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十二年之后南宋的统军大将

绍兴十二年之后南宋的统军大将
绍兴十二年之后南宋的统军大将

绍兴十二年之后南宋的统军大将

发信人:zhizi(栀子~似是故人来),信区:History

标题:绍兴十二年之后的南宋统军大将8

发信站:BBS水木清华站(Sat May2923:11:142004),站内

绍兴十二年,南宋三大将中岳飞已经被害,韩世忠领三镇节钺,担任醴泉观使的闲职。只有张俊附和秦桧和议,仍然担任着枢密使,名义上为南宋军队的最高统帅。朝廷前以三大将各任宣抚,兵民兼管,惟恐尾大不掉,因此想办法削除他们的兵权。现在三人已去其二,张俊也被调离了自己的部队,这个目的也算是达到了。张俊自镇江还朝后,数次上章要求解除自己的枢密使职务,这当然是一种姿态,向朝廷表示自己并没有异心。朝廷不允,到底一下子除去了岳飞和韩世忠,诸统制官们心里多少有些想法,如果现在连张俊都免职了,那么军心如何,就很难说了。再者,高宗和秦桧还需要张俊发挥在军界的影响力,去支持和议。

三宣抚去职,其属下的士卒却不能无人统帅。这一年的正月,朝廷以张俊部将清远军节度使王德为建康府驻札御前诸军都统制,负责统帅张俊的淮西军。二月,又将韩世忠部将,暂时统帅淮东军的保顺军承宣使解元的官

衔,从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升为了侍卫亲军马军都虞候。南宋时三衙总兵官的官衔经常拿来作为高级武将的加衔,并不一定表示是统禁军。各大将手下的资深统制官常有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的加衔。此时解元已经是镇江府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了,不知是何时除授的,按照情理而论当是在韩世忠掌兵权之后,不过没有看到他在岳飞和张俊按视淮东军时有何反应,姑且存疑。

中游的京西军,也就是岳飞的旧部曲,原来由前岳飞部下的中军统制官武安军承宣使王贵担任权都统制加以节制,此时既然岳飞已经被罪,朝廷对岳飞旧部曲亦是不能放心,于是这一年的三月就由张俊另外一名部将定江军节度使田师中从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升为殿前都虞候,并担任鄂州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负责节制京西军。田师中早年在内侍梁方平手下为将,建炎初开始跟随张俊,建炎三年明州之役也在其中,后来随张俊征讨军贼流寇,担任中军统制,成为张俊的嫡系部将。田师中的妻子本来是张俊的儿媳妇,张俊儿子早死,便将她嫁给田师中。由于这层关系,田师中见到张俊就称呼为“阿爹”,委实是把肉麻当有趣。张俊待

田师中自也不薄,之后每战田师中都有战功,官阶上升飞快,而别人都不认为田师中是真的善战。绍兴十一年柘皋之役获胜,论功行赏,田师中与王德都被授节钺,时人都认为王德受赏极为应当,但是田师中则不称。不过

此时既已和金人讲和,用庸将统兵也属应

有之举。田师中没什么统兵的本事,但是擅长谄媚,和内侍交结,后来竟然能够在鄂州都统位上做了近二十年。

田师中上任后,王贵被任命为添差福建马步军副都总管,实际上等于被调离了现役。京西军其他的一些统制,如傅选,李山,郭青等人都不服田师中,陆续被调走,比如傅选即被调到殿前司任职。过了很久才田师中才渐渐将鄂州军稳定下来。

与此同时,殿前都指挥使杨沂中被御赐改名为杨存中。杨存中此时还兼领侍卫马军,步军司,三衙皆为其节制,自五代以来从来没有禁军三衙为一人统帅的先例,为得是使三衙互相牵制,一旦有所缓急也不致全军悬于一人之手。不过五代北宋的三衙军是全国主要的军事力量,而南宋的三衙军地位已经下降到和各地驻扎的御前诸军地位等同,兵力甚至还有所不如,因此并不算什么要紧的事情。后来朝廷先后让成闵主管侍卫马军,赵密主管侍卫步军,恢复了三衙由各将分掌的惯例。南宋此时的侍卫马军和步军兵力都不多,统兵官官资也浅。北宋三衙总兵官位在节度使之上,而成闵本为韩世忠部将,赵密本为张俊部将,两人在淮东与淮西军中亦不算是最为资深的统制官,成闵在绍兴和议时军衔仅为棣州防御使,赵密军衔不详,可能是观察使。两人分别统帅马军和步军时,都还没有升到节度使。

绍兴十二年时,刘锜当在知荆南府,湖北安抚使任上。前一年七月和议成之前刘锜就被解除了军权,之后直到绍兴三十年方才重新起用。

和议既成,诸大将兵罢,秦桧的两大政治目标双双实现,此时仍然担任枢密使的张俊便成了狡兔死尽后的走狗。秦桧授意御史对张俊进行攻击,认为他有谋反的可能,“俊据清河坊以应谶兆,占承天寺以为宅基,大男杨存中握兵于行在,小男田师中拥兵于上流,他日变生,祸不可测。”高宗倒是了解张俊,知道此人贪财畏事,未必有这个胆量,但是张俊自己不自安,遂求解去,于是解枢密使职,和韩世忠一样去当醴泉观使去了。朝廷为示优容,特进爵为清河郡王。于是南宋的南渡五大将张,韩,岳,刘,吴此时都已经退出政治舞台,之后的南宋军界,就是他们部将辈的将领的天下了。

殿帅杨存中官运亨通,升为了少保,开创了宋朝以保傅的高位担任三衙总兵官的先例。

总结绍兴和议后南宋军制的改变可以发现:南宋中下游的防务由三宣抚司的体制变成屯驻大军制。各地的屯驻大军以XX(地名)驻扎御前诸军为番号。主将为都统制,专为武官。不再象之前的宣抚使那样军民

兼管,令朝廷担忧五代藩镇割据之局重现了。

除了建康府,镇江府与鄂州这

三支大军外,绍兴十二年南宋还组建了另外一支大军,这就是池州、太平州大军。这支部队主要是李显忠的部曲。绍兴十年金人败盟南下,朝廷打算让刘光世复出掌军,授予了刘光世三京招抚处置使的头衔,命令他出援淮北。刘光世的旧部曲早已星散,大部分随郦琼、靳赛叛降了伪齐,剩下的也大都由张俊接收,此时刘光世重新出山,四处拼凑了一点部队,并且让朝廷将当时担任枢密院都统制的李显忠拨到自己的属下。这支部队并没有发挥什么太大的用处,行到宿州,泗州,部分部队就开始溃散。还没有行到顺昌,刘锜便已大捷,于是刘光世遂引军自和州退回池州,太平州驻扎。第二年三宣抚并罢之

后,刘光世也上表请求再度解除兵权,于是朝廷将他任命为万寿观使的虚衔。这支部队就由李显忠节制。到了和议结成之后,朝廷将李显忠军衔升为保信军节度使,调为两浙东路马步军副都总管。南宋兵制,正规军皆由各军统制官节制,总管,都监,矜辖之类的官职,只是管州县的一些散兵而已。因此李显忠此时也等于被调离了现役,要直到近二十年后的金亮南侵之役方能一展身手了。

至此,朝廷便委派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安远军承宣使王进为池州,太平州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王进也是张俊的部将,最早是帐下一个提辖,负责在行军时掌管军印,军中都称他为“背印王”。后来从征李成,积功由

统领,同统制直升到统制,此时又担任池州、太平州都统制,俨然成为统军一方的大将。不过此人之前战绩乏善可陈,担任了都统制之后又不恤士卒,专心交结内侍以固其权,竟然也得以久任,看来和田师中当是一路人物。

这一年冬天刘光世去世。刘光世于南宋大将中统兵最早,资历最深,也是最不孚人望的一个。遇敌动辄“持重求全”,未曾敢于主动击敌,遇有小胜即夸饰为大功劳,向朝廷所要封赏。幸好手下有王德这么一员骁将,屡立战功,庶几与其他诸将相比还不算过于丢人。不过朝廷每论解除大将兵权,总是第一个提刘光世,可见其不称职。南宋大将中出自刘光世部下有王德,杨存中两人,但是两人都是在张俊手下方才飞黄腾达的。刘光世其他两名部将郦琼和靳赛,后来都叛逃到了伪齐。刘光世才具平庸,朝廷倒也不担心他能做出什么大事来,因此解除兵权后国家对其颇为优厚,死后晋封王爵,也算是南宋军界庸人反得高位的一大例证。

基本同时去世的大将还有就职年许的镇江府都统制解元。他也是没有

福命,去世前刚刚被授予节钺,升为保顺军节度使,未及除拜便去世。朝廷便以韩世忠另外一名部将王胜担任镇江府都统制。

王胜就是那个在张俊和岳飞按视淮东军时衷甲参见的那个镇江府中军统制。事后张俊对他暗自怀恨,想找机会除掉他。张俊知道王胜和王德的关系一向不好,便寻细故将王胜贬至建康府军中,想来王德一定会去杀掉王胜。没想到王德见到王胜很高兴的说:我是王夜叉,你是王黑龙(两人的绰号),我们俩不是亲戚,那还有谁是亲戚了?于是就对王胜非常厚待。由此可见张俊容人的气量,连王德都不如。张俊失势后,王胜到临安府找老上司韩世忠代为说项,走了走上层路线,拜托人在高宗面前说了几句好话,这时便得到了镇江府都统制的任命。

南宋在上游,也就是四川诸路的防务体制,在绍兴和议时与中下游略不相同。绍兴九年四川宣抚使吴玠去世之后,四川并没有资望深厚可以继任宣抚的大将,于是朝廷派出了文臣胡世将担任四川宣抚使。胡世将知道自己不懂军事,朝廷派遣他担任宣抚只是因为宋朝以文制武的惯例而已,因此对于吴玠生前的筹划并不加以变更,诸将因此用命,在金人败盟之后数战都获得胜利。但是胡世将很快也去世,朝廷便又以郑刚中为川陕宣抚副使(绍兴和议后改为四川宣抚副使),同样是以文臣节制四川诸军。削三大将兵权时,可能是因为郑刚中是文官的缘故,四川宣抚司并没有随其他三宣抚司一样废置。

吴玠死后,四川的军队大致分为三个系统。吴玠弟吴璘为右护军都统制,驻兴州。部将杨政为宣抚司都统制,驻兴元府。郭浩为枢密院都统制,驻金州。这三人在绍兴九年的时候军衔都是承宣使,到绍兴十二年各自因功

建节。吴璘为镇西军节度使,杨政武当军节度使,郭浩奉国军节度使,三将都带管内安抚使的衔头。另外还有统制官王彦,姚仲等人,都是吴玠旧时部将,此时也都屯军川口,各自带安抚使,体制混乱不堪。郑刚中奏请朝廷,将川口之地分为利州东西路,由吴璘和杨政各自统帅,而川边的金房等处则由郭浩统帅。其他统制官所带的安抚使衔一律废除。杨政本来是吴玠的部将,此时虽然独立门户,职位与吴璘等筹,但是仍然对吴璘执门下礼,大家都认为他不忘本。

四川的这三支部队后来也改成了和下游一样的屯驻大军体制,吴璘部成为兴州大军,杨政部成为兴元府大军,郭浩部成为金州大军。其中以兴州大军实力最为强劲。

尽管郑刚中是文官,秦桧对四川诸路军政由一人操控的局面还是觉得难以满意。后来郑刚中

因为对四川事权和秦桧有不同的意见,更是招致了秦桧的大忌。绍兴十七年六月,郑刚中终于以“专擅”的罪名被免职。被押至鄂州,宣抚使直属的部队被鄂州都统

制田师中拆散。郑刚中本人则被贬窜至死。

前一年的十一月,郭浩去世。郭浩的金州大军,后来为姚仲所掌。姚仲也是吴玠的部将,至此,川中的三支大军都为吴玠系统的将领所统帅。

在郑刚中被解除兵权差不多同时,王德也丢掉了兵权。原来王德为建康府都统制,统帅张俊旧部。张俊侄子张子盖在王德手下当统制官。张俊失势已久,王德渐渐对张俊也不怎么买帐了,对张子盖,以及其他一些张俊以前亲信的将领态度逐渐轻慢起来,后来甚至将张子盖解职。比起杨政对吴璘始终待以门下礼相比,王德似乎颇为凉薄。不过吴玠御下严而有恩,能得士卒心,而张俊为人猜忌刻薄,王德可能心底里也颇不以为然。只是此刻论影响力活张俊终非死吴玠可比,张俊每每向朝中大臣控诉王德,秦桧正好也觉得王德骁勇善战,论资历又出于当时诸将之右,让他长期统兵,总是令人难以放心的。于是就乘此机会将王德罢为浙东都总管,解除了他的兵权。

前面说过,绍兴和议成之后,张俊得势一时,手下部将分掌建康府,鄂州,池州三大军,殿前,步军两司。按照宋朝传统,一人势力太大,必须要加以挚肘。此时朝廷大概觉得张俊潜在的影响力仍然太大,应当加以抑制。韩世忠虽然因为和议之事不为朝廷所喜,但他解职后终日闲游山水,不和旧部曲来往,朝廷渐渐觉得他已经构成不了威胁了,于是这次建康府都统制一职,就落在了韩世忠旧部王权的身上。之前张俊用部将田师中夺取了岳飞的鄂州大军,想必是得意洋洋,此刻看到自己的建康府大军居然由一个韩世忠的人来统帅,却不知道张大帅心中是何滋味了。

按照绍兴和议后以庸将代名将的传统,这个王权也不例外是大庸将一名,之前在淮东军中似乎并没有值得称道的表现,后来金亮南侵一役中,王权更是以其拙劣的表现再次证明了这一点。

原本南宋诸军中,兵力最强的当是岳飞的京西军。田师中担任鄂州都统制后,对其进行了大肆破坏,岳飞手下部将个个都郁郁不得志。张宪冤死。王贵被解除兵权。牛皋赴田师中宴中毒而死。董先转到步军司后,和主管步军司赵密不和,屡遭打击,后来还是杨存中看不下去了,想让他到殿前司任职,却被朝廷以三衙将领不得有牵连的理由驳回了。董先后来也郁郁而终。梁兴,傅选等人也都先后被调离了现役。岳飞部属后来成为大将的,只有李道

和李宝两人而已。兵数也随之锐减。京西军原来当有十万余人,至此兵数可能已经削减近半。倒是原本不算什么主力部队的殿前司,由于杨存中深得高宗信任,部队扩充极快,到绍兴十七年

的时候已经

扩充到七万余人,成为诸军之冠。其部队除戍守临安府外,下游其他诸路也有殿前司属下军队驻扎,比如泉州的左翼军,循州的摧锋军,以及明州的水军,皆由殿前司节制。杨存中自己职位也是屡加拔擢,从少保,少傅

直做到了少师,封恭国公,父,祖,兄弟都获得追赠。宠遇确实是无人可比的。

绍兴十九年八月,镇江府都统制王胜去世。继任的可能是韩世忠另外一名部将刘宝。但是具体的年月不详。王胜最后的军衔是昭信军承宣使。

绍兴二十一年五月,吴璘,杨政,田师中三大将同日被升为太尉。其理由是三人“守边安静”。也就是说,能够收束部下士卒,没有和金人发生冲突。按照南宋朝廷的看法,作为一名大将最重要的并不是能征善战,而是能够维持与金人的和平吧。

张俊和韩世忠分别于绍兴二十四年和二十一年去世。两人都享尽哀荣,韩世忠去世前被擢为太师,而张俊先前已经加太师衔。高宗显然更喜欢附从和议的张俊,在其死后亲身临奠,并且追封其为循王。宋朝一字王自从淳化之后例不封异姓,张俊虽是死后追封,亦是难得的殊典了。后来岳飞被平反后亦得追封鄂王。王德也于绍兴二十四年冬去世。中兴大将至此消折几尽。

绍兴和议之后到金亮败盟南侵之间大约二十年间,宋金两国并无战事。南宋在此期间最大的一次军事行动,乃是绍兴二十二年的平虔州军乱。

南宋以东南数路之力养军数十万与金、齐连年战争,不得不以横征暴敛来

维持国家机器运行,可惜多半养的都是骄兵而已。许多时候守土不足,扰民有余。南宋高宗年间,江西南部屡生“盗贼”,其实大多是被南宋朝廷各种苛捐杂税逼得无以聊生的百姓。有一次虔州民乱,甚至惊扰了当时避居江西的隆佑皇太后。高宗对此大为震怒,差点屠尽了虔州全城居民,赖岳飞苦谏才得免。在这种情况下,南宋在江西南部一直屯有相当数量的兵力。

绍兴二十二年的时候,驻扎在虔州的,有殿前司统制官吴进率领其部驻扎,另外虔州尚有一些禁军驻扎。所谓禁军,本是北宋时的正规军,除了驻扎在首都开封外,一部分还分屯诸路。王安石变法时,用将兵法,将各路的禁军分为若干个“将”,每将由将官统帅,改变了北宋以往“将不知兵”的局面。但北宋末期时各地的禁军已经大多腐朽不堪战。北宋灭亡,南宋和金

连年战争,所依仗的部队,乃是各大将所统率的部队,番号从御营军到神武军到行营护军,后来发展为各地的屯驻大军,其部以各地盗贼以及北方流民为主,和金齐对战多年,战斗力颇为可观。而北宋原来的禁军至此虽然许多还保留以前的番号

,但基本已经沦落为地方上的杂牌部队了。南宋各地的禁军一般归本路安抚司(帅司)或者提点刑狱司(宪司)管辖。虔州的禁军,当时即由江西

安抚司统领官马晟统帅。这只禁军因为讨“盗贼”有功,可能也比较趾高气扬一些,而殿前司的部队是正规部队,可能也看不起禁军这种地方部队,两边彼此不平。吴进和马晟大约也不是善于约束士卒的将领,于是可能摩擦渐渐升级。就在这个时候,侍卫步军司派人来虔州挑选禁军精壮士卒补充入步军司属下的部队,而虔州的禁军大约都是本地人,不愿意背井离乡。有一个叫齐述的军士,乘机用贿赂了派来挑选军士的官

员,将禁军选了许多强壮的军士,以捕盗的名义,分别驻扎到州属的各个县里去。有一天晚上,虔州城里的殿前司部队和禁军部队又发生了摩擦,齐述就乘机率领自己的徒党从各县齐集起来,攻进州城,吴进,马晟都为乱军所杀,乱军在城内大肆掳掠,州里的官员和胥吏都被赶走,乱军遂占据了虔州城。

军乱是七月丁巳的时候发生的。由于虔州离朝廷所在的临安府颇有些距离,朝廷的反应并不算特别的迅急。军乱发生后的第二十四天的八月己卯,江西安抚使张澄才将虔州军乱的消息告知朝廷。朝廷立刻下诏给鄂州都统制田师中,命令他出兵平乱。过了两天,朝廷又派出殿前司游奕军统制李耕率领所部一千六百人,由行在出兵征讨。大约又过了半个月,朝廷又命令殿前司左翼军陈敏所部加入讨伐军。

殿前司左翼军是一支独特的部队,它本来是福建地方上土豪所拼凑的一支部队。后来被朝廷收编,加入殿前司的编制,由殿前司和福建安抚司双重领导。总部设在泉州,主要的任务就是保护福建全境,维护治安,讨伐盗

贼。虽然左翼军由中央正规部队的番号,但是实际上是一支地方部队,军士大多为福建本路人。在虔州军乱发生后,齐述等人率军突至南康军,俘虏了寓居当地的左朝奉郎田如螯。之后,不知道什么缘故,乱军又回到虔州城,并且将其占据下来。福建安抚司担心乱军进犯福建,便命令左翼军防守江西和福建的边境。此时,李耕的殿前司游奕军部队刚刚到达江南东路,而田师中的鄂州部队由于距离更远,可能到达得会

更迟。朝廷能调动的部队中,距离虔州最接近的就是左翼军了,加

上统制陈敏也正好是虔州人,殿帅杨存中便建议朝廷让左翼军就近发动攻击。朝廷采纳了这个建议。

在军事讨伐的同时,朝廷也尝试用政治招降的手段解决这次军乱。朝廷将陷在乱军之中的田如螯任命为权江西提点刑狱公事,由他负责和乱军进行谈判。这段时间内,乱军侵凌临近

的州郡,但是没有什么进展。

左翼军的讨伐可能并不顺利。统领官元玘战死。到了十月,各地的征讨军齐集虔州城下,记有殿前司游奕军李耕部,泉州左翼军陈敏部,循州摧锋军张宁部,以及鄂州副统制张训通部和池州统领崔定部。循州摧锋军与泉州左翼军情况类似,是广东的地方部队纳入殿前司编制。从整个征讨军的

组成的情况来看,朝廷调动了鄂州,池州两支屯驻大军各一部,以及殿前司的精锐部队游奕军,和挂殿前司番号的福建与广东地方部队,也算是南宋主要的军事力量各出代表的一次检验了。征讨军的主将当是李耕。

见到城下大军云集,反贼慌张起来,觉得不太可能获胜。田如螯乘机劝说齐述反正。齐述便杀死了首事的乱军四十余人,向朝廷表示将要投降。但是当李耕等部队要求入城时,齐述又闭门不出。朝廷知道后便降下旨意,要齐述立刻出降,否则便将要用军事手段解决。齐述这个时候被自己的儿子所胁迫,终究没有服从朝廷的命令。田如螯于十月壬戍出城与李耕相见,李耕已经知道这次事件难以和平解决,便将田如螯留在军中,不让他重新入城。城中百姓派出数十名年长者来李耕军中,希望能让田如螯回城,大约也是生怕谈判破裂的意思。李耕对这些代表大声斥责,叫他们回去,这些代表就告诉李耕,贼军打算挖地道偷袭官兵。李耕随即派人将田如螯送往朝廷。

朝廷于十月甲戌任命李耕为虔州知州,命令李耕出兵攻城。李耕领命进攻,但是还是不断招抚乱军,希望他们能够出降。乱军回答道:“一开始我们只是想和吴统制手下的军士争口气而已,不料现在却犯下了如此大的罪过,即使我们接受招安,想来朝廷也不会宽恕我们。”南宋朝廷对于盗贼一向尚算优容,受招安后往往会加官进爵。当时甚至有“要高官,杀人放火受招安”的说法。南宋初各大将手下的统制官也有不少都来自盗贼。但是朝廷对于敢于犯上作乱的士卒则一般都加以严惩。南宋初杭州兵变,王渊更

是在招降了叛兵之后又背弃诺言将他们杀死。更何况国家承平日久,此时仅有虔州一城作乱,朝廷未必再会对乱军加以姑息。因此乱军宁愿誓死反抗图一侥幸。这下苦了城中百姓。叛军将百姓粮食抢走,迫使他们为叛军劳作

,大约是荷土挑担一类的工作,才给他们勉强能够果腹的口粮。有试图逃出城外投奔官军的,一律格杀勿论。

十一月丁巳,江西马步军副总管刘纲率领的江西地方部队以及池州的土豪乡兵部队此时也加入了讨伐军。而围城已经达四十天,高宗听说城仍旧没有攻下,城中百姓已经断粮日久,便又让殿帅杨存中派出殿前司前军

统制苗定等率军五千人支援。苗定兵未到,城已破。叛卒约四千人全部被处死,战争遂结束。

第二年的二月,朝廷将虔州改名赣州,虔化县改名宁都县。论功行赏,讨伐军的主将李耕,军衔由忠州团练使升为金州观察使。诸将自刘纲以下也皆有升迁。此战战况不详,但是可能李耕措置令朝廷感到满意,以至战后不久,李耕就被提升为池州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成为了独当一面的大将。绍兴二十四年到二十五年,朝廷将几名方面大将的军衔加以提升。主管侍卫马军司公事(马军帅)成闵,建康府都统制王权和镇江府都统制刘宝都

从承宣使升为节度使。

绍兴二十五年的正月,鄂州前军统制李道,因为平定猺人作乱的功绩,获得了落阶官的奖赏。什么叫做“落阶官”呢?这个就要从宋朝武将的军衔说起了。宋朝高级将领的官衔中,除了有表示官阶的XX大夫之外,还要加上X州X使的头衔,位置从高到低,分别是承宣使,观察使,防御使,团练使,和刺史,其中承宣使原为节度观察留后。这些官衔的名称都来自唐朝和五代地方上守令的官名。宋朝这些官衔只用来作为武官的加衔。凡是在XX大夫之外加了这些官衔的,就称为“遥郡”,比如说李道曾任武义大夫,荣州团练使,他的军衔就是遥郡团练使。

“遥郡”之下是“横行”,再往下是大小使臣,基本上可以理解为现代军队的校官,尉官以及士官。“遥郡”再往上升迁,可以升为“正任”,这就相当于将官了。“正任”的军衔排列和“遥郡”一致,但是多一个最高的军衔:节度使。

如何区别“遥郡”和“正任”呢?区别就在“正任”的武将,其官衔之中没有阶官,也就是XX大夫这种官衔。因此,如果从“遥郡”升为“正任”,只要把官衔中的阶官去掉就可以了,由于这个原因,“落阶官”就成为从“遥郡”升“正任”的代称。“正任”虽然没有阶官,但是有另外一套加衔,就是检校官等等,另外南宋高级武将还常带禁军官号,如前所言,从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再往上到步军,马军,殿

前都虞候,副指挥使等等,都不是真正的统军将领,只是加衔而已。

南宋初将领升迁极快,遥郡升到承宣

使,一落阶官就成为正任承宣使了,相当于从上校一下子直接升到上将。后来有惩于此,除非特恩,落阶官后只能从正任刺史开始升迁,这样就杜绝了滥赏侥幸。

因此李道这一年军衔由中侍大夫,保宁军承宣使落阶官,成为正任承宣使,跻身高级将领的行列。岳飞旧部属之中,此刻就以此人境遇最佳。

李耕在池州都统制的位置上并没有坐太久。绍兴二十六年

,李耕去世,朝廷以昭庆军承宣使,殿前司右军统制岳超升为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继任池州都统制之职。岳超本为韩世忠部将。李耕最后的军衔是武当军承宣使。

同一年,吴璘由太尉升为开府仪同三司。太尉是宋朝武官阶最高的一级,升无可升,所以就授予了他文官阶中中最高的一级。宋朝以文制武,文官地位高过武官,故此从武阶换文阶乃是升迁。开府仪同三司相当于北宋元丰改官制之前的使相(节度使或亲王带同平章事)。自从南宋开国以来,

从来没有人以使相的高位担任都统制的,因此朝廷下令将吴璘的官衔改成领御前诸军都统制职事,同时他兼任的知兴州也改为判兴州。这些名称改变只是宋朝官制的惯例,表示吴璘是以较高的本官(开府仪同三司)担任相对较低的差遣职事(都统制和知州)。具体的职事并没有多大的区别。二十八年,鄂州都统制田师中也升为开府仪同三司。

四川方面,绍兴二十七年兴元府都统制杨政去世,如果他不去世的话,可能将和吴璘与田师中一样将升为开府仪同三司。杨政去世后,朝廷以金州节制御前兵马姚仲移为兴元府都统制,而金州节制御前兵马一职,则由吴玠前部将,保宁军承宣使王彦担任。姚仲稍后被升为保宁军节度使。

绍兴二十八年到二十九年,金主完颜亮意图南犯的迹象越来越明显,南宋朝廷虽然自高宗到丞相汤思退都不信,但是在军队部署上却还是逐渐进行了一番调整。绍兴二十八年十二月,兴元府都统制姚仲请求朝廷允许其所在的利州东路招纳“义士”,也就是民兵。这些“义士”招自百姓中年轻健壮者,朝廷发给衣甲和武器,平时农闲时训练,免除差役,身丁等义务。其实是古代农兵合一体制的重现。类似唐朝及之前的府兵制。南宋正规军基本上是采用募兵制,相比府兵来说虽然花费巨大,但是不违农时,且兵士训练有素,比府兵要有效得多。不过这种民兵也不失为正规军的一种补充。朝廷同意了姚仲的提议。

绍兴二十九年二月,吴璘升为少保。之前吴璘已经为开府仪同三司,文官

阶亦已到顶,因此再升只能以少保这种三孤或者三公的官衔加以除授了。眼下南

宋诸将,论资历除杨存中外,吴璘是堪称第一人,自不能和其他诸将比肩。

同年六月到闰六月朝廷陆续提拔了一些将领。李显忠,戚方,吴拱都升为了都统制。以往只有各屯驻大军的统帅方能任为都统制,现在这几员将佐都以大军部将的身份任都统制,应当是朝廷打算重用他们的前兆。李显忠自绍兴九年归国后,命运多骞,绍兴和议后屡遭贬斥,秦桧死后方才得以重新起用,此时他以宁国军承宣使之位

担任殿前司选锋军都统制。戚方出身军贼,原本是江南大寇,被岳飞击败后投降张俊,被任为统制官。历经升迁,此刻也升到了宁武军承宣使,步军司前军都统制的高位,可能是南宋军贼出身被擢至都统制的第一人。吴拱乃是吴玠长子,吴玠死后在吴璘手下长期任职,此时被任命为利州西路驻扎御前中军都统制,兼知成州,可见利州西路中军当是驻扎在成州。

绍兴三十年正月,以太尉之官知荆南府的老将刘锜,声称招集到了六千人,希望朝廷能给予正规军的番号,于是朝廷便依从他的请求,将他的部队编为荆南府驻扎御前效用中军与左军。中军统领由刘锜的儿子刘汜担任。这

两天游遍绍兴全攻略

绍兴旅游全攻略 “悠悠鉴湖水,浓浓古越情”,绍兴是著名的水乡、桥乡、酒乡、兰乡、书法之乡、名士之乡,又有“水乡泽国”、“桥都水城”之称。 第一天: 秋瑾故居 咸丰酒家:茴香豆(6元)、豆腐干(6元)、干菜焖肉(25元,好吃),再来一碗温温的黄酒(9元)。 3、参观中国第一名人故里——鲁迅故里(门票每天有限额,鲁迅故里游客中心预定/领票,游览约1.5小时,含鲁迅祖居、鲁迅故居、寿家台门、三味书屋【特产臭豆腐,冰木莲】、百草园、鲁迅生平事迹展馆、鲁迅笔下风情园)感受鲁迅的童年生活,聆听鲁迅的家庭变迁史。(PS:关于咸亨土特产,在鲁迅故里那边的新建路附近那个摊比较便宜。) 4、绍兴博物馆 5、午餐后游览爱情名园——沈园,(40元)一个宋朝时期的私家花园,一段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钗头凤。(PS:里面有一茶亭“双桂堂”不错,品茶听戏休闲,比较经济) 6、青藤书屋 7、秋瑾烈士纪念碑 8、周恩来祖居 9、蔡元培故居 10、戒珠寺(王羲之纪念馆)“题扇桥” 11、城市广场乌篷船码头,坐船游览绍兴原汁原味的小桥流水(约30分钟),百年老街--仓桥直街自由活动(约1.5小时)。 12、大通学堂 13、徐锡麟故居 14、东湖 第二天: 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大禹治水庆功之地会稽山景区——大禹陵(50元,准备好水)门口有电瓶车可以免费送你到景区的门口,1000多级台阶登上了大禹陵的山顶。 下山出门左转到百鸟乐园 从百鸟乐园回到大门口坐上了电瓶车到——香炉峰上的“炉峰禅寺”。(PS:如果想烧香的游客,请在百鸟乐园回来的大门口购买好香火,进入景区后购买价格翻倍;如果想上山顶的游客,请合理安排好时间:3小时左右) 4、兰亭 5、国家4A级景区柯岩风景区联票(柯岩-鉴湖-鲁镇100元,单独80元)柯岩是处以石文化为主要特色的景区、一座始建于隋朝年间高20、8米的石佛——天工大佛,(PS:鉴湖到柯岩要走一段路,注意街边的指示牌,否则要走冤枉路!)

浙江省绍兴市鲁迅中学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

绍兴鲁迅中学高一数学学科2020学年第一学期10月限时训练试卷 考生须知:1、本卷共四大题,19小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 目要求. 1.已知全集2,{|20},{|1}U R A x x x B x x ==-<=≥,则()U A C B ?= ( ) A .(0,)+∞ B .(1,2) C .(,2)-∞ D .(0,1) 2.设集合{1,2},{|10}A B x ax =-=-=,若A B B ?=,则实数a 的值的集合是( ) A. 1{1,}2- B. 1{1,}2- C. 1{1,,0}2- D.1 {1,,0}2- 3.下列四组函数中,表示同一函数的是( ) A .()2 f x x =,()()21g x x =+ B .() f x =,()2g x = C .()()f x g x x == D .()()f x g x 4.若函数()y f x =的定义域是[]0,2,则函数(1) ()1f x g x x +=-的定义域是( ) A .[]0,2 B .[)1,1- C .(1,3] D .[)(]0,11,2? 5.函数2()43,[0,]f x x x x a =-+∈的值域为[1,3]-,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A.[2,4] B.(0,4] C.[2,)+∞ D.(0,2] 6.若11,23a b c -<<<<<,则()a b c -的取值范围是( ) A.(4,6)- B. (6,4)-- C.(6,0)- D.(4,0)-

结合语文教材谈鲁迅作品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结合语文教材谈鲁迅作品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我们阅读鲁迅先生的《药》《祝福》《故乡》《一件小事》等作品时,就会发现一个鲜明的特征——那就是善于运用对比来刻画人物形象,来透视人物的灵魂,表达深邃的思想。这种手法在小说《孔乙己》中的运用可谓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浑然天成又全无斧凿痕迹,且对比形式多样,无处不在,今人击案叫绝。 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一问世,就在社会生活中获得了强大的生命力,已成为穷酸和迂腐的代名词,孔乙己这个高度概括又高度鲜活的艺术形象,其典型性格,不是孤立存在的,他必须在一定的自然条件和人际关系中,才是有生命力的。所以恩格斯曾经指出:现实主义文学要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作者能否塑造出成功的典型,取决于他的世界观,他对现实生活的熟悉和理解的程度,以及所掌握的艺术方法,艺术技巧等。典型形象来自现实生活,又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带普遍性,起到深刻的社会认识和思想教育作用。 典型人物只有在典型环境中才能形成,所谓典型环境是指文艺作品中典型人物所生活的形成其性格并驱使其行动的特定环境。孔乙己活动的场所主要是咸亨酒店,他的有关故事也是由咸亨酒店中传出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料的,所以对咸亨酒店的描写,处处可以感受到鲁迅先生投射其上的审美光泽,长衫客与短衣帮一里一外,一坐一站,一富一贫,对比鲜明,用长衫和短衣加以区分,具体形象,为写孔乙己的不伦不类埋下了伏笔,小说中详尽地叙述了“我”的职务——酒店里专管温酒的小伙计,实质上勾画的是社会风情,掌柜对长衫客奴颜巴结,唯恐照顾不周;对短衣帮搀假使杂,能欺就欺。人心势利冷酷如此,孔乙己这个“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一出场,人物与现实生活环境即形成强烈反差,其不幸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由此看来,《孔乙己》开篇对咸亨酒店和“我”的职业作不厌其烦的描写,是有深刻的用意的,咸亨酒店这个浓缩了的小社会,也就成了展现人物灵魂的独特的、个别的环境。 相反实则相成,即相反的东西有统一性,是符合辩证法的。“相反”即两个矛盾的方面相互排斥,或相互争斗;“相成”即在一定条件之下两个矛盾方面相互连接起来,获得了统一性,这实际上是哲学上对立统一规律在艺术上的反映和运用。鲁迅先生深谙这条规律,并在写作中转化为高超的艺术方法,在鲁迅笔下,这种复杂的对立方式的运用,都是对现实生活的艺术概括,在一定情势之下,深刻地强化了作品的主题。这种对比,在《孔乙己》中可谓比比皆是,小说中的两处肖像描写:“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而被丁举人暴打之后,“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丁举人的暴行,使孔乙己原先落魄的读书人形象不再有了,小说中有两处动作描写也是神来之笔——“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而后来,“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同是拿钱动作,却前后有别,孔乙己开始是“排”,毒打致残以后,即使有钱,也寥寥无几,且动作迟缓,神态显然与过去不同,只能从破衣袋里“摸”,两个特征鲜明的动作,反衬出孔乙己的凄凉境地,

鲁迅小说与绍兴民俗文化

鲁迅小说与绍兴民俗文化 摘要:鲁迅小说除了以深刻地思想见长之外,还常以绍兴为背景,反映了出一个地域、时代浓郁的风土人情与精神面貌。其间包涵的民俗文化不容忽视,更反映了民众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对鬼神的信仰支配着人们的行为和心理。 关键词:鲁迅小说;民俗现象;鬼神信仰 法国著名文艺理论家丹纳在《艺术哲学》中指出:“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1] 民俗和文学有着太多的相同资源、相同想像、相同观念、相同任务,及宗教、仪式和风格上的相同类型,这使它们纠缠在一起,相互影响、变化、生长和消歇。民俗具有熔物质与精神、现实与理想、情感与理智、实用与审美于一炉的多重文化品性,为作品中的人物提供一种特具民俗氛围的生存环境。 鲁迅的小说是一个有着强大生命力的民俗文化体系,他在小说中向读者展示了婚姻民俗、祭祀民俗、信仰禁忌民俗、社会制度民俗、服饰民俗、交通民俗等等丰富而又翔实的民俗事象。这些民俗事象内涵丰富,形式多姿多彩,与浙江绍兴的传统文化融为一体,散射出久远的光辉。 一、鲁迅小说反映的民俗现象 (一)祭祀习俗 祭祀在当地也称“祭福”。灶神作为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神祗,已有很久的历史,《战国策·赵策三》中有“梦见灶君”[2]的话。灶君亦称灶神、灶王。原始人有祭火的习俗,祭灶风习亦历史久远,《论语·八佾》中王孙贾就有“媚奥媚灶”[3]之问。人们认为灶神除执掌灶火外,还考察人间太平并告知天帝。腊月二十三晚上,家家户户都要送灶神上天,供奉一种富有粘性的糖,借此粘住灶神的牙齿,使他没法向玉皇大帝陈说人们的过失。每年的供奉就是为了“贿赂”灶神,求他在天帝面前多说两句好话,以保佑来年的风调雨顺。 送灶神之后,除夕之前,每户人家总要选择一个祝福的吉日,这是每家一年之中最为隆重的大祭典。《祝福》中就写了敬神祭祖这个习俗。每当旧历年底,地主阶级和有钱人家举行年终大典,杀鸡、宰鹅、买猪肉,并将三牲煮熟作为“福礼”,恭请天神和祖宗享用,感谢他们保佑当年“平安”,并祈求来年“幸福”。那种隆重肃穆的气氛,足以显示出祭祖的重要性了。 所祭的神像有“南朝圣宗”四字,绍兴人叫祝福菩萨、大菩萨,照老年人的说法,天上的菩萨,不进不洁之家。因此,祝福之前,必须把厅堂、祭桌、祭器等惮扫、洗刷得干干净净。“五牲福礼”煮好后,盛放在木制的朱漆大盘里。其摆法都有一定的规矩,如鸡鹅要跪着,头朝福神,表示欢迎;一尾活鲤鱼用红绳穿过其背刺吊在“龙门架”上,用红纸贴住色眼睛,是取“鲤鱼跳龙门”之意。祭典若在深夜举行,气氛更为庄严肃穆。男丁按辈份行三跪九叩大礼,妇女和个别忌生肖的男丁都要回避。别说寡妇祥林嫂,就是鲁府的太太、小姐们也是被剥夺祝福资格的。祝福后便祭祖(俗称“请回堂羹饭”)。祝福时桌子是照桌面的木纹横摆的,祭祖时则改为直摆;祝福时

广州鲁迅纪念馆观后感

广州鲁迅纪念馆观后感 导语:广州鲁迅纪念馆筹建于1957年,以1906年两广优级师范学堂的钟楼为馆址。辖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旧址和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广东贡院明远楼。 广州鲁迅纪念馆观后感在鲁迅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前夕,我来到上海鲁迅纪念馆参观凭吊,寄托自己对这位伟人的崇敬和缅怀之情。 上海鲁迅纪念馆坐落在鲁迅公园(原虹口公园)里,它始建于一九五一年。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两年前扩建后的新馆。新馆仍保留二层庭院式江南民居的风格,青瓦粉墙,山墙高耸,在正面墙上镶嵌着周恩来总理当年题写的“鲁迅纪念馆”五个大字,白底黑字,鲜明耀目。走进大门是一个庭园,右首是“百草园”,种有许多鲁迅作品中写到过的植物,如何首乌、木莲藤等,还有特地从绍兴移此的石井栏、乌篷船等。我们还没有参观展览,已经走进了鲁迅作品的特有氛围。 穿过庭园,便是高大轩敞的大厅,无论建筑材料、建筑语言都是现代化的,体现了中西合璧的格调。在大厅左首,一座高二点五米的鲁迅全身铜像端坐在窗前,先生手执烟卷,神情肃穆,目光深邃,似在沉思。在一楼还设有“奔流艺苑”

与“朝华文库”。前者乃专题展厅,正在举行一个画展;由巴金题额的“朝华文库”则专门收藏鲁迅的弟-子、友人以及与鲁迅有直接接触的现代文人的文化遗存,每人一库,我看到有陈望道、许广平、巴人、黄源、曹靖华、李霁野、唐?等十六人的专库,从他们身上也折射出了鲁迅的光辉。 我从大厅拾级登楼,二楼是鲁迅生平陈列厅。宽敞的大厅里,弧形的墙上排列着六幅浮雕,每幅高二点六米,宽一点一米,用黑玉石雕成。每幅都有先生的头像,背景、画面不同,反映出先生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战斗与生活,生动而概括地展现了鲁迅的一生。 先生生平陈列突破了一般以编年布展的模式,采用专题陈列,分新文学开山、新人造就者、文化播火人、精神界战士、华夏民族魂五个展厅,通过鲁迅先生文学创作、培养新人、中外文化交流、投身社会革命追求真理以及深远影响等多个侧面,全方位地展现出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人生历程、光辉思想和人格魅力,以重彩浓墨展现了一代伟人的熠熠风采。 一个纪念馆、一个展览,拥有丰富的馆藏和展品是最重要的关键。鲁迅纪念馆拥有有关鲁迅的文物文献资料二十余万件,其中一级文物达一百六十余件。大量珍贵的鲁迅手稿、遗物,文献照片,使人倍感亲切。其中有《藤野先生》、《的题记》、《为了忘却的纪念》等手稿,《毁灭》的译稿等,鲁

浅谈鲁迅作品中的复仇主题

论文名称:浅谈鲁迅作品中的复仇主题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班级:市场营销二班 学号:20110602212

姓名:李乐平 摘要:品读过鲁迅先生的一些作品之后,人们会发现,在充满现实主义气息的文笔下,书写的不乏一些复仇主题的故事,并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阶级特点和美学特点。从《野草》到《铸剑》,再到《孤独者》,复仇的主题一直是鲁迅作品中的重要内容。我们这里说的复仇,重点之处不是杀戮,而是精神的复仇以及作为启蒙者,意志的觉醒。 关键词:鲁迅复仇野草铸剑孤独者 正文: 一、《野草》——对庸众不争的自怄 鲁迅先生投笔从戎,便是誓为贫苦百姓的保护者,甘做刀笔吏,他对敌的议论,总是锋芒毕露,直入对手骨髓。 在《复仇》、《复仇(其二)》两篇散文诗中,鲁迅复仇的矛头却直指百姓——那些他一心想唤醒、想拯救的人。这是鲁迅对愚昧百姓“怒其不争”的体现,也是为了“引起疗救的注意”。 鲁迅在《野草》的序中说:“因为憎恶社会上旁观者之多,作《复仇》。”所谓的“旁观者”,即看客们,这类形象在鲁迅的作品中屡有刻画。但在《复仇》中,鲁迅却直接将矛盾集中于“当局者”:“他们俩裸着全身,捏着利刃,对立于广漠的旷野之上。他们俩将要拥抱,将要杀戮...”。“裸着全身”,指的是全身心的依赖,是爱的表现;“捏着利刃”,却是指向杀戮,是恨的体现。他们复仇的方式非常奇特。之后看客出现了,出现了这极致的大欢喜的观看者,“拼命地伸长颈子,要鉴赏者拥抱或者杀戮”【1】。但是这样的拥抱或者杀戮迟迟不来,且“不见有拥抱或杀戮之意”。于是,路人们就觉得无聊,“觉得有无聊钻进他们的毛孔,觉得有无聊从他们自己的心中由毛孔钻出,爬满旷野,有钻进别人的毛

中国历代都城选址

中国历代都城选址 中国历代都城选址的条件是: 首先,古代都城选址对自然条件有比较严格的要求。所谓自然条件,第一就是山水条件。都城是一个建筑群体,跟盖房子一样。盖房子要采光、要朝阳。建都城呢,要选地形,要大的地形。面水是为了生活需要,背山当然也有生活需要。背山既有生活需要,也有安全需要。因此地形对于都城来说非常重要,因为都城它是政治中心。它要考虑政治的安全,考虑它经济的发展,或者正常的一个社会的发展,社会的运作。所以说不考虑基本的经济条件、基本的环境条件是不行的。 第二个还要考虑居中,天下居中。不管是夏王朝,还是商王朝,它尽量考虑它的都城要能够便于控制它的国家。但居中这个理念并不完全的就处于整个国土的中间。当时要想对国家行使统治,行使权利,没有必要的交通设施,那根本没法达到,没法满足其要求。因此首都在选址当中,这些因素呢,就是地理形势、地理位置,都是非常关心的。 再一个就是人文的和经济发展条件。人文条件呢,包括它的发家、发展。比如秦人他起于甘肃东部和陕西西部,因此他的首都,就是他大本营。他首都往往定都在长安。我们说西周王朝,它也是,它主要起源于现在的岐山、扶风一带。就是宝鸡地区那一代,所以他把首都定在那儿。再一个人文背景,这地区相对应该说比较发达的或者比较先进吧,经济上应该比较发达,不能说经济上太贫穷或者说自然条件太恶劣。但是最起码的生活没法维持,这也就是定都的必要条件。 京都的迁移还必须考虑各种地理因素:①京都应建立在经济发达、富饶的地区,以维持统治集团的物质需要;②京都应选择全国居中的地理位置,或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以利政令四达,制内御外;③京都应选择凭险可守的自然条件,以使其不为外力摧毁,国家长治久安。历史上任何政权都城位置的选择都不可能完全符合上述三方面条件,而只能根据当时的主要矛盾,选择相对有利的地点,所以都城的选定往往反映该时期总的形势。反之,都城一旦确定,也对整个国家政治、军事、经济的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杭州,旧称临安,南宋都城,在中国、在世界的城市发展史上,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杭州位于钱塘江的北岸,大运河在此与钱塘江相交。它的西北是天目山,西南和东南是龙门山和会稽山。首先,就杭州来说,这一时期是杭州历史上最繁华的时期,也是杭州城市地位最高的时期,可以说是空前绝后。就中国来说,南宋都城临安是中国城市发展史

鲁迅与先秦诸子(易中天绍兴图书馆越州讲坛演讲视频)

鲁迅与先秦诸子(易中天绍兴图书馆越州讲坛演讲视频) “绍兴这个地方风景秀丽、人杰地灵,这块不平凡的土地上注定会产生很多的伟人,而我自己最崇敬的就是鲁迅先生。”昨天下午2点,著名学者易中天教授在绍兴图书馆正式开讲《鲁迅与先秦诸子》,一上台易中天就对鲁迅大加赞赏:鲁迅先生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懂中国人的人,而且直到现在其对中国人的认识和判断还没有过时。 这样的言语一下就拉近了易中天和台下市民的距离,赢得阵阵热烈的掌声。作为央视《百家讲坛》收视率最高的演讲者,顶着“学术超男”名头的明星学者易中天在绍兴的人气十分,他在图书馆讲座的门票更是早早被市民一抢而空。 昨天下午1点30分左右,记者来到讲座现场时,偌大的演讲厅里已经坐满了市民,一些来晚了的市民只能站着听完整个讲座。而一些没有领到门票的市民则选择通过网络直播收看讲座。 在2小时左右的讲座中,易中天用其特有的风趣幽默的语言、渊博的知识,和绍兴市民一起分享了先秦诸子中的孔子、墨子等人的思想和典故,整个讲座氛围十分轻松。一位姓朱的市民告诉记者,对于先秦文化和历史他一直都很感兴趣,但是现有的一些文史资料都过于深奥,理解起来十分费劲,可是听易中天这么一说就觉得特别容易理解了。 一向注重互动的易中天昨天依然留下了足够的时间和市民们进行交流,对市民们的提问一一进行了解答。而在回答一位市民提出的“怎么看待现在很多家长为了培养孩子,很小就让孩子读《四书五经》的做法”时,易中天“语出惊人”,他表示自己是坚决反对励志,反对培优,反对成功学,不要因为对孩子有过多的苛求而扼杀孩子快乐的童年,不要单纯的“望子成龙”,而是应该“望子成人”。易中天说他对于下一代的希望就是他们能够成长为真正的人,成长为善良、有爱心、真实、快乐的人。 易中天绍兴“品鲁迅” 年过六十的易中天曾经以学术著作和“品读中国系列”而知名,而在2005年以来凭借在《百家讲坛》中“品汉代风云人物”,特别是“三国”成大众讲坛和书界炙手可热的人物。此次易中天绍兴开讲,主办方免费发放给市民的300张讲座票短短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就全部领完,一票难求的场景可见其在绍兴的受欢迎程度。昨天晚上8时许,到绍兴没多久的易教授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关于绍兴,关于鲁迅 时隔5年,这是易中天教授第二次踏上绍兴的土地,虽然来的次数不多,但他对自己崇敬的鲁迅先生的家乡绍兴不可谓不了解,表示自己非常看好绍兴:“绍兴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

寻访鲁迅的足迹 ——鲁迅故居游记

寻访鲁迅的足迹——鲁迅故居游记 今天,我们去江南水乡—绍兴。刚出门,就和阳光撞了个满怀。呀!天气真好!路上的景色真美啊!蓝蓝的天空;广阔的草地;高高的树木;一路的美景带给我们美好的心情。经过3个小时的路程,我们来到了鲁迅故居。这里的一切都是黑白色调,白墙黑瓦的房屋。入口处有一块大型的石板,上面刻着雕像:一个瘦得有点让人担心,整天拿着个烟筒吃烟,穿着一件大袍子长褂,嘴巴上留有一排浓密的像一个一字形的胡须的,根根头发竖起像刺猬的毛一样的人。这,就是伟大的作家鲁迅先生。上书“鲁迅故里”四个苍劲有力的打字,将革命家大义凛然的神态,彰显无疑,让我深感敬佩。故居门口“绍兴鲁迅纪念馆”几个字在阳光下金光闪闪。走进大门,我开始了解鲁迅的生活。听导游说故居分新老台门,新台门是仿照老台门建造的,规模结构与老台门基本相同,坐北朝南,黑瓦白墙。鲁迅在新台门度过了他的童年与少年时期。在鲁迅屋子的院子里,有几尊铜像,一边是和蔼可亲的奶奶摇着扇子,给鲁迅讲《猫是老虎的师傅》的故事,一边的鲁迅双手托着下巴,正聚精会神地听着,连奶奶脚边的小猫也听得津津有味,看见边上有张空凳子我也坐了上去,仿佛沉浸在奶奶的故事里……沿着窄窄的小路,我们走进“三味书屋”,这是鲁迅小时候读书的地方。在书屋的东北角是鲁迅的座位,在他的桌角上有一个“早”字。“早”是有故事的,有一天,鲁迅为给父亲买药上课迟到了,受到老师的严厉批评,于是他悄悄地用小刀在桌角上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刻了“早”字,用来自勉,从此他再也没有迟到,并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鲁迅先生还告诫我们,读书要做到:心到、眼到、口到。我深深地佩服鲁迅的学习精神,走过三味书屋,我为自己平时散漫的学习态度感到惭愧,我想,鲁迅的这个“早”字也深深地刻进了我的脑中。小路走到底是鲁迅的童年乐园——百草园。我多么想一睹为快,于是快步走进百草园。百草园没有我想象中百鸟争鸣,百花齐放的景象,只是一个普通的菜园:“碧绿的菜地”五六畦,“光滑的石井栏”仍在,“高大的皂荚树”高耸挺立,“紫红的桑椹”只见树干桑叶不见果子。听导游介绍,鲁迅小时候经常和小伙伴们在这片小天地里捉蛐蛐,看蚂蚁背苍蝇,翻开石头,有时会遇见蜈蚣,冬天还常常在雪地里捕麻雀……这片小天地里充满了鲁迅童年的欢声笑语。 一边走一边看,不知不觉中太阳已经把半边脸藏在了山后。我们依依不舍的走出故居,带着回忆,带着对鲁迅这位大革命家、文学家的敬佩之情踏上了归途。 2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浅谈鲁迅作品中的阿Q

浅谈鲁迅作品中的阿Q 内容摘要: 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用传神之笔,以辛亥革命前后我国江南农村的社会生活为背景,塑造了一个贫穷、落后而不觉悟的农民典型形象----阿Q,尖锐的批判了阿Q的“精神胜利法”,同时又指出了阿Q身上潜藏着革命的可能性。本文就阿Q的性格特征,阿Q性格形成的原因以及阿Q对革命的要求等作以论述。 关键词: 阿Q形象精神胜利法国民性性格特征形成原因 《阿Q正传》这篇小说是鲁迅先生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说其最杰出,主要是作者塑造了一个看后令人难以忘却的阿Q形象。小说以辛亥革命前后我国江南农村的社会生活为背景,塑造了一个贫穷、落后而不觉悟的农民典型形象阿Q。作品通过阿Q形象的塑造,尖锐地批判了阿Q的“精神胜利法”,同时指出了阿Q身上潜藏着革命的可能性,并且深刻地总结了辛亥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在此,我对阿Q的形象特征,阿Q精神胜利法产生的原因以及阿Q对革命的要求等发表自己的看法。 一.阿Q的人物形象 《阿Q正传》通过生动丰富的情节,成功地塑造了阿Q这个不朽的艺术典型。阿Q形象血肉丰满,栩栩如生,既有鲜明的个性,同时又具有深广的历史内涵。“精神胜利法”就是其形象上的主要特

征,主要表现有如下方面:自欺欺人,妄自尊大;善于忘却,善于联想。卑怯懦弱,欺软怕硬。 1、自欺欺人,妄自尊大。 在阿Q地生活中,他不断欺骗别人,不把别人放在眼中;在欺骗别人的同时也欺骗了自己。如:他对于自己的生世很渺茫。有一次阿Q说自己姓赵,赵太爷竟打了他几个耳光,骂道:“你怎么会姓赵!——你哪里配姓赵!”结果给弄得到底姓什么——自己似乎也模糊起来了。所以最终也不知道阿Q到底姓什么。但他与别人口角时却会说:“我们先前——比你阔多啦!你算什么东西!”。究竟他先前是干什么的,生活得怎么样,别人是无法知道的,只能从他的口中得知,先前挺阔的。自己是从何而来,自己是干什么的,也许他不知道,只知道“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自己的命运将如何,他自己也无法掌握,有时只知道“似乎人生天地间,大约本来有时也未免要拉进拉出的;大约本来有时也未免要杀头的”。欺骗别人,说自己姓赵被打,先前比别人阔等等,都流露着他自欺欺人、妄自尊大的性格特征。 2、善于忘却,善于联想。 当阿Q受到压迫和侮辱时,也会采用自我安慰,忘却等消极办法以取得精神上的安慰。当阿Q被“假洋鬼子”的哭丧棒打时,幸而拍拍的响了之后,于他倒似乎完结了一件事,反而觉得轻松些。当阿Q又被拉出时,画的圈而不圆,他想到:孙子画得很圆的圆圈呢。被打之后他很快的就高兴了,“行状”上的污点很快就“没有”了。可见“忘却”这一祖传的宝贝的效力。在一片嘈杂声中被人抢去了,

绍兴,关于鲁迅的地方

绍兴,关于鲁迅的地方 绍兴鲁迅纪念馆——鲁迅纪念馆总占地面积为6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它以"老房子、新空间"的设计理念,使其与该地区传统街巷肌理保持统一。纪念馆外部为绍兴台门建筑形式,主入口采用绍兴传统竹丝台门。我曾读过一篇对鲁迅纪念馆的描述的说明文,让我这个还未一领其风采的懒人也蠢蠢欲动,想去一探究竟,但听说这纪念馆格外宏大,值得一游。 鲁迅故居——鲁迅故居临街两扇黑油油的石库台门,原系周家新台门的边门,是鲁迅家出入的地方。从黑色的台门进去,穿过小天井,是一间泥地的台门间,系鲁迅家当年用来安放交通工具的地方,那里陈列着轿和橹,其中轿杠系鲁迅家的原物。我曾有幸一览鲁迅故居,是十分宽敞又别致的大院。想着,曾有位万分闻名又伟大的人物居住于此,便心生敬意,走的每步路都似乎格外缓慢、格外轻快。 三味书屋——寿家台门是鲁迅的塾师寿镜吾先生家的住屋。寿镜吾,名怀鉴,字镜吾,是一个学问渊博的宿儒。他品行端正,性格耿直,一生厌恶功名,自考中秀才后便不再应试,终身以坐馆授徒为业。鲁迅称赞他为"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紧接着故居的,就是书屋了。不大,却明显有《朝花夕拾》中所述的气氛,让我有些羡慕、又有些感慨。 鲁迅祖居——老台门占地3087平方米,青瓦粉墙,砖木结构,是一座典型的封建士大夫住宅。其主体建筑共分四进,第一进俗称"台门斗",仪门上方悬挂着一块蓝底金字的"翰林"匾。鲁迅祖父周福清在同治年间被钦点为翰林,这对周家来说是莫大的荣耀,展示着主人的身份。 鲁迅笔下风情园——绍兴鲁迅纪念馆西北侧,有一朱家台门,又称"老磐庐",它西接周家新台门,东邻周家老台门,北临东咸欢河。朱家台门环境幽雅,且寓古迹,为古城绍兴保存最完整的典型的花园台门建筑。 土谷祠——土谷祠即土地庙,"土"指土地神,谷,指五谷神。塔子桥南堍也有一座土谷祠,它座落在长庆寺的斜对面,祠前有跨街台亭。在飞檐重彩的跨街台亭上原有许多匾额,其中一块有"恩沛东陶坊民寿怀鉴敬立"的字样。 长庆寺——长庆寺位于绍兴城南塔子桥南堍,距离鲁迅故居不到二百米,

绍兴鲁迅故居导游词2000字

绍兴鲁迅故居导游词2000字 各位团友: 欢迎你们参观绍兴鲁迅纪念馆。绍兴是座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人杰地灵,群星灿烂,我国现代伟大的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就是其中一个杰出的代表。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诞生于绍兴都昌坊口一个破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他7岁启蒙,12岁 就读于三味书屋。13岁时,祖父因科场贿赂案下狱,父亲周伯宜因此一病不起,从此家 道中落,饱受世态炎凉。鲁迅18岁那年,毅然“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 先后去南京、日本。1909年夏回国后,先后在杭州、绍兴、北京、厦门、广州和上海等 地从事教学工作和文学创作。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大陆新村寓所,享年56岁。 鲁迅一生有1/3以上的时间是在绍兴度过,他不仅在故乡度过了童年和青少年时代,而且还进行了他初期的教学实践、文学创作和社会革命活动。故乡的生活经历不仅对他的思想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也是他文学创作的重要源泉。今天我们要踏着这位伟人的足迹,寻访他的故园。 现在我们来到鲁迅先生的出生地——鲁迅故居。鲁迅故居位于都昌坊口周家新台门西首。周家新台门是周家多年聚族而居的地方。它建于清嘉庆年间,坐北朝南,青瓦粉墙,砖木结构,是一座典型的江南特有的那种深宅大院。1918年经族人共议将这座屋宇连同 后面的百草园卖给了东邻朱姓。房屋易主后,原屋大部分已拆除重建,但鲁迅故居的主要部分幸得保存,所以今天我们能有幸看到这原汁原味的鲁迅故居。 这两扇黑油油的石库台门,原系周家新台门的边门,是鲁迅家人出入的地方。 这间普通的泥地平屋是鲁迅家当年用来安放交通工具的地方。大家都知道,绍兴有“东方威尼斯”之称,因此在一般家庭中都备有水上的交通工具,那两支高大的橹是大船上 所用,而那两支小的是乌篷船上用的桨。轿子是陆上交通工具,其中轿杠系鲁迅家原物。 从右侧门进去,穿过长廊,就到了“桂花明堂”。明堂在绍兴俗称天井,这里原来种着 两株茂盛的金桂,桂花明堂由此得名。鲁迅小时候夏天经常躺在桂树下的小板桌上乘凉,他的继祖母蒋氏则摇着芭蕉扇一边打扇,一边给小鲁迅猜谜,讲“猫是老虎的师-父”、“水 漫金山”等,使鲁迅从小就受到民间文学的熏陶,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后来,他在《狗·猫·鼠》、《论雷峰塔的倒掉》等文章中均有生动的回忆。 穿过桂花明堂,便来到鲁迅的卧室。1909年夏,鲁迅从日本留学回国后,从杭州回 到故乡,先后在绍兴府中学堂和山会初级师范学堂担任教职。这间卧室是当时他在绍任教期间的卧室兼书房。鲁迅常常在这里备课、写作到深夜。他的第一篇文言文小说《怀旧》

浙江省绍兴市鲁迅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新人教版

浙江省鲁迅中学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高二语文试题 本试卷总分105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2分) 1. 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吟哦.(é)汲.(jī)水掳.(lǔ)掠通衢.(qú)大道 B. 缱绻.(quǎn)马厩.(jiù)夙.愿(sù)残羹.(gēn)冷炙 C. 给.予(jǐ)绯.闻(fēi)肇造.(zhào)槛.菊愁烟(jiàn) D. 蹙.眉(cù)迄.今(qì)沉湎.(mián)有史可稽.(jī) 2. 下列句子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 英国人优雅大气的言谈举止,风度翩翩的行为方式,傲然物外的闲适品位,彬彬有礼的待人礼仪,无不给人一种温文而雅的感觉。 B. 韩寒近日首度赴台访问,并与马英九进行正式会晤。马英九看到韩寒后连称“久仰”,两人并握手寒喧,气氛轻松愉快。 C. 一个普通人要想出类拔萃,就必须与众不同,即对未来有自己明确的规划,对事务有自己独到的看法,做事情有非常执著的态度。 D. 在企业还没有绝对竞争实力的情况下,暂且屈居人后,韬光养晦,以逸代劳,积累实力,充当一位有头脑的“跟跑者”又何尝不可呢?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新兴的网络社交平台微博篇幅简短、互动频繁、交流方便快捷,与《论语》在形式及功用上有诸多相似之处,所以有人戏称孔子是微博的始作俑者 ....。 B. 陈嘉庚先生是华侨旗帜,民族骄傲!他是集美学村的创始人,一生培养无数栋梁之 材。如今,来自世界各地的访问者络绎不绝,真是桃李不言 ....啊! ....,下自成蹊 C. 据媒体披露,湖南一些上访者被抓去黑砖窑做苦力,一些老人因无力干活,经常遭 到毒打,浑身遍体鳞伤 ....,瘦弱的少年人也多有此遭遇。 D. 《滕王阁序》虽然是传世名篇,但是用典太多,晦涩难懂,所以老师一开始就提醒 同学们上课时一定要洗耳恭听 ....,否则很难理解名篇的妙处。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 随着国民教育普及面的不断扩展,民众的文化素质也明显提高,精英文化便成为了大众文化,同时,大众文化经过去粗取精,也上升为精英文化。 B. 这所千年高龄的学府完整地见证了唐宋后中国学术尤其是儒学,由习俗礼仪的儒学而到思辨超越的儒学,由理学而到心学,再延伸到实践的领域。 C. 诗人的本色是真性情。性情因人而异,或男或女,或南或北,或刚或柔。但只要真,则阳刚与阴柔均为美,豪放与婉约都是诗。 D. 如果教育的最终使命是为了更好地激发人的潜能,壮大充实人的生命,而非戕害人的本性,那么,不仅岳麓书院的教育在过去是彪炳千秋的,在未来也有着永恒的价值。 5. 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为“摇摆”下定义。(3分) ①摇摆是小说的运行过程。

浅谈鲁迅小说中阿Q的人物形象

浅谈鲁迅小说中阿Q的人物形象 ——读《阿Q正传》有感 《阿Q正传》写于1921年,是鲁迅唯一的中篇小说,也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鲁迅写《阿Q正传》“是想暴露国民的弱点”,是想“写出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灵魂”。作品中的阿Q是一个在辛亥革命中的贫苦农民,这说明了鲁迅改造国民性的主张同他关心革命,关心农民对革命的态度以及革命给农民带来的利益等种种问题间的一致性。 《阿Q正传》以辛亥革命前后闭塞落后的农村小镇未庄为背景,塑造了一个从物质到精神都受到严重迫害的农民的典型。阿Q是上无片瓦、下无寸土的赤贫者,他没有家,住在土谷祠里;也没有固定的职业,“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撑船便撑船”。从生活地位看,阿Q受到惨重的剥削,他失掉了土地以及独立生活的依凭,甚至也失掉了自己的姓。当他有一次喝罢两杯黄酒,说自己原是赵太爷本家的时候,赵太爷便差地保把他叫了去,给了他一个嘴巴,不许他姓赵。阿Q的现实处境是十分悲惨的,但他在精神上却“常处优胜”。小说的两章“优胜记略”,集中地描绘了阿Q这种性格的特点。他常常夸耀过去:“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其实他连自己姓什么也有点茫然;又常常比附将来:“我的儿子会阔的多啦!”其实他连老婆都还没有;他忌讳自己头上的癞疮疤,又认为别人“还不配”;被别人打败了,心里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象样……”于是他胜利了;当别人要他承认是“人打畜生”时,他就自轻自贱地承认:“打虫豸,好不好?”但他立刻又想:他是第一个能够自轻自贱的人,除了“自轻自贱”不算外,剩下的就是“第一个”,“状元不也是‘第一个’么?”于是他又胜利了。遇到各种“精神胜利法”都应用不上的时候,他就用力在自己脸上打两个嘴巴,打完之后,便觉得打的是自己,被打的是别一个,于是他又得胜地满足了。他有时也去欺侮处于无告地位的人,譬如被假洋鬼子打了之后,就去摩小尼姑的头皮,以此作为自己的一桩“勋业”,飘飘然陶醉在旁人的赏识和哄笑中。但是这种偶然的“勋业”仍然不过是精神的胜利,和他的自轻自贱、自譬自解一样是令人悲痛的行动。阿Q的“精神胜利法”实际上只是一种自我麻醉的手段,使他不能够正视自己被压迫的悲惨地位。他的“优胜记略”不过是充满了血泪和耻辱的奴隶生活的记录。 作品突出地描绘了阿Q的“精神胜利法”,同时又表现了他的性格里其它许多复杂的因素。阿Q的性格是充满着矛盾的。鲁迅后来曾经说过:阿Q“有农民式的质朴,愚蠢,但也很沾了些游手之徒的狡猾”。一方面,他是一个被剥削的劳动很好的农民,质朴,愚蠢,长期以来受到封建主义的影响和毒害,保持着一

南宋临安商业探析【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历史学 南宋临安商业探析 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本文选取“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大背景下的南宋临安商业”作为研究对象。时至今日,杭州的商业活动仍深深地烙下了当时临安的印记,南宋迁都临安事件,在中国历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不仅使得中国的经济重心完成南移,更使得江南地区一跃成为中国最富庶的地区,至今仍在国家财政收入中占有绝对比重。 (一)选题理由 1 今日杭州成为了“人间天堂”,最誉为中国最适宜居住的城市之一。杭州以其浓厚的历史底蕴、如画的风光、繁荣的商贸活动吸引了一批批又一批游客前来观瞻投资。这些都离不开南宋迁都临安这一历史事件。南宋定都临安,不言而喻给临安经济带来了一个新的发展契机,到了13世纪左右,临安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大都市,被日本学者称之为“东方的威尼斯”。可以说,南宋史上的临安,是今日杭州历史上最繁华昌盛的一段时期,不管是在农业、手工业还是商业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对此,前人已做过一些研究和探讨。本人则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着重利用南宋历史文献资料,并参考其他有关著作,着力于从商业角度分析研究南宋时期临安商业繁荣的表现形式、特点与对于社会的进步意义。 2国内对于此领域的相关研究的阙如是本文选题的重要理由之一,一直以来,南宋都是被看作是个偏安的王朝,政治腐败,百姓生活疾苦。宋高宗的“恐金症”和权相秦桧的倒行逆施导致许多人对于南宋历史带有偏见,没有看到南宋高度发达的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国际民生等方面取得的成就,没有看到这些成就对于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在现有的历史文献与著作中,又多是对于南宋历史的宏观描述,缺少细致入微的分析,对于南宋商业历史的研究仍停留在比较滞后的水平。本文绝无填补空白之能力,但是至少可以抛砖引玉,借此来引起其他学者的关注。在收集资料和整理学习得过程中,虽然碰到了许多问题,比如校图书馆能够借阅的书籍有限,网络上许多资料参差不齐,各家观点迥异等,但是发现越是深入研究就越有成就感,这也成为了我前进的动力。

2018年浙江省绍兴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8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绍兴卷) 语文试题 温馨提示: 1.全卷共6页,三大题,21小题及附加题2小题。满分120分,其中卷面书写3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请仔细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 一、书写(5分) 请在答题时努力做到书写正确、工整、美观。 二、积累(20分) 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4分) 坚毅刚强的性格伴随了鲁迅一生,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mèi)▲骨。他一生顽强战斗,追求真理。“横.眉冷对千夫指,(fǔ)▲首甘为孺子牛。”在我心目中,他仿佛成了一块铁,一块钢,一块金刚石。刀砍不断,石砸不破, 量。 (节选自季羡林《访绍兴鲁迅故居》)(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mèi)▲骨(fǔ)▲ (2)给文中加点宇“横”选择正确的读音。(▲) A.héng B.hèng (3(▲) A.融 B.熔 2.鸟影蹁跹,入诗入文,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入相应的句子。(10分) (1)独怜幽草涧边生,▲。(韦应物《滁州西涧》) (2)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3)▲,缥缈孤鸿影。(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4)晓雾将歇,▲。(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5)晏殊《浣溪沙》中惋惜与欣慰交织,又深含理趣的句子是:▲,▲。(6)杜甫《春望》一诗中,“▲,▲”两句移情于物,因时伤怀,

表达了诗人深切的爱国情怀。 (7)在美丽的绍兴乡村,浅山婀娜,暮色氤氲,群鸟纷纷归巢,再现了陶渊明笔下“▲,▲”的田园美景。(《饮酒》其五) 3.用现代汉语给下列句中的加点词作注释。(6分) (1)居.①数月,其马将.②胡骏马而归。(《塞翁失马》) (2)策.③之不以其道,食.④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3)一鼓作.⑤气,再.⑥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①居:▲②将:▲③策:▲④食:▲⑤作:▲⑥再:▲ 三、阅读(57分) (一)名著阅读(7分) 4.小明在复习自己读过的科幻类小说时,发现一张掉落的插图(见下)。根据画面内容,他应将此页放回《(1)▲》一书中去,理由是(2)▲。(3分) 5.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姓名往往体现作家的匠心。它们或体现了人物性格,或暗示了人物命运,或寄寓了作者态度,或暗示了文章主旨。下列小说中的人物姓名有哪些深意?请参考示例(不要求仿照),选择其中一个,结合小说有关内容写出你的理解。(4分) 鲁达(《水浒》)翠翠(《边城》)祥子(《骆驼祥子》) 【示例】香菱(《红楼梦》):“香”昭示了她的美丽温柔,诗心才情;“菱”是一种浮水水生植物,随波逐流,无所归依,暗示了她的命运——从小被拐,后来被卖,最后被弃,一生悲惨。她的本名“甄英莲”谐音“真应怜”,寄寓了这位女子悲惨的人生际遇,表明了作者对她的怜惜。 我选(▲):▲

南宋首都城市建设特点

南宋首都城市建设特点 杭州——南宋迁移后的首都,迁移后,人们在杭州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加建改造。使得杭州今日成为六大古都之一。今就南宋都城建设的几个特点进行研究。 杭州古城平面图 1.适应城市升级,规划都城标志 杭州,自隋朝设置以来,一直是钱塘江下游的中心城市,为州府级。绍兴八年,南宋确立临安为首都,城市的性质和等级都起了巨大的变化,从州府级上升到国都。由于对城市的升格,对于原来的城市规划,城市布局和城市建设都必须加以调整与改进,使之符合作为首都的规

格要求。 南宋之前,杭州城市的平面布局结构,由于地形限制,一直是南北长,东西窄的腰鼓式形状,南部是州衙所在,中北部为民居生活以及铺席市场区。南宋定都后以原来的的布局结构为基础,作较大的调整与改进。规划者的首要任务是突出作为国都的主要标志建筑,也就是必须突出皇宫,太庙,朝廷官署,御街等赵氏政权的标志建筑集团和选择与建设。 据史料记载,规划的大致工作如下: (1)以州衙为基础,扩建皇宫。 据南宋学家周密《武林旧事》卷四所列宫内殿堂名称统计:经过一百多年的建设,有大殿30,堂33,阁13,斋4,楼7,台6,亭90等规模之大,超过汴京皇宫范围。今以宫殿大门为例说明:丽正门,是皇宫的南正门。初名“行宫之门”绍兴十八年( 1 1 4 8 年) 改名丽正门。据宋代文人戴土埴《鼠璞》记述:“丽正者本取重离丽正之义。”丽正门的建筑与装饰,已是十分富丽的。据南宋杭州文人吴自牧《梦粱录》卷《大内》载:“其门有三,皆金钉朱户,画栋雕甍,覆以铜瓦,镌镂龙凤飞骧之状,巍峨壮丽,光耀溢目。左

右列阙,待百官待班阁,登闻鼓院检院相对,悉皆红权子,排列森然,门禁严禁,守把钤束( 管束)人无敢辄人仰视。” 杭州清波门 ( 2 ) 朝廷中枢官署( 三省六部枢密院) 建设。 它位于皇城之北,也是一处周围数量之规的官府大院,气派也十分宏丽。大院之前有六部桥,是官府大院的入口处。最初,中枢官署是以两浙转运司署f 相当于省级机关) 扩建而成的,规范较小。绍兴二十七年(1 1 4 7年) 又以显宁寺( 又作福宁寺),拓展了军政大院。而原两浙转运司迁径涌金门南,即略运司路( 即今劳动路一带) 。大致范围,以今六部桥以西,直至青平山、宝莲山麓一带方圆数里之地。军政二府大院正门朝南,正中是室宇高耸的都堂,是中书,门下,尚书三省与机密院首脑办公与商议国家大政的会堂,又称都堂。都堂之南是思堂,是尚书省六部尚书( 部长)办公与商议政事的会堂,又称政事堂。周围有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二十四司( 相当于省厅级),司下分案,计有上百案( 相当于处级),这些办公室分布在政事堂之旁。二府的官吏人数约有近千人。其他朝廷官署如御史台,

一个鲁迅纪念馆导游词_导游词

一个鲁迅纪念馆导游词 鲁迅纪念馆坐落于鲁迅公园中,而鲁迅纪念亭建于鲁迅墓和鲁迅纪念馆之间,有登高望远,无限缅怀之意.公园里的植物种类繁多,赏心悦目,令人心情愉悦。下面是带来的鲁迅纪念馆的导游词,仅供参考。 鲁迅纪念馆导游词一: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灰色空间是不溶于黑白的禁域,岁月只能抹去痕迹,却不能融化记忆。鲁迅先生所愤恨的,是无知的国人与其愚蠢的心智;所同情的,也是如此。如何让世人清醒,是非分明,他弃医从文,用笔杆阐明真理,用文字轰击敌人,用精神感化国人。鲁迅,一个不能被中国人遗忘的为人,新时代的奠基人,旧思想的终结者。于是,20xx年3月,一个草长莺飞的日子,我与思修小组同学前往闻名遐迩的上海鲁迅纪念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希望能睹物思人,再度重温大师风采。 鲁迅纪念馆坐落于鲁迅公园中,而鲁迅纪念亭建于鲁迅墓和鲁迅纪念馆之间,有登高望远,无限缅怀之意.公园里的植物种类繁多,赏心悦目,令人心情愉悦.经过公园熙熙攘攘的人群,终于来到鲁迅纪念馆的门口.雪白高大多的墙壁上,用硬朗的书法写着"鲁迅纪念馆".馆1 / 16

中共有两层,底楼是专供游客购买的纪念品商店及问询处. 纪念馆的核心是二楼.馆内安静内祥和温度环绕着陈列室门口的五幅巨大的鲁迅纪念板,深灰色的基调透露着庄严地气息.随着灯光的逐渐昏暗,我们慢慢走进鲁迅的世界。墙壁上,是他留下的一句句发人深省的话语;展示窗里,是一本本褶皱泛黄的老刊物。岁月沉淀了鲁迅的文字,让他超越时代禁锢的思想发热、发光,由普通的白纸黑字升华为醒世明言。展厅昏暗走廊的尽头,一面粗铜制成的人像浮雕印入眼帘:鲁迅、李大钊、宋庆龄等五人(另外两人为分辨出是谁)。曾经,他们用犀利的文字教化国人,用支离破碎的心倡导革命。衰败的国家、愚钝的人民、腐朽的文化禁锢、劣根性的民族意识,使他们失去了一切可能保护自己的壁垒。他们赤手空拳地站在敌人面前,毫无惧色,在刀锋枪响中振作前行。他们以纸为战场,以笔为武器,以字为弹药,向敌人步步紧逼,用自己的方式保卫国家。这文字,不光是刺穿侵略者胸膛的利剑,还是领导新文化运动的风向标,他们将血灌入笔中,用激情和青春书写救国救民的民族史书。五位文化英雄的形象,不只是留在铜雕上,更是烙在中国人民的心里。 边走边看,墙壁上的塑料展示窗里,嵌着着鲁迅先生曾今发表的一本又一本的书籍。老照片、旧报纸,鲁迅生前用过的矽肺器、座椅、书桌、粘有他胡须的易容面具,蜡像、画像、映像,纪念馆的一切,为参观者营造了极好的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仿佛离鲁迅更近了,离他那风华绝代的文人艺术更近了。 2 / 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