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地方课教案设计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教案设计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教案设计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美丽的中国新疆

电子教案

拜城县第二小学:魏雅文

第一单元中国新疆——我们的家乡

第一课新疆在祖国的位置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地图。

2、了解新疆地图,在中国地图的位置。

3、培养学生多渠道认知的能力。

二、课前教育:

树立热爱家乡的美德

三、教学重点:

让学生对新疆地图的认识。

四、教学难点:

学生能说出新疆是个美丽的地方,而且是个牛羊的家乡。

五、课时:

一课时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去过哪里?说说当地对你留下的印象。

二、进入新课:

1、教师讲解本科特点:

在我国的西北部,有一个美丽的地方,那就是我们的家乡——新疆。新疆占我国陆地面积的六分之一,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解说图片:

A、第一幅图

新疆在中国地图的位置,介绍新疆一些著名的地点。

B、第二幅图

亚洲地理中心标志塔的讲解。

C、第三幅图

美丽的牧场,美丽的牛羊。

学生自由讨论并发挥见解。

三、学生朗读本课。

四、板书设计:

新疆在祖国的位置

五、教后反思:

通过学习,同学们了解了天山,本堂课如果能让同学们自己先查找资料、调查就更好了。

第二课新疆是个美丽的地方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新疆有著名的山,美丽的瓜果、歌舞、草原、河流。

2、收集有关新疆各个风景地方的传说和故事与同学交流。

二、课前教育:

热爱美丽的家乡

三、教学重点:

理解图意,能说出新疆有哪些瓜果歌舞风景。

四、教学难点:

感受新疆的美。

五、课时:

一课时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观察图片,你见过这里吗?这是哪里?

二、进入新课:

教师说明本课内容:

A、介绍图片上的河流、高山、瓜果、歌舞并做讲解。

让学生感受新疆的美丽。

B、三山夹两盆

天山、昆仑山、阿勒泰山、盆地:塔里木盆地和准葛尔盆地。学生自由讨论并发挥见解。

三、学生朗读本课。

四、板书设计:

新疆是个美丽的地方

五、教后反思:

第二单元我们一起去登山

第一课美丽的天山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天山的可爱美丽,是著名的风景区。

2、知道天池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

3、培养学生多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

二、课前教育:

树立热爱家乡的美德

三、教学重点:

让学生对天山的冰川,牧场和美丽的景色有个感性认识。

四、教学难点:

学生能说出天山是个美丽的地方,而且是个牛羊的家乡。

五、课时:

一课时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去过哪里?说说当地对你留下的印象。

二、进入新课:

1、教师讲解本科特点:

天山横亘于新疆中部,不仅是亚洲最大的山系之一,,而且是那里有我国最大的现代冰川区。天山不仅养育着新疆的各族女儿,而且山山都是宝,山山都有旅游观赏的好景点。

解说图片:

A.、第一幅图

一条银色的冰川好似一条长龙蜿蜓盘旋在崇山峻岭之中。

B、第二幅图:

远处的天山高大,白雪积于山顶,好像给天山戴上了一顶晶莹的

皇冠。

C、第三幅图:

天池是我国著名的高山湖泊,景色宜人。

D、学生自由讨论并发挥见解。

三、学生朗读本课。

四、板书设计:

美丽名山——天山

五、教后反思:

通过学习,同学们了解了天山,本堂课如果能让同学们自己先查找资料、调查就更好了。

第二课雄伟的昆仑山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昆仑山宏伟壮观,乔戈里峰是世界第二高山峰。

2、收集有关昆仑山的传说和故事与同学交流。

二、课前教育:

热爱美丽的家乡

三、教学重点:

理解图意,能说出昆仑山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

四、教学难点:

感受昆仑山的高大,宏伟。

五、课时:

一课时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观察图片,你见过这里吗?这是哪里?

二、进入新课:

教师说明本课内容:昆仑山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它山势陡峭。教师与学生共同说出书中的图片内容:

A.、第一幅图:

公格尔峰、昆仑山脉和乔戈里峰,它们的宏伟壮岸。

B、第二幅图:

汉白玉纪念碑,是昆仑山口有名的标志。

C、第三幅图:

昆仑山上的冰川,雪白晶莹锋利。

D、学生自由讨论并发挥见解。

三、学生朗读本课:

四、板书设计:

雄伟的昆仑山

五、教后反思:

通过阅读了解昆仑山,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第三课多彩的阿尔泰山

一、教学目标:

1、知道阿尔泰山的风光美丽迷人,有许多与众不同的特点。

2、知道阿尔泰山有美丽景色和丰富的矿产资源。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赞美阿尔泰山。

二、课前教育:

热爱美丽的家乡山川

三、教学重点:

知道有什么样的景色

四、教学难点:

说出阿尔泰山的与众不同的特点。

五、课时:

一课时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见过图中的景观吗?这是哪里?

二、进入新课:

教师讲解本课内容:

阿尔泰山的景色与天山,昆仑山相比,少了些险峻,多了些秀美。

A、第一幅图

阿勒泰的春夏秋冬。尤其是阿尔泰之秋。秋天的阿尔泰山被一片黄金的树林覆盖,仿佛置身金黄色的海洋。

B、第二幅图:

蜿蜓逶迤的阿尔泰山像是披上了五彩的衣裳,这就是阿尔泰山最显著的特点:不太险峻,植物茂密。

C、第三幅图:

阿尔泰山牧场是肥美的,马儿,羊儿在草丛中悠闲地吃草。

D、第四幅图:

喀纳斯湖观鱼台的美景。

三、学生朗读本课。

四、板书设计:

黄金之山——阿尔泰山

五、教后反思:

通过阅读了解阿尔泰山,扩展了学生的视野。

第四课有趣的火焰山和鸣沙山

一、教学目标:

1、知道火焰山、鸣沙山位于我国的那个位置。

2、交流“三借芭蕉扇”的故事。

二、课前教育:

热爱美丽的家乡山川

三、教学重点:

知道有什么样的景色

四、教学难点:

说出两个山所在位置。

五、课时:

一课时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见过图中的景观吗?这是哪里?

二、进入新课:

教师讲解本课内容:位于吐鲁番的火焰山是一座奇特的山,山上寸草不生。鸣沙山是一座会唱歌的山。

A.、第一幅图

火焰山下的“金箍棒”——巨型温度计。

B、第二幅图:

火焰山风景区《西游记》人物雕塑

C、第三幅图:

木垒鸣沙山,游客从山顶往下滑时,沙粒会发出巨大的响声,多有趣啊。

D.、第四幅图:

巴里坤鸣沙山。

三、学生朗读本课。

四、板书设计:

有趣的火焰山和鸣沙山

火焰山《西游记》

鸣沙山

木垒、巴里坤

五、教后反思:

第三单元走进盆地

第一课广阔的塔里木盆地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塔里木盆地的位置。

2、了解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塔里木河。

3、听听《塔里木河》。

二、课前教育:

热爱美丽的家乡山川

三、教学重点:

知道有什么样的景色

四、教学难点:

说出塔里木盆地的位置。

五、课时:

一课时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见过图中的景观吗?这是哪里?

二、进入新课:

教师讲解本课内容:塔里木盆地位于新疆南部,在天山山脉与昆仑山山脉之间,是我国第一大盆地。

A.、第一幅图

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形、地貌图。

B、第二幅图:

塔克拉玛干沙漠

C、第三幅图:

塔里木河及世界上最长的沙漠公路。

三、学生朗读本课。

四、板书设计:

广阔的塔里木盆地

塔克拉玛干沙漠

塔里木河

五、教后反思:

第二课壮观的准葛尔盆地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准葛尔盆地的位置。

2、了解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特点。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赞美新疆。

二、课前教育:

热爱美丽的家乡山川

三、教学重点:

知道有什么样的景色

四、教学难点:

说出准葛尔盆地的位置。

五、课时:

一课时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见过图中的景观吗?这是哪里?

二、进入新课:

教师讲解本课内容:准葛尔盆地位于新疆北部,在阿勒泰山脉与天山山脉之间,是我国第二大盆地。

A、第一幅图

地貌图。

B、第二幅图:

准葛尔盆地、魔鬼城、五彩湾、普氏野马

C、第三幅图:

看看我们美丽的绿洲图。

三、学生朗读本课。

四、板书设计:

壮观的准葛尔盆地

五、教后反思:

第三课美丽的伊犁河谷盆地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伊犁河谷盆地的位置。

2、了解伊利的景点及其资源。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赞美伊犁。

二、课前教育:

热爱美丽的家乡山川

三、教学重点:

知道有什么样的景色

四、教学难点:

说出伊犁河谷盆地的位置。

五、课时:

一课时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见过图中的景观吗?这是哪里?

二、进入新课:

教师讲解本课内容:伊犁河谷盆地位于天山山脉的西部,三面环山,资源丰富。盆地里有许多美丽的风景胜地。

A、第一幅图

苹果园、伊犁河谷、那拉提草原、果子沟。

B、第二幅图:

美丽的草原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独特的草原文化,悠久的历史古迹,伊犁河谷盆地真是旅游的好去处。

C、第三幅图:

伊犁河大桥、果子沟大桥。

三、学生朗读本课。

四、板书设计:

美丽的伊犁河谷盆地

果子沟、那拉提大草原

伊犁河大桥、果子沟大桥

五、教后反思:

第四课富饶的吐哈盆地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吐哈盆地位于新疆的位置。

2、了解那个位置的资源。

3、认识这些资源及其作用。

二、课前教育:

热爱美丽的家乡山川

三、教学重点:

知道有什么样的景色、资源

四、教学难点:

说出吐哈盆地的位置

五、课时:

一课时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见过图中的景观吗?这是哪里?

二、进入新课:

教师讲解本课内容:吐哈盆地位于新疆东部的吐鲁番地区、哈密地区境内,是吐鲁番——哈密盆地的简称。

A、第一幅图

你随着勘探技术的进步,如今的吐哈盆地已建成为一个新兴的石油基地。——吐哈石油基地

B、第二幅图:

风力发电、葡萄长廊、戈壁滩。

C、第三幅图:

在吐鲁番盆地南部,有一个盐湖,叫艾丁湖。艾丁湖是我国海拔最低的地方。

三、学生朗读本课。

四、板书设计:

富饶的吐哈盆地

塔哈石油基地

艾丁湖

五、教后反思:

第四单元乘着船儿去游湖

第一课天山明珠——天池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天池是著名的旅游景点。

2、能说出景点的特色,并自己喜欢的方式赞美它。

二、课前教育:

保护旅游景点的环境

三、教学重点:

了解天池的自然资源和主要景点。

四、教学难点:

能说出景点的特色

五、课时:

一课时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们听说过天池吗?知道它是什么样的湖吗?

二、进入新课:

教师讲解本课内容:天池的美丽与神奇越来越受到世人的瞩目。

A、第一,第二幅图:

两幅图表现的都是天池的美丽景色。是怎样的情景?你觉得天池美在哪里?

B、第三幅图:

介绍天池景区景点的布局及结构。

C、学生自由讨论并发挥见解。

三、学生朗读本课。

四、板书设计:

天山明珠——天池

课后反思:

第二课会变色的湖——哈纳斯湖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哈纳斯湖是著名的旅游景点。

2、能说出景点的特色,并自己喜欢的方式赞美它。

二、课前教育:

保护旅游景点的环境

三、教学重点:

了解哈纳斯湖时时变换着颜色。

四、教学难点:

能说出景点的特色

五、课时:

一课时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们听过哈纳斯湖吗?知道它是什么样的湖吗?

二、进入新课:

教师讲解本课内容:哈纳斯湖的美丽与神奇越来越受到世人的瞩目。

A、第一,第二幅图:

两幅图表现的都是哈纳斯湖的美丽景色。湖水还能变出什么颜色?是怎样的情景?

B、第三幅图:

在丛林的深处,一座座美丽的木屋好像是神话传说中公主的宫殿一样。这是古老的图瓦人居住的木屋。

C、学生自由讨论并发挥见解。

三、学生朗读本课。

四、板书设计:

会变色的湖——哈纳斯湖

课后反思:

第三课像海一样的湖——博斯腾湖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是四大芦苇产地之一。

2、知道芦苇有什么用处。

二、课前教育:

保护博斯腾湖的环境

三、教学重点:

体验莲花盛开,芦苇遍地的博斯腾湖的美妙。

四、教学难点:

了解博斯腾湖鱼虾多,物产丰富。

五、课时:

一课时

最新最全人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我们爱科学1课时 教学目标: 1. 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从第一节课就爱上科学课,为以后的科学课打好兴趣的基础 2. 使学生体会到人的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密切的关系,少年儿童要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3. 初步了解怎样学科学 教学重点: 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从第一节课就爱上科学课,为以后的科学课打好兴趣的基础 教学难点: 学生体会到人的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密切的关系,少年儿童要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我们的生活与科技 我们的生活处处离不开科学和技术教学小结: 第二单元、学科学的好帮手 第1课我的五个好帮手 教学目标:

1. 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调动参与科学探究的积极主动性。 2.使学生知道人体有五个重要器官 教学重点: 1. 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调动参与科学探究的积极主动性。 2. 使学生知道人体有五个重要器官 教学难点:使学生知道人体有五个重要器官 教学方法:操作法 课前准备: 1. 花坛图片、铃铛、闹钟、口琴等,水果糖、醋、酱油,各种质地玩具。 2. 口袋、蒙眼布、定时器、香蕉、书、 教学过程: 活动一: 1. 观察花的颜色(小组讨论:用什么发现答案) 2. 听声游戏(小组讨论:用什么发现答案) 3. 尝糖的味道(小组讨论:用什么发现答案) 4. 闻瓶中液体的气味(小组讨论:用什么发现答案) 5. 用手或脸布皮肤感觉,辨认毛绒玩具。(小组讨论:用什么发

现答案) 活动二:猜猜盒子里有什么?小组进行 小结:人体有五个重要器官------感觉器官,它们是人认识物体的好帮手。 板书设计: 1 我的五个好帮手 眼、耳、鼻、舌、手 教学小结: 第2课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 1. 用五种感官观察物体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在活动中能认真仔细去感受。 2. 初步培养根据颜色、形状、声音、软硬、味道和气味等特性辨认物体的能力。 3. 了解各感官能观察到物体的那些特性,了解保护和正确使用感观的方法。

一年级(上)地方课程教案

第一课认识交通标志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一些交通标志。 2、了解这些交通标志的作用,遵守交通规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平平是一名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了。一天,他在爸爸的陪同下来到学校,爸爸教了一首儿歌给平平。 2、一起背儿歌“红灯停,绿灯行,黄灯警示要看清;过马路,左右看,交通规则记心中。” 二、教授新课 1、交通信号灯 (1)同学们,过马路的时候你们注意过交通信号灯吗? (2)谁说说交通信号灯是什么样子的? (3)你们知道这三种不同颜色的信号灯表示的是什么意思吗? (4)老师给大家讲解三种颜色信号灯表示的不同意思:红灯表示禁止通行,绿灯表示通行,黄灯表示警告。 (5)我们在上学的时候,应该怎么根据各种颜色的信号灯安全的过马路呢?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这个问题,互相补充,然后各组选出代表汇报。 2、认识交通安全标志 (1)出示几种交通安全标志让学生辨认。(直行、向左转弯、向右转弯、人行横道、步行) (2)人行横道是专门为行人设置的安全通道,行人走路要走人行横道。没有人行横道的地方,要靠路边行走,一定要注意前后左右的车辆,否则容易发生意外。 (3)机动车车道是道路中间的车道,供汽车等机动车行驶。(出示图,边讲边让学生辨认) (4)非机动车车道是两边的车道,供自行车等非机动车行驶。(出示图,边讲边让学生辨认) 三、扩展练习 1、除了刚才我们说过的这几种交通安全标志,你还知道哪些交通安全标志? 2、画一画你知道的交通安全标志,让大家猜。 第二课认识简单的危险标志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一些简单的危险标志。 2、了解这些危险标志所表示的意义,避免危险的发生。 教学过程: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高效课堂模式)

教材分析

教学进度计划表

第一单元植物 第一课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 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 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教法】直观演示法 【学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过程】 一、引言 1.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 2.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 1.教师讲解: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白杨树的哪些特点?(你能发现几点?) 2.学生汇报: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 三、回忆中的大树 1.教师引导: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2.学生汇报:回忆我的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 3.教师激趣:同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吗? 4.学生交流: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树?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 全册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2016 新人教版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目录 识字: 1、天地人 2、金木水火土 3、口耳目 4、日月水火 5、对韵歌 口语交际 语文园地一 快乐读书吧 汉语拼音 1、a o e 2、i u v Y W 3、b p m f 4、d t n l 5、 g k h 6、j q x 7、z c s 8、zh ch sh r

语文园地二

9 、 ai ei ui 10、ao ou iu 11、 ie ue er 12、an en in un vn 13、ang eng ing ong 语文园地三 课文 1、秋天 2、小小的船 3、江南 4、四季 口语交际:我们做朋友语文园地四 识字 6、画 7、大小多少 8、小书包 9、日月明 10、升国旗 语文园地五 课文

5、影子 6、比尾巴 7、青蛙写诗 8、雨点儿 口语交际:用多大的声音 语文园地六 9、明天要远足 10、大还是小 11、项链 语文园地七 12、雪地里的小画家 13、乌鸦喝水 14、小蜗牛 口语交际:小兔运南瓜 语文园地八 新教材教学计划 一、教学计划 (1)班学生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 52 人,其中男生 27 人,女生 25 人。本班学生男女生比例不太协调,因此,班级学生显得比较顽皮活跃。面对本班的实际情况,我的努力方向是: 1、加强学习常规教育,让每位学生明确“我”是一个小学生了,言行举止要文明,作业要按时完成。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每位学生学有所得,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课堂上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平时和学生亲密接触,教他们唱歌,给他们讲故事, 让学生顺利完成由幼儿向小学的过渡。 3、培养学生自理能力,树立劳动观念,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事情干得很少,在校要教育学生自己会做的事情自己做,采用的主要途径是让 第一册语文教学进度表 教材分析 一、教材编排 本册教科书包括“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课文”“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几个部分。教材的开头是入学教育,用四幅图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了解学习常规。然后是汉语拼音部分,共 13 课,在学习拼音的同时认识 70 个常用字。而后是识字(一)、10 篇课 文。两个识字单元个 4 课,每课认字 12--14 个。20 篇课文分作 4 个单元,大体按由浅入深的顺序编排,每个单元的课文在内容上有一定的联系。在每个单元之后设语文园地,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此外,全册设 6 个口语交际话题,安排在每个单元后面,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识字的编排,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全册要求认识 400 个常用字,写其中 100 个笔画简单的字。 二、教材特点(一)综合性 教材采用多种方式体现语文学科的综合性,以便使初入学的儿童受到比较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不仅在汉语拼音、认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等方面打好基础,而且在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作好奠基的工作。学习内容的安排、学习能力的培养,从一开始就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例如,在汉语拼音阶段,适当出现短语、句子和儿歌,学生在学习拼音的同时认识部分汉字,把学拼音、识汉字、发展语言结合起来,不但增加了趣味性,及早获得成就感,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又如,在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中,设计了读读说说、读读画画、读读做做、读读演演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体现语文能力的整体发展,以及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融合。 (二)科学性 汉语拼音、识字、阅读、口语交际的编排,都注意遵循儿童学习语文的规律。以认字和写字为例,要求认的字,都是最常见的、出现频率最高的;要求写的字,都是最常用的、

一年级地方课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作者及其《幼女词》的原文及译文。 2、背诵这首诗。学习传统知识,树立榜样 重点与难点1、背诵,树立榜样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几岁了?在你们这个年纪有的女孩已经会做许多事了,想知道吗? 1.学生交流2.揭题《幼女词》。(板书诗题:幼女词)3.学生齐读题目。4.简介作者的小女儿。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幼女词》。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检查初读情况。 (1)指名读诗歌,集体正音。(2)学生简单说说在做一件什么事儿。 3、学生再次自由读古诗,与原文对照。要求: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4集体交流,了解《幼女词》大意。 三、温馨点击。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讲七夕传说,学生谈感受。 四、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带着理解,学生再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幼女词》赏诗会——各小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式诵读古诗。 3、熟读成诵。 五、布置作业,巩固练习。1、背诵课文。2、默写《幼女词》。板书设计:巧与拙“巧”学人陶者 教学目的 1、背诵 2、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贫苦和社会的不合理 过程设计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齐读 2、解释课文大意,了解劳动人民的痛苦 3、熟读古诗《蚕妇》《粟》,体会这几首诗的共同之处。 4、背诵《陶者》《蚕妇》 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故事大意难点:背诵《陶者》《蚕妇》 学习资源ppt课件其他优秀教案资料 教学评价 总结反思 这首诗讲了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的贫苦生活和社会的不合理,学生要从中体会当时人们的痛苦,珍惜现在的生活。 作业练习一、从课题入手,激发兴趣 师:今天我们来学《题画》,看到题目大家想说什生:题画什么意思? 师:题画:为画写的一首诗,这是我们学的第一首题画诗。 师: 作者是清袁枚,根据拼音来读一读作者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学生初读.师:你们有什么困难吗? 比如:晚、晴、映、鲜、牧、欧、眠具体解释。师:谁能来读一读生:读师:谁来说说课文这幅画中有什么生:牛,欧师: 你怎么知道的?生:牛背一欧眠。师:还看到了什么?生:桃树、桃花师: 你怎么知道的?生:桃花映水鲜师:这幅图画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象?生:傍晚师:哪句话?生:村落晚晴天师:谁把牛牵来的?生:牧童师:牧童何处去?生:猜二、从情调入手,阐明文意 师:下面请大家闭上眼睛,听着音乐,在一个清澈的小河边有一片绿油油的草地,草地的桃树开花了,映在水里的………师:下面我们把这优美的风景读一读吧师:找几个学生读(好的)大家一起读。多种形式的诵读(同位读、小组读、小老师领读)师:那老师如果这样做,你能答上来吗?村落(),桃花( ),牧童(),牛背() 师:我们不仅要把这首诗读熟,更应把他背过,给大家几分钟时间看谁能第一个背过。生:背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套)

1 玩具里的科学 教学目标 1、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体验玩玩具的乐趣。 3、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通过玩玩具,用感官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够满足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体验探究的乐趣。初步感受玩具里面有科学,科学并不神秘,我们也能研究科学。 教学准备学生各自准备一些玩具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周围有很多动物和植物,谁能说一说通过课前观察,你们有什么发现? 二、探索新知 活动一:观察研究动植物 我们想知道动植物的某些特点,应怎样观察? 分组讨论:这些方法都很好,下面就用你们的方法观察自己带的动植物。观察时注意要采用的方法。不要损伤它们,还要注意安全。比一比看哪一组观察的最仔细,发现最多。 小组活动,学生汇报。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你们还知道哪些动植物?让我们互相交流一下。 活动二:给动植物分类 1、谈话: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动植物,按照一定的标准把这些动植物分一分类好吗?比一比,看谁的分半多。 2、学生分类活动。(根据用途分类;生长环境分类;生活习性分类;身体颜色…… 3、分类有什么好处? 学生讨论。 全班交流,师总结: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分类时,首先要确定一定的标准,如分类动物可以按“天上、陆地、水中”,也可以按“两条腿、四条腿”,还可以按”哺乳,……“等,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分类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给我们生活带来方便。 4、提出问题 关于动物、植物你们有什么问题?(生提问) 5、自由活动。 三、课堂评价 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表现如何?对自己满意吗? 四、拓展活动 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分类,并想一想是怎样分类的。

一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

仅供参考小学教育资料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

2016-2017年第二学期一(2)班地方课教案 一、《下课了》 教学目标: 1、知道下课的时候要好好休息,课间活动要守秩序,玩安全有益的游戏。 2、学会说“下课的时候,我们一起做游戏”。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 1、看图,说说这是什么时候,小朋友们在干什么。(可一项一项看,一项一项说活动内容。)再看看他们是怎么玩的?(大家一起玩,守秩序,团结友爱。) 2、学说话。 “下课的时候,我们一起做游戏。” 下课的时候,我们可以做哪些游戏? 3、说说我们下课时是怎样做的,表扬好的同学。 二、课中操。 我学老鹰飞飞, 我学马儿跑跑, 我学鱼儿游游, 我学青蛙跳跳。 我在可爱的学校, 快乐得像只小鸟。 这首儿歌可配上动作,作为课中操。

三、行为指导。 1、听老师说下课后做些什么。 (1)下课以后,准备好下课要用的课本、文具。 (2)要大小便的小朋友上厕所。 (3)休息一会儿,做安全有益的游戏。 (4)上课铃响,马上进教室坐好,等老师来上课。 2、进行上述事项的行为操练。 下课的各项常规,要结合班主任工作,经常检查,表扬做得好的同学。 活动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对自己或同学说些什么? 二、《走路的安全》 [教学目标] 本课的学习目标是教育学生遵守交通规则,注意道路安全。具体的要求是知道靠右走的规则,走路要注意道路安全,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线、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不要在马路上玩等。 [背景知识] 一、相关的道路步行交通安全规则. 1、不准在马路上玩游戏、踢球、溜冰或追逐打闹。 2、不能边走路边看书,也不能在走路时因想事情或聊天而忘记观察行路情况。 3、行人应走人行道,在没有人行道的地方应靠右走。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三年级上册教材目录 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水和空气植物 1、我看到了什么 2、校园的树木 3、大树和小草 4、观察水生植物 5、植物的叶 6、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7、植物的共同特点 动物 1、寻访小动物 2、蜗牛(一) 3、蜗牛(二) 4、蚯蚓 5、蚂蚁 6、金鱼 7、动物的共同特点 我们周围的材料 1、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2、谁更硬一些 3、比较柔韧性 4、它们吸水吗 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6、砖和陶瓷 7、给身边的材料分类 水和空气 1、水 2、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3、谁流得更快一些 4、比较水的多少 5、我们周围的空气 6、空气占据空间吗 7、空气有重量吗

三上册始业教育课 【教学目标】 1、通过生生交谈和师生对话,通过填写调查表格,展示与教材相关知识和学习方法的前概念,提供已有知识经验基础和学习背景,为确立今后的学习目标打下伏笔。 2、讨论适合本班科学学习的学习模式,用较科学的方法分好学习小组,提出一些感兴趣的科学过程评价方法,讨论形成常规的科学学习制度。 3、初步了解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和内容,了解课外需要完成的一些科学辅助学习内容。 【教学准备】调查表格。 【教学过程】 1、自由谈话,了解科学学习背景: 师:暑假中,看或做了哪些有关科学的事情?请共享。 师:把经历过的科学发现过程或科学疑问记录下来和大家共同研究,把家中的百科全书等科学资料分享放在教室里供全班课余阅读交流。 2、讨论交流,形成科学学习制度: 生:确定新的4人小组学习单位,小组长每月轮换。 推选2位科学课代表,明确相关责任和权利。 讨论每月科学之家栏目的操作方法(从优秀作业展览、资料汇萃、创新方法选编等方面分工合作。) 3、阅读反思,了解科学学习内容: 师:组织学生看封面,了解图中意思。阅读目录,本年级科学有哪些内容呢,让我们也来了解一下。有哪些内容需要课外补充完成,请做好记录。 生:完成调查表内容:针对三上册教学内容已经有的初始概念呈现及问题提出。 小结: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有待于通过课堂内外的科学学习来逐一解决,当学期结束后,回过头来再来看一看这份调查表,希望我们从中看到自己成功了。 科学第一单元植物 第一课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小学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小学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笠翁对韵》 一、开场白 今天我们要学习《笠翁对韵》。作者是清代文人李渔。 知道《笠翁对韵》作何解释吗?“翁”就是李渔自称。“笠”就是下雨天穿的蓑衣。“对韵”就是古代人对对子,讲押韵。 二、范读、带读《笠翁对韵》 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 三、释读 1、师读第一段讲解第一段重点点拨:山花对海树 苍穹下响高舂青春 2、学生一起说文意。 三、朗读一东、二冬 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 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3、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四、课后拓展: 1、利用课余时间熟读一东、二冬。 2、收集对联。 《小儿语》 问题提出小学生说话做事要注意什么呢?教学目的理解词句意义并能熟读背诵过程设计 1.揭示课题并简介学习内容。 《小儿语》是明代吕得胜编写的,它将为人处世的道理与儿童的常生活结合起来,对少儿品德的养成及其成长发展都有很大的好处。 2.教师范读原文,请学生认真听。 3.领学生读词句 4.师生共同讨论词句意义重点解释: 沉静、从容、体悉、从宽。 5.学生练习熟读背诵 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6.检查背诵 7.拓展训练:当我们遇到紧急情况时,你该怎么做? 小组商量一下,演一演。 《治家格言》 教学目的: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一粥一饭……物力维艰”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过程设计 一、简介《治家格言》 《治家格言》是明末清初学者朱柏序所作,虽然只有短短五百余字,文字通俗易懂,却饱含着为人处世的哲学。三百年来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经常诵读这些经典,不仅能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文化积淀,而且能规范我们的言行。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一起诵读《治家格言》。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译文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该句意思。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1.1我们知道的植物 主备人:组长签字: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识别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植物和塑料花的对比观察,学习用证据支持自己的看法。 2、观察记录一种植物的生长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植物具有生命体的特征,产生认识植物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识别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种植一棵植物,观察并记录。 教学准备:塑料花,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植物、课件 教法学法:观察法 课型课时:新授课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说说我们知道的植物。 1、仔细观察出示的图片,说说你发现了哪些植物?(草、

树、花) 2、谁来说说你还知道哪些植物? (1)它会不会开花? (2)叶子什么样子的? (3)生长在哪里? 二、找找大图中哪些是植物? 1、出示教科书第2页的图片,让学生找找大图中哪些是植物,并数一数一共有多少种植物? 2、合作探究:这些植物有什么共同点? 教师进行记录:都有叶子,都是绿的,有些会开花,会长大…… 记录在班级记录表中。 3、图中的蝴蝶是植物吗?说说你的理由。 三、塑料花是植物吗? 1、你觉得塑料花是植物吗? 2、全班交流塑料花不是植物的理由 3、拿出塑料花和真花的实物,请大家对比一下他们的区别? 4、植物是有生命的,有根茎叶,会生长,会死亡。 四、种一棵植物 1、说说植物的生长需要些什么?如果让你来种一种植物你觉得需要做哪些准备?

2、出示一些常见的植物,介绍种植的简单方法。 3、请大家打开“学生活动手册”第一课。 4、介绍活动手册的填写方法。 5、出示图片介绍填写中需要注意的内容。 五、小结 作业布置:请在家长的配合下种一种植物,完成《学生活动手册》第一周的填写。 板书设计: 1、我们知道的植物 草 植物树根茎叶果实…… 花 课后反思: 1.2 我们知道的植物 主备人:组长签字: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 过程与方法:1、利用多种感官观察一棵植物的外部形态

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修改稿

教案 学校:五圣宫小学年级:一年级科目:地方课授课老师:张琴琴

教学进度计划表 (2011------2012)学年度一年级第(一) 学期 周次日期教学内容课时 1 8.29—9. 2 迎接新学期上课前,我该做什么 2 2 9.5—9.9 告诉你,我最特别的地方不随地吐痰 2 3 9.13--9.16 安全使用家电触电的预防与急救 2 4 9.19 –9.23 火灾可预防火灾发生时2 5 9.2 6 –9.30 五星红旗,我爱你我是我家小主人 2 6 10.8—10.14 说说我自己学会机智地保护自己2 7 10.17—10.21 学会沟通我爱校园2 8 10.24—10.28 让我和你在一起集体活动有秩序 2 9 10.31—11.4 运动场上讲安全意外伤害的处理 2 10 11.7—11.11 上学路上保安全安全标志要记牢 2 11 11.14—11.18 卫生安全我做主我们的救助电话2 12 11.21—11.25 纸盒造型废旧电池回收 2 13 11.28—12.2 保护珍稀濒危植物珍爱野生动物 2 14 12.5—12.9 探寻国家自然保护区请让我来帮助你2 15 12.12—12.16 远离健康杀手少吃零食不偏食2 16 12.19—12.23 雷雨到来的时候地震来了怎么办 2

一、指导思想 童年是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长大”是孩子们共同的心愿。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们将会经历许许多多的事情,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担负大大小小的责任,品尝酸酸甜甜的滋味,需要给予特别的滋养与呵护。《成长教育》就是为了使孩子们都能健康地成长而编写的。通过《成长教育》,既关注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安全教育中,锻炼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共有学生23人,他们模仿力强,接受新事物快,而且他们的性格、世界观正处于可塑性阶段。因而这一时期对他们进行行为规范,心理健康,安全自救,生命历程的教育至关重要。 三、教材分析 行为规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心理健康,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拥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安全自救,帮助学生保护自己,应对各种突如其来的不测与灾害;珍爱生命,帮助学生掌握保持自身健康的技能,了解生命的珍贵,从而珍爱生命。使学生在通过感受和体验,实现心理和行为的转变和改善。 四、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2、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拥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3、帮助学生学会保护自己。应对各种突如其来的不测与灾害; 4、帮助学生了解生命的由来,从而珍爱生命。 五、教学措施

2017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2017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准备课 第一课时:数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帮助学生初步认识1-10各数,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积极举手发言,认真倾听同学发言等。 3.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爱国主义和环保意识的教育。 教学重点:指导观察方法,培养观察兴趣。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按要求观察。(课本2.3两页的主题图) 1.看第2页的图,这是一个美丽的乡村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大家来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呢?谁能告诉大家,从这幅图上你知道了些什么? 2.仔细观察这幅图,看看图上到底有哪些东西。汇报的时候要说清楚,个数是1的是什么,个数是2的是什么,个数是10的是什么? 3学生独立观察。 二. 汇报。 1. 生按1、2、3……的顺序汇报,师板书1、2、3…… 个数是1的有…… 红旗、教学大楼、老师、操场、风向标、气温箱、足球 个数是2的有…… 双杠、跳绳、门柱 个数是3的有…… 石凳、帽子 个数是4的有…… 垃圾箱、国旗护栏问:你是怎么知道有4个垃圾箱的?个数是5的有…… 高楼、 个数是6的有…… 花、大树、 个数是7的有…… 小鸟、 个数是8的有…… 小树 个数是9的有…… 女同学 个数是10的有…… 男同学 (允许学生说10以上的。) 2.指板书,这些数你能数一数吗? 3.能完整的说有1个什么,2个……同桌互相说一说。 4.谁上来说给大家听。(要求其余学生认真听,说对了要拍手。) 三.讨论。刚才小朋友们都很能干,现在你能找一找,我们教室里有些什么吗?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等一下来汇报。 四.汇报。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五.小结:这节课小朋友的表现都很棒,现在你能说一说,你学会了哪些本领吗?今天我们数了美丽的乡村小学里的人呀、花呀、树呀、鸽子呀等好多东西,还数了教室里的门和窗等等东西,放学后,你们还可以数数在家里或其他地方看到的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1 玩具里的科学 课时1 教学目标 1、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体验玩玩具的乐趣。 3、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通过玩玩具,用感官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够满足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体验探究的乐趣。初步感受玩具里面有科学,科学并不神秘,我们也能研究科学。 教学准备学生各自准备一些玩具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周围有很多动物和植物,谁能说一说通过课前观察,你们有什么发现? 二、探索新知 活动一:观察研究动植物 我们想知道动植物的某些特点,应怎样观察? 分组讨论:这些方法都很好,下面就用你们的方法观察自己带的动植物。观察时注意要采用的方法。不要损伤它们,还要注意安全。比一比看哪一组观察的最仔细,发现最多。 小组活动,学生汇报。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你们还知道哪些动植物?让我们互相交流一下。 活动二:给动植物分类 1、谈话: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动植物,按照一定的标准把这些动植物分一分类好吗?比一比,看谁的分半多。 2、学生分类活动。(根据用途分类;生长环境分类;生活习性分类;身体颜色…… 3、分类有什么好处? 学生讨论。 全班交流,师总结: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分类时,首先要确定一定的标准,如分类动物可以按“天上、陆地、水中”,也可以按“两条腿、四条腿”,还可以按”哺乳,……“等,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分类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给我们生活带来方便。 4、提出问题 关于动物、植物你们有什么问题?(生提问) 5、自由活动。

语文部编版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我上学了 我是中国人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读句子,知道中国是我们的祖国,感受作为中国人的自豪。 2.通过观察图画,初步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教学重点】 知道中国是我们的祖国。感受作为中国人的自豪。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翻开语文书第一页,在这页美丽的图画中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预设:许多小朋友、国旗、天安门广场、花、“我是中国人”五个字。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让学生观察教材插图,通过提问引发学生兴趣。 (二)补充资料,谈话引导 1.小朋友们,我们的祖国是“中国”,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自己的祖国吧。 课件出示:中国地图、天安门、中国国旗的图片。 (1)中国地图:我们祖国的地图是什么形状的? (2)天安门:你们都去过天安门广场吗?天安门广场是什么样子呢? (3)中国国旗:我们的国旗是什么颜色的,国旗里有什么形状呢? 预设:生自由说话,加深学生对国旗等的印象。

播放欣赏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可鼓励学生跟唱;也可播放升国旗的图片和视频。 【设计意图】通过补充各类资料,让学生对祖国有基本的认识;发散思维,练习说话。 2.课文图画里的小朋友们,他们代表了我们国家有56个民族。 (1)你们找一找,哪一位小朋友穿的衣服和我们穿的衣服很像?哪位同学是少数民族,请你举手,好吗? 预设:可以引导学生找到汉族小朋友的图片;如有少数民族的学生,可以引导说说自己的民族。 (2)通过图片介绍蒙古族、藏族、满族等少数民族。 (3)让学生在以上说话的基础上,读一读“我是中国人”等语句。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知道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特色。 (三)拓展欣赏,课后延伸 1.欣赏歌曲《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2.回家后,同学们可以把今天我们了解的关于祖国的内容说给爸爸妈妈听。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欣赏歌曲、聆听歌词的基础上对爱国有进一步感性的认识;课后延伸的回家说话,加深学生所学并助于家长和学生的沟通。 我是小学生 【教学目标】 1.观察图画,唱读儿歌,初步感受成为小学生的快乐。 2.认识同桌、周围同学及老师,熟悉教室,参观校园,感受同学的友爱、教师的亲切、校园的美丽。 3.初步了解做一名小学生的基本要求,建立小学生的角色认同感。 【教学重点】 认识同学和老师;参观校园,熟悉教室;初步感受成为小学生的快乐。 【教学难点】

一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

一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 翁下小学:叶志明 一、班级情况分析: 一年级有学生15人。因为地处边远地区,学生知识面较狭窄,课外知识储备及少。而且又是一年级新生,有很多知识几乎是空白,而且学生缺少实践能力,动手能力,探究的能力,对于这类课程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但是一年级的学生好奇心重,求知欲强,有较强的探索科学,探索奥妙的精神。为了尽量发挥每个孩子的聪明才智,尽量让每个学生有所发展,有所特长,上课时想方设法给每个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用新理念、新思想去适应现在的学生,侧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观察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的精神和学习。从而让他们走出社会时学会一点用武的本领。 二、学期教学目标: 1、鼓励一年级学生进行相互交往的活动,促进同学之间的熟悉和了解,乐意和同学一起学习,一起玩,从中体会其友情和乐趣。 2、让每个学生发现自己是个很聪明的人,培养发现孩子们的自信心。 3、逐步养成经常洗手、讲究卫生的习惯。 4、让学生知道我们的身体需要水,我们每天都要喝水,提醒学生注意喝水的卫生与安全。 5、初步懂得爱护自己的学习环境,学习简单的清扫环境的方法。 6、懂得垃圾应仍到垃圾箱内,初步了解垃圾与环境卫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养成不乱扔垃圾的良好卫生习惯。 7、初步懂得空气应该保持新鲜、不应受污染,逐步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初步懂得在不同才,场合要注意说话声音,学会轻声说话,逐步养成文明的说话习惯。 8、尝试解决学习生活中碰到的问题,通过交流、讨论,养成不说谎的习惯。 9、培养与同学合作的精神,以及练习身体的反映能力。平时能注意交通安全。 三、学期教学措施: 1、自身要努力学习,更新观念,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 2、加强思想教育,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如课前预备,课后复习,学习时专心致志,平时善于收集家乡的资料等。 4、拓展课程资源,提高教学效果。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探索地方课程,与班队活动、户外活动、体育比赛、文艺演出等学校开展的综合性活动有机整合。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数一数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教材说明: 1、教科书第2至3页是一幅“美丽的校园”图。为的是给数数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资源,通过让学生数同意种数量的各种事物,充分感知10以内的数。 2、教科书第4至5页各集合圈中的人或事都是从“美丽的校园”中抽取出来的,每个集合圈的旁边都标上了相应的数,让学生认一认、读一读,使学生了解一下学生认数、读数的情况。这里还不是正式教学生认和读这些数。 3、本单元只是让教师初步了解一下学生数数、读数的情况。 教学建议: 1、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教师出示图之后,不要急于给出数数的任务,分散他们的兴趣,而是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观察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当他们的好奇心得到满足以后,再带着任务去观察。 2、应充分利用教材的资源。数数时,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让学生充分地观察,充分地数。 3、应倡导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观察、数数的活动,都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观察、数、再小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4、应全面了解学生数数的能力。要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发言,以便做到全面的了解。如果有的学生有困难,可以给适当的帮助,但不必花过多的时间。 5、应注意结合教学,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的内容

课时计划

课时计划 2015年 8 月 14 日星期三第 2 课时课题比多少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一对应,知道“同样多”的含义; 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过程与方法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初步体验数感。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知道“同样多”的含义,知道多、少的含义。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学资源 录音机,磁带,实物投影仪,小兔头、小猪头、砖头、木头图片。 铅笔.橡皮.梨片.苹果图.三角形.圆片.花朵片各若干。 课堂结构设计 教学环节及 时间分配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谈话引入 二、探究过程一、听故事,提问题 教师放录音:三只小猪盖房子的故事(三只小 猪分别盖的草房子、木房子、和砖房子) (一)教学“同样多” 请学生听后回答 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贴小兔头图片、砖 头图片。 3、一只小兔搬一块砖,有没有多余的砖头?有 没有多余的小兔? 一只小兔对着一块砖,没有多余的小兔,也没 有多余的砖头。我们就说:小兔和砖头同样多。 (板书:和同样多。) 学生模仿说一遍。不要求学生和老师说得一模 一样,只要能完整说明意思即可。 4、图上还有哪些物体同样多呢?(随意比较) (二)、操作(教科书第8页“做一做”第1题) 师引导学生摆“同样多”。 教师摆六块橡皮后,要求学生把铅笔和橡皮摆 得同样多。 全班学生独立摆“同样多”。 在梨片(5个)下面摆苹果片,摆的梨片要和苹果 片同样多。 摆好后回答:梨片有几个?一个苹果片对着一 一边看书一边回答 同桌合作,摆学具卡片, 边摆边说。

最新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备课教案全册精编版

2020年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备课教案全册 精编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5名,学生普遍的特点是比较活泼,思维较活跃,好奇心较强。女生普遍比男生遵守课堂纪律,但男生普遍比女生爱动手,爱发言。通过教师观察,该班级的学生对科学课的知识掌握程度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不强。本学期,需要在科学课堂常规养成,科学学习兴趣,动手实验操作等方面加强教学,获得进步。 二、《新课程标准》对本册的要求 通过对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步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发展。 三、教材教学内容分析 《科学》三年级上册由《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水和空气》四个单元组成。本册共有28个典型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开始,激发了孩子们的课程兴趣。 1、植物:通过对树的观察,初步掌握观察的方法,认识到树与树叶的特点。

活动安排:看树,我的大树,做树皮拓片,大树观察记录,收集落叶,叶的观察(颜色、形状、大小,完整的叶,不同的叶片),描述一片叶的特点,拓印树叶。 本章是科学活动的开始,应注意让学生认识到观察活动是科学重要的方法,初步掌握一些观察技巧,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科学的兴趣。并指导学生写最简单的观察记录。在情感上应让学生在了解自己环境的基础上,热爱自己的环境。 2、动物:通过对动物的观察,初步了解动物的一些特征,以及不同动物的异同点。仍然重点是对观察能力的培养。 活动安排:寻访小动物(做好调查记录),蜗牛的观察(身体、壳、吃食物、运动、爬行的痕迹、蜗牛赛跑),蚯蚓的观察(观察方法记录、反应等),蚂蚁的观察(观察方法设计、身体),金鱼观察(方法、对象、记录)。动物的共同特点(总结归纳)。 本章应在第一章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观察的方法。特别是让学生学会找到不同的观察点,尝试从已知的问题找到未知的问题进行观察,比如对蜗牛壳的观察就是这方面的内容。通过继续指导学生写观察记录,锻炼其交流能力。在情感上应让学生在观察的同时,不要破坏动物们的正常生活,使其懂得尊重生命,尊重环境。 3、我们周围的材料:观察的材料,初步了解材料的不同性质。 活动安排: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观察记录周围常见的材料),研究常见材料的特征(哪种材料硬、比较韧性、它们吸水吗、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运用研究所知材料的特征(砖瓦和陶器、器瓷、给材料分类)。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一年级数学教案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一年级学生大部分是上过幼儿班,还有些学生是从外地转入的。他们天真可爱,活泼调皮。据幼儿班老师介绍,这些学生各方面的差异较大。有的活泼开朗,还有个别学生智力低下,接受能力差。开学初,经过和学生初步接触了解,这些学生由于常规训练少,一些起码的常规知识都不懂,他们还像在幼儿班一样没有任何约束,想来就来,要走就走,上课时乱走乱动。本学期施行的实验教材,主要是开拓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因此,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三、教学重、难点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四、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会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一年级地方课下册教案

1、苗族民间文化的风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苗族的民间文化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让了解学生了解苗族文化有那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苗族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并学会尊重少数民族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了解苗族的历史 教学过程 导入 苗族民间文化丰富多彩,大家想知道有那些吗?(想) 师:苗歌苗拳和苗鼓等,一直是苗族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1日,记者随同湘西民族民间文化采风团,来到湘西古丈县默戎镇的九龙村,体味了苗族民间文化的风采。 师:先来讲一讲苗歌 苗歌是苗族文化的经典,其对仗工整、押韵整齐,唱起来抑扬顿挫;四、五十岁以上的人都会唱。他们那时侯在“七月七”、“三月三”、“赶秋节”(立秋那天)时都会成群到山里唱苗歌,有时通宵达旦。 九龙村是隶属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县默戎镇的一个行政村,默戎镇是古丈县最大的一个镇,辖十九个村一万四千人,是一个苗族人民聚居的镇。据了解,这里的人民大多仍说苗语,着苗装,崇尚苗族节日,沿袭苗族习俗。每年立秋日均举行赶秋盛会,对歌、赛歌、听歌至通宵达旦,歌声不绝,三日不散。苗歌的内容多样,往往由主唱者随口道来,可为情歌,可庆丰收,可赞扬,也可讥讽,不一而足,灵活多变。 师:再来讲一讲花鼓 花鼓,亦称跳鼓。分庆年鼓、庆神鼓两类。庆年鼓俗称年鼓,每逢春节至元宵期间,苗族人民相约相聚,击鼓表演,庆祝丰收,自娱自乐,其鼓点自由、奔放、欢快、活泼。庆神鼓简称神鼓。秋后,苗岭七村八寨的人民邀约集会,隆重祭典行法,椎牛、椎猪、跳鼓,锣鼓齐奏,其韵律庄重、肃穆、雄壮、舒缓。 默戎镇的苗族花鼓,历史悠久,厚重纯朴。1955年,该镇的苗族女青年龙彩莲就把花鼓打到了北京、打到了呼和浩特,也打到了波兰首都华沙。1992年,默戎镇又被文化部授予了“苗族花鼓之乡”的称号。现在,该镇的苗族男女仍然经常在空闲时间,击鼓娱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