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期末考试题

近代史期末考试题
近代史期末考试题

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考试科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考试类型:闭卷考试时间:50 分钟

学号姓名年级专业

第一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答题表相应题号下面。每小题1分,本大题共10分)

1、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生产结构中占主要地位的是()

A、资本主义萌芽因素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C、领主制自然经济

D、工业经济

2、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

A、林则徐

B、魏源

C、洪秀全

D、洪仁玕

3、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性质是()

A、地主阶级与资产阶级联合专政共和国

B、无产阶级共和国

C、劳动人民联合专政共和国

D、资产阶级共和国

4、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

A、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思想文化运动

B、无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C、马克思主义思想文化运动

D、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的思想文化运动

5、蒋介石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是()

A、反动资本

B、民族资本

C、私人资本

D、官僚资本

6、中国共产党党内滋长的“左”的急躁情绪,第三次是以()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

A、瞿秋白

B、李立三

C、王明

D、陈独秀

7、第三条道路主张的实质是()

A、走旧民主主义的道路

B、走新民主主义的道路

C、走封建主义的老路

D、走武装斗争的道路

8、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起到临时宪法作用的()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宣言》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最高纲领》

9、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是()

A、没收

B、改造

C、和平赎买

D、合作化

10、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是()

A、《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B、《论十大关系》

C、制定正确的八大政治路线

D、《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二、多选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答题表相应题号下面,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每小题2分,本大题共16分)

1、鸦片战争前夕中外近代中国社会矛盾中,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

A、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B、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

C、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D、地主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E、地主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

2、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包括()。

A、军事侵略

B、政治控制

C、文化渗透

D、经济掠夺

E、制度输出

3、对洋务运动的正确认识是()。

A、洋务运动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

B、客观上对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某些促进作用

C、是一场由清政府主导的现代化运动

D、培养了一批具有近代知识和技术的人才

E、有利于冲破传统思想的束缚

4、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主要围绕()展开。

A、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

B、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C、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D、要不要社会革命

E、要不要发动农民

5、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是()。

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

B、在民族工业中,工业资本所占的比重小,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所占的比重大

C、缺乏重工业的基础,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D、民族资本所经营的工业,规模狭小,经营分散,技术设备落后,劳动生产率低

E、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封建势力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6、在1921年至1949年时期,中国存在着三种主要的阶级政治力量,它们是()。

A、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

B、市民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

D、外国势力

E、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7、1948年秋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发动了三大战役,基本上摧毁了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三大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上海战役

E、济南战役

8、我国从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以来到改革开放前,取得了重大的显著成就,包括()。

A、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B、基本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和国民经济体系

C、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

D、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

E、祖国统一大业取得重大进展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

1、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变化。

2、试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

3、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地区政权革命道路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4、1956年至1978年间,中国共产党在独立地寻找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错误,如何正确认识这些错误?

华南农业大学期末考试试卷( A 卷)

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考试科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考试类型:开卷考试时间:60 分钟

学号姓名年级专业

第二部分

四、论述题(15分)

结合近代以后先进的中国人探索国家出路的历程,分析中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客观必然性。

五、材料分析题(35分)

(一)

材料(一):以下是鸦片战争前夕在广州进行的中外海上正当商品贸易情况:

材料(二):

1773年,英属印度政府实行了鸦片政策,强迫孟加拉省种植鸦片。“它严密地垄断了这种毒药的全部生产,借助大批官方侦探来监视一切:栽种罌粟,把罌粟交付指定地点,使罌粟的蒸晒和鸦片的调制适合于中国鸦片吸食者的口味,把鸦片装入为便于偷运而特制的箱子,以及把鸦片运往加尔各答,在那里,鸦片由政府标价拍卖,国家官吏把鸦片移交给投机商人,然后又转给走私商人,由他们运往中国。英国政府在每箱鸦片上所花的费用将近250卢比,而在加尔各答市场上的卖价是每箱1210到1600卢比。”——马克思《鸦片贸易史》

请对以上资料进行分析回答:

1、中外海上贸易主要是在中国和哪个国家之间进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3分)

2、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英国处于什么地位?原因是什么?(3分)

3、英国采取了什么办法来改变正当中英贸易的状况?为什么英国选择这种办法?(4分)

(二)

材料一:1931年8月22日蒋介石在南昌讲话说:“中国亡于帝国主义,我们还能当亡国奴,尚可苟延残喘;若亡于共产党,则纵肯为奴隶亦不可得。”

材料二:1937年8月14日《国民政府自卫宣言》声明:“中国今日郑重声明,中国之领土主权,已横受日本之侵略、‘国联盟约’、‘九国公约’、‘非战公约’,已为日本所破坏无余,……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付之。”

材料三:1941年日本东条英机在两院报告战况时说:“昭利十五年(1940年),重庆敌军之特色为作战非常消极,迄今未进行主力之反攻”。

材料四:1940年8月八路军总部的战役预备命令中指出:“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动,国内困难增加,……投降危险亦随之严重,我军应以积极的行动在华北战场上开展较大胜利的战争,创立显著的成绩,影响全国的抗战局势,兴奋抗战的军民,争取时局好转,这是目前严重的政治任务。”

请对以上资料进行分析回答

(1)通过阅读材料一、二、三,可看出蒋介石国民政府在抗日战争中不同时期的不同态度是什么? (4分)

(2)通过材料三、四,可看出中国抗日战争处在怎样的历史关头?日蒋政策的变化是什么?(4分)

(3)材料四说明了八路军在“华北战场”上什么“显著的成绩”?“怎样”影响了全国抗战的局势”?而在这一年后,国民党顽固派作了怎样有辱民族的耻辱事件?通过对比说明了什么 ?(6分)

3、

材料一:有人说过去搞社会主义改造,速度太快了。我看这个意见不能说一点道理也没有。比如农业合作社,一两年一个高潮,一种组织形式还没巩固呢,很快又变了。从初级合作社到普遍办高级社,就是如此。如果稳步前进,巩固一段时间再发展,就可能搞得更好些。1958年大跃进时,高级社还不巩固,又普遍搞人民公社,结果六十年代初不得不退回去。

材料二: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安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叫“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在私人和集体之间划分收入已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以上摘自《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

材料三: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合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可以肯定,只要生产发展了,低水平的集体化就会发展到高水平的集体化,集体经济不巩固的也会巩固起来。关键是发展生产力,要在这个方面为集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请对以上资料进行分析回答

1、根据材料一,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变革上有什么教训?(4分)

2、根据材料二,我国农村生产关系方面有怎样的变革?它是否意味着从所有制上否定了前者的成果?为什么?(5分)

3、根据材料三,评论农村政策的基本着眼点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A

3、D

4、D

5、D

6、C

7、A

8、C

9、C 10、B

二、多选题

1、AC

2、ABCD

3、ABDE

4、BCD

5、ABCDE

6、ACE

7、ABC 8、BCD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

1、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变化。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第一,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第二,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2、试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

答:一方面,它成立于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第二国际修正主义遭到破产之后。它所接受的,是没有被修正主义阉割的马克思主义的完整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是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列宁主义,是在斗争中同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划清了界限的科学社会主义。

另一方面,它是在半殖民地中国的工人运动的基础上产生的。中国工人阶级身受帝国主义者、本国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的三重压迫,具有坚强的革命性。在这个阶级中,不存在欧洲那种工人贵族阶层,没有社会改良主义的基础。而且在半殖民地的中国,工人阶级根本不可能进行和平的议会斗争,他们很少可能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抱有期望。

所以,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党,是一个区别于第二国际旧式社会改良党的新型工人阶级革命政党。

3、中国共产党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地区政权革命道路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1)国民党蜕变为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的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党。它在1927年建立了南京政权,并且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自己的统治。国民党实行一党专政和军事独裁统治,中华民族的危机进一步加深了。

(2)大革命失败后的艰难环境迫使中国共产党开展反对国民党统治的斗争。

(3)以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为代表的斗争尝试夺取中心城市,但都没有成功。党总结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走出了一条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的新道路。

4、1956年至1978年间,中国共产党在独立地寻找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错误,如何正确认识这些错误?

(1)中国共产党在犯严重错误的时候,其性质和宗旨没有改变,人民群众依然把它看作在自己根本利益的代表者,对它表示信任并寄予希望。

(2)中国共产党能够依靠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发现错误,抵制错误,纠正错误。

(3)还必须认识到,即使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犯了严重错误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各项事业仍然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

四、论述题(15分)

结合近代以后先进的中国人争取国家出路的探索历程,分析中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客观必然性。

1、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为了使中国在世界上站起来,为了使中国人民过上幸福富裕的生活,就必须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必须改变中国经济技术落后的面貌,实现民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2、鸦片战争后,以洋务派为代表的地主阶级部分成员,试图通过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和其他近代生产技术,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最终失败了。但洋务运动为先进中国人探索国家出路产生了某些积极作用。

3、太平天国揭开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序幕,但是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的辛亥革命是

一场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但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虽然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却没有能够改变封建主义和军阀官僚政治的统治基础,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中国人民仍然没有摆脱被奴役和受压迫的命运。

4、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成为中国革命新的、坚强的领导力量。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打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中国人民完成了第一项历史任务。

5、随着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完成和国民经济的恢复,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以完成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任务成为党和国家要解决的突出问题。进行经济建设,首先要把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国,实现国家的工业化。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道路在中国走不通,要快速实现工业化的任务,必须走社会主义的道路。在党的人民的努力下,经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我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为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实现富强、富裕的民族理想奠定了基础,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五、材料分析题

1、中外海上贸易主要是在中国和哪个国家之间进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

中外海上贸易主要是中英贸易。这是因为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决定的,英国是最早和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贸易的冲动最为强烈,能力也最强。

2、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英国处于什么地位?原因是什么?

在正当贸易中,英国处于入超的不利地位。原因是,以茶、丝为主的中国商品,以物廉价美著称于国际市场,英国商人经营中国水平有大利可图,不断加大对中国商品的购买量。而英国商人找不到可以大量向中国倾销的商品。

3、英国采取了什么办法来改变正当的中英贸易状况?为什么?

英国采用了鸦片贸易的方式。(1)正当贸易中英国处于入超的不利地位,而正当贸易无法改变与中国的贸易局面。(2)鸦片贸易有极高的利润。

回答:

(1)通过阅读材料一、二、三,可看出蒋介石国民政府在抗日战争中不同时期的不同的什么态度?为什么?(6分)

(2)通过材料三、四,可看出中国抗日战争处在怎样的历史关头?日蒋政策的变化是什么?(4分)

(3)材料四说明了八路军在“华北战场”上什么“显著的成绩”?“怎样”影响了全国抗战的局势”?而在这后一年后,国民党顽固派作了怎样有辱民族的耻辱事件?通过对比说明了什么 ?(4分)

[[答案要点]

(1)材料1可以看出蒋介石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奉行卖国投降的路线,鼓吹“亡国论”目的是为了消灭共产党和红军。材料2可以看出蒋介石在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从“亡国论”转向抗日的积极态度,其原因是内受“西安事变”的敦促,外受英美帝国主义的左右。材料3可看出蒋介石从“片面抗战”转向消极抗战,其原因是蒋介石受日本诱降政策的影响。

(2)相持阶段的艰难年代。日本集中主要兵力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对国民党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立了“溶共、限共、反共”的反动方针。

(3)百团大战。大大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皖南事变”,说明了国民党为消灭共产党而出卖民族利益,共产党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台柱子。

3、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农村生产关系中的什么教训?

(2)材料二所属的是我国农村生产关系方面怎样的变革?它是否意味着从所有制上否定了前者的成果?为什么?

(3)材料三评论农村政策的基本着眼点是什么?为什么?

(1)忽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片面追求生产关系的高水平、高速度。

(2)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在所有制上否定前者的成果,因为是在保证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前提下,调整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环节。

(3)基本着眼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变革生产关系要以能否发展生产力为准,采取稳妥的方针。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考试试题一(这套题整理的不错)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120分) 1.1936年10\ 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于(D ) A.陕北保安地区 B.陕北洛川地区 C.陕北瓦窑堡地区 D.甘肃会宁、静宁地区 2. ( C) A.毛泽东朱德、周恩来 B.毛泽东、朱德、王稼祥 C.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 D.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 3.中华民族进入全民族抗战是在(D ) A.九一八事变后 B.一二八事变后 C.华北事变后 D.卢沟桥事变后 4.1935年12 是(B ) A.遵义会议 B.瓦窑堡会议 C.洛川会议 D.晋绥干部会议 5. 胜利的战役是(A ) A.台儿庄战役 B.桂南战役 C.枣宜战役 D.中条山战役 6. 的阶段是( B)

A.战略防御阶段 B.战略相持阶段 C.战略反攻阶段 D.战略决战阶段 7.1945年4 表是(C ) A.周恩来 B.刘少奇 C.董必武 D.王若飞 8. 表会谈纪要》的时间是( C) A.1945年8月 B.1945年9月 C.1945年10月 D.1945年11月 9.1947年10月10(C ) A.和平、民主、团结 B.向北发展、向南防御 B.C. D.将革命进行到底 10.1949年6 著作是(D ) A.《新民主主义论》 B.《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C.《论联合政府》 D.《论人民民主专政》 11.1898 (C ) A.李鸿章 B.左宗棠 C.张之洞 D.刘坤一 12.

(A ) A.《时务报》 B.《国闻报》 C.《湘报》 D.《万国公报》 13.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B) A.兴中会 B.中国同盟会 C.中华革命党 D.中国国民党 14. 是(D ) A.湖南 B.湖北 C.广东 D.四川 15.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D ) A.《中华民国宪法》 B.《钦定宪法大纲》 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6.1913年领导革命党人发动了( A) A.二次革命 B.护国战争 C.护法战争 D.北伐战争 17.1930年成立的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又称第三党) 主要领导人是(D ) A.梁漱溟 B.黄炎培 D.张君劢 D.邓演达

中国近代史复习题目及答案

中国近代史复习题目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美国迫使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B。《虎门条约》 C。《望厦条约》D。《黄埔条约》 2.随着近代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主阶级本身也发生了某些变化,出现了 A。官僚买办资本家B。农民阶级 C。民族资本家D。官僚地主和城居地主 3.在粉碎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斗争中发挥了重大的历史作用的事件是 A。义和团运动B。戊戌维新 C。太平天国运动D。辛亥革命 4.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争夺和瓜分的图谋达到高潮是在 A。鸦片战争B。中法战争 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 5.戊戌维新前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这场论战,实质上是 A。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B。守旧派与洋务派之间的一次论战 C。保皇派与革命派的一次论战 D。帝党与后党的权力之争 6.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是在 A。洋务运动B。戊戌维新 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 7.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大主义,其中民权主义(创立民国)即

A。民族革命B。政治革命 C。社会革命D。资产阶级革命 8.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 B。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 C。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D。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广大的农民群众 9.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 A。新文化运动B。“二十一条” C。俄国十月革命D。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10.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纲领是在 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D。中共四大 11.中共三大正式决定 A。不准与其它党派建立任何联系 B。联合全国一切革命党派,联合资产阶级民主派,组织民主的联合战线 C。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 D。中国共产党集体加入国民党 12.王明等人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对中国革命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危害,其最大的恶果是A。使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遭到失败,不得不实行长征 B。使红军和根据地损失了90% C。国民党统治区党的力量几乎损失了100% D。导致了国民革命的失败 13.1935年12月,中央政治局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会议系统地解决了党的

中国近代史试题(含答案)

中国近代史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列强的炮声惊醒了古老中华帝国的美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这里“列强的炮声”指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下列图片中的历史人物在近代反侵略斗争中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其中收复新疆的是( ) 3.列强对近代中国发动多次侵略战争,其中19世纪九十年代与19世纪四十年代的战争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 ) A.列强获得了对华资本输出的特权 B.侵犯到中国渤海地区 C.允许列强在华设立使馆界 D.割占中国的领土面积扩大 4.在近代中国,有这样一批机器工业:企业实行雇佣制,经费由政府拨给,产品分配给军队。下列企业中属于这批工业的有( ) A.福州船政局 B.轮船招商局 C.滦州煤矿公司 D.沈阳飞机制造厂 5.19世纪末,随着民族危机加重,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掀起了

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有关这场变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光绪帝颁布诏书标志着变革的开始 B.在变革中建立了近代中国第一所体制完备的高等学府 C.此次变革得到湖南巡抚陈宝箴的支持 D.这是一场以光绪帝为首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6.在一次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搜集了某一时期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人的资料和文章。你认为这一学习活动的主题应是( ) A.“自强”“求富” B.“实业救国” C.“三民主义” D.“民主”和“科学” 7.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不同阶层、不同派别的力量进行了不同尝试。下列内容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蔡元培倡导学术上“兼容并包”②公车上书③兴中会成立④北洋海军的建立 A.②③①④ B.④③②① C.①④③② D.③②④①8.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成为近代中国新思潮的主流始于( ) A.新文化运动前期 B.十月革命爆发后 C.五四运动后 D.中国共产党成立后 9.1924年5月,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说:“要从今天起,重新做革命的基础,另外成立一种理想上的革命军。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两年后,该校师生

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及答案分享

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及答案分享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 )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B.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C.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矛盾D.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 2.中国封建社会产生过诸多“盛世”,出现在清代的是(D )A.文景之治B.贞观之治C.开元之治 D.康乾盛世 3.将中国领土台湾割让给日本的不平等条约是(C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瑗珲条约》 4.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 B)A.政治控制B.军事侵略C.经济掠夺D.文化渗透 5.1839年组织编写成《四洲志》,向中国人介绍西方情况的是(A )A.林则徐B.魏源C.马建忠D.郑观应 6.19世纪末,在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C )A.俄国 B.日本 C.美国 D.德国 7.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爆发的时间是(A )A.1851年B.1853年C.1856年D.1864年 8.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是(C )A.永安建制B.北伐失利C.天京事变D.洪秀全病逝 9.最早对兴办洋务的指导思想作出完整表述的人是(A )A.冯桂芬B.马建忠C.王韬D.郑观应 10.洋务运动时期最早创办的翻译学堂是(A )A.同文馆B.广方言馆C.译书局D.译书馆 11.1898年发表《劝学篇》一文,对抗维新变法的洋务派官僚是(C )A.李鸿章B.左宗棠C.张之洞D.刘坤一 12.戊戌维新时期,维新派在上海创办的影响较大的报刊是(A )A.《时务报》B.《国闻报》 C.《湘报》 D.《万国公报》 13.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B)A.兴中会B.中国同盟会C.中华革命党D.中国国民党 14.武昌起义前夕,在保路运动中规模最大、斗争最激烈的省份是(D )A.湖南B.湖北C.广东 D.四川 15.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D )A.《中华民国宪法》B.《钦定宪法大纲》C.《中华民国约法》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6.为反对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和“善后大借款”,孙中山在1913年领导革命党人发动了( A)A.二次革命B.护国战争C.护法战争D.北伐战争 17.1930年成立的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又称第三党),其主要领导人是(D )A.梁漱溟 B.黄炎培 C.张君劢 D.邓演达 18.1930年1月,毛泽东进一步从理论上阐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文章是(B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C.《井冈山的斗争》D.《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19.1928年l2月,毛泽东主持制定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是(A )A.《井冈山土地法》B.《兴国土地法》C.《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D.《中国土地法大纲》20.国民党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性质是(B )A.私人垄断资本主义B.封建的买办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C.私人资本主义 D.国家资本主义

近代史纲要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作业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彻底放弃抵抗外国侵略者的事件是() A .《南京条约》的签订 B .《天津条约》的签订 C .《北京条约》的签订 D .《辛丑条约》的签订 2 .清末“预备立宪”的根本目的在于() A .仿效欧美政体 B .发展资本主义 C .延续反动统治 D .缓和阶级矛盾 3.1903年6月,()在上海《苏报》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批驳康有为所谓“中国之可立宪,不可革命”的谬论 A.陈天华 B.邹容 C.章炳麟 D.梁启超 4.1903年邹容写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宣传革命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思想的着作 A.《猛回头》 B.《警世钟》 C.《革命军》 D.《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5.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是( ) A.强学会 B.兴中会 C.同盟会 D.国民党 6. 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的主张是(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7.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概括为() A.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C.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8.武昌起义前同盟会领导的影响最大的武装起义是( )

A.浙皖起义 B.萍浏醴起义 C.镇南关起义 D.黄花岗起义 9.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 A.《钦定宪法大纲》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约法》 D.《试训政纲领》 10.南京临时政府中占领导和主体地位的派别是() A .资产阶级维新派 B .资产阶级保皇派 C .资产阶级立宪派 D .资产阶级革命派 11. 辛亥革命取得的最大成就是() A.推翻了封建帝制 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权利 D.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势力 12.清帝被迫退位,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于覆灭的时间是()。 A、1911年10月10日 B、1912年1月1日 C、1912年2月12日 D、1912年4月1日 13.中国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指()。 A、辛亥革命 B、国民革命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14.1915年,()在云南率先举起反袁护国的旗帜,发动护国战争 A.黄兴 B.段祺瑞 C.蔡锷 D.孙中山 15.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展护国运动的主要原因是 ( ) A.袁世凯指使刺杀宋教仁 B.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C.袁世凯解散国会 D.袁世凯复辟帝制 16.袁世凯为复辟帝制不惜出卖主权,与日本签订了卖国的() A.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 B.承认外蒙自治

中国近代史纲要题库试题及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题库 说明:为使学生复习方便,期末考试规范,本题库基本以章为单位设定一个代码,其中将上编综述与第一章合并,代码为A,计22题;第二章代码为B,计12题;第三章代码为C,计13题;中编综述与第四章合并,代码为D,计15题;第五章代码为E,计14题;第六章代码为F,计15题;第七章代码为G,计15题;下编综述与第八章合并,代码为H,计18题。第九章、第十章因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内容重叠,故略。总计124 题。 A.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1、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入侵 2、中国封建势力的压迫 A.2、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两个根本性变化 1、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 2、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A.3、在近代,中国没有完全变成殖民地的原因是什么 1.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统一的大国2、中国人民的反抗3、帝国主义列强间争夺中国的矛盾无法协调 A.4、近代中国工人阶级的来源有哪些 1、城市贫民 2、手工业者 3、破产农民 A.5、中国工人阶级的优点有哪些 1、革命性最强 2、组织纪律性强 3、集中、团结 4、与广大农民有天然联系 A.6、中国资产阶级包括哪几部分 1、官僚资产阶级 2、民族资产阶级 A.7、简述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政治上的两面性 1、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有矛盾、斗争的一面 2、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

义有依赖、妥协的一面 A.8、在近代中国社会的诸矛盾中,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A.9、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历史任务是什么 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2、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 A.10、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1、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入半殖民地的地位 2、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从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转变为半封建社会 3、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鸦片战争后资本—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另一个主要矛盾 A.11、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1、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 2、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A.1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1、鸦片战争后,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中国的社会性质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半殖民地,是指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使中国沦为表面上独立、实际上受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的半殖民地国家 3、半封建是指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中国由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变成有一定资本主义成分的半封建社会。 A.1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近代中国人民始终面临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2、在两大历史任务中,首先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才能使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成为可能 3、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历史任务是互相联系的。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与必然要求 A.14、近代中国,列强对华军事侵略采取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1、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 2、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 3、勒索赔款,抢夺财富 A.15、近代中国,列强对华政治控制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1、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2、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3、扶植、收买代理人 A.16、近代中国,列强对华经济掠夺的主要手段是什么 1、控制中国通商口岸 2、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3、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 4、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A.17、近代中国,列强对华文化渗透主要表现是什么

推荐-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及答案

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 ) 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C.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矛盾 D.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 2.中国封建社会产生过诸多“盛世”,出现在清代的是(D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之治 D.康乾盛世 3.将中国领土台湾割让给日本的不平等条约是(C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瑗珲条约》 4.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 B) A.政治控制 B.军事侵略 C.经济掠夺 D.文化渗透 5.1839年组织编写成《四洲志》,向中国人介绍西方情况的是(A ) A.林则徐 B.魏源 C.马建忠 D.郑观应

6.19世纪末,在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C ) A.俄国 B.日本 C.美国 D.德国 7.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爆发的时间是(A ) A.1851年 B.1853年 C.1856年 D.1864年 8.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是(C ) A.永安建制 B.北伐失利 C.天京事变 D.洪秀全病逝 9.最早对兴办洋务的指导思想作出完整表述的人是(A ) A.冯桂芬 B.马建忠 C.王韬 D.郑观应 10.洋务运动时期最早创办的翻译学堂是(A ) A.同文馆 B.广方言馆 C.译书局 D.译书馆 11.1898年发表《劝学篇》一文,对抗维新变法的洋务派官僚是(C )

近代史纲要期末复习题简答题及答案

中国近代史纲要大题 一、对中国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的运动和发起阶级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农民阶级,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维新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 // 太平天国爆发原因 (1)根本原因:清政府的腐败和搜刮,导致国内阶级矛盾激化。 (2)重要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加剧了中国国内的社会矛盾。 (3)直接原因:连年发生的自然灾难。 (4)主观原因:西方基督教思想的影响,创立拜上帝教组织的推动。 二、太平天国制度建设的两大方案及评价 《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 (一)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二)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体现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三)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它所描绘的理想天国,仍然是闭塞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同时又是一个没有商品交换的和绝对平均的社会,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四)没能付诸实施。 《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发展方案。 (一)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二)限于当时历史条件,没能付诸实施。 三、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 (一)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二)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三)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四)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五)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四、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失败原因:主观原因:农民阶级自身的历史局限性,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首先,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其次,拜上帝教教义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斗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再次,未能正确地对待儒学。最后,对于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缺乏理性的认识。 客观原因:敌人(本国封建势力与外国侵略者)的力量强大。 教训:天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 兴办洋务事业之目的 1.压内——镇压农民起义 2.防外——加强海防、边防 3.固体——发展本集团的政、经、军实力 五、洋务事业的主要方面 (一)兴办近代企业;(二)建立新式海陆军;(三)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六、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一)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二)开始了中国的近代教育,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使人们开阔了眼界;(三)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开始变化,工商业者的地位上升。

近代史练习题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共62题) 1.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是( A )。 2 A南昌起义 B八七会议 C秋收起义 D广州起义 2.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其主要精力是放在( B )。 1 A发展党的组织 B发动工人运动 C解决农民问题 D开展军事斗争 3.中国共产党开创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B )。 1 A晋察冀根据地 B井冈山根据地 C湘鄂西根据地 D鄂豫皖根据地 4.最早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在( D )。 1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八七会议 D三湾改编 5.与中共一大相比较,中共二大最重要的贡献是确立了 ( B)。 1 A以工人运动为中心的任务 B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 C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D为共产主义奋斗的目标 6.与孙中山领导的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相比,北伐战争的一个显著特点是 (B)。 1 A依靠“新军”反对北洋军阀 B依靠革命武装反对北洋军阀 C依靠会党反对北洋军阀 D依靠地方军阀反对北洋军阀 7.1928年蒋介石在南京建立政权,其性质是(D)。 1 A地主阶级政权B官僚资产阶级政权C资产阶级政权D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政权 8.中国共产党一向认为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 B )。 1 A党的问题 B农民问题 C工人问题 D民族资产阶级问题 9.1931年11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其政权 性质是( D )。 1 A资产阶级专政 B各革命阶级(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联合专政 C抗日民主专政 D工农民主专政 10.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 D )。 1 A议会斗争 B群众斗争 C地下斗争 D武装斗争 11.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主要特征是( B )。 1 A经验主义 B教条主义 C主观主义 D宗派主义 12.结束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的重要会议是( B )。 1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瓦窑堡会议 D中共七大 13.“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幕云愁,霹雳一声暴动”(毛泽东1927年一首词),这首词赞颂的是( C )。 1 A上海工人起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广州起义 14.三大主力红军会师的地点是( B )。 2 A吴起镇 B会宁 C懋功 D甘孜 15.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内最早提出反对教条主义的任务的领导人是( A )。1 A毛泽东 B刘少奇 C周恩来 D张闻天 16.毛泽东第一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是在( B )。 4 A《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B《论新阶段》 C《反对本本主义》 D《新民主主义论》 17.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性质、前途等问题逐一进行详细阐述的著作是

近代史试题库最终版

试题库——上编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的特点是( D ) A.族权制 B.市民社会制 C.领主制 D.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宗法等级制 2.在近代中国,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前提是( C ) A.进行实业救国 B.实行资本主义 C.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D.进行西方式的工业革命 3.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其对中国的影响不包括( D )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B.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逐步传入中国 C.英国对华输出商品激增 D.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瓦解 4.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 A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中国最早的一批产业工人产生在( B ) A.洋务企业中 B.外国资本经营的近代工商企业中 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中 D.私人小作坊中6.近代中国社会中最革命的阶级是( A )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7.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最主要的矛盾是( C )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C.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8.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其主要特征是( A ) A.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B.以家族为单位的集体经济 C.以机器为生产工具的工场经济 D.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商业资本主义经济 9.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支柱是(A ) A.封建势力 B.资产阶级势力 C.宗教势力 D.地方实力派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是( ABCD ) A.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B.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C.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D.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2.中国无产阶级的特点是( ABC ) A.革命性最强 B.相对集中 C.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 D.同先进的生产力相联系 3.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C ) A.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B.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 C.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 D.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 4.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始终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是( BD ) A.发展生产力 B.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C.改进生产关系 D.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5.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的根本性变化是(AC ) A.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 B. 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殖民地的中国 C.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D.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 三、思考题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①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②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步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点? ①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最主要的是前者。 ②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 ③基本特征:资本主义侵略势力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中国的封建势力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封建所有制仍然广泛存在,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民族资本主义很弱小,且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有或多或少的联系;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极不平衡,地方割据使中国处于不统一状态;受三座大山压迫,中国人民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考试试卷八剖析

(答案全部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近代中国社会性质是() A. 前期是封建社会后期是半殖民地 B. 殖民地社会 C.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 资本主义社会 2.清政府彻底沦为帝国主义附庸成为其利益代理工具的标志是() A.洋务运动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设立 3.洋务运动的目的是() A.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B.增强本国的实力 C.购买和制造洋枪、洋炮镇压农民起义 D.发展资本主义 4.新文化运动期间,在中国大地上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 A.李大钊 B.陈独秀 C.鲁迅 D.毛泽东 5.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提出的著名科学论断是 ( ) A.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B.没有文化的军队是一支愚蠢的军队 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D.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6.挽救了党和红军,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会议是()A.八七会议 B.中共七大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7.中国共产党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总方针的会议是() A. 洛川会议 B. 瓦窑堡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8.大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A.都有共同的政治纲领 B.均采取党内合作方式 C.皆有各阶层广泛参加 D.全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 9.1956年党的“八大”指出今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B.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C.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D.生产力与上层建筑还不适应之间的矛盾 10.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 ( ) A.中共十一大宣告“文化大革命”结束 B.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C.科学地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 二、辨析题(对命题做判断,并说明理由,共2题,每题5分,共10分)1.资本主义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2.新文化运动具有新民主主义的革命性质。

近代史练习题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共62题) 1.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派初步形成的事件是( A ) 1 A兴中会成立 B 1895年广州起义 C三民主义的提出 D华兴会的成立 2.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的是( D )1 A兴中会 B华兴会 C光复会 D同盟会 3.清末“新政”未能挽救清朝灭亡命运的根本原因是( D) 2 A“新政”只是骗局,从来没有真正实行 B清政府借“新政”之名增加税收,引起人民反抗 C列强反对中国实行“新政”,制造障碍 D“新政”不能解决当时的各种社会矛盾 4.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A ) 1 A 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5.清政府的“预备立宪”之所以是一场骗局,主要是因为 (D) 1 A借“预备”之名拖延立宪 B载沣任摄政王总揽大权 C不能满足立宪派的要求 D极力维护君主专制权力 6.武昌起义成功后,建立的政权是( A ) 1 A湖北军政府 B湖北咨议局 C中华民国政府 D南京临时政府 7.三民主义的核心是( B ) 1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创立民国 8.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D ) 1 A帝国主义的破坏 B南京临时政府的涣散和软弱 C袁世凯的政治欺骗和军事压力 D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9.武昌起义爆发后,控制大部分地方政权的是( D ) 1 A革命党人 B北洋军阀和旧官僚 C袁世凯的亲信 D立宪派和旧官僚 10.使孙中山对军阀势力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并得出“南与北如一丘之貉”的结论是在( D )事件之后。 1 A二次革命 B护国战争 C反张勋复辟 D护法运动 11.下列条约中,涉及即割地又赔款的是( B )。 1 ①《南京条约》②《北京条约》③《马关条约》④《辛丑条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次革命(A ) 1 A推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C给予了人民充分的民主和自由权利 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13在20世纪初出现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中,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因为它( D ) 1 A成立时间早 B实现了革命团体的大联合 C使资产阶级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 D有明确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和组织

中国近代史题库

中国近代史题库 36. 1931年春,毛泽东总结土地革命的经验,制定了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即(),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A、依靠贫农,联合雇农、中农,限制富农 B、依靠贫农,联合雇农、中农,消灭富农 C、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 D、依靠贫农、雇农,限制中农,消灭富农 答案:C 37. 从1930年到1933年,在毛泽东和朱德、周恩来的领导下,中央苏区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围剿”。 A、三次 B、四次 C、五次 D、六次 答案:B 38. 在左倾错误的影响下,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央红军于()开始长征。 A、1934年10月 B、1934年5月 C、1934年1月 D、1933年10月 答案:A 39. 红军主力长征后,留下来的一部分红军和游击队在()的领导下,独立坚持了三年之久的游击战争。 A、陈毅、贺龙 B、贺龙、项英 C、项英、陈毅 D、叶挺、贺龙 答案:C 40. ()是中央红军长征中最壮烈的一战,此战后,红军人数从长征出发时的8.6万余人锐减至3万余人。 A、湘江战役 B、乌江之战 C、飞夺泸定桥 D、四渡赤水 答案:A 41. 1935年1月,在红军长征途中,中央政治局召开了扩大会议,即(),结束了党内“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A、八七会议B、遵义会议C、通道会议D、两河口会议 答案:B 42. 1935年,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和领导下,针对日本制造的华北事变,北平学生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示威游行活动,这就是著名的()。 A、一二一运动B、五四运动 C、一二九运动D、五二〇运动 答案:C 43. 红军主力长征至大凉山彝族地区时,红军总参谋长()同彝族果基部落首领歃血为盟,实现了民族团结,使红军顺利地通过这个地区。 A、徐向前 B、刘伯承 C、叶剑英 D、林彪 答案:B 44. 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了著名的八一宣言,提出了()的口号。

近代史复习题 第三章(含答案)

第三章辛亥革命和封建帝制的终结 一、单项选择题 1.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派初步形成的事件是() A兴中会成立 B 1895年广州起义 C三民主义的提出 D华兴会的成立 2.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的是()A兴中会 B华兴会 C光复会 D同盟会 3.清末“新政”未能挽救清朝灭亡命运的根本原因是 A“新政”只是骗局,从来没有真正实行 B清政府借“新政”之名增加税收,引起人民反抗 C列强反对中国实行“新政”,制造障碍 D“新政”不能解决当时的各种社会矛盾 4.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A 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5.清政府的“预备立宪”之所以是一场骗局,主要是因为 A借“预备”之名拖延立宪 B载沣任摄政王总揽大权 C不能满足立宪派的要求 D极力维护君主专制权力 6.武昌起义成功后,建立的政权是( ) A湖北军政府 B湖北咨议局 C中华民国政府 D南京临时政府 7.三民主义的核心是(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创立民国 8.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帝国主义的破坏 B南京临时政府的涣散和软弱 C袁世凯的政治欺骗和军事压力 D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9.武昌起义爆发后,控制大部分地方政权的是() A革命党人 B北洋军阀和旧官僚 C袁世凯的亲信 D立宪派和旧官僚 10.使孙中山对军阀势力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并得出“南与北如一丘之貉”的结论是在()事件之后 A二次革命 B护国战争 C反张勋复辟 D护法运动 11.下列条约中,涉及即割地又赔款的是() ①《南京条约》②《北京条约》③《马关条约》④《辛丑条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次革命() A推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C给予了人民充分的民主和自由权利 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13在20世纪初出现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中,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因为它() A成立时间早 B实现了革命团体的大联合 C使资产阶级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 D有明确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和组织

中国近代史纲要题库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测题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 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B ) A.《中英北京条约》 B.《中英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 B ) A.经济侵略 B.军事侵略 C.文化侵略 D.政治侵略 3.中国近代史上割去台湾全岛的不平等条约是( A ) A.《马关条约》 B.《天津条约》 C.《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4.外国在中国开设的第一家银行是( A ) A.英国丽如银行 B.英国汇丰银行 C. 德国德华银行 D.美国花旗银行 5.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战争是( A ) A.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B.太平天国农民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6.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 A ) A.林则徐 B.孙中山 C.魏源 D.马建忠 7.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著作是( A )

A.《海国图志》 B.《盛世危言》 C.《筹海篇》 D. 《夷情备采》 8.1895年,严复就写了《救亡决论》一文,响亮地喊出了( A ) A.“救亡”的口号 B.实行君主共和 C. 振兴中华 D.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9.标志着中国近代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是( D ) A.《北京条约》 B.《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0.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方式,主要是( A ) A.商品倾销与资本输出 B.军事侵略与资本输出

C.政治控制与资本输出 D.商品倾销与政治控制 二、多项选择 11. 帝国主义列强通过侵略战争和进行武力威胁等,达到了( ABCD ) A.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B.强占中国租界 C.强租中国港湾 D.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 E. “西方文明传播者” 12. 为了统治中国,帝国主义列强在政治上采取的主要方式是( ABCD ) A.镇压中国人民反抗 B.操纵中国的内政 C.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D. 操纵中国的外交 E.操纵中国的军事 13. 外国资产阶级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洋行,带垄断性地经营进出口贸易。到19世纪90年代,这一类洋行已达500多家。其中规模较大的有( ABCDE )

中国近代史试题及答案

一、简答题(9`36) 1、简述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 主要原因: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维新派自身的阶级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具体表现在:(1)不敢否定封建主义。(2)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一直幻想西方列强帮助自己变法维新。(3)脱离人民群众。维新派的活动范围很有限,基本上局限于一些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没有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而且害怕人民群众。 2、简述孙中山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并评价 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即进行民族革命,推翻以满洲贵族为首的清政府,解除国内民族压迫。 民权主义,是指“创立民国”,即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主义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族共和国,这是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 民生主义,是指“平均地权”,即进行社会革命,其核心是解决土地问题。主要是用以反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资本主义的土地国有制。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中国旧式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表达了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革命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和民主权利的迫切愿望,因而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战斗旗帜,成为动员和鼓舞广大群众起来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有力的思想武器。 但是,三民主义并不是一个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纲领。它主张民族主义,但却不敢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它主张民权主义,但又不敢依赖广大的工农群众;它主张民生主义,却又缺乏使农民获得土地的内容。同盟会纲领中的这些弱点,反映了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简述井冈山革命道路的探索过程及主要成就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开辟中国第一个农村根据地 1928年4月朱德率领南昌起义部队上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建立红四军 所以毛泽东和朱德共同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中,毛泽东发表了《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理论文章,说明了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全面阐述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及一系列具体方针和政策从而为革命道路的探索迈出了第一步。在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及反对国民党反动派“围剿”中,毛泽东又进一步完善了这一正确路线,从而形成了以农村包围城市,在农村建立根据地,待条件成熟时再夺取全国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以后,毛泽东在理论和实践上进一步完善了这一思想,从此,中国革命就在这一理论的指引下,取得了民主革命的最后胜利。 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是中共党史和中国革命史上的重大事件.毛泽东亲自组织和领导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随后向井冈山进军,建立中国农村第一个革命根据地,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之途,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1.第一次公开打出了中国共产党的旗帜 国民党背叛革命后,中国共产党并没有立即抛弃国民党的旗帜,而主张“组织工农暴动于革命的左派国民党旗帜之下”。这突出地体现在南昌起义中。但到了秋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一章精心总结

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 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两千多年的起止期:公元前5世纪的战国时代到1840年的鸦片战争。 (一)、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核心是宗族家长制 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二)、乾隆后期,清王朝由强盛转向衰落,主要表现在 政治上:中央集权强化,官制废弛,官僚整体化腐败腐化 经济上:土地兼并严重,地租高利贷加重,无地少地农民增加,农民生活困苦不堪 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八旗军、绿营军腐化无战斗力 思想文化上:带着满族异族统治的味道,大兴文字狱,压制异端,万马齐暗 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几乎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 二、鸦片战争前的世界 (一)、西方资本主义的确立 1640年,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世界进入了资本主义时代 1776年,美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1789年,法国也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冶 资本主义制度比封建制度优越,最大的事情就是在这个制度下发生了工业革命。高效率的大机器生产取代了原来低效率的手工工场生产。(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纺织业上) (二)、分析资本主义与扩张的必然联系。资本主义商品生产需要原料与产品市场,原始积累时期主要靠掠夺土地、不平等贸易、奴隶贩卖等手段,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后,则靠殖民主义的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侵略方式把一些国家变为资本主义市场的一部分。中国成为其扩张对象的命运已在所难免,战争不可避免。 第二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 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军事侵略(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1840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清政府先后与英国签订了:中英《江宁条约》(即南京条约》)、《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 与美国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 与法国签订了中法《黄埔条约》 与俄国签订了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 1856年英法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58年清政府分别与英、法、美、俄签订了《天津条约》1860年与英法两国签订了《北京条约》 与俄国先后签订了中俄《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1844年中法战争爆发,签订了《中法新约》 1894年日本发动中日甲午战争,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签订《辛丑条约》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在战争中屠杀中国人民。 1894年11月日军占领旅顺,屠杀中国居民约2万人,制造了旅顺大屠杀惨案 1900年俄国入侵中国东北,在江东六十国屯将数千中国居民赶入黑龙江中淹死,制造了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对圆明园进行了连续12天的抢劫、放火烧毁了这座“万园之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