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地理大一轮复习试题:十三世界地理课时规范练38含答案

课时规范练38 世界地理概况

下图表示全球及南、北半球月均气温变化与冰雪覆盖面积的对应值。据此完成第1~2题。

1.图中a点表示( )

A.南半球7月份

B.北半球1月份

C.全球平均状况1月份

D.全球平均状况7月份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北半球冬季冰雪覆盖面积小于南半球冬季冰雪覆盖面积

B.由于冰雪的反射,大气温度明显上升

C.据估算,全球冰雪融化后,世界海平面将上升20~30米

D.从全球平均状况来看,全球平均气温1月较7月低

下图中虚线表示北极地区7月份10 ℃等温线。据此完成第3~4题。

3.图中10 ℃等温线( )

A.以北地区的盛行风为西北风

B.自西向东经过亚洲、欧洲、北美洲

C.在甲地外凸主要受洋流影响

D.在乙地附近经过板块消亡边界

4.北极冰盖面积的变化会对环境产生较大影响。若冰盖持续萎缩,北极地区( )

A.太阳辐射强度将变大

B.出现极昼的范围将变小

C.陆地面积将扩大

D.通航能力将提高

(2018四川成都摸底测试)下图为世界某大洲局部地区某月等温线(单位: ℃)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第5~6题。

5.导致甲、乙两地气温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差异

C.地形起伏

D.洋流性质

6.图中西南沿海地区海岸线曲折,多幽深的峡湾,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

A.断裂下陷

B.火山作用

C.流水作用

D.冰川作用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下图为“一带一路”示意图。据此完成第

7~8题。

7.建设陆上丝绸之路——铁路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不利自然条件有( )

①冻土广布,气候寒冷 ②生态环境脆弱,环境保护困难

③多高原山地,多地质灾害 ④沙漠广布,气候恶劣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8.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沿线国家和地区( )

①产业向沿海港口及国际铁路沿线、边境口岸地区集聚

②基础设施投资增大,高速公路、铁路、港口、航空等交通系统更完善 ③资源开发力度增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范围和程度可能加大 ④欧洲国家通过提供大量资金、技术、管理等方式参与“一带一路”倡议,亚欧经济联系更加密切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柬埔寨的洞里萨湖是一个水量季节变化很大的大湖。洞里萨湖北部的吴哥通王城两边有两个巨大的长方形人工湖——西池和东池,这两个大水池并不是在地面挖坑形成的,而是在地面上四面筑起土墙形成高于地面的水库,是著名的古老灌溉工程。据此完成第9~10题。

9.这两个地上水库最主要的直接补给水源是( )

A.雨水

B.地下水

C.湖泊水

D.人工提水

10.这两个地上水库能有效发挥灌溉作用的时间是( )

A.2—6月

B.5—9月

C.8—12月

D.11月至次年4月

下图为某半岛沿不同纬线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完成第11~12题。

11.图中山脉的走向是( )

A.南北

B.东西

C.西北—东南

D.东北—西南

12.该半岛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状况大致是( )

A.由西向东减少

B.由南向北减少

C.由北向南减少

D.由东向西减少

下图表示某岛屿的等降水量线分布图。据此完成第13~14题。

13.据图中信息推测,引起甲地附近等降水量线弯曲的主要原因是( )

A.山脉南北走向

B.暖流自北向南流

C.山谷地形有利于暖湿气流汇集抬升

D.位于海湾

14.该岛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 )

A.东西差异小,南北差异小

B.主要表现为沿海和内陆的差异

C.东西差异大,南北差异小

D.东西差异小,南北差异大

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数百年来,北极航道大部分时间被厚厚的冰层覆盖而被称为“传说中的航道”。中国商船于2013年8月8日从大连港扬帆启航,首次取道俄罗斯北方的北极航道,最终于9月10日到达鹿特丹港(路线如上图所示),开展了商业运输。

(1)指出影响北极航线航运价值提升的主要因素。

(2)比较鹿特丹和上海气候特征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3)与苏伊士运河航线相比,北极航线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4)简述北极航线对沿线经济发展的影响。

16.(2018山东菏泽重点校联考)下图为习近平主席出访美国本土的行程示意图,下表为西雅图与纽约月均温(单位: ℃)统计表。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西雅图 4.5 6.47.69.612.816.118.418.615.911.67.4 4.7纽约-0.40.5510.315.620.824.223.719.813.98.4 2.6

(1)西雅图除了是“翡翠之城”(因被蓝色的海水环抱),还有“雨城”之称,分析“雨城”得名的自然原因。

(2)说出与纽约相比,西雅图的气温年变化特点,并分析主要原因。

科罗拉多大峡谷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西北部科罗拉多河中游、科罗拉多高原的西南部,被称为“活的地质史教科书”,从谷底向上,沿岩壁出露着不同地质时期的系列地层,并含有代表性的生物化石。

(3)简述科罗拉多大峡谷形成的地质过程。

课时规范练38 世界地理概况

1~2.1.B 2.D 第1题,全球冰雪覆盖面积应为南北半球冰雪覆盖面积之和。因此最右边的线表示全球冰雪覆

盖面积。与南半球相比,北半球温差大,所以,ab线代表北半球冰雪覆盖面积,ab线左侧线代表南半球冰雪覆盖

面积。北半球1月冰雪覆盖面积大,所以a代表北半球1月。第2题,北半球中高纬度陆地面积、高海拔地区

均大于南半球,所以北半球冬季冰雪覆盖面积比南半球冬季冰雪覆盖面积大;由于冰雪的反射,地面获得热量少,

大气温度明显下降;全球冰雪融化后,世界海平面将上升60~70米;图中显示,全球平均气温1月较7月低。

3~4.3.C 4.D 第3题,由图示轮廓可知,该地为北极附近,图中10 ℃等温线大致在60°N以北地区,应该位于

极地东风带,A项错;自西向东经过欧洲、亚洲、北美洲,B项错;甲地等温线向低纬度弯曲,说明该地气温较低,

主要是受寒流的影响,C项正确;乙地岛屿为冰岛,东边是亚欧板块,西边是美洲板块,冰岛位于两板块的生长边界,D项错。第4题,若冰盖持续萎缩,极冰融化,有利于北冰洋航线的开通,D项正确;日地距离不变,地球绕太阳

运动的特征不变,出现极昼的范围和太阳辐射强度不会改变,A、B两项错误;冰盖持续萎缩,北极地区冰雪覆盖

范围将变小,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区会被淹没,陆地面积会减小,C项错。

5~6.5.B 6.D 第5题,根据图示可知,甲地气温在25 ℃以上,乙地在20 ℃以下,甲地气温高于乙地。从位置上看,两地纬度位置相同,A项错误。根据等温线弯曲方向及气温值,可判断此时南半球为夏季。夏季同纬度陆地

气温高于海洋。乙地位于沿海地区,受海洋调节作用明显,因此气温要低,B项正确。根据世界地理知识,甲、乙

两地地势高差小,与地形无关,C项错误。乙地沿岸有暖流经过,有增温作用,因此不是导致乙地气温低的原因,D

项错误。第6题,岩层断裂下陷形成的海岸线比较平直,A项错误。火山作用一般形成火山地貌,与峡湾的形成

没有关系,B项错误。峡湾主要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与流水作用关系不大,C项错误、D项正确。

7~8.7.C 8.A 第7题,陆上丝绸之路主要途经中亚地区,铁路沿线没有冻土分布,①错;亚欧大陆内陆干旱区,生

态环境脆弱,环境保护困难,②对;沿线多高原、山地,多地质灾害,③对;沿线沙漠广布,气候恶劣,④对。第8题,

从题目所给材料中可以看出,“一带一路”主要发展的是铁路和港口交通系统,不是发展高速公路、航空,产业向

沿海港口及国际铁路沿线、边境口岸地区集聚,①对,②错;资源开发力度增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范围和程

度可能加大,③对;欧洲国家没有通过提供资金、技术、管理等方式参与“一带一路”倡议,④错。

9~10.9.C 10.D 第9题,图示地上水库水位低于湖泊丰水期水位,高于湖泊枯水期水位,材料提示水库是在地

面筑起土墙而成,则水库是利用湖泊丰水期的高水位储水,在湖泊枯水期时灌溉水稻田,故水库的主要补给水源

是湖泊水。第10题,柬埔寨位于东南亚,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旱季降水少,需要用水库水灌溉,故D项正确。

11~12.11.D 12.A 第11题,将山脉的三个高峰点(61°N,8°E)、(63°N,12°E)、(65°N,14°E)连接起来,可

以得出该山脉的走向为东北—西南走向。第12题,由经纬度可知,该山脉位于北欧,为东北—西南走向,西部迎

风坡降水多,东部背风坡降水少,所以降水由西向东减少。

13~14.13.C 14.C 第13题,从图中看出,甲处降水多且等降水量线向北凸出。甲处在河谷位置,受到东南信风

的影响,暖湿气流汇集抬升,降水较多。第14题,从岛屿河流分布看,中部有山地分布。山地东侧位于东南信风

的迎风坡,西侧位于背风坡,东西降水差异大,自然地理环境的东西差异较大;而该岛纬度跨度不大,南北差异较小。

15.答案(1)全球气候变暖,北极极冰融化。

(2)鹿特丹常年受西风带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上海受季风环流控制,形成亚热带季风

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3)优势:航程短。劣势:仅夏季可以通行,通航时间短;沿途浮冰、极端天气等影响航行安全。

(4)加快北冰洋沿岸地区资源的开发;改变世界贸易格局,促进环北极地区经济发展。

解析第(1)题,全球气候变暖、北极极冰融化是导致北极航线航运价值提升的主要因素。第(2)题,根据位置判

断鹿特丹和大连气候类型,进而比较气候特征的差异及其原因。第(3)题,从航程、通航时间、航行安全等角度,

分析北极航线与苏伊士运河航线相比的优势和劣势。第(4)题,从资源开发、贸易和经济发展等角度分析北极

航线对沿线经济发展的影响。

16.答案(1)地处盛行西风带,终年受西风控制,降水多;地处盛行西风迎风坡,多地形雨;沿岸暖流增温增湿,降水多。

(2)气温年变化特点:与纽约相比,西雅图冬季温暖,夏季凉爽,气温年较差小。

原因:西雅图纬度较高,夏季凉爽;受沿岸暖流增温作用,以及高大山脉对来自北冰洋的冷空气阻挡作用影响,冬季温暖;全年受来自海洋的盛行西风影响,气温年较差小。

(3)外力的堆积作用形成原始地层,后经地壳运动,地层抬升,在河流的长期侵蚀作用下形成大峡谷地貌。

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区域降水的因素。影响降水的因素可从海陆位置、气压带和风带、洋流、地形等方面

分析。西雅图位于美国西北部的太平洋沿岸地区,终年受盛行西风影响,沿岸北太平洋暖流增温增湿,且处于山

地迎风坡,多地形雨。第(2)题,主要考查区域气温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气温年变化特点可从气温高低、年较差

方面去回答,原因主要从纬度位置、地形和洋流等方面分析。与纽约相比,西雅图最冷月均温高于0 ℃,最热月

均温低于20 ℃,因此冬季温暖,夏季凉爽,气温年较差小。西雅图纬度较纽约高,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少,故夏季凉

爽;沿岸北太平洋暖流起增温作用,加上北面高大的山脉阻挡来自北冰洋的冷空气,故冬季温暖;地处盛行西风带,终年受来自海洋的盛行西风影响,气候的海洋性强,气温年较差小。第(3)题,主要考查地貌的形成过程。地貌形态

是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共同结果。由“从谷底向上,沿岩壁出露着不同地质时期的系列地层,并含有代表性的

生物化石”可知,科罗拉多大峡谷两侧岩层为沉积岩;根据峡谷中有科罗拉多河分析,该地先是因太平洋板块与

美洲板块碰撞,地壳上升,地势升高,然后经流水侵蚀,形成峡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