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

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
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

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

专业名称:土木工程

建设等级:国家级

项目负责人:王祥秋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土木工程系

目录

一、引言

二、建设目标任务

1、专业特色建设目标

2、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3、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目标

4、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目标

5、教学基础条件建设目标

6、特色学科建设目标

三、建设方案与措施

四、建设工作成效

五、存在的问题与努力方向

一、引言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土木工程专业自2010年被批准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和广东省特色专业建设点以来,在广东省教育厅指示精神引导下,在学校相关部门的指导配合下,环境与土木建筑学院按照申报书提出的建设方案和工作目标,认真部署和按计划逐步实施各项建设工作。经过仅两年的努力,专业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现将具体建设工作经验总结如下:

二、建设目标与任务

依托土木工程专业及学科建设扎实的工作基础,充分发挥本专业在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等方面的综合优势,以国家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建设工作为契机,以“立足佛山、面向广东”为宗旨,坚持“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强能力”的办学理念,以课程建设与学生创新能力建设为突破口,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方法改革,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强化大学生建筑节能与环境保护理论与技能的培养,着力打造“绿色环保土木工程”专业办学特色,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把土木工程专业建设成为国内同类院校领先、地方特色鲜明的高层次专门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具体的建设目标与任务如下:

1、专业特色建设目标

充分发挥学院在土木工程、环境工程、建筑学等相关专业与交叉学科的综合办学优势,紧密围绕国家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客观要求,满足国家重点发展以节能环保、低碳排放为战略性目标的新兴建筑产业对土建类专业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结合广东省、佛山市大力推行建筑节能减排新技术以及交通土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等工作的客观需要,在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嵌入建筑节能减排新理论、新技术以及土木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等课程模块,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绿色建筑设计以及节能环保理念,突显专业办学特色。

2、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培养高水平学术带头人,聘任一批校外工程专家作为兼职教师,着力培育“双师型”教师队伍,构建跨专业、跨学科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打造一支有较高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的高质量教学团队,满足专业与学科特色发展的需要。建设期内,培养2-3名学术带头人,引进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2人,通过名师培育工程,力争获得省级教学名师1-2人。

3、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目标

以满足市场需求和提高学生就业率为导向,加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探索建立有利于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期内,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特点与专业发展需要,与2-3家合作单位签订校企产学合作或订单式培养协议;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结合我校作为地方高校的办学定位,在2010年人才培养计划修订过程中适当降低公共基础课学时、学分比例,提高实践教学与专业课程学时、学分数以及增加创新学分数等措施,着力构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为培养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应用型本科专业技术人才提供重要基础平台。

4、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目标

努力打造一支结构合理、队伍稳定、素质较高、服务意识强的教学管理队伍,创新教学管理体制和机制,完善各项教学管理制度,构建运转高效、监控有力、反馈及时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以特色教材建设与精品课程建设为抓手,进一步优化和创新课程体系,建设期内,将《材料力学》、《土力学》建设成为校级精品课程,力争将《结构力学》建设成为省级精品课程,结合土木工程专业特色教学需要,资助《结构力学》、《土力学》等特色教材出版;深入开展教学方法与教学理论研究,力争获得省级教研课题1-2项、省级教学成果1-2项。为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提供重要基础保障。

5、教学基础条件建设目标

以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和广东高校土建工程技术开发中心建设为依托,进一步加强专业实验室建设,建设期内,重点完善建筑材料实验室、工程力学实验室、结构实验室以及土工试验室仪器设备条件,新增100T电液伺服万能试验机一台、土工三轴试验仪3台,按时完成超高重型落锤多功能冲击实验室建设任务;力争获得广东高校土建工程技术开发中心立项;以现有专业实习地基和产学研合作基地为依托,构建校企产学合作人才培养平台,新增产学研合作基地1-2个;以现有图书资源为基础,强化专业外文期刊与电子信息资源库建设,新增专业外文期刊5-10种,购买土木工程电子信息资源库一套。为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开阔学生学术视野提供更加完备的基础条件。

6、特色学科建设目标

进一步加大学科建设力度,在做好现有特色学科建设的基础上,围绕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绿色建筑与环境保护理念等特色需要,进一步凝练学科特色研究方向,促进多学科交叉与融合,进一步深入开展船桥碰撞理论、新型材料结构、环境岩土工程以及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等特色学科研究方向,力争在1-2个学科研究方向取得较大突破,为土木工程专业特色发展奠定坚实的学科研究基础。

三、建设方案与措施

针对土木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提出的建设目标任务,该专业通过认真讨论,广泛收集各方意见与建议,充分调动本专业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建设方案与措施,确保了建设工作的顺利实施并取得了预期的建设目标与成效。

1、明确专业办学定位与专业办学特色。

秉承“立足佛山、面向广东”以及“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强能力”的办学理念。紧密结合佛山建设现代化大城市以及广东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特殊需求,以课程建设与学生创新能力建设为突破口,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方法改革,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大学

生建筑节能与环境保护理论与技能的培养,着力打造“绿色环保土木工程”专业办学特色,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把土木工程专业建设成为国内同类院校领先、地方特色鲜明的高层次专门技术人才培养基地。

2、调整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突出人才培养特色。

充分发挥学院在土木工程、环境工程、建筑学等相关专业与交叉学科的综合办学优势,紧密围绕国家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客观要求,满足国家重点发展以节能环保、低碳排放为战略性目标的新兴建筑产业对土建类专业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结合广东省、佛山市大力推行建筑节能减排新技术以及交通土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等工作的客观需要,在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嵌入建筑节能减排新理论、新技术以及土木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等课程模块,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绿色建筑设计以及节能环保理念,突显专业办学特色。结合2010年人才培养计划修订工作,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增设专业与学科交叉课程模块,开设《建筑节能技术》、《固体废弃物处技术》、《土木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等专业课程,强化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节能环保意识培养。

3、构建大学生创新能力体系,突出创新能力培养。

在人才培养计划中明确规定大学生创新能力学分要求,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在学期间要求所获得的创新学分数不低于8学分。通过推行和强化大学生学术基金项目研究、开放性实验、学生参与教师纵横向科研项目等第二课堂活动,强化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2010年以来,本专业先后有300余人次大学生参与教师纵横向课题、大学生学术基金以及开放性实验等创新实践活动,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显著提高。与此同时,为了充分调动和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深入实施创新教育,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重要保证,有效地发挥高水平专业教师在促进学科发展与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突显专业办学特色,以及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应用实践能力等方面的重要指导作用,我院对2012届土木工程专业优秀生、特长生实行导师制,首次聘请10位优秀教师担任本科生指导教师,全程指导学生学习、生

活与创新实践,为提高本科生创新能力提供重要保障。

4、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的社会适应能力。

为了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根据行业实际需要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本专业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利用本专业与社会广泛接触的良好机遇,进一步加强与土木建筑与交通行业大中型骨干企业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探索校企产学合作与订单式人才培养新模式,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先后与广东省第六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翔顺集团有限公司、南海纵横交通建设质量检测有限公司、广东世纪达装饰工程有限公司签订订单式与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协议。每年约30%左右的大学生到合作单位参加专业实习,其中大部分学生与合作单位达成就业意向。

5、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注重教师业务能力培养。

专业师资队伍整体实力与水平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与水平。2010年以来,本专业结合特色专业与学科建设需要,进一步优化学缘结构和知识结构,引进和培养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通过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全面提高教师队伍学识水平和业务素质。先后引进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人,选派4名骨干教师分别赴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美国路易斯安娜大学以及日本九州大学访学,使本专业专任教师硕士、博士学位教师比例达91%,教师队伍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得到明显改善。

表1 建设期间派出进修人员一览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