹地建成滨水观光风景游览区。这类公共绿地沿江河两岸透迤而下,原地貌荒凉破败,经整治后,迅速改变了滨水区域开放空间景观,成为优美的旅游观光风景名胜地。如长乐市沿闽江口金刚褪附近3km的江岸,原是采掘花岗岩石材的坛口迹地,开采了几十年,岩壁陡峭,植被残缺,土壤流失,自然生态被破坏。经过长乐市近两年的整改,利用了滨水的人文景观与自然地理资源,使滨水的人文景观与自然地理资源,使滨水采矿坛口迹地得到再生利用,建成为优美的旅游观光风景名胜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