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昆仑金矿成矿模式及分布规律研究

东昆仑金矿成矿模式及分布规律研究
东昆仑金矿成矿模式及分布规律研究

东昆仑金矿成矿模式及分布规律研究

各种矿产均形成于特定的地质背景、地球动力学演化过程中的某一时期,成矿作用发生具有时代、空间集中分布的特征,因此,成矿规律研究首先要从分析控制和影响矿床形成的各种地质构造、建造(地层、岩相、古地理)、岩浆活动和地球化学等因素出发,研究它们在成矿过程中的特点及相互联系,矿床的形成往往是多种地质、成矿作用等综合因素作用的集中体现。研究区位于东昆仑东段,本文指青海省境内所辖东昆仑地区,位于青海省中西部,西起青(海)新(疆)交界,东以哇洪山―温泉断裂为界与鄂拉山相接,北邻柴达木盆地,南接巴颜喀拉北缘。

标签:东昆仑金矿成矿规律

1区域金成矿模式

(1)东昆仑地区前造山阶段为微陆块加上位于其两侧的小洋盆或裂陷槽组成多岛小洋盆/裂陷槽的构造格局,之后加里东期造山活动引起小洋盆或裂陷槽的裂开与闭合,闭合作用造成与其相邻的微陆块之间的碰合。由于是“追上”的碰撞方式,所以能量小,仅仅是造陆(软碰撞),可能不造山,因此,在晚加里东期的造山结果仅产生较弱的、非经济的矿化作用;

(2)进入海西期后,东昆仑地区成为古特提斯北部的活动陆缘,从而卷入特提斯构造域的活动之中。自晚泥盆世开始,该地区即遭受其南边的巴颜喀拉一特提斯洋的俯冲、消减作用影响,从石炭纪开始陆续有与洋壳俯冲作用有关的火山喷发和岩浆侵入,这一过程一直持续到二叠纪末一三叠纪初。区内形成了一套与特提斯构造域有关的火成岩组合及叠加在加里东造山带之上的叠加变形带。

(3)在印支期末,随着古特提斯陆缘的不断增生,巴颜喀拉一阿尼玛卿洋闭合,巴颜喀拉褶皱带形成。该期发生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鄂拉山组钾玄岩的出现和年龄为237-190Ma的S型花岗岩的形成标志着该区已进入陆内造山演化阶段。

(4)矿床形成后,随着陆内演化的进行,山体隆升,于是矿床遭受抬升剥蚀并在近地表发生氧化作用。我们经常看见的有些矿区只出现蚀变岩矿石或同一个矿区一端为石英脉扣“右而另一端为蚀变岩矿石皆为抬升剥蚀的结果。

2空间分布规律

过去对成矿区带的划分大多依据矿床(点)、各类异常的空间分布,往往忽略了成矿时代、成矿作用特点,而无法体现矿床间的成因联系和叠加改造特征,因此本文在考虑矿床(点)、异常空间分布的同时,根据地质、构造-岩浆活动特征、大地构造单元划分,结合地球化学、地球物理、遥感、矿床成因类型、成矿作用及特点、地球动力学演化等特征,将东昆仑地区划分为昆北弧后裂陷成矿带、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