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金融保险)若干城市金融生态环境简析

2020年(金融保险)若干城市金融生态环境简析
2020年(金融保险)若干城市金融生态环境简析

(金融保险)若干城市金融生态环境简析

若干城市金融生态环境简析

(壹)四大直辖市

上海法制健全、产权保护得力、中介服务发达,社会诚信基础好,对企业发展非常有利。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科技、信息中心以及经济决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在金融生态环境的诸多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天津加快不良贷款处置、建立银企信息交流平台等壹系列政策措施的采行,对全面推进金融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重庆作为新设立的直辖市,更多表现出中西部城市共有的特征

1、上海

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和闻名世界的国际化大都市,在金融生态环境的各个维度上大都名列前茅。上海法制健全、产权保护得力、中介服务发达,社会诚信基础好,对企业发展非常有利。作为全国经济、金融中心,上海市政府财力雄厚,政府经济、金融行为相对规范,政府审批和管制和市场经济结合紧密,金融生态环境中的各要素形成良性互动。可是,和浙江等地区相比较,政府对经济和金融的主导性较强,壹定程度上削弱了金融部门的独立性和企业自主创造性。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以个人联合征信系统、企业征信系统、中小企业征信体系为主体的上海金融系统的信用体系日趋完善,且已成为当地良好金融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认为,随着现代服务业的迅速扩张,信用在经济和金融发展中的作用将日益凸显。就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而言,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将有助于我们解决规模扩大和风险累积这对始终困扰金融部门的基本矛盾。

从发展前景来见,以居民户为主的零售业务和以中小企业为主的X公司业务将构成我国金融业未来发展的主要内容和方向。然而,尽管国家对这俩大领域的金融

产品和金融服务的发展已经强调多年,且也提供了多方面的优惠政策,它们的发展依然不甚理想,其中,信息不对称(金融部门对客户的“情况不明”)是最主要的障碍。建立高效率的个人征信体系将有助于解决这壹问题,因为,各银行通过联合征信平台,能够对居民户的资信纪录和金融交易活动壹目了然,从而大大降低了信息的收集、甄别、处理成本,提高管理风险的效率。以个人房贷为例,第几套房已经成为商业银行判断风险,确定房贷利率和首付率的重要指标,而这壹信息,惟有在个人征信体系中才能获得。

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个“老大难”问题,也有望通过建立和完善信用体系加以解决。这同样是因为:迄今为止,使得中小企业得不到有效贷款支持的障碍也主要存在于信息不对称的现状之中,而从资信评级入手建立中小企业征信体系,配之以银行同业公会的逃废债“黑名单”制度,以及政府司法部门和其他监管部门的制裁和惩罚,我们可望为解决这壹问题提供坚实的信息基础。

2、北京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科技、信息中心以及经济决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在金融生态环境的诸多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特别是,中介服务发展充分、社会保障健全、以及其他城市所无法比拟的人文环境,构成了良好的社会诚信文化的基础。

可是,和上海相比较,北京的经济、金融的市场化程度略低,政府对经济、金融活动的主导力较强,企业的竞争力的软因素(企业治理、文化、诚信)不强。

3、天津

天津作为京津大都市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的核心城市,具有极佳的经济区位和政治文化区位优势。近年来,天津金融外部环境明显改善。加快不良贷款处置、

建立银企信息交流平台等壹系列政策措施的采行,对全面推进天津金融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天津司法部门不断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恶意逃废银行债务、金融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业,社会信用环境也明显改善。此外,天津市中介服务体系也已形成壹定规模,为金融活动提供了有效的会计审计、法律服务、资产评估、融资担保等各类中介服务。天津的征信业基础建设已基本完成,为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然而,在转变政府职能、法治环境改善和社会诚信文化建设等方面,天津均仍有进壹步努力的余地。

4、重庆

重庆作为新设立的直辖市,更多表现出中西部城市共有的特征,即政府对经济干预较多、地方金融部门独立性不强、地区法治环境有待改善、社会诚信文化有待加强等。

(二)中西部城市

在50个大中城市金融生态相对指数排名中,中西部城市排名相对靠后。这些城市的经济市场化程度不高,地区金融部门独立性不强,金融违规情况比较严重在50个大中城市金融生态相对指数排名中,中西部城市排名相对靠后(合肥19,成都24,重庆29,长沙32,呼和浩特33,武汉34,芜湖37,昆明38,南昌39,郑州40,西安44)。这说明,这些城市的金融生态环境亟待改善,主要表当下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市场化程度不高,政府干预经济较多,地方保护主义倾向较严重;

2、地方政府债务负担沉重,反映出地区金融部门独立性不强;

3、法治建设相对滞后,特别是产权保护意识薄弱、执法难问题突出;

4、社会诚信文化较薄弱(某些事件,如假冒伪劣、乱集资、艾滋病等对某些地区

的整体诚信形象带来了不良影响);

5、金融违规比较严重。

(三)华南经济区城市

华南经济区各城市作为率先经济开放地区的城市,在金融生态方面且没有表现出和其经济发展水平相称的位势。该地区法治环境欠佳,金融债权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法律保护,破坏了金融资本的正常循环。

相较长江三角洲和闽南经济区,华南经济区各城市作为率先经济开放地区的城市,在金融生态方面且没有表现出和其经济发展水平相称的位势。在50个大中城市金融生态环境相对指数排名中,华南经济区城市排名且不理想(东莞12,广州16,珠海27,佛山29,中山35,惠州47)。金融生态环境欠佳,导致广东金融格局“大”而不“强”。

该地区各城市金融生态环境呈现以下特点:

1、虽然经济基础因素较强,但地方政府在经济生活中影响力很大。具体说,地方政府表现出较明显的“法团化(localstatecorporatism)”倾向;我们从这个地区近年来所发生的壹些重大事件中,能够壹窥端倪。广信破产、广发行的财务危机、"郎顾之争"之中所反映出的国有资产转移过程的种种问题等等,都表明该地区法治环境和社会诚信基础尚欠完善。

2、区域信用体系建设滞后也导致了金融资源配置结构的扭曲。目前,该地区社会信用体系各个环节相互整合不够,社会信用信息广泛分布于金融、工商、税务、质检、海关、外经贸、技术监督、法院等部门和机构中,尚未建成统壹的信息处理和查询系统,而壹些不法中介机构为谋取私利,不惜出具假审计报告和验资报告,更致使整个社会信用水准下降和社会信用关系动摇,对金融机构正常运营和

金融稳定造成严重不利影响。

3、区域法治环境欠佳,金融债权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法律保护,破坏了金融资本的正常循环。我们在前文中已经指出:华南地区是我国房地产业发展比较早的地区。由于为房地产业正常发展所需要的法律基础和制度环境尚不完善,使得当地的金融风险大多和房地产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贷款结构来见,当地的债权担保以不动产抵押为主。由于抵押登记机构分散,登记手段落后,登记的时间长、收费高、透明度低,致使房地产重复抵押、重复登记现象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包括金融机构在内的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另外,由于房地产抵押贷款市场比较混乱,致使金融债权纠纷案件的诉讼和执行周期长、成本高、效果差。资料显示,在2002-2003年,金融机构抵债资产的平均回收率只有50%。(四)长江三角洲城市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的金融生态比较优良,在50个大中城市金融生态相对指数排名中,除了上海名列前茅之外,浙江和苏南地区各城市均排名前列。经济快速增长、司法公正、重商主义的人文传统支撑起良好的社会诚信文化

从整体上见,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的金融生态比较优良,在50个大中城市金融生态相对指数排名中,除了上海名列前茅之外,浙江和苏南地区各城市均排名前列。经济快速增长、司法公正、重商主义的人文传统支撑起良好的社会诚信文化。从地区比较来见,浙江的金融生态整体上要优于江苏,浙江和苏南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是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

2004年苏州全年实现GDP仅次于上海、广州、北京;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仅次于上海;进出口总额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仅次于深圳;全部工业产值达到9010.77亿元,仅次于上海;实际吸引外资规模则超过上海、深圳,居全国各市

之首。而和这些彰显政绩的高指标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在许多反映居民生活水平的经济指标方面,如商品零售总额、储蓄余额、私车拥有量、人均住房面积等,苏州甚至比不上西部壹些经济发展相对迟缓的城市。

在由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总队、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评出的“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排名”中,苏州未能进入百强城市前十位,主要原因且不是其经济实力不强,而是由于在教育、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得分都较低。(五)闽南经济区城市

福建省各地方政府在信用环境建设、金融债权维护和金融稳定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信用环境和投资环境得到显著改善。福建省金融生态呈现良好态势,金融资产质量位居全国第五

由于历史和地理原因,改革开放以前福建省几乎没有中央重大项目。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大企业、大项目仍然不多,从各种渠道争取的国家部委投资也很少。这壹点和浙江颇为相似,客观上形成了“弱政府控制”的自组织市场经济形式的试验场。除银行信贷资金投入发挥主渠道作用外,福建省资金来源的相当部分是外资和民间资金。加之历史传承的“重守信诺、公平交易”闽商传统文化,奠定了扎实的金融生态环境基础。

近年来,福建省各地方政府在信用环境建设、金融债权维护和金融稳定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信用环境和投资环境得到显著改善。福建省金融生态呈现良好态势,金融资产质量列浙江、上海、北京、天津之后,位居全国第5。福州、厦门、泉州三个中心城市在全国50家大中型综合城市金融生态环境的排名中分别名列第21、14和15位。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增强了福建省对资金的吸引力。

金融生态环境问题及优化措施

金融生态环境问题及优化措施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2004年中国经济50人论坛上作了题为 《完善法律制度改进金融生态》的演讲。自此,无论是在经济政策界 还是在经济理论界都掀起了对金融生态这一新领域的探索和研究。金 融是经济的核心,而现阶段正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阶段性胜利,在这 承上启下的特殊时期,提出金融生态建设这一论题有着其深远的意义。 一、金融生态的基本含义 金融生态指的是各种金融组织为了生存和发展,与其生存环境之间及 内部金融组织相互之间在长期的密切联系和相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分 工合作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结构特征,执行一定功能作用的动态平衡系 统(徐诺金,2005)。 简而言之,就是指微观层面的金融环境,包括法律、社会信用体系、 会计与审计准则、中介服务体系、企业改革的进展及银企关系等方面 的内容。 二、我国金融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产权制度性缺陷阻碍了我国金融业的正常发展 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度的转轨时期,现有的国有商业 银行都是在以计划经济为大的背景环境下建立并成长起来的。伴随着 中国经济的发展,国有商业银行一直都肩负着支持国有企业发展与解 困的重任。由于行政上的不当干预、政策性贷款等使得国有商业银行 积累了大量的不良资产。中国人民银行曾作过专门的抽样调查统计, 统计结果显示: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形成过程中,由于计划和行 政干预而造成的约占30%,政策上要求国有银行支持国有企业而国有企业违约的约占30%,国家安排的关、停、并、转等结构性调整约占10%,地方干预,包括司法、执法方面对债权人保护不利的约占10%,而真正由于国有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原因形成的不良贷款占全部不良贷款仅 为20%(周小川,2004)。

金融生态建设

金融生态建设

“谏、推、创、导、宣”建设金融生态环境 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促进经济金融发展是基层央行金融服务创新的根本目的,而金融服务创新的突破口在哪里,着力点在哪里?双城市人民银行探索的答案是,政府部门观念的转变和制度建设的到位,是一个不应被忽视的重要角度和有效途径。在地区信用环境痼疾的治理上,双城市人民银行做实做好“五个一”即:一“谏”、一“推”、一“创”、一“导”、一“宣”。 全力打造“诚信双城” 在决策参谋服务上力“谏”,促进地方党政部门转变观念。双城市人民银行充分利用自身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和职能作用,为金融机构“代言”,向市委、市政府“谏言”。通过对当地社会信用环境状况的调查,双城市人民银行剖析了制约当地经济、金融发展的关键问题——信用缺失,提出了“以改善社会信用环境为突破口,逐步建立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等一系列工作建议和方案,得到了地方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与支持,促成了政府的金融工作观念从“多取少予”到“多予才能多取”的转变。市委、市政府将整治社会信用秩序纳入重要工作议事范围,先后牵头成立了创建金融安全区和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双城市创建金融安全区工作方案》、《双城市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实施方案》,把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纳入市、乡政府及各部门年度工作考评的重要内容。逐步形成了“人行推动、政府主导、社会各界参与”的优化社会信用环境的合力。 在维护银行债权上力“推”,大力整治社会信用环境。在人民银行的推动下,地方政府连续两年开展清收不良贷款的专项行动,市政府专门下发了《关于清收不良贷款的通告》,并向所有拖欠贷款的单位与个人送达催收文件,对多次做工作后,既不承

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办事处 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总结 2011年,***办事处高度重视农村金融全覆盖和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围绕全处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金融信用为着力点,不断加大“区域信用、农村信用、企业信用和社区信用”四大信用工程创建力度,坚持“政府主导,央行推动,部门配合,商行服务,社会参与,企业自律”的工作方针,收到明显成效。金融机构实力得到明显增强,年末全处金融机构各项存款达亿元,各项贷款亿元。区域金融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不良贷款比例均控制在以下,信用村达到 %,信用农户占比 %。信用社区达到 %。A级以上信用企业达到个,占与金融机构有信贷往来企业数的 %。全处金融机构收贷、收息率均达到 %以上。全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实现了量到质的转变,社会公众诚信观念明显增强,金融生态环境、司法环境、行政环境、中介环境、区域经济环境和金融内部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有力地促进了全处经济金融协调健康发展。 一、完善工作机制,营造创建氛围。 1.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工作保障。我们按照市政府的要求,迅速成立了以***同志为组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并从相关部门抽调骨干力量成立专班,设定专门的办公地点。2011年月日,办事处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对全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进行统筹规划和安排部署,研究解决全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为金融信用创建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办事处将金融生态

环境建设经费纳入财政预算,2011年安排万元资金用于支持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同时,办事处党委把金融知识纳入中心小组学习的重要内容,定期组织学习,聘请金融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以增强领导班子成员对金融知识的了解和认识。 2.健全相关制度,规范创建行为。办事处制订了《建设金融生态建设工作方案》,明确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培育诚实守信文化、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的工作思路、工作步骤和工作措施,推动创建工作有序开展。办事处组织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信用黑名单曝光制度及失信行为惩戒机制,对失信者实行各金融机构联合制裁,金融机构限制其开户、结算和办理信贷业务。对因主观原因发生违约,或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企业,金融机构降低其信用等级,司法机关及有关职能部门依法采取约束、限制等措施,使失信行为受到严厉惩罚。 3.开展宣传教育,培育诚信文化。结合金融惠民工程活动开展宣传教育,并在大学生村官和乡村能人中间聘请了13名德才兼备的金融教育青年志愿者,长期不懈地宣传征信知识。2011年4月,围绕全市组织开展的金融知识进农村大型宣传活动,办事处抓住“珍爱信用记录,享受幸福人生”这一主题,一是深入到田间地头和农户家中,宣传农村金融政策、调查农村金融服务需求情况、推介涉农信贷新产品。二是联合劳动就业局,先后3次对就业培训班共计230人开展了金融知识专题讲座。并注重做到“三个结合”,即了解农村经济金融发展状况与提高服务“三农”水平相结合;普及金融知识与诚信环境建设相结合;送金融知识下乡活动和联系地方党团组织支持参与相结合。活动中,张贴、悬挂

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报告

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总报告1 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总报告之一 一、问题的提出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我国改革开放与经济运行中的风险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其中,金融风险作为各类风险的集中表现,成为多数人关注的焦点之一。 从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开始的国有银行商业化和企业化改革,首先通过揭示出大量不良资产的累积和银行资本金的严重缺失而将我国的金融风险问题凸显于世。随后,1998年通过财政发行2700亿特种国债补充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1999年通过设立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剥离1万多亿不良资产,2003年末用现存资本核销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的损失类不良资产、继而又运用450亿美元外汇和黄金储备对两行进行注资,从2003年开始,当局又花费大量资财对农村信用社进行改革,2005年又用总值达300亿美元的财政资金和外汇储备注入中国工商银行,如此等等,逐渐揭露出我国金融风险的严重程度。在此期间,一些外国机构和国际组织的相关研究也间或见诸报端,它们提供的数据和不无夸张的估计不断刺激着人们的神经;而发生在上个世纪末的亚洲金融危机,更以极其尖锐的形式强化了人们对金融风险的担心。 面对如此严重的金融风险,人们自然要探究其形成的原因。朝野的目光最初主要集中于金融部门本身。于是就有了大量的有关金融部门的违纪、腐败、以及治理结构问题的研究,以至于从上个世纪末开始,金融腐败及其治理问题不仅成为街谈巷议的热点话题,更连续数年成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案的首选焦点。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由于金融是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枢纽,它在渗透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各类经济主体和各种经济过程的同时,也反转来强烈地受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各类经济主体和各种经济过程的影响,因此,表现在金融部门的严重的风险,有相当的部分事实上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运行中各类风险的集中和综合的反映。 这样一种认识,推动人们对我国金融风险的成因展开更为深入细致的研究。在这方面,中国人民银行于2003年完成的一项对2001~2002年我国不良资产形成的历史原因的调查分析,深化了人们的认识。根据此次调查,在不良资产的形成原因中,由于计划与行政干预而造成的约占30%,政策上要求国有银行支持国 1( 本文系“中国金融生态环境研究”课题的总报告。课题主持人:李扬、王国刚、刘煜辉。课题组成员包括:易宪容、曹红辉、胡滨、余维彬、周子衡、尹中立、杨涛、黄国平、袁增霆、沈可挺、彭兴韵、殷剑峰、曾刚等。本报告部分执笔人:李扬、刘煜辉)

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存在问题及建议

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历史沿革及发展现状 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作为创建金融安全区的延续及历史沿革,我市自2002年开展金融安全区创建工作,已经经历了6年创建历程,一是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建立健全了创建工作组织体系,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组织,完善了工作责任制,细化了工作目标;二是开展了创建宣传,通过发表电视讲话、张贴宣传标语、悬挂条幅、开辟宣传专栏等多种形式的宣传,并组织了送100场电影下乡活动,强化了宣传效果,提高了社会公众的诚信意识;三是化解了金融机构的贷款风险,实现了不良贷款的“双降”,2002年全辖不良贷款下降4639万元,下降12%;建立了金融机构间的联动机制,强化了银行债权管理,遏制了逃废银行债务行为,认定逃废银行债务7笔,523万元,均得到了落实。四是优化了经济金融环境,疏通了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积极开展创建金融示范一条街和信用村创建活动,11家金融网点(机构)被评定优秀称号,82个行政村被评定为信用村,占比30%;10632个农户被评定为信用户,占比8.6%。创建工作的开展有效引导了金融机构有效信贷投入,商业银行不断加大了对沙河酒厂、天安集团重点企业的信贷投入,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工作得到了健康发展。 2004年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最早将生态学概念系统引

入金融领域,提出了金融生态这一名词。创建金融安全区工作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自2007年我市开展金融生态环境创建工作,出台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考核办法,制定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实施方案及创建规划和总体工作目标,金融业得到了较快发展,金融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逐步增强,金融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但由于县域经济基础条件差、金融发展起点低,我市金融生态环境整体状况,还仅仅处于创建工作的初级发展阶段,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成效未得到有效发挥,特别是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 1、非法集资现象时有发生,涉及人员多,金额巨大,成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严重障碍。自2004年界首市发现非法集资活动以来,已经陆续查处了宁夏绿色大地农牧有限公司、安徽亿源科技开发公司、安徽亿源科技开发公司、成都丽金花玫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亳州兴邦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多起以基地农业为旗号的非法集资活动。这些非法企业往往通过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介,大肆进行广告宣传,极具诱惑力,同时以高额回报为诱饵,欺骗性广大人民群众。如成都丽金花玫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自2004年成立以来,先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9523万元,涉及群众2900多人,在社会上造成恶劣的影响。 2、社会整体信用意识和金融意识还比较淡薄,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拖欠银行贷款难清收难度大,不利于金融生态环境建

中国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

中国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1 解晓丹庄新田 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金融学,沈阳(110004) E-mail:yuyan_147852@https://www.360docs.net/doc/5f9961147.html, 摘 要:在对区域金融生态环境量化指标体系进行设计的基础上,以2004年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数据为样本,从宏观经济、金融资源及企业发展三个角度进行评价分析,并根据排名结果对这31个省级单位进行聚类分析,划分出中国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质量的等级。结果表明,我国不同区域之间金融生态环境质量存在较大差异,宏观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资源水平的排序与金融生态环境排序的一致性较强,而企业发展水平的排序与金融生态环境的排序一致性较差,说明宏观经济环境与金融资源水平对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贡献较大。最后,提出改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质量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金融生态环境;区域金融;质量评价;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2004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最早将“生态学”概念系统地引入到我国金融领域,并强调用生态学的方法来考察金融发展问题[1]。金融生态是一个仿生学概念,可以概括为各种金融组织为了生存和发展,与其生存环境之间及内部金融组织相互之间在长期的密切联系和相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分工、合作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结构特征、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过程[2]。2005年11月5日中国社科院金融所公布的《中国城市金融生态报告》[2],再一次引发人们对“金融生态环境”的关注。 目前,对于金融生态环境进行定性研究的文献相对较多,苏宁、徐诺金、杨子强等对金融生态及金融生态环境的定义做了不同的解释[3]-[5]。林永军运用系统论观点分析了金融生态圈内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决定中国金融生态系统的各种深层要素[6]。张智元、雷良海、杨艺从金融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城市金融生态系统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7]。从已有文献看,对金融生态系统从量化层面进行分析的相关文献并不多见。李扬运用DEA分析模型,从经济基础、司法公正、社会诚信、金融发展等10项因素对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进行了研究[8]。袁晋华选取了宏观经济、企业状况、社会信用、法律因素、政府参与等50个指标对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进行了评估[9]。汪祖杰、张轶锋从四个层次:目标层、领域层、准则层、指标层构建衡量金融生态环境的指标体系,并对安徽省的金融生态环境进行了实证分析,指出安徽省金融生态环境质量在近几年不断加强但是整体水平仍然不高[10]。韩大海、徐效坡运用距离指数、协调指数和综合指数构建的区域金融生态系统模型考察了我国大陆各省级区域的金融生态,对比分析了不同区域的金融生态系统现状,揭示了单个金融系统的空间分布规律[11]。谢庆健等通过研究安徽、江西、河南等六省1995-2004年间县域金融生态状况,从经济、法律、行政等五方面对其辖属的县级人民银行、金融机构及政府经济部门进行了针对性分析[12]。 本文首先给出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从宏观经济、金1本课题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70371062)的资助。

XX广东县域金融生态环境研究报告doc

XX广东县域金融生态环境研究报告 篇一:表-县域金融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县域金融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篇二: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金融生态环境是指金融机构所处层面的外部运行环境。金融生态环境的好坏不仅直接关系到产业政策、财政政策、信贷政策的协调配合,而且还直接关系到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和加强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经济金融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问题分析 近年来,各级政府在信用环境建设、金融债权维护、金融稳定和金融改革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金融生态环境逐渐改善。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平稳增长,人均GDP已达到1000美元。二是地方政府高度重视金融工作,积极支持商业银行股改和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不断加大对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三是狠抓信用环境专项治理,通过开展信用工程创建,评定企业信用等级,清收国家公职人员拖欠农村信用社贷款,严厉打击各类逃废金融债务的行为,营造了良好的信用环境。四是担保、评估、会计等中介机构初成规模,充实了金融生态链。五是金融机构健康发展,资产质量明显改善,经营效

益稳步提高。六是密切了政银企三方关系,增加了金融对地方经济的信贷投入。在看到金融生态环境逐渐改善的同时,我们还应重视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一)经济基础较差,金融生存空间狭窄。县域经济总量较小,支柱产业少,产业结构不合理,致使金融生存空间狭窄。农业是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投入不足、基础脆弱的状况长期存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城乡差别逐渐拉大;县域工业化程度低于中心城市,企业普遍规模小且分散,经营管理不规范,比较效益偏低,自我发展能力不足。因此金融机构为“三农”和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成本高、风险大,形成大量不良资产,影响县域经济金融的协调发展。 (二)融资渠道单一,资金供求失衡。县域金融市场不发达,投融资结构单一,间接融资占有绝对高的比例。大部分企业自有资本金严重不足,资金来源大量依靠银行贷款,形成对信贷资金的大量需求。但同时信贷供应却出现总量萎缩、结构失衡的趋势,国有商业银行调整分支机构后县域金融服务受到抑制,资金外流严重,致使农户、个体经济和中小企业信贷需求满足率低,在较大程度上延缓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三)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农村金融市场功能不全。县域金融机构功能简单,服务手段落后,创新能力

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总结-金融银行总结大全

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总结-金融银行总结 大全-公文易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主要是: 1、组织、完成了全市信用乡镇、信用社区评选申报工作和a级信用企业资料收集、公示、认定工作。 2、组织、完成了2011年度襄阳市“金融信用市州”和各县(市)区“金融信用县(市)区”申报工作。襄阳市实现了连续9年保持“湖北省金融信用市”称号,辖内7个纳入省政府考核的县(市)区全部为“湖北省金融信用县市区”称号的目标,并在2012中国武汉金博会上授牌表彰。 3、狠抓了金融生态建设和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工作信息反映。编辑《襄阳金融生态》简报19期,信息27条。被武汉分行金融生态各栏目“金融生态调研”、“基层工作动态”、“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金融生态简报”采用12篇次,被《湖北金融生态》简报采用4篇,获湖北省副省长赵斌、襄阳市副市长傅振邦肯定性批示各1次。 4、继续落实《湖北省农村金融服务“十二五”全覆盖规划纲要》。落实分行布置的2012年上半年农村金融全覆盖工作进展情况调查统计。与2010年末比,全市县及以下新增金融机构网点达银行类11个,非银行类3个,达到381家,县域存贷比与2010年末比增长0.84个百分点,达到43.48%,转账电话平均每村 3.87部;atm乡镇覆盖率

94.34%,pos乡镇覆盖率92.68%。全市召开了农村支付结算村村通暨支付结算示范区建设,信息报道获湖北省副省长赵斌和襄阳市副市长傅振邦肯定批示。 5、开展了对全市12个县辖市的金融发展及金融服务情况调查,为全市推进农村金融服务和全覆盖指标落实寻找突破口。 6、开展了全市融资性担保公司情况的调查。同时在全市融资担保工作会议上进行了交流发言,受到市政府领导的高度肯定。 7、协助分行完成了湖北省金融生态十周年活动《十年树信》书稿编纂工作。2012年11月27日,该书已在2012中国武汉金博会上首发。 8、开展了全市金融生态十年总结回顾工作。根据分行要求,完成了2部金融生态“信用”主题宣传片拍摄任务,并全部获奖。我市报送的《襄阳金融跨越》荣获三等奖并在2012中国武汉金博会上展播,另一部宣传片《诚信布帝乡》同时荣获优秀奖。 9、开展了全市金融生态建设十年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活动。通过总结表彰活动,进一步宣传总结了信用环境和金融生态建设工作,彰显了信用环境和金融生态建设工作的魅力。 10、积极做好金融生态日常监测。依托金融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充分发挥“指挥棒”和“晴雨表”作用,为各级党政领导、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等各级受众提供全市金融生态环境信息,今年前三季度,全市金融生态环境监测排名均位居全省前列。 11、安排专人参与分行金融生态办和市金融办相关工作。先后专人参与了2012武汉金博会金融生态建设展板设计、金融支持东津新区建

加强金融学知识诚信建设优化金融学知识生态环境.doc

加强金融诚信建设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市场经济之基、金融机构经营之本,是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的基础方式。良好的信用关系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是金融加大支持经济发展的前提,是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保障。可以说,金融诚信的正常化,是整个社会信用健全完善的重要标志,也是构筑强健金融体系的基石。近年来,我市依法加强金融监管,维护金融部门的合法权益,积极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金融秩序呈良性发展趋势。但也必须看到,我市的金融诚信建设还有许多薄弱环节,金融运行环境也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在一定程度上 影响了我市的金融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一定程度上挫伤了金融部门增加信贷投入的积极性,削弱了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加强行业自身建设,健全金融安全内控机制。各金融机构自身作为金融诚信建设中的重要载体,是社会诚信链条中最敏感部分和最直接的利益相关者,其各项业务都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诚信质量的好坏非常重要。一是要切实加强行业自律。各金融机构应自上而下成立诚信体系考评委员会,实行诚信考评一票否决制。对违规从业机构“摘牌子”,违规从业人员“摘帽子”。二是要着重抓好行风建设。

锻造一流的金融行业队伍,是建立良好社会诚信环境的保证。要开展“严格、规范、谨慎、诚信、创新”的行风建设,深入进行“三铁”教育,使金融机构“铁帐本、铁算盘、铁规章”重新回到经营管理中来。三是要全面改善金融服务。要建立良好的金融诚信环境,归根结底,还是要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只有经济发展了,金融诚信建设才有起始点和落脚点。因此,各金融机构要正确处理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支持经济发展的关系,要大力改善金融服务。尤其是银行业,要把信贷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的调整结合起来,把信贷资金更多地投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守诚信、有发展潜力的各类企业,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实现信贷资产质量和经济增长质量的共同提高,发展更多的优质客户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多方共赢,最终提高企业及整个社会的诚信意识。 二、以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为重点,重塑企业诚信形象。诚信是企业安身立命之本,是市场经济的准入证。从实质意义上讲,企业卖的不仅是产品,还有企业信用。因此,诚信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具有黄金般的价值。企业只有增强诚信自律意识,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才能为长久发展赢得广阔的空间。一要加快产权制度改革,明晰企业特别是国有资产中国家、企业和个人产权和使用权。二要根据建立现代企业制

090312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总报告

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总报告 ( 本文系“中国金融生态环境研究”课题的总报告。课题主持人:李扬、王国刚、刘煜辉。课题组成员包括:易宪容、曹红辉、胡滨、余维彬、周子衡、尹中立、杨涛、黄国平、袁增霆、沈可挺、彭兴韵、殷剑峰、曾刚等。本报告部分执笔人:李扬、刘煜辉) 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总报告之一 一、问题的提出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我国改革开放与经济运行中的风险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其中,金融风险作为各类风险的集中表现,成为多数人关注的焦点之一。 从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开始的国有银行商业化和企业化改革,首先通过揭示出大量不良资产的累积和银行资本金的严重缺失而将我国的金融风险问题凸显于世。随后,1998年通过财政发行2700亿特种国债补充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1999年通过设立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剥离1万多亿不良资产,2003年末用现存资本核销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的损失类不良资产、继而又运用450亿美元外汇和黄金储备对两行进行注资,从2003年开始,当局又花费大量资财对农村信用社进行改革,2005年又用总值达300亿美元的财政资金和外汇储备注入中国工商银行,如此等等,逐渐揭露出我国金融风险的严重程

度。在此期间,一些外国机构和国际组织的相关研究也间或见诸报端,它们提供的数据和不无夸张的估计不断刺激着人们的神经;而发生在上个世纪末的亚洲金融危机,更以极其尖锐的形式强化了人们对金融风险的担心。 面对如此严重的金融风险,人们自然要探究其形成的原因。朝野的目光最初主要集中于金融部门本身。于是就有了大量的有关金融部门的违纪、腐败、以及治理结构问题的研究,以至于从上个世纪末开始,金融腐败及其治理问题不仅成为街谈巷议的热点话题,更连续数年成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案的首选焦点。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由于金融是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枢纽,它在渗透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各类经济主体和各种经济过程的同时,也反转来强烈地受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各类经济主体和各种经济过程的影响,因此,表现在金融部门的严重的风险,有相当的部分事实上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运行中各类风险的集中和综合的反映。 这样一种认识,推动人们对我国金融风险的成因展开更为深入细致的研究。在这方面,中国人民银行于2003年完成的一项对2001~2002年我国不良资产形成的历史原因的调查分析,深化了人们的认识。根据此次调查,在不良资产的形成原因中,由于计划与行政干预而造成的约占30%,政策上要求国有银行支持国有企业而国有企业违约的约占30%,国家安排的关、停、并、转等结构性调整的约

如何打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

如何打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尚义农行 截止2016年3月末,我行各项贷款余额20568万元(含信用卡透支1055万元),比年初纯增235万元。其中不良贷款余额103万元,占各项贷款的1.14%,比年初纯增27万元,比年初提高了0.82个百分点;关注类贷款余额136万元,占各项贷款的0.66%,比年初纯增121万元,比年初提高了0.6个百分点。我行不良贷款和关注类贷款持续增多,但各项贷款增量不大,远远不能满足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这个问题充分说明了当地贷款户信用观念淡薄,不能按时、足额履行还款契约,从而导致银行惜贷。究其根本原因,我认为是当地金融生态环境不良造成的。 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业的主体,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维系着国民经济的命脉和安全。而保持商业银行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市场竞争机制的引入。在市场经济中,竞争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永恒的竞争推动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市场竞争机制不仅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减少社会交易成本和权利寻租行为,而且可以弱化社会外部监管成本、有效降低商业银行的自身风险。国家对提高银行业竞争力的具体要求意味着我国金融行业和银行业以国家信用作担保、只发“出生证”、罕发“死亡证”时代的彻底结束,我国银行业必将进入一个更加迅速、更加健康、更加完善的发展时期。怎样规划我国商业银行优质竞争的市场框架是目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影响商业银行优质竞争市场框架构建的最重要因素是其所处的金融生态环境。按照金融生态系统论的观点,金融生态是指各种金融组织为了生存和发展,与其生存环境之间及内部金融组织之间在长期的密切联系和相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分工、合作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结构特征,执行一定

湖南省金融生态环境评价研究

湖南省金融生态环境评价研究 金融生态环境是指金融主体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外部环境,包括政府治理、经济发展、金融发展、法制与诚信建设等方面的内容。为了统计与测度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水平,在分析金融生态环境内涵的基础上,根据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以湖南省为例,构建了内含18项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开展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近年来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呈现了明显的上升趋势。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标签:湖南;金融生态环境;评价 近年来,金融风险问题引起了政府与广大学者的关注。最初,人们关注的焦点集中在金融部门本身,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金融主体运行的外部环境是引起金融风险的重要因素。2004年,周小川首次提出了“金融生态”的说法,由此拉开了“金融生态环境”研究的序幕。 加强金融生态环境评价与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一方面借助生态学的方法探寻金融系统的发展规律与本质,丰富了金融学的研究方法,对于其他交叉学科的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此外,开展金融生态环境的评价与研究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是政府开展宏观调控的重要保证。货币政策的实施与传导有赖于金融机构的有效运行,而金融机构的运行则受到金融生态环境的影响。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有利于金融机构的有效运行,为货币政策的实施提供了理想的外部环境,政府、企业与个人也可以据此合理地调整自己的经济行为,使整个经济处于一种有序状态。其次,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是提高经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取决于资金支持,而资金的流动与金融生态环境密切相关。良好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对金融资源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能吸引大量资金流入,大量金融机构进驻。反之,金融生态环境恶化,不仅无法吸引资金,还会增加不良资产,引起资金外逃,影响地方经济的发展。最后,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有利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区域金融安全。开展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对于加强金融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化解该地区金融风险,维护区域金融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鉴于此,本研究以湖南省为研究对象,旨在构建一套较为合理的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实证研究,以找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1 金融生态环境的内涵 金融生态根据生态系统的构造原理、结构与功能特征仿生而来,是一个由金融生态主体与金融生态主体赖以生存的外部环境构成的动态平衡系统。金融生态环境是金融生态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样也是一个仿生概念。金融生态环境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从广义上来讲,金融生态环境是指影响金融业生存与发展的各种自然与社会因素,这些因素主要包括经济、政治、文化、风俗习惯、地理与

西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现状分析-最新范文

西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现状分析 金融生态,是各种金融组织为了生存和发展,与其生存环境之间及内部金融组织相互之间在长期的密切联系和相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分工、合作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结构特征,执行一定功能作用的动态平衡系统。树立科学的金融生态观,重视和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这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经济金融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是金融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首先,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只有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树立科学的金融发展观,才能带动整个金融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金融业掌握着国家的信贷资源,只有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才能把自身的微观经营行为与整个宏观经济发展的要求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信贷资源配置效率,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目前西部地区金融生态环境虽然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看,西部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基础差,起点低,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为西部经济的发展搭建平台。 一、完善以法律为基础的生态调节机制 正如自然生态总是在一定自然环境下形成的,并因而具有不同类型的生态特征一样,金融生态也是在一定政治、经济、文化、法制环境下形成的,也具有鲜明的制度结构特征。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的许多特征是通过法律制度来体现的,因此,法律制度是影响金融生态最直接的、最重要的因素。

完善的金融法律体系是一国金融生态健康发展的保证。目前,针对我国社会信用环境不理想、交易违约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道德风险的状况,需要尽快修改完善现有的《合同法》、《破产法》、《证券法》等法律,对《刑法》中有关贷款欺诈的规定进行修订,并进一步提高和改进会计准则,规范和完善社会中介机构的服务行为,促进金融机构会计信息透明化,使金融法规真正对违法违规行为发挥最后的“杀手锏”作用,支持和维护整个金融生态的建设和发展。应以市场原则为基础,加快出台有关金融机构破产和存款保险制度的法律,尽快建立起以此为主要内容的生态调节机制。 二、建立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 科学推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要努力完善社会信用体系。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是金融生态环境有序运行的前提,社会诚信环境建设水平的高低直接制约着金融生态环境的好坏。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信用环境建设,信用环境正在优化,但尚未彻底好转,主要表现在:逃废银行债务行为时有发生;企业改制时将有效资产剥离,“金蝉脱壳”情况在一定范围比较普遍;司法对银行债权的保护力度不够,银行维权的法律成本高昂。 建设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征信公司可以根据金融机构的要求,广泛收集信息,从而减少金融机构和借款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信贷机构能够更加准确地评价客户的信用状况,更有针对性地发放贷款和科学定价,减少逆向选择问题,最大限度地避免信用风险的发生。征信体系大量的信息还可以成为提高金融机构经营决策水平的重要分析基

金融生态环境

我国金融生态环境研究综述 李高芬《人民论坛》(2011年第11期)【摘要】2005年以来,金融生态环境问题成为我国学术界讨论热点,研究人员与相关文献也日渐增多。基于我国金融生态环境研究文献,从金融生态环境的界定、目前研究的内容两大方面着手,全面介绍金融生态环境研究的现状及演进,并作出简要评述:研究对象需要明确界定,研究内容需要更加深入。 【关键词】金融生态环境研究法治环境制度环境信用环境政府行为 自“金融生态”概念由周小川在2004年底公开提出后,便得到学术界的极大关注。2005年以来,金融生态问题已成为国内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其中金融生态环境更是讨论的重点,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系统、深入地研究。本文在系统梳理我国金融生态环境研究文献的基础上,较为全面地介绍了金融生态环境研究的现状及演进,并对该领域研究现状及发展进行了简要评述。 金融生态环境的界定 要搞清楚金融生态环境这个概念,不得不首先提到“金融生态”这个概念。提及谁最先提出这个概念,大多数文献都说是周小川,但他本人多次强调自己并非提出金融生态的第一人,情况确实如此。白钦先等(2001)最早阐述了金融生态环境。他们指出,金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开发利用过程和效率状态则构成一国经济的金融生态环境。同时,还阐述了维持、保护和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的作用,得出金融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金融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为前提的结论,从而为金融生态理论的提出和深入研究破了题。不过,把生态学理论引入金融学并且系统而深入地分析金融生态问题的还是周小川(2004)。他认为“金融生态”指的主要不是金融机构的内部运作,而是金融运行的外部环境,他所指的金融生态即金融生态环境。这对金融生态及金融生态环境的系列研究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之后,徐诺金(2005)认为金融生态环境对金融生态主体的行为及运行

2020年(金融保险)若干城市金融生态环境简析

(金融保险)若干城市金融生态环境简析

若干城市金融生态环境简析 (壹)四大直辖市 上海法制健全、产权保护得力、中介服务发达,社会诚信基础好,对企业发展非常有利。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科技、信息中心以及经济决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在金融生态环境的诸多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天津加快不良贷款处置、建立银企信息交流平台等壹系列政策措施的采行,对全面推进金融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重庆作为新设立的直辖市,更多表现出中西部城市共有的特征 1、上海 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和闻名世界的国际化大都市,在金融生态环境的各个维度上大都名列前茅。上海法制健全、产权保护得力、中介服务发达,社会诚信基础好,对企业发展非常有利。作为全国经济、金融中心,上海市政府财力雄厚,政府经济、金融行为相对规范,政府审批和管制和市场经济结合紧密,金融生态环境中的各要素形成良性互动。可是,和浙江等地区相比较,政府对经济和金融的主导性较强,壹定程度上削弱了金融部门的独立性和企业自主创造性。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以个人联合征信系统、企业征信系统、中小企业征信体系为主体的上海金融系统的信用体系日趋完善,且已成为当地良好金融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认为,随着现代服务业的迅速扩张,信用在经济和金融发展中的作用将日益凸显。就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而言,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将有助于我们解决规模扩大和风险累积这对始终困扰金融部门的基本矛盾。 从发展前景来见,以居民户为主的零售业务和以中小企业为主的X公司业务将构成我国金融业未来发展的主要内容和方向。然而,尽管国家对这俩大领域的金融

产品和金融服务的发展已经强调多年,且也提供了多方面的优惠政策,它们的发展依然不甚理想,其中,信息不对称(金融部门对客户的“情况不明”)是最主要的障碍。建立高效率的个人征信体系将有助于解决这壹问题,因为,各银行通过联合征信平台,能够对居民户的资信纪录和金融交易活动壹目了然,从而大大降低了信息的收集、甄别、处理成本,提高管理风险的效率。以个人房贷为例,第几套房已经成为商业银行判断风险,确定房贷利率和首付率的重要指标,而这壹信息,惟有在个人征信体系中才能获得。 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个“老大难”问题,也有望通过建立和完善信用体系加以解决。这同样是因为:迄今为止,使得中小企业得不到有效贷款支持的障碍也主要存在于信息不对称的现状之中,而从资信评级入手建立中小企业征信体系,配之以银行同业公会的逃废债“黑名单”制度,以及政府司法部门和其他监管部门的制裁和惩罚,我们可望为解决这壹问题提供坚实的信息基础。 2、北京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科技、信息中心以及经济决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在金融生态环境的诸多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特别是,中介服务发展充分、社会保障健全、以及其他城市所无法比拟的人文环境,构成了良好的社会诚信文化的基础。 可是,和上海相比较,北京的经济、金融的市场化程度略低,政府对经济、金融活动的主导力较强,企业的竞争力的软因素(企业治理、文化、诚信)不强。 3、天津 天津作为京津大都市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的核心城市,具有极佳的经济区位和政治文化区位优势。近年来,天津金融外部环境明显改善。加快不良贷款处置、

论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建设

论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建设 “金融生态环境”这一概念是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于2004年首次提出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是在认真总结我国金融改革实践基础上所作出的科学选择,是金融理论和金融工作的重大创新。必须看到,目前我国金融生态环境的现状远不能满足市场经济环境下金融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本文从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评价区域金融生态环境优劣指标体系的建设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期用联系和发展的、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观点指导金融生态环境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标签:金融生态;环境;指标体系 一、健康金融生态环境的内涵 金融生态指一定经济社会环境中金融主体的生存状态及其变化趋势,而金融生态环境则指影响或决定着金融主体生存状态及变化趋势的经济及社会环境。 1稳定的经济环境。经济环境不仅决定着能为金融主体提供“食物”的总量和结构,而且决定着金融主体的生存空间。金融生态的发展离不开经济发展的大环境,金融只有在支持经济中才能创造和实现价值。和谐的金融生态环境依赖于经济与金融良性互动发展。 2良好的法治环境。法治环境是金融生态得以稳定发展的基本条件。金融生态是金融运行的基础条件,其性质受自身及所处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制环境的影响,良好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制环境有利于金融生态的结构优化和良性运转,反之则弱化金融功能的发挥,甚至成为金融业发展的桎梏。 3良好的信用环境。信用环境涵盖金融产品及服务消费的各个领域,包括企业、个人、政府等方面。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是金融生态环境有序运行的前提,社会诚信环境建设水平的高低直接制约着金融生态环境的好坏。社会诚信环境对金融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全面的、广泛的。 4良好的政策环境。许多金融创新活动的开展有赖于政策的支持。政策稳定、公开、透明,人们从事金融活动就有所遵循而且可以早作安排。否则,很容易造成政策的随意性,使金融机构无所适从。 5协调的市场环境。协调健康发展的金融市场,对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金融交易成本、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虽然近年我国金融市场发展较快、进步明显,但问题也不少,最突出的问题表现为融资结构不平衡,间接融资比重过大,这种状况不仅不利于分散金融风险,而且会弱化市场本身对金融风险的调节功能,特别是弱化投资者的风险意识。 6规范的制度环境。在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规范的制度环境的核心内

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总结(优.选)

ⅩⅩ市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总结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后危机时代的复杂影响,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各县区和市级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成员单位从不断增强共识与合力,攻坚克难,突出抓好金融生态主体建设、信用环境建设和辖区金融稳健运行等重要任务,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ⅩⅩ年度工作总结如下: 一、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强化制度完善,为建设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ⅩⅩ年,市政府组织召开了ⅩⅩ市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会,专题研究如何进一步做好辖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推动我是金融业全面健康发展。并在会后组织有关部门,认真总结已有成功经验,分析寻找不足和差距,结合ⅩⅩ实际,制定出台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规划(ⅩⅩ)》、《ⅩⅩ市政银企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信息通报制度》、《ⅩⅩ市诚信企业评定暂行办法》等三项制度,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长效机制保障。 (二)开展融资推介,构建良好的政银企合作关系 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市委、市政府在多渠道争取国家政策

性项目扶持资金的同时,主动加强与辖区各金融机构的联系和沟通,通过政银企合作座谈会、项目推介会等融资推介形式,加强政银企之间的合作,仅ⅩⅩ年一年就促成了46家企业与金融单位签订融资合作协议42.56亿元,为ⅩⅩ实现可持续、跨越式发展增添了后劲,注入了活力。同时,市政府还制定出台了《市级财政专项资金存放商业银行管理改革实施方案》、《ⅩⅩ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考核评价试行办法》、《ⅩⅩ市信贷增长指导意见》,增强了政府对银行信贷的引导作用,使国家金融政策、投资政策在扶持地方优势产业、重点项目中得到有效贯彻落实,形成政银企两性互动、互惠互赢的可喜局面。 (三)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为了增强和提高全社会诚信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ⅩⅩ年以来,以创建“诚信ⅩⅩ”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宣传。一是以全市金融机构营业网点为前沿阵地,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张贴宣传海报等方式项群众宣传征信知识;二是抓住“6.14信用关爱日”活动契机,组织开展征信知识进村镇、进社区活动;三是编制金融生态还建设公益广告,在ⅩⅩ人民广播电台长期播放并定期更换;四是在宜君县积极开展

金融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体系的基本架构

金融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体系的基本架构 来源:上海证券报公告日期:2005-11-02 13:21:48 作者:伍旭川(中国人民银行研究 局) ●一个完整意义上的金融生态环境,包括金融资源中各类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法规、金融制度、金融政策、金融工具,以及金融理论、金融意识、金融道德、金融文化,乃至衍生、派生、附带、变幻的各类金融附加、升级和换代;涵盖着任何一种金融资源的研究、开发、营销、利用、反馈、再生等金融实践全过程。 ●金融生态指标体系应当尽量考虑由质量指标构成。设计的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主要由三类指标组成,即总量增长速度指标、平均增长速度指标和结构相对指标,它们构筑了金融生态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 ●根据现阶级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和金融生态环境质量的特殊规律性及综合评价指标的设置原则,评价金融生态环境质量的指标体系由经济发展水平、金融资源水平、社会信用及法制环境等3个目标层、14个准则层和90项指标层组成。这90项指标有85%以上都是可以通过现行统计和财务报表直接取得或经过计算取得的。其操作性强、可比性强,不少指标已是各地考核、评价区域经济工作中的常设指标。 ●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如果对指标都逐一量化,缺乏科学依据,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必须充分结合定性分析。但最终评价结果应形成一个明确的量化结果,以排除定性分析中主观因素或其他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金融生态环境质量评测的原则 建立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机制应遵循以下原则: 科学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应具有清晰的层次结构,由局部到整体,由复杂到简明,在科学分析和定量计算的基础上,形成对金融生态环境质量的直观结论。 系统性原则。应把社会经济发展、金融资源、信用和法制环境视为一个整体的大系统,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不但要反映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同时也要反映区域金融发展水平,社会信用和法制环境状况。 可行性原则。在设计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时,应尽可能选择有代表性的主要指标,在考虑相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同时,可行性尤为重要,既要防止面面俱到,指标过于繁杂,又要防止过于简单,难以反映金融生态环境全貌。 准确性原则。为了充分发挥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的职能作用,必须要求数据来源真实可靠、数据处理准确无误、评价指标符合实际,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已有资料来源的限制及收集资料渠道的真实可靠程度,在指标设计上尽量将调查误差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地域性原则。由于设计的指标体系是从现阶段金融生态环境普遍现象来考虑的,指标涵盖具有其广泛性和普遍性。但由于各地(省、市、县)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在短期评价中(一般指年度)应适当选择、个别调整和补充金融生态指标体系中的指标项目,使其尽量能够准确反映年度本金融生态环境的实际状况。 可比性原则。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的设置要考虑评价指标便于进行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也就是说既要可用以进行序时比较分析,也可用来进行不同区域之间的比较分析。 完备性原则。从整体出发,多角度、全方位地反映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质量水平,包括空间完备性和时间完备性。空间完备性是指评价指标体系要成系统,应包括金融生态环境的主要方面;时间完备性是指评价指标体系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不仅要从各个不同角度反映出金融生态环境的质量运行现状,更要反映出金融生态环境的质量运行态势。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如果对指标都逐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