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设计书-500测量

技术设计书-500测量
技术设计书-500测量

XX市XX-XX景区规划测量服务项目

技术设计书

XX市城乡规划测绘院

2014年12月1日

XX市XX-XX测量项目

技术设计书

测绘专业任务承担单位(盖章):设计负责人:

审核意见:主要设计人:

审核人:

年月日年月日委托单位:

审批意见:

审批人:

年月日

目录

1 测区概况 1

2 作业标准及技术参数 2

2.1 作业依据 2

2.2 主要技术参数 2

2.3 已有资料情况 3

3 1:500地形图测绘 3

3.1 控制测量 3

3.1.1 布网选点要求 3

3.1.2 RTK控制点测量 4

3.1.3 支导线测量 5

3.1.4 控制成果检查 6

3.2 1:500地形采集与成图 6 3.2.1 图根测量精度要求 6

3.2.2 数字地形图的精度要求 6 3.2.3 全站仪使用要求 7

3.2.4 野外数据采集 7

3.2.5 图层分层 11

3.3 质量检查 11

3.3.1 检查概述 11

3.3.2 检查质量元素及权重 12

3.3.3 数学精度检查 13

3.3.4 数据及结构正确性检查 13

3.3.5 地理精度检查 14

3.3.6 整饰质量检查 14

3.3.7 附件质量检查 15

4 仪器设备投入 15

5 上交资料 16

5.1 纸质文件: 16

5.2 电子文件: 16

1 测区概况

XX-XX位于广州的东部,它山峰独立,海拨约430米。若神游一马平川的珠江三角洲,悠然可见的高地便是XX-XX了。此时,这块平地耸起的山峰,便宛如珠三角的"南天之柱"。这或许便是它山势并不险峻,却能跻身明末清初著名学者屈大均《广东新语》中所说描述的鼎足南粤的三樵(东樵博罗的罗浮山,西樵南海的大科山,南樵新塘的XX-XX)的一个重要基础。

今天的XX-XX,古时又名南樵山,还曾名"南乡山"和相对于四川大峨眉山来说的"小峨眉山"。这座秀挺于珠江三角洲平川的高地,因靠近东江,山势突显巍峨,若峨眉耸翠,成为东江乃至珠江航船的天然航标灯,因此也被人称之为船桅山。

XX-XX濒临南海,山前平坦的珠江三角洲上东江、珠江日夜奔腾入海,其水路、陆路十分便利,XX-XX也因此成为古人较早踏足崇拜的山脉。有史料记载的,在XX-XX上便遗留下莲花书院、百花寺、莲洞书院、湛子洞、宋代探花李文溪和明代尚书霍韬的墓葬等诸多先人古址遗迹,年代可谓历史悠久绵延千年。

据百花古寺修碑记,莲花书院始建于东汉永平(公元58-74)年间。她是百花古寺的前身,为今天XX最早的文化教育圣地。《XX志(明版)》记载:"未有XX,先有百花。"到明初,一代大儒湛若水晚年在此开坛授学,始建莲洞书院,并留下手书"湛子洞"。

XX-XX因此成为融道教、佛教与儒教三教合一的福地。这些先人的"神物"也成为新塘、东莞等一带当地人的崇敬之物。

XX-XX位于新塘镇北部,坐落于增城市的宁西镇,新塘镇境内唯一的一座高山,也是“广东三樵”之一的南樵,海拔434.1米。距新塘镇18公里,朱村镇10公里,中新镇8公里,仙村镇10公里。

2 作业标准及技术参数

2.1 作业依据

1)《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GJJ/T 73-2010;;

2)《城市测量规范》,CJJ8-2011;

3)《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1-2007;

4)《1:500;1:1000;1: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GB/T14912-2005;

5)《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成果管理条例》(2006年9月1日实施);

6)《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24356-2009;

7)《2013年城乡规划基础数据动态更新及维护》技术服务合同及补充协议;

2.2 主要技术参数

1) 平面坐标系统:国家1980西安坐标系;

2) 高程系统:1985国家高程基准;

3) 中央子午线:114度;

4) 地形图成图比例尺:1:500;

5) 地形图成图方法:全野外数字化成图成图;

6) 地形图成图软件:XX市规划信息化测绘平台(甲方提供);

7) 地形图图名:1:500地形图以图幅号命名;一般选用图幅内最突出有名的居民地名、单位名或其它地理名称等,跨图幅的名称以占主要部分优先;

8) 1:500地形图基本等高距:基本等高距为0.5米(平地和丘陵地),高程在50米以上(山地)为1米;

9) 数据格式、结构要求满足XX市城乡规划和公益项目使用。

10) 文字报告:技术设计书、技术总结、检验报告、工作报告。

2.3 已有资料情况

11) 2013年1:2000地形图,此数据为EDB格式;

12) XX地区广东省国土资源厅CORS转换参数;

13) 2013年最新0.5m分辨率的卫星影像图。

3 1:500地形图测绘

3.1 控制测量

最新的《城市测量规范》和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规定I级及以下控制点测量可以使用RTK方法。由于网络RTK是一种灵活、高效、经济且能保证精度的测量方法,根据深圳市的实际情况,在地形修测区域较集中的地方按GPS动态测量方法布设一级控制点、并由一级点加密图根导线点或RTK图根点,以便进行地形图的数据采集工作。

3.1.1 布网选点要求

14) 本次测量采用广东CORS和RTK结合的办法布设控测点。采用广东CORS 施测二级点或图根点。广东CORS无法使用的时段以二级点为起算点,采用RTK施测图根点。个别隐蔽区域可采用全站仪支导线进行图根控制布设。图根点相对于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5cm,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测图基本等高距的

1/10。

15) 图根点是直接供测图使用的平面和高程的依据,图根点的密度一般为1000m×1000m范围内不应少于16个,并且相互通视。布设RTK控制点应在整个测区的统筹安排下完成,避免浪费时间和人力物力。布设RTK点应埋设在水泥或沥青路面上,采用特制钢钉标志。布设的图根控制点按测区统一编号,RTK点实地宜选在通视良好、地面稳定、便于保存、仰角良好、满足观测条件需要的位置。

16) 不埋石点在水泥地上布设时需打入铁钉,用油漆写上点号。其它区域可先打木桩,在桩顶打入铁钉,在桩上写点号。

17) RTK控制点按测区统一编号,各等级点号区分的方式为:二级点冠“II”,埋石图根冠“T”,不埋石图根点冠“N”。编号原则为:GH(“规划”拼音的首个字母)+等级+流水号,以不埋石图根为例:GHN001。应充分利用符合上述要求原有的控制点及其标石,并检查旧点的稳定性、完好性,符合要求方可利用,标石面点号按原有点号,在成果中注明现编点号和旧点号的关系。

18) 控制测量内容未尽事宜按《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要求执行。

3.1.2 RTK控制点测量

(1) CORS-RTK测量点位应满足以下要求

A.点位所在的区域应被中国移动网络信号有效覆盖,确保接收机能够通过GPRS或GSM方式稳定地连接GDCORS网络;

B.点位所在的位置应符合《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T 73-2010的要求;

C.点位视野开阔,视场内连续障碍物的高度角不宜大于15°;

D.点位远离微波塔、发射天线等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200m以上,尽量远离高压输电线路;

E.点位附近不应有金属、水面等反射电磁波信号强烈的物体;

F.交通方便,并有利于其他测量手段的扩展;

(2) RTK测量控制点点名应加“V”字轨标识。

(3)接收机在连接GDCORS前应正确设置各项网络参数,包括通讯参数、IP 地址、APN、端口、差分数据格式等。

(4)与GDCORS网络连接之后,RTK用户应正确输入本人的用户名和密码登陆Ntrip,并选择合适的服务类型。只有在获得GDCORS系统的认证许可之后,才能进行作业。

(5)进行RTK控制点测量时,应使用三脚架并安装基座。对中整平后应分多方向量测仪器高度,并正确设置仪器高类型(斜高、垂高)和量取位置(天线相位中心、天线项圈、天线底部等)。互差≤±2mm时可输入其平均值。

(6) RTK测量中数据采样间隔一般设为1s,模糊度置信度应设为99.9%以上。经、纬度记录到0.00001″,平面坐标和高程记录到0.001m。

(7) RTK作业中应检测已知点,确保接收机配置、仪器高设置、GDCORS系统和网络信号等均处于正常状态。检核点宜位于作业区域内,且检核较差应满足:平面≤5cm、高程≤8cm。

(8) RTK测量必须在接收机已得到网络固定解状态下方可进行数据记录。单次测回应满足点位平面残差HRMS≤±2cm,高程残差VRMS≤±3cm。

(9) RTK控制点测回间观测记录的时间间隔不应小于一分钟。两次平面互差应≤±3cm,高程互差应≤±4cm。符合要求的取各次观测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最终成果。

(10) 3分钟之内仍不能获得固定解时,应断开数据链,重启接收机,再次进行初始化操作。此外,还可以提高卫星截止角,或选择不同的多路径效应消除模式进行测量。

(11)重试次数超过三次仍不能获得初始化时,应取消本次测量,对现场观测环境和通讯链接进行分析,选择观测和通讯条件较好的其它位置重新进行测量。

(12)对于测区等大面积的RTK控制测量,每天的作业均应进行已知点检测。此外,还应对所有控制点进行分时段的重复测量,且满足如下要求:

A.重复测量检核点数量应达到总测量点数的10%以上;

B.两次重复测量时段应间隔2小时以上;

C.重复测量检核点宜均匀分布于作业区域;

D.两次分时段重复测量的平面互差应≤±5cm,高程较差应≤±8cm。

(13)对于小件工程的RTK控制测量,每次作业均应进行已知点检测。此外,还应对所有控制点进行分时段的重复测量,且满足如下要求:

A.两次重复测量时段应间隔1小时以上;

B.两次分时段重复测量的平面互差应≤±5cm,高程互差应≤±8cm。

3.1.3 支导线测量

当个别隐蔽地区、建筑密集区RTK测量困难时,可采用全站仪测量支导线,加密图根点。支导线最多不多于3条边,且边长不应超过80m,观测时边长应往返测,水平角观测左右角各一测回,其圆周角闭合差不应超过40″。在支导线的起始点上应尽量观测2个连接角,同时支导线点必须在实地用铁钉设定,在图上用未埋石图根点表示。每幅图的支导线点数,不能超过总图根点数的1/3,且不纳入每幅图平均图根点的范畴。

3.1.4 控制成果检查

用RTK技术施测的控制点成果应进行100%的内业检查和不少于总点数10%的外业检测,检测时精度不低于待检控制点测量精度。各项目检测较差如下表:

检测的精度要求

等级平面坐标较

高差较

备注

二级≤±5cm

mm

注:L为检测线路长度,以km为单位,不足1km时按

1km计算。

注:高差是检测时两点之间高程差。

3.2 1:500地形采集与成图

本期修补测踏勘情况,对于测区分布比较分散的正果、派潭、小楼、中新、朱村、仙村等区域使用全野外数字化测量方式,对于测区分布比较集中的永宁和新塘使用航空数字摄影测量的方式进行数据采集。

本项目采用全野外数字化测量和航空数字摄影测量相互结合的方法

测区面积:约0.2平方公里

3.2.1 图根测量精度要求

图根点相对于图根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平面不得大于±5cm,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测图基本等高距的1/10。

3.2.2 数字地形图的精度要求

1)平面位置中误差

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点位中误差规定平地、丘陵地不超过0.5米,山地不超过1米,限差取两倍中误差,中误差间距0.8m,参考《城市测量规范》CJJ8-2011中的要求;

2)高程中误差

高程注记点和等高线插求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规定城市建筑区和基本等高距为1米的平地不超过0.4米,丘陵地不超过0.5米,山地不超过0.7米,城市建筑区及铺装路面不超过0.15米,困难地区放宽0.5倍,限差取两倍中误差。

3.2.3 全站仪使用要求

1、每个测站安置好仪器后,首先必须进行定向检查,然后才能进行碎部测量。为确保定向的准确,防止因输入的控制点坐标或点号有误或其他原因造成整站

成果作废。需用另一已知点进行检查,检查精度平面小于0.15米,仪器对中偏差不大于5毫米,仪器站标高量至0.01米。测站要测前、测中、结束时均要做好定向和定向检查。定向检查可在不同的条件下选择不同的方式:

a) 选另一控制点作方向检查,偏差不应大于2′;

b) 以测站点与定向点作距离检查,距离较差不应大于±10cm,高程较差不应大于±20cm。

19) 地物点、地形点测距最大长度:地物点20米,地形点20米。

20) 高程注记点的间距最大长度为20米,且高程注记点应分布均匀,注记到厘米位,地形简单地区可放宽至1.5倍。

3.2.4 野外数据采集

该项目测区地形图测量,采用全解析法进行,即使用CASS7.1数字测图软件,利用全站仪或SZCORS、RTK等进行野外数据采集,内业使用计算机进行编辑。

地形地貌野外数据的采集,在各级基本控制点上利用全站仪极坐标法、交会法或内外分点等方法测定或用动态RTK GPS 直接测量。当控制点不能满足地形要素野外数据采集的需要时,一般地区在图根点上发展一级支导线(一条边)作为测站,特殊困难地区可发展两级,其总长不超过200m。测站点至碎部点的距离一般不大于150m。

地形地貌要素采集的主要内容包括各级控制点、居民地、工矿建(构)筑物、交通、管线、水系、植被、地貌等。

1.测量控制点

各等级控制点内业编辑时展绘,一律用《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以下简称《图式》)相关符号表示,图根点一律用《图式》。

2.居民地及垣栅

(1) 房屋以墙基角为准,不得综合,不同性质、不同高度、不同权属的房屋应分割表示。楼房的阳台应准确表示,落地阳台(指最底层阳台和地面直接接触的)楼房主体墙以虚线表示,突出部分按实际位置以实线表示;不落地阳台(指最底层阳台不和地面直接接触)楼房主体墙以实线表示,突出部分按投影位置以虚线表示。附属在楼房等建筑物上的门廊、雨罩等只采集带支柱的;二层以上的突出楼房,底层墙基以实线表示,突出部分按投影位置以虚线表示;居民地内部小于6m2的偏房、单独的小门楼一般不采集,与房屋毗连的小门楼可按房屋综合采集。凡有基础的在建房屋均应采集,并用《图式》。

(2) 二层以上(含二层)的楼房应加注结构性质及层数,注记在建筑物的右下角。对于楼房层数,四周门窗处房檐的净高在2.2m以上的算作一层,低于上述高度的不算一层。

(3) 街道两侧用石棉瓦、塑料制品等搭建的不正规的临时建筑一律不采集。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住宅区内正规的停车棚,大于6m2的要采集,并用棚房符号表示。

(4) 室外楼梯要采集,并按《图式》4.3.4符号表示。地下建筑物的天窗及地下室一般不采集,但大面积的地下商场应采集,用《图式》4.1.4虚线表示出范围,内加说明注记,地下商场的入口按《图式》5.8.3符号表示。

(5) 正规的厕所、牲口房要采集,并加注“厕”或“牲”。永久性的固定垃圾台应采集。

(6) 前出厦的房屋两侧有围墙的按房屋符号表示,否则按《图式》符号表示。有柱的檐廊按《图式》符号表示,拐角处的柱子准确采集,直线部分的柱子适当配置表示。

(7) 居民地的围墙一般应采集;与权属界址有关的或沿街道两侧用于亮化的栅栏要采集,当在图上短于1cm时不表示。

(8) 加固坎上建有栏杆且无法按真实位置表示时,坎顶线与栏杆线重合表示,栏杆符号上的短线应向岸上地面一侧绘制。

(9) 五级以下的台阶一般不表示。

(10) 实地大于0.5m的门墩依比例尺表示;其他以不依比例尺的符号表示。

(11) 单位、村庄要注记名称,当单位名称过长时可注记简称。

(12) 门牌号应注记在大门相应的位置,字头朝北或朝西。

3.工矿建(构)筑物及其它设施

(1) 凡依比例尺表示的烟囱、水塔、纪念碑、塑像、宝塔、微波传递塔等独立地物,按着地的几何图形采集外围轮廓线,以地类界或范围线表示,中间配置符号。不依比例尺表示的独立地物,符号的定位点应采集在该地物的中心位置处。

(2) 宣传橱窗、广告牌一般不表示,但具有方位意义的独立、大型广告牌应表示。

(3) 路灯、照射灯一般不表示,但主要道路上的路灯要采集。

(4) 居民地及企事业单位内部的水泥地一律不表示。

(5) 工厂内主要的露天设备(包括主要管线)要采集,以反映工厂用地性质。露天设备可只绘出范围,内加注露天设备(《图式》5.2.9)符号。

4.交通及附属设施

(1) 各级道路应采集,公路按其技术等级代码以《图式》6.3.1~6.3.3表示,并在图上每隔15cm~20cm注出公路的道路编号和铺面材料。公路及其附属建筑物,如桥梁、涵洞、路堤、路堑等以相应的符号表示。无房屋建筑的公共汽车站牌不表示。等级公路应绘出铺面线、路基线,如路边有路沟、路堤等时,路基线可省略表示。

(2) 公路桥、铁路桥、高架桥等应按规定表示,桥爪绘在悬空桥面与实地交接处,有桥名的要注记桥名。

(3) 公路进入城镇区或通过居民地时,要完整绘出。城区街道的快、慢车道间的隔离栏不表示。

(4) 公路平面相交时,铺面与路肩线对应衔接。等级公路与大车路相交时,等级公路铺面线不间断,大车路路边线接在等级公路的路肩线上。

(5) 大型企事业单位内的正规(有铺面材料)的内部道路要采集。

(6) 大车路宽度变化不大时,一般取其平均宽度绘制。

5.管线及附属设施

(1) 地面上10KV(含10KV)以上的永久性高压电力线、低压电力线以及通讯线要采集。

(2) 电线杆上的变压器、入地线、变电室(所)要采集,并按《图式》7.1.6~7.1.8表示。入地符号应垂直于线路的方向绘制。地下的电力线、通讯线也要表示。

(3) 各种检修井、污水篦子、阀门均不采集。室外消防拴要采集,并用相应的符号表示。

(4) 管道只表示架空的和地面上的主干管道,分别用相应的符号表示。架空管道的支柱或墩密集时,直线段上的可取舍,转折处的必须准确采集。多根管道并列时,只表示主要管道,不注记根数,注记主要管道的性质(简称)。

6.水系及附属设施

(1) 人工沟渠以沟渠内侧上边缘为准进行采集,图上宽度大于1mm时用双线,小于1mm时用单线表示,均加流向。沟渠流入河流时水崖线如不在同一平面上,以沟边线和同高的坎边线相接,河流的水崖线要绘完整。人工沟渠内侧不绘陡坎符号。

(2) 有堤的沟渠,其堤高出地面0.5m以上时,按有堤岸的沟渠符号表示。如堤内侧未成两层的,用单面堤符号表示;当堤的内侧成两层,顶层堤脚与沟缘间有可通行地段的,用双面堤符号表示。

(3) 道路两侧的护路沟一律用人工沟渠符号表示。

(4) 大面积高出地面的养鱼池,外侧用单面堤表示,内绘水线;中间的隔离堤用水线表示。坑塘一律用《图式》8.2.4右侧的符号表示。

(5) 其它水利设施如水闸、滚水坝、拦水坝、防洪墙、输水槽、倒洪吸等均需采集。土堤堤高0.5m以上的才采集,堤顶宽度大于0.5m使用双线堤表示,否则用单线堤表示。

(6) 河流应采集岸边线。

7.地貌

(1) 地形图内绘等高线,展绘高程点,高程注记点的密度为图上1点/dm2,高程注记至0.1m。高程点一般测绘在道路交叉、路面、较大单位内部的院落内等地形特征点上,地形起伏较大区域应适当加测高程点。

(2) 陡坎、斜坡应区分未加固和加固两种,陡坎是70°以上陡峻地段。70°以下用斜坡表示,斜坡符号长线应绘至坡脚线位置。

(3) 土堆、坑穴要采集,当比高大于1m时量注比高至0.1m。

8.植被

(1) 测区内所有的植被一律按其外围轮廓进行采集

(2) 较大场地上的草坪以实地范围采集,广场、公园内的草坪用天然草地符号表示,内注“草坪”二字。

3.2.5 图层分层

图层、线型、颜色、样式、编码等属性要素需严格按照招标方要求进行生产。

3.3 质量检查

3.3.1 检查概述

成果质量检查应始终贯彻生产的全过程,实施“二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度,严格把好质量关,做好第一个点和第一幅图的质量检查控制工作,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纠改,以免造成大面积的修改。

为保证数字化地形测量成果质量,每个环节都要实行严格的检查,作业组对所完成的测量成果进行认真的自查自检。队检查员对作业组自检修改后的成果进行全面的检查。然后由技术质检部对队上交的成果资料进行最终检查,最后由甲方进行验收。

各级检查员的检查工作必须踏踏实实地进行,并对所检查的内容进行记录,亲笔签名。

对提交的各种观测记录、计算资料、成果表及图件,必须按各自对应室内检查、野外检查的比例进行检查。除此之外,还应注意对计算机内的数据文件、图形文件、格式、图层以及点、线、面状要素进行全面的检查,保证所提交的数据文件和图形文件满足甲方要求。

3.3.2 检查质量元素及权重

根据相关检查验收规定及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对本项目的数据质量进行检验,确定检查质量元素及其检查项的权重分配见下表。

地形图成果质量元素及权重表

3.3.3 数学精度检查

过程检查中,控制点应抽样重测检查,抽样率不低于10%。地形图应抽样打点检查,抽样率不低于20%。

3.3.4 数据及结构正确性检查

数据结构正确性检查以内业方式检查,过程和最终检查均为全数检查。主要的检查内容包括:数据完整性检查、数据逻辑一致性检查、数据拓扑一致性检查及数据属性精度检查。

1) 数据完整性检查

a) 数据层的完整性,即检查要素层的完整性;

b) 属性的完整性,检查应有的属性文件或属性项是否缺项、顺序是否正确;

c) 数据范围,数据是否在规定的范围之内;

d) 要素的完整性等检查,检查各要素层中的应有要素是否有遗漏或多余。

2) 数据逻辑一致性检查

a) 属性的一致性检查,包括属性项的定义检查,属性值的逻辑一致性检查,代码的一致性检查;

b) 格式的一致性检查,即对提交的数据格式进行检查;

c) 数据分层的一致性检查,分类、分层、代码的一致性检查;

d) 点、线、面要素组织检查,即点状层不能存在线、面要素,线状层不能存在点、面要素,面状层不能存在点、线要素。

3) 数据拓扑一致性检查

数据拓扑一致性检查是指各要素间拓扑关系的检查。

a) 悬挂节点的检查;

b) 线状要素的连续性检查;

c) 多边形对象的闭合性检查,以及不同的多边形要素是否可以出现交叠的情况、多边形自相交、打折;

d) 线上相邻点重叠检查;

e) 拓扑完整性检查、拓扑碎面检查。

民用建筑工程测量技术设计书

民用建筑工程测量技术设计书 一、工程概述 本工程拟建于xx白驹大道南侧的xx项目,为民用建筑,供白马天鹅湾项目1#、2#、9#、11#。总建筑面积约10万㎡,地下建筑还没出图纸,建筑高度为25层、25层、22层、23层。 二、现场情况 经现场实地踏勘,现场四周通视良好,为施工方便,将平面及高程控制点布置在现场附近位置,并对控制点位每月定期进行观测,以防止位移影响测量精度。 三、编制依据 1.1执行技术标准 1、《xx 1#、2#、9#、11#》施工图纸; 2、业主提供的测量原始点位报告; 3、《技术条件书》; 4、《工程测量规》(GB50026-93); 5、《建筑变形测量规》(JGJ/8-9)。

1.2施工测量流程

1.3施工测量基本要求 施工测量的基本要按设计图纸的要求,把建筑物的平面和高程置放到施工场地上去,施工测量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是质量控制和技术指导有效手段。 四、测量所采用的仪器设备 ⑴BTS-802CLAA型全站仪1台,标准精度(2″); (2)DZS3-1型精密水准仪1台; 五、工程坐标及高程应用 本工程执行《城市测量规》(CJJ8-99),采用独立坐标系,秀英高程系。 六、平面控制测量 1.1 根据业主提供S1、S2、施工控制点作为本次平面控制的起算数据,对提供坐标按规要求进行方向值,边长等各项要素检测,对检测成果数据进行精度分析,成果符合规要求后,再按施工现场的条件情况布设一条一级闭合导线。 1.2导线布设的原则: 我公司在布设导线时严格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由高级到低级、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 1.3导线点选取和布设: 导线点应选在稳定,安全,通视条件良好,易于保护,长期保存,便于使用的地方,根据以上原则和施工现场情况,我公司选取了办公大楼基坑四方,因场地关系,结合业主提供之S1、S2、,2个点,加设11、12、13、14、15、16、17、18、19,9个点共布设11点的一级闭合导线。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虎石台地区控制测量设计书 班级09181 组别第一小组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一、任务概述 1、测量要求 根据工程建设的要求,结合测区自然地理条件的特征,选择最佳布网方案,保证在所规定的期限内完成生产任务。应委托方要求,测量虎石台地区三等控制网与即要考虑与原城镇三等网的联系,又要考虑镇内的个小区的独立性,充分体现布网的高精度和便利性。按设计要求将虎石台控制网沿测区周围布设,设计精度为三级。并按主轴线分成两个区域做到每个区域各有五个控制点。测区附近要埋设六个GPS水准点。另外,还要根据布好的控制网实地放样出19个轴线点,并埋设标石。 2、测区范围 本测区范围:虎石台镇整部,三条主干道,一条铁路,南至詹屯,北至新城子,东至国道,西至道义开发区。占地约25平方公里。此次控制,地形测量执行以下技术标准,规范及规定﹕ GB50026-93《工程测量规范》 GB12898-91《国家一、二水准测量规范等》 GB/T18314-2001《全球定位系统测量规范》 二、测区的自然地理条件 1、地理概况 本测区为沈阳市沈 北新区虎石台镇,面积约 25km2,测区地势较为平 坦,但高楼、小区及树木 等较多给控制测量带来 一定困难。该地区大气能 见度差,测区内杂草丛 生,给外业测量工作带俩 很大不便。 2、气候条件 测区气候干旱,早晨

多雾,夏季炎日,年降水量600-920mm,大多集中在夏秋两季,全年平均气温已七、八月份最高。最高气温可达+38度,最低气温可至-19.7度,冬季多北风,西北风,夏季多东南风,最大风速为25-32m/s,最大风力可到11级。 3、交通情况 测区内中间有国道(南北走向),南侧有城镇道路(东西走向),西侧有铁路,陆路交通方便。 三.已有测量成果及利用 (虎石台基础控制测量) 一.实习目的和任务: ⑴初测目的:根据测量资料进行纸上定线和相关的内业工作,初 步确定采用的路线方案,为编制初步设计提供所需的基础资料。 ⑵定测目的:通过现场测量并进行优化,再实地放线定桩确定构 造物的位置,为施工设计提供资料 二.工程资料 (一)、资料的收集利用: 1.沈阳测绘局III等以上三角点成果(见下表)。 2.沈阳测绘局III等以上水准点成果(见下表)。 已知三角点、水准点成果表 4.高程控制部分:二等水准点有虎石台公园北门(dt31),建设南一路(dt10),矿中(dt30),国道北侧(dt29)四点。 (二)、技术依据: ①《控制测量规范》。 ③GB12898-91《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测绘技术设计书模板

东湖学院大花岭1:500 数字地形图测绘 技术设计书 批准单位: 申报单位: 审批意见: 总工: 2011年12月日主要设计人: 2011年12月日审批人: 2011年12月日

目录 一、测区概况 二、设计及作业依据 三、已有资料情况 四、基本技术及要求 五、图根控制测量——平面控制测量 六、图根控制测量——平面控制测量 七、碎部测量 八、地形图测绘 九、保证质量主要措施和要求 十、成果资料的整理与上交 【附】报价单

武汉东湖学院大花岭1﹕500数字地形图测绘 技术设计书 设计人:靳鑫洋学号:20 为提高武汉大学测绘学院2010级学生的整体测绘水平和专业素质,受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委托,测绘学院三班武汉东湖学院部分区约0.1平方公里的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量任务。为统一技术要求,以保证成果质量,特编写本技术设计书。 一、测区概况 测区位于武汉市武昌区武汉东湖学院,交通较为便利。 测区内包括主体建筑学生宿舍七栋,其中两栋为环形宿舍。还包括宿舍旁边的一片菜园地及测区内的道路如创新大道等。测区的主要地物包括宿舍楼、柱廊、楼梯、道路、路灯、草地、花圃、井盖、垃圾箱等。地物较为复杂,会影像测量进度。测区内整体通视较为良好,但上下课期间会形成较大的人流,给测图带来一定影响。所测地物的三座小山上有很多树,通视效果较差,会对测量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设计及作业依据 1.《1:500 1:1000 1:20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 GB/T 14912-2005 2.《1:500 1:1000 1:20000地形图图示》GB/T 20257.1-2007 3.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图式《第1部分:1:500 1:1000 1:2000 地 形图图式》(GB/T 20257.1-2007); 4. 本《技术设计书》 【本设计书未提及的,按GJJ8—99《城市测量规范》;GB/T7929—1995《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为准】 三、已有资料情况 1.控制点资料 测区内有三十多个通视的图根控制点,高程属于1985国家高程,可作为平面和高程之起算。 经实地踏勘,上述图根控制点标志均完好,经检测其成果可靠。由于本次测绘面积较小,仅使用了其中的14个点的坐标和高程数据。

(范文)测量技术设计书

测量技术设计书 1.前言 衡阳市是一个位于湖南省东南部,拥有五十万人口的综合性大都市,供水工程是关系着整个城市的政治、经济繁荣发展的重要支撑点,为了改善衡阳人民的生活及生产用水问题,我公司承接了衡阳市珠晖区东阳渡镇五福堂水库的前期综合勘探研究工作,通过野外实地踏堪、地形图测量对该区域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评价、估算,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经济合理性、技术可行性、实施可能性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研究论证,为建设该项目的决策和审批提供科学的依据。 接到任务后我公司积极组织力量进行现场踏勘,编写技术设计书等。 本测区采用38带坐标。 2.测量依据、原则 1、平面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高程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 2、《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 3、《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4、《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 5、《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91)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 6、《大比例尺地形图机助制图规范》(GB14912-94)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 7、《佛山市1:500地形测绘技术要求》。 8、本工程《技术设计书》。 2.1 测区范围及任务

本测区位于东经112°41’、北纬26°47’附近。 本工程位于湖南省衡阳市珠晖区东阳渡镇,测区北临中国人民解放军营房,南至衡南县,西有107国道,东与春陵河相依,面积约5.0k ㎡;测区为丘陵地区、山地广布、丘谷之间地势起伏延绵,海拔高50 m 至120 m。山地多为树林,山上灌木丛生,通视条件较差,给控制测量及地形图测量带来较大的困难。 1、范围:根据提供预定方案设定的位置(1:1万地形图),按照提供的有关资料,以及上述范围进行1:500、1:2000地形图的测绘。 2、遵照国家颁布的《城市测量规范》进行1:500、1:2000地形图测量布设E级GPS点及5”导线控制点、IV等水准高程测量。按500米的密度进行设立,实地绘制点之记。 3、以上成果要求提供一套数字化地形图电子文件及地形图。 2.2已有资料 1、本工程收集到国家二等点大皂山、D级GPS点东阳派出所、二点作为本工程平面控制起算点。 2、本工程收集到衡韶5一个国家一等水准点,系1956年黄海高程系成果,作为本工程高程控制起算点。 3、委托方提供的1:1万地形图,1:1万地形图的地物、地貌逼 真,取舍恰当,为本次测量工作的交通、选埋、控制点联测及测图分幅等工作提供了方便。 4) 起算数据列表如下:

工程测量实训计划书

工程测量实训计划书 篇一:合肥学院工程测量实训计划书模板 合肥学院工程测量实训 1:500大比例尺地形图 测绘技术设计书 班级:建工系13级土木工程〈四〉班 姓名:XXX 学号:XXXXXXXXX 组数:第X组 组长:XX 小组成员:XXX XXX XXX XXX XXX XXX 编写时间:2014-06-11 目录 1 任务概述............................................................... .. (3)

2 测区概况及已有成果资料情况 (4) 测区概况............................................................... .. (4) 已有成果资料................................................................. (4) 3 作业依据............................................................... .. (4) 4 平面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基本等高距 (5) 平面坐标系统................................................................. (5) 高程系统............................................................... .. (5) 基本等高距............................................................... .. (5)

等级水准测量作业指导书

等级水准测量作业指导书 本指导书等级水准测量专指三等水准、四等水准,等外水准可参考本指导书。本指导书中提到的规范条文均出自《城市测量规范》CJJ 8-99。 水准测量外业测量原则采用“段段清”原则,往返测量原则采用“8字形”原则。 1.任务接收 项目测量负责人必须明确任务的技术要求和作业工期。 2.作业前准备工作 2.1项目测量负责人获得任务后,立即收集相关资料到实地进行踏勘。编写技术设计书。 2.2项目测量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作业准备,包括设备检校等。三、四等水准测量的仪器i角应小于20”、标尺的米间隔平均真长与名义长之差,应小于0.50mm,有不合格项目不得开始作业。 3.选点、埋桩 3.1标桩分为:基本水准标桩、普通水准标桩。具体尺寸各等级高程控制点标桩按《城市测量规范》CJJ 8-99 P156-P159附录G 要求进行埋桩。也可参考《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执行。工程使用的水准点可按照客户设计和要求执行。 3.2水准点标桩选在坚实稳固与安全之处,避免大河、湖泊、峡谷、滑坡、管线、冻土,便于寻找、长期保存和引测,按

《城市测量规范》CJJ 8-99 3-2项执行。 3.3各等水准观测,需待埋设标桩稳定后方可进行。 3.4点之记的绘制 3.4.1作业人员熟悉地形,在外业及时绘制点之记。 3.4.2点之记绘制与实地相符,首先用指北针确定北方向,按比例绘制草图,确定标桩所处位置,记录交通路线、电杆号码、门牌或户主名,用Autocad绘制点之记图。 4.精度指标及限差 4.1各等水准测量主要技术要求按照《城市测量规范》CJJ 8-99 P30 3-1-7条执行。 4.2各等水准测量的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视线高度按照《城市测量规范》CJJ 8-99 P34 3-3-5条执行。当读数由于大气遮光影响抖动时,需把前后视距差缩短使读数稳定,当成像清晰、稳定时三等、四等水准观测视线长度可放长20%。 4.3各等水准测量的测站观测限差要求按照《城市测量规范》CJJ 8-99 P34 3-3-6条执行。 4.4各观测读数和记录的数字取位:使用DS05或DS1级仪器,读记至0.05mm或0.1mm,对于区格式木质标尺读记至1mm。 5 观测与记录 5.1观测注意事项 5.1.1选择合理的水准路线,各等水准路线应选择沿坡度较小、土质坚实施测方便的道路布设。

工程测量设计书内容要求

工程测量技术设计书的内容和要求 1 任务概述 说明任务来源、用途、测区范围、内容与特点等基本情况。 2 测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 2.1 测区自然地理概况 根据需要说明与设计方案或作业有关的测区自然地理概况,内容可包括测区的地理特征、居民地、交通、气候情况以及测区困难类别,测区有关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的情况等。 2.2 己有资料情况 说明己有资料的施测年代、采用的平面、高程基准,资料的数量、形式、质量情况评价,利用的可能性和利用方案等。 3 引用文件 说明专业技术设计书编写中所引用的标准、规范或其他技术文件。文件一经引用,便构成专业技术设计书设计内容的一部分。 4 成果(或产品)规格和主要技术指标 说明作业或成果的比例尺、平面和高程基准、投影方式、成图方法、成图基本等高距、数据精度、格式、基本内容以及其他主要技术指标等。 5 设计方案 5.1 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 5.1.1 平面控制测量 5.1.1.1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 设计方案内容主要包括: 1)规定GPS接收机或其他测量仪器的类型、数量、精度指标以及对仪器校准或检定的要求,规定测量和计算所需的专业应用软件和其他配置。 2)规定作业的主要过程、各工序作业方法和精度质量要求: ●确定观测网的精度等级和其他技术指标等; ●规定观测作业各过程的方法和技术要求;

●规定观测成果记录的内容和要求; ●外业数据处理的内容和要求:外业成果检查(或检验)、整理、预处理的内容和要求, 基线向量解算方案和数据质量检核的要求,必要时需确定平差方案,高程计算方案 等; ●规定补测与重测的条件和要求; ●其他特殊要求:拟定所需的交通工具、主要物资及其供应方式、通信联络方式以及 其他特殊情况下的应对措施。 3)上交和归档成果及其资料的内容和要求。 4)有关附录。 5.1.1.2 三角测量和导线测量. 设计方案内容主要包括: 1)规定测量仪器的类型、数量、精度指标以及对仪器校准或检定的要求,规定测量和计算所需的计算机、软件及其他配置。 2)规定作业的主要过程、各工序作业方法和精度质量要求: ●说明所确定的锁、网(或导线)的名称、等级、图形、点的密度,已知点的利用和 起始控制情况; ●规定规标类型和高度,标石的类型; ●水平角和导线边的测定方法和限差要求; ●三角点、导线点高程的测量方法,新旧点的联测方案等; ●数据的质量检核、预处理及其他要求; ●其他特殊要求:拟定所需的交通工具、主要物资及其供应方式、通信联络方式以及 其他 ●特殊情况下的应对措施。 3)上交和归档成果及其资料的内容和要求。 4)有关附录。 5.1.2 高程控制测量 设计方案内容主要包括: 1)规定测量仪器的类型、数量、精度指标以及对仪器校准或检定的要求,规定测量和计算所需的专业应用软件及其他配置。

测量技术设计书模板

海峡两岸经济区高速公路漳州至永 安联 络线漳州段测量技术设计书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2011 年09 月

海峡两岸经济区高速公路漳州至永安联络线漳州段测量技术设计书 编写:马鑫成 审核:肖鹏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20 11 年09 月

目录 1、概况 (1) 2、作业技术依据 (1) 3、已有资料及其利用 (1) 3.1 图件资料 (1) 3.2 平面控制资料 (2) 3.3 高程控制资料 (2) 4、控制测量 (2) 4.1 GPS 控制测量 (2) 4.1.1 选点 (2) 4.1.2 埋石 (3) 4.1.3 GPS 观测 (3) 4.1.4 内业计算及精度 (4) 4.2 高程控制测量 (5) 4.2.1 四等水准测量 (5) 4.2.3 内业计算 (6) 5、地形图测量 (7) 5.1 地物点平面位置中误差 (7) 5.2 最大误差 (7) 6、数据处理 (7) 6.1 系统选择 (7) 6.1.1 平面坐标系统选择 (7) 6.1.2 高程系统选择 (7) 6.2 控制测量精度与要求 (8) 7、中桩放样、电力线悬高测量精度与要求 (8) 8、人力物力资源 (8) 9、检查验收 (10) 10、上交资料 (10)

海峡两岸经济区高速公路漳州至永安联络线漳州段测量技术设计书我公司承担了海峡两岸经济区高速公路漳州至永安联络线漳州段GPS空制网 和高程控制网复测、1:2000 带状地形图修补测、中桩放样、横断面测量、桥梁测量、工点测量、隧道口1:500 地形图测量、悬高测量等测绘任务。现根据《技术要求》及测区的具体情况,为使测区工作顺利开展,统一技术标准,特制定本技术设计书。 1、概况 测区位于东经:117° 30'?117° 45';北纬:24° 42'?25 ° 12'。漳州至永安联络线漳州段南起厦成高速公路玉兰枢纽互通,沿线经丰山、潭口、汰口、沙建、下樟、南坑山、天宫、新圩、红旗山、华安县城、草坂、石门岭、坪山村、北至漳平界小集站。路线长 65.733 公里。沿线邻近各乡镇均有等级公路(县道)或水泥路(村道)相通,部分县道、乡村公路断续贯穿,交通一般。测区沿线大部分为山地或丘陵地;部分为山地和村庄。线路沿途多为丘陵地、山地,植被覆盖密集,有松树、香樟树及竹林等。 2、作业技术依据 2.1《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以下称《规范》; 2.2《公路勘测规范细则》(JTG/T C10-2007),以下称《细则》; 2.3 《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图式》(GB/T20257.1-2007) ; 2.4 《测绘产品质量检查验收规定》(CH/T1002-95); 2.5 《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CH1003-95); 2.6 本技术设计书。 3、已有资料及其利用 3.1 图件资料 (1)福建省测绘局近年来出版的1 : 1万地形图,可做为工作底图; ( 2)福建省地质测绘 院航测的1:2000 带状地形图; (3)由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提供的1:2000路线平纵面图

航空摄影测量技术设计书

1 前言 1.1主要工作内容 (1)获取增城市市域范围内约1650平方公里真彩数码航片。 (2)沿增从高速、北三环高速和广河高速公路测绘面积约216平方公里1:2000数字线划图(DLG)。 (3)中心城区62平方公里1:2000数字线划图(DLG)修测。 (4)广汕路以北第一期测绘302平方公里1:2000数字线划图(DLG)。 (5)广汕路以北第二期测绘498平方公里1:2000数字线划图(DLG)。 (6)广汕路以南650平方公里数字正射影像图(DOM)生产。 1.2 技术依据 表1 技术依据

1.3 测区概况 增城市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位于珠江三角洲东北部。因地处连接香港、深圳、广州三个大都市的中部,被称之为“黄金走廊”。 全市地形北高南低,北部山地面积约占全市面积的8.3%;丘陵主要分布在中部,约占全市面积的35.1%,低丘和台地集中在中南部,约占全市面积的23.2%;南部是广阔而典型的三角洲平原,加上河谷平原,约占全市面积的33.4%。航摄范围以行政境界为基础采用满图幅方式进行外扩设计。 1.4 气候状况 增城市气候温和,土地肥沃,风调雨顺,全年平均气温为22.2度,年降雨量1869mm。 4~9月为雨季,占年降雨量的85%,10~3月为干季,占雨量的15%。受地形影响,降雨量北多南少;北部正果最多年降雨量3049.1mm,南部石滩最少年降雨量只有877mm。夏季常有台风侵入,年平均2次,最多年达7次,也有无台风的年份,风力最大可达11级,对南部地区影响较大。

图1 增城市航摄范围示意图1.5 飞行平台、航摄仪及摄影基地 飞行平台:运5 航摄仪:SWDC-4 机场:广州白云机场

线路工程测量方案技术设计书

线路工程测量方案技术 设计书 项目负责人: 报告编写人: 参与编写人: 审核人: 2011年9月16日

目录 一、前言 (2) 1、工程概况: (2) 2、线路测量目的: (2) 二、技术依据 (2) 三、线路观测的总任务及内容 (3) (1)线路工程的勘测阶段 (3) (2)线路工程的施工放样阶段 (4) (3)工程竣工运营阶段的监测 (4) 四、线路观测的具体任务及内容 (4) 1、准备工作 (4) 2、导线测量 (4) 3、中线测量 (4) 4、纵断面测量 (5) (1)基平测量 (5) (2)中平测量 (6) 5、纵断面图的绘制 (6) 6、横断面的测量 (6) 7、横断面图的绘制 (7) 8、土(石)方量的计算 (7) 9、参照以下要求设计道路的路面和竖向 (7) 五、人员设备配置 (8) 1 、仪器设备如下表 (8) 2 、人员组织 (9) 六、点位的埋设和施测要点 (9) 七、测量成果报告 (9)

线路工程测量方案技术设计书 一、前言 1、工程概况: XX位于桂林市雁山镇西南,距离市中心54公平公里,桂南公里西侧约500米,学校目前占地面积3005亩,现雁山校区第二期工程1040亩已获政府批复,其中XX占800亩,本工程属于桂林理工大学雁山校区二期工程。该路线位于XX食堂附近,是通向XX后门的主要通道。该路段长达1.5公里左右,目前是路面是黄土碎石路,其路基所在地区多为荒地,地表比较平坦,无明显起伏,地面自然坡度在三度以内。路线中心一侧有学生宿舍楼和食堂,是同学们活动比较繁华的场所;另一侧则是荒地农田。现由XX测绘工程专业第七组实习小组负责该路段线路工程测量与方案设计。 2、线路测量目的: 线路测量之目的和意义在于确定线路的空间位置,在勘测设计阶段主要是为工程设计、施工、运营管理提供必要的基础资料;在施工阶段主要是将线路中线(包括直线和曲线)按设计的位置进行实地测设。各种线形工程的测量工作大体相似,根据此次实习的具体要求其主要目的如下: (1)掌握进行四等和普通水准测量的观测、记录、计算方法; (2)掌握在选定设计方案的路线上进行中线测量、纵断面和横断面测量的作业方法和过程; (3)掌握纵横断面图的绘制方法和工程土(石)方量的计算方法,并熟悉进行路线坡度设计的依据和方法。 二、技术依据 1、《工程测量实习工作安排表》 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2008年修订版 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001-97》1997版 5、《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 6、《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 7、《公路勘测规范》(JTG/C10-2007) 8、《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测量技术设计书

广西天峨县瑶寨硫铁矿详查 1/2000地形图及工程测量技术设计书 设计书编号:HZ2011-24 1、工程名称:广西天峨县瑶寨硫铁矿详查1/2000地形图及工程测 量 2、测量任务依据:《广西天峨县瑶寨硫铁矿详查合作勘查合同书》 3、测量技术要求(适用的规范、勘测细则等): 3.1《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 3.2《1:500、1:1000、1:2000地形图数字化规范》(GB/T17160-1997); 3.3《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7) 3.4《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3.5《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 1002-1995); 3.6《测绘产品质量评定规定》(CH 1003-1995); 3.7《中、短程光电测距规范》(GB/T16818-1997); 3.8《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DZ/T 0091); 4、测量内容及工作量估算: 4.1勘测区7.08平方公里1:2000地形图数字化测量; 4.2勘测区控制点测量(埋桩); 4.3测区工程测量(钻孔、探槽、地质点、地质剖面实测等) 4.4工作量估算约80天(野外作业60天、室内整理约20天) 5、测区情况 5.1测区位于天峨县八腊乡老鹏村南面邵家坳~瑶寨~向家坪~罗家湾的一带,场地由裸地、林地、灌木丛、冲沟、旱地、水田等组成,海拔标高约650~1255.8m,勘测区距县城约50公里,实测面积约7.08平方公里。 5.2勘测区附近有广西C级GPS点两个,分别为老鹏中学南C140点和文里C138点,距场地约11公里。

测量工程技术设计书 测量技术方案

宁波穿山至好思房公路工程第7合同段 测量技术方案 编制日期年月日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审核日期年月日批准日期年月日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宁波穿山至好思房公路工程第7合同段目录工程概况

---------------------------------------2 测量作业任务和内容 -----------------------------2 测量作业依据 -----------------------------------3 施工测量技术方案 -------------------------------3 测量人员组织 -----------------------------------11 测量仪器设备配置 -------------------------------12 测量精度质量保证措施 ---------------------------13 第一章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 宁波穿山至好思房公路工程第七合同段起讫桩号K29+100~K31+680(以左线计),路段全长580公里。本合同段起于北仑区大碶镇钱家村北侧与第六合同段终点相顺接,设置隧道穿过望娘岗、黄梅山至本合同段终点宁波枫林绿色能源有限公司垃圾填埋场东北侧。 2本合同段主要工程 本合同段主要有望娘岗隧道(长隧道) 、黄梅山隧道(中隧道)和战备路分离式立交。

1、望娘岗隧道 左线:起讫桩号K29+420~K31+050,长1630m; 右线:起讫桩号YK29+450~YK31+050,长1600m 。 2、黄梅山隧道 左线:起讫桩号K31+245~K31+680,长425m; 右线:起讫桩号YK31+330~YK31+683,长353m 。 3、战备路分离式立交 左线长80m, 右线长100m 。 第二章测量作业任务和内容 测量工作是土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工程施工提供准确的定位信息,为工程施工提供必要的测量数据,根据测量数据适当调整作业进度和措施,确保工程顺利准确进行。

工程测量专业技术设计书

密级:编号: 天津临港经济区南部区域纬六路(二期)工程(K2+593-K2+932.095段) (工程测量)技术设计书 天津港航工程有限公司 年月日

天津临港经济区南部区域纬六路(二期)工程(K2+593-K2+932.095段) (工程测量)技术设计书 测绘专业任务承接单位(盖章):设计负责人: 审核意见:主要设计人: 审核人: 年月日年月日 批准单位或部门(盖章): 审批意见: 审批人:

年月日

目次 1任务概述 (1) 1.1工程概况 (1) 1.2采用仪器设备及软件 (1) 1.3人员安排 (1) 2测区情况及已有资料情况 (1) 2.1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 (1) 2.2已有资料情况 (1) 3引用文件 (2) 4主要技术指标 (2) 5设计方案 (3) 5.1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 (3) 5.1.1平面控制测量 (3) 5.1.2高程控制测量 (3) 5.2施工测量 (4) 5.2.1道路施工测量 (4) 5.2.2管道工程 (5) 5.2.3软基处理工程 (6) 6质量控制环节和质量检查主要要求 (6) 7提交成果 (7)

1任务概述 1.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填海区域上完成的市政道路工程,起点桩号K2+593处,终点桩号K2+932.095,全长为339.095米。工程细分为:软件处理工程、道路工程、排水工程等。 1.2采用仪器设备及软件(可采用表格形式,仪器的出厂编号要写清楚) (1)拓普康Hiper GA接收机2台,仪器编号为457-02214、457-02235,接收机动态定位精度为:平面:±(10+1×10-6D)mm;高程:±(20+1×10-6D)mm。 (2)索佳B20(DS3)型水准仪1台,仪器编号为531538; (3)RTK数据处理软件“TOPCON TOPSUVR7.2”; (4)内业绘图软件 Auto CAD。 以上仪器设备按要求由具有法定仪器检定资质的单位检定合格,并在检定有效期内使用。 1.3人员安排 根据工程情况,安排测量人员为:测量工程师1名,测量员2名。测量工程师主要负责测量工作开展,测量员服从具体工作的实施。 2测区情况及已有资料情况 2.1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 本工程为软土地基工程,施工区域仅有山皮土临时路为进场通道,周围无稳定结构物。 2.2已有资料情况 针对该本工程,甲方了提供控制点使用通知单,控制点如表1。 坐标系统:1990年天津市任意直角坐标系。 高程基准:1972年天津市大沽高程系,2008年高程。

二等水准测量技术设计书组

控制测量生产设计实习二等水准测量技术设计书

测绘1301班5组 2016年7月 一、任务概述 1.任务来源 控制测量生产实习是学生在修完《控制测量学》课程后的一个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其目的是使学生在获得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行一次较全面、系统的训练,以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提高操作技能,使学到的理论与实践紧密接合。 2.任务目的 ①培养学生独立工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③培养吃苦耐劳、爱护仪器工具、相互协作的职业道德 3.测区范围 中南大学测绘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基地(浏阳乡村发现度假村)地处湖南省浏阳市北盛镇乌龙社区,距浏阳市区 30 多公里、距省会长沙约 40 公里,位于东经 113°26′、北纬 28° 17′。 4.测区任务 二等水准测量:每二个小组完成全网观测、数据处理二级GPS-RTK 测量。 5. 实习仪器工具 水准仪:ZDL700(8+2 台)、DSZ2(8+1 台)及其配套水准尺,含测伞、测轮、尺垫、数据线、脚架、竹

杆等; 6. 使用软件 GPS 控制测量数据处理(包括基线解算和网平差)采用广州中海达测绘仪器有限公司HGO 事后GPS 测量数据处理软件进行。 二、测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 1.自然地理概况 该行政村隶属呈贡县斗南镇,距斗南镇政府所在地7公里,全村国土面积2.06平方公里,海拔1880米,年平均气温15.4℃,年降雨量805毫米,适合种植蔬菜、花卉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2560亩,人均耕地0.89亩,林地210亩。 2.引用文件 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 ); 2)《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 3)《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 2009-2010); 4)《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24356-2009) 5)《测绘作业人员安全规范》(CH 1016-2008) 6)《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CH/T 1001-2005) 2.坐标系统:北盛坐标系 (椭球参数:a=6378140m,f=1/298.257;L0=113°30′00″) 高程系统:北盛高程系(H DA65 =102.000m) GPS-E 级网点略图

工程测量技术设计书

工程测量技术设计书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工程测量技术设计书的内容和要求 1 任务概述 说明任务来源、用途、测区范围、内容与特点等基本情况。 2 测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 测区自然地理概况 根据需要说明与设计方案或作业有关的测区自然地理概况,内容可包括测区的地理特征、居民地、交通、气候情况以及测区困难类别,测区有关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的情况等。 己有资料情况 说明己有资料的施测年代、采用的平面、高程基准,资料的数量、形式、质量情况评价,利用的可能性和利用方案等。 3 引用文件 说明专业技术设计书编写中所引用的标准、规范或其他技术文件。文件一经引用,便构成专业技术设计书设计内容的一部分。 4 成果(或产品)规格和主要技术指标 说明作业或成果的比例尺、平面和高程基准、投影方式、成图方法、成图基本等高距、数据精度、格式、基本内容以及其他主要技术指标等。 5 设计方案 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 平面控制测量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

设计方案内容主要包括: 1)规定GPS接收机或其他测量仪器的类型、数量、精度指标以及对仪器校准或检定的要求,规定测量和计算所需的专业应用软件和其他配置。 2)规定作业的主要过程、各工序作业方法和精度质量要求: 确定观测网的精度等级和其他技术指标等; 规定观测作业各过程的方法和技术要求; 规定观测成果记录的内容和要求; 外业数据处理的内容和要求: 外业成果检查(或检验)、整理、预处理的内容和要求,基线向量解算方案和数据质量检核的要求,必要时需确定平差方案,高程计算方案等; 规定补测与重测的条件和要求; 其他特殊要求:拟定所需的交通工具、主要物资及其供应方式、通信联络方式以及其他特殊情况下的应对措施。 3)上交和归档成果及其资料的内容和要求。 4)有关附录。 三角测量和导线测量 设计方案内容主要包括: 1)规定测量仪器的类型、数量、精度指标以及对仪器校准或检定的要求,规定测量和计算所需的计算机、软件及其他配置。 2)规定作业的主要过程、各工序作业方法和精度质量要求: 说明所确定的锁、网(或导线)的名称、等级、图形、点的密度,已知点的利用和起始控制情况;

公路测量专业设计书)

G111国道改扩建工程富裕段 (地形图测绘、中桩敷设、横断面测量) 专业设计书 2016年9月3日 1.概述 任务概述 1)84公里延长线首级控制(平面控制、高程控制)计XXX点; 2)400米宽1:2000带状地形图84延长公里; 3)84公里延长线中桩敷设及纵、横断面。 1)地理位置:起点位于约东京124°30′36″,北纬48°00′36″;终点位于约东京124°04′48″,北纬47°27′00″。 2)行政隶属:道路全线隶属于齐齐哈尔市富裕县。 2.自然概况与已有资料 自然概况 改扩建道路北段、南段在原G111上进行,中断(富裕镇建成区以南的20公里)为新建路段,道路经过富裕县、两个镇(二道湾镇、塔哈镇)8个村屯(前长远、安居村、小榆树、群力村、县良种场、五家子、中和村、冯屯)跨越北引嫩总干渠、塔哈河两个较大水系,新建路段为草地沼泽区,首级控制、带妆测图、中桩敷设、断面测量都较为困难。 已有资料 黑龙江测绘地理信息局制作的1:50000地形图用于本项目的生产计划用图。 平面控制得到CORS站的授权服务,用于本项目的平面控制联测。 黑龙江测绘地理信息局提供的1985国家高程基准一等水准点个,用于本项目的高程控制联测 3. 技术文件 JTG/T C10-2007公路勘测规范; JTG/T C10-2007公路勘测细则; CJJ/T73-2010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

GB/T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一部分: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4.技术指标 数学基础 坐标系统: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高程基准:1985国家高程基准; 基本等高距:1米; 投影方式:高斯-克吕格投影,中央子午线124° 成图比例尺为 1:2000。 5.控制测量 施测要求 (1)一级控制点必须采用网络RTK测量。 (2)二级控制点宜采用网络RTK测量,也可采用单基准站RTK测量或导线测量。 (3)图根控制点上述测量方法均可使用。 (4)一级平面控制点、首级高程控制点采用四等水准联测,路线控制桩采用五等(含)以上水准联测。 (5)首级高程控制点也应按一级平面控制点要求施测点位坐标。 精度要求 1)一、二级控制点最弱点中误差均不大于±5cm,最弱相邻点相对点位中误差均不大于±3cm,最弱相邻点边长相对中误差不大于1/20000(二级点不大于1/10000)。 2)图根控制点相对于临近等级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大于成图比例尺图上,高程不大于成图等高距的1/10。 3)路线水准各点高程中误差不大于±25mm。 控制点编号 1)采用GPS测量的一级平面控制点编号为GE+流水号01——99组成,如GE01则为第1个GPS一级平面控制点,采用GPS测量的二级平面控制点编号为GF+流水号01——99组成。如GF01则为第1个GPS二级平面控制点,图根控制点编号为T+流水号1——N 组成。 2)采用四等水准联测的高程控制点编号为BMD+流水号01——99组成,如BMD01则为第1个四等高程控制点,采用五等水准联测的高程控制点编号为BMF+流水号01——99组成,如BMF01则为第1个五等高程控制点。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1.工程名称及任务。 2.测区概况简述。 3.已有资料的来源及分析、利用论证。 4.坐标系统的选择及处理方法的论证,起始数据的配置和处理。 5.水平控制网布设方案阐述,其中包括: (1)首级网的等级和布网方式,以及本次控制网在精度和密度方面对日后布设加密网的保证。 (2)控制网(点)精度估算的简要过程及结果。 (3)从经济上、技术上、精度上对两个以上布网方案进行对比论证,从中确定一个最优方案。 (4)填写精度统计表。 6.技术依据及作业方法。内容主要包括: (1)工程执行的规范及施测细则。 (2)觇标及标石图并注明规格,材料及埋设方法(绘出示意图)。 (3)仪器的选择及检验项目要求。 (4)观测方法及各项限差(参阅规范或教材,不能杜撰)。 (5)概算内容和平差方法。 7.工作量综合计算及工作进程计划表(自行估计)。 8.需用的主要仪器设备(包括名称、型号和标称精度)、材料及经费预算。 9.工程项目完成后应提交的资料清单。 目录

一.测区情况 1.1测区位置及面积 1.2地理状况 二.作业依据 三.测区已有资料及利用 3.1平面控制资料 3.2高程控制资料 3.3其他资料 四.平面控制测量 4.1E级GPS测量 4.2三级导线测量 五.高程控制测量 5.1四等水准测量 5.2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 六.一级导线、水准测量和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平差计算6.1观测数据的检查 6.2平差计算 七.提交成果资料 7.1技术总结 7.2控制点成果表的制作 7.3控制网图的制作要求 八.图根控制测量

8.1图根导线 8.2图根高程测量 8.3平差计算 8.4提交资料 九.附图、附表、附件 本次实习的目的是了解控制测量作业的全过程,通过对长沙县水渡河及其周边地区实现控制测量,巩固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提高理论水平与外业操作能力。 一.测区情况 1.1测区位置及面积 东经113°,北纬28°向涉及周围13km左右。 施测范围呈不规则形状,范围面积约14km2。 1.2地理状况 测区位于长沙县水渡河区,交通便利。东至水渡河大桥、筒灰村、望新村、孙家坡、长沙人民政府一线,南到开元路、国防科大,西沿洪山路一线,北止水渡河。 测区为经济开发区,农田。构成了以经济开发去为主的城市建筑物,以星沙大道、开元路、洪山路、潇湘西路、湘龙路及附属街坊的建筑区,西北边的成片农田,该区地势平坦,便于开展成片测绘作业,测区东南部建筑密度较大,对于开展成片测绘作业有一定的影响。 测区内有星沙大道、开元路、洪山路、潇湘西路、湘龙路等公路,交通方便,但人口密集,特别是测区东南部车水马龙,将给工作带来不便。

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

市铜山新区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专业:工程测量 小组:第八组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2年 5 月16 日

市铜山新区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目录 一.任务概述 1.任务来源 2.测区围 3.地理位置 4.任务量和采用的技术规定 5.附图 二、测区概况 三、已有测量成果及利用 四、测区控制测量设计方案 1、作业方法 2、各类控制点的布设方案 3、施测方法和使用的一起 4、有关的技术要求 五、高程控制测量 1、仪器检校 2、外业观测 3、业计算 六、检查验收

七、提交资料 市铜山新区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一、目的要求及任务围 一、任务概述 任务来源:1 .巩固课堂教学知识,加深对控制测量学基本理论的理解,能够用有理论指导作业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从而对控制测量学的基本容得到一次实际的应用,使所学知识得到进一巩固和深化。 2 .进行控制测量野外作业的基本技能训练,提高动手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通过实习,掌握三、四等控制测量的作业程序及施测方法。 3 .对野外观测成果的整理、检查和计算。掌握用测量平差理论处理控制测量的基本技能。 4 .通过完成控制测量实际任务的锻炼,提高学生独立从事测绘工作的计划、组织与管理理论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品质和职业道德,达到综合素质培养 按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测量专业《控制测量》课程教学的计划安排,在课堂教学结束后,进行5周的测量实习。 测区围:东至长安路,南至206国道,西至大学路,北至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地理位置:市铜山区,地处省西北部,地形由平原和丘陵岗地两部分组成。国土面积2089平方公里,辖22个乡镇、515个行政村,总人口127万。

四等水准测量技术总结

四等水准测量技术总结 篇一:四等水准测量的实习报告 四等水准测量的实习报告 一.实习的目的和要求 目的: (1)进一步熟练水准仪的操作,掌握用双面水准尺进行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 记录与计算方法。 (2)熟悉四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掌握测站及线路的检核方法。要求: 四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 二.仪器和工具 dS3水准仪1台,双面水准尺2支,尺垫2个,记录板2块. 三.实验步骤 1.了解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 双面尺法四等水准测量是在小地区布设高程控制网的常用方法,是在每个测量站上安置一次水准仪,但分别在水准尺的黑、红两面刻划上读数,可以测得两次高差,进行测站检核。除此以外,还有其他一系列的检核。 2.四等水准测量的实验

(1)从某一已知高程水准点出发,选定一条闭合水准路线,设置4站。 (2)安置水准仪的测站至前、后视立尺点的距离,应该用步测使其相等。 在每一测站,按下列顺序进行观测: ①后视水准尺黑面,读取上、下视距丝读数,精平,读取中丝读数; ②前视水准尺黑面,读取上、下视距丝读书,精平,读取中丝读数; ③前视水准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 ④后视水准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 (3)记录着在“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表中按表头表明次序(1)~(8)记录各个读数,(9)~(10)为计算结果: 后视距离:(9)=100×{(1)-(2)} 前视距离:(10)=100×{(4)-(5)} 前、后视距之差:(11)=(9)-(10) 前、后视距离累积差(即Σ视距差):(12)=上站(12)+本站(11) 红黑面差:(13)=(6)+K-(7), (14)=(3)+K-(8),(K=4.687或4.787) 黑面高差:(15)=(3)-(6) 红面高差:(16)=(8)-(7) 红黑面高差之差:(17)=(15)-(16)=(14)-(13) 平均高差:(18)=1/2{(15)+(16)} 每站读数结束((1)~(8)),随即进行各项计算((9)~(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