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的成语故事

战争的成语故事
战争的成语故事

战争的成语故事

【坚壁清野】

这个成语出自《三国志·魏书·荀傕(yù)传》。

东汉末年,曹操在镇压黄巾军占领了兖(yǎn)州地区后,雄心勃勃地准备夺取徐州要地。

那时,颍川颍阳(今河南许昌)有个名叫荀傕的人,非常有才能,为避董卓之乱迁居冀州,被袁绍待为上宾。他看出袁绍不能成就大事,就投奔到曹操门下。曹操大喜,任命他为司马。从此,他跟随曹操南征北战,出谋划策,深得曹操的信任。

公元194年,徐州牧陶谦病死,死前将徐州让给了刘备。消息传来,曹操夺取徐州的心再也按捺不住了,忙着要出兵徐州。荀傕知道了曹操的想法,说道:“当年汉高祖保住关中,光武帝刘秀据有河内,他们都有一个巩固的根据地,进足以胜敌,退足以坚守,所以成了大业。如今将军不顾兖州而去攻打徐州,我方留守兖州的军队留多了,则不足以取得徐州;留少了,倘若吕布此时乘虚而入,又不足以守住兖州。最后,一定是弄得兖州尽失,徐州未取。”他还指出,“眼下正值麦收季节,听说徐州方面已组织人力,抢割城外的麦子运进城去。这说明他们已有了准备,一旦有风声传来,他们必然会加固防御工事,转移全部的物资,一切准备就绪迎击我们(原文为:‘今东方皆以收麦,必坚壁清野以待将军’)。

这样,你的兵马真的去了,城攻不下,什么东西也得不到手,不出十天,你的军队就会不战自溃。”

曹操听了荀傕的话,十分佩服,从此集中兵力,很快打败了吕布。后来,又打败了刘备,占据了徐州。

“坚壁清野”:坚壁,是加固城墙和堡垒;清野,是将野外的粮食、财物收藏起来。加固防御工事,把四野的居民和物资全部转移,叫敌人既打不进来,又抢不到一点东西,因而站不住脚。这是对付优势之敌的一种作战方法。

【揭竿而起】

这个成语出自西汉贾谊的《过秦论》,讲的是秦末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事情。

公元前209年7月,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的地方官派出两名差官押着九百名贫民壮丁,到渔阳(今北京市密云县)去防守边疆。这两个差官又从壮丁里挑选出两个身强力壮的人作屯长,让他们再去管理其余的壮丁。这两个屯长一个叫陈胜(字涉),是个雇农;另一个叫吴广,是个贫农。他俩原来并不认识,现在碰在一起,共同的命运,很快就使他们成了好朋友。

陈胜、吴广一行往北拼命赶路,一点也不敢耽误。因为按照秦王朝的法令,误了日期,是要砍头的。可是,他们刚刚走了几天,才到大泽乡(今安徽宿县西南),正赶上下大雨,只好扎了营,待天晴再走。雨又偏偏下个不停,眼看日

期是耽误了,陈胜同吴广商量,说:“咱们即便走,误了日期,也是死;逃,给官府抓住,也是个死。反正是个死,不如大家一起反了,推翻秦二世,为老百姓除害。”

吴广也是个有见识的人。他同意了陈胜的意见,并商定借着被秦二世害死的太子扶苏和深得群众拥戴的原楚国大将项燕(项羽的祖父)的名头,以号召天下,去攻打秦二世。

于是陈胜和吴广就带着几个心腹首先把那两个差官砍死,然后提着他们的头,向大家讲明了不起义造反就得白白地送死的道理。这几百人一下子都表示情愿豁出性命跟着陈胜、吴广一块儿干。大伙砍伐树木为兵器,高举竹竿为旗帜,对天起誓,同心协力,推倒秦二世,替楚将项燕报仇。大家还公推陈胜、吴广做首领,一下子就把大泽乡占领了。大泽乡的农民一听陈胜、吴广他们起来反抗秦朝的暴政,青年子弟都纷纷拿着锄头、铁耙、扁担、木棍来营里投军。

人们将“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简化成“揭竿而起”这个成语,比喻高举义旗,起来反抗。多泛指人民起义。

【草木皆兵】

东晋时代,秦王苻坚控制了北部中国。公元383年,苻坚率领步兵、骑兵90万,攻打江南的晋朝。晋军大将谢石、谢玄领兵8万前去抵抗。苻坚得知晋军兵力不足,就想以多胜少,抓住机会,迅速出击。

谁料,苻坚的先锋部队25万在寿春一带被晋军出奇击

败,损失惨重,大将被杀,士兵死伤万余。秦军的锐气大挫,军心动摇,士兵惊恐万状,纷纷逃跑。此时,苻坚在寿春城上望见晋军队伍严整,士气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见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晋军的士兵一样。苻坚回过头对弟弟说:“这是多么强大的敌人啊!怎么能说晋军兵力不足呢?”他后悔自己过于轻敌了。

出师不利给苻坚心头蒙上了不祥的阴影,他令部队靠淝水北岸布阵,企图凭借地理优势扭转战局。这时晋军将领谢玄提出要求,要秦军稍往后退,让出一点地方,以便渡河作战。苻坚暗笑晋军将领不懂作战常识,想利用晋军忙于渡河难于作战之机,给它来个突然袭击,于是欣然接受了晋军的请求。

谁知,后退的军令一下,秦军如潮水一般溃不成军,而晋军则趁势渡河追击,把秦军杀得丢盔弃甲,尸横遍地。苻坚中箭而逃。

【势如破竹】

三国末年,晋武帝司马炎灭掉蜀国,夺取魏国政权以后,准备出兵攻打东吴,实现统一全中国的愿望。他召集文武大臣们商量灭大计。多数人认为,吴国还有一定实力,一举消灭它恐怕不易,不如有了足够的准备再说。

大将杜预不同意多数人的看法,写了一道奏章给晋武帝。杜预认为,必须趁目前昊国衰弱,忙灭掉它,不然等它

有了实力就很难打败它了。司马炎看了杜预的奏章,找自己的最信任的大臣张华征求意见。张华很同意杜预的分析,也劝司马炎快快攻打吴国,以免留下后患。于是司马炎就下了决心,任命杜预作征南大将军。公元279年,晋武帝司马炎调动了二十多万兵马,分成六路水陆并进,攻打吴国,一路战鼓齐鸣,战旗飘扬,战士威武雄壮。第二年就攻占了江陵,斩了吴国一员大将,率领军队乘胜追击。在沅江、湘江以南的吴军听到风声吓破了胆,纷纷打开城门投降。司马炎下令让杜预从小路向吴国国都建业进发。此时,有人担心长江水势暴涨,不如暂收兵等到冬天进攻更有利。杜预坚决反对退兵,他说:“现在趁士气高涨,斗志正旺,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势如破竹(像用快刀劈竹子一样,劈过几节后竹子就迎刃破裂),一举攻击吴国不会再费多大力气了!”晋朝大军在杜预率领下,直冲向吴都建业,不久就攻占建业灭了吴国。晋武帝统一了全国。

【如火如荼】

春秋时代末期,吴国国王夫差连续征服了越国、鲁国和齐国,雄心勃勃,又继续向西北进军,打算一鼓作气征服晋国。

可正在这个时候,越王勾践抄了吴王的后路。他带领军队一直打到吴国的国都姑苏(苏州),又派人马占据淮河,把吴王的退路切断了。

这消息给吴王夫差当头泼了一盆冷水,他非常震惊,立即召集文臣武将商量对策。大家说,现在退回去等于两关打了败仗,还会两头挨打;如果能打败晋国,就等于在诸候国中当定了霸主,再回去收拾越王勾践也不算晚。

大主意已经拿定,当务之急是尽快征服晋国。考虑再三,决定出奇制胜。

一天傍晚,吴王下达了命令。全军将士吃得饱饱的,马也喂足了草料。从全军中挑出三万精兵强将。每一万人摆成一个方阵,共摆三个方阵。每个方阵横竖都是一百人。每一行排头的都是军官司。每十行,也就是一千人,由一个大夫负责。每项一个方阵由一名将军率领。中间的方阵白盔白甲,白衣服,白旗帜,白弓箭,由吴王自己掌握,称为中军;左边的方阵,红盔红甲、红衣服、红简直就像深不可测;右边的方阵则一水儿黑色。半夜出发,黎明时分到达离晋军仅有一里路的地方。天色刚刚显出亮色,吴军鼓声大作,欢呼之声震天动工地。

晋军从梦中醒来,一看吴军那三个方阵和声威气势,简直都惊呆了:那白色方阵,“望之如荼”——像开满白花的茅草地;那红色方阵,“望之如火”——如像熊熊燃烧的火焰;而那黑色的方阵,简直就象深不可测的大海。

关于动物的四字成语故事典故大全

关于动物的四字成语故事典故大全 在汉学成语中不难发现有很多关于动物的成语,每一种动物都有其独特的性情,而他们所拥有的品格有很多值得人们学习的地方。 以下集锦了一些关于动物的成语故事典故,在很多动物成语中我们不但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动物的习性,而且还能从中领悟到一些做人的大道理。 《亡羊补牢》典故一 从前,有个人养了一圈羊。一天早晨,他发现少了一只羊,仔细一查,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钻进来把羊叼走了一只。邻居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修,把窟窿堵上吧!”那个人不肯接受劝告,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第二天早上,他发现羊又少了一只。 原来,狼又从窟窿钻了进来,又叼走了一只羊。他很后悔自己没听从邻居的劝告,便赶快堵上窟窿,修好了羊圈。从此,狼再也不能钻进羊圈叼羊了。 《守株待兔》典故二 战国时代的思想家韩非子,阐述君王治理人民要合时宜,来建立适当的政策与设施。不可一味地遵循古法,认为古代圣人的政策就是好的,而不管适不适合当前社会。他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道理:宋国有个农夫,有天在耕作时,看见一只兔子跑过来。那只兔子可能太惊慌了,没注意前方,就撞上一棵树,把脖子撞断死了,农夫便不劳而获地得到那只兔子。 他想以后如果都能够这样得到兔子,就不需要再辛苦耕作了。于是扔掉手中的耕具,天天守在树旁等兔子送上门来。结果从此以后再也没得到任何一只兔子,反而让自己成为全宋国的笑柄。

所以,用旧法来治理国家,就像这个守兔之人,根本会徒劳无功。后来这个故事被浓缩成「守株待兔」,用来比喻拘泥守成,也用来比 喻妄想不劳而获,或等着目标自己送上门来。 《为虎作伥》典故三 从前,在某一个地方的一个山洞里,住着一只凶猛无比的老虎。 有一天,它因为没有食物充饥,觉得非常难过。于是,它走出山洞, 到附近的山野里去猎取食物。 正在这时候,老虎看到山腰的不远处有一个人正蹒珊地走来,便 猛扑过去,把那个人咬死,把他的肉吃光。但是老虎还不满足,它抓 住那个人的鬼魂不放,非让它再找一个人供它享用不可,不然,它就 不让那人的鬼魂获得自由。那个被老虎捉住的鬼魂居然同意了。 于是,他就给老虎当向导,找呀找的,终于遇到第二个人了。这时,那个鬼魂为了自己早日得到解脱,竟然协助老虎行凶。他先过去 迷惑新遇到的人,然后把那人的带子解开,衣服脱掉,好让老虎吃起 来更方便。这个协助老虎吃人的鬼魂,便叫做伥鬼。后人根据这个传说,把协助坏人做伤天害理的事情,称“为虎作伥”。出处《正字通·听雨记谈》 《叶公好龙》典故四 春秋时期,有个楚国人沈诸梁,字子高,是叶地县尹,所以自称 叶公,大家都叫他“叶公子高”。叶公喜欢龙的癖好名扬四方。他不 但在身上的佩剑、凿刀上雕着龙,家里的门窗梁柱上也刻着龙,就连 墙上都绘着龙的图案。天界的天龙知道人间有这样一个好龙成癖的人,十分感动,决定要下凡来走一趟,向叶公表示谢意。 于是叶公好龙的故事就这样发生了。一天,叶公正在家中午睡, 一时间忽然风雨大作,电闪雷鸣。梦中的叶公被惊醒了。他急忙起来 关窗户,没想到天龙从窗户外探进头来,吓得叶公魂飞魄散。当他转 身逃进堂屋,又看见一条硕大无比的龙尾横在面前。

最新古代经典成语故事及意思【五篇】

【篇一】古代经典成语故事及意思:不自量力 “不自量力”这则成语也叫“不量力”也就是“不自量力”或“不自量”,用来表示不能正确地估计自己的力量,或过高地估计自己。 这个成语来源于《左传·隐公十一年》,不度德,不量力,不不亲亲,不征辞,不察有罪,犯王不韪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宣乎!” 春秋时期,在如今河南省境内有两个诸侯国,一个是郑国,一是息国。公元前712年,息国向郑国发动了战争。 这两个诸侯国虽然都很小,但息国的人力与物力比郑国要少得多,军力也要弱得多。战争自然以息国的失败而告终。 事后,一些有见识的人分析出,息国快要灭亡了。他们分析的根据是,息国一不考虑自己的德行如何,二不估量自己的力量是否能取胜,三不同亲近的国家笼络好关系,四不把自己向郑国进攻的道理讲清楚,五不明辨失败的罪过和责任是谁。犯了这五条错误,还要出师征伐别国,结果遭到失败,这不是非常自然的吗? 果然,不久息国被楚国攻灭。 【篇二】古代经典成语故事及意思:入木三分 “入木三分”这则成语的意思是笔力深入木板三分。形容书法笔力强劲,也比喻见解、议论十分深刻、恰切。 这个成语来源于唐.张怀瑶《书断》,晋帝祭北郊,王羲之书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王羲之字逸少,晋朝时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他是我国历最有名的书法家,因为他曾经做过右军将军,所以后人又称他为王右军。 王羲之的书法,可以称得上冠绝古今,他的字秀丽中透着苍劲,柔和中带着刚强,后代的许多书法家,没有一个能比得上他的。所以,学习书法的人很多都以他的字作范本。现今在他留下来的书帖中最的有《兰亭集序》、《黄庭经》等。 王羲之的字写得这样好,固然与他的天资有关系,但最重要的还是由于他的刻苦练习。他为了把字练好,无论休息还是走路、心里总是想着字体的结构,揣摹着字的架子和气势,而且不停地用手指头在衣襟上划着。所以时间久了,连身上的衣服也划破了。 他曾经在池塘边练习写字,每次写完,就在池塘里洗涤笔砚。时间一久,整个池塘的水都变黑了。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他在练习书法上所下功夫之深了。

历史战争成语故事

历史战争成语故事 成语是我们中国的一个特色文化,大部分的成语其实都是古代传承下来的,许多成语的背后都有着一个特别的故事,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历史战争成语故事,欢迎阅读参考! 历史战争成语故事1:坚壁清野东汉末年,曹操在镇压黄巾军占领了兖(yǎn)州地区后,雄心勃勃地准备夺取徐州要地。 那时,颍川颍阳(今河南许昌)有个名叫荀傕的人,非常有才能,为避董卓之乱迁居冀州,被袁绍待为上宾。他看出袁绍不能成就大事,就投奔到曹操门下。曹操大喜,任命他为司马。从此,他跟随曹操南征北战,出谋划策,深得曹操的信任。 公元194年,徐州牧陶谦病死,死前将徐州让给了刘备。消息传来,曹操夺取徐州的心再也按捺不住了,忙着要出兵徐州。荀傕知道了曹操的想法,说道:“当年汉高祖保住关中,光武帝刘秀据有河内,他们都有一个巩固的根据地,进足以胜敌,退足以坚守,所以成了大业。如今将军不顾兖州而去攻打徐州,我方留守兖州的军队留多了,则不足以取得徐州;留少了,倘若吕布此时乘虚而入,又不足以守住兖州。最后,一定是弄得兖州尽失,徐州未取。”他还指出,“眼下正值麦收季节,听说徐州方面已组织人力,抢割城外的麦子运进城去。这说明他们已有了准备,一旦有风声传来,他们必然会加固防御工事,转移全部的物资,一切准备就绪迎击我们(原文为:‘今东方皆以收麦,必坚壁清野以待将军’)。这样,你的兵马真的去了,城攻不下,什么 ————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供个人学习查参考

东西也得不到手,不出十天,你的军队就会不战自溃。” 曹操听了荀傕的话,十分佩服,从此集中兵力,很快打败了吕布。后来,又打败了刘备,占据了徐州。 “坚壁清野”:坚壁,是加固城墙和堡垒;清野,是将野外的粮食、财物收藏起来。加固防御工事,把四野的居民和物资全部转移,叫敌人既打不进来,又抢不到一点东西,因而站不住脚。这是对付优势之敌的一种作战方法。 历史战争成语故事2:揭竿而起公元前209年7月,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的地方官派出两名差官押着九百名贫民壮丁,到渔阳(今北京市密云县)去防守边疆。这两个差官又从壮丁里挑选出两个身强力壮的人作屯长,让他们再去管理其余的壮丁。这两个屯长一个叫陈胜(字涉),是个雇农;另一个叫吴广,是个贫农。他俩原来并不认识,现在碰在一起,共同的命运,很快就使他们成了好朋友。 陈胜、吴广一行往北拼命赶路,一点也不敢耽误。因为按照秦王朝的法令,误了日期,是要砍头的。可是,他们刚刚走了几天,才到大泽乡(今安徽宿县西南),正赶上下大雨,只好扎了营,待天晴再走。雨又偏偏下个不停,眼看日期是耽误了,陈胜同吴广商量,说:“咱们即便走,误了日期,也是死;逃,给官府抓住,也是个死。反正是个死,不如大家一起反了,推翻秦二世,为老百姓除害。” 吴广也是个有见识的人。他同意了陈胜的意见,并商定借着被秦二世害死的太子扶苏和深得群众拥戴的原楚国大将项燕(项羽的祖父)的名头,以号召天下,去攻打秦二世。

28个经典成语故事

28个经典成语故事 1、一鼓作气(曹刿)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释义: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2、一字千金(吕不韦)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释义:增损一字,赏予千金。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3、一饭千金(韩信)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释义: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4、东山再起(谢安)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5、纸上谈兵(赵括)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释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6、负荆请罪(廉颇)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

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释义: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7、卧薪尝胆(勾践)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释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8、三顾茅庐(刘备)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释义: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9、孺子可教(张良)出自《史记·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释义:指年轻人可培养。 10、四面楚歌(项羽)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释义: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11、暗渡陈仓(韩信)出自元·无名氏《暗度陈仓》第二折:?着樊哙明修栈道,俺可暗度陈仓古道。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栈道守把。俺往陈仓古道抄截,杀他个措手不及也。?释义:比喻用一种假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 12、怒发冲冠(蔺相如)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

中国成语故事大全全卡通365个成语故事

《中国成语故事大全全卡通365个成语故事》 商品描述 内容简介 《中国成语故事大全全卡通365个成语故事》内容选自中国成语。已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随着文字的产生,成语也相继形成了。中国成语凝聚了历史知识、民俗风情和生活哲理。这里既有著名的“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围魏救赵”、“空城计”、“短兵相接”等战争故事,也有“此地无银三百两”、“狐假虎威”、“拔苗助长”等幽默故事,还有“井底之娃”、“鹬蚌相争”、“守株待兔”、“画龙点睛”等古代寓言。 第1盘 01 志在四方 02 掷地有声 03 物以类聚 04 受宠若惊 05 欲速不达 06 亡戟得矛 07 满城风雨 08 名缰利锁 09 误付洪乔 10 至死不悟 11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12 南山可移 13 披荆斩棘 14 解铃还需系铃人 15 徙宅忘妻 16 殃及池鱼 17 筚路蓝缕 18 为虎作伥 19 沉鱼落雁 20 含沙射影 21 一日千里 22 宾至如归 第2盘 01 阿堵物 02 鹏程万里 03 炙手可热 04 知己知彼 05 单者易折 06 精卫填海 07 口不二价 08 枕戈待旦

09 不觉技痒 10 登徙子 11 破镜重圆 12 四面楚歌 13 改过自新 14 高枕无忧 15 乐极生悲 16 对症下药 17 困兽犹斗 18 乘风破浪 19 别无长物 20 东施效颦 21 东食西颦 22 滥竽充数 第3盘 01 一箭双雕 02 负荆请罪 03 妄自尊大 04 心腹之患 05 沧海桑田 06 抱瓮灌畦 07 螳臂当车 08 佛头着粪 09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10 后生可畏 11 让枣推梨 12 捷足先得 13 出尔反尔 14 屠龙之技 15 二桃杀三士 16 刚愎自用 17 耕前锄后 18 抱佛脚 19 割席分座 20 开卷有益 21 厉兵秣马 22 危如累卵 23 一饭千金 第4盘 01 马革裹尸 02 人浮于事 03 得其所哉

三国演义中关于战争的成语故事

三国演义中关于战争的成语故事 以下是###儿童故事频道 出处:《三国演义》四十九回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释义:比喻一切都已俱备,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 故事:公元208年,曹操率领80方大军驻扎在长江中游的赤壁,企图打败刘备以后,再攻打孙权。刘备采用联吴抗曹之策,与吴军共 同抵抗曹操。 当时,孙权和刘备兵力都很少,而曹操兵多将广,处于压倒性优势。刘备的军师诸葛亮和孙权的大将周瑜,商讨破敌良策,两人不谋 而合,都主张只有火攻,才能打败曹操。 可等一切都准备好后,周瑜却发现曹操的船只都停在大江的西北,而自己的船只靠南岸。这时正是冬季,只有西北风,如果用火攻,不 但烧不着曹操,反而会烧到自己的头上,只有刮东南风才能对曹 军发起火攻。周瑜眼看火攻不能实现,急得口吐鲜血,病倒在床上,名医、良药都治不好他的病。这时诸葛亮去探望周瑜,问他为何 得病。周瑜不愿说出实情,就说:“人有旦夕祸福,怎能保住不得病呢?” 诸葛亮早猜透了他的心事,就笑着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怎能 预料到呢?”周瑜听到诣葛亮话中有话,非常惊讶,就问有没有治病的 良药。诸葛亮说:“我有个药方,保证治好您的病。”说完,写了16 个字,递给周瑜。这16个字是: 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周瑜一看,大吃一惊,心想:“诸葛亮真是神人啊:”他的心思 既然已被诸葛亮猜中,便请教破敌之策。谙葛亮有丰富的天文气象知

识,他预测到近期肯定会刮几天东南风,就对周瑜说:“我有呼风唤而的法术,借结你三天三夜的东南大风,你看怎样?”周瑜高兴他说: “不要说三天三夜,只一夜东南大风,大事便成功了:” 周瑜命令部下做好一切火攻的准备,等候诸葛亮借来东风,马上进兵。诸葛亮让周瑜在南屏山修筑七星坛,然后登坛烧香,口中念念有词,装做呼风唤雨的样子。 半夜三更,忽听风响旗动,周瑜急忙走出军帐观看,真的刮起了东南大风,他连忙下令发起火攻。 周瑜部将黄盖,率领火船向曹操水寨急驶,当火船靠近曹军水寨时;一声令下,士兵们顺风放火。风助火势,火借风威,把曹营的战船烧个一千二净,岸上的营寨也被烧着,兵马损失不计其数。在烟火弥漫中,曹操仓皇逃命,从小道退回许昌。

历史成语故事的寓意

历史成语故事的寓意 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下面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了历史成语故事的寓意,供大家参考! 一、战国 完璧归赵(蔺相如):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围魏救赵(孙膑):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退避三舍(重耳):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主动让步九十里。比喻让步和回避,避免冲突。 毛遂自荐(毛遂):毛遂自我推荐。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 负荆请罪(廉颇):负:背着;荆:荆条。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纸上谈兵(赵括):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习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一鼓作气(曹刿):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勇气。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千金买骨(郭隗):意指十分渴望和重视人才。 讳疾忌医(蔡桓公):讳:避忌;忌:怕,畏惧。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的缺点和错误。 卧薪尝胆(勾践):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杀妻求将(吴起):春秋时,吴起杀掉妻子以求得到鲁国的信任和重用。比喻为了追求名利而不惜做灭绝人性的事。 惊弓之鸟(更羸):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不容易安定。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二、秦朝 一字千金(吕不韦):增损一字,赏予千金。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指鹿为马(赵高):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成心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焚书坑儒(秦始皇):焚:烧;坑:把人活埋;儒:指书生。焚毁典籍,坑杀书生。 穷图匕见(荆轲):比喻事情开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悬梁刺股(苏秦、孙敬):形容刻苦学习。 三、汉朝

中国历史人物成语故事集锦

中国历史人物成语故事集锦 1.前倨后恭 【释义】先前态度傲慢,后来恭敬有礼。形容前后态度截然不同。 【语出】吴承恩《西游记》:“行者道:‘不敢!不敢!不是甚前倨后恭;老孙于今是没棒弄了。’” 【人物】苏秦周游列国,向各国国君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但无一个国君欣赏他。苏秦只好垂头丧气,穿着旧衣破鞋回到家乡洛阳。家人见他如此落魄,都不给他好脸色,苏秦的嫂子不给做饭,还狠狠训斥了他一顿。 这件事大大刺激了苏秦,经过一年的苦心揣摩,苏秦掌握了当时的政治形势,在周游列国时说服了当时的齐、楚、燕、韩、赵、魏六国“合纵抗秦,并被封为“纵约长”,做了六国的丞相。苏秦衣锦还乡后,他的亲人一改往日的态度,都“四拜自跪而谢”,其嫂更是“蛇行匍匐”。面对此景,苏秦对嫂子说了这句话“嫂子为什么之前那么傲慢,而现在又那么恭敬呢?” 2.曲高和寡 【释义】乐曲的格调越高,能跟着唱的人就越少。原比喻知音难觅。现多用于比喻言行卓越不凡、艺术作品等高雅深奥,很难有人理解或接受。 【语出】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人物】宋玉是战国时楚国著名的家,在楚襄王手下做事。有一次,楚襄王问他:“为什么有人对你有许多不好的议论呢?” 宋玉若无其事地回答说:“听我讲个:最近,有位客人来到我们郢都唱歌。他开始唱的,是非常通俗的《下里》和《巴人》,城里跟着他唱的有好几千人。接着,他唱起了还算通俗的《阳阿》和《薤露》,城里跟他唱的还有好几百人。后来他唱格调比较高难的《阳春》和《白雪》,城里跟他唱的只有几十个人了。最后,他唱出格调高雅的商音、羽音,又杂以流利的徵音,城里跟着唱的人更少,只有几个人了。”说到这里,宋玉对楚王说:“由此可见,唱的曲子格调越是高雅,能跟着唱的也就越少。圣人有奇伟的思想和表现,所以超出常人。一般人又怎能理解我的所作所为呢?” 楚王听了说:“哦,我明白了!” 3.刮目相看 【释义】去掉旧的看法,用新眼光看待。

关于战争的成语故事精选

关于战争的成语故事精选 “破釜沉舟” 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秦朝末年,秦二世派大将章邯攻打赵国。赵军不敌,退守巨鹿(今 河北平乡西南),被秦军团团围住。楚怀王封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副将,派他们率军去救援赵国。 不料,宋义把兵带到安阳(今山东曹县东南)后,接连46天停滞不进。项羽忍不住,一再要求他赶紧渡江北上,赶到巨鹿,与被围赵军 来个里应外合。但宋义另有所谋,想让秦、赵两军打得精疲力竭再进兵,这样便于取胜。他严令军中,不听调遣的人,不管是谁都要杀。 与此同时,宋义又邀请宾客,大吃大喝,而士兵和百姓却忍饥挨饿。 项羽忍无可忍,进营帐杀了宋义,并声称他勾结齐国反楚,楚王 有密令杀他。将士们马上拥戴项羽代理上将军。项羽把杀宋义的事及 原因报告了楚怀王,楚怀王只好正式任命他为上将军。 项羽杀宋义的事,震惊了楚国,并在各国有了威名。他随即派出 两名将军,率2万军队渡河去救巨鹿。在获悉取得小胜并接到增援的 请求后,他下令全军渡河救援赵军。 项羽在全军渡河之后,采取了一系列果断的行动:把所有的船只 凿沉,击破烧饭用的锅子,烧掉宿营的屋子,只携带三天干粮,以此 表示决心死战,没有一点后退的打算。 这支有进无退的大军到了巨鹿外围,立即包围了秦军。经过9次 激战,截断了秦军的补给线。负责围攻巨鹿的两名秦将,一名被活捉,另一名投火自焚。

在这之前,来援助赵国的各路诸侯虽然有几路军队在巨鹿附近, 但都不敢与秦军交锋。楚军的拚死决战并取得胜利,大大地提升了项 羽的声威。 从此,项羽率领的军队成了当时反秦力量中大的一支武装。 后来,“皆沉船,破釜甑”演化为成语“破釜沉舟”,用来比喻 拚死一战,决心很大。 项羽也成了当时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人物,并在不久和刘邦的起义 军一起,*了秦朝的统治。 “围魏救赵” 孙膑是中国战国时期的军事家。他与庞涓曾拜同一位老师学习兵法,后来两人一同为魏国效力。庞涓嫉妒孙膑的才能,想办法陷害他,致使孙膑被削去膝盖。后来孙膑被齐国大将田忌秘密营救到齐国。围 魏救赵,就是孙膑与庞涓之间的一场战争。 公元前四世纪中国战国时期,魏国率先在众多诸侯国中实行政治 军事改革,国家逐步强盛起来,并先后兼并了一些弱小的诸侯国。当 时与魏国国力相当的国家,在其东部有齐国,在其西部有秦国。魏国 的邻国赵国、卫国则是一些很弱小的国家。 公元前368年,赵国在齐国支持下,出兵攻打魏国的属国卫国。 魏惠王派大将庞涓率兵近十万围攻赵国的国都邯郸。赵国只得向齐国 求救。 齐国大臣邹忌主张不救,因为这样会消耗本国的国力。但大臣段 干纶认为,如果魏国打败赵国,魏国的势力会更增强大,形成对齐国 的威胁,主张救赵。 齐威王采纳了段干纶的建议,派出以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的 八万军队救赵。 关于孙膑的军事才能,有一个赛马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

关于动物的成语故事

关于动物的成语故事 【鼠】鼠目寸光鼠肚鸡肠鼠窜狼奔鼠迹狐踪鼠窃狗盗投鼠忌器贼眉鼠眼胆小如鼠【牛】牛鬼蛇神牛鼎烹鸡汗牛充栋对牛弹琴九牛一毛小试牛刀卖剑买牛气壮如牛 【虎】虎视眈眈虎口余生虎头虎脑虎背熊腰虎头蛇尾虎落平阳虎穴龙潭放虎归山谈虎色变如虎添翼骑虎难下为虎作伥与虎谋皮藏龙卧虎狐假虎威羊入虎 口狼吞虎咽龙行虎步龙吟虎啸龙争虎斗龙盘虎踞龙腾虎跃生龙活虎降龙伏虎 【兔】兔死狐悲兔死狗烹狡兔三窟鸟飞兔走守株待兔 【龙】龙腾虎跃龙飞凤舞龙马精神龙凤呈祥画龙点睛来龙去脉攀龙附凤群龙无首降龙伏虎一龙一猪老态龙钟笔走龙蛇龙潭虎穴叶公好龙 【蛇】蛇蝎心肠画蛇添足惊蛇入草龙蛇混杂杯弓蛇影牛鬼蛇神打草惊蛇虚与委蛇笔走龙蛇春蚓秋蛇 【马】马到成功马不停蹄马革裹尸一马当先老马识途汗马功劳万马奔腾犬马之劳万马齐喑一马平川天马行空快马加鞭走马看花信马由缰蛛丝马迹兵荒马乱人仰马翻人困马乏鞍前马后人强马壮猴年马月青梅竹马单枪匹马招兵买 马心猿意马悬崖勒马千军万马香车宝马指鹿为马害群之马厉兵秣马塞翁失 马盲人瞎马脱僵之马金戈铁马 【羊】羊质虎皮羊肠小道羊入虎口亡羊补牢虎入羊群歧路亡羊顺手牵羊【猴】猴年马月沐猴而冠尖嘴猴腮杀鸡吓猴杀鸡儆猴 【鸡】鸡毛蒜皮鸡鸣狗盗鸡飞蛋打鸡犬不宁鸡犬不留鸡犬升天闻鸡起舞杀鸡吓猴杀鸡取卵偷鸡摸狗鹤立鸡群小肚鸡肠鼠肚鸡肠呆若木鸡 【狗】狗急跳墙狗尾续貂狗仗人势狗血喷头犬马之劳猪狗不如鸡犬不惊鸡零狗碎兔死狗烹鼠窃狗盗狼心狗肺狐朋狗友狐群狗党偷鸡摸狗画虎类狗丧家之狗关门打狗白云苍狗 【猪】猪突豨勇猪狗不如杀猪宰羊封豕长蛇凤头猪肚蠢笨如猪一龙一猪

其它动物的成语【鸟】鸟尽弓藏笨鸟先飞如鸟兽散小鸟依人惊弓之鸟飞禽走兽珍禽异兽衣冠禽兽凤毛麟角鸦雀无声燕雀安知鹤立鸡群鹤发童颜风声鹤唳莺歌燕舞草长莺飞燕语莺声鹊巢鸠占鹦鹉学舌蜻蜓点水一箭双雕 【狼】狼心狗肺狼烟四起狼子野心狼狈不堪狼狈为奸豺狼成性豺狼当道引狼入室声名狼藉杯盘狼藉豺狼成性狐疑不决 【兽】困兽犹斗如鸟兽散人面兽心飞禽走兽珍禽异兽衣冠禽兽洪水猛兽狼吞虎咽鹿死谁手中原逐鹿象牙之塔盲人摸象猫鼠同眠黔驴技穷一丘之貉管中窥豹 【鱼虫】金蚕脱壳蝇头微利花飞蝶舞螳臂挡车鱼跃鸟飞如鱼得水独占鳌头井底之蛙瓮中捉鳖虾兵蟹将鹬蚌相争如鱼得水沉鱼落雁缘木求鱼 有两个动物名称的成语鹤立鸡群鸡鸣狗盗鹬蚌相争蛇鼠一窝狼狈为奸龙腾虎跃虎头蛇尾龙马精神虫臂鼠肝城狐社鼠鼠食鲸吞龙腾虎跃龙骧虎步龙潭虎穴龙跃凤鸣车水马龙指鹿为马 带有动物名称的成语的寓意引狼入室——喻招来灾难心猿意马——喻三心二意鱼目混珠——喻以假乱真兔死狐悲——喻同类悲伤 老骥伏枥——喻年老志高引蛇出洞——喻骗人离开 马到成功——喻大功告成引狼入室——喻招来的灾难 心猿意马——喻三心二意马到成功——喻大功告成兔死狐悲——喻同类悲伤鱼目混珠——喻以假乱真老骥伏枥——喻年老志高狐虎之威——喻虚张声势螳臂挡车——喻自不量力调虎离山——喻骗人离开 狐假虎威——喻混淆是非狼狈为奸——喻勾结作恶 庖丁解牛——喻谙熟事物盲人摸象——喻粗略地观察事物蛛丝马迹——喻可寻迹象鹤立鸡群——喻比人突出 鞍前马后——喻甘为效劳逐鹿中原——喻在中原争夺天下鸦雀无声——喻非常寂静招兵买马——喻扩充人力

中国经典历史成语故事阅读

中国经典历史成语故事阅读 【篇一】中国经典历史成语故事阅读:破釜沉舟 秦朝末年,各地人民纷纷举行起义,反抗秦朝的暴虐统治。农民 起义军的领袖,最的是陈胜、吴广,接着有项羽和刘邦。 公元前208年,秦将章邯镇压陈胜、吴广起义之后,又攻破邯郸,反秦武装赵王歇及张耳被迫退守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被秦将 王离率20万人围困。章邯率军20万屯于巨鹿南数里的棘原,并修筑 两侧有土墙的通道直达王离营,以供粮草。赵将陈余率军数万屯于巨 鹿北,因兵少不敢去救。 楚怀王派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带领二十万人马去救赵国。宋义引兵至安阳(今山东曹县东南)后,接连46天按兵不动。对此项 羽十分不満,去跟宋义说:“秦军包围了巨鹿,形势这样紧急,咱们 赶快渡河过去,跟赵军里外夹击,一定能够打败秦军。” 宋义说:“我们还是等秦军和赵军决战以后再说。”他又对项羽说:“上阵跟敌人交锋,我比不上你;要说坐在帐篷里出个计策,你 就比不上我了。” 项羽说:“现在军营里没有粮食,但是上将军却按兵不动,这样 不顾国家,不体谅兵士,哪里像个大将的样子。” 第二天,项羽趁朝会的时候,拔出剑来把宋义杀了。他提了宋义 的头,对将士说:“宋义背叛大王(指楚怀王),我奉大王的命令, 已经把他处死了。” 于是将士们则拥项羽为上将军。项羽杀宋义的事,威震楚国,名 闻诸侯。

随后,他率所有军队悉数渡黄河前去营救赵国以解巨鹿之围。楚 军全部渡过漳河以后,项羽让士兵们饱饱地吃了一顿饭,每人再带三 天干粮,然后传下命令:“皆沉船,破釜甑”,意思是说把渡河的船(古代称舟)凿穿沉入河里,把做饭用的锅(古代称釜)砸个粉碎, 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统统烧毁。这就叫破釜沉舟。项羽用这办法来表 示他有进无退、一定要夺取胜利的决心。 就这样,没有退路的楚军战士以一当十,杀伐声惊天动地。经过 九次的激战,楚军最终大破秦军。秦军的几个主将,有的被杀,有的 当了俘虏,有的投了降。这个仗不但解了巨鹿之围,而且把秦军打得 再也振作不起来,过两年,秦朝就灭亡了。 楚军的骁勇善战大大提升了项羽的声威。以至战胜后,项羽于辕 门接见各路诸侯时,各诸侯皆不敢正眼眼看项羽。后来,“皆沉船, 破釜甑”演化为成语“破釜沉舟”,以比喻拚死一战,决心很大。 【篇二】中国经典历史成语故事阅读:作壁上观 秦朝末年,项羽与叔父项梁起兵反秦,推举楚怀王之孙为楚王, 军威大震。已被秦朝灭亡的赵、魏、燕、韩诸国,也伺机复国,与楚 王结盟反秦。 项梁率军接连取胜,秦二世胡亥急遣大将章邯统领大军镇压。定 陶一战,楚军大败,项梁战死。章邯遂挥师攻赵,围困赵王于巨鹿。 赵王向楚王紧急求救。楚王以宋义为主将,项羽为副将,率师援赵。 宋义力图避开秦军锋芒,保存实力。楚军开抵安阳,竟一驻四十六天,只待秦赵厮杀两败俱伤,才挥戈出击。这就急煞项羽。他几番催促宋 义渡河作战,都被拒绝。宋义甚至说:冲锋陷阵,我不如你;筹谋划策,则你不如我。项羽一怒之下,杀了宋义号令全军,并报告楚王。 楚王命项羽为主将。项羽亲率全军渡过漳水,旋即破釜沉舟,每人只 发三天干粮,与秦军决一死战。此时,集结在前线的已有十几支各地 援赵部队。各路援军见秦军势大,都固守营寨,不敢轻易出战。楚军 一到,立即发动猛攻。一场恶战,杀声震天。楚军将士似出山猛虎,

有关经典历史成语故事

有关经典历史成语故事 中国历史悠久,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汉语成为世界上最有魅力的语言文化之一,而成语的存在为汉语增添了一丝精彩!下面小编带来的是有关经典历史成语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有关经典历史成语故事1:穷兵黩(dú)武 东吴名将陆逊之后陆抗,有勇有谋,很年轻就被任命为建武校尉。 东吴后期朝政腐败,且国君孙皓荒淫暴虐,滥杀无辜。陆抗对此非常不满,便多次上疏劝谏。但是,孙皓对这些建议置之不理。尽管东吴内政混乱不堪,但由于陆抗谋略过人,善于用兵,因此一直虎视东吴,而欲南下一统中国的晋,也无可奈何。 当时,晋朝的车骑将军羊祜(kù)镇守襄阳。他见陆抗能攻善守,知道要立即打败东吴并不容易,于是改变对东吴策略,采取了和的战略。陆抗也明白羊祜用意,于是也用同样的态度对待晋方。在边境,两人还常派使者往来,以示友好。因此当时吴、晋一部分边境竟出现了和平局面。 孙皓听说了边境的情况,十分不悦,派人责问陆抗。陆抗回话说:“我如果不采取这样的政策,反而会助长羊祜的威德。”孙皓听后,也就没再说什么。但他还是想出兵攻晋

统一中国。于是频频调兵。陆抗知道后,便又向孙皓上疏说:“现在,朝廷应该加紧农业生产,储备粮食,增强国力。让有才能的人发挥作用,使各级官员不荒怠(dài)职守,严明赏罚以励百官,审慎实施刑罚以戒黎民。如果图虚名重形式,处处用兵,好战不止,耗费的资财动以万计,士兵疲劳不堪,即使敌寇没有削弱,我们自己也会因此受累而被拖垮。” 但是,孙皓对陆抗的忠告仍是置若罔(wǎng)闻,以致于国力日渐衰退。而陆抗死后,晋军便挥师南下讨伐东吴,吴国最终为晋所灭。 成语“穷兵黩武”,现在的意思是使用全部武力,任意发动战争。 有关经典历史成语故事2:势如破竹 三国末年,晋武帝司马炎灭掉蜀国,夺取魏国政权以后,准备出兵攻打东吴,实现统一全中国的愿望。他召集文武大臣们商量统一大计。多数人认为,吴国还有一定实力,一举消灭它恐怕不易,不如有了足够的准备再说。 大将杜预不同意多数人的看法,写了一道奏章给晋武帝。杜预认为,必须趁目前吴国衰弱立即灭掉它,不然等它有了实力就很难打败它了。司马炎看了杜预的奏章,找自己最信任的大臣张华征求意见。张华很同意杜预的分析,也劝司马炎快快攻打吴国,以免留下后患。于是司马炎就下了决心,任命杜预为征南大将军。

[画蛇添足打一动物]动物成语故事简短的1:画蛇添足

[画蛇添足打一动物]动物成语故事简短的1: 画蛇添足 动物成语故事简短的1:画蛇添足有个楚国贵族,在祭祀过祖宗后,把一壶祭酒赏给门客们喝。门客们拿着这壶酒,不知如何处理。他们觉得,这么多人喝一壶酒,肯定不够,还不如干脆给一个人喝,喝得痛痛快快还好些。可是到底给谁好呢?于是,门客们商量了一个好主意,就是每个人各自在地上画一条蛇,谁先画好了这壶酒就归谁喝。大家都同意这个办法。 门客们一人拿一根小棍,开始在地上画蛇。有一个人画得很快,不一会儿,他就把蛇画好了,于是他把酒壶拿了过来。正待他要喝酒时,他一眼瞅见其他人还没把蛇画完,他便十分得意地又拿起小棍,边自言自语地说:“看我再来给蛇添上几只脚,他们也未必画完。”边说边给画好的蛇画脚。 不料,这个人给蛇画脚还没完,手上的酒壶便被旁边一个人一把抢了过去,原来,那个人的蛇画完了。这个给蛇画脚的人不依,说:“我最先画完蛇,酒应归我喝!”那个人笑着说:“你到现在还在画,而我已完工,酒当然是我的!”画蛇脚的人争辩说:“我早就画完了,现在是趁时间还早,不过是给蛇添几只脚而已。”那人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要给它添几只脚那你就添吧,酒反正你是喝不成了!” 那人毫不客气地喝起酒来,那个给蛇画脚的人却眼巴巴看着

本属自己而已被别人拿走的酒,后悔不已。 动物成语故事简短的2:狐假虎威从前在某个山洞中有一只老虎,因为肚子饿了,便跑到外面寻觅食物。当他走到一片茂密的森林时,忽然看到前面有只狐狸正在散步。它觉得这正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是,便一跃身扑过去,毫不费力的将他擒过来。 可是当它张开嘴巴,正准备把那只狐狸吃进肚子里的时候,狡猾的狐狸突然说话了:“哼!你不要以为自己是百兽之王,便敢将我吞食掉;你要知道,天帝已经命令我为王中之王,无论谁吃了我,都将遭到天帝极严厉的制裁与惩罚。” 老虎听了狐狸的话,半信半疑,可是,当它斜过头去,看到狐狸那副傲慢镇定的样子,心里不觉一惊。原先那股嚣张的气焰和盛气凌人的态势,竟不知何时已经消失了大半。虽然如此,它心中仍然在想:我因为是百兽之王,所以天底下任何野兽见了我都会害怕。而它,竟然是奉天帝之命来统治我们的! 这时,狐狸见老虎迟疑着不敢吃它,知道它对自己的那一番说词已经有几分相信了,于是便更加神气十足的挺起胸膛,然后指着老虎的鼻子说:“怎么,难道你不相信我说的话吗?那么你现在就跟我来,走在我后面,看看所有野兽见了我,是不是都吓的魂不附体,抱头鼠窜。”老虎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便照着去做了。 于是,狐狸就大模大样的在前面开路,而老虎则小心翼翼的在后面跟着。它们没走多久,就隐约看见森林的深处,有许多小动物正在那儿争相觅食,但是当它们发现走在狐狸后面的老虎时,不禁大惊失色,四散狂奔。这时,狐狸很得意的掉过头去看看老

关于邯郸学步的成语故事及寓意

关于邯郸学步的成语故事及寓意 范文一:关于邯郸学步故事及寓意 在我的课文里,有一篇《邯郸学步》的寓言故事。 故事讲了燕国寿陵有一个人,嫌当地人走路的姿势不好看,决定到赵国的首都邯郸去学走路。 一进邯郸城,他就觉得路上的行人走路的姿势十分优雅,很有特点,就跟在行人后面一扭一摆地学起来。 学了几天,不见进步。他想,一定是我走路的习惯太顽固了,只有把原来的走法彻底忘掉,才有可能学到新的走法。于是,他抬腿、跨步、摆手、扭腰,都机械地模仿邯郸人的姿势。这样,过了一段时间,新的走法没有学会,原来的走法倒全忘了。当他返回燕国时,只好爬着回去。 我觉得学本领不能机械的模仿,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活学活用,生搬硬套,机械模仿,不仅学无成就,也会把自己固有的技能也失去了。 我们学习时不能向燕国寿陵的那个人一样机械地模仿别人,不然,最后连自己原来会的东西也忘了,这样就太不值得了。 范文二:邯郸学步的成语故事介绍

今天我读了一个故事叫《邯郸学步》。我读得文中的青年人很笨,很可笑。 这篇文章主要是讲战国时候,燕国寿陵的一个青年听说赵国邯郸人走路很好看,不过路途遥远,赶到了青年人学了几个月,还是学不会。他想,也许是自己习惯了原来的走法,所以学不好,于是他素性对掉了原本的走法,从头学习走路。他每走一步都很吃力,既要这样,又要那样,把他搞得手足无措。最后,青年人不但没有学会邯郸人的走法,而且把原来的走法也忘记了。特钱已经花光了,不得不回寿陵,只好爬着回去。读了这个故事,我觉得文中的青年人真笨,他抛弃了自己的所长,而盲目防他人。这种脱离实际的学习方法,其结果是自己无所适从。最后只好趴着走路了。 读了《邯郸学步》这篇文章,我明白了对待学习要有正确的态度和方法,要结合实际,发扬自己所长,学习他人的优点,做到学以致用。

中国古代成语故事大全

中国古代成语故事大全 割肚牵肠 蜀后主刘禅建兴三年(公元225年),蛮王孟获联合金环三洞兵马反叛,建 宁三郡也归附了孟获,永昌危急。 为了平息后方的叛乱,诸葛亮亲率大军南征。首先用离间之计平息了建宁三郡的叛乱,解了永昌之急。又用激将之法破了三洞人马。最后诱敌设伏,在锦带山活捉了孟获。诸葛亮让战俘们吃饱饭,然后全部释放,说:“你们的父母兄弟、妻子儿女都靠在门上等着你们呢;如果听说战败了,一定会割肚牵肠,眼中流血。你们都回去吧。”诸葛亮又问孟获:“你今天被捉,心服吗?”孟获说:“我不小心中了你的鬼计,怎么会服!你放我回去,让我整顿军马,来决一死战;如果再能捉我,我才心服。”诸葛亮就把他放了。 “割肚牵肠”形容非常牵挂,很不放心。 (出自《三国演义》第八十七回) 河清海晏 天竺国下郡的白米四钱一石,麻油八厘一斤,可是三位王子借孙悟空三人的兵器去打造时却被人偷了。八戒说:“定是这伙铁匠偷的!快拿出来!略迟了些儿,就都打死!”铁匠们说:“我们连日辛苦,夜间睡着,到了天明起来,就不见了。而且我们是凡人,怎么拿得动?希望爷爷饶命!”国王说:“这城里军民匠作,也很懂得法度,一定不敢欺心,希望神师再思。”行者

道:“不用再思,也不须赖铁匠。我只问殿下:你这城池四面,可有什么山林妖怪?”王子道:“城外北,有一座豹头山,山中有一虎口洞。有人说洞内有仙,有人说有妖。我们不知到底是什么。”……孙悟空三人经过苦战, 收降了九头狮子精,夺回了兵器。 国王大开素宴答谢唐僧一行,又将狮子肉分与百姓瞻仰。王子说:“感谢神僧施展法力,扫荡了妖邪,除了后患,现在海晏河清,天下太平了!” “河清海晏”指黄河水清了,大海平静了,比喻天下太平。 (《西游记》第九十回) 不拘一格 龚自珍是清朝乾隆末年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龚自珍的年代,清朝开始急速衰败,贫富两极分化,社会问题丛生,危机四伏。龚自珍主张移民屯垦新疆,以发展西部经济、巩固边防(《西域置行省议》);给林则徐写信,希望禁绝鸦片。道光十九年,正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前夕,由于得罪了军机大臣穆彰阿,龚自珍不得不弃官离京南行。 龚自珍南行路过镇江时,但见街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人们抬着玉皇、风神、雷神在虔诚的祭拜。这时,有人认出了龚自珍。一位道士马上恳请龚自珍写篇祭文,龚自珍挥笔写道:“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暗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大意:中华倚仗风雷般的变革才会有生机,这般死气沉沉确实令人悲哀。我希望天公重新振作起来,不要拘泥于常 规,赐给我们有用的人才。) “不拘一格”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一个格局。 (出自龚自珍《己亥杂诗》)

关于战争的成语故事:退避三舍

关于战争的成语故事:退避三舍 【成语】:退避三舍 愤世嫉俗愤:憎恶,痛恨;嫉:仇恨,痛恨;世、俗:当时的社会状况。有正义感的人对黑暗的现实社会和不合理的习俗表示愤恨、憎恶。 【拼音】:tuìbìsān shè 【解释】: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主动退让九十里。 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陈尧咨举起了弓,搭上箭,一连发出十枝箭,每支箭都正中红心。 徒弟们在旁边拍手叫好,陈尧咨也很神气的对老翁说:“你看怎么样?”那个老翁只是微微点头,并不叫好。 【出处】:《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 辟君三舍。” 伐纣的时机已经成熟,周武王率大军渡过黄河后,直逼商都朝歌。 这时,为鼓舞士气,姜尚设下祭坛,举行阅兵式,召开誓师大会,作战 前的最后动员,武王对全军将士发表誓言,名曰《泰誓》,他说,商纣 王作恶多端,就像串钱的绳子一样,其罪恶已串到头了,老天爷已命令 我杀死他。接着又列举了商纣的种种罪行,号召大家同仇敌忾,齐心协力,为民除害。 瓜田李下经过瓜田,不弯下身来提鞋,免得人家怀疑摘瓜;走过李 树下面,不举起手来整理帽子,免得人家怀疑摘李子。比喻容易引起嫌 疑的地方。

【举例造句】:我说姊姊不过,只得退避三舍了。★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二回 【举例造句】:王氏今降心纳贡,愿修旧好,明公乃欲穷兵黩武,残灭同盟,天下其谓公何?★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七&#; 【拼音代码】:tbss 古代季札第一次出使北方,见到徐君结为好友。徐君喜欢季札的宝剑,口头虽没言明。季札心里明白这事,为了便于执行公务,就没有送给徐君。季札公务完毕路过徐地,见徐君已经去世,就到他的坟墓旁把宝剑挂在树上而离开。 【近义词】:委曲求全 【反义词】:针锋相对、锋芒毕露 【灯谜】:一再让住房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退让 【英文】:retreat to avoid a conflict 【成语故事】: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几年。 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待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

关于动物的成语故事典故大全

关于动物的成语故事典故大全 《亡羊补牢》典故一 从前,有个人养了一圈羊。一天早晨,他发现少了一只羊,仔细一查,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钻进来把羊叼走了一只。邻居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修,把窟窿堵上吧!那个人不肯接受劝告,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第二天早上,他发现羊又少了一只。 原来,狼又从窟窿钻了进来,又叼走了一只羊。他很后悔自己没听从邻居的劝告,便赶快堵上窟窿,修好了羊圈。从此,狼再也不能钻进羊圈叼羊了。 《守株待兔》典故二 战国时代的思想家韩非子,阐述君王治理人民要合时宜,来建立适当的政策与设施。不可一味地遵循古法,认为古代圣人的政策就是好的,而不管适不适合当前社会。他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道理:宋国有个农夫,有天在耕作时,看见一只兔子跑过来。那只兔子可能太惊慌了,没注意前方,就撞上一棵树,把脖子撞断死了,农夫便不劳而获地得到那只兔子。 他想以后如果都可以这样得到兔子,就不需要再辛苦耕作了。于是扔掉手中的耕具,天天守在树旁等兔子送上门来。结果从此以后再也没得到任何一只兔子,反而让自己成为全宋国的笑柄。 所以,用旧法来治理国家,就像这个守兔之人,根本会徒劳无功。后来这个故事被浓缩成「守株待兔」,用来比喻拘泥守成,也用来比喻妄想不劳而获,或等着目标自己送上门来。 《为虎作伥》典故三 从前,在某一个地方的一个山洞里,住着一只凶猛无比的老虎。有一天,它因为没有食物充饥,觉得非常难过。于是,它走出山洞,到附近的山野里去猎取食物。 正在这时候,老虎看到山腰的不远处有一个人正蹒珊地走来,便猛扑过去,把那个人咬死,把他的肉吃光。但是老虎还不满足,它抓住那个人的鬼魂不放,非让它再找一个人供它享用不可,不然,它就不让那人的鬼魂获得自由。那个被老虎捉住的鬼魂居然同意了。 于是,他就给老虎当向导,找呀找的,终于遇到第二个人了。这时,那个鬼魂为了自己早日得到解脱,竟然帮助老虎行凶。他先过去迷惑新遇到的人,然后把那人的带子解开,衣服脱掉,好让老虎吃起来更方便。这个帮助老虎吃人的鬼魂,便叫做伥鬼。后人根据这一传说,把帮助坏人做伤天害理的事情,称为虎作伥。出处《正字通听雨记谈》 《叶公好龙》典故四 春秋时期,有个楚国人沈诸梁,字子高,是叶地县尹,因此自称叶公,大家都叫他叶公子高。叶公喜欢龙的癖好名扬四方。他不但在身上的佩剑、凿刀上雕着龙,家里的门窗梁柱

有意义成语故事

有意义成语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是个足智多谋的人,他英勇善战,屡战屡胜,建立了显 赫的功勋。赵惠文王封赵奢为马服君,官列上卿。 赵奢原来是一个普通的收取田税的官吏。他对赵王一片忠心,收税时大公无私,一视 同仁。有一次,他来到惠文王之弟、平原君赵胜家收取田税,但是赵胜的管家仗势欺人, 戏弄赵奢,拒付税款。赵奢并不怕赵胜的权势,他毫不客气地,果断地处理了这件事,且 依照赵国法令杀了那些无事生非的闹事者。赵胜听说后,怒气冲天,一定要赵奢抵命,以 显示他的权势。赵奢得知赵胜的想法后,马上去找了赵胜,真心诚意的对他说:“您是赵 国栋梁之材,是受朝廷重用的大官。应该遵守国家法令,以昭示天下百姓。而现在您的管 家却依靠您的权势,公然违反国家法令。如果百姓都拒不付税,那么天下还会太平吗?国 家还会富强吗?到那时候,您还会有现在这样显赫的地位?但是,您要是能够奉公守法,那 么百姓也会以您为榜样,天下就会稳定,国家就会富强,您怎么能轻视呢?” 赵胜听了这番话,惭愧万分。继而转怒为喜,将赵奢保举给赵惠文王,赵王封了他一 个掌管整个赵国税收的官。赵奢上任后,没有仗着权势欺压百姓,仍然公正、无私的处理 一切事务。后来,赵奢又被赵王任命为大将,为赵国建立了很多战功。 战国时代,赵惠文王因蔺相如办外交有功,拜蔺相如为上卿,官位在廉颇大将之上。 廉颇因此心中不快,觉得自己功劳卓著,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侮辱蔺相如。相如知道后,不愿意和廉颇争位次先后,便处处留意,避让廉颇,上朝时假称有病,以便回避。有一次,蔺相如乘车外出,远远望见廉颇的车子迎面而来,急忙叫手下人把车赶到小巷里避开。相 如手下的人便以为相如害怕廉颇,非常气愤。蔺相如对他们解释说;“秦国这样强大,我 都不怕,廉将军又有什么可怕呢?所以我想,强横的秦国今天之所以不敢对我们赵国轻易 用兵,只是因为赵国有我和廉将军两人。如果我和廉将军两人不能和睦相处,互相攻击, 像老虎一样相斗,结果必定有一虎受伤,秦国就会趁机侵略赵国。我所以对廉将军避让, 是因为我把国家的安危放在前头,不计较私人的怨恨。” 蔺相如这番话,使他手下的人极为感动。相如手下的人也学习蔺相如的样子,对廉颇 手下的人处处谦让。此事传到了廉颇的耳中,廉颇为相如如此宽大的胸怀深深感动,更觉 得自已十分惭愧。于是脱掉上衣,在背上绑了一根荆杖,请人领到相如家请罪,并沉痛地说;“我是个粗陋浅薄之人,真想不到将军对我如此宽容。” 蔺相如见廉颇态度真诚,便亲自解下他背上的荆杖,请他坐下,两人坦诚畅叙,从此 誓同生死,成为至交。 战国时,有一年齐国发生饥荒,许多人饿死。孟子的弟子陈臻zhen听到这个消息, 急忙来找老师,心情沉重地说:“老师,您听说了吗?齐国闹饥荒,人都快饿死了。人都 以为老师您会再次劝说齐王,请他打开棠地的谷仓救济百姓。我看不能再这样做了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