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载焊接结构设计ⅱ(疲劳强度寿命计算)

最新动载焊接结构设计ⅱ(疲劳强度寿命计算)
最新动载焊接结构设计ⅱ(疲劳强度寿命计算)

动载焊接结构设计

ⅱ(疲劳强度寿命计算)

****动载焊接结构的设计

思考题6:应该如何进行焊接结构的疲劳强1、焊接结构疲劳强度设计的一般原则

设计过程可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⑴考虑实用性,进行功能设计根据结构未来的工作情况,合理地提出结构的承载能力、强度、刚度、耐蚀度、使用寿命等比较具体的要求。考虑安全性,这些要求不能太低;考虑经济性,这些要求也不能过高。

⑵进行方案设计根据上述要求,选择确定结构材料、结构构造形式、传动形式、自动化程度、控制方式、生产制造工艺等综合设计方案,它们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

⑶进行具体的施工图设计绘图前,进行必要的计算,以便确定结构的重要尺寸。我们要讲的是如何合理选择动载焊接结构、焊接接头的结构形式和怎样进行必要的计算。

设计动载焊接结构必须特别强调两点:①“动载”,对应力集中非常敏感;②焊接接头属于刚性连接形式,对应力集中也比较敏感。而且“焊接结构”难免有焊接残余应力、变形、焊接缺陷等,存在应力集中现象。

因此,设计动载焊接结构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⑴承受拉伸、弯曲、扭转的构件,截面面积变化时,尽量保持平顺、圆滑的过渡,尽量防止或减小构件截面刚度突然变化,避免造成较大的附加应力和应力集中。

⑵对接、角接、丁字、十字接头等,均应优先采用对接焊缝,少用角焊缝;

⑶单面搭接接头角焊缝的焊根、焊趾处,既有偏心弯矩的作用,又有严重的应力集中,承受疲劳载荷的能力很低,必须尽量避免采用这种接头形式;

⑷ 承受疲劳载荷的角焊缝(未焊透的对焊缝,也看作角焊缝),危险点在应力集中比较严重的焊缝根部或焊趾处。应采用如下措施:① 开坡口,加大熔深,减小焊缝根部的应力集中;② 将焊趾处加工成圆滑过渡的形状,减小焊趾的应力集中;

⑸ 处于拉应力场中的焊趾、焊缝端部或其它严重的应力集中处(如裂纹),应设置缓和槽、孔,以便降低应力集中的影响。

总之,应采取一切措施,排除或减小应力集中的影响。

2、疲劳强度的许用应力设计法

我国钢结构标准,原设计规范基本金属及连接的疲劳计算中,采用疲劳许用应力。 ⑴ 许用应力的确定 先通过实验测定材料、结构的疲劳强度或疲劳极限,再按存活率(一般结构97.7%,特重要结构99.99%)和疲劳循环次数(如2×106次)确定疲劳强度r σ;疲劳强度的许用应力 []n r p r σσ= 式中: n - 安全系数;

⑵ 设计原则 最大疲劳工作应力max σ≤许用应力[]p r σ

⑶ 缺点 ① 没有考虑疲劳载荷的累积效应; ② 没

有考虑过载峰对疲劳寿命的影响; ③ 没有考虑千变万化

的不确定因素。过去把这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涵盖在安全系数里,加以考虑。电站两例

3、 焊接结构的疲劳寿命设计

⒊1 疲劳裂纹的亚临界扩展 一个初始裂纹0a 的构件,只有载荷应力达到临界值C σ时(图1),亦即当裂纹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1K 达到临界值C K 1时,才会失稳破坏。

图1 亚临界裂纹扩展思考题7:何谓焊接结构的疲劳寿命?如何设计才能保

一个有初始裂纹0a 的构件承受C σσσ<=0max 的循环应

力时,裂纹会发生缓慢扩展。初始裂纹0a 扩展到临界裂纹

C a 的过程,称为疲劳裂纹的亚临界扩展阶段。研究疲劳裂纹

亚临界扩展规律,对结构的疲劳寿命设计和确定现役结构的

疲劳寿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⒊2 疲劳裂纹扩展规律

疲劳寿命设计有两种设计原则:

⑴ 按疲劳裂纹发生寿命设计:该设计法以积累损伤不

产生疲劳裂纹为限度。

⑵ 按疲劳裂纹扩展寿命设计:该设计法以积累损伤,

疲劳裂纹不失稳为限度。(如某水电厂发现水轮机蜗壳上有

一个较长的裂纹……为例)

疲劳裂纹扩展速率计算公式:

一般公式:()C a f dN da ,,σ= C :与材料有关的系数

帕瑞斯公式:()n K C dN da ?= 2=n ~7(塑~脆) 对于无限大薄板:a K πσ= ∴ a K πσ?=?

帕瑞斯的实验结果如图2,可见亚临界裂纹扩展速率不

受试样几何形状和加载方式的限制,各实验点都落在一条直

线上,裂纹扩展速率直接接受应力强度因子幅值K ?的控

制。但图3的结果说明,K ?相同,r 不同,裂纹扩展速率

并不相等,这说明,帕瑞斯公式过分强调了σ?,即K ?的图2 不同加载方式的实验结果

图3 不同r 对da /dN 的影响

作用,而忽视了max K 增大,特别是max K 趋近C K 1时,对裂

纹扩展的加速作用。考虑了上述因素的是福曼公式: (){}

(){}

()(){}K K K K K C K K K K C K K r K C dN da C n C n C n ??-??=??-??=?--??=max 1max max max 11K 1 max

max min K K K K 1r 1?=-=- 以福曼公式处理图2的实验结果,绘到图4上,其直

线度更好。但许多高韧性材料难以测出C K 1,难以使用此公

式。合并max K 、 max 1K K C -作用的是华格公式:

()

()()()n

m m n m

m n m K K C K K K C r K C dN da -??=??=-?=1max max max max 1

式中1

铝合金2024-T3 5.0=m ,

7075-T6 425.0=m 。

数据处理结果见图5。

=n 2~7,是图中直线的斜率。K ?在较大的范围

内变化时,如图6所示,n 有不同的数值。能够反映这

一广域情况的是陈篪公式:

()()[]p

C th K K K K dN da 22

122?-?-?= ⒊3 疲劳裂纹扩展寿命的估算

若经过0N 次疲劳循环,裂纹扩展到0a 长,

再由C K 1计算出裂纹失稳扩展的临界尺寸C a ,即

可根据上述公式,如帕瑞斯公式图4 福曼公式处理后的da /dN

图5华格公式处理后的da /dN 图6 da /dN -ΔK 的一般关系

()n

K C dN da ?=,求定积分,得出剩余寿命:()

???==-=C

f a a n N N f K C da dN N N N 000 。 对于无限大板中心穿透裂纹的情况:a K πσ?=?,代入上式得

()????

??????-???? ???-=-=-12211200n C n C C f a a a a n C N N N πσ 式中 2≠n 。 若2=n ,则剩余寿命:()0

0ln 1

1a a C N N N C n f πσ?=-= 与σ?相比,π、C a 、0a 、n 等都是不变或基本不变的数,将它们合并到常数c 中,上面的两个公式可以简化为:m c N σ?=(用于国际焊接学会设计规范)或 ()m N c 1=?σ(用于我国钢结构标准)。式中:m N c σ?*=,设定m ,c 可使通过实验数据求得。

4、疲劳极限状态设计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极限设计法,日趋科学和完善。疲劳极限状态设计法的基本特点和基本公式如下。

⒋1从结构的随机变幅载荷的实际情况出发;

⑴ 疲劳极限状态设计法,仅适用于低应力中、高周随机变幅疲劳的结构元件及其连接的疲劳计算。对于:① 结构表面温度高于150℃易氧化,更高可能有相变、蠕变等…问题;② 海水、腐蚀介质环境会加速裂纹的产生和扩展;③ 消除焊接残余应力的高温热处理可能使构件晶粒粗大,疲劳寿命降低;④ 高应变低周疲劳扩展速率很大等…以上特殊情况,另有计算办法,不属于疲劳极限设计法的应用范围。

⑵ 裂纹尖端K 因子的变化幅值min max K K K -=?与裂纹扩展速率直接相关。疲劳极限状态设计法,将应力变化幅值min max σσσ-=?,作为重要的计算参量。因σ?与K ?在特定结构中有对应关系,而σ?比K ?容易测量和计

算。

⑶ 实际结构多在随机变幅疲劳载荷下服役。通过传

感器可实际测量并记载(或用理论计算),获得随机变

幅疲劳载荷应力谱(如图7所示),采用统计方法,将

不同应力水平的i σ?及其发生率i n ,绘制成疲劳应

力谱直方图。整理后的直方图如图8所示。实验研

究结果表明,i σ?及其i n 所产生的疲劳损伤,符合

疲劳线性累积损伤定则。

⑷ 疲劳线性累积损伤定则:

()12211≤=++=∑i i N n N n N n D 1≥D 时,则损伤累积到发生疲劳破坏的程度。

式中:i N 是对应于i σ?发生疲劳破坏的循环次数 根据此式,可以推导出,将随机变幅应力转换成等效等幅应力的表达式。 ⑸ 等效等幅应力 ()[]m i m

i eq e N n 1∑??=?=?σσσ

式中:∑=i n N ,相当于在等幅应力 eq σ?作用下,发生疲劳破坏的次数;

i σ? :变幅载荷引起的各个水平的应力幅值;

i n :对应i σ?的循环次数。假定:① 低于疲劳极限的i σ? ,无影响,不

计入;② i σ? 加载顺序的影响忽略不计。

图7货车主梁的疲劳应力谱及其直方图

图8疲劳设计应力谱及直方图

动载焊接结构设计Ⅲ(疲劳强度寿命计算)

****动载焊接结构的设计 1、 焊接结构疲劳强度设计的一般原则 设计过程可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⑴ 考虑实用性,进行功能设计 根据结构未来的工作情况,合理地提出结构的承载能力、强度、刚度、耐蚀度、使用寿命等比较具体的要求。考虑安全性,这些要求不能太低;考虑经济性,这些要求也不能过高。 ⑵ 进行方案设计 根据上述要求,选择确定结构材料、结构构造形式、传动形式、自动化程度、控制方式、生产制造工艺等综合设计方案,它们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 ⑶ 进行具体的施工图设计 绘图前,进行必要的计算,以便确定结构的重要尺寸。我们要讲的是如何合理选择动载焊接结构、焊接接头的结构形式和怎样进行必要的计算。 设计动载焊接结构必须特别强调两点:① “动载”,对应力集中非常敏感;②焊接接头属于刚性连接形式,对应力集中也比较敏感。而且“焊接结构”难免有焊接残余应力、变形、焊接缺陷等,存在应力集中现象。 因此,设计动载焊接结构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⑴ 承受拉伸、弯曲、扭转的构件,截面面积变化时,尽量保持平顺、圆滑的过渡,尽量防止或减小构件截面刚度突然变化,避免造成较大的附加应力和应力集中。 ⑵ 对接、角接、丁字、十字接头等,均应优先采用对接焊缝,少用角焊缝; ⑶ 单面搭接接头角焊缝的焊根、焊趾处,既有偏心弯矩的作用,又有严重的应力集中,承受疲劳载荷的能力很低,必须尽量避免采用这种接头形式; ⑷ 承受疲劳载荷的角焊缝(未焊透的对焊缝,也看作角焊缝),危险点在应力集中比较严重的焊缝根部或焊趾处。应采用如下措施:① 开坡口,加大熔深,减小焊缝根部的应力集中;② 将焊趾处加工成圆滑过渡的形状,减小焊趾的应力集中; ⑸ 处于拉应力场中的焊趾、焊缝端部或其它严重的应力集中处(如裂纹),应设置缓和槽、孔,以便降低应力集中的影响。 总之,应采取一切措施,排除或减小应力集中的影响。 2、疲劳强度的许用应力设计法 我国钢结构标准,原设计规范基本金属及连接的疲劳计算中,采用疲劳许用应力。 ⑴ 许用应力的确定 先通过实验测定材料、结构的疲劳强度或疲劳极限,再按存活率(一般结构97.7%,特重要结构99.99%)和疲劳循环次数(如2×106次)确定疲劳强度r σ;疲劳强度的许用应力 [] n r p r σσ= 式中: n - 安全系数; ⑵ 设计原则 最大疲劳工作应力m ax σ≤许用应力[] p r σ ⑶ 缺点 ① 没有考虑疲劳载荷的累积效应; ② 没有考虑过载峰对疲劳寿命的影响; ③ 没有考虑千变万化的不确定因素。过去把这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涵盖在安全系数里,加以考虑。电站两例 3、 焊接结构的疲劳寿命设计 ⒊1 疲劳裂纹的亚临界扩展 一个初始裂纹0a 的构件,只有载荷应力达到临界值C σ时(图1),亦即当裂纹尖端 图1 亚临界裂纹扩展与 临界尺寸

焊接强度及结构

焊接工艺问答(强度及结构) 焊接工艺问答(强度及结构)
各种焊接接头都有不同程度的应力集中,当母材具有足够的塑性时,结构在静开车破坏之前就有显著的塑性变形,应力集中对 强度无影响。 其强度 强度 例如,侧面搭接接头在加载时,如果母材和焊缝金属都有较好的塑性,其切应力的分布是不均匀的,见图 29。继续加载,焊缝 的两端点达到屈服点 σs,则该处应力停止上升,而焊缝中段各点的应力因尚未达到 σs,故应力随加载继续上升,到达屈服点 的区域逐渐扩大,应力分布曲线变平,最后各点都达到 σs。如再加载,直至使焊缝全长同时达到强度 强度极限,最后导致破坏。 强度
什么是工作焊缝?什么是联系焊缝? 36 什么是工作焊缝?什么是联系焊缝? 焊接结构上的焊缝,根据其载荷的传递情况,可分为两种:一种焊缝与被连接的元件是串联的,承担着传递全部载荷的作用, 一旦断裂,结构就立即失效,这种焊缝称为工作焊缝,见图 30a、图 30b,其应力称为工作应力。另一种焊缝与被连接的元件是 并联的,仅传递很小的载荷,主要起元件之间相互联系的作用,焊缝一旦断裂,结构不会立即失效,这种焊缝称为联系焊缝, 见图 30c、图 30d,其应力称为联系应力。设计时,不需计算联系焊缝的强度 强度,只计算工作焊缝的强度 强度。 强度 强度 举例说明对接接头爱拉(压)时的静载强度计算。 时的静载强度计算。 37 举例说明对接接头爱拉 时的静载强度计算 全焊透对接接头的各种受力情况 见图 31。图中 F 为接头所受的拉(压)力,Q 为切力,M1 为平面内弯矩, M2 为垂平面弯矩。

受拉时的强度 强度计算公式为 强度
F σt= ─── Lδ1 ≤〔σ′t 〕
F 强度计算公式为 σα= ─── ≤〔σ′α 〕 受压时的强度 强度 Lδ1
式中
F——接头所受的拉力或压力(N); L——焊缝长度(cm); δ1——接头中较薄板的厚度(cm); σ——接头受拉(σt) 或受压(σα)时焊缝中所承受的应力(N/cm2)㈠
〔σ′t 〕——焊缝受拉时的许用应力(N/cm2) 〔σ′α 〕——焊缝受压时的许用应力(N/cm2) 强度。 计算例题 两块板厚为 5mm、宽为 500mm 的钢板对接焊在一起,两端受 28400N 的拉力,材料为 Q235-A 钢,试校核其焊缝强度 强度 解:查表得〔σ′t 〕=14200 N/cm2。 根据已知条件,在上述公式中,F=28400N,L=500mm=50cm,δ1=5mm=0.5cm,代入计算为 F 28400
σt= ─── = ───── = 1136N/cm2<14200N/cm2 Lδ1 50×0.5

该对接接头焊缝强度 强度满足要求,结构工作安全。 强度
举例说明对接接头受剪切时的静载强度计算。 强度计算 38 举例说明对接接头受剪切时的静载强度计算。 强度计算公式为 受剪切时的强度 强度

焊接强度计算知识.

各种焊接接头都有不同程度的应力集中,当母材具有足够的塑性时,结构在静开车破坏之前就有显著的塑性变形,应力集中对其强度无影响。 例如,侧面搭接接头在加载时,如果母材和焊缝金属都有较好的塑性,其切应力的分布是不均匀的,见图29。继续加载,焊缝的两端点达到屈服点σs,则该处应力停止上升,而焊缝中段各点的应力因尚未达到σs,故应力随加载继续上升,到达屈服点的区域逐渐扩大,应力分布曲线变平,最后各点都达到σs。如再加载,直至使焊缝全长同时达到强度极限,最后导致破坏。 36 什么是工作焊缝?什么是联系焊缝? 焊接结构上的焊缝,根据其载荷的传递情况,可分为两种:一种焊缝与被连接的元件是串联的,承担着传递全部载荷的作用,一旦断裂,结构就立即失效,这种焊缝称为工作焊缝,见图30a、图30b,其应力称为工作应力。另一种焊缝与被连接的元件是并联的,仅传递很小的载荷,主要起元件之间相互联系的作用,焊缝一旦断裂,结构不会立即失效,这种焊缝称

为联系焊缝,见图30c、图30d,其应力称为联系应力。设计时,不需计算联系焊缝的强度,只计算工作焊缝的强度。 37 举例说明对接接头爱拉(压)时的静载强度计算。 全焊透对接接头的各种受力情况见图31。图中F为接头所受的拉(压)力,Q为切力,M1为平面内弯矩,M2为垂平面弯矩。 受拉时的强度计算公式为 F σt=───≤〔σ′t 〕 Lδ1 F 受压时的强度计算公式为σα=───≤〔σ′α 〕 Lδ1 式中F——接头所受的拉力或压力(N); L——焊缝长度(cm); δ1——接头中较薄板的厚度(cm);

σ——接头受拉(σt)或受压(σα)时焊缝中所承受的应力(N/cm2)㈠ 〔σ′t 〕——焊缝受拉时的许用应力(N/cm2) 〔σ′α〕——焊缝受压时的许用应力(N/cm2) 计算例题两块板厚为5mm、宽为500mm的钢板对接焊在一起,两端受28400N的拉力,材料为Q235-A钢,试校核其焊缝强度。 解:查表得〔σ′t 〕=14200 N/cm2。 根据已知条件,在上述公式中,F=28400N,L=500mm=50cm,δ1=5mm=0.5cm,代入计算为 F 28400 σt=─── =───── =1136N/cm2<14200N/cm2 Lδ1 50×0.5 ∴该对接接头焊缝强度满足要求,结构工作安全。 38 举例说明对接接头受剪切时的静载强度计算。 受剪切时的强度计算公式为 Q τ= ───≤〔τ′〕 Lδ1 式中Q——接头所受的切力(N); L——焊缝长度(cm);

焊缝强度(计算书)

完全焊透的对接焊缝和T形连接焊缝设计计算书 Ⅰ.设计依据: 《钢结构设计手册上册》(第三版) 《钢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7-2003 Ⅱ.计算公式和相关参数的选取方法 一、焊缝质量等级的确定方法: 焊缝应根据结构的重要性、荷载特性、焊缝形式、工作环境以及应力状态等情况,按下述原则分别选用不同的质星等级: 1在需要进行疲劳计算的构件中,凡对接焊缝均应焊透,其质缝等级为:1)作用力垂直于焊缝长度方向的横向对接焊缝或T形对接与角接组合焊缝,受拉时应为一级,受压时应为二级; 2)作用力平行于焊缝长度方向的纵向对接焊缝应为二级。 2不需要计算疲劳的构件中,凡要求与母材等强的对接焊缝应予焊透,其质量等级当受拉时应不低于二级,受压时宜为二级。 3重级工作制和起重量Q≥50t的中级工作制吊车梁的腹板与上翼缘之间以及吊车衔架上弦杆与节点板之间的T形接头焊缝均要求焊透,焊缝形式一般为对接与角接的组合焊缝.其质量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4不要求焊透的T形接头采用的角焊缝或部分焊透的对接与角接组合焊缝,以及搭接连接采用的角焊缝,其质量等级为: 1)对直接承受动力荷载且需要验算疲劳的结构和吊车起重量等于或大于50 t的中级工作制吊一车梁,焊缝的外观质量标准应符合二级; 2)对其他结构,焊缝的外观质量标准可为三级。 ——(GB50017—2003 7.1.1) 二、焊缝连接计算公式 1、完全焊透的对接接头和T形接头焊缝计算公式 1)在对接接头和T形接头中,垂直于轴心拉力或轴心压力的对接焊缝或对接与角接组合焊缝,其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拉应力或压应力:c t w f f tl 或≤=σ ( GB 50017-2003 7.1.2 -1) 参数:N ——轴心拉力和轴心压力(N ); w l ——焊缝计算长度,为设计长度减2t (有引弧板时可不减)(mm ); t ——对接接头中连接件的较小厚度;T 形接头中为腹板的厚度(mm ); w c w t f f 、——对接焊缝的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查表2-5可得) (N/mm 2 ); 2)在对接接头和T 形接头中,承受弯矩和剪力共同作用的对接焊缝或对接与角接组合焊缝,其正应力和剪应力应分别进行计算。但在同时受有较大正应力和剪应力处(例如梁腹板横向对接焊缝的端部),应按下式计算折算应力: w t f 1.13221≤+τσ (GB55017—2003 7.1.1.2-2) 注:1当承受轴心力的板件用斜焊缝对接,焊缝与作用力间的夹角θ符合,当tg θ≤1.5时焊缝的强度可不计算. 2 当对接焊缝和T 形对接焊缝与角接组合焊缝无法采用引弧板和引出板施焊时每条焊缝的长度计算时应减去2t 附表1-1 焊缝的强度设计值

钢结构计算题(焊接)

*、某节点钢板厚12mm ,用对接和角接组合焊缝焊于端板上,承受静力荷载标准值F k =250kN ,其中20%为永久荷载,80%为可变荷载,如下图所示。采用Q235钢,手工焊,焊条为E43型,焊缝强度设计值为2185/w t f N mm =,未用引弧板施焊。试验算此焊缝强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解:(组合焊缝的计算和对接焊缝的一样) 拉力设计值 1.20.2250 1.40.8250340G GK Q QK F F F kN γγ???=?=+=+ 该拉力为偏心力,与x 轴的间距为偏心距e=100,焊缝所受的弯矩为 353401010034010M Fe N mm ==??=?? 焊缝的有效厚度为节点板厚t ; 由于未用引弧板,焊缝有效长度为l w =b -2t 节点板和焊缝所受的力是轴向力+弯矩,焊缝应力分布如下图所示。 最大正应力(拉)为 max 2 35 2 2 /6 340103401012(400212)12(400212)/675.4120.2195.6185/w w w t F M F M A W tl tl f N mm σ=+=+??=+?-??-?=+=>= 焊缝强度不满足要求。 端板

*、某节点钢板用角焊缝焊于端板上,承受静力荷载设计值F =340kN ,。采用Q235钢,手工焊,焊条为E43型,焊脚厚度h f =10mm ,焊缝强度设计值为2160/w f f N mm =。试验算此焊缝强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解: 偏心拉力与x 轴的间距为偏心距e=100,焊缝所受的弯矩为 353401010034010M Fe N mm ==??=?? 焊缝有两条,每条焊缝的有效厚度为0.7h f ; 由于焊缝两端都无绕角焊,每条焊缝有效长度为l w =b -2h f 。 节点板和焊缝所受的力是轴向力+弯矩,焊缝应力分布如下图所示。 最大正应力(拉)为 max 23522 20.720.7/6 340103401020.710(40020)20.710(40020)/663.9100.9164.8 1.22160195.2/f w f w w f f F M A W F M h l h l f N mm σβ= +=+????=+ ???-???-=+=<=?= 焊缝强度满足要求。

钢构焊缝计算(受力)

钢结构的焊接连接 钢结构的连接方法可分为焊缝连接、螺栓连接和铆钉连接三种。焊接连接是现代钢结构最主要的连接方法。它的优点是:(1)焊件间可直接相连,构造简单,制作加工方便;(2)不削弱截面,用料经济;(3)连接的密闭性好,结构刚度大;(4)可实现自动化操作,提高焊接结构的质量。缺点是:(1)在焊缝附近的热影响区内,钢材的材质变脆;(2)焊接残余应力和变形使受压构件承载力降低;(3)焊接结构对裂纹很敏感,低温时冷脆的问题较为突出。 一、焊缝的形式 1.角焊缝 图 1 直角角焊缝截面 图 2 斜角角焊缝截面 角焊缝按其截面形式可分为直角角焊缝和斜角角焊缝。两焊脚边的夹角为90°的焊缝称为直角角焊缝,直角边边长h f 称为角焊缝的焊脚尺寸,h e =0.7h f 为直角角焊缝的计算厚度。斜角角焊缝常用于钢漏斗和钢管结构中。对于夹角大于135°或小于60°的斜角角焊缝,不宜用作受力焊缝(钢管结构除外)。 2.对接焊缝 对接焊缝的焊件常需加工成坡口,故又叫坡口焊缝。焊缝金属填充在坡口内,所以对接焊缝是被连接件的组成部分。 坡口形式与焊件厚度有关。当焊件厚度很小(手工焊≤t 6mm ,埋弧焊≤t 10mm )时,可用直边缝。对于一般厚度(t=10~20mm )的焊件可采用具有斜坡口的单边V 形或V 形焊缝。斜坡口和离缝c 共同组成一个焊条能够运转的施焊空间,使焊缝易于焊透;钝边p 有托

住熔化金属的作用。对于较厚的焊件(t>20mm),则采用U形、K形和X形坡口。对于V形缝和U形缝需对焊缝根部进行补焊。对接焊缝坡口形式的选用,应根据板厚和施工条件按现行标准《建筑结构焊接规程》的要求进行。 凡T形,十字形或角接接头的对接焊缝称之为对接与角接组合焊缝。 图3 对接焊缝的坡口形式 3.焊缝质量检验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焊缝按其检验方法和质量要求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三级焊缝只要求对全部焊缝作外观检查且符合三级质量标准;一级、二级焊缝则除外观检查外,还要求一定数量的超声波检验并符合相应级别的质量标准。焊缝质量的外观检验检查外观缺陷和几何尺寸,内部无损检验检查内部缺陷。 二、直角角焊缝的构造与计算 角焊缝按其与作用力的关系可分为正面角焊缝、侧面角焊缝和斜焊缝。正面角焊缝的焊缝长度方向与作用力垂直,侧面角焊缝的焊缝长度方向与作用力平行,斜焊缝的焊缝长度方向与作用力倾斜,由正面角焊缝、侧面角焊缝和斜焊缝组成的混合,通常称作围焊缝。 侧面角焊缝主要承受剪力,塑性较好,强度较低。应力沿焊缝长度方向的分布不均匀,呈两端大而中间小的状态。焊缝越长,应力分布不均匀性越显著。 正面角焊缝受力复杂,其破坏强度高于侧面角焊缝,但塑性变形能力差。斜焊缝的受力性能和强度值介于正面角焊缝和侧面角焊缝之间。 1.角焊缝的构造要求 (1)最小焊脚尺寸 t(1) h f≥1.5 2 式中t2—较厚焊件厚度,单位为mm。

焊接结构习题库

焊接结构 一、焊接结构的特点 焊接结构的特点包括: (1)焊接结构的应力集中变化范围比铆接结构大。 因为焊接结构中焊缝与基本金属组成一个整体,并在外力作用下与它一起变形。因此焊缝的形状和布置必然影响应力的分布,使应力集中在较大的范围内变化。从而严重影响结构的脆断和疲劳。 (2)焊接结构有较大的残余应力和变形 绝大多数焊接方法采用局部加热,故不可避免会产生内应力和变形。焊接应力和变形不但容易引起工艺缺陷,而且影响结构的承载能力,此外还影响结构的加工精度和尺寸稳定性。 (3)焊接结构具有较大的性能不稳定性 由于焊缝金属的成分和组织与基本金属不同,以及焊接接头所经受的不同热循环和热塑性应变循环,焊接接头不同区域具有不同性能,形成一个不均匀体。(4)焊接接头的整体性 这是区别于铆接结构的一个重要特性,一方面赋予焊接结构高密封性和高刚度,另一方面由带来了问题,例如止裂性能差。 二、影响脆性断裂的因素 (一)应力状态的影响 (1)不同的应力状态:如果最大正应力首先达到正断抗力,则发生脆性断裂,如果剪应力先达到屈服极限,则产生塑性变形,形成塑性断裂,达到剪断抗力时,产生剪断。 (2)不同材料同一应力状态。 (3)缺口效应:虽然整个结构件处于单轴拉伸状态,但由于其局部设计不佳或存在缺陷导致出现三轴应力状态的缺口效应。 (二)温度的影响 随着温度的降低,出现脆性断裂的倾向变大。脆性转变温度越低,可使用温度范围越大,材料抗脆断能力好。 (三)加载速率的影响 提高加载速率会促使材料脆性破坏。当有缺口时,由于缺口处有应力、应变集中,缺口扩展速率增大,导致脆性断裂的发生。 (四)材料状态的影响 (1)厚度的影响:厚度增大,脆断倾向增大。 原因:a、厚板在缺口处易形成三轴拉应力,因为厚度方向的收缩和变形受到限制,形成所谓的平面应变状态,使材料变脆。 b、冶金因素:厚板轧制次数少,终轧温度高,组织疏松,内外层均匀性差。 (2)晶粒度影响:晶粒越细,脆性—延性转变温度越低。 (3)晶格结构:面心立方晶格较好。 (4)化学成分:C、N、O、H、S、P增加脆性,Mn、Ni、Cr、V适量加入有助于减少脆性。

焊接结构疲劳强度相关知识

焊接结构疲劳强度相关知识 1.焊接结构疲劳失效的原因 焊接结构疲劳失效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客观上讲,焊接接头的静载承受能力一般并不低于母材;而承受交变动载荷时,其承受能力却远低于母材,而且与焊接接头类型和焊接结构形式有密切的关系。这是引起一些结构因焊接接头的疲劳而过早失效的一个主要的因素;②早期的焊接结构设计以静载强度设计为主,没有考虑抗疲劳设计,或者是焊接结构疲劳设计规范并不完善,以至于出现了许多现在看来设计不合理的焊接接头;③工程设计技术人员对焊接结构抗疲劳性能的特点了解不够,所设计的焊接结构往往照搬其它金属结构的疲劳设计准则与结构形式;④焊接结构日益广泛,而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人为盲目追求结构的低成本、轻量化,导致焊接结构的设计载荷越来越大;⑤焊接结构有往高速重载方向发展的趋势,对焊接结构承受动载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对焊接结构疲劳强度方面的科研水平相对滞后。 2 影响焊接结构疲劳强度的主要因素 2.1 静载强度对焊接结构疲劳强度的影响 在钢铁材料的研究中,人们总是希望材料具有较高的比强度,即以较轻的自身重量去承担较大的负载重量,因为相同重量的结构可以具有极大的承载能力;或是同样的承载能力可以减轻自身的重量。所以高强钢应运而生,也具有较高的疲劳强度,基本金属的疲劳强度总是随着静载强度的增加而提高。 但是对于焊接结构来说,情况就不一样了,因为焊接接头的疲劳

强度与母材静强度、焊缝金属静强度、热影响区的组织性能以及焊缝金属强度匹配没有多大的关系,也就是说只要焊接接头的细节一样,高强钢和低碳钢的疲劳强度是一样的,具有同样的S-N曲线,这个规律适合对接接头、角接接头和焊接梁等各种接头型式。Maddox研究了屈服点在386—636MPa之间的碳锰钢和用6种焊条施焊的焊缝金属和热影响区的疲劳裂纹扩展情况,结果表明:材料的力学性能对裂纹扩展速率有一定影响,但影响并不大。在设计承受交变载荷的焊接结构时,试图通过选用较高强度的钢种来满足工程需要是没有意义的。只有在应力比大于+0.5的情况下,静强度条件起主要作用时,焊接接头母材才应采用高强钢。 造成上述结果的原因是由于在接头焊趾部位沿溶合线存在有类似咬边的熔渣楔块缺陷,其厚度在0.075mm-0.5mm,尖端半经小于0.015mm。该尖锐缺陷是疲劳裂纹开始的地方,相当于疲劳裂纹形成阶段,因而接头在一定应力幅值下的疲劳寿命,主要由疲劳裂纹的扩展阶段决定。这些缺陷的出现使得所有钢材的相同类型焊接接头具有同样的疲劳强度,而与母材及焊接材料的静强度关系不大。 2.2 应力集中对疲劳强度的影响 2.2.1 接头类型的影响 焊接接头的形式主要有:对接接头、十字接头、T形接头和搭接接头,在接头部位由于传力线受到干扰,因而发生应力集中现象。 对接接头的力线干扰较小,因而应力集中系数较小,其疲劳强度也将高于其他接头形式。但实验表明,对接接头的疲劳强度在很大范围内变化,这是因为有一系列因素影响对接接头的疲劳性能的缘故。如试样的尺寸、坡口形式、焊接方法、焊条类型、焊接位置、焊缝形状、焊后的焊缝加工、焊后的热处理等均会对其发生影响。具有永久

焊接知识问答(焊接强度及焊接结构)

焊接知识问答(焊接强度及焊接结构) 各种焊接接头都有不同程度的应力集中,当母材具有足够的塑性时,结构在静开车破坏之前就有显著的塑性变形,应力集中对其强度无影响。 例如,侧面搭接接头在加载时,如果母材和焊缝金属都有较好的塑性,其切应力的分布是不均匀的,见图29。继续加载,焊缝的两端点达到屈服点σs,则该处应力停止上升,而焊缝中段各点的应力因尚未达到σs,故应力随加载继续上升,到达屈服点的区域逐渐扩大,应力分布曲线变平,最后各点都达到σs。如再加载,直至使焊缝全长同时达到强度极限,最后导致破坏。 36 什么是工作焊缝?什么是联系焊缝? 焊接结构上的焊缝,根据其载荷的传递情况,可分为两种:一种焊缝与被连接的元件是串联的,承担着传递全部载荷的作用,一旦断裂,结构就立即失效,这种焊缝称为工作焊缝,见图30a、图30b,其应力称为工作应力。另一种焊缝与被连接的元件是并联的,仅传递很小的载荷,主要起元件之间相互联系的作用,焊缝一旦断裂,结构不会立即失效,这种焊缝称为联系焊缝,见图30c、图30d,其应力称为联系应力。设计时,不需计算联系焊缝的强度,

只计算工作焊缝的强度。 37 举例说明对接接头爱拉(压)时的静载强度计算。 全焊透对接接头的各种受力情况见图31。图中F为接头所受的拉(压)力,Q为切力,M 1为平面内弯矩,M2为垂平面弯矩。 受拉时的强度计算公式为 F σt=───≤〔σ′t〕 Lδ1 F 受压时的强度计算公式为σα=───≤〔σ′α 〕 Lδ1 式中F——接头所受的拉力或压力(N); L——焊缝长度(cm); δ1——接头中较薄板的厚度(cm); σ——接头受拉(σt)或受压(σα)时焊缝中所承受的应力(N/cm2)㈠ 〔σ′t〕——焊缝受拉时的许用应力(N/cm2) 〔σ′α〕——焊缝受压时的许用应力(N/cm2) 计算例题两块板厚为5mm、宽为500mm的钢板对接焊在一起,两端受28400N的拉力,材料为Q235-A钢,试校核其焊缝强度。 解:查表得〔σ′t〕=14200 N/cm2。 根据已知条件,在上述公式中,F=28400N,L=500mm=50cm,δ1=5mm=0.5cm,代入计

钢结构计算题(焊接、螺栓连接、稳定性)

Q235 用。由于翼缘处的剪应力很小,假定剪力全部由腹板的竖向焊缝均匀承受,而弯矩由整个T 形焊缝截面承受。分别计算a 点与b 点的弯矩应力、腹板焊缝的剪应力及b 点的折算应力,按照各自应满足的强度条件,可以得到相应情况下焊缝能承受的力F i ,最后,取其最小的F 值即为所求。 1.确定对接焊缝计算截面的几何特性 (1)确定中和轴的位置 ()()()()80 10 102401020160)10115(1010240510201601≈?-+?-+??-+??-= y mm 160802402=-=y mm (2)焊缝计算截面的几何特性 ()6232 31068.22)160115(230101014012 151602301014023010121mm I x ?=-??+??++-??+??= 腹板焊缝计算截面的面积: 230010230=?=w A mm 2 2.确定焊缝所能承受的最大荷载设计值F 。 将力F 向焊缝截面形心简化得: F Fe M 160==(KN·mm) F V =(KN )

查表得:215=w c f N/mm 2,185=w t f N/mm 2,125=w v f N/mm 2 点a 的拉应力M a σ,且要求M a σ≤w t f 18552.010 226880101604 31===???==w t x M a f F F I My σ N/mm 2 解得:278≈F KN 点b 的压应力M b σ,且要求M b σ≤w c f 215129.110 2268160101604 32===???==w c x M b f F F I My σ N/mm 2 解得:5.190≈F KN 由F V =产生的剪应力V τ,且要求V τ≤w V f 125435.010 23102 3===??=w V V f F F τ N/mm 2 解得:7.290≈F KN 点b 的折算应力,且要求起步大于1.1w t f () ()()w t V M b f F F 1.1435.03129.132 22 2=?+= +τσ 解得:168≈F KN

焊接结构强度计算题jieda

1、如图搭接接头上板厚10mm ,下板厚15mm ,已知许用应力[σ][τ]分别为15000N/cm2和10000N/cm2,构件受力Q 为60000N ,采用等腰角焊缝。根据焊缝和载荷的几何关系确定搭接焊缝的类型及单边焊缝长度,并判定该长度下焊缝结构是否合理。 答:不等厚板搭接接头,角焊缝焊脚尺寸以薄板计算,本题中取10mm ,焊缝为搭接接头上的侧面角焊缝。 设单边焊缝长度为L ,搭接焊缝为双缝结构,焊缝总长度为2L ,角焊缝按照许用切应力计算。 则有][7.027.0ττ≤??==∑kL Q kL Q ,计算所得L 至少大于42.8mm,取整为43mm 。 按照规定侧面角焊缝的长度不大于50K ,因此根据计算判定,结构合格。 2、一丁字接头,如下图,已知焊缝金属的许用切应力[τ']=100MPa ,试设计角焊缝的焊角尺寸K ,并求焊缝最大承载能力。 τm = (3PL)/0.7Kh 2

已知:P=75kN,L=200mm,h=300mm,代入上式得: τm =(3×75000×200)/0.7×K ×3002=500/0.7K τQ=F/(1.4Kh),将数代入公式: τQ =75000/(1.4K ×300)=250/(1.4K ×300 ) =250/(1.4×K) 3、分析下图构件的焊缝的类型,若要保证结构安全,则焊缝间距有什么要求?若已知该结构的许用应力[σ][τ]分别16000N 为/cm2和10000N/ cm2,构件受力P 为75000N ,单条焊缝长度为50mm ,板料厚度均为10mm ,试通过计算判定其使用时是否安全。 答:焊缝间距不小于4倍板厚 (1)角焊缝按照切应力进行校核。 当]'[7.0ττ≤?=∑K L Q ,则结构安全。 式中Q =75000N ,δ=10mm , L=50mm,设焊脚尺寸K 与板厚δ相同,K =10mm ; 代入上式得: τ=75000/(2×50×0.7×10)=1071N/cm 2<]'[τ=10000N/cm 2 因此,判定结构不合格。(1分) 4、如图一偏心受载的搭接接头,已知焊缝长h=400mm ,l 0=100mm ,采用等腰焊缝,焊角尺寸K=10mm ,外加载荷F=30000N ,梁长L=100cm ,焊缝的许用切应

(完整word版)试计算如图所示钢板与柱翼缘的连接角焊缝的强度

1. 试计算如图所示钢板与柱翼缘的连接角焊缝的强度。已知N=390kN (设计值),与焊缝之间的夹 ) 10200(87.022l h w e f -?? 23 /6.91)10200(87.02101952mm N l h N w e y f =-???==τ 满足)(1601596.91)22 .17.158()(2222MPa f MPa w f f f f =<=+=+τβσ 14. 求图示钢梁所能承受的最大均布荷载设计值(含自重),已知梁截面为热轧普通工字钢I45a,其截面特性为 A=102cm 2 I X =32240cm 4 w x =1430cm 3 I y =855cm 4 w y =114cm 3 材料为Q235,强度设计值?=215 N/mm 2 ,梁两端不能扭转,跨中无侧向支撑点,挠度不起控制作用,截面无削弱。整体稳定系数?b =0.44. m kN mm N l W f q W f ql M f W M x b x b x b maz /36.13/36.13900010143044.0215888 1 2322max ==????==??==?=???

即 kN N n n f A N n 5.728728500915.0121510325.01211==?-??=-= II-II 截面净截面面积为 2 2201221146.294.1]15.235.75.4)13(52[])1(2[cm t d n e a n e A II n =??-+-+?=-+-+=kN N n n f A N II n 1.760760100915.012151046.295.0121==?-??=-= III-III 截面净截面面积为 2098.284.1)15.2225()(cm t d n b A III III n =??-=-= 因前面I -I 截面已有n 1个螺栓传走了(n 1/n )N 的力,故有f A N n n n n III n III ≤--)5.01(1

钢结构计算题答案

n 第四章轴心受力构件 4.1 验算由2∟63 5 组成的水平放置的轴心拉杆的强度和长细比。轴心拉力的设计值为 270KN ,只承受静力作用,计算长度为3m 。杆端有一排直径为20mm 的孔眼(图 4.37 ),钢材为Q235 钢。如截面尺寸不够,应改用什么角钢? 注:计算时忽略连接偏心和杆件自重的影响。 解:(1 )强度查表得∟63 5 的面积A=6.14cm 2,i min i x 1.94cm , A 2 ( A d t) 2 (614 20 5) 1028mm2 ,N=270KN N 270 103 A n 1028 262.6Mpa f 215Mpa ,强度不满足, N 所需净截面面积为A n f 270 103 215 1256 1256 mm2 , 2 所需截面积为 A A n d t 20 5 728mm , 2 选63 6 ,面积A=7.29cm 2729 m m2728mm2(2 )长细比 l o i min 3000 154.6 350 19.4 4.2 一块- 400 20 的钢板用两块拼接板- 400 12 进行拼接。螺栓孔径为22mm ,排列如图4.38 所示。钢板轴心受拉,N=1350KN (设计值)。钢材为Q235 钢,解答下列问题; (1))钢板1-1 截面的强度够否? (2))是否需要验算2-2 截面的强度?假定N 力在13 个螺栓中平均分配,2-2 截面应如何验算?

2 (3) )拼接板的强度够否? 解:( 1 )钢板 1-1 截面强度验算: A n1 (b 3 d 0 ) t min (400 3 22) 20 6680mm , N=1350KN N A n1 1350 103 6680 202.1Mpa f 205Mpa ,强度满足。 (2) )钢板 2-2 截面强度验算: (a ),种情况,( a )是最危险的。 A (l 5 d ) t (400 80 80 2 80 2 5 22) 20 6463mm 2 , N=1350KN n 2 ( a ) N A n2 1350 103 6463 208.9Mpa f 205Mpa ,但不超过 5% ,强度满足。 对应图( d )的验算: A (l 5 d ) t (400 5 22) 20 5800mm 2 , n 2 (d )

角焊缝强度计算

角焊缝强度计算 锅炉角焊缝强度计算方法JB/T 6734-1993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JB/C 6734-1993锅炉角焊缝强度计算方法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锅炉角焊缝强度计算方法本标准适用于额定蒸汽压力大于 2.5MYa 固定式蒸汽锅炉锅筒集箱和管道」_各种骨接头连接焊缝和焊接到锅炉受压元件土受力构件的连接焊缝以及在制造安装与运输过程中所用受力构件的连接焊缝.2 名词术语及符号说明2.1 名词术语2.1.1 对接接头两焊件端面相对平行的接头2.1.2 角接接头两焊件端面问构成大于 300小于 135夹角的接头2.1.3r 形接头一焊件之端面与另一焊件表面构 成直角或近似直角的接头_飞2.1.4 搭接接头两焊件部分重叠构成的接头2.1.5 圆钢连接接头两圆形焊件表面连接或一圆形焊件与一非国形焊件连接的接头2.1.6 对接焊缝在焊件的坡口面间或一焊件的坡口面与另一焊件表面间焊接的焊缝.2.1.7 角焊缝沿两直交或近直交焊件的交线所焊接的焊缝2.1.8 正面角焊缝焊缝轴线与 焊件受力方向相垂直的角焊缝见图 2-12.1.9 侧面角焊缝焊缝轴线与焊件受力方向相平行的角焊缝见图 2-22.1.10 纵向焊缝沿焊件长度方向分布的焊缝.2.1.11 横向焊缝垂直于焊件长度方向的焊缝.机械工业部 1993-08-21 批准 1993-10-01 实施19622.1.12 环形焊缝沿筒形焊件分布的头尾相接的封闭焊缝.图 2-1 正面角焊缝图 2-2 侧面角焊缝2.1.13 承载焊缝焊件上用作承受荷载的焊缝2.1.14 非承载焊缝焊件上不 CL 接承受荷载只起连接作用的焊缝习惯上称联系焊缝.2.1.15 坡口深度焊件开坡口时焊件端部沿焊件厚度方向加_r 掉的尺寸2.1.16 焊脚尺寸在角 焊缝横截面中画出的最大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边的长度.2.1.17 焊缝计算厚度设计焊缝时使用的焊缝厚度.2.1.18 焊缝计算长度计算焊缝强度时使用的焊缝长度.封闭焊缝的计算长度取实际长度不封闭焊缝的计算长度对每条焊缝取其实际长度减去 l Omm2.1.19 焊缝计算厚度截面积焊缝计算厚度与焊缝计算长度的乘积.2.1.20 全焊

焊接结构习题 已配图

焊接结构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焊接变形动态过程测量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焊接变形产生的原理,观察焊接变形的动态过程。 2.了解施焊次序对焊接变形的影响。 3.认识一种测量焊接变形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对悬臂支承的长板条一侧进行堆焊,同时测量并记录长板条端点A的挠度变化过程如图所示。 三.实验仪器及设备: 1.焊接电源、电缆、焊把、焊条、试板、试板支架。 2.焊接参数测量仪表:电流表、电压表、秒表、直尺、分流器。 3.位移传感器及支座、放大器、函数记录仪、标定用的百分表。 四.实验设备: 1.位移传感器是将位移量转换成电信号的传感元件,位移传感器和相应的放大器、记 录仪组成位移的测量记录系统,实验前需事先确定实际位移量和记录仪输出量的对应关系,即进行标定。 2.支好试板和传感器,选择焊接规范、调整记录仪和零点。 五.实验方法(任选其一): 方法Ⅰ:用相同规范在板条上侧进行两次堆焊,分别记录A点挠度-时间(△-t)曲线及其它参数U、I、t、L1、L2、B、h。并计算线能量Q=UI/V。

方法Ⅱ:第一次堆焊后(板条翻转)在板条另一侧堆焊,其余方法同Ⅰ。 六.实验报告要求: 1.简述第一次堆焊时△-t曲线成因。 2.定性绘出第一次堆焊后长板条内纵向残余应力分布的简图。 3.比较两次堆焊△-t曲线的异同,并讨论第一次堆焊后的残余应力对第二次堆焊时△ -t曲线的影响。 4.两次堆焊后的残余应力分布形态有无本质不同。 5.对于方法Ⅰ,第二次堆焊所形成的最终挠度变量在总的挠变量中占得比例是多少? 对于方法Ⅱ,两次堆焊后的总挠变量是否为零?通过以上两点,分别可以得出什么结论(与采用不同实验方法的其他组实验结果进行对照比较)? 实验二:焊接接头工作应力分布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了解焊接接头横截面上由于工艺缺陷如未焊透等原因引起的工作应力分 布不均匀性和应力集中现象。 2.了解焊缝截面几何形状的改变对于接头工作应力分布的影响。 3.复习电测应力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有关仪器的使用。 二.确定接头截面上工作应力分布的基本方法简介: 确定接头截面上工作应力分布的基本方法可大致分为三类:弹性力学方法、数值分析方法和试验应力分析方法。弹性力学方法是确定焊接接头横截面上应力分布不均匀性的精确方法,原则上可以求解任意截面形状的应力分布问题,但是当截面形状较复杂时,偏微分方程的求解变得十分困难,因此弹性力学方法在实际应上受到限制,只有在截面几何形状比较复杂时才容易求得精确解。数值分析方法是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

最新动载焊接结构设计ⅱ(疲劳强度寿命计算)

动载焊接结构设计 ⅱ(疲劳强度寿命计算)

****动载焊接结构的设计 思考题6:应该如何进行焊接结构的疲劳强1、焊接结构疲劳强度设计的一般原则 设计过程可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⑴考虑实用性,进行功能设计根据结构未来的工作情况,合理地提出结构的承载能力、强度、刚度、耐蚀度、使用寿命等比较具体的要求。考虑安全性,这些要求不能太低;考虑经济性,这些要求也不能过高。 ⑵进行方案设计根据上述要求,选择确定结构材料、结构构造形式、传动形式、自动化程度、控制方式、生产制造工艺等综合设计方案,它们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 ⑶进行具体的施工图设计绘图前,进行必要的计算,以便确定结构的重要尺寸。我们要讲的是如何合理选择动载焊接结构、焊接接头的结构形式和怎样进行必要的计算。 设计动载焊接结构必须特别强调两点:①“动载”,对应力集中非常敏感;②焊接接头属于刚性连接形式,对应力集中也比较敏感。而且“焊接结构”难免有焊接残余应力、变形、焊接缺陷等,存在应力集中现象。 因此,设计动载焊接结构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⑴承受拉伸、弯曲、扭转的构件,截面面积变化时,尽量保持平顺、圆滑的过渡,尽量防止或减小构件截面刚度突然变化,避免造成较大的附加应力和应力集中。 ⑵对接、角接、丁字、十字接头等,均应优先采用对接焊缝,少用角焊缝; ⑶单面搭接接头角焊缝的焊根、焊趾处,既有偏心弯矩的作用,又有严重的应力集中,承受疲劳载荷的能力很低,必须尽量避免采用这种接头形式;

⑷ 承受疲劳载荷的角焊缝(未焊透的对焊缝,也看作角焊缝),危险点在应力集中比较严重的焊缝根部或焊趾处。应采用如下措施:① 开坡口,加大熔深,减小焊缝根部的应力集中;② 将焊趾处加工成圆滑过渡的形状,减小焊趾的应力集中; ⑸ 处于拉应力场中的焊趾、焊缝端部或其它严重的应力集中处(如裂纹),应设置缓和槽、孔,以便降低应力集中的影响。 总之,应采取一切措施,排除或减小应力集中的影响。 2、疲劳强度的许用应力设计法 我国钢结构标准,原设计规范基本金属及连接的疲劳计算中,采用疲劳许用应力。 ⑴ 许用应力的确定 先通过实验测定材料、结构的疲劳强度或疲劳极限,再按存活率(一般结构97.7%,特重要结构99.99%)和疲劳循环次数(如2×106次)确定疲劳强度r σ;疲劳强度的许用应力 []n r p r σσ= 式中: n - 安全系数; ⑵ 设计原则 最大疲劳工作应力max σ≤许用应力[]p r σ ⑶ 缺点 ① 没有考虑疲劳载荷的累积效应; ② 没 有考虑过载峰对疲劳寿命的影响; ③ 没有考虑千变万化 的不确定因素。过去把这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涵盖在安全系数里,加以考虑。电站两例 3、 焊接结构的疲劳寿命设计 ⒊1 疲劳裂纹的亚临界扩展 一个初始裂纹0a 的构件,只有载荷应力达到临界值C σ时(图1),亦即当裂纹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1K 达到临界值C K 1时,才会失稳破坏。 图1 亚临界裂纹扩展思考题7:何谓焊接结构的疲劳寿命?如何设计才能保

焊接接头强度与韧性的计算

焊接接头强度匹配和焊缝韧性指标综述 1 焊接接头的强度匹配 长期以来,焊接结构的传统设计原则基本上是强度设计。在实际的焊接结构中,焊缝与母材在强度上的配合关系有三种:焊缝强度等于母材(等强匹配),焊缝强度超出母材(超强匹配,也叫高强匹配)及焊缝强度低于母材(低强匹配)。从结构的安全可靠性考虑,一般都要求焊缝强度至少与母材强度相等,即所谓“等强”设计原则。但实际生产中,多数是按照熔敷金属强度来选择焊接材料,而熔敷金属强度并非是实际的焊缝强度。熔敷金属不等同于焊缝金属,特别是低合金高强度钢用焊接材料,其焊缝金属的强度往往比熔敷金属的强度高出许多。所以,就会出现名义“等强”而实际“超强”的结果。超强匹配是否一定安全可靠,认识上并不一致,并且有所质疑。九江长江大桥设计中就限制焊缝的“超强值”不大于98MPa;美国的学者Pellini则提出〔1〕,为了达到保守的结构完整性目标,可采用在强度方面与母材相当的焊缝或比母材低137MPa的焊缝(即低强匹配);根据日本学者佑藤邦彦等的研究结果〔2〕,低强匹配也是可行的,并已在工程上得到应用。但张玉凤等人的研究指出〔3〕,超强匹配应该是有利的。显然,涉及焊接结构安全可靠的有关焊缝强度匹配的设计原则,还缺乏充分的理论和实践的依据,未有统一的认识。为了确定焊接接头更合理的设计原则和为正确选用焊接材料提供依据,清华大学陈伯蠡教授等人承接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高强钢焊缝强韧性匹配理论研究”。课题的研究内容有:490MPa级低屈强比高强钢接头的断裂强度,690~780MPa级高屈强比高强钢接头的断裂强度,无缺口焊接接头的抗拉强度,深缺口试样缺口顶端的变形行为,焊接接头的NDT试验等。大量试验结果表明: (1)对于抗拉强度490MPa级的低屈强比高强钢,选用具备一定韧性而适当超强的焊接材料是有利的。如果综合焊接工艺性和使用适应性等因素,选用具备一定韧性而实际“等强”的焊接材料应更为合理。该类钢焊接接头的断裂强度和断裂行为取决于焊接材料的强度和韧塑性的综合作用。因此,仅考虑强度而不考虑韧性进行的焊接结构设计,并不能可靠地保证其使用的安全性。 (2)对于抗拉强度690~780MPa级的高屈强比高强钢,其焊接接头的断裂性能不仅与焊缝的强度、韧性和塑性有关,而且受焊接接头的不均质性所制约,焊缝过分超强或过分低强均不理想,而接近等强匹配的接头具有最佳的断裂性能,按照实际等强原则设计焊接接头是合理的。因此,焊缝强度应有上限和下限的限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