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版八年级科学下册 味觉与嗅觉 教案

华师版八年级科学下册 味觉与嗅觉 教案
华师版八年级科学下册 味觉与嗅觉 教案

《味觉与嗅觉》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味蕾的结构,味觉性质。

2、了解嗅觉感受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身的体会,了解味觉与嗅觉的性质。

2、通过集体探讨,小组活动学习新知识。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通过实验体会味觉与嗅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深刻体会味觉和嗅觉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2、通过知识的学习了解味觉和嗅觉,学会保护我们的味觉和嗅觉。

二、教学重点

1、了解味觉和嗅觉。

2、知道我们是怎样尝到食物的味道,嗅到气味。

三、教学难点

1、认识味觉和嗅觉的重要性。

2、意识到保护味觉和嗅觉的重要性。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粉笔、图片。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试一试能不能在我们周围的空气中能闻到什么味道?谁能说一下。那你们知道我们是怎么闻到味道的吗?

新课讲解:

一、味觉和嗅觉

当空气中分布着某些有气味物质的时候。我们用鼻吸气就可能感到气味的存在,这就是嗅觉。嗅觉感受器位于鼻腔顶壁,叫做嗅黏膜,这里的一些“嗅细胞”受到某些挥发性物质的刺激就会产生神经冲动,冲动沿嗅神经传入大脑皮层而引起嗅觉。

仔细辨别气味时,我们往往会做出短促而频繁的吸气动作,而深吸气时却难以察觉到某些气昧的存在。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嗅黏膜所在的位置只能接触到经过鼻腔顶壁的回旋式气流,短促而频繁的吸气才容易在这里引起气流的回旋。当患感冒、鼻炎时,可能造成鼻腔通气异常而使嗅觉功能产生障碍。

人的嗅觉辨别能力因人而异,差别有时较大。有人甚至缺乏一般人具有的嗅觉能力。测定人的嗅觉能力,可以用能够引起嗅觉的气味物质的最低浓度来表示。如用人造麝香测定人的嗅觉时,每升空气中5×10-6 mg的含量就能使人觉察到。

另外,人的嗅觉也很容易产生适应。如果感受器持续受到某种刺激,其产生冲动的能力会随刺激持续时间的延长而减弱,这叫做感受器的适应。例如,人初到有某种气味的环境时,可能会明显感到这里的气味。但时间一长,这种感觉会越来越弱,最后就感觉不到这种气味的存在了。

当能够溶解在唾液中的某些物质接触舌面时。往往会使我们感觉到某种味道,这就是味觉。味觉感受能叫做味蕾,主要分布于舌的背面,特别是舌尖和侧缘。用干净的棉球把舌尖揩干后,随即把几粒食糖放上去,这时不会感到有甜味;若把糖粒溶在少量水里,将糖的溶液滴在舌尖上,则立即感到有甜味。

味蕾分辨的味觉基本上有四种;酸、甜、苦、咸。分辨不同味道的味雷分布也不均匀。例如。舌尖上分辨甜味的味蕾较多,舌根部感受苦味的味蕾较多,舌两侧感受酸味的味蓄较多,而感受咸味的味蕾则较多分布在舌侧面的前部。

实际上,人的味觉感受要比上述四种丰富得多,原因是我们的口腔黏膜上还分布着大量其他性质的感受器,如触觉、痛觉、温度觉感受器等;特别是在品尝味道时还往往有嗅觉参与进来。这就使我们产生多种复合的感觉,综合地影响着我们对“味道”的感觉判断。

教育科学出版社三年级下册科学

教育科学出版社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过程与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难点】: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猫给小猫哺乳的图片、鸡妈妈带小鸡吃食的图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听听说说 1、师:小猫是谁生下来的?小鸡是怎么来的呢?向日葵小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出示图片)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4、师: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它的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二、想想画画 1、师:用图画和文字将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画下来和写下来。 2、生:在P2页“我知道的植物生长过程”的画板里画图。 3、师:展示学生画的作品。 4、师: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画的作品的意义。 5、师: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三、观察种子 1、师:每个人把自己带来的白纸放到桌面上,将带来的植物的种子放到白纸上,观察植物的种子,边观察边记录。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 2、师: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准备观察种子的什么? 3、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4、师:你们说对了,我们观察植物的种子,要观察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 5、生:观察植物的种子。 6、师:通过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发现了什么? 7、生:汇报自己的发现。(师:关注学生的汇报)

最新教科版二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 1 单元磁铁 1、磁铁能吸引什么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 1. 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过程与方法: 1. 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 2. 用磁铁识别物体是不是铁材料制作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认真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认识到磁铁具有吸引铁制品的性质。 教学难点:知道并理解用磁铁可以辨别出不易辨认的铁制品。 教学准备:磁铁、铜钥匙、铁钥匙、铁钉、回形针、铝片、木片、塑料片、弹珠、纸片、布条。 教学过程: 一、魔术导入,激发兴趣 1、小魔术:出示一个乒乓球,一张纸。问:谁能让乒乓球定在纸上? 教师演示。 2、提出问题:乒乓球怎么会粘在纸上呢? 揭题、板书:磁铁设计意图磁铁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大多数学生玩过磁铁,对磁铁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学开始,创设“小魔术”的情景,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新知的欲望。“乒乓球怎么会粘在纸上呢? ”,这正是小魔术产生的效果。“小魔术”、“小实验”等是孩子最喜欢看的,它激起了学生浓厚的探究兴趣,从而顺利地引出了本堂课的研究对象──磁铁。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一) 活动一: 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 (1) 师:磁铁为什么叫它吸铁石? 它只会吸铁吗? 生:因为它会吸铁,好像别的都吸不住的。 生:不一定,好像别的也能吸。(引发学生冲突。) (2) 师:要研究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要怎么做? 生:做个实验就清楚了。

师:你们说得对,科学研究不能光凭感觉,得用事实说话! 那就请大家亲自动手,来检验一下,老师在工具盘里给大家提供了一些材料,请大家用这些材料做实验,并把实验的情况和发现记录在练习册的表格里。当然,如果你觉得这样做还不够过瘾,还可以在教室里寻找其他材料做实验。 (3) 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去。 (4)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得出磁铁主要能吸引铁一类的物体。教师补充课题:有磁性 设计意图 科学的魅力就在于让学生亲自去尝试,去体验,去感悟,让学生体会科学研究过程,是本课的立足点之一,磁铁能吸铁这一知识学生习以为常,但要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要用事实说话,并能亲自去证明,就要花一番功夫了,上述实验就是让学生在大量的事实面前感受到磁铁到底能吸什么。学生对磁铁的了解虽然是比较丰富的,但也是零碎的,来源也是各不相同的,学生各人的认识水平与自主探究的水平都是有差异的,教师提供给学生材料,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发现,记录,既让学生有了一定的探索自由度,照顾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又给了学生合作的机会。教师在恰当的时机充分发挥了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促进学生探究活动的深入进行。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研究身边的科学,即拓展了孩子们的研究空间,又解放了学生的思想。 (三) 活动二: 哪些物体是铁做的? 1、小朋友们,你们看:我这里有一堆硬币,可哪个硬币是铁制成的呢? 你们有什么办法帮助老师呢? (出示硬币,学生猜测。) 2、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辨别铁制成的物体吗?学生指出:可以用磁铁来检验,因为磁铁能吸住铁。 3、哪种硬币里含有铁的成分呢? 为什么有的硬币能被磁铁吸住? 而有的硬币又不能被磁铁吸住呢? 想进一步了解硬币吗? (出示小资料:硬币的成分,学生认真阅读。)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学会用磁铁来辨别一些铁制成的物体,这是从探究和应用方面来帮助学生建立和加深“磁性”这一科学概

教科版科学下册目录.doc

教科版小学科学下册教材目录 三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2 种植我们的植物 3 我们先看到了根 4 种子变成了幼苗 5 茎越长越高 6 开花了,结果了 7 我们的大丰收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 1 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2 蚕的生长变化 3 蚕变了新模样 4 蛹变成了什么 5 蚕的生命周期 6 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7 我们的生命周期 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 1 温度和温度计 2 测量水的温度 3 水结冰了 4 冰融化了 5 水珠从哪里来 6 水和水蒸气 7 水的三态变化 第四单元《磁铁》 1 我们知道的磁铁 2 磁铁有磁性 3 磁铁的两极 4 磁极的相互作用 5 磁力大小会变化吗 6 指南针 7 做一个指南针 四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电》 1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 点亮小灯泡 3 简单电路 4 电路出故障了 5 导体与绝缘体 6 做个小开关 7 不一样的电路连接 第二单元《新的生命》 1 油菜花开了 2 各种各样的花 3 花、果实和种子 4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5 种子的萌发 6 动物的卵 7 动物的繁殖活动 第三单元《食物》 1 一天的食物 2 食物中的营养 3 营养要均衡 4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5 面包发霉了 6 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7 食物包装上的信息 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 1各种各样的岩石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3 岩石的组成4 观察、描述矿物(一)5 观察、描述矿物(二)6 面对几种不知名矿物7 岩石、矿物和我们

五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沉和浮》 1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2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4 造一艘小船5浮力6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7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8 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第二单元《热》 1热起来了2给冷水加热3 液体的热胀冷缩4 空气的热胀冷缩5金属热胀冷缩吗6 热是怎样传递的7 传热比赛8 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 1 时间在流逝 2 太阳钟 3 用水测量时间 4 我的水钟 5 机械摆钟 6 摆的研究 7 做一个钟摆 8 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1 昼夜交替现象 2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3 证明地球在自转 4 谁先迎来黎明 5 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6 地球在公转吗 7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 8 极昼和极夜的解释 六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 放大镜 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3 放大镜下的晶体 4 怎样放得更大 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7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8 微小世界和我们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 我们身边的物质 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5 铁生锈了 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7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8 物质变化与我们 第三单元《宇宙》 1 地球的卫星——月球 2 月相变化 3 我们来造“环形山” 4 日食和月食 5 太阳系 6 在星空中(一) 7 在星空中(二) 8 探索宇宙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味觉与嗅觉》教案1

《味觉与嗅觉》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味蕾的结构,味觉性质。 2、了解嗅觉感受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身的体会,了解味觉与嗅觉的性质。 2、通过集体探讨,小组活动学习新知识。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通过实验体会味觉与嗅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深刻体会味觉和嗅觉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2、通过知识的学习了解味觉和嗅觉,学会保护我们的味觉和嗅觉。 二、教学重点 1、了解味觉和嗅觉。 2、知道我们是怎样尝到食物的味道,嗅到气味。 三、教学难点 1、认识味觉和嗅觉的重要性。 2、意识到保护味觉和嗅觉的重要性。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粉笔、图片。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试一试能不能在我们周围的空气中能闻到什么味道?谁能说一下。那你们知道我们是怎么闻到味道的吗? 新课讲解:

一、味觉和嗅觉 当空气中分布着某些有气味物质的时候。我们用鼻吸气就可能感到气味的存在,这就是嗅觉。嗅觉感受器位于鼻腔顶壁,叫做嗅黏膜,这里的一些“嗅细胞”受到某些挥发性物质的刺激就会产生神经冲动,冲动沿嗅神经传入大脑皮层而引起嗅觉。 仔细辨别气味时,我们往往会做出短促而频繁的吸气动作,而深吸气时却难以察觉到某些气昧的存在。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嗅黏膜所在的位置只能接触到经过鼻腔顶壁的回旋式气流,短促而频繁的吸气才容易在这里引起气流的回旋。当患感冒、鼻炎时,可能造成鼻腔通气异常而使嗅觉功能产生障碍。 人的嗅觉辨别能力因人而异,差别有时较大。有人甚至缺乏一般人具有的嗅觉能力。测定人的嗅觉能力,可以用能够引起嗅觉的气味物质的最低浓度来表示。如用人造麝香测定人的嗅觉时,每升空气中5×10-6 mg的含量就能使人觉察到。 另外,人的嗅觉也很容易产生适应。如果感受器持续受到某种刺激,其产生冲动的能力会随刺激持续时间的延长而减弱,这叫做感受器的适应。例如,人初到有某种气味的环境时,可能会明显感到这里的气味。但时间一长,这种感觉会越来越弱,最后就感觉不到这种气味的存在了。 当能够溶解在唾液中的某些物质接触舌面时。往往会使我们感觉到某种味道,这就是味觉。味觉感受能叫做味蕾,主要分布于舌的背面,特别是舌尖和侧缘。用干净的棉球把舌尖揩干后,随即把几粒食糖放上去,这时不会感到有甜味;若把糖粒溶在少量水里,将糖的溶液滴在舌尖上,则立即感到有甜味。 味蕾分辨的味觉基本上有四种;酸、甜、苦、咸。分辨不同味道的味雷分布也不均匀。例如。舌尖上分辨甜味的味蕾较多,舌根部感受苦味的味蕾较多,舌两侧感受酸味的味蓄较多,而感受咸味的味蕾则较多分布在舌侧面的前部。 实际上,人的味觉感受要比上述四种丰富得多,原因是我们的口腔黏膜上还分布着大量其他性质的感受器,如触觉、痛觉、温度觉感受器等;特别是在品尝味道时还往往有嗅觉参与进来。这就使我们产生多种复合的感觉,综合地影响着我们对“味道”的感觉判断。

教科版二年级科学下册全册

知识点填空复习题 第一课磁铁能吸引什么 1.填空。 1.磁铁包括()磁铁、()磁铁、()磁铁。 2. ( )又叫磁石,磁石吸铁就像慈母拥抱自己的孩子,因此磁石 原写作()。 3. 科学家研究磁铁时,测试过很多材料,他们发现磁铁不但能吸 (),还能吸( )和()。 二、选择。 1.下列材料中能吸引铁的是()。A.塑料B.磁铁C.木片D.铝盒 2.下列物体中,磁铁能过吸引的一组是()。A.金片铝片 B.铁片 镍片 C.铝片钴片 D.铜片铝片 三、判断。 1.我们利用磁铁可以辨别物体中是否含有铁。() 2.磁铁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 3.磁铁只能吸引铁和含铁的物体。() 4. 磁铁是不能吸引磁铁的。() 5.小明的铜钥匙掉进了树洞里,我们可以用磁铁把它吸出来。() 6.我们生活中使用的硬币有的含有镍,可以被磁铁吸引。() 四、课后习题解答。 1.这些物体能被磁铁吸引吗? 回形针,铁钉,易拉罐,玻 璃珠、长尾夹、木片、纸片、铜 导线、水龙头、橡皮筋、铅笔、 塑料尺、橡皮、砖块、石子。 磁铁能吸引的物体有: 磁铁不能吸引的物体有: 2.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3.哪些硬币能被磁铁吸引? 能被磁铁吸引的硬币有一元,五角、一种一角(大);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硬币有铝质一角(小)五分、二分、一分。 第二课磁铁怎样吸引物体 2. 3.填空。 1.磁铁能吸引铁的性质叫()。 2.磁铁具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在不接触小 车的情况下,让小车动起来。 3.磁铁隔着()也能吸铁。 二、选择。 1.下列选项中,()可以在不接触小车的情况下让小车动起来。A. 拉力B.磁力C.推力 2.如果一个小车被条形磁铁吸引,小车内()。A.肯定没有铁B. 肯定有铁C.无法确定有没有铁 3.磁铁隔着下面()物体也能吸铁。A.纸B.布C.墙壁D.塑料片E. 铝片F.厚木块 4.下面能被磁铁吸引的物质有()。A.铁片B.铝C.镍币D.木块E. 棉花F.钢球G.塑料水杯 三、判断 1.磁铁只有接触到磁钉时,才能将铁钉吸起。() 2.磁铁能吸引所有的金属。() 3.磁铁隔着纸板也能吸铁。() 4.所有的磁铁都是天然生成的。() 5.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都是由铁制成的。() 6.磁铁各部分的磁性都一样。() 四、不接触小车,磁铁为什么能让小车动起来? 答:因为磁铁对小车产生了磁力,在一定距离内,不接触小车,磁铁也能让小车动起来。 第三课磁铁的两极

最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 1、发现物体的特征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概念目标 1.我们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物体,这些物体都具有一定的特征。 2.可以用一些科学词汇来描述物体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 1.用各种感官观察和描述不同的物体。 2.用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 科学态度目标 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愿望。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到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物体,它们具有一定的特征,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对物体的特征进行描述。 难点:学会用两两对比的方法进行观察,学会用科学词汇描述物体特征。 【器材准备】 玻璃珠、螺母、乒乓球、橡皮、泡沫块、纸片、木块、一次性塑料杯、学生活动手册、班级记录单、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导言:同学们,你们喜欢玩猜谜语的游戏吗?那我来说你来猜。(出示谜语:体形有圆又有方,皮肤有白又有黄,发现哪个字写错,马上摇头来帮忙。谜底:橡皮)2.你为什么猜它是橡皮呢? (学生可以从橡皮的颜色、形状、用途来表述自己的理由。) 3.每个物体都有它不同于其他物体的特征,我们要学会发现。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物体,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它的特征,再让别人猜猜它是什么吗? 4.我们怎样才能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而且还能把它准确地描述出来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板书:发现物体的特征) 二、观察物体 (一)观察一个物体

1.我们如何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呢? (要认真观察) 2.应该怎样观察呢?回忆一下我们在上学期学习过的观察植物的方法,谁来说说。 利用眼、鼻、手等多种感官进行细致观察(特别提醒学生在未经教师允许的情况下,不能用嘴接触任何物体)。(板贴:眼睛看、鼻子闻、手摸,同时进行闻和摸的安全教育)3.教师出示要观察的物体,逐个认识8种物体:玻璃珠、螺母、乒乓球、橡皮、泡沫块、纸片、木块、一次性塑料杯。 4.现在,我们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物体来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物体的特征。 5.学生汇报,教师总结出描述物体特征一些科学词汇记录在班级记录单上。 (二)对比观察两个物体 1.刚才大家发现了物体的一些特征,你们想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吗? 2.例如:我们要观察木块有什么特征,可以先将木块与乒乓球对比,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木块是正方体,乒乓球是球形,它们的形状不同,所以说形状就是物体的一个特征。 这种方法叫两两对比观察法。然后把木块再分别与螺母、橡皮、泡沫块、纸片、一次性塑料杯依次比较观察,看你能不能发现木块更多的特征。 3.随机抽取学生表述如何去做。 4.4人一组,通过小组合作,将物体进行两两比较,看看有没有更多的发现。 5.怎样详细记录物体的特征呢?我们先来看看活动手册吧! (1)教师示范活动手册的使用:投影展示实物,指导学生先填写日期。(物品名称可替换) (2)指导学生填写记录表格。 以木块为例:把木块与乒乓球对比后发现形状不同,形状就是物体的一个特征,然后填写在记录表上(强调:(1)可以把活动手册最后一页词汇表上的词汇剪下来,粘贴在相应位置,也可直接填写,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2)边观察边记录,顺序建议是:颜色—形状—气味—是否透明—粗糙程度—轻重,但不强调一定是这个顺序)。 6.交流评价“我的记录”。 (1)请学生到展台展示并介绍“我画的记录”。 (2)学生相互评价观察和记录的是否准确。 (3)教师小结:记录时要真实、准确。 7.出示班级记录表单,交流观察到的信息。在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补充班级记录单。

感觉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

感觉——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 李璞译华健校 它们欢娱、调定和限制了我们这个世界的界限,同时它们也正在帮助我们解开大脑的奥秘。 对19世纪法国诗人波德莱尔来说,根本不存在有臭味之类的东西。他可能会把20世纪的美国人看成是极为神经质和过分敏感的人,当时在美国,人体臭味是禁忌的,强烈的香味会立即被空气清新剂压下去,一些素以其魅力和治疗威力驰名的香水,在某些场合也是被禁止使用的,以保护那些对多种化学物质极为敏感的人。 的确,在波德莱尔开始其写作的年代,文明对人类的感觉的自然状态造成的严重破坏,技术提供的能力,不仅是去驯服和使之安静,而且也是去挑逗和过度刺激。人造香味和香料欺骗了鼻子和舌头。广告商运用瞬间变幻的图像使人眼花缭乱。报警器的尖啸刺耳声和寻呼机的嘟嘟鸣叫声时刻向听力进行挑战。 在我们运用感觉之时,科学明白指出我们必须给予它们更多的尊重。越来越多的事实记载了更新换代或滥用感觉的惊人后果。科学家正在发现,如果不培育我们的天然能力,就阍影响特准的健康、情感乃至致力。例如,听觉和情绪紧密联系,当一个吃奶的婴儿在其母的怀中仰望时,其中耳肌肉反射地收缩,使他准备听到人语的音调。又如按摩般的抚摸可以减轻疼痛并使注意力集中。我们否认如何冲刷或擦洗,每个人的身体都会散发出一种独特的天然气味,犹如指纹一样,人人名异。研究人员认为这种气味是在选择性伙伴的一个重要因素。 各种感觉除了它们的欢娱和调定能力外,也对人类大脑各种工作打开了一个窗口。在过去的20年内,对嗅觉、视觉、听觉、触觉和味觉的大量研究已推翻了大多数过去有关大脑如何作用的理论。例如,过去科学家认为大脑在一个人出生时即已定型,以及构成神经中枢的上万亿个联系都是由遗传学所决定的。但是,研究结果发现初生儿脑中绝大部分神经元需要各种感觉的输入,才能使各种感觉相互适当地联系起来。 同样,科学理论直到最近才认为各种感官完成外界大部分信息处理工作:如眼睛观察运动,鼻子辨认气味。但是,现在科学家认识到耳朵、眼睛和手指不过是一个中转站,它们传递一些信号,然后这些信号被加以集中处理。哥伦比亚大学分子生物学家阿克塞尔称:“鼻子并不嗅味,而是由大脑进行嗅味。我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将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物体(固体、液体、气体)进行观察、比较和描述,对观察到的物体特征进行讨论和分析,并试着根据物体的一些特征给物体分类。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会加强对物体特征的认识,还将在反复探究中提高对物体属性的理解。这将为学生以后理解物体具有一定的特征,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水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单一物质、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等主要概念奠定基础。 科学概念目标 ●物体的轻重、颜色、形状、薄厚、表面粗糙程度等特征可以被我们观察和描述。 ●不同的物体有许多相同和不同的特征,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征对它们进行分类。 ●水和空气具有无色、无味、会流动等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 ●能运用多种感官和简单的方法观察和描述事物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能以讨论、绘画、书写等形式进行描述和交流。 ●尝试以图表的形式组织信息。 ●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分类。 ●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回顾和反思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科学态度目标 ●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乐于在情境中学习,保持对一个问题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乐于小组合作探究,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 ●具有分析、反思探究过程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水和空气是重要的资源,需要珍惜和保护。 ●知道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特征,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学情分析 学生每天都会和各种各样的物体打交道,所以,对这些物体他们已经积累了许多感性认识。同时,他们也能够用一些简单的词汇或短语描述这些物体的特征,如颜色、气味、轻重、形状等。但是,学生在全面地描述物体、科学地运用词汇方面,仍存在很多困难。比如,怎样比较不同物体的轻重、如何描述形状、什么是粗糙或光滑在对物质世界进行科学认识的初始阶段,学生出现的困难和产生的问题,就需要科学课堂提供一些研究方法来帮助他们克服和解决。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概念目标 1.我们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物体,这些物体都具有一定的特征。 2.可以用一些科学词汇来描述物体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 1.用各种感官观察和描述不同的物体。 2.用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 科学态度目标 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愿望。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到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物体,它们具有一定的特征,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教学准备 玻璃珠、螺母、乒乓球、橡皮、泡沫块、纸片、木块、一次性塑料杯、学生活动手册、班级记录单、课件等。

精选2019-2020年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册4 味觉与嗅觉习题精选第九十一篇

精选2019-2020年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册4 味觉与嗅觉习题精选第九十 一篇 第1题【单选题】 如果一个小孩生长发育不良,味觉发生障碍,那他缺乏下列哪种物质( ) A、含钙的无机盐 B、含磷的无机盐 C、含锌的无机盐 D、含碘的无机盐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味觉感受器(味蕾)能辨别的四种基本的味觉是( ) A、酸、甜、苦、咸 B、酸、甜、苦、辣 C、甜、咸、苦、辣 D、麻、酸、甜、咸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味觉感受器叫做( ) A、舌 B、舌乳头 C、味蕾 D、舌细胞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小明同学在家里喝汤时,舌头不小心被烫了一下,后来吃饭时感觉到饭菜一点味道也没有,其原因是( ) A、小明同学喜欢喝汤,不喜欢吃饭 B、小明同学在喝汤时烫伤了味蕾 C、这顿饭没有什么味道 D、汤味道太浓了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人们总说“酸甜苦辣,百味人生”,其实,这四种味觉中有一种并不属于人体的基本味觉,它是( ) A、酸 B、甜 C、苦 D、辣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吃完糖后马上开始吃橘子,你可能会觉得只有酸味没有甜味,下列解释比较合理的是( ) A、吃了糖后各种味觉的灵敏度降低了 B、吃了糖后甜味的灵敏度降低了 C、橘子汁不能碰到舌上的感受甜味的区域 D、橘子汁本来没有甜味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吃冰棒时,人感觉冰凉,且舌头有点麻。这是由( ) A、舌的温度感觉引起的 B、舌的味觉引起的 C、舌的痛觉引起的 D、多种刺激综合作用后产生的感觉引起的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四种基本味觉是( ) A、酸,甜,苦,辣 B、酸,甜,咸,辣 C、咸,甜,苦,涩 D、酸,甜,苦,咸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味觉与嗅觉》习题1

《4 味觉与嗅觉》习题 一、选择题 1、能感受空气中有气味的分子或微粒的感受器是()。 A、味觉感受器 B、嗅觉感受器 C、温觉感受器 D、痛觉感受器 2、妈妈常用手背来感觉小孩是否发烧,说明手背皮肤中有敏感的()。 A、触觉感受器 B、热觉感受器 C、痛觉感受器 D、冷觉感受器 3、“孔子闻韶音三月不知肉味”中的“闻韶音”和“知肉味”分别属于人的()。 A、嗅觉和听觉 B、听觉和视觉 C、听觉和味觉 D、触觉和味觉 4、公安部门通常使用警犬缉毒,这是利用了狗的()。 A、目光敏锐 B、动作敏捷 C、发达的味觉 D、发达的嗅觉 5、在冷、热、触、痛四种感觉中,对人体具有最大保护意义的是()。 A、冷觉 B、热觉 C、触觉 D、痛觉 6、50年前在法国有一个人的鼻子在保险公司保了100万美元,须知当时的“百万富翁”就相当于现在的“亿万富翁”。这个人可能是()。 A、警察 B、法官 C、调酒师 D、调香师 7、“今天可真冷啊!”李小华对同桌卓刚说。李小华感受到气温低主要是靠()。 A、冷热觉 B、视觉 C、触觉 D、听觉 8、当机体受到损伤性刺激时,有报警作用的感觉是()。 A、触觉 B、痛觉 C、冷觉 D、热觉 9、古代有“十指连”的说法,是因为()。 A、指尖神经末梢比较集中 B、手指比较灵活 C、心灵手巧 D、手指上的皮肤特别薄 10、人具有的四种基本味觉是()。 A、酸、甜、苦、咸 B、酸、甜、苦、辣 C、酸、甜、咸、涩 D、酸、甜、辣、涩 1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皮肤感受器的是()。 A、味觉感受器 B、热觉感受器 C、冷觉感受器 D、痛觉感受器 12、舌的不同部位对酸、甜、苦、咸的敏感性不同,对甜最敏感的区域是()。 A、舌根 B、舌尖 C、舌两侧 D、舌的全部区域

最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沉和浮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教学目标】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教材处理】 教材第2面两个地方出现“泡沫塑料块”,在仔细研读教材和教师用书的基础上,我认为应把演示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塑料块”,把学生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泡沫块”。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2、以小石块为例,讨论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行“预测”、“理由”的填写,并建议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 3、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物体的“预测”、“理由”这2行表格的填写。 4、小组领实验器材,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完成实验记录表。 5、组织交流: 把我们的预测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预测正确的有哪些,预测不正确的有哪些? 6、还可以按教材第2面的卡通人物对白,试试其他身边的小物体的沉浮,对影响沉浮的因素作进一步的思考。 三、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小组整理实验材料,留下水槽、萝卜、橡皮,装好另外几种物体放置一边,教师出示小刀,演示切分方法,引导思考. 2、学生完成教材第3面的记录表“预测”、“理由”这两列。 3、小组领小刀,实验操作,记录实验结果并思考其中的原因。 4、组织交流,在这个活动中我们改变了什么因素?

味觉与嗅觉

味觉与嗅觉 味觉 味觉是指食物在人的口腔内对味觉器官化学感受系统的刺激并产生的一种感觉。就生理上来说,基本的味觉仅包含咸、甜、苦、酸、鲜五种,人的几种基本味觉来自我们的舌头上的味蕾,舌头前部,即舌尖有大量感觉到甜的味蕾,舌头两侧前半部负责咸味,后半部负责酸味,近舌根部分负责苦味。实际上我们舌头上的味蕾可以感觉到各种味道,只是有不同的敏感度。辣不属于味觉,乃属于痛觉,它能直接刺激我们的舌头或皮肤的神经。所以基本味觉只有五种。 准确来说,辣味并不是一种味道,而是一种刺激,就像你把切好的辣椒放在眼睛旁边会感觉到刺激,切洋葱的时候,感到眼睛很辣,就是因为辣是一种刺激。 从味觉的生理角度分类,只有五种基本味觉:酸、甜、苦、咸、鲜,他们是食物直接刺激味蕾产生的。其中酸和咸是由感受器的离子通道接收的,而甜、苦、鲜则属于一种G蛋白偶联受体。 辣味:食物成分刺激口腔黏膜、鼻腔黏膜、皮肤、和三叉神经而引起的一种痛觉。这是人体的自我保护机能,在婴幼儿时期,辣的食品会被当成一种有害的物质被排斥,这也是成人吃辣过度后,上吐下泻的原因。 涩味:食物成分刺激口腔,使蛋白质凝固时而产生的一种收敛感觉。涩味不是食品的基本味觉,而是刺激触觉神经末梢造成的结果。 嗅觉 对于同一种气味物质的嗅觉敏感度,不同人具有很大的区别,有的人甚至缺乏一般人所具有的嗅觉能力,我们通常叫它为嗅盲。就是同一个人,嗅觉敏锐度在不同情况下也有很大的变化。如某些疾病,对嗅觉就有很大的影响,感冒、鼻炎都可以降低嗅觉的敏感度。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和气压等的明显变化,也都对嗅觉的敏感度有很大的影响。 嗅觉不像其它感觉那么容易分类,在说明嗅觉时,还是用产生气味的东西来命名,例如玫瑰花香、肉香、腐臭…… 在几种不同的气味混合同时作用于嗅觉感受器时,可以产生不同情况,一种是产生新气味,一种是代替或掩蔽另一种气味,也可能产生气味中和,混合气味就完全不引起嗅觉。

【最新】科教版二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1课磁铁能吸引什么 【科学教学目标】 1.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 2.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 3.用磁铁识别物体是不是铁材料制作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认识到磁铁具有吸引铁制品的性质。 难点:知道并理解用磁铁可以辨别出不易辨认的铁制品。 【器材准备】 磁铁、铜钥匙、铁钥匙、铁钉、回形针、铝片、木片、塑料片、弹珠、纸片、布条。 【教学过程】 一、魔术导入,激发兴趣 1、小魔术:出示一个乒乓球,一张纸。问:谁能让乒乓球定在纸上?教师演示。 2、提出问题:乒乓球怎么会粘在纸上呢?揭题、板书:磁铁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一)活动一: 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 ( 1)师:磁铁为什么叫它吸铁石?它只会吸铁吗? 生:因为它会吸铁,好像别的都吸不住的。 生:不一定,好像别的也能吸。(引发学生冲突。) (2)师:要研究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要怎么做? 生:做个实验就清楚了。 师:你们说得对,科学研究不能光凭感觉,得用事实说话!那就请大家亲自动手,来检验一下,老师在工具盘里给大家提供了一些材料,请大家用这些材料做实验, 并把实验的情况和发现记录在练习册的表格里。 (3)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去。 (4)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得出磁铁主要能吸引铁一类的物体。教师补课题:有磁性。 (二)活动二: 磁铁能隔着物体吸铁吗? 1、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了磁铁能吸引铁材料制成的物体,那么,如果老

师用这些物体将磁铁和铁隔开,磁铁还能吸住铁吗?( 教师出示:木片、纸片、塑料片、铝片、布片。) 2、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去。 3、学生充分汇报。 4、根据刚才的汇报,你们发现了什么结论? 教师板书:磁铁隔着一些物体能吸住铁。 5、这里的“一些物体”指一的是不是铁材料制成的物体。因为磁铁隔着铁质物体吸铁,情况比较复杂,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研究到的。当然如果你们现在感兴趣的话,可以回家做一做实验,然后把实验结果告诉给老师,好吗? (三)活动三: 哪些物体是铁做的? 1、小朋友们,你们看:我这里有一堆硬币,可哪个硬币是铁制成的呢?你们有什么办法帮助老师呢?(出示硬币,学生猜测。) 2、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辨别铁制成的物体吗? 学生指出:可以用磁铁来检验,因为磁铁能吸住铁。 哪种硬币里含有铁的成分呢?为什么有的硬币能被磁铁吸住?而有的硬币又不能被磁铁吸住呢?想进一步了解硬币吗?(出示小资料:硬币的成分,学生认真阅读。) (四)活动小结 【板书设计】 磁铁能吸引什么 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铁类物质) 磁铁能隔着物体吸铁吗?(可以,但对该物体性质有要求) 哪些物体是铁做的?(镰刀、削笔刀、锄头)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第一章1、2、3、4节知识点及练习题

七年级科学第一章1、2、3、4节知识点 第一节感觉世界 1、人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觉;皮肤有触觉,冷热,痛觉等感觉功能。 2、手指的指尖部位触觉神经末梢比较集中(盲人阅读盲文),手背上热敏感神经较多(测试温度)。 3、蛋糕的香味通过鼻腔,刺激嗅觉神经末梢,嗅觉神经末梢将香味传到大脑的嗅觉中枢,从而形成了嗅觉。 4、舌的表面布满许多小凸点,内藏味蕾,味蕾内有许多味觉细胞,能感受各种不同物质的刺激,尤其对液态物质的刺激特别敏感。 5、舌尖对甜比较敏感,舌侧对酸比较敏感,舌根对苦和咸比较敏感。 第二节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1、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2、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3、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科学上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 4、跟水波一样,声音也是以波的形式通过介质将声源的振动向外传播,这个波叫声波。 5、声音在气体中传播最慢,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15℃的空气中,声音每秒传播340米,气温每升高1℃,每秒传播的距离约增加0.6米。 第三节耳和听觉 1、耳的结构:①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②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听小骨、咽鼓管; ③内耳包括耳蜗、前庭和半规管。 咽鼓管:连通鼓室和咽部,使鼓膜内外空气压力保持平衡,从而使鼓膜能正常振动。 2、耳的主要功能:听觉和保持身体平衡。位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感受器在前庭和半规管中,保持身体平衡。(解释晕船、晕车现象)。 3、听觉产生过程: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鼓膜(将声波转化为振动)→听小骨(将声波扩大并传导)→耳蜗(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听神经(传导信息)→大脑神经中枢(脑部产生听觉)。 鼓膜、听小骨受到损伤或发生障碍会造成传导性耳聋——可用助听器;耳蜗、听觉中枢和与听觉有关的神经损伤会造成神经性耳聋—不能用助听器。 4、遇到巨大的响声时,迅速张嘴,捂紧双耳是使鼓膜内外气压保持平衡,避免鼓膜被震破。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声音的高低(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 2.1 鼻和嗅觉、舌和味觉(第2课时) 同步练习A卷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 2.1 鼻和嗅觉、舌和味觉(第2课时)同步练习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基础题 (共8题;共8分) 1. (1分)人体呼吸的主要器官是() A . 鼻 B . 气管 C . 呼吸道 D . 肺 2. (1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人的皮肤只有冷觉和热觉功能 B . 人的皮肤除冷觉和热觉外,还有触觉功能 C . 人的皮肤有冷觉、热觉、触觉、痛觉等感觉功能 D . 皮肤的感觉功能中,触觉和痛觉是相同的 3. (1分)妈妈切肉时不小心切到了手指头,流出了血,切到了() A . 真皮层 B . 表皮层 C . 皮下组织层 D . 保护组织 4. (1分)手指不小心被刀片划破后感到疼痛,感受器和痛觉形成的部位分别是() A . 均在手指受伤处 B . 分别在手指受伤处和受伤处附近 C . 在手指受伤处和大脑

D . 在手指受伤处和此处的神经末梢 5. (1分)盲人“读”盲文时主要依靠皮肤中的() A . 嗅细胞 B . 温感受器 C . 冷感受器 D . 触觉感受器 6. (1分)人类有各种不同的感官和感受器,能感受各种刺激,产生各种不同的感觉。下图是利用味觉感受外界刺激的是() A . 接听电话 B . 闻花香 C . 用放大镜观察蜗牛 D . 吃甜甜的糖葫芦 7. (1分)当机体受到损伤性刺激时,有报警作用的感觉是() A . 触觉 B . 痛觉 C . 热觉 D . 冷觉 8. (1分)人们总说“酸甜苦辣,百味人生”,其实,这四种味觉中有一种并不属于人体的基本味觉,它是()

3.4嗅觉与味觉教案.pdf

嗅觉与味觉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嗅觉器官和味觉器官 知道味觉与嗅觉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体验嗅觉与味觉感知过程 探讨通过嗅觉与味觉获取信息的方法 态度与情感:乐于参与探究活动过程 养成比较分析的严谨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味觉对四种基本味道的感觉 嗅觉与味觉感受的方法 难点:嗅觉与味觉的共同作用分析 三、教学准备 1、教学器材:醋、糖水、盐水、黄连水四种液体 放大镜、一次性口杯、巧克力豆 消毒棉签等、多媒体设备 2、教学资源:气味颗粒通过鼻腔传到大脑的动画 动物通过嗅觉和味觉获取信息的录像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闻到什么气味吗? -------通过什么感受的? 目的: 1、形成一个不同于以往学习环境的氛围,明确接下来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 2、设问通过什么感受到的?让学生知道鼻子是嗅觉器官,再通过气味颗粒的运动过程,让学生了解鼻子闻气味的具体过程。 (2)学生活动——探究闻气味的正确方法

闻一闻实验台上的橘子,是否闻到了一股味道? 划破橘子皮,味道是更加强烈了还是更淡了, 还是差不多一样? 如果味道更浓了,你认为什么造成的? 从超市买来柠檬片,闻一闻,闻到了什么? 将柠檬片浸泡在热水中,味道变浓了,还是变淡了? 还是都一样? 如果味道变浓了,你认为什么造成的? 以上这些活动用的时间不会很多,大约十分钟。一是为了探究对不同的物质有不 同闻气味的方法。二是为了让学生自己感受到闻气味时要设法让气味颗粒在空气中传 播,然后通过我们的呼吸才能嗅到气味。 (3)学生活动——观察舌的表面 1、为学生提供一个体验观察的机会。同学之间两个人互相观察,看到舌的表面有一个 个小的突起,就是味蕾。 2、说明我们就是通过味蕾感知各种味道的。 (4)提出问题 ——舌表面的味蕾对味道的感觉一样吗? 设计这个环节的目的主要是激发学生思考,然后遵循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引导学生设计探究方案,可以按照正确的探究方法进行体验性的探究,交流和记录自己的真实感受, 分析得出结论。 (5)学生活动——感受四种基本味道 用棉签浸液体,然后在整个舌面均匀涂一遍(用过棉签丢在废液杯中)。 闭上嘴巴,约几秒钟,感觉什么部位味道最强烈? 喝一口水,漱漱口,再尝另一种液体(漱口水自带,一定是纯净水,漱完口的水吐在废 液杯中) 学生交流 不同的人对同种味道的感受是不同的。 同一个人的舌的不同部位对味道的感受也是不同的。 只有选择和使用正确的方法,才能获取相对准确的感觉体验 (6)学生活动——探究嗅觉与味觉的关系 设计实验过程如下: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达标提升练_2.1第2课时鼻和嗅觉舌和味觉科学试卷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达标提升练_2.1第2课时鼻和嗅觉舌和味 觉科学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与人的嗅觉有关的是() A.满陇桂香B.悦耳动听 C.赏心悦目D.风声鹤唳 2.“麻辣烫”深受某些人的喜爱,其中“麻”的感觉是由() A.舌的温度感觉引起的 B.舌的触觉引起的 C.舌的痛觉引起的 D.多种刺激综合后产生的感觉 3.能简单分辨出蒸馏水和糖水的感觉是() A.视觉B.嗅觉 C.味觉D.触觉 4.小明某一天在火锅店大吃了一顿,觉得味道很好,可是接下来的几天吃其他饭菜都觉得没有味道。这是因为() A.其他饭菜味道没有火锅的辣 B.吃了火锅后的余味还没有散去 C.吃了火锅后烫伤了味蕾 D.其他饭菜味道没有火锅的浓 5.一般来说,孩子的嗅觉与父母相比() A.是相同的B.要灵敏 C.要迟钝D.无法比较 6.味觉感受器对下列物质的刺激不敏感的是() A.西瓜B.红酒 C.馒头D.鸡汤

7.品酒师都不嗜酒,酒鬼都干不了这个职业。这是因为() A.品酒要减少刺激,保持味觉灵敏 B.酒鬼误事 C.酒鬼贪吃 D.酒鬼品行不端 8.常吃大蒜对健康有益。大蒜不仅可以食用,而且还可以治病。医生告诉我们,嚼大蒜能消灭口腔中的病菌。吃过大蒜,旁人会闻到一股“蒜”味,但是自己却闻不到这股味道,是因为() A.嗅觉细胞暂时失去感觉功能 B.大脑的嗅觉中枢适应的缘故 C.不同人的嗅觉敏感程度不同 D.嗅觉细胞接收到的信息无法传到大脑 9.某人在出了一场车祸后不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 A.嗅觉神经末梢受到损伤 B.传入大脑的神经受到损伤 C.大脑的某一部分受到损伤 D.以上都有可能 10.当人患重感冒时,虽然身体虚弱,却不想吃饭菜,连平时最爱吃的菜也觉得没有味道。这是因为() A.患感冒时,味觉不灵敏 B.鼻塞症状造成嗅觉失灵 C.多种感受器都受到影响 D.感冒药的味道影响了味蕾的敏感度 二、简答题 11.人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能灵敏地感知环境的变化。假如下面的场景是你亲身经历的,请回答下列问题: 星期天,你在家做饭的时候,接了一个电话,说话时,你闻到了一股逐渐浓烈的焦味,连忙跑进厨房,关了煤气。当你着急地打开锅盖的时候,感到手被热气烫了一下。这时,你发现锅里的饭已烧焦了,尝了一小口,好苦啊! (1)上述场景中,你产生的感觉有_________________。 (2)形成“苦味”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_。

感觉 ―――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

感觉——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xxxx 它们欢娱、调定和限制了我们这个世界的界限,同时它们也正在帮助我们解开大脑的奥秘。 对19世纪法国诗人波德莱尔来说,根本不存在有臭味之类的东西。他可能会把20世纪的美国人看成是极为神经质和过分敏感的人,当时在美国,人体臭味是禁忌的,强烈的香味会立即被空气清新剂压下去,一些素以其魅力和治疗威力驰名的香水,在某些场合也是被禁止使用的,以保护那些对多种化学物质极为敏感的人。 的确,在波德莱尔开始其写作的年代,文明对人类的感觉的自然状态造成的严重破坏,技术提供的能力,不仅是去驯服和使之安静,而且也是去挑逗和过度刺激。人造香味和香料欺骗了鼻子和舌头。广告商运用瞬间变幻的图像使人眼花缭乱。报警器的尖啸刺耳声和寻呼机的嘟嘟鸣叫声时刻向听力进行挑战。 在我们运用感觉之时,科学明白指出我们必须给予它们更多的尊重。越来越多的事实记载了更新换代或滥用感觉的惊人后果。科学家正在发现,如果不培育我们的天然能力,就阍影响特准的健康、情感乃至致力。例如,听觉和情绪紧密联系,当一个吃奶的婴儿在其母的怀中仰望时,其中耳肌肉反射地收缩,使他准备听到人语的音调。又如按摩般的抚摸可以减轻疼痛并使注意力集中。 我们否认如何冲刷或擦洗,每个人的身体都会散发出一种独特的天然气味,犹如指纹一样,人人名异。研究人员认为这种气味是在选择性伙伴的一个重要因素。 各种感觉除了它们的欢娱和调定能力外,也对人类大脑各种工作打开了一个窗口。在过去的20年内,对嗅觉、视觉、听觉、触觉和味觉的大量研究已推 们的每个感觉只是把经验砸成碎片,并将这个世界解析成为许多施法上的一些名词和动词,然后由大脑把这些碎片捡拾并拼接起来而成本感觉。”在美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