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粤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测验卷

粤教粤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测验卷
粤教粤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测验卷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四年级科学测验试题

一、判断下列各题正误,对的打( √)错的打(× )毎小题分,共30分

1、所有的植物在秋天都落叶( )

2、种子是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 )

3、要辨别一块岩石是不是花岗岩,只要用手摸一摸就可以了。 ( )

4、我们用的铅笔芯是用石墨做的。( )

5、仙人掌身上的刺就是它的叶( )

6、岩石和矿物很多,我们可以随意开采。( )

7、光合作用必须在阳光下进行( )

8、矿物外表的颜色和和矿物条痕的颜色是一样的。( )

9、矿物外表的颜色和矿物条痕的颜色是一样的。( ) 10、制造钟表和计算机都要用到花岗岩。( ) 11、无花果是一种复果( ) 12、有物体就能产生声音,没有物体就不能产生声音。 ( ) 13、游泳的时候,头浸在水下不能听到岸上的声音。 ( ) 14、敲击不同材料的鼓面发出的声音是一样的。 ( ) 1 5、耳机里厚厚的垫子主要是为了防止耳机内的声音传出( ) 1 二、填空:(20分) 1、植物地下部分所根的总和称为( )。 2、植物的花分为( )和( )。 3、秋天叶子变黄是因为叶的(叶绿素 ),容易受低温伤害而被破。 4、人们吃的豆芽,食用部分主要是( )。 5、在岩石中可以看到一些古代生物的遗体或遗迹,这些叫做( )。

6、硬度最小的是( )。

学校____________ 班别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___

7、声音是向()播的。

8、音量的单位是分贝dB,分贝数值越大,噪音越()

9、通过实验可以得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生的。

三、选择题(30分)

1、植物的()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

A、绿叶

B、花

C、根

D、果

E、茎

2、我种下的种子最先长出的是( )

A、根

B、茎

C、叶

3、葱、玉米等植物没有明显( ) 长着许多长度差不多的细根,它们组成须根系。

A、主根

B、、侧根

C、直根

D、粗根

4、以下植物具有贮藏养科功能变态叶是( )

A、马玲薯

B、水仙

C、茡芥

D、莲藕

5、经过地球运动,()是在火山喷发过程中流淌出来的岩浆形成的。

A 、化石

B 、浮石

C 、页岩

6、下面岩石中遇盐酸会冒泡的是()。

A 、砂岩

B 、花岗岩

C 、石灰岩

7、一些岩石上保留有古代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叫()。

A、化石

B、青田石 C 、页岩

8用铜钥匙刻划不出痕迹,但能用小刀划出痕迹,这种矿物的硬度是()。

A 、较软 B、较硬 C 、硬

9、小红在做钢尺发声的实验时,拨动尺子后立即用手按住它,这时尺子()

A继续发声 B停止发声 C声音变高 D、声音不能传送

10、教室里传来的钢琴声是由()产生的。

A.空气

B.喇叭

C.琴弦

D.电波

四、实验题(毎空2分,共20分)

1、连线:几种常见岩石的用途:(5分)

石膏做铅笔芯

石墨点豆腐

金刚石造房子

白金划玻璃

石灰岩做首饰

2、解剖白菜花的正确顺序()(4分)

A、萼片、花瓣、雄蕊、雌蕊

B、萼片、花瓣、雌蕊、雄蕊

C、萼片、雄蕊、花蕊、雌蕊

D、萼片、雌蕊、雄蕊、花瓣、

3、实验题(6分)

在1号、2号、3号4号四相同的玻璃相,分别装上自来水,用小棒敲击杯口,请你判断:玻璃杯发的声音1号满杯水();2号大半杯水():3号半杯水();4号小半杯水()

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

1 (×)

2 (√) 3(√) 4 (√)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二、填空

1根系2雄蕊和雌蕊3叶绿素 4 5胚芽5化石6石墨7四面八方8大9振动

三、选择题

1 A、

2 A、3A、4 A、5B、6B、7A、8 A、9 B、10

四、实验题(20分)

1、连线:几种常见岩石的用途:(10分)

石膏做铅笔芯

石墨点豆腐

金刚石造房子

白金划玻璃

石灰岩做首饰

2、填空(4分)

3、实验题(6分)

答:用棒敲击杯号,1号杯发出的声音( 低);2号杯发出的声音( 较低);3号杯发出的声音( 较高);4号杯的声音(高)。

粤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

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能够自己想出办法来增进对研究对象的了解。 2、要求学生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3、要求学生不仅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三、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四年级现有1个教学班,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实验能力不是很好,独立性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他们普遍习惯于被老师牵着走,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虽经过一年的科学学习,探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学生的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情况: 《科学》四年级上册由“热”、“变化天气”、“震动和声音”三个单元组成。在三年级上、下册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将继续引领学生经历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活动,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 2、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粤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粤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教材分析: 《冷与热》是粤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冷与热”与学生生活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可通过身体感受,动手实践活动引领学生们亲历探索科学,建立科学概念,获取科学知识,激发科学兴趣和好奇心,本课“冷水与热水”是这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从体验中获取新知,活动中发现新知,运用中深化新知。 设计思路: 1、科学学习应以自学探究为基础,提倡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2、激发学生动机,采用创设情境提供诱因的方法。 3、使知识与能力同时发展,既重视学习过程,又要重视学习结果。 4、活跃课堂气氛,创设氛围使学生积极投入想想做做的活动中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真观察、收集、整理,研究有关冷与热的事实材料,懂得冷与热的原理。 2、通过亲身实践用手触摸的方式把烫、热、温、凉、冷分开,并说出各有什么特征。 3、通过合作实践,并尝试把学到科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课前准备: 每组准备4个矿泉水瓶剪成的杯子和两个小塑料袋,一瓶热水,一瓶冷水等。教学过程: 一、谈话、体验:

今天的天气大家感觉是冷还是热? 请两位同学上台用手摸一摸预先准备好的两瓶水,一瓶冷一瓶热,并说出触摸的感觉。 二、实践探究 (一)探究冷水与热水的基本差异 师:提出:你能不能帮我用冷水和热水采用什么方式能倒出4杯冷热不同的水?生:分组进行活动 汇报活动可能得到结果: 生1:我组倒出了热水、冷水、温水三种 生2:我组倒出了烫水、温水、凉水 教师:你们很聪明,能倒出这么多种类的水,从中总结出:水的分类:烫水、热水、温水、凉水、冷水。 实践:让学生用手触摸各种水,说出有什么感觉。(生答) 师:对,你们都说出了各种水的特征与作用,重点强调烫水会烫手,以后生活中应小心,避免烫伤,假如真的烫伤了,怎么办呢? 讨论:假如万一不小心,让烫水烫伤了,用哪种方法好呢? 1、用自来水止痛。 2、把水泡弄破。 3、涂上烫伤膏或植物油。 生:汇报讨论结果: 涂上烫伤膏或植物油这种方法好。 (二)探究冷水和热水有什么不同。 师:冷水和热水除了具有冷热特性外,还有别的现象吗? 生:分组进行实践:冷水和热水中各滴入一滴红墨水,让学生观察变化并汇报。操作:把装有冷水的塑料袋放入热水中混,装有热水的小塑料袋放入冷水中浮。生:各自进行总结冷水和热水有什么不同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上第一单元第05课时《一起来养蚕》练习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上第一单元第05课时《一起来养蚕》练习 粤教粤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时《一起来养蚕》 练习 一.填空题 1.蚕的一生要经历、、和四个不同的阶段。 2.刚出生的蚕卵是色的,形状是,蚕卵很细小,直径约毫米。蚕卵快孵化时,颜色逐渐变成色。 3.蚕卵孵化后的蚕宝宝像小蚂蚁,体小而黑,称为“”。 4.由蚕卵孵化出来的幼虫,经过几次后逐渐成熟并。经过10~15天,在茧里发育成。 5. 破茧而出后,雌蛾与雄蛾交配,然后产下。 二.判断题 1.蚕的生命是从蚕蛾开始的。() 2.桑叶要新鲜、干净,表面没有水珠。() 3.可以把整张桑叶放进盒中喂养蚁蚕。() 4.刚孵出来的蚕宝宝很像蚂蚁。() 5.把蚁蚕放在纸盒里饲养时,纸盒盖上要开几个透气孔。() 6.蚕不会生病,所以在养蚕时不需要检查是否有病蚕。() 三.连线题 下面是蚕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经历的各个阶段。请按照养蚕过程中的观察给它们排序,并写出各个阶段的名称。 四.解答题 请你说几条在养蚕时要注意的问题。

答案: 一.1. 卵幼虫蛹成虫 2. 淡黄略扁的圆形 1 紫黑 3.蚕蚁 4.蜕皮吐丝结茧蛹蛾 5.蚕蛾蚕卵。 二.1.× 2.√ 3.× 4.√ 5.√ 6.× 三. ①卵→③幼虫→④蛹→②成虫 四.1.桑叶要新鲜、干净,表面没有水珠。 2.蚁蚕要用切碎的桑叶喂养。 3.每天清洁饲养盒。 4.发现病蚕需要及时隔离。 5.防止蚕被其他动物伤害。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06课母鸡生蛋了教案教学设计 第6课《母鸡生蛋了》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粤教科技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1单元“生命的延续”的第6课。本课以研究母鸡把鸡蛋孵化成小鸡作为载体,引导学生了解卵生动物繁殖的共同特点,初步感知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然后再了解鸟类在繁衍后代的过程中经历求偶、筑巢、孵卵、育雏等许多有趣的行为。 本课由三个活动组成。活动1“从鸡蛋到小鸡”,先让学生通过观察鸡蛋的结构,知道卵的基本结构及其各部分对孵化的作用,初步感知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然后通过观察图片和查阅资料,了解鸡蛋的孵化过程,知道卵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孕育出新的生命。活动2“哪些动物是卵生的”,让学生根据查阅的资料和生活经验,交流自己知道的卵生动物,了解卵生动物繁殖的共同特点。活动3“鸟的繁殖行为”,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等资料,知道鸟类在繁殖后代的过程中经历求偶、筑巢、交配、孵卵、育雏等有趣的行为,提高学生探究动物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鸡蛋是学生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食物,也知道小鸡是由鸡蛋孵化出来的,但是他们并不会把鸡蛋的结构与小鸡的孵化联系起来,也不知道只有受精后的鸡蛋才能孵出小鸡。对于鸡蛋是如何变成小鸡这一问题,学生是非常感兴趣的,而且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通过互联网、书籍等途径搜集资料的能力,在本课让学生去查阅资料,了解鸡蛋孵化成小鸡的过程和鸟的繁殖活动,对于学生是可以实现的。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了解卵生动物繁殖的共同特点和卵生动物的繁殖行为。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科学主要知识点 第一单元植物的身体 1、绿色开花植物是地球上最常见的植物,都是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组成 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 3、茎是植物的主要部分。茎上有节、节上生叶。花和果实也生长在茎上。 4、大豆、酢浆草等植物都有一条粗而长的主根,它们组成直根系;葱、玉米等 植物没有明显的主根、生长着许多长度差不多的细根,它们组成须根系。5、具有雌蕊、雄蕊、花冠和花萼四个部分的花是完全花,如白菜花、桃花等; 缺少了其中一个或多个部分的花是不完全花,如百合花、南瓜花等。 6、果实一般由果皮和种子两部分组成。 7、淀粉遇到碘会变成蓝色。 第二单元岩石 1、地球表层由一圈坚固的岩石构成,厚度60—120千米,被称为岩石圈。 2、通过学习我认识的岩石有花岗岩、玄武岩、大理岩、石灰岩、泥灰岩、砂岩、 页岩、泥岩。 3、常见的矿物有石英、云母、长石、水晶、方解石、石膏、石墨、硫磺、黄铁 矿、赤铁矿等。 4、由于各种原因,自然界中的岩石会出现破碎、疏松现象。最终使岩石变成碎 石、沙和土壤。这就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岩石风化现象。 第三单元声音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 越弱。 3、声音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的,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振动粤教版四上科学 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4、在拨动钢尺时,尺子伸出桌面越短,发出的声因越高,尺子伸出桌面越长, 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5、声音能在气体、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6、有些声音比较嘈杂、刺耳,妨碍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这种声音就是噪音。 第四单元电与电路 1、电池都有正极和负极,正极用“+”,负极用“-”表示。 2、在电路中,电池、导线、用电器是构成电路的必要元件。 3、用导线把电池的正、负极分别连接到灯泡的两个连接点,就形成了一个闭合 回路。 4、在电路中接入开关就可以控制灯泡的亮与灭。 5、有些物体可以导电,属于导体;有些物体不容易导电,属于绝缘体。 6、

粤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复习题

四年级科学下册复习题 一、光的传播 1、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小孔成像 (2)小孔成像的原理: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打靶”、用管子看光、小孔成像等活动都说明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二、镜子 1、镜子可以反射光。 2、潜望镜是利用镜子可以反射光的原理制成 3、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利用了镜子? 在日常生活中,利用镜子的地方如:汽车的后视镜、医用的额镜、投影仪的反射镜、潜水艇的潜望镜等。 三、彩虹 1、在自然界中,彩虹的出现与阳光和空气中微小的水滴有关。 2、彩虹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颜色的光组成。彩虹是一道彩色的圆弧,虹的颜色总是红色在外,紫色在内依次排列的。 3、在哪里可以看见彩虹? 在自然界中,能够看见彩虹。如:背着阳光看洒水车洒水、喷水池喷洒的水花、农田的人工降雨、用斜放在水中的镜子把阳光反射到墙壁上、在水面上的油膜、在阳光下的肥皂泡等,都可以看到彩虹现象的出现。 4、彩虹是怎样形成的? 彩虹是白光透过了无数个雨、雾的水滴,经折射和反射而形成的。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当白光穿过雨滴时,发生折射,改变了传播方向。彩虹一般在雨过转晴时出现。 四、光与生活 1、光的利用与发展 ①白天,太阳照亮了大地。太阳是一个巨大的光源。②火把和油灯的使用,方便了人们的夜间活动。③电灯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在光的利用上前进了一大步。④现在的电灯不但明亮,而且还节省能源。 2、如果没有光,我们的生活会怎样?(为什么说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光?) ①光可以用来照明。如果没有光,世界将是一片黑暗,我们将看不到任何东西。②光还广泛地用在各行各业。没有光,各行各业中的光的设备不能使用。所以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光。 3、生活中的那些地方利用了光? ①光能可以转化为电能。如:太阳能计算器。②利用光传递信息。如:光导纤维。③利用光照明。如:口腔科手术灯。④利用激光做手术。⑤利用光指挥交通。如:交通灯。⑥光能可以转化为热能。如:太阳能热水器。 4、光的利与弊 ①光的利: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计算器、光导纤维、口腔科手术灯、激光手术、交通灯等都是利用了光为人类作出贡献。 ②光的弊:光也可能伤害我们的身体。如:长时间、近距离看电视会伤害眼睛;城市的玻璃幕墙会反射阳光,产生光污染等。 5、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发明了白炽电灯。 五、健康饮食 1、食油含有丰富的脂肪,面粉含有丰富的糖类,瘦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蔬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 2、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无机盐、水、纤维等是我们健康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这些营养是从各种食物中获得的。 3、五大类食物是:谷类、蔬菜和水果类、肉类、蛋类和豆类、奶制品类、油脂类。 ①谷类食物含有丰富的糖类,也含有蛋白质、维生素和一些无机盐,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②蔬菜和水果含有很多纤维、维生素、无机盐和水,能帮助消化,维持人体正常的生长发育。 ③肉类、蛋类和豆类含有很高的蛋白质,也能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是人体生长发育的重要原料。 ④奶制品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类、维生素和无机盐。 ⑤油脂类食物含有丰富的脂肪,能增加食物的香味,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4、水是最重要的营养成分之一。 5、食物在人体内经过的器官是:口腔、胃、小肠、大肠、直肠。 6、吃进去的食物去哪里啦?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食物在口腔与唾液混合嚼碎后,由食道送到胃,与胃内的消化液混合,分解成黏稠状进入小肠,在小肠中,食物变得更细小,有

(新教材)粤教粤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课时练(同步练习)

新教材粤教粤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 全册课时练(同步练习) 第1课《白兰和银杏》练习 一.填空题 1.白兰和银杏都属于,植株。 2.植物的茎是植物体上的部分,有输送植物体内的作用,是植物的。 3.观察白兰的叶子是形的,银杏叶子的形状像是。 4.生活中还有很多乔木科的树,例如、、、等。 5. 是指树身高大的树木,由根部发生独立的,和有明显区分。 6.乔木的特点是,有且的主干。 二.判断题 1.所有属于乔木的树都是一样高大的树。() 2.我们看到的松树高度比较小,所以它不属于乔木。() 3.有一个直立主干,且通常高达六米至数十米的木本植物称为乔木。() 4.梧桐树主干高大属于乔木,但是桃树和苹果树不是。() 5.所有乔木的叶子都是一样。() 6.白兰和银杏都是常见的绿化树种,校园、公园里都可以见到。() 三.选择题 1.关于白兰和银杏的说法正确的是() A.白兰的植株比银杏高大 B.白兰结果实,银杏只开花不结果实 C.白兰不结果实,开白色的花,银杏开花结果实 2.下列属于乔木的树种的是() A.枣树 B.月季 C.玉米 四.简答题 观察白兰和银杏植株,总结白兰和银杏的茎的共同特点。

。 答案: 一.1.乔木高大 2.生枝长叶开花养料中轴 3.椭圆扇子 4.槐树枣树杨树桃树 5.乔木主干树干树冠 6.植株高大明显坚硬 二.1.× 2.× 3.√ 4.× 5.× 6.√ 三.1.C 2.A 四.1.白兰和银杏都属于乔木,植株高大,都有明显且坚硬的主干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 下第一单元第2课时《月季和茉莉》练习 一.填空题 1.下图中的植物名称分别是,。 2.从上图中我们发现这两种植物的枝条,植株比较,没有明显的。 3.下图是观察月季与茉莉茎时采取的植物标本,你能说出下图中第一幅展示的是,从图中看枝上有,第二幅图是,这两幅图展示它们的枝条都呈状。

粤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粤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热 第一课冷与热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真观察,收集,整理,研究有关冷与热的事实材料,懂得冷与热的原理。 2、通过亲身实践用手触摸的方式把烫,热,温,凉,冷分开,并说出各有什么特征。 3、通过合作实践,并尝试把学到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课前准备: 每组准备4个矿泉水剪成的杯子和两个小塑料袋,一瓶热水,一瓶冷水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体验: 今天的天气大家感觉是冷还是热 请两位同学上台用手摸一摸预先准备好的两瓶水,一瓶冷一瓶热,并说出触摸的感觉。 [采用谈话,实践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实践探究

师:提出:你能不能帮我用冷水和热水采用什么方式能倒出4杯冷热不同的水 生:分组进行活动 汇报活动可能得到结果: 生1:我组倒出了热水,冷水,温水三种 生2:我组倒出了烫水,温水,凉水 教师:你们很聪明,能倒出这么多种类的水,从中总结出:水的分类:烫水,热水,温水,凉水,冷水。 [通过活动,学生掌握了水的分类了] 实践:让学生用手触摸各种水,说出有什么感觉。 生1:我感觉烫水会烫伤皮肤。 生2:我感觉热水泡手很舒服。 生3:我发现温水可洗脸洗手很舒服。 生4:我感觉凉水不会烫手,清清凉凉的。 生5:我感觉冷水很冷。 师:对,你们都说出了各种水的特征与作用,重点强调烫水会烫手,以后生活中应小心,避免烫伤,假如真的烫伤了,怎么办呢? 生:讨论:假如万一不小心,让烫水烫伤了,用哪种方法好呢? 1,用自来水止痛。

3,涂上烫伤膏或植物油。 生:汇报讨论结果: 涂上烫伤膏或植物油这种方法好。 [通过实践,学生了解各种水的特性与作用,通过讨论,学生学到了医学知识] (二)探究冷水和热水有什么不同。 师:冷水和热水除了具有冷热特性外,还有别的现象吗? 生:分组进行实践 往冷水和热水中各滴入一滴红墨水,让学生观察变化。 生:汇报观察结果: 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快,在冷水中扩散慢。 生:在冷水和热水中,放一些糖发现热水中糖溶得快。 [通过实践观察,使学生懂得了热水比冷水的扩散快] 生:操作:把装有冷水的塑料袋放入热水中混,装有热水的小塑料袋放入冷水中浮。 生:各自进行总结冷水和热水有什么不同 幻灯出示:(结论) 1,冷水和热水具有冷和热的特性。 2,物质在热水里的扩散速度比冷水快。

粤教粤科版4年级上册期中小学科学试卷(含答案)

粤教粤科版4年级上册期中小学科学试卷(含答案) 粤教粤科版4年级上册期中小学科学试卷(含答案) 一、填空。(每空 1分,共30分) 1.植物的果实和()成熟后能在适宜的环境中萌发生长。通常情况下,()传播到远离母体的空间里,能有更大的生存机会。 2.由蚕卵孵化出来的() ,经过几次蜕皮后逐渐成熟并吐丝()。经过()天,()在茧里发育成()。()破茧而出后,雌蛾与雄蛾交配、然后产下()。 3.卵生是一种普遍的动物繁殖方式。()、()、()、()、鸟类等大多数种类的动物都是卵生动物。 4.鸟的繁殖过程包括()、()、()、()、()、育雏等一系列行为。 5.我们可以利用多种方法观察矿物质的特征。例如,将矿物在白色无釉瓷板上摩擦,观察()的颜色;用()矿物,观察它的();将矿物分别与玻璃、金属物品和蜡块比较,观察其()。 6.花岗岩中常有()、()和()等矿物。 7.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见的铁、铜等金属制品,其原料就是从( )、( )等矿物中提炼出来的。 8.花岗岩的颜色是( )色,有较粗的( ),很( )。 二、选择题(每小题 3分,共24分) 1.蚕的生命是从()开始的。 A.幼虫 B.卵 C.蛾 2.利用植物的种子繁殖后代的是()。 A.番茄 B.柳树 C.马铃薯 3.靠风来传播种子的植物是() A.椰子 B.蒲公英 C.樱桃

4.靠小鸟或其他动物来传播种子的()。 A.车前草 B. 松子 C.睡莲 5.用手触摸岩石,我们感觉表面的()。 A.颜色 B.纹理 C、粗糙程度 6.有多种深浅不同的颜色的是()。 A.云母 B.长石 C石英 7.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是() A.将岩石加热后,迅速放进水中冷却,然后在加热,冷却,反复多次,岩石会碎裂。 B.岩石互相碰撞、摩擦后不会碎裂。 C.植物的根系在岩石的裂缝中生长,不会是岩石碎裂。 8.石墨在生产和生活中可用于()。 A.铅笔 B.眼镜 C.硝酸磷肥 三、判断题(每题3分,共24分) 4.刚孵出来的蚕宝宝很像蝴蝶。() 5.鸡不是通过产卵的方式来繁殖后代的。() 6.在东北著名的鹤乡—扎龙自然保护区,美丽的丹顶鹤常常在春季翩翩起舞。它们通过洪亮的叫声、优美的舞姿等方式来传递情感。() 7.羊通过卵生来繁殖后代。() 3.将岩石制成标本,能让我们更好地学习和认识常见的岩石。() 4.敲打岩石时,不用带上护目镜,很安全的。() 5.石英乳是白色,半透明或透明状,硬度不大。() 6.由坚硬的岩石变为松软的土壤,通常都要经历漫长的过程。() 四、正确的写出蚕一生中的四个时期。(8分)

粤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复习题_1

---------------------------------------------------------------最新资料推荐------------------------------------------------------ 粤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复习题粤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复习题四年级科学下册复习题 一、光的传播 1、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小孔成像(1)光路图(2)为什么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的实像?由于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蜡烛火焰上部的光穿过小孔落在光屏的下部;蜡烛火焰下部的光穿过小孔落在光屏的上部。 所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的实像。 (3)小孔成像的原理: 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打靶、用管子看光、小孔成像等活动都说明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4、自制简易照相机工具与材料: 纸杯、薄白纸、橡皮筋、蜡烛、铅笔、剪刀、火柴。 制作过程: ①用铅笔尖在纸杯底的中间扎一个小孔。 ②把薄白纸用橡皮筋固定在杯口,作为光屏。 这样,简易照相机就做好了。 实验现象: ①用简易照相机看蜡烛的火焰,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的蜡烛火焰。 1 / 23

②用简易照相机看窗外景物,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的窗外景物。 二、镜子 1、镜子可以反射光。 2、潜望镜是利用镜子可以反射光的原理制成的。 3、潜望镜光路图 4、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利用了镜子?在日常生活中,利用镜子的地方如: 汽车的后视镜、医用的额镜、投影仪的反射镜、潜水艇的潜望镜等。 三、彩虹 1、在自然界中,彩虹的出现与阳光和空气中微小的水滴有关。 2、彩虹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颜色的光组成。 彩虹是一道彩色的圆弧,虹的颜色总是红色在外,紫色在内依次排列的。 3、在哪里可以看见彩虹? 在自然界中,能够看见彩虹。 如: 背着阳光看洒水车洒水、喷水池喷洒的水花、农田的人工降雨、用斜放在水中的镜子把阳光反射到墙壁上、在水面上的油膜、在阳光下的肥皂泡等,都可以看到彩虹现象的出现。 4、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彩虹是白光透过了无数个雨、雾的水滴,经折射和反射而形成的。 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

粤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粤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2018年11月28日星期三 第一单元热 第一课冷与热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真观察,收集,整理,研究有关冷与热的事实材料,懂得冷与热的原理。 2、通过亲身实践用手触摸的方式把烫,热,温,凉,冷分开,并说出各有什么特征。 3、通过合作实践,并尝试把学到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课前准备: 每组准备4个矿泉水剪成的杯子和两个小塑料袋,一瓶热水,一瓶冷水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体验: 今天的天气大家感觉是冷还是热? 请两位同学上台用手摸一摸预先准备好的两瓶水,

一瓶冷一瓶热,并说出触摸的感觉。 [采用谈话,实践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实践探究 (一)探究冷水与热水的基本差异 师:提出:你能不能帮我用冷水和热水采用什么方式能倒出4杯冷热不同的水? 生:分组进行活动 汇报活动可能得到结果: 生1:我组倒出了热水,冷水,温水三种 生2:我组倒出了烫水,温水,凉水 教师:你们很聪明,能倒出这么多种类的水,从中总结出:水的分类:烫水,热水,温水,凉水,冷水。 [通过活动,学生掌握了水的分类了] 实践:让学生用手触摸各种水,说出有什么感觉。 生1:我感觉烫水会烫伤皮肤。 生2:我感觉热水泡手很舒服。 生3:我发现温水可洗脸洗手很舒服。 生4:我感觉凉水不会烫手,清清凉凉的。

生5:我感觉冷水很冷。 师:对,你们都说出了各种水的特征与作用,重点强调烫水会烫手,以后生活中应小心,避免烫伤,假如真的烫伤了,怎么办呢? 生:讨论:假如万一不小心,让烫水烫伤了,用哪种方法好呢? 1、用自来水止痛。 2、把水泡弄破。 3、涂上烫伤膏或植物油。 生:汇报讨论结果: 涂上烫伤膏或植物油这种方法好。 [通过实践,学生了解各种水的特性与作用,通过讨论,学生学到了医学知识] (二)探究冷水和热水有什么不同。 师:冷水和热水除了具有冷热特性外,还有别的现象吗? 生:分组进行实践 往冷水和热水中各滴入一滴红墨水,让学生观察变化。

粤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集合

优秀学习资料欢迎下载 粤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期末测试A卷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一、填空:(30分) 1、人可以通过()等器官感觉物体的冷热;人们用温度来表示物体的(),要准确地知道物体的温度,就要使用()来测量。 2、热能从()物体传向()物体。 3、地球上绝大部分的热能都是从()传过来的。 4、物体都像蜡一样有三种状态:()、()和( )。 5、风向是指()的方向。 6、空气受热(),冷空气流过来(),空气流动就形成了风。 7、在自然界中,声音有()有(),有大有小。 8、声音可以通过()、()和()传播。 二、判断:(20分) ()1、人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与热并不可靠。 ()2、人的正常体温是35摄氏度。 ()3、热在不同物体中传导的快慢一样。 ()4、夏季,自行车胎的气如果打的太足,就容易爆胎。 ()5、天气变化对动植物的生长、活动没有影响。 ()6、坚持观测天气信息,对准确分析和预报天气不重要。 ()7、举办大型综合性运动会需要考虑当地的气象状况。 ()8、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9、听诊器是利用声音在液体中传播的原理制成的。 ()10、噪音只是让人感觉不愉快,并无其他害处。 三、选择题:(20分) 1、下面测量水温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将温度计的液泡完全浸在水中,液泡不能贴住烧杯底或壁; B、待温度计液柱稳定后再读; C、将温度计拿出水,更容易读; D、读数时,视线要和温度计液柱顶端保持水平; 2、以下哪种情况是由于热胀冷缩造成的:() A、经过水洗后有些衣服变小了; B、巧克力遇热变软了; C、电线杆上的电线夏天变松下坠; D、天冷时树叶都落了; 3、下面哪种情况下,液态的水会蒸发成水蒸气:() A、0摄氏度 B、100摄氏度 C、30摄氏度 D、任何温度 4 A、B、C、D、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课时同步练习试题及答案(全册)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下第一单元第1课时《白兰和银杏》练习 一.填空题 1.白兰和银杏都属于,植株。 2.植物的茎是植物体上的部分,有输送植物体内的作用,是植物的。 3.观察白兰的叶子是形的,银杏叶子的形状像是。 4.生活中还有很多乔木科的树,例如、、、等。 5. 是指树身高大的树木,由根部发生独立的,和有明显区分。 6.乔木的特点是,有且的主干。 二.判断题 1.所有属于乔木的树都是一样高大的树。() 2.我们看到的松树高度比较小,所以它不属于乔木。() 3.有一个直立主干,且通常高达六米至数十米的木本植物称为乔木。() 4.梧桐树主干高大属于乔木,但是桃树和苹果树不是。() 5.所有乔木的叶子都是一样。() 6.白兰和银杏都是常见的绿化树种,校园、公园里都可以见到。() 三.选择题 1.关于白兰和银杏的说法正确的是() A.白兰的植株比银杏高大 B.白兰结果实,银杏只开花不结果实 C.白兰不结果实,开白色的花,银杏开花结果实 2.下列属于乔木的树种的是() A.枣树 B.月季 C.玉米 四.简答题 观察白兰和银杏植株,总结白兰和银杏的茎的共同特点。

。 答案: 一.1.乔木高大 2.生枝长叶开花养料中轴 3.椭圆扇子 4.槐树枣树杨树桃树 5.乔木主干树干树冠 6.植株高大明显坚硬 二.1.× 2.× 3.√ 4.× 5.× 6.√ 三.1.C 2.A 四.1.白兰和银杏都属于乔木,植株高大,都有明显且坚硬的主干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下第一单元第2课时《月季和茉莉》练习 一.填空题 1.下图中的植物名称分别是,。 2.从上图中我们发现这两种植物的枝条,植株比较,没有明显的。 3.下图是观察月季与茉莉茎时采取的植物标本,你能说出下图中第一幅展示的是,从图

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粤教版)

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粤教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广东教育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 光 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光的传播》、《镜子》、《彩虹》和《光与生活》四课。《光的传播》要求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和小孔成像的原理,会自制简易照相机。镜子能使光拐弯,用镜子可反射光,从镜子里看到的物体的像与实物是对称的,也是相反的。用两面镜子组合起来,从中看到的像是物体反像的反像,因而与实物是一致的。利用光会拐弯的性质可制作潜望镜。镜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彩虹的光的折射现象。光透过不同的介质时也会拐弯。太阳光的折射会使光分解成彩色的光带,形成彩虹,一般在雨后初晴空气比较潮湿的条件下可以看到,在阳光下喷雾也能使彩虹再现。光和任何事物一样,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太阳光可以照明,发出热量,使万物生长,帮人们做事,但太阳光也能伤害人们的眼睛,或使皮肤灼伤,还会产生光污染。因此我们要想办法充分利用太阳光,又要最大限度地避免光的危害。比如开发利用太阳能,太阳能发电装置和太阳能热水器就是实例。

第一课时 光的传播 教学内容:教材1-5页。 教学目标: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了解小孔成像原理,会自制简易照相机。 教学用具:软管、蜡烛、小孔成像装置简易照相机等。 教学过程: 欣赏导语,让诗一般的语言带我们走进课堂:星星眨着俏皮的眼睛,太阳送来无尽的光明。这来自远方的光,走的是一条怎样的路径?雨过天晴为什么常见彩虹的身影?是否有了光才会有这缤纷的美景? 引入新课:光与人们的生活关系密切,没有光,世界一片漆黑,没有光,万物死气沉沉,没有光,我们无法生存。同学们,你们知道光是怎样传播的吗?今天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 新课讲授: 活动1:用弯曲的管子能从一端看到另一端吗?(让每个学生都试试) 活动2:光线打靶游戏(看图回答问题) 光从B孔射入,能照到几号靶? 把中间档板上的孔挡住,光还能照到靶上吗?(通过实验让学生得出结论)

粤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热 第一课“冷与热”的奥秘 教材分析: 《冷与热》是粤教科技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冷与热”与 教师二、三备学生生活有常密切的关系,可通过身体感受,动手实践活动引领学生们亲历探索科 学,建立科学概念,获取科学知识,激发科学兴趣和好奇心,本课“冷水与热水” 是这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从体验中孕伏新知,活动中发现新知,运用中深化新知。 设计思路: 1、科学学习应以自学探究为基础,提倡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运用自主、 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2、激发学生动机,采用创设情境提供诱因的方法。 3、使知识与能力同时发展,既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乂要重视学习结果。 4、活跃课堂气余,创设余围使学生积极投入想想做做的活动中。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真观察、收集、整理,研究有关冷与热的事实材 料,懂得冷与热的原理。 2、通过亲身实践用手触摸的方式把烫、热、温、凉、冷分开,并说出各有什么 特征。 3、通过合作实践,并尝试把学到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课前准备: 每组准备4个矿泉水剪成的杯子和两个小塑料袋,一瓶热水,一瓶冷水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体验: 今天的天气大家感觉是冷还是热? 请两位同学上台用手摸一摸预先准备好的两瓶水,一瓶冷一瓶热,并说出触摸 的感觉。

[采用谈话,实践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教师二、三备二、实践探究 (一)探究冷水与热水的基本差异 帅:提出:你能不能帮我用冷水和热水采用什么方式能倒出4杯冷 热不同的水? 生:分组进行活动 汇报活动可能得到结果: 生1:我组倒出了热水、冷水、温水三种 生2:我组倒出了烫水、温水、凉水 教师:你们很聪明,能倒出这么多种类的水,从中总结出:水的分 类:烫水、热水、温水、凉水、冷水。 [通过活动,学生掌握了水的分类了] 实践:让学生用手触摸各种水,说出有什么感觉。 生1 :我感觉烫水会烫伤皮肤。 生2 :我感觉热水泡手很舒服。 生3:我发现温水可洗脸洗手很舒服。 生4:我感觉凉水不会烫手,活活凉凉的。 生5 :我感觉冷水很冷。 帅:对,你们都说出了各种水的特征与作用,重点强调烫水会烫手,以后生活 中应小心,避免烫伤,假如真的烫伤了,怎么办呢? 生:讨论:假如万一不小心,让烫水烫伤了,用哪种方法好呢? 1、用自来水止痈。 2、把水泡弄破。 3、涂上烫伤膏或植物油。 生:汇报讨论结果: 涂上烫伤膏或植物油这种方法好。 [通过实践,学生了解各种水的特性与作用,通过讨论,学生学到了医学知识] 第二课时

粤教粤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测验卷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四年级科学测验试题 一、判断下列各题正误,对的打( √)错的打(× )毎小题分,共30分 1、所有的植物在秋天都落叶( ) 2、种子是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 ) 3、要辨别一块岩石是不是花岗岩,只要用手摸一摸就可以了。 ( ) 4、我们用的铅笔芯是用石墨做的。( ) 5、仙人掌身上的刺就是它的叶( ) 6、岩石和矿物很多,我们可以随意开采。( ) 7、光合作用必须在阳光下进行( ) 8、矿物外表的颜色和和矿物条痕的颜色是一样的。( ) 9、矿物外表的颜色和矿物条痕的颜色是一样的。( ) 10、制造钟表和计算机都要用到花岗岩。( ) 11、无花果是一种复果( ) 12、有物体就能产生声音,没有物体就不能产生声音。 ( ) 13、游泳的时候,头浸在水下不能听到岸上的声音。 ( ) 14、敲击不同材料的鼓面发出的声音是一样的。 ( ) 1 5、耳机里厚厚的垫子主要是为了防止耳机内的声音传出( ) 1 二、填空:(20分) 1、植物地下部分所根的总和称为( )。 2、植物的花分为( )和( )。 3、秋天叶子变黄是因为叶的(叶绿素 ),容易受低温伤害而被破。 4、人们吃的豆芽,食用部分主要是( )。 5、在岩石中可以看到一些古代生物的遗体或遗迹,这些叫做( )。 6、硬度最小的是( )。 学校____________ 班别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___

7、声音是向()播的。 8、音量的单位是分贝dB,分贝数值越大,噪音越() 9、通过实验可以得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生的。 三、选择题(30分) 1、植物的()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 A、绿叶 B、花 C、根 D、果 E、茎 2、我种下的种子最先长出的是( ) A、根 B、茎 C、叶 3、葱、玉米等植物没有明显( ) 长着许多长度差不多的细根,它们组成须根系。 A、主根 B、、侧根 C、直根 D、粗根 4、以下植物具有贮藏养科功能变态叶是( ) A、马玲薯 B、水仙 C、茡芥 D、莲藕 5、经过地球运动,()是在火山喷发过程中流淌出来的岩浆形成的。 A 、化石 B 、浮石 C 、页岩 6、下面岩石中遇盐酸会冒泡的是()。 A 、砂岩 B 、花岗岩 C 、石灰岩 7、一些岩石上保留有古代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叫()。 A、化石 B、青田石 C 、页岩 8用铜钥匙刻划不出痕迹,但能用小刀划出痕迹,这种矿物的硬度是()。 A 、较软 B、较硬 C 、硬

粤教粤科版4年级上册第1单元小学科学试卷(含答案)

粤教粤科版4年级上册第1单元小学科学试卷(含答案) 粤教粤科版4年级上册第1单元小学科学试卷(含答 案) 一、填空。(每空 1分,共36分) 1.许多植物的生命都是由()开始的,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方式种植()、豌豆等植物。 2.当一朵花的花粉落在()上,雌蕊就有可能结出()。 3.一朵完全花由()、()、()、()四部分组成,其中,()和()是花的主要部分。雌蕊由()、()和子房组成,()蕊由()和花丝组成。 4.植物的果实和()成熟后能在适宜的环境中萌发生长。通常情况下,()传播到远离母体的空间里,能有更大的生存机会。 5.由蚕卵孵化出来的() ,经过几次蜕皮后逐渐成熟并吐丝()。经过()天,()在茧里发育成()。()破茧而出后,雌蛾与雄蛾交配、然后产下()。 6.卵生是一种普遍的动物繁殖方式。()、()、()、()、()等大多数种类的动物都是卵生动物。 7.鸟的繁殖过程包括()、()、()、()、()、育雏等一系列行为。 8.绝大多数哺乳动物通过()的方式繁殖后代,且母体分泌()哺育幼崽。 二、选择题(每小题 3分,共24分) 1.下列属于胎生繁殖后代的是()。 A.老牛 B.蚕 C.鸡 2.属于卵生动物是()。 A.丹顶鹤 B.猫 C. 猪

3.蚕的生命是从()开始的。 A.幼虫 B.卵 C.蛾 4.利用植物的种子繁殖后代的是()。 A.番茄 B.柳树 C.马铃薯 5.靠风来传播种子的植物是() A.椰子 B.蒲公英 C.樱桃 6.靠小鸟或其他动物来传播种子的()。 A.车前草 B. 松子 C.睡莲 7.植物的花借助风力来传粉的是()。 A.玉米花 B.桃花 C.百合花 8.和猫的繁殖方式相同的是() A.牛 B.白鹭 C.孔雀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6分) 1.用杨树的枝是可以进行繁殖的。() 2.如果根(或茎、叶)生根发芽了,就说明这种器官可以繁殖后代。() 3.在使用小刀切割马铃薯时,要小心,防止伤手。() 4.刚孵出来的蚕宝宝很像蝴蝶。() 5.鸡不是通过产卵的方式来繁殖后代的。() 6.在东北著名的鹤乡—扎龙自然保护区,美丽的丹顶鹤常常在春季翩翩起舞。它们通过洪亮的叫声、优美的舞姿等方式来传递情感。() 7.羊通过卵生来繁殖后代。() 8.猫和鸡的繁殖方式是不同的。() 四、正确的写出蚕一生中的四个时期。(10分) ————————————————————————

2020年秋新粤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新粤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学设计

目录 第一单元生命的延续 (2) 第1课种番茄 (2) 第2课开花和结果 (8) 第3课种子的传播 (13) 第4课专题探究:可以不用种子繁殖吗 (19) 第5课一起来养蚕 (22) 第6课母鸡生蛋了 (31) 第7课胎生动物 (37) 第2单元岩石 (42) 第8课《各种各样的岩石 (42) 第9课制作岩石标本盒 (47) 第10课岩石与矿物 (52) 第11课岩石碎裂了 (57) 第12课保护矿产资源 (63) 探究技能分类 (68) 第3单元声音 (76) 第13课声音的产生 (76) 第14课声音的强弱 (79) 第15课声音的高低 (83) 第16课设计与制作:我们的小乐器 (88) 第17课声音的传播 (91) 第18课生活中噪声 (96) 第4单元简单电路 (101) 第19课我的小灯笼 (101) 第20课电路的研究 (105) 第21课控制灯泡的亮与灭 (110) 第22课灯泡不亮了 (114) 第23课导体与绝缘体 (119)

第一单元生命的延续 第1课种番茄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粤教科技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1单元“生命的延续”的第1课。本课让学生通过播种番茄种子,种植和管理番茄等一系列活动,观察番茄种子萌发以及幼苗的生长过程,直观感受植物的生长变化,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 本课由两个活动组成。活动1“在花盆里播种”,本活动先让学生学习用点播法播种番茄,然后交流播种后的管理方法,初步了解植物的生命是从种子开始的,为后面观察番茄完整的生命周期做好准备。活动2“发芽了,长大了”,本活动让学生持续观察番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过程,知道植物的茎和叶等器官在生长过程中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下册“一起种蔬菜”单元中已初步知道在花盆中进行简单种植的基本方法,以及种子发芽后的种植管理方法,基本了解植物种子萌发以及幼苗生长的过程。但学生对植物的生长变化持续而有效地进行观察和记录却是第一次。四年级学生具有较好的耐心,能较长时间地坚持关注同一件事情,但需要老师时常提醒。学生在种番茄的过程中,研究绿色开花植物生长变化的规律,在观察、记录、整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23课导体与绝缘体教案教学设计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23课导体与绝缘体教案教学设计 第23课《导体与绝缘体》教学 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粤教科技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4单元“简单电路” 的第5课。本课活动是让学生通过简易的电路检测器判断身边的材 料中哪些容易导电,哪些极不易导电,从而认识导体和绝缘体。 并让学生了解电的重要用途以及如何安全用电。 本课共由2个活动组成。活动1“什么物体可以导电”,主要是用电路检测器分别检测导线的塑料外皮和铜芯,了解导体与绝 缘体;使用电路检测器检测身边常见的物品的导电性,判断物体 是导体还是绝缘体。活动2“安全用电”是让学生列举电的重要用 途;认识到电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知道什么是安全用电。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会有接触导电这方面内容,但认识的层次比较浅显,而且对材料的认识也不会涉及导电性能上。经过前 一节课的操作使用,学生已经能很熟练地使用电路检测器进行检

测,也能容易理解可以使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材料的导电性能。学 生在进行检测的时候,如果提供检测物品是两种或以上材料构成 的物品,他们可能不会意识到从材料上去检测,因此需要强调检 测的某种材料,不是具体物品,建议直接提供单种材料的物品。 学生对交流电、高压电等的名词会比较陌生,教师可以加以说明。由于生活经验不是很丰富,在交流“生活中应该怎样安全 用电”内容时,学生想到的内容可能并不多,教师可以提供不同 的场景让学生加以分析,以此判断学生是否掌握如何安全用电。 三、教学目标 1.知道有些材料是导体,容易导电;有些材料是绝缘体,极 不易导电。 2.能通过实验了解物体的导电性能。 3.能列举电的重要用途。 4.知道雷电、高压电、交流电会对人体产生伤害。 5.知道安全用电的常识。

粤教粤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粤教粤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小学科学粤教版四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一、冷与热 1、说一说生活中的冷与热现象 答:火炉旁热、冰箱里冷;沙漠和温泉里热、冰川和雪地里冷 2、判断一杯水的冷与热,可以用手摸,可以用眼睛看或用舌头感觉。 3、利用感觉器官来判断物体的冷与热,不太准确,要准确的知道物体的冷热,可以用温度计来测量。 二、温度计 1、人们用温度来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要准确地知道温度,就要使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的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记作“℃”。温度计所能测试的温度范围,称为温度计的量程。气温计和体温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温度计。温度计由玻璃泡、玻璃管和刻度组成。 2、同一时间、不同地方的气温会有所不同,这是因为受到阳光、气流等因素的影响。一天中不同时间的气温是不同的,通常是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在气象站,通常把气温计放在百叶箱里。 3、大多数人的正常体温在37℃左右。不用接触人体,红外测温器就能测出体温。数字显示体温计可直接显示温度值。 4、太阳表面温度:约6000℃地核温度;约5000℃钢水温度:1500~1800℃木柴燃烧的温度:约250℃南极平均温度:约零下25℃月球背面温度:约零下180℃ 5、怎样正确地测量出水的温度? 答:①、把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水中,不碰容器的底和壁; ②、等温度计的液面停止上升或下降时就可以读出温度数; ③、读数时,玻璃泡不能拿出水面,眼睛要与温度计的液面保持水平。 三、热往哪里传 1、把一杯热水放入装有冷水的水槽中,会看到热水温度不断下降,冷水温度不断上升,直到热水和冷水温度相同时,这种变化才会停止。这是因为热能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2、金属材料传热快、导热性强;木头、橡胶、塑料、玻璃和陶瓷等非金属材料传热慢、导热性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