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一年级上册《加减法(一)》数学教案

沪教版一年级上册《加减法(一)》数学教案
沪教版一年级上册《加减法(一)》数学教案

沪教版一年级上册《加减法(一)》数学教案教学目标:

1、会根据10以内数的加减,推算出20以内没有进退位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类比能力。

3、经历主动分类、尝试探究、实践应用的行为过程,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重点培养学生推算能力;会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难点:练习中11+9、20-9这类题目的推理思维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片。

学生准备:双色片、计算条片、画好若干数射线的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游戏引入

1、(操作课件)小朋友,这些小动物都在寻找自己的好朋友。我们一起来帮帮他们吧!

燕子小猪小兔蚂蚁松鼠乌龟小象小猴

3+14+55+57+115+57+1113+114+5

2、仔细观察,同桌讨论,交流汇报:(根据学生汇报,整理成如下4组题目)

3+14+57+15+5

数学:一年级上册全部教案(沪教版)

我们的教室 教学内容 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新教材一年级第一学期P2~3。 设计意图 入学前的儿童一般已具有“口头数数”、“按物点数”的经验。《我们的教室》这节课就是在按物点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建立实物与学具(代替物)的对应,并进一步学习把物体的个数抽象到数字。因此,整节课的设计可分成“信息交流——自主探究——运用发展”三个层次,力求从教材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向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学生通过数一数、说一说、摆一摆等活动,初步建立实物数数与数字符号表示数的关系。同时,安排大量的学生可以感知的实物数数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知识是有用的,学数学是有趣的。 教学目标 1、会根据实物或实物图正确数出1~10物体的个数,并会用学具或数字表示。 2、初步建立实物数数与数字符号表示数的关系。 3、能在愉悦的数数活动中,积极参与数学学习。 教学重点 计数与表达 教学难点 6~10物体个数的计数。 教学准备 在每个小组的桌上、教师讲台上以及教室周围的墙上布置一些学生熟悉的物品(如:积木等);每个小组一张动物园的情景图,每位学生有10片双色片。 教学过程 一、信息交流 1、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你们已经是一年级的学生了,从今天起,我将和你们一起在这个教室里学本领,长智慧。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我们的教室”(出示课题)。 2、说说教室里的物品 师:在我们的教室里有许多物品,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在表述时,教师要注意倾听并及时加以纠正。) 3、说说家庭的物品 师:我们的教室里有许多的物品(举例),那么你家庭有些什么呢?谁愿意向大家介绍?

(学生通过说一说教室、家庭中的具体物品,既能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又能为后续数数作铺垫) 二、自主探究 (一)1~5的认识 1、认识“1” (1)说说教室里的“1” 师:看一看,我们教室里那些物品只有一件? (2)用代替物表示“1” 师:教室里有一台电视机可以怎样表示出来?(可以用一片双色片、一根小棒、一个三角形……表示)。那么,现在老师手中的一盒粉笔又可以怎样表示? (3)请学生说说一片双色片还可以表示什么? 师:凡是只有一件物品的,我们都可以用一片双色片来表示,也可以用(根据学生的实际举例)表示。 (4)用抽象的符号表示“1” 师:一台电视机除了用刚才我们讨论的用学具或图形表示以外,还可以怎样表示? (学生能讲的就让学生讲,学生讲不出的教师告诉学生:可以用中国数词“一”来表示,还可以用阿拉伯数字“1”来表示(板书)。) (5)讨论:数字“1”可以代表什么? (6)讨论:“1”像什么? 教学:像根小棒1、1、1。 (7)小结 师:表示一件物品的方法有好几种,(举例),你喜欢哪一种就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表示。 2、2~5的认识 (1)以小组为单位,说说桌上、讲台上以及教室里物体的个数。 (2)想一想:可以怎样来表示这些物体的个数?用学具怎样表示?用数字又怎样表示?(学生可动手操作) (3)小组交流。 (4)讨论:数字“2”可以代表什么?数字“3”可以代表什么?…… (5)讨论:2、3、4、5分别像什么? 教学:像只鸭子2、2、2; 耳朵耳朵3、3、3; 像面小旗4、4、4; 秤钩秤钩5、5、5。 (6)小结

一年级数学上册 合在一起教案 沪教版

合在一起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 巩固加法的含义之一和数的组成。 2. 通过观察,能口述情景图的意思,并列式解答。 能力目标: 1. 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和自己发现问题的学习习惯。 2. 培养学生们的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之一,熟悉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 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光盘 学生准备——双色片 教学设计: 一、动手操作,复习数的组成。 两个学生为一组,互相摆双色片,练习10以内数的组成。 边摆边说,生1:“我出2” 生2:“我出5” 生1、生2:“2和5组成7”。 二、合作探究,发展新知。 1. 教学光盘出示题1图,先由学生说说第一幅图表示的意思。 (例如:左边有1块绿色的积木,右边有7块黄色的积木,一共有8块积木。) 2. 由学生独立完成,在小组内交流。 3. 请学生仔细观察,这一组题其实就是8的组合,想一想8的组成除了这些以外,还有哪些?动手用红、蓝双色片摆一摆。

4. 独立完成题2,然后在小组内说说你是怎么填的?这题和第1题在填的时候有什么区别吗?(它没有规定哪一种颜色应该先填,所以每一幅图都可以写两个算式。)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 教学光盘出示题3两幅图: 这是动物园里新来的小动物,请学生自己选择其中的一幅图,用前一节课所学的知识看图说故事并写出算式。 2. 在自己准备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从中发现学生间不同的思考角度。 3. 全班交流,进行小结。 (在解决一些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考虑。)

二年级数学上册 倍 1教案 沪教版

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将什么定为1份”的本领。 2.知道几个△就是△的几倍,并会列算式。 发展目标: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 情感目标: 让学生感受获得新知的喜悦。 教学重点: 认识“倍”。 教学难点: 谁是谁的几倍。 教学准备: 每张桌子黄豆若干。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知。 口答:2+2+2+2+2+2=8+8+8+8= 表示个2表示个8 师:说得真好,这是我们前几天学的本领,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 二、探索新知。

1.观察“划船”主题图。 师:小胖的学校组织他们去公园春游了,这是他们在划船的情景,从这张图中你知道些什么?(小组讨论。) 汇报:(1)一共有6条船,1条黄船,2条绿船,3条红船。 (2)每条船上的人数都是3人。 (3)绿船的人数是黄船人数的加倍。 2.看“黄船”图,引出“倍”。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有1条黄船,船上有3人,就是几个几?(1个3)算式呢?(13=3)1个3还表示3的1倍,算式:31=3。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本领:倍(板书课题)。 3.认识“几个3就是3的几倍”。 (1)看“绿船”图。 师:刚才有同学说“绿船人数是黄船人数的加倍。”说得很好,这是一年级学的本领。也就是——把黄船上的人数看作1份,绿船上的人数有这样的2 份,2个3也就表示3的2倍,所以绿船上的人数是黄船上人数的2倍。 谁会列算式? 23=6或32=6(板书)。 (2)看“红船”图。 师:谁会学说这句话,告诉大家,黄船人数和红船人数的关系?(把黄船上的人数看作1份,红船上的人数有这样的3份,3个3也就表示3的3倍,所以红船上的人数是黄船上人数的3倍。算式:33=9。) (学生个别说,同桌互说。) (3)看“划船”主题图。

(沪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巧算

巧算 教学内容: 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新教材 教学目标: 1、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巧算方法。 2、理解“一个加数增加一,一个加数减少一,和不变”的特点。 3、培养学生的同向思维变化。 4、能用“被减数与减数同时增加与同时减少一,差不变”的同向变化来巧算减法 计算题。 教学重点:了解并掌握加减法的巧算。 教学难点:能理解并会运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巧算加减法题目。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巧算加法) 1、师:观察通往小岛的栈道上写的算式,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迅速算出呢?(学生自由 说) 26+18=44 (学生说出上学期所学的各种方法) 2、如果把一个加数变为整十数,那么计算将更为方便,你是怎么想的? 生:26减少2,18增加2,就是24+20=44 3、师:在加法中一个加数减少几,另一个加数增加几,和是不变的。在计算加数的时 候,我们将一个加数变成最近的整十数就可以了。 4、为什么把18 变成整十数,而不把26变成整十数? 生:因为把18变成20容易。 5、小结:巧算时我们要先把一个最接近整十数的加数变成整十数,然后这个加数加上 几,另一个加数就减去几,和不变。 [意图:教师运用已学的知识来教授新知识,既可以复习就知,又能为新学知识起到铺垫作用。] 二、练习: ★师:现在让我们把下面的加法用巧算的方法表示出来。 69+16=70+ = 45+48= +50= 38+17= + = 把哪个加数变成整十数?为什么? 三、减法巧算: 1、出示:34-27= 35-28= 36-29= 37-30= 老师在黑板上写了4道减法题,先一起算出答案。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三篇精选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三篇精选 【导语】一份优秀的教案需要教师提前进行精心的设计和准备,提前将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和反应进行预想;还需要教师对授课对象也就是学生进行一定的分析,对授课内容进行一定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使教案在教学中更好地发挥其"引导者"和"先行者"的作用。以下是无忧考网整理的相关资料,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一】 1、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并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 2、能准确地判断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4、引导学生领略自然世界的美妙与对称世界的神奇,激发学生的数学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概念。 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建立表象 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礼物,猜猜是什么?出示蝴蝶的一半。生:蝴蝶

师:你是怎么猜到的呢?你怎么知道是蝴蝶的呢? 生说一说,师加以引导。 师:生活中,像蝴蝶这种两边大小、形状、图案一模一样的图形叫轴对称图形。 2、你在生活中见过轴对称图形吗?说一说吧 生举例子,师加以引导并表扬肯定。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出示小青蛙图片 你认为它是轴对称图形吗?你怎么判断的?从哪里看两边一模一样呢?你有什么办法证明你的想法吗? 小组动手操作 2、交流汇报。 用对折的办法,发现两边完全重合。 中间的折痕就是对称轴。 3、剪一剪――认识轴对称图形。 (1)师: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对称图形,老师这里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些纸张,大家能够用剪刀试着剪出一个对称图形码? 在剪之前先想一想怎样剪才能剪出对称的图形,然后动手试一试。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剪一剪。 组织学生将自己小组剪出的对称图形进行展示并汇报各自的剪法。 (2)引导学生明确剪对称图形的方法。 要剪出一个对称图形,可以先把纸张进行对折再剪,最后沿对折的

沪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练习题汇总

课题:还缺几个 基础练习: 在□里填数,在○填“>”、“<”或“=”: + 6+ + 7 4+□ > 8 □< 7 +2 5<5 +□ 6 + □< ( )里最大能填几? 9-( ) > 4 ( )+ 2 < 4 5 >( )+3 2 >( )-3 综合练习: 根据题意分拆成两个数和形式,然后填空: 练习一 根据题意分拆成两个数和形式,然后填空:

练习二 利用学具摆一摆,算一算: 综合练习: 练习一 把圈里的三个数加起来,怎样算得快,为什么? □+□+□=□ ++= □+ □+□=□ 课题:加倍与一半 基础练习: 练习一 根据“加倍”或“减半”先画小圆片,再填数。 4 18 练习二 想一想,填一填: 4+4=( ) 8+8=( ) 7+( )=14 ( )+( )

=10 加倍加倍加倍加倍 4 8 7 10 一半一半一半一半 6 16 14 10 综合练习: 填空: 1、2的加倍后再加倍是( )。 2、个位上是1的加倍,十位上的数字是个位上的数字的加倍,这个两位数是( )。 3、比20小5的数再减5后的加倍是( )。 4、小胖有20个苹果,分给小亚一半,小亚有( )个苹果,小胖再把剩下的一半分给小巧,小巧有( )个苹果,这时小胖还剩( )个苹果。 课题:乘火车 基础练习: 做减法想加法: 12-9=( ) 13-7=( ) 16-9=( ) 14-6=( ) 想:9+( )=12 想:7+( )=13 想:__________想:__________ 11-2=( ) 2+( )=11 11-3=( ) 3+( )=11 11-4=( ) 4+( )=11 11-5=( ) 6+( )=11 综合练习: 看题写算式: (1)小胖画了6个★,小明画了3个★,两人一共画了多少个★? 算式: (2)飞走了5只气球,又飞走了7只气球,一共飞走了多少只气球? 算式:

一年级数学上册 零教案 沪教版

零 教学目标: 1.认识0,初步体会零的意义,会正确书写“0”和“6”。 2.培养同学们的想象力、合作、探究能力,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3.通过紧密联系生活的活动,激发同学们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奇怪和兴趣,让同学们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重点:理解0表示的例外含义。 教学难点:掌握“0”和“6”的正确书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认识0 1.谈话引入(课件出示) 小朋友,小兔欢欢现在肚子饿得咕咕叫,老师给它送去了一盆胡萝卜,请你数一数,盆子里有几个胡萝卜?用几来表示?(课件演示胡萝卜一个个被吃掉后盆里还剩几个?用几来表示?) 盆子里的胡萝卜全被欢欢吃掉了,现在还剩几个胡萝卜?可以用几来表示? 2.揭示课题 “0”表示没有,一个也没有就可以用0来表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零” (板书课题:零) 二、探究0表示的例外含义: (一)0表示没有

1.现在我们上数学课,教室里有许多小朋友,要上美术课了,同学们都到美术教室去了,教室里还有人吗?这时教室里一个人也没有了,可以用什么来表示呢? 2.请小朋友们想一下,在哪些情况下可以用“0”来表示? 3.小结:刚才大家举了很多例子说明,零在表示个数的时候,表示“一个也没有”。(二)“0”还可以表示什么? (1)小兔欢欢对我们提了个问题: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上有0? (2)(出示一把尺)这是每个同学都有的一把尺,上面有什么?(刻度)请一 个小朋友指一指0在哪里?我们量东西时要从0开始量,所以0在这里表示什么?(表示起点)(3)这是比赛中用来计时的秒表,当开始计时时要把秒表调到00时00分00秒00,所以0在这里表示什么? (4)请小朋友们看大屏幕,在温度计上面0摄氏度凑巧是水结冰时候的度数。如果温度到了0摄氏度,表明天气非常凉爽,小朋友们就要注意保暖。 (5)小结:零除了在计数时表示没有,还可以表示起点,水结成冰的温度。 4.指导书写 指导写0。(鸡蛋鸡蛋0、0、0。)(稍斜,不能写的尖像水滴。) 指导写6。(哨子哨子6、6、6。) 0和6在书写时要注意,一不小心0会写成6,6会写成0。 三、总结: 今天我们这节课学了“零”。你学到了什么?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三篇精选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三篇精选【篇一】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并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 2、能准确地判断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4、引导学生领略自然世界的美妙与对称世界的神奇,激发学生的数学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概念。 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建立表象 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礼物,猜猜是什么出示蝴蝶的一半。生:蝴蝶 师:你是怎么猜到的呢你怎么知道是蝴蝶的呢 生说一说,师加以引导。 师:生活中,像蝴蝶这种两边大小、形状、图案一模一样的图形叫轴对称图形。 2、你在生活中见过轴对称图形吗说一说吧 生举例子,师加以引导并表扬肯定。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出示小青蛙图片 你认为它是轴对称图形吗你怎么判断的从哪里看两边一模一样呢你有什么办法证明你的想法吗 小组动手操作 2、交流汇报。 用对折的办法,发现两边完全重合。

中间的折痕就是对称轴。 3、剪一剪——认识轴对称图形。 (1)师: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对称图形,老师这里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些纸张,大家能够用剪刀试着剪出一个对称图形码 在剪之前先想一想怎样剪才能剪出对称的图形,然后动手试一试。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剪一剪。 组织学生将自己小组剪出的对称图形进行展示并汇报各自的剪法。 (2)引导学生明确剪对称图形的方法。 要剪出一个对称图形,可以先把纸张进行对折再剪,最后沿对折的地方打开,这就形成了一个对称图形。 教师小结:像这样剪出来的图形都是对称的,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 同桌交流,将剪出的图形对折,看看是否完全重合,说说同桌剪的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怎样判断 教师引导:我们剪轴对称图形时,先要对折,那就是说,把你手上的图形对折,如果能完全重合,就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操作,判断。指名上台演示,说说判断的理由。(展示时,教师注意让学生从不同的方向,横着、竖着、斜着的方向对折,感受不同角度进行判断。)

沪教版 一年级上册 数学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知识点 一、认识加减符号 2 + 3 = 5 加数加号加数等号和 5 -- 3 = 2 被减数减号减数等号差 二、加减法的应用:加法:把两部分合并起来,求一共是多 少,用加法计算。减法: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求谁比谁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计算。已知两个数的和 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用减法。 三、加减法中的一些规律: 1、一个加数增加(或减少)几,和也跟着增加或(减少)几。 2、一个加数增加另一个加数减少相同的数,和不变。 3、当减数不变的时候,被减数增加(减少)几,差也跟着增加(减少)几。 4、当被减数不变的时候,减数增加(减少)几,差也跟着减少(增加)几。 5、被减数和减数同时增加或减少相同的数,差不变。 四、加减法的类型: 1、不进位加法:12 + 3 = 15 进位加法 5 + 8 = 13 (凑十法) 10 2 5 3 2 10 2、不退位减法:13 -- 2 = 11 退位减法12 -- 9 = 3 (破十法) 10 3 1 2 10 1 3、连加法、连减法:从左往右依次运算。 4、加减混合运算: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运算: 3 + 8 — 6 = 5 11 5 5、区分箭头和等号: 9+6 (15 )+3 (18)--8 10 9+6 = 8+7 = 10+5 = 20—5 6、计算要熟练准确,并能运用计算的技能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奥数书P37 填填数字:先填只有一个未知数的那一行。P43 按规律填数一:依次加几;依次减几;跳格加或跳格减;前两个数相加得到第三个数。) 五、20 以内各数的认识: 1、能正确数出物体的数量(奥数书P3 数一数)

沪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汇总)

沪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汇总) (时间:90分钟)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60角=______元 89分=______角______分 1元-4角=______角 11元+10角=______元 2. 我会数一数,填一填。 3. 填上“克“或“千克”。 4. 在横线上填上“>”“<”或“=”。

34+20______20+34 53-6______54-6 32+4______38 7+30______57+4 46-6______40+0 15+4______15-4 5. 66是______位数,______位上的6表示6个一。 6. 在下图七巧板中,一共有______个三角形,______个正方形,______号图形是平行四边形。 7. 37比9多______;20比62少______。 8. 在横线上填上“>”“<"或“="。 67______89 12-7______6 78+8______76 70______48 42-6______46 86-60______26 9. 20角=______元:5元6角=______角。 10. 5628是一个______位数,它的最高位是______位,它是由______个千,______个百,______个十和______个一组成的。 二、判断题。(共10分) 1. 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起。() 2. 在计算减法时,有退位点的那一位要先减1再算。() 3. 1米长的绳子用去6分米,还剩4厘米。() 4. 估算898-303,大约是500。() 5.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一定能拼成一个正方形。( ) 6. 900比350多550。() 7. 96读作:六十九。()

二年级数学上册 乘与除教案 沪教版

乘与除 教学内容: 课本P78~79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乘、除法的实际含义。 2.培养学生多渠道收集并整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乘、除法的建模能力。 3.渗透转化的思想,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春游情景图、多媒体课件、小圆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自己设计的“春游”情景图,请学生说说从情景图中收集到的信息。 2.揭示课题:春游中的数学问题。 二、乘与除 1.出示题1(图、文字) (1)请学生交流信息并列式解答(强调“8个3”或“3的8倍”)。 (2)学生摆学具验证。 2.在“春游”情景图中选两棵树,另外根据情景图配文字(如:梧桐树高12米,柳树高3米,梧桐树的高度是柳树的几倍?)。 (1)请学生交流信息并列式解答(强调求倍数)。 (2)学生自己画草图验证。

3.练习 根据“春游”情景图,编乘、除法情景题并列式解答。 三、应用 1.出示题3(图) (1)请学生交流信息。 (2)列式解答问题(1):2壶茶可以倒满几杯?(巩固乘法题) (3)出示问题(2)。 ①讨论:能直接比较吗?为什么?怎么办?(策略:将牛奶和橙汁的量都转化成“杯”)②列式解答、选择。 2.出示题4(图、文字) (1)请学生交流信息。 (2)讨论:能直接进行比较吗?为什么?怎么办?(转化) (策略1:将男生领的面包的数量转化成个数“乘” 策略2:将女生领的面包的数量转化成盒数“除”) (3)列式解答、比较。 3.小结: 两个数量在无法直接比较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根据已知条件将它们转化成统一的计量单位,再进行比较。 4.出示题5(图、文字) (1)请学生交流信息。 (2)列式解答。

沪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练习1

2015年小学数学沪教版一年级上册组算式1.看图列式。 加法算式: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减法算式: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看图写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 ()+()=() ()-()=() ()-()=() 3.看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两道减法算式。 4.看图补充问题,让它分别成为一道加法和一道减法应用题。 5.写出各算式相对应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 9+6=() ()+()=() ()-()=()

6.写出各算式相对应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12+8=() ()+()=() ()-()=() ()-()=() 7.写出各算式相对应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5+10=() ()+()=() ()-()=() ()-()=() 8.写出各算式相对应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6+0=() ()+()=() ()-()=() ()-()=() 9.写出各算式相对应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7+4=() ()+()=() ()-()=() ()-()=() 10.写出各算式相对应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11+2=() ()+()=() ()-()=() ()-()=() 11.写出各算式相对应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8+3=() ()+()=() ()-()=() ()-()=() 12.写出各算式相对应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16-9=() ()+()=() ()+()=() ()-()=() 13.写出各算式相对应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20-6=() ()+()=() ()+()=() ()-()=() 14.写出各算式相对应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13-7=() ()+()=() ()+()=() ()-()=() 15.写出各算式相对应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15-8=()

沪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期末试卷及答案

沪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期末试卷及答案一、想一想、算一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每题1分,共16分)4+6= 7+4= 5+3= 2+7= 9-5= 7-6= 11-5= 13-8= 8+7= 9+6= 17-8= 0+13= 18-10= 15-15= 8+8= 9-0= 二、仔细想一想,()里该填几?(每空2分,共8分) 5+()=13 17-()=8 ()- 6=10 8+4-( )=3 三、比一比,在○里填上“>”、“<”或“=”。(共6分) - -2 - 四、从4.12.7.11中选出3个数,组成 4 个算式。 (共12分) - - 6 )) 一、填空。(每空1分,共11分) 1.1个十和9个一组成的数是()。 2.15左边的“1”表示1个(),右边的“5”表示5个()。 3.最大的一位数是(),最小的两位数是(),它们相差()。 4.与12相邻的数是()和()。 5.12的一半是(),8的加倍是()。 6.体育课上站队,小明的前面站了5个同学,后面站了6个同学,小明这一列共站了()个同学。

二、找规律填数。(每空1分,共5分) ○比△多( )个; △比☆少( )个; ☆有( )个,△再加上( ) 个就与☆同样多。 一、看图列式计算。(4分) 0 1 2 3 4 5 6 7 8 9 10 算式: 算式:

三、数一数,填一填。(每空1分,共4分) 有( )个; 有( )个; 有( )个; 有( )个; 四、解决问题。(每题 4分,共 16分) 1.小红有6朵红花,小胖有5朵红花,他们一共有()朵花? 2.树上原来有14小鸟,飞走了5只后,还剩()只? (只) 3.一辆公交车原来有15人,在一个公交站点上下了7人,又上来9人,车上现在有()人? (人) 4.兵兵有10枝彩色笔,比东东少5枝,东东有()枝彩色笔? (枝)

沪教版数学二年级二教案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第二十四课时 讲讲算算,例1,例2 1、会解答用乘法计算的表格式图文应用题。 2、会看情景图口编乘法应用题 会解答用乘法计算的表格式图文应用题。 会看情景图口编乘法应用题 一、复习 出示: 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呢? 师:这是上学期学的加法讲讲算算。题目中有三句话,哪两句 话是条件?哪一句话是问题? 师:讲讲算算中一定要有两个条件、一个问题,今天我们继续 学习讲讲算算。 (板书课题:讲讲算算) 二、新授 1.教学例1 出示投影:轿车图 问:题目中哪两句话是条件?哪一句话是问题? 问:一辆轿车可以乘4人,有5辆轿车,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师:我们把一辆轿车乘4人看作一份,5辆轿车有这样的5份, 我们就说乘车人的总数是4的5倍是20人。 问:求4的5倍是多少谁会列式计算? 问:单位名称是什么呢? 这题为什么用乘法计算呢? 老师这样列式对吗?4+5=9(人) 请问错在哪里? 2.教学例2 出示投影:学生图 问:告诉我们哪两个条件?要我们求什么? 告诉我们“女孩的人数是男孩的4倍”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师:我们把男孩有7人看作1份,女孩的人数是7的4倍。 问:题目中哪种人数已告诉我们了。 根据哪个条件我们可以求出女孩的人数? 问:算式怎么列?单位名称又是什么? 问:这题表示什么意思? 问:这两题都是用什么方法算的?为什么? 师:这就是今天学的新本领:用乘法计算的讲讲算算。 三、巩固练习 师:我们学会了用乘法计算的讲讲算算,下面老师要考考你们, 看谁学得最好。 1.练一练1 问:说说告诉我们的条件是什么? 问我们的问题是什么? 师:要求一共有柿子多少个?我们根据条件可以怎么想? 用什么方法计算?算式怎么列? 2.练一练3 指名答 生答 指名读题 生答 讨论答 同桌互说 指名答 同桌讨论 指名读题 讨论答 学生口答 生默读题

沪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一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教案 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一(3)班有学生36名,女生18名,男生18名。一(4)班有学生35名,女生18名,男生17名。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对环境、对老师、对同学、对课堂、对学习、对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同时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35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特别是一(4)班的郑文哲很特殊,幼儿园老师上课时基本上不管教他,放任自由,行为习惯很差,上课时根本不会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大部分学生会数10以内的各数,会认这些数,会写这些数;一部分学生已能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大部分学生对课堂学习不太适应,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较短,根据这些情况,在教学时,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让学生爱教师、爱数学,并通过以后的学习,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和作用。 开学两个星期来,一(3)、一(4)班的孩子们,大部分很快适应了学校生活,成了遵守纪律、专心听讲的好学生,就开学来学生学习情况作一些分析:1、课堂上专心听讲,回答问题积极,作业书写工整的同学有20人,这些学生课堂上基本上能够按老师要求作,老师讲的知识可以当堂理解。要让这些孩子的优点继续发扬,成为家长放心,老师省心的学生。2、上课坐不住,不够专心,偶尔自己玩,一旦认真听讲,对老师讲的知识就能掌握,每天需要老师提醒的同学有20人,这些学生只要老师在他近前进行指导,他们就能很顺利的完成老师教的知识。要进一步培养这些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3、作业认真完成,课上回答问题不积极的同学有22人,这些同学听课比较认真,但是参与课堂教学过程不积极,课堂上很少出现表现自己的状态,要多鼓励调动孩子上学学习的积极性。 4、还有9个学生,上课不会专心听讲,自己管不住自己,没有上课的意识,对老师讲的知识接受不了,在学习习惯方面和学习成绩方面已经落在了其他同学的后面。希望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工作。 二、全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1、10以内的数;

沪教版二年级数学复习课教案

沪教版二年级数学复习课教案 教学内容总复习内容 教学课时共5课时 教学目标: 1、整理、归纳本册教科书所学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有关知识间的联系。 2、经历整理与复习所学知识的过程,初步学会一些整理数学知识的方法,培养自觉整理与复习的意识和习惯。 3、引导学生回顾在学习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一些整理数学知识的方法。 教具准备:主题图。 教学过程: 导入一、谈话引入 出示主题图:他们在做什么? 这学期的新课学习已经结束,从现在开始,将对本学期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复习。 二、这学期的收获 1、整理全册所学内容: (1)小组合作,初步整理。

①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本学期学习了哪些内容?学生回答 ②想一想:你能用学过的整理知识的方法把这些内容整理出来吗?怎样整理才能使这些内容比较清楚地展现出来呢?先独立思考,然后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③小组合作:小组内的同学商量一下,选择喜欢的方法整理出本学期所学的知识。 整理要求: A、整理结果要简洁、清晰、有条理。 B、整理完后,要能说出整理的理由。 (2)全班汇报交流,完善整理结果 ①各小组选一名代表展示、交流整理的过程、结果。 ②结合展示、交流的过程,师生共同评价各组的整理情况:你喜欢哪种整理方法?为什么?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地方?哪些内容还需进一步调整? ③根据评价结果,可选一种有代表性的板书。 如: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 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表内除法有余数的除 法混合运算 计量单位:克、千克 图形:图形的运动三、交流学习中最有趣的事 2、与同伴说一说 3、回忆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节数学课,最喜欢的一个数学活动,或

沪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一年级第一学期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涉及《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试行稿)》中“基本内容”得“数与运算”、“方程与代数”、“图形与几何”、“数据整理与概率统计”得部分内容,“拓展内容”得“式得相等与不等”等内容。 一、本册教材得具体内容 1、基本内容 (1)数与运算 ①数得认识与表达:10以内得数(课本第4~16页);20以内得数(课本第38~41页);比一比(课本第17~18页)。 在这些章节中,学生结合生活中得具体情景对周围熟悉得物体实施对应、分类、计数,学会先从多基数、序数得角度来建构数得概念。学生从自己熟悉得环境出发,经历“具体——表象——抽象”得过程,最后达到抽象出数得模型得目标,会数、会读、会写20以内得数,经历从自己熟悉得环境中把握实物得多少到把握数得大小得过程,并能用数来认识与表达交流周围生活中发生得相关情景。 ②数得运算:10以内数得加减法(课本第21~36页);20以内数得加减法(课本第42~44页、第46页)及“整理提高”中有关部分。 在这些章节中,学生结合生活中得情景引入、建构加减法得数学模型,扩展加减法运算得实际含义,探究不同得算法,鼓励算法个性化,重点探究并掌握20以内数得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与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得两步计算方法。学生在实际情景中探究加法得交换关系、加减法之间得关系,加数与与得关系、被减数、减数与差得关系。 (2)方程与代数 在10以内数得加减法,20以内数得加减法得有关章节中,学生通过所提供得情节初步学会在含有( )、□得算式中填写合适得数。 (3)图形与几何 物体得形状(课本第49~51页);分彩色图形片(课本第53页)。 学生通过观察与收集周围环境中熟悉得物体,如各种罐头、方糖、盒装饼干、玩具积木块等,并通过动手操作(触摸、推、滚)积累对平面与曲面、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得经验,并按经验对上述几何体进行分类,获得初步得认识。 学生通过画物体得表面与玩彩色图形片积累对正方形、长方形、圆、三角形得经验。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角 1.

角 教学目标: 1.能够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2.知道角的大小只与它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而与所画的它的两条边的长短无关。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动手能力及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观察图片,找“角”。(简单介绍有关改革开放给上海带来的巨大变化。) 出示图片:这是我们小朋友亲手描绘的杨浦大桥。在这座漂亮的大桥上藏着许多角,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分组观察、讨论并找角,然后小组汇报),揭示课题:《角》。2.复习“角”的有关知识。 ①角的名称: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对于“角”,你有什么认识?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它吗?(复习角的各部分的名称: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②复习直角:在这些角中,找一找有没有自己已经认识的?它的名字叫什么?(直角)我们可以借助什么工具来验证它是否是直角呢?谁能上台验证?(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来进行比较)。在平日的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样的直角呢? 二、认识锐角和钝角: 1. 画角:在我们的周围,其实除了直角之外,还有着许许多多其它的各种各样的角,请你用笔在纸上画一个自己最喜欢的角。(教师选择若干张作品贴到黑板上展示。) 2. 角的分类:这里有那么多不同的角,请你把它们分一分。(请一组学生演示、 汇报 分类方法,引出锐角和钝角) 师:钝角、直角、锐角是角家庭里的三兄弟,如果要给它们排排队,谁是老大,老二,

老三呢?(板书:钝角>直角>锐角) 3. 巩固认识锐角和钝角: a. 同桌之间先互相交流自己刚才所画的是什么角?再验证。 b. 拿出三角尺,指一指并说一说上面的三个角分别是什么角。 4.建立锐角、直角、钝角之间关系的表象。 1)按要求摆一摆:每位学生用活动角按顺序分别表示锐角,直角和钝角。同时交流你是怎样操作的?(让学生充分感受锐角逐渐变化到直角,再变化到钝角的过程。锐角和钝角的大小可以有很多种,但直角只有唯一的大小。) 2)闭上眼睛,想象出锐角、直角、钝角的特征,用喜欢的方式比划,建立三种角的模型。鼓励学生举例:大家认识了钝角和锐角,那么,在你的生活中,见到过锐角或钝角吗? 三、探究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的关系: 1. 出示两把相同的小三角尺:两把小三角尺中所对应的角的大小怎样?如何比较大小?(顶点重合,一边重合,再看另一条边) 2. 出示一把小三角尺和一把大三角尺: 1)猜一猜:(指任意一组角)比一比,哪把尺的角大? 2)学生小组操作比较,发现问题。 质疑:为什么两把尺的角的大小是一样的?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想一想:如果想把这个角变大,你有什么好办法? 3)小结:比较两个角的大小要看角两边的开合情况,叉开越大,角就越大。角的大小 与它的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四、巩固练习,丰富感知:

二年级数学上册 交换教案 沪教版

交换 教学内容: 课本第14页交换 教学目标: 1.对交换的认识与应用。 2.理解在乘法中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3.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进 将下列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 4+4+4+4+4 5+5+5+5 3+3+3+3 6+6+6 7+7+7+7+7 9+9 二、新授 小丁丁他们在游乐场玩得太热了,他们来到冷饮店买可乐,一箱可乐有几瓶? 师:小朋友,你们帮小丁丁他们算一算好吗? 汇报:要求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再列式。 A:有3排,每排有4瓶,所以是3个4连加。 加法算式:4+4+4=12(瓶) 乘法算式:3×4=12(瓶)

4+4+4=3×4=12(瓶) B:有4排,每排3瓶,所以是4个3连加。 加法算式:3+3+3+3=12(瓶) 乘法算式:4×3=12(瓶) 3+3+3+3=4×3=12(瓶) 问:对这两个算式大家有什么想法? 汇报(可能会出现): 1. A的算法比B的算法好,可以少做一次加法。 2. 4+4+4=3+3+3+3 3×4=4×3 问:这里3×4和4×3有什么不同?同桌互相说一说。 汇报:3×4中每一份是4瓶,有这样的3份。 4×3中每一份是3瓶,有这样的4份。 小结:大家的想法都很好,我们发现两个因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 三、实践与应用 师:那么,学习了乘法的交换以后对我们有什么帮助呢?我们来看一下。 2+2+2+2+2列成乘法算式是?(5×2) 5×2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后就是2×5,2×5表示2个5相加,结果很快得出是10。 所以利用交换可使运算简便。

练一练: ★2+2+2+2+2+2+2+2+2=()打★的先互相讨论算法,再汇报。★2+2+2+2+2+2=()其它的集体笔练。 3+3+3+3+3+3+3=() 4+4+4+4+4=()

(沪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几个与第几个(1)

课题:几个与第几个 教学内容: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一学期P15~1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几个和第几个的意义。 2、正确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按数的顺序进行编号。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说一说、涂一涂、翻一番,正确区分基数和序数,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做文明的上海人,敬重长辈,友爱同学,礼貌待人。 2、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社会秩序,注意公共安全的意识。 教学重点:几个和第几个的区分。 教学难点:序数的有序性,正确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双色片。 课前2分钟:5的分拆。 教学过程: 游戏引入:

1、说左伸左手,说右伸右手。帮助学生分清左右。 我们今天要用这个本领学习新的知识。 2、出示停车场情景图。 你能不能介绍下停车场里有什么车子? 3、小兔欢欢问我们:“一共有几辆车?” 和老师从左往右数,再和老师从右往左数。 1、欢欢和乐乐都带来了自己的问题,你能回答他们吗? 2、同桌两人一人问,一人答,然后再交换。 3、出示题3,带来了更难的问题,你能不能回答上来? 一、出示情景图,揭示意义: 1、出示图1:看,小朋友们在干什么?(排队买冰淇淋)板书:买冰淇淋 2、共有几个小朋友在排队?小巧排在第几个?小丁丁呢?小亚呢? 3、还有4个小朋友,他们分别排在第几个?(生说)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几个和第几个。 板书:几个和第几个 二、继续情景,学习几个和第几个: 1、出示图2: 师:小巧买了冰淇淋,边吃边走,啊,真好吃!这时小胖踏着滑板车也来了,

他一看:呀,这么多人,我得想个办法。于是,他踏着滑板,悄悄地滑到了小亚的前面。 现在排队的一共有个?谁排在第一个? 小胖插在第几个?还有几个小朋友呢? 请你像我一样来写一写。(生写,汇报) 【生命教育】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社会秩序,注意公共安全的意识。 你认为小胖这样做对吗?他后面的小朋友满意吗? 【民族精神教育】做文明的上海人,敬重长辈,友爱同学,礼貌待人。 如果你是排队的小朋友,你会对小胖说什么? 小朋友们也是这样说的,小胖被小朋友们说的不好意思了,他红着脸排到了队伍的最后。 2、出示图3: 师:这时,小丁丁也买到了冰淇淋。现在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在排队?小胖排在第几个?请你给他们写一写。(生写) 三、摆一摆,继续几个和第几个: 1、摆5个红色圆片排成一排或一列,把第2个翻成蓝色。 A ○ B ○ C ○○○○○○○

沪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期末试卷及答案

沪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想一想、算一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每题1分;共16分) 4+6= 7+4= 5+3= 2+7= 9-5= 7-6= 11-5= 13-8= 8+7= 9+6= 17-8= 0+13= 18-10= 15-15= 8+8= 9-0= 二、仔细想一想;( )里该填几?(每空2分;共8分) 5+( )=13 17-( )=8 ( )- 6=10 8+4-( )=3 三、比一比;在○里填上“>”、“<”或“=”。(共6分) 9 14 -6 8 7+4 6+3 9-2 12 7+8 5+9 8+6 9+8-4 7+4+1 四、从4.12.7.11中选出3个数;组成4个算式。(共12分) + = + = - = - = ;共6 ( ) ) 一、填空。(每空1分;共11分) 1.1个十和9个一组成的数是( )。 2.15左边的“1”表示1个( );右边的“5”表示5个( )。 3.最大的一位数是( );最小的两位数是( );它们相差( )。 4.与12相邻的数是( )和( )。 5.12的一半是( );8的加倍是( )。 6.体育课上站队;小明的前面站了5个同学;后面站了6个同学; 小明这一列共站了( )个同学。

二、找规律填数。(每空1分;共5分) 三、看图填空。(每空1分;共4分) ○比△多()个; △比☆少()个; ☆有()个;△再加上 ()个就与☆同样多。 一、看图列式计算。(4分) 二、看数射线填空。(共8分) 0 1 2 3 4 5 6 7 8 9 10 算式: 0 2 4 6 8 10 12 14 18

算式: 三、数一数;填一填。(每空1分;共4分) 左图中有()个; 有()个; 有()个; 有()个; 四、解决问题。(每题4分;共16分) 1.小红有6朵红花;小胖有5朵红花;他们一共有()朵花? = (朵) 2.树上原来有14小鸟;飞走了5只后;还剩()只? = (只) 3.一辆公交车原来有15人;在一个公交站点上下了7人;又上来9人;车上现在有()人? = (人) 4.兵兵有10枝彩色笔;比东东少5枝;东东有()枝彩色笔? = (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