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临床医学检验实验室质量管理 第11章 临床检验方法评价

-主管临床医学检验实验室质量管理 第11章 临床检验方法评价
-主管临床医学检验实验室质量管理 第11章 临床检验方法评价

临床检验方法评价

基本概念和定义

性能参数

1.准确度:国际临床化学联合会(IFCC)将准确度定义为分析项目测定值与其“真值”之间的一致性。实际上,分析项目的真值可使用不同的参考方法技术获得。然后通过使用系统误差或总误差概念来确定方法的准确度,并由它评价分析项目真值与其测定值之间一致性。

决定性方法指的是与某些绝对的物理量有关系,如质量。它们被用于检测物质来提供与分析物真值最接近的值。向血清样本中加入已知量同位素标记的分析物被再用质谱法测定称为同位素稀释质谱法,这是用于决定性方法的常见技术。已校准的质量分光光度计允许确定未标记分析物的量和已标记分析物的量的比值。这些量的比值可计算出未知的量。

参考方法是在工业和临床实验室由有经验的工作人员执行得更高精度的方法。参考方法的结果可溯源到决定性方法。由决定性方法验证的一级参考物质被用于参考方法的开发和校准。

比较方法均值是选择方法能力验证试验结果的平均值,他们通过使用不同仪器和技术的多个实验室产生的平均结果而获得。将测量值和平均值作为比较是评价测量准确度的常见方法。选择用于计算比较方法的平均值的方法,因为多年来它们具有可靠的性能,证据表明这些公议值经常与近似的真值非常接近。

同组均值是使用相同仪器和技术从几个实验室获得的能力验证试验结果的平均值。同组均值可允许实验室通过与其他实验室使用相同的仪器的比较来评价自己仪器的准确度。此种方法,实验室依赖于厂家来描述方法与某些准确度更独立测量之间的关系。

(2)系统误差概念:

系统误差是测定量与真值的一致性的度量。准确度的这方面的估计通常是通过方法学比较试验,即评价的方法与准确度已建立和确认的方法同时检测临床标本。

不准确度和偏倚常被用来强调比较方法之间的缺乏一致性。对于给定的方法,系统误差可为正或负偏倚,其不同于随机误差,其出现正和负两方向。

系统误差可再分为两种类型,即固定的和比例的误差。固定的系统误差指的是即使分析物浓度改变但仍处于同一大小;而比例系统误差大小是分析物浓度的百分数。

固定和比例系统误差是可以检出的,并可以通过绘制试验方法的结果与一组样本的“真值”之间的关系图可清楚地显示(如下图)。在图A中,随机误差显示的离散数据围绕拟合的线性。图B中,固定误差

造成在同一方向的偏移,其可通过线与Y轴的交点(Y轴截距)来定量估计。比例误差造成线的斜率偏离理想的45度角。因此,仔细地检查关系图能提供有关这些分析误差分量的有价值的信息。

另一个有用的工具是检查系统误差的“偏倚图”,其是试验和参考方法之间的差值(偏倚)为Y轴,参考方法的结果为X轴的图形。偏倚图帮助直观地检查偏倚在整个值范围内是否是固定的,或偏倚是否受到方法之间差值的影响。然而,这些图形并不能像上图那样对固定和比例误差容易地作出解释。

(3)总误差概念:

在常规测定中每个标本测定结果都会有误差,这个误差包括了各种类型的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因此测定结果与真值的差异是随机误差(RE)和系统误差(SE)的总和,即总误差(TE)。也可用TE=1.96s

+|Bias|表示(95%允许误差限)。所选用的检测方法的总误差必须在临床可接受的水平范围内(也就是允许总误差,TEa)。也就是说任何一项检测项目大于可允许误差都不能被接受。

总误差概念和其与随机和系统误差之间关系见下图所示。围绕中央值的分布表示随机误差。而分布的中央值偏离其真值表示系统误差。

2.分析范围:这种参数指的是“方法应用未经修改样本的浓度范围或其他量”。通过线性试验,即候选方法检测含较宽范围的特定分析物量的参考溶液。理想情况下,校准曲线(响应对分析物浓度之间关系图)应该是线性并通过原点。

如果曲线是线性,检测范围被称为方法的线性范围。

3.分析灵敏度:国际理论和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将方法的分析灵敏度定义为校准曲线的斜率及对于规定量的变化分析程序产生信号的变化。

对于词语“分析灵敏度”和“检出限”经常是混淆甚至是误用。存在这种混淆是因为词语是互相关联—两者认为是方法“敏感”的特性。实际上,理想的方法是描述为具有高的分析灵敏度水平和低的检出限。

4.分析特异性:这一词语是与准确度相关联,并指的是分析方法只确定分析物,而对其他相关的物质不起作用的能力。分析的特异性也可受到血清或血浆中胆红素、血红蛋白和脂类等物质的影响。这些成分可能通过它们的颜色、浊度或其他物理或化学特性来影响方法。

5.空白测定:在测量程序过程中由于试剂和样本成分而观察到的响应被认为是“空白测量”。通过下列试验可获得这些值:

(1)没有样本试剂溶液(即是试剂空白);

(2)样本溶液和缺少关键试剂的溶液(即是样本空白)。

6.检出限:国际理论和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将检出限定义为给定分析程序具有适当的确定检出的

分析物的最小浓度或量。

检出限依赖于空白读数大小,并且被认为与这些测量的精密度有关系。

7.干扰:干扰描述的是除了分析物以外,某些其他成分的影响或一组成分对分析物测量的准确度的影响。

一种例子是葡萄糖氧化酶反应测量葡萄糖,其中产物过氧化氢可能与尿酸而不是期望的色团起反应。干扰可能是轻微的,例如,药物的存在与某些叠氮试剂起反应。

8.精密度:分析方法对同一样本产生重复测量相同值的能力被称为它的精密度,也被称为随机分析误差。精密度通常由同一材料至少分析20次并且计算标准差的重复试验来估计。

批内精密度是在同一分析批内重复地分析同一样本的变异性,或对一系列的临床标本在同一批内进行双份检测并计算双份测定的标准差。

当在同一天内在几个不同批重复检测同一样本时,可估计日内精密度或批间精密度。这种变异性通常要比观察到的批内重复的变异性要高些。

日间精密度是当在不同天重复检测同一样本获得的变异性。这种最后的估计值是性能的最实际的评价,因为它包括了由于不同操作人员、仪器日间的变化、不同移液器的使用、以及实验室的温度或其他条件的变化而导致方法性能的改变。

所有这三种类型精密度的分量可通过方差分析(ANOVA)计算进行估计。

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文件已描述如何使用方差分析(ANOVA)估计每一精密度分量。实际上,通过使用不精密度这一词语来代替精密度,因为它可以定量重复测量发生的变异性。

9.回收:回收是指当已知量物质加入到真实样本中分析方法正确地测量分析物的能力。回收测量是获得准确度信息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因为它可检验在真实样本的基质中存在所有其他成分分析方法是否能检测分析物。

当分析参考方法和参考物质受到局限或不可获得时,回收试验可以说是评价准确度的唯一实际的方法。

性能标准

为了客观地选择和评价候选的方法,在开始分析试验之前和在试图获得作出方法的适应性之前,需要建立性能标准。如果没有首先制定性能准则,执行评价试验来估计误差和作出方法可接受性的结论将减少研究的价值和有效性,并可导致作出像“很好的质量”、“比较后很好”、“证明具有可接受的性能”主观陈述的结论。

(一)要求

性能目标应规定在特定浓度或分析物活性上允许的总误差。在医学决定性水平(Xc)选择这些浓度,此种试验结果对于临床医师作出诊断、监测或治疗决定的解释时是非常关键的。

当分析物有不同的医学应用时可制定几个水平。例如,血钙需要的关键浓度有①低钙血症;②正常的血钙;③高钙血症见下图。因此,评价测量钙的候选方法需要在这些关键浓度上设计来估计误差。

(二)建立质量目标

几种信息资源可被用于建立总的分析误差限。这些包括基于实验室试验的医学使用的经验的专业判断,临床医师的调查,分析物个体内生物学变异,基于当前分析技术水平的界限,及分析物参考区间分数计算的界限。这些是不广泛应用的规范。什么情况下适合依赖于卫生保健机构的医学任务,服务对象的患者群体,试验的特定应用,以及医师解释试验结果采用何种方式。

因此,性能目标对于不同的实验室可有不同,甚至是对于同一实验室由于应用的目的不同而不同。例如,用于监测肾移植受体的肌酐方法比用于健康筛查的方法应有更严格的要求。

欧洲工作小组,使用生物学变异作为基础,推荐了三种水平的分析目标:“最低的性能”、“期望的性能”和“最佳的性能”。对于期望的性能,他们建议的精密度目标是1/2的试验的个体内生物学变异。对于偏倚,他们推荐的是1/4的组生物学变异,或1/16参考区间,或者是缺乏其他准则时,采用两倍的理想的精密度。

美国临床实验室改进修正案(CLIA)法规对方法选择和评价过程最具有影响意义在于对特定的法定分析物建立了评价方法和实验室性能的固定限(见下表)。在实际工作中,给定的分析方法的允许总误差必须小于分析物CLIA固定界限。

例如,为了实验室产生能力验证计划样本的可接受性能,Ehrmeyer和同事建议他们必须将偏倚降低到最小,并且将室内的变异系数降低到1/3的CLIA固定限目标。Barnett和Westgard进一步建议方法的变异系数应不超过1/4的CLIA界限,这样包括了不稳定性能的可能性及使用成本效率的质量控制程序。在这基础上,将CLIA’88限除以4可以与s规范进行比较。

因此,CLIA限能被用于建立候选方法的性能准则。这是一种方法评价的实用和合理的方法,并且要比性能满足厂家提供的规定接受方法的实践要好得多。

评价分析方法

已制定了要求、建立了质量目标和选择了候选方法后,执行统计学上规定试验来收集所需要的数据,这样才能作出方法性能特征的评价。

下表是不同评价试验估计的误差判断可接受性准则。

不同评价试验估计的误差判断可接受性准则

Sabs是重复试验确定的标准差;是回收试验确定的平均回收(百分数);bias是干扰试验确定的平均差;a和b采用方法比较数据由回归分析确定的y-轴上的截距和斜率;Xc是医学解释是最为关键的决定性浓度水平;sA、BA和TEA分别是允许标准差(s)、允许偏倚和允许总误差。

(三)评价临床方法的文件

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制定一系列评价临床方法的文件。

EP5-A:临床化学设备操作精密度评价:批准指南。用于临床化学设备进行精密度评价的实验设计及如何与生产厂声明的精密度进行比较。

EP6-A:定量分析方法的线性评价:统计方法提议指南第二版,用于在评价方法过程中检查检测方法的线性,也可作为常规质量保证的一部分,进行线性检查链及验证厂家声明的线性范围。

EP7-A:临床化学实验干扰:提议指南,提供背景信息和鉴定程序,用于干扰物对检测结果影响的定性。

EP9-A2:用患者标本进行方法学比较和偏倚评估:批准指南,主要用于检测两种临床方法或设备间的偏倚,和使用患者标本进行方法比较的实验设计及数据分析。

EP10-A2:定量实验室方法的初步评价:批准指南,提供了用于分析方法和设备操作的初步评价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EP11-A:用于体外诊断检测说明的统一描述:提议指南。

EP12-A:用于定性实验评价的用户协议:提议指南。

EP13-R:实验室统计—标准差:报告。

EP14-A:基质效应的评价:批准指南。

EP15-A:精密度和准确度性能的应用:批准指南。

EP18-A:检测单位使用的质量管理:提议指南。

EP21-A:临床实验方法总分析误差的评估:提议指南。

六、应用范例:血清葡萄糖

为了证实前面的信息是如何应用于实验室,下面将以实例进行描述。此实例是关于血清葡萄糖测定方法的评价。

(一)分析需求

在常规工作时间以外的时间需要快速方法确定血清葡萄糖。样本体积为0.2ml或更小,分析范围为0

到27.5mmol/L,及周转时间为20分钟对于急诊特定样本申请是期望的。

(二)质量目标

葡萄糖分析的医学决定性水平认为是2.75mmol/L和11mmol/L分别指示为低血糖和高血糖。葡萄糖精密度目标定为在2.75mmol/L时的0.0825mmol/L和在11mmol/L时的0.275mmol/L。(按1/4TEA计算)总误差目标(TEA)是2.75mmol/L时的0.33mmol/L和11mmol/L时的1.1mmol/L。

(三)方法选择

对可提供方法的调查后,选择的试验方法以试剂盒方式提供,可用于建立在现在的实验室仪器。指派专门检验人员执行评价研究,并规定具体的实验时间。

(四)熟悉时期

获得试剂盒和一级参考物质后,建立方法并运行。一级参考溶液用于校准。实验控制物和随机选择的临床标本进行几批的检测。

(五)分析范围

从储备的葡萄糖一级参考溶液(55mmol/L)制备一系列的葡萄糖溶液进行双份检测来确定线性范围。下图以图形方式表述结果。图形显示出到33mmol/L的良好的线性,其满足到27.5mmol/L的线性规范。在零葡萄糖浓度的吸光度值是试剂空白值,其是可复现的,值低令人满意,以至于省去这一空白吸光度应不是误差的显著性来源。

观察响应值对标准浓度确定线性分析范围

(六)批内精密度

对每一低到不正常控制物和中度高到不正常控制物分析20等份样本执行批内重复性试验。

各自的平均值和标准差是低浓度控制物为3.11± 0.0385mmol/L,高浓度控制物为

10.04±0.116mmol/L。

当与允许的标准差0.0825mmol/L和0.275mmol/L进行比较时,这些标准差是可接受的。

(七)回收试验

这些单个回收的平均值给出98%回收的估计,其相当于2%的比例误差,或在2.75mmol/L时实际误差为0.055 mmol/L,11mmol/L时实际误差为0.22mmol/L。这些误差小于允许总误差,因此并不能使分析目标无效。

回收结果:评价数据实例

(八)检出限

通过重复地检测空白溶液(溶液包含非分析物,如果可能,基质,如血清应与用于试验的一样)获得的空白值xbl,标准差Sbl来估计检出限。计算检出限为xL:

xL=x bl+k sbl

其中k值为2给出了95%的置信限。

(九)干扰

使用新方法和已知无这样干扰建立的方法同时检测一系列黄疸、混浊和溶血的血清来检验明显不正常样本的潜在的干扰见下表。两种方法在5.5mmol/L到7.7mmol/L获得葡萄糖结果的差值是0.055mmol/L到0.22mmol/L,将其与允许总误差相比较判断其是可接受的。

干扰结果(胆红素、血红蛋白、脂血):评价数据实例

通过加入少量高浓度的溶液到一大量混合血清中可检验其他可能的干扰。在6.6mmol/L浓度下与基线值的平均差值是0到0.165mmol/L(见下表)。这些差值小于允许总误差,因此并没有限制方法的实用性。

干扰结果(其他物质):评价数据实例

(十)日间精密度

每天分析两种质量控制混合血清共20天,得出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

低浓度平均值为2.89mmol/L,标准差为0.066mmol/L;高浓度的平均值为10.15mmol/L,标准差为

0.171mmol/L。

与可接受的标准差0.0825mmol/L和0.275mmol/L相比较,观察的精密度分别是可接受的。

(十一)方法比较

证明可靠性的方法可用于比较的目的。由试验和比较方法同时双份检测114份患者血清标本。对每一

方法计算双份结果的平均值,并将试验方法的均值作为y轴,比较方法平均值作为x轴绘制图形(见下图)。该图显示的是葡萄糖浓度在分析范围内具有合理的分布。

回归分析给出如下统计数据:斜率=0.982,y截矩=0.066mmol/L,标准误(Sy/x)=0.231mmol/L,及相关系数=0.98。

这些统计量的解释如下:斜率接近于1.00,显示出的比例分析误差是1.8%;这种误差估计相当于在2.75mmol/L为-0.0495mmol/L,及在11mmol/L时的-0.198mmol/L。Y轴截矩接近于0,表明有0.066mmol/L 的小的固定系统误差。数据离散或随机差值大小(两方法双份测定平均值之差)被估计为点围绕回归线的标准差为0.231mmol/L。

这一统计量显示出双份测定平均值的差值覆盖范围0.44mmol/L至0.495mmol/L。但是单个测量值之间的差值会稍高一些。相关系数的高值证实已研究的浓度范围很宽,及指出简单线性回归对于分析这样一组数据是满意的。

基于这些数据,为了判断方法的可接受性,必须在决定性水平估计系统误差。例如,在2.75mmol/L决定性水平的系统误差为0.0165mmol/L,yC.=0.066+0.982×2.75=2.77。在11mmol/L决定性水平的系统误差为0.132mmol/L,yC.=0.066+0.982×11=10.87。

注意固定和比例分量是相反的方向。并且它们的效果在研究的浓度水平上稍微有些平衡作用。因此,系统误差是较小的,并且小于规定的允许总误差,当使用准确度时判断方法性能是可接受的。

为了应用总误差准则,对日间精密度标准差研究也应有要求(TE=SE+RE,其中RE估计为4倍的日间标准差)。在2.75 mmol/L时的总误差为0.28mmol/L【0.0165+4×0.066】,在11mmol/L时总误差为0.814mmol/L【0.132 +4×0.17】。与可允许的总误差(TEa)0.33 mmol/L和1.1mmol/L相比较,这些观察的总误差也是可接受的。

确定了分析性能是可接受的后,需要执行其他的研究来确定试剂的稳定性和可复现性。对于选定的群体验证参考区间,并且期望接近参考方法的区间,因为具有很小的系统误差。

练习题

一般认为用于确诊实验的分析方法希望有

A.高灵敏度

B.高特异性

C.重复性好

D.总有效率高

E.准确度高

[答疑编号700815110201]

【正确答案】B

精密度无法直接衡量,往往以不精密度表达,常用的表示量是:

A.标准差

B.偏倚

C.允许不精密度

D.允许不准确度

E.总误差

[答疑编号700815110202]

【正确答案】A

重复性实验是考查候选方法的

A.随机误差

B.操作误差

C.方法误差

D.比例系统误差

E.恒定系统误差

[答疑编号700815110203]

【正确答案】A

测量结果中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的综合、表示测量结果与真值的一致程度的是

A.精密度

B.准确度

C.偏差

D.允许误差

E.总误差

[答疑编号700815110204]

【正确答案】B

不属于系统误差的特点是

A.引起误差的因素在一定条件下是恒定的

B.误差的结果偏向同一方向

C.可按照它的规律对它进行校正和设法消除

D.增加测定次数不能减小

E.增加测定次数可使其减小

[答疑编号700815110205]

【正确答案】E

在一定试验条件下,由某个或某些恒定因素按照确定的一个方向起作用而引起的多次测定平均值与真值的偏离是

A.系统误差

B.随机误差

C.过失误差

D.总误差

E.允许误差

[答疑编号700815110206]

【正确答案】A

一个新方法的评估可以不考虑

A.线性范围

B.重复性

C.回收率

D.与参考方法或公认方法的相关性

E.参考值范围

[答疑编号700815110207]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对于同一种测定物,不同的方法可以有不同的参考范围(包括单位和结

果)。

关于分析敏感度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与真值有关

B.与检测方法有关

C.与仪器的稳定性有关

D.与分析方法的不精密度有关

E.与发色团的消光系数有关

[答疑编号700815110208]

【正确答案】A

解析:与真值有关的是检测的准确度。

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量评价准则

精心整理2017年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量评价标准 临床化学(NCCL-C-01)2017年2016年钾靶值±6%靶值±0.5mmol/L钠靶值±4%靶值±4mmol/L氯靶值±5%靶值±5%钙靶值±5%靶值± 0.250mmol/L(1.0mg/dL)磷靶值±10%靶值±0.097mmol/L或靶值±10.7% ) 17%)总蛋 靶 )丙氨 靶 肌 酸性磷酸酶靶值±30% γ-谷氨酰基转移酶靶值±11%靶值±20%α-羟丁酸脱氢酶靶值±30%靶值±30%胆碱酯酶靶值±20%靶值±20%脂肪酶靶值±20%靶值±20%心肌标志物肌酸激酶-MB(ug/L)靶值±30%靶值±30%肌红蛋白靶值±30%靶值±

30%肌钙蛋白-I靶值±30%靶值±30%肌钙蛋白-T靶值±30%靶值±30%肌酸激酶-MB(U/L)靶值±30% 超敏CRP靶值±30%靶值±30%同型半胱氨酸靶值±2.5μmol/L或±20%(取大者) 脂类胆固醇靶值±9%靶值±10%甘油三酯靶值±14%靶值±25%高密度脂 30%30% 4%靶 C4、C- 靶值±LH、 、 HCG、PSA PSA靶值±25% 全血治疗药物监测环孢霉素A、他克莫司、西罗莫司靶值±25% 血清治疗药物监测卡马西平靶值±25% 地高辛靶值±20%或±0.2μg/L 苯妥英靶值±25%

茶碱靶值±25% 丙戊酸靶值±25% 糖化血红蛋白HbA1c靶值±8% 脑钠肽/N末端前脑钠肽BNP、NT-proBNP靶值±30% 尿液定量生化钾靶值±29%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靶值±25% 代谢物、总蛋白正确度验证葡萄糖靶值±3.5% 尿素靶值±4.0% 尿酸靶值±6% 肌酐靶值±6%

附录E_常用工程施工质量检验表

附录E 常用工程施工质量检验表 一、土地平整工程 土地平整施工单元工程质量验收表 土地平整工程放线定位质量验收表 土地平整工程挖填土方质量验收表 土地平整工程田坎质量验收表 二、地埋管工程 地埋管施工单元工程质量验收表 地埋管道工程放线定位质量验收表 地埋管道工程土方开挖质量验收表 地埋管道工程铺设质量验收表 地埋管道工程闭水试验记录 地埋管道工程砼墩质量验收表 地埋管道工程泄水井质量验收表 地埋管道工程回填质量验收表 三、沟渠工程 沟渠施工单元工程质量验收表 沟渠工程放线定位质量验收表 沟渠工程开挖质量验收表

沟渠道工程夯实质量验收表 沟渠道工程硬化质量验收表 四、机井工程 机井施工单元工程质量验收表 机井工程放线定位质量验收表 机井工程钻孔质量验收表 机井工程井管安装质量验收表 机井工程地层柱状图表 机井工程洗井质量验收表 机井工程水泵安装质量验收表 机井工程井台质量验收表 机井工程抽水试验质量验收表 五、田间道路工程 田间道路施工单元工程质量验收表田间路工程放线定位质量验收表 田间路工程路槽开挖质量验收表 田间路工程路基质量验收表 田间路工程泥结碎石面层质量验收表田间路工程砼面层质量验收表

田间路沥青面层质量验收表 田间路工程养护记录表 生产路施工单元工程质量验收表 生产路工程放线定位质量验收表 生产路工程路槽开挖质量验收表 生产路工程面层质量验收表 六、农用桥涵工程 农用桥涵施工单元工程质量验收表 农用桥涵工程放线定位质量验收表 农用桥涵工程基坑开挖质量验收表 农用桥涵工程涵管安装质量验收表 农用桥涵工程浆砌片石基础质量验收表农用桥涵工程基础质量验收表 农用桥涵工程挡土墙质量验收表 农用桥涵工程桥板安装质量验收表 农用桥涵工程钢筋分项质量验收表 农用桥涵工程混凝土分项质量验收表 七、小型建筑物工程 施工单元工程质量验收表

实验室质量管理

一、科室必须成立质量控制小组并设质量监督员一人,质量监督员必须做好有关质量管理日常工作记录,科主任全面负责质量控制管理工作。 二、质量控制小组由科主任、质量监督员、质量管理员组成,监督实验室整个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进行。 三、由科主任或质量监督员组织质控小组每月召开一次“质量控制监督会”,并作好记录。 四、质量监督员负责执行检验过程的各项指标的质量控制程序和对本科室室内质量控制、室间质量评价进行分析和处理。 五、各专业实验室质量管理员负责本室室内质控是否按照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有关要求进行工作。 六、室内质量控制:对检验科开展的检验项目检验程序进行质量控制,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一)技术负责人负责批准室内质控规则和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程序; (二)各组组长负责制定本组室内质控规则和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程序; (三)检测人员负责执行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程序和对本岗位室内质控进行分析和处理; (四)质量监督员监督本组内是否按照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有关要求进行。 (五)检验人员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对样本进行验收和不合格样本处理;样本接收人员收到样本后,要及时分发样本至相应专业组,相应专业组及时对样本进行处理,并采取合适的方式进行保存;检测人员对所有的样本进行规范化的编号,防止检测过程中或检测后出现错号;在血液样本分离过程中要正确选择离心速度和时间,尽可能避免样本溶血。样本采集后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检测。 (六)对所用检测方法、校准品、试剂、质控品及仪器等进行选择和评价。 (七)检验人员的资格和经历必须能够满足相应岗位的要求。

(八)检测人员根据检验项目及对质控的要求,选用合适的质控物,与常规样本在相同条件下进行测定,分析质控结果。若失控,则不能发出该分析批次的病人结果。纠正失控状态,重新分析当批次的病人样本。 (九)室内质控结果失控后由具体操作人员分析原因,总结经验,编写室内质控小结、质控报告,以及制定不合格项目处理措施一并交技术负责人签字确认后交文档管理员存档,并在《归档记录控制清单》上记录。 九、室间质量评价:参加省级检验中心组织的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按照常规临床检验方法与临床样本同时进行。对检验科参加室间质量的全过程,包括室间质评计划的制定、质评项目的确定;质控样本的接收、分发、检测、结果报送、结果回报后质评结果的分析以及不合格项的处理等进行控制,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可比性和准确性。 (一)检验科主任批准质评计划和质评项目。 (二)技术负责人负责质评计划的制定和质评项目的确定。 (三)各专业组组长负责组织本专业组质评样本的接收、分发、检测、结果报送和质评报告总结。 (四)质量监督员监督本专业组质评过程。 (五)各专业组组长根据本组工作情况,选择参加室间质评的项目;技术负责人根据各组计划,确定本科参加质评的项目,制定质评计划,并报检验科主任批准。 (六)各专业组组长协助检测人员按常规样本完成室间质评项目的检测,填写报告并签名。然后,交技术负责人审核,经科主任签字后送报结果。原始结果由各专业组负责保存。 (七)室间质评结果回报后由组长分析原因,总结经验,编写室间质评小结、质控报告,以及制定不合格项目处理措施一并交技术负责人签字确认后交文档管理员存档,并在《归档记录控制清单》上记录。 (八)质量监督员监督本专业组质评样本的接收、分发、检测、结果报送、质评报告总结、整改等过程。 十、实验室间及实验室内部比对评价:对省级临床检验中心未组织室间质评的项目,应该积极开展实验室室间的比对。建立和实施实验室间及实验室内部比对计划和程序,以确保实验室间及实验室内部应用不同的程序或设备,或在不同地点,或以上各项均不相同时同一项目的检验结果具有可比性。

年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量评价标准精编WORD版

年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量评价标准精编 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2017年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量评价标准 临床化学(NCCL-C-01)2017年2016年钾靶值±6%靶值±0.5mmol/L钠靶值±4%靶值±4mmol/L氯靶值±5%靶值±5%钙靶值±5%靶值±0.250mmol/L(1.0mg/dL)磷靶值±10%靶值±0.097mmol/L或靶值±10.7%(取大者)葡萄糖靶值±7%靶值±0.33mmol/L(6mg/dL)或±10%(取大者)尿素靶值±8%靶值±0.71mmol/L或±9%(取大者)尿酸靶值±12%靶值±17%肌酐靶值±12%靶值±26.5ummol/L(0.3mg/dL)或±15%(取大者)总蛋白靶值±5%靶值±10%白蛋白靶值±6%靶值±10%总胆固醇靶值±9%靶值±10%甘油三酯靶值±14%靶值±2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靶值±30% 总胆红素靶值±15%靶值±6.84mmol/L(0.4mg/dL)或±20%(取大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靶值±16%靶值±20%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靶值±15%靶值±20%碱性磷酸酶靶值±18%靶值±30%淀粉酶靶值±15%靶值±30%肌酸激酶靶值±15%靶值±30%乳酸脱氢酶靶值±11%靶值±20%直接胆红素靶值±2s靶值±2s铁靶值±15%靶值±20%总铁结合力靶值±2s 镁靶值±15%靶值±25%锂靶值±0.3mmol/L 或±20%(取大者) 铜靶值±2s 锌靶值±2s 酸性磷酸酶靶值±30% γ-谷氨酰基转移酶靶值±11%靶值±20%α-羟丁酸脱氢酶靶值±30%靶值±30%胆碱酯酶靶值±20%靶值±20%脂肪酶靶值±20%靶值±20%心肌标志物肌酸激酶-MB(ug/L)靶值±30%

产品质量检验方法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f12858330.html, 产品质量检验方法分析 作者:刘英坤 来源:《科技风》2016年第14期 摘要:产品质量检验情况不但会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还会给人民群众的利益造成很 大影响,若是产品质量不合格,很容易威胁到人们的安全和健康。并且,进行产品质量检验能够推动产品质量提高,只有产品的质量检验真正到位,才能够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实际需要相符合。本文主要分析了五种常用的产品质量检验方法,并研究了抽样给产品质量检验结果准确性造成的影响,希望能够提高产品质量检验水平。 关键词:质量检验;方法;抽样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质检工作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在工业信息化时代中,质检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会给国家竞争力的提高和百姓的生活造成重要影响。质检工作开展需要比较坚定样品,所以抽样方法会直接给产品质量检验结果造成影响。是否具备科学的抽样方法,会影响质检成效。 一、产品质量检验的方法 (一)感官检验法 在对产品质量进行检验时,最简单的办法便是通过感官来进行治疗检验。感官检验效率比较高,并且简便,优势比较明显,省时省力,可以通过人的味觉、视觉和听觉来对平时接触到的食品等进行检验。在食品检验时,一般会通过组织、口感、色泽等来进行检验,而对于食用油而言,透明度是其最基本的检验项目[ 1 ]。当然,感官检验法比较简单,其劣势也明显,比如不够准确,并且误差比较大,会出现不良后果。 (二)物理检验法 物理检验法也是一种效率比较高的检验手段。顾名思义,物理检验法便是在物理检验的情况下,研究产品特性。并且物理检验法主要可以分成三种,分别是进行几何量、机械性能以及物理量的检验。检验时的要素主要包含了样品的功率、导电量、密度以及重量等。产品几何量检验主要是检验产品的长宽高等一些几何性质、检验产品机械性能主要包含了检验产品的抗拉程度、抗冲击程度、抗磨程度等等[ 2 ]。 (三)化学检测法 在检验时,通过对样本化学性质进行分析来了解产品化学质量的办法便是化学检验法。通过化学检测法进行检测时,主要是通过化学仪器来检测样品本身的化学性质,从而做到全面的了解样品质量。化学检测法主要可以分成化学定性分析和化学定量分析两种。通过这两种办法

独立医学检验实验室管理规范

独立医学检验实验室管理规范(试行) 为加强对医学检验实验室的管理工作,提高医学检验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及《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本规范适用于独立设置的对人类血液、体液、组织标本开展临床检验的医疗机构,不包括医疗机构内设的医学检验科。 一、机构管理 (一)医学检验实验室应当制定并落实管理规章制度,执行国家制定颁布或者认可的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明确工作人员岗位职责,落实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保障临床检验工作安全、有效地开展。 (二)医学检验实验室应当设置独立实验室质量安全管理部门或配备专职人员,负责实验室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履行以下职责: 1.对规章制度、技术规范、操作规程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2.对医疗质量、医院感染管理、器械和设备管理、一次性医疗器具管理等方面进行检查; 3.对重点环节,以及影响诊断质量和医疗安全的高危因素进行监测、分析和反馈,提出预防和控制措施; 4.对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和健康管理提供指导; 5.预防控制医学检验实验室的污染物外泄及医院感染; 6.对医学检验实验室的诊断报告书写、保存进行指导和检查,对病理检查病例信息登记进行督查,并保障登记数据的真实性和及时性; 7.对设置的试剂、仪器耗材、辅助检查和消毒供应部门进行指导和检查,并提出质量控制改进意见和措施。 (三)医学检验实验室质量安全管理人员应当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 (四)财务部门要对实验室业务费用和检验项目费用结算进行检查,并提出调控措施。 (五)后勤管理部门负责防火、防盗、医疗纠纷等安全工作。 二、质量管理 医学检验实验室应当按照以下要求开展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的技术方法指南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的技术方法指南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的技术方法包括采用标准物质监控、人员比对、方法比对、仪器设备比对、留样复测,空白测试、重复测试、回收率试验、校准曲线的核查以及使用质量控制图等。 1标准物质监控 1.1、质控过程 通常的做法是实验室直接用合适的有证标准物质或内部标准样品作为监控样品,定期或不定期将监控样品以比对样或密码样的形式,与样品检测以相同的流程和方法同时进行,检测室完成后上报检测结果给相关质量控制人员,也可由检测人员自行安排在样品检测时同时插人标准物质,验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1.2、适用范围 一般可用于:仪器状态的控制、样品检测过程的控制、实验室内部的仪器比对、人员比对、方法比对以及实验室间比对等。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可靠性高,但成本高。 2人员比对 2.1、质控过程 由实验室内部的检测人员在合理的时间段内,对同一样品,使用同一方法,在相同的检测仪器上完成检测任务,比较检测结果的符合程度,判定检测人员操作能力的可比性和稳定性。实验室进行人员比对,比对项目尽可能检测环节复杂一些,尤其是手动操作步骤多一些。检测人员之间的操作要相互独立,避免相互之间存在干扰。通常情况下,实验室在监督频次上对新上岗人员的监督高于正常在岗人员,且在组织人员比对时最好始终以本实验室经验丰富和能力稳定的检测人员所报结果为参考值。

2.2、适用范围 实验室内部组织的人员比对,主要目的是评价检测人员是否具备上岗或换岗的能力和资格,因此,主要用于考核新进人员、新培训人员的检测技术能力和监督在岗人员的检测技术能力两个方面。 3方法比对 3.1质控过程 方法比对是不同分析方法之间的比对试验,指同一检测人员对同一样品采用不同的检测方法,检测同一项目,比较测定结果的符合程度,判定其可比性,以验证方法的可靠性。 方法比对的考核对象为检测方法,主要目的是评价不同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比对时,通常以标准方法所得检测结果作为参考值,用其他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与之进行对比,方法之间的检测结果差异应该符合评价要求,否则,即证明非标方法是不适用的,或者需要进一步修改、优化。 3.2、适用范围 方法比对主要用于考察不同的检测方法之间存在的系统误差,监控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其次也用于对实验室涉及的非标方法的确认。 整体的检测方法一般包括样品前处理方法和仪器方法,只要前处理方法不同,不管仪器方法是否相同,都归类为方法比对。但是,如果不同的检测方法中样品的前处理方法相同,仅是检测仪器设备不同,一般将其归类为仪器比对。 4仪器比对 4.1、质控过程

不参与室间质评检验项目的替代评估方案

不参与室间质评检验项目的替代评估方案 《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规定,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中,尚未开展室间质量评价的临床检验项目,应与其它临床实验室的同类项目进行比对。临床检验项目比对有困难时,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应当对方法学进行评价,包括准确度,精密度,特异性,线性范围,稳定性,抗干扰性,参考范围等,并有质量保证措施。 一、我室未参加室间质量评价的项目 (一)新开发的试验项目 (二)其他:Rous试验,Coomb's试验,红细胞脆性试验,脑脊液和胸腹水关节液常规,血流变测定,本周蛋白尿,乳糜尿测定,微量元素检测,需要复杂营养的、难以生长的微生物等。 二、比对材料的选择 实验室间比对材料通常有:患者标本、相关质控品及标准品。 质控品的使用往往存在一定局限性,例如价格昂贵、有一定使用期限、性质不稳定、容易变质等,且某些质控品与临床实际检测的标本存在一定的区别,不能完全反映标本的质量特征。 使用患者标本,则具有如下特点:它不依赖于常规的质量控制体系,能较好地评价临床患者检测的分析前步骤,如标本采集、运输及处理等,不仅如此,还可降低检测过程中的基质效应。当然,用于比对的患者标本在保存及实验室间运输过程中,应注意保持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尽可能减少其额外变异。 三、比对方法 应根据自身情况,列出无法提供室间质量评价的相关试验,并尽可能地建立这些试验的比对评价方法。一般情况下,每年执行两次比对试验是适当的。 实验室在运行该比对评价前,应预先规定每一定量评价的可接受界限。假定存在足够的质量控制数据,实验室可以从室内质量控制数据中建立可接受界限(如,均值加减2或3倍标准差);或从文献数据获知,如从生物学变异或临床决定点导出基于界限的标准;或从患者数据中建立分析偏倚和不精密度允许界限的程序;或从文献中获得评价室间质量评价的统计方法汇总数据。实验室应做好文件记录并保存比对的结果,既可识别出相关指标变化趋势,又可对不可接受的结果进行纠正。 (一)分割样本比对

2017年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量评价标准

2017年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量评价标准 临床化学(NCCL-C-01)2017年2016年钾靶值±6%靶值±0.5mmol/L钠靶值±4%靶值±4mmol/L氯靶值±5%靶值±5%钙靶值±5%靶值±0.250mmol/L(1.0mg/dL)磷靶值±10%靶值±0.097mmol/L或靶值±10.7%(取大者)葡萄糖靶值±7%靶值±0.33mmol/L(6mg/dL)或±10%(取大者)尿素靶值±8%靶值±0.71mmol/L或±9%(取大者)尿酸靶值±12%靶值±17%肌酐靶值±12%靶值±26.5ummol/L(0.3mg/dL)或±15%(取大者)总蛋白靶值±5%靶值±10%白蛋白靶值±6%靶值±10%总胆固醇靶值±9%靶值±10%甘油三酯靶值±14%靶值±2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靶值±30% 总胆红素靶值±15%靶值±6.84mmol/L(0.4mg/dL)或±20%(取大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靶值±16%靶值±20%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靶值±15%靶值±20%碱性磷酸酶靶值±18%靶值±30%淀粉酶靶值±15%靶值±30%肌酸激酶靶值±15%靶值±30%乳酸脱氢酶靶值±11%靶值±20%直接胆红素靶值±2s靶值±2s铁靶值±15%靶值±20%总铁结合力靶值±2s 镁靶值±15%靶值±25%锂靶值±0.3mmol/L 或±20%(取大者) 铜靶值±2s 锌靶值±2s

酸性磷酸酶靶值±30% γ-谷氨酰基转移酶靶值±11%靶值±20%α-羟丁酸脱氢酶 靶值±30%靶值±30%胆碱酯酶靶值±20%靶值±20%脂肪酶 靶值±20%靶值±20%心肌标志物肌酸激酶-MB(ug/L)靶值±30%靶值±30%肌红蛋白靶值±30%靶值±30%肌钙蛋白-I靶 值±30%靶值±30%肌钙蛋白-T靶值±30%靶值±30%肌酸激 酶-MB(U/L)靶值±30% 超敏CRP靶值±30%靶值±30%同型半胱氨酸靶值±2.5μ mol/L 或±20%(取大者) 脂类胆固醇靶值±9%靶值±10%甘油三酯靶值±14%靶值±2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靶值±30%靶值±30%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靶值±30%靶值±30%载脂蛋白 A1靶值±30%靶值±30%载脂蛋白 B靶值±30%靶值±30%脂蛋白(a)靶值±30% 血气分析pH靶值±0.04靶值±0.04pCO2靶值±5mmHg 或±8%(取大者)靶值±5mmHg或±8%(取大者)pO2靶值±8%靶值±2SNa+靶值±4%靶值±4mmol/LK+靶值±6%靶值±0.5mmol/LCa2+靶值±5%靶值±0.25mmol/LCl-靶值±4%靶 值±5%特殊蛋白IgG、 IgA、IgE、IgM、C3、C4、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转铁蛋白(TRF)、前白蛋白(PA)靶值±25%靶值±25%内分泌总T4靶值±20%靶值±20%叶酸靶值±30%靶值±30%皮质醇、雌二醇、FSH、LH、孕酮、催乳素、睾酮、C-肽、FT3、TT3、

TSGZ_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要求规定了《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核准规则》所规定的各类检验检测机构,拟获得政府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核准,并且在被核准范围内从事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活动时,其质量体系建立和运行方面应当满足的通用要求。 第二条检验检测机构的质量管理体系的构成应该适用于其自身特有的活动和运行方式。 第三条取得核准的检验检测机构欲将其从事被核准范围或者项目之外的检验检测活动纳入按照本要求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本要求第六章“检验检测实施”中的相关要求进行增减。 第二章术语和定义 第四条本要求除采用GB/T19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的术语和定义以外,对下述术语进行定义: (一)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 (二)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是指对特种设备产品、部件制造和进口进行的监督检验;对特种设备安装、改造、重大维修进行的监督检验;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的定期检验;对特种设备产品、部件或者试制新产品、新部件进行的整机或者部件的型式试验;对特种设备进行的无损检测。 (三)法定检验:是指按国家法规和安全技术规范对特种设备强制进行的监督检验、定期检验和型式试验。 (四)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是指从事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服务的机构(以下简称检验检测机构),包括综合检验机构、型式试验机构、无损检测机构和气瓶检验机构。 (五)分包:是指检验检测项目中有部分检测项目委托由其他的检验检测机构承担。 第三章质量管理体系 第五条总的要求 (一)检验检测机构应该按照本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并且持续改进与其检验检测活动相适应的质量管理体系。体系文件应该传达至有关人员,并且被其理解、获取和执行。 (二)质量管理体系应该文件化,并且达到确保检验检测质量和检验检测过程安全所需要的程度。 (三)检验检测机构应该描述内部组织的职责和隶属关系,如果检验检测机构为母体组织的一部分,还应该描述检验检测机构在其母体组织中的地位和在质量管理、检验检测过程控制以及支持服务方面的关系。

最新检验科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资料

精品文档 检验科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近年来,随着先进仪器的普及应用和技术人员素质的提高,我国的检验医学事业有了飞速的发展,如何加强检验科管理是进一步提高我国检验医学水平的首要问题,全面管理体系的建立是保证质量,提高检测水平的关键,检验科管理的需要,也是实际的需要。 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概念 对于检验科来说,主要工作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实验数据,其最终成果主要是体现在检测报告上。能否向临床提供高质量(准确、可靠、及时)的化验报告,得到患者和临床的信赖与认可,是检验科学建设的核心问题。 为了满足临床医护人员对检验报告的质量要求,仅仅靠对实验标本本身的控制是不够的。因为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很多,诸如,医护人员对项目的了解,标本采取过程各环节控制仪器设备、仪器设施是符合实验要求,量质溯源,样品管理,检验方法,人员素质等多种因素,为了保证实验报告的质量,必须对影响因素进行全面控制。 控制范围应涉及标本检验的全过程,也就是以体系的概念去

分析、研究上述质量形成中各项要素(包括直接的与间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接的因素)的互相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以整体优化的要求处理好各项质量活动的协调和配合。实验室必须掌握质量体系的运行规律,及时分析解决体系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并注意解决在内外环境变化时体系的适应性问题,使质量体系有效的运行。换言之,按系统学的原理建立起一个体系,使对可能影响结果的各种因素和环节进行全面控制、管理,使检验结果始终保持可靠。 质量体系的构成 按照质量体系的概念,由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四部分组成。 1、组织结构:是指一个组织为行使其职能,按某种方 式建立的职责权及相互关系。组织结构的本质是实验室职工的分工协作关系,目的是为了实现质量方针、目标、内涵是实验室职工在职、责、权方面的结构系统。组织结构对实验室所有从事对质量有影响人员明确规定其责任、权限的关系,从整体的角度正确处理实验室上下级和同级之间职权关系,把质量职权合理分配到各个层次及部分,明确规定不同部分、不同人员的个体职权,建立起集中统一、步调一致、协调配合的质量职权结构(制定每个岗位职责范围)。 2、程度:为进行某项活动所规定的途径称之为程序。

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结果评价方法

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结果评价方法 【摘要】本文主要讨论检测实验室对检测结果的检查方法及质量控制结果的评价方法。 【关键词】质量控制;结果评价;F检验;t检验 检测实验室的“产品”是检测结果,确保检测结果的公正、准确、可靠是检测实验室的最终质量目标,也是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体系、计量认证评审的必要条件。检测结果的质量控制是对检测过程进行监控,以消除误差、防止变化、维持标准化作业的一个管理过程;ISO/IEC17025—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通用要求》中规定,实验室应有质量控制程序以监督检测的有效性。为控制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实验室必须进行检测结果的质量控制。本文作者一直从事实验室检测及质量控制方面的工作,当得到一系列的检测结果,结果是否有效可靠的?使用这些方法进行质量控制以及方法确认时,得到的结果怎么评价?评价方法有哪些?本文将重点探讨这方面的内容。 1 在重复性条件下测量结果的检查方法 1.1 两个初始测试结果 1.1.2 测试费用高的情形 1.2 两个以上初始测试结果 当初始结果数大于2的情形,在重复性条件下n>2时,确定最终测量结果的方法与n=2的方法类似,在这里就不做详细讨论。 2 在再现性条件下所得结果可接受的检查方法 再现性条件是测量方法、测量设备、操作者以及环境设施等因素中有一项或几项不同的测量条件。 2.1 两个实验室测量结果一致性统计检验 2.1.1 每个实验室取得一个测量结果的检验 当两个实验室各取一个测量结果,用再现性限R检验两个结果之差的绝对值。如果差的绝对值不大于R,两个结果即为一致,取其平均值作为最终测量结果;如果两个结果之差的绝对值大于R,必须查明原因是否由于测量方法的精密度低和试样的差异所致。 2.1.2 每个实验室取得一个以上测量结果的检验

室间质量评价结果分析及整改

临床化学检验及临床尿液室间质量评价结果分析 一、临床化学: 1 、方法 监测项目为钾、钠、氯、钙、磷、血糖、尿素、尿酸、肌酐、总蛋白、白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淀粉酶、肌酸激酶及胆固醇,共20个项目。 2 结果 我院使用临床化学标本批号为201602,我院开展并提供的六项数据血糖3.56为(预期检测结果为3.65),白蛋白为26.3(预期检测结果为23.2),胆固醇为2.3(预期检测结果为2.2),甘油三酯为0.84(预期检测结果为0.7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为38(预期检测结果为36),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为32(预期检测结果为31.8)。 3不合格原因分析 能力比对检验(PT)不合格数最多的项目白蛋白(Alb),原因为质控物的基质效应和测定方法的固有特征所导致的;其他项目不合格的原因是由于这些项目都是使用电极法测定,由于电极法检测原理特性而导致的。 二、临床尿液质评: 1 、方法 监测项目为PH值、比重、蛋白、葡萄糖、隐血、酮体、胆红素、亚硝酸盐、尿胆原、白细胞、维生素C,共11个项目。 2 结果 我院使用临床尿液标本批号为201602,我院提供的数据为PH值5.0(预期检测结果为5.6)、比重1.010(预期检测结果为1.021)、蛋白阴性(预期检测结果为+)、葡萄糖阴性(预期检测结果为++)、隐血阴性(预期检测结果为+++)、酮体+(预期检测结果为+++)、胆红素+++(预期检测结果为++)、亚硝酸盐阴性(预期检测结果为+)、尿胆原阴性(预期检测结果为++)、白细胞阴性(预期检测结果为阴性)、维生素C为0(预期检测结果为++)。 3不合格原因分析 经推断认为,我院尿液分析仪存在设备老化,误差较大的情况。

医学检验实验室管理方案计划规范标准设计

医学检验实验室管理规范 (试行) 为加强对医学检验实验室的管理工作,提高医学检验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及《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本规范适用于独立设置的对人类血液、体液、组织标本开展临床检验的医疗机构,不包括医疗机构内设的医学检验科。 一、机构管理 (一)医学检验实验室应当制定并落实管理规章制度,执行国家制定颁布或者认可的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明确工作人员岗位职责,落实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保障临床检验工作安全、有效地开展。 (二)医学检验实验室应当设置独立实验室质量安全管理部门或配备专职人员,负责实验室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履行以下职责: 1.对规章制度、技术规范、操作规程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2.对医疗质量、医院感染管理、器械和设备管理、一次

性医疗器具管理等方面进行检查; 3.对重点环节,以及影响诊断质量和医疗安全的高危因素进行监测、分析和反馈,提出预防和控制措施; 4.对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和健康管理提供指导; 5.预防控制医学检验实验室的污染物外泄及医院感染; 6.对医学检验实验室的诊断报告书写、保存进行指导和检查,对病理检查病例信息登记进行督查,并保障登记数据的真实性和及时性; 7.对设置的试剂、仪器耗材、辅助检查和消毒供应部门进行指导和检查,并提出质量控制改进意见和措施。 (三)医学检验实验室质量安全管理人员应当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 (四)财务部门要对实验室业务费用和检验项目费用结算进行检查,并提出调控措施。 (五)后勤管理部门负责防火、防盗、医疗纠纷等安全工作。 二、质量管理 医学检验实验室应当按照以下要求开展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一)应当以ISO15189:2012为质量管理的标准,建立并实施医学检验质量管理体系,遵守相关技术规范和标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方法分析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方法分析 评审资料 (1)能力附表; (2)标准汇总(所有参数中包含的参数全覆盖); (3)标准查新; (4)原始记录模版的编制及清单汇总; (5)练兵报告(每个参数的练兵至少5 次); (6)新项目开发表; (7)方法验证(所有扩项参数全覆盖); (8)实验室之间比对及分析表(每月至少2次,并且全员覆盖); (9)内部的比对及分析表(每月至少2次,并且全员覆盖); (10)内部的质量监督记录(每月至少2次,并且全员覆盖); (11)培训记录(所有扩项参数全覆盖); (12)仪器的检定证书及检定确认表(包括玻璃仪器的自校记录); (13)仪器的期间核查记录; (14)仪器的作业指导书; (15)仪器的检测台账; (16)样品的检测记录(每周一次); (17)标准物质的期间核查记录; (18)试剂标准品的采购验收记录; (19)留样登记记录; (20)留样处理记录; (21)温室度的登记记录; (22)溶液配制记录等。 内部控制 实验室内部的质量控制主要是用于评价实验室检测质量的精密度,同时反映了实验室分析质量的稳定性。实验室内部的质量控制的方法主要有:人员比对、方法比对、仪器比对、留样再测、有证标准物质检测、加标回收等。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的特点:(1)比较方便简单灵活。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都是有实验室内部自行组织实施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均为实验室内部的人员。可以根据实验室的实际工作情况进行调整,是比较灵活自由的;如果实验室数据出现异常时,就可以进行人员比对或方法比对及仪器比对等方式自行排查。(2)多样性。在日常试验中影响数据准确性的因素是很多的。可以通过人、机、料、法、环等方面针对不用的因素进行原因分析。 人员比对 是指不同检验员对同一样品,使用同一方法,同一仪器,比较测定结果的符合性,来评价检验人员的操作水平。人员比对的考核对象是试验员,主要目的是评价不同试验员的检测差异、理解差异及操作差异和存在的问题。实验室应根据情况需要定期的开展人员比对试验,通常人员比对主要用于以下目的是对新进人员、新培训人员的检测能力及在岗人员的检测能力监督。实验室内部的质量控制是确保检测质量的稳定有效,因此应对所有在岗的人员的技术能力的稳定性进行定期的监督考核。 方法比对 是同一人用不同方法对同一试验进行检测,验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方法比对的验证对象是检测方法,主要是为了评价不同方法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性。实验室应该定期对我们实验室能力认可的检测方法进行验证比对,这样可以避免检验方法中存在的系统误差,可以监控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及符合性。 仪器比对 是同一人对同一样品的同一个检测项目使用同一检测方法用不同的仪器进行检测,验证结果的精密度及可靠性,同时也验证了仪器的可比性。仪器比对的验证对象是检测设备,主要是为了评价不用的检测设备性能是否存在差异性(如:仪器的自动化、智能化、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抗干扰能力等),检测结果的符合性及其他性能的可比性。实验室应定期开展仪器比对试验,通常仪器比对试验主要两种情况。一种是实验室新增仪器或仪器经过维修,另一种更是检测设备经过检定校准后时,实验室要在使用之前要进行仪器比对,来验证仪器的测试性能是否满足检测方法需求,以原来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务必要确保仪器的稳定性,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检测结果。目前根据仪器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实验室的检测设备不断在的更新换代,不但种类繁多,规格型号也繁多。一般情况下,从仪器比对定义来看,只要能检测同一检测项目的仪器均可以进行仪器比对,但是比对

-2018年临床检验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附件二2018年临床检验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室间质量评价上报表 一、医院和实验室基本信息 1.实验室所在机构性质? A 公立(继续第2题,跳过第3题) B 私立(跳过第2题,继续第3题) 2.若选公立,则您实验室所在机构等级及类型? A 三甲综合B三甲专科 C 三乙综合 D 三乙专科 E 二甲综合 F 二甲专科 G 二乙综合H 二乙专科I 二级以下医院J 其他 3.若选私立,则您实验室所在机构等级及类型? A民营医院B独立实验室C体检中心D门诊部E其他 4.实验室所在医院床位数? A 0-500 B 501-1000 C 1001-1500 D 1501-2000 E 2000以上 5.实验室所在医院是否有LIS(实验室信息系统)和HIS(医院信息系统)? A有LIS和HIS B有LIS,无HIS C无LIS,有HIS D无LIS和HIS LIS系统厂商为:,该厂商联系人,联系电话 HIS系统厂商为: 6.实验室所在医院日均门诊量?()人次 7.实验室建筑面积?m2 8.实验室所有仪器设备总值?万元 9.医院年业务额?万元/年;实验室年业务额?万元/年 10.本实验室目前为止已开展检验项目总数(不包括外送)项 其中:自动化仪器检测项目数?项 手工检测项目数?项 各专业检验项目数: 临检项,占总业务额百分比% 生化项,占总业务额百分比% 免疫项,占总业务额百分比% 微生物项,占总业务额百分比% 基因扩增项,占总业务额百分比% 其他项,占总业务额百分比% 本实验室外送项目项 11.科室人员组成 实验室负责人:性别年龄学位 学历职称已任职时间年

实验室总人数 二、检验全过程质量指标 您实验室LIS是否纳入质量指标相关数据采集与统计:□是□否 注意事项:如您实验室无某条目项目数据,请填写“未统计”,如数据为0,请填写数字“0” 1. 月度指标

产品质量检验的七大手法是那几项

产品质量检验的七大手法是那几项? 摘要: (1)初级统计管理方法:又称为常用的统计管理方法。它主要包括控制图、因果图、相关图、排列图、统计分析表、数据分层法、散布图等所谓的QC七工具(或叫品管七大手法)。... (1)初级统计管理方法:又称为常用的统计管理方法。它主要包括控制图、因果图、相关图、排列图、统计分析表、数据分层法、散布图等所谓的QC七工具(或叫品管七大手法)。运用这些工具,可以从经常变化的生产过程中,系统地收集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各种数据,并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加工和分析,进而画出各种图表,计算某些数据指标,从中找出质量变化的规律,实现对质量的控制。日本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石川馨曾说过,企业内95%的质量管理问题,可通过企业上上下下全体人员活用这QC七工具而得到解决。全面质量管理的推行,也离不开企业各级、各部门人员对这些工具的掌握与灵活应用。 (2)中级统计管理方法:包括抽样调查方法、抽样检验方法、功能检查方法、实验计划法、方法研究等。这些方法不一定要企业全体人员都掌握,主要是有关技术人员和质量管理部门的人使用。 (3)高级统计管理方法:包括高级实验计划法、多变量解析法。这些方法主要用于复杂的工程解析和质量解析,而且要借助于计算机手段,通常只是专业人员使用这些方法。 这里就概要介绍常用的初级统计质量管理七大手法即所谓的“QC七工具”,供网友们参考。(一)统计分析表 统计分析表是利用统计表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初步分析原因的一种工具,其格式可多种多样,这种方法虽然较单,但实用有效。 (二)数据分层法 数据分层法就是性质相同的,在同一条件下收集的数据归纳在一起,以便进行比较分析。因为在实际生产中,影响质量变动的因素很多如果不把这些困素区别开来,难以得出变化的规律。数据分层可根据实际情况按多种方式进行。例如,按不同时间,不同班次进行分层,按使用设备的种类进行分层,按原材料的进料时间,原材料成分进行分层,按检查手段,使用条件进行分层,按不同缺陷项目进行分层,等等。数据分层法经常与上述的统计分析表结合使用。 数据分层法的应用,主要是一种系统概念,即在于要想把相当复杂的资料进行处理,就得懂得如何把这些资料加以有系统有目的加以分门别类的归纳及统计。 科学管理强调的是以管理的技法来弥补以往靠经验靠视觉判断的管理的不足。而此管理技法,除了建立正确的理念外,更需要有数据的运用,才有办法进行工作解析及采取正确的措施。 如何建立原始的数据及将这些数据依据所需要的目的进行集计,也是诸多品管手法的最基础工作。 举个例子:我国航空市场近几年随着开放而竞争日趋激烈,航空公司为了争取市场除了加强各种措施外,也在服务品质方面下功夫。我们也可以经常在航机上看到客户满意度的调查。此调查是通过调查表来进行的。调查表的设计通常分为地面的服务品质及航机上的服务品质。地面又分为订票,候机;航机又分为空服态度,餐饮,卫生等。透过这些调查,将这些数据予以集计,就可得到从何处加强服务品质了。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的技术方法指南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的技术方法指南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的技术方法包括采用标准物质监控、人员比对、方法比对、仪器设备比对、留样复测,空白测试、重复测试、回收率试验、校准曲线的核查以及使用质量控制图等。 1 标准物质监控 1.1质控过程 通常的做法是实验室直接用合适的有证标准物质或内部标准样品作为监控样品,定期或不定期将监控样品以比对样或密码样的形式,与样品检测以相同的流程和方法同时进行,检测室完成后上报检测结果给相关质量控制人员,也可由检测人员自行安排在样品检测时同时插人标准物质,验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1.2适用范围 一般可用于:仪器状态的控制、样品检测过程的控制、实验室内部的仪器比对、人员比对、方法比对以及实验室间比对等。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可靠性高,但成本高。 2人员比对 2.1质控过程 由实验室内部的检测人员在合理的时间段内,对同一样品,使用同一方法,在相同的检测仪器上完成检测任务,比较检测结果的符合程度,判定检测人员操作能力的可比性和稳定性。实验室进行人员比对,比对项目尽可能检测环节复杂一些,尤其是手动操作步骤多一些。检测人员之间的操作要相互独立,避免相互之间存在干扰。通常情况下,实验室在监督频次上对新上岗人员的监督高于正常在岗人员,且在组织人员比对时最好始终以本实验室经验丰富和能力稳定的检测人员所报结果为参考值。 2.2适用范围 实验室内部组织的人员比对,主要目的是评价检测人员是否具备上岗或换岗的能力和资格,因此,主要用于考核新进人员、新培训人员的检测技术能力和监督在岗人员的检测技术能力两个方面。 3方法比对 3.1质控过程 方法比对是不同分析方法之间的比对试验,指同一检测人员对同一样品采用不同的检测方法,检测同一项目,比较测定结果的符合程度,判定其可比性,以验证方法的可靠性。方法比对的考核对象为检测方法,主要目的是评价不同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比对时,通常以标准方法所得检测结果作为参考值,用其他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与之进行对比,方法之间的检测结果差异应该符合评价要求,否则,即证明非标方法是不适用的,或者需要进一步修改、优化。 3.2适用范围 方法比对主要用于考察不同的检测方法之间存在的系统误差,监控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其次也用于对实验室涉及的非标方法的确认。

医院检验科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

检验科质量管理与控制 近年来,随着先进仪器的普及应用和技术人员素质的提高,我国的检验医学事业有了飞速的发展,如何加强检验科管理是进一步提高我国检验医学水平的首要问题,全面管理体系的建立是保证质量,提高检测水平的关键,检验科管理的需要,也是实际的需要。 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概念 对于检验科来说,主要工作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实验数据,其最终成果主要是体现在检测报告上。能否向临床提供高质量(准确、可靠、及时)的化验报告,得到患者和临床的信赖与认可,是检验科学建设的核心问题。 为了满足临床医护人员对检验报告的质量要求,仅仅靠对实验标本本身的控制是不够的。因为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很多,诸如,医护人员对项目的了解,标本采取过程各环节控制仪器设备、仪器设施是符合实验要求,量质溯源,样品管理,检验方法,人员素质等多种因素,为了保证实验报告的质量,必须对影响因素进行全面控制。控制范围应涉及标本检验的全过程,也就是以体系的概念去分析、研究上述质量形成中各项要素(包括直接的与间接的因素)的互相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以整体优化的要求处理好各项质量活动的协调和配合。实

验室必须掌握质量体系的运行规律,及时分析解决体系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并注意解决在内外环境变化时体系的适应性问题,使质量体系有效的运行。换言之,按系统学的原理建立起一个体系,使对可能影响结果的各种因素和环节进行全面控制、管理,使检验结果始终保持可靠。 质量体系的构成 按照质量体系的概念,由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四部分组成。 1、组织结构:是指一个组织为行使其职能,按某种方式建立的职责权及相互关系。组织结构的本质是实验室职工的分工协作关系,目的是为了实现质量方针、目标、内涵是实验室职工在职、责、权方面的结构系统。组织结构对实验室所有从事对质量有影响人员明确规定其责任、权限的关系,从整体的角度正确处理实验室上下级和同级之间职权关系,把质量职权合理分配到各个层次及部分,明确规定不同部分、不同人员的个体职权,建立起集中统一、步调一致、协调配合的质量职权结构(制定每个岗位职责范围)。 2、程序:为进行某项活动所规定的途径称之为程序。实验室为了保证组织结构按预定要求正常进行,除了要进行纵横向的协调设计外,程序或管理标准的设计也非常必要。程序性文件是实验室人员工作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