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规划设计文本(范本)

新农村规划设计文本(范本)
新农村规划设计文本(范本)

总目录

第一部分说明书

第一章总则 (1)

1规划编制背景及必要性 (1)

2编制目标 (2)

3编制主要法律法规依据 (3)

4规划任务 (3)

5编制原则 (3)

第二章村庄现状概况与总体规划 (4)

1村庄现状 (4)

2村庄总体规划 (6)

第三章道路交通和用地竖向控制 (11)

1道路交通组织 (11)

2用地竖向规划 (12)

3公用工程设施规划 (12)

4清洁能源利用 (14)

5环卫工程规划 (14)

第四章防灾规划 (15)

1消防规划 (15)

2防洪规划 (15)

3防震规划 (15)

4避难疏散 (16)

第五章保障措施 (16)

第六章附表 (17)

第二部分附件

一、村民意见反馈及签到表

二、政府修改意见

第三部分图纸

一、现状图

二、规划总平面图

三、道路竖向规划图

四、设施布置图(公用工程设施规划图)

第一章总则

1规划编制背景及必要性

1.1规划宏观背景

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党的十八大提出新的发展观点“美丽中国”。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为改善全区乡村群众生活生产条件、创造良好人居环境,壮族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政府办公厅下发通知,决定从2013年4月到2014年12月在全区开展“美丽·清洁乡村”活动。以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为主要任务。一是清扫垃圾,清除杂物,清洁房屋,开展乡村垃圾分类、收集、转运和处理工作,整治农村环境卫生。二是清淤治理乡村水井、水塘、小河流、排水沟、下水道,清理水面漂浮垃圾,处理厕所、畜禽场、污水排放。三是清收和处理各种农业生产废弃物,控制农药、化肥等过量使用,大力推广农业清洁生产实用技术,防治农业面源污染。要求达到清洁环境、美化乡村、培育新风、造福群众,进一步提升乡村规划建设、生态建设和乡风文明建设水平,努力使我区

乡村环境面貌发生根本性改变。

1.2村镇规划集中行动实施背景

村镇农村现状基础设施配套严重不足,全区村镇规划编制滞后,管理缺位,普遍存在建设杂乱无序、生态环境恶化、农房建设质量安全隐患突出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提出了《关于加快推进我区城镇化跨越发展的决定》(桂发〔2010〕33号)并颁布了《村镇规划集中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桂政发〔2010〕85号),要求在三年左右对全区各县(市、区)域村镇,以及村委所在地村屯、中心村和交通干线沿线50户以上自然村等村庄进行规划编制和审批,使我区的村镇规划建设依法管理、有序发展,逐步实现规划科学、机制健全、设施完善、功能较全、集约节约、环境优美、村容村貌特色鲜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长远目标。

1.3新的法律法规要求

2008年1月1日执行的《中华人民国城乡规划法》及2010年6月1日执行的《壮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国城乡规划法〉办法》以及自治区于2011年下半年颁发了《村庄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试行)》等新的法律法规和技术导则对农村规划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1.4规划编制必要性

近年来在加快城市发展的同时,也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不断加大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带动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新农村建设也取得很大进步,但城乡二元结构依然比较突出,城乡规划建设不协调、城乡资源配置不合理。为了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切实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最新发展形势需求,整合梳理已有规划资源,田东县2013年村庄规划集中行动将以新的国家和地方法规、政策、规为指导,在其框架下进行编制。

2编制目标

对照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相逢文明、村容整洁、管理”的二十字方针要求,统一规划、整体协调、改善居住条件,完善道路、给排水等

基础设施建设。通过规划整治,以新农民、新风尚、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的“五新”为标志,促进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为村民提供最基本的公共服务,将那拔镇福星村甲埋屯建设成为生态环保、卫生、文明和谐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示基地。

进一步规田东县村庄规划编制,引导福星村甲埋屯有序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3编制主要法律法规依据

《中华人民国城乡规划法》(2008)

《壮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国城乡规划法〉办法》(2010)

《村庄整治技术规》(GB50445-2008)

《农村防火规》(GB50039-2010)

《村镇规划卫生标准》(GB18055-2000)

《镇(乡)村文化中心建筑设计规》(JGJ156-2008)

《镇(乡)村排水工程技术规程》(CJJ124-2008)

《镇(乡)村给水工程技术规程》(CJJ123-2008)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村庄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试行)》(2011)

《田东县城总体规划修编(20012-2030)》

参考《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等等。

4规划任务

在区域镇村体系规划、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市城乡统筹一体化规划等上位规划的指导下,对规划区各项建设进行综合部署,合理确定村庄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各类用地界线,统筹安排村民住宅、村庄公共服务设施和公用工程设施建设,确定耕地、水等自然资源和防灾减灾等要求,为村民提供切合当地特点并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人居环境。以“农村建设新型化、人居环境优美化、公共服务社会化、乡风民俗文明化”为目标,着力将福星村甲埋屯打造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的新农村。

5编制原则

5.1城乡统筹,和谐发展

村庄建设与城镇发展相协调,合理促进城市文明向农村延伸,形成特色分明的城镇与乡村的空间格局,促进城乡和谐发展。

5.2因地制宜,配套建设

按照本村庄所在地域、经济状况特点,制定与之相应的规划建设标准,分类指导;立足现有基础,重点配套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公用工程设施。

5.3节约用地,合理布局

始终坚持保护耕地和节约用地的原则,合理地安排村庄各类用地,充分利用丘陵、缓坡和其它非耕地;调整和优化现有农村居民点布局,提高公共服务设施水平。

5.4保护环境,延续特色

保护村庄自然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充分利用现状自然地理条件,保护整体景观,挖掘地方文化涵,延续历史文脉。

5.5政府主导,农体

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农民的主体作用,由政府组织编制村庄规划,提供政策引导,同时充分听取村民意见,尊重农民意愿,积极引导村庄有序建设。

第二章村庄现状概况与总体规划

1村庄现状

1.1 地理位置

那拔镇位于田东县西北部,镇政府驻地距县城42公里,东连朔良镇,南与祥周镇相邻,西与田阳县玉凤镇接壤,北接义圩镇。全镇交通便利,田东至巴马柏油路贯穿平王、那练、六洲、坡洪四个行政村,其余各村都通了四级砂路。福星村甲埋屯位于那拔镇南部。房屋建筑中多采用砖混结构房屋及土坯房屋。

1.2 经济情况

甲埋屯的主要主导产业有、玉米、甘蔗、板栗、油茶、生等。

甲埋屯年人均纯收入在6000元左右,主要经济来源于外出务工以及种养。

1.3现状人口

甲埋屯现有村民243人,共56户。

1.4 基础设施

1)给水:屯主要水源来自于地下水,通过管网供水到各家各户。

2)排水:屯排水以自然排放为主,流入附近沟渠。

3)电力、屯通信:有电力设施,通信已经基本普及。

4)能源:屯村民目前主要使用柴火、液化石油气及沼气为主要燃料。

5)环卫:屯无垃圾集中回收点。

6)配套设施:屯配套设计不齐全,无文化娱乐室、公厕等公共服务设施。

1.5 村庄道路交通

1)对外交通

村主要路面已经硬化,与镇二级道路相联系。

2)屯交通

目前屯道路未硬化,道路路面情况较差。

1.6 村民意愿

根据现场调查,大部分的村民希望能尽快完善屯道路的系统,完善道路硬化,对于污水处理及屯环境卫生的改造也能得到改善;

村民希望在屯能增加体育文化活动场所、停车场等公共服务设施,丰富日常生活。

1.7 综合评价

1)近年村民进行自发的拆旧建新大量工作,但村庄建设缺乏规划指导;

2)现有道路网系统尚未完善,入村主干道虽然已经硬化,但各级道路普遍偏窄,缺少宅间道路;

3)公共服务设施欠完善,部分现状旧,环境卫生不容乐观,缺少公共绿地

等公共活动空间;

4)市政工程配套有待完善,排水设施不成体系,各类污水排放未经处理,影响村庄的环境卫生质量;

5)村庄整体景观风貌效果欠佳。村民住宅大多为裸露房,且存在少量废弃的破旧砖瓦房和木结构的瓦房,影响了村容村貌;

6)多年来村庄对外输出大批的青壮年劳动力,村常驻主要为留守老幼;

7)最近两年外出务工返乡建设在逐步增加,带回有许多实用的技术和建设经验,推进村庄健康持续发展。

2村庄总体规划

2.1 总体发展思路

总体思路共由三部分组成:一是保存自然乡土绿化,构建“房在树中,村在绿中”的典型村庄绿化特征;二是构建舒适的住宅建筑风貌,从保留、新建、改建、拆迁等四个方面对村庄进行规划,合理规划住宅平面布局,充分利用自然空间,保存地方特色的同时又满足集约利用的要求;三是合理改善屯生产和生活环境,从屯路网完善及路面硬化,到日常垃圾整治、排水系统优化、供电系统优化、供水系统优化、停车场、公共娱乐设施等的规划建设,逐步实现农村现代化模式,提高屯村民的生活质量。

2.2 村庄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村庄要以实现“乡村风情浓郁、屯结构合理、功能配套完善、交通便捷畅通、生产生活便利、村容村貌整洁”为目标。根据“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着力打造一个自然、生态、舒适宜人的文明新村为总体目标。

在经济技术条件可行的情况下,注重基础设施的规模效应,大力推进区域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特别是在城乡一体化的供水、垃圾处理、公共交通等方面应该先行一步。村庄部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应当按照人口规模、产业特点、地形地貌等条件,合理分级配置,确保经济、适用、方便村民

生活,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效率,避免过于超前和浪费资源。

2)社会发展目标

通过本次规划,使甲埋屯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合理配置、人居环境得到较大改善、村民生活质量得到较大提高、城乡差别逐渐缩小。

实施整治目标:

①道路硬化率100%

②用电普及率100%

③卫生、安全饮用水普及率100%

④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并符合相关要求。

3)生态环境建设目标

通过本次规划,使甲埋屯建设成为以生态环保、整洁卫生、文明和谐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屯。

实施整治目标:

①逐步实现屯生活用能清洁化;

②实现垃圾定点收集、定时清运;

③统一规划布局,实现人畜分离的目标;

④村屯环境优美,山青水秀,鸟语花香。

2.3村庄规划期限、规划围及规模预测

1)规划期限

本次村庄规划期限将与那拔镇总体规划年限基本一致,规划基准年为2013年,因此规划期限为18年。

近期:2013—2018年远期:2018—2030年

2)规划围

本次村庄规划区控制围是:主要以现有居民点位置为核心,结合规划发展方向及规模要求进行划定,总面积3.85公顷(折合57.75亩)。

3)规模预测

①人口规模

福星村甲埋屯现有常住人口约243人,共56户。家庭人口结构以4人家庭居多,人口数量随着村屯建设的日益完善而逐渐增多,按甲埋屯的人口自然增

长率8‰计算,预测到2030年甲埋屯规划围的总人口将达到285人,按户均3.9人计算,合计69户。

②用地规模

根据田东县总体规划以及那拔镇相关规划对人均建设用地的要求,确定规划围人均建设用地围在120平方米以。根据实际情况本屯以人均建设用地100平方米,确定本次规用地规模为3.53公顷。

2.4 规划用地选择

根据甲埋屯现状用地及基础设施等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地域和村庄发展的要求,保护农村生态环境,节约集约土地,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规划建设用地主要按拆旧建新,原址重建考虑。

2.5 空间布局结构

本规划立足于在村庄现有条件基础上,以进行改造、梳理、整治为主,充分利用现状建设用地,控制新增建设用地,实现土地资源整合,改善生态居住环境。

按照“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科学合理布局用地、延续村庄空间肌理,创造舒适人居环境”的总体构思,根据福星村甲埋屯地形地貌特征、空间肌理和公共设施布局,构成“轴向引导、集中居住、公共设施为中心”的空间布局结构。

规划充分结合山区地势和水塘、水渠等自然环境条件,引导村庄形成与周边自然环境有机融合共生的空间形态。

结合现状篮球场附近的公共区域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和活动设施,形成以篮球场附近的公共区域为村中心的公共空间,提升村庄品质,满足当地发展需求。

2.6 用地布局规划

通过对现状用地布局的调整,提高土地利用率,使之达到科学合理的使用土地,创造舒适的居住环境,使村庄用地布局规划有利于改善村民的生活居住条件,有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

在现状用地布局的基础上,根据甲埋屯建设发展用地选择,规划形成“点、

线、面”结合的用地布局结构。

1)住宅用地规划

村庄以第一产业为主,因此村庄规划住宅以低层联排为主,在尊重村民的风俗、生活、生产习惯特点的前提下,住宅规划布局尽可能保持现有的肌理南北朝向,尽量避免东西向布置,新建住宅间距满足日照、消防、通风、私密性要求之间正向间距为1:1,次要间距开窗时应大于4米。

新建住宅建筑风格应适合本村庄特点,体现地方特色,并与传统建筑及周边环境相协调。

根据《村庄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试行)》,平原地区和城市郊区每户宅基地面积不得超过100平方米;丘陵地区、山区每户宅基地面积不得超过150平方米。因本村庄位于山区地区,所以每户宅基地面积不得超过150平方米。

2)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①配套要求

本规划的公共设施的配套水平应将是与村庄人口规模相适应的,并要求与村庄规划、建设和使用同步。

②大门规划

规划拟在村庄北面入村道路上建一座标志性门户节点,展示村庄自然、生态、团结、向上的精神风貌,同时起到引导性和导向性的功能。

③体育文化中心规划

由于村庄居住建筑成自由式布局,所以公益型公共设施宜集中布置,形成村庄公共活动中心,在方便使用、综合经营、互不干扰的前提下,拟在中心篮球场附近设置屯公共建筑,并尊重村民的意愿布置。

④商贸设施规划

规划新增商业零售服务网点,方便村民生活。

规划公共服务设施情况一览表表2-1

2.7 绿地规划

据当地村民的生活习惯,结合建筑的组织,做好绿化美化规划,丰富景观,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在开阔场地布置健身设施,并适当增加四季树木的种植。

甲埋屯的绿地主要是保持原有绿地系统的基础上,整治道路绿化,规划绿地面积约1.12公顷。

村庄绿地建设的主要措施有:

1)对村庄河渠道进行清理并对河渠道两侧进行绿化整治。

2)综合道路、公建进行绿化建设,保护原有古树木。

3)结合自然水体进行绿化建设,创造出更加自然和谐的生活环境。

2.8 规划时序

屯发展建设时序是:

1)从道路硬化入手,疏通村庄主要道路,拆除危房;

2)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优先;

3)清除村杂物、垃圾乱石、路障,清理疏通河渠水道。

4)改造给、排水设施,完善电力、电信线设施。

5)建设垃圾收集点、公厕等配套的工程设施。

6)结合村民活动场地,建设村庄的公共服务设施、形成较为集中的服务中心。

7)逐步完善污水处理设施、沼气池、变电所等基础设施。

8)改造村庄建筑质量较差的住宅,同时引导农民在规划区建造房屋。

第三章道路交通和用地竖向控制

1道路交通组织

1.1规划布局

规划道路系统结合村庄规模、所在的山区地形、村庄形态、部水系和对外交通及现有道路布局,因地制宜构成使用简捷网络系统,道路格局基本按照现有结构进行整治、梳理和完善,使道路网更加适合村庄的发展需要,从而满足村民便捷出行和生产劳作的需求。

1.2道路等级与宽度

依据《村庄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试行)》,根据村庄规模和集聚程度,选择相应的道路等级与宽度,本屯属于小型村庄,村庄主要道路为4.5米,次要道路为3米,两侧设有路缘石进行约束;宅间道路宽度首先考虑紧急车辆、搬家及农用机车通行顺畅,应大于等于2-2.5米,路肩宽度可在0.25~0.75米之间。规划强调对次要道路与宅间路的硬化。

1.3道路及生态广场铺筑

道路主要采用混凝土进行硬化,结构做法由下至上为:(1)在挖方区,路基清表辗压密实;在填方区,路基清表清淤分层(300毫米一层)辗压密实,密实度大于90%;(2)200毫米厚卵石或碎石垫层;(3)250毫米厚C25混凝土。

生态广场主要选用预留植草孔的生态透水砖进行铺筑,结构做法由下至上为:(1)在挖方区,路基清表辗压密实;在填方区,路基清表清淤分层(300

毫米一层)辗压密实,密实度大于90%;(2)200毫米厚卵石或碎石垫层;(3)60毫米厚预留植草孔的生态透水砖。

1.4停车场设置

规划对外停车场地主要结合车流集中的场所统一布置在屯篮球场附近,便于外来访人员停泊同时减少对村民的干扰。

规划共设有7个停车泊位,按生态停车泊位建设,村民自用机动车主要考虑停放车自家院子,因此,规划各户门前道路宽度应大于等于2.0米,以确保小型机车进出方便。

2用地竖向规划

由于村庄居民点宅基地顺应山地地势依山就势而建,规划竖向布置形式为点式与台阶式相结合。台地连接主要采用砌筑片石挡土墙或边坡进行处理,对于高墙土墙或边坡设置需满足《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GB5033-2002)的要求沿山体建设的建筑边坡顶(底)增设考虑截洪(排洪沟)设置。村庄部道路规划基本维持现场竖向形态,对于新修道路纵坡度应控制在小于8%以,局部困难地段不应大于11%,坡长不应大于80米。

3公用工程设施规划

3.1给水工程规划

1)用水量预测

人均综合用水量取100升/人.日,管网漏损及其他用水量按上述用水量和的10%计。甲埋屯规划围总用水量为31.35立方米/日。

2)给水管网

甲埋屯山上水源较为丰富,水源近期引自山泉,远期与镇给水管网连接。给水干管管径为DN100和DN150。

3.2排水工程规划

1)污水量规划

污水量按生活用水量的85%考虑,同时考虑日变化系数,规划围污水总量为26.65立方米/日。

2)排水管网

规划沿路铺设混凝土砌块砌筑的排水沟,主要村道局部地段加盖,收集雨水和生活废水,就近排入附近河流或沟渠。

3)污水处理

规划污水收集与处理遵循就近集中原则,规划污水管网主要沿道路走向布置,顺势集中排入东南部的规划污水处理站。

污水检查井间距约为40米,污水管坡度大于等于0.5%,小于1.5%,管顶最小覆盖深度,应根据管材强度、外部荷载和土壤性质等条件,结合当地埋管经验确定。管顶最小覆土深度宜为:人行道下0.5米,车行道下0.7米。管线各控制点标高在规划实施阶段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复核。

根据地形特征,结合道路竖向规划,使服务围的污水以最经济的方式收集,拟在村庄规划设置1个污水处理站,污水处理站面积约180平方米,污水通过人工绿地进入污水处理站进行生态氧化处理,处理后将用于农田灌溉,再接入水利渠,因此,污水处理站出水应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或《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的有关要求。具体采用的技术工艺和用地规模在实施阶段还应进一步论证。

3.3供电工程规划

1)供电负荷规划

村所在地域性围供电负荷计算,应包括生活用电,生产设施用地按和农业用电。

依据《村庄整治技术规》(GB50445-2008),并根据《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技术导则》DL/T5131-2001,预测每户用电标准为5千瓦,规划总户数为69户,总用电负荷为345千瓦,每日需要系数取值0.4,则计算负荷为138千瓦。

生产设施用电负荷可按单位产品的用电负荷计算,农业用电负荷可按每亩用电负荷计算。

2)供配电系统

为确保满足村民用电需求,规划配置315kvA变压器一个。10kV电源线由附近变电站引入,10kV高压线和0.4kV低压配电线路采用电线杆架设的敷设方式。应避开危险易燃仓库,易受洪水淹没和滑坡地段。村庄电力电线应减少交

叉,跨越,避免弱电干扰;村庄变电站和开闭所的出线——农业线路和工业线路,应分开设置。

3)路灯

在入村主要道路上设置路灯,安装间距35-50米,电信电缆与电力电路同杆敷设。

3.4 通信工程规划

1)容量预测

主线普及率按每户一线,预留10%公共用户。主线容量需76线。

2)弱电系统规划

弱电系统包括电信电缆、光缆和有线广播电视电缆、光缆。规划村弱电系统采用架空线路的方式敷设,各种弱电电缆线路可同杆架设,弱电线路由镇引入。

4清洁能源利用

屯无管道煤气,村要使用柴、液化石油气和沼气等作为燃料。近期规划以罐装液化石油气为主。可选择太阳能、风能、秸秆制气、沼气等新型清洁能源,逐步取代目前村民使用的罐装液化石油气、柴等燃料,改善村庄的环境卫生状况。同时大力推广节能技术,鼓励使用节能产品,建立节约型村庄。

5环卫工程规划

5.1垃圾收集与处理

根据镇总体规划,逐步建立“户分类、村收集、镇(乡)转运、市(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积极鼓励农户利用有机垃圾作为肥料,实行有机垃圾资源化。倡导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循环利用。

果皮废物箱:在道路两侧以及公共设施、广场、停车场等的出入口附近应设置。设置时根据需要灵活布置,其具体位置应根据实际要求现场设定。每家每户门前也应考虑搬设有垃圾篓或桶。

垃圾收集点:规划建设3个垃圾收集点,设立在屯中心,规模为:3米×3米×1米(长×宽×高)。立面维护结构采用M7.5混合砂浆砖砌,墙厚24厘米,外抹1:2水泥砂浆1.8厘米,地面为10厘米厚C15混凝土,另设一扇质量过硬

的不透小门。

垃圾处理:

(1)废纸、废金属等废品类垃圾应组织进行定期回收出售。

(2)硅、石块、渣土等无机垃圾不能回收利用的可尽量作为土地整理时回填使用。

(3)可生物降解的有机垃圾应单独收集后就地处理,可结合粪便、污泥等农业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处理。

5.2垃圾运输

规划近期,收集频次应做到每周1~2次,远期应做到至少隔天一次,垃圾收集最终应纳入城镇垃圾收运体系。垃圾运输过程应保持封闭,避免溃散。

垃圾收集点应规卫生保护措施,防止二次污染。蝇、蚊滋生季节,应定时喷洒消毒及灭蝇蚊药物。

5.3规划公厕

规划村庄公共厕所为单独式相结合,位于屯篮球场一侧与文化中心合设,以满足服务半径方便使用要求。公厕建设标准达到或超过三类水冲式标准。

第四章防灾规划

1消防规划

消防水源充分利用天然水体,采用自来水和鱼塘水体结合的模式。建立义务消防队,人员按2-3人配置,配置必要的灭火器材,组织扑救火灾。

建筑物建设必须充分考虑消防要求,满足防火间距,配备必要的防火设施,消防通道严禁堆放杂物以保证消防通道的通畅。

2防洪规划

甲埋屯防洪标准根据《防洪工程规划规》为20年一遇。

建设基地的室外地坪标高要高于当地最高洪水位30cm。地势低洼易涝地区需设置排涝泵站排涝。

3防震规划

田东县围地震设防烈度为7度,村庄的所有建筑物及设施需按《建筑抗震设计规》(GB5011-2010)的要求作抗震处理。本屯建筑均应按照7度要求来处理。新建、扩建、改建工程,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施工;监理单位须严把工程质量和竣工验收关,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4避难疏散

1)选择较为空旷的篮球场作为村庄避灾疏散场地,场地设置应综合考虑各种灾害的防御要求,统筹进行避灾疏散场所与避灾疏散道路的安排与整治。

2)避难场所应具备明显标志和良好交通条件和有多个进出口,便于人员与车辆进出以及应具备临时供水等必备生活条件的设施。

3)规划设置本村庄主要道路与公路连接顺畅,以利于组织避难疏散。

第五章保障措施

1、村庄规划在报送审批前,应当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规划一经批准,即具有法律效力,必须严格执行。

2、村民委员会在区人民政府的管理指导下,负责组织村庄建设规划的实施。在规划实施中,镇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监督检查和技术指导,切实按规划的技术标准要求进行建设。

3、因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经村民大会和镇人民大会同意,镇人民政府可对规划进行局部调整,并报县级人民政府备案。

4、切实加强村庄的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农村自治组织和农民在村庄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制定符合村情的村规民约,鼓励农民参与村庄建设管理。

5、做好规划的宣传工作,使农民深入地了解规划,自觉执行规划,并加强对规划执行情况的监督。认真加强管理,使村庄规划和管理逐步走向科学化、规化的轨道。

6、多方筹集集中行动村庄建设资金,切实保障规划实施。

第六章附表附表01 规划用地汇总表

附表02 规划主要技术指标一览表

附表03 规划主要工程设施建设一览表

甲埋屯规划主要工程设施建设一览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