痕迹检验题

痕迹检验题
痕迹检验题

1、痕迹检验做出同一认定是依据痕迹具有的(特定性)。

2、(相对稳定性)为痕迹检验提供了可能性和时间上的保证。

3、构成双箕斗中心花纹的乳突线为(曲线形)。

4、终身基本不变是指手纹从胎儿在母体中第(六个月)形成完成开始,到死亡后完全腐烂或火化为止,处于量变的过程。

5、构成绞形斗中心花纹的乳突线为(螺形线)。

6、箕型纹是由(三个)系统构成;其内部系统是由(箕形)线构成。

7、一条纹线分出一条长度为5毫米以内的勾状短枝,称为小勾。

1、属于广义痕迹物证的是(A伤害人身形成的伤痕、血迹B毒害案件中的残留毒品C作案人在现场扔下的工具D 作案人在现场遗留的烟头E案犯遗留的纽扣)

2、属于狭义痕迹物征的是(A案犯留下的汗液手印B案犯留下的鞋底花纹C案犯开锁留下的撬压痕迹D案犯遗留在现场的射击弹壳)

3、痕迹的特点是(A客观反映性B相对稳定性C 特定性D关联性)

4、痕迹按造痕体

的类型分类,可

分为(A人体痕

迹C物体痕迹D

动物痕迹)

5、按痕迹的形态

分类,痕迹可分

为(A平面痕迹C

立体痕迹)

6、痕迹按造痕体

与承痕体的作用

方式不同分类,

可分为(A静态

痕迹D动态痕

迹)

7、按痕迹特征所

反映的内涵分

类,痕迹可分为

(A动作习惯痕

迹C形象痕迹D

整体分离痕迹)

8、根据同一认定

的主体分类,同

一认定可以分为

(A鉴定型同一

认定D非鉴定性

同一认定)

9、根据同一认定

的客体分类,同

一认定可分为(A

人身同一认定B

场所同一认定C

物体同一认定)

10、根据同一认

定的依据分类,

同一认定可分为

(A形象特征同

一认定B习惯痕

迹特征同一认定

C物质成分特征

同一认定D时空

位置特征同一认

定E气味特征同

一认定)

11、根据同一认

定的结论分类,

同一认定可分为

(A确定性同一

认定C非确定性

同一认定)

12、在不改变痕

迹物质成分的前

提下,增加痕迹

色差,使其显现

的方法,主要有

(A附着法B镀

膜法D光致荧光

法E不可见光摄

像法)13、通过

化学反应改变痕

迹物质的成分和

化学性质,使其

显色的方法,主

要有(A颜色反

应C沉淀反应)

14、痕迹鉴定书

文字部分,正文

的叙述由(A绪

论B检验C论证

D结论)组成

15、下列客体上

遗留的新鲜汗液

手印哪些可能碘

熏法显现(A白

纸D本色木E塑

料物体)

16、指头乳突花

纹的基本类型包

括(A弓型纹B

箕型纹C斗型纹

D混杂型纹)

17、依据附着物

的不同变化分

类,可以把手印

分为(A加层手

印C减层手印)

18、记录手印的

方法有(A照相

法B录像C文字

记载D绘制示意

图)

19、公开捺印的

对象通常包括(A

服刑人员B被拘

捕的在押人员C

收容劳教人员D

事主和平常可能

接触出事地点的

人员)

20、粉末显现汗

潜手印的操作方

法包括(A直接

刷显法B撒粉刷

显法C磁性刷刷

显法)

21、手印的提取

方法主要有(A

照相法B复印法

C提取实物D制

作模型)

22、寻找、发现

现场手印的原则

(A先重点后一

般B先静观后动

C先观察后处理)

23、根据形成手

印的中介物质的

不同,手印可分

为(A汗液手印B

血液手印D油质

手印)10、手纹

的特点(A人各

不同B终生基本

不变C触物留痕

D认定人身)

填空题

1、痕迹形成有三

个主要因素,即

造痕体,(承痕体)

和作用力。平面

痕迹的形成还需

要(介质)的参

与。

2、提取痕迹中的

微量物质之前应

先(拍照)固定。

3、痕迹检验的基

本程序有:预备

检验、(分别检

验)、(比较检验)、

综合评断与结

论、制作鉴定书。

4、痕迹比对检验

的方法有:(特征

对照法)、特征接

合比对法和特征

重叠比对法。

5、痕迹鉴定书由

(文字)和(照片)两

部分组成。

6、特征比对照片

的放大倍数(一

致),一式两份,

其中一份不标示

特征,供审核用,

另一份标示出特

征。7、我国是世

界上公认的最早

应用(指纹)的

国家。

8、用“502”胶

显现汗潜手印的

操作方法有自然

熏显法、加热加

速熏显法、强碱

加速显现法和

(滤纸贴附显现

法)。9、手指掌

表面的皮肤由表

皮和(真皮)两

部分组成。10、

汗孔是排泄汗液

的出口,分布在

(乳突线)上。

11、根据承痕体

表面形态的变

化,可把手印分

为(平面手印)

和立体手印。

12、捺印手印样

本,根据工作的

需要,可以分为:

三面捺印、平面

捺印和(局部捺

印)。

13、鉴定书中的

图片说明由三部

分内容组成:手

印在现场的位

置、现场手印和

样本手印的全

貌、特征比对照

片。14、手印鉴

定中比较检验的

方法主要包括:

特征对照法、特

征连线比对法和

特征重叠比较

法。15、手印鉴

定书的正文部分

包括:绪论、检

验、论证和结论。

16、根据乳突花

纹的结构和形

态,指节乳突花

纹可分为平弧

型、倾斜型、混

合型三种类型。

17、在印痕中,

箕口朝左的多为

左手所留,箕口

朝右的多为右手

所留,单个箕型

纹分析的准确率

约占95%。

四、名词解释

1.犯罪痕迹:犯罪

行为所遗留下来

的各种迹象和信

息。它包括广义

犯罪痕迹和狭义

犯罪痕迹

2.广义犯罪痕迹:

犯罪行为所引发

的一切变化而遗

留的各种迹象或

信息。

3.狭义犯罪痕迹:

作案人在实施犯

罪活动中,一客

体在力的作用下

接触另一客体时

形成并保留的迹

象4.造痕体:指

留下痕迹的人、

物和动物,是痕

迹的创造者。造

痕体具有一定的

形状、体积、硬

度,能把自身的

结构形态特征和

功能形态特征遗

留在承痕体上。

5.承痕体:指保留

痕迹的客体,是

痕迹的保存者。

能把造痕体与之

接触部位的形象

特征,包括外表

结构形态和动作

习惯痕迹保留并

反映出来。承痕

体具有吸附性、渗透性、硬度、可塑性。6.作用力:使造痕体与承痕体接触时相互作用的动力。由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的不同,痕迹的反映形象也不同。

7、形象痕迹:当两个客体相互接触时,造痕体的外表结构形态在承痕体上所留的迹象。

8、动作习惯痕迹:是人或动物在运动过程中的习惯性动作,在承痕体上以作用力的规律反映在痕迹中,如足迹中的步法特征,人的书写笔迹特征等

9、整体分离痕迹:某一完整的客体被分离成若干部分,在分离缘上保留断离形态特征,被分离的各个部分在分离缘和分离面处能互为衔接吻合,如玻璃被打碎后,相邻两碎片相互凹凸吻合的形态。10、同一认定:是指在检验鉴定过程中,具有专门知识的人或了解客体特征的人,通过比较先后出现的客体的特征,对这些客体是否同一所作出的判断。11、痕迹学:是研究作案人在现场遗留的痕迹物证形成机理和分类,以及对其发现、提取、固定、分析判断、检验鉴定,作出对一定人或物进行同一认定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应用科学。

12、痕迹检验:是依据同一认定的原理,综合运用现代先进的科

学技术、方法,

对作案人实施犯

罪活动时遗留的

痕迹检材同嫌疑

痕迹样本进行比

对鉴定,作出现

场痕迹物证是否

为某人或某人的

某物所留的一项

专门技术。13.手

纹:指生长分布

在人手指、掌表

面的乳突花纹、

屈肌褶纹、皱纹

等皮肤花纹的总

称。

14.手印是手掌表

面皮肤花纹印痕

的总称。是人的

手指、掌面在肌

力的作用下,接

触承痕体后在其

表面留下的痕

迹。包括指头印、

指节印、手掌印。

15、物理显现法:

是利用物质间机

械性附着的物理

属性,选择与手

印中汗液和油质

附着力较强的物

质,通过喷撒、

熏染等手段,使

纹线着色或产生

光致发光,纹线

与底色出现反

差,从而现出手

印的方法。

16、化学显现法:

是利用汗液或汗

垢的化学性质,

使用一定试剂与

之发生化学反

应,生成某种用

肉眼可见的有色

物质的显现方

法。17、弓型纹:

由上部的弓形和

下部的横直线或

波浪线层叠而

成,因形态不同,

又分为弧形纹和

帐形纹,只有上

下两个系统。

18、箕型纹:内

部花纹中心必须

有一根以上的箕

形线,其上部和

两侧外围由较多

的弓形线包绕,

下部由一些波浪

线和横直线组成

根基纹线系统,

一般只有一个三

角,三个系统中

当箕型纹中心纹

线仅由一条箕形

线组成时,这条

箕形线于箕头部

位必须是完整

的、不折不断的、

圆滑的。19、斗

型纹:内部系统

中有一根以上的

环形线或螺形

线、曲形线,其

上部及两侧外围

由较多的弓形线

包绕,下部由一

些波浪线和横直

线等共同组成三

个系统,有两个

或两个以上三

角。20、帐形纹:

由多数弧度较大

的弓形线在上

部,少数横直线

在下部,中心部

位有一根以上的

垂直线或斜线支

撑着弓形线而组

成,没有三角。

21、环形斗:内

部花纹中心由一

条以上的环形线

组成;如仅有一

条环形线时,这

条环形线必须是

明显可靠、独立

圆滑的,不得与

其他纹线相接

触。22、螺形斗:

内部花纹中心由

一条以上的与起

点方向一致的螺

形线组成。螺形

斗可按中心螺形

线的旋转方向分

为左旋螺形斗、

右旋螺形斗。23、

绞形斗:内部花

纹中心有两条以

上螺形线相对绞

绕旋转,起点间

隔相对,一左一

右或一上一下,

不连其他纹线。

24、曲形斗:内

部花纹中心仅有

一条曲形线,其

中上下两个回转

弯曲部分圆滑顺

势,最后朝一个

方向旋转。曲形

斗可按中心曲形

线的旋转方向分

为顺时针曲形

斗,逆时针曲形

斗。25、双箕斗:

内部花纹中心有

两条以上独立、

圆滑、顺势的曲

形线相层叠、旋

转;或在一条曲

形线的两个弯头

内各有一个完整

的箕形线相绞

绕,向同一方向

旋转。

26、囊形斗:内

部花纹中心有一

条以上的闭口箕

形线,中心箕形

线内有一条以上

的弧形线,弧形

凸面应对向外

角,与闭口箕线

构成三角。27、

加层手印:手的

附着物脱落并附

于承痕体表面,

以附着物的形象

反映掌面花纹结

构。28、减层手

印:承痕体表面

附着物被粘走而

形成,以被粘走

物质空下来的形

象反映花纹结

构。29、混杂型

纹:由两种纹型

混合组成的花

纹,或有一些形

态奇特、结构杂

乱而无法归入

弓、箕、斗型纹

的花纹。30、皱

纹:指因皮肤松

弛而形成细小浅

表的沟纹。

31、手印检验:

将现场手印与所

收集的样本手印

进行种类和细节

特征的比对、论

证,作出是否同

一的结论,从而

为证实作案人提

供证据。32、足

迹:指受人体机

构形态制约的足

或足着物与承痕

体接触所形成的

痕迹。

33动力定型:行

走运动中的动力

信号,经常以相

同顺序、大小、

位置、固定间隔

期传入大脑,大

脑皮质细胞就经

常不断地把以上

各种传入信号综

合起来,形成一

种刻板式的皮质

运动。34人体行

走运动周期:人

体行走运动是一

种重复性的周期

性动作,即反复

连续进行同样的

单一动作。走的

动作周期和周期

内的各个阶段是

相同的,即有后

蹬、后摆、前摆、

前蹬。

35工具痕迹:工

具在外力作用

下,使承痕体在

与其相接触的部

位发生塑性变形

或断裂形成的痕

迹。36打击痕迹:

指作案人手持工

具以一定速度、

一定距离碰撞破

坏客体,使客体

发生挤压变形或

破碎形成的痕

迹。37擦划痕迹:

指工具压入承痕

体,并且沿着痕

迹面滑移破坏承

痕体所形成的线

条状痕迹。38剪

切痕迹:指作案

人利用钳剪类工

具施行剪切作

用,破坏承痕体

时形成的痕迹。

39刺切痕迹:作

案人用刀、斧、

凿、锹、铲等工

具,采取刺、切、

砍、劈、铲等方

式破坏客体时所

形成的痕迹。

六、简答题。

1、痕迹检验

的任务一)

寻找显现痕

迹二)固定

采取痕迹

三)痕迹分

析四)收集

嫌疑人的痕

迹样本五)

痕迹的检验

鉴定六)痕

迹档案的管

2、2痕迹检验

的作用。a

为确定案件

的真伪与分

析案件性质

提供可靠的

材料b缩小

侦查范围,

为侦查提供

方向和线索

c为查缉作

案人提供有

效的手段d

为发现、提

取固定痕迹

物证提供技

术方法e为

案件的终

结、起诉、

审判提供重

要的证据3、3寻找显现

痕迹的主

要方法有

哪些?1)物

理方法a附

着法b镀膜

法c光致荧

光法d不可

见光摄像法

2)化学方法

a颜色反应

b沉淀反应

4提取痕迹

的主要方

法有哪

些?转移

法、制模法、

复印法、原

物提取法、

照相法5常

用的痕迹

固定措施

有哪些?防

锈,防腐,

照相

4、6痕迹检验

的基本程

序是什

么?预备检

验、分别检

验、比较检

验、综合评

判与结论、

制作鉴定书5、7痕迹鉴定

书的照片

部分包括

哪些内

容?1)犯罪

痕迹在现场

所处的位置

及痕迹的全

貌照片(2)

嫌疑客体的

照片或样本

痕迹照片

(3)特征比

对照片,放

大倍数一

致,一式两

份,一分标

特征8、乳

突纹线的

细节特征

有哪些?起

点,终点,

分歧,结合,

小勾,小眼,

小桥,小棒,

小点9、现

场手印记

录的意义。

1)列入案件

卷宗,与手

印一起作为

证据,为现

场手印成为

合法证据提

供依据和保

证2)为离

开现场后,

进一步分析

手印提供原

始材料3)

为“会诊”

现场手印提

供准确素材

4)便于模拟

现场的原始

条件进行科

学实验,以

说明检验中

出现的疑点

5)便于在鉴

定中,分析

现场手印的

痕迹种类及

变化因素

10寻找、发现手

印特征的方法。

一)立体手印和

有色手印,在自

然光源照射下拍

照固定提取二)

无色潜在手印a

透射光观察法b

反射光观察法c

“哈气”法d借

助特种光源观察

11乳突纹线细节

特征命名原则。

依形态命名、按

顺时针方向命

名、从左至右命

名、从上到下命

名12寻找确定手

印特征的方法。

物理显现法、化

学显现法、理化

显现法

13对现场手印需

分析和判断哪些

内容?一)手印

遗留条件的影响

1.承痕体的自身

条件a客体的表

面光洁度b客体

表面的干湿度c

客体表面的物质

成分2.形成手印

的汗液量3.手印

遗留时间与所处

的客观环境二)

化学条件的影响

1.温度

2.湿度

3.

溶液浓度4.不同

溶剂三)显现操

作工艺的影响1.

显现方法的选择

2.显现操作工艺

14寻找、发现现

场手印的重点部

位有哪些?一)

犯罪活动的中心

部位二)作案人

来往现场的途径

及出入口三)作

案人的作案工具

及遗留物四)某

些案件现场上必

须接触的有关物

15、足迹的形成:

造痕体(赤足、

鞋子、袜子);

承痕体;作用力

(重力、肌力、

反支撑力、摩擦

力)16、足迹的

种类按造痕体

(赤足,穿鞋,

穿袜)、承痕体

表面变化(立体,

平面)、反映性

(正常,变形)、

数量及搭配关系

(单一、成趟)

17、赤足足迹种

类特征一)隆出

(二)足趾痕迹

形状与分布三)

足掌痕迹形状

四)足弓痕迹的

形状五)足跟痕

迹形状六)屈肌

褶纹痕迹七)赤

足足迹全长及各

部位的长宽八)

足迹反映出的复

杂乳突花纹九)

粘附物质形成的

痕迹18、赤足足

迹个别特征1.拇

趾角特征2.畸形

趾痕特征3.趾头

痕顶端连线特征

4.隆出弓高弦长

(弓底)特征5.伤

疤痕特征6.鸡眼

痕特征7.屈肌褶

纹痕特征8.皱纹

痕特征9.脱皮点

块痕特征10.老

茧皮痕特征11.

乳突花纹细节特

征19穿鞋足迹的

个别特征1.硬伤

痕特征2.磨损痕

特征3.磨损面周

围残留花纹痕特

征4.孔洞痕特征

5.补块物痕特征

6.断裂痕特征

7.

龟裂纹痕特征8.

围条及鞋帮痕特

征9.钉孔和钉帽

痕特征10.针脚

痕特征11.印模

痕特征12.弓部

内外侧边残留纹

饰痕特征20足迹

测量视图:赤足

足迹全长

(1)作足迹中心

线:以第二趾头

痕中点与跟痕最

宽处的中点作连

线,即为足迹中

心线。

(2)足迹全长的测

量:以最长趾痕

前缘和跟痕后缘

突出之点,分别

作一条相平行的

切线,并与足迹

中心线垂直,两

切线间的垂直距

离即为赤足足迹

全长。

(3)因跟与趾呈球

面状,故赤足平

面足迹比足实长

短2.5厘米左右。

(4)男女性的足迹

长可分为:最短

型、短型、中长

型、长型、最长

型。21人体行走

运动周期1.普通

步,人从站立姿

势开始,足向前

迈出一步2.单

步,另一只足又

向前迈出一步3.

复步,左右足各

向前迈出两个普

通步22什么是具

有分析品质的习

惯痕迹特征指那

些具有很强的随

机性、不够稳定、

因条件的改变而

引起足迹相互关

系、足迹形态、

重压痕迹形状、

痕迹性质亦随之

改变,甚至有的

消失不存在的重

力痕迹特征23步

幅特征分类及概

念一)步长:指

紧相邻的左右足

迹相应部位之间

的垂直距离(二)

步宽:指一侧的

一枚足迹后跟内

边缘或前掌内边

缘的突出点,至

对侧邻近两足迹

后跟内边缘或前

掌内边缘突出点

连线的垂直距离

(三)步角:指

足迹中心线与步

行线于后跟中心

点相交所形成的

尖角(四)步行

线:指同侧邻近

两足迹后跟中心

点连线的延长线

24重、轻不同的

习惯痕迹特征

(步态特征)分

类及名称一)起

足时产生的习惯

痕迹特征1.足后

蹬痕a掌趾后蹬

痕b趾后蹬痕2.

起足伴生痕迹a

抬痕b挑痕c耠

痕d划痕e扫痕

二)落足时产生

的习惯痕迹特征

a擦痕b磕痕c踏

痕d推痕e跄痕

三)足支撑时产

生的习惯痕迹特

征1.坐痕2.迫痕

3.拧痕25寻找、

发现作案人足迹

的原则:抓住重

点,由外围向中

心或由中心向外围,由室外到室内,由下而上的工作原则,从杂乱的足迹中找到与案件有关的能说明犯罪事实的作案人足迹。注意:边发现、边作标记,加强保护,防止被人、畜、禽、兽或自然气候破坏26发现足迹的方法一)白天观察足迹的方法1.室外现场的观察方法2.室内现场的观察方法3.无色汗液赤足足迹和不明显的平面足迹的观察方法二)夜晚观察足迹的方法

27寻找作案人足迹的重点部位一)犯罪现场的出入口二)犯罪的中心现场三)作案人来去的路线四)作案人守候藏身伺机作案处五)作案人掩埋尸体和隐藏赃物处六)作案人踩踏攀登过的物品上七)通过被害人的足迹去发现作案人的足迹八)其他痕迹物证九)大小便痕迹处28足迹追踪的方法一)寻迹接踪二)断踪后的接踪三)逾越追踪四)追踪到终点或踪迹消失1.草地追踪2.石砾地3.岩石上4.森林地带5.冰上6.道路上7.河岸旁8.水田里9.垄地上10.沙地面29提取现场足迹的方法一、照相一)拍照单个足迹二)拍照成趟足迹三)静电板上足迹的拍照二、提取嗅源三、提取原物四、制作足迹石膏模型一)制模前的准备1.清理足迹内

的杂物2.备全所

需物品3.做围墙

二)调灌石膏液

1.调石膏液

2.灌

注石膏液a灌第

一层石膏液b放

进骨架c灌注第

二层石膏液d模

型的处置(取模,

冲洗,晾干包装)

五、静电复印平

面足迹30样本的

分类:捺印样本、

实验样本、自然

样本31捺印样本

的要求1)清晰、

完整、不变形(2)

根据现场足迹反

映的实际情况进

行捺印(3)按照

现场足迹反映的

实际捺印32工具

痕迹的特点1.多

发性2.多变性3.

立体性4.附着物

和遗留物多33工

具痕迹的形成1.

工具a工具的种

类b工具的材料

力学属性c工具

的特定性及影响

因素(①工具的材

料质地、硬度、

脆性②工具的形

状、尺寸③工具

的使用方法④工

具的维修、保管

环境条件等)2.承

痕体的硬度、塑

性、弹性、光滑

程度3.作用力34

工具与承痕体的

接触过程及状态

1接触过程:指形

成痕迹的全过

程。①开始阶段。

开始形成的痕

迹,对应着痕迹

的起点部位,接

触范围小,多是

工具的凸出部位

或者边角首先接

触承痕体。②中

间阶段。形成痕

迹中途运行过

程,对应着工具

痕迹的中间部

位,接触范围加

大,接触点增多,

工具的凸起部位

和凹下部位都能

接触承痕体,特

征多,但要防假

特征出现。③终

止阶段。工具停

止形成痕迹的瞬

间,终止阶段对

应着痕迹的终点

部位。此阶段工

具仍受大压力,

能形成稳定的压

痕特征。2接触状

态:分为切划接

触和印压接触。

①切划接触。也

称动态接触。工

具与承痕体的接

触点不断变化,

在其表面形成动

态痕迹或称线条

状痕迹。线条状

痕迹可以分为痕

起缘、痕迹面和

痕止缘三个部

分。痕起缘对应

开始形成的边

缘,痕迹面对应

工具在承痕体上

的切划部分;痕

止缘对应痕迹的

终止形成痕迹的

边缘。②印压接

触,也称静态接

触。工具在形成

痕迹时,工具在

承痕体接触面上

没有相对滑移,

形成的痕迹称为

静态痕迹或凹陷

状痕迹。凹陷状

痕迹分痕起缘、

痕止缘、痕迹壁

和痕迹底四个部

分。痕起缘开始

形成痕迹的边

缘;痕底对应终

止形成痕迹的部

位;痕止缘对应

终止形成痕迹的

边缘;痕迹壁对

应痕起缘与痕止

缘的中间部位。

35线条状痕迹与

凹陷状痕迹特征

的形状1)线条状

痕迹:是以一组

凹凸的线条形态

反映工具上相对

应的凹凸的点、

线、面特征。两

者的对应关系

为:工具上的点

状特征对应痕迹

中的线条特征;

工具上的线条特

征对应痕迹中的

面状形态;工具

上凸出的特征点

对应痕迹凹陷线

条;凹陷的特征

点对应凸出的线

条。线条状痕迹

的一般特征包

括:擦划工具接

触部位的总宽度

和一般形状。

线条状痕迹的细

节特征:线条数

量、宽度、形状、

深度、长度、各

线条之间的距离

和相互之间的关

系及与其他特征

的相互关系。2)

凹陷状痕迹:是

以一组凹凸的

点、线、面形态

反映工具上相应

的凹凸的点、线、

面结构。其一般

特征:工具接触

面的一般形状及

大小,如圆形、

方形、尖形等,

表面花纹,加工

结构。

其细节特征:反

映接触面的凹凸

不平、裂纹、划

痕、缺损等的形

状、大小、方向、

数量等。在凹陷

状痕迹的痕起缘

及痕止缘能反映

工具边棱的磨

损、缺口、裂纹

等的形状、部位、

方向及特征之间

位置的分布关

系。36工具痕迹

的分类撬压痕

迹、打击痕迹、

擦划痕迹、剪切

痕迹、刺切痕迹、

割削痕迹37撬压

工具痕迹的特点

“三点两臂”:

加力点+支点+着

力点、动力臂+阻

力臂。38常见的

撬压方式扩缝撬

压、拆离撬压、

扭转撬压、夹持

撬压39打击痕迹

类型与特点1.打

击痕迹类型a垂

直打击b倾斜打

击2.打击痕迹特

征:属凹陷痕迹,

尤其是痕迹底部

形态特征反映更

符合凹陷状痕迹

的特点,即痕迹

上的细节特征和

工具相对应部位

的特征凹凸相

对,形态一致,

多能反映出工具

上的凹凸点、边

缘上的卷边、缺

损等特征,在痕

迹底部的痕止缘

上,能较好地放

映工具边棱上的

细节特征40擦划

痕迹的基本类型

1.伴生擦划痕迹

2.单独擦划痕迹

41擦划痕迹的影

响因素1.工具与

客体接触面大小

不同对擦痕的影

响1)点接触2)

线接触3)面接触

2.作用力变化对

擦痕的影响1)正

压力(垂直分力)

的影响2)推(拉)

力(水平分力)的

影响3.接触角度

变化对擦痕的影

响(1)前角(2)

侧角(3)偏角

42剪切痕迹特点

特点:钳子、剪

刀在剪切时,上

刃和下刃呈咬合

状态,使承痕体

同时受相对方向

的压力作用,每

次剪切如果造成

承痕体分离,则

形成两个断头,

每个断头都有两

个斜面。断头斜

面上的线条、凹

凸点、分离痕迹

等能从不同侧面

反映剪切工具刃

口特征,是剪切

痕迹的主要鉴定

对象43剪切的基

本方式与相应工

具基本方式1.刃

口的咬合关系1)

对口咬合2)错口

咬合2.剪切操作

的方式1)直剪2)

斜剪3)拉(推)剪

4)顿剪5)转剪

6)扭剪工具1.

钢丝钳2.剪刀44刺切痕迹方式、特点:方式:1.对客体垂直刺切与倾斜刺切1)垂直刺切2)倾斜刺切2.刺、切、砍特点:1.客体的一部分被分离下来2.在客体上形成贯通刺切痕3.在客体上形成非贯通形刺切痕45工具痕迹的提取方法一)拍照提取二)提取原物三)制模提取1.硅橡胶制模2.硬塑料制模3.软塑料制模4.石膏制模5.易熔合金制模6.AC纸复印提取(四)提取工具痕迹附着物1.吸引法2.敲击法3.剥离法4.沾取法46比较检验的方法

一)特征对照法二)特征重叠法三)线条结合法四)线痕计算机识别法47枪弹痕迹的概念及研究对象概念:指子弹在发射过程中,与弹匣、枪机、枪管等机件互相摩擦、撞击,在弹头弹壳上形成的痕迹,以及弹头在障碍物、目标物上所形成的射击痕迹和微量物证研究对象:1.枪支枪弹2.枪弹痕迹3.弹道特性4.检验技术5.枪弹痕迹应用

48枪支的分类1.按枪支的性能分a自动枪支b非自动枪支c转轮枪支2.按枪支的用途分a军用枪支b 猎枪c教学用枪支d运动用枪支e 特种枪支3.按枪管内壁不同分a

平滑枪管枪支b 来复线枪管枪支4.按枪支口径大

小分

49枪管的内壁及

口径:来复线枪

管枪支的枪管内

壁冲旋有数条相

互平行旋转的凹

凸螺纹线,这就

是来复线。凸螺

纹线称为阳来复

线,两条阳来复

线之间的凹螺纹

线称为阴来复

线。口径,在

6.5mm以下为小

口径枪支,7~

11mm之间为中

口径枪支,11~

15mm之间为大

口径枪支

50射击弹头痕迹

一)线膛枪管射

击弹头上的痕迹

1.弹头部的进膛

痕迹2.拔弹痕迹

3.线膛痕迹二)平

滑枪管发射弹头

上的痕迹三)反

映弹头和枪管作

用不正常的痕迹

1.不规则弹头痕

迹的反映2.截短

枪管的痕迹特征

51射击弹壳痕迹

特征答:(一)

装载过程中弹壳

上留下的痕迹特

征1.弹匣口痕迹

2.枪机下表面痕

迹3.推弹凸笋痕

迹4.弹膛后切口

痕迹(二)射击

过程中弹壳上形

成的痕迹特征1.

击针头痕迹2.后

膛痕迹特征3.弹

膛内壁痕迹4.发

射过程中在弹壳

上留下的其他痕

迹特征(三)排

壳过程中弹壳上

形成的痕迹特征

1.拉壳钩痕迹

2.

抛壳挺痕迹3.排

壳孔痕迹4.弹匣

口刮擦痕迹(四)

土造枪支射击弹

壳上的痕迹52推

断枪支的发射距

答:1.贴近射击

2.近距离射击

3.

远距离射击53确

定弹头入出口1)

人体上:入口处

①入口周缘较光

滑,呈圆形缺损

②多留有冲撞轮

和擦拭圈的特征

③在弹孔周围有

时可见到射击残

留物④弹孔的直

径稍小于弹头的

直径⑤贴近射击

时,入口处常形

成炸裂和扩裂,

入口大于出口。

出口处:①面积

相对稍大②口缘

一般不整齐,缺

损较少,裂开的

有时可复原合拢

③一般见不到射

击残留物分布④

通常能见到血肉

组织的外流现象

(2)纺织物上,

射入口的边缘整

齐,略向内凹,

纤维多呈灰黑色

(3)金属薄板

上,入口周缘光

滑,略向内凹;

出口呈锯齿、花

瓣状,卷边外翻

(4)木板上、竹

片上,入口周缘

平滑,有擦带痕

迹和射击残留

物;出口面有碎

屑向外伸出,弹

孔不规则,呈崩

裂形状(5)玻璃

上,弹孔的典型

特点是呈喇叭形

和蛛网形状(6)

厚纸上,射入口、

射出口的特点与

在铁皮上的相

似,出口比较毛

糙,有纸屑掉落,

边沿没有外翻现

象(7)薄骨上,

亦能形成喇叭形

弹孔,射入口与

弹丸的大小基本

一致,创缘平滑

锐利(8)橡胶制

品上,较薄橡胶

上可出现不规则

的小孔,射入口

常有稍浅色的射

击点,中心略向

内凹(9)墙砖、

石头上,常常出

现崩裂缺口,弹

孔无固定形状

54分析判断案件

性质一)持枪凶

杀的现场特点

二)持枪自射的

现场特点三)不

慎误射的现场特

点四)“走火”

伤亡的现场特点

55枪弹检验中分

别检验的内容和

比对检验方法

一)检验现场弹

头、弹壳上的痕

迹二)检验样本

弹头弹壳三)检

验嫌疑枪支是否

符合发射发现弹

头、弹壳的条件

四)制作供检验

用的弹头、弹壳

样本

56提取牙齿痕迹

的方法:提取带

有牙齿痕迹的实

物、照相提取、

制作模型

57整体分离痕迹

的概念:物体被

分离后两个分离

体相互连接处的

形态或断口形成

称为整体分离痕

迹58分离结构及

分离方法:分离

痕迹结构是由分

离体、分离面、

分离缘等组成方

法:徒手分离、

器械分离、化学

分离和其他因素

的分离59分离痕

迹的检验一)寻

找分离体(二)

提取与固定(三)

分离痕迹检验1.

确定分离体是否

具备构成同一整

体的条件2.确定

特征3.比对特征

a断口接合法b线

痕接合法c数据

比对法

论述题

1 怎样才能正确

判断现场手印是

否为作案人所

留?

根据现场手印的

遗留情况确定是

否为作案人所

留,主要从以下(1)

根据手印遗留的

部位及在物体上

分布的位置判

断。研究现场上

哪些物体与犯罪

活动有关,调查

了解当事人及无

关人员的接触使

用情况,分析手

印在物体上的分

布位置、方向、

角度,联系犯罪

的各种活动过程

和动作判断是否

为作案人所留。

2)联系手印与其

他痕迹物证之间

的关系判断。即

结合现场的足

迹、工具痕迹,

判断是否为作案

人所留。3)根据手

印的形成物质进

行判断。作案人

往往在作案前或

作案中接触过某

些物质,如粉尘、

血液、油垢等而

留下手印。4)根据

手印的新旧程度

进行判断。例如,

汗液手印时间久

了会干凅而不粘

粉末,纹线会不

清晰、不连贯,

会被灰尘覆盖

等。5)将多起案件

的现场手印相互

比对,以确定是

否为作案人所

留。如几起案件

都发现同一枚手

印,说明作案人

在连续作案。6)

将现场手印与事

主及有关人员手

印进行甄别,排

除当事人手印,

即可确定是否为

作案人手印。

2怎样才能正确

判断现场手印是

左手还是右手所

留?

分析判断左右手

手印1.根据现场

环境判断2.根据

手印的遗留部

位、方向、各手

指印的相互关系

以及留有手印物

体的情况进行判

断3.根据指头乳

突纹线的流向和纹型类别进行判断4.根据指节乳突线的流向和类型判断5.根据手掌乳突纹线流向、屈肌褶纹和皱纹判断(二)区分手指和手掌印痕1.根据现场手印遗留情况进行判断2.根据手印面积和形状进行判断3.根据乳突纹线的粗细、弯度进行判断4.根据乳突纹线的形态进行判断5.根据屈肌褶纹和皱纹进行判断6.根据乳突纹线的细节特征出现情况进行判断(三)分析判断各指印痕1.从指印的外形判断2.根据手印在不同承痕体上的出现率判断3.根据花纹类型出现率判断4.根据斗形纹三角距内部系统中心纹线的远近判断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判断:

痕迹检验学

注意:大纲主要看每个章节的第二部分基础知识重点内容简述以及考核目标。考核目标中主要看加黑部分、尤其是后面加以说明或标有页码的部分。 另外注意看本大纲50页中关于命题的说明。 课程名称:痕迹检验学课程代码:00380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痕迹检验学》课程,是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刑事侦查专业必考的专业课。是为培养和检验自学应考者刑事侦查相关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课程。 痕迹检验学以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研究作案人在作案现场遗留的痕迹物证形成机理和分类,以及对其发现、记录、固定、提取、分析判断、检验鉴定,做出对一定人或物进行同一认定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应用科学。它立足本科教学层次,依据公安自修教学的特点和实战需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运用相关边缘学科的有关原理,吸收近年来从事痕迹检验的专家学者研究的新成果,完整、准确地介绍痕迹检验的原理、基本知识、科学方法和技能,使之具有科学性、先进性、系统性和实用性。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通过痕迹检验学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本课的研究范畴,知道各类痕迹形成的原理及其变化规律,以及各类痕迹的特征系统反映形态,掌握不同现场不同痕迹的勘查、提取、分析方法和技能。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痕迹检验学,是刑事侦查专业必设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它直接影响到刑事侦查专业要开设哪些课,影响到现场勘查课、刑事摄影课、侦查课、预审课等专业课的研究范畴及相关的课程内容增设。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自标 第一章痕迹检验学概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痕迹检验学研究的范畴和知识体系,掌握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知识,明确痕迹检验的任务、作用和检验程序。 二、课程内容 痕迹检验学,是研究作案人在现场遗留的痕迹物证形成机理和分类,以及对其发现、固

痕迹检验(五套卷)答案

测试一答案:一、判断题错误的有:3、4、6 二、选择题:1、AC2、ABD 3、B 4、CD 测试二答案:一、判断题:错误的有:3、12、14、17、18 二、选择题:1、AC2、CD3、ABD4、B5、B6、B7、C8、D9、C10、B11、A12、D13、ABC14、CD15、D16、B17、D18、B19、C20、C21、A22、D23、D24、A25、D26、B27、A28、B29、A30、A31、C32、B33、D34、A35、B 36、C 37、AC 38、D 39、BC40、AD 测试三答案:一、判断题错误的有:3、7、9 二、选择题:1、B2、D3、C4、A5、B6、D7CD、8、B9、AB10、C11、C12、B13、D14、B15、B16、A17、D18、B19、C20、B21、C22、BC23、24、C25、ABD26、C27、C28、B29、B30、A 测试四答案:一、判断题:错误的有:3、5、6、7、9 二、选择题:1、ABCD2、A3、B4、C5、A6、A7、AC8、B9、D10、C11、B12、B13、C14、C15、A16、D17、D18、D19、ABCD20、D 三、填空题:1.工具痕迹的特点为:多发性、立体性、稳固性、复杂性、物质交换多。2.钳剪痕迹的特点:一次剪切可形成两个断头、四个斜坡断面,每个断面上的线条状迹从被剪切客体的两侧流向中心。 3.刑事案件中所指的工具的种类有:一般工具、专用工具、自制工具、代用工具。 4.工具痕迹可分为两大类:凹陷状痕迹、线条状痕迹。 5.撬压的基本方式有:扩缝撬压、拆离撬压、扭转撬压、夹持撬压。 6.撬压痕迹的特点:撬压痕迹多为凹陷状,由于撬压破坏是杠杆作用下形成的,因此 一件工具,一次动作必然成对出现两处痕迹,一个在支点,一个在重力点,两点对应,方向相反。 7.打击的基本方式:垂直打击和倾斜打击。 8.擦划痕迹的基本类型有:伴生擦痕 和单独出现的擦痕。 9.擦划痕迹的特点:单独出现的擦痕只存在于承痕体的浅表层,不可能形成更深的痕 迹;擦痕常伴随其它凹陷状、线条状痕迹出现,即伴生擦痕常见而单独擦痕少见。 10.钳剪的基本方式:对口咬合剪切(或钳类剪切)和错口咬合剪切(或剪类剪切);垂直剪切和斜向剪切;正常剪切和摆动剪切。 测试五答案: 一、判断题:错误的有:1、5、6、9、10 二、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 20、三、填空题: 1.按枪管内壁构造不同,可将枪支分为平滑枪管枪支和膛线枪管枪支 2.按枪支的发射性能(上膛、击发、排壳等)不同,可将它们分为全自动枪支、半自动枪支、非自动枪支、转轮枪支和气动枪支等。 3.枪支的基本构造一般可分为三大部分,它们分别为枪管部分、枪机部分和枪支匣部分。拉壳钩在枪机部分,其作用是抓壳、抱壳和抽壳,并与抛壳挺配合完成抛壳动作,抛壳挺在枪机匣部分,多位于左侧,与拉壳钩的位置相对,抛壳时在射击弹壳的底座边缘上形成痕迹。4.枪管的内壁称为枪膛,它由弹膛、坡膛和线膛等三个区域组成;形状与所配用子弹外形相适应的是弹膛。 5.在枪管线膛中,凸起线称为阳膛线,凹陷线称为阴膛线;国产枪支中凸起线多为偶数,除52“公安”手枪凸起线为6条,其余的凸起线多为 4 条。

痕迹检验复习提纲

痕迹检验 狭义:指两个客体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并保留下来的反映形象。一能反映出造痕客体接触部位外部形态结构,二能反映出造痕客体作用力的规律特点,三能反映出承痕客体自身变化形态与结构特点。 痕迹的形成的三个基本因素:造痕客体,承痕客体,作用力。 痕迹的分类: 1 痕迹的表现形式:立体与平面、显见与潜在、静态与动态 2 造痕客体的类别:人体、动物体、物体 3 痕迹特征所反映的内涵:形象、动作习惯、整体分离 痕迹检验:简称痕检,是检验人员依据法律和有关规定,运用痕迹检验学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研究现场痕迹与犯罪事实、与案件有关的人或物关系的一种刑事科学技术。 任务:1 为分析判断案情提供科学依据2 为处理痕迹提供技术方法 3 为查缉犯罪嫌疑人提供有效手段4 为侦查、起诉、审判活动提供证据 同一认定:是以解决受审客体与被寻找客体是否同一为目的,进行检验与论证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同一:指客体自身相一致,即客体自身与自身的同一。 同一认定的分类:1 按被鉴定客体的属性:人身、物品、场所 2 按被鉴定客体的特征:客体形态结构特征、客体运动习惯特征3 按被鉴定客体的完整与否:完整体、分离体4 按鉴定的结论:肯定性同一认定、否定性同一认定 同一认定的意义:1 为侦查和诉讼提供根据 2 人痕迹检验奠定科学理论基础3 促进痕迹检验技术的发展 手纹的特性:1.人各不同,指指相异2.终身基本不变3.排列有序4.触物留痕5.认定人身指头乳突乳突纹的分类:弓形纹(弧形纹:左、无、右倾;帐形纹:左倾、无倾、右倾)、箕形纹(左右、正反)、斗形纹(环形斗:左倾、无倾、右倾;螺形斗:顺时、逆时;绞形纹:顺时逆时;双箕斗:顺逆;曲形斗:顺逆;囊形斗:左右、正反)、混杂形纹。 手印的寻找:1.现场进出口和路径2.犯罪活动的中心部位3.作案工具及犯罪遗留物4.现场其他相关物品 痕迹鉴定程序:委托鉴定、受理鉴定、指派或聘请鉴定人 鉴定的步骤:预备检验、分别检验、比较检验、综合评判、鉴定结论 鉴定结论的审查:对鉴定主体是否具有鉴定资格、对鉴定客体的审查、对鉴定方法和过程的审查、对鉴定结论与其他证据关系的审查。 工具痕迹:简称工痕,是指作案人利用工具破坏(或侵害)现场客体时,引起承痕体受力部位发生塑性变形或断离而形成的形象痕迹。 三个基本特征:工具痕迹是犯罪行为所引起的变形。工具痕迹一定是持械行为。这种痕迹应是持械直接作用所为。 特点:多发性、立体性、多变性、多样性、稳定性、附着物和分离物多 作用:通过对工具痕迹的检验,推断工具种类、推断出作案人的条件及作案手段、揭露伪装或伪造现场、为并案侦查提供依据、为破案诉讼提供证据。 工具痕迹的宏观形变:压缩变形,剪切变形,扭转变形,弯曲变形。 枪弹痕迹:是指在射击过程中,枪支在子弹上以及子弹在被射物上形成的痕迹。 枪弹痕迹的分类:枪痕、弹痕、射击残留物痕迹。 任务:勘验枪案现场,提取枪弹痕迹;分析形成条件,确定枪案性质;鉴定发射枪支,提供破案证据;检验枪弹性状,查明枪案真相;分析弹道诸元素,验证枪案情节;建立、管理和查对枪弹痕迹档案。

痕迹检验学 自考 笔记

痕迹检验学 第一章痕迹检验学概论 痕迹检验学,是研究作案人在现场遗留的痕迹物证形成机理和分类,以及对其发现、固定、记录、提取、分析判断、检验鉴定,做出对一定人或物同一认定的理论和方法。 痕迹检验,是依据同一认定的原理,综合运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方法,对作案人实施犯罪遗留的痕迹检材同嫌疑样本进行比对鉴定,做出现场痕迹物品是否为某人或某人的某物留的一项技术。 第一节痕迹的概念 痕迹,是指曾经存在于某一时空中的事物或现象,是一切事物运动所遗留的映像或迹象。 犯罪痕迹:犯罪行为所遗留下来的各种迹象和信息。它包括广义犯罪痕迹和狭义犯罪痕迹。 广义犯罪痕迹:犯罪行为所引发的一切变化而遗留的各种迹象或信息。 狭义犯罪痕迹:作案人在实施犯罪活动中,一客体在力的作用下接触另一客体时形成并保留的迹象。 痕迹的特点?痕迹具有客观反应性、相对稳定性、特定性和关联性的特点。 第二节痕迹形成与分类 (一)痕迹形成

1.痕迹形成的机理 造痕体与承痕体在力的作用下相互接触,使承痕体的组织结构或表面形态发生相应变化,反映并保留造痕体接触部位的形象,即形成痕迹。 2.痕迹形成的因素 痕迹形成有三个主要因素,即造痕体、承痕体和作用力,三者缺一不可。平面痕迹的形成还需要介质参与。 (1)造痕体:指留下痕迹的人、物和动物,是痕迹的创造者。造痕体具有一定的形状、体积、硬度,能把自身的结构形态特征和功能形态特征遗留在承痕体上。 (2)承痕体:指保留痕迹的客体,是痕迹的保存者。能把造痕体与之接触部位的形象特征,包括外表结构形态和动作习惯痕迹保留并反映出来。承痕体具有吸附性、渗透性、硬度、可塑性。 (3)作用力,使造痕体与承痕体接触时相互作用的动力。由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的不同,痕迹的反映形象也不同。 (4)介质:造痕体表面附着的介质转移到承痕体上形成加层平面痕迹;承痕体表面粘附的介质转移到造痕体上形成减层平面痕迹。 (二)痕迹的分类 1.按造痕体的类型分类:人体痕迹,物体痕迹,动物痕迹。 2.按痕迹形态分类:立体痕迹,平面痕迹。平面痕迹中又分减层平面痕迹和加层平面痕迹。加层平面痕迹,依据加层物

痕迹检验初级试卷(DOC)

2009年度公安机关刑事科学技术 和技术侦查队伍专业考试试卷 科目名称:痕迹检验 级别:初、中级 应考人员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59题,由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和论述分析题四部分组成; 2.答题前,请先将姓名、准考证号、工作单位填写在试卷封面密封线左侧相应的位置上,并核对无误; 3.请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答题,字迹要工整、清楚; 4.答案须写在规定的括弧内,不得在试卷上做标记,否则视为废卷; 5.多专业合一的试卷请按指导语要求解答本专业内容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2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其中,第1至8题为每人必答题,第9至15题为痕迹检验专业人员答题,第16至22题为指纹管理专业人员答题。) 1.犯罪的本质特征是()。 A.犯罪是应受刑罚惩罚的行为,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 B.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具有刑事违法性 C.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D.犯罪是触犯法律的行为,具有违法性 2.管制的期限为()。 A.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 B.3个月以上1年以下 C.6个月以上1年以下 D.3个月以上2年以下 3.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共同犯罪人包括()。 A.主犯、从犯、教唆犯 B.主犯、从犯、胁从犯、教唆犯 C.实行犯、组织犯、帮助犯 D.主犯、帮助犯、胁从犯 4.在侦查阶段,公安机关为了查明案情,在必要的时候,可以进行侦查实验,但应经()。 A.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 B.地、市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 C.同级人民检察院批准 D.上级人民检察院批准 5.我国刑事诉讼期间的计算单位为()。 A.年、月、日

B.时、日、月 C.时、日 D.日、月 6.拘传的持续时间最长不得超过()。 A.12小时 B.24小时 C.36小时 D.48小时 7.物证同一认定的常用方法有()。 A.筛选法 B.推断法 C.比对法 D.物证法 8.客体的相对稳定性是同一认定的()。 A.唯一根据 B.现实基础 C.理论基础 D.可行条件 9.指头乳突花纹的外围系统主要由下列哪种形态的纹线构成()。 A.波浪线 B.弓形线 C.弧形线 D.棒形线 10.手印依照形成物质成分分为:汗液手印、()、油垢手印、灰尘手印等 A.立体手印 B.减层手印 C.血手印 D.显在手印 11.线条痕迹有起点、终点和()三个部分组成。 A.痕起缘 B.痕迹面 C.痕底 D.痕壁 12.蹬痕是步态特征中哪一阶段形成的()。 A.落足阶段 B.起足阶段 C.摆动阶段 D.滚动阶段 13.在发射过程中形成的弹壳痕迹有()。 A.拉壳钩前端痕迹 B.枪机下表面痕迹 C.抛壳口痕迹 D.弹底窝痕迹 14.常见的钥匙复制方法有()。

痕迹检验专业职称考试试卷及答案(供参考)

痕迹检验专业职称考试试卷及答案 一、单选题 1、不属于我国刑法中主刑的是(B ) A、拘役 B、罚金 C、有期徒刑 D、死刑 2、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拘传持续时间最长不得超过的时间为(c ) A、6小时 B、24小时 C、12小时 D、48小时 3、主体现场是指犯罪嫌疑人(A ) A、着手实施犯罪行为的场所 B、作案后没有遭到改变的现场 C、作案后没有遭到破坏的现场 D、作案后发生了部分变动的现场 4、保护刑事案件现场中,遇有生命危险的犯罪嫌疑人时,应当(C ) A、立即扭送公安机关 B、立即通知其家属 C、采取急救措施 D、采取强制措施 5、特征的稳定性是同一认定的(C ) A、基础 B、唯一根据 C、可行条件 D、可靠基础 6、利用科学技术方法研究不同类型物证的发现技术、提取技术及检验鉴定技术的是(A ) A、物证技术 B、痕迹检验技术 C、检验技术 D、文检技术 7、专业技术人员为解决案件中先后(两次以上)出现的客体是否为同一客体所致成的检验活动是(D ) A、种属同一认定 B、人身同一认定 C、客体同一认定 D、物证同一认定 8、物证是指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B ) A、物质 B、物品和物质痕迹 C、痕迹 D、印刷文件 9、手指纹、掌纹中出现的伤疤特征是属于(D ) A、一般特征 B、种类特征 C、细节特征 D、特定特征 10、一枚指纹中心花纹只有一条完整的曲形线,该指纹应称(C ) A、环形斗 B、螺形斗 C、曲形斗 D、双箕斗 11、一个人行走时,左右足均为正起足,正落足,从步角上来分应是(B ) A、外展步 B、直行步 C、内收步 D、不对称步 12、凹陷痕迹是能反映出工具接触部位表面结构形状的(B ) A、线性痕迹 B、形象痕迹 C、印象痕迹 D、破坏痕迹 13、膛线反映在射击弹头上呈左上往右下倾斜线痕的为(A ) A、左旋 B、右旋 C、抛物线 D、螺旋线 14、蹬痕是步态特征中哪一阶段形成的(C ) A、落足阶段 B、支撑阶段 C、起足阶段 D、摆动阶段 15、在指纹学中,遗留在客体上的指纹、掌纹印痕称为指印、掌印。在自动识别系统中,指纹涵盖(A ) A、指印 B、掌印 C、手印 D、指掌印 16、用硝酸银显现法可显现哪种物体上的汗潜手印(B ) A、玻璃 B、本色木 C、黑色皮包 D、油漆面的黑色柜 17、手在握持圆把工具时,往往哪一个手指印留得最高(C )A、食指B、中指C、环指D、小指 18、在指纹自动识别系统的结构中,通常用于存放数据的是(D ) A、服务器 B、工作站 C、集线器 D、磁盘阵列

痕迹检验

课程名称:痕迹检验学课程代码:00380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痕迹检验学》课程,是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刑事侦查专业必考的专业课。是为培养和检验自学应考者刑事侦查相关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而设臵的一门专业课程。 痕迹检验学以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研究作案人在作案现场遗留的痕迹物证形成机理和分类,以及对其发现、记录、固定、提取、分析判断、检验鉴定,做出对一定人或物进行同一认定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应用科学。它立足本科教学层次,依据公安自修教学的特点和实战需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运用相关边缘学科的有关原理,吸收近年来从事痕迹检验的专家学者研究的新成果,完整、准确地介绍痕迹检验的原理、基本知识、科学方法和技能,使之具有科学性、先进性、系统性和实用性。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通过痕迹检验学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本课的研究范畴,知道各类痕迹形成的原理及其变化规律,以及各类痕迹的特征系统反映形态,掌握不同现场不同痕迹的勘查、提取、分析方法和技能。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痕迹检验学,是刑事侦查专业必设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它直接影响到刑事侦查专业要开设哪些课,影响到现场勘查课、刑事摄影课、侦查课、预审课等专业课的研究范畴及相关的课程内容增设。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自标 第一章痕迹检验学概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痕迹检验学研究的范畴和知识体系,掌握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知识,明确痕迹检验的任务、作用和检验程序。 二、课程内容 痕迹检验学,是研究作案人在现场遗留的痕迹物证形成机理和分类,以及对其发现、固定、记录、提取、分析判断、检验鉴定,做出对一定人或物同一认定的理论和方法。 痕迹检验,是依据同一认定的原理,综合运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方法,对作案人实施犯罪遗留的痕迹检材同嫌疑样本进行比对鉴定,做出现场痕迹物品是否为某人或某人的某物留的一项技术。 第一节痕迹的概念 (一)痕迹的含义 痕迹,是指曾经存在于某一时空中的事物或现象,是一切事物运动所遗留的映像或迹象。 犯罪痕迹:犯罪行为所遗留下来的各种迹象和信息。它包括广义犯罪痕迹和狭义犯罪痕迹。 广义犯罪痕迹:犯罪行为所引发的一切变化而遗留的各种迹象或信息。狭义犯罪痕迹:作案人在实施犯罪活动中,一客体在力的作用下接触另一客体时形成并保留的迹象。 (二)痕迹的特点 痕迹具有客观反应性、相对稳定性、特定性和关联性的特点。

工具痕迹检验技术研究的现状及展望_杨敏

工具痕迹检验技术研究的现状及展望 杨 敏 (广东警官学院, 广东广州510440) 摘 要:工具痕迹在现场出现率高,但对其利用率很低。人的主观因素和技术上的客观因素是造成 工具痕迹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技术上的客观因素从根本上制约了对现场工具痕迹的利用。要着重剖 析工具痕迹检验的技术上原因,深入了解工具痕迹检验技术的现状以及工具痕迹检验技术的国内外研 究情况,并分析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从而探寻工具痕迹检验技术的发展和研究方向。 关键词:工具痕迹;检验技术;现状;展望 中图分类号:D918.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750(2011)04-0052-(05) 一、引言 工具痕迹在刑事案件现场上出现率较高,这是多年办案实践已经证明的一个特点。据不完全统计,工具痕迹出现率占刑事案件现场的70%以上,有的地区则占80%左右。工具痕迹在现场出现率高,但对其的利用率却低。某市公安部门近五年的统计结果显示:全市公安技术鉴定室平均每年共勘查12486起刑事案件现场,其中入室抢劫盗窃案件勘查占据勘查案件总数的89.0%,达10323起。从这些案件的现场提取痕迹物证种类来看,提取到手印的案件4482起,占盗窃现场勘查数的41%;提取到足迹的案件6145起,占盗窃现场勘查数的48%;提取到工具痕迹的案件191起,占盗窃现场勘查数的14.4%。目前,基层技术员在现场勘查过程中,比较注重手印的发现与提取,对工具痕迹一般只采取照相处理,有的甚于不予处理。在现场勘查中,由于对现场的工具痕迹处理得不够好而直接造成对其的利用率较低。工具痕迹利用率低并不说明工具痕迹在案件侦查中的作用不大,相反,工具痕迹包含了大量反映作案工具及作案人的相关信息,对案件的分析起重要作用。关于工具痕迹利用率低的原因已有相关研究,[1]但其研究主要侧重点于人的管理、主观意识等方面;对工具痕迹检验发展与展望也有研究,[2] 但其研究只针对了我国的工具痕迹检验问题,且其对检验技术的阐述不够深入。本文主要针对工具痕迹利用率低的技术原因进行剖析,并在阐述国 内外工具痕迹检验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探讨工具痕迹检验技术的未来研究方向。 二、工具痕迹利用率低的原因剖析 当前,我国正处于刑事犯罪的高发期,诱发、滋生违法犯罪的各种社会因素大量存在。随着法律的不断完善,庭审制度、诉讼模式的变革,刑事侦查、诉讼对证据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对刑事科学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刑事案件,痕迹检验鉴定是主要的破案手段;在法庭上,痕迹物证及其科学的鉴定结论是判别案件性质的有力证据。在实际的案件现场勘查和案件侦破过程中,使用最多的痕迹物证是指印。其主要原因包括:指印特征的特定性,即每个人的指纹特征均不同;指印在犯罪现场出现率高;已有较成熟的指纹识别系统。随着作案人反侦查意识增强,在很多犯罪现场,罪犯往往有意识地戴上手套作案,以至于在现场提取不到可用的指纹。犯罪工具痕迹是现场勘查中最常见的一种痕迹,且在现场不容易被破坏或伪装,出现率高,特征稳定,一般有较好的鉴定价值,这些优势是其它类型痕迹难以比拟的。但是,从办案的实际效果来看,与手印、足迹和枪弹痕迹相比,工具痕迹在现场的发现提取率、检验鉴定率相差甚远,究其原因,主要有人的主观和技术上的客观两大因素。 收稿日期:2010-12-19 责任编辑:陈 汇 基金项目:本文系公安部科技应用创新项目《基于知识的工具及其痕迹查询与分析数据库的研究》(项目编号: 2009YYCXGDST070)之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杨敏(1974-),男,广东警官学院刑事技术系副教授,博士。— 52—2011年8月第21卷第4期 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ournal of Shanghai Police College Aug .,2011 Vol .21 No .4

痕迹检验考试材料

痕迹检验试卷 一、填空题 1、造痕体、承痕体、作用力共同作用、互相影响构成痕迹形成的主要因素。 2、手纹的特点是人各不同,指指相异、终身基本不变、排列有序、触物留痕、认定人身 3、箕型纹纹的中心花纹是由一根以上完整的箕形线组成。 4、捺印手印的基本要求是清晰、完整、不变形。 5、样本手印是公安人员采用特定的方式收集而来的已知人员的手印,供与现场手印进行比对,以确定是否同一。 6、步法特征包括步幅特征和步法两大类. 7、足迹检验的科学根据足迹的特定性、足迹的相对稳定性、足迹的连续性和足迹的反映性。 8、弓形纹分为(弧型纹)和(帐型纹) 9、在行走的一个周期中,左右各经过一次(支撑)和(摆动) 10、手掌屈肌褶纹的组合类型主要有(结合型)(分散型)(混合型)(纵贯型)和(网状型)五种 11、痕迹鉴定书是由(文字)(图片说明)组成 12、新鞋号是由(赤足长度)确定的 13、痕检的客体是指被检验的对象,被寻找的客体,受审查的客体,(按造型体)和被同一认定的客体 14、1892年英国人类学家(弗兰西斯.高尔顿)发表的(《指纹学》)成为近代指纹鉴定的标志 15、手掌皮肤的纹相分为(表皮)(真皮)(皮下组织)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6分。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指纹档案管理的特点有(ABCD ) A、对象具有特定性 B、管理具有统一性 C、内容具有规范性 D、分类具有多样性 2、寻找和确定现场手印特征较常用的方法有(ABCD ) A、由点到面逐步扩展法 B、先易后难法 C、先重点后一般法 D、顺线追迹法 3、搜集自然样本手印主要的途径为(ABC ) A、收集原有的捺印样本 B、显现和提取人事档案中的潜在手印 C、显现和提取生活用品上的潜在手印 D、招聘志愿者捺印手印样本 4、根据现场手印可以进行人身特点分析,下面陈述正确的为(ABCD ) A、推算身高的方法有平均比率系数法和回归方程法 B、老年时期,手印变小,乳突纹线变窄,小犁沟变宽,纹线密度最稀。 C、胖体态,人的手印乳突纹线宽,纹线密度小,屈肌褶纹分枝相对较少,皱纹亦少。 D、体力劳动者,乳突纹线不清晰,不完整,细节特征有时难以区分,非体力劳动者 纹线一般具有清晰、完整的特征。 5、根据哪些特点可以判断“虎口”部位的印痕(ABCD ) A、外形不规则,围绕物体转圈三面分布。 B、乳突纹线围绕“虎口”的半圆向掌心方向呈放射状分布。 C、皱纹、皱褶较多,印痕被多道“V”字形空白所间隔,不整齐。有时带有食指根和 拇指根的纹线和屈肌褶纹印痕。 D、有粗大的第二、第三屈肌褶纹的起端印痕,第二屈肌褶纹与指尖方向交角呈60° 左右。

痕迹检验技术教学大纲

《痕迹检验技术》教学大纲 魏中礼刘道朋编写 司法检验实验室

目录 第一章痕迹检验概述 第一节痕迹的形成与分类 第二节痕迹检验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痕迹检验的条件 第四节痕迹检验的程序 第二章手印检验 第一节手印检验的基本工作原理第二节手印检验的程序和方法 第三节手印检验结论的评断与运用第三章足迹检验 第一节足迹检验概述 第二节足迹检验的特征和依据 第三节足迹检验方法和综合评断第四章工具痕迹检验

第一节工具痕迹检验概述 第二节工具痕迹检验的分类 第三节工具痕迹检验的方法 第四节工具痕迹检验结论评断与运用第五章枪弹痕迹检验 第一节枪弹痕迹检验概述 第二节射击弹头痕迹检验 第三节射击弹壳痕迹检验 第四节射击情况的分析与判断 第六章其他痕迹检验 第一节牙齿痕迹 第二节车辆痕迹 第三节锁痕 第四节整体分离痕迹 第五节纺织物痕迹 第六节玻璃破碎痕迹

《痕迹检验技术》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选修 【课程学时】36 【开课学期】第5学期 【教学对象】法学普通本科 一、课程特点和教学定位 痕迹检验技术是刑事科学技术和司法检验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案件疑难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痕迹检验技术对于促进侦查、狱政管理、法学等专业的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丰富专业素养,提高法学综合能力意义重大。痕迹检验技术教学具有形象直观性、实践操作性、文理综合性的特点。通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感性认识专业知识理论的内涵及司法实务所包含的丰富实践经验;学习和养育实践意识和职业精神;学习和掌握法律专业人才所必要的观察分析技术和技能。本课着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实践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科学探索精神和团队精神。痕迹检验技术教学是培养法学和司法检验专业人才职业素质和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二、教学目标与任务: 通过教学,使学生基本理解痕迹检验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初步掌握各种痕迹(手印、足迹、工具痕迹、枪弹痕迹)常规的检验原理、

痕迹检验学_史力民_教学大纲

《痕迹检验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熟练掌握对各种痕迹(手印、足迹、工具痕迹、枪弹痕迹、特殊痕迹)的发现、提取、分析方法及常规检验技术。 二、通过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利用各种痕迹进行同一认定的方法、步骤。 教学对象: 本科:文检专业方向、视听资料专业方向、交通安全专业。 教学时间: 第三学期,总学时:48学时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痕迹检验学》课讲授大纲 第一章绪论(4学时) 重点: 1.痕迹检验的基本理论 2.痕迹检验的程序 难点: 1.同一认定原理及应用 第一节痕迹与痕迹检验的概念(0.5) 第二节痕迹的形成与分类(0.5) 第三节寻找、发现、采取、记录痕迹(1) 第四节痕迹检验的理论基础(0.5) 第五节痕迹检验的程序(0.5) 第六节痕迹检验的工作原理(1) 第二章手印检验(14学时) 重点: 1.指纹的分类体系及其应用价值 2.手纹特征的种类及其应用 3.手印显现常规方法 4.现场手印的分析步骤及方法 5.手印鉴定的程序、步骤及方法 难点: 1.手纹特征的特定性及稳定性表现

2.手印显现方法的要求和适用条件 3.手印分析中诸特征的综合运用 第一节手印的特点和作用(2) 一、手印与指纹 二、指纹的特点 三、手印的作用 第二节手印的形成与分类(1) 一、手印的形成 二、手印的分类 第三节指纹的特征(3) 一、乳突纹线的形态 二、指头的基本类型 三、手掌乳突花纹 四、乳突花纹的细节特征 第四节现场手印的勘查与提取(3) 一、寻找、发现手印 二、显现潜手印的基本方法 第五节现场手印的分析、判断(1) 一、分析、确定犯罪手印 二、分析判断手印的遗留部位 第六节记录提取现场手印与收取样本手印(2) 一、记录现场手印 二、固定、提取现场手印 三、收取样本手印 第七节手印的初步鉴定(2) 一、鉴定的准备工作 二、初步筛选 三、初步比对 四、综合评断 思考题: 1.指纹分类主要分哪几个步骤?各步的意义何在2.手纹的特征有哪些,其价值应怎样考核? 3.寻找、发现、显现手印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4.怎样综合分析手印的手别? 5.捺印手印应注意哪些问题? 6.从哪几个方面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及其性质? 第三章足迹检验(12学时) 重点: 1.赤足的解剖结构、足型特征 2.鞋的生产原料及加工工艺特征、穿用修补特征3.寻找现场足迹的重点部位,常规足迹的发现、提取4.足迹鉴定的步骤及常用特征 难点; 1.局部足型特征

化学与痕迹检验

化学与痕迹检验 郑豫家郝强高晨曲谢敏龚敏杰张璇戴媌媌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 006D01区队) 摘要:本文论述了化学基础知识在痕迹检验、指纹显现、射击残留物检验、爆炸残留物检验方面的应用。 关键字:化学,痕迹检验 我们向大家提了几个问题,什么是痕迹检验,什么是化学,化学与痕迹检验的关系是什么。现在,我们就来解决这些问题。首先,什么是痕迹?痕迹是事物运动所遗留下来的影象或反映形象。那么,有犯罪行为所遗留下来的影象或反映形象就是犯罪痕迹。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什么是检验。检验是对痕迹的认定、鉴定工作。通俗地说,就是把犯罪痕迹和犯罪嫌疑人的痕迹对比,从而将犯罪分子绳之与法!那么化学与痕迹又有什么关系呢?运用化学方法分析、鉴定痕迹,是两者的本质联系。 知道了一些基本概念,让我们来看一下几中常见的痕迹。大屏幕上出现了一枚指纹。指纹是刑警在办案中比较常见的痕迹。什么是指纹,指纹是人手指和手掌上的花纹,人各不同,就像每个人DNA中的碱基序列,独一无二。所以我们比对指纹,就能揭示真相!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几种常见的鉴定指纹的方法。大家注意我的右手,这是什么?对了,这就是警院超市买的502胶水,就是这样一支普通的胶水,就能显示指纹!这里有一段视频,里面的技术人员正在往一张吸水纸上涂满502胶水,然后再拿一张吸水纸覆盖在上面,接着用力压在被鉴定的物体上,由于有强吸电子基团,502胶在水中或碱性条件下会生成白色固状物,这就是指纹。除了502显示法,另外常见的还有茚三酮显现法。人的指纹为什么会被鉴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在物体上留下了汗液,汗液中含有氨基酸,茚三酮就能与氨基酸反应生成蓝紫色产物,从而显现出指纹,屏幕上是它的反应方程式,细心的同学能在普通化学书上找到它,化学与痕迹检验,竟结合得如此紧密。在

痕迹检验学

痕迹检验学:是研究作案人在现场遗留的痕迹物证形成的机理和分类,以及对其发现、提取、固定、分析判断、检验鉴定,做出对一定人或物进行同一认定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应用科学。痕迹的特点:客观反映性、相对稳定性、特定性、关联 性 广义的痕迹:是指愤怒行为引发的变化而遗留的痕迹或信 息。 狭义的痕迹:是指作案人在犯罪活动中,客体在力的作用下接触另一客体形成幷遗留的迹象。痕迹形成的因素:造痕体、承痕体、介质、作用力 痕迹的分类:按造痕体?人体造痕、器械物体造痕、动物造 痕按承痕体表面的变化?立体造痕、平面造痕按检验对象?形象痕迹、动力习惯痕迹、整体分离痕迹按痕迹质量分类:正常痕迹、变形痕迹 痕迹的重点部位:1.在犯罪活动的中心现场与相关地点寻找 2.在受破坏(侵害)的客体上寻找 3.在犯罪嫌疑人使用的工具器械上寻找 4.在犯罪嫌疑人遗留物上寻找 5.在犯罪嫌疑人来往行走路线上寻找寻找、发现痕迹的原则: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先静观后动观的原则;先观察后处理的原则;寻、显结合,以寻为主的

原则;先提微量物后提痕迹的原则 同一认定的基础与条件 1.被同一认定客体的特定性是同一 认定的客观基础;被同一认定客体的稳定性是同一认定的基本条件;供同一认定客体的反映性是同一认定的保证条件;同一认定客体的认识能力是同一认定的主观条件 痕迹鉴定的程序:预备检验、分别检验、比对检验、综合评判、得出结论、制作鉴定书痕迹的提取方法:制模法、照 相法、转移法、原物提取法、复印法 痕迹检验的作用:为确定案件的真伪来分析案件性质提供可靠地材料:缩小侦查范围,为侦查提供方向和线索;为查缉作案人提供有效地手段;为发现固定提取痕迹物证提供技术方法;为案件的终极起诉审判提供重要证据 痕迹检验的任务:寻找显现痕迹、固定采取痕迹、痕迹分析、收集嫌疑人的痕迹样本、痕迹的检验鉴定、痕迹档案的管理。 痕迹形成的原因和影响:1、造痕体,具有一定的形状、体 积、硬度,把自身的结构形态特点和功能形态特征遗留在承痕体上。2、承痕体,不能把造痕体与之接触部位的形象特征包括结构和动作习惯保留并放映出来,必须具有塑性好、硬度低、弹性好、光滑的特点。3、作用在物体上的外载荷 为外力,由于作用的不同,痕迹的反应形象也不同4、介质造就物体表面附着的介质,形成痕迹时,转移或部分转移到承

痕迹检验思考题

第一章 思考题: 1、痕迹学的定义及内涵是什么? 2、痕迹的概念及形成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3、痕迹的分类有哪些? 4、痕迹学研究的内容有那些? 5、痕迹检验的任务有那些? 6、痕迹检验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7、掌握同一认定的概念及类型。 8、掌握种类认定的概念及类型。 9、种类认定与同一认定的关系是什么? 10、掌握痕迹鉴定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复习题: 1. 手纹定义。 2. 手纹的特性有哪些? 3. 简单介绍乳突线的单一形态、系统、三角。 4. 指纹的基本类型有哪些?各种具体表现形态如何? 5. 指节纹、掌纹的分类和特点? 6. 手印的细节特征有哪些? 7. 寻找发现现场手印的要求、原则、重点部位和方法? 8. 无色汗液手印的物理显现法有哪些?如何操作? 9. 无色汗液手印的化学显现法有哪些?如何操作? 10. 无色汗液手印的理化显现法有哪些?如何操作? 11. 血潜手印的显现方法有哪些?如何操作? 12. 如何提取和记录现场手印? 13. 如何分析判断现场手印是否作案人所留? 14. 如何区分手指、手掌痕迹? 15. 如何区分左右手痕迹? 16. 如何区分各手指痕迹? 17. 如何收取捺印样本手印? 18. 简述指纹档案管理。 19. 如何进行手印鉴定? 20. 如何制作手印检验鉴定书?每人制作2份合格的手印鉴定书。思考题: ?何谓足型局部特征?主要有哪些? ?鞋子成型工艺有哪些?分别具有哪些特征? ?鞋的穿用特征有哪些? ?寻找现场足迹的重点部位有哪些? ?石膏制模的一般程序和方法及注意事项。 ?足迹检验有哪些特点? ?何谓步法特征?简要叙述有哪些特征? ?何谓步幅特征?在刑事侦查中有何利用价值? ?简述影响足迹变化的因素。

痕迹检验中工具痕迹检验鉴定方法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f7854176.html, 痕迹检验中工具痕迹检验鉴定方法研究 作者:李永鑫韦启蒙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7年第17期 (1. 广东省广州市公安局海珠区分局刑警大队技术中队广东广州 510290 2.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室广西环江 547100) 摘要:对于案件现场的工具痕迹检验鉴定能够帮助了解案情,帮助侦查人员了解案情发展情况、了解作案方式、手段等。但是现阶段我国侦查部门对于工具痕迹检验的重视程度较低,没有有效发挥工具痕迹检验鉴定在案件侦查中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工具痕迹;案情推定;还原真相 Abstract: for the scene of the tool marks insp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can help to understand the case, to help investigators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ase, understand the modus operandi, means, etc.. But at the present stage, the investigation department of our country pays more attention to the inspection of the tool marks, and does not give full play to the function of the tool marks in the case investigation. Key words: tool traces; presumption of case; reduction of truth 工具痕迹是犯罪现场嫌疑人遗留痕迹中很常见的一类犯罪信息遗留,对工具痕迹检验、分析、鉴定能够使侦查人员对嫌疑人犯罪手段、方法有所了解,还能确认作案工具,而作案工具又能够称为定案立罪阶段最有力的物证。但是在目前犯罪侦查、公安实践中对于工具痕迹检验鉴定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很多有利于案情发展的信息没有被利用。 1.工具痕迹检验鉴定现状 1.1工具痕迹检验鉴定概念 工具痕迹是基于案件发生过程中使用工具与外部其他客体接触产生的形变或痕迹遗留。是与作案活动直接产生的现场痕迹物证的组成部分。 1.2工具痕迹检验鉴定的必要性 不存在无痕迹的犯罪,犯罪必定是前后连贯有迹可循的逻辑事件,其现场必然遗留大量痕迹。其中足迹、手印等痕迹在侦查过程中存在被过分重视的问题,相应的工具痕迹鉴定的权重较低。这也是由于工具痕迹的干扰因素较多、工具种类过多、工具结构不固定等复杂多变因素造成的结果,但是忽略工具痕迹的侦查是不可取的。对于最终的案情判断影响较小,但是在案

痕迹检验题

1、痕迹检验做出同一认定是依据痕迹具有的(特定性)。 2、(相对稳定性)为痕迹检验提供了可能性和时间上的保证。 3、构成双箕斗中心花纹的乳突线为(曲线形)。 4、终身基本不变是指手纹从胎儿在母体中第(六个月)形成完成开始,到死亡后完全腐烂或火化为止,处于量变的过程。 5、构成绞形斗中心花纹的乳突线为(螺形线)。 6、箕型纹是由(三个)系统构成;其内部系统是由(箕形)线构成。 7、一条纹线分出一条长度为5毫米以内的勾状短枝,称为小勾。 1、属于广义痕迹物证的是(A伤害人身形成的伤痕、血迹 B毒害案件中的残留毒品C作案人在现场扔下的工具D 作案人在现场遗留的烟头E案犯遗留的纽扣) 2、属于狭义痕迹物征的是(A案犯留下的汗液手印B案犯留下的鞋底花纹C案犯开锁留下的撬压痕迹D案犯遗留在现场的射击弹壳) 3、痕迹的特点是(A客观反映性B相对稳定性C 特定性D关联性) 4、痕迹按造痕体的类型分类,可分为(A人体痕迹C物体痕迹D 动物痕迹) 5、按痕迹的形态分类,痕迹可分为(A平面痕迹C 立体痕迹) 6、痕迹按造痕体 与承痕体的作用 方式不同分类, 可分为(A静态 痕迹D动态痕 迹) 7、按痕迹特征所 反映的内涵分 类,痕迹可分为 (A动作习惯痕 迹C形象痕迹D 整体分离痕迹) 8、根据同一认定 的主体分类,同 一认定可以分为 (A鉴定型同一 认定D非鉴定性 同一认定) 9、根据同一认定 的客体分类,同 一认定可分为(A 人身同一认定B 场所同一认定C 物体同一认定) 10、根据同一认 定的依据分类, 同一认定可分为 (A形象特征同 一认定B习惯痕 迹特征同一认定 C物质成分特征 同一认定D时空 位置特征同一认 定E气味特征同 一认定) 11、根据同一认 定的结论分类, 同一认定可分为 (A确定性同一 认定 C非确定性 同一认定) 12、在不改变痕 迹物质成分的前 提下,增加痕迹 色差,使其显现 的方法,主要有 (A附着法B镀 膜法D光致荧光 法E不可见光摄 像法) 13、通过 化学反应改变痕 迹物质的成分和 化学性质,使其 显色的方法,主 要有(A颜色反 应C沉淀反 应) 14、痕迹鉴 定书文字部分, 正文的叙述由(A 绪论B检验C论 证D结论)组成 15、下列客体上 遗留的新鲜汗液 手印哪些可能碘 熏法显现(A白 纸D本色木E塑 料物体) 16、指头乳突花 纹的基本类型包 括(A弓型纹B 箕型纹C斗型纹 D混杂型纹) 17、依据附着物 的不同变化分 类,可以把手印 分为(A加层手 印C减层手印) 18、记录手印的 方法有(A照相 法B录像C文字 记载D绘制示意 图) 19、公开捺印的 对象通常包括(A 服刑人员B被拘 捕的在押人员C 收容劳教人员D 事主和平常可能 接触出事地点的 人员) 20、粉末显现汗 潜手印的操作方 法包括( A直接 刷显法B撒粉刷 显法C磁性刷刷 显法) 21、手印的提取 方法主要有(A 照相法B复印法 C提取实物D制 作模型) 22、寻找、发现 现场手印的原则 (A先重点后一 般B先静观后动 C先观察后处 理) 23、根据形成手 印的中介物质的 不同,手印可分 为(A汗液手印B 血液手印D油质 手印) 10、手纹 的特点(A人各 不同B终生基本 不变C触物留 痕 D认定人身) 填空题 1、痕迹形成有三 个主要因素,即 造痕体,(承痕体) 和作用力。平面 痕迹的形成还需 要(介质)的参 与。 2、提取痕迹中的 微量物质之前应 先(拍照)固定。 3、痕迹检验的基 本程序有:预备 检验、(分别检 验)、(比较检验)、 综合评断与结 论、制作鉴定书。 4、痕迹比对检验 的方法有:(特征 对照法)、特征接 合比对法和特征 重叠比对法。 5、痕迹鉴定书由 (文字)和(照片)两 部分组成。 6、特征比对照片 的放大倍数(一 致),一式两份, 其中一份不标示 特征,供审核用, 另一份标示出特 征。 7、我国是世 界上公认的最早 应用(指纹)的 国家。 8、用“502”胶 显现汗潜手印的 操作方法有自然 熏显法、加热加 速熏显法、强碱 加速显现法和 (滤纸贴附显现 法)。 9、手指掌 表面的皮肤由表 皮和(真皮)两 部分组成。 10、 汗孔是排泄汗液 的出口,分布在 (乳突线)上。 11、根据承痕体 表面形态的变 化,可把手印分 为(平面手印) 和立体手印。 12、捺印手印样 本,根据工作的 需要,可以分为: 三面捺印、平面 捺印和(局部捺 印)。 13、鉴定书中的 图片说明由三部 分内容组成:手 印在现场的位 置、现场手印和 样本手印的全 貌、特征比对照 片。 14、手印鉴 定中比较检验的 方法主要包括: 特征对照法、特 征连线比对法和 特征重叠比较 法。 15、手印鉴 定书的正文部分 包括:绪论、检 验、论证和结 论。 16、根据乳突花 纹的结构和形 态,指节乳突花 纹可分为平弧 型、倾斜型、混 合型三种类型。 17、在印痕中, 箕口朝左的多为 左手所留,箕口 朝右的多为右手 所留,单个箕型 纹分析的准确率 约占95%。 四、名词解释 1.犯罪痕迹:犯罪 行为所遗留下来 的各种迹象和信 息。它包括广义 犯罪痕迹和狭义 犯罪痕迹 2.广义犯罪痕迹: 犯罪行为所引发 的一切变化而遗 留的各种迹象或 信息。 3.狭义犯罪痕迹: 作案人在实施犯 罪活动中,一客 体在力的作用下 接触另一客体时 形成并保留的迹 象 4.造痕体:指 留下痕迹的人、 物和动物,是痕 迹的创造者。造 痕体具有一定的 形状、体积、硬 度,能把自身的 结构形态特征和 功能形态特征遗 留在承痕体上。 5.承痕体:指保留 痕迹的客体,是 痕迹的保存者。 能把造痕体与之 接触部位的形象 特征,包括外表 结构形态和动作 习惯痕迹保留并 反映出来。承痕 体具有吸附性、 渗透性、硬度、 可塑性。6.作用 力:使造痕体与 承痕体接触时相 互作用的动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