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教育现状

机器人教育现状
机器人教育现状

机器人教育现状

机器人看似高深的类人智能电子产品已经走进课堂,走向大众教育。格物斯坦小坦克来讲讲机器人进入教育,所具有的“五种类型”。

机器人的发明、研究及应用实践是以科学研究和社会生产为需求的,进入到教育是其领域的扩大与发展。由于它所涉及知识的广泛性和涉及技术的综合性,这都使得机器人对教育而言具有更多的价值。根据有关机器人教育专家的研究与实践,机器人对于教育的应用可以分为五种类型。

第一种方式,机器人学科教学是指把机器人教育看成是一门科学,在各级各类教育中,以专门课程的方式,使所有学生普遍掌握关于机器人教育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其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了解机器人软件工程、硬件结构、功能与应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2)技能目标:能进行机器人程序设计与编写,能拼装多种具有实用功能的机器人,能进行机器人及智能家电的使用维护,能自主开发软件控制机器人。

(3)情感目标:培养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趣,真正认识到智能机器人对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作用。

机器人教育成为学科课程,尤其对中小学而言师资、器材、场地及活动经费、教学经验等都具有很大的挑战。

第二种方式,机器人辅助教学是指师生以机器人为主要教学媒体和工具所进行的教与学活动。与机器人辅助教学概念相近的还有机器人辅助学习机器人辅助训练,机器人辅助教育,以及基于机器人的教育。

与机器人课程比较起来,机器人辅助于教学的特点是它不是教学的主体,是一种辅助。即充当助手、学伴、环境或者智能化的器材,起到一个普通的教具所不能有的智能性作用。

第三种方式,机器人管理教学是指机器人在课堂教学、教务、财务、人事、设备等教学管理活动中所发挥的计划、组织、协调、指挥与控制作用。机器人管理是从组织形式、组织效率等进行发挥其自动化、智能性的特点,即属于一种辅助管理的功能。第四种方式,机器人代理(师生)事务机器人具有人的智慧和人的部分功能,完全能代替师生处理一些课堂教学之外的其他事务。比如机器人代为借书,代为作笔记,或者代为定餐、打饭等。利用机器人的代理事务功能,目的是提高与学习相关的,能够促进学习效率、质量的提高。

第五种方式,机器人主持教学是机器人在教育中应用的高层次。在这一层次中,机器人在许多方面不再是配角,而是成为教学组织、实施与管理的主人。机器人成为我们学习的对象,这好像是遥不可及的事,但是人工智能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多媒体技术等让它成为实现并非太难,只是如何要越来越符合教育的发展才是更重要的。

纵观机器人进入教育的五大方式,很多功能也是相互辅助、相互关联、相互融合的,我们不易完全的把它们割裂开来,而是相互结合发展,共同营造一种丰富多彩的机器人教育。

机器人教育已经进入大学教育,列入了人工智能、自动化等相关专业的课程之中,从课程理论到课程实践已经都有一定的成熟。机器教育进入普通中小学的可能性和必然性已经初见端倪。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