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物深加工及制品的研究与开发

谷物深加工及制品的研究与开发

一、引言

谷物是人类重要的食物来源之一,其排名仅次于蔬菜和肉类。

焙烤或煮熟的谷物成为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主食。除了直

接食用谷物,深加工和制品也在不断发展。本文旨在研究和开发

谷物深加工及制品的可行性和前景。

二、谷物深加工的意义

1. 增加价值:谷物深加工能为原材料添加新的用途和附加价值,从而增加谷物的市场价值。

2. 降低浪费:谷物的深加工可以将谷物加工成不同的产品,如

谷物粉、谷物食品、谷物饮料等,可以充分利用谷物,减少浪费。

3. 满足需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美食和健康的需求

也在不断增加。谷物深加工和制品的开发可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

4. 促进产业升级:发展谷物深加工和制品,可以促进相关产业、企业的升级和创新,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和经济增长。

三、谷物深加工的方法和技术

1. 磨制加工:将谷物磨成不同粒度的粉末,用于制作不同种类

的面食、糕点、饮料等。

2. 曲化加工:将谷物直接或间接发酵制成酒、醋、酱油、味精等。

3. 烤焙加工:利用高温对谷物进行处理和加工,制作出烤饼干、脆饼、吐司、面包等多种食品。

4. 粘聚加工:将谷物加工成各种形状不同的食品,如米饭、稀饭、粥、覆盆子等。

四、谷物深加工和制品的开发

1. 谷物粉:谷物粉可以用于制作各种面食、糕点等,如米粉、

玉米粉、小麦粉等。谷物粉又可以进一步深加工,制作成方便面、速食饼干、饼干等,方便快捷。

2. 谷物饮料:以米、玉米、荞麦、黄豆等为原料,利用发酵或

加工的方法,制成各种口味的谷物饮料,如米酒、糯米酒、荞麦茶、豆奶等。

3. 谷物食品:谷物深加工后可以制作各种食品,如米饭、饺子、粽子、馄饨、春卷、寿司等。谷物食品,既可以直接食用,也可

以是便于携带的快餐食品。

4. 推广谷物深加工应用:在农村地区,推广谷物深加工应用,

可以带动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同时,谷物深加工应用也可

以促进农村工业各部门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

五、谷物深加工的影响

1. 促进经济发展:谷物深加工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相关产业和

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提高了谷物的价格和市场需求。

2. 创造就业机会:谷物深加工需求的增加,也为相关产业和企

业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3. 保障食品安全:谷物深加工和制品,从原材料、生产、包装

到销售,都要遵循国家的相关规定,可以保障消费者的食品安全。

4. 促进营养健康:深加工后的谷物制品,更便于消化吸收,营

养更全面,也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不同营养需求。

六、结论

谷物深加工和制品发展的研究和开发,为保障食品安全和营养

健康提供了更好的选择。推进谷物深加工和制品,既能满足人们

对美食和健康的追求,也为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带来了巨大机遇。

粮食深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粮食深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1.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1) 1.2 项目基本情况 (3) 1.3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6) 1.4综合评价 (7) 第二章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8) 2.1项目区社会经济状况 (8) 2.2本行业及关联产业发展现状 (8) 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3) 第三章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 (10) 3.1 建设地点选择 (10) 3.2 建设条件 (11) 第四章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 (19) 4.1 市场分析 (14) 4.2 销售策略、方案和营销模式 (20) 4.3 市场风险分析 (21) 第五章建设方案 (24)

5.1 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24) 5.2 建设规划和布局 (24) 5.3 建设标准和产品标准 (27) 5.4 工艺技术方案 (27) 5.5 设备方案 (30) 5.6 建筑方案 (30) 5.7 实施进度安排 (33) 第六章环境影响评价 (34) 6.1 环境影响 (34) 6.2编制依 据 (35) 6.3环境保护措 施 (35) 第七章项目组织与管理 (37) 7.1 组织机构与职能划分 (37) 7.2 劳动定员 (38) 7.3 经营管理措施 (37) 7.4 技术培训 (40) 7.5 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 (41)

第八章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 (45) 8.1 投资概算依据 (44) 8.2 项目投资估算 (45) 8.3 资金来源 (45) 8.4 资金使用和管理 (45) 第九章财务评价 (48) 9.1 财务评价依据 (48) 9.2 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和附加估算 (48) 9.3 总成本及经营成本估算 (48) 9.4 财务效益分析 (49) 9.5 不确定性分析 (49) 9.6 财务评价结论 (51) 第十章社会效益分析 (52) 10.1 社会评价基本结论 (51) 10.2 农业产业化经营 (51) 10.3 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评价 (52) 第十一章风险分析 (55) 第十二章研究结论与建议 (57)

谷物深加工及制品的研究与开发

谷物深加工及制品的研究与开发 一、引言 谷物是人类重要的食物来源之一,其排名仅次于蔬菜和肉类。 焙烤或煮熟的谷物成为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主食。除了直 接食用谷物,深加工和制品也在不断发展。本文旨在研究和开发 谷物深加工及制品的可行性和前景。 二、谷物深加工的意义 1. 增加价值:谷物深加工能为原材料添加新的用途和附加价值,从而增加谷物的市场价值。 2. 降低浪费:谷物的深加工可以将谷物加工成不同的产品,如 谷物粉、谷物食品、谷物饮料等,可以充分利用谷物,减少浪费。 3. 满足需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美食和健康的需求 也在不断增加。谷物深加工和制品的开发可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 4. 促进产业升级:发展谷物深加工和制品,可以促进相关产业、企业的升级和创新,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和经济增长。 三、谷物深加工的方法和技术 1. 磨制加工:将谷物磨成不同粒度的粉末,用于制作不同种类 的面食、糕点、饮料等。

2. 曲化加工:将谷物直接或间接发酵制成酒、醋、酱油、味精等。 3. 烤焙加工:利用高温对谷物进行处理和加工,制作出烤饼干、脆饼、吐司、面包等多种食品。 4. 粘聚加工:将谷物加工成各种形状不同的食品,如米饭、稀饭、粥、覆盆子等。 四、谷物深加工和制品的开发 1. 谷物粉:谷物粉可以用于制作各种面食、糕点等,如米粉、 玉米粉、小麦粉等。谷物粉又可以进一步深加工,制作成方便面、速食饼干、饼干等,方便快捷。 2. 谷物饮料:以米、玉米、荞麦、黄豆等为原料,利用发酵或 加工的方法,制成各种口味的谷物饮料,如米酒、糯米酒、荞麦茶、豆奶等。 3. 谷物食品:谷物深加工后可以制作各种食品,如米饭、饺子、粽子、馄饨、春卷、寿司等。谷物食品,既可以直接食用,也可 以是便于携带的快餐食品。 4. 推广谷物深加工应用:在农村地区,推广谷物深加工应用, 可以带动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同时,谷物深加工应用也可 以促进农村工业各部门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

玉米加工厂可行性研究报告

新建玉米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院长: 总工程师: 项目负责人: 经济负责人: 设计院:

目录第一章项目概况 第二章项目背景与发展概况 第三章市场预测与建设规模 第四章生产品种与原料供应 第五章厂址选择及基建规模 第六章生产工艺 第七章工程技术方案 第八章设备选型及报价 第九章节约能源与环境保护 第十章生产组织及项目定员 第十一章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 第十二章经济效益分析及财务评估附件 1、生产车间平面设备布置图 2、生产工艺流程图 3、生产设备报价表

第一章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新建玉米加工车间 承办单位:公司 法人代表: 主管部门: 项目拟建地: 公司所在地齐齐哈尔主要以种植玉米为主的农业基地。 可行性研究编制单位: 可行性研究的依据: 项目设计规模:拟建设玉米深加工食品厂,日处理50吨玉米:生产干玉米9吨,玉米渗4.7吨,玉米粉6.6吨,玉米胚0.7吨,饲料1.7吨等等。项目能耗: 1、电力:该项目总装机容量为 600KW,设计负荷为800KV A变压器一台,厂内设变电室满足供应生产用电; 2、蒸汽:该项目用汽量最大为 3.5顿/时,在当地选用4顿/时蒸汽锅炉2台,采暖期启动2台,非采暖期可轮换检修,保证生产生活用热; 3、供水:该项目平均用水量20顿/时的自来水管线或自备深井一眼;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2200万元。其中自筹500万元,财政

借款150万元,银行贷款1500万元,其他渠道解决100万元。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第二章项目背景与发展概况 目前在我国玉米的种植主要在东北三省,而黑龙江是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之一,在世界粮食产量中,玉米占有重要的地位。而淀粉工业的发展使得玉米的深程度开发利用在今天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本项目立足于产地的便捷条件和低廉成本,使玉米深加工具有较大的优势,项目拟建年处理10万吨的玉米加工生产线,投产后可年产淀粉、麦芽糖、玉米油、纤维蛋白饲料等10万多吨。以现在的市场情况看,不仅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还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 在世界玉米产业发展大趋势下,我国玉米产业战略性结构调整步伐随

谷物杂粮加工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引言 杂粮通常是指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和薯类五大作物以外的粮豆作物。主要有:高粱、谷子、荞麦(甜菜、苦荞)、燕麦(莜麦)、大麦、糜子、黍子、薏仁、籽粒苋以及菜豆(芸豆)、绿豆、小豆(红小豆、赤豆)、蚕豆、豌豆、豇豆、小扁豆(兵豆)、黑豆等。其特点是生长期短、种植面积少、种植地区特殊、产量较低,一般都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 第一章绪论 1.1谷物杂粮的营养及功能特点 我国人均从主食中获得50%~80%的蛋白质,但作为主食的大米和小麦,其蛋白质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即缺乏赖氨酸,易造成各种氨基酸之间的不平衡,导致蛋白质消化吸收率下降,利用率也不高。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方面,绝大多数谷物杂粮均高于小麦和大米,有的甚至高出4倍~5倍。玉米、高粱、荞麦、燕麦等谷物杂粮中还含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纤维素,它是人类肠道的清道夫,能带走肠道中多余的脂肪和胆固醇等毒素,减少有害废物在肠内滞留的时间,有着清肠和排毒的特殊功效,是人体健康不可或缺的营养成分之一,有利于减少直肠癌、肥胖和脂肪肝等患病的几率。 归纳起来,谷物杂粮特别具有3方面的主要优势。 优势1:维生素Bl的含量高。维生素Bl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它的重要作用就是能作为辅酶参加碳水化合物代谢。另外,维生素Bl还能增进食欲,促进消化,维护神经系统正常功能。本来水稻、麦子的维生素B1含量并不比粗杂粮少,但是加工成精米后维生素B1就有大量损失。 优势2: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膳食纤维被称为人体的“第七营养素”(前六种营养素是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和水)。它的的主要作用有降糖、降脂、减肥、通便、解毒防癌和增强抗病能力。

优势3:中和人体酸碱度。杂粮食物偏碱性,可中和人体酸性环境,缓解疲劳,增加体能。 2.谷物杂粮加工的现状 1.杂粮加工业发展现状【小杂粮加工利用现状分析】 1.1产业持续发展,总量大幅度增加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杂粮加工业呈现持续稳定发展势头。20世纪90年代,香港华润百货公司举办了山西杂粮食品展销会,此后出口了数批苦荞挂面、苦荞醋、绿豆馅、小豆馅和芸豆产品,拉开了杂粮加工品出口的序幕。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杂粮加工品种类已发展到数百种,逐步占领国内外市场。 1.2加工产品开始向深度和广度进军 我国杂粮资源极其丰富,几乎对每种农产品都有程度不同的加工,加工品由简单的原粮销售转到深加工,包装形式也在不断更新换代。从灰头土脸到“精装细裹”,如今,上市的小品正悄悄改头换面,不仅要求内在品质好,还讲究外表包装美。品牌、包装,使杂粮产品模样俏价钱高,这也仅仅是杂粮产后处理的最初形式,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则开拓了农产品市场,增加了农业效益。例如,荞麦加工品最初由单一的挂面、荞米、荞茶等初级产品发展到目前市场上的荞麦黄酮胶囊、荞酒等深加工产品。 1.3向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产业化方向迅速发展 巨大的市场拉动和市场机制的日益完善,使农产品加工业出现了基地、储运、保鲜、加工、销售一体化趋势,以市场为导向,“企业+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发展迅速。同时,产地的就近加工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向大中城市、向国有企业密集的工业空间布局,出现了国有、集体、私营、独资、合资、股份制等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局面。农产品加工业的属地化既刺激了农业的发展,又节约了加工成本。 三、谷物杂粮加工现状与优势 目前谷物杂粮加工可分为四大类型:一是原粮或经过简单分选、包装的初级加工品;二是传统风味小吃;三是方便食品;四是以高粱、大麦等小杂粮为原料的酿造食品。但从总体发展看,我国小杂粮加工技术开发工作起步较晚,普遍存

食品深加工技术研究与开发

食品深加工技术研究与开发 食品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物质。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食品的加 工方式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食品深加工技术,顾名思义,就是对食物进行更彻底的加工和改造,以提高其品质和营养价值,并延长其保鲜期。这项技术在食品行业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食品深加工技术的种类和应用 食品深加工技术有着多种多样的应用。例如,常见的食品深加工技术包括脱水、提取、浸泡、热处理、冷冻、真空包装等等。 脱水技术是将食物中的水分分离出来,以减少细菌和微生物的滋生,延长食物 的保质期。提取技术是通过溶剂提取食材中的有益成分,制成高浓度的食品添加剂或保健品。浸泡技术是将食材浸泡在一定的液体中,以改善食材的质地和口感。 其他技术如热处理、冷冻和真空包装等,更多地是用于食品的保鲜和贮藏。这 些技术能够减缓食物的降解速度,延长其保质期,从而使食品更加安全和可靠。二、食品深加工技术的意义和优势 食品深加工技术在现代食品行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优势。首先,它可以提高 食品的安全性。通过深加工技术,食品中的细菌、寄生虫和病毒等微生物可以被有效地消灭,从而保证食品的卫生安全。 同时,食品深加工技术还可以提高食品的口感和营养价值。通过加工,食品可 以更好地适应人们的口味需求,增加食品的可口性。此外,加工技术还可以改变食物的结构,使其更易于消化和吸收。同样,深加工还可以增加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如维生素、蛋白质等,从而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

另外,深加工技术还可以降低食品的能耗和资源消耗。通过自动化和智能化的 加工设备,可以减少人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此外,合理地利用副产品和废料,可以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浪费。 三、食品深加工技术的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 然而,食品深加工技术还面临着一些挑战。首先,对于一些消费者来说,他们 更倾向于选择原始、未加工的食物,认为这样的食物更健康和安全。因此,食品加工厂商需要更好地告知消费者食品深加工技术的好处和安全性,以改变他们的观念。 其次,食品深加工技术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随着人们对食品品质和营养需求 的提高,传统的加工方式可能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因此,我们需要研究和开发新型的食品深加工技术,以满足市场需求。 未来,食品深加工技术将趋于智能化和绿色化。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可以预 见到使用更智能的设备和系统来实现自动化加工和生产。同时,绿色制造将成为食品深加工技术的主流方向,通过减少能源消耗和减少废物产生,实现可持续发展。 结语 食品深加工技术在食品行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深加工,我们可以提高 食品的安全性、口感和营养价值,同时降低能源和资源消耗。然而,我们也需要克服一些挑战,不断创新和改进技术。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食品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食品深加工技术将会取得更大的突破和进步。

传统杂粮加工关键新技术装备研究及示范结项书

传统杂粮加工关键新技术装备研究及示范结项书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日益增长的需求,就是粮食科技创新的主攻方向。“十三五”期间,在广大粮食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粮食科技总体水平明显提高,粮油加工技术创新作用日益显现,粮油新产品不断增加,为构建现代粮食产业体系提供有效支撑。 一、适度加工创新为粮食加工产业升级提供内生动力 近年,粮油加工产品种类日益丰富,食品加工业得到快速发展,国内专用小麦粉产品种类不断增加,市场分类更加精细化。针对粮油加工过精过细造成营养损失、过度加工粮食损失较大问题,“十三五”期间,粮食科技以粮油适度加工为重点创新方向,着重对稻谷、小麦、油脂适度加工技术进行攻关。主要布局实施了“小麦粉适度加工关键技术装备研究与示范”“传统粮食加工制品产业化关键技术装备研究与示范”“稻谷(大米)加工产业化关键技术装备研究与示范”“创新米制品加工的营养保全关键技术及成套装备并集成示范”“传统杂粮加工关键新技术装备研究及示范”等一系列项目。在小麦加工领域系统研究了加工精度变化对制品营养组分保留、风险因子去除的影响,系统分析了大宗主食品加工适应性规律,研究开发出小麦柔性剥皮、粉流在线取样及粒度测控等核心装备,初步构建起智能化制粉控制系统,为小麦加工管理数字化升级提供了技术和设备支撑。在稻谷加工领域,粮食科研机构聚焦光电精准识别加工精度在线检测设备开发,研究出稻谷适度加工碾白技术、抛光技术,研提稻谷加工精度关键品质指标,通过融合自动化

系统控制技术,研发出大米留皮程度在线检测设备和大米适度加工智能化成套装备。初步形成系列大宗面制食品、米制品适度加工技术规范,构建起主要粮食品种适度加工质量控制体系。 二、粮油加工技术研发为营养健康提供了技术保障 近年来,粮食科研以杂粮加工和全谷物加工技术难点为突破口,围绕杂粮及全谷物加工技术、装备和产品质量提升等方面,重点解决杂粮烹制不便、口感不佳等问题,深入开展杂粮营养组分研究,杂粮和全谷物加工工艺研究,为提升杂粮食品和全谷物加工工艺奠定了技术基础。在杂粮研究方面,研究了杂粮及全谷物活性成分在抑制氧化应激、调节糖脂代谢方面的作用,创新杂粮杂豆精选技术、杂粮的品质稳定化及活性组分保持关键技术,开发杂粮主食营养及保健功能复配技术、杂粮高效配粉技术、杂粮粉的挤压物理改性加工等技术。研发出速食糙米、发芽糙米、挤压杂粮速食等新产品。在全谷物研究方面,解析了不同品种和种植环境的稻谷、小麦、燕麦等全谷物的重要生物活性物质与加工品质特性,开发全谷物原料的生物辅助加工与新型干法物理加工技术及其装备,并优化全谷物原料的活性物质的生物有效性与加工品质特性,重点开展高纤基质全谷物食品加工共性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开发出部分口感好、营养优,并适合不同人群的全谷物健康食品,通过典型场景的全谷物食品生产应用示范,应用体外模型、动物模型与人群干预,形成全谷物食品改善血脂、血糖等慢性病危害参数的健康效应。

杂粮食品加工进展与发展前景

杂粮食品加工进展与发展前景 作者:魏林 来源:《粮食问题研究》2022年第05期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杂粮进入了人们的视野,种类也越来越多样化,在丰富人们饮食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问题,例如“三高”人群的增长。近年来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杂粮从新时代初的不起眼到现在的如火如荼,以多样化的形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并持续向前发展。各种各样的杂粮加工食品映入眼帘,在研究者的努力下,杂粮食品的空白越来越小,把时间及产品当作证明,将民以为天的粮食向更优化发展。 关键词:杂粮食品加工营养市场前景 一、杂粮的种类 杂粮种类较多,包括燕麦、高粱、大麦、荞麦、红米、黑米、紫米、小米、玉米等,杂豆包括各种豆类,如绿豆、蚕豆、黄豆、黑豆、豌豆、红豆等,各色的杂粮为生活提供着各色的營养成分,为人们身体内的营养金字塔注入源源不断的力量。 二、杂粮对人体的助力 (一)肠道清理作用 人体内新陈代谢的持续进行,会在肠道中滞留积蓄“垃圾”,如若堆积时间过久,会造成人体机能下降,促使疾病和衰老的提前拜访。杂粮中的红薯、土豆、玉米等在肠道中扮演着清扫机的角色,利用自身丰富的膳食纤维,帮助人体排便通畅,有利于帮助身体将“垃圾”排出,并提供细粮中所欠缺的矿物质与维他命,帮助肠道改善内部环境,提高免疫功能,修筑防御墙。 (二)对胆固醇的作用 不饱和脂肪酸对降低人体内的胆固醇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而部分杂粮(如藜麦等)就含有这一有利物质,主要通过其内部含有的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内的胆固醇进行有力的敲打,有效地降低了胆固醇含量,对人体的心脏起到了保护的作用。 (三)对癌症的作用 食物中的高热量、高脂肪、低膳食纤维容易引起一些慢性病发生,而杂粮的成分是低脂肪高膳食纤维,因此,在某些方面大大降低了疾病的产生,适当的食用杂粮,对慢性疾病及肿瘤无疑是一种抨击。

谷物加工技术课程论文

谷物加工技术课程论文 近年来我国稻米生产和流通有了很大的发展,稻米生产加工与国内外市场的联动性不断增强。由于精米加工能力比较弱,对稻米生产和流通的健康发展形成一定的制约,所以加强稻米新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已经成为我国稻米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但大米的生产工艺已经基本定型,所以国外一些技术力量雄厚的公司开发把工艺研究的重点放在了稻米的深加工和综合利用上。稻米的深加工和综合利用主要是对稻米加工的主副产品进行进一步的充分利用,开发出新的产品,使稻米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和极大的增值。世界发达国家稻为的深加工主要分米制食品和稻米深加工转化,使之成为多品种、专用化、系列经。食品、保健、医药、化工等工业生产需要的各种产品。 目前国内外也有很多大米加工的新产品,美国路易斯安娜州南部研究中心(SRRC)已经发明了一种以大米为基质的抗性淀粉产品。抗性淀粉在消化道中不被消化,适合于肥胖和糖尿病患者食用。它不像一般纤维成分会吸收大量水分,当添加于低水分产品时不影响其口感,也不改变食物风味,可作为低热量的食物添加剂。多孔淀粉是将天然淀粉经过酶解处理后,形成的一种蜂窝状多孔载体。由于其表面具有很多伸向淀粉中心的小孔,因而有良好的性能,可用作药剂、香料、色素、活性物质的吸附载体,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工和食品等工业。目前国外已经有此类商业产品出现。比利时A&B Ingredients公司生产的一种微粒子米淀粉,其特征是具有清爽的味道、奶油样的组织结

构、低过敏性以及较高的热稳定性。它们是以由蜡质种和非蜡质种两个品种大米加工成的改性米和预凝胶化米为原料,制成的改性米淀粉。目前国外大米蛋白的产品很多,有不同的蛋白质含量、性能和用途。米淀粉加工的副产品米渣是提取大米蛋白质的最好原料,运用不同的提取手段可以得到不同蛋白质含量和不同性能的产品,一般作为营养补充剂用于食品,蛋白质含量较低的一般用于宠物饲料、小牛饮用乳等。此外,大米蛋白还可应用于日化行业中,如用于洗发水,作为天然发泡剂和增稠剂。日本研究开发成功世界首创物发芽糙米,糙米发芽后约0.5-1mm长,使糙米活性化,其营养价值为原糙米的数倍,使人体原不能消化的糙米营养成分也能被有效消化吸收;特别是γ-氨基丁酸含量是白米的5倍,较糙米高出3倍多。富含γ-氨基丁酸的发芽糙米具有改善脑血流通,调整血压,镇静神经,减少中性脂肪等作用。而且,发芽糙米还含有能抑制脯氨酰内肽酶产生的与脑功能有关的神经传递物质,分解亢进的新有效成分,从而能预防神经细胞性痴呆病。发芽糙米将成为21世纪新的粮食资源。 此外加工大米时,大量的米糠也可以开发成新产品,米糠约占稻谷重量的5%-7%。米糖除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外,还含有近100种具有各种功能的生物活性因子。因此,国内外对于米糠的研究开发相当广泛和深入。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有关米糠深加工的专利有50多件,以米糠为原料开发出来的产品更是有上百种之多,产品主要集中在食品、日化和医药三大行业中。那么米糠加工成新产品米糠油的工艺是怎样的呢?

谷物食品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谷物食品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谷物食品的需求越来越大。谷物食品是人类最基本的食物之一,其不仅是维持人体生理机能的重要营养来源,同时承载着人类食文化的深厚底蕴。因此,对于谷物食品的研究和生产已经成为食品科学领域的重要方向之一。 当前,全球的谷物食品研究正处于跨学科和创新性发展的阶段。它不仅涉及传统的谷物加工和营养学研究,而且也涉及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应用研究,如利用纳米技术改善谷物品质和营养,利用基因技术研发新品种,利用先进的食品加工技术研制谷物新产品等。 在传统的谷物食品研究领域,营养成分的分析与研究是重点,特别是对于谷类中含量高的营养素,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等的研究。有效地利用谷物食品中所含的各种营养素,可以对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提高人体免疫力、促进健康有益。因此,如何在保留谷物食品原始营养成分的基础上,研究开发更有利于人体健康的谷物食品成为了目前研究的热点。 除此之外,谷物食品工艺和技术的研究也是当前的重点之一。提高谷物食品的口感、质感、颜色、味道和保存能力,是基于工艺技术的研究目标。在工艺方面,例如利用酶法和菌法来加工谷物食品,可以改善口感和营养价值。在技术方面,例如紫外线和高压处理技术能够有效地杀灭谷物中的细菌,消除污染、保证食品的安全;利用微波技术、红外线技术、超声波技术等,可以改善谷物食品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而利用纳米技术,不仅可以增强谷物食品的机械强度和防水性能,还可以增加谷物食品的营养价值并延长其保质期。 总之,谷物食品的研究与发展一直是食品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也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石。在未来的研究和发展中,应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使谷物食品的营养价值和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加强食品安全保障,确保谷物食品的品质和安全性,推广健康的饮食习惯,促进人体健康。

五谷杂粮深加工行业分析

五谷杂粮深加工行业分析 五谷杂粮深加工行业是指将谷物、杂粮等粮食原料进行深加工,生产 具有高附加值的粮食深加工产品的产业。该行业包括粮食加工、饲料加工、淀粉及其制品、酒精及其制品、油脂加工等多个细分领域。以下是对五谷 杂粮深加工行业的分析。 1.市场规模: 五谷杂粮深加工行业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涉及到广泛的领域。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对于谷物杂粮的需求逐渐增加。同时,粮食深 加工技术的发展和创新,也为五谷杂粮深加工行业带来了更多的机会。根 据统计数据显示,五谷杂粮深加工行业的市场规模已超过千亿元。 2.品牌建设: 五谷杂粮深加工行业的竞争激烈,产品同质化特点明显,因此品牌建 设对于企业的竞争力至关重要。建立知名品牌需要企业在产品质量、口碑 宣传、营销策略等方面做出投入和努力。通过打造专有品牌,企业可以提 高产品的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3.产品创新: 五谷杂粮深加工行业需要不断进行产品创新,开发出更多的高附加值 产品。这可以通过加工技术改进、配方研发、产品结构调整等方式实现。 同时,加强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合作,引入专业技术人才,也是推动 产品创新的重要途径。 4.市场营销:

五谷杂粮深加工行业的产品多样,涵盖了饮食、医疗、保健等多个领域。因此,企业需要根据不同产品的特点,制定不同的市场营销策略。从 线上渠道到线下销售,企业需要通过广告宣传、促销活动等方式提高品牌 知名度和产品销售量。 5.技术改进: 6.行业政策: 总之,五谷杂粮深加工行业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同时也 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挑战。企业需要不断创新,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注重技术改进和品质提升,以保持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江苏米面制品深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江苏米面制品深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项目背景和市场需求分析 近年来,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变化,人们对方便、快捷、健康的食品需求不断增加。米面制品作为中国人主要的主食之一,以其制作简单、味道美味的特点深受人们喜爱。江苏作为中国的经济 强省之一,米面制品市场潜力巨大。 目前,江苏省的米面制品市场以普通面粉、米粉、米线等为主导产品,但市场上缺乏高品质、创新的米面制品。因此,发展深加工的米面制品有 着广阔的市场前景。该项目将以江苏省为基地,借助现代化技术和生产设备,研发生产具有特色的米面制品,满足消费者对丰富口味和健康需求的 提高。 二、主要内容和技术方案 1.产品开发和创新:通过研发具有独特口味和形态的米面制品,如创 意米面小吃、特色米面面点等,以满足消费者对个性化和多样化食品的需求。 2.生产设备和工艺改进:引进先进的米面加工设备和技术,提高生产 能力和产品质量,并优化生产工艺,提升生产效率和成本控制能力。 3.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通过精心打造企业品牌形象,提升产品知名 度和美誉度,并通过多渠道广泛宣传和销售,开拓市场份额。 三、资金投入和预期效益 1.投资预算

根据初步估算,该项目的总投资额约为XXX万元,其中包括设备购置费用、场地租赁和改造费用、生产原料采购费用、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费用等。 2.预期效益 (1)市场需求:江苏省米面制品市场需求大,高品质、创意的米面制品具有广阔的市场潜力。 (2)收入预测:根据市场调研和预测,预计初始投产后的第一年销售额可达XXX万元,逐年递增。 (3)盈利预测:根据生产成本和市场需求,预计初始投产后的第一年净利润可达XX万元,逐年递增。 四、风险和对策 风险是任何项目都需要面临的,对于该项目而言,主要的风险包括市场竞争压力和原材料价格波动。 为了应对市场竞争压力,我们将注重产品研发和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独特性,同时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增强市场竞争力。 针对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我们将建立稳定的供应渠道,与供应商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并密切关注市场价格走势,灵活调整采购计划。 五、项目可行性分析结论 通过对江苏米面制品深加工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江苏省米面制品市场需求大,发展深加工项目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藜麦特性及开发利用研究进展

藜麦特性及开发利用研究进展 藜麦是一种具有重要农业和营养价值的谷物,近年来其开发利用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本文将介绍藜麦的特性、开发利用研究进展及其在农业和健康领域的应用前景。 藜麦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具有耐寒、耐旱、耐盐碱等特性。作为一种谷物,藜麦富含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而且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藜麦的蛋白质含量高达14%-22%,膳食纤维含量为2%-4%,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如维生素A、C、E、B族维生素以及钙、铁、镁、磷等。 由于其耐寒、耐旱、耐盐碱等特性,藜麦成为了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作物。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藜麦是一种理想的旱作作物,可以有效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藜麦生长周期短,适宜于多样化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因此可以为农业生产带来多种益处。 随着人们对藜麦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的认识不断加深,藜麦的开发利用研究也得到了广泛。在基因组学方面,研究人员已经完成了藜麦的基因组测序,这为研究藜麦的遗传特性、进化关系和品种选育提供了重要基础。

在蛋白质组学方面,研究发现了藜麦中存在一系列具有特殊功能的蛋白质,如富含赖氨酸的蛋白质、低聚糖蛋白等,这些蛋白质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研究人员还发现藜麦中含有丰富的天然抗氧化物质,如黄酮类化合物和苯丙素类化合物,这些物质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 在代谢组学方面,研究发现藜麦的代谢产物主要包括脂肪酸、氨基酸、糖类等,这些代谢产物具有重要的营养和保健价值。研究人员还发现藜麦中存在一系列具有药理活性的物质,如皂甙、蒽醌类化合物等,这些物质具有良好的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作用。 结论虽然藜麦的开发利用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关于藜麦的遗传特性、适应性、抗逆性等方面的研究仍需深入探讨。虽然藜麦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已经得到广泛认可,但对其作用机制和长期食用效果的研究仍需加强。 展望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方法的不断创新,藜麦的开发利用研究将有望取得更加重要的成果。未来研究方向应包括:深入探讨藜麦的遗传机制和适应特性,加强其抗逆性研究;进一步发掘藜麦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研究其作用机制和长期食用效果;探索藜麦在粮食安全、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潜力,为其农业和健康

荞麦的开发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学科与工程学院 2007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粮油贮藏加工工艺学》课程作业 题目:荞麦的开发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班级:食工072班 学生:王欣孙双斌刘兵 艾力亚森霍佰祥王侃侃 完成日期:2010年5月 成绩:

荞麦的开发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引言:荞麦是集营养、防病疗疾、保健功能于一体的优异粮食品种,是人们喜爱的小杂粮作物,因而荞麦的开发利用发展的十分迅速,但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意识的转变,以及食品工业技术的发展,对于荞麦的开发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必要针对当前的荞麦加工现状进行了解,并根据结果分析荞麦加工的发展趋势及其中的关键问题。 摘要: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荞麦开发的市场现状、荞麦加工现状、荞麦营养成分等基础性研究现状的分析,评价了我国当前荞麦开发的现状,并针对分析结果,对荞麦的开发利用提出了相关的一些建议。 关键字:荞麦;开发利用;现状;营养价值;产业化 荞麦因其特有的营养价值,保健价值,在杂粮开发中占有较大比例,同时在营养成分的基础研究、保健功能研究、加工开发等方面,荞麦的开发要较其他杂粮有一定的优势。下面就荞麦的开发利用现状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荞麦开发市场现状 1.1.1 国内市场现状: 荞麦在国内市场有着很重要的地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1.1 在农业产业中荞麦生育期短,从种到收一般只有七十到九十天,早熟品种五十多天即可收获。荞麦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生长发育快,在作物布局中有特殊的地位①。我国幅员辽阔,但是真正的优质耕地却并不多,荞麦由于其适应性强,生长期短,一度成为地方的“救灾作物”,同时荞麦在改良土壤、抑草等生态调节方面也有很好的效果。因而荞麦在我国有广泛的种植面积,数据显示我国荞麦产量在2006年已经达到一亿两千吨。1.1.1.2 荞麦加工现状荞麦由于其特有的价值,可以被加工成各种产品,包裹面条、烙饼、面包、糕点、荞酥、凉粉、血粑和灌肠等民间风味食品,还有其他副产品②。同时荞麦的综合利用也为其开发有一定的增值作用,如利用荞麦碎粒、皮壳、秸秆和青贮制作饲料,荞麦田养蜂等。因而荞麦的加工品及综合利用增加了荞麦的产业价值,使得荞麦由以前的传统杂粮产品,正向一种经济作物发展。 1.1.2 国际市场现状: 荞麦是我国传统出口商品,我国的荞麦在国际市场上以“粒大、皮薄、

外国玉米深加工研究

外国玉米深加工研究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玉米生产国,玉米产量占全球玉米总产量的40%,中国占20%。美国每年用于深加工的玉米量已超过5000万吨,占玉米产量的20%左右。美国的玉米经济实力最强,技术最先进,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发达的玉米深加工业。美国玉米深加工产品,由19世纪的淀粉、葡萄糖、饲料、玉米油,到20世纪的变性淀粉、淀粉糖和燃料酒精,尤其是目前作为玉米深加工的两大主导产品淀粉糖和燃料酒精,成为推动美国玉米深加工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一、美国玉米深加工现状 (一)玉米深加工产品多样。美国玉米深加工已有150多年的历史,玉米深加工产品伴随技术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已制造出3500种以上的产品,由过去单纯的淀粉产品发展到淀粉糖、各种发酵产品、变性淀粉、玉米油和蛋白饲料等多门类的产品体系。玉米深加工产品主要包括:一是玉米淀粉。美国的玉米淀粉工业发展迅猛,是世界淀粉生产产量最大的国家,20XX年美国淀粉产量占世界淀粉总产量为50.8%。由于美国淀粉原料基地连片集中,所以淀粉厂的规模大,一般年生产能力在数十万吨。二是玉米淀粉糖。与其它淀粉糖相比,玉米淀粉糖具有成本低、副产品多、效益高等优点。美国玉米原淀粉有70%左右被用作制糖原料,仅用于生产糖类的玉米就达3300多万吨。玉米淀粉糖除用于食品工业外,还应用于其它工业,如用于空气清洁剂和烟草

的保湿剂,也用于砖瓦制造中,通过防止干燥过程中水分移动削减裂开和变形,还可用于水泥中延迟其凝固时间。三是酒精。美国酒精用玉米的消费增长近几年来特别强劲,酒精生产消费的玉米量已超过淀粉行业,成为美国工业用玉米消费的主体。20XX 年度燃料酒精生产消费玉米2340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520万吨,增长幅度高达28.9%。在20XX年,美国玉米产量的14.56%用于生产酒精,20XX年,这一比重上升到20%以上。这主要是玉米燃料酒精迅猛发展所致,燃料酒精将成为将来玉米酒精加工的主要方向。四是赖氨酸。玉米深加工产品中,氨基酸类的产品主要是味精(谷氨酸钠)和赖氨酸。味精的生产主要在中国,赖氨酸的生产主要在美国和日本。目前,世界上95%以上的赖氨酸都作为饲料添加剂。随着世界饲料工业的发展,赖氨酸的消费量逐年增加。世界赖氨酸生产规模最大的是美国ADm公司,约占全球赖氨酸总产量的一半。 (二)有专业的玉米深加工组织。为提高玉米生产贸易及加工的组织化程度和产业竞争力,美国成立了玉米生产者协会、玉米贮藏与加工协会和玉米精加工协会,且3个协会间长期保持稳定的协同关系,使美国玉米加工产业具有规模化、组织化、集约化、现代化等特征。美国玉米精加工协会有9家公司,下属28家企业,年加工玉米3556万吨,平均每个企业日处理玉米3500吨以上。 (三)玉米深加工技术先进。美国在发展玉米精深加工业中不断进行科技创新,特殊是节能、节水、节省原料和提高产品质量、

稻谷的深加工

稻谷的深加工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22, 2012

稻谷的深加工 目前,世界上经济发达国家粮油加工企业对谷物深加工利用已实现了产业化。谷物除了加工主产品外,还可将主产品及其副产品如碎米、米糠、米胚、稻壳、麸皮等进行再加工,制成新的产品,实现物尽其用。如利用碎米可制取多功能淀粉、淀粉基脂肪替代物;利用米糠可提取米糠油、米糠营养素、米糠营养纤维、功能性多肽;利用稻壳可以制备白碳黑、活性碳,生产多种美容化妆品。因此,稻谷主副产品是食品、化工、医药等工业的重要原料,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一、开发米淀粉功能食品 稻米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目前美国和欧洲兴起了米淀粉研究开发的热潮。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可以将包括碎米、陈籼稻、早籼稻等的稻米转化为抗性淀粉、微孔淀粉、缓释淀粉、新脂肪替代物和低过敏性蛋白。 美国农业部南部研究中心研究开发的改进米淀粉新产品Ricemic是以大米粉为原料,先经过分离蛋白质,然后再用加热和酶处理工艺加工成100%延缓消化以及50%加快消化和50%延迟消化的改性米淀粉制品。改性米淀粉经临床应用证明,可有效改善糖负荷,将成为一种糖尿病患者的新食品。 抗性淀粉和微孔淀粉的开发,是淀粉研究领域的崭新课题。应用抗性淀粉作为食物原、配料时,除提供多种健康功能外,且可作为低热量的食物添加剂。微孔淀粉是将天然淀粉经过酶解处理后,形成的一种蜂窝状多孔性淀粉载体。由于其表面具有很多伸向淀粉粒中心的小孔,因而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可用作功能性物质(如药剂、香料、色素、保健物质)的吸附载体,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工和食品等工业。 米淀粉制取脂肪替代物生产工艺技术及淀粉基脂肪替代物功能改性技术,是应用生物技术把米淀粉转化为无油脂肪的高新技术。新脂肪替代物十分适合加工酸奶、部分替代奶油的乳制品。它具有奶油的外观及口感,通过不同含量的调配,可加工成供人造奶油生产的加氢油脂。如比利时已将改性米淀粉正式用于无奶油奶酪、低脂肪冰淇淋、无脂肪人造奶油、沙司和凉拌菜调味料的生产,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 我国每年有1500万新生婴儿和5000多万的糖尿病患者的食品消费群体,如及时将我国积压的大量稻米加以开发制成多功能淀粉、新脂肪替代物及低过敏性食品等产品,不仅可使我国的相关科研紧跟国际前沿,而且仅国内的婴儿和糖尿病患者就有6500万人群的广阔市场,利用前景非常乐观。 二、开发米糠健康食品 米糠约占稻谷重量的5%至5.5%,我国的米糠年产量达1000万吨以上,但大多数未被合理利用。 米糠的成分以糖类、油脂和蛋白质为主,还含有较多的灰分和维生素。米糠中的糠类物质经过稳定处理,可以成为一种膳食纤维源,制成米糠纤维、米糠多糖等产品。如从脱脂米糠中分离出来的半

高粱深加工产品的应用现状研究

高粱深加工产品的应用现状研究 作者:范国华郭瑞峰 来源:《粮食科技与经济》2020年第03期 [摘要]高粱是全球第五大谷类作物,具有抗旱、耐盐碱、耐瘠薄等特点,是重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本文从高粱食品、酿造原料、畜禽及养殖饲料、生物燃料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高粱深加工产品的应用现状,通过对高粱深加工产品、技术的研究,能够进一步拓宽高粱的应用途径,对于干旱贫瘠地区发展高粱产业具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高粱;产品;深加工 中图分类号:TS26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65/https://www.360docs.net/doc/5f19312463.html,431252ts.202003 高粱是全球农业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是世界第五大谷类作物,仅次于玉米、小麦、水稻和大麦[1]。高粱因具有抗逆性强、光合效率高、耐盐碱、耐瘠薄等特点,被视为干旱贫瘠地区保障粮食生产、发展畜牧业的一种重要的粮食和饲草作物。随着对边际农田利用的增多以及全球气候变暖,耐干旱、耐盐碱的作物——高粱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高粱不仅是重要的粮食作物,还是中国著名白酒和山西老陈醋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原料。高粱除了作为粮食和酿造原料,在饲料加工、生物燃料制备、功能食品开发中也是极具潜力的原料。 1 高粱食品 改革开放前,高粱一直是我国许多地区的主粮,为解决我国人民的温饱问题立下了汗马功劳。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水稻、小麦单产水平的提高和种植面积的扩大,高粱不再是人们餐桌上的主食,主要用作传统酿造业原料。但在一些非洲国家,由于小麦、玉米产量不足,目前仍然以高粱为主食。在我国,高粱基本作为人们改善营养健康的辅助食物,而在美国等发达国家,高粱则全部用作饲料。 高粱作为一种重要的谷类作物,富含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其中膳食纤维含量居于谷物之首。膳食纤维不但可以促进肠道蠕动而且可以降低胆固醇的含量,适当进食含有丰富膳食纤维的高粱食品可以有效缓解便秘、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概率。 1.1 传统食品 传统的高粱食品通常是将高粱籽粒磨成面粉,再由面粉加工成各种面食,通常的做法是将高粱面粉与玉米粉、小麦粉、马铃薯粉、木薯粉等按一定比例混合,然后通过不同的工艺制作成各种高粱食品,如红面馒头、蒸饺、擦尖、面条等。或者直接将高粱籽粒脱壳后与红枣、桂圆、薏米、花生一起熬煮后制成稠粥。

大米加工现状与趋势

大米加工现状与趋势 行业综述IndutryReview 汪玉海 近年来我国稻米生产和流通有了很大的发展,稻米生产加工与国内外 市场的联动性不断增强。由于精米加工能力比较弱,对稻米生产和流通的 健康发展形成一定的制约,所以加强稻米新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已经成为我 国稻米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的年平均增长率下降到1.6%。而我国建国50多年来,特别是改 一、稻米深加工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稻米是地球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是世界上约12亿人口的主要 食粮。人类的食物热量有23%来自稻米。亚洲是世界上水稻主要生产区, 稻谷产量占世界稻谷产量的90%。中国、南亚和东南亚是亚洲水稻三个主 要产区,中国稻谷的产量占亚洲的38%,南亚占29%,东南亚占25%,其 他地区占8%。中国是世界上100多个水稻生产国中的“稻米王国”,稻 谷年产量占世界稻谷年总产量的34%左右,居世界首位。新中国成立以来,稻米的生产和流通得到了很大发展,稻谷总产量由建国初期的486.45亿 公斤提高到2007年全国稻谷播种面积为2923万公顷;稻谷产量达18588 万吨。尽管其中2003年的稻谷产量降至1606.6亿公斤,为1985年以来 的最低点,但2004年由于市场价格上涨、政府对农户实行减税和首次对 粮农进行补贴等激励措施,使稻谷产量又出现了恢复性增长。2007年稻 谷种植面积43460万亩,产量达1851亿公斤,比2006年增长15%。东北 地区2004年稻谷产量196.85亿公斤,约占全国稻谷总产量的10.8%。从 稻米流通情况看,东北地区稻谷年商品量在100亿公斤以上,其中黑龙江

省70多亿公斤,吉林、辽宁各20亿公斤左右。东北三省粮食调出量约 300亿公斤,其中稻谷调出量就达60多亿公斤,流向主要是东南沿海地区、京津地区和供应出口。东北稻米在国内有着广阔的市场,尤其在沿海 省份需求量更大。仅以2003年为例,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 福建、广东和海南8个省市的稻谷产量为397.8亿公斤,稻谷的消费量为593.9亿公斤,产销缺口达196.1亿公斤,而2003年东北稻谷的产量只 有151.2亿公斤,远不能满足需要。东北大米出口市场主要是日本、韩国、香港和一些东南亚国家,少数出口到欧洲,少量的进口主要是品种调剂。 世界水稻生产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以大于3%的年平均增长 速度增长,然而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各国政府对农业投资的 增长速度减缓及水稻生产成本的上升,使稻谷生产 革开放20多年来,水稻种植面积增加了23.56%,稻谷单产增长 234.34%。在近半个世纪中,我国水稻年播种面积约占粮食种植面积的30%,而年稻谷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44%左右。尤其,世界矮秆稻谷育种 的“绿色革命”源于中国,举世闻名的水稻杂交优势利用也在中国首先应 用于生产。最近我国科学家初步揭开了水稻基因组的奥秘,惊奇地发现水 稻基因总数竟然是人类基因组数目的约两倍。通过对水稻基因组序列框架 图的详尽分析,估计水稻基因组中基因总数在46022到55615个之间,并 基本确定了其中1万多个基因的功能,这一研究成果已在美国《科学》杂 志上发表,这是我国对世界水稻种植业发展的又一重大贡献。在20世纪 下半叶,我国稻米生产以其辉煌的成就为解决占世界1/5人口的吃饭问题,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对世界粮食安全也做出了重大贡献,所以中国稻米在 世界粮食生产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稻米加工业对国民经济的持续 快速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

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xxx 联系人:xxx 电话:xxx 传真:xxx 编写时间:xxx 主管部门:xxx 撰稿单位: 撰稿时间:2013年9月2日 . .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简介 以项目区农田为红薯种植基地,在当地进行深加工,成立合作社,以农户和公司相结合的方式,生产红薯深加工制品。 项目主体引进国内先进的红薯淀粉加工成套设备,提高淀粉品质,淀粉制品(粉皮、粉条、粉丝)的生产技术,采用先进的全自然无公害粉品生产技术,无公害红薯种植技术达到绿色食品要求,以项目地区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提供全程技术开发与指导。

目前,我国的红薯制品加工处于低层次相对过剩,淀粉及淀粉制品质量普遍较差,粉品的质量安全也受市场的关注,而优质红薯粉品市场相对短缺,全自然无公害粉品更是少之又少,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可以提高红薯制品的质量,提升红薯制品的附加值,带动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 为了确保该项目顺利实施,公司成立了专门的项目管理机构,实行董事会监督下的总经理负责制。 1.2综合评价和论证结论 . . (1)本项目适应项目区调整农业产业化结构的需求,可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收入,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 (2)本项目引进设备和采用的生产技术成熟,产品市场潜力巨大,经济效益好。 (3)本项目市场风险小,制定统一措施进行有效的防范和规避,抗风险能力较强。 (4)本项目采用“发苗,回收,深加工,销售”一条龙的“公司,农户”产业模式。与农户签订种植合同,按照合同发放优质薯苗,提供无公害种植技术及回收无公害红薯,原料100%来源于农户。可增加农民收入,确保农民的利益。 (5)本项目存在资金缺口问题,建议国家财政部门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 本项目立意新颖,技术先进,市场风险小,市场潜力巨大,经济效益好,可极大的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对本地区经济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项目方案可行。 第二章背景及必要性 2.1建设背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