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谋篇巧作文——初中作文指导

布局谋篇巧作文——初中作文指导
布局谋篇巧作文——初中作文指导

布局谋篇巧作文——初中作文指导

作文是对学生写作能力的一项综合考查。短短几十分钟,要想写出一篇文质兼美的优秀作文,实属不易。在整个写作过程当中,谋篇布局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作文的谋篇布局可以说是文章的骨架,能够吸引人的谋篇布局贵在巧设计、妙安排,关键的是在“巧妙”上做文章。所以在正式行文之前,学生要明确知道自己要运用哪种文体写作,要如何顺着一条线索分层次分步骤地把主题思想完美地展示出来。一个成熟的构思,一篇清晰的腹稿,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所在。

躬耕写作确为不易之事,更有人将学生写作戏称为“横眉冷对作文题,俯首只把牙膏挤。”出现这样的现象,是因为还没有搞懂文章的构成要素,或虽已明晰却难为之。

其实细究起来,文章构成是离不开材料、主题、结构、语言诸要素的,“材料”是文章的“血肉”,解决“言之有物”的问题;“主题”是文章的“灵魂”,解决“言之有理”的问题;这“血肉”与“灵魂”是对立统一的,共同构成了文章的思想内容。“结构”是文章的“骨架”,解决“言之有序”的问题;“语言”是文章的“外衣”,解决“言之有文”的问题;两者也是对立统一的,共同构成文章的表现形式。简而言之,写作教学就是要解决好“写什么”和“怎样写”的问题。

作文无法而又有法。所谓“无法”是绝对的,也就是说,作文是绝对没有固定的方法的,发情为文,发言为声,只要言为心声,诉诸真情,就是好文章。而所谓“有法”那就是相对的了,也就是说,用词造句,组句为段,接段成篇,表情达意上还是有些技巧可用的。比如:拟题上、立意上、选材上、谋篇布局上,等等,都可讲究一些方法。

首先,选材要真实。作文中的材料要真实可信、合乎情理,不能胡编乱造。只有选择生活中真实的材料,才能言之有物,才能准确的反映客观实际。

其次,选材要典型。平时生活中的小事不是都能写入作文的,要“沙里淘金”,精选最具有代表性、最能体现中心的材料来写。

第三,选材要注意推陈出新。所谓的推陈出新其实就是指选材要新颖。选择新颖的材料,会使文章更有时代气息,这就要考验学生的写作基本功。即便有些材料不是新的,但学生能从全新的角度来加以点化、引申、挖掘的话,也能表现出新的主题,也能制造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比如在去年那届毕业生中,我有一学生在以《我和父母的那场“战争”》为题的作文训练中写了自己父母因为有女生打电话向他询问作业一事,引出了现在的家长应该如何处理孩子与异性同学交往的事情,这样一来,陈旧的材料也便有了独特的新意。

第四,选材要注意与时俱进。写作源于生活,又从艺术的高度反映了生活。可以引导学生多了解时事,不要将自己的视野局限在书本、家庭、学校之中,应当拓宽自己的知识

面,努力丰富自己的情感,积极磨练自己敏锐的视角从而使自己善于从生活中选取新颖的材料。

第五,选材要注意放飞思维。“放飞思维”指的是学生丰富想象力的培养,联想和想象在写作中有着不可小视的作用。中考作文和平时的写作训练相比,前者在思维的广阔性、开放性、灵活性、创造性等方面是明显突出于后者的。因此,在帮助学生进行作文选材时,我们教师不妨可以引导学生合理地展开有效想象,从而拓宽选材的空间,最终形成巧妙的构思。

第六,选材要有详略。写作文选材时要突出重点,详略得当,凡是与文章中心思想关系密切的要写详细,写具体;那些对表现中心思想起辅助作用的次要的,就应当略写,与中心无关的材料就不写。俗话说:“量体裁衣”,写文章材料的取舍也一样。

另外,在“写什么”这个环节中,重要的是要解决好材料的搜集与选择,这是写好文章的一个前提和基础。我们要提醒学生注意平时积累写作素材,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坚持阅读并写读书笔记,读是吸收,写是表达,广泛阅读是提高写作的基石;坚持写日记,记录生活感悟;积累优美语段、诗文辞赋等等。有了素材,作文就有话可说了。但此时还不够,还要注意材料的取舍。首先,选材要从生活实际出发,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样的文字。”因此,选取那些触动情感,引发思考的素材,注重材料的真实性;其次,

变换观察、思考的角度,抛弃繁琐陈事,注重选材的新颖性;再次,讲究画龙点睛之妙,注意选材的典型性。

最后在“怎样写”这个环节中,要解决好立意、谋篇、语言修饰等问题,在这里只简析一下文章的谋篇布局。首先,围绕题旨来谋篇布局,主题是文章的“灵魂”,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其次,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行文方式、行文特点,在谋篇时,要充分考虑文体的差异性,比如,记叙文要考虑如何合理布局六要素,议论文则考虑如何摆事实讲道理来证明观点等;再次,合理的划分段落层次,注意详略得当,前后照应,过度自然。

总而言之,作文的谋篇布局可以说是文章的骨架,好的谋篇布局贵在巧设计、妙安排。离奇古怪、异想天开、无中生有都不算巧妙,真正的巧妙来源于对生活的体验、深切感悟,来源于对真实生活的高度概括和浓缩,来源于人人心中有但个个笔下却无的独特和新颖。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