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带古镇概念性规划-Atkins

文化古镇规划设计

载体没有了,文化就不能传承下去。不少古镇的诞生是农业产业发展的结果。在现代产业更新背景下,如果一个农耕的传统古镇还是保留原来的产业布局的话,就没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那么,文化古镇规划设计内容包括哪些?为此,上海思纳建筑规划设计股份有限公司为大家总结了相关信息,希望能够为大家带来帮助。 古镇规划内容主要是以下几点:深入的现状剖析,找出古镇存在的问题,以问题为切入点、找到独特性的资源,并放到更广的空间维度进行思考。像《远景设计研究院—黄龙溪古镇》算是规划得比较全面与到位的,可作借鉴。 景区规划设计在旅游规划称为旅游目的地规划设计,旅游系统中的游览对象的组合和所在构成了“目的地”,一般有分为四个步骤:概念性规划设计、总体规划设计、控制性规划设计、修建性规划设计。适用于建设者在开发建设工作中落实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布局及创意、打造旅游吸引物、合理划分场地空间等。其设计涉及项目如景点

规划设计、公共功能空间设计(如游客服务中心、文化商业、滨水景观区、景观观赏区)等。 思纳史密斯集团成立于1853年,是美国运营历史最悠久的设计和咨询集团,近二十年都在权威的世界建筑排名前十位,集团在中国设立策划设计和投资运营二大事业板块。 上海思纳建筑规划设计股份有限公司(SYM 836121)及其下属各专业咨询策划设计子公司负责集团的策划设计板块。思纳设计股份成立于2000年,是规划、建筑、旅游和产业的产品策划和设计专家,也是上海为数不多的建筑规划国家双甲资质单位,公司在大型城市综合更新、智慧模块建筑、城市和旅游产业策划规划、室内装饰和艺术设计、区域环境研究和景观工程、特色酒店跨界组合运营规划等领域都有卓越的人才及成功的案例。 思纳史密斯文化创意产业投资(上海)有限公司及其下属公司负责集团的投资运营板块,同时作为华侨城云南文投集团的下属企业,

洛带古镇的调查报告

洛带古镇的调查报告 篇一:洛带古镇stp分析 洛带古镇旅游开发STP分析 洛带古镇位于龙泉镇北10公里,坐落在龙泉山脉中段的二峨山麓。建于三国蜀汉时期,镇上居民中客家人有2万多人,占全镇人数的9成,故有中国西部客家第一镇之称。洛带作为世界客属第二十届恳亲大会的核心分会场之一,被世人称之为“世界的洛带、永远的客家”,而“天下客家”的定位也得以确立。 一、洛带古镇旅游市场细分 首先,根据客源地分布规律划分,根据资料显示,在洛带旅游的大多数来自省内,是洛带古镇旅游客源地的主体。在洛带旅游的游客中,大多数属于成都市内游线路上的游客,以及部分其他省内、港澳台、海外侨胞等回四川进行寻根旅游探访祖先的客家人。第二,根据

客源年龄层次细分,游览洛带古镇游客以年轻人居多,占客源总体的86%且大部分为学生,这表明古镇对学生群体具有一定的吸引力。第三,客源收入细分,调查显示,1000元/月和1000~3500元/月收入的群体为多,占比为78%。而高收入占比比较小,这与游客职业细分大多数为学生有关。第四,根据心理行为分析,来古镇旅游的游客偏好的项目是客家文化、客家饮食以及精美的工艺品。而%游客更偏好与饮食,%游客偏好于工艺品。 二、洛带古镇旅游目标市场选择 根据洛带古镇旅游产品的特点以及客源地及客源的分析,洛带古镇应重点建设省内市场,完善与成都其他旅游产品的相结合,在兼顾省内市场的同时,也要注重省外市场,特别是对省外客家人来川的寻根旅游市场更需完善,这也可建设成洛带古镇旅游的一大特色。 三、洛带古镇旅游市场定位 洛带古镇游客以学生为主,大多来

洛带体验洛带保留完整深厚的客家文化及客家名小吃(伤心凉粉、九斗碗、酿豆腐、盐卤鸡、油烫鹅、面片汤)等,且洛带古镇旅游与成都春熙路、宽窄巷子、锦里、大熊猫基地构成一条旅游线路,交通比较方便,适合发展成套线路旅游。所以洛带古镇定位为“体验客家风情,享受客家美食,成都游玩不可错过的风景”。面向学生及周边城市居民为主,省外客家人寻根回访旅游为辅。 篇二:成都部分村镇发展调查报告 成都部分村镇发展调查报告 第一站友爱镇农科村 友爱镇农科村是中国第一个发展农家乐的地方,它有四大特色分别是郫县豆瓣中的娟城豆瓣、郫筒酒、望丛歌会和川菜博物馆! 农科村的人民主要靠两种收入来源,一是种植盆景,二是经营农家乐。对于新农村建设来讲,他们无疑是发展的够快够好的。 单说他们这里的任何一样都是别人

武胜县沿口古镇概念性规划.doc

武胜县沿口古镇概念性规划- 1、首页 2、各个功能板块的详细 3、现场调研及分析 对绝大多数的朋友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让朋友们都能顺利的编写出所需的,频道小编专门编辑了武胜县沿口古镇概念性规划,希望可以助朋友们一臂之力! 一、项目概况 本项目作为武胜县的重点工程有其里程碑式的意义,项目实施建成无疑将极大的提高武胜的城市影响力.成为高端的商务平台及武胜的旅游名片.也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良好的户外活动空间。 二、基地现状 a.基地现状较为复杂,基本以山地为主,可建设用地稀少; b.场地内有一车行道沿江通行,无有效的停车空间,车辆乱停放问题严重; c.印山公园部分游览体系缺乏.配套的景观小品及休憩场所不足,人流量稀少,前后入口因为城市发展进程过快而规划相对滞后,已不能满足现有的需求;

d.滨江带景观系统没有经过合理的规划,较为杂乱,人的亲近性及亲水性不强; e.现有的码头及看台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观赏性不强,成为古镇入口的视觉障碍; f.古镇部分的主体格调基本保存完整,但没有得到合理的保护,多数老建筑年久失修或已荒废。 三、项目定位及规划目标 将规划区打造成为古镇旅游与自然生态特色相结合,集嘉陵江观光游览.古镇传统文化体念.度假休闲.运动养生.高端商务洽谈为一体的综合性城市会所。 四、主题规划 本项目规划设计策略围绕下面四个主题来进行: 1.边城回忆; 2.古镇不古; 3.城市厅堂; 4.滨江印象。 第一篇.边城回忆 武胜位于川东边陲,有清新的古镇,有宁静优美的嘉陵江,更有质朴的民风民俗。我们的设计将着重提炼边城文化,体验边城生活; 结合该区域的宗教特色,重新挖掘伊斯兰文化内涵,再现沿口作为长江沿线

龙湖旅游风情小镇概念规划项目说明

《龙湖旅游风情小镇概念规划》项目说明 一、项目规划背景 1、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的推动。 2008年4月25日,省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首次发布《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行动计划》,这一计划为海南的旅游业转型升级和国际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009年12月31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 2010年1月6日,海南省人民政府在国新办召开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新闻发布会,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2、海南省政府对旅游产业政策的重要支持。 2000年—2010年海南省增强旅游业产业开放力度,确立海南旅游的创新机制,争取成为全国旅游业的“试验田”;对海南旅游的地位、作用、资源再认识,全方位塑造海南旅游整体形象;从产业、企业、产品、管理、人才五方面进行重大结构调整,努力促进海南旅游产业升级;制定《海南旅游产业政策》,建立海南旅游发展的保障体系。 3、定安县把旅游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重大举措。 面对重大的发展机遇,如何利用优势的交通区位条件、良好的资源条件,结合各城镇特点打造精品的旅游度假设施成为当前建设发展的重中之重。 在《2009年定安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是支撑当前经济多元发展和未来长远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首先要高水准开发建设一批重点旅游项目,全力推进旅游景区宾馆及旅游房地产项目的成片开发,推动全县旅游基础设施上规模、上档次;其次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休闲、养生、运动产业,高标准建设适应中外游客需要的中医保健、冷泉疗养设施;最后要结合旅游业、服务业的发展,加快城镇基础设施改造。

4、与周边南丽湖风景区、十里风情长廊景区联动发展的需要。 位于项目以西区域是规划正在打造的十里风情长廊,有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紧接着的是南丽湖风景区,南丽湖是海南省琼北地区最大的人工淡水湖,景区内湖水清澈,碧波荡漾,四周胶林环抱,绿树翠竹临岸,山青水秀,明净瑰丽,旅游配套设施齐全,在省内外具有一定的知名度。项目如何依托周边旅游资源优势,与周边景区形成联动发展,是我们本次规划的重点。 二、现状用地分析 1、地理位置 龙湖旅游风情小镇位于定安县龙湖镇境内,项目北距海口市50公里、定安县城15公里,南离琼海市32公里,西去海南风景名胜区文笔峰、南丽湖9公里。 2、规划范围和面积 范围是东起石井园村,南靠陈村、佳永村,西临东线高速,北至龙湖镇镇区,面积为13.35平方公里。 3、自然条件 3.1气候条件 属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夏长冬暖,最热的7月平均气温28.5℃,最冷1月平均气温为17.2℃,年平均温度24℃以上。年降雨量1970---1980毫米,光照充足。 3.2地形地貌 地势呈东南高,西北低,地处海拔50至100米的半丘陵地带,土壤东南部为红壤土,西北部为沙壤土。 3.3水资源 场地内主要有三旬水库和几个小型水库,灌溉水渠较多。

古城(古镇)旅游规划案例:以上津古城旅游总体规划为例

古城(古镇)旅游规划案例:以上津古城旅游总体规划为例 文|王晓华(北京晓月旅游咨询有限公司010-640132087) 一、项目资源背景 上津古城(又名柳州城),地处鄂西北边陲,与陕西的漫川镇接壤,南临汉江,北枕秦岭,素有“朝秦暮楚”之称,历为交通、政治、文化、商贸、军事之要地。古城南北跨306米,东西宽约261.15米,面积约为1.5平方公里。 上津古城,东距十堰120公里,西北距西安250公里,是湖北西进的桥头堡、陕西东出的东大门。境内交通、通讯便利,省道郧漫路、上湖路、建设中的银武高速、西汉光缆及汉江最大的支流金钱河穿境而过。经济繁荣,政治发达,历史上曾2次置州,6次设郡,14次建县。独有的区位优势和政治文化背景,决定了上津千百年来一直是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南北文化的交汇融合地,兵家必争的战略“制高点”,水陆运输的交通枢纽。 “上津”地名历史悠久,最早见于郦道元《水经注》中“丰乡水西南合关衬水而南入上津”,民间传为“圣上渡口”和“最上的渡口”之意。水路运输十分便利,南通楚,北通秦,是武汉至西安的交通要道,南方商队至此要弃舟登陆,北方马队到这儿要乘船东进,因此古时此处舟楫云集,商队如潮,十分繁荣。南北交汇的独特地理位置,长达1700余年的悠久历史,数十次频繁的政权更替和繁多而残酷的战争,为上津留下了大量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 上津历史文物极其众多,但受战乱和水患影响,保存下来的主要有四大类:一是庙宇类,有杨泗庙,元贞观、城隍庙等;二是馆舍类,有山陕馆(南会馆)、北会馆、天主教堂、武昌会馆、河南会馆等10余个会馆遗址;三是公益建筑类,主要是明清四合院(现存完好)。其中,尤以古城、南北会馆、古戏楼、明清古建筑群(明清古街和四合院)等最有价值。 二、存在的问题 1.古城内民居建筑的残破:古城虽有着千年的历史,但随岁月的推移,古城的空间结构遭到人为破坏严重。古城的城楼、雉堞、护城河等急待保护性恢复。城内沿街多处具有民居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民居由于保护不到位,已经残破。2.与古城建筑风格不协调的建筑随处可见:由于历史的原因,古城内与古城文化和历史信息极不协调的所谓现代建筑随处可见,如:卫生院、小学、中学等。3.旅游产业体系尚未形成:由于旅游开发的滞后,目前古城没有形成完整的旅游产品和管理体系,古城内、金钱河畔都未形成针对游客的旅游产品。另外,旅游六要素所涉及的服务配套设施还不够完备。 三、创意思路过程

特色小镇规划编制指南

特色小镇规划编制指南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组织机制 第三章:编制内容 第四章:成果要求 第五章:审议程序 第六章:规划实施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概念定义: 特色小镇“非镇非区”,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一个镇,也不是产业园区的一个区,而是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聚焦特色产业,集聚高端要素,融合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功能的创新创业载体。发展特色小镇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平台,是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 第二条编制依据: 为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发改规划〔2016〕2125号)和《关于加快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的实施意见》,结合实际情况,规范《特色小镇建设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制定本导则。 第三条建设发展规划要求:

(一)产业特色鲜明。根据城市发展定位,聚焦支撑未来发展的优势传统产业、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并选择一个所在镇(区)最具基础优势、最具成长空间的细分产业作为特色小镇主攻方向,促进产业做精、做特、做强,打造具有持续竞争力的独特产业生态。《特色小镇建设发展规划》须统筹协调周边镇(区)发展,鼓励跨镇(区)协同发展及整合资源共建特色小镇。 (二)规划布局合理。按照节约集约用地、“多规合一”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区块环境禀赋和存量资源,升级改造区块内锌铁棚区、传统工业园区,合理布局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空间。规划面积要适当控制,要设立核心建设区或起步区,推动核心建设区紧凑布局、高效利用。其中,规划须选址在交通便捷、环境优美、文化浓郁、社区服务完善的区域,促进产业功能、旅游功能和社区功能融合发展。核心建设区或起步区须选择与“三规”相符合、规划建设条件优越、产权清晰的区域,便于发展建设。规划须坚持“宜创、宜业、宜居、宜游”理念,落实智慧城市、健康城市、海绵城市、公交示范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城市、全域旅游示范城市等规划建设要求,完善基础设施、服务配套以及公共产品供给。 (三)功能融合完备。规划须满足创新创业人才对优质工作生活环境的需求,突出产业、景观、文化、生态等特色。规划须加强非遗等传统文化和岭南地域文化保护传承,活化改造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和名村,保护山水人文,增强绿色休憩空间。 (四)创新创业活跃。规划须立足高新、高端、高质、高效,推动技术、产业、业态、模式、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等全方位创新,培育壮大新动能。规划须发展面向大众、服务中小企业的服务平台,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共建新型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等,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有效载体。汇聚创新人才、风投资本、众创空间、孵化器等高端要素,构建富有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圈。

成都洛带古镇建筑考察

成都洛带古镇建筑考察 1古镇概况 洛带镇位于成都平原与龙泉山脉的交接处,南距成都市龙 泉区政府所在地8 km ,西距成都18 km。南到龙泉11 km,北距洪安火车站8 km,东邻般溪乡,西连西平镇,南接同安镇,北与黄士、黄安镇接壤,是四川省级历史文化名镇。现在是成都市向东发展的主体区域。外环路绕洛带而过,新建的成洛路为成都市的城市干道高速,洛带与成都连为一体。 洛带古镇于三国时期蜀汉建镇,原名甄子场。传说是因蜀汉后主刘禅的玉带落入小镇旁的一口八角井而得“落带”之名,后演变为“洛带”。四百多年前,一群客家人随着“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潮从沿海地区迁到了成都东郊的洛带镇。在此之后,洛带镇逐渐发展成为我国西部客家人最为集中的小镇,而被称为“西部客家第一镇。

2古镇总体特征 与中国绝大多数古镇相同,洛带古镇也由街巷构成。古镇老街以明清建筑风格为主,呈“一街七巷”的格局:主要由上下老街和北巷子、凤仪巷、槐树巷、江西巷、柴市巷、马槽堰巷、糠市巷组成,通过多年的发展,街道与巷子及街巷边的建筑融合为一体,构成了最为主要的内向封闭型街巷空间,同时,也构成了一个完备的防御系统。 洛带的建筑虽然类型众多,但总体来说呈现出的形态是和中原建筑一脉相承。如典型的“四合院”建筑平面布局;以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雕刻精美的建筑细部构件等。当地建筑和街道细部的描写来体现当地富有的历史文化内容,让整条街道成为真正的客家文化的展廊。 3古镇空间形态特征 3.1街巷空间 老街以东西弯曲走向的上下老街为主,长约1 km,呈自然弧形,形如玉带般的街道。 3.1.1底界面 街道根据地形的高差随形就势,街道面层材料选用了当地的传统材料———红砂石,以体现当地的建筑传统,那凹凸不平的石板见证了古镇漫长的岁月和沧桑。道路侧堑设有景观水渠。街面的铺砌很有讲究,当中一道引马石,两侧为条石板,在一侧还布有水渠,以潺潺而流的水道和水池贯穿整个街道,给

福建武夷山朱子文化旅游度假区概念性规划

巅峰智业受厦门兆千集团有限公司委托,进行了福建武夷山朱子文化旅游度假区概念性规划。 该项目规模达5.554平方公里,核心资源是依靠玉枕山、考亭书院、清莲寺、圆心寺、麻阳溪水库,以及朱熹在此创立了考亭学派,成为“闽学”之源。 该项目是集山地森林型、遗址遗迹型、名人圣地型、商贸休闲型、养生养老型于一体的旅游区概念性规划;该项目的发展定位/形象口号是理学圣坛?山水佳境;该项目通过对地块内玉枕山山体“莲形”形态以及考亭地域儒释道三脉文化合一的特征分析,实现了从“玉枕山”到“映莲湾”这一对地域空间、文脉精神的全新解读。 规划以武夷新区建设为契机,对接建阳城市“北接西扩”战略,整合地块周边山水文化资源,近期以“考亭新区”为目标打造城市文化旅游新区,远期突破地域行政制约,打造“武夷仙境-南闽阙里”大型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集群,拓展大武夷旅游的核心腹地。

在核心创意上,首先通过对地块内玉枕山山体“莲形”形态以及考亭地域儒释道三脉文化合一的特征分析,实现了从“玉枕山”到“映莲湾”这一对地域空间、文脉精神的全新解读。其次,突出考亭作为朱熹终老地的纪念意义和“闽学之源,理学之巅”的重要地位,以“理学圣坛”提升“考亭书院”,通过构筑一条镶嵌在南闽大地之上的宏伟中轴线实现对书院空间的重新建构,奠定本项目在朱子文化旅游竞争中的至尊地位。

在项目建设上,以开放式4A景区为目标的“阙里水街”,实现了传统滨水街坊风貌与现代商业服务功能的完美融合;以“宝莲广场”旅游服务基地点睛本项目主题文化意境,并作为主景区入口和水陆旅游交通转换枢纽;以5A景区为目标的“理学圣坛”项目,创造了“大武夷”板块新文化遗产景观,将文化朝圣之旅推向高潮。 北京巅峰智业旅游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巅峰智业”)始创于2001年,是国内最早专业从事旅游规划设计业务的企业之一。 巅峰智业在以旅游规划设计为核心业务的基础上,持续创新,不断延伸旅游产业链全程服务,大力发展旅游投资、景区运营管理、旅游营销等业务,形成“规划引领-投资驱动-运营支撑-营销拉升”的“四位一体”一站式全程服务模式,提供综合型智慧旅游系统解决方案。目前已发展成为行业知名度高、市场占有率领先的专业创新文旅产业引领者。 巅峰智业拥有丰富的旅游度假区规划及开发建设经验,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标准、评价指标、申报程序等有深入研究,并有多项国家级、省级旅游度假区等成功案例,旨在打造结合人文与自然的创意休闲旅游综合体,阐述旅游文化,提升旅游深度,促进旅游业蓬勃发展。

洛带古镇介绍

洛带古镇 古镇介绍:洛带古镇位于龙泉镇北10公里,坐落在龙泉山脉中段的二峨山麓。建于三国蜀汉时期,传说因蜀汉后主刘禅的玉带落入镇旁的八角井中而得名,镇上居民中客家人有2万多人,占全镇人数的9成; 故有中国西部客家第一镇之称。他们常用一种叫客家话的方言,这种方言里保存着一些古汉语的音韵,洛带人称其所讲客家方言为"土广东话",与客家方言标准音广东梅县话一致,比如穿衣,他们的话为"着衫"、下雨为"落水"等。洛带古镇保存着较完整的客家文化,古镇及周围的乡民多为广东移民的后裔,走入其间能感受到浓郁的客家传统。洛带古镇上有着诸多建筑精美的古建筑群落,有名的是广东会馆、江西会馆等。 广东会馆位于洛带古镇的上街,始建于清朝乾隆11年(公元1746年),整个会馆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由山门、前中后三庭和左右厢房构成,由于保存完好,广东会馆已被有关人士认定为是国内现存最完好、规模最宏大的会馆之一。会馆中堂悬挂着一幅古香古色的对联,上书"叭叶子烟品西蜀土味,摆客家话温中原古音",显出一种文化上的源远流长。这里常常举行一些客家民俗活动,如"吃客家菜,穿客家衣,睡花板床"等。 江西会馆位于洛带镇中街,又叫万寿宫,进门处可见一块万寿宫的牌坊,对面是一个大戏台,中间是个大院坝,前中后三殿,里面还

有个非常独特小戏台和厢房。是江西赣南移民在乾隆年间集资修建的,会馆的布局小巧玲珑,有曲径通幽的意境,雕梁画栋的回廊、屏风、戏台等建筑让人叹为观止。 看点:古镇上还有湖广会馆、川北会馆等古建筑群,另外古镇上1000多米长的老街上还保留着大量客家古民居,屋顶多用小青瓦和茅草覆盖,结构多为单进四合院式,正中为堂屋,屋脊上通常有"中花"和"鳌尖"等装饰。 四方塔:洛带有一条带溪绕镇洛洛而行,成为北东大路上的重镇。人们从成都前往简阳下重庆或到五凤乘砣江之舟,均要在此留宿一晚。次日清晨先来四方塔内撞钟,护佑人们旅途平安。随后饮龙池之水,一为避邪,二为解渴,经白塔湾,走三道财神路,爬三百梯,踏上漫漫旅程。 巫氏大夫第 巫氏大夫第始建于清朝的乾隆至嘉庆初年,占地有3200平方米,现在保存下来的古民居有1100平方米,是洛带古镇现存民居中建筑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客家民居。 大夫第的始建者是巫氏入川后的第二代传人巫作江,大约大乾隆末至嘉庆初年间建成,因巫作江曾经被清廷“诰赠为奉直大夫”而取名为“大夫第”。巫氏大夫第的建筑,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它的大小复式四合院错落有致,有木雕精美的各种撑弓、窗花、卷棚、斗拱、回廊,还有形态逼真的花鸟虫鱼,堪称是客家民居中的精品。洛带的客家民居,主要分为祖屋和普通民居两大类,巫氏大夫第是巫氏家族的祖屋,

成都市金堂沱江两岸休闲度假旅游区概念性总体规划

成都市金堂沱江两岸休闲度假旅游区概念性总 体规划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成都市金堂沱江两岸休闲度假旅游区概念性总体规划?

??

? ? 项目概况 本项目位于成都东面金堂县,距成都36公里,处于成都1小时经济圈以内,是大成都环城市游憩带上重要的节点和城郊休闲度假产业最重

要的发展区域,也是成东旅游的门户,地理位置优越,区位条件优势明显。 规划理念 整合与统筹,构建成东度假旅游目的地 以沱江两岸旅游度假区的规划为契机,整合与统筹城乡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旅游生产要素,加快特色旅游新产品开发,策划包装一批有品牌影响力、产业带动力的旅游项目,承接灾后旅游市场的转移,构建成都东边新兴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转型与升级,提升金堂旅游综合竞争力 通过沱江两岸旅游度假区的打造,确定沱江两岸各片区与核心景点的功能与定位,并在总体定位指导下,推进这些核心景区的产品升级、形象升级、功能升级与市场升级,最终实现金堂旅游的全新转型,提升金堂旅游综合竞争力。 共建共创与共享、互补互动与互利,打造金堂旅游黄金走廊 以沱江为纽带打造金堂旅游黄金走廊,围绕花园水城、云顶石城、九龙长湖、五凤古镇等核心景区,实现区域互补互动与互利开发,共创旅游休闲度假品牌,共享旅游度假市场,最终实现整个区域的良性互动发展。 战略定位

对接成都市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理念,以沱江为纽带,打造为汇聚龙泉山水精华的休闲度假旅游黄金走廊 规划布局 以沱江为轴线,串联天府花园水城、云顶石城、五凤古镇三大核心片区,形成“一廊三组团”的空间布局。

最新旅游度假区概念规划资料

弥渡县白总旗旅游度假区概念规划 1.区域概况 弥渡县位于云南省西部,大理白族自治州东南。地理坐标东经100°19′~100°47′,北纬24°47′~25°32′。东至水目山顶与祥云县交界;西至隆庆关(龙箐关)与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分疆,宽26公里;北至九顶山巅与大理市、祥云县分壤;南至牛街乡的太平山顶与思茅地区景东彝族自治县接连,长82公里;东南部接壤楚雄州南华县。自西北向东南呈狭长地形,总面积1523.43平方公里,其中坝区面积13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8.66%,山区、半山区面积1391.43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91.34%。 弥渡县自古就是通往滇西、滇西北、滇西南的交通要冲,唐代就有古驿道过境,上通京城长安,西达保山,可出缅甸;西北通丽江、中甸;西南通临沧,可出老挝、泰国。广大铁路和楚大高速公路越境而过,214国道和320国道(老线)在县境北部纵横交汇,并有连接线与楚大高速公路相通,是昆明通往滇西和滇西南的咽喉要地。弥渡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县政府驻地——弥城镇,东至昆明320公里,西北至州府大理市60公里,南往临沧238公里、达思茅469公里。 项目规划范围以白总旗温泉两边山30度坡度以下祥临高速公路以东为界,和凤凰山南侧35米等高线、炮台山山脊线东侧为界,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为15.033公顷。 弥渡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没有明显的四季之分,只有干季、雨季之别。立体气候明显,从低热河谷龙树大桥,到高寒山区的朵祜,平均温差7.8℃,具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河谷

区热,坝区暖,半山区、山区凉,高寒山区冷”的特征。多年平均气温为16.3℃,最热月的六月份平均气温为21.7℃,最冷月的一月份平均气温为8.9℃,年较差为12.8℃,但气温日较差大,为29.4℃。 2.现状分析 项目用地在总体空间形态上呈现出三面环山、一泉(温泉)、一路(祥临公路)的格局。呈狭长形腹地。三面山体山势较高,形成了良好的绿色山体景观背景。 规划范围内土地利用以山林地、中高产农田为主体,有少量居住用地。现状道路以西边的祥临快速公路为主,联接进入县城的入口公路。 现状村庄主要分布为用地北边的白总旗自然村落,白总旗自然村主要分布在沿山体一带,建筑布局灵活自由,依山而建,沿路有数处水流,古树环抱,环境清悠。村中居民以农业、林果业生产为主。在规划中不考虑将村落纳入集中布置。 项目中部地形地貌富于变化,缓坡、小谷地、山溪相间。并且有一处现状温泉,周边地势低洼,可考虑在规划中形成较大水体景观。 白总旗温泉地处与双龙海塘隔路相望的三面环山的合围区域中,具有丰富的地下温泉资源。温泉流量大,有益矿物质丰富,水温较高(65℃左右),具有非常好的利用价值。但由于个体承包商规划理念和经营理念落后、温泉水仅用于饲养热带鱼和作为露天游泳池供当地周边居民使用,周边均为农田和林地。资源开发及不合理,一方面影响了周边农田的生产,另一方面极大的浪费了地热温泉资源,使得温泉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都只是停留在小农意识的层面。 用地范围东、南、比边的山体最高高程1789.5米,山势陡峭,景观良好,有依山就势建筑温泉旅游度假别墅的良好条件。 3.客源市场分析 3.1客源市场现状

重庆市龙兴古镇旅游开发概念性规划

重庆市龙兴古镇旅游开发概念性规划 202 项目名称:重庆市龙兴古镇旅游开发概念性规划 委托客户:重庆市渝北区龙兴镇人民政府 项目背景: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龙兴镇,位于渝北区东南部,紧邻重庆主城区,是国家3A 级旅游景区,现管辖原龙兴镇、原御临镇和原玉峰山镇高笋村所属行政区域,共21个村,2个社区,幅员面积103.68km2,境内有长江一级支流御临河流经。 龙兴古镇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镇内龙藏宫、龙兴寺等人文资源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古街内的历史建筑保存基本完好,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人文价值。周边田园及村寨资源良好,具有浓郁的巴渝地区人文特色和传统民俗。随着未来重庆市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龙兴古镇作为渝北区弥足珍贵的人文历史资源,凭借其资源特色和区位优势,有条件成为渝北区旅游发展最具潜力的场镇之一。 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为2009~2020年。 规划理念 1.宏观层面 “跳出古镇看龙兴”,以旅游为先导,激活人文历史文化资源,综合发展古镇各产业链,实现龙兴从“传统农业乡镇”到“新型旅游大镇”的转型。 2.微观层面 ——开发理念:为古镇提供可持续的发展框架和循序渐进的开发策略,创造具有生机和活力的历史文化体验空间和旅游休闲场所。 ——保护理念:延续并发扬古镇的传统空间美感,扩大古镇整体历史环境与生态环境的保护范围。同时,古镇保护不是保护落后,也不是僵化历史,而是激活历史记忆,活化历史,延续传统文脉。

——发展理念:全方位、多角度思考问题,寻求本地区在经济、文化、社会及自然环境条件上的持续改善。 古镇保护与开发模式 在古镇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抢救、挖掘、提升的基础之上,以旅游发展为线索: 创新古镇保护与开发模式; 科学合理进行土地利用开发。 坚持“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的发展原则,注重保护与利用的协调发展,合理、有效、适当的进行旅游规划和建设,并通过旅游发展带动古镇保护,注重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发展,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实现龙兴镇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 规划目标: 将龙兴古镇建设成为自然生态与历史文化旅游产品特色相结合,集观光游览、文化体验、度假休闲、游憩娱乐为一体的: 形象定位: 隐逸都市的明代田园古镇

千岛湖进贤湾旅游度假区块概念性规划

千岛湖进贤湾旅游度假区块概念性规划 项目名称:千岛湖进贤湾旅游度假区块概念性规划 项目起止时间:2007.4~2007.11 项目委托单位:省淳安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 项目面积:27.58平方公里,其中水面12.86平方公里,陆地14.72平方公里 1 项目概况 千岛湖地处长江三角洲的腹地,位于省市淳安县境,东距133公里,西距150公里,是镶嵌在"--千岛湖--"这条"名城、名水、名山"黄金旅游线上的一颗灿烂的明珠,是两江一湖(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的主要组成部分,国家AAAA级旅游区,也是经济区和我国东南一流风景旅游城市的"后花园"。 历经25年的打造,千岛湖已成为全国知名的旅游品牌,景区接待游客量达到720万人次,实现旅游经济总收入19.3亿元。近年来,随着对外交通条件和自身接待设施的根本性改善,千岛湖休闲度假旅游已初露端倪。为做大做强休闲度假产业,淳安县委县政府确定了"打造休闲度假胜地,建设旅游经济强县"的战略决策,并建立了千岛湖省级旅游度假区。 为提升千岛湖旅游品味,推进千岛湖旅游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的转变,实现"以湖兴县"发展定位,立足打造"休闲度假胜地"这一战略目标,千岛湖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委托同济大学进行千岛湖进贤湾旅游度假区块的概念规划编制工作。 1.1 规模 进贤湾旅游度假区块位于淳安县千岛湖风景区外围的保护地带围,千岛湖镇的北侧,通过跨湖的千岛湖大桥相联系。整个进贤湾旅游度假区块面积27.58平方公里,其中水面12.86平方公里,陆地14.72平方公里(见图1--区位图)。 1.2 目标

从长三角及全国围入手,在保护好区块生态环境、景观环境的基础上,确定度假区块的主体定位、旅游度假项目、发展规模、总体布局,通过进贤湾旅游度假区块的规划建设,加速千岛湖旅游的快速转型和全面发展。 1.3 创新 先确定进贤湾旅游度假区块的环境生态保护条件并进行量化,然后利用GIS对各种限制条件进行叠合和修正,得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最终规划土地适宜性模型。 2 千岛湖旅游发展现状 千岛湖从1982年开始发展旅游到2002年实施旅游转型,旅游业发展经历了起步、发展、壮大、转型四个阶段,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旅游经济快速发展,品牌知名度日益响亮,逐步确立了国湖泊旅游典的地位。 2.1 旅游度假开发模式分析 目前,千岛湖旅游度假开发模式主要有三种以下模式: 2.1.1 酒店(单一地产模式) 以大酒店为代表,这是以唯一酒店形式而出现的单一地产模式,也是最为普遍的一种简单旅游地产开发模式。 2.1.2 酒店+别墅(复合地产模式) 以天清岛度假村、凤凰岛度假村、开元度假村为代表,这是以高档星级酒店和住宅相结合的一种复合地产模式,比酒店单一地产模式具有更大的优势。 2.1.3 酒店+别墅+特色餐饮+水上娱乐(多类型复合地产模式) 以温馨岛度假村为代表,这是以高档酒店、住宅、商业、娱乐等多类型的操作模式,不是单一的复合项目。这也是千岛湖景区唯一独立具有住宿、商务活动和娱乐的度假村。 2.2 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千岛湖经过25年的不断努力和发展,旅游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由低到高这样的一个迅速发展过程,取得了众多荣誉和称号,树立了国湖泊旅游的典地位。千岛湖旅游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在不断完善、不断进取,但也不得不承认,在开发建设上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总结过去,展望未来,这对于进贤湾旅游度假区块的健康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2.2.1 问题一:开发模式 千岛湖旅游转型已经开展了5年,但是目前休闲度假项目比较单一,"酒店+房产"为主要模式,缺乏真正有特色的休闲度假产品。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千岛湖在建以及规划审批中的五星级酒店就有10家左右,这类度假型酒店,通常基本上都是和度假别墅、湖景公寓、精装修"捆绑"开发的复合地产,酒店除了极尽豪华外,并无太多的特色,与城市度假酒店区别不大。 2.2.2 问题二:景区房产化

航空小镇概念性策划方案

航空小镇概念性策划方案 ?前言 飞上天空是人类长久以来的梦想,从中国古代的嫦娥奔月到希腊神话中以蜡翼粘身的斯卡罗斯,人类一直梦想能像鸟儿一样在天空中自由飞翔。 低空运动飞行是非常个性化的一项休闲运动。既可进行职业化和专业化的高端赛事,也可以让所有想飞的爱好者参与,乐在其中。除了建设一流的飞行基地外,通过举办大型飞行赛事来推广和创建独具特色的休闲飞行节。 源道人捕捉到了航空体育运动的内在精彩以及在中国的潜在市场。航空运动富有活力,独具魅力,其观赏性、竞技性无与伦比,在国内的发展潜力和前景非常广阔。于是,源道开始与航空运动结缘,正在努力打造重庆(西南)的航空小镇”。 源道航空致力让每一位怀揣飞翔梦想的朋友亲近蓝天、放飞人生。 航空小镇 航空体育运动的摇篮每一个人的飞行梦想 ?低空空域 低空空域与森林、矿产、土地和海洋一样,是一个国家的重要自然 资源,蕴藏着极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低空空域开放意味着巨大的社会价值和财富的开发创造。

?航空小镇 航空”是指一切与天空有关的人类活动,誓如飞行”。飞行是人类向往蓝天自由、悠闲遨游的生活状态,同时,充满了挑战、刺激的味道。 小镇”是指有一定规模,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恬静而安详的生活地所在。隐于小镇之间平淡祥和的生活中,蕴藏巨大的刺激和挑战的就是飞行。 ?项目背景 天时】 随着国家民航强国”战略的实施,近年来我国航空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与此同时,通用航空也在快速发展中,民航总局根据我国的国情,近来年不断地制订了有利于通航发展的相关政策;《氐空空域管理改革指导意见》日前获批。在开放的垂直高度上,各类低空空域垂直范围原则为1000米以下。2011年东北与沈阳作为低空开放的试点区域和城市之一。在这千载难逢的历史时期,必须抓住机遇,开辟早就应该属于我们的那片蓝天,发展东北与沈阳通用航空,开放空中资源,利用通用航空技术,为现代化建设和提高现代人们的生活品质服务。 地利】 沈阳作为国家重工业产业基地与航空重阵而著称,兼具东北 陆、空重要交通枢纽,是东北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在历史的长河里,我们的沈阳市是一座闪光的城市。 人和】 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力求全面打造通用航空产

洛带古镇导游词

洛带古镇导游词 洛带古镇地处成都市龙泉驿区境内,是四川省打造两湖一山旅游区的重点景区,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分享整理的洛带古镇导游词,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洛带古镇导游词篇一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远道而来,一路辛苦了!我们今天的行程是这样安排的:我们从成都市区到洛带古镇大概需要半个小时,我们今天上午参观洛带古镇和石经寺,中午在市区饭店就餐,下午游览龙泉湖,晚上返程。现在我们的旅游车正行驶在成都市区,利用行车的这段时间,我先为大家讲解一下成都和洛带古镇的基本情况。 成都是四川省的省会,也是天府之国的中心和窗口,享有“西部之心”美誉。又叫“锦城”“蓉城”,或许大家会问:为什么又会有这样的 别称呢?其实呀,之所以叫锦城,是因为西汉时,成都的织锦业十分发达,于是朝廷设“锦官”专门管理织锦业,因此成都又称锦官城,简称锦城。而蓉城的来历呢,则是因为五代时,后蜀主孟昶十分喜爱芙蓉花,于是便在成都遍种芙蓉,所以成都又被称为芙蓉城,简称蓉城。 洛带镇是四川省打造“两湖一山”旅游区的重点景区、国家AAAA 级旅游景区、全国首批重点小城镇、成都市重点保护镇、成都文化旅游发展优先镇、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镇”。作为世界客属第二十届恳亲大会的核心分会场之一,洛带被世人称之为“世界的洛带、永远的客家”“天下客家”的定位也得以确立。 我们今天要游览的洛带古镇位于成都市龙泉镇北10 公里,坐落在龙泉山脉中段的二峨山麓,同时地处成都市“二圈层”经济圈,有“中国西部客家第一古镇”之称。洛带古镇文化底蕴非常厚重,镇内千年老街、客家民居保存完好,老街呈“一街七巷子”格局,空间变化丰富;街道

洛带镇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洛带古镇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一、区域概况—洛带 洛带古镇位于成都市东郊成都平原与龙泉山脉的交接处,西距成都18km,南距龙泉驿区府所在地龙泉镇11km,距成渝高速公路立交桥接口4.6公里,东邻万兴镇,西邻西平镇,南接同安镇,北距洪安火车站7公里。规划范围的地理坐标为东经104°21′,北纬30°39′。 (一)自然条件 1 地质地貌 洛带古镇所处地域在地质上属龙泉山断裂带北东端西侧斜坡和川西平原交 汇地带。在构造上,龙泉山的隆起和川西平原的下陷,是受一组北东向断裂活动所引起,例如龙泉经洛带、金堂至绵阳的大断裂分开了龙泉山和川西平原两大地貌单元。 在规划区内主要出露第四系和白垩系地层,很少出现侏罗纪地层。在玉带湖以东、三道财神一带,主要为棕红色夹灰色砂岩粉砂岩,偶尔夹少量黄绿色页岩(蓬莱镇组J3p);在玉带湖及五里坡一带,出露地层上部为紫红色粘土岩粉砂岩,下部为砖红色砂岩粉砂岩(天马山组K1t);在五里坡、熊家嘴一带及坝丘、台地,多为棕红、砖红色泥质细砂岩夹泥岩(夹关组K2t);而棕红色砂岩泥岩,多分布在平坝台地或小丘基岩裸露部分(灌口组K2g)。第四系地层除下更新统未出露以外,其他有中更新统、上更新统和全亲统地层出露。 规划区域位于龙泉山脉北东段西侧及川西平原边缘带,以山地为主,约占规划面积的3/4。最高处三道财神,海拨706m,平坝最低处为514m。因此,总的地貌特征为低山丘陵及平坝型。 2 气候与水文 规划区内气候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多在15.5℃-16.6℃,山地年平均气候多在15.5℃左右。山地和平坝最低气温在1月,平均气温-5℃-5.1℃,最热月为7月,平均26.1℃-34.1℃,最热时山区为35℃,平坝为40℃。所以,规划区内的气候状况,一年四季均可开展旅游活动,也是成都市郊度假、消夏的好去处。本区年均降水量为974.4mm,78月降水占51%,12月降水量最少。由于区内山地占绝大部分,加之地貌特殊,地表水补给范围大,有利于储蓄积水,经徐家河、李家沟、胡家沟汇集于玉带湖,给予本区丰富的供水资源。玉带湖面积200亩,储水量120万m3。从长远着想,若将坝基加固增高,湖面和储水量都会增大,为中远期旅游开发打下良好基础。

洛带古镇的开发及客家文化的保护

年第近年来,成都市委、市政府和龙泉驿区委区政府投资3.4亿,对东山客家文化区最典型的代表洛带古镇进行了恢复性建设。根据同济大学和西南交通大学的专家对古镇核心保护区的详细规划,这次对洛带进行的全面的恢复性的整治,强调了对传统人文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希望形成既有历史感又能适应现代生活与旅游需要的新型古镇。经验告诉我们,文化变成产业、民俗文化进行商业运作,最容易被发现和发掘、最容易保留和复原的往往是民俗文化的外部表现形式,而文化的内涵和灵魂却容易变味甚至丧失———对于民俗文化的商业开发很容易使文化只剩下皮毛而失去它鲜活的灵魂和精彩的内涵。而一种独特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只有它的灵魂和内涵才能为它提供不竭的内在支撑,让它焕发出永恒的魅力。古镇的存在也一样,它也有对自己的文化发展和生存的社会生态方面的要求,也需要保持一定的文化规模。所以,古镇开发不仅要通过商业运作表现古镇本身的文化魅力,通过文化的表现收取经济的效益,而且为了古镇的生存和持续发展,现在最紧迫的是还要加大力气保护和培育古镇赖以生存发展的文化生态的大环境。要使古镇文化的源头 永不枯竭,就要商业化运作与保护原生态的农村文化并重,要有意识地扶持、保护、培育古镇周边农村的原生态文化,使古镇附近的农村与古镇在经济和文化方面共同发展。洛带古镇独特的优势在于,它不是一个孤立的客家古镇,而是一个具有广阔的客家文化带作为支撑的文化古镇,总面积 600多平方公里的东山区域内,都分 布着文化保留完好的客家村落。东山客家派衍于岭南,播迁扎根于四川,由此形成的客家文化,融历史上古往今来的多种文化为一体,自成一格,形成了自己特色鲜明的东山客家文化。根据龙泉驿区文史工作者多年艰苦细致的调查,已知东山客家文化的旅游资源有以下几类: 文物资源。包括东山客家入川前和入川后的所有重要历史遗迹与遗物,包括具有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踪迹和遗物。文物中的第一类是遗迹,它们以客家建筑为代表,兼及与各姓氏创业有关的地名、墓址和聚落地等,其中一部分至今保持较好的遗迹,可以成为对外开放和接待的重点。建筑遗迹有寺庙、会馆、祠堂、祖屋、典型民居、村落、作坊、商号、桥梁等。现已查明的这类典型建筑洛带镇有广东会馆、江西会馆、湖广会馆、巫氏 四川是中国大陆客家人口最多的五大省区之一,在西部省份中位居第一,总人数约250万,其中多数是清初广东、福建、江西一带移民的后裔。聚居在横亘于成都东郊和东北郊至龙泉山脉间的成都东山区域内的客家人,学术界称他们为“东山客家"。东山客家是四川客家两大聚居区中最大的一个,该聚居区包括了今天成都近郊的五区二县约40个乡镇,总人数约150万。东山客家文化最集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距离成都20公里的被誉为“中国西部客家第一镇”的洛带古镇。 四川省情 20068期 客家文化和建筑艺术的融合体现了洛带古镇一种 独特的移民记忆和聚落文化。 专题研究 SpecialReport ?文化产业? 刘蓬春 洛带古镇的开发及客家文化的保护

洛带民俗

成都洛带民俗与儒家思想的关联 指导教师:潘忠伟学生姓名: 摘要:四川成都东山的洛带客家古镇,三国时期建镇,原名甄子场,传说蜀汉后主刘禅的玉带落入小镇旁的一口八角井而得名。唐宋时,隶属成都府灵泉县,排名东山“三大场镇”之首。四百多年前,随着“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潮兴起,一群客家人纷纷从沿海地区迁居此地,逐渐发展成我国西部客家人最为集中的小镇——号称“西部客家第一镇”。 关键词:洛带古镇民俗儒家思想 一、建筑格局的儒学意蕴 (一)“与天地参”的建筑格局 洛带古镇现存格局是“一街七巷”,“五馆一园”是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洛带上下街与北巷子、凤仪巷等七条巷相联,街道两边商铺、茶楼林立,古镇整体风格依存明清风格,古韵流香的沧桑感随处可见。蜿蜒在街道两侧的水泉,流水潺潺,水泉旁有浮满青苔的水缸,店铺至今仍是一块一块木板铺门,青石板铺就的街道,每条小巷与大街的连接处有一个栅门,各栅门一关闭,便成一个封闭的街巷,可有效地防御土匪盗贼来袭。 这里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东会馆、江西会馆、湖广会馆、川北会馆,还有洛带客家博物馆和客家公园,这些古香流韵的建筑相映成趣,构成了我国“古代客家大观园”。广东会馆,原名南华宫,乃是四川客家建筑中的杰作,也是四川客家第一镇的首要标志。主体建筑由前、中、后三殿构成,其中,后殿为二楼一底的重檐歇山式木构建筑,顶覆盖以黄色的琉璃筒瓦,两侧有高拱曲起的风火墙,给人以气势恢弘、凌风欲飞的古朴庄严之感。除此,馆内还保留有楹联九幅。会馆始建于乾隆十一年,坐北朝南,朵耳似的封火墙呈流畅的弧形,仿佛天空中的云朵在屋檐旁边漂浮。门口的麻石狮子,铜兽门环,高高的院墙无不透出历史的厚重。 古街两旁散布着客家民居、药王庙等古迹。民居多为“二堂屋”结构,单四合院式,门外是一个小晒坝,门内有天井,走过天井,正中是堂屋,屋顶用小青瓦茅草覆盖,冬暖夏凉。 儒家的“天人合一”说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建筑中表现为追求“人——建筑——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它在建筑中具体体现为主要三点:顺应自然、师法自然和因借自然。 1.顺应自然即建筑的布局与设计应顺着地形绿化等自然环境,达到人为与自然的协调。洛带镇古街的建筑以明末清初为主,街道根据地形高差随形就势,街道面层材料选用了当地传统材料红砂石。道路两侧设有景观水渠。街面当中以引马石铺砌,两侧为条石板。潺潺水流贯通整个街道,使古镇充满自然的灵性。街巷空间布局考虑了商贸活动功能需求,采用“街心——檐廊——店宅”的方式,不仅使室外街道与室内店铺的空间过渡,而且形成冷热空气对流,极大改善街道空间小气候。 2.师法自然即模仿自然,巧妙吸收自然形式,使建筑与自然达到内在统一。古镇民居多为单四合院式,门外为晒坝,屋内正中为天井,天井在功能上模仿了大自然中湖泊河流的功能,做到了雨水的收集,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天井周围一般摆设有各类花草植物,仿佛营造一个微缩森林。天井上方正中为堂屋,屋脊有鳌尖和中花作为装饰,屋顶以青瓦覆盖。古朴宁静的青瓦充满自然气息。 3.因借自然即运用借景手法。古镇临街的铺面顺着街道有序排开,高低错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