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全国卷三作文题目

2019全国卷三作文题目
2019全国卷三作文题目

【走进高考】

2019全国卷三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你的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优秀例文】师恩隽永,逐梦未来

云南一考生

范仲淹曾言:“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每个人的人生中,都离不

开老师的陪伴与关怀。

转眼又是一年一度的毕业季。若说“你们再看看书”是老师对学子的叮嘱,那么“我再

看看你们”则是老师对学子的不舍。青春历历在目,师恩浓浓不散。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一个

人成长中重要的推动力,也是教育发展中最不能忽视的推动力。

韩愈在《师说》中有言:“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者,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

于名利。没有豪言壮语,这些甘于平凡的老师们,用默默耕耘帮助我们奠定人生之基,为我们镌刻下青春岁月中最难忘的回忆。当我们离去,他诚然欢欣,用低头掩饰难过,用长叹忍住泪水。转过身去,他再绽笑颜,忘记了春秋流转,仍坚守三尺讲台。

寿镜吾先生的戒尺之下,生长着的是鲁迅先生独立思考之魂。叶嘉莹先生的吟诵声中,

传承的是传统文化千年积淀之精华。电影《无问西东》中,西南联大的教师们带领着那一代

乱世中的学子,在漏雨的屋檐下读诗,在残酷的枪弹中求知……

正是有了这一批批勇担责任、充满情怀的师者,才有了我们历史文化的代代传承,才有了我们不同人生的精彩纷呈。新故相推,日生不滞。如今,和谐的师生之情正在带给我们更

多的感动和温暖。张玉滚、支月英扎根大山,为孩子们创造未来;中国好校长莫振高老师,

为了让都安瑶族自治县的贫困学生走出大山,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蔡元培曾说:“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必先有良好的

教育。”吾辈青年,若有感恩之心,有上进之心,有求知之心,又何惧时代发展的大浪淘沙?

如今,时局风云变幻,待到风雨俱来,我辈当迎难而上,笑对挑战。书本合上那一刻,

我们仍应记住恩师德行之宽广、品格之高尚。君不见,师者目光永相随,师恩隽永常相伴;

君不见,学子乐读战高考,奔赴考场逐未来!

阅卷点评:考生文笔老练,语言功底深厚,多用整散句式表达观点。文章从个人发展

的角度谈师者的价值和意义.紧接着从时代发展的角度谈师者对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

然后回到现实生活,举例说明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国家未来发展的促进作用。全文格局开阔,

立意高远,是一篇难得的考场佳作。

有爱的教育最润心田

广西一考生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有爱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毕业前最后一节课,老师那一句质朴无华却极富深情的“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让人感受到了其独特

的教育方式。教育并非无情物,有爱的教育如和风细雨般自然真切,最能浸润心田。

有爱的教育,润物细无声。有爱的教育,如清风拂面,给人以遐思与启迪。“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如此“唯真、唯善、情真意切、发自内心”的有爱的教育才是唯美

之大爱。

和风吹拂柔弱的青草,细雨滋润干涸的大地,关爱浸润枯槁的心田。在孟子看来,得人心者得天下。暴风骤雨,也许可以摧枯拉朽、惊天动地,而能够做到润物于根上,浸入人之

灵魂的,唯有和风细雨。可见,和风细雨般的有爱的教育,如天使抚慰颤动的心灵。从此,

天地变得静穆,世界由此宁静。

爱,多么温馨的字眼。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爱,朋友之爱、父母之爱、夫妻之爱、子女

之爱……当然,还有老师对学生的爱。这种爱是一种真挚的情感、奉献的精神、负责的态度,它怎能不浸润学生的心灵呢?教师若能永远成为爱的播撤者,用爱心浇灌莘莘学子,用爱心

感染学生的心灵,就能产生“罗森塔尔效应(亦称期待效应)”。爱,是人生中一次永远没有

尽头的长途旅行,旅途中也许有快乐、有忧伤、有感动、有幸福,而只有当这趟旅行中盛满

了爱,才会真正让学生、教师拥有更加丰盈的心灵。

教育离不开爱,教育需要爱,爱就是最好的教育。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这是人性

的根本。教育,若失去了爱的浸润,便如没有水的河流,将变得千涸。从“你们再看看书,

我再看看你们”这一句发自内心、感人肺腑的叮嘱中可见,只要教师用心去爱学生、爱教育,让教育与爱同行,学生就能在爱的浸润中沐浴到和煦的阳光。

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融入了爱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有爱才会有责任感,有责任感才会始终付出爱的行动。一句“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诠释了有爱的教育的真谛—

—有爱的教育最润心田,有爱的教育最感人。

阅卷点评:本文紧紧围绕“有爱的教育最润心田”的观点展开论述。在论证中,既有

理论论据,也有事实论据。尤其可喜的是,文章说理与举例相结合,并且在抒情中引用典型

论据,使抒情更为理性,也表达了富有启迪意义的主旨。语言虽算不上华丽,但极为准确生动,既有整句,又有散句,气势十足,始终洋溢着朴素真挚的情感.读来意味深长。

审题指导:

2019年全国卷作文题是漫画作文,本质上属于新材料作文。材料的特点是画面加上文字,

构成了一种特定的情境。这种情境生活化很强,贴合考生现实,考生回忆刚刚过去的毕业照等,有话可写,有情可抒,有理可议,这有利于考生正常发挥。漫画画面温馨,立意角度多

元。立意角度如下: 1.教师的角度:赞美教师的师德高尚、歌颂教师的奉献、园丁精神、

教育的温情、教育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爱的守候、陪伴等;2.学生的角度:学生感恩教师,感谢拼搏、关注成长等;3.师生的角度:师生之间和谐的关系;教师的奉献成就学生的成长、

成才;学生的奋斗担当又回报教师、国家和社会;师生互相陪伴互相成就等。

命题主旨鲜明,倡导尊师重教,培植感恩精神。倡导尊师重教,引导学生品格修行,引发学

生关注身边容易忽略的最真实的情感。既体现了高考“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又彰显了社

会的主流意识和价值取向。这样既契合时代精神,又弘扬了传统文化。考生应注意不要把文

章写成四不像,要有文体意识,文体不明势必影响得分。

【美文欣赏】

李娟《石头》

作家名片:李娟(著名散文作家),女,籍贯四川乐至县,1979年出生于新疆生产建设兵

团农七师123团(位于塔城地区乌苏市车排子镇),1999年开始写作。曾在《南方周末》、《文汇报》等开设专栏,并出版散文集《九篇雪》、《我的阿勒泰》、《阿勒泰的角落》、《走夜路请放声歌唱》、《记一忘三二》等,长篇散文《羊道》三部曲、《冬牧场》、《遥远的向日葵地》及数部繁体字版散文集,诗集《火车快开》。曾获“人民文学奖”、“上海文学奖”、“花地文学奖”、“天山文艺奖”、“朱自清散文奖”、"鲁迅文学奖”等。2018年8月11日,李娟凭《遥远的向日葵地》(花城出版社2017年11月)荣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散文杂文

奖。王安忆:李娟的文字一看就认出来,她的文字世界里,世界很大,时间很长,人变得很

小,人是偶然出现的东西。那里的世界很寂寞,人会无端制造出喧哗。舒飞廉:李娟的出现,就像当年的萧红一样,是天才的出现。李娟和阿勒泰的关系,就像萧红和呼兰河的关系。

石头

李娟

我总是喜欢一个人在河边捡石头。由于我的“喜欢”,石头们被分成了好看和不好看的

两种。由于我的喜欢,世界微微失衡。好在我的这种“喜欢”力量微薄,不足以影响真正的

现实世界。顶多影响一下我对两块石头的取舍,顶多影响两块石头的命运吧。

我反复对比,放弃了一块石头,占有了另一块。但被我占有的石头从此之后真的就属于

我了吗?不是的,从此之后,它只是和我并列出现在这个世界上而已。

贪婪与“喜爱”的不同之处在哪里?……每当我独自走在大风中的高高河岸上,看向对岸缠绵起伏的金色沙丘,再看向秋天深蓝无底的天空,长久注目悬于夕阳一侧的半透明的圆月……便暗暗否定了自己曾深深坚信的很多东西。

当我生活在更加荒凉遥远的南面冬牧场上时,闲暇时间也喜欢在沙漠中长时间散步,寻找脚下的美丽碎片。

牧羊人居麻看着我入迷地把玩那些彩色小石子,便问我:“它们值多少钱?”我说:“不值钱。但我觉得很好看。”他表示怀疑。他感慨地说:“这种事只有你们汉族人才知道。你们

一看就知道哪块石头值钱。你们专门开几百公里的车来到我们的戈壁滩上捡石头。我们呢,

世世代代在这里放羊,天天踩过那么多石头,却什么也不知道。没办法,我们什么也不懂,

我们捡的石头都卖不了钱。”他坚信有一个关于石头的秘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他捏起我的

一块石头看了又看。再次感慨自己的命运。我说:“我只是喜欢它的颜色而已,看,红红的!”他仍然不相信。

在北疆,无论是216国道线还是217国道线,沿着荒凉空旷的公路上下,几乎每过一百

公里就可看到几顶帐篷,三五个卖石头的摊位。

那些石头从表面看上去灰头土脸、普通至极。但剖开后,却有着透明而梦幻的内瓤。

我觉得很多时候,它所谓的“价值”并非在于它的美丽,而在于它的这种反差吧?

是的,大家为这种石头冠名为“戈壁玉”。

戈壁玉真多啊。虽然名字被冠以“玉”,但毕竟不是玉。玉应该是更细腻绵密的质地,有着

更柔和的光泽。作为荒野中的存在,戈壁玉的确是美丽的,甚至令人眩目。可一旦离开荒野,离开纯粹的蓝天和粗砾的大地,它的美丽便迅速枯萎。

在海南三亚,在全国离阿勒泰最遥远的地方,我也曾见过我们的戈壁玉。满满的,一板车又一板车,堆在街头叫卖。各种形状的吊坠、配饰,十元三件。如塑料制品一样面无表情,如塑料制品一样廉价,同时,如塑料制品一样千篇一律。

可是,一边是戈壁玉成山成海的盛况,另一边,却是大地的千疮百孔。

开始,人们只是在节假日里当作野游一样去郊外捡拾着玩耍。他们把车停在公路边,沿着公路上下行走,碰运气一般翻找大地表层的石头。后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专职干这个。他们越走越远,越来越深入。搜罗遍了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开始,他们开着小四轮拖拉机进入荒野。后来,开着挖掘机进入。疯狂开采的后果也许就是“十元三个”吧。可是,我却知道这块平凡的小小玉石有着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凡人都壮

阔崎岖的经历。我几乎亲眼看到它碎裂于洪荒时代的大地震时期。看着它被海水冲击亿万年。海枯石烂之后,又被泥石流埋没亿万年。接下来,日复一日的风吹日晒,终于有一天它重见

天日,躺在球上一条平凡的河流边,天衣无缝地镶嵌在一个平凡的泥土凹窝里。

我还看到了它的最后一幕记忆。

看到它被暴力挖开,露出身下和自己同样形状的洞窟。看到虫子四散奔逃,植物白嫩的根系坦曝在日光暴晒之中。更多的石头在挖掘机的操作下源源不断翻出大地。失陷绝地的蚂蚁们不知所措。一个个保护着蚁后,衔着蚁卵,面对眼下没完没了天翻地覆的世界,不知逃

往何处。一窝蚂蚁的毁灭,其惨烈不亚于一个王国的覆灭吧?亿万万蚁窝和虫穴的毁灭,亿万万微小的惊骇与怨恨游荡天地之间,无处可去,便依附于戈壁玉。附着在它的色泽上,附

着在它所有细微的裂缝里。所以戈壁玉的颜色黯淡压抑,所以戈壁玉的饰物一碰即碎。还有人不明白城市午夜的街头为什么如此哀凉无望。他经过成堆批发戈壁玉的地摊,还是不能明白。

去年那场大旱,不止令农业受灾,牧业也遭到极大重创。

一位年长的牧人痛心地说:“捡石头!都是捡石头的人害的!”他的意思大约是,捡石头改变了大地的面貌,而这与天气变化息息相关。

我仍然喜欢石头。我喜欢长时间蹲在河边的空地上,一块一块地翻捡,摸索,不停地惊异于每一块石头的独一无二。当我埋首大地,沉迷于眼下这石头的世界,在地球的另一端,

漫漫迁徙道路上的海鸟再也看不到去年露出水面的礁石。

我又拾起一块石头。看到石头下的空穴里有弯弯曲曲的细小道路,被突然曝光的虫子惊慌不已。我改变了这只虫子的命运。也许还改变了更多——季节、气候、降雪量。甚至是冰

川融化、雪线后退。甚至是全球变暖。

全球变暖了,海平面上升了。我目睹那只海鸟在无望的寻找中筋疲力尽,最终跌落大海。而在此地,在我的脚下,在全世界离海洋最远的地方,在大陆的最深处,我又看到另一块美

丽的石头,却迟迟不敢触碰。

问题:本文最后当“我”又看到另一块美丽的石头时,为何迟迟不敢去触碰?请结合全文对

此作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