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定理、证明》精品教案

《命题、定理、证明》精品教案
《命题、定理、证明》精品教案

《命题、定理、证明》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命题、定理、证明的概念,能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2.会判断命题的真假,能写出简单的推理过程.

重点:

命题的概念和区分命题的题设与结论.

难点:

表述推理过程.

教学流程:

一、情境引入

问题:下列语句在表述形式上,哪些是对事情作了判断?哪些没有?

1.对顶角相等;

2.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4.a、b两条直线平行吗?

5.温柔的小莉;

6.玫瑰花是动物;

7.若a2=4,求a的值;

8.若a2=b2,则a=b.

答案:有,没有,有,没有,没有,有,没有,有,

概念:像这样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

练习1:

判断下列语句是不是命题?

(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请画出两条互相平行的直线;()

(3)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4)如果两个角的和是90o,那么这两个角互余.()

答案:是,不是,不是,是

追问:你能举出一些命题的例子吗?

二、探究1

观察下面命题:

(1)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2)如果两个角的和是90o,那么这两个角互余;

问题1:命题是由几部分组成的?

命题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

题设是已知事项,

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

数学命题表达:

“如果……那么……”的形式

问题2:说一说下面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1)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2)如果两个角的和是90o,那么这两个角互余;

练习2:

请将下列命题改为:“如果……那么……”的形式:

(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2)对顶角相等.

答:(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两个角是同旁内角,那么这两个角互补;

(2)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三、探究2

情境回顾:

下列语句在表述形式上,哪些是对事情作了判断?哪些没有?

1.对顶角相等;(有)

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有)

6.玫瑰花是动物;(有)

8.若a2=b2,则a=b.(有)

概念:像这样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

问题:下面的命题,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

1.对顶角相等;

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6.玫瑰花是动物;

8.若a2=b2,则a=b.

答案:√,√,×,×

真命题: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叫做真命题.

假命题:如果题设成立时,不能保证结论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叫做假命题.

追问:你能再举出真命题和假命题的例子吗?

练习3:

判断下列命题哪些是真命题?哪些是假命题?

(1)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那么也垂直于另一条;

(2)如果两个角互补,那么它们是邻补角;

(3)如果|a|=|b|,那么a=b;

(4)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5)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答:真命题,假命题,假命题,真命题,真命题

四、探究3

真命题:

(1)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两条平行

线中的一条,那么也垂直于另一条;

(4)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5)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定理:上面命题正确性是经过推理证实的,这样得到的真命题叫做定理.

※定理也可以作为继续推理的依据.

追问:你能说几个学习过的定理吗?

五、探究4

例: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那么它也垂直于另一条.

问题:这是一个真命题,你说一说理由吗?

已知:b∥c,a⊥b.

求证:a⊥c.

证明:∵a⊥b(已知),

又∵b∥c(已知),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1=90o(等量代换).

∴∠1=90o(垂直的定义).

∴a⊥c(垂直的定义).

证明:一个命题的正确性需要经过推理,才能作出判断,这个推理过程叫做证明.

注意: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也可举出一个例子(反例),它符合命题的题设,但不满足结论就可以了.

举反例说明:“相等的角是对顶角”是假命题

解:如图所示,

OC是∠AOB的平分线

∴∠1=∠2

但∠1和∠2不是对顶角

∴“相等的角是对顶角”是假命题

练习4:

命题:“同位角相等”是真命题吗?如果是,请说明理由;如果不是,请用反例说明.

答:假命题,理由如下

如图所示,

∵∠1、∠2是直线a、b被直线c所截形成的同位角

且∠1≠∠2

∴“同位角相等”是假命题

六、应用提高

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推理的依据.

已知:如图所示,∠1=∠2,∠3=∠4,

求证:EG∥FH.

证明:∵∠1=∠2(已知)

∠AEF=∠1 (对顶角相等);

∴∠AEF=∠2 (等量代换).

∴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BEF=∠CFE(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4(已知);

∴∠BEF-∠4=∠CFE-∠3.

即∠GEF=∠HFE(等式性质).

∴EG∥FH(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七、体验收获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1.什么叫做命题?命题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

2.举例说明什么是真命题,什么是假命题.如何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

3.谈一谈你对证明的理解.

八、达标测评

1.判断下列语句是不是命题?如果是命题,请判断其真假.

(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答:是命题,真命题

(2)请画出两条互相平行的直线;

答:不是命题

(3)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答:不是命题

(4)如果两个角的和是90o,那么这两个角互余.

答:是命题,真命题

(5)内错角相等

答:是命题,假命题

2.将下面推理过程,补充完整.

已知:如图,AB∥CD,∠A=∠C,

求证:∠E=∠F.

解:∵AB∥CD(已知),

∴∠C=∠ABF(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又∵∠A=∠C(已知),

∴∠A=__∠ABF__(等量代换),

∴AE∥F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E=∠F(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九、布置作业

教材24页习题5.3第12、13题.

物质的量浓度教案

物质的量浓度教案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物质的量浓度教案 引入:我们知道溶液有浓、稀之分,那么如何定量的表示溶液的浓稀程度呢 学生回忆:用浓度,在初中学过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表示溶液的浓度。板书:溶质的质量分数(说明此处的书写注意和物质的量浓度形成对比关系,以表格形式出现) 定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表达式: 特点:质量相同、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同的任何溶液里,含有溶质的质量相等,但是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同。 讲述:在使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时有不便之处。例如:在科学实验和工农业生产中,人们在使用溶液时,一般都量取溶液的体积,而较少去称量其质量。此外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间有一定的比例关系,比质量关系要简单多了。所以有必要学习另外一种表示浓度的方法。是用溶液的体积和物质的量表示的。本节就学习这种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物质的量浓度。 板书:物质的量浓度

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的溶液组成的物 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用符号c B 表示,单位mol/L或mol/m3 表达式: 讲解:注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对比。溶液体积的单位是L或m3。 微机演示:物质的量浓度 投影练习: 1.用40gNaOH配成2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mol/L 配成500m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mol/L 3.标准状况下,配成盐酸,其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mol/L 4.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的硫酸溶液250mL,含硫酸的物质的量为 __________mol (参考答案:L;2mol/L;2mol/L;49g) 讨论: 1.将342gC 12H 22 O 11 (蔗糖)溶解在1L水中,其物质的量浓度是1mol/L吗

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教学设计复习课程

有趣的汉字 活动目标 1.策划并开展简单的小组活动,学写活动计划。 2.通过了解字谜、谐音的特点,体会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初步了解汉字的起源,引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3.认识10个生字。 课时安排四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制定和交流小组活动计划 1.激趣:汉字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让我们在这段时间里,一起遨游汉字王国,开展综合性学习,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 2.介绍活动内容:搜集或编写字谜,开展猜字谜活动,体会汉字的有趣;查找体现汉字谐音特点的古诗、歇后语、对联或笑话,和同学交流;搜集有关汉字来历的资料,了解汉字的起源,感受汉字的有趣。 3.分组:自由组合成合作小组。每组7-8人,选出小组负责人。 4.制定计划: 例: “有趣的汉字”活动计划 活动时间:x月x日 活动地点:xx家 活动内容: (1)搜集或自编字谜 (2)查找谐音笑话、谐音歇后语 (3)了解汉字的起源 成果展示:把搜集到的资料编成小报,贴在教室里。 分工: 组长:xx搜集资料:xx 编辑:xx抄写:xx

插图:xx 日期:x月x日 5.交流:各小组交流计划,并张贴在教室里。 反思: 搜集和调查资料(两课时) 通过上网查询,阅读书籍、采访、看电视等多种途径进行探究,感受汉字的神奇、有趣。 相关资源介绍。 第二课时猜字谜 一.激趣:现在请大家张开想象的翅膀,一起领略汉字的魅力。请以小组为单位猜字谜,看哪组猜得又快又多。 二.猜教材中列出的字谜。 1、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 2、千字头,木字腰,太阳出来从下照,人人都说味道好。 3、一点一横长,两点一横长。你若猜不出,站着想一想。 4、有心走不快,见水装不完,长草难收拾,遇食就可餐。 5、这里是两幅画:一个人靠在树旁休息,钟指向了十二点 6、一些运动员在运动场接受记者采访。当记者问及他们的姓氏时,他们笑而不答,各自做了一个动作,让记者自己猜。 篮球运动员指了指前面的两棵树;跳高运动员顺手捡起一根木棍,放在一个土堆旁;武术运动员信不过教练的书,放在剑的旁边;围棋运动员捡了一颗棋子放在瓷盆上。猜一猜,这几位运动员分别姓什么? 三.小组同学间相互猜字谜。 四.公布答案:(1)日(2)香(3)立(4)曼(5)休(6)林杜刘孟 五.刚才猜的字谜都是书本上的,1-4是文字谜,5-6是图画谜,第7题是动作谜语。大家肯定也搜集或编制了许多字谜,哪一组给大家猜? 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有趣的谐音

计算机应用基础精品课程电子优秀教案_New

计算机应用基础精品课程电子优秀教案

————————————————————————————————作者:————————————————————————————————日期:

《计算机应用基础》精品课程电子教案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第二章中文Windows XP 第三章文字处理软件word 2003 第四章中文Excel 2003 第五章PowerPoint 2003

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总计6学时,包括实训内容) 课题第一课时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1计算机概述1.2计算机 系统组成 课时2学时 教学内容1.1计算机概述1、计算机的发展2、计算机的分类3、计算机的特点4、计算机的用途 1.2计算机系统组成1、计算机五大硬件组成部分的作用2、计算机工作过程3、计算机软件系统4、微机硬件系统5、计算机技术指标 教学目标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常识、理解计算机的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的基本组成方式 教学重点微机硬件系统组成 教学难点计算机软件系统组成、计算机技术指标 教学活动及主要语言学生活动一、创设意境,导入新课(3分钟)(设疑法、提问法) 导入: 同学们,让我们共同来说一下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你所掌握的计算机的一些操作。 以上可见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是非常大的,但是我们对它的使用又掌握了多少呢?从今天开始,由大家和我共同来学习计算机的基本知识。 二、新课教学(总计80分钟)(讲解法、提问法、示范法) 1.1计算机概述(20分钟) 1、计算机的发展(5分钟) (1)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掌握三要素 (2)计算机发展的几个阶段(重点掌握所采用的元器件) 2、计算机的分类(5分钟) 多种分类方法: 按照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字长、存储容量、软件配置等多方面的综合性能指标,可以将计算机分为微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和巨型计算机。 3、计算机的特点(5分钟)学生回顾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计算机的作用情况,并随着教师的讲解,引导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精编)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教案)

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 活动 分 析 本次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分为“汉字真有趣”和“我爱你, 汉字”两大板块。每个板块的主体是“活动建议”,希望学生根据这些建议的提示,按照实际情况自主地开展活动。“阅读材料”供学生在开展活动时阅读,对于了解必要的知识、启发思路是很有帮助的。当然,开展活动的材料不止于此,学生可以自己去搜集,教师也可以补充提供。这是学 生第一次开展较长时间的综合性学习,为保证活动的效果,活动前要制订计划;活动结束后,要展示和交流活动成果。 教 学 目 标 1.了解汉字的特点,感受汉字的有趣,了解丰富有趣的汉字文化。 2.了解汉字字体的演变过程,学习欣赏汉字书法艺术,培养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自豪感;增强规范用字的意识,努力为纯洁祖国的语言文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3.策划并开展简单的小组活动,学写活动计划和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重 点 难 点 1.通过综合性学习,学会 制订活动计划,培养独立、合作的探究意识。 2.通过对阅读材料的学习,学会搜集相关资料,增进 对汉字的了解,增强对汉字的 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挂图、各种关于汉字的资料。 学生:课前预习。 课时安排 2课时 汉字真有趣 1.策划并开展简单的小组活动,学写活动计划。 2.通过学习多种途径搜集资料,培养动手实践的能力。 3.通过了解字谜、谐音的特点,查找相关的故事,体会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 4.了解什么是形声字,初步把握形声字中声符、形符的特点和作用。 1.了解字谜、谐音的特点,查找相关的故事,体会汉字的有趣。

2.初步把握形声字中声符、形符的特点和作用。 一、激趣导入,揭示学习内容 1.教师板书汉字,引导学生了解汉字。 导语:我们平常看书、读报、写信、习作都离不开汉字。看,老师在黑板上就写了两个汉字(即“汉字”)。同学们对汉字有多少了解呢?(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点拨) 2.教师简单总结学生的发言,引出学习内容。 过渡:同学们,你们的发言和书上的介绍,只是对汉字的初步认识,你们想更多地了解汉字吗?好,让我们共同遨游在汉字王国中,开展综合性学习,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了解汉字文化,并为净化祖国的语言文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吧!(板书:遨游汉字王国) 二、合作讨论,制订计划 1.阅读“活动建议”,明确活动内容。 (1)指名读“活动建议”,说一说要求。 明确:搜集或编写字谜,开展猜字谜活动,体会汉字的有趣;查找体现汉字特点的古诗、歇后语、对联、故事等材料,了解汉字的起源,感受汉字的有趣;通过其他活动,体会汉字的神奇、有趣。 (2)点拨:围绕“汉字真有趣”有选择地开展活动,注意认真阅读提供的材料。 2.汇报交流,老师指导。 明确:①自由组成小组。②讨论活动内容。③制订活动计划。④活动计划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等。⑤活动结束后展示活动成果。 3.学生分组讨论活动计划。 明确:讨论时要做好分工:专人记录讨论结果,专人负责整理讨论意见,专人拟定完整的计划。 三、讨论交流,完善计划 1.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活动计划。

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教案

第五组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 设计人:温世樟执教人:_________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着“遨游汉字王国”这个主题,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初步了解汉字的特点和发展历史,加深学生对汉字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正确运用汉字的自觉性。同时培养学生策划和开展活动、查找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遨游汉字王国”分成“有趣的汉字”和“我爱你,汉字”两大板块。每个板块的主体是“活动建议”,希望学生根据这些建议的提示,按照当地实际情况自主地开展活动。“阅读材料”供学生在开展活动时阅读,对于了解必要的知识、启发思路是很有帮助的。当然,开展活动的材料不止于此,学生可以自己去搜集,教师也可以补充提供。这是学生第一次开展较长时间的综合性学习,为保证活动的效果,活动前要制订计划;活动结束后,要展示和交流活动成果。每个板块后面有一些要求认读的字, 第一个板块后有10个字,第二个板块后有13个字。让学生结合阅读学会认读,也可以在活动结束后集中认读。 这次综合性学习可以开展的活动主要有:(1)小组讨论和制订活动计划。(2)举行猜字谜游戏;搜集有汉字谐音特点的歇后语、笑话;搜集有关汉字来历的资料,了解汉字的起源。(3)搜集汉字字体特点及变化的资料,了解汉字的历史;进行社会用字调查,写简单的调查报告;搜集书法作品,举办书法展览。(4)用多种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2-14课时,一般每星期完成一个板块。开始时用1课时制订和交流活动计划,结束时用1-2课时展示、交流学习收获。为了便于开展活动,可以适当调整课节,把几节语文课连起来上。 二、教学目标 1.策划并开展简单的小组活动,学写活动计划。 2.通过了解汉字谐音的特点,体会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初步了解汉字的起源,引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3.初步了解汉字的演变,学习欣赏汉字书法艺术,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自豪感;提高对纯洁祖国语言文字的认识,养成防止和纠正写错别字的习惯。

高中化学必修一:物质的量浓度 教案

高一化学备课组材料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物质的量浓度 许德聪 一、教材分析: 1、在教学大纲中的基本要求: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高中生必须能够领会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加水稀释以及与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还有物质的量浓度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能够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2、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化学1》第一章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的第四课时。本节教材是在介绍了“物质的量”的基础上引入的新的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这部分内容不仅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整个高中化学的重点内容。通过本节的探究既巩固对“物质的量”的运用,又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扩充对溶液组成表示方法的认识,提高化学计算的能力。 3、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a、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b、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区别与联系。 c、通过对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对比,提高运用比较、归纳、推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a、通过课前探究,学会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 b、通过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在相互交流与评价中,养成团结协作的品质。 b、关注与物质的量浓度有关的生活、生产问题,体验化学科学的发展对当代社会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c、通过溶液组成的不同表示方法之间的关系,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辩 证唯物主义观点。 4、教学重点、难点及其依据: 物质的量浓度在高中化学中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因此将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确定为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是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因此将构建“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同时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确定为教学难点。 二、教法分析: 为了培养学生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本节课采用主体探究式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力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从而在掌握知识内容的同时,让学生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采用实物展示、问题探讨和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等多种手段,并将生活中各种

《遨游汉字王国》教学设计

《遨游汉字王国》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汉字的演变历史,了解仓颉造字的过程,懂得甲骨文的发现对研究汉字演变历史的意义,使学生感受到汉字谐音和字谜的趣味性,使学生更努力认真地学习汉字,正确掌握和使用汉字,欣赏和学习汉字的书法,同时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的意识。 2、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到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3、通过活动,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文化的美。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约3分钟): 1.收集有趣的字谜。 2、收集有趣的谐音。 3、收集仓颉造字的历史资料。 4、了解“册”“典”“删”等字的来历。 5、收集一些通俗易懂的甲骨文。 6、寻找错别字、不规范字做好“啄木鸟”头饰。 二、展示学习成果:(约30分钟) (给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时间约8分钟) 要求:1、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 2、别人展示时,要求其他同学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 学生1:汉字数量很大,《汉语大字典》选收了约56000字。 学生2:笔画最多的字是“齉”,共36笔。 学生3:9笔的字数量最多。 学生4:“的”字用得最多,大约每25个字就要遇到一个。 学生5:最常用的字有6OOO个左右。 学生6:汉字很有趣,可以猜字谜。 (教师及时到学生之中指导展示) 设计意图:求知离不开文字基础,此环节意为全体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差异,补缺补漏。扎实基础知识。展示顺序的确定,即做到了扶差的作用,又调动了全体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关键为每位学生都要动起来,投入学习。 (二)学文悟情展示: 生1:仓颉,称苍颉,姓侯刚,号史皇氏,黄帝时史官,曾把流传于先民中的文字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昌盛作出了

物质的量浓度精品教案

物质的量浓度教案 引入:我们知道溶液有浓、稀之分,那么如何定量的表示溶液的浓稀程度呢? 学生回忆:用浓度,在初中学过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表示溶液的浓度。 板书:溶质的质量分数(说明此处的书写注意和物质的量浓度形成对比关系,以表格形式出现) 定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表达式: 特点:质量相同、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同的任何溶液里,含有溶质的质量相等,但是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同。 讲述:在使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时有不便之处。例如:在科学实验和工农业生产中,人们在使用溶液时,一般都量取溶液的体积,而较少去称量其质量。此外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间有一定的比例关系,比质量关系要简单多了。所以有必要学习另外一种表示浓度的方法。是用溶液的体积和物质的量表示的。本节就学习这种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物质的量浓度。 板书:物质的量浓度 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的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用符号c B表示,单位mol/L或mol/m3 表达式: 讲解:注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对比。溶液体积的单位是L或m3。 微机演示:物质的量浓度 投影练习: 1.用40gNaOH配成2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mol/L 2.58.5gNaCl配成500m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mol/L 3.标准状况下,22.4LHCl配成0.5L盐酸,其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mol/L 4.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的硫酸溶液250mL,含硫酸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mol

(参考答案:0.5mol/L;2mol/L;2mol/L;49g) 讨论: 1.将342gC12H22O11(蔗糖)溶解在1L水中,其物质的量浓度是1mol/L吗? 2.从1L浓度为1mol/L的蔗糖溶液中取出100mL,这100mL溶液的浓度是多少?取出的溶液与原溶液相比,哪些量变化了,哪些量没变? (1.不正确。因为物质的量浓度是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的组成,而不是单位体积的溶剂里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 2.所取溶液的浓度不变。例如:日常生活中从一大杯盐水中倒出一小杯,盐水的浓度不变。对比取出液和原溶液,浓度没变,溶质的物质的量变小了,溶质的质量变了。溶液的体积变小了。就象大杯中的盐多,小杯中的盐少。)板书: 特点:体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也相同的任何溶液里,含有溶质的物质的量都相同,但是溶质的质量不同。 过渡: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溶质的微粒数目如何计算呢? 提问:同体积同物质的量浓度的蔗糖溶液和酒精溶液中所含的溶质的微粒个数相同吗? 由于体积和浓度相同,因此酒精和蔗糖的物质的量相同,它们都是非电解质,在溶液中存在分子,因此分子个数相同。 追问:那么对于强电解质呢?例如:1mol/L的氯化钠和氯化镁溶液各1L,溶质的物质的量相等吗?溶液中有哪些微粒?微粒的数目是多少,相同吗? 板书:NaCl=Na+ + Cl - 1mol 1mol 1mol MgCl2=Mg2+ + 2Cl- 1mol 1mol 2mol 分析:溶质的物质的量相同都是1mol,由于都是强电解质,溶于水会全部电离成离子。其中钠离子和镁离子的数目相同,而氯离子数目不同。 小结:对于非电解质,同体积同浓度的任何溶液所含溶质的分子数目相同;对于强电解质,同体积同浓度的任何溶液所含溶质离子的数目不一定相同。 板书设计

高一上册化学物质的量浓度教案.doc

高一上册化学物质的量浓度教案 特别是一份优秀的化学教案是教师课堂讲授的高度浓缩,是化学教师设计课堂的综合体现。为此,下面我整理了人教版以供大家阅读。 人教版 一、教材分析: 1、在教学大纲中的基本要求: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高中生必须能够领会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加水稀释以及与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还有物质的量浓度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能够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2、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化学1》第一章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的第四课时。本节教材是在介绍了"物质的量"的基础上引入的新的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这部分内容不仅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整个高中化学的重点内容。通过本节的探究既巩固对"物质的量"的运用,又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扩充对溶液组成表示方法的认识,提高化学计算的能力。 3、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a、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b、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区别与联系。 c、通过对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对比,提高运用比较、归

纳、推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a、通过课前探究,学会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 b、通过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在相互交流与评价中,养成团结协作的品质。 b、关注与物质的量浓度有关的生活、生产问题,体验化学科学的发展对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c、通过溶液组成的不同表示方法之间的关系,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4、教学重点、难点及其依据: 物质的量浓度在高中化学中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因此将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确定为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是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因此将构建"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同时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确定为教学难点。 二、教法分析: 为了培养学生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本节课采用主体探究式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力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从而在掌握知识内容的同时,让学生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采用实

遨游汉字王国教案

第五单元:综合性学习 遨游汉字王国 一、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本次综合性学习,能够学会制订活动计划,在活动中积极、主动参与,勇于承担一定的任务,并能通过独立或合作学习,较好地完成任务。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探究意识的形成。 2 、学生能够认真阅读提供的相关阅读材料,从中受到启发,搜集到更多体现汉字神奇、有趣的资料,最终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学生通过综合性学习,能够增进对汉字的了解,感受汉字的美,激发对汉字的热爱之情,从而树立从小为纯洁祖国的语言文字做贡献意识。 4、通过活动,学生能够很好地参与合作学习,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做人。 二、教学重、难点: 增进对汉字的了解,感受汉字的美,激发对汉字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时间: 12课时 四、教学设计: (一)有趣的汉字 1、“阅读材料”激趣。(2课时)

①出示阅读要求。 a.认真阅读“阅读材料1—4”,思考:这四则材料分别从哪些方面来说明汉字的有趣的?为什么说是有趣的? b.除了上述四种有趣的汉字现象外,你还知道哪些有趣的汉字现象? c.阅读后,就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②学生自学、讨论、交流,教师参与学生活动。 a.关于字谜:请同学先独立猜出谜底,然后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全班汇报,特别要让学生说一说猜的过程和想法。 b.关于《有趣的谐音》:课本中例举了几种有趣的谐音?让学生说一说两个同音或音近字的联系。 c.关于《仓颉造字》:学生读完后,可以围绕“仓颉造字”的方法和过程以及人们为什么会接受他创造出来的字等方面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深入讨论,课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传说。 d.关于《“册”“典”“删”的来历》:学生读完后,同桌互相说一说这几个字是怎么造出来的,然后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其他汉字的来历。注意检查几个生字的读音。 ④、总结拓展,激发学生探究 2、活动要求与实践活动(3课时) 同学们,在进行综合性学习之前,要做好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就是制定活动计划。有了好的活动计划,就为活动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1-2-3 物质的量浓度 教案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1-2-3 物质的量浓度教案 教材分析 物质的量是高中化学中一个很重要的基本概念,它可以导出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基本概念。同时对学生进一步理解微观粒子与宏观物质之间的联系,特别是对培养学生的化学计算技能和实验技能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3.使学生掌握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加水稀释的计算。 4.掌握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 【教学重点】 1.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2.有关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计算。 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引言]在生产和科学实验中,我们经常要使用溶液。溶液的浓稀程度我们用浓度来表示。表示溶液浓度的方法有多种,在初中,我们学过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便是其中的一种。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种表示溶液浓度的物理量——物质的量浓度。 [板书]物质的量浓度 一、物质的量浓度 [问]什么是物质的量浓度呢?请大家阅读课本55页第一部分内容“物质的量浓度”后回答。[学生阅读,总结] [师]请大家用准确的语言叙述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并说出它的符号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 符号:c(B) [问]B的含义是什么? [生]B表示溶液中所含溶质。 [师]对!其不但表示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分子,还可表示溶液中所含溶质电离出的离子。[问]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我们也可以简化为一个代数式,怎样表示?

[生]物质的量浓度c(B)等于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n(B)与溶液的体积V的比值。[板书]c(B)=n(B)/V(液) [问]能从上式得出物质的量浓度的单位吗? [生]能!是摩尔每升或摩尔每立方米。 [板书]单位:mol/L(或mol/m3) [师]在中学化学中,我们最常用的单位是摩尔每升。 [过渡]下面,我们根据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来进行一些计算。 [板书]1.将28.4 g Na2SO4溶于水配成250 mL溶液,计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并求出溶液中Na+和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 [师]请大家用规范的解题格式解答此题。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同时请一位同学上黑板解答此题] [学生板书] 解:n(Na2SO4)=m(Na2SO4)/M(Na2SO4)=28.4g/142g·mol-1=0.2 mol c(Na2SO4)=n(Na2SO4)/V(液)=0.2 mol/0.25L =0.8 mol·L-1 因为Na2SO4====2Na++SO42- 故溶液中n(Na+)=2n(Na2SO4)=2×0.2 mol=0.4 mol n(SO42-)=n(Na2SO4)=0.2 mol 则c(Na+)= n(Na+)/V(液)=0.4 mol /0.25L=1.6 mol·L-1; c(SO42-)= n(SO42-)/V(液)=0.2 mol /0.25L =0.8 mol·L-1。 答:所配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8 mol·L-1,Na+和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1.6 mol·L-1和0.8 mol·L-1。 [师]大家做得都很好,需要注意的是解题过程的规范化。 从上题的解答我们知道,利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我们既可求出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也可求出溶液中的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只不过求溶液中离子浓度时,n(B)为所求离子的物质的量。 另外,表示某物质的水溶液时,我们常用aq来进行标注,如上题中的Na2SO4溶液的体积,我们用符号V[Na2SO4(aq)]表示,以区别纯的Na2SO4固体的体积V(Na2SO4)。 [板书,把上题中的V(液)改为V[Na2SO4(aq)]] [师]请大家再做下面的练习: [投影]配制500 mL 0.1 mol·L-1的NaOH溶液,需NaOH的物质的量是多少?质量是多少?

物质的量浓度1教案

物质的量浓度 2 1.使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有关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计算。 3.使学生掌握溶液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重点: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难点: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讲讲—议议—练练

溶质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 定义用溶质的质量占溶液质量的 百分比表示的浓度 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 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 浓度。 表达式 特点溶液的质量相同,溶质的质 量分数也相同的任何溶液 里,含有溶质的质量都相同, 但是溶质的物质的量不相 同。 溶液体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也相同的任何溶 液里,含有溶质的物质的量都相同,但是溶质 的质量不同。 实例某溶液的浓度为10%,指在 100g溶液中,含有溶质10g。 某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10mol/L,指在1L溶液 中,含有溶质10mol。 教材P31一、1,2,4 二、1,2 练习册

第一课时 引入:我们知道溶液有浓、稀之分,那么如何定量的表示溶液的浓稀程度呢? 学生回忆:用浓度,在初中学过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表示溶液的浓度。定义:一定量的溶液里所含溶质的量,叫做这种溶液的浓度。 板书:溶质的质量分数(说明此处的书写注意和物质的量浓度形成对比关系,以表格形式出现) 定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表达式: 特点:质量相同、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同的任何溶液里,含有溶质的质量相等,但是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同。 讲述:在使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时有不便之处。例如:在科学实验和工农业生产中,人们在使用溶液时,一般都量取溶液的体积,而较少去称量其质量。此外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间有一定的比例关系,比质量关系要简单多了。所以有必要学习另外一种表示浓度的方法。是用溶液的体积和物质的量表示的。本节就学习这种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物质的量浓度。 板书:物质的量浓度 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的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用符号c 表示,单位mol/L或 B mol/m3

遨游汉字王国教案

第五单元——《遨游汉字王国》解读 这次有关汉字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对汉字的音、形、义等各方面进行归类辨析,通过自主活动增强对汉字构造的感性认识,悟出汉字的构字规律,对提高识记汉字的效率,增强对汉字的情感有着重要意义。本单元的活动板块分成三部分,一是了解汉字的历史和使用情况,激发学生识记汉字的自觉性;二是根据汉字的特点,围绕汉字的音形义诸方面展示和发现汉字之美;三是通过参加相关的实践活动,唤起学生对汉字的赞美之意,使学生们更为规范地使用汉字,维护汉字的纯洁神圣。 《有趣的汉字》主要是让学生认识汉字的造字规律和方法。汉字造字上有“六书”之说,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等。汉字最大的特点就是尽其摹形拟声功能,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摹、抓住特征的再现表达特定的意义。 《我爱你,汉字》结合展示一些名家的书法作品,邀请有造诣的书法老师和社会人士为学生作专业性介绍,让学生们去领略有坠石之势的点、肩挑昆仑的横、如剑出鞘的撇、一柱擎天的竖等汉字笔画之韵,欣赏汉字穿插避让、勾连呼应、参差错落的结构之美,感受汉字书法或密不透风或疏可行马,或静如处子或动如矫兔,或闲庭信步或疾风骤雨的万千气象。观看书法家和有书法特长的学生现场挥毫泼墨,让学生们了解到书法不仅是艺术的创造,更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通过以上活动,可以激发起学生积极的情感,因为汉字是美

的,我们要懂得欣赏,更要珍惜,因为汉字是神圣的,我们要爱护她,更要自觉维护她的纯洁 《有趣的汉字》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策划并开展简单的小组活动,学写活动计划。 2.通过了解字谜、谐音的特点,体会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初步了解汉字的起源,引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3.认识10个生字。 课时安排:三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制定和交流小组活动计划 1.激趣:汉字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让我们在这段时间里,一起遨游汉字王国,开展综合性学习,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 2.介绍活动内容:搜集或编写字谜,开展猜字谜活动,体会汉字的有趣;查找体现汉字谐音特点的古诗、歇后语、对联或笑话,和同学交流;搜集有关汉字来历的资料,了解汉字的起源,感受汉字的有趣。 3.分组:自由组合成合作小组。每组7-8人,选出小组负责人。4.制定计划: 例: “有趣的汉字”活动计划

高三一轮复习教案:物质的量浓度

高三一轮复习:物质的量浓度及其溶液的配制 [考纲要求] 1.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2.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3.能按要求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会进行有关误差分析。4.会根据物质的量与溶液的体积、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考点一 物质的量浓度及相关计算 【知识梳理】 内容 物质的量浓度 质量分数 定义 以单位体积溶液里含有多少摩尔溶质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 用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 溶质的单位 mol g 溶液的单位 L g 计算公式 c =n V w =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 ×100% 特别提醒 这里V 是溶液的体积,它不是溶剂的体积,也不是溶剂和溶质的体积之和。 深度思考 1.观察两个试剂瓶上的标签,回答下列问题。 (1)“5%硫酸铜溶液”中的5%是什么含义? 答案 5%表示硫酸铜溶液的质量分数,即100 g 硫酸铜溶液中含有5 g 硫酸铜溶质。 (2) mol·L -1 NaCl 溶液中的 mol·L - 1表示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 1 L 该NaCl 溶液中所含NaCl 的物质的量是 mol 。 (3)从上述两种溶液中分别取出5 mL ,硫酸铜溶液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NaCl 溶液的浓度为______________。 2.填空 (1)将Na 加入水中,其溶质是__________; (2)将Na 2O 溶于水,其溶质是__________; (3)将CuSO 4·5H2O 溶于水中,其溶质是__________; (4)将SO 3溶于水,其溶质是________。

【典型例题、思维建模】 题组一 根据cB =nB V 的计算 1.将10.6 g Na 2CO 3溶于水配成1 L 溶液 (1)该溶液中Na 2CO 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溶液中Na +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 (2)向该溶液中加入一定量NaCl 固体,使溶液中Na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 - 1(假设溶液 体积不变)需加入NaCl 的质量为__________,Cl -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2.在80 g 密度为d g·cm -3的硫酸铁溶液中,含有2.8 g Fe 3+ ,则此溶液中SO 42-的物质的量 浓度(mol·L - 1)为 ( ) d d d d 题组二 关于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溶解度的换算 3.在一定温度下,某饱和氢氧化钠溶液体积为V mL ,溶液密度为d g·cm - 3,质量分数为w , 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 - 1,溶液中含氢氧化钠的质量为m g 。 (1)用w 来表示该温度下氢氧化钠的溶解度(S)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m 、V 表示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w 、d 表示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c 、d 表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硫酸镁溶液500 mL ,它的密度是1.20 g·cm -3,其中镁离子的质量分数是%,则有关该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B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mol·L -1 C .溶质和溶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40 D .硫酸根离子的质量分数是% 【思维建模】 物质的量浓度有关计算的一般方法 (1)由定义出发,运用守恒(溶质守恒、溶剂守恒等)及公式:c =n V 、质量分数= 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100%进行推理,注意密度的桥梁作用,不要死记公式。 (2)在进行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溶解度三者之间的转换时,除利用上述方法外,我们还可以运用假设法,使问题简单化。 例如已知溶质的质量分数w ,溶液的密度为ρ g·cm -3,溶质的摩尔质量为M g·mol - 1,求物质的量浓度c 。 我们可以假设溶液为1 L ,所以溶液质量为1×1 000×ρ g ,溶质的质量为1× 1 000×ρ×w g ,溶质的物质的量为1 000ρw M mol ,这样我们就很容易求出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 度c =1 000ρw M mol·L -1。 题组三 关于气体溶质的计算 5.在标准状况下,将V L A 气体(摩尔质量为M g·mol - 1)溶于0.1 L 水中,所得溶液的密度 为ρ g·cm -3,则此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 - 1)为 ( ) 240) 000Vρ,?MV +2 240?) D .1 000 VρM(MV +2 240) 6.在t ℃时,将a g NH3完全溶于水,得到V mL 溶液,假设该溶液的密度为ρ g·mL -1,质量分数为w ,其中含有NH +4的物质的量是b mol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溶质的质量分数w =a ρV -a ×100%

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优质教案)

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五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 小课题:《有趣的谐音》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谐音及谐音在生活中的应用。 2.了解谐音的特点,体会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初步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字的热爱之情。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认识汉字的谐音现象,发现汉字的谐音用法。 教学难点 体会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初步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字的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谐音现象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实物导入,激发兴趣 1.从奥运福娃导入,认识谐音。什么是谐音? 2.师:利用汉字同音字或近音字,代替本字,产生的有趣现象,叫做谐音。

3.师(板书课题):有趣的谐音(生齐读) 二、闯关游戏,趣识谐音 1.第一关:智开谐音门 ①激趣导入。 师:中央电视台《幸运52》邀请我们去参加谐音知识闯关游戏,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②师:今天我们到的第一关是一座百年老宅。门上有两幅年画,年画中画有光身的小胖娃娃,双手抱着一条大鱼,窗户上雕刻着蝙蝠、瓶子等。这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福到、年年有余、五福临门、平平安安。 师:在民间,由于以福为吉,在大门上贴“福”字,有时故意将“福”字倒过来贴,取“福到了”的口彩。这里的“到”与“倒”谐音。民间年画中鱼是最流行的题材,以“鱼”谐“余”(表示富余),表达的意思就是:希望每年的日子都能过得很富余、富足。像“福到、年年有余”是我国传统民俗文化中的谐音“口彩”,“口彩”也就是吉祥话,目的图吉利、讨彩头。汉语的谐音正是巧妙地应用了这些读音相同而字形、字义不同的汉字,表达了耐人寻味的意思。它是极富民俗特色的语言形式,是民俗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2.第二关:闲住谐音馆 (1)师:第二关可不简单了,这是一些歇后语(在课本P45页),请同学们先自由读一读,看看从中发现了什么?。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高一化学上册《物质的量浓度》教案(1)

辽宁省锦州市锦州中学高一化学上册《物质的量浓度》教案(1) 重点难点: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公式c=nv的运用 教学方法:讲授、练习法、 教学过程: 练习一、 1、已知在0.5L NaCl溶液中含有0.5mol NaCl,则1LNaCl溶液中含有NaCl mol. 2、已知在2L NaOH溶液中含有4mol NaOH,则1LNaOH溶液中含有NaOH mol. 3、已知在4H2SO4溶液中含有12mol H2SO4,则1LH2SO4溶液中含有H2SO4 mol. 4、已知质量分数为98%H2SO4的密度为1.84 gml,取一定量的H2SO4与2 mol的Zn 反应。问怎样取?取多少? 一、物质的量浓度 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 2、单位:molL或molm3 3、1molL表示的意义:1升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为1mol. 练习二、 1、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的NaOH溶液是表示:1L溶液中含 molNaOH,即含有克NaOH。 2、把58.5gNaCl溶在1L水中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溶液为1molL,对吗? 3、配制0.5L,1molL的盐酸需 molHCl,即需标态下HCl气体 L,现有73克HCl溶在适量水中,现配成1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为: 小结: 4、公式:c b=n b v n=NN a = mM = c·v 练习三、1、填写下列表格中的空白: 溶液体积溶液名称溶质的物质的量溶质名称溶质的 质量物质的量浓度 2L 硫酸溶液4mol 250ml 氢氧化钠120g 氯化氢73g 2.5molL 10ml 氯化钠溶液氯化钠0.25molL 氢氧化钡溶液0.5molL

遨游汉字王国_教案教学设计

遨游汉字王国 本文是关于遨游汉字王国,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组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 【学习目标】 1自主合作制定导学案(活动计划),在导学案的指导下进行活动,快乐遨游汉字王国。 2展现课堂主人风采,培养语文综合素养。 3在活动中绽放生命的精彩,激发对祖国汉字的热爱。 【主体设计理念】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要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要基于“人”的课堂,让学生展示交流,绽放生命,倾听生命的拔节。只有在这样的课堂状态下,学生的激情才能发挥到极限,学生的潜力才能发掘到极致,学生的才华才能得到展现。 【学习过程】 制定导学案(活动计划) 一头脑风暴快速抢答 师问:我们平常看书读报,写信作文使用的是哪种文字?历史文化最悠久的是哪种文字?使用人口最多的是哪种文字?有着独特艺术并涌现出许多书法家的是哪种文字? 好,从今天开始我们将用一周时间进行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同学们可以自由组成小组,参考语文书上的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制定活动计划。 二自主合作制定计划 学生组成小组自主合作讨论制定活动计划。 三交流展示完善计划 小组展示制定的活动计划,交流,完善计划。

师生归纳出一份有代表性的活动计划(导学案) 1课前每小组准备5至8条字谜,用卡纸写好谜面,活动时挂在指定的位置。猜谜活动由班长主持,本组同学不能猜自己组出的谜语。买糖作奖励。活动时间为二节课。 2小组派代表展示课前收集到的有趣的谐音故事。a同学主持。时间为一节课。 3小组自主合作学习汉字的起源,仓颉造字,学习委员主持讨论展示,时间为一节课。 4小组自主合作学习几个汉字的来历和汉字的演变及甲骨文的发现,班长主持交流展示,时间为一节课。 5小组活动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发现并纠正错别字,然后在班上进行汇报,b 同学主持。时间为一节课。 6课上展示课前搜集到的书法作品及赏析,小小书法家c同学主持。时间为一节课。 7进行一次写字比赛,请老师评出优秀作品展示。最后齐诵《我爱你,中国汉字》作为活动总结。 【设计意图】做的法则决定学的法则,学的法则决定导的法则,教师引导学生制定活动计划(导学案)才能让学生更有方向,有方法,有效率地发挥主体性,更好地展示课堂主人的风采。 学生依照导学案(活动计划)有步骤进行活动,教师参与其中,和学生一起享受学习的快乐。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生推到前台,教师退到后台。教师要做的就是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和交流的机会,学生的主人意识和学习兴趣的萌发才能激活课堂的生命。 活动结束了,收获颇多,作心得体会一篇,附如下: 学生领我“遨游汉字王国”【原创】 南林小学陶勇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作为一个中国人对中国汉字不了解,对中国汉字不喜爱,那怎么行呢?于是我拿出一周时间给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