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课后答案知识分享

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课后答案知识分享
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课后答案知识分享

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

课后答案

第一篇工程热力学

第一章基本概念

一.基本概念

系统:状态参数:热力学平衡态:温度:热平衡定律:温标:准平衡过程:

可逆过程:循环:可逆循环:不可逆循环:

二、习题

1.有人说,不可逆过程是无法恢复到起始状态的过程,这种说法对吗

2.牛顿温标,用符号°N表示其温度单位,并规定水的冰点和沸点分别为100°N和200°N,且线性分布。(1)试求牛顿温标与国际单位制中的热力学绝对温标(开尔文温标)的换算关系式;(2)绝对零度为牛顿温标上的多少度

3.某远洋货轮的真空造水设备的真空度为MPa,而当地大气压力为,当航行至另一海域,其真空度变化为,而当地大气压力变化为。试问该真空造水设备的绝对压力有无变化

4.如图1-1所示,一刚性绝热容器内盛有水,电流通过容器底部的电阻丝加热水。试述按下列三种方式取系统时,系统与外界交换的能量形式是什么。

(1)取水为系统;(2)取电阻丝、容器和水为系统;(3)取虚线内空间为系统。

(1)不考虑水的蒸发,闭口系统。

(2)绝热系统。注:不是封闭系统,有电荷的交换

(3)绝热系统。

1-1

5.判断下列过程中那些是不可逆的,并扼要说明不可逆原因。

(1)在大气压力为时,将两块0℃的冰互相缓慢摩擦,使之化为0℃的水。

耗散效应

(2)在大气压力为时,用(0+dt)℃的热源(dt→0)给0℃的冰加热使之变为0℃的水。

可逆

(3)一定质量的空气在不导热的气缸中被活塞缓慢地压缩(不计摩擦)。

可逆

(4)100℃的水和15℃的水混合。

有限温差热传递

6.如图1-2所示的一圆筒容器,表A的读数为

360kPa;表B的读数为170kPa,表示室I压力高于室II的压力。大气压力为760mmHg。试求:

(1)真空室以及I室和II室的绝对压力;

(2)表C的读数;

(3)圆筒顶面所受的作用力。

图1-2

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一.基本概念

功: 热量: 体积功: 节流:

二.习题

1.膨胀功、流动功、轴功和技术功四者之间有何联系与区别 2.下面所写的热力学第一定律表达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更正。

?+?=+?+?+?=+=+?=?2

1

22

1

pdV

H Q w z g c H q w

du q w u q s δ

3.一活塞、气缸组成的密闭空间,内充50g 气体,用叶轮搅拌器搅动气体。活塞、气缸、搅拌器均用完全绝热的材料制成。搅拌期间,活塞可移动以保持压力不变,但绝对严密不漏气。已测得

耗散效应将输入能量转化为热量 q=(u2-u1)+p(v2-v1) =h2-h1

4.1kg 空气由p 1=5MPa,t 1=500℃,膨胀到p 2=,t 2=500℃,得到热量506kJ ,对外做膨胀功506kJ 。接着又从终态被压缩到初态,放出热量390kJ,试求:

(1)膨胀过程空气热力学能的增量;(2)压缩过程空气热力学能的增量;(3)压缩过程外界消耗了多少功

5.一活塞气缸装置中的气体经历了2个过程。从状态1到状态2,气体吸热500kJ ,活塞对外作功800kJ 。从状态2到状态3是一个定压的压缩过程,压力为p=400kPa ,气体向外散热450kJ 。并且已知U 1=2000kJ, U 3=3500kJ ,试计算2-3过程中气体体积的变化。 500= U2-U1+800 U2=1700

-450= U3-U2+400(V3-V2) V3-V2=

6.现有两股温度不同的空气,稳定地流过如图2-1所示的设备进行绝热混合,以形成第三股所需温度的空气流。各股空气的已知参数如图中所示。设空气可按理想气体计,其焓仅是温度的函数,按{h}kJ/kg ={T}K 计算,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为pv=RT, R=287J/(kg·K)。若进出口截面处的动、位能变化可忽略,试求出口截面的空气温度和流速。

m3=m1+m2 h3=h1+h2

图2-1

7.某气体从初态p 1=,V 1=0.3m 3可逆压缩到终态p 2=,设压缩过程中p=aV -2,式中a 为常数。试求压缩过程所必须消耗的功。 p 1=aV 1-2

p 2=aV 2-2

∫pdV=∫aV -2dV=-aV 2-1+aV 2-1

8.如图2-2所示,p-v 图上表示由三个可逆过程所组成的一个循环。1-2是绝热过程;2-3是定压过程;3-1是定容过程。如绝热过程1-2中工质比热力学能的变化量为-50kJ/kg ,p 1=,

v 1=0.025m 3/kg ,p 2=,v 2=0.2m 3/kg 。(1)试问这是一个输出净功的循环还是消耗净功的循环 (2)计算循环的净热。

图2-2

9.某燃气轮机装置如图2-3所示。已知压气机进口处空气的焓h 1=290kJ/kg ,经压缩后,空气升温使比焓增为h 2=580kJ/kg ,在截面2处与燃料混合,以w 2=20m/s 的速度进入燃烧室,在定压下燃烧,使工质吸入热量q=670kJ/kg 。燃烧后燃气经喷管绝热膨胀到状态3’,h 3’=800kJ/kg ,流速增至w 3’,燃气再进入动叶片,推动转轮回转做功。若燃气在动叶片中热力状态不变,最后离开燃气轮机速度为w 4=100m/s 。求:

(1)若空气流量为100kg/s ,压气机消耗的功率为多少 (2)若燃料发热量q=43960kJ/kg ,燃料消耗量为多少 (3)燃气在喷管出口处的流速w 3’是多少 (4)燃气涡轮(3’-4过程)的功率为多少 (5)燃气轮机装置的总功率为多少

图2-3

(1) W1=100kg/s*(h2-h1)

(2) m*43960=100kg/s*(h2-h1)

第三章 (3)

3’

3’100kg 3’ 热力学第二定律

一.基本概念

克劳修斯说法: 开尔文说法 : 卡诺定理: 熵流: 熵产: 熵增原理:

二.习题

1.热力学第二定律可否表述为:“功可以完全变为热,但热不能完全变为功”,为什么 等温膨胀过程热完全转化为功

2.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1)熵增大的过程为不可逆过程; 只适用于孤立系统

2)工质经不可逆循环,S 0; S =0

3)可逆绝热过程为定熵过程,定熵过程就是可逆绝热过程; 定熵过程就是工质状态沿可逆绝热线变化的过程

(1)顺时针循环,输出净功;

(2)Q=W=W12+W23+W31

W12=50

W23=

W31=0

4)加热过程,熵一定增大;放热过程,熵一定减小。

根据ds≥△q/T,前半句绝对正确,后半句未必,比如摩擦导致工质温度升高的放热过程。 对于可逆过程,都正确。

3.某封闭系统经历了一不可逆过程,系统向外界放热为10kJ ,同时外界对系统作功为20kJ 。 1)按热力学第一定律计算系统热力学能的变化量;

2)按热力学第二定律判断系统熵的变化(为正、为负、可正可负亦可为零)。

4.判断是非(对画,错画×)

1)在任何情况下,对工质加热,其熵必增加。( ) 2)在任何情况下,工质放热,其熵必减少。( )

3)根据熵增原理,熵减少的过程是不可能实现的。( )

4)卡诺循环是理想循环,一切循环的热效率都比卡诺循环的热效率低。( ) 5)不可逆循环的熵变化大于零。( )

5.若封闭系统经历一过程,熵增为25kJ /K ,从300K 的恒温热源吸热8000kJ ,此过程可逆不可逆还是不可能 25<=8000/300 不可能

6.空气在某压气机中被绝热压缩,压缩前:p 1=,t 1=25℃;压缩后:p 2=,t 2=240℃。设空气比热为定值,问:1)此压缩过程是否可逆为什么2)压缩1kg 空气所消耗的轴功是多少

2) 若可逆,W=Cv*(240-25)

7.气体在气缸中被压缩,压缩功为186kJ/kg ,气体的热力学能变化为56kJ/kg ,熵变化为(kg·K)。温度为20C 的环境可与气体发生热交换,试确定每压缩1kg 气体时的熵产。 SF=-(186-56)/(273+20)= S2-S1=SF+SG

8.设一可逆卡诺热机工作于1600K 和300K 的两个热源之间,工质从高温热源吸热400kJ ,试求:(1)循环热效率;(2)工质对外作的净功;(3)工质向低温热源放出的热量。 (1) 1-300/1600=13/16 (2) 400*13/16=325 (3) 400-325=75

9.已知A 、B 、C3个热源的温度分别为500K ,400K 和300K ,有可逆机在这3个热源间工作。若可逆机从热源A 吸入3000kJ 热量,输出净功400kJ ,试求可逆机与B ,C 两热源的换热量,并指明方向。 3000/500+QB/400+QC/300=0 3000+QB+QC=400 QB=-3200 QC=600

10.试论证如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克劳修斯说法,则必然违反开尔文说法以及违反开尔文说法必然导致违反克劳修斯说法。

11.有A ,B 两物体,其初温T A >T B ,两物体的质量相等m A =m B =m ,其比热容亦相等c A =c B =c ,且为常数。可逆热机在其间工作,从A 吸热,向B 放热,直至两物体温度相等时为止。 (1)试证明平衡时的温度为B A m T T T ?=;(2)求可逆热机对外输出的净功。 SA-SM=lnTA/TM SM-SB=lnTM/TB SA-SM= SM-SB

12.如图3-1所示,用热机E 带动热泵P 工作,热机在热源T 1和冷源T 0之间工作,而热泵则在冷源T 0和另一热源T 1’之间工作。已知T 1=1000K 、T 1’=310K、T 0=250K 。如果热机从热源T 1吸收热量Q 1=1kJ ,而热泵向另一热源T 1’放出的热量Q H 供冬天室内取暖用。 (1)如热机的热效率为t =,热泵的供热系数h =4,求Q H ; (2)如热机和热泵均按可逆循环工作,求Q H ;

(3)如上述两次计算结果均为Q H >Q 1,表示冷源T 0中有一部分热量传入了温度T 1’的热源,而又不消耗(除热机E 所提供的功之外的)其他机械功,这是否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克劳修斯说法 (1) W= Q 1*t =1*= Q H =W*h =4=*4=2kJ

(2) W=1*(1-250/1000)= Q H =*(310/(310-250))= (3) 不违反,T1>T1’

图3-1

第四章 理想气体的热力性质与过程

一.基本概念

理想气体: 比热容:

二.习题

1.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可写成w u q +?= 或 ?+?=2

1

pdv t c q v 两者有何不同

q=Δu+w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普适的表达式

q=Cv*ΔT+∫pdv 内能等于定容比热乘以温度变化,适用于理想气体;体积功等于压力对比容的积分,适用于准静态过程。所以该式适用于理想气体的准静态过程

2.图4-1所示,1-2和4-3各为定容过程,1-4和2-3各为定压过程,试判断q 143与q 123哪个大

图4-1

3.有两个任意过程1-2和1-3,点2和点3在同一条绝热线上,如图4-2所示。试问△u 12与△u 13

4 3 2 1 v

P P 绝热线 v

3 2 1 q123=(u3-u1)+w123 q143=(u3-u1)+w143 w123>w143

所以

2->3为绝热膨胀过程,内能下降。

所以u2>u3。

图4-2

4.讨论1

5.理想气体分子量M=16,k=,若此气体稳定地流过一管道,进出管道时气体的温度分别为30℃和90℃,试求对每公斤气体所需的加热量(气体的动能和位能变化可以忽略)。 R=RM/M=8314/16 Cp-Cv=R Cp/Cv=k q=Cp(T2-T1)

6.某理想气体在气缸内进行可逆绝热膨胀,当容积为二倍时,温度由40℃下降到-40℃,过程中气体做了60kJ/kg 的功。若比热为定值,试求c p 与c v 的值。 q=Δu+w

0=Cv(-40-40)+60

p1*v k = p1*(2v)k p1*v=R(273+40) p2*2v=R(273-40)

w=R*T1/(k-1)*(1-T2/T1)

Cp=Cv+R

7.某理想气体初温T 1=470K ,质量为2.5kg ,经可逆定容过程,其热力学能变化为U=,求过程功、过程热量以及熵的变化。设该气体R=(kg·K),k=,并假定比热容为定值。 Cp-Cv=R Cp/Cv=k

W=0, Q=U, T=U/(2.5kg*Cv), S=

8.在一具有可移动活塞的封闭气缸中,储有温度t 1=45C ,表压力p g1=10kPa 的氧气0.3m 3。在定压下对氧气加热,加热量为40kJ ;再经过多变过程膨胀到初温45C ,压力为18kPa 。设环境大气压力为,氧气的比热容为定值,试求:(1)两过程的焓变量及所作的功;(2)多变膨胀过程中气体与外界交换的热量。

(1)过程1为定压过程,焓变于加热量40kJ ;过程2的终了状态和过程1的初始状态比较,温度相同,理想气体的焓为温度的函数,所以过程2的焓变为-40kJ 。

9.1kg 空气,初态p 1=, t 1=500C ,在气缸中可逆定容放热到p 2=,然后可逆绝热压缩到

t 3=500C ,再经可逆定温过程回到初态。求各过程的u ,h ,s 及w 和q 各为多少并在p-v 图和T-s 图上画出这3个过程。

10.一封闭的气缸如图4-3所示,有一无摩擦的绝热活塞位于中间,两边分别充以氮气和氧气,初态均为p 1=2MPa ,t 1=27C 。若气缸总容积为1000cm 3,活塞体积忽略不计,缸壁是绝热的,仅在氧气一端面上可以交换热量。现向氧气加热使其压力升高到4MPa ,试求所需热量及终态温度,并将过程表示在p-v 图及T-s 图上。绝热系数k=

图4-3 V1=0.0005m 3

4*106*V O2/T O2=2*106*(273+27) 4*106*V N2/T N2=2*106*(273+27) V O2+ V N2=

2*106*=4*106*V N2k

11.如图4-4所示,两股压力相同的空气流,一股的温度为t 1=400℃,流量1m &=120kg/h ;另一股的温度为t 2=150℃,流量2m &=210kg/h ;在与外界绝热的条件下,它们相互混合形成压力相同的空

气流。已知比热为定值,试计算混合气流的温度,并计算混合过程前后空气的熵的变化量是增

加、减小或不变为什么

(400+273)*120+(150+273)*210=(120+210)*T T=

熵增过程

图4-4

ΔS=Q(1/423-1/673)

12.如图4-5所示,理想气体进行了一可逆循环1-2-3-1,已知1-3为定压过程,v 3=2v 1;2-3为定容过程,p 2=2p 3;1-2为直线线段,即p/v=常数。(1)试论证233121---+>q q q ;(2)画出该循环的T-s 图,并证明233121---?+?=?s s s ;(3)若该理想气体的c p =(kg·K),c v =(kg·K),试求该循环的热效率。

(1)一个循环,内能不变,输出正功,总的吸热量为正; (3)

T2=2*T3=4*T1

Q12=Cv(T2-T1)+(p1+p2)*(V3-V1)/2= Cv(T2-T1)+Cp(T3-T1)/2+Cp(T3-T1’) =Cv*3T1+Cp*T1/2+Cp*(2T1)/2

(T1’为压力p2以及容积v1在p-v 图对应的温度) 图4-5 Q23=-Cv(T2-T3)=-Cv*2T1 Q31=-Cp(T3-T1)=-Cp*T1 W=Q12-Q23-Q3 效率=W/Q12

13.1kmol 理想气体从初态p 1=500kPa ,T 1=340K 绝热膨胀到原来体积的2倍。设气体

Mc p =(kmol·K),Mc v =(kmol·K)。试确定在下述情况下气体的终温,对外所做的功及熵的变化量。(1)可逆绝热过程;(2)气体向真空进行自由膨胀。 (1) k=

p1*V*T1=p2*2v*T2 p1*V k =p2*(2V)k T2=

W=∫pdv= ds=0 (2) T2=T1 W=0

ds=设计可逆定温过程

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课程总结与体会

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课 程总结与体会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 题目: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课程总结与体 会 院系:水利建筑工程学院给排水科学与工 程 班级: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一班 姓名:张琦文 指导老师:姚雪东 日期:2016年5月1日 认识看法地位作用存在问题解决措施未来 发展展望 传热学在高新技术领域中的应用 摘要: 热传递现象无时无处不在【2】它的影响几乎遍及现代所有的工业部门【1】也渗透到农业、林业等许多技术部门中。本文介绍了航空航天、核能、微电子、材料、生物

医学工程、环境工程、新能源以及农业工程等诸多高新技术领域在不同程度上应用传热研究的最新成果。可以说除了极个别的情况以外,很难发现一个行业、部门或者工业过程和传热完全没有任何关系。不仅传统工业领域,像能源动力、冶金、化工、交通、建筑建材、机械以及食品、轻工、纺织、医药等要用到许多传热学的有关知识【1】而且诸如航空航天、核能、微电子、材料、生物医学工程、环境工程、新能源以及农业工程等很多高新技术领域也都在不同程度上有赖于应用传热研究的最新成果,并涌现出像相变与多相流传热、(超)低温传热、微尺度传热、生物传热等许多交叉分支学科。在某些环节上,传热技术及相关材料设备的研制开发甚至成为整个系统成败的关键因素。 前言:通过对传热学这门课程的学习,了解了传热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发现传热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应用非常广泛,它会解决许许多多的实际问题更是与机械制造这门学科息息相关。传热学是研究由温度差异引起的热量传递过程的科学。传热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早在人类文明之初人们就学会了烧火取暖。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蒸汽机、内燃机等热动力机械相继出现,传热研究更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被广泛地应用于工农业生产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是经济竞争,而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也带来了资源、人口与环境等重大国

工程热力学 思考题

工程热力学第五章思考题 5-1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下列说法能否成立? (1)功量可以转换成热量,但热量不能转换成功量。 答: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功量可以转换成热量,热量不能自发转换成功量。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开尔文叙述强调的是循环的热机,但对于可逆定温过程,所吸收的热量可以全部转换为功量,与此同时自身状态也发生了变化。从自发过程是单向发生的经验事实出发,补充说明热不能自发转化为功。 (2)自发过程是不可逆的,但非自发过程是可逆的。 答:自发过程是不可逆的,但非自发过程不一定是可逆的。 可逆过程的物理意义是:一个热力过程进行完了以后,如能使热力系沿相同路径逆行而回复至原态,且相互作用中所涉及到的外界也回复到原态,而不留下任何痕迹,则此过程称为可逆过程。自发过程是不可逆的,既不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也不违反第二定律。根据孤立系统熵增原理,可逆过程只是理想化极限的概念。所以非自发过程是可逆的是一种错误的理解。 (3)从任何具有一定温度的热源取热,都能进行热变功的循环。 答:违反普朗克-开尔文说法。从具有一定温度的热源取热,才可能进行热变功的循环。 5-2 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系统熵增大的过程必须是不可逆过程。 答:系统熵增大的过程不一定是不可逆过程。只有孤立系统熵增大的过程必是不可逆的过程。 根据孤立系统熵增原理,非自发过程发生必有自发补偿过程伴随,由自发过程引起的熵增大补偿非自发过程的熵减小,总的效果必须使孤立系统上增大或保持。可逆过程只是理想化极限的概念。 (2)系统熵减小的过程无法进行。 答:系统熵减小的过程可以进行,比如系统的理想气体的可逆定温压缩过程,系统对外放热,熵减小。 (3)系统熵不变的过程必须是绝热过程。 答:可逆绝热过程就是系统熵不变的过程,但系统熵不变的过程可能由于熵减恰等于各种原因造成的熵增,不一定是可逆绝热过程。 (4)系统熵增大的过程必然是吸热过程,它可能是放热过程吗? 答:因为反应放热,所以体系的焓一定减小。但体系的熵不一定增大,因为只要体系和环境的总熵增大反映就能自发进行。而放热反应会使环境获得热量,熵增为ΔH/T。体系的熵也可以减小,只要减小的量小于ΔH/T,总熵就为正,反应就能自发进行。 (5)系统熵减少的过程必须是放热过程。可以是吸热过程吗? 答:放热的过程同时吸热。 (6)对不可逆循环,工质熵的变化∮ds?0。 答:∮ds=0。 (7)在相同的初、终态之间,进行可逆过程与不可逆过程,则不可逆过程中工质熵的变化大于可逆过程工质熵的变化。

工程热力学(第五版_)课后习题答案

工程热力学(第五版_)课后 习题答案 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2-2.已知2N 的M =28,求(1)2N 的气体常数;(2)标准状态下2N 的比容和密度;(3)MPa p 1.0=,500=t ℃时的摩尔容积Mv 。 解:(1)2N 的气体常数 28 83140==M R R =)/(K kg J ? (2)标准状态下2N 的比容和密度 1013252739.296?==p RT v =kg m /3 v 1= ρ=3/m kg (3)MPa p 1.0=,500=t ℃时的摩尔容积Mv Mv =p T R 0=kmol m /3 2-3.把CO 2压送到容积3m 3的储气罐里,起始表压力301=g p kPa ,终了表压力3.02=g p Mpa ,温度由t1=45℃增加到t2=70℃。试求被压入的CO 2的质量。当地大气压B = kPa 。 解:热力系:储气罐。 应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压送前储气罐中CO 2的质量 1 111RT v p m = 压送后储气罐中CO 2的质量 2222RT v p m = 根据题意 容积体积不变;R = B p p g +=11 (1) B p p g +=22 (2) 27311+=t T (3) 27322+=t T (4) 压入的CO 2的质量

)1122(21T p T p R v m m m -= -= (5) 将(1)、(2)、(3)、(4)代入(5)式得 m= 2-5当外界为标准状态时,一鼓风机每小时可送300 m 3的空气,如外界的温度增高到27℃,大气压降低到,而鼓风机每小时的送风量仍为300 m 3,问鼓风机送风量的质量改变多少 解:同上题 1000)273 325.1013003.99(287300)1122(21?-=-= -=T p T p R v m m m = 2-6 空气压缩机每分钟自外界吸入温度为15℃、压力为的空气3 m 3,充入容积 m 3的储气罐内。设开始时罐内的温度和压力与外界相同,问在多长时间内空气压缩机才能将气罐的表压力提高到设充气过程中气罐内温度不变。 解:热力系:储气罐。 使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第一种解法: 首先求终态时需要充入的空气质量 288 2875.810722225???==RT v p m kg 压缩机每分钟充入空气量 288 28731015???==RT pv m kg 所需时间 ==m m t 2 第二种解法 将空气充入储气罐中,实际上就是等温情况下把初压为一定量的空气压缩为的空气;或者说、 m 3的空气在下占体积为多少的问题。 根据等温状态方程 const pv = 、 m 3的空气在下占体积为 5.591 .05.87.01221=?==P V p V m 3 压缩机每分钟可以压缩的空气3 m 3,则要压缩 m 3的空气需要的时间 == 3 5.59τ 2-8 在一直径为400mm 的活塞上置有质量为3000kg 的物体,气缸中空气的温度为18℃

工程热力学第四版思考题答案(完整版)(沈维道)(高等教育出版社)

工程热力学第四版沈维道 思考题 完整版 第1章 基本概念及定义 1.闭口系与外界无物质交换,系统内质量将保持恒定,那么,系统内质量保持恒定的热力系一定是闭口系统吗 答:否。当一个控制质量的质量入流率与质量出流率相等时(如稳态稳流系统),系统内的质量将保持恒定不变。 2.有人认为,开口系统中系统与外界有物质交换,而物质又与能量不可分割,所以开口系不可能是绝热系。这种观点对不对,为什么 答:不对。“绝热系”指的是过程中与外界无热量交换的系统。热量是指过程中系统与外界间以热的方式交换的能量,是过程量,过程一旦结束就无所谓“热量”。物质并不“拥有”热量。一个系统能否绝热与其边界是否对物质流开放无关。 ⒊平衡状态与稳定状态有何区别和联系,平衡状态与均匀状态有何区别和联系 答:“平衡状态”与“稳定状态”的概念均指系统的状态不随时间而变化,这是它们的共同点;但平衡状态要求的是在没有外界作用下保持不变;而平衡状态则一般指在外界作用下保持不变,这是它们的区别所在。 ⒋倘使容器中气体的压力没有改变,试问安装在该容器上的压力表的读数会改变吗在绝对压力计算公式 中,当地大气压是否必定是环境大气压 答:可能会的。因为压力表上的读数为表压力,是工质真实压力与环境介质压力之差。环境介质压力,譬如大气压力,是地面以上空气柱的重量所造成的,它随着各地的纬度、高度和气候条件不同而有所变化,因此,即使工质的绝对压力不变,表压力和真空度仍有可能变化。 “当地大气压”并非就是环境大气压。准确地说,计算式中的P b 应是“当地环境介质”的压 ) ( )( b v b b e b P P P P P P P P P P <-=>+=;

《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期末复习题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远程教育学院期末复习题 《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 一. 选择题 1. 孤立系统的热力状态不能发生变化;(×) 2. 孤立系统就是绝热闭口系统;(×) 3. 气体吸热后热力学能一定升高;(×) 4. 只有加热,才能使气体的温度升高;(×) 5. 气体被压缩时一定消耗外功;(√ ) 6. 封闭热力系内发生可逆定容过程,系统一定不对外作容积变化功;(√ ) 7. 流动功的改变量仅取决于系统进出口状态,而与工质经历的过程无关;(√ ) 8. 在闭口热力系中,焓h是由热力学能u和推动功pv两部分组成。(×) 9. 理想气体绝热自由膨胀过程是等热力学能的过程。(×) 10. 对于确定的理想气体,其定压比热容与定容比热容之比cp/cv的大小与气体的温度无关。(×) 11. 一切可逆热机的热效率均相同;(×) 12. 不可逆热机的热效率一定小于可逆热机的热效率;(×) 13. 如果从同一状态到同一终态有两条途径:一为可逆过程,一为不可逆过程,则不可逆 过程的熵变等于可逆过程的熵变;(√ ) 14. 如果从同一状态到同一终态有两条途径:一为可逆过程,一为不可逆过程,则不可逆 过程的熵变大于可逆过程的熵变;(×) 15. 不可逆过程的熵变无法计算;(×) 16. 工质被加热熵一定增大,工质放热熵一定减小;(×) 17. 封闭热力系统发生放热过程,系统的熵必然减少。(×) 18. 由理想气体组成的封闭系统吸热后其温度必然增加;(×) 19. 知道了温度和压力,就可确定水蒸气的状态;(×) 20. 水蒸气的定温膨胀过程满足Q=W;(×) 21. 对未饱和湿空气,露点温度即是水蒸气分压力所对应的水的饱和温度。(√) 二. 问答题

工程热力学思考题参考答案,第四章

第四章气体和蒸汽的基本热力过程 4.1试以理想气体的定温过程为例,归纳气体的热力过程要解决的问题及使用方法解决。 答:主要解决的问题及方法: (1) 根据过程特点(及状态方程)——确定过程方程 (2) 根据过程方程——确定始、终状态参数之间的关系 (3) 由热力学的一些基本定律——计算,,,,,t q w w u h s ??? (4) 分析能量转换关系(P —V 图及T —S 图)(根据需要可以定性也可以定量) 例:1)过程方程式:T =常数(特征)PV =常数(方程) 2)始、终状态参数之间的关系: 12p p =2 1 v v 3)计算各量:u ?=0、h ?=0、s ?=21p RIn p -=21 v RIn v 4)P ?V 图,T ?S 图上工质状态参数的变化规律及能量转换情况 4.2对于理想气体的任何一种过程,下列两组公式是否都适用 答:不是都适用。第一组公式适用于任何一种过程。第二组公式21()v q u c t t =?=-适于定容过程,21()p q h c t t =?=-适用于定压过程。 4.3在定容过程和定压过程中,气体的热量可根据过程中气体的比热容乘以温差来计算。定温过程气体的温度不变,在定温过程中是否需对气体加入热量?如果加入的话应如何计算? 答:定温过程对气体应加入的热量 4.4过程热量q 和过程功w 都是过程量,都和过程的途径有关。由理想气体可逆定温过程热量公式 2 111 v q p v In v =可知,故只要状态参数1p 、1v 和2v 确定了,q 的数值也确定了,是否q 与途径无关? 答:对于一个定温过程,过程途径就已经确定了。所以说理想气体可逆过程q 是与途径有关的。 4.5在闭口热力系的定容过程中,外界对系统施以搅拌功w δ,问这v Q mc dT δ=是否成立? 答:成立。这可以由热力学第一定律知,由于是定容过2211 v v dv w pdv pv pvIn RTIn v v v ====??为零。故v Q mc dT δ=,它与外界是否对系统做功无关。 4.6绝热过程的过程功w 和技术功t w 的计算式: w =12u u -,t w =12h h - 是否只限于理想气体?是否只限于可逆绝热过程?为什么?

最新工程传热学试题及其答案

工程传热学试题及其 答案

传热学试题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03级使用)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概念题(34分) 答:非周期性的加热或冷却过程可以分为初始状况阶段和正规状况阶段(2分)。前者的温度分布依然受着初始温度分布的影响,也就是说热扰动还没有扩散到整个系统,系统中仍然存在着初始状态,此时的温度场必须用无穷级数加以描述(2分);而后者却是热扰动已经扩散到了整个系统,系统中各个地方的温度都随时间变化,此时温度分布可以用初等函数加以描述(2分)。 答:时间常数是从导热问题的集总参数系统分析中定义出来的,为 A cV αρτ= 0,(1分)从中不难看出,它与系统(物体)的物性、形状大小相关,且与环境状况(换热状况)紧密相联(3分)。因此,同一物体处于不同环境其时间常数是不一样的(2分)。 答: 四个无量纲准则的物理量组成为: 23 Re;Pr ;Pr ;Re νβννTL g Gr Pe a L u ?=?=== ∞。(各1分) Re ――表征给定流场的流体惯性力与其黏性力的对比关系;Pe ――表征给定流场的流体热对流能力与其热传导(扩散)能力的对比关系;Pr ――反映物质的动量扩散特性与其热量扩散特性的对比关系;Gr ――主要表征给定流场在浮升力作用下产生的流体惯性力与其黏性力的对比关系。(各1分) Bi=αL s /λs 而Nu=αL f /λf 。从物理量的组成来看,Bi 数的导热系数λs 为固体的值,而Nu 数的λf 则为流体的值;Bi 数的特征尺寸L s 在固体侧定义,而Nu 数的L f 则在流体侧定义。从物理意义上看,前者反映了导热系统同环境之间的换热

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详解

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实验指导书 热工实验 2013年3月

实验一 非稳态(准稳态)法测材料的导热性能 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快速测量绝热材料(不良导体)的导热系数和比热。掌握其测试原理和方法。 2. 掌握使用热电偶测量温差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图1 第二类边界条件无限大平板导热的物理模型 本实验是根据第二类边界条件,无限大平板的导热问题来设计的。设平板厚度为2δ,初始温度为t 0,平板两面受恒定的热流密度q c 均匀加热(见图1)。求任何瞬间沿平板厚度方向的温度分布t (x ,τ)。导热微分方程式、初始条件和第二类边界条件如下: 0) ,0( 0),( )0,( ) ,( ),( 0 22=??=+??=??=??x t q x t t x t x x t a x t c τλτδτττ 方程的解为:

???+--=-δδδτλτ63),( 220x a q t x t c ?? ?-??? ??-∑∞ =+102 2 1)( exp cos 2)1(n n n n n F x μδμμδ (1-1) 式中:τ — 时间;λ — 平板的导热系数; a — 平板的导温系数;n μ— πn ,n = 1,2,3,………; F 0 — 2δτa 傅里叶准则;0t — 初始温度; c q — 沿x 方向从端面向平面加热的恒定热流密度。 随着时间τ的延长,F 0数变大,式(1-1)中级数和项愈小,当F 0> 0.5时,级数和项变得很小,可以忽略,式(1-1)变成 ??? ? ??-+=-612),( 2220δδτλδτx a q t x t c (1-2) 由此可见,当F 0> 0.5后,平板各处温度和时间成线性关系,温度随时间变化的速率是常数,并且到处相同。这种状态称为准稳态。 在准稳态时,平板中心面x =0处的温度为: ?? ? ??-= -61),0( 20δτλδτa q t t 平板加热面x =δ处为: ??? ??+= -31),( 20δτλδτδa q t t c 此两面的温差为: λ δ ττδc q t t t ?= -=?21),0( ),( (1-3) 如已知c q 和δ,再测出t ?,就可以由式(1-3)求出导热系数: t q c ?= 2δ λ (1-4) 实际上,无限大平板是无法实现的,实验总是用有限尺寸的试件,一般可认为,试件的横向尺寸为厚度的6倍以上时,两侧散热对试件中心的温度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试件两端面中心处的温度差就等于无限大平板时两端面的温度差。 根据热平衡原理,在准稳态时,有下列关系:

工程热力学第四版课后思考题答案解析

1.闭口系与外界无物质交换,系统内质量保持恒定,那么系统内质量保持恒定的热力系一定是闭口系统吗? 不一定,稳定流动系统内质量也保持恒定。 2.有人认为开口系统内系统与外界有物质交换,而物质又与能量不可分割,所以开口系统不可能是绝热系。对不对,为什么?不对,绝热系的绝热是指热能单独通过系统边界进行传递(传热量),随物质进出的热能(准确地说是热力学能)不在其中。 3.平衡状态与稳定状态有何区别和联系?平衡状态一定是稳定状态,稳定状态则不一定是平衡状态。 4.倘使容器中气体的压力没有改变,试问安装在该容器上的压力表的读数会改变吗?绝对压力计算公式 p =p b +p g (p > p b ), p = p b -p v (p < p b ) 中,当地大气压是否必定是环境大气 压? 当地大气压p b 改变,压力表读数 就会改变。当地大气压 p b 不一定是环境大气压。 5.温度计测温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6.经验温标的缺点是什么?为什么? 不同测温物质的测温结果有较大的误差,因为测温结果依赖于测温物质的性质。 7.促使系统状态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举例说明。 有势差(温度差、压力差、浓度差、电位差等等)存在。 8.分别以图1-20所示的参加公路自行车赛的运动员、运动手枪中的压缩空气、杯子里的热水和正在运行的电视机为研究对象,说明这些是什么系统。 参加公路自行车赛的运动员是开口系统、运动手枪中的压缩空气是闭口绝热系统、杯子里的热水是开口系统(闭口系统——忽略蒸发时)、正在运行的电视机是闭口系统。 4题图

9.家用电热水器是利用电加热水的家用设备,通常其表面散热可忽略。取正在使用的家用电热水器为控制 体(但不包括电加热器),这是什么系统?把电加热器包括在研究对象内,这是什么系统?什么情况下能构成孤立系统? 不包括电加热器为开口(不绝热)系统(a 图)。包括电加热器则为开口绝热系统(b 图)。 将能量传递和质量传递(冷水源、热水汇、热源、电源等)全部包括在内,构成孤立系统。或者说,孤立系统把所有发生相互作用的部分均包括在内。 10.分析汽车动力系统(图1-21)与外界的质能交换情况。吸入空气,排出烟气,输出动力(机械能)以克服阻力,发动机水箱还要大量散热。不考虑燃烧时,燃料燃烧是热源,燃气工质吸热;系统包括燃烧时,油料发生减少。 11.经历一个不可逆过程后,系统能否恢复原来状态?包括系统和外界的整个系统能否恢复原来状态? 经历一个不可逆过程后,系统可以恢复原来状态,它将导致外界发生变化。包括系统和外界的整个大系统不能恢复原来 状态。 12.图1-22中容器为刚性绝热容器,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装气体,一部分 抽成真空,中间是隔板, (1)突然抽去隔板,气体(系统)是否作功? p 1 9题图

武汉科技大学2019年工程传热学(A卷答案)

姓名 : 报 考 专 业 : 准考 证号码 :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写 题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自命题试题 科目名称:工程传热学( A 卷□B 卷)科目代码:849 考试时间:3 小时 满分150分 可使用的常用工具:□无 √计算器 □直尺 □圆规(请在使用工具前打√) A 卷答案 一、填空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 (2分) 三种基本的热传递方式是热传导、 和 。 答:热对流、热辐射。 (2分) 2. (2分) 大多数纯金属的热导率随温度的升高而 ,大部分合金的热导率随温度的升高而 。 答:减小、增大。 (2分) 3. (2分) 对多层等厚度圆筒壁传热,通过每层的热流密度 ,通过每层单位管长的热流密度 。 答:不相等、相等。 (2分) 4. (2分) 发生相变的传热过程可分为_______传热和________传热。 答:(蒸汽)凝结、(液体)沸腾。 (2分) 5. (2分) 牛顿冷却定律适用于 传热,兰贝特余弦定律适用于 传热。 答:对流、辐射。 (2分) 6. (2分) 导热和对流传热的传热速率与温度差的 次方成正比,而热辐射的传热速率与温度差的 次方成正比。 答:一、四。 (2分) 7. (2分) 可见光的光谱一般为 微米,太阳光的光谱一般为 微米。 答:0.38-0.76、0.2-3。 (2分) 8. (2分) 土壤温度场具有的两种特性为: 和 。 答:衰减、延迟。(2分) 二、名词解释(共4小题,每小题5 分,共20分) 1、(5分)综合温度 工程上把室外空气与太阳辐射两者对围护结构的共同作用,用一个假想的温度来衡量,这个温度就叫综合温度。 2、(5分)定向辐射强度 在某给定辐射方向上,单位时间、单位可见辐射面积、在单位立体角内所发射全部波长的能量称为定向辐射强度。 3、(5分)灰体 假如某种物体的光谱发射率不随波长发生变化,则这种物体称为灰体。

《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在机械领域中的运用

《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在机械领域中的运用 (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广州510642) 摘要:自18世纪30年代发明近代动力机械以来,人类的生产力出现了质的飞跃,生产水平跨上了一个个新的台阶。随后的蒸汽轮机、内燃机乃至燃气轮机的陆续应用则更使能源的转换和利用技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崭新阶段。这个进程至今仍在继续当中。传热学科的建立与发展、不断完善和提高是与上述过程相伴而行的。热传递现象更是无时无处不在,它的影响几乎遍及所有的工业部门,也渗透到农业、林业等许多技术部门中。航空航天、核能、微电子、材料、生物医学工程、环境工程、新能源以及农业工程等诸多高新技术领域都在不同程度上应用传热研究的最新成果。 关键词:热传递传热学机械领域发展趋势 The application of engineering thermodynamics and heat transfer in mechanical field Qian Jianping (College of Engineering,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42, China) Abstract: Since the 1730 s, since the invention of the modern machinery, the productivity of human appeared a qualitative leap, the production level up a new step. Then steam turbines,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nd gas turbine application in succession, more make the conversion and utilization of energy technology has reached the unprecedented new stage. The process is still continuing. The establishment and development of heat transfer science, and constantly improve and improve and is accompanied by the process. Heat transfer phenomenon is everywhere at all times, and its influence in almost all industrial sectors, also infiltrated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and many other technical department. the latest research results of application of heat transfer in different degree was use in Aerospace, nuclear energy, microelectronics, materials, biomedical engineering,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new energy and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and many other high-tech fields. Key words: heat transfer heat transmission science Mechanical field development tendency 热传递现象无时无处不在,它的影响几乎遍及现代所有的工业部门,也渗透到农业、林业等许多技术部门中。可以说除了极个别的情况以外,很难发现一个行业、部门或者工业过程和传热完全没有任何关系。不仅传统工业领域,像能源动力、冶金、化工、交通、建筑建材、机械以及食品、轻工、纺织、医药等要用到许多传热学的有关知识,而且诸如航空航天、核能、微电子、材料、生物医学工程、环境工程、新能源以及农业工程等很多高新技术领域也都在不同程度上有赖于应用传热研究的最新成果,并涌现出像相变与多相流传热、(超)低温传热、微尺度传热、生物传热等许多交叉分支学科。在某些环节上,传热技术及相关材料设备的研制开发甚至成为整个系统成败的关键因素。 热科学的工程领域包括热力学和传热学。传热学的作用是利用可以预测能量传递速率的一些定律去补充热力学分析,因后裔只讨论在平衡状态下的系统。这些附加的定律是以三种基本的传热方式为基础的,即导热、对流和辐射。传热学是研究不同温度的物体,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热量传递规律的学科。传热不仅是常见的自然现象,而且广泛存在于工程技术领域。例如,提高锅炉的蒸汽产量,防止燃气轮机燃烧室过热、减小内燃机气缸和曲轴的热应力、确定换热器的传热面积和控制热加工时零件的变形等,都是典型的传热问题。 传热学的应用非常广泛,几乎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如:传热学在传统机械工业领域和农业机械领域中的应用,传热学在高新技术机械领域中的应用等。 以下将《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在机械领域中的运用分为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1、传热学在传统工业机械领域和农业机械领域中的应用

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课后答案

第一篇工程热力学 第一章基本概念 一.基本概念 系统:状态参数:热力学平衡态:温度:热平衡定律:温标:准平衡过程:可逆过程:循环:可逆循环:不可逆循环: 二、习题 1.有人说,不可逆过程是无法恢复到起始状态的过程,这种说法对吗? 错 2.牛顿温标,用符号°N表示其温度单位,并规定水的冰点和沸点分别为100°N和200°N,且线性分布。(1)试求牛顿温标与国际单位制中的热力学绝对温标(开尔文温标)的换算关系式;(2)绝对零度为牛顿温标上的多少度? 3.某远洋货轮的真空造水设备的真空度为MPa,而当地大气压力为,当航行至另一海域,其真空度变化为,而当地大气压力变化为。试问该真空造水设备的绝对压力有无变化? 4.如图1-1所示,一刚性绝热容器内盛有水,电流通过容器底部的电阻丝加热水。试述按下列三种方式取系统时,系统与外界交换的能量形式是什么。 (1)取水为系统;(2)取电阻丝、容器和水为系统;(3)取虚线内空间为系统。 (1)不考虑水的蒸发,闭口系统。 (2)绝热系统。注:不是封闭系统,有电荷的交换 (3)绝热系统。 图 1-1 5.判断下列过程中那些是不可逆的,并扼要说明不可逆原因。 (1)在大气压力为时,将两块0℃的冰互相缓慢摩擦,使之化为0℃的水。 耗散效应 (2)在大气压力为时,用(0+dt)℃的热源(dt→0)给0℃的冰加热使之变为0℃的水。 可逆 (3)一定质量的空气在不导热的气缸中被活塞缓慢地压缩(不计摩擦)。 可逆 (4)100℃的水和15℃的水混合。 有限温差热传递 6.如图1-2所示的一圆筒容器,表A的读数为 360kPa;表B的读数为170kPa,表示室I压力高于 室II的压力。大气压力为760mmHg。试求: (1)真空室以及I室和II室的绝对压力; (2)表C的读数; (3)圆筒顶面所受的作用力。

工程热力学思考题答案

第十一章制冷循环 1.家用冰箱的使用说明书上指出,冰箱应放置在通风处,并距墙壁适当距离,以及不要把冰箱温度设置过低,为什么 答:为了维持冰箱的低温,需要将热量不断地传输到高温热源(环境大气),如果冰箱传输到环境大气中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去,会使高温热源温度升高,从而使制冷系数降低,所以为了维持较低的稳定的高温热源温度,应将冰箱放置在通风处,并距墙壁适当距离。 在一定环境温度下,冷库温度愈低,制冷系数愈小,因此为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没有必要把冷库的温度定的超乎需要的低。 2.为什么压缩空气制冷循环不采用逆向卡诺循环 答:由于空气定温加热和定温放热不易实现,故不能按逆向卡诺循环运行。在压缩空气制冷循环中,用两个定压过程来代替逆向卡诺循环的两个定温过程。 3.压缩蒸气制冷循环采用节流阀来代替膨胀机,压缩空气制冷循环是否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为什么 答:压缩空气制冷循环不能采用节流阀来代替膨胀机。工质在节流阀中的过程是不可逆绝热过程,不可逆绝热节流熵增大,所以不但减少了制冷量也损失了可逆绝热膨胀可以带来的功量。而压缩蒸气制冷循环在膨胀过程中,因为工质的干度很小,所以能得到的膨胀功也极小。而增加一台膨胀机,既增加了系统的投资,又降低了系统工作的可靠性。因此,为了装置的简化及运行的可靠性等实际原因采用节流阀作绝热节流。

4.压缩空气制冷循环的制冷系数、循环压缩比、循环制冷量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 答: 压缩空气制冷循环的制冷系数为:()() 14 2314-----o o net k o q q h h w q q h h h h ε= == 空气视为理想气体,且比热容为定值,则:()() 14 2314T T T T T T ε-= --- 循环压缩比为:2 1 p p π= 过程1-2和3-4都是定熵过程,因而有:1 3 22114 k k T T P T P T -??== ??? 代入制冷系数表达式可得:11 1 k k επ -= - 由此式可知,制冷系数与增压比有关。循环压缩比愈小,制冷系数愈大,但是循环压缩比减小会导致膨胀温差变小从而使循环制冷量减小,如图(b )中循环1-7-8-9-1的循环压缩比较循环1-2-3-4-1的小,其制冷量 (面 T s O 4′ 9′ 1′ O v (a (b ) 压缩空气制冷循环状态参数

工程传热学课后题答案word资料17页

第一章作业 1-1对于附图所示的两种水平夹层,试分析冷、热表面间热量交换的方式有何不 同?如果要通过实验来测定夹层中流体的导热系数, 应采用哪一种布置? 解:(a )中热量交换的方式主要有热传导和热辐射。 (b )热量交换的方式主要有热传导,自然对流 和热辐射。 所以如果要通过实验来测定夹层中流体的导热系数, 应采用(a )布置。 1-7一炉子的炉墙厚13cm ,总面积为20m 2,平均导 热系数为1.04w/m ·k ,内外壁温分别是520℃及50℃。 试计算通过炉墙的热损失。如果所燃用的煤的发热量是2.09×104kJ/kg ,问每天因热损失要用掉多少千克煤? 解:根据傅利叶公式 每天用煤 1-9在一次测定空气横向流过单根圆管的对流换热实验中,得到下列数据:管壁平均温度t w =69℃,空气温度t f =20℃,管子外径d=14mm ,加热段长80mm ,输入加热段的功率8.5w ,如果全部热量通过对流换热传给空气,试问此时的对流换热表面传热系数多大? 解:根据牛顿冷却公式 1-14宇宙空间可近似的看作0K 的真空空间。一航天器在太空中飞行,其外表面平均温度为250K ,表面发射率为0.7,试计算航天器单位表面上的换热量? 解:航天器单位表面上的换热量 2484241/155)250(1067.57.0)(m w T T Q =???=-=-εσ 1-27附图所示的空腔由两个平行黑体表面组 成,孔腔内抽成真空,且空腔的厚度远小于其高度与宽度。其余已知条件如图。表面2是厚δ=0.1m 的平板的一侧面,其另一侧表面3被高 温流体加热,平板的平均导热系数λ=17.5w/m ? K ,试问在稳态工况下表面3的t w3温度为多少? 解: 表面1到表面2的辐射换热量=表面2到表面3的导热量 第二章作业 2-4一烘箱的炉门由两种保温材料A 和B 做成, 且δA =2δB (见附图)。已知λA =0.1 w/m ?K ,λB =0.06 w/m ?K 。烘箱内空气温度 t f1=400℃,内壁面的总表面传热系数h 1=50 w/m 2?K 。为安全起见,希望烘箱炉门 的外表面温度不得高于50℃。设可把炉门导热作为一维导热问题处理,试决定所需保温材料的厚度。环境温度t f2=25℃,外表面总表面传热系数h 2=9.5 w/m 2?K 。 解:按热平衡关系,有: 由此得,δB =0.0396m δA =2δB =0.0792 m t w3 ε=1.0 t w2=127℃ t w1=27℃ δ h 1 t f1 h 2 t f2 t δA δ B

武汉理工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作业

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 第二章基本概念 一.基本概念 系统: 状态参数: 热力学平衡态: 温度: 热平衡定律: 温标: 准平衡过程: 可逆过程: 循环: 可逆循环: 不可逆循环: 二、习题 1.有人说,不可逆过程是无法恢复到起始状态的过程,这种说法对吗? 2.牛顿温标,用符号°N表示其温度单位,并规定水的冰点和沸点分别为100°N和200°N,且线性分布。(1)试求牛顿温标与国际单位制中的热力学绝对温标(开尔文温标)的换算关系式;(2)绝对零度为牛顿温标上的多少度? 3.某远洋货轮的真空造水设备的真空度为0.0917MPa,而当地大气压力为0.1013MPa,

当航行至另一海域,其真空度变化为0.0874MPa,而当地大气压力变化为0.097MPa。试问该真空造水设备的绝对压力有无变化? 4.如图1-1所示,一刚性绝热容器内盛有水,电流通过容器底部的电阻丝加热 水。试述按下列三种方式取系统时,系统与外界交换的能量形式是什么。 (1)取水为系统;(2)取电阻丝、容器和水为系统;(3)取虚线内空间为系统。 图 1-1 5.判断下列过程中那些是不可逆的,并扼要说明不可逆原因。 (1)在大气压力为0.1013MPa时,将两块0℃的冰互相缓慢摩擦,使之化为0℃的水。 (2)在大气压力为0.1013MPa时,用(0+dt)℃的热源(dt→0)给0℃的冰加热使之变为0℃的水。 (3)一定质量的空气在不导热的气缸中被活塞缓慢地压缩(不计摩擦)。 (4)100℃的水和15℃的水混合。 6.如图1-2所示的一圆筒容器,表A的读数为 360kPa;表B的读数为170kPa,表示室I压力高于 室II的压力。大气压力为760mmHg。试求: (1)真空室以及I室和II室的绝对压力; (2)表C的读数; (3)圆筒顶面所受的作用力。 图1-2 第三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工程热力学思考题及答案

工程热力学思考题及答案 第一章基本概念 1.闭口系与外界无物质交换,系统内质量保持恒定,那么系统内质量保持恒定 的热力系一定是闭口系统吗? 答:不一定。稳定流动开口系统内质量也可以保持恒定。 2.有人认为,开口系统中系统与外界有物质交换,而物质又与能量不可分割, 所以开口系统不可能是绝热系。对不对,为什么? 答: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工质在越过边界时,其热力学能也越过了边界。但热力学能不是热量,只要系统和外界没有热量的交换就是绝热系。 3.平衡状态与稳定状态有何区别和联系,平衡状态与均匀状态有何区别和联 系? 答:只有在没有外界影响的条件下,工质的状态不随时间变化,这种状态称之为平衡状态。稳定状态只要其工质的状态不随时间变化,就称之为稳定状态,不考虑是否在外界的影响下,这是它们的本质区别。平衡状态并非稳定状态之必要条件。物系内部各处的性质均匀一致的状态为均匀状态。 平衡状态不一定为均匀状态,均匀并非系统处于平衡状态之必要条件。 4.假如容器中气体的压力没有改变,试问安装在该容器上的压力表的读数会改 变吗?绝对压力计算公式p = p b+p e(p >p b),p v=p b?p (p b

最新工程传热学答案

工程传热学答案

工程传热学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A 2.C 3.C 4.D 5.B 6.D 7.B 8.B 9.D 10.A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1.冷热流体(或热、冷流体)温度差为1°C 时的传热热流密度(若答成“表示传热过程强烈程度的物理量”也可算对), W/(m 2·K)(或W/(m 2·°C))。 12.流动状态 流动起因 流体物性 流体相变情况 13.珠状凝结 膜状凝结 膜状凝结 (次序不可颠倒) 14.0.025(m 2·K)/W (数据和单位各1分) 15.60W/(m 2·K) (数据和单位各1分) 16.物体表面与周围介质之间的换热情况 17.导热微分方程 18.△tm=φ△t m 逆,φ为温差修正系数 19.灰漫表面(答成“灰表面”也算对) F -1εε 20.(1)对波长有选择性 (2)在整个容积中进行。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8分) 21.传热过程是指热量由固体壁面一侧的热流体通过壁面传给另一侧的冷流体的过程。 22.对流换热时,在传热壁面附近形成的一层温度有很大变化(或温度变化率很大)的 薄层。 23.肋侧表面总的实际换热量与肋侧壁温均为肋基温度的理想散热量之比。 (或答成η=(F ′2+ηf F 2″)/F 2也可,但需对符号加以说明才能算全对) 24.吸收率与波长无关的物体称为灰体。 25.换热器的实际传热量与最大可能传热量之比,称为换热器的效能。 26.冷、热两种流体被固体壁面隔开,各自在一侧流动,热量通过固体壁面由热流体传给 冷流体的换热设备称为间壁式换热器。 四、简答题(每小题9分,共18分) 27.(1)在入口段,边界层有一个形成的过程,一般由薄变厚, (2)边界层的变化引起换热系数的变化,一般由大变小,考虑到流型的变化,局部长度 上可有波动,但总体上在入口段的换热较强(管长修正系数大于1)。 (3)当l/d>50(或60)时,短管的上述影响可忽略不计。当l/d<50(或60)时,则必须考虑入 口段的影响。 28.(1)在辐射换热表面之间插入金属(或固体)薄板,称为遮热板。 (2)其原理是,遮热板的存在增大了系统中的辐射换热热阻,使辐射过程的总热阻增 大,系统黑度减少,使辐射换热量减少。 (3)遮热板对于削弱辐射换热具有显著作用,如在两个平行辐射表面之间插入一块同黑 度的遮热板,可使辐射换热量减少为原来的1/2,若采用黑度较小的遮热板,则 效果更为显著。 五、计算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29.解:(1)单位面积散热损失: q=22112w 1w t t λδ+λδ-=5.01.08.02.050700+-=1444.4W/m2

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课程总结与体会(DOC)

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 题目: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课程总结与体会院系:水利建筑工程学院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班级: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一班 姓名:张琦文 指导老师:姚雪东 日期:2016年5月1日 认识看法地位作用存在问题解决措施未来 发展展望

传热学在高新技术领域中的应用 摘要: 热传递现象无时无处不在【2】它的影响几乎遍及现代所有的工业部门【1】也渗透到农业、林业等许多技术部门中。本文介绍了航空航天、核能、微电子、材料、生物医学工程、环境工程、新能源以及农业工程等诸多高新技术领域在不同程度上应用传热研究的最新成果。可以说除了极个别的情况以外,很难发现一个行业、部门或者工业过程和传热完全没有任何关系。不仅传统工业领域,像能源动力、冶金、化工、交通、建筑建材、机械以及食品、轻工、纺织、医药等要用到许多传热学的有关知识【1】而且诸如航空航天、核能、微电子、材料、生物医学工程、环境工程、新能源以及农业工程等很多高新技术领域也都在不同程度上有赖于 应用传热研究的最新成果,并涌现出像相变与多相流传热、(超)低温传热、微尺度传热、生物传热等许多交叉分支学科。在某些环节上,传热技术及相关材料设备的研制开发甚至成为整个系统成败的关键因素。 前言:通过对传热学这门课程的学习,了解了传热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发现传热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应用非常广泛,它会解决许许多多的实际问题更是与机械制造这门学科息息相关。传热学是研究由温度差异引起的热量传递过程的科学。传热现

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早在人类文明之初人们就学会了烧火取暖。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蒸汽机、内燃机等热动力机械相继出现,传热研究更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被广泛地应用于工农业生产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是经济竞争,而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也带来了资源、人口与环境等重大国际问题。传热学在促进经薪发展和加强环境保护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世纪以前传热学是作为物理热学的一部分而逐步发展起来的。20世纪以后,传热学作为一门独立的技术学科获得迅速发展,越来越多地与热力学、流体力学、燃烧学、电磁学和机械工程学等一些学科相互渗透,形成多相传热、非牛顿流体传热、燃烧传热、等离子体传热和数值计算传热等许多重要分支。现在,机械工程仍不断地向传热学提出大量新的课题。如浇铸和冷冻技术中的相变导热,切削加工中的接触热阻和喷射冷却,等离子工艺中带电粒子的传热特性。核工程中有限空间的自然对流,动力和化工机械中超临界区换热,小温差换热,两相流换热,复杂几何形状物体的换热湍流换热等。随着激光等新的实验技术的引入和计算机的应用,为传热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前景。 传热学是研究热量传递规律的一门学科,生产部门存在的多种多样的热量传递问题都可以用传热学来解决,这些部门包括能源、化工、冶金、建筑、机械制造、电子、制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